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2025-0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精选10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篇1

总 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医改工作安排,全面落实医改政策,突出惠民措施,强化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建立基层医疗服务绩效考核机制,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营造文明、务实、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单位的重要措施。建立基层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是医改核心的重要保障。

一、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的建立

在实行基层医疗服务绩效工资制度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管理,如何进一步发展业务,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群众,是我们每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考验和挑战,根据关于医改工作的总体要求,只有进一步加强领导,进一步转变观念,管理上台阶,优化服务体系,建立长效绩效考核运行机制,才能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现党的惠民政策。确保广大群众得实惠,医院事业得发展。结合本院实际,综合多方因素,建立本单位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1、成立绩效考核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2、运行机制:上级主管部门对本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绩效考核,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辖区内卫生院院长、本单位中层领导进行绩效考核,中层干部对相关科室进行绩效考核,做到责任明确,目标和任务明确。

3、绩效考核受地方人民政府监督。

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1)、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及辖区内卫生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领导工作,工作中要民主协商、公正、公平,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人民政府的监督。

(2)、绩效考核实行量化考核标准。一是总体目标和任务考核。二是分解目标和任务考核。三是工作人员服务考核。

(3)、绩效考核结果纳入“二期分配”核算,以体现“奖勤、惩懒、罚差”。

(4)、实行分级绩效考核管理模式。

1、一级考核:指本单位院长对分管副院长、辖区内卫生院院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中层领导的绩效考核。

2、二级考核:指分管领导等中层领导对相关科室的绩效考核。

3、三级考核:指相关科室负责人对其科室工作人员的考核。没有科室负责人的科室纳入门诊部进行绩效考核。

(5)、绩效考核监督机制

本单位主体绩效考核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监督。监督形式主要有政府问责、抽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明察暗访、群众投诉等。

细 则

一、总体任务和目标的绩效考核。

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后,因将住房公积金、社保、职工三保、业务工作经费等七大项目开支纳入医疗收入开支,进行成本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是量化考核的总体要求,也是“保基本”的有效手段。上级部门对基层卫生院结合人员数目、业务开展情况等项目进行了核算,规定了量化考核的目标和任务。规定中指出:姜州中心卫生院必须完成业务总收入每月10.8万元,其中完成医疗收入每月4.5万元。

绩效考核:这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单位的整体考核标准,不纳入本单位个人绩效考核。考核标准是:凡是不按规定完成上述任务,由上级按比例扣减单位人员绩效工资。超额完成任务的,超出完成的医疗收入部分60%返回单位作为奖励基金进行二次分配,40%留作事业发展基金。

二、分解任务和目标的绩效考核

进行的相关科室目标和任务的绩效考核。不完成规定的任务,本单位绩效工资全盘扣减,超额完成任务,“二次分配”重点向相关科室倾斜。

三、本单位职工绩效考核总体标准

本单位职工个人绩效考核实行量化标准,个人绩效总分为100分,分别对其在医院规章制度执行、工作纪律、工作制度、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行为规范、医德医风、科室卫生、环境卫生、政治思想品德、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进行违规倒扣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上扣30%的绩效工作挂钩,每月由院办室进行考核结果登记,年底进行累计核算。核算公式为:个人所得绩效工资=上扣30%的绩效工资—(30%的绩效工资÷100)×违规扣分合计数。例如:当事人上扣30%的绩效工资为8000元,全年累计违规扣分为30分,则当事人年底绩效核算数为8000—(8000÷100)×30=5600元。绩效考核后的扣除部分纳入对本单位有突出贡献及考核优秀人员进行适当奖励的奖励基金。凡绩效考核年累计扣除绩效分60分及以上的当事人,本考核为“不合格”。

四、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下的分级考核的绩效考核

1、绩效考核相关负责人不履行职责,考核工作不负责任,考核中出现放马掺假行为或打击报复行为的,发现一次扣2分。

2、对相关科室管理不严,造成工作失误,公共财物损坏、遗失或其他失误的,发现一次扣2分。

3、绩效考核工作人员不服从工作安排,无理取闹,提出不合理要求,要挟领导,一次扣2分。

4、分管领导在其位不谋其事,分内事情未完成的,一次扣3分。

5、凡是以任何手段搞小动作,造成有损于单位形象,不利于领导团结或领导与职工之间团结行为的,发现一次扣5分。

五、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价使用制度的绩效考核

医改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行零差价、实行绩效工资制、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广大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要求:

1、必须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下使用药品,医务人员及群众要逐步改变用药习惯。

2、从2011年1月1日起,基层卫生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价。

3、在开展的业务工作中,禁止使用大处方。在诊治过程中。药品使用严禁超出医疗总费用的60%,医疗收入严禁低于医疗总收入的40%。绩效考核:

1、不执行“五统一”政策,私自在上级规定的药品配送企业外购进药品的个人,本单位不予结算药品费,全部由当事人个人承担,并扣减绩效分15分。

2、相关科室人员因管理不到位,造成药品、一次性医用器材过期失效的,失效的药品器材全部由当事人个人承担,并扣除药剂管理人员及当事人绩效分10分。

3、凡是不接上级规定执行药品低60%的比例,医疗收入高40%比例的,发现一例病人扣当事医生2分。

4、凡是不按规定执行药品零差价,仍划入药品利润的,发现一次扣当事人绩效分1分。

六、工作纪律遵守情况及工作制度执行情况的绩效考核

1、实行上下班时间规定,凡是超出上班时间5分钟未到岗者视为迟到。迟到5—15分钟扣绩效分1分;迟到15分钟—1小时的扣绩效分2分;迟到1小时以上的视为旷工,扣绩效分5分。凡是未到下班时间离岗的扣绩效分2分。

2、不服从工作安排,不服从工作临时调配的,一次扣绩效分3分,情节严重的作待岗处理,待岗期间停发绩效工资。

3、上班不在岗或串科闲谈玩耍的,发现一次扣1分。

4、推诿病人,发现一次扣3分。

5、服务态度恶劣,病人投诉一次扣绩效分3分。

6、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推诿扯皮的,发现一次扣1分。

7、对住院病人不进行规范化管理,“三大常规”等相关检查未做的,查到一例扣当事医生2分。

8、对不按规定书写相关医学文件、护理文件的(包括门诊登记、住院登记、传染病登记、麻醉药品使用登记等),发现一次扣1分。

9、乱扔医疗垃圾,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发现一次扣1分。

10、交接班不清楚,造成工作脱节或其他一般后果的,发现一次扣一分。

七、医德医风、行业行风工作的绩效考核

1、发现与病员或病员家属吵架、打架行为的,一次扣绩效分1分,内部工作人员吵架、打架的,一次扣绩效分2分。

2、索要病员财物,发现一次扣绩效分3分。

3、克扣病人药物,发现一次扣3分。

4、乱划价、乱收费,发现一次扣2分。

5、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在上班时间内不穿工作服,佩戴工作证的,发现一次扣1分。

6、医护人员在处置病人时,行为不规范的,发现一次扣1分。

7、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内干私活,或参与聚众赌博者,发现一次扣绩效分3分。

8、散布病人隐私和造成较大影响的,一次扣绩效分3分。

八、进修、学习、休假制度情况的绩效考核

1、严格禁止代班,发现一次扣当事人双方绩效分各2分。

2、不假外出或休霸王假的,按旷工处理,并一次扣绩效分3分。

3、除单位选派外出进修、学习外,凡私自外出进修学习的,全脱产者报经上级申请退职,半脱产学习拿文凭等者,每天扣0.5分。

4、凡无故不参加本单位学习会议等相关活动的,一次扣绩效分0.5分。

5、请事假一天扣绩效分0.5分,直系亲属的婚丧嫁娶等除外。

6、在出具相关医学证明下,确实因病不能上班的,具备请假手续后,经批准后可享受病假,不扣绩效分。未出具相关证明的按事假扣绩效分,即每天0.5分。

7、以一般疾病出具假的严重疾病证明不能工作者,本单位不予受理,强行休病假的,不发放绩效工资。

8、休假不具备相应请假手续的,休假期间按旷工论处。并扣绩效分5分。

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绩效考核

1、不服从领导,不服从工作安排的,一次扣绩效分2分。

2、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造成工作失误的,一次扣绩效分3分。

3、不按上级和本单位规定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一次检查不合格扣2分,年终检查不合格的扣除全部绩效分。

十、新农合工作绩效考核

1、不遵守新农合相关政策规定,造成工作失误或本单位重大经济损失的,一次扣绩效分3分。

2、推诿病人报销医疗费用,或故意不予报销,发现一次扣绩效分1分。

3、克扣病人报销金额,除如数退还报销费用外,扣绩效分3分。

4、住院病人中,凡参加了新农合的农民,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退休职工,参加了城镇居民保险的居民,在报账审核中,须经本单位住院部主任和护士长签名认可后方可进行报销,凡是未经住院审核的,一概不予报销。发现违规一例扣绩效分3分。

5、严格把好报销审核关口,禁止虚假报销套用报销基金。发现一例虚假报销,责任由当事医护人员和报销人员承担,并扣除当事人员绩效分10分。情节严重的,移交上级有关部门处理。

十一、后勤工作及清洁卫生工作绩效考核

1、不服从工作安排,不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一次扣绩效分1分。

2、故意拖延职工工资及其他福利补偿发放的,一次扣绩效分1分。

3、每天下班后至次日8点,病员就医所产生的费用由当班医生代收,药房医生保管处方,所收费用必须于48小时内如数交收费处,超出规定时限则视为挪用。当事人不得更改处方费用,发现一次扣绩效分3分,并责令如数退还收取费用。私自收费占为己有者,一经发现,当事人作待岗处理,双倍退还所收费用,并扣绩效分10分。待岗期间不发放绩效工资。

4、采取欺骗手段,出具假证明,假发票或相关科室利用职业手段,进行假医学报告、胎儿性别鉴别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扣绩效分5分。

5、环境卫生要求每天至少搞2次,发现搞得不彻底,出现脏、乱、差现象,如蜘蛛网、住院部床头柜灰尘、垃圾未清理,厕所未定期清理等,发现一次扣当事人工资30元。

6、各科室不得出现脏乱差现象,随时保持科室整洁、卫生,如发现脏乱差,一次扣当班人员绩效分1分。

注:绩效考核结果纳入本单位“二次分配”进行核算参考。“二次分配”重点针对平时工作认真、表现好、贡献大的科室及个人,以体现“奖勤、惩懒、罚差”。

本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解释权归本单位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罗城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0年12月28日

罗城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组 长:肖国良副组长:牛笑男组 员:袁俊萍李书恩 张雪玲

杨俊美

罗城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12月28日

张波 贾秀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篇2

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社管中心也制定了具公益性导向作用的绩效工资方案,首先对社康中心进行首次绩效考核,再由各社康中心进行二次分配,并取得了初步成功。目前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本文阐述具有公益性导向作用的首次绩效考核方案,并进行思考。

1 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1.1 绩效考核办法制定

按照社康中心公益性的原则和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精神,科学、客观地来设计绩效考核方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4,5]、访谈和问卷调查社康中心的员工、收集建议和意见、整理各社康中心团队资料、与专家讨论确定考核指标和权重的设置,以沙井人民医院社康中心前三年数据依本案测算绩效工资,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最终确定绩效考核方案。

1.2 绩效考核指标设定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以公益性和福利性为宗旨,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因此,要明确社康中心的功能和定位,这也决定了考核指标的内容。考核既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又要做好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六位一体卫生服务。

参考了大量文献和宝安区卫生局关于社康中心的工作指导,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顾客满意度为核心指标,突出社康中心的公益性[6],沙井人民医院社管中心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分为二级。一级考核指标分为四项,每个一级指标又分为若干二级指标。第一项为满意度、医德医风和运作管理。第二项为基本医疗。第三项为基本公卫,公共卫生服务的九大项目全部纳入绩效考核内容[7],又依据其所占用医师精力不同而设置权重。第四项为纯利润,体现全成本核算[8],使考核的各项指标来源真实可靠。详细指标与权重值见表1。

1.3 绩效考核工资分配计算

贯彻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和按劳分配原则。通过具公益向作用的绩效工资方案,在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实行绩效考核,强化分配激励与约束功能,提升全体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以质量持续改进与病人满意度提高为目标建立评价标准。提高居民对社康中心的利用率、信任度和满意度[9],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较好落实,财务收支实现平衡,体现社康的社会公益性和福利性,同时又兼顾两个效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1.3.1 第一项计分。

满意度、医德医风和管理运作分别计为10分、10分和5分。其二级指标分别按权重计分。注重服务质量,防止追求经济收入而忽视社会效益。

1.3.2 第二项计分。

基本公卫计为25分。其二级指标分别按权重计分。与基本医疗占相同的比例,以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两大任务的均衡发展[10]。

1.3.3 第三项计分。

基本医疗即服务人次计为25分。服务人次因各社康中心所处社区环境差别及劳务工捆绑数不同影响较大,故采取如下折算方法平衡:

计分人均服务人次=实际人均诊疗人次×折算百分比。而折算百分比按如下方法计算:

X:社康中心人均劳务工捆绑人数;Y:社康中心系统人均劳务工捆绑人数;a:社康中心劳务工捆绑数;b:社康中心员工数;c:社康中心系统劳务工捆绑总人数;d:社康中心系统职工总数。

X/Y的比例为80%~120%内不折算;比例为120~140%、140%~160%的分别折算为1-10%、1-20%;比例为80%~60%、60%~40%的分别折算为1+10%、1+20%;其余的的折算为1±30%(根据实际可将折算比例以5%为每一档次)。

1.3.4 第四项计分。

纯利润即人均纯利润计为25分。按全成本核算,总收-总支=纯利润,各社康中心按(总收-总支)/人员,即人均纯利润作为一个计算单位。亏损社康中心按减亏部分的50%计为纯利润,人均纯利润基数以上年同期为准。纯利润包括所有财政拨款。人均利润增长率(附加分)即本期纯利润相较于上年同期的百分比。人均纯利润每增长1%,加0.5分。

1.3.5 绩效考核计算公式。

绩效考核总公式:总分=(满意度、医德医风及运作管理)×人员数+(社康中心人均利润/社康中心系统人均利润×25)+(计分人均服务人次/社康中心系统人均服务人次×25)×基本医疗评估得分比×人员数+(基本公卫得分)×基本公卫评估得分比×社康中心人数+附加分×社康人员数。

2 考核方式与效果

四部分考核中基本医疗、公卫及纯利润的考核采取每一个季度由社管中心考核1次,避免每个月考核1次的人力和物力浪费;医德医风、满意度及运营管理采取随机抽查与季度考核相结合方式。考核结果在下个季度第一个月公示,体现考核的民主性,接受各社康中心的监督。

沙井人民医院社管中心已于2011年第三季度起按本方案计算绩效工资。2011年第三季度与上年同季度相比,员工平均绩效工资额较上年提高25%;公卫服务数量、质量提升,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服务数量上升350%;社区居民满意度上升6个点,员工满意度达95.8%;各社康中心站容站貌、员工精神面貌明显改观。

3 对策

目前,国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研究和考核标准[11]。各地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工资机制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面临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因此,我院社管中心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绩效考核落实到位和进展顺利。

3.1 完善绩效考核管理

成立专门的绩效考核管理小组,负责绩效考核,成员分工和责任明确,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反馈,以便对考核计划进行改进,而且要进行评估和动态跟踪。考核结果要公开公正,体现考核工作的民主化。加强对考核小组的监督和管理。

3.2 操作规范

制定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标准,明确考核负责人,责任和分工要明确,考核内容和实施等都要有准则,要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确保考核实施的规范性及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2]。

3.3 制定相应的奖惩规定,建立激励机制

对执行好的社康中心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执行不力的进行处罚。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优劣不同社康中心的绩效工资应该拉开档次,以对员工形成激励。建立晋升和晋级的激励机制。

3.4 合理完善考核指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公益性;策略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医疗服务与民众切身利益关系最为密切,同时社会关注度也比较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作为公益性的组织机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正在不断减弱,这导致了民众的诸多不满,同时也与此类组织机构的基本定位相违背。在广大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突出的情况下,我国正在大力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均衡的问题,力争让民众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是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价值准则,不以盈利为目的,追求全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这是其基本经营宗旨,因此加强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利用绩效考核来进一步的增强此类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居民健康权基本保证。

一、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坚持公益性,国家这些年在的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建设了一大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在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绩效考核是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面对目前这些机构公益性不断削减的情况下,需要在绩效考核方面进行调整。从公益性角度来看,当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考核指标中缺少公益性指标

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依据,绩效考核指标体如何直接决定着绩效考核的重心以及方向,从目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来看,效益性指标明显占据主导地位,而公益性指标明显较少且权重比较低。举例而言,绩效考核指标更多的是考核医护人员创收多少,而不是服务质量如何,对于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来说,考核结果往往与经济待遇挂钩,如果绩效水平比较低,自身的经济待遇就会受到影响。在这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下,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自然忽视公益性,而强调服务行为的经济性,导致机构的公益性受到负面影响。

2.绩效考核主体缺少公众这一群体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公众,因此公众低于机构公益性如何最有发言权,目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主体包括上级主管部门以及自身,但是唯独缺少了公众这一考核评价主体。在公众考核主体缺失,对于这些机构的公益性没有发言权的情况下,就更难发挥考核在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3.缺少第三方绩效评价机制

从目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信度来看,考核信度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领域没有引入更具有中立性以及公正性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自身公益性评价方面存在的失真的情况,这会影响到这些机构公益性发挥。

二、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策略

针对目前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拖累机构公益性的问题,需要我国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绩效考核问题的解决,构建更加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引导、监督作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公益性。具体来说,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升公益性指标权重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中,需要增加公益性指标,提升公益性指标的权重,同时将公益性指标的完成情况与职工薪酬相挂钩,这样才能给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更多的压力以及动力去改善服务质量。另外,上级部门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状况进行拨款,给予公益性履行较好的机构更多的拨款。

2.纳入公众绩效考核主体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体方面需要将公众纳入其中,积极开展360度绩效考核,注意分析公众对于公益性指标的评价,让公众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价方面有更多的发言权,从而提升这些机构的公益性。

3.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方面需要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选择那些社会公信力强、有良好中立性,在此工作开展方面具有良好经验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履行方面评价,从而提升评价结果的可信性。

参考文献:

[1] 王凤娥.论突出公益性强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J].医学信息,2014年25期

[2] 罗湘.突出公益性强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J].重庆医学,2012年32期

[3] 鄧梦露.重庆市九龙坡区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5年25期

作者简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篇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各位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长期以来给予我中心大力支持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辖区常住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2272人,年流动人口2.5万人。管辖**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个村卫生室。中心核定编制**人。配备DR200U机、彩超、全自动生化仪、尿分析仪、全十二通道数字心电图等设备。中心工作严格按照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六位一体”功能要求,以“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模式,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预防保健、内外妇儿、中医软伤、残疾人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

一、坚持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明确思路,振奋精神,努力开创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党支部定期召开抓党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对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与各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加强党员的培训,强化党员经常性教育,以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为抓手,制定党员干部学习计划,健全了学习考勤制度及考核机制,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采取自学、单位集中学习、电化教育、以会代训等形式对中心中层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职工进行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教育;积极组织中心职工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身心保健》知识讲座及党务工作者培训;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关怀力度。春节前夕,对工作在临床一线坚守工作岗位的

干部职工进行节日慰问;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深化“党员志愿者”、“党员亮身份”等主题实践活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二是以开展党性教育、讨论交流、领导干部讲党课等形式,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建立公开承诺上评下议机制,把践行公开承诺情况作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确保践行承诺落到实处。三是通过开展党员谈心谈话、义诊咨询等,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教育、提高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坚持以惩防并举为重点,廉洁从政体系逐步健全。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业务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中,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及时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计划,与各科室签订责任书,落实任务,分解责任,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配合抓,各科室直接抓的工作局面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树立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意识,坚决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度,制定责任追究制。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解到每个中层身上,做到责任、目标、任务“三落实”。使党风廉政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领导有力,落实有力;通过围绕业务抓党建,开展经常性的教育,规范化的管理,努力使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分工负责、廉政谈话、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结合效能建设,针对干部懒、散、拖,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现象进行查摆,坚决整改;利用各种会议,组织职工集中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手册》、《廉政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规范医务人员的从业行为。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细

则》、《中心考勤制度》、《学习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财务管理等制度,实行每日一点名、三签到等措施,强化中心内部管理。并坚持季度一汇报、半年一小结,年末一总结,对中心全体职工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评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考核细则落到实处;加大对医德医风、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等项目的考核。建立健全医德医风档案,专门设立考核领导小组,按月考核,采取入病房调查问询和抽查制度,广泛听取患者的意见,将患者反馈的问题落实到人,并与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相挂钩;积极开展纠风工作,聘请了4名纠风义务监督员,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将意见进行梳理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限期整改;大力落实政务“一事一公开”,财务“一季度一公开”、药品价格及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公开及医疗费用“一人一方一票制”、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增强服务的透明度。并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坚决制止大处方、乱收费、搭车开药等违纪问题的出现。

三、坚持以丰富工作内容为重点,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将“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与文化促进月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成果讨论交流、学习笔记交流、外请专家讲座等形式,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增强学习的实效性。目前撰写心得体会2篇,学习笔记3000字左右;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发掘典型,借助典型人物的教育带动作用,宣扬文明向上的社会公德;坚持以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重点的民模创建工作有序开展。通过开展学习民族团结知识,办板报,张贴标语、义诊咨询、民族团结讲座等形式的活动,鼓励职工多做民族团结的好事,加深各民族之间的感情,从而将我中心的民族团结工作具体化,使各民族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好处,促进民族团结,浓厚“创 3

建民族团结模范单位”氛围。同时,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了卫生局组织开展的新疆三史知识讲座;不断巩固创卫成果。制定了严格的卫生评比标准及奖罚措施,落实卫生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周末卫生日制度,使我中心始终保持整洁、干净。为进一步美化中心环境,职工自己动手栽种盆花,对室内环境进行绿化,同时也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公民道德建设月、春节、“三八”、“五一”等节假日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慰问、义诊咨询、爱心一元捐等各项活动,为北庭社区残疾人家庭免费体检、送医送药,价值120余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讲堂活动。利用各种宣传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成立了健康教育宣讲组,在各科室建立了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及宣传板面,通过主动式宣传和被动式教育,向病人及其亲属、社区居民进行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30余次,未成年人健康教育活动2场次,听健康教育课达到1200多人次,举办义诊咨询20余次,发放各种健康教育资料、处方余种1.5万多份,充分利用中心的宣传阵地共出40期健康教育墙报。横幅35余条,宣传画36余幅。

四、坚持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综治工作有序落实。一是以平安医院创建为目标,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制,严格履行管理职责。二是落实医疗投诉管理办法,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三是加强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集中收集处理,建立处置台账,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四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完善防盗措施,加强办公地点、库房、财务室、收费室等重要地点的监管。

五、抢抓改革机遇,落实工作任务,卫生工作有序发展。

(一)狠抓人员培训,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一是每月进行二次业务学习(15、25号),重点学习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处方集、三基训练,并对业务学习内容进行考试。并积极与上级医院沟通、联系,邀请市医院的专家来我中心坐诊、讲课、查房、会诊等活动,提高了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诊治水平,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同时还与市人民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在就诊流程方面提供一切方便,将急救及疑难病人及时转送到上级医院,并将康复者及时转回中心,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目标。二是按照医疗常规规范了病历及处方书写、三级查房、病历的质控,行政及业务查房,常规疾病的诊疗、常规等。三是认真开展传、帮、带工作。截至目前,有二十多人参加了短期培训,以组织开展护理操作比赛、医师体格检查比赛、急救技术培训等形式,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使全中心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利于民。中心自开展基本医疗工作以来,认真执行新农合、社保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实行国家基本药物统购配送制度

(三)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一是我们坚持把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结合起来,广范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知识讲座,编写通俗易懂的养生知识和宣传手册,在社区居民中普及中医健身方法,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针对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开展不同人群相应的干预活动。二是结合我中心,进一步规范服务模式。中心通过广泛宣传、免费查体、入户调查、查漏补建等多种形式,使社区居民建档率达到****同时,进一步加强对65岁以上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重点慢性病人的管理,对重点人群分类建档,确定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对筛查出的现症病人及重点人群通过入户随访、家庭出诊、巡诊、健 5

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收到了预期的干预目的。截止**月底,已更新居民健康档案

人,规范管理高血压病人 人、糖尿病病人000人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接受健康管理的65岁以上老年人000人。累计更新公共卫生宣传版面000期,印制宣传材料00万张。

(四)出色完成预防保健任务。一是贯彻落实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提供规范的计划免疫门诊服务,做到了医防分开,减少交叉感染机会。计免门诊从人员流向、消毒防护、药品分发核对等方面整合了注射服务流程,减少了家长排队时间,避免差错的发生,使流程更趋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二是加强对流动人员进行追踪管理,每月与街道居委密切配合,抓好儿保建卡率,对外来流动人员坚持每月查漏、补缺,接种率达100%。出色的完成四、五轮的脊髓强化免疫,服苗00剂次,设置临时接种点00个,固定的00个,流动00个轮目前,辖区内外的居民都愿意选择中心的计免服务,这充分体现了计划免疫门诊服务拥有实力上的优势。三是为有效控制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按照《关于在学校、托幼机构开展相关疫苗免疫空白儿童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重点针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疫情开展了查漏补种工作,截至目前接种水痘疫苗**人,腮腺炎疫苗**人,乙肝疫苗**人。

(五)妇女、儿童保健任务有效落实。截止**日:辖区内活产**人,产妇数**人。孕产妇系统管理**人,孕系管率100%;高危孕产妇数**人,管理率为**%; 3岁以下系管**人,系管率**%。

(六)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今年我中心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制订完善了发热门诊就诊流程,传染病报病流程,并对全体职工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并考核,做到人人知晓,事事落 6

实。同时我中心加强了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建设。截至目前,中心无发生传染病漏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篇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过程的有效控制,完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质,切实使群众受益,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运用科学适宜的方法,组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功能实现及服务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考核评估。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考核对象为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考核。对于独立设置、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具有隶属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参照本办法有关内容进行考核。

第四条考核原则

(一)科学、规范、有序。科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规范绩效考核工作的流程与方法,有序开展考核工作。

(二)公平、公开、公正。考核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考核标准和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简便、适宜、高效。简化考核程序,突出重点内容,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考核结果客观、真实、准确。

(四)激励、促进、有效。充分发挥考核作用,根据结果,奖励先进,调动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机构持续改进,提高质量与效果,保证群众受益。

第五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领导,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完善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为绩效考核提供条件。

第二章考核内容与方法

第六条考核内容

(一)机构管理,包括机构环境、人力资源管理、财物管理、文化建设和信息管理等。

(二)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以及各地制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

(三)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医疗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合理用药、中医药服务、医疗费用负担以及基本药物制度等。

(四)服务模式,包括社区参与、协同服务、责任制服务、主动服务等。

(五)满意度,包括服务对象综合满意度,卫技人员满意度。

(六)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相关内容。

第七条考核指标体系

(一)遵循科学性、重要性和可获得性原则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二)考核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三)明确考核指标的内容、标准、权重以及考核与评分办法。

(四)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相应调整,制定本地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第八条考核方式方法

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相结合、综合考核与专业考核相结合方式,通过现场查看、资料查阅、现场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考核。

第三章组织实施

第九条考核主体

(一)区(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本辖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

(二)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区(市、县)考核结果抽取一定比例进行复核或组织统一考核。

(三)卫生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下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第十条考核组织

(一)设区的市、区(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协调。

(二)建立绩效考核工作组,成员可由相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行业组织及社区居民代表等组成。

(三)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

(四)原则上以一年为一考核周期。

第十一条考核程序

(一)组织准备。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确定考核实施机构、落实考核人员及分工、明确考核程序与工作安排。如委托第三方实施考核,应签订相关协议。

(二)具体实施。制定考核方案,考核工作组根据方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三)公示公布。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将考核结果以适当形式公示公布。

(四)沟通反馈。领导小组对机构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二条考核要求

(一)保证绩效考核专项经费,用于绩效考核组织实施与激励。

(二)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本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程序与方法以及考核结果应用,完善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体系。

(三)建立绩效考核责任制,明确考核相关人员职责与纪律要求,考核过程中尽可能不影响被考核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

(四)被考核机构确保提供信息真实、准确,积极配合绩效考核工作。

第四章结果应用

第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考核结果,对考核成绩突

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予以奖励,对考核成绩极差的机构予以批评。考核结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聘用与经费核拨的参考依据。

第十四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工作人员绩效工资以及人员聘用的参考依据。

第十五条根据考核结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现整改存在的问题,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管理,以提高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具体实施方案。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后30日起施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篇6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探讨 作者:王静 程平

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2期

随着医疗改革进程的推进,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一方面对机构人员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机构的服务也具有引导作用。本文将以潍坊市奎文区内潍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梨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对象,收集整理三所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其医务人员进行访谈,结合相关文献,运用参照对比法、文献查阅法、经验总结法、访谈调查法,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调查对象,其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区服务与管理三项,通过对主要指标的研究提出如下问题:

(一)未注意考核对象间的差异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医技人员、护理人员、药房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目前考核中简单地将考核内容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外,其他没有被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来。笼统的指标体系分类到具体考核对象上无法明确其考核内容,增加考核实施的难度。

(二)部分考核指标缺乏代表性与科学性 选取的指标片面强调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等二级指标,如该指标体系中,“服务质量”二级指标下的 “平均住院费用”三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相关性不大,不能代表和衡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三)部分考核指标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不匹配 社区卫生服务对其服务主体采用的评价指标必须与其发展的水平程度相适应,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考核指标的过高过低都会导致被考核者为了达到要求虚假填写,结果将失去真实性。在对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中发现例如“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率”、“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等指标大而空,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不相匹配,难以确切衡量,操作可行性不大。

(四)考核指标繁琐,考核工作费时费力 社区卫生服务考核指标体系大而全,每年考核需要抽调大量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单元进行考核,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例如,“公共卫生服务”一级指标下分成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居民满意度”共七项二级指标,而且每项二级指标又包含了三到四项三级指标,指标设置繁琐。由于一些不必要的考核占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而实际的考核操作者也确实感到有些考核项目不必要,结果很容易使考核流于形式。另外,像“居民

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性”、“协助疾病控制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处理情况”这样的三级指标很难进行定量判断,增加考核实施难度,考核工作费时费力。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对具体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考核指标体系,构建步骤如图1所示:

(一)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工作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类: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护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职能管理人员。其中,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可统称基本医疗服务人员。考核对象因其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应具备的条件不同,所选取的考核指标也要有所差异。根据考评目的,结合考核对象的自身特点,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的基本职责、资格要求,得出相应的岗位分析结果。

(二)确定考核指标 具体如下:

(1)明确考核对象。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及特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对象可分为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医疗技术人员、职能管理人员。相比较以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对象的选择,增加了医疗技术人员、职能管理人员,注意了考核对象的差异性,考核指标全面、客观的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服务内容。

(2)指标体系的确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构成以及对其工作分析的结果,设定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医疗技术人员、护理人员、职能管理人员五类考核对象。具体指标如下:

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的一级指标包含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的一级指标包括服务数量和患者满意度;职能管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一级指标包含服务质量、满意度。

全科医生服务数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普通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出诊人次数、院前急救人次数,手术服务人次数。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门诊处方激素百分比、门诊处方使用合格率、门诊处方见效平均时间,其中门诊处方见效平均时间以类似病症的康复时间为参考依据。患者满意度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投诉纠纷次数、医疗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病情解释满意度。

护理人员服务数量二级指标包括住院服务床日数,家庭病床服务日数,观察室输液病人数。患者满意度的二级指标可包括投诉纠纷次数、护理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

公共卫生人员服务数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接种的人次数(包括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妇女保健人次数、儿童保健人次数、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糖尿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精神病人规范管理人数、艾滋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结核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新建档案人次数、签约家庭户(人次)数和健康体检人次数。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服务文件书写合格率、规范管理效果总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准确率。患者满意率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投诉与纠纷次数、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

医疗技术人员服务数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辅助检查人次数、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执行零差率销售、药房规范化建设情况。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检查报告及时性、检查准确率、检查报告书写合格率。患者满意率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投诉与纠纷次数、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

职能管理人员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括目标完成情况、差错率、责任感。满意度的二级指标可包括职工满意度、患者投诉率。

(三)指标标准的确定 具体如下:

(1)量化标准。量化标准往往紧随结果指标之后,能够精确描述指标需要达到的各种状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指标体系中,对于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的考核,通常使用量化标准。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门诊处方激素百分比等指标的考核标准设计参考了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下发《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见表1)。

(2)描述性标准。描述性标准常见于特质指标、行为指标之后,在对整体性绩效结果的评价中运用的较多。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职能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比较复杂,且服务内容多于维护中心高效运作有关,适用于描述性标准。

参考文献:

[1]马起龙、尹文强、黄冬梅等:《社区就诊患者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年第3期。

[2]董恒进、曹建文:《医院管理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葛楠:《综合医院临床科室负责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4]石晓宇:《医院绩效考核与评价》,《管理观察》2009年第2期。

[5]姚中华、陶红:《社区卫生服务新型绩效考评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第7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篇7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调查对象, 其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基本医疗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社区服务与管理三项, 通过对主要指标的研究提出如下问题:

(一) 未注意考核对象间的差异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医技人员、护理人员、药房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目前考核中简单地将考核内容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外, 其他没有被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来。笼统的指标体系分类到具体考核对象上无法明确其考核内容, 增加考核实施的难度。

(二) 部分考核指标缺乏代表性与科学性

选取的指标片面强

调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等二级指标, 如该指标体系中, “服务质量”二级指标下的“平均住院费用”三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相关性不大, 不能代表和衡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三) 部分考核指标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不匹配

社区卫生服务对其服务主体采用的评价指标必须与其发展的水平程度相适应, 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考核指标的过高过低都会导致被考核者为了达到要求虚假填写, 结果将失去真实性。在对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中发现例如“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率”、“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等指标大而空, 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不相匹配, 难以确切衡量, 操作可行性不大。

(四) 考核指标繁琐, 考核工作费时费力

社区卫生服务考核

指标体系大而全, 每年考核需要抽调大量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单元进行考核, 其工作量可想而知。例如, “公共卫生服务”一级指标下分成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居民满意度”共七项二级指标, 而且每项二级指标又包含了三到四项三级指标, 指标设置繁琐。由于一些不必要的考核占用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而实际的考核操作者也确实感到有些考核项目不必要, 结果很容易使考核流于形式。另外, 像“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性”、“协助疾病控制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处理情况”这样的三级指标很难进行定量判断, 增加考核实施难度, 考核工作费时费力。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在对具体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考核指标体系, 构建步骤如图1所示Á:

(一)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工作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类: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护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职能管理人员。其中, 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可统称基本医疗服务人员。考核对象因其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应具备的条件不同, 所选取的考核指标也要有所差异。根据考评目的, 结合考核对象的自身特点, 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的基本职责、资格要求, 得出相应的岗位分析结果。

(二) 确定考核指标具体如下:

(1) 明确考核对象。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及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对象可分为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医疗技术人员、职能管理人员。相比较以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对象的选择, 增加了医疗技术人员、职能管理人员, 注意了考核对象的差异性, 考核指标全面、客观的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服务内容。

(2) 指标体系的确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构成以及对其工作分析的结果, 设定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医疗技术人员、护理人员、职能管理人员五类考核对象。具体指标如下:

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的一级指标包含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的一级指标包括服务数量和患者满意度;职能管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 一级指标包含服务质量、满意度。

全科医生服务数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普通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出诊人次数、院前急救人次数, 手术服务人次数。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门诊处方激素百分比、门诊处方使用合格率、门诊处方见效平均时间, 其中门诊处方见效平均时间以类似病症的康复时间为参考依据。患者满意度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投诉纠纷次数、医疗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病情解释满意度。

护理人员服务数量二级指标包括住院服务床日数, 家庭病床服务日数, 观察室输液病人数。患者满意度的二级指标可包括投诉纠纷次数、护理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

公共卫生人员服务数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接种的人次数 (包括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妇女保健人次数、儿童保健人次数、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糖尿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精神病人规范管理人数、艾滋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结核病病人规范管理人数、新建档案人次数、签约家庭户 (人次) 数和健康体检人次数。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服务文件书写合格率、规范管理效果总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准确率。患者满意率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投诉与纠纷次数、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

医疗技术人员服务数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辅助检查人次数、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执行零差率销售、药房规范化建设情况。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检查报告及时性、检查准确率、检查报告书写合格率。患者满意率的二级指标可包含:投诉与纠纷次数、技术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

职能管理人员服务质量的二级指标可包括目标完成情况、差错率、责任感。满意度的二级指标可包括职工满意度、患者投诉率。

(三) 指标标准的确定具体如下:

(1) 量化标准。量化标准往往紧随结果指标之后, 能够精确描述指标需要达到的各种状态,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指标体系中, 对于全科医生, 护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的考核, 通常使用量化标准。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联用处方百分比、门诊处方激素百分比等指标的考核标准设计参考了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下发《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 (见表1) 。

(2) 描述性标准。描述性标准常见于特质指标、行为指标之后, 在对整体性绩效结果的评价中运用的较多。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 职能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比较复杂, 且服务内容多于维护中心高效运作有关, 适用于描述性标准。

参考文献

[1]马起龙、尹文强、黄冬梅等:《社区就诊患者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年第3期。

[2]董恒进、曹建文:《医院管理学第二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葛楠:《综合医院临床科室负责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4]石晓宇:《医院绩效考核与评价》, 《管理观察》2009年第2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52-01

【Abstract】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 is a reference to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thods and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comprehensiv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rganization to perform functions, improve service capabilities,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the situation, the Ministry of Health is implementing health system important measure of the spirit of reform is to promot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an important tool of sci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formance appraisal

績效考核最早起源于英国的文官制度。现在世界范围内的多数企业开始引入绩效考核,或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2008年,卫生部为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以统一数据收集、统一指标计算、统一绩效测量、统一考核流程,特制定了《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标准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68号)用以指导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组织的绩效考核,适用于对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健康城市(城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及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工作考核,对促进疾病控制工作科学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疾控中心如何做好该项工作,作者浅谈以下实践经验供工作交流。

1绩效考核准备阶段

1.1制定方案和落实组织:

绩效考核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疾病控制测评工作。要做好当地政府、卫生行政、财政、人事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保证人员编制、经费、项目配套、监测检验设施设备等落实到位,这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外部大环境;基层疾控中心应制定详细考核实施方案以形成长效机制,明确责任领导和工作权限以加强领导和督促,落实指标负责人、培养指标明白人,确定资料保管人等,以保证关键环节运行有效,这都是做好该项工作的组织保证。

1.2全员培训和指标分解:

县级疾控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控制、实验室检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综合指标等8个类别35个项目101个指标。结合指标要求和岗位工作实际分条块进行全员培训,以中心质量管理职能统一协调各科室指标分解,整合指标共用资源,形成统一而方便的资料链接途径,形成基础资料共享习惯,确定资料保密原则。既做到指标分工明确,又保证资料逻辑正确(指标在纵向、横向和时序上的逻辑关系)。客观准确、高效利用、协调配合,有机统一的指标分解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

2绩效考核阶段

2.1资料收集和验证核实:

系统规范的按照绩效考核指标的界定与解释、指标依据和计算方法,收集方法和责任部门,资料整理要素和共享内容进行统一的资料收集和数据准备,是绩效考核过程中最繁杂艰巨和最本质的工作,是保证工作绩效得到客观公正评价的基础,是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评的重要依据。疾控中心绩效考核负责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必须对收集的资料信息和数据,通过实物检查、资料核对、原始记录、现场观察、基层调查、走访座谈、问询调查以及其他特殊资料进行严格仔细的验证核实,以确保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可靠性。

2.2综合分析和数据录入:

坚持公正循证原则,以事实为基础对资料的体系进行完整性和一致性分析,对资料质量进行对比和逻辑分析,对资料形成进行时间空间、过程和结果分析,对符合要求的指标进行准确“标化”处理。在数据录入时,各指标负责人应同时到场对各自的数据资料进行进一步核实检查,保证引用数据准确统一,链接途径简便易查,避免繁杂和浪费,力求精炼准确,最好在同一时段内将所有数据录入完成并在系统内进行逻辑检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和及时弥补。

3绩效考核报告阶段

3.1综合评判和形成自评报告:

由中心绩效考核负责人、质量管理人、指标负责人集体研究,形成统一评判标准,并对各指标进行公正准确的评分,特别是要注意指标“标化”的原则和范围及评分方法。最后要形成规范的自评报告,明确成绩、正视问题、增添措施、促进发展,以迎接上级机构的现场考核。

3.2后续指导和持续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篇9

项目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根据开封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封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关于做好2017年全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汴卫【2017】248号文件精神,为加强乡村医生管理,规范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强化村卫生室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建设,首先成立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完善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考核与技术指导小组作用,把1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细化落实到每个单位和技术骨干,责任到人,切实做好15项项目日常管理和督导考核工作,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1、建立科学的乡村医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2、督促指导乡村医生认真履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辖区居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工作。

3、(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

(三)坚持奖优罚劣,以考兑补。建立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奖惩制度,根据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情况,发放基本公共卫生经费。

4、考核对象及考核内容

(一)考核对象:在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取得乡村执业医师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辖区内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乡村医生。

(二)考核内容: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内容要求,依照2017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目标任务,结合乡村医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情况,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具体如下:

1、按照国家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保持在75%以上,健康档案建档率≥90%,稳步提高使用率,健康档案使用率≥60%。

2、健康教育工作: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播放音像资料、更换宣传栏内容、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个体化健康教育、健康知识讲座等,各项工作应达服务规范要求。并结合各种卫生主题宣传日来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让居民牢固树立健康意识和健康教育先行的理念,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3、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建证率=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加强接种人员上岗培训,强化安全接种意识,减少并有效处置疑似接种异常反应;加强预防接种信息收集与管理,定期开展查漏补种。

4、对0-6岁儿童进行健康管理,及时收集出生的新生儿信息,并由卫生院儿保科和村卫生室开展新生儿访视,并按照规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免费提供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评估、健康指导及中医药保健等健康管理服务。新生儿访视率、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85%以上。

5、孕产妇健康管理:保证孕产妇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和2次产后访视服务,早孕建册率和产后访视率分别达到85%以上。

6、做好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统计,制定本体检计划,合理有序地组织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保证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质量,做好检查结果反馈及统计报告工作,充分发挥体检在疾病筛查和健康指导中的作用。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7%以上。

7、加大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力度,发现新病例及时建档与管理。加强宣传和生活方式指导,提高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人数,规范化管理率达到6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稳步提高,规范化管理率达到60%以上,血压、血糖控制率≥50%。

8、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数的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工作。加强与公安、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发现重性精神病患者,及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发现1例、登记1例、管理1例。稳步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数,规范化管理率达到75%以上.9、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卫生院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督导,督促医疗机构做好传染病发现、登记、报告工作;乡卫生院协助做好传染病统计、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毒处置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分别达到95%以上。

10、中医药健康管理:按规范要求,结合老年人体检工作做好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并针对性给予中医药保健指导;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做好辖区内0-36个月儿童的中医饮食调养和起居调摄指导、传授穴位推拿等。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45%以上、0-36个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45%以上。

11、卫生监督协管:认真做好食源性疾病信息报告、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信息报告、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报告,报告率≥95%。

12、结核病管理:认真做好疑似结核病人的筛查、转诊、登记、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达到90%以上。

13、各类卫生信息登记、统计、上报,要存档备查。

14、群众满意度评价。

(三)、考核办法

1、村相关报表数据。

2、进展情况(项目完成情况、乡对村绩效考核情况、经验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整改反馈)。

3、现场抽查考核(现场抽查考核、访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和入户核查等方式进行)。

4、乡对村考核结果运用(拨付村级资金是否与劳务费挂钩,并有拨付依据)。

(四)、考核结果应用、项目资金管理,经费补助方式

一、考核总分1000分。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分值900分(含900分)以上为优秀,750---900分为合格(不含900分),750分以下为不合格(不含750分)。年终考核900分以上奖励,年终考核750分以下扣公共卫生经费。

二、考核结果应与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挂钩,并将考核成绩以70%的比例记入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考核,纳入乡村医生定期执业考核范畴。

三、经费补助分为基础补助和绩效补助。

1、基础补助经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补助经费。

2、绩效考核补助:(1)绩效考核补助经费

(2)我院在区补助资金到位后,根据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比例和每季度根据项目执行单位的服务人口和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资金分配。

(3)考核奖惩。其对考核得分750分(含750分)以上发100%的补助费,900分以上并给予一定奖励;(考核得分750分以下),发90%的补助费;750分以下考核结果待整改考核合格后,补发剩余补助经费依照豫卫基层【2017】23号文件、汴卫【2017】248号文件精神要求;倒数第一、二、三明确给予通报批评并给予警告。连续3年考核得分在750分以下的村卫生室,取消该乡村医生考核。(分数750分含750分)以上的,全额给与绩效考核补助经费,考核不合格的,核减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补助经费,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除核减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补助经费外,还应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取消享受补助资格,全年每次考核不合格的取消乡医注册)。

(3)年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除了与项目资金拨付挂钩外,卫生院将对绩效考核前五名的村室予以表彰奖励(每个村室不低于500 元),后三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每个村室罚款不低于500元),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作用。

(五)工作要求

严肃考核纪律,保证考核质量。考核组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如实考核项目执行单位,如实反映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成果,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馈区卫计委,做到评分与标准相应,扣分有理有据,切实保证绩效考核质量。

******

伍明中心卫生院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篇10

为贯彻落实泉政办[2010]95号《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办法》文件精神,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奖勤罚懒、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分配制度,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以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糸,体现优秀人才的价值,特制定伍明中心卫生院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实行绩效工资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卫生院成立了以院长为主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分配、制定工作制度,明确考核责任,使绩效考核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考核,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工作效率,建立按岗取酬、按绩取酬的运行管理机制。

二、基本原则

1、效率优先原则:坚持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相结合,按劳取酬、优劳多酬。

2、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工作总量与服务质量相结合,岗位风险与分配糸数相统一,实行因事设岗、以岗定责、按劳取酬。

3、合理分配原则:坚持成本核算、保底封顶、总量控制、确保结余。

4、坚持按劳取酬、效绩优先,向临床一线科室倾斜、重技术、重实绩、重责任、重贡献、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

三、考核科室与人员:

卫生院所有科室和所有人员均参加绩效考核。

四、考核内容人:

主要考核各岗位的服务数量、质量、行为和收支情况,从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出勤情况、工作成绩等方面量化考核。

1、服务数量与质量考核:主要岗位人员病房、门诊诊疗情况,公共卫生完成任务情况,医技检查、药剂调配及后勤科室完成相关任务情况等。

2、考核医务人员基本药物使用率,促使医生在临床用药时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自觉地使用基本药物,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

3、服务行为考核:主要考核医务人员对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出勤情况,服务态度和廉洁廉政情况等。

4、收入结余考核:主要考核各科室和个人收支结余、人均积累等指标。

5、否决性指标考核:医疗事故、责任事故、医德医风、私收费等一票否决。

6、思想品德好、热爱集体、爱院如家、工作业绩突出、年出满勤、有突出贡献者等,年终将给予奖励。

五、考核办法

按考核内容实行百分考核。服务量15%、服务质量15%、收支情况50%、医疗与服务行为20%(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调动考核比例)。行政后勤人员从思想品德、办事效率、工作能力、班子的战斗力、管理水平、职工满意度等综合考核。

六、岗位绩效工资

严格按区医改办有关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执行,在确保医院收支结余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纳入绩效考核中进行发放。

上一篇:推销的作文300字下一篇:县域经济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