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2024-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绿色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精选7篇)

绿色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篇1

为加快我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进程,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工作任务,实施全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全面推进我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根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环境保护厅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西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西监管局关于印发†江西省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国土资规„2017‟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现状与形式

吉安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共发现各种有用矿产55种(含亚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47种,矿产地290个。截至2015年底,吉安市矿产资源储量占全省30%以上的有:铁、硅石(粉石英)、饰面用石材、石膏、保温材料用粘土、陶粒用粘土,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与开发利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矿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达675.94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2.42%。

矿产资源是我市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矿产资源及相关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我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小型矿山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定位,通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标准领跑、政策扶持,创新机制、强化监督,落实责任、激发活力”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全省绿色矿山建设由点到面全面发展,逐步建成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实现矿产资源开发规范有序、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实施各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任务目标,将绿色矿山建设落到实处,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选择重点地区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坚持示范引领,整体推进。选择大中型及有代表性的矿山企业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条绿色矿山建设的有效途径,整体推进我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负责。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的倡导和引导作用,坚持矿山企业在建设绿色矿山的整个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化矿山企业创建绿色矿山的责任和义务。

坚持动态监管,优胜劣汰。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

(三)建立绿色矿山发展工作新机制

切实推动各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统筹安排矿业活动,从源头推进绿色矿业发展。建立绿色推进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四级联创,企业主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体系,细化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建立绿色矿山建设激励机制,强化监管,落实责任,达到激励促进先进,约束淘汰落后,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目的,构建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

四、重点任务

(一)因地制宜,完善标准。在国家和省制定各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及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我市各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研究工作,明确矿山环境面貌、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现代化矿山建设、矿地和谐和企业文化形象等绿色矿山建设考核指标,逐步完善后形成市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研究绿色矿山建设条件、评估标准、监督管理体系等,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绿色矿山建设管理细则。

(二)生态优先,绿色勘查。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优化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布局。大力倡导绿色勘查理念,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矿产勘查项目全面退出自然保护区,坚决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新设探矿权,切实做到依法勘查、绿色勘查。大力推广绿色勘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和新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或扰动。以项目管理为抓手,从各类矿产勘查项目的立项论证、设计编写、经费预

绿色矿山建设任务的,相关采矿权审批部门按规定及时追究相关违约责任。

(六)示范引领,整体推进。上级鼓励我市开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集中连片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要着力推进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业模式、管理方式和政策机制创新,探索解决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资源保护、节约综合利用、地上地下统筹等重点问题,健全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制度体系,完善绿色矿业发展激励政策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打造形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环境优良、矿地和谐、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绿色矿业发展样板区。

五、进度安排

我市力争到2020年,建设27个绿色矿山。依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各县(市、区)按照建设目标任务,合理安排本辖区绿色矿山建设进度。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6月)主要开展我市绿色矿山建设试点总结,编制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区建设方案,学习调研绿色矿山建设经验。

1.根据全市已实施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单位建设情况,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经验总结工作。

2.由市人民政府按照区域矿业发展特点编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有条件的县(市、区)按需求开展方案编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中,将绿色矿山建设所需项目用地纳入规划统筹安排,并在市县土地利用计划中优先保障新建、改扩建绿色矿山合理的新增建设用地需求。

对于采矿用地,依法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后,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出让、租赁或先租后让;采取出让方式供地的,用地者可依据矿山生产周期、开采年限等因素,在不高于法定最高出让年限的前提下,灵活选择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实行弹性出让,并可在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

支持绿色矿山企业及时复垦盘活存量工矿用地,并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将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与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矿区土壤污染治理、土地整治等工作统筹推进,适用相关试点和支持政策;在符合规划和生态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将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增加的耕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对矿山依法开采造成的农用地或其他土地损毁且不可恢复的,按照土地变更工作要求和程序开展实地调查,经专报审查通过后纳入变更调查,其中涉及耕地的,据实核减耕地保有量,但不得突破各地控制数上限,涉及基本农田的要补划。

(三)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绿色矿山申请国家地质矿产调查评价资金,鼓励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积极争取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等中央专项资金。各级财政部门在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的同时,统筹安

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制定计划,分解任务目标,提出具体工作措施,督促矿山企业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做好日常监督管理,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二)推动科技创新

鼓励各矿山企业、技术单位、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等共同参与绿色矿山建设及绿色矿业发展工作,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技术升级,加强方法研究,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效率和水平。

(三)大力宣传推广

在市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公布全市绿色矿山名录、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规范,宣传各地绿色矿业进展和典型经验等,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行业自律,加强信息共享和宣传推广。

本实施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2年。

附件:江西省绿色矿山考核办法(试行)

1第八条 各省级主管单位根据提交的总结报告、佐证材料等开展考核工作,于每年12月中旬前完成考核工作,并形成考核报告。

第九条 综合考核结果由各省级主管单位通报各考核单位,并纳入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中。

第十条 考核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瞒报、虚报等情况的,将予以通报。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对本地本系统绿色矿山建设推进情况开展督导考核,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对工作不到位、任务未完成的单位予以通报。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文件印发单位共同负责解释,自 2018年1月1日起试行。

绿色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篇2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 促进我国小城镇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十二五”期间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 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的重要意义

小城镇是中国特色城镇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战略实施, 我国小城镇得到了较快发展, 积聚人口规模不断增加, 有效促进了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但当前, 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着资源能源利用粗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人居生态环境治理滞后等突出问题。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 有利于引导城乡建设模式转型, 增强节能减排能力, 缓解大城市人口压力, 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小城镇居住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提高人口和经济集聚程度,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加快服务业发展, 促进扩大内需,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二、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的指导思想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按集约节约、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总体要求, 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通过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 创建一批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管理机制健全、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绿色重点小城镇, 切实为提高小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供示范, 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模式积累经验。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 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中央政策引导, 试点示范带动。通过中央支持试点示范、完善评价体系、明确建设要求等, 带动和引导绿色小城镇建设, 克服大拆大建和贪大求洋等不良倾向。二是地方责任主体, 统筹规划推进。地方政府承担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主要责任, 抓好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组织实施, 确保政策效果;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政策导向要求, 认真修编行政区域内重点镇规划, 并完善配套管理机构和政策措施, 予以稳步推进发展。三是加强绿色建设, 夯实发展基础。推动小城镇发展, 要做好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发展经济、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农民权益等各项工作。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 从加强城镇薄弱环节入手, 为更好地推进其他各项工作奠定基础。四是注重机制探索, 积累工作经验。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 要通过开展试点工作, 检验政策效果, 解决实际问题, 完善制度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积累经验。

三、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的工作内容

(一) 设立评价体系, 明确目标任务。建立绿色重点小城镇评价指标

体系, 对人均建设用地、污水处理率、绿化面积、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实行量化考核。根据东、中、西部区域的不同, 评价指标将有所区别。试点示范镇要根据评价指标相应明确有效利用土地和其他资源、合理布局建设用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能力、引导产业和人口有序集聚等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二) 探索建设模式, 体现特色发展。

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和环境基础, 分类探索小城镇建设发展模式。要保持地方和小城镇特色、保护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避免千篇一律。大城市郊区及城镇密集地区试点镇, 要积极探索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融入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历史文化及旅游景观的特色试点镇, 要在挖掘资源优势、统筹保护和开发方面形成好的机制与办法;位于中西部及农村地区的试点镇, 要在增强产业聚集功能与综合承载能力, 更好地发挥“以城带乡”作用方面积累经验。

(三) 完善规划编制, 落实建设任务。

根据试点示范目标任务及发展模式, 编制完善绿色重点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试点示范镇建设要把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居住功能与公共服务功能作为主要任务, 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其他类相关建设。制订实施方案, 要细化建设任务, 提出重点建设项目规模、施工方案、实施进度和资金安排, 把规划建设要求落到实处。

(四) 突出绿色生态, 保证重点工程。

试点示范镇要切实增强节能减排能力, 重点开展以下绿色生态设施建设, 一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建设项目;二是太阳能及浅层地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建设项目;三是商贸流通设施、镇内道路、园林绿化及供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五) 落实县级责任, 统筹项目建设。

试点示范镇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对推进绿色重点镇负总责, 按照实施方案, 统筹推进各类项目建设。要落实规划建设管理和项目质量安全责任,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积极筹措资金, 将更多的政策资源向绿色重点小城镇倾斜;切实抓好工作进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绿色重点小城镇的建设。

四、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的支持政策

(一) 财政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利用现有的资金渠道支持试点示范镇建设发展, 在符合相关管理办法规定的前提下, 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向绿色重点小城镇倾斜, 支持绿色重点小城镇开展相关工作, 完成相应建设任务。地方财政也要切实加大投入, 与中央财政资金形成合力, 更好地支持绿色重点小城镇的建设发展。

(二) 城乡建设政策。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试点示范镇纳入项目带动规划一体化实施试点, 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的支持力度。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整合现有各类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项目和资金, 向试点示范镇倾斜。

五、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的组织实施

(一) 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2011年将率先在部分积极性高、工作基础好的省份选择少量试点示范镇, 并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完善有关政策, 待取得经验后, 逐步扩大政策实施范围。2011年试点申报组织工作另行通知。

(二) 加强指导, 协同推动。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组对试点示范镇规划修编、实施方案编制、工程质量控制、绩效考核评估等全过程予以指导。地方财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也要及时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的问题, 联合有关部门协同推进试点实施。

(三) 绩效评价, 加强监督。

将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纳入财政绩效考评范围和重点镇动态考核范围, 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对工作开展较好、试点效果突出的试点示范镇加大支持力度, 并作为示范样板予以推广。切实加强监督检查,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确保建设项目实施效果。

绿色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篇3

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

探索设立农村幼儿师资特设岗位,严格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新进幼儿园教师实行公开招聘。现在还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的幼儿园在职教师要在2018年底依法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期满仍未取得任教资格的,予以清退。其他学段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应在上岗前接受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幼儿园教师按照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标准配备。

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每年举办园长和骨干教师市级培训,鼓励幼儿园教师进行高学历进修,依托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加大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力度。

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10年的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

建立和完善本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城镇学校新进教师在城镇学校跟班学习1年后应到农村学校任教3~5年以上。城市中小学教师应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聘任中级教师职务,有2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聘任高级教师职务。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10年的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左右。

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支教活动,每年组织 “名师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健全和完善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长期稳定的校际对口支援制度。

岗位职数优先向农村教师倾斜

在全市实行职称评聘地方政策试点,对部分具备资格但受岗位数量限制未能聘用的优秀教师,由同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保证其工资待遇。适当提高农村学校(含教学点)中、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和农村教师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的比例。同一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职数在优先向农村教师倾斜的基础上可以互补余缺,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社部门统筹使用。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已聘人员教学业务的定期量化考核,对于无法胜任所聘职务的人员可以不受聘期限制进行调整,予以解聘。

按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费用

依法确保教师培训经费的落实,市(县、区)财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按教职工年度标准工资(不含绩效工资)总额1.5%的标准统筹安排培训经费。中小学校按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费用。民办学校举办者也要按不低于本校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所有学历不达标、距离法定退休时间超过10年的在职教师必须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各县(市、区)要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的提高教师学历规划并认真实施。

推进党支部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篇4

一、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1、党支部要结合本支部的实际,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和执行党中央和上级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动群众保证各项工作的完成。

2、与村(居)委会领导共同领导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开展有益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增强本单位的凝聚力。

3、要高度重视政治思想工作,结合知识创新工程的开展,围绕中心工作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职的党员和党支部委员要分工联系2-3名党员群众,每个党员要分工联系3-5名群众,协助领导做好群众工作,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二、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保证本单位工作的完成1、党支部书记参加镇的中层干部会议。

2、党支部书记要主动了解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对影响本单位工作的重大问题组织支委会和党员开展调查研究,并向镇党委提出意见和建议。

3、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关心本支部的工作。每个党员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保证本支部重要任务的完成。

三、抓好党员教育和管理,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

范文网

1、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作群众的表率。坚持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争先创优”活动,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弘扬正气,树立榜样。

2、严肃党的纪律,对不求上进,甘居落后,无故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发挥作用的党员,要及时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对违反党纪的党员,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以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

四、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严格党内生活制度

1、选好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应由热心党的工作,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拥护、有较好群众基础的优秀党员担任。

2、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发挥支委会的作用。支委会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本单位改革与发展有关的工作,分析党员队伍状况和职工群众的思想情况,对其中的重大问题提交支部大会进行讨论。

3、党支部必须做到每月组织一次党内活动,每季度过一次党组织生活,每年安排一至二次批评和自我批评,时间可以根据工作情况进行安排。

五、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准确把握党员标准,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1、对提出入党申请的同志,党支部要及时指定专人谈话,了解思想情况,给予鼓励,提出要求。加强对团支部“推优”工作的指导。

2、党支部要指定一至二名正式党员做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进行培养、帮助、教育和考察。要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章,参加镇组织的党课,明确入党动机,提高对党的认识。

3、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对条件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联系人、党小组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讨论通过,可列为发展对象。支部要及时上报发展对象考察报告,做好发展前的有关工作。

六、建立党支部工作评价激励制度

1、党委每年要专题研究一次全镇的党建工作,听取各支部的工作汇报。各单位党务工作情况,应作为党支部书记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支部书记绩效奖励挂钩。

绿色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篇5

(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修改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各相关部门:

为加快地区农业资源优势转换,推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优势的优势品牌、特色品牌和知名品牌,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推进我区农业发展从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不断提升全区现代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和产业化经营层次,加速农业转型转向,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新政发[2007]67号、地区行署《关于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塔行发[2007]117号)精神,现就我区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业转型转向和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政府扶持引导,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全面提高我区农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加快我区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

(二)目标任务。力争用5年时间,初步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农产品品牌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基本完成以

粮食、棉花、打瓜、牛羊肉、出口果蔬、特色农产品六大系列产品为主的农产品的商标注册、绿色食品认证及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册商标,基本实现农产品商标广泛注册和使用;努力扶持壮大现有优势农产品品牌,加快形成区域性知名品牌,力争培育出1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农业名牌产品;10个以上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和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品牌产值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全行业的质量观念、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形成“育品牌、重品牌、用品牌、护品牌”的良好机制,不断提升全区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

二、加大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力度

(一)制定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的理念,紧紧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品,按照“扶优扶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引导扶持企业培育、创建、整合品牌,坚决防止品牌杂乱和无序竞争。要统筹制定本区域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确定培育扶持的重点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发展。

(二)突出农产品品牌建设重点。结合我区农业发展现状和实际,按照先培育、后认定的原则,以粮食、棉花、打瓜、牛羊肉、出口果蔬、特色农产品六大系列产品为主,立足国外市场、区外市场、周边市场三大市场,以哈国等国外市场为目标,加快创建国外名牌果蔬品牌;以区外市场为目

标,加快创建红花、棉花、打瓜、牛羊肉和特色农产品的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名牌产品等;以疆内及周边市场为目标,加快创建粮油、畜禽蛋奶、果蔬等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全力打造各个目标消费市场群众耳熟能详、日常消费认可的农产品品牌。

(三)大力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注册工作。按照“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制定塔城地区推进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措施,运用商标战略促进农产品品牌快速发展。在鼓励各个品牌竞争的同时,按照“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统一商标”的导向,引导企业、经济合作组织、营销大户等农产品经营主体增强商标意识,开展商标注册。加强业务辅导,推动农产品品生产经营主体根据自身规模以及品牌建设所处阶段和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农产品品牌创建方案,创建不同层次的品牌。切实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的使用、管理和保护工作。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出口国注册商标,取得商标国际保护,避免出口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商标和品牌。在地区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要求,积极组织参加相关品牌申报和创建。重点做好由自治区工商局组织认定的“新疆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由自治区名牌推进委员会评定的“新疆名牌产品”、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定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由农业厅组织开展的“新疆农业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等农产品品牌申报创建工作。

三、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水平

(一)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把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与农产品品牌创建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行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地区农业局要在8月10日前完成标准化生产地方标准的制(修)定,并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开。根据各自的产业重点,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乡镇场)、示范县的创建,不断推进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 个、示范区 个;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要达到 万亩,占全区总播面积的 %以上。

(二)积极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依托我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的优势,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相结合,依靠品质打造品牌。围绕我区的农产品区域布局,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重点,集中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一体化,加快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步伐。到2015年,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 万亩,农产品绿色认证面积达到 万亩,有机基地认证面积达到 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达到 个以上。

四、加强对农产品的全程监管

(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相关单位的监管责任,确保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置于严格有效的监督之下,严禁不合格农产

品进入市场。抓好农产品生产的源头管理,强化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投入品的使用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包装、储运、保鲜、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监管和检验检疫,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安全。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识别标志,大力推行产地标识管理、条形码制度,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检测,夯实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基础。

(二)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管。做好品牌农产品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坚持扶优扶强与打假相结合,严厉打击假冒品牌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的违法活动,保证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定期对品牌农产品进行跟踪监测,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消费者投诉和擅自扩大、转让、冒用品牌农产品称号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坚决杜绝砸牌子现象。

五、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

(一)加大宣传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节目专栏、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网上农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进品牌农产品和品牌企业,努力营造“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根据自身目标市场,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展销会和网络营销,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集中宣传品牌农产品,不断提高我区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帮助企业开展品牌宣传,正确引导消费,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竞争力。

(二)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增强企业品牌保护意识,建立市场监控体系,防止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在

条件具备的地方和目标市场,推进品牌农产品专柜和专业市场建设,防治鱼目混珠,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各级工商、质督等部门要不断完善打假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维护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快农产品市场平台建设。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参加北京、广州、上海三大农展会。依托三大展会,逐步拓展疆外市场。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组织好中哈农产品展销会,逐步建立健全哈国大中城市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加快中哈农产品边贸市场的改造建设,尽快形成稳定、快捷、连年增长的中哈农产品贸易新机制;适时在克拉玛依等周边消费市场举办农展会,大力推介我区品牌农产品,巩固和扩大我区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努力打造提升国外、区外和周边三位一体的销售平台,促进我区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提升。

六、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建立组织机构。地区成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督查和考评工作,积极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促动”的农产品品牌建设长效机制。各县(市)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围绕发展抓品牌,抓好品牌促发展,加快我区农业发展转型转向。

(二)实行政府奖励。从2010年起,地区财政连续5年每年拿出专项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保护工作,奖励在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的先进单位(集体、企业)及个人,并对首次获得国家、自治区级各类名牌的企业,给与一次性奖励。

(三)加强政府扶持。从2010年起,对首次获得“中

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新疆著名商标”、“新疆名牌产品”、“新疆农业名牌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企业以及社团、合作社等其他组织,在相关项目立项、审核和核准,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职业培训、优惠贷款和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认定等方面,给与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

(四)明确责任分工。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各自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地区工商局负责 “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集体)商标和“新疆著名商标”;地区质监局负责 “中国名牌产品”、“新疆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区农业局负责“中国名牌农产品”、“新疆名牌农产品”创建及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基地认证的协调服务工作,并根据地区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地区农口各部门要在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中找准位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好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的落实。地区发改、财政、金融、保险、税务、检验检疫、海关等相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创造好的舆论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产品品牌创建的浓厚工作氛围。

绿色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篇6

(讨论稿)

为贯彻落实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三农工作转型升级,切实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就花桥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大绿化建设年活动,重点发展苗木花卉、绿色果蔬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居民点建设和农村居民点环境整治,努力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

二、目标任务

实施“54321”战略,做强粮油、果蔬、水产、畜禽、苗木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建成四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年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00亩左右,培育两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引进、建设一家投资大、规格高、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项目,加快推进我镇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6%以上;完成县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任务;尽快交付在建的446套新农村安置房,新开工建设6幢216套;完成新农村居民点已建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任务,促进安置点物业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完成3个村庄整治项目和100户危房改造任务,并加强对违法建设的巡查和打击力度;至少完成一个村级组织公共服务场所新建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打造高效优质设施蔬菜示范园“111”工程。即:一个市级蔬菜标准园—花桥村,面积500亩;一个县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东门村,面积300亩;一个镇级蔬菜标准园—成村村,面积150亩。

(二)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打造苗木花卉精品园。完成苗木花卉基地4000亩的任务,鼓励花桥镇苗木花卉服务专业合作社申报三级资质;争取引进一家园林资质公司到复兴村建立 500亩精品苗木花卉示范园。

(三)强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转型倍增计划。今年全镇计划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000亩,建立2个500亩,1个1000亩的示范片。形成粮油、果蔬、水产、畜禽、苗木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引进1家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镇投资发展,培育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以上。

(四)完成县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任务。按照县国土局要求,及时做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摸底调查、项目库建设和项目实施等工作。

(五)科学合理地建设新农村居民点。在严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在建的446套安置房建设速度,分期分批交付使用。启动庙音村书香名苑三期及九十殿敏灵新村二期,共6栋216套约2.4万㎡安置房建设,上半年完成前期设计、报建手续,年底全部封顶。

(六)深入开展生态花桥建设工作,全面实施大绿化建设年活动。加强生态建设,完成生态镇申报工作。建立严格的大绿化重点工程项目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确保在4月10日前全面完成880亩大绿化建设任务。

(七)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新农村居民点已建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任务,促进安置点物业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努力实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场所亮化、卫生洁化、水体净化、空间美化、文明新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

(八)推进村庄整治及危房改造。整合资金和资源,推进3个村庄整治和100户危房改造工作,创建一个示范农村社区;加大对农村清洁工程的硬件设施投入,推动垃圾中转站市场化运作,提高垃圾清运效率;处理好横岗社区的违法建筑,加强对违法建设的巡查和打击力度,维护公平正义。

(九)稳步推进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庄整治和农村环境污染连片整治项目实施,采取整合资源、多方扶持、争取上级奖补等方式,逐步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场所建设,今年至少完成一个村级公共服务场所新建任务。

(十)切实加强宣传维稳、资金管理等工作。强化宣传,做 好维稳,合理调度和规范管理资金,重视制度建设、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构。各村要继续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镇各相关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统筹兼顾,分工合作,积极主动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二)整合涉农项目。镇新农办、农办、文明办、财政所等部门要认真梳理农业综合开发、村庄整治、农村环境污染连片整治、大绿化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事一议、小农水田间治理及土地整治等各类涉农项目,整合涉农资金,有效配置公共财政资源,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集聚作用和整体效益。

绿色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篇7

通知明确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 除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 还要力争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到2015年, 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

通知指出, 加快标准标识等制度建设, 完善约束机制, 切实提高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将按照绿色建筑星级的不同, 实施有区别的财政支持政策, 以单体建筑奖励为主, 支持二星级以上的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 提高绿色建筑质量水平。通知确定了2012年高星级绿色建筑的财政奖励标准: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可获得财政奖励45元, 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80元。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 中央财政还将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引导低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 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 并对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相应调增补助额度。

TIPS

上一篇:语文组集体备课计划下一篇:小学生描写春节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