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学案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学案(通用11篇)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产生条件、特点。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学习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学习难点: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 2.特点:

3.性质: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①速度公式:vtgt ②位移公式:s12gt

22③速度位移关系:vt2gs

④平均速度公式:v

2vt2

⑤△s=gT

二、重力加速度:同一地点,任何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相同,跟物体的轻重无关。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大小跟高度和纬度有关。地面附近通常取g=9.8m/s2,粗略计算时,可取10 m/s2。

例题讲解

【例一】从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①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②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

③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例二】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 1秒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例三】一个小球从塔顶自由下落,最后1s内落下的距离是塔高的16/25,求塔

高。(取g=10m/s2)

【例四】 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经过一高度为2m的窗户用时间0.4s,g取10 m/s2。则物体开始下落时的位置距窗户上沿的高度是多少?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学案 篇2

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 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 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 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 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 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 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 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 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重力加速度的讲述, 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二、探究过程

1. 落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演示实验

(1) 一枚硬币与一枚与硬币面积相同的纸片等高同时下落, 比较下落快慢。

(2) 一枚硬币与一枚粘有面积相同的纸片的硬币等高同时下落, 比较下落快慢。

(3) 将一枚硬纸片团成团, 与另一枚大小面积相同的硬纸片等高同时下落, 比较下落快慢。

(4) 一粒小塑料球与一大团棉花等高同时下落, 比较下落快慢。

2. 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落体运动情况。

教材中给的是采用频闪照相的方式记录落体运动情况, 但是很少有中学能提供这样的仪器, 因此采用打点计时器来完成。学生分组实验 (每二人一组) 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 让纸带穿过计时器, 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 先用手提着纸带, 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 然后接通电源, 松开纸带, 让重物自由下落, 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3. 利用EXCEL软件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要想在45分的课堂里完成对实验数据的处理, 对于现在的高中学生来说是很难的一件事。如果利用计算机的EXCEL软件来处理就方便多了。

三、教学总结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学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5、通过对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感受先辈大师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理解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

本节的重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分析—总结

四、教具

牛顿管、抽气机、电火花计时器、纸带、重锤、学生电源、铁架台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vt=at s =at2/2 vt2 =2as(二)、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1:左手掷一金属片,右手掷一张纸片,在讲台上方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然后将纸片捏成纸团,重复实验 ,再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结论:第一次金属片先落下,纸片后落下,第二次几乎同时落下。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

显然,空气对纸的阻力影响了纸片的下落,而当它被撮成纸团以后,阻力减小,纸片和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金属片才几乎同时着地。

假设纸片和金属片处在真空中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呢? 演示2:牛顿管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2)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学生分组实验(每二人一组)

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运用该纸带分析重锤的运动,可得到: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2(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1、学生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页表格可知,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3)在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m/s2(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gt h=(1/2)gt

2g取9.8m/s2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vt2=2gh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六)课外作业

1、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教材第38页练习八(1)至(4)题

自由落体运动 篇4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把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 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认识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的问题.

教学难点 :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

主要设计:

一、

[方案一]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

(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

2、分析引导:

(1)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

(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

(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分析与小结:

(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的定义.

(2)展示课件“的频闪效果”

(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

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

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

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

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

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

8、展示课件“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 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的公式:

 

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 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

探究活动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教材分析、教法建议、教学重点、实验器材、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加速度、例题、课后探究、课后思考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三、德育目标

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介绍伽利略上百次的对落体运动本质规律的探索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索的艰辛,挖掘素材。

【教材分析】

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

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

【教学重点】 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实验器材】

牛顿管、橡皮块、两张相同的纸。

【教学难点】

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g。

【教学过程】

一、自由落体运动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张纸和一块橡皮下落的现象)

师:是否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在17世纪时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就用一种巧妙的推理方法来进行推理:①假设一块大石头的下落比一块小石头下落快。②两块石头的总重量最大,它们整体下落的速度与大石头、小石头下落的速度相比应如何?(答:整体下落速度最快)。③如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如何?(答:两块石头的整体下落的速度应小于大石头的速度,而大于小石头的速度。)④这与重的物体先落地的结论矛盾。

请一个学生来做个实验:半张纸揉成的纸团和一大张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请同学观察。(纸团比纸片下落快,轻的物体还下落的快。)

(设计说明:上述方法也是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利用粗象的逻辑推理或做实验验证。)

师:这样看来,重的物体有时下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的快。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上面的几个实验并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2.分析引导:

(1)教师指出:上述实验现象表明物体下落快慢与轻重无关,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在17世纪,伽利略曾做过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实验发现:质量不同的铁球和木球几乎同时落地。

(2)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3)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总结归纳:

(1)牛顿管实验结论:质量不同的羽毛硬币等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并比较一下牛顿管放入空气后的实验现象,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师: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运动呢?我们会猜想它会不会就是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呢?这样需要来证明才能确定。

(2)指导学生看“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的插图。

提问:要证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方法一:利用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定值进行推导。方法二:证明连续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比是连续的奇数比。)

(设计说明:这种方法先猜想后用实验验证的方法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3)分析频闪照片,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结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并让学生比较与前面学到的g的数值大小,并强调这个重力加速度就是前面我们学到的常数g。

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由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

三、例题

例 《北京晚报》报道:一小孩从15m高的楼层掉下,被下面的一位叔叔伸开双臂接住化险为夷,幸免于难,试求:

(1)该小孩在空中下落的时间为多少?

(2)该叔叔接住小孩时,小孩的速度为多少?

四、课后探究

测自己的反应时间:(请学生说明这样测量的理由。并要求学生课后测量一下自己的反应时间。现场可测几个同学的反应时间。)

(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加深了印象,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课后思考题

1.想测出一幢楼的高度,你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请学生来思考作答)

2.一个物体从塔顶自由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秒内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指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解答)

六、板书设计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条件。

(1)只受重力作用。

(2)从静止开始下落。

3.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方向:竖直向下。

2.大小:通常取g=9.8m/s,有时g=10m/s。

相关因素:(1)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2)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2(三)例题

七、教学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篇6

本节课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总结归纳”为教学结构, 采用“合作探究”的探究模式教学。

设计理念: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设计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处理自由落体加速度的问题, 这是教学探究的难点, 因此在设计中采用了学生熟悉的纸带的处理办法, 采用作v-t图像的方法和△X=at2来探究。

遇到的困难:学生处理纸带的时间可能长一些, 解决的办法可以借用电脑来画图像。

教学效果:能够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效果明显。

【探究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 情景设置

同学们, 你们听说过比萨斜塔吗?你们见过比萨斜塔的图片吗?你们能讲出有关比萨斜塔的故事吗?从故事中你们能收获哪些知识?你们想更详细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吗?如果想就一起来学吧!

(二) 课前探究

1.生活中, 你观察过下列物体的运动吗?

小段粉笔下落纸片下落纸片揉成小纸团下落

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吗?为什么?

2.如果让小粉笔段、纸片、纸片揉成的纸团不受空气阻力的束缚, 即“自由”下落, 它们下落的快慢会怎样?

学生回答:下落情况相同。

3.结合你的研究, 请给“自由落体运动”下个定义。

4.请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只受重力, 初速度为零。

二、合作探究过程

下图是利用课本P43页图2.5—1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重物自由下落时的纸带, 图中两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单位:cm)

数据处理

方案一:

1.填一下表中数据。

2.画出运动的v-t图像。

3.让学生分析数据画出v-t图像, 根据数学知识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4.结论: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

1.填一下表中数据。

2.结论: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根据图中的数据, 你能计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吗?

4.看课本你了解了有关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哪些知识?学生看课本回答:你能解释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这些特点吗?

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

1.测定反应时间

2.测高度

教学反思

(一) 重视物理实验与物理思维

课堂教学中贯穿“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合作探究”的探究要素。

(二) 积极展开探究型学习

自由落体运动 标准教案 篇7

《自由落体运动》选自人教版(物理)第二章第五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物理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与物理的意识。【教学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性质、规律及重力加速度 【教学难点】

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2.如何判断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并进行实验验证。【课前准备】

PPT课件、纸币、硬币、纸片、牛顿管、铁架台、重物、打点计时器、纸带、直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引课:演示实验1:夹纸币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师:为什么我们的同学夹不住这张纸币呢?学完今天这节课以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2:探究物体下落的快慢:

师:刚才的纸币我放手后为什么会下落? 生: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师:为什么夹不住纸币呢?

师生:跟物体下落的快慢和人的反应时间有关!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比较法先来研究一下物体下落的快慢。演示实验2(硬币与纸片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现象的演示)师:哪个物体下落的快?(硬币)师:为什么?

某些同学回答:硬币比较重!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下落的快?如果你认为不是,能不能利用身边的东西设计一个实验来当场说明一下? 生:演示实验3(纸团与纸片下落现象的演示)注:纸片质量大于纸团(纸团快)分析引导: 师:通过上述实验表明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轻重无关,我们那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物体下落的快慢呢?

生: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也看出空气阻力和物体的形状、特别是表面积有关。

师: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下落快慢如何?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

师:什么地方没有空气阻力呢?老师这里有一个玻璃管,它有一个很牛的名字叫牛顿管。这个牛顿管里面有一个羽毛和金属片,所以也叫毛钱管。师:演示实验6“牛顿管”实验,牛顿管实验结论:形状和质量不同的羽毛硬币等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下落的快慢几乎是相同的。并比较一下牛顿管放入空气后的实验现象,师:50多年前在美国有一个中学生叫大卫.斯科特也看过“牛顿管”实验,后来他成了一名宇航员于1971随阿波罗15号年登上了月球。月球的表面没有空气,在月球上他情不自禁的做了一个类似牛顿管的实验,老师找到了这段珍贵的视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

师总结:在完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任何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运动的规律完全一致。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提问:从定义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师:自由落体运动其实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实际研究当中我们应该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所以当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也可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师: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呢?通过之前所学的知识同学们推测一下: 生:初速度为0的加速直线运动,至于是否是匀加速有待验证?

师:如何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呢?那就要通过实验进行具体分析,但是自由落体运动这么快,通过什么实验器材可以留住或者是记录物体的运动呢? 生: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可记录自由落体运动。

师:打点计时器、纸带、重物我都有,接下来怎么操作呢?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生:先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下端系着重物,用手捏着纸带,让纸带处于竖直状态,这时启动打点计时器,松手以后重物自由落体运动,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了一串小点,师:拿到纸带以后同学们观察一下纸带上的点迹,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和特点?(黑板上画纸带图)

生:间隔越来越多,说明物体在做加速运动;这串小点成一条直线,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直线运动;开始打的点很模糊而且很密集。难以区分。

师:通过这样的纸带如何验证自由落体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呢?下面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来分组讨论。两个同学一组。

学生讨论得出:先求出每点的速度。看看速度是否是均匀变化。可用V-t图像。师:很好。不过求速度和画图像有点麻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最好能直接利用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来比较分析: 生:可通过xaT进行验证,多测几组看x是否是一个定值。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来分析: 结果:学生的测量结果误差会很大

师:x不相等。那现在我们能不能下结论?现在下结论未免有点草率。

师:因为任何实验都有误差。当然这个实验也有(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受阻力、重物受空气阻力等)。要下结论应该要建立在各种实验的基础之上。下面我通过动画给大家介绍一种更先进的仪器。(频闪照相机)出示书本上的“频闪照片”。

师:大家通过xaT再来分析频闪照片。(2分钟)

这个实验有没有误差?当然也有。不过误差应该小很多。老师还有一种更好的办法。教师演示:证明s/t2是一个定值。或画出s/t2的图像。借助于excel软件的帮助。师总结:这样看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师:那我们之前打的这条纸带确实是通过真实实验得出来的啊。同学们回头想想,刚才大家在处理纸带数据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师:我们打点计时器打的点本身就接近1mm。这样给我们估读0.1mm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即使读出来也没有实际的意义(误差很大)。所以今天纸带上距离的测量我们只要求读出整的毫米数即可。书本上的频闪照片也是读到整的毫米数的。同学们再重新处理一下。(x1、x2、等只需读出整的毫米数)学生:得出的x约恒等于4mm。

经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 性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通过xaT我们还可以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同学们算一算? 生:g=10m/s

三、自由落体加速度g 1.概念:同一地点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

师:通过上面的说法,不同地方的加速度一样吗?(参考书本给出的数据)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让学生看书并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并让学生分析数据得出规律

规律:g值基本处在9.8左右,并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师:以后g值通常取9.8m/s3.重力加速度的方向

提问:知道了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我们思考一下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朝哪呢? 生:竖直向下

四、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222粗略计算中取g=10m/s

2师:同学们们可以猜想一下,为什么g值会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呢?(让学生课后了解)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下落高度用h来表示。那么根据之前学习的匀加速运动的公式同学们可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五、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做一做)

1.测量人的反应时间: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顶端,你用一只手在直尺下部零刻度线做握住直尺的准备,但手的任何部位都不要碰到直尺。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手时,你立即握住直尺,测出直尺降落的高度,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就可算出的反应时间。同时解释引课时演示实验1.并向学生介绍可用此实验告诉自己的家人和亲戚,切勿酒后开车。

六、本课小结(板书设计)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自由落体加速度

(1)方向:竖直向下

(2)大小:通常取g=9.8m/s,有时g=10m/s。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七、例题(待讲内容)

22例

从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2)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多大;(3)最后一秒的位移。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篇8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较为成功地展示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深挖教材明确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确定了这节课教学目标。

2、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选择与改组,精心设计好适用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案,给学生一个充裕的思考问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探究)过程,利用前边学过的测加速度方法来测重力加速度,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放于研究者位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3、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从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出发(两张相同纸片做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再由学生在实验中归纳出结论和规律,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4、让学生自己进行演示实验,容易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发散性思维又有集中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5、借用实际应用,测学生反应时间,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应用知识,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以发展, 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探究过程需要留出较多的时间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因而处理例题时间时间较为紧张。

2、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时,只是部分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没有进行小组分工合作。

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9

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2、培养学 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重点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及其遵从的条件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无关 教学方法

以物理史实,导入目标――实践体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

多媒牛顿管,硬币,纸片,纸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推论① vv2as

② 2t20vv0vt2 ③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有什么特点?ΔS = S2-S1 = S3-S2 = S4-S3 = aT2 指出:这个公式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它可以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中。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结论来验证某些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应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的运动,物体下落的运动。

[演示Ⅰ]一硬币和一纸片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从表面上看得到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古希腊最伟大的科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同样也有这样的认识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物理辅导网http:/// 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7世纪,这种观念统治了人们两千多年之久。然而我们的物理学之父:伽利略(Galileo)在1638年却对此观念提出了评价

两个物体mA>mB分别由同一高度下落,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当把两物体捆在一起仍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会是怎样呢?

结论:①整体分析:当把两个物体捆在一起时mC=mA+mB,因为新组成的物体比上述两个物体中的任一个都重从而下落的应最快。

②局部分析:A物体下落的快,受到一个下落得慢的物体B的作用,结果就像一个大人拉着小孩向前跑,比单独大人跑要慢,比小孩单独跑要快一样,他们的共同速度应介于A、B两物体之间即vA>vC>vB。伽利略用归谬法巧妙地否定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从而得出结论:重物体不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亚里斯多德忽略了空气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演示Ⅱ]将纸片揉成纸球和硬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观察下落速度(相差不多),把硬币装入纸袋与另一枚硬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观察下落速度也相差不多,若减小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会如何呢?

[演示Ⅲ]牛顿管中的物体下落,将事先抽过气的牛顿管内的硬币与轻鸡毛从静止一起下落,观察实验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到牛顿管的下端,硬币落下有声,眼可直接观察鸡毛下落,将牛顿管放入空气再做实验情况就截然不同了。3.自由落体运动

①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关键词:只受重力,初速度为零。)

说明:

1、自由落体运动只能在真空里才能发生。

2、在有空气的空间,空气阻力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可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②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教材P47频闪摄影照片看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越来越大,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但究竟是否是匀变速呢?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启发学生利用ΔS=aT2来验证。

结论:A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说明:(1)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g的大小可通过实验来确定。

(3)不同地方的g不同,地球上的g与纬度和高度有关,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小。

(4)在计算中,通常取g=9·8m/s2,无特殊说明取g=10m/s2。③.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选竖直向下方向为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

vgt1、速度公式:

1sgt22、位移公式:

223、推论: vt2gs

(三)反馈练习:

一个自由落体落至地面前最后一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全程的一半,求它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解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n秒通过的路程为sN,n秒内通过的路程为sn,则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物理辅导网http:///

物体在n-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sn-1,则

根据题意,得

(四)、课堂小结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通常取g=9.8m/s2。在地球的g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小。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 gtsgt2vt22gs 2(五)、作业设计

课本P45“问题与练习”第1、2、3、4题.(五)板书设计

2.5 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一种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自由落体加速度:

1、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2、不同的地理位置,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同,通常情况下g 取9.8m/s2,粗略计算时g 取10m/s2。

3、重力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四、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Vt=gt h=gt2/2 Vt2=2gh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篇10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2.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定量地测定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牛顿管、硬币、小纸片、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两质量不同的小球

[设计理念]

自由落体运动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自由下落运动的理想化模型,有其广泛性和特殊性。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本节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得到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和规律。基于教材特点,本教案设计“以人为本”,突出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体现物理教育在个性品质、好奇求知、质疑创新等方面的价值导向。

本课总体设计思想是:课堂通过简单易行的实验探究,寻找论据,经历交流实验结果和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体会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通过“牛顿管”实验,打点计时器实验研究规律,在科学过程展示中推出学科知识,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实验探究及教师解说,着力于撼动青年学生崇尚科学的情感,弘扬浓厚的物理课程文化。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落体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把硬币和纸片释放后都落向地面。同学们考虑过它们落体运动的情况吗?物体下落的过程有没有规律可循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这种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二、新课教学

(一)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一:取一枚硬币与一个硬币表面面积相同的纸片,让它们自由释放。现象:硬币先下落

提出问题: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 学生探讨:(可能有不同想法)

实验二:让两质量不同的小球同时释放 现象:听到它们落地声只有一次

学生似乎感到自由下落运动与质量无关 实验三:“牛顿管”实验

拿一个长约1.5m的玻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形状和质量都不相同的几个物体,如金属片、小羽毛、小软木塞、小玻璃球等,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这些物体下落的情况。把玻璃管里的空气抽出去,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物体下落的情况。

现象:玻璃管里越接近真空,它们下落越接近同时落到管底。推理:如果玻璃管里就是真空,则它们一定同时落到管底。

阅读课本并回答:①什么叫自由落体运动?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怎样? 学生:①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②特点:a、初速度为零;

b、只受重力,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目标检测](课件投影)

大气层是我们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屏障,每天都有很多小陨石落入地球大气层中,但当它们进入大气层后,由于空气的摩擦生热,绝大部分小陨石还没有到达地面便已经被烧毁。现在人类向天空发射飞行器、卫星等当超过一定使用年限后,也让它们进入大气层烧毁。那么小陨石等进入大气层后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

答案:自由落体运动条件之一是只受重力,而小陨石进入大气层后的运动速度很大,受空气阻力很大,故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四:按教材第45页的图2.4-1装置做实验。将一系有纸带的重物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

纸带分析:⑴自由落体轨迹是直线;

⑵相等时间内位移越来越大; ⑶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相等。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加速度。

实验探究结果: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约是9.8m/s2。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各个地方相同吗? 2.它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改变不同重物,利用打点计时器反复实验表明,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加速度都相同,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总结:

1.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符号:g

2.方向:竖直向下。

3.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从赤道到两极,重力加速度逐渐增大,一般g取9.8m/s2或10m/s2。

(三)自由落体规律 让学生由

(一)(二)得出自由落体规律

vtgtv0012hgtag22vt2gh

[目标检测]

一质点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速度大小为8m/s,求它下落高度和下落时间? 让学生板演,巩固规律。参考答案:3.2m,0.85 [做一做] 1.阅读教材46页“测定反应时间”,要求学生做一做,测出下落高度,算出反应时间。

2.阅读教材第47页“做一做”,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学会估算。[小结]

本节课主要纠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经验,从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规律,并初步要求学生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突出过程探究的自主性,让他们学会学习。

[作业]教材第47页“问题与练习”

自主探究:有哪些方法可以测自由落体加速度?

(参考方法:光电门和数字计算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片,滴水法等)[板书设计]

一、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二、特点:

1、v00,ag

2、匀加速直线运动方向:竖直向下

三、自由落体加速度g大小:随地理位置的纬度、高度变化自由落体运动而变化,一般取9.8m/s2或10m/s2vtgt12

四、规律hgt22vt2gh [课后目标检测]

1.(基础题)某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s内位移是______m,第2s末速度是______m/s,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2.(提高题)一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在第ns内通过位移比在前1s内通过位移大小多()

A.9.8m

B.4.9(2n+1)m

C.0

n22(n1)D.m 3.(探究题)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楼房的高度()

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

B.石块落地前的瞬时速度 C.石块落地前最后1s的位移

D.石块通过最后1m位移的时间 [参考资料]

1.一种简便易行的“测定重力加速度g”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一种既“土”又实用的方法测定重力加速度g的值,实验方法如下:调节家中自来水的水龙头的阀门,使自来水一滴一滴地流出,调节装水的盘子离自来水水龙头的高度,使第一滴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一滴水从水龙头开始落下,而空中有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龙头滴水处到盘子间的高度为h,从第一滴水离开水龙头时开始计时,到第N滴水滴落到盘中结束计时,测出这段时间为t,由以上数据就可以计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值,请写出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

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测从第一滴开始下落到第N滴恰好落至盘中这段时间,而不是直接测第一滴水滴在空中的运动时间?当第一滴水滴落到盘中时,第二滴水滴离水龙头的距离为多少?

2.比萨斜塔

世界七大景观之一——比萨斜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资助下,终于于本世纪伊始恢复原貌。

10年前,比萨斜塔因下陷和倾斜度过大而禁止观光,意大利政府曾向全世界征集维修方案,最终采用“铅块沉坠”的方法,使斜塔得以修复。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正稿 篇11

韦拥军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

由落体规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及其遵从的条件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硬币2个、纸片三张、笔、刻度尺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证明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规律,一个规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之比是1:3:5:7„奇数比;另一个规律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之差△s=at2,是一个恒量。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演示实验(1)

①同面积的硬币与纸片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结果: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②取两个大小不同的硬币,两者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下落(观察结果: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落地)

③取半张纸与一张纸,半张的揉成一团,两者从同一高度由静止 开始同时下落

(观察结果: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1)引问:生活实际中物体下落快慢不同可能是受什么因素影响。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与物体质量无关

.2、教师演示实验(2)

多媒体演示“牛顿管”实验。

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牛顿管”的实验

将羽毛和软木塞、小玻璃球放入有空气的玻璃管中,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玻璃球下落得最快,其次是软木塞,羽毛下落得最慢;将管中的空气抽出一部分后,让它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玻璃球最快,软木塞其次,羽毛最慢,但三者的差距减小了;.最后将管内的空气抽完,让他们同时下落,观察到的现象是三者同时落到管的底部。

结论: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3、得出概念

(1)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2)条件是:(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师:在地球表面附近从高处下落的物体,事实上都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严格地说,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只受重力作用的自由落体运动,但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则物体的下落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例如,对于实心金属球、石块等,在它们运动速度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把它们的自由下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若它们从非常高的地

方自由下落,当它们的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它们运动的全过程就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而对于另外一些物体如一团棉花或纸片从空中静止下落时,与重力相比,空气阻力的影响太大不能忽略,它们的运动就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处理.让学生观察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讲解照片上相邻的像是间隔同样的时间拍摄的。闪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就发出一束短暂的光,照亮运动的小球,于是在同一张胶片上记录下了小球在不同时刻到达的位置,经过清洗胶片和放大,就得到课本上的一组频闪照片。

播放多媒体演示小球下落过程。

给出小球下落在各个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大小,引导学生计算连续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差,有△s=at2,是一个恒量,并得出结论:(3)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加速度

在同一地点,两个小球在同一高度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由公式s=v0t+at2可知s、t 相同,则a相同。

21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各个地方相同吗? 2.它的方向如何?

师: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符号:g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与地点有关,一般计算中g=9.8 m/s2,粗略计算中可以取g=10 m/s2.让学生看多媒体g值列表,从表中寻找规律 结论:(1)g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赤道g最小,两极g最大)

(2)g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师: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把这些公式中的初速度v0=0,a取g就可以了。

(5)自由落体运动遵从的规律:v=v0+at推出:v=gt

s=v0t+at2推出:h=gt2.2211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

(一)比如测井口到水面的深度,测楼房的高度等等.做例题

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

(二)测反应时间

教师活动:老师手中的这把尺很神奇,它不仅能测量长度,还能测出同学们的大脑反应时间,谁想知道自己的大脑反应时间是多少?可以用我的这把尺来测量。选3~4名学生玩“测反应时间”的游戏。老师握住尺子的上端,某同学的手放在尺的下端零刻度处待命,当其看到老师的手松开时,迅速握住尺子学生抓住尺的同时就报出其反应时间,可采用“比比谁的反应时间短”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若测出某同学捏住直尺时,直尺下落的高度为10 cm,那么这位同学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gt2

21可得反应时间t=2hg=0.14 s.若招飞时对飞行员的反应时间要求达到0.16 s,该同学能当飞行员吗?(g取10 m/s2)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及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从静止开始的只受重力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学好本节可更好地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对上节内容的有益补充。要突破此重点内容,一定要把握住一点,即自由落体运动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v0=0,a=g。我们在以前章节中所掌握的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均可使用。

(四)课后作业

上一篇:关于门前三包的倡议书下一篇:制度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