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系统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程基本信息系统(精选8篇)

课程基本信息系统 篇1

课程基本信息

课 程 名 称

课程性质 □必修□选修 总计:

学时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课 程 类 别 □通识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课 学分

主 讲 教 师

职称:

指导教师

职称:

开 课 单 位

授课对象(专业、班级)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课 程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及 难 点

课程授课教案 教学章节 或主题

课时

课型 □理论课 □实践课

教学目标、要求(包括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等层次,具体视教学内容来定):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应突出过程设计,强调学生主体参与)

(可增加页)

课后任务布置:

教学反思:

填表说明:

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调整,所填内容统一用小四号常规宋体;文字类行距 20 磅,非文字类根据要求而定。

2.基本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可组合使用。

3.参考资料填写格式示例:

参考著作:《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期刊:《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全国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刊物。

课程基本信息系统 篇2

关键词:Moodle,理论课,技能课,作品制作课

Moodle主要依据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设计,支持多种形式的电子文档,可以实现多方面、多层次的师生、生生交流,通过Moodle平台学生还可以非常方便地提交、发布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有效地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信息技术课通常被划分两种课型,即理论课与上机操作课。朱彩兰、李艺教授在《信息技术技木课程四种课型的界定》一文中又将这两种课型做了进一步的划分,根据教学涉及的内容属性,将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四种课型,即理论课、技能课、实验课和作品制作课[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验课型极少,故本文探讨Moodle平台如何在理论课、技能课和作品制作课中应用。

一、Moodle 在理论课上的应用

本文所指的理论课,是指以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课型[1]。理论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但几乎每一节课都会涉及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涉及的纯理论性内容,主要有基础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及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的知识三类[1]。

(一)Moodle 在基础性知识学习时的应用

基础性知识,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涉及到的主要有信息及其特征、信息加工概述、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知识基础等,其特点是内容简单易懂,但比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基础性知识的教学,教师可在课前精心准备好学习资料,通过Moodle平台的“资源”模块,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课堂上再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学习。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较好地避免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愿意听的尴尬。学生在阅读完学习资料之后,还必须完成教师利用Moodle平台的“测验”功能设计的小测任务。当堂小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巩固所学内容,学生完成小测后,教师通过分析测验数据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习效果的反馈情况,在课堂小结时及时对学生容易弄错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强化。

对基础性知识的教学采取自主阅读加小测的形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能保证学习效果。

(二)Moodle 在原理性知识学习时的应用

原理性知识,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涉及到的主要有动画原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网络通信的工作原理等,其特点是比基础性知识深奥,不易理解,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想办法将原理性知识形象化,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2]。

对原理性知识的教学,教师可在课前做足功夫,精心准备学习资料,通过Moodle平台的“资源”模块,以动画、视频、图片等形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例如在学习“动画原理”时,将事先准备好的动画原理视频展示给学生观看,学生一看视频就能较好地理解计算机动画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再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硬件工作原理”时,可将计算机与人进行类比,将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信息输入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并经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课前准备好形象直观的“类比图”,通过图片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印象。

Moodle平台的“资源”模块可以支持多种形式的电子文档,如Word、Power Point、Flash、视频、音频、图片等,同时还可以与网络上的资源做链接[3]。教师基于Moodle平台“资源”模块所提供的动画、音频、视频、图片功能,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Moodle 在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知识学习时的应用

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的知识,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涉及到的主要有信息交流的意义、信息安全、信息道德修养、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其典型特征是需要附着在“知识与技能”之上,体现于“过程与方法”之中[1]。

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的知识的教学,通常需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具体的操作体验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自行归纳总结,其效果比教师机械讲授要好得多。例如在学习“信息交流”一节时,笔者利用Moodle平台的“Wiki”功能设计了一个体验任务,要求学生分小组使用Wiki这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共同完成“超链接”这一词条。同时还利用Moodle平台的“聊天”功能建立了各个小组的聊天室,要求小组成员与师生之间必须通过聊天室进行交流、讨论。一开始很多学生因较少接触Wiki,感到无从下手。看到这种情况,笔者马上在聊天室提醒学生应该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每个人负责词条的一部分,最后由组长审定并完成词条就行了。不得不说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还是很快的,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很快通过聊天室进行了分工。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各小组的“超链接”词条逐渐丰富起来,有关超链接的概念、超链接的分类以及各种超链接的设置方法等信息不断被补充进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聊天室进行指导和点评,学生也不断通过网络聊天的形式讨论任务完成情况。最后学生通过Moodle平台的“讨论区”,共同发帖讨论、归纳“信息交流的意义”与“网络信息交流的优势”。因之前进行了技能学习与亲身体验,学生对这个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的讨论主题感受颇深,发帖小结、归纳自己的学习心得自然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Moodle支持师生或学生彼此间共同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在与同伴或教师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就能建立概念,收获知识。所以利用Moodle平台的相关功能模块,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的知识的教学优势非常明显。教师充分利用Moodle平台所具有的多元、多种交互的功能[4],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Moodle 在技能课上的应用

技能课是一种以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型[1]。它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全程参与,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学习者通过基本的技能训练获得“操作”体验,进而获得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技术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技能课当成单纯的机械式的反复操作技能训练,而应以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作为教学目标[5]。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6]。

因此,笔者倡导“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力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求使学生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哪怕学生的技能提升暂时不是很快,但只要他们学会了如何学习信息技术,将来的技能提升与知识更新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例如在对高一年级进行“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发布”两个模块教学的时候,对于操作技能的学习,为达到让学生“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的目标,备课时可先将学习任务的操作过程制作成图文式的操作教程或者通过“Macromedia Captivate”屏幕录像软件制作成SWF格式的操作录像,并上传到Moodle平台上,以资源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习时不再是“照葫芦画瓢”地按照教师的演示“讲一步、做一步”,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几节课下来,学生既能较好地掌握Photoshop、Front Page这两个软件的操作技能,又能提高自己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再比如我校李芳辉老师在上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输入与编辑技巧”一课时,使用Power Point设计制作了一个“麦当劳招聘会计员”的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招聘题目,争当麦当劳会计员。学生登录Moodle平台,下载并观看了教学情境之后,很快被这个饶有趣味的学习任务所吸引。马上动手下载任务说明与任务题目,通过课程平台上教师提供的图文形式的教学小秘书与操作录像,开始了自己的“应聘”之旅。在学生完成并上传作业后,教师立即进行批改,下课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选出“麦当劳会计员”。最后要求所有的学生上传作业,由教师在课后批改,并将学习效果通过Moodle平台反馈给学生,教师也可根据作业情况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作用。这样的一堂课显然比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反复重复的传统技能训练课,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技巧、总结规律并形成能力迁移。

上技能课时教师可以通过Moodle平台的“资源”模块将各种素材整合在一起,惟妙惟肖地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同时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根据教师的演示枯燥、被动地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与需要,通过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有选择地主动学习。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效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探索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氖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锻炼自己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Moodle 在作品制作课上的应用

作品制作课是把作品制作作为主要任务来完成教学的一种课型[1]。技能课侧重于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某个阶段或某个具体环节,作品制作课则需要制作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使学生能较为完整地体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电子报刊的设计制作、平面设计作品的制作、网站的设计制作等都可以以作品制作课的形式开展。作品制作课通常包括选题立意与设计规划、开发制作、发布与评价三个部分,其中选题立意与设计规划、作品的发布与评价通常各使用一个课时来完成,作品的开发制作所用课时则需根据不同类型作品制作的需要来决定,甚至还有可能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制作。

(一)选题立意与设计规划阶段

选题立意阶段和设计规划阶段是开发制作阶段的依据[7],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节课的中心任务是确定作品的主题与设计目标,设计作品的内容和结构,收集、整理和选择作品素材。中学信息技术课课时较少,必须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作品的制作,因此为学生提供简单有效的沟通、合作途径就成为了第一节课的难点之一。

Moodle平台支持讨论区、投票、问卷调查、聊天室和短消息等多种网络交流方式,是学生讨论、交流,互换文件等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工具。例如高一下学期上“学会设计、规划作品——‘6.1信息集成’第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规划设计班级网站”的作业任务。要求各小组成员参照教师提供的《网站设计规划表》样例从网站名称入手,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规划作品主题、风格,设计网站的布局、导航及具体的一级、二级、三级栏目等,最终完成《班级网站设计规划表》的填写。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自行在平台上下载《网站设计规划表》样例和《班级网站设计规划表》,了解规划、设计作品的方法。接着引导各小组的组长确定网站的名称,规划作品的风格及创意,指导小组成员分别规划网站的各个栏目。小组成员独立完成各自的规划任务之后,将文档以附件的形式发布到自己小组的讨论区,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区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组长下载小组同学的规划稿并将其整合成一份作业,将《班级网站设计规划表》上传到本节课的作业区。显然本节课通过资源下载,讨论区交流讨论、交换文件,提交作业等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分享资源、分享思想的问题。

(二)开发制作阶段

开发制作阶段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技能训练的问题,二是解决学生作品临时存放的问题。学生制作作品时的技能训练类似于技能训练课,可参考前文所述。Moodle平台的“讨论区”和“作业”都支持附件的上传,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作品的临时存放问题。教师可使用“作业”功能建立作品的临时存放区,供学生上传当堂课的学习成果,下节课将其下载回来就可以继续完成后续制作。教师还可以随时抽查学生的作业初稿,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果。一个比较完整的作品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制作,所以如果仅仅依赖课堂,那么作品往往只能完成一个粗略的框架。Moodle是一个网络课程平台,教师只要做好相关设置,学生在家里还可以使用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录,下载作品初稿继续制作,从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延伸到课外。

(三)作品的发布与评价阶段

作品的发布与评价阶段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提交、发布作品的问题,二是解决作品评价的问题。学生经过好几节课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作品的规划、设计、制作,自然是希望有一个能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通过Moodle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地提交、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有效地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这些信息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业的不足之处,给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利用Moodle平台的“作业”功能来收集学生作品,其实有些时候使用“讨论区”来收集学生作品更方便。例如在“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教学任务完成,要求学生提交最终学习成果的时候,可先建立“问题及解答”类型的讨论区,让学生将PSD格式的作品另存为JPG格式的文件,再以附件的形式上传的方法。图片形式的作业发布到“讨论区”后,教师无需一张张点击打开即可直接查看,方便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学生还可以通过回帖的方式评论其他同学的作品,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也可以通过“讨论区”这一平台得到分享。再比如在“信息集成与信息发布”的教学任务完成,需要学生发布网站的时候,可先让学生通过Ftp的形式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学校服务器,然后在教师建立的“讨论区”通过发帖的形式发布自己网站的地址并简述制作过程,同样很好地达到了收集学生作业的目的。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需要给学生的作品打分,做出及时、客观、有针对性的评价[8]。“讨论区”和“作业”都可以很方便地在线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把评语和成绩反馈给学生。“高级文件上传”的方式除了可以让学生上传多份作业外,还能让学生通过填写注释的形式描述作业完成的过程,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事先设计好评价量规与评价范例,并将学生作业的评价形式设置为互动评价,这样不但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作业,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打分,相互给出评价信息。在Moodle互动评价中学生可以交流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一起发现并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协作学习、达成共识[9]。

四、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实验课程的改进 篇3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是高等学校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是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的一套新体系。高等学校管理类相关专业设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概念、作用、技术基础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信息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现代企业和组织,能够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基本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规划能力,为今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打下基础[1]。

本人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信息技术及其在管理中应用方式更新发展的速度也很快,现有教材中理论体系部分前沿性知识不够,案例分析的内容缺乏实际背景,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很难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过程及方法,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实验课程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与改进。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前沿理论知识不足

尽管现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相关教材很多,但多数教材内容雷同且知识体系陈旧,尤其缺乏相关前沿理论知识的内容。国内许多教材基本上都是在简单介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数据、信息、知识等相关基础概念后,就按照面向过程的结构化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方法为主线安排章节。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软件工程方面的内容,缺少如何从企业管理角度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此外,当前国内外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主要以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为主,而我国大多数教材对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只作一般性的介绍,致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陈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授课中,多数管理类专业学生普遍反映对于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为核心的教学框架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而部分具有理工科特长的学生却对系统规划与需求分析中所需的管理学相关知识表现出理解困难。同时,很多教师在讲授时,面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没有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整理出具有一定个性化特征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案例,大多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固定方式教学。

(二)教学方式单一,案例教学与实践环节较弱

(1)在教学方法上,多数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不会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结束后考察学生学习效果时,大都采取传统的命题闭卷考试方法,没有实际操作环节的考核。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只能死记硬背,没有做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3]。

(2)目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多以讲授理论为主,在内容的讲授上一般是基础理论加技术加应用,现有《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中,符合实际的完整开发应用案例较少,加之不少任课教师本身缺乏实际开发应用系统的经验,很难从社会实践中收集到合适的教学案例。学生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问题缺乏感性认识,已有的一些案例对企业背景介绍也不够详细,使得多数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无法做到透彻地分析和领会。

(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实践性更强的学科,但是在很多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课时安排上理论教学部分过多,上机实验教学环节课时不足。

(三)缺乏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大多数学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都由任课教师一个人独自完成,不同教师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展教学,缺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一起研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很多教师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缺乏实际的系统开发和应用能力。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即便是经过了专业培训或者有过系统开发经验的教师,靠一位教师个人的能力也很难把握课程相关理念与知识的最新动向[4]。

(四)学生对课程认知有差异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理解和需求存在较大偏差,甚至有很多学生会错误的理解《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不少学生觉得这门课属于计算机系列课程,认为学习这门课就是要学习如何编程,如何开发信息系统。所以部分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生觉得学习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这些内容纯属多余,还不如多学几门语言来得实用;而多数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又十分缺乏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所以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一种排斥心理,认为学习管理专业的不需要学习信息系统,从而不愿意花精力好好学习这门课。实际上,编写程序只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很小的一个技术环节,成功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在于对业务对象管理问题的把握和基于管理问题导向的系统需求分析,而系统运行效率和性能又取决于系统设计环节。正是存在着这些理念上的错误认识,学生难以从深层次理解“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地为企业管理服务”这一核心问题,从而也就不能认识到这门课学习的重点所在[5-7]。

二、课程改进的目标

(1)教师梯队结构合理。主讲教师长期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教学基本功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强,为课程持续改进提供充分的保障。

(2)课程体系完整,内容新颖。课程要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涉及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知识,体系完整,内容紧跟学科前沿。

(3)实践环节具有明显特色。本门课程要对实践环节足够重视,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虚拟系统调查、分析与设计、上机实验等方式,形成了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框架。

(4)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教学过程结合具体科研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课程改进的主要措施

(一)改进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前沿理论知识更新很快,要求任课教师动态跟踪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将前沿理论知识引入课程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信息经济学、信息技术及知识工程研究的发展,及时拓展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影响等。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将知识学习和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原则,引入一些信息系统驱动下最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如ERP、JIT、敏捷制造、CRM、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等。始终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任课教师参与和主持的有关科研课题,采用案例教学,上机实验教学等形式,增强教学环节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式

主要采用理論讲授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讲授中结合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教师从事的有关科研课题,引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上机实验等教学方式,加强课堂互动教学过程[4]。

1.案例教学

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教学管理系统”项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教学管理系统的案例,使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与生命周期过程。

在概念、思想和原理讲授中也引入相关案例,如讲授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因素时,本人就结合煤矿企业生产过程的特征(投入的都是辅助材料,投入物与产出物没有确定的供求联系)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针对某个具体企业的组织特征和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

2.课堂讨论

每堂课要预先设定一个讨论主题,点取学生讲解答疑,进行自评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讲解。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学习的兴趣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上机实验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应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应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是学好本课程的最有效方法。在上机实验环节,应着重培养应用Visio、Rational Rose等CASE工具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和熟练应用SQLServer等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的能力。结合上机实验环节,可以开设多个实验项目,要有侧重单项技能训练的实验项目,也要有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程指导,并配备1-2名有丰富经验的研究生协助进行实验指导。

(三)建立教学团队

结合所在单位条件,联合多名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相关领域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间要经常交流经验,相互听课,为不断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工作质量提供保障。此外,上机实验环节让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有丰富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实施经验的研究生参与指导,使上机实验环节的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四)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单位除具有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讲授的条件外,还应建设能同时容纳所有上课学生进行上机实验的教学实验室,实验室要配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上机实验所需的数据库(SQLServer等)、CASE工具(Visio2003,IBM Rational Rose)等软件系统,并搭建PowerBuilder或.Net等大型应用系统开发环境。

此外,课程负责人或教学单位还应该与专业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的有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参观学习,提供讨论案例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实验课程教学中要打破以单一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案例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魏玲,孙晓宇,代德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2(6):55-56

[3]梁亚玲.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0):100-101

[4]王瑞梅,张建林,王锁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5):14-17

[5]胡晶,李春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无边界”教学模式的学习型组织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4(8):83-84

[6]郭伟光,李道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23):105-107

[7]龙世荣,赵学孔.高职高专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 (5):106-108

作者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系统 篇4

建造师单位更名需要什么材料,以及怎么操作?

建造师单位更名所需材料(所附材料均需加盖企业公章):

1、注册建造师注册证书、执业印章、单位更名申请表、汇总表(附U盘等电子文档,汇总表在注册中心网站下载专区下载);

2、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变更后的《企业资质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新设立企业无需提供)、以及工商核准通知书或内资情况登记表或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复印件;

单位更名具体网络操作步骤:①登陆福建省一、二级建造师注册管理系统 → ②点击建造师注册企业登入入口 →③进入系统界面 → ④点击变更注册下的企业名称变更,申请按照系统提示完成变更信息的填写(更名后的新企业名称),保存后,点击上报就转入打印→ 打印出申请表(所有人员汇总在一起,不需要个人另外提供材料),备齐其他材料后一并报送至省厅政务中心5号窗口。

注意事项:

1、单位更名的企业必须将所有已注册的建造师人员执业注册证书原件和执业印章准备齐全,进行统一更名;

2、建造师人员要分开分别汇总,提供四份以下的材料,例如某企业分别有一级建造师、一级临时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二级临时建造师,四个级别的师种就分开分别汇总,完整的材料就要提供四份。若某企业只有二级建造师,就只要提供一份完整的材料即可;

3、单位更名必须在企业没有任何建造师的业务下才可以提出申请单位更名,若更名栏无法上报就说明企业锁中还有人员在业务办理中,是无法提出申请的,请清空所有业务。

2、汇总表要按级别分开分别汇总,(例如某企业有一级建造师、一级临时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二级临时建造师四种级别的建造师,那么汇总表就按这四个级别分开汇总,若企业只有三个级别,那么汇总表就按三个级别的的提供,以此类推);

3、单位更名必须要在企业没有办理任何建造师的业务情况下才可能提供申请(注:业务办理情况可以通过企业版里的企业基本信息里查询)

4、新设立企业如果没有已注册的建造师人员,企业可自行通过企业版里的企业基本信息进行修改,无需通过以上单位更名的操作步骤,根据修改内容,以单位名义出具报告递交至注册中心310或将加盖企业公章的申请报告及资质证书复印件传真至0591-87667925(无资质证书的,可传真工商核准通知书或内资情况登记表或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复印件)。

建造师前景广阔,挂证找南京润利。

一级建造师,是一种建筑类执业资格,是担任大型项目经理的前提条件。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实行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由人事部、建设部 共同组织实施,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建设部负责编制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和组织命题工作。

培训工作按照培训与考试分开、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取 得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且符合注册条件的人员,经过注册登记后,即获得一级造师注册证书。注册后的建造师方可受聘执业。建造师执业资格注册有效期满前,要办 理再次注册手续。一级注册建造师可在全国范围内以一级注册建造师名义执业。

课程基本信息系统 篇5

统人员基本信息修改办法的通知

黑人保函[2009]143号

各市(地)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目前,我省各地“金保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人事人才信息系统数据初始化工作正在紧张进行,部分地市即将正式使用系统经办人事人才业务。省大集中数据库和统一软件为全省1200多万人提供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的地市也在逐渐规范标准和业务流程。在全省各级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各相关部门(包括各级劳动保障信息中心和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各级就业经办机构、解欠办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数据质量不断提高,存量数据中的错误信息逐渐清理,初步做到了唯一基本信息基础上的业务合理耦合。但是由于存量数据比较大,重复、错误、冲突数据仍然大量存在。为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给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全省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各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配合、齐心协力、高效快捷、保质保量地做好数据整理清理工作。现就省级大集中数据库有关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编号、出生日期、民族、照片、指纹)修改业务流程明确如下,请各地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遵照执行。分布式数据库的地市、系统,请根据本地本系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

附:《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人员基本信息修改办法》。

一、凡是已领取社会保障卡的人员基本信息有误,由社保卡应用地劳动保障信息中心办理社会保障卡注销,并修改其基本信息;跨地区的,由省劳动保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省信息中心)办理注销,并修改其基本信息。已经采集但尚未写入社会保障卡的,由人员信息采集地劳动保障信息中心修改。附加两种或两种以上业务的,还应按本文件

第六条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二、只有就业业务的人员基本信息有误的,由人员所在地就业经办机构修改。

三、只有单一社保业务的人员基本信息有误的,由管理该人员的社保经办机构修改;跨地市县(系统)的重复或冲突,由共同上级社保经办机构修改。

四、只有解决企业拖欠工资信息的,由该人员解欠企业所在地的解欠办报省解欠办批准后修改;如果附加其他业务,同级业务经办机构审核通过,省解欠办批准后,由省信息中心修改。

五、地市、县级机构改革前,人事人才信息系统人员基本

信息修改暂时采取以下办法:只有人事人才业务的,由人员所在地人事部门修改;与劳动保障系统冲突的,由人员所在地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确认后,提交省信息中心修改;跨地区人员冲突,由发现冲突的人事部门或劳动保障部门提交省信息中心协调处理。

六、如果人员基本信息附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按以下流程处理:

(一)附加养老保险并轨挂账业务信息的,经省社保局批准后,由省信息中心修改。

(二)附加社会保险补贴信息的,由本人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填写《跨业务人员基本信息修改表》,由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和社保补贴发放机构分别批准后,由当地劳动保障信息中心修改。

(三)附加社会保险信息的,由本人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填写《跨业务人员基本信息修改表》,由社保经办机构批准后,由当地劳动保障信息中心修改;跨地区人员信息有误的,由省信息中心修改。

(四)附加就业信息的,由本人到当地就业经办机构填写《跨业务人员基本信息修改表》,由就业经办机构批准后,由当地劳动保障信息中心修改。

七、社会保障号码(公民身份号码)被占用的,被占用人员提供第二代公民身份证原件,由被占用人员所在地社保

经办机构将占用方社会保障号码前两位改为99,身份证复印件存档备查。如果被占用人员与占用方不在同一属地,由被占用人员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将材料提交到共同上级社保经办机构修改。前两位被改为99的人员,不能在系统中经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直到修改正确后方可恢复经办。如附加两项或两项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的,由市地劳动保障信息中心报省信息中心处理。如果占用方已领取社会保障卡,则应按本文件第一条规定处理。

八、所有人员基本信息修改,均在业务网上通过变更申请单流程办理。需要省信息中心修改的,应将身份证明原件扫描或拍照后作为变更申请单附件,通过业务网提交证明材料或传真、邮寄至信息操作部门。身份证明的复印件,由操作人员签字,并注明对应的变更申请单编号,由信息修改操作部门存档备查。

九、数据库中个人基本信息重复的,应首先按相关政策合并账户和业务。合并的原则是:已经制发社会保障卡的,以社会保障卡信息为准合并到社会保障卡信息中心;没有制发社会保障卡的,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合并;其他以养老保险业务为主合并。有并轨、解欠信息的,应经过并轨、解欠原审批部门同意后修改。

合并个人基本信息的,系统中个人编号同时修改,个人编号将作为查询、经办的初始密码。

十、不同数据库系统中的个人基本信息数据,应通过发行社会保障卡等方式进行整合清理,并按全省统一标准,以全省大集中数据库为准,更改个人编号、卡号、社会保障号码,以保证全省数据交换、生存认证、查询经办的一致性。

十一、省劳动保障信息中心负责此办法的解释。人员基本信息修改统一由信息资源管理科受理。联系电话0451-87097610。受理后,已制发社会保障卡的,由社会保障卡管理科负责,未制发社保卡的,由信息资源管理科负责。

十二、基本信息修改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原则上要求在本机构业务受理的2个工作日内办结。

课程基本信息系统 篇6

伴随着全国检察机关科技强检步伐的不断加快,检察机关围绕使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进展。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神经中枢,构建“数字化检察”的核心内容――计算机应用系统,许多检察机关也成功地进行了实践。根据《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纲要》的划分,检察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检察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综合事务管理系统都属于检察机关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范围。鉴于以上三者只是业务性质不同,但都属于检察机关在办公办案中对信息的管理,因此笔者将它们一并归纳为办公办案的信息管理系统。下面仅就检察机关在建设或购进办公办案的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四点意见。

一、信息管理系统要具有实现办公办案信息流程化管理的功能

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目的在于将检察机关在办公办案中产生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以计算机为载体记录信息,取代过去的笔写纸记的记录方式,以信息的自动流转和共享,取代过去不同工作或诉讼环节对相同信息的重复书写。因此信息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要体现出实际工作行为的流程化,体现出对信息的管理行为。因此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根据工作人员、工作部门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特点,设定信息流转的节点,设置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明确体现出信息走向,从而体现出相关工作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例如有的该类软件在开发时按照工作职能设定了侦查监督、公诉、反贪、渎职侵权检察、监所、民行、控申等业务模块,按照职责权限实现办案人与负责人、办案部门与检察长和相关部门之间信息的自动流转,明确地体现了各个诉讼阶段的对信息的受理、办理、审批、发布,较好地反映出办案流程,贴近办公实际。因此,网络办公环境真实地再现检察办公办案的流程,才能符合办公办案的法律规定,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才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实现检察信息的有效共享

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在于检察系统内部实现互联,实现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信息的有效采集,不同检察机关之间对信息的共享。因此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原则、强制性的约束,势必造成一定区域内的检察机关信息不能被采集和共享,产生“信息孤岛”效应,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所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要遵循高检院规定的“五个统一”的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应用软件和统一管理。现阶段检察机关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时,要充分注意到已在普遍使用的司法统计报表软件,只有所建设的办案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采集和共享其中的案件信息数据,体现出良好的兼容性,才能避免检察业务中相同案件信息的重复录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且易于接受和使用。另外为统一规范和标准,笔者强烈建议高检院在全国检察机关内推行使用统一的应用软件,从根本上解决信息采集和共享的问题,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

三、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现简便易行的维护功能

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涉及到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远非一般检察工作人员能力所及。因此如果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维护也如开发一样,那在系统出现问题或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时,将会给检察工作人员带来许多麻烦和问题,难度很大。此外,各个检察院在工作内容上有时也不尽相同,不同时期需要信息管理系统所反映出的工作重点也不尽一致。所以在开发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实际特点,把对系统的维护、相关项目的调整要以友好的界面、简便易行的操作方式表现出来。笔者所在单位所使用的北京东方清大公司开发的办公信息发布系统中就充分注意到这一方面,做法非常可取。该系统专门设置了维护的功能选项,对信息发布页面栏目设置、栏目名称、使用权限以“栏目管理”的形式由管理员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自由设置。设置的界面简洁明了,“增加”、“删除”、“更改”、“分配权限”四个按钮,让人一看就懂,一看就会操作,方便了管理和维护。

四、信息管理系统要有较强的办案办公辅助功能

检察办公办案信息的微机化管理,不仅在于取代了传统的办公办案模式,也在于借助计算机技术强有力的功能,高效、便捷地完成许多繁琐的工作。例如检索统计办公办案信息功能、相关诉讼环节法律时限预警功能、法律文书自动生成功能、法律法规检索功能等等。可见根据办公办案需要大力拓展办公办案的辅助功能,势必强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作者:刘仕杰

作者单位:锦州铁路运输检察院

邮编:121000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延安路五段五号

TEL:0416-2554798

课程基本信息系统 篇7

面对规模日益庞大的泉州电业局信息网络,实现高水平的网络运维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目前泉州电业局仅仅只对网络设备、网络线路及用户进行了管理,而没有在现有网络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综合网管系统。现阶段包括配置管理、事件管理、性能管理等主要还是采用基于文档的手工或半手工方式进行管理,其主要管理弊端体现为:

1、缺乏管理手段,对于故障和效率下降缺乏预警和分析工具;

2、没有统一的监控平台,没有历史数据,无法对整个网络进行评估;

3、对网络故障的发现,主要还是被动的通过用户、下级单位或电力厅通知,对故障的处理没有跟踪手段,处理效率低;

因此,建设泉州电业局信息网络综合网管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网络的可用时间,提高网络单元的利用率、网络性能、服务质量、安全性和经济效益,简化多制式、多厂商混合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和控制网络运行成本,提供网络规划的依据。

2、总体建设规划

泉州电业局信息网络综合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义应包括以下四方面:

·配置管理

·故障管理

·性能管理

·运行监控管理

整个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目的主要是能够建立起通用网络管理平台,使得从单独的入口能够对IT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监控。各IT基础设施的管理信息能够在该平台上得到有效的交互和整合,使得维护人员能够方便地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隔离和定位。

2.1 建设目标

1.建立起统一的网络运行管理系统,管理范围包括:网络设备、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关键应用等,建立的运行管理系统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现有的管理软件集成。

2.要求系统能够订制一个统一的监控界面,实时显示泉州电业局现有基础设施的状态信息、故障事件处理情况等信息。

3.网管系统将实现客户端设备、网络资产清单和服务器资产清单等的统计、查询等信息设备资产管理功能。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拓朴如下:

2.2 信息网络综合管理系统建设详细设计需求研究

2.2.1 通用网络管理平台

1) 通用网络管理平台必须能对异构的网络环境进行监控。

2) 通用网络管理平台支持私有MIB库的编译,能够实时监控被管理网络设备支持的各种私有性能数据。

3) 通用网络管理平台具备与CISCO WORKS等第三方软件无缝集成的能力。具有开放的API支持用户应用软件的集成的能力。

4) 通用网络管理平台能够自动发现网络上TCP/IP和Level2层设备,动态的显示网络拓扑的状态。并提供自动绘制分层的网络拓扑,网管维护人员可逐级进入从而进行拓扑信息的查询。

5) 通用网络管理平台能够提供从统一的界面对所管理网络设备的信息查询功能,包括系统信息(设备类型、IOS版本、联系人等)、接口统计、设备路由表、ARP缓存、TCP连接等信息。

6) 通用网络管理平台支持邻居视图、路径视图等多种视图展现形式,路径视图体现为端到端的网络路径,这样可以方便的定位网络中的故障。

7) 通用网络管理平台也能够在后台自动采集数据,历史数据可以保存1年以上。

8) 网络运行监控系统将采用B/S架构,使用户能够从Web访问管理数据。以实现IT资源的集中管理,从而达到管理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重用。

2.2.2 配置管理

1) 系统能够对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集中的备份(主要为show start),并能够保存历史5个版本的配置情况,使得能够在同一个界面中对比任意两个版本的配置情况。

2) 管理系统能够自动采集被管理设备的基本信息,如系统描述、接口配置情况等,同时应该还能为其指定其管理属性,包括设备区域、设备联系人等信息。使得能够通过区域、IP地址等快速定位到相应的被管理资源。

2.2.3 故障管理

1) 系统能够提供一个统一的故障事件监控窗口,值班/维护人员能够直接针对故障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如故障确认和故障事件分配等;

2) 故障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管理告警事件(如设备异常、性能阀值告警、服务不可访问等),同时还包括值班人员人工定义的事件信息;

3) 故障告警的方式包括E-mail、短信息、声音等,用户能够灵活定义告警策略,不同应用不同类型的故障发送给不同维护人员。

2.2.4 性能管理

1) 系统能够提供网络设备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Buffer利用率等基本管理信息;

2) 系统能够对网络设备接口流量、错误率等指标进行监控。根据设备的支持情况,也能够对任意一个端口的CRC错误、端口Runts错误、端口Giants错误等、端口冲突、端口resets等指标;或设备备端口的桢错误运行指标,包括Alignment错误、FCS错误、Collision错误、FrameTooLong错误、LateCollision错误、Excessivecollision错误等情况运行监控;

3) 能够对操作系统的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空间、接口流量、队列等关键运行指标进行监控;

4) 能够对操作系统的进程和进程对系统资源占用情况进行监控;

5) 能够对常见服务如http、ftp、smtp、pop3、telnet等访问时延进行监控;

6) 能够对Web页面的访问时延、页面大小等监控;

7) 能够对IIS服务器连接用户、访问流量等性能指标进行监控;

8) 能够对Oracle等数据库的表空间、会话数等指标进行监控;

2.2.5 运行监控管理

1) 运行监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在能够为故障管理带来便利的基础上,还提供对IT基础设施运行主要指标集中监控的目的。同时管理平台还应该能够提供辅助管理工具,使得维护人员能够利用该平台执行简单的诊断;

2) 运行监控系统能够订制一个管理界面,对管理维护人员对关心的被管理要素进行展示。如最近一次采样过程中的设备运行状态、最高的CPU利用率5台设备、最高的CPU利用率5台服务器、关键服务的可用性和访问时延等。这些管理信息不是简单的体现,而是一种统计后的信息;这些管理信息不是详尽的资源运行状态信息,而是部分关键运行要素;

3) 当选择特定的资源时,如一台网络设备,系统将展示该设备的详细资源运行状态。包括设备当前CPU、内存、Buffer等运行状态;所有要管理的接口状态、流量、错误率情况;同时也能够提供链接定位到该设备接口的故障事件信息和历史一星期的性能统计报表。使得选择特定的资源(如网络设备),能够查看该设备的详细属性,也使得管理资源更加容易关联。

2.2.6 运行报表管理

1) 报表系统提供了自动生成日报、周报、月报、年报的定制、修改、删除功能,能够对生成时间进行配置以自动生成相应报表;

2) 报表系统能够生成直观的曲线图、柱形图等多种图形化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3) 对于历史数据, 系统提供灵活的查询功能;历史数据可以保存1年以上, 采用成熟的数据库产品Oracle 9i;

4) 根据实际的管理需求定制运行监控所需报表,涵盖资产报表、故障分析报表、性能分析报表等。

2.2.7 管理系统安全设计

1) 系统能够提供融合第三方的开源管理软件的能力,如微软System Update Service、MRTG等,实现整合的管理模式;对于我局现有管理软件能够提供管理信息的整合开发和支持。

2) 运行监控系统能够对用户访问进行控制,避免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或使用某些系统功能或数据。系统提供基于用户和角色的安全管理模型,并在其基础上建立起身份识别和访问控制机制。

3) 系统能够有效划分管理职责,包括用户的功能执行权限,即对特定功能菜单的执行操作和用户的职责划分用户的数据管理范围,即所管理的视图加以限制,特定用户登录只能查看本区域内的信息,而无法跨范围进行访问;

4) 系统能够提供操作日志,操作日志提供用户操作的查询和维护,确保能够对用户行为进行审核。用户的主要操作都记录在日志库中,包括用户登录、访问应用、用户修改系统参数等;

3、结语

在本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能够实现对泉州电业局信息系统各个层面,包括网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等统一监控。这将极大地简化泉州电力IT基础设施的管理工作,进而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及网络的利用率,减轻网络维护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其次通过综合的网络管理,能够提供各种历史管理数据的分析,使得管理部门可以做出更加合理和科学的决策,从而降低整个网络的投入成本;再次通过规范网络管理流程,实现了故障的实时通知、定位和跟踪,从而提高了网络维护部门人员的处理效率和积极性,进一步降低系统停机时间,使得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更上一个台阶。

所有这些都将改进企业的服务质量水平,从而为泉州电力的发展争取了更多的资源,进而提高了本系统投入的投资回报率,因此本系统在电力行业将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摘要:泉州电力信息网络综合管理系统遵循国际网络管理标准, 结合信息化运行规程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系统设计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满足本单位的IT基础设施统一、专业的管理需要;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信息系统运行管理, 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设备

参考文献

[1]张彬《网络管理实验》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课程基本信息系统 篇8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 网络课程平台 Blackboard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91-02

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管理水平以及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效率。而医院信息系统则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管理方向)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熟悉各科室部门的业务流程,了解医院信息系统对于医院管理的作用,掌握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及部署维护方法,提高对医学信息进行信息分析及信息处理的能力。目前,各学校已普遍采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活动,笔者所在学校采用Blackboard作为网络教学平台工具,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依托该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

一、医院信息系统网络课程建设内容

医院信息系统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主要作用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进行支持或辅助,使教学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与学资料共享、双向交流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笔者构建的医院信息系统网络课程平台主要包括课程信息、交流互动和拓展资源三大模块,三个模块又分别由多个子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一)课程信息模块。课程信息模块主要包括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课件及通知等信息。教师可以发布通知,共享与课程相关的课件、各种多媒体辅助资料等。学生可以使用终端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获取课程相关的通知、在线观看或者下载上课的课件、音视频资料等。课程信息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课程通知。发布与课程相关的通知,如课堂课后作业要求以及提交时间、问卷调查形式及地址等,以便教师将课程要求及课程实施进展实时地展现给学生,学生也能实时查阅,了解该课程各阶段的要求。

2.课程信息。发布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基本要求、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授课计划、成绩评定办法及学习方法等。通过课程信息,学生可以对课程及要求形成基本了解,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课程平台,以便在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基础上,安排课程学习及自主学习。

3.教师信息。发布课程教学组所有老师信息,包括每个老师的姓名、职称、电子邮箱、联系电话、上班地点及时间,并要求上传一张1寸照片。方便学生了解和熟悉任课教师的情况,也方便联系,答疑解惑。

4.课程文档。发布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文档,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每学年授课资料、授课录像、习题库和视频音频动画资料。按课程内容及要求编写教学大纲,使学生对课程阶段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方法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每学年授课资料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等,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学习或者下载,方便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授课录像主要由录像视频组成,录制的是部分难点以及部分实践操作。分章节和知识点构建习题库,基本由选择和判断等客观题型组成,以方便组成习题卷方便学生进行练习和测试。视频音频动画资料是在网络上收集的相关多媒体资料,以视频音频动画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提供趣味性和知识性融合的学习方式。

(二)交流互动模块。交流互动模块主要包括作业测试、网络答疑讨论、PBL讨论等方面的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课下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设置作业,学生完成后提交,教师可以对作业进行评分。教师也可以设置测试,学生在线完成后,教师端可以查看学生成绩,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对于一些常见问题,教师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师生进行网络在线讨论,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PBL讨论课题也可以从课堂延伸至网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积极性。

1.作业测试。作业测试由各班级作业、答疑专区、课后问卷调查三部分组成。布置作业时,给出作业完成要求,可以要求以小组或者以个人为单位完成,同时,每布置一个作业,相应会出现一个通知,给出完成作业的有效时间。学生可随时查看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提交。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程度打分,学生可实时查询分数,并且分数可设置自动计入平时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答疑专区提出,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此区域进行讨论。每个学年一轮教学完成之后,我们会组织一次课后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2.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由小组协作、虚拟课堂、集体备课专区、交流规格四部分组成。小组协作对应作业测试模块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除此之外,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文件共享等操作。虚拟课堂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网络,提供多一种教与学的方式。各任课教师可以在集体备课专区进行讨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备课活动在网络上完成。

3.PBL讨论。PBL讨论是将课堂进行的PBL课题延伸至网络,提供更多的讨论空间和发言的机会。

(三)拓展资源模块。拓展资源模块是基于课程相关的一些网络资源,比如电子图书、相关网站论坛等。拓展资源是对课程知识的一个补充,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以及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拓展资源模块由电子图书、特色项目、外部链接、专业词汇表四个部分组成。

二、网络课程辅助教学的应用效果

(一)延伸课堂,打破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参与学习过程,复习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习的效率。可以很大程度地辅助传统课堂模式的教学。Blackboard平台追踪显示,课件下载和在线阅读次数均超过200,以学生43人计,人均访问次数约5次。

(二)资源共享,提高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课程资料的共享和资源拓展,不再有学生下课后用优盘拷贝课件的情况。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更喜欢这种网络共享的方式,访问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对拓展资源,学生还会在访问后给出一些建议,把参考价值更高的排位靠前。

(三)交流互动,方便教学讨论。通过课堂平时分奖励形式,比如发起一个讨论帖,奖励5分,参与一个讨论帖,奖励1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教学问题讨论的热情。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有为了赚分而发帖的情况,但大部分同学是在认真发言讨论。在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催发了大家进行多方位思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四)效果追踪,有利教学反馈。Blackboard平台提供了追踪统计功能,能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访问网络课程资源的情况,根据访问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资源受欢迎的程度,让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我们在每轮教学过后,都会发布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及时收集学生关于课程的反馈信息,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三、网络课程辅助教学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网络课程平台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一)使用频率偏低。大部分同学只有需要下载或浏览课件和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时候才会去访问网络课程平台。绝大部分同学会通过网络课程平台提交作业,但还存在一小部分同学更加习惯于把作业发到老师邮箱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交。虽然经教师一再提醒,现象有所改观,但是传统提交作业方式效率更高,作业更齐,以致部分教师会倾向于选择学委收作业的传统方式。网络课程的访问频率和使用频率都有待提高。

(二)部分操作不符合习惯。由于Blackboard是美国公司的产品,在某些操作上不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如词汇表,默认的文本编辑器保存的是ANSI编码,而Blackboard平台要求使用UNICODE编码,如果上传ANSI编码的词汇表,中文部分将表现为乱码。如讨论板块,发表新帖及回复留言与互联网上普遍的论坛帖格式不一样,给学生与老师在发帖讨论过程中造成很大的困扰。

【参考文献】

[1]冯天亮,尚文刚.对开展医院信息系统教学的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11)

[2]刘伟,梁丹凝.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评价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2016(7)

[3]刘伟,陈鹤年,张锦,等.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10)

[4]袁文业,彭惠茹,张洪亮,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及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4)

[5]刘伟,邓建强.基于.NET的医院信息仿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3(11)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医院信息系统》实践课程的建设与研究”(HNJG2014-42)

上一篇:英语好段落下一篇:新年联欢会主持词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