认识你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

2025-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认识你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

认识你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认识你自己》。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沈阳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心理健康》这本书,大家可以看出来,这本书的教学对象很明确,里面所阐述的问题也是完全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的。《认识你自己》是该书的第一部分内容,学生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决定了今后能否更好的完善自我,所以说:本章节的学习是心理健康育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正视自我和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还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胜利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自我意识的增强,但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制约,他们的自我认知往往会发生偏差,再加上社会中存在的对高中院校刻板印象的影响,许多高中生不能很好的处理和把握真正的自我,并出现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如果学生长期活在自卑之下,就会对生活悲观失望、不思进取。因此,我们必须消除自卑心理,培养学生自信的品质,所以教师需要恰当的引导,使他们逐步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认识自我。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全面地认识自我2、能力目标:学会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

3、情感目标:通过悦纳自己,形成自尊和自信的人格品质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心理健康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和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所以我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法和演示法。其中,讲授法只占了一小部分,整堂课都是以学生的讲座和活动为主的,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自我认知和自我悦纳的学习中来。

为了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设计

本节课共分为五大部分,以下作具体说明:

(一)组织教学:主要是师生问候,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课堂上。

(二)导入新课:通过脑瘫博士黄美廉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这橛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兴奋点,唤起求知欲及其参与意识。

(三)A:由学生活动“猜猜我是谁”作为切入点,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要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及心理自我三个方面来发现真正的自己。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内心发出要完善自我的呼声,从而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B:通过学生谈论“生命的价值”,使学生都能明白每个人都很特别,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引出悦纳自己的方法:外界环境的激励和积极地自我暗示。

(四)课堂总结:为了理清这堂课的思路,我设计了课堂总结这一环节,也就是,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消化和记忆。

(五)布置作业: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之上,还要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所以我设计了布置作业的环节,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巩固学习,进而情感得到升华。

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和谈论为主,彻底将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过程还给了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板书设计:

一、怎样观察和认识你自己?

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二、悦纳自我的方法

1、外界激励

认识你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 篇2

犹记在高考之后,一切都尘埃落定,却突然发现,我们竟像是没有线的风筝, 被命运的大风刮向了一座座从未知晓过的荒岛,我们在高考之前做的所有努力,学过的所有东西,都只不过使这只风筝更牢固一些, 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只风筝究竟应该飞向何方。现当代教育旨在打造出精良的水手,能够熟练驾驶航船,从未让他们看见更远的地方、看见自己灵魂深处真的渴望,从而能真正了解和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我们简单粗暴地用最实际、最功利的目的代替教育真正的面目,将学校简化成流水线作业的工厂, 不停地想方设法让学生“更好地学”,却从未告诉过他们“为什么学”。学生逐渐丧失了选择、判断和认识真正自我的能力,并进一步造成了教育对人的异化,使得学生无法从教育活动本身得到乐趣, 更无法在求知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愉悦,只能通过一些外在的刺激(如考试名次、工作机会等)获得暂时的慰藉,但是慰藉过后是更大的迷茫和苦楚,教育本身于他们而言是痛苦的。

从哲学角度来讲,近现代教育只能解决“生存”问题,而彻底忽视“存在”的问题。生存问题的解决给予我们更多的是表层技能,让我们学会如何活着,却没有向我们解释这样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在生存教育横行的今天,知识与个人的发展不再呈现正相关,一个人知识越多并不代表他的发展程度越高,或者说并不代表他的自我认同感越强, 并不是知识越多的人生活越快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当把目光重新聚焦到教育的最终目的———认识你自己。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认识你自己”呢? 教育者应当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我认为这一教学目的的达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应当转变传统教育中“课堂中心、课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教学观念,提倡生本教学,真正将学生作为教育中心。“认识你自己”,首先要从自己出发 ,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激发学生自身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了以“生活中心、活动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教育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应当从儿童兴趣和实际经验出发,使学生亲身获得某种生活训练,其主导人物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在生本教育环境下,学生能够拥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建构得以受到尊重。因此,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强制性的、机械性的学习,学生出于自己求知的天性,结合理性的思考,在自由选择和自主建构中不断生成和反思对自我的认识, 由此逐渐形成对自己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其次,生本教育并未否定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人格塑造提升与知识传授讲解结合, 不是孤立地向学生讲解一些知识点, 而是将知识点与自己思想观念有机结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人生观导向教育,对于如何做人这个生命的永恒话题进行探讨,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最后,“认识你自己”不仅在于孤立地从内部剖析内心,人是一种社会动物,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能离开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由美国人本化教育运动的失败可以看出,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有着其本身不可忽视的缺陷。当教育主导权掌握在学生手中时, 许多新的问题应运而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如何引导学生愿意学习、思考? “认识你自己”,学生认识到的本我是否可能与整个社会价值体系格格不入? 当进入社会熔炉之后,学习者如何才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定位?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应当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让学习者在一定条件下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及运转方式。在树立人生价值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自我与社会相结合。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遵循内心想法自由选择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既不被权威的、功利性的外在价值观束缚,又不会因天马行空而与社会脱节。

梭罗曾经说过,许多人钓了一辈子的鱼,却不知道他们钓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鱼。人生的痛苦大多在于求而不得,然而很多时候,即使得到之后,这种快乐只能维持一段极短暂的时光,我们又深陷于一场新的求而不得的痛苦中。钓鱼者为了鱼的大小数目而忽喜忽悲, 正如人们为了外在价值衡量标准而苦苦挣扎。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中这样说道:“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垂钓者知道,他们钓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鱼,鱼不过是最后自然而然附加的一种额外价值罢了。同样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教育本身,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自主地学习、思考,获得广泛的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并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逐渐形成对自己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在我看来,这已是教育的大幸。

摘要:公元前6世纪,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曾深深地镌刻下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相传这句箴言出自于苏格拉底,意在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如今,重新审视曾经受到过的教育,以一个未来教育者的视角审慎看待教育,是对未来学生的一种期待,抑或是一种教育目的。

认识你自己 篇3

(雨 田)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越走越远,甚至迷失了方向。有时,你照照镜子,才发现镜中的自己你已陌生。哦,可怜的我们早已忘了自己的模样。

因为,我们在喧哗中忘却了自己,不再认识自己。

卢梭认为箴言“你要认识你自己”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更为重要,更为深奥。

人总是认识别人,批评别人的缺点,却总是忘了自己究竟是什么模样。这些人就像圣人雅各说的那种人:偶尔也照照镜子,但转身就忘了自己的模样。这样很多英雄和有名望的人就在不自觉地犯了错误。

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中有个片段我印象很深,那是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碰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猪,也是贪吃贪睡。晚上猪八戒被他的鼾声吵得无法入睡,也被他的贪吃和恶习搅得无法正常生活,这时,猪八戒才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是无法忍受的,他讨厌起自己来了。所以,我们最残酷的做法是给人一面镜子,让他照出自己的样子。如果人无法知道自己的样子,那么,再多的金玉良言有何用?

尼采说:“认识了自己就懂得该成为怎样的自己。”

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如果不先认识自己的话,那么就找不到真理的奥秘。认识自己是一门很深奥的哲学,需要我们绞尽脑汁。我们往往却忽略了这一点。

认识自己是认识世界的奠基石。自己不被自己打倒,也就不会被人打倒。

认识自己的人,才拥有理智和通达的人生观。

我们之所以总是感到困乏,感到无助,我们常常感到自己不够坚强,总是难以面对人生的苦难,那是因为我们实在太脆弱了,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自己。

真正坚强的人坚强得能认识自己的优点,也认识自己的缺点;勇敢得可以战胜自己的恐惧。面对失败的时候,能在挫折中奋起;面对胜利时,能不得意洋洋;面对考验时,能在风暴中崛起……

认识自己,才能征服自己;认识自己,才不会盛气凌人,才会怜悯他人,才会保持率直和真诚;认识自己,才会在拥有智慧时虚怀若谷。

认识自己很难,需要时时反省自己,时时检查自己,时刻考虑他人的立场。普里什文在《笑的大师》中写:“假如你想笑出眼泪,笑痛肚子,笑倒在地,还是经常笑自己吧,因为一切行为都有隐秘可笑的一面。但我们不会笑自己——这是办不到的。这里只有一个办法:在别人身上发现自己可笑之处,把它展示出来,看着它哈哈大笑。”

多妙的方法啊!这可是认识自己的妙方。

认识你自己教案 篇4

xx镇成人学校:xxx

2013年5月

《认识你自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全面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懂

得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我,不断更新,完善自己。

2.能力目标

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学会接纳自己和欣赏

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悦纳自己,形成自尊和自信的人格品质

教学重点:

全面地、客观的认识自我及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个叫黄美廉的女人,自小就患上脑性麻痹症。患有这种病症的人,肢体会失去平衡,手足会时常乱动,说出的话语也是模糊不清的。

这样的人在常人看来,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生活条件,更别

谈什么前途与幸福。但我要告诉大家,凭借她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

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个中学生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

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

学生讨论:换作是你,你该如何回答呢?(……)

大家刚才说了好多种,现在我们就来揭晓谜底,瞧瞧她究竟都说

了些什么。【大屏幕显示】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定稿;

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六……”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

同的缺陷。多看看自己拥有的,就会觉得阳光更多地洒播在你身上。

文学家苏轼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平时我们的眼光审视的都是别人,今天,让我们把目光对准自己,来重新的认识一下你自己。

【教授新课】

一、活动一:“猜猜我是谁?”(幻灯片)

传说,古希腊阿波罗神殿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言外

之意,就是只有认识了你自己,才能认识他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

能认识世界,才能更好的把握你的人生。那现在我就问问大家:你们

都认识自己吗?(……)认识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就通过一个

活动来检验一下。

让学生写出5至10句描写自己的句子“我是……”,要求尽量选

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避免出现类似“我是男生”这样的句

子。

随机抽取,念出其中的句子,大家一起猜是谁写的,并说出理由。

(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互动。在学生表述理由时,老师引导学生发现

真正要表述的“我”,这才是比较完整的“我”。)

板书:怎样观察和认识你自己?

将学生写出的十句话分类,引出自我认知的发展过程:

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1、生理自我:个体对自己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和认识,包括

外貌、风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

2社会自我:对自我形象的观察和认识,对于职高生来说,主要

是自己在班级、年级、学校中的位臵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

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3、心理自我: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智力、能

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和认识。

大家现在是成年人,以后再要进行自我认知的时候,一定要从这

三方面入手,并且做到积极、客观,既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

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现在大家用心思考一下,根据自己的平时表

现,找找自己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学生回答]

过渡句:虽然我们身上有各种的缺点和不足,但我们不能紧盯着

自己的缺点不放,甚至在放大镜下来看待这些不足。如果长期发展下

去,人很容易变得沮丧无助,最终导致个体抑郁,并对生活失去信心。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户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并认清自己存在的价值。

(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同时教师引导学生

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自己和存在的不足,从内心发出要完善

自我的呼声。从而解决重点。)

二、悦纳自我的方法

(一)故事: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象我这

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

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

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

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

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在黄金市场

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的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

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馒说道:…….学生讨论:院长是如何回答的?

教师小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

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

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大家看我手里的钱,在几种状态下(揉搓、踩踏),人们还是要

他,就是因为它是钱,它有它存在的价值。所以人无论受到什么磨难,什么困难,我们的价值不会降低,你还是最好的自己。换句话就是说

大家要悦纳自我,但并不是放纵自己的缺点,而是要求我们在发现自

己的缺点之后勇敢的接受,更是要求我们要予以改进和提高。现在就

教大家两种悦纳自我的方法:

1、外界环境的激励

活动:“优点轰炸”

2、积极的自我对话(即积极的心理暗示)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一头大象从小就被一根不太粗的链

子锁住趴在地上。刚开始,小象使劲的挣扎,可是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它都不能挣脱链子的束缚站起来。日复一日,等它慢慢长大以后,它的力量足以挣脱锁住它的链子了,然而它不再去努力。即使把一根链

子或绳子放在它身上而不加任何固定,它也不会去努力。这是为什

么呢?

【课堂总结】

现在我们回头看一下黑板,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你自己。

首先,我们一起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及心理自我三个方面进行了自

我认知,大家不仅看到了缺憾的你,更重要的是也看到了闪光的你,从而掌握了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悦纳自我。悦纳自己就是我们

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要突破的难点。

同学们,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

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要说,你们在坐的每一位就是最

美丽的。或许你们有过悲观失望,或许你们有过迷茫彷徨,但请大家

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自我,相信成功之路就在脚下。大家请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向

生活宣誓:我是重要的!我是快乐的!我是美好的!

最后就把这首《我相信》送给大家,祝愿大家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布臵作业】

认识你自己作文 篇5

周遭的迷雾可能会淡化本性的烙印,可血液中自我的成分总有一天会迸发,那是杰克·伦敦《旷野的呼声》里野性的呼唤;那是《飘》中斯佳丽淑女的衣裙下掩不住的热情;那是官场屡遭打击仍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但是,朋友,在氤氲的烟气里,你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你能牢记自己是谁吗?所以,老祖宗送给那些坚守自我的人一句话“自知者明”。

虎常在牢笼里便会摇尾乞怜;鹰常在鸡舍中便不会翱翔天际。相同的起点,不同的结局,中间重要的是自己。认识自己的威严,挖掘自己的勇力,虎还是虎,让百兽震恐。看到自己的丰翼,伸展自己的翅羽,鹰还是鹰,能够搏击长空。是骐骥即使老年伏枥仍志在千里;是烈士即使暮年孤卧仍壮心不已。自己的命运在自己手中。朋友,你可曾因为一次的考场失意而自怨自艾,那时你是否想过鹰也有低飞的时刻;你可曾因为一次的经营不善而自暴自弃,那么请牢记千里马偶尔也会失蹄。

时间逝了,沧海枯了,历史的书页黄了,可站在岁月的烟尘中岿然不动的是自知者的雕像。假如哥白尼怀疑自己,人们眼中仍是“天圆地方”;假如爱迪生怀疑自己,夜晚就不会有点点明灯;假如伽里略怀疑自己比萨斜塔也会为此孤寂。

自知者拥有一份自信却不是夜郎自大,自知者拥有一份执着却并不是顽固不化。自知者知道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也将自己引向一个更为壮阔的未来。自知者清楚自己的溯源和处境,也将自己带进一个灿烂的归宿。

如何理解认识你自己 篇6

“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喜欢引用它来规劝世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曾提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孙子兵法》也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句。可见,“认识你自己”是自古以来先哲们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又应如何来理解这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呢?箴言本来的意思,是人要有自知之明,明白人只是人,并非诸神。从它铭刻的地方便可知,它传达的是一种神对人的要求,一种对人不越级,做好自己本分的要求。这种理解最传统,同样也是最权威的。

曾经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他的回答是:“认识你自己。”接着的问题:什么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给别人提建议。”这位最早的哲人显然是在讽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无几,好为人师者比比皆是。看来苏格拉底领会的箴言的真谛,他认识自己的结果是意识到了自己的一无所知,为此受到了德尔斐神谕的最高赞扬,被称作全希腊最智慧的人。

从中我们可见苏格拉底为“认识你自己”这句哲言的理解做了最原始、最基础、同样也是一种普遍认为最权威的理解。

但我觉得我们应该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在我们认真思考自己,重新试着去认识这个一直陪伴我们的朋友时,我们在认识到自身局限、不足的同时,必然也会发现自身的一些闪光点,一些长久以来可能一直被你忽略的亮点。若仅从“人要有自知之明”的角度理解,可能在发现这些亮点时,你会自动忽略、跳过它们,觉得这并不是这句箴言需要你寻找的。相反的,我觉得这些亮点同样重要。它们都是真实的你自己,都能帮助你更好、更全面、更真实地认识你自己。我们又怎么可以抛弃这些呢?

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换。如果用矛盾的原理来认识这个问题,相信会清晰很多。

人类自身的局限性是我们身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自身的闪光点同样也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两者是人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所以我们在“认识我自己”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辩证地看问题。这也就解释了世界上存在的两种人,一种是过分自卑,只看得到自己的缺陷、不足;而另一种人则是过度自信,过分放大自身的闪光点,盲目自信。显然,这两类人都是没有正确认识自己而造成的结果。

在矛盾的哲学原理中,有一条矛盾的特性是绝对不能被忽略的,这对于我们来更好地理解“认识你自己”的内涵也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

现今社会,有一种十分盛行的风气,即“趋同”,我们也可以称其为“从众”。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或者说是不习惯表现出与他人的不同。就像心理学中提到的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那样,大部分人的意见想法往往会影响甚至左右小部分人的意见。10个人投票,若有9个人投了赞成,那么剩下的那个人即便内心是想反对的,他也更倾向于投赞成票,原因很简单,他并不想表现得与大众不同,他更倾向于把自己隐藏在群体中,而非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再想得远一些,就好比当今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大家都一窝蜂地报所谓的“热门专业”,而非把自己的兴趣放到第一位。原因也简单地惊人,因为社会评价这个专业的前景好,因为选择它的人多,就必然有它的优势在。

作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每个个体都有它的特殊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认识你自己”中同样存在这层意识的理解。全面客观地审视自己,挖掘出自身的优势缺陷的同时,更要找出自己的特质,即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做出的任何决策,考虑判断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我自己”,一个独立于别人存在的个体,我需要什么?我适合什么?而不是一味地人云亦云,心甘情愿地把“自身的特质”,这一上天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礼物给无情地埋没了。

就像周国平说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认识你自己’理解为认识你的最内在的自我,那个使你之所以成为你的核心和根源。认识了这个东西,你就心中有数了,知道怎样的生活才是合乎你的本性的,你究竟应该要什么和可以要什么了。”

在古今中外,我们也可以举出不少这方面的例子。济慈,杰出的英诗浪漫作家。你有是否知道早期的济慈是被送去当药剂师学徒的。当了五年学徒后济慈甚至考入了伦敦的一所医学院。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毫无疑问的,济慈应该继续学医,最后变成一名医生。但很显然,济慈最终还是忠于了自己的内心,因为他没有办法假装自己热爱医学,他没有办法克制自己不去想提笔写诗。济慈一定经历过痛苦的挣扎,而这挣扎的过程便是济慈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过程。他无可遏制地热爱诗歌,这便是真实的他。一年后,济慈放弃了从医的志愿,专心于写作诗歌,这时候,他是开心的、快乐的,因为他正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那时的他找到了真的自己。的确,“认识你自己”我们需要探寻的是一个内在的、完整的、真实的自我。这样是不是就是“认识你自己”这句哲言所告诉我们的全部含义了呢?我们知道这句话被称为箴言,受到包括苏格拉底在内的许多哲学名家的追捧,很显然,它是哲学范畴的内容。那么什么是哲学呢?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哲学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哲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那么“认识你自己”与“认识世界”这两者之间又是否会有联系呢?

答案是肯定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联系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并试图找出其中的联系。希腊哲学家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曾说:“我探寻过我自己。我的哲学仅是‘向自己学习’的产物。”从中可以看出,赫拉克利特是通过深入认识自己来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的。不说认识世界,至少就认识人性而言,每个人在自己身上的确都有着丰富的素材可供研究,可惜大多被浪费掉了。事实上,自古至今,一切伟大的人性认识者都是真诚的反省者,他们无情地把自己当作标本,藉之反而对人性有了深刻而同情的理解,对所处的世界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鲁迅的“弃医从文”相信你并不陌生,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鲁迅的“弃医从文”来更好地理解“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鲁迅之所以学医,是因为当时的他认为学医可以救人,他希望通过治愈病人的伤口,通过手术刀来救旧中国。“救中国人,救中国”这是他的愿望,是他分析自身得出的结论。但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他的从医行为并没有使他真正感到快乐,因为他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做到拯救中国同胞,拯救中国。他开始更进一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希望找到一条能够真正实现自身愿望的道路。在这一自我探寻的过程中,鲁迅成功了。他终于明白在当时手术刀已然救不了旧中国,国人躯体上的创伤已远不及国人心灵上的伤痛来得剧烈一万倍。他能做的是拿起他的文笔,用笔杆来旧中国。从《狂人日记》开始,一篇篇针砭时弊文章,把他的愤慨,他的救国心抒发地慷慨淋漓,这时候,鲁迅找到了真的自己。同样的,在鲁迅找寻自己的过程中,他对世界,对当时中国的形式,国人的状态才有了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他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了世界!

可见,“认识你自己”这简短的5个字包含的内容真的非常丰富,从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到每个人都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身不足,又要看到自身的闪光点;深刻意识到自身个体的独特性;更可以从认识自己出发,更好地去认识这个世界。

认识你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 篇7

一、高中的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新挑战

高中阶段的学习需要较好的智力基础、学科知识基础、学科学习兴趣和必要的学习努力。高中教育虽然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但由于其承担直接为普通高等教育输送合格乃至优秀生源的重要任务,因此,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难度和强度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分化最大,比如示范性高中比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要高出许多;即使在同一所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也很大。所以,能够通过中考顺利考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在学业上还是不错的,但进入高中后将会面临新的、更严峻的挑战。如果未能及时经受住新的考验,可能就会陷入暂时的发展困境。案例中的小王虽然在中考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到了高中却遭遇重新“洗牌”,一学期下来成绩在班级靠后,这也不足为奇。

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学习的差异性,使得一部分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和靠“勤能补拙”的学生难以适应更为复杂的知识学习,特别是理科知识的学习。在初中阶段,数理化知识基本是相应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难度和深度都非常有限,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再加上强化训练和刻苦勤奋,取得优秀成绩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到了高中,情况就有了较大的变化,单靠强化训练和刻苦勤奋,很难在这些复杂知识的学习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出现成绩下滑在所难免。若是一段时间成绩始终不理想,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新知识的效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而一旦没有了学习的积累和成效,勤奋是难以持久的。案例中的小王进入高中后,不能很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尤其在理科方面,感觉完全不知所措”,可能就存在这方面的原因。

二、父母对孩子要有客观的认识和合理的期待

高中阶段的学习除了对所有学生提出新挑战外,还存在着性别差异。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实验表明,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短时记忆能力优于男性,男性的空间知觉、分析综合能力及观察、推理和历史知识的掌握方面优于女性。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到高中,男生逻辑思维能力平均水平略高于女生,男女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存在着差异。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认为,在数学学习中,初一的时候女生要略占优势,初二、初三的时候男生开始慢慢赶上甚至会超过女生,到了高一、高二,男生就有了明显的优势,男女生有了显著的差异。

可见,男女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存在着性别差异,这种性别差异不仅是由生物遗传因素决定的,还包括非智力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等,况且这种性别差异是就群体而言的,具体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更大。案例中的小王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数理化都没及格,可能与她数理化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下降有关。但不管什么原因,作为父母应该本着平等、理解、宽容的态度与小王进行深度交流,听听小王的想法或苦恼,让小王自己或者在父母的引导下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是自身学习能力问题还是学习兴趣问题,是教师讲解的缘故还是学校学习氛围的缘故,等等。特别是要帮助小王认识到自己在数理化学习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若真是在数理化学习方面没有兴趣或感觉吃力,也可以引导小王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多些积累。毕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优势潜能或智力结构,文理科俱佳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与此同时,小王的数理化成绩也要保持一定的水平,不至于严重影响总体成绩。在日常学习,或者是报补习班时,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数理化的基础知识上,保证一定的得分率即可。比如,可以报一些基础性的补习班或者一对一的辅导班,没有必要去报那些强化班、冲刺班之类的补习班。正如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的那样:“中学生家长要培养孩子积极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总之,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定位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期待。

三、教师要引导父母多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指导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案例中小王的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在一般的科学文化素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特别是在教育引导孩子方面可能有所欠缺,这就需要学校、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不断地交流教育科学知识,让家长真正能够放下分数,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高中阶段不仅是孩子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更是他们人格健全的重要阶段。案例中的小王考试没有考好,心里特别难过,不愿回家,总想躲着父母。相比文化补课,小王现在更迫切需要的是精神补课,是父母对她的尊重与理解、宽容与鼓励。

认识你自己 篇8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位职场人士,他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各个方面都很优秀,可是他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却一筹莫展:他厌恶他所从事的工作;他想逃离他所在的繁闹杂乱的一线城市;他无法忍受每天上下班的时间达四个小时之久……他对现有的一切都不满意,但他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很多职场人士或许都会面临上述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对自己的认识不够!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而完成的。一个人的成功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认识的过程。所以,不要接受社会强加给你的角色,要记住老祖宗的话:“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通则灵。”通过改变来认识一个真正的你自己。

职业乌托邦的居民有多少?

你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是你喜欢的吗?(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剔除薪酬福利等客观要素,单纯从感性的方面投票,现在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喜欢的吗?)

对于一份工作的评价注定囊括了薪酬福利、发展机会、成就感等各种因素。而超过半数的投票者在剔除了这些客观因素之后,依然不知道自己喜欢的工作究竟是什么,追本溯源,恐怕这绝不是职业选择的问题,更多的还是需要从每个人在不同的教育机制下培养出来的价值观人手。我们有两条理想主义的建议1认识你自己,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然后去寻找:2去尝试不同种类的工作,然后确定哪种工作是自己最感兴趣的。

离开or坚守?

专家预言,2011年将会有更多的职场人士离开北上广,回归二三线城市。你的选择是什么,离开0r坚守?

此前某门户网站曾经做过一期的民意调查,与本次投票结果惊人的一致。在参与调查的近6万名网友中,有82%的人支持“逃离”,但只有25%的受访者愿意将“逃离”的念头付之行动。其他人则表示,尽管“北上广”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他们的选择依然是“坚守”。问及坚守的原因,有一部分人认为虽然大城市房介高、生活压力大、存在着种种尴尬和不愉快的经历,但对于他们而言,比起家乡的信息闭塞、机会不均,如果想有所作为和发展,坚守北上广是最后的选择,身后再无退路。也有网友表示,目前二线城市的房价日渐走高,生活成本在逐步加大,但环境问题、城市的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起一线城市,中小城市物价低、环境好等优势显得越来越弱。对些人来说,逃离北上广是一种解脱。但对更多人来说,“我要逃”不过是一时的发泄。“想留留不下,想逃无处逃”是很多职场人士的心声。

时问,匆匆而过

在北京工作的你,上班途中需要花费的时间是多少?

不久前,一份名为《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公布的“内地50座城市平均上班花费时间排名”在上班族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份调查对内地50座城市上班花费时间进行了排名,北京以52分钟居首,其次为广州48分钟、上海47分钟、深圳46分钟。而本次调查中,60~90分钟的选项以36%的投票率占据第一,显然与之前的调查报告有一定的出八。

第一册认识你自己 篇9

活动二:

课件展示名人事例,看完之后小组讨论。(从正面说明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要成功,先得认识自我

小象的故事:(从反面说明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进一步引导得出结论:一切成就,均始于一个意念,认识了自我,就算是成功了一半。(让学生明白认识自我的重要地位)

能否成功取决于正确的认识自己。怎么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我们自己。(引出认识自我的途径)

活动三

给自己画像。(自我探索来认识自己)

写好之后,按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类来分类。

小辞典展示三个自我的含义。

计算出它们分别所占比例。算出百分比,以“切蛋糕”的形式画出。

课件展示如何切蛋糕。

组织同学之间的互相分享;(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我)教师对学生的“蛋糕”要予以积极的回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蛋糕。同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自我的描述中,欣赏自己的哪些方面,觉得有待改善的或不太满意的是哪些方面。说出具体的理由。(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小结:自我是内在与外在完整统一的结合。不能只偏重一个方面。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在别人眼里又是什么样子呢?看看跟你自己眼中的你,是不是一样的呢?接下的活动是:(倾听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活动四:给同桌写评语

请用三句话评价自己的同桌。然后相互交换,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明白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学会冷静地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使学生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

小结:同学是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自己。角度越多,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就越全面。只有全面的认识了自己,才会更好的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取得成功。

活动五、配乐诗朗诵

老师寄语:如果你不能做到最好的一名,那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强化学生对自我的认同度,增加对自我的满意度)

(三)归纳小结,指导实践

认识你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 篇10

人各有各的个性,就象一个内在胎记终生不变。个性评估分类系统的依据是一个人个性的4个基本特征,我们称之为“层面”,因为它们可以看作是两种极端之间的连续体,如:

(E)外向型+内向型(I)

外向型的人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身外的世界,主动与人交往,喜欢互动。与人为伴就精神抖擞,常认识很多人;内向型的人专注于自我的内心世界,喜欢独处并陶然其中。他们总是先想后做,这意味着心理活动居多。他们不喜欢受人注目,一般比外向型的人更矜持。

(S)感知型+直觉型(N)

个性的第二层面与我们平时注意的信息有关。有一些人注重事实,其他人则注重愿望。感知型的人注重自己看到、听到、触到、嗅到和尝到的具体感受。他们只相信可以测量、能够记录下来的东西,只注重真实可靠的事。他们也相信自己的个人经验。直觉型的人更相信“第六感觉”(直觉)。他们善于理解字面以外的含义,对一切事情都要寻求一个内在意义。他们总能预示事件的发生,通常不愿意维持事物的现状,总想不断来点新花样。

(T)思考型+感觉型(F)

个性类型的第三层面涉及到我们做决定和结论的方式。思考型的人喜欢符合逻辑的决策,善于客观地分析一切,并常引以为豪。感觉型的人常因着自己的喜好和感觉决策。他们很能体贴人、常富有同情心,并因此自以为荣。

(J)判断型+认知型(P)

个性类型的第四层面所关注的是,一个人更愿意有条理、还是随意地生活。判断型的人条理性很强。只要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事事井井有序,他们就快乐无比。凡事他们总要断个分明,喜欢决策。认知型的人生活散漫随意,生活机动性强时最高兴。他们乐意尝试一切可能的事情。他们往往理解生活,而不是努力控制生活。

个性的每个层面都有两个彼此对立的极端,这样统共有八种个性偏好,每种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把这些字母组合起来,便代表16种个性。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当中对号入座。

ISTJ:内向、感知、思考、判断型

这种人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而且明智豁达,是坚定不移的社会维护者。他们讲求实际、非常务实,总是孜孜以求精确性和条理性,而且有极大的专注力。不论干什么,他们都能有条不紊、四平八稳地把它完成。

对这类人而言,满意的工作是技术性的工作,能生产一种实实在在的产品或有条理地提供一种周详服务。他们需要一种独立的工作环境,有充裕的时间让自己独立工作,并能运用自己卓越的专注力来完成工作。

ISFJ:内向、感知、感觉、判断型

这种人忠心耿耿、一心一意、富有同情心,喜欢助人为乐。由于这种人有很强的职业道德,一旦觉得自己的行动确有帮助,他们便会担起重担。

最令他们满意的工作是,需要细心观察和精确性要求极高的工作。他们需要通过不声不响地在背后工作以表达自己的感情投入,但个人贡献要能得到承认。

INFJ :内向、直觉、感觉、判断型

这种人极富创意。他们感情强烈、原则性强且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善于独立进行创造性思考。即使面对怀疑,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仍坚信不疑。看问题常常更能入木三分。

对他们来说,称心如意的事业就是,能从事创新型的工作,主要是能帮助别人成长。他们喜欢生产或提供一种自己能感到自豪的产品或服务。工作必须符合个人的价值观。

INTJ:内向、直觉、思考、判断型

这类人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强烈要求自主、看重个人能力、对自己的创新思想坚定不移,并受其驱使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人逻辑性强,有判断力,才华横溢,对人对己要求严格。在所有类型的人中,这种人独立性最强,喜欢我行我素。面对反对意见,他们通常多疑、霸道、毫不退让。对权威本身,他们毫不在乎,但只要规章制度有利于他们的长远目标他们就能遵守。

最适合的工作是:能创造和开发新颖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或改进现有系统;他们愿意与责任心强,在专业知识、智慧和能力方面能赢得自己敬佩的人合作;他们喜欢独立工作,但需要定期与少量智囊人物切磋交流。

ISTP:内向、感知、思考、认知型

这种人奉行实用主义,喜欢行动,不爱空谈。他们长于分析、敏于观察、好奇心强,只相信可靠确凿的事实。由于非常务实,他们能很好地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资源,而且很会瞧准时机。

对于ISTP这种人而言,事业满意就是,做尽可能有效利用资源的工作。他们愿意精通机械技能或使用工具来工作。工作必须有乐趣、有活力、独立性强,且常有机会走出工作室去户外。

ISFP:内向、感知、感觉、认知型

这种类型的人温柔、体贴、敏感,从不轻言非常个人化的理想及价值观,

他们常通过行动,而非语言来表达炽烈的情感。这种人有耐心、能屈能伸、且十分随和、无意控制他人。他们从不妄加判断或寻求动机和意义。

适合的工作是,做非常符合自己内心价值观的工作。在做有益他人的工作时,希望注重细节。他们希望有独立工作的自由,但又不远离其他与自己合得来的人。他们不喜欢受繁文缛节或一些僵化程序的约束。

INFP:内向、直觉、感觉、认知型

INFP类型的人珍视内在和谐胜过一切。他们敏感、理想化、忠心耿耿,在个人价值观方面有强烈的荣誉感。如果能献身自己认为值得的事业,他们便情绪高涨。在日常事物中,他们通常很灵活、有包容心,但对内心忠诚的事业义无反顾。这类人很少表露强烈的情感,常显得镇静自若、寡言少语。不过,一旦相熟,他们也会变得十分热情。

对INFP类型的人而言,最好的工作是,做合乎个人价值观、能通过工作陈述自己远见的工作;工作环境需要有灵活的架构,在自己激情高昂时可以从事各种项目;能发挥个人的独创性。

INTP:内向、直觉、思考、认知型

这类人善于解决抽象问题。他们经纶满腹,时能闪现出创造的睿智火花。他们外表恬静,内心专注,总忙于分析问题。他们目光挑剔,独立性极高。

对于这类人,事业满意源自这样的工作:能酝酿新观念;专心负责某一创造性流程,而不是最终产品。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能让他们跳出常规的框框,冒一定风险去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ESTP:外向、感知、思考、认知型

这类人无忧无虑,属乐天派。他们活泼、随和、率性,喜欢安于现状,不愿从长计议。由于他们能够接受现实,一般心胸豁达、包容心强。这种人喜欢玩实实在在的东西,善于拆拆装装。

对这种人来说,事业满意度来自这种工作:能随意与许多人交流;工作中充满冒险和乐趣,能冒险和随时抓住新的机遇;工作中当自己觉得必要时希望自我组织,而不是听从别人的安排。

ESFP:外向、感知、感觉、认知型

ESFP这一类人生性爱玩、充满活力,用自己的陶醉来为别人增添乐趣。他们适应性强,平易随和,可以热情饱满地同时参加几项活动。他们不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对于这类人来说,适合的工作是,能在实践中学习,利用常识搜集各种事实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们喜欢直接与顾客和客户打交道;能同时在几个项目或活动中周旋。尤其爱从事能发挥自己审美观的项目或活动。

ENFP:外向、直觉、感觉、认知型

ENFP这类人热情奔放,满脑子新观念。他们乐观、率性、充满自信和创造性,能深刻认识到哪些事可为。他们对灵感推崇备至,是天生的发明家。他们不墨守成规,善于闯新路子。

ENFP这类人适合的工作是,在创造性灵感的推动下,与不同的人群合作从事各种项目;他们不喜欢从事需要自己亲自处理日常琐碎杂务的工作,喜欢按自己的工作节奏行事。

ENTP:外向、直觉、思考、认知型

这种人好激动、健谈、聪明、是个多面手。他们总是孜孜以求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人天生有创业心、爱钻研、机敏善变、适应能力强。

令这类人满意的工作是:有机会从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工作。工作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公正的标准。希望通过工作能提高个人权力并常与权力人物交流。

ESTJ:外向、感知、思考、判断型

这种人办事能力强,喜欢出风头,办事风风火火。他们责任心强、诚心诚意、忠于职守。他们喜欢框架,能组织各种细节工作,能如期实现目标并力求高效。

ESTJ类型的人适合做理顺事实和政策以及人员组织工作,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以找出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案,在目标明确的工作中姝运用娴熟的技能。他们希望工作测评标准公正。

ESFJ:外向、感知、感觉、判断型

ESFJ类型的人喜欢通过直接合作以切实帮助别人。由于他们尤其注重人际关系,因而通常很受人欢迎,也喜欢迎合别人。他们的态度认真、遇事果断、通常表达意见坚决。

这类人最满意的事业是,整天与人交往,密切参与整个决策流程。工作的目标明确,有明确的业绩标准。他们希望能组织安排自己及周围人的工作,以确保一切进展得尽可能顺利。

ENFJ :外向、直觉、感觉、判断型

这种人有爱心,对生活充满热情。他们往往对自己很挑剔。不过,由于他们自认为要为别人的感受负责,所以很少在公众场合发表批评意见。他们对行为的是非曲直明察秋毫,是社交高手。

这种人最适合的工作是,工作中能建立温磬的人际关系,能使自己置身于自己信赖、且富有创意的人群中工作。他们希望工作多姿多采,但又能有条不紊地干。

ENTJ:外向、直觉、思考、判断型

这种人是极为有力的领导人和决策者,能明察一切事物中的各种可能性,喜欢发号施令。他们是天才的思想家,做事深谋远虑、策划周全。这种人事事力求做好,生就一双锐眼,能够一针见血地发现问题并迅速找到改进方法。

最令ENTJ这类人满意的事业是,做领导、发号施令,完善企业的运作系统,使系统高效运行并如期达到目标。他们喜欢从事长远战略规划,寻求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你未必认识自己 篇11

“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个人,这个人此刻就坐在你们当中,看你们能不能判断出来,他(她)是谁?”教授环顾大家说。教授是我们单位请来为大家做辅导的,在我们这行,他是权威。

“这个人外表看起来非常自信,但有时候又显得特别自卑。”教授顿了顿,等待大家的反应。

会场里小声议论开了。坐在我左边的小黄说:“我猜这个人是业务部的小胡,他这个人,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很自信的样子,其实,他骨子里挺自卑的。”而坐在我右边的小武却直摇头:“我看教授讲的这个人,更像是办公室的小张,她从小家庭受过挫折,所以内心里一直很自卑。”

教授继续描述:“这个人有一点点自恋。”

教授话音刚落,小黄指着小武说:“我看教授讲的是你。一个大男人,经常照镜子不说,还喜欢拿着手机自拍,不信你拿出你的手机,屏幕上一定是你自拍的照片。”小武一听,立即予以反驳:“你更加自恋,每次和你一起走在大街上,老是往边上的店铺里张望,其实我知道你不是看里面的货物,而是透过人家的橱窗,欣赏自己。你说说,你这是不是自恋?”

两个人争得不可开交。其实,小黄也自拍过,也经常照镜子;小武也会从商店的橱窗,瞄瞄自己。不但他们,这些事我也都干过。

“这个人还有一点懒惰。”教授又给出了一个条件。

会场里小声的分析,变成了热烈的争论。

坐在我们前面的小杨,突然扭回头对小黄说:“这一点跟你很像,你就是一条标准的懒虫。”

小黄不乐意了:“还说我呢,你不懒惰?你看看你的办公桌,蜘蛛网都能捕住苍蝇了。”

小武附和说:“我也觉得这点更像小杨,交给你办的事情,你总是一拖再拖,不到迫不得已,你决不会去做,拖拖拉拉,说到底,就是懒惰。”

小杨指着小武说:“你也勤快不到哪儿去,就说说你的烟灰缸吧,哪一次不是塞得满满的,你才会倒掉?茶杯子,更是半年都没有清洗过了吧?”

我没有插话,但我觉得,这一条也很像我,能不做的事情,我不会主动去做;能拖到明天去做的事情,今天就肯定不会动手。这不就是懒惰吗?我只是没好意思说出来。

“再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人的特点,待人很热情,但是,又有妒忌之心。”

会场里忽然安静下来。妒忌之心?这可是个有点敏感的话题,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身后有人悄悄议论,好像是讲大兵;我又听到几个女同事在嘀嘀咕咕,她们的目光,不时落在老刘的脸上;小武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我猜想,他一定是想说这一点很像我吧;而小黄则用手指,有意无意地戳戳小杨的后背……

“当然,这个人还有很多特点。那么,根据我以上的描述,你们觉得,这个人会是谁?”教授扫视着大家,问。

没有人回答。大家面面相觑。

教授笑着说:“这个人,就坐在我们中间。”教授用手往东边一指:“这个人是你吗?”东边一阵骚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教授又用手往最后方比划了一下,“也许是你?”后方一阵笑声,你指着我,我指着你。教授忽然用手指指自己,“其实,刚才我只是描述了一下我自己,我的优点,也包括我的缺点。”教授停顿了一下,“但是,你们是不是觉得,我所描述的这个人,既像张三,又像李四?尤其是我在指出这个人身上的缺点的时候,大家的脑子里,都会立即蹦出某个人的形象。我们总是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别人身上的毛病和不足,对我们自己,却往往眼前黑。而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个人,恰恰就是你自己。”

教授站起来,在黑板上写下了他今天要开讲的主题:你未必真正认识自己,那么,成功之路,让我们就从了解自身开始吧。

人啊,认识你自己作文1000字 篇12

德尔菲神殿镌刻的“人啊,认识你自己”跨越千年的时空,直指人的内心。从史前到现在,无数人在迷失,无数人在寻找,寻找真实的自己。正因为认识到自己,所以萨松说“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仓央嘉措自诩人间最美的情郎,而非那高高在上的雪域之王;所以刘禹锡即使巴山楚水凄凉等待了23年,回到京都仍然会说“前度刘郎今又来”,即使经受打击,天真不改。

他们都是能认识自己的人。认识自己,是东西方的哲学问题,但要认识自己,却并非只是哲学家的事情。认识自己,是对自我的探索,对灵魂的.追求,与心灵的独处。“知更鸟在等待”一言曾涤荡了多少人的内心。桑塔纳亚教授在哈佛授课时,一只知更鸟飞到窗台,蓦然又飞去。教授扔下书本,追寻知更鸟而去,再未回哈佛,后写成《英伦独语》震惊欧美。缘何?是对心的探求,对自我的认识,让他的灵魂与知更鸟一同高飞。

认识自己,从未都是在跋涉千千万万山水之后,找到自己的心灵与灵魂。这注定是孤独的旅途。孤独是认识自我途中不可磨灭的痕迹,但正如蒋勋说:一个探索者,总会有99%的人把他当做一类,但我们要做的,正是那1%的人。我们可以特立独行,可以骄傲,可以不断前进,因为我们要寻找自己,认识自己!但我们却不能要求这条路上有人能够与我们同行,要求有很多的人理解这样的寻找与认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苦干无人问津,苦于逆风不解意,于是心中郁结难抒,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可轻轻叩问一句.能自我认识已是不易,怎么还能要求别人也能因你“一点浩然气”,便叹“千里快哉风”?

所以,认识孤独吧!这是自我认识的必经之路。不要“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有知我者,二三子还不满足。认识,是个体的认知。所以总有无人会,凭栏意。忍受孤独去寻找,认识自我,如此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了。

可是,若是忽略了认识自我,就会让你高飞的心灵沉沦。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可网络社会竟让我们变成了“我分享故我在”。每个人都张牙舞爪地在一面冰冷的屏幕前表现自我。一旦网络断开,那我们又何去何从?我们怎样去思考自己,怎样去认识自己?

梅贻琦先生有言:“人生不能离群,而自修不能无独。”要认识自己,首先要将自己的心从繁芜的尘世剥寓出来。苏轼有一雪堂,空空如也,只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认识自己,这是何等的宁静洒脱!马尔克斯一举成名之后,离群索居,面朝大海,与文字对话,认识自己,所以他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史铁生身残心坚,地坛徘徊,花开花落,与生命对话,与宇宙对话,认识到了自己,也认识到了生命。

没有安静的思考,独立的思维,人怎么去认识自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没有冷静的思考和美好的遐想,人是不能认识到自己的。

认识你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 篇13

——题记

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渴望与本能。

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等,他们之前或之后都有无数的先哲们在追求真理,追求一个被称为终极真理的真理。

那么,这些先哲们追求的所谓终极真理到底是什么?

最深的往往是最浅的,最浅的往往又是最深的。这个终极真理就是——“我是谁?”!“我是谁?”,猛然一听,似乎这是一个荒谬而又可笑的问题,一个人活着,难道连自己都不认识吗?是的,很少有人认识。

“我是谁?”这是人类最为艰难和困惑的一个科学命题,是人类的千古之谜,也是人类的千古之问。

我是我生命的主人吗?

如果是,我能主宰自己的生死吗?

如果不是,主宰我生死的又是谁?

谁让人成为人?谁让我成为我?我究竟是谁?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说:“人生百年,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被尊为道教三清之一的老子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儒家的代表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伟人毛丄泽东也曾在诗中写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关于生命、宇宙的真相,谁又没有想过、问过呢?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深究,而是选择了回避。

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中就曾镌刻着这么一道神谕:“认识你自己”。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一个不认识“我”的人,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的事业多么成功,无论他的资产多么丰厚,无论他的身体多么健康,无论他的人生多么安逸、“幸福”,他依然是一个极其可悲、可怜的人,说穿了,不过是一只没有“头”的苍蝇,一个被“无明”牵引的行尸走肉。以智慧与财富著称于世的一代帝王所罗门就曾发出这样的慨叹:“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

清朝顺治皇帝也说出同理的话:“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人的痛苦与挣扎来自内心的浮躁,内心的浮躁来自人自我的迷失。迷失自我的人,由于不认识自己,他们的心就不能从“道”出发,只能被现象所牵引,现象在不停地变化,他们的心也跟着在不停地变化,“树欲静而风不止”。

迷失自我的人,无法享受到内在生命的逍遥与安宁,只好靠外在的物质和虚名来满足里面的空虚,并以此来定义成功与自我价值,以及人生的意义。表面上他们自私,实际上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自、什么是私,名利成为了他们的生命,他们活着完全是活给别人看的,即敏感又脆弱,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名利导致了人们对物质的过分依赖与追求,导致了人们对大自然无止境的贪婪索取与破坏,其结果只能是自掘坟墓。

人类不和谐,社会不和谐,家庭不和谐,人自身不和谐,人欲横流与贪丄污腐败,这些所有的根本都在于人迷失了自我,为了证明“我”存在的价值,他们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地追求名利,就像吸食了毒品一样,最终死在无明的黑暗里。

迷失自我的人就是以“小我”为中心的人。当一个人以“小我”为中心看待自己及周遭一切的时候,他与环境、与自我之间是割裂的,这种割裂的体现就是矛盾——“我”与“对

象”的矛盾,“我”与自己的矛盾。当人生活在矛盾中,就会形成思想与情感高低起伏的落差,这种落差导致的结果就是烦恼,人生烦恼,烦恼人生。

以“小我”为视角看待外在的一切,就是以点看待面,“点”在“面”的包围下,就会表现出孤独与压迫,颠倒、妄想、执着,人生没有归属感,内心无法安宁,只能跟着感觉走,成为欲望的奴仆,美其名曰“顺其自然”。

那么,一个觉悟的人,一个认识自我的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会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呢?所谓认识自我,就是觉悟生命、宇宙的本源,就是悟道,就是明心见性;就是从“小我”认识“大我”,从“假我”认识“真我”,从“有我”认识“无我”;就是从无常认识常,从有限认识无限,从变化认识永恒,从生死认识“涅槃”,从现象认识本质;“君子当悟本,本立而道生”。所谓的大彻大悟并非人们想象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是对生命、宇宙本体的认知与把握;大彻大悟非但不是神通广大,反而是大智若愚。

觉悟就是放下,放下对“小我”的执着;觉悟就是拿得起,以无相为宗,舍“我”(大我)其谁,“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开悟的人会拥有一种无比广阔的胸怀,也正是这种广阔的胸怀才是人生幸福的根本,他不仅能包容别人,更重要的是他能包容自己,这样他才能如是的安住在生命原本的光辉里,“无所住而生其心”。每个人不一定都能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圣人的心,可以坦荡的、赤裸的、从容的,表达生命的真实与纯然。那是一个别开生面的世界,置身其中,既无现在,亦无过去,又无未来,但觉一片浩渺无边、广博宏伟之大域,“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开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依然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样,表面上汹涌澎湃,变化万端,但里面却是浑厚、宁静与无限的宽广。开悟的人不会搞个人崇拜,搞个人崇拜的都是没有开悟的人。一个通达“无我”的人,一个觉悟到“万物与我为一”的人,一个认识了平等真相的人,怎么会又怎么可能搞个人崇拜呢?他只能树立道,树立整体,树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树立“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释迦牟尼曾如是说:“以色拜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如去,不来不去——如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如来是生,如去是灭,不来不去就是不生不灭,如来如去是现象,不生不灭是本质。如来是什么?如来就是道。

道是修出来的吗?道是本自具足、本来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动、独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只能被认识,所以佛的本意是觉者,即悟道的人。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是通过修行而悟道的,正如黄檗禅师所说:“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修行是一种境界,是变化的、是无常的、是有为法、是生灭法,是永无止境的,“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来立功课?”。修行没有出期,觉悟只在一念,“万般神通皆小术,惟有觉悟是大道”。

不悟道,如何修道?修的是什么?不认识自己,如何修自己?修的是谁?道是究竟的、彻底的,本自圆满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所谓先修行而后悟道,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是建立在“我执”上的“法执”。

谁在修?我是谁?这才是作为修行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觉悟为本,修行为末,本末不分是谓颠倒;觉悟为体,修行为用,体用一如,是谓自然。觉悟是解决“我是谁”,修行是解决有所作为。“为学日益”是磨砖成镜,“为道日损”是悟后修行;磨砖成镜是梦幻泡影,悟后修行是“守

一、抱一”穿衣吃饭。不悟道而去修行,一生被妄想所缚,结果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悟道之后修行,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开悟的人心不离身,身心合一,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也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宠辱不惊,得意不忘

形,失意不悲观,“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开悟前是“我在活着”,开悟后是“我看着我在活着”;开悟前是当局者迷,开悟后是旁观者清;开悟前是为成功而拼命,开悟后是“无事以取天下”;开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现象看现象,开悟后是以整体看局部、以本质看现象;开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开悟后“我”在圆满中存在,“以道莅天下...抱一为天下式”。

开悟的人是真实的活在圆满里的人。圆满不是没有缺点,圆满不是“拍脑袋”,不是想当然,圆满是优点与缺点、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的统一体,圆满是真实的,圆满是事实本身。再豪华的宫殿,也有卫生间和垃圾;再美丽的女人,也有口痰和屎尿;污泥能生出莲花也是好泥土,圆满的本身就是这样——“不垢也不净”。认识圆满就是觉悟,觉悟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与把握。当一个人不再妄想,以一颗圆满的心看待自己和一切的时候,他的心是平静的,在平静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佛行,就是顺天行道,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开悟的人会很自信,因为他找到了生命的根。所谓自信,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本体认识与毫无疑惑的确信。自信不是给别人看的,自信不需要被证明,自信与外在无关,用禅宗六祖慧能的话就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开悟的人就是点燃自己生命的人,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里没有黑暗,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他有无畏的勇气面对一切,没有牢骚,没有抱怨,他真实的活在每一个当下,“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何足奇”。

开悟人的胸中会有一种气,这种气叫做浩然正气,这种气来自生命,来自天地,来自浩荡乾坤,来自无边的宇宙,来自一颗念念归道的赤子之心。点回归面,部分回归整体,人回归地球,地球回归宇宙,“人”原本是这么大——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未生我时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学会认识你自己 篇14

请以“学会认识你自己”为话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文1】

认识你自己

□江苏盐城亭湖高级中学文学社 祁栋华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了解外面的世界,首先必须认识你自己。

《孙子兵法》里也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是细作比较你会发现,“知己”要比“知彼”更为重要。因为“彼”是一个“变量”,是外因;而“己”却是一个“常量”,是内因。自己尚不知,“知彼”又有何用?即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的人,固然称得上智慧,但是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明达。

李白盛年时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每到一处几乎都留下了佳作名篇。当他登上黄鹤楼,正待题诗抒怀时,抬头忽见墙上崔颢的题诗《黄鹤楼》,自叹不如,连赞“绝妙”,心中默念“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掷笔离去。后来,李白在游览金陵时写下了著名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李白黄鹤楼上的知难而退,非但无损于他的伟大,反而成就了文坛的一段佳话。倘若他当时兴之所至,草草提笔,贸然题诗,或许反添上一大败笔。有道是“败莫大于不自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凡事量力而行,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过于自负或自卑,都会使自己与成功擦肩而过。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如果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反省自己,提升自己,那将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尽的麻烦。诸葛亮躬耕隆中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正是他有自知之明的表现,他最终成为蜀汉丞相。而他麾下的大将马谡志大才疏却极为自负,自告奋勇要求驻守街亭,拘泥于兵书不听劝告,致使兵败如山倒,街亭失守后被军法处置。主动请缨固然没错,但是自不量力,高估自己的能力又固执己见,难免会铸成大错。

其实,小到个人,大至国家,都必须有自知之明。倘若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愚昧无知,对国家现状一无所知,那么这个国家也就难见希望的光芒。清王朝自诩“天朝上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统治者没有自知之明,自认为“天朝物产丰饶,不需与外夷通有无”。当外国的坚船利炮攻入华夏,一下子惊慌失措,毫无抵抗之力,遂任外夷宰割。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要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致被前进的浪潮拍倒。倘若清朝统治者能早一点认识到这一点,或许不会沦落到落后挨打的窘境。

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有了自知之明,就有了进步的基础。因此,一个人应当时刻转动心中的明镜鉴照自己,看清自己的长短优劣。一个自知的人,才能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谁要是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就绝不会陷入困境。(指导教师:王淦生)

【例文2】

人啊,认识你自己

□四川安岳中学凤山文学社 匡悦

德尔菲神殿镌刻的 “人啊,认识你自己!”跨越千年的时空,直指人的内心。从史前到现在,无数人在迷失,无数人在寻找,寻找真实的自己。正因为认识到自己,所以萨松说 “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仓央嘉措自诩人间最美的情郎,而非那高高在上的雪域之王;所以刘禹锡即使巴山楚水凄凉等待了23年,回到京都仍然会说 “前度刘郎今又来”,即使经受打击,天真不改。

他们都是能认识自己的人。认识自己,是东西方的哲学问题,但要认识自己,却并非只是哲学家的事情。认识自己,是对自我的探索,对灵魂的追求,与心灵的独处。“知更鸟在等待”一言曾涤荡了多少人的内心。桑塔纳亚教授在哈佛授课时,一只知更鸟飞到窗台,蓦然又飞去。教授扔下书本,追寻知更鸟而去,再未回哈佛,后写成《英伦独语》震惊欧美。缘何?是对心的探求,对自我的认识,让他的灵魂与知更鸟一同高飞。

认识自己,从来都是在跋涉千千万万山水之后,找到自己的心灵与灵魂。这注定是孤独的旅途。孤独是认识自我途中不可磨灭的痕迹,但正如蒋勋说:一个探索者,总会有99%的人把他当做一类,但我们要做的,正是那1%的人。我们可以特立独行,可以骄傲,可以不断前进,因为我们要寻找自己,认识自己!但我们却不能要求这条路上有人能够与我们同行,要求有很多的人理解这样的寻找与认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苦于无人问津,苦于逆风不解意,于是心中郁结难抒,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可轻轻叩问一句:能自我认识已是不易,怎么还能要求别人也能因你“一点浩然气”,便叹“千里快哉风”?

所以,认识孤独吧!这是自我认识的必经之路。不要“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有知我者,二三子还不满足。认识,是个体的认知。所以总有无人会,凭栏意。忍受孤独去寻找,认识自我,如此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了。

可是,若是忽略了认识自我,就会让你高飞的心灵沉沦。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可网络社会竟让我们变成了“我分享故我在”。每个人都张牙舞爪地在一面冰冷的屏幕前表现自我。一旦网络断开,那我们又何去何从?我们怎样去思考自己,怎样去认识自己?

梅贻琦先生有言:“人生不能离群,而自修不能无独。”要认识自己,首先要将自己的心从繁芜的尘世剥离出来。苏轼有一雪堂,空空如也,只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认识自己,这是何等的宁静洒脱!马尔克斯一举成名之后,离群索居,面朝大海,与文字对话,认识自己,所以他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史铁生身残心坚,地坛徘徊,花开花落,与生命对话,与宇宙对话,认识到了自己,也认识到了生命。

没有安静的思考,独立的思维,人怎么去认识自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没有冷静的思考和美好的遐想,人是不能认识到自己的。

认识自己,其路漫漫,你,我,我们都还在路上。他们在寻找,你也在寻找。终有一天,你——会遇见你。(指导教师:陈家武)

(编辑:李跃)

上一篇:趣味娱乐游戏方案下一篇: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