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课后答案

2024-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章绪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课后答案 篇1

第一章 绪论

(一)绪论补充练习答案一

1.简述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形式。书面语是写(印)出来的语言,口语是说出来的语言;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是文字,口语的物质载体是语音。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主要在风格方面。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至今还有许多民族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比口语规范、连贯,因为写出来的话可以有时间斟酌、加工,乃至反复修改。对书面语进一步加工规范,就形成标准语(又称“文学语言”)。

书面语与口语相互影响。书面语的成分不断进入口语,从而使口语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口语成分也不断被吸收进书面语,从而使书面语不断丰富生动。书面语往往受到口语的制约,它虽然有自己的特点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同口语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能距离太远。如果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人们就会对书面语进行改革。“五四”前后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就是因为文言文这种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

2.汉语不大用形态变化,但不等于说没有形态变化,你能举出汉语有形态变化的事例吗?从事例中归纳一下,汉语有哪几种形态变化?

结合事例,汉语主要有下面几种形态变化:

(一)重叠。如:认真→认认真真,讨论→讨论讨论,是构形形态。

(二)加前缀或后缀。如:姨→阿姨,爱→可爱;想→想头,亮→亮儿,是构词形态。

3.汉语在世界语言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较高的语言之一。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中,它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汉语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全世界说汉语的人有十亿左右,几乎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现在国际上,研究汉语的机构不断建立,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历史上,汉语对邻邦的语言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日本、朝鲜和越南。这三个国家的语言都大量地吸收过汉语的语词,甚至依靠汉语借词作为构成新词的基础。在过去,它们还长期使用过汉字。日本后来虽然根据汉字创造了日语的字母——假名,但至今也还保留一千多个汉字,和假名同时使用。韩国、新加坡也仍然使用汉字。

(二)绪论补充练习答案二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使用领域和制约范围具体涉及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这样的界定?对于违反该法条款规定的语言文字的使用行为,应当作如何处置?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涉及与制约的,着重在政府的行为、公众的行为,以及社会企事业诸方面。具体包括:政府机关、学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信息技术产品、招牌、广告、企事业单位的名称,以及服务性行业、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等有关的语言文字的使用。

显然,将这一系列领域纳入法律使用的领域和制约的范围,对于语言文字规范与标准使用,极具示范意义和推广作用。该法第三章为“管理与监督”;规定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并就违反该法有关条款明文规定的语言文字使用行为,确定了处罚的范围及处罚的方式。这样,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的使用及健康发展,提供法律的依据和支援。但,考虑到语言文字属于社会公众的约定俗成的信息载体和媒体的特殊性质;因此,对于违反该法条款规定的使用行为,一般采取批评教育和责令改正的办法;着重在引导和宣传。

第一章课后补充题 篇2

1. 任意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2. 若钟表的分针顺时针旋转45°记作-45°,则120°的意义是.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圆周率π一定是正数 B.-a一定是负数

C.+a一定是正数D. 3+a一定是正数

4. 已知A地海拔高度为100 m,B地海拔高度为50 m,C地海拔高度为-100 m,问:哪个地方最高?哪个地方最低?

5. 某海边的一段堤岸高出海平面12m,其附近的一建筑物高出海平面50m,海里有一潜水艇在海平面以下30m.如果以海边这段堤岸为基准,记为0m,那么建筑物及潜水艇高度各应如何表示?

二、习题1.2补充题

1. 请写出一对互为相反数的数:和.

2. 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

3.-(-3)是的相反数.

4. 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整数是.

5. 一个正数增大时,它的绝对值,一个负数增大时,它的绝对值.

6. 最大的负整数是,最小的正整数是,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7. 在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为-2,将它先向右平移4.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到达N点,则点N表示的数是.

8. 如果有理数a、b满足|a|=5,|b|=4,且a < b,那么a=,b=.

9. 小明不小心把墨水瓶弄倒了,墨水流到了他画的数轴上,请你根据图1中的数据判断墨迹盖住的整数共有多少个.

10. 某车间生产一批圆形机器零件,从中抽出6件进行检验,比规定直径大的记为正数,比规定直径小的记为负数,检查结果如表1(单位:mm).

表1

哪个零件最好?怎样用学过的绝对值的知识来说明什么样的零件好一些?

11. 有理数 a、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试比较 a、b、-a、-b 的大小,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三、习题1.3补充题

1.+3比-3大,比-2小9的数是,零上24℃比零下24℃高℃.

2. 在-13与23之间插入三个整数,使这5个数中每相邻两个数之差都相等,则这三个数分别是.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时,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B. 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时,这两个数都是负数

C. 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

D. 两个有理数的和可能等于0

4. 一个数与-3.6相加的和是-0.36,那么这个数是().

A.-2.24B.-3.96

C. 3.24D. 3.96

5. 计算--+.

6. 从一批机器零件中取出1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kg):205,200,185,206,214,195,192,218,187,215.以200 kg为标准,可得这些零件的质量与标准质量的差为(单位:kg)5,0,-15,6,14,-5,-8,18,-13,15.计算这些零件的总质量.

7. 小明做一道习题,步骤如下:

-8+19+-7+-4

=[(-8)+-]+19++[(-7)+(-)]+[(-4)+-]

=[(-8)+19+(-7)+(-4)]+[-++-+-]

=-1.

小明的做法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这样做的依据你能说出来吗?

请你依照小明的做法计算(-3 000)+(-2 999)+6 000+-1.

四、习题1.4补充题

1.-9-3× =.

2. 用“>”或“<”填空:

如果a ≠ 0,那么a·a0,a·(-a)0;

如果a < b < 0,那么a·b0;

如果a < 0 < b,那么a·b0.

3. 下列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A.-2和2 B.-2和

C.-2和- D.-2和|-2|

4. 在-2,3,4,-5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所得积最大的是().

A. 20 B.-20 C. 12D. 10

5. 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与这个数的负倒数相等,则这个数的绝对值等于().

A. 0 B. C. 1D. 2

6. 如果abc < 0,a+b+c > 0,则a、b、c中负数有().

A. 0个 B. 1个

C. 1个或3个 D. 3个

7. 计算:

(1)(-5)×33×(-2); (2)1.2×-.

8. 利用两种方法计算-+×(-12),并体会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9. 规定运算A@B=A×B×(-B),试计算:

(1)4@5; (2)(-3)@(-5).

10. 已知|x-3|+|y+1|=0,求(x+y)(x-y)的值.

11. 在建设桥梁时,设计人员通常要考虑“热胀冷缩”对桥梁的影响.某桥梁在常温(20℃)下,预留空隙长度为15 mm,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空隙就缩短或伸长0.000 4 mm,求温度为零下5℃时桥梁空隙的长度.

12. 在下面等式的□内填数,○内填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两个算式中的运算符号不能相同):

□○□=-12; □○□=-12.

五、习题1.5补充题

1. 在式子-2中,指数是,底数是,读作.

2.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则这个数是.

3. 全世界人口大约为6 100 000 000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人.

4. 将5.496 48四舍五入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数是().

A. 5.496 B. 5.50

C. 5.5 D. 以上均不正确

5. 在-(-8),|-1|,-|0|,(-2)3这四个数中,负数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6. 下列各组数中,相等的一组是().

A.-33和(-3)2 B. 32和23

C.-23和(-2)3D. (-4×2)2和-4×22

7. 计算-14-(-3)2+33-(-2)2.

8. 计算-9+5×(-6)-(-4)2 ÷ (-8).

9. 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3)1=-3,(-3)2=9,(-3)3=-27,(-3)4=,(-3)5=,(-3)6=……

你发现(-3)n的个位数有什么规律?(-3)2 008的个位数是几?

10. 根据《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字,到2000年年底全国约有初中学校63 900所,在校生约为6.256×107人.

(1)如果在校生每人每年节约0.5元,那么,他们一年一共可以节约多少钱?

(2)建设一所希望小学大约需要25万元,用这些节约的钱可以建多少所这样的小学?

11 . 探究问题:你能比较2 0072008和2 0082007的大小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研究它的一般形式,即比较nn+1与(n+1)n的大小(n是正整数).首先,我们分析n=1,2,3,…时的结果,经过归纳,猜想出上面问题的结论.

(1)通过计算,比较下面各组两个数的大小(在横线上填>、=或<).

1221,2332,3443,4554,5665 ……

(2)由第(1)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nn+1与(n+1)n的关系是.

(3)比较2 0072 008和2 0082 007的大小.

(答案在本期找)

第一章绪论 篇3

第一节应用文的性质与特点

教学目的:了解应用文应用文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应用文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释应用文的含义,强调应用文是组织和个人处理公私事情的具有一定的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二)根据应用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应用文解应用文的重要性。

(三)详细讲解应用文的两个性质,强调实用性是应用文的根本性质。提问:为什么实用性是应用文的根本性质,主要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上。总结:应用文的性质:实用性,工具性

(四)通过案例详细讲解应用文的特点:(1):使用广泛(2):注重时效(3):对象明确(4):内容真实(5):形式稳定(6):表意确定

(五):要求学生举几个实例说明应用文的特点

(六)小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的技术,一打就垮。因此,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第一生产力。现在,我们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信息时代家庭工作的任务是编制电脑程序、写作、远距离监测生产过程。信息时代社会家庭化,作为三项家庭工作任务之一的写作,自然不是文学写作而是文章写作,特别是应用写作。因为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直接的是文章而不是文学。从预见变化,促成变化这个角度来说,社会愈是进步,应用文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应用文写作知识。

(七):布置作业(1)什么是应用文?

(2)应用文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熟悉应用文的主旨与材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用文的主旨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中,提高运用语言交际手段的能力,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会读、会写、会听、会说,这些都是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而要提高这些能力,就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方法。

二: 应用文的主旨与材料

1、应用文的主旨

要求:单

一、正确、新颖

2、应用文的材料 要求:真实、典型

应用文的结构与语言

1、结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 ①符合客观规律和人们的认识规律。②为主旨服务。

③不同的文种必须有其相应的结构。

2、应用文在结构安排上的要求: ①突出主旨。②要求完整。③符合文体特点。

3、语言要求:①平实质朴。②坦率明快。③周密准确。④凝练庄重。

三、应用文的表达与技巧

三、1、表达方式

一般来说,应用文写作主要采用叙述、议论、说明三种表达方式。

2、表达技巧

一是善于揣摩受众心理。二是善于抓住诉求重心。三是善于综合有用信息。四是善于借助表述形式。

四、应用文的标题语言

一、应用文的标题十分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对标题语言的锤炼。现归纳出标题语言形式:

1、介词结构形式:关于„„、给„„、对(对于)„„

①关于„„,多用于公文标题,表达标题的事由,即正文主要内容。这个介词结构有提示、关涉作用,有严肃、庄重的色彩,有助于标题结构的严谨。如“关于改革会议报道的报告”。②给„„,这种结构多用于批复、信函类。如“给协助我厂的xx 单位的感谢信”。③对(对于)„„,多用于规定、说明、答复之类的公文。如“关于对xx同学违纪问题的处理意见”。

二、偏正结构形式:很多,在规定、规则、条例、通知、纪要里常见,如“中学生守则”。

三、方位结构形式:多用于讲话稿、会议报告等,如“在全院教职员工大会上的讲话

五、应用文的开头方式(1)以揭示主题的方式。(2)以撰文的缘由和目的。(3)以陈述概况的方式。(4)以阐明论点(结论)方式。(5)以提问的方式。(6)以致意的方式。(7)以表明态度方式。

七、应用文的主题要求

(1)主题正确。要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同时,也要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2)主题集中。应用文要集中表达一个主题,重点要突出。(3)主题深刻。应用文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规律,提出推 进社会发展的有益见解。

(4)主题鲜明。应用文的观点必须明确。肯定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鲜明,表述要清楚、明白,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八、应用文的材料取舍 材料是撰写应用文的基础,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为主题服务的。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前提是占有材料。有了材料,并材料是撰写应用文的基础,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为主题服务的。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前提是占有材料。有了材料,并不是说要把所有的材料都写到文章里去,只有那些能够证明或说明主题的材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其他的都应该舍弃。

九:小结

十:布置作业

什么是主旨?主旨如何表现?

根据具体的应用文章分析主旨的要求。什么是材料?选材的原则是什么? 分析具体文章的材料加工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熟悉应用文写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用文写作者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秘书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一)、基本素质

1、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应该是做好任何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身体状况不佳的人是不能胜任秘书工作的。

2、心理素质: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状态要正常,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每一天都应以平和的心态从事自己的工作。一个有着心理障碍的人,一个对社会充满仇恨的人,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是不可能做好秘书工作的。

3、思想素质:这是更高的一项要求,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级管理人员,在一个国际知名的机构里工作,应当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此外,还应具备博大的胸怀、宽广的视野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几乎每天都有令你感慨的事情发生,且不说每天的国内外形势,就在我们身边,就会经常有一些新奇事、突发事,今天你的一个亲戚玩股票挣了大钱;明天你的一个朋友倒房地产亏大发了;昨天,你的哥们当了大官,前天,你的一个熟人因腐败问题露馅,进去了。。。这些都会令你感慨,但不要受各种情况的影响,不能看人家发财了,就想到,做人就得胆大;而一看到出问题的,马上又一转念,做人还是谨慎为好!

(二)、业务素质

1、理论知识:必须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法律、外语、经贸以及对业务工作有帮助的其它知识。另一方面也注意收集新的信息,关注的法学领域的新的发展动态。

2、实践经验:要注意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尽量避免走弯路,要经常进行经验交流,要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3、办事能力:秘书工作繁杂、琐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较高的办事能力,无论是办案,办会,还是处理日常事务,都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办事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并应掌握一定的办事方法与技巧。(详见“四”)

(三)、文化素质

1、社会科学 学好专业知识应是起码的要求,而懂得一点文史哲,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也很有必要,可陶冶人生情趣,亦可对工作有所裨益。相传,在清朝某年间,皇帝派朝廷官员到南方招考官吏,但先后派了几人均未能完成此任。何故?只为南方的秀才们嫌这些官员文化素养低,写诗做对皆不行。后皇帝派了

一个叫王尔烈的人又去江南办理此事。那些江南才子们以出对联来试王的文化,上联曰: 江南千山千水千秀才,王尔烈即刻以此下联对之: 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语出惊人,顿受青睐。江南秀才们进而问到,先生的学问究竟有多大?王随口吟到:天下文章属三江 三江文章属吾乡 吾乡文章属吾弟 吾为吾弟改文

章。由此,一句对联,一首诗完成了招考工作。

2、自然科学:仲裁、调解案件五花八门,常常要涉及自然科学的有关知识,如机械设备,建筑工程,医药化学等。一方面,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另一方面,在办理这方面的案子过程中,也要从中学一学这方面的知识。

3、外语:我们办理的案件中,涉外案件占有很大的比例,经常涉及外国当事人,对外交往中,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要经常运用外语。我们要使自己成为既懂业务又懂外语的,“两条腿走路”的人才。

(四)此外,学会一些有益的技能,如电脑、开车,琴棋书画等,也是很有好处的。

俗话说,“艺不压身”如果你具备了一定的素养,掌握了某种技能,总会有你显山露水那一天,同样,假如你在那一方面尚存缺陷,则一定会有你无地自容的那一刻。

但有一点要明确,我们必须始终围绕本职工作这个“重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再去充实自己的其它知识与技能,而绝不能冲淡“主题”,更不能“不务正业”。

(五)表述素质 1.表述的能动品质 2.表述方法 3.表述技巧 小结

布置作业

应用文写作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分析思想素质在应用写作中的作用 体会知识素质在应用文写作中的作用。

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熟悉应用文的重要性与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用文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的技术,一打就垮。因此,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第一生产力。现在,我们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信息时代家庭工作的任务是编制电脑程序、写作、远距离监测生产过程。信息时代社会家庭化,作为三项家庭工作任务之一的写作,自然不是文学写作而是文章写作,特别是应用写作。因为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直接的是文章而不是文学。从预见变化,促成变化这个角度来说,社会愈是进步,应用文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应用文写作知识。二:新授

(1)应用文的重要性

1.应用文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工具 2.是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工具 3.是人们自我发展的工具(2)详细讲解应用文的作用

1.领导指导作用2.规范准绳作用3.经济增值作用4.协调沟通作用5.宣传教育作用6.记载凭据作用

(3)、应用文的特点与种类

1、应用文的特点:①广泛性 ④真实性②时效性⑤稳定性③明确性⑥确定性

2、应用文的种类

般来说,人们按照其使用功能把它分为通用和专用二大类.通用类指人们在办公或办事中普遍使用的文书。它又可分为三类,行政公文类,它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文种,包括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信函和会议纪要等;

②通用事务类,包括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简报、计划、规章制度等; ③个人事务类,如信函、启事、祝词、悼词、楹联等。专用类指某种特定行业使用的专业性较强的文书。①科技类的含学术论文、实验报告

②财经类的如市场预测报告、经济合同、审计报告等 ③司法类的如诉状、辩护词、公正书、判决书 ④传播类的如消息、通讯、广告等。

本书以学生未来生活中可能面临的若干问题为线索,从方便学生实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将它分为求职类、礼仪类、办公类、策划类、商务类、调研类、法律类、科技类等九类,虽然这种分类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科分类,但是符合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总目标。(4)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1.社会作用不同。

应用文: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

文学:服务社会,教育人民,感化行为。2.适用范围不同。

应用文:相当广泛,而且有很具体的对象。

文学:显得宽泛,但是无确定的具体对象。3.思维方法不同。

应用文:逻辑思维。

文学:形象思维。4.修辞方式不同。

应用文:科学修辞。

文学:艺术修辞。5.语体风格不同。

应用文:准确、简明、平实、得体。

文学:鲜明、生动、精炼、含蓄。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应用文有哪些作用?它们之间有无联系,试加以分析 2.根据你的认识和体会,谈谈应用文的经济作用 3.按实用性来划分,应用文可分为哪几类?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应用文专门用语称谓用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面课程的内容 二:新授 称谓用语

1、即表示称谓关系的词

第一人称:“本”、“我”,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简称。如:部、委、办、厅、局、厂或所等。

第二人称:“贵”、“你”,后面加上所代表的单位简称。

第三人称:“该”,在应用文中使用广泛,可用于指代人、单位或事物。如:“该厂”、“该部”、“该同志”、“该产品”等。

2、引叙用语

引叙词是用以引出应用文撰写的根据、理由或应用文的具体内容的词。常用的有:根据、按照、为了、接„„、前接或近接„„、遵照、敬悉、惊悉„„收悉、„„查、为„„特„„、„„现„„如下

3、祈请用语

又称期请词、请示词,用于向受文者表示请求与希望。主要有:希、即希、敬希、请、望、敬请、烦请、恳请、希望、要求等。

4、征询用语

又称询问词;用于征询对方意见和反映,具有探询语气。有:是否可行、妥否、当否、否妥当、是否可以、是否同意、意见如何等

5、表态用语

又称回复用语,即针对对方的请示、问函,表示明确意见时使用的词语。如:应、应当、同意、不同意、准予备案、特此批准、请即试行、按照执行、可行、不可行、迅即办理

6、结尾用语

结尾词即置于正文最后,表示正文结束的词语。

用以结束上文的词语。如:此布、特此报告、通知、批复、函复、函告、特予公布、•此致、谨此、此令、此复、特此、为要、为盼、为荷等 三:小结

普通话教案第一章 绪论 篇4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普通话的定义

2、了解普通话的形成、推广及意义

3、了解普通话测试概况及如何学好普通话

教学重点:

普通话的定义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读出符合普通话说法的句子,判断哪句是标准的普通话。1)A、我追他不上。B、我追不上他。2)A、崭崭新。B、崭新。

3)A、我说他不过。B、我说不过他。4)A、他个子比我高。B、他个子高过我。5)A、我教两年级语文。B、我教二年级语文。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在台湾被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被称为华语。

1955年,中国科学院在全国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会后经各方研究于1956年正式确定其三项标准含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三项标准是从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上进行界定的。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即在整体上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普通话语音的标准,但并不是说北京话里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普通话成分。

北京话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和(hé)”说成“hàn”,把“蝴蝶(húdié)”说成“hútiěr”,把“告诉(gàosu)”说成“gàosong”等,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īn lûè”、也有人念成“qǐn lûè”;“附近”一词,有人念“fùjìn”,也有人念成“fǔjì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即一般以北方方言中比较通行的词语为标准,舍弃北方方言中过于土俗的词语,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

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各地的土语,例如有的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棒子”,将“肥皂”称为“胰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要有一个选择。

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言词表达了某种特殊的意义,北方话里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例如“搞”、“垃圾”、“尴尬”、“噱头”、“二流子”、“橄榄”、“青稞”等词就是从方言词汇中吸收到普通话词汇的。普通话所选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对普通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即语法规范是可以供我们作为学习仿效的、标准的、经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品中的一般用例,带有地方色彩的语言形式须规范。语法上逻辑上有毛病的某些流行说法要从普通话里清除,普通话内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截然相反的两种说法,也是语法规范工作应予注意的现象。例如“难免犯错误”和“难免不犯错误”,“除非大家同意,才能决定”和“除非大家同意,不能决定”等,也都应当加以研究,确立规范用法。

二.普通话的形成

1.殷商时代:甲骨文

188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甲骨刻辞。甲骨文这种书面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汉语的作用。

2.春秋时代:雅言 存在两种情况情况:

(1)“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五方之民,言语不通”

(2)出现了以王畿成周一带(今洛阳)方言为基础的书面语——雅言

“雅言”,原本是汉语在中原地区的方言,其实就是早期的北方话。当时孔子讲学和周游列国,用的就是这种共同语“雅言”,《论语》就是孔子的弟子用雅言记录下来的孔子的言谈。《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所说的雅言是诗经、书经以及行礼仪时用的的语言。成语:“南蛮鴃舌”原为孟子讥讽许行说话如鸟语,难以听懂。后用来讥讽说南方方言的人。语出“《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3、汉:通语

“通语”成了当时的书面共同语,出现了《史记》和乐府文学,对推广书面语起了推动作用。

杨雄《方言》:“秦曰娥,宋魏之间谓之嬴„„赵魏燕代之间曰姝,或谓之妦,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都曰妍。好,其通语也。

4、唐宋时代:白话(始终与口语相联系)

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形成了新的书面语——“白话”,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方言的推广和统一。

5、元代:天下通语

周德清《中原音韵》:“天下通语,则天下尽通,后世易晓。若为市语方言,则虽便捷一时,称快一地,而无以明天下后世。”

6.明清: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

(金、元)、明、清定都北京,北京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中心,北京话作为“官话”得以在全国推广。

福建、广东设立“正音书院”教授官话,规定不会“官话”的人不能做官。唐代变文、宋话本、元曲、明清小说等都用白话写作。7.民国:国语

8、“五四”运动时期

“白话文运动”与“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书面语与口语日益接近,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1955年,中国科学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五四运动(白话文运动)——白话文为文学语言普通 国语运动——北京语言为标准音话

“白话文”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直接来源。“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直接来源。

1955年

普通话

三.普通话的推广

(一)推广政策

1.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把汉民族共同语定为普通话。

2.1956年,成立推广普通话委员会,确立普通话三项标准 3.1958年,提出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字拼音方案

4.1982年——宪法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5.1985年,国务院把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扩大了它的工作范围和行政职能。

6.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规定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当前的任务。(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推广普通话等)

7.1994年,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在教育和广电系统开始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8.1997年,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确定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今年为第十一届。

9.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项法律。

10.2003年,颁布新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11.建立孔子学院:中国设在海外的语言推广机构,2002年酝酿,2004年陈至立定名为孔子学院。截止2008年3月,已启动建设了238所。有消息称,到2010年将在全球建成500所“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

(二)推广意义

1.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人们交际时的困难,构建和谐语言环境,利于社会交往,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

2.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市场经济的开放和发展,都需要共同规范的普通话。

3.促进国际交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四.PSC ——普通话水平测试

(一).测试方式:口试

(二).测试内容:语音、词汇、语法(三).测试题的组成: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3.5分钟,共10分)。测——声母、韵母、声调;

2.读双音节词语100个(2.5分钟,共20分)。

测——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

3.朗读短文1篇(400个音节,4分钟,共30分)。

测——朗读水平:声、韵、调、连读音变、停连、语调及流畅程度。

4.命题说话(两个题目任选一个,3分钟,共40分)。

测——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

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四)分数及等级(三级六等)

97分及其以上——————为一级甲等; 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为一级乙等; 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分,为二级甲等; 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分,为二级乙等; 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为三级甲等; 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分,为三级乙等。

五.现代汉语方言(地方话)

章太炎、黎锦熙、赵元任、李方桂、王力、丁声树、李荣、董同和等语言学家都曾对汉语方言进行分区,据语言材料特点,现在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分为七大方言,198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方言》,詹伯慧率先采用七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下分四个次方言;占汉族总人中的73%;内部一致性强。

(1)华北、东北方言

京、津、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2)西北方言

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汉族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3)西南方言

四川、云南、贵州以及湖北的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4)江淮方言

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7.2%。内部存在分歧。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3.2%。新老湘语有别。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3.3%。

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3.6%;自东晋起,由中原先后五次大迁徙到南方,居住虽分散,内部差别不太大。

6.闽方言:下分五个次方言,5.7%。

闽东————福州话 闽南————厦门话 闽北————建瓯话 闽中————永安话 莆仙————莆田话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4%

六.作业:

1.什么是普通话?

第一章绪论课后答案 篇5

学习要点: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

一、公共管理的涵义

(一)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

“公共”指多数人的或关于多数人利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处理“公共”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生产和分配公共产物品,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民众的公共性需求。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和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是公共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1.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公共事务

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

1.管理

一般说来,可以把管理看作是在一定环境中,管理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亦属于一类特定领域的管理学。

2.公共管理

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

(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公共管理活动具体类型的“三分法”:(1)公共政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活动;(2)政府管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的各个部门的管理;(3)非政府组织管理——除政府以

1外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3.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公共管理在“什么”(What)与“为何”(Why)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How)做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当前特点:

(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

(2)理论上的包容性

(3)学科的年轻性

二、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一)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主体的构成见图1-1。

图1-1公共管理主体结构图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

公共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各类公共事务。

(三)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

公共部门最重要的资源是合法性。包括合法地组成公共组织和成为管理者,合法地进行管理,以及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及其行为的认同。在公共管理的具体资源构成中,强制力和税收能力尤其重要。

公共管理的手段最基本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四)公共管理的环境

在公共管理的宏观环境分析中,人们用得较多的是以内容为标准而划分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

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公共管理学的基础内容

公共管理学作为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从属于管理学科。但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行政和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体,除了与公共行政学学科的逻辑体系不同外,与企业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也应有区别。

(二)公共管理学的前沿领域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公共管理的非营利组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B途径)。

P途径的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有如下特征:第一,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第二,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第三,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B途径的公共管理主张师法企业,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是:第一,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第二,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第三,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与P途径的公共管理比较,目前B途径的公共管理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显得更有影响力。作为同一的公共管理的不同组成部分,P途径和B途径的公共管理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的眼光并不局限有行政机关内部,而将关注的焦点放到公共部门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上;它们都尊重政治因素在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它们都重视经验性的材料。

(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方法

2.实证方法

3.案例方法

4.系统方法

5.比较方法

6.数理方法

第二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二、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

(一)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在稳定地扩大

(二)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

(三)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三、传统行政学的局限

(一)理论框架局限

(二)管理主体局限

(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

(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

第三节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一)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二)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三)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

3.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二)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一)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2.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

4.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二)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1.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

2.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

3.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

4.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途径。

第四节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

一、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市场经济

(一)公共管理学能有效指导公共部门履行经济职能,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

(二)公共管理学“亲市场”的学科立场,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

(一)公共管理学有助于促进包括政治、文化和行为方式在内的社会协调发展

(二)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将有力地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

案例:

梁锦松买车**

■梁锦松就买车事件通过媒体向公众致歉

梁锦松于今年1月23日为妻女所买的凌志LS430

供图/《东方日报》

梁锦松本已拥有一部保时捷和一辆四驱吉普车,知道女儿预产期后,准备再买一辆车,接载婴儿。因他认为,有两部汽车中,四驱车车身太高、保时捷又是跑车,不适合接载婴儿,所以想添置一部房车。他于今年年初以79万港币购入一部凌志LS430型四门房车,并于1月23日登记和使用。

当时香港政府还未决定是否将增加汽车登记税。

2月,港府决定调整汽车首次登记税,加税决定由梁拍板。3月5日,梁锦松公布调整汽车首次登记税计划。

3月9日,梁锦松被指在调税前买新车,有避税嫌疑。同日,梁承认此举令他少付5万元税项,并坦承当时应“避嫌”而不买车,同时决定将加税前后车价差额的两倍即10万元,捐予慈善机构。此后,梁锦松的新闻秘书又做解释,称税款计算有误,梁锦松按两倍税款的捐赠应为38万元。

梁锦松3次申明:“事后看来,我当时应该避嫌,不应在税项可能调整之前买车。” 捐赠两倍税款38万给慈善机构,仍感未能避嫌,3月10日,梁锦松向行政长官董建华请辞,当日傍晚,他又在港府总部会见传媒,读了他的声明。

声明中称:“作为问责官员,我明白必须充分执行律己以严之原则,必须在市民大众眼中达到最严格的要求标准。我承认我在处理这件事上有疏忽,但希望市民能接受我是无心之失,而并非存心避税。我会吸取教训,并期望能继续以至诚的态度,服务市民大众。”3月1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办公室发言人发表声明说,行政长官董建华考虑过有关资料及衡量过这件事的所有情况后,对此事作出了结论,并将结论正式以书面形式通知了梁本人。鉴于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向社会公开了这封函件公开,让大众得悉对梁的结论。

特首董建华表示,梁“当时急于购入车辆,以照顾家庭的迫切需要”“可以理解”,但“自2002年10月31日,你已积极参与有关调整汽车首次登记税建议的讨论。由于你在编制财政预算案中担当领导角色,你在有关首次登记税建议仍被积极考虑阶段中购入新车,无可避免地会令公众疑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你购入新车以及没有在财政预算案公布之前向我报告有关购买车辆一事,违反了《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的第5.1及5.4条。”董表示,接受梁有关“无意逃避税务责任,以及有关错误是因疏忽而造成”的解释,但仍将此事定性为“严重疏忽”,严肃批评梁“已违反《守则》的部分条文,作为主要官员,这行为极不恰当。”最后,称梁锦松无须请辞,期待梁“会继续竭尽所能协助我推动经济成功转型,至诚为香港服务。”

在董建华公开信发表后,梁锦松于3月15日晚7点紧急召见传媒,宣读一份声明,再次为在加税前购买新车一事,向市民大众致以最诚恳的歉意。

附:

香港《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有关条款

5.1主要官员须避免令人怀疑他们不诚实、不公正或有利益冲突。

5.4主要官员在执行公职时,如个人利益可能会影响、或被视为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均须向行政长官报告。

案例讨论题:

你认为梁锦松买车事件,对中国大陆的相关制度建设有何启示?

第一讲复习思考题: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2.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3.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

第一章绪论课后答案 篇6

第一节:关于新时期报告文学

一、关于“新时期文学”的概念 在时间的‚下限‛问题上,存在争议:

(一)新时期文学。

以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之间为限。90年代以后的文学则称为‚90年代文学‛。理由:

1、新时期文学以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4.)为发端,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2、90年代以后,人们或在理性层次上,或在实践方式中都以自己的方式‚为前一阶段划上句号‛。

参考文献:

⑴吴野:《当代文学:世纪之交的远眺》(《当代文坛》91#1)⑵ 索义:《当代文学史研究和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理论与创作》90#1)

⑶曾镇南:《文学反思:立足于科学、求实的基点》(《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信息》90#1)

⑷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中 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0)

(二)新时期文学:自1976年10月至今。我们认同这一界定。

1、从人类历史和文学发展的历史与格局来观照文学的阶段划分:不宜太狭窄。

2、社会历史与文学的发展密切联系。参照系: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中指出: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与现实政治、尤其是时代主潮的关系过于密切,但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的社会发展经历了激烈的动荡与反复,以‚文革‛前、‚文革‛时期和‚文革‛后三个时期的国家意志作比较,它们都是以否定前一时期的国家意志为特征的。

据此推理:新时期的前13年与后10年之间是否存在着后者对前者国家意志的否定的关系呢?我们认为:尽管在东西文化冲撞与交融中,有着由浅层至深层的不同,但不能因之而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学时期。

二、关于报告文学在文学“家族”中的地位

(一)理论研究落后于创作实际,报告文学一直被视作“亚流文学”。

1、文体,归属于散文类。大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作中,2 报告文学只是与杂文、传记、通讯和文艺散文并列而跻身于‚散文‛编(章)内。

2、在分类史中,仍归属于散文史。90年代初,由姚雪垠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分类文学史丛书‛中的《中国当代散文史》(卢启元主编)共六章,报告文学只占其中一章。

3、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诗歌、散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过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小说、戏剧:后来居上,出现了许多名家、名作。报告文学:历史较短,确是由‚散文‛这一母体派生。

(二)创作实践上,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以异军突起之势雄踞文坛。

诗歌、戏剧、散文:自叹弗如,退居其次。小说:面临严重挑战。报告文学:‚由附庸蔚为大国‛,①‚如潮似海‛,‚惊雷震天‛,‚如同高山一般矗立于人们面前,令人仰止‛。②报告文学完成了文体革命,确立其在文学‚家族‛中的独立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新时期以来,出版了70余部报告文学史专著和理论专著。

注: ①张光年:《报告文学随感录》(《文艺报》1982#12)

②李炳银:《生活与文学凝聚的大山》(《文学评论》1992#2)

90年代以来出版、发行的部分报告文学史著作

1、张春宁:中国报告文学史稿,群言出版社,1993.2、李干:超越与流变中的思索,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3、朱子南:中国报告文学史,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4、佘树森、陈旭光: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5、李炳银: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6、梁多亮: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论稿,海口出版社,1998.7、高文升:纪实:文学的时代选择,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8、周政保:非虚构叙述形态:90年代报告文学批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9、丁晓原: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史,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10、张升阳:当代中国报告文学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章罗生: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2、王吉鹏、何蕊: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史稿,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3、赵学勇等: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14、尹均生:国际报告文学的源起与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李炳银:中国优秀报告文学读本(上、下),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4

16、丁晓原:中国报告文学三十年观察,作家出版社,2011.第二节:新时期报告文学整体观

一、作家队伍庞大,作品数量众多,品种齐全,发展迅速

(一)作品数量众多,品种齐全

1、每年发表的作品以递增速度呈直线上升、发展趋势。70年代末保持年增100篇左右;1985年至1989年,均在1000篇以上,尤以1988年最多(1315篇),被称为‚报告文学年‛。

2、中长篇作品不断增多,标志了报告文学文体的成熟。80年代后期,不仅5〜10万字的中篇随处可见,而且10万字以上,甚至20、30万字以上的长篇也比比皆是。如钱钢的《唐山大地震》、《海葬》,黄济人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周纲的《西天一柱》、《生存较量》,史航的《人生冲浪记》,吴民民的《中国留日学生心态录》等等。

(二)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风格各异、个性鲜明的庞大作家队伍

1、老中青结合,专业与非存业共存。

⑴ 解放前后开始创作的老作家,如徐迟、黄宗英、刘宾雁、柯岩等;

⑵ 60年代前后开始创作的中年作家,如理由、乔迈、鲁光、5 张锲、程树榛等;

⑶ 新时期涌现的青年作家,如陈祖芬、李延国、肖复兴、刘亚洲、钱钢、贾鲁生等;

⑷ 一批新闻记者、编辑和小说作家的加盟,如孟晓云、陈冠柏、麦天枢、袁厚春、霍达、杨守松、谢德辉、马役军、王宏甲等。

2、风格各异,个性鲜明。

(1)独特的风格。如徐迟的传记加诗情,柯岩、黄宗英的散文加诗情,陈祖芬的由哲理抒情到政论式等;

(2)相对稳定的题材领域。如刘宾雁、苏晓康、赵瑜等的干预现实,贾鲁生、谢德辉、邓晨曦等的文化反思,刘亚洲、吴民民等的国际题材,黄济人、靳大鹰、董汉河等的历史题材,曲兰、唐敏、柳明等的婚姻、家庭与妇女题材,袁厚春、徐志耕、钱钢等的军队题材等等;

(3)群体和流派的形成。

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具有鲜明、强烈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

(一)题材广泛而深入

1、表现知识分子的五彩人生。

2、再现英模风采与文体风情。

3、展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画卷。

4、探讨现存社会的各种问题。

5、反思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

6、关注党的建设与民主法制。

7、透视妇女、家庭与性爱世界。

8、反映世界形势与台港澳生活。

(二)主题丰富而深刻

三大主题:知识分子主题,改革主题与社会问题主题贯穿整个新时期报告文学。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是总主题。表现为:

1、对民族心理与部分省市的整体观照。如陈祖芬的‚挑战与机会‛系列,钱刚的《裂变》,孟晓云的《寻找‚中国潮‛》,张锲的《热流》,陈冠柏的《蔚蓝色的呼吸》;

2、对大型企业与重点工程的散点透视。如李延国的《在这片国土上》、《走出神农架》,贾鲁生、王光明的《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周纲的《西天一柱》等等。

3、对农村前景与农民趋势的光辉展望。如李存葆、王光明的《大王魂》、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闵国库《在倾斜的版图上》、何晓鲁的《江西苏区悲喜录》、谭力等的《赤色土地的多重变奏》等。

4、对绿色军营与当代军人的真实描绘。如钱钢等的《‚蓝军司令‛》、徐志耕等的《‚两用人才‛的开发者们》、袁厚春的《百万大裁军》、高原的《转业军官备忘录》、中夙的《侨乡步兵师》、7 高建国的《本世纪无大战》、大鹰的《谁来保卫2000年的中国》。

5、对改革闯将与开拓勇士的热情赞颂。代表性作家有程树榛、理由、乔迈、蒋巍、陈冠柏、孟晓云、周嘉俊等。

6、对问题、失误与经验教训的理性思考。如贾鲁生等取材于温州等地的作品,马役军的《痛苦的年代》,周嘉俊的《步鑫生现象的反思》、卢跃刚的《创世纪荒诞》,张嵩山的《傻子瓜子衰微录》,谢德辉的《钱,疯狂的困兽》,理由的《‚世界第一商品‛》,蒋巍的《中国‚地龙热‛》和赵瑜的《太行山断裂》等等。

(三)鲜明、强烈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包括重德精神、务实精神、自强精神、宽容精神和爱国精神,其中自强精神是核心和基础(见方立天:《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哲学研究》1991#5)。集中、突出地表现在知识分子和体育艺术题材中。

1、知识分子题材。如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陈祖芬的‚祖国高于一切‛的‚中国牌知识分子‛系列,理由的《痴情》等;

2、体育艺术题材。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国男子汉》,理由的《扬眉剑出鞘》等。

3、报告‚两弹‛元勋事迹和对某些大型企业、重点工程的系列报道。如郑重的《她拥抱地球,也拥抱原子弹》,钱钢的《核火》董滨的《中国原子弹之父》,吴显奎、孟勇的《‚两弹‛元勋的秘密历程》,李延国《在这片国土地上》、《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等。

4、改革题材和以揭露问题、针砭时弊为主的作品。

三、深刻的理性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

(一)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批判精神、忧患意识以及科学与民主精神上

比较集中地反映在问题报告文学和改革报告文学中。

1、张扬科学与民主,批判守旧与落后。重举科学、民主和反封建主义大旗,向一切阻碍改革和现代化事业的思想意识与保守、顽固势力猛烈攻击。

2、立足时代高度,放眼世界。⑴ 在古今中外的比较中深入思考;⑵ 积极探讨赶超世界问题;⑶ 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对策讨论。以陈祖芬、贾鲁生、赵瑜、胡平、陈冠柏、霍达、曲兰、谢德辉、邓晨曦等最为突出。例如:陈祖芬从1984-1986年,写了一组总题为‚挑战与机会‛的系列报告文学作品;贾鲁生的《被审判的金钱与金钱的审判》、《千古荒坟》、《难以走出的墓穴》、《孔子与中国》;陈冠柏的作品‚写二十世纪末年的中国人正在思考的问题,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希望了解的问题‛;邓晨曦的《中国穷吃》、《中国夜生活》、《中国的私了》、《疯狂大摸奖》;马骏的《丰收不在田野》、霍达的《民以食为天》、张玉林的《中国粮荒》、杨旭的《倾斜的大地》等。

(二)现实主义精神

1、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与严肃思考。

2、大胆干预生活,勇敢直面人生。

⑴对党内腐败与反腐败斗争的揭示,如乔迈的《希望在人间》、谢德辉的《钱,权力的魔方》等;

⑵对改革失误的揭露与反思,如赵瑜的《太行山断裂》、卢跃刚的《创世纪荒诞》等;

⑶对当代历史与极左政治的批判与反思,如沙青的《依稀大地湾》、王立新的《毛泽东以后的岁月》等;

⑷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吁与对官僚主义的抨击,如徐刚的《伐木者,醒来!》、岳非丘的《只有一条长江》等;

⑸对封建主义的批判与对妇女、婚姻问题的思考,如苏晓康的《阴阳大裂变》、贾鲁生的《性别悲剧》;

⑹对我军失败史实的披露,如靳大鹰的《志愿军战俘纪事》、董汉河的《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等;

⑺对我党历史上重大冤案的真相揭示,如张重天的《共和国第一冤案》、李辉的《胡风集团冤案始末》。

研 讨:关于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历史作用问题。

恩格斯曾经说过: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从这里学到的,‚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①。列宁也说过:‚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②。(注:①《马克思恩格斯选 10 集》第四卷,P462~463。②《列宁选集》第二卷,P369。)

以之观照新时期报告文学,可以说: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新时期报告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形象的现实主义历史;我们从这里学到的,不仅比从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要多,而且也比从职业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那里学到的要多;它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一面镜子;它比其它品类的文学更集中、真实、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主潮和这一时期的整个社会生活。

四、新时期报告文学存在的某些问题与失误

㈠ 某些作家在批判极左政治、干预现实和反思历史时,表现出态度偏激、方法片面、突出正面力量不够和某些事实失真等问题。

㈡ 某些作品甚至表现出全面反传统和全盘西化的倾向。㈢ 某些作品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审美迷失。

报告文学要健康、繁荣与发展,必须具有相应的条件与基础:

1、必须政治清明,思想解放,有相对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

2、必须解决思想解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左与防右、多样化与主旋律以及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感等问题;

3、努力加强报告文学的理论研究,以转变观念,解决创作中 11 的实际问题等。

思考题:

1、如何看待报告文学在文学‚家族‛中的地位?

2、新时期报告文学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鲜明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3、新时期报告文学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深刻的理性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

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文体品格有哪些表现?

5、报告文学具有哪些文体优势?

6、新时期报告文学在文体结构与叙事方式上出现哪些嬗变?

第三节:新时期报告文学历时观照

一、勃兴与嬗变(1977~1984)

(一)生产力的解放是第一位的。

1、一批老作家归来。曾活跃在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报告文学领域的老作家迅速归来。例如黄钢与《亚洲大陆的新崛起》、魏钢焰与《忆铁人》、穆青及《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徐迟及《地质之光》、《歌德巴赫猜想》、黄宗英及《大雁情》、《小木屋》、刘宾雁及《人妖之间》等等。

2、一批作家从它种文体写作转到报告文学方面来。例如柯岩从剧坛、诗坛走来,写作了《奇异的书简》、《船长》等;陈祖芬从戏剧创作转到报告文学写作,有《祖国高于一切》、《挑战与机会》系列等;

理由从小说创作转到报告文学写作,有《扬眉剑出鞘》、《倾斜的足球场》等。

3、更多的后起之秀崭露头角。他们以不同凡响的报告文学成名作,崭露头角。例如李延国与《敢立军令状》、《废墟上站起来的年轻人》;李玲修及《笼鹰志》、孟晓云及《胡杨泪》;刘亚洲及《恶魔导演的战争》;肖复兴及《海河边上的小屋》、张锲及《热流》;乔迈及《三门李轶闻》、鲁光及《中国姑娘》、程树臻及《励精图治》等等。

(二)报告文学创作勃兴中的嬗变。

1、题材、主题与人物表现上的嬗变。

(1)题材与主题的嬗变。由传统的追踪工农兵题材、革命主题和英雄人物,迅速嬗变为对科学家、知识分子、老一辈革命家、正直人民和普通劳动者等各阶层人物的刻画;

(2)人物表现的嬗变。由过去在路线斗争和‚现代迷信‛的思想框架里写人,转到在其所从事的高尚事业的环境中刻划性格,开掘其心灵与情感世界。例如,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表现: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中的陈景润、《生命之树常绿》中的蔡希陶;黄钢《亚 13 洲大陆的新崛起》中的李四光;陈祖芬《祖国高于一切》中的王运丰,《黄家驷道路》中的黄家驷;柯岩《船长》中的贝汉廷;理由《让我们更年轻》中的童第周,《高山与平原》中的华罗庚,《她有多少孩子》中的林巧稚;张炯《向光明的中国前进》中的钱三强;白夜等《风云壮志》中的竺可桢,等等。

3、功能、形式结构和创作手法的嬗变。

(1)功能的转变。由以往的一味讴歌的基调,向着重于发挥批判功能及发挥歌颂与批判相互渗透的综合功能方面转变。如刘宾雁的《人妖之间》、张书绅的《正气歌》、杨匡满、郭宝臣的《命运》、靳大鹰的《‚九一三‛事件始末记》等等。

(2)形式结构的转变。由以往偏重承担新闻使命记人、记事的‚轻骑兵‛形式,向着重承担文学使命、艺术记录国家民族命运和时代社会人生的复杂艺术形式嬗变。

①篇幅上,中长篇作品大量出现,尤其长篇作品的出现,是一个重大突破。

②单线性的通讯报道式的叙事与客观评述,向作家主观情感的大胆渗透与理性评说的复杂叙事方式和结构形式转变。

③全方位、多视角、多侧面记录社会人生的各种模式作品,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

(3)表现手法的转变。由偏于传统的通讯报道式的写作方法,向开放的多样化的现代表现手法嬗变。如徐迟把诗人、散文家的 14 气质注入报告文学中,《歌德巴赫猜想》借助诗歌、散文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理由把小说细节描写运用到报告文学创作中,被称之为‚小说式‛的报告文学,例如《扬眉剑出鞘》;陈祖芬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电影蒙太奇手法于报告文学写作中,如《祖国高于一切》;刘亚洲在报告文学创作中调动了戏剧、电影、绘画等各种手段,如《恶魔导演的战争》等等。

(三)报告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协调发展。

(四)报告文学创作园地的竞相发展。

先后恢复和新办的100余家杂志,都争相刊载报告文学作品和理论批评文章。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文汇月刊》、《当代》、《十月》、《解放军文艺》、《花城》、《时代的报告》(即《报告文学》)和《报告文学选刊》等等。

(五)全国性报告文学评奖活动的开展。

中国作家协会于1981年5月始,组织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奖活动,先后进行了6届,使100余部(篇)作品获此殊荣;

1988年,全国108家大型文学刊物发起‚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活动,有100部(篇)优秀作品获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作家协会改全国性文学评奖为‚鲁迅文学奖‛,其中设立了优秀报告文学奖项。现也已评奖5届,获奖作品有35部(篇),具体如下:

第一届鲁迅文学奖(1995~1996)——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 15 作品:

1、《锦州之恋》(邢军纪 曹岩)

2、《灵魂何归》(亦名:《没有家园的灵魂》 杨黎光)

3、《黄河大移民》(冷 梦)

4、《黑脸》(一合)

5、《恸问苍冥》(金辉)

6、《没有掌声的征途》(江宛柳)

7、《东方大审判》(郭晓晔)

8、《温故戊戌年》(张建伟)

9、《淮河的警告》(陈桂棣)

10、《大国长剑》(徐剑)

11、《敦煌之恋》(王家达)

12、《共和国告急》(何建明)

13、《走出地球村》(李鸣声)

14、《开埠》(程童一 等)

15、《毛泽东和蒙哥马利》(董葆存)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1997~2000)——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1、《落泪是金》(何建明,《中国作家》中国青年出版社);

2、《远东朝鲜战争》(王树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3、《西部的倾诉》(梅洁,《报告文学》);

4、《中国863》(李鸣生,《北京文学》山西教育出版社);

5、《生死一线》(杨黎光,《深圳特区报》、《报告文学》)。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1~2003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1、《中国有座鲁西监狱》(王光明、姜良纲,《人民文学》2001#12,作家出版社,2002,9);

2、《宝山》(李春、雷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10);

3、《瘟疫,人类的影子‚非典‛溯源》(杨黎光《中国作家》2003#8,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2);

4、《西藏最后的驮队》(加央西热[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10);

5、《革命百里洲》(赵瑜、胡世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12)。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7)——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1、《天使在作战》(朱晓军);

2、《部长与国家》(何建明);

3、《用胸膛行走西藏》(党益民);

4、《中国新教育风暴》(王宏甲);

5、《长征》(王树增)。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08~2009)——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17 获奖作品:

1、《震中在人心》(李鸣生,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4,《中国作家〃纪实》2009#5);

2、《生命的呐喊》(张雅文,新华出版社,2007.12);

3、《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关仁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7);

4、《解放大西南》(彭荆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9.7,《中国作家〃纪实》2009#8);

5、《胡风案中人与事》(李洁非,《钟山》2009#5)。

二、突破与发展(1985~1989)

(一)突破与发展的成因。

1、社会腐败现象增多,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

2、生存危机意识的强化。

3、全球性高科技综合发展造就的现代信息社会,迅速改变着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

4、西方文化思潮、文艺思潮与世界纪实文学新潮的冲击。

5、问题报告文学与各种体式纪实小说的出现。

(二)全景式问题报告文学形成热潮。

1、问题报告文学的涌现,标志着中国问题报告文学的崛起。如杨民青、王文杰:《大兴安岭大火灾》;钱钢:《唐山大地震》; 18 霍达:《万家忧乐》;陈祖芬:《1987:生存空间》;赵瑜:《中国的要害》;贾鲁生、鲁娃:《金融大地震:记温州地区乐清县的‚抬会‛事件》;徐刚:《伐木者,醒来!》;涵逸:《中国的‚小皇帝‛》;陈冠柏:《黑色的七月》,等等。

2、‚全景式的‛、‚问题式的‛、‚综合研究性的‛报告文学呈现新品格。主要表现为:

(1)由写人物的个人命运,转为写关于国家民族前途的重大事件,突出社会现象和特殊环境中的群体命运;(2)由歌颂英模人物、先进事迹,转为揭露、批判触发和暴露出来的关乎国家大局的老问题、新问题、热点问题,表露人民心声,为人民代言;

(3)由重视人的心灵世界开掘的‚向内转‛,改为注重对事件、物象扫描的‚向外转‛。

(4)由传统审美意识的微观、个体、单一事件,转为现代意识的宏观、全景的部分与整体,甚至从全人类生态环境的总体出发驾驭题材和主题,进入对人类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哲理思考。

(5)由原来的新闻与文学的双向融合,发展到新闻、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及自然科学各门类的多向融合、多学科综合‚杂交‛。

(三)报告文学创作中出现的问题。

1、存在着轻狂浮躁的毛病;

2、问题报告文学的非文学化倾向明显;

3、出现背离报告文学‚真实性‛原则的现象。

三、主旋与多元(1990~1999)

(一)主旋与多元的成因。

1、国家经过了’89‚政治**‛;

2、先后召开了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3、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把握;

4、对于促进‚和平与发展‛,保障‚安定与团结‛的认识的提高;

5、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爱国主义思想的凝聚力提高;

6、取得了98、99年抗洪斗争的胜利;

7、经受了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与考验。‚唱响主旋律,发展多样化‛,既是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这一时期报告文学发展的特征。

(二)90年代报告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1、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报告中国人民在四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中,创造新的辉煌业绩和振兴中华的改革精神的作品不断涌现。诸如,宏甲的《无极之路》、李存葆等的《沂蒙九章》、王戈的《通向世界屋脊之路》、陈秉安等的《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谜》、卢跃刚的《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黄传会的《‚希望工程‛纪 20 实》、钟青的《世纪洪水》、郭宝林的《高原雪魂:孔繁森》、孙晶岩的《山脊:中国扶贫行动》等等。

2、构成了三道新的亮丽风景线。

(1)报告国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人和事。诸如‚两弹‛研制、航天科技以及长期从事尖端科学研究创造的科学家们,向来是神秘的禁区,进入90年代后,这一类报告文学引起爆炸性的反响。如徐剑的《大国长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纪实》、《鸟瞰地球村》;李鸣生《走出地球村》、《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天路迢迢:中国火箭发射纪实》;彭子强的《中国‚两弹‛历程揭秘》以及张建伟等的《中国院士》等等。

(2)中国环保问题的报告。徐刚在80~90年代间,先后创作了《水啊水:江河之卷》、《中国风沙线》、《最后的疆界》、《守望家园》等作品,尤其后者被称为‚中国的‘环境文学’的新高峰‛;又如卢跃刚的《长江三峡:中国的史诗》、邢军纪、曹岩的《北中国的太阳》、陈桂棣的《淮河的警告》、张胜友的《沙漠风暴》、徐志耕、葛逊的《九江狂澜》等等。

(3)史志性报告文学成为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反思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报告文学,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兴趣。例如:张建伟的《大清王朝的最后变革》、麦天枢、王光明的《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舟欲行、黄传会的《龙旗悲歌》、黄尧的《世纪木鼓》、于劲的《上海:1949大崩溃》、邵燕祥的《沉船》、沈卫平的《8.23 21 炮击金门》等等;90年代,还陆续出版了《中国革命斗争报告文学丛书》等。

3、问题报告文学更为沉实、有力。在总结前一时期经验的基础上,冷静的理性分析深化了,对新闻的‚真实性‛有了更科学地把握,在文学意蕴的开掘方面也就有新的提高,文学品位增强了,出现了一批佳作,例如:黄传会的《忧患八千万》、杨黎光的《没有家园的灵魂》、周百义的《当代中国‚官场‛病:从民谣说起》、杨晓升的《拜金潮》、李建平的《教育面临挑战》、吴海民的《中国新闻警示录》、解思忠《国民素质忧思录》、张贤亮的《干部素质忧思录》、陈桂棣的《悲剧的诞生》、何建民的《落泪是金:中国贫困大学生生活学习现状调查报告》等等。

4、长篇报告文学进入成熟时期。

(1)长篇报告数量多,影响广泛。如《上海:1949大崩溃》共达80万字;《8.23炮击金门》有66万字;《世纪木鼓》计40万字;《山脊:中国扶贫行动》(孙晶岩)也达63万字。

(2)报告文学丛书的出版。80年代,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五四‛运动至1982年的《中国新文艺大系〃报告文学集》;80年代至90年代末,长江文艺出版社先后出版‚五四‛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集《中国报告文学丛书》(共22卷)、《中国新时期优秀报告文学大系》(10卷,计500万字)。著名文学评论家冯牧先生在90年代初曾经说过:凡是好的 22 报告文学,至少应当具备这样一些特点和品格,即鲜明的时代性,严格的真实性,深刻的典型性,生动的文学性,科学的论证性和丰富的知识性。

然而,今天的报告文学除了上述特征以外,还有了许多新发展,譬如尖锐的批判性与密集的新闻信息性等等。

四、拓展与创新(2000~2010)

(一)报告文学遭受到市场经济和网络等新兴传媒的严峻挑战。

1、报告文学创作受市场经济杠杆影响。一方面更加重视面向市场和读者创作,注重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可读性和社会性,增强文学性和艺术性;另一方面,个别作家也存在着为市场写作乃至创作有偿报告、广告文学的不良倾向。

2、新兴传媒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网络、影视、手机等新兴传媒的流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报告文学努力适应新传媒环境的同时,也试图利用新传媒提供的便利和传播途径。由此出现了如电视报告文学(电视剧、政论片等)、摄影报告文学、网络视频报告文学等新样式。

(二)报告新世纪的社会面貌。

1、‚时政报告‛是新世纪报告文学最突出的表现。以社会重大事件,时事、政治、经济的焦点问题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如中国‚入世‛、三峡工程、载人航天、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奔月 23 计划、北京奥运、科学发展、改革开放30年历程等,可统归为‚新时代报告‛;抗击‚非典‛、抗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等,可统归为‚灾难报告‛。

‚新时代报告‛的代表作:如吕雷、赵洪《国运——南方记事》,李鸣生《千古一梦——中国人第一次离开地球的故事》,何建明《国家行动》、《我的天堂》,黄济人《命运的迁徙》,胡平《心月何处》,徐剑《东方哈达》,李春雷《宝山》、《木棉花开》,梅洁《大江北去》,王立新《曹妃甸》,孙晶岩《五环旗下的中国》,傅宁军《大学生村官》和张胜友的系列电视政论片,等等。

‚灾难报告‛代表作:如,记录2003年非典的有:张积慧的《护士长日记——写在抗非典的日子里》、徐刚的《国难》等;描写2008年初抗冰雪凝冻的有:陈启文《南方冰雪报告》;表现汶川大地震的有:李西闽的《幸存者》、何建明的《生命第一》、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朱玉的《天堂上的云朵》等。

2、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报告。如:揭示贫困地区艰难生存的,有梅洁《西部的倾诉》等;揭露和反医疗腐败的,有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一个医生的救赎》等;揭示生态环保严峻课题的有,李林樱的《生存与毁灭》等;描写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有黄传会的《我的课桌在哪里?》等;反映农村留守儿童严峻问题的,有阮梅的《世纪之痛》等;揭示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社会难题的,有杨晓升的《只有一个孩子》;表现空巢家庭老人苦境 24 的,有曲兰的《老年悲歌》;反映基层民主政权建设艰难进程的,有魏荣汉、董江爱《昂贵的选票》等。萧相风的《词典:南方工业生活》,是他打工实生活的写真。梁鸿的《梁庄》,讲述乡村景象和百姓的生活故事,表现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内地农村的现实危机,其间流溢着一种深深的涩味。还有长江的《矿难如麻》、阮梅等的《中国式拆迁》、曹筠武的《集体离婚》等等,都具有很强的反思意识、批判力度和悲悯情怀。

3、为时代楷模、英雄立传作歌,呼唤并重建理想、信仰、品格、情操和道德、良知。如何建明的《根本利益》,党益民的《守望天山》、《用胸膛行走西藏》,刘元举、康锦达的《人民代表冯有为》,徐风的《花非花》,张雅文的《生命的呐喊》,蒋巍、徐华的《丛飞震撼》,蒋巍的《灵魂的温度》等。

4、史志性报告文学亦有佳作出现。如何建明的《部长与国家》;张培忠的《文妖与先知》;王树增《长征》、《朝鲜战争》、《解放战争》的‚革命历史题材系列‛;彭荆风的《解放大西南》;李洁非的《胡风案中人与事》;赵瑜的《寻找巴金的黛莉》,等等。

可以说,新世纪报告文学勇立时代潮头,以率直的风采和真实的品性仗义书写,取得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宝贵经验,并为当下乃至今后报告文学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有益启示。

著名文学评论家贺绍俊对新世纪报告文学的评价为:(1)宏大叙事。直击现实中具有热点与焦点意义的重大事件、25 人物和问题,关注大众生存与命运,审视文明的进程与缺失;以及作家在写作上的系列行为 ;(2)政治同构——人民性;(3)大国气象和英雄抒怀。

参考文献:

1、雷达:《报告文学的勃兴与嬗变》(《时代的报告》1983#60;

2、徐迟:《报告文学的时代》(《长江文艺》1984#10);

3、冯牧:《报告文学应当有广阔的道路》(《时代的报告》1983#2);

4、张惠仁:《我国当代报告文学风格、流派初探》、《当代报告文学作家审美观念初探》(《新闻写作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吴国光:《报告文学:在繁荣和困惑中寻找超越》(《报告文学》1988#3);

6、王传学:《报告文学模式的突破与本质的复归》(《写作》1989#1);

7、丁晓原:《大开放:关于新时期报告文学发展态势的扫描》(《当代文坛》1993#2)。

8、王晖:《1977-1995:全方位跃动的报告文学》(《五邑大学学报》1998#2);

9、丁晓原:《论90年代报告文学的坚守与退化》(《文艺评论》2000#6);

10、王晖:《1977-1999: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回眸》(《文艺评论》2000#4)。

11、黄洁:《新世纪报告文学的景态分析》(《苏州日报》2007.10.31,B4版);

12、章罗生:《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审美新变》(华龄出版社,2007年5月版);

13、李朝全:《茁壮成长:新中国报告文学60年》,《新中国60年作品精选〃报告文学卷〃导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11月);

14、尹均生:《国际报告文学的源起与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上一篇:描写冬日里梅花的段落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