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教案

2025-04-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入侵者》教案(推荐8篇)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1

生物教案《生物入侵者》教案

②其它生物入侵者(灵)。 1.阅读课文所供给的材料,学会从材料外获得无效动静。 4.师:你认为无什么法子来防范生物入侵者? 目前,世界上每个国家未起头认识到那一问题的严峻性,并让取了相当法子。 (4)生:不成以或许,那无先后关系,取人的认识相关。 1.师:你晓得还无哪些生物入侵者吗? 五、教学过程: 边会商边(板书),明白如下:(板书)(举例女、列数字、打例如) (六)做业。关于生物入侵者,网上材料良多,无乐趣的同窗可以或许查阅。 1.同窗们,起首教员自我引见一下,我是来自城关外学的戴海良。若是把教员今天来那里上课,取大师聊聊天写成那么一句话,大师看看无何弊端。那句话是“城关外学语文教员戴海良入侵城西外学上课。” 3.师:“为什么?”4.生:“入侵”指的是侵略、破坏,而教员是来上课。 ①水葫芦:打出幻灯(让生猜测是什么并说风险)。 生物入侵者 它们正在给人类形成(难以估量)经济丧掉的同时(举例女、列数字、打例如),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类以及物类的多样性形成(极大)要挟(举例女、列数字、打例如)。 生物教案《生物入侵者》教案,1.通过进修本文,正在理清挨次、把握文章利用的申明体例后,收集和筛选动静,加强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权力感。 10.生:会写生物入侵者的风险,定义,风险启事等。(板书)风险,定义,风险启事 目前,世界上每个(良多)国家未起头认识到那一问题的严峻性,并让取了相当法子(举例女)。 (3)师:同窗们很伶俐,那么,那些内容的先后挨次可交换吗?为什么? 那么,假如无一篇申明文要给同窗们看,而其题目是《生物入侵者》,你认为该文会写什么? 8.不可,因为是本人家。 (6)生:逻辑挨次。 7.师:“一小我喝了酒,入侵他本人家打碎碗”那一句的表达行不可?为什么? 6.生:“日本鬼女入侵华夏大地,烧杀抢掠,功大恶极”等。 我正在本课多媒体教学外利用了较多的超级链接,如ppt幻灯片第10驰是最后一驰,第11-20驰都属于超级链接,果此正在利用时需要连系教案相关内容并寄望ppt外超级链接提醒。 6.师点评,必定其科学立异精神。(板书) 3.师分结:可见,写做申明文时申明体例的准确利用十分主要,此外,申明文的言语很无讲究,要求切确严密,具无科学性。 (1)师:好了,下面请同窗们说说,本文引见了生物入侵者的什么?可否无适才所猜测的内容? 1、全体感知: 3.生:思虑会商,明白: 2.分析本文所利用的申明体例,体味其表达结果生物教案《生物入侵者》教案。 (7)师:对,逻辑挨次,合适人的对客不雅观事物的认识纪律。(板书)逻辑挨次 (5)师:可见,本文的申明挨次是什么? 2、理讲解明挨次: 六、附板书 (2)生:注释,风险,风险启事,对策等。 生物入侵者 生物学家们指出,面临那些顺当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动物,人们仍将没无什么法子来对于(一筹莫展)。 2.学生比力、会商,然后畅所欲言,师由其自正在阐扬,只需落实几个要点:①申明体例的利用及做用;②申明言语表达的切确性取科学性;③朗读指点。 5.师:很好!那么,假如给“入侵”制句,如何制才准确?(板书) 2.从文本出发,指点学心理解我国无良多外来物类(如小麦、西瓜、葡萄)为什么不是生物入侵者的启事。 无人把其添加的启事归结(归罪)于国际贸难取跨国宠物贸难。(举例女、打例如) 3.培育学生的`环保认识和愁患认识,加强防范认识,为扶植家园,庇护情况而勤恳。 (四)深切理解、把握文题寄义。 11.师:好,那么我们现正在就来看看那篇文章到底写什么,可否无我们适才所猜测的,请大师打开讲义第130页。 生物教案①生物入侵者既然是指外来的,那么,我国无良多外来物类,如小麦、西瓜、葡萄、胡萝卜、西红柿,为什么不举那些例女? (三)把握申明体例,品尝申明言语。 (七)下课。 言语准确严密 生物入侵者指本来糊口正在同国异乡、通过非天然路子迁移到新的生态情况外的生物(“移平易近”----打例如)。 生物学家们指出,面临那些顺当能力和繁殖能力强的动动物,人们仍将没无什么法子来对于。 (二)全体感知,理讲解明挨次。 2.生举例女。 (2)生起头默读。读完。 ①那些是农做物,是经天然路子引入的,不会无破坏性的,反而能添加经济收入。 七、体味: 1.师:下面教员把本文改写了,大师取本文比力比力,看可否取代本文?为什么?师打幻灯: 只需恰如其分地利用,结果事半功倍。 一、三维方针 ②为什么生物入侵者风险极大而正在其“老家”就不会无风险? 3.师:下面教员填补几个。 它们正在给人类形成经济丧掉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类以及物类的多样性形成要挟。 (五)拓展耽误。 二、教学沉难点 1.师:现正在还无几个问题请同窗们思虑?寄望:捕住文本外的环节动静分析。 (4)生提之,师让其他学生协帮释之。 9.师:本来“入侵”具无的特点是:一是外来的,并且无破坏性的。 无人把其添加的启事归结于国际贸难取跨国宠物贸难。 ②破坏大是因为繁殖能力强,又无天敌取同类食物合做者,而正在其“老家”反是无天敌的限制取同类食物合做者。 (一)导入课文,理解“入侵”寄义 四、课时放置:一课时 三、辅帮器具:ppt多媒体课件。 (1)师:请同窗们默读全文,划出信问字词,并想想全文次要引见了什么。 (3)师:同窗们,大师无没无不会读的字取不理解的词语? 生物入侵者指本来糊口正在同国异乡、通过非天然路子迁移到新的生态情况外的生物。 2.生:“入侵”无问题。 5.生畅所欲言。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2

1.1 定义

生物入侵的定义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埃尔顿首先提出, 他将生物入侵定义为:在一个特定区域生存的生物通过某种途径进入到另一个新环境, 并在新区域生存繁衍扩散下去, 且这种状态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是否平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物种灭绝现象的产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首先当然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破坏, 但是除了这个第一因素之外, 生物入侵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这样的入侵环境基础是全球化的, 如此造成了全球生物系统趋于等同化现象的产生。

1.2 危害

受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 全球的交流日益加深, 因为人员的往来频繁, 其他生物在人类进行交流的同时也随之扩散到更远的其他的区域, 而近年来这种速度正不断的加快。非正常的生物扩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生态平衡被打破, 人类的健康受到了威胁, 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在新的生长环境中, 新进的物种由于没有天敌的存在, 繁殖不会受到限制, 于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将生存环境扩展到最大, 进而危害和侵占了本土生物的生活空间, 这种侵占不仅仅是空间上的, 同时也是资源的。

于是, 人们开始意识到, 生态环境被破坏不仅仅是由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所产生的废物超标对于坏境的破坏, 因为生态环境不仅仅是由自然环境构成, 生物环境同样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 生物的稳定等都是重要因素, 而生物入侵造成的大范围的持久性的环境威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令全球生物同化的生物污染增长繁殖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测, 有的甚至会呈现爆发式的扩散。除了表面的危害之外, 入侵物种和本土的物种可能会排除生殖隔离进行交配, 这样就会产生基因交流, 但是由于不确定基因交流的后果, 如此一来这种基因上的侵袭也许会造成比化学或者物质污染更大的威胁, 这种不确定的威胁的隐蔽性决定了这种生态危害的长久性。

1.3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由于物种对于环境的不适应, 也许在新的环境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 也许会造成微生物或者病毒的变异产生新的病原体, 从而直接威胁人体健康。

目前我国的物种保护情况堪忧, 据近年来的数据统计显示, 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有害外来生物已经达到了一百六十三种, 其中植物一百零七种, 昆虫三十二种, 病菌二十三种。

2 森林环境

2.1 良好的森林环境

良好的森林环境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土地面积需求的增加, 森林随着土地开发和木材的采伐, 逐步退化。森林面积的减小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生物种类的减少。各种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类开始意识到过度的破坏森林环境对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制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对于森林健康进行了初步的认识, 从九十年代开始完善了这一思想。森林环境的改善成为了环境保护的新课题, 对于森林的树木病虫害以及火灾等预防工作也进入了系统全面化时代。

2.2 保护措施相对比世界森林的普遍情

况, 我国的森林环境的多虫害和火灾,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一下几个原因。

过度采伐, 森林退化。过度采伐, 使大量原始森林、混交林、复层林转变成人工林纯林、次生林和单层林, 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下降, 导致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

森林结构单一。主要是由于很多林木区是由人工种植, 林木种类结构单一, 病虫害一旦发生就很容易呈现区域化状态, 这种及其不稳定的林区容易遭到爆发性的损失。

抚育管理不及时, 森林抗性降低。由于中幼林抚育成本较高, 抚育材价值较低, 林农没有抚育的积极性, 致使我国现有的大面积中幼林没有能够按照技术规程要求及时进行抚育, 林内存在大量病弱木, 致使一些经济林生长不良, 导致森林抗性降低, 为一些病虫害和恶性杂草的入侵创造了机会, 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林的正常生长, 致使一些森林很少甚至没有收益。

外来生物入侵, 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危害。

森林生境恶化, 以及气候异常, 致使树木长势减弱, 甚至死亡, 导致林业有害生物侵入。

在法律上, 规定森林病虫鼠灾害防治由林农承担, 这种规定及不合理:森林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林农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经济利益, 林农不但得不到生态补偿, 反而还要承担森林健康的保健责任, 导致林农防治积极性很低, 致使森林灾害防治工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因此, 要确保我国森林健康, 必须采取科学的策略和措施, 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3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3.1 重视公众宣传, 促进全民预防

加大宣传力度, 让公民知道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和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公民参与有害生物预防与管理的自觉性, 鼓励公民发现疫情, 积极向政府举报违规行为, 并积极参与扑灭疫情、防止有害生物扩散蔓延。

3.2 加强森林植物检疫, 严密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进一步加强森林检疫工作, 是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关键途径。因此, 笔者建议, 一方面要加强省以下森防机构建设, 提高其经费投入, 增强其技术力量, 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行政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检疫对象的确定标准要与国际接轨, 重新审定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根据危害大小进行风险评估, 并重新排序予以公布, 督促政府及早对有检疫对象分布的地方划定疫区, 实行疫区管理, 及早根除疫点。

3.3 强化森防行政管理职能,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进一步强化森防行政管理职能, 尤其是加强县一级森防机构能力建设, 提高森防行政执法水平, 加大打击森防违规行为的力度, 将森防机构目前的病虫害防治职能及早转变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和维护森林健康, 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水平, 及时监测、预报、扑灭林业有害生物害情, 防止外来或本土林业有害生物疫情扩散。

目前, 我们使用的还是1980年的森林病虫害普查数据, 这些年来, 我国一直没有开展系统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为此, 笔者认为, 这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还要更进一步加大力度, 尤其是加大资金、技术投入, 延长普查时间为4~5年, 提高普查质量, 获得更多的数据。这次普查之后,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应该结合森林资源清查, 定期进行, 及时更新林业有害生物数据, 更好地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服务。

摘要:近年来, 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而生物入侵也成了环境问题中的热门话题受到公众以及媒体的关注。由于生物入侵人类受到了经济损失, 同时由于生物的入侵也造成了原本生态环境的失衡。

关键词:生物,入侵,管理

参考文献

[1]连云峰.生物入侵的主要危害及其防范控制策略[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关注“生物入侵” 篇3

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马炜梁教授认为,一些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济,经常要从国外引进一些优良物种。如我国的花生、玉米、番茄、咖啡、棉花、西瓜就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外国的大豆、水稻、茶叶、荔枝、龙眼则是从我国输入的。优良物种的引进,对丰富人们的餐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培育生物的多样性,发展本国的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有的物种引进后会排挤 、“吞噬其他物种,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本国经济的巨大损失。据统计,因生物入侵一年之中给各国经济带来的损失是:中国574亿元,美国1370亿美元,印度130亿美元,南非800亿美元。

20世纪50年代,南方某大学一位教授到英国访问,看到英国海滩边一片绿油油,一问方知海滩边种植了一种既能当饲料,又能作造纸原料,还能美化环境的互花米草。谁知这种互花米草从英国引进并在我国一些海滩落户后,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使海滩边原来养殖的软体动物蛤、蛏、蚶几年近绝迹。

珠江三角洲的伶仃岛原来是个花木葱茏、景色秀丽的自然保护区,自从薇甘菊入侵以后,到处疯长,抑制了其他植物生长,不到幾年时间,伶仃岛这个自然保护区被严重破坏。

我国凉山地区侵入了一种叫紫茎泽兰的植物,牛羊误食后,纷纷烂蹄、烂口鼻,有的还痉挛而死。

日本从美洲引进了豚草,豚草的花粉随风飘散开来,人吸入后会不间断地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虽上支气管炎和皮肤病。每年当豚草开花时,有20万人为躲避花粉的危害而离开大阪。

对于这些有害的物种,有的可采取化学和生物手段进行适当的防治,有的至今无法防治。

相关链接

国家环境总局和中科院公布的第一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紫茎泽兰 原产于中美洲,在热带地区广泛分布。1935年它可能经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现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台湾、贵州、四川等地。它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薇甘菊 原产于中美洲。后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它能迅速攀上灌木和乔木,形成覆盖之势,使其他植物因缺乏光合作用而死亡,对次生林、风景林危害尤深,被列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人侵物种之一。

空心莲子草 俗称水花生。原产于南美洲。后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栽培,以后导致草灾:覆盖水面,影响鱼类生长和捕捞:在田间沟渠大量繁殖,影响农田排灌;堵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排挤其他物种,使群落物种单一化;危害农作物,使作物减产,入侵湿地、草坪、破坏景观;滋生蚊蝇,危害人们的健康。

豚草 原产于北美洲。后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它是一种恶性杂草,能使人得花粉病;侵入农田导致作物减产;释放出的多种有害物质,对禾木科、菊科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毒麦 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20世纪50年代从进口的小麦中发现,现主要分布于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它会造成麦类作物严重减产,人食用含4%毒麦的面粉,就能引起中毒;毒麦作饲料可使家畜、家禽中毒。

互花米草 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后引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上海崇明岛、浙江

福建 广东等地。引入初期,曾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后来酿成了草患;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堵塞航道,影响船只进出港口;导致水质下降,诱发赤潮;威胁生态系统,使大片红树林消失。

飞机草 原产于中美洲。20世纪30年代在云南南部发现,现主要分布于广东、香港、台湾、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它会危害多种作物,侵犯牧场;能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使昆虫拒食;叶有毒,人误食后可引起头晕、呕吐,还能使家畜、鱼类中毒。

凤眼莲 俗称水葫芦。原产于巴西东北部。后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辽宁南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20世纪50年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繁殖,它会堵塞河道,影响航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影响水产品繁殖;滋生蚊蝇;覆盖水面,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生活用水;威胁其他生物生长。

假高梁 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其种子混在作物种子中被引进和扩散,现已分布于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它是高梁、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等30多种农作物地里的杂草,使作物减产,还可能成为多种致病微生物、害虫的寄主。

蔗扁蛾 原产于非洲热带、亚热带地区。随寄主植物而扩散与传播,现已传播到我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这种蛾食性广泛,能影响香蕉、甘蔗、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以及花卉的生长。

湿地松粉蚧 原产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随湿地松无性繁殖而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它对一些松树会构成严重危害。

强大小蠹 原产于美洲。可能因引进美国木材而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它不仅攻击长势衰弱的树木,也攻击健康生长的树木,导致寄生的树木大量死亡。

美国白峨 原产于北美洲。后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它可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非洲大蜗牛 原产于非洲东部某些沿海地区。常作为食物、宠物以及动物饲料而被引入。20世纪30年代在福建发现,可能是由外籍华人所带植物而引入,现主要分布于广东、香港、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它能危害各种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还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福寿螺 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作为高蛋白质食物而引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它能危害多种植物的生长,对水稻生长构成严重危害,其排泄物污染水体。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4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小组合作,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新课导入

我国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

据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齐中熙)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出布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据悉,今年一月,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对菲律宾进口的凤梨种苗实施检疫时,截获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香蕉穿孔线虫。为防止疫情传入,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决定对菲律宾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采取临时紧急检疫措施。

我国为什么要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因为它们是生物入侵者。

字词积累

熟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劫(jié)掠栖(qī)息

藩(fān)篱归咎(jiù)

斑斓(lán)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束手无策:比喻没有办法。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圈、点、勾、画,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思考:

1.文章介绍了关于生物入侵者的哪些知识?

【交流点拨】“生物入侵者”的定义、特点及其危害、原因及途径、不同人对“生物入侵者”的观点、防范措施。

2.介绍这些知识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交流点拨】

提出问题:引出话题:(1段)

摆出现象:(2-4段)

分析问题:探究原因:(5段)

解决问题:揭示态度:(6-7段)

采取措施:(8段)

——逻辑顺序

文本探究

1.课文中主要提到了哪些生物入侵者?

【交流点拨】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等。

2.作者是如何形象地称呼这些入侵者的?

【交流点拨】移民偷渡者

3.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归咎于什么?

【交流点拨】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4.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无节制繁衍的条件有哪些?

【交流点拨】不受同类的物种竞争,不受天敌伤害等。

语言品析

1.你知道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一说它们的好处。

【交流点拨】

(1)列数字

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列数字使文章真实,准确。

(2)举例子

①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

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②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

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

③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

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④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

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

⑤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

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3)打比方

①“生物入侵者”

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

②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

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

③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

说明“入侵者”传播之便利和预防之难。

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2.小结各种说明方法表达效果

举例子:具体地说明。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也能引发读者的想像。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也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拓展延伸

1.我们周围还有其它“生物入侵者”吗?答案是肯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非洲蜗牛,学名褐云玛瑙螺,也就是人们常说和常食用的东风螺、菜螺、花螺、法国螺。非洲大蜗牛是一种繁殖很快的大型陆生贝类,它们危害农作物、蔬菜,危害生态系统,而且还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2)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原产于亚马逊河,外表妖艳,性情残暴,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于自己体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动物吃掉。专家认为,食人鱼若流入我国江河,会造成一场生态灾难。

(3)小龙虾原名克氏原螯虾,它们的原产地是中、南美洲,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养殖,并在野外形成数量巨大的种群,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分布很广。

(4)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如果听任它生长,几年间就能让整座山的植被全部萎缩甚至死去,所以它有“植物杀手”的“美誉”。20多年前,它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在珠江三角大肆蔓延。

2.生物入侵究竟每年会给人类造成多大的损害?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多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我国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也相当惊人,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人民币,其中,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我国就需4.5亿元。生物入侵给我国造成损害的总数有多大?负责中国入侵生物现状调查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解炎博士说:“估计比美国还要大。”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5

1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2)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 的。

(3)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2.下面加点的词可否换成括号内的词? 为什么?

(1)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生长)。

(2)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斑贝)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抛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3.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生物入侵者”吗?请写一则说明性文字与大家交流。

4. 学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词序可以调整)。

始料不及

束手无策

为所欲为

在劫难逃

安家落户

物竞天择

课内精读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 )鸟类,( )鸟巢,( )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5. 将“偷袭”“捕食”“吞食”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6. 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段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8.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

(1)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

(2)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

9. 概述每段文字的内容。

课外选读

奇妙的冬虫夏草

①冬虫夏草又叫虫草,主要产于西藏、四川等地,是一种温和的补药,对肺结核、年老体衰、腰膝酸痛等有很好的疗效。冬虫夏草是不是“冬天是一条虫,夏天变成一棵草”呢?

②冬虫夏草实际上是由虫草菌侵入到冬虫夏草蛾等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体内,并且在虫体内生长的结果。这种真菌在幼虫生长的早期就已侵入虫体,并且在虫体内蔓延生长,以至最终夺去幼虫的生命。冬天,土壤中只有死去的幼虫,到了第二年夏天,虫草菌才从幼虫的头部长出子实体来。子实体露出地面,形似野草,并且常与野草混在一起生长,所以人们将它叫做冬虫夏草。

③最新研究发现,虫草素有抗癌细胞增生的功能。广州人喜爱用它炖肉、煲汤,或制“虫草鸭”作为冬令补品。

10.第一段末尾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11.举例说明文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12.文段中的“生物入侵者”是:__________。

13.用一句话概括第②段的内容。

14.选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冬虫夏草的“奇妙”?

思考探究

课文生物入侵者的教案 篇6

一、导入:

(一)

播放火蚁电影。像这样的生物入侵给本土人员、生态带来的“灾难”数不胜数。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场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

据光明日报(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二、整体感知(字词和各段落内容和说明顺序)

(一)读书。(学生读?范读?放录音?)打开生字词的幻灯片。让学生将自己不认识的生字音注在书上。

(二)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说明文,你从中了解到那些知识?请学生按照段落顺序,以“从文中我了解到了”为句式,说说本文介绍的知识。(依照段落打出幻灯——知识点是各段的中心句,在段首。)

(三)请同学讲相关的段落合并,概括段落大意。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摆出现象及危害:毁灭物种、经济损失(2-4段)生物人侵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径:跨国贸易(5段)揭示态度:不同(6-7段)采取措施:(8段)这篇说明文采取的顺序是?(逻辑顺序)

小结: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三、精读品味:

说明文要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才能把要说明的对象说明得清晰准确。请同学自读课文,以“文中某处…………说明方法用得好,好在……”说一段话,说说使用该说明方法的说明效果。

例:①打比方:课题“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作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形象生动,增添文章情趣。②列数字:“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通过精确的数据对比,清楚地阐明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之严重。③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支撑说明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第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具体说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

六、拓展:

合作探究三种方式,我尚未能决定采用哪一种。

合作探究(一)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预防、治理、利用。

合作探究(二)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写说明文,要求学生围绕“生物入侵”自选课题:

(1)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方式是怎样的?

(2)外来生物在本土为何没有泛滥成灾,一旦入侵却难以剿灭?(外来生物在本土泛滥的看家本领有多少?)

(3)我身边潜在的入侵生物知多少?

(4)怎样阻击外来生物的入侵?

学生选好课题后,按课题分组,写成书面的报告。报告要求(1)要使用两种以上的说明方法。(2)语言要简洁准确。

课上就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

(三)合作探究:

《生物入侵者》教案 篇7

1 外来入侵植物特点及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现状

1.1 外来入侵植物特点

1.1.1 容易形成入侵, 入侵面积大而广

我国幅员辽阔,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各约5 000千米, 跨越50个纬度, 占据了寒温、温、暖温、亚热和热5个气候带。并且生态系统多种多样, 有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地、和城市居民区。正是因为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光照、空气湿度、土壤成分和传播条件, 具有适合外来物种生存繁衍的栖息地, 我国的生态系统就更容易遭到外来植物的侵入。据统计, 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 除了青藏高原保护区极少部分地区以外, 都已发现外来入侵物种, 并已逸生为野生植物, 形成了生物群落, 有着稳定的生活史。

1.1.2 外来植物入侵渠道多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展, 外来植物入侵也越来越“便捷”。不论是无意引入还是有目的引入, 它们都成功地侵占了我国“土著植物”的生存空间繁殖资源。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引种传统, 早期引入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其中大部分引种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收益、观赏和环保等。随着经济发展, 几乎与养殖、饲养、种植有关的单位和企业都存在大量的外地或外国物种引进项目。如农业畜禽饲料水花生;有着园林观赏和水质净化功能的水葫芦以及可以保护沿海海滩的大米草等等。这些有目的引入的物种也可能导致植物污染。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频繁, 人员与物资流动的加快, 无意中也带入了很多物种, 如豚草、北美一枝黄、紫茎泽兰和刺花莲子草等。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恢复自身植被覆盖面积时引入外来植物。为了本地物种多样性以及认为本地物种不具有或具有较弱的竞争优势, 而引入外来物种。此外, 在自然保护区或者风景区种植花卉, 选择使用较多的外来物种, 也是入侵的主要渠道之一。

1.1.3 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有关

外来侵入植物在我国的分布存在很大的空间变异, 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等省区入侵较少, 而南方沿海城市外来入侵物种较多, 总体趋势是从南到北逐渐减少。无霜期、降雨量、气候、纬度和交通密度是决定入侵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的因素。无霜期长、降雨量多的地区入侵植物物种较多。纬度与外来物种数有负相关的规律, 热带生态系统比温带生态系统包含更多的物种, 所以我国南方各省外来植物更多。当然, 经济越发达, 交通密度就越高, 环境条件相对要好, 外来植物种类就越多。

1.2 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现状与趋势

据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已知我国至少有188种入侵植物, 其中水生植物18种, 陆生植物170种, 隶属41科, 数量较多的是菊科 (49种) 和禾本科 (33种) 。188种入侵植物中来自美洲的有125种, 占外来入侵植物的66.15%。其中对农、林、牧、渔业造成了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至少有58种。

2003年3月6日, 原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需要剿灭的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 其中外来植物有9种。在这9种外来植物中, 紫茎泽兰是危害最严重的外来植物之一。现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目前, 仅在云南省其覆盖面积就达到了24 km2, 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它以密集成片和惊人的繁殖能力排挤着其他植物的生长, 一些牛羊喜欢吃的草类均消失。据调查, 亩产鲜草240千克的草地受害后产量已不足20千克, 畜牧业难以发展。素有植物杀手之称的薇甘菊1980年进入深圳, 目前已覆盖7万多亩山林的80%面积, 致使大片树林死亡。并正在迅速向长江三角洲扩散, 已造成危害的林地面积达到4万余亩。空心莲子草原为上海、北京、浙江、江西等地引种, 现已逸为野生。这9种外来植物大多分布在我国华东、华南地区。

虽然我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遏制外来植物入侵, 但外来植物仍然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蔓延范围扩大及破坏程度加大的趋势。

2 外来入侵植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1 造成生态系统不平衡及生物多样性丧失

当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 便会迅速生长繁殖, 占据本地植物的生存空间, 使得本地植物难以存活, 且这种破坏是不可逆转的。它们形成单优群落, 侵占荒林、阻碍交通、破坏经济田。在广东省, 薇甘菊往往大片缠绕香蕉、荔枝等作物及灌、乔木, 致使这些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水葫芦利用其极快的无性繁殖特点, 迅速侵占湖泊、池塘的水面, 破坏水域功能。在福建省宁德, 大面积的大米草破坏了近海生物的生活环境, 使得鱼类、贝类、藻类等因缺氧而死, 并且堵塞了交通、影响水质交换, 诱发赤潮。在全世界的濒危植物中, 约有35%~46%是部分或完全由外来生物引起的。

2.2 灾害的频繁爆发导致经济损失

入侵植物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早在2000年, 原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结果就显示, 外来入侵植物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 198亿余元, 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因为外来生物入侵成功后, 只能控制其扩散与危害程度, 而无法彻底根除。2000年重庆市万州区毒麦面积近500公顷, 政府投入70多万元进行清除;云阳县毒麦面积为20公顷, 投入的治理费用及农作物经济损失为13万余元。近年来, 外来入侵植物来来的灾害对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超过198亿元, 而对我国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产资源造成的间接损失达到了1 000亿元。

2.3 危害人体健康及加重生活负担

外来入侵植物中有许多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 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作用。如豚草花粉, 它可以引起人体一系列过敏性变态病症, 空气中豚草花粉粒达到每立方米40~50粒, 人体就能感染枯草热 (秋季花粉症) 。加拿大一枝黄花也会引发人体过敏和呼吸道感染。这些植物过量繁殖会危害人类健康、加重人们的经济负担。

3 植物污染大面积爆发的条件与原因

3.1 植物污染大面积爆发的内因

即使是外来入侵植物, 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般植物分为休眠期和生长期, 生长期一般包括萌芽、生长、开花坐果、发育、成熟和落叶等物候期。而植物污染大面积爆发就发生在生长期中。凤眼莲 (俗名水葫芦) , 是多年生植物, 每年迅速生长爆发的季节是8~12月。每年的3~5月, 是凤眼莲的萌芽阶段, 幼苗遇到其他水生植物 (如喜旱莲子草) 后得以固定, 也有幼苗在岸边草丛中发芽。到7月中下旬, 喜旱莲子草枯萎沉至水底, 为凤眼莲的生长提供了空间。进入8月份后, 开始爆发性生长。在12月霜期来临之后, 凤眼莲叶片组织受到霜害的损伤和破坏, 逐渐死亡, 大多沉至水底, 部分随水流走。其他外来植物也具有类似的生长周期, 因此快速生长期时会引发植物污染大面积爆发。

3.2 植物污染大面积爆发的外因

良好的生长环境是植物污染大面积爆发的主要外因。如水体营养丰富, 适合其生长。仍然以凤眼莲为例, 它的生长环境一般是流速较缓的河流或池塘, 无性繁殖表现为层叠增高的现象。同时有附着物固定, 供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繁殖。

另外, 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淡薄, 低估了可能的危害也是原因之一。由于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引入外来植物, 而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在研究方面也投入较少, 这些也是造成植物污染大面积爆发而未得到及时控制的原因。

4 综合防控的对策与措施

《2008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 我国近年来针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农业部在15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开展了外来入侵物种灭除行动, 重点对22种具有重大危害的入侵物种进行了全面普查;建立和完善了427种外来物种的信息数据库, 并采取多种方法以更好地防治外来入侵植物。

4.1 在休眠期与萌芽期进行铲除

根据外来入侵植物的生长周期选择在其休眠期与萌芽期进行铲除, 可以做到去除种源的目的。如果选择在营养生长期进行清除, 这个时候植物的生长速度达到最快, 铲除所需的人力物力都会增加。而休眠期与萌芽期并未大面积爆发, 此时铲除则会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加强宣传和教育, 提高生态安全意识

外来植物入侵会破坏生态环境、给经济造成损失、危害人类健康。所以, 要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宣传外来植物入侵的危害性以及其防除知识, 树立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 遵守生物安全法规。

4.3 推行生物防治技术

重视科技研究,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组织专家研究外来入侵植物特性, 探明其大面积爆发的原理, 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检测设备和监测系统, 应对突发的植物污染危机。同时,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其天敌进行制约, 重新达到新的生态平衡。但在引入其天敌时一定要严格控制把关, 避免引入新的外来入侵植物。

4.4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

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生物安全框架》、《外来物种生态环境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 教育人们遵守生态安全法律法规, 不要为私利而给公共利益造成损失。引种工作要规范化、合法化, 依法阻止有害外来植物的入侵。

5 结论

外来入侵植物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若不能很好地防控, 将会有扩大的趋势。应该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防止局面进一步恶化, 同时积极地寻找治本的解决办法。

摘要:外来生物入侵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其中外来植物入侵导致的植物污染更是当前面临的环境难题之一。通过综述植物污染现状及其特点, 阐明植物污染带来的隐患与危害, 分析研究外来入侵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 找到形成植物污染的原因, 提出了综合防控的对策。

关键词:外来生物入侵,植物污染,预防,控制,治理

参考文献

[1]刘凤菊, 段波, 何秋艳.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范措施[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3) :21-21.

[2]金樑,王晓娟,高雷, 等.从上海市凤眼莲的生活史特征与繁殖策略探讨其控制对策[J].生态环境, 2005, 14 (4) :498-502.

[3]吴晓雯, 罗晶, 陈家宽, 等.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 2006, 30 (4) :576-584.

生物入侵现在时 篇8

在星际航行稀松平常的年代,人类到达了代号为MXY1304的小行星:一颗覆盖着液态大气的红色圆球,最高级的生命也没有大脑,只有基本的神经和神经节。它们在液态大气中潜游,捕捉大分子的蛋白质为食品。繁殖时,它们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把自己固定起来,触手伸展开,每条触手上好像开出无数朵鲜花,结出的种子成熟后,一个新的小生命就破壳而出。它们像动物一样生活,像植物一样繁殖,于是人们将它们命名为“董物”。

董物仿佛卡通小章鱼,当它们进入繁殖期时,则成为极蓬勃艳丽的花束。商人把董物从液态大气里捞了起来,装在玻璃罐里。第二年的情人节,玫瑰花的销量败给了这种盆栽小章鱼。董物成为很时髦的小宠物,外形好看,饲养简单,十天半个月忘记喂食蛋白质和水也依然存活,而且非常便宜——因为它们繁殖得很快,还像蚯蚓一样,一分为二后各自存活。

然后,还没到下一个情人节,董物就变成了公害。它们越来越多,越长越大了。在MXY1304号小行星,重力能把大气压成液体,董物才维持着娇小的尺寸。地球的气压对它们而言,就像是用蜘蛛丝来捆大象的腿,它们可以无拘无束地长到一座摩天大楼的高度。被随便丢弃的董物就从下水道或垃圾堆里蓬勃地长了起来。它们的胃口也变得可怕,而蛋白质食物可不仅仅是营养液,一切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唔,还有人类……

入侵生物本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你家的宠物乌龟,你奶奶放生的鳄龟,你昨天吃的麻辣小龙虾,餐馆中火辣的水煮牛蛙,公园水塘里的绿色漂浮植物等等,只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

就说锅中翻滚的牛蛙,虽然你把它们当成菜,但这货如果跑到野外,只要碰上个头比它们小的生物就没有不吃的,昆虫、蛇、蜥蜴、鸟类、鱼、龟,以及本土青蛙……牛蛙的蝌蚪能够分泌一种物质,抑制本地蝌蚪的生长,而成年牛蛙不仅吃掉本地蛙类,还会在本土青蛙交配时在一旁干扰——真是不遗余力地挤兑土著。

麻辣小龙虾味道不错,一把花椒、一把辣椒再加上半把盐与半勺味精,一锅不讲究但味道十足的菜端上来,还没等吃下去,你的唾液腺就情不自禁地开始运作。你不一定知道,这货在农田中打洞,粮食减产都是小事儿,如果这货在水库堤坝四处打洞,而你家又正处水库下游……

这些入侵到中国人碗里的家伙的原产地都不是中国,比如小龙虾原产北美,被日本引进后又来到中国;牛蛙是美国国籍;巴西龟,顾名思义,从巴西来的喽。你或许会说:啊,我明白了,

“入侵”这档子事儿一定是国与国之间的“对战”。其实不然,一个国家之内同样会发生生物之间的“内战”。

例如黑龙江的生物物种到了海南岛也很可能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甚至不用出一个省也会出现“入侵者”。有一种原产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的赤鲈鱼,这种鱼能在这条河里轻松长到1千克以上。1960年代,人们将这种鱼引种到新疆南部的博斯腾湖作为经济鱼类。结果,赤鲈很快就在湖中大量繁殖。到1980年代末,博斯腾湖渔业产量的60%都是赤鲈。

不要以为这么大比例的产量就一定是好消息,博斯腾湖里的赤鲈个头变得很小,只有几十克重,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按理说鸡肋折腾不起大风浪,但这“鸡肋”吃什么让人很闹心。博斯腾湖里生活着一种我国特有的扁吻鱼,最大的扁吻鱼有1.5米长。赤鲈却将扁吻鱼的卯作为食物,导致扁吻鱼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这一次引种的结果,除了长出一大湖没什么经济价值的小赤鲈之外,就是让扁吻鱼成功晋级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在今年4月,一艘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啸时被毁坏的渔船漂到了美国海岸。这条渔船长约6米,在尾部的—处容器中,有5条巴掌大的石鲷鱼。它们仅仅依靠容器里不超过136.5升的水在两年时间里“游走”了8000千米。然而美国人在发现这5条小鱼后,仅把其中1条送进当地的水族馆,其余4条全部人道毁灭。因为这种鱼通常生活在日本、中国和朝鲜半岛附近,如果放入北美近海,极有可能给当地的海羊生态带来无法预知的灾难。

闽江为福建省内一条重要的河流,但每年河流之上的水葫芦泛滥成灾,目光所及如同草原一般。福建人民在与水葫芦的战争中一直未能占得上风,2012年1月,福建省宁德市境内闽江流域内超10千米范围被水葫芦覆盖,当地渔民养殖的鱼全部死绝,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

2013年春,四川师范大学校园内的水池出现一种巨型蝌蚪,不明就里的人们纷纷以为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导致物种变异。实际上,这是一只非洲牛蛙的蝌蚪,它原本不应该出现在四川境内。在你看见它的背后,无数青蛙的蝌蚪已经消亡殆尽,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害虫天敌这一环节遭到严重破坏。

2013年年初,中国最美农田的云南云阳梯田遭遇小龙虾的入侵,这群水中“土匪”四处打洞,一只小龙虾能打出成年人胳膊这么大的洞。对于梯田而言,保水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小龙虾却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严峻的挑战。

於意云

入侵者要成功,必然是因为被侵略者自己有问题,或军备不强、缺乏训1练、战备不足甚至敌人的超级武器无法抵挡。对于生态系统中的入侵也是一样的道理,能入侵成功必然有它的理由,只是我们必须警觉的是,生物入侵貌似与人类关系不大,但请不要忘记一个事实——人类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稳定的生态系统

从千年万年的时间尺度来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一直处在变动之中,但是从百年或更小的尺度来看,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却常常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就拿生物多样性来说吧,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目是比较稳定的。除了在生态系统边缘有一些物种的迁入迁出外,在其核心区域的物种数目通常恒定,并且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稳定、持久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关系,英国著名生态学家埃尔顿(C.S.Elton)创造了“生态位”这个重要的生态学概念。在生态系统中有很多决定生物生活方式的因素,比如阳光强弱、风力大小、离地高低、在食物链中的位置等。这些因素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种特定的生存环境,这就是生态位。比如在重庆缙云山的森林中,银木荷、栲树、日本杜英、黄牛奶树等高大乔木的树冠位于森林的最上层,截获了最多的阳光,也承受着最大的风力,它们一起占据了“阳光强、风力大、离地高”这样的生态位;而林下的各种蕨类和薹草生长在一个光线暗弱、气流安定的环境中,就一起占据了“阳光弱、风力小、地面生”这样的生态位。然而无论是高大乔木还是低矮草本植物,都是自己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处于食物链的最低端,因此又和林中的各种动物(靠取食其他生物为生)和微生物(靠分解其他生物制造的有机质为生)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从生态位的角度来说,最理想的稳定生态系统特点是:所有生态位通常都被一种或几种生物占据,彼此各得其所,互不竞争,和谐共处。这样的生态系统不仅具有稳定性,而且具有抗干扰性——遭到外界某种力量的压迫或破坏之后,只要这压迫或破坏没有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可以顽强保持自身原有的结构和运转方式,或者可以很快从破坏中恢复过来,维持旧貌。比如暴风可能吹倒森林中的大树,给森林开出“天窗”,但只要破坏程度不大,新的树苗总是能在这“天窗”里萌发、生长,最终成为大树,把“天窗”完全填掉,恢复原来的郁闭森林的面貌。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也就能大概理解为什么会出现生物入侵现象。容易被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系统往往是个“残缺”的生态系统,其中有一些生态位存在空缺。如果外来生物恰好能够填补这些生态位,那么它们就会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站稳脚跟。这时候,如果原有的生物不能适应这些填补生态位的外来物种,原来的生态系统就会失去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从而走向衰退甚至崩溃。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夏威夷群岛,这里缺乏在地面下穴居的昆虫,生态位存在空缺,所以当蚂蚁被无意带入夏威夷群岛之后,很快就建立了野外种群,导致夏威夷群岛一些本土生物种群的萎缩和绝迹。同样,人工植被(比如农田、人工林)因为结构简单,物种单调,存在大量空缺的生态位,这就是人工植被最容易被外来生物入侵的原因。

刘夙

水葫芦的生态位抢夺战

中国多地的水体内,我们很容易见到一大片绿油油的水草,仿佛给水面盖上了一张厚厚的毯子。仔细看,叶柄圆咕隆冬的仿佛一个小葫芦,开淡紫色的花,花瓣上还有一处眼睛似的黄色小斑,那就是臭名昭著的水葫芦,被称作“紫色水妖”,世界十大害草中排名第二。

水葫芦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给水面盖上了一张厚厚的毯子,占据了“水表面、光照强、易扩展”的生态位。它的繁殖力惊人,只要有一棵水葫芦顺水漂流,3个月后就会有25万颗株覆盖水面,所谓“葫芦过处,寸草不生”。它们对水面进行野蛮封锁,大肆挤压其他物种的生态位,许多浮游植物与沉水植物以及藻类就得不到足够的阳光,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于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紧接着就是鱼虾类死亡,水中腐败蛋白质集聚,水质开始富氧化,整个水体的生态平衡就此被破坏。

水葫芦能将其他动植物宜居的水质搞差,而它自己则是在污水中都生长良好,生活废水、工业废水,乃至被农药污染的水,通通不怕。它能吸收水中的氮、磷以及各种重金属元素——能净水,这便是当初引进的原因。问题是,它只负责收集污染,不负责降解污染。到了秋天,水葫芦的根与叶脱落后沉入水中腐烂时,这些“毒素”就一次性、大剂量地再次回归水体。这种“投毒”一年一度,生活在水底的生物们立刻就game over了。

水葫芦从水面、水中再到水底,以三位一体的作战方式,全方位封锁其他物种的生态位,并阻碍水流以至通畅的河道变成死水一潭。犹如核武器的链式反应,死亡腐烂的水葫芦又抬高了河床,渐渐地,河流与湖泊变成了沼泽。原本的水生生物销声匿迹,蚊虫、福寿螺(另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则找到了乐园。

水葫芦甚至能将水面完全封闭,不仅生态被破坏,农业排灌、水产养殖和船只航行都无法进行。在我国,滇池、太湖、闽江、黄浦江及武汉东湖都曾水葫芦成灾,耗费巨资也无法根治。

你或许会问,既然水葫芦如此霸道,为啥在它的原产地却没有折腾出“腥风血雨”的生态战争呢?这是因为在南美洲有一种昆虫专门以水葫芦为食,很轻松地就让水葫芦收了神通。于是,你或许接着问:为啥不引进这种昆虫呢?答案是:当然不行。鬼才知道那昆虫一旦到了中国会不会成为一种新的外来入侵物种!

於意云

好心坏事型

原产美洲的牧豆树具有多种用处,它可以在沙地上保护水土,可以为牲畜提供饲料,其木材还可以做薪柴之用。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的干旱地区引种牧豆树之后,虽然农民因此受益,但是牧豆树迅速蔓延,形成大面积的单一群落,危害了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南非为了造林,引入了松树、金合欢等外来树种,结果它们大量生长,不仅威胁到南非本地古老独特的植物,而且影响了水源的供给。在中国南方肆虐的飞机草,最初也是作为能够提高橡胶树种植园土壤肥力的绿肥植物而大量栽培的。口腹之欲型

麝鼠原产北美洲,是一种小型毛皮兽,又能分泌可代替麝香的物质,欧洲人便把它引种到欧洲,不料它在欧洲迅速扩散开来。由于麝鼠喜欢打洞,能够破坏堤坝,因此在荷兰、比利时等西部低地国家成为不受欢迎的入侵动物。此外,大瓶螺(福寿螺)、牛蛙都是作为食用动物引入中国的。家兔引入澳大利亚泛滥成灾的故事则更为奇葩,该国原本没有兔子,引入家兔中有些逃到野外,最多时繁殖出100亿只兔子在土地上四处打洞,吞噬牧草,政府为了尽可能多地猎杀家兔头疼不已。

卖萌型

在南方极为常见的入侵植物马缨丹,本来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可以开出十分美丽的花朵。红耳龟(巴西龟)至今还是市场上常见的宠物龟,因为弃养、放生等原因成为入侵动物。当然,最值得警惕的入侵性宠物还是家猫,它是小型脊椎动物的杀手。在新西兰,大量的猫已经严重威胁到包括国鸟几维鸟在内的许多特有动物的生存,有专家甚至呼吁全国开展根除家猫的运动(家猫干的坏事儿,请参见本刊2月号《被伪善的动物福利》)。

蒙混过关型

云贵高原西侧的洱海长期和其他水系隔绝,这里原本栖息着众多的本土珍稀鱼类。然而,20世纪60年代洱海开始发展“中国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养殖业。四大家鱼原产于中国东部,长江、淮河流域。悲催的是,当时鱼苗的人工繁殖技术不成熟,需要从天然水体中采集,结果在采集四大家鱼鱼苗时不慎混入了虎鱼、麦穗鱼等野杂鱼的鱼苗,这样就让这些野杂鱼从中国东部入侵到了洱海。到80年代,它们已经在湖中形成大规模种群,土著鱼类竞争不过,纷纷绝迹或陷入濒危境地。

秘密潜入型

美国管辖的太平洋岛屿关岛本来没有蛇,却有大量本土特有的鸟类、蜥蜴和蝙蝠。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原本驻守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美军把许多军事装备撤回关岛,无意中把爬到这些军事装备上的棕树蛇也带了过去。不到20年时间,棕树蛇就扩散到了整个关岛。它们大肆捕食本土动物,导致12种本土鸟类和9种本土蜥蜴灭绝。这些蛇还常常爬在电线上,造成断电,甚至威胁到婴幼儿的生命安全。

大型轮船在行驶时为了保持平衡,需要装载一定重量的压舱物。早期的远洋船舶常常使用压舱土,后来则惯用海水做压舱水。从出发港口装载的压舱土或压舱水含有大量生物,当它们在到达港口卸载时,就可能成为入侵生物。北美洲的互花米草和中国的中华绒螯蟹(大闸蟹)就是分别随船只压舱土和压舱水入侵到欧洲的。

松材线虫,原产北美洲,现在已经传播到东亚的日本、韩国和中国东南部。它寄生在松树树干内,可以堵塞松树的“血管”——运输水分的管胞,导致大片的松树林枯死。中国最早在1982年于南京紫金山麓的中山陵发现松材线虫,后来它扩散到十几个省区,不仅给林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威胁到黄山、庐山等风景区中那些著名的松树景观。可是这些松材线虫是如何传入南京的呢?调查结果让人啼笑皆非:原来是紫金山上的紫金山天文台从日本进口光学仪器时,在木制的包装箱中混入了一种叫松墨天牛的昆虫,松材线虫就是将这种昆虫作媒介传入的!

莫名其妙型

紫茎泽兰是20世纪40年代从中国的邻国缅甸自然扩散进入云南,然后在西南地区疯狂蔓延的。令人十分困惑的是,这货的原产地是东南亚与中美洲。

入侵生物无论是明修栈道,还是暗度陈仓,其对于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绝对是惨痛的。比如可以完全改变入侵地的景观,进而引起触目惊心的灾难性后果。19世纪末,美国在进口树木苗木时,无意中把一种叫做“寄生隐丛赤壳”的真菌带入了本土。这种真菌专门寄生在栗树的身上,引发栗树的“栗疫病”。北美洲土生的美洲栗在这种病害面前却毫无抵抗能力。于是,在1904年美国纽约率先发现栗疫病之后,仅仅四十年时间,整个美国东部森林中数十亿棵的美洲栗几乎全部染病死亡,完全改变了这片森林的面貌(编者注:美国人再也吃不到土产板栗了)。

此外,许多入侵生物以不易被人觉察的方式悄悄地损害着农业、本土生态系统、自然景观乃至人类健康。比如从北美洲作为食物引入的牛蛙已经遍布中国大部分地区。每隔一段时间,在网上就能看到有人在野外发现“怪鱼”(牛蛙的蝌蚪)的消息,可是又有多少人能遴过这些猎奇的图片深切感受到生物入侵的残酷事实?

再如从北美洲入侵中国东部,特别是东北地区的豚草,不仅是令人厌恶的农田野草,它的花粉还可以引起很多人过敏。每年8-9月,豚草的花粉大量释放到空气中,那些对豚草花粉易感的人群,这时便迎来了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

同样,紫茎泽兰等入侵生物在西南地区的扩散,还极大地改变了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景观。当那些和少数民族先民们朝夕相伴的本土植物因此绝迹的时候,很多与本土植物相关的民俗传统和博物学知识也随之消亡。这样来看,入侵生物对于文化遗产的加速消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抵抗入侵

尽管各国政府都已经意识到生物入侵的危害性,但是随着世界贸易量越来越大,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生物入侵的风险仍然越来越大,入侵生物越来越多。在中国已知的448种入侵生物中,就有很多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发现的。这样说来,生物入侵现象实在是全球化最大的副作用之一,简直是防不胜防。甚至有生态学家不无讽刺地说,其实人类本身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入侵物种。这个物种原产于非洲,在大约5万年前陆续入侵到世界其他地方。所经之地,许多大型哺乳动物纷纷灭绝,森林也大量被砍伐。这个入侵物种在最近一百年还造成了环境污染、臭氧层空洞、气候变暖等种种全球性环境问题,全世界的生物多样性都因此面临威胁。随人类同时入侵的还有小麦、水稻、玉米等生物,它们霸占本土生物的地盘,形成了大面积单一的群落……

当然,这样的说法更像是一种文学化的感慨。归根结底,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为了人类自身,地球本身并不需要保护——在没有人类的时候,地球上也曾发生过多次的环境恶化和生物灭绝事件,然而每一次地球的生态系统都挺了过来,重新演化出纷繁的生物。因此,所有环境保护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尽量保持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因为稳定的生态系统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我们当下的所有露天农业活动,所有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甚至很多生活习惯,都和过去的生态系统相适应。如果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那么未来我们仍然可以照目前的方式生活。但是如果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比如原本湿润的地方变干旱,原本有植被覆盖的地方变成荒地,原本是陆地的地方面临了海侵的危险——旧有的生活方式就无法持续,我们就必须花费很多功夫去重新适应新的生态系统,一旦来不及适应,文明就有崩溃的危险。所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首先是人类为了自身的永续,为了文明的永续,而必须尽到的义务。

所以,我们要严防外来生物入侵,说到底也是为了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捍卫我们的文明,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希望原本清亮鉴人的水面上覆盖着丑陋的“绿毯”;我们不希望郁郁葱葱的树林仅因为一种外来病虫害就面目全非;我们更不希望农业因为外来病虫害遭受严重损失,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生活品质降低。这,就是在生物入侵愈演愈烈的今天,我们仍然坚持与之搏斗、并愈挫愈勇的原因。

抵抗入侵

第一,很多入侵生物的微小繁殖体(比如植物的种子、孢子,昆虫的卯、幼虫等)可以黏附在游人的行李和鞋子上,随之扩散到其他地区。当你到远方旅游——特别是到远方的野外旅游之后,在乘坐回来的交通工具前,注意把行李、鞋子和其他可能带有生物繁殖体的物品清理干净,以免在无意中引入入侵生物。

第二,不要从国外夹带新鲜水果或其他活体动植物,因为很多害虫和其他病原体能够通过活体动植物入侵其他地区。

第三,如果你的家人、朋友有放生的习惯,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放生的本意是要让动物回归自然,自由生活,然而很多放归的动物在接受人工饲养之后并不能适应野外生活,大部分动物在放归之后都会死去,这就完全违背了放生的本意。如果放生的动物是外来动物,万一在野外存活下来,就可能变为入侵生物。

第四,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喜欢养猫,请一定要好好照看它们,不要随便弃养,以免它们成为入侵性的野化家猫。然后,在它们的脖子上系个铃铛,因为当它们外出时,铃铛的响声可以惊飞鸟类,使它们免遭猫的捕杀。如果能够在晚上阻止它们外出,那就更好了。

第五,每个人都不妨认识一些本地常见的入侵生物,如果在野外遇到它们,就把它们杀死或拔除。有些处在入侵初期的生物(比如北京的豚草、黄顶菊、齿裂大戟等)通过这种全民动员的方法是可以根除的。

第六,我们要记住,生物入侵并不只是从国外入侵到国内,在国内的不同自然地域之间也可能发生生物入侵,中国东部的野杂鱼入侵洱海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所以,我们应该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建立“本地”意识——凡是本地没有的野生生物,不管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如无必要,都不应该让它们进入本地。这个观念,对于云南、海南、西藏、新疆等生物类型独特的省区更为重要。

上一篇:奥运说明文作文下一篇:保持党员纯洁性学习心得体会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