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低保的申请书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办理低保的申请书(精选5篇)

办理低保的申请书 篇1

本人XX,男,XX岁,是XX乡XX村XX屯人,家中有四口人。妻子XX,生性忠厚,经常手脚麻木,行动迟缓,干不了体力活,维持不了自己的基本生活,现在更是需要调养,需要照顾,可她还是不得不拖着孱弱的身体照顾家人,真担心她受不住。大儿子XX在读初中。二儿子XX岁,是天生的地中海贫血,每月都要花上千元的费用为其补血。本人要种田或者到外面打工赚钱养活一家四口,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为拉扯大两个儿子,一家四口只好相依为命。因此我们家常缺食少穿,经常要靠乡亲们的救济渡日。

在此情况下,我代表我家特地向乡民政办申请为低保户家庭,为盼!

申请人:XX

办理低保的申请书 篇2

现将纳税人代开发票 (纳税人销售取得的不动产和其他个人出租不动产由地税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业务除外) 办理流程公告如下:

一、办理流程

(一) 在地税局委托国税局代征税费的办税服务厅, 纳税人按照以下次序办理:

1.在国税局办税服务厅指定窗口:

(1) 提交《代开增值税发票缴纳税款申报单》 (见附件) ;

(2) 自然人申请代开发票, 提交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其他纳税人申请代开发票, 提交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或税务登记证或组织机构代码证) 、经办人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2.在同一窗口申报缴纳增值税等有关税费。

3.在同一窗口领取发票。

(二) 在国税地税合作、共建的办税服务厅, 纳税人按照以下次序办理:

1.在办税服务厅国税指定窗口:

(1) 提交《代开增值税发票缴纳税款申报单》;

(2) 自然人申请代开发票, 提交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其他纳税人申请代开发票, 提交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或税务登记证或组织机构代码证) 、经办人身份证件及复印件。

2.在同一窗口缴纳增值税。

3.到地税指定窗口申报缴纳有关税费。

4.到国税指定窗口凭相关缴纳税费证明领取发票。

二、各省税务机关应在本公告规定的基础上, 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更为细化、更有明确指向和可操作的纳税人申请代开发票办理流程公告, 切实将简化优化办税流程落到实处。

三、纳税人销售取得的不动产和其他个人出租不动产代开增值税发票业务所需资料, 仍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和规范税务机关代开普通发票工作的通知》 (国税函〔2004〕1024号) 第二条第 (五) 项执行。

本公告自2016年11月15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办理低保工作总结 篇3

一、抓紧跟踪调查,落实动态管理,保证低保金有效发放

20xx年底,黎明社区原有低保户30户,今年取消低保1户,调整低保4户,新纳入3户,在取消低保中有1户低保不服,我反复上门宣传新的低保法规“十八不准”,讲明此类情形将取消低保,有极个别的邻居不理解,怪低保员无情。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复杂的家庭,我们没有退缩,和群众讲明同情不可代替政策,我们只有坚持原则才能取信于民。调查低保住房保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达困难群众。

二、严格规范操作,健全动态机制,确保审查工作顺利进行

黎明社区管辖范围广,人口多,租住户杂。残疾人多。低保户较多,人员情况复杂,夫妻双失业、单亲家庭。在社区低保工作,深感压力大、担子重,只有紧密联系社区低保评议小组成员,深入走访、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特困群众疾苦,才能做到应保尽保。一年来,社区新增低保户3户,严格三榜公示,把好入口关,无一例上访举报,实现该保的一户不漏。其中1个家庭:户主离婚,无业,患肝部肿瘤;租房居住,住院手术、治疗费没有着落,长女也面临失学。社区在知晓这些情况后,立即上门慰问,帮助准备资料,上报民政,及时为该家庭办理了全额低保。当我们很快地把包含着地方政府温暖的低保金存折送到病榻前时,她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称赞:感谢政府和社区,感谢党培养了这么好的社区干部。

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低保动态管理的原则,变年审为季审,甚至月审。一是坚持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保险标准相衔接,对不同人员实行不同的保障金额,使保障金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同时建立健全了低保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规范操作,确保公正、公平,制定了从个人申请到逐级审核、资金发放的一整套操作规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特别是B类、C类低保户,全部接受了街低保评议小组的入户调查。在今年实施低保动态管理中,针对辖区所有的低保对象就业及收入变化的情况,开展年度核查,进行全面核实走访,定期核查、公示、评议、评审制度,认真、热情地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低保补差有升有降,加强了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低保的动态管理机制。随着企业的改制,一批批下岗、失业工人陆续涌向社区,要求申报低保者络绎不绝。针对这些特殊群体,我们热情地接待,耐心地倾听,认真地记录,详细地核实失业补偿金续交社保后有无余额,是否符合申请低保的条件明明白白地告知他们。并真诚地劝告他们就业竞争激烈,尽量返岗;对于一时无法就业也不够办低保的“4050“人员,社区给予友情关注,积极推荐再就业,帮其解决暂时困难。同时对在网的低保户中新近失业者进行上门,彻底的摸底,情况变化的一视同仁,此举既宣传了低保新规,又体现了政策的公平、公正,使广大居民群众交口称赞。

在低保管理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低保例会的作用,大力宣传新的低保政策,发动评议小组成员配合社区开展自查,经过调查核实,将情况反映给社区领导,取得一致意见后,由低保专干找低保当事人见面,耐心做解释工作,使其心服口服地退保。全年取消低保户中,无一人扯皮闹事。这样我们既坚持了按原则办事,又能把握稳定大局,将矛盾消化在基层。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终有回报。由于平时工作扎实,加班加点地入户调查,整理资料,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送审32户低保100%通过,今年年审后低保32户,58人。

三、积极推荐就业,实施双轨并举,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在日常低保管理的工作中体察到,依靠低保金维持生活的特困家庭,最根本的问题是再就业。为了积极提供就业信息,推荐低保户走上工作岗位,我们一方面主动走出去,亲自为低保户做市场登记求职,联络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大胆请进来,以社区领导为首,利用各种关系,广泛找寻岗位。社区凡是都优先考虑低保对象,今年共计介绍低保户就业十人次:安排二人到安保队,二人做协管员。先后推荐了五个“4050”的低保人员给八十高龄的老俩口做钟点工。致使老人对社区感激万分,信任不已。这样我们既为兄弟社区解了难,又服务了弱势群体,加强了社区间的联系。并且帮助低保人员改变择业观念,重拾自信,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解困。

社区在低保工作中注重了人性化的管理,贯穿了为民办实事精神,在扶贫帮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减轻下岗职工困难家庭的负担,市政府特批了这些困难家庭30平方米的热费补助,这项工作非常繁杂,要求细致地审核每份材料,工作人员就起早贪黑地入户调查,认真审核,共办理97户,做到把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他们的家里,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此项工作。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党的阳光、政府的温暖。

回顾一年的低保工作,我们和着汗水、带着泪水一路走来,从艰辛、困苦中磨练了意志,提高了业务能力,坚定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信念,我们决心立足低保岗位,服务弱势群体,切实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做好低保工作。看着辖区的低保对象对社区、对政府心存感激,看着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正在不断改善,看着社区旧貌变新颜,心理上有一种满足感,一种幸福感,一种自豪感。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我们自身的热情、能力和干劲,有社区同事的共同努力,我们将与时俱进,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负众望,努力将社区低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 要求低保申请书怎么写

★ 办理出生证明的要求

★ 下岗职工低保申请书

★ 贫困户低保申请书范本

★ 农村居民低保申请书参考

★ 低保申请书怎么写

★ 低保申请书怎么写范文大全

★ 低保续保申请书

★ 申请低保申请书

申请低保的申请书范文 篇4

一、本人的自然(姓名、性别、年龄、目前的收入状况)

二、家庭人口及经济情况(这是主要的)。

三、鉴于上述情况,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特此申请。

低保申请书(1)

尊敬的领导:

我叫xx,家中x口人。现住十堰市路北区钓鱼台南楼#楼#门#室。房屋是1998年住房改革时购买的公有住房。住房面积为xx平方米。我家收入只有207元,家中生活困难,特申请低保。

我的家庭情况是:

我本人,1948年生,慢性气管炎哮喘病,长年有病。曾在建筑陶瓷厂上班,于1998年病退。工厂给生活费207元,再无其它收入。

妻子,王慧,1950年生,没有参加过工作,没有任何收入。儿子,唐明军,1973年生,先天性呆傻,无工作无收入。

我还有一女儿叫唐明凤,1977年生。现已出嫁。住湖北十堰小区x楼x门x室。在十堰第九瓷厂上班,月工资451元。其夫,是同厂的下岗工人。厂子开下岗生活费251元。她有一个女儿,2周。她家生活也很困难,不能给我生活费用。

请求政府根据《十堰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给予我最低生活保障。

申请人:

申请日期:

低保申请书(2)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我和我的丈夫都是仁寿县** 区**乡**厂的职工,现寄宿在侄女的**社区**公寓,98年双双下岗以来,我们一直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家有一个女儿,女儿现在第三军医大学上大二。我于2001年12月身患乳腺癌,在xx医院罗某医师主治下进行了手术,花去了8000多元,后于2002年2月去xx医院化疗,放疗花去了 3万多,2004年癌又复发,去x医就治,至今已花去了2万五左右,现在不但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还债台高筑,昂贵的医药费让我没敢再跨过医院的门槛,现在生活举步维艰,连平时控制病情的药只好停了;丈夫现又接近五十岁,又患乙肝病多年,今迫于生活外出打工近一年,由于自身有病和年龄偏大,没人要,工作尚无法一时找到,我生活又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只好回家来照顾我。

女儿现在成都上大二,每年一万余元的学费是通过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够了,交上了学费,全都是向亲戚借来的,邻里亲戚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后,现在都不愿借钱给我们,我真不知道下一学期还有没有有钱送他们上学。前一阵子,我找了一份帮小区扫地的300元/月的工作,当时非常高兴,可当听说我有病之后,两天后他们就把我辞掉了,我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尚未成人的儿女要抚养,全家人的生活没有着落,让我非常的揪心,不知道明天的路在何方。

幸好,我听说我们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我异常的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可以救我们的家庭于水火。于是商量之后,我夫妇二人特向您们申请低保,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

我有理由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相信伟大的政府会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日期:

农村低保申请申办材料

(一)申请书;

(二)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三)优抚困难对象身份证明;

(四)六十年代初精减退职老职工身份证明;

(五)起义投诚、特赦和刑满释放转业等身份证明;

(六)家庭收入情况的有关凭据(出售农副产品所得票据等);

(七)夫妻一方为外省市或外区县户口的,需提供结婚证和户口证明,有子女的,同时提供子女户口证明;

(八)家庭中的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重残人需提供区县残联组织出具的重残证明;

(九)夫妻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或者离婚判决书以及有关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协议书等;

(十)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成员,需提供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证明。

(十一)在外务工人员,需提供有关收入证明;

城市低保的最新发展研究 篇5

城市低保, 在1999年完成了“制度全覆盖”, 到2003年基本上完成了“对象全覆盖”。之后, 保障人数一直保持在2300万人上下, 资金规模从2003年的150亿元逐渐增长到2006年的224亿元。但到了“十一五”期末, 资金规模又几乎翻了一番, 2010年增长到525亿元;2011年更剧增至617亿元。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的原因何在?还存在什么问题?发展的前景如何?这就是本文欲加探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城市低保的实施现状及特点

从民政部的官方网站 (http://www.mca.gov.cn) 公布的与城市低保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看, 可以大致了解2006年以来这项制度的基本走势。

(一) 城市低保对象人数先升后降

2006-2009年, 城镇低保对象的规模先是呈逐渐上升的势头:2008年突破2300万人, 2009年达到峰值, 2346万人。但此后又逐年下降, 2010年降至2311万人, 2011年更是跌破2300万人的关口, 再次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 (见表1)

(二) 城市低保经费持续快速增长

城市低保经费则是一路高歌猛进, 2007年接近300亿元, 2008年接近400亿元, 2009接近500亿元, 2010年超过了500亿元, 2011年则已经突破了600亿元的大关。2011年的城市低保经费比2006年增加了175%。 (见表2)

城市低保经费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财政投入的增加, 尤其是中央财政投入的增加。2006年到2011年6年间, 各级财政投入城市低保的经费增长了175%, 共计2518亿元。其中, 中央财政投入城市低保的资金2010年比2006年增加了169%, 地方财政则增加了81%, 5年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投入1289亿元和612亿元。 (见表2)

(三) 经费增加的结果是低保标准的提升

城市低保对象人数基本保持稳定, 而城市低保的经费却大大增加, 其结果, 必然是城市低保的标准大大提高了。

就全国而言, 2011年年底的平均标准是288元, 比2006年年底的170元增长了59%。2011年, 在平均线以上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15个, 以下的有16个;最高的上海为505元, 最低的新疆为200元, 基本属正态分布。 (见表3、表4)

从2006-2011年6年间每年的变化来看:增长的幅度从9%到15%, 基本上是稳定的。最有趣的是, 从2008到2010年3年间, 每年的增长额度都是一个定数—23元, 不知是有意的控制还是偶然的巧合。 (见表3)

资料来源:民政部网站 (http://www.mca.gov.cn) 。

资料来源:民政部网站 (http://www.mca.gov.cn) 。

资料来源:民政部网站 (http://www.mca.gov.cn) 。

资料来源:民政部网站 (http://www.mca.gov.cn) 。

从2011年年底低保标准的绝对金额看, 标准在500元及以上的有2个直辖市, 即上海和北京;在400~499元的有1个直辖市和1个省, 即天津和浙江;在300~399元的有9个省和自治区, 即江苏、西藏、内蒙古、山东、辽宁、河北、江西、陕西和海南;在200~299元的有18个省和自治区, 即重庆、安徽、湖北、广东、黑龙江、福建、贵州、山西、吉林、云南、宁夏、湖南、四川、广西、青海、河南、甘肃和新疆。其中, 最高的上海为505元, 最低的新疆为200元。 (见表4)

从低保标准的增长幅度看, 2011年比2006年的增长幅度在100%及以上的有7个省和自治区, 即内蒙古、黑龙江、江西、海南、河北、陕西和湖北;在80%~99%的有4个省和自治区, 即山西、浙江、贵州和吉林;在60%~79%的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即辽宁、江苏、安徽、西藏、广西、四川、重庆、山东、湖南、北京、河南和天津;在40%~59%的有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即上海、福建、云南、新疆、甘肃和宁夏;在39%及以下的有2个省, 即广东和青海。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内蒙古是155%, 最小的青海是34%。 (见表4)

(四) 低保标准的提升使低保的人均补差增加

讨论低保问题, 其实最值得关注的指标是“人均补差”, 因为中国的低保制度是一种“差额补贴”制度。低保对象最终得到的低保金, 实际上是低保标准减去低保家庭的人均收入后的差额, 圈内称为“人均补差”。实际工作部门会把低保对象分为两类:一类实行“差额补贴”;一类实行“全额补贴”, 后者大多是“无经济来源, 无劳动能力, 无法定赡养人”的“三无对象”。其实, “三无对象”也可以算作实行“差额补贴”的对象, 只是家庭人均收入为0而已。

2006年, 就全国而言的人均补差为84元, 而到2011年, 人均补差已达225元。后者是前者的2.68倍, 大大超过低保标准的1.69倍。这意味着, 6年间, 每个低保对象实际得到的补贴大大增加了。 (见表5)

从2006-2011年6年间每年的变化来看:前两年, 2007年是23%, 2008年是40%, 然后又进入一个增长幅度稍低的阶段, 2009年和2011年都是19%, 夹在中间的2010年则是10%。 (见表5)

如果将低保标准和人均补差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如前所述, 低保标准减去人均收入等于人均补差。那么, 反过来, 保障标准减去人均补差就等于人均收入。按这样的思路, 我们发现, 低保家庭的人均收入在这6年中一直走低, 从2006年的86元减少到2009年的56元, 然后再略微攀升到2010年的62元和2011年的63元。

二、城市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以上我们描述和分析了城市低保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也看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们要进一步讨论这种现状和问题的形成原因。社会政策理论告诉我们, 任何社会政策都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境界, 其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 犹如一个钱币的两面, 不可分割。低保制度当然也不例外, 显而易见, 低保制度有其优点, 但也有缺陷。

(一) 低保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为显见的优点是:能够保证将有限的低保经费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社会救助最为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家庭经济调查”, 对低保申请者要通过一整套行政程序进行审查, 只有在确认申请者确实因为收入低或者没有收入而难以维持最低标准的生活水平时, 才能动用纳税人的钱进行施救。同时, 受助者在享受低保待遇的过程中, 还要接受跟踪调查。一旦受助者的收入超过救助标准, 即告一段落。正因为有了严格的审查制度, 才能确保纳税人的钱不至于被滥用。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 低保制度并不能帮助低保对象脱贫。低保制度的政策目标是维持受助者最起码的生活水准, 其理念及政策措施都是被动的, 并没有考虑帮助受助者脱贫。其二, 低保制度需要花费大量的行政成本。作为低保制度实施的前提的家庭经济调查, 以及贯穿实施过程的跟踪调查, 都需要有专门的人去做, 因此, 包括人工在内的行政成本较高。其三, 低保制度容易同时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攻击。社会公众对这项制度的行政效率和效果十分敏感, 一部分人会十分在乎这项制度是否养懒汉, 同时另一部分人又对这项制度的苛刻的审查程序提出指责。遭受两面夹攻的尴尬处境, 常会使低保制度进退维谷, 无所适从。

以上所述的低保制度的缺陷, 造成了现实中低保制度面临的问题。

资料来源:民政部网站 (http://www.mca.gov.cn) 。

资料来源:民政部网站 (http://www.mca.gov.cn) 。

(二) 通货膨胀和城市低保

毋庸置疑, 2011年公众最为关注的热点就是通货膨胀。对于物价上涨的冲击, 低保对象更加难以接受。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 低保对象的日常消费支出, 是由政府按“最低标准”计划好的, 基本上没有什么回旋余地。据国家统计局列出的“菜单”, 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 是低保家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官方的统计数据表明:居民消费价格1~9月的涨幅同比为5.7%;而与人民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食品类”消费价格的涨幅是12.5%, “居住类”消费价格是6.0%, 涨幅最大, 这让低保对象叫苦不迭。

如果拿城镇居民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低保标准作比较, 可以发现, 低保标准实在是非常之低。就全国的平均数而言, 低保标准仅占一般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 只有5个地区是超过20%的, 包括西藏、天津、黑龙江、江西和青海;在16%~19%之间的有14个地区, 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湖北、海南、上海、安徽、山东、贵州、陕西、甘肃、宁夏;在15%及以下的有12个地区, 包括河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江苏、浙江、福建、重庆、四川、云南、新疆。其中最高的是西藏, 最低的是广东和福建。

以上的统计结果非常令人失望。按照欧盟的规定, 贫困线应该在社会平均收入的50%~60%之间。即使是一贯比较保守的美国, 贫困线也在社会平均收入的33%上下。现在中国的数字15%, 仅为欧盟标准的1/3到1/4, 美国标准的1/2弱。

拿国内各地区的数据来作比较, 更令人大跌眼镜。低保标准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第一档的, 即超过20%的, 除了天津, 都是中西部地区的省市区;像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地区的省市区, 却都在第三档, 即15%及以下;而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中国经济的领头羊, 表现也不怎么好, 处于中档, 北京是18%, 上海是16%。以上的统计分析说明, 以“低保标准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这个指标计算,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值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只有少数省市区例外。这是否说明经济发达地区在低保标准上更趋于保守, 而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因为要顾及低保标准要起到“保底”的作用, 相对来说, 反倒表现得更为慷慨。

(三) 关注城市低保与养老保险的衔接

近年来, 低保对象的“清退”问题引致高层的重视, 一些省份有数万低保对象被“清退”, 似乎表明这项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极大的纰漏。实际上, 这可能是一些地方民政部门为了夸耀“政绩”——制度实施公正、节省政府开支, 等等——而用词不当, 对绝大部分低保对象来说, 规范的说法应该是“退出”。这是因为, 世纪之交时的“40-50”人员, 到现在正是“50-60”, 到了退休年龄了。在转制并轨时由“下岗”转为“失业”的人员, 他们的养老保险费是交过了的, 所以他们现在应该享受养老保险金了。一般来说, 在领取养老金之后, 他们的收入水平应该上升一大块。因此, 他们退出低保是正常的制度交替衔接的结果, 不应该大惊小怪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www.stats.gov.cn) , 民政部网站 (http://www.mca.gov.cn) 。

表7的数据可能有助于说明以上的理论假设:对比2010年和2009年城镇低保对象的具体分类, 可以发现:在7大类低保对象中, 2010年的低保对象中, “在职人员”和“登记事业人员”分别下降了10.8%和17.4%, 这可能与当年的“40-50”人员现在已经是“50-60”人员, 亦即进入退休年龄相关, 因为低保对象中相当一部分人虽然没工作岗位或没有稳定的工作, 但当他们进入退休年龄后, 就可以领取养老金。因此也就不再享受低保待遇。

在了解了上述的实际情况之后, 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部分城市低保对象领取养老金后, 原来享受低保的低保金应该如何处理?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可以同时享受社会保险和城市低保两项待遇?二是目前养老保险所提供的养老金, 如果标准低于低保标准, 在同时享受两项待遇的情况下, 保险金是否应该计为收入?

对于第一个问题, 就社会保障理论而言, 一个人同时享受社会保险和城市低保是正常现象, 因为在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中这两项制度应该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国际经验表明, 低保制度的一项功能就是对领取了社会保险金后仍不敷家用的家庭作“收入维持”的补贴。

对于第二个问题, 一般来说, 享受城市低保唯一的标准就是家庭人均收入是否低于当地的低保标准。如果低保家庭中有人领取了养老金, 应该计为收入。然后再按家庭人口计算平均收入, 假如还是低于低保标准, 就仍然可以享受低保的差额补助。

三、低保标准的调整及建立与物价挂钩的联动机制

在2011年年初的两会报告中, 温总理提出, 要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根据两会精神, 随着2011年物价上涨不断创新高, 各地区也频频传来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得到调整和提高的“利好”消息。

(一) 近年来各地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努力

从“社会救助网”获得的数据中, 可以看到从2010年9月到2011年9月一年中全国各地区低保标准的调整频度和幅度。

资料来源:民政部网站 (http://www.mca.gov.cn) 。

在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 自2010年9月到2011年9月的一年中, 城镇低保标准调整过两次的有北京、太原、长沙、海口、西宁等5个城市, 从没调整过的有福州、武汉、南宁、青岛、宁波等5个城市, 其余26个城市, 包括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沈阳、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济南、郑州、广州、重庆、成都、贵阳、昆明、拉萨、西安、兰州、银川、乌鲁木齐、大连、深圳、厦门等, 都进行过一次调整。从调整的时间和频数看, 2011年6月公布的数据为最, 有14个省市区进行了低保标准的调整;其次2011年3月, 有9个;再次2010年12月, 有8个;还有5个是2011年9月公布的。要论调整幅度, 最大的一次是乌鲁木齐2010年12月公布的数字, 从156元调整到256元, 提高了整100元。

历次调整后, 低保标准最高的, 2010年9月和12月是天津和上海, 450元;2011年3月是北京, 480元;2011年6月和9月是杭州, 525元。低保标准最低的, 2011年9月是乌鲁木齐, 156元;2010年12月和2011年3月是西宁, 213元, 2011年6月和9月也是西宁, 238元。

从2011年9月的数据看, 低保标准在500元以上的有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4个城市;在499元~400元的有天津、广州、济南、大连、宁波和深圳等6个城市;在399元~300元的有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长春、哈尔滨、合肥、南昌、福州、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海口、成都、贵阳、昆明、拉萨、西安、兰州、青岛、厦门等22个城市;在299元以下的有重庆、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等4个城市。

表8的统计数据表明, 低保标准的调整, 若从绝对数看, 还是发达地区的标准高, 低保标准在400元以上的10个城市都在东部沿海地区。当然也有例外, 是福州、青岛、厦门等3个城市, 虽处东部沿海, 但都在320元~350元之间, 可能偏低了。

从媒体报道看, 2011年10~11月, 又有一些城市对低保标准进行了调整:重庆, 从290元提高到320元;长春, 从350元提高到375元;石家庄, 从340元提高到375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www.stats.gov.cn) , 民政部网站 (http://www.mca.gov.cn) 。

(二) 建立健全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努力

据媒体报道:在2011年年初的两会报告中, 温总理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3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局五部委就联合发出通知, 部署各地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建设工作。据媒体报道, 有记者作了统计, 发现2011年全国31省区市已提前“完成任务”, 都建立了“联动机制”。其中, 有22个省市区是以CPI涨幅作为启动联动机制的条件。

如今各地区都已经在考虑根据物价上涨的幅度调整低保标准, 这是一大进步。然而, 如前所述, 以“居民消费指数”作为调整的依据, 这样的政策思路仍然是有缺陷的。“居民消费指数”中, “食品类”和“居住类”, 与低保家庭最为利益攸关, 但同时又是物价上涨幅度最大的。如果按全部八类来决定调整的时机和计算调整的幅度, 其他作用有限的六类会大大“稀释”作用最大的两类的影响, 实际上会使调整的幅度偏小。多年积累, 就造成了低保标准仍然越来越偏低的发展趋势。

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在设计低保标准的调整机制时, 都从技术上考虑了这个问题。具体的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种。其一, 在用八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 用加权的方式重点考虑“食品类”和“居住类”的影响。其二, 用专门对低收入群体采集数据的方式, 建构一个“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指数”, 以实事求是地反映他们的实际生活状况。另外, 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考虑, 即用“居民消费指数”和“社会平均收入”构成一个综合指数, 作为低保标准调整的依据。目前这种方法还没有进入实际运用的层面, 但应该可以考虑。

摘要:城市低保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2006年以来的城市低保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分析, 探讨了其变化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城市低保,低保制度,低保标准,最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Z.[人民网,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229896/229904/15575399.html, 2011-03-17.

[2]叶鹏煌.全国超7成省份建立社会救助与CPI联动机制[N/OL].法制日报, http://news.qq.com/a/20111107/001167_1.htm, 2011-11-07.

[3]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EB/OL].

上一篇:玩水的作文下一篇:人生在于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