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古诗课程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校本课程古诗课程(精选8篇)

小学校本课程古诗课程 篇1

丛书

三年级(上册)

前言

五于年厚重的历史,衍生出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一华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认识民族的历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促进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仍 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是一代代龙的传人不竭的血脉。

“仁、义、礼、至、信”,“温、良、恭、俭、让”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自身修养的文化规范。我们撷取这朵朵浪花,做为本套教材的主题,意在补充现行教材中德育点的不足,修身点的不够,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文品质的形成,教育学生守礼、坚韧、团结、惜时、进取,为实现“做现代人,做现代文明人”奠定基础。小故事、俗语、文言警句、名篇节选等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所选文章少则十几字,多则几十字,多是琅琅上口,易于成诵,且在短小精美的文字中,容纳了深刻的意蕴。一课一个教育点,一个知识点,在育人的同时,为孩子们将来学习古文打好基础。

在赏析部分,我们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为准,对相关内容作出推陈出新的诊释和评论。即该书的内容是“古”,但精神是“今”;形式是“古”,但价值观是“今”,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很好地融合,让今天的孩子愉快地接受了传统文化,让灿烂的古代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中。

创编这套从书,是复杂的情感和思维过程。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海洋里,感受着古典的魅力,欣赏着古人的才情,心中充满了快乐。但是由于我们能力、水平和审美标准的局限,因而,所选文章及赏析等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努力做得更好。

目录

第一课 立与废·······························1 第二课 知而好问·····························1 第三课 学要切磋·····························1 第四课 有错即改·····························1 第五课 后事之师·····························1 第六课 同心协力·····························1 第七课 秋月·································1 第八课 学问勤中得···························1 第九课 不矜细行 终累大德····················1 第十课习惯成自然···························1 第十一课 常劳身健·····························1 第十二课 乐善好施 知恩图报····················1 第十三课 敬人即是敬己·························1 第十四课 见己短量人长·························1 第十五课 言之及言·····························1 第十六课 没齿难忘·····························1

第一课立与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③④

【注释】

①立:成立,成功。②废:与上文“立”相对,荒废的意思。文中可理解为事不能办好。③预:预先,文中指事先做好计划和准备。④则:就、才。

【译文】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要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做成;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将一事无成。

【评析】

本文节选自《礼记·中庸》。《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主要内容为秦汉以前对各种礼仪的论述,还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本文强调了“预”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定的准备、计划,这样才能获得成功。人们常说的“不打无准备的仗”就是这个道理。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时缺乏筹划,不愿意做充分的准备,往往故作潇洒,美其名曰“跟着感觉走”。其实,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这样终将难成大事。或者,我们也曾有过“无准备”而“有收获”的体验,这时,请想想”守株待兔“的故事,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种偶然,偶然不会发展为必然,我们不可心存侥幸、自欺欺人啊!请记住:机会永远只垂青有准备之人。

【练习】

1.文言文中,才会产生时,”则“常被译为________。读下面两句话,写出“则”的意思。

(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

2.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你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哪些体会?然后说一说本学期你有哪些计划,你打算如何去实现它们呢? 3.背诵课文。

第二课知而好问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①②③【注释】

①知(zhi):同“智”,聪明。②而:且,并且。③好(hao):喜爱,爱好,文中可理解为愿意。④才:才能,文中是成为人材的意思。

【译文】

聪明并且愿意(经常向他人)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做才能成为人材。

【评析】

本文选自《荀子.儒效》。荀子,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是由荀况及其弟子所著。全书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儒效》是荀子弟子记录其言行的篇章。

文章告诉我们,人仅仅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要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确,求学首先需要有谦虚的态度,只有不满足于自己己有的知识水平,才能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愿望。然后,还应有追根问底、寻宗溯源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做到了这些,才能学有实效,学后成材。

【练习】

1.解释下面词语中“好”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里“好”的读音应该是______。(I)好为人师()(2)勤奋好学()

2.《论语》中也讲到了勤学好问、虚心求教的道理,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请你试着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查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3.背诵课文。

第三课学要切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②③④⑤【注释】

①切磋:比喻J位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②独:独自。③而:连接并列的前后两项,可不译。④则:就。⑤孤陋而寡闻:知识狄隘,见识短浅。孤、寡:意思相近,指单一或少。陋:见闻少,知识浅薄。

【译文】

独自学习,不和学友交流、切磋,就会(导致)知识面窄且浅薄,见闻少而单一。

【评析】

木文选自《礼记·学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其主要内容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的论述,还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先秦社会的爪要资料。

木文告诉我们学习需要切磋。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研究、刻苦钻研,固然值得提倡。但有的时候,与学友之间的切磋、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别人的想法也许会让你你豁然开朗。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益匪浅。我们既要有独立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也要重视与别人的交流合作。

【练习】

1.你知道“孤陋寡闻”这个成语的意思吗?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孤陋寡闻”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成语有很多,请读一读,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才疏学浅浅见寡识满腹经纶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3.背诵课文。

第四课有错即改

人非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注释】

①非:不是。②圣贤: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但圣与贤在程度上有所区别,圣:是指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的人;贤:是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③孰:谁。④而:表示转折,但是、可是、却的意思。⑤善:好的(事情或行为)。⑥莫:没有。⑦大:表示程度深的词,相当于“更”或“非常”的意思。⑧焉:语气助词。用在句末,相当于“了”。

【译文】

不是每个人都具有高级智慧、极高道德和极高才能,谁能没有过错呢?错了但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评析】

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文章强调了改错的重要性。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做错事情并不可怕,知道错了,改了,下次不再重犯,就是一件幸事。怕的是不知错,或知错而不改,或改而又重犯,知错能改,就一定会不断进步。

【练习】

1.你知道“孰”是什么意思吗? 查查成语词典,怎样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积累下列名言,谈谈你的感受。

(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gou)《易论第九》(2)不贵(重要、宝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3.背诵课文。

第五课后事之师

①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④【注释】

①后事:以后的事,这里指以后的行为。

②之:结构助词,的。③师:学习,效法。本文可译为“借鉴”。④前事:从前的事,这里特指从前的经验、教训。

【译文】

记住从前的经验教训,并把这些经验教训当作以后为人处事时可模仿借鉴的(实例)。

【评析】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各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其作者不详,由秦汉年间的辩士汇编而成。

本文原句为“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后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而成为一则成语,广为流传。文章告诉我们要注意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是后事得以成功的前提。其实,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做每一件事不一定都会成功,常常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这很正常。失败并不可怕,有时它还会成为人生的一笔财富,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不忘记曾犯过的错误,吸取教训,及时总结,这个”跟头“就没有白摔,它将丰富我们的阅历,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反之,则将重蹈覆辙,记住:相同的错误犯第二次,便是愚蠢。

【练习】

1.请解释下列词语中“之”的意思。一字之师()囊中之物()井底之蛙()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一则八个字的成语,这个成语中含有一组反义词:前—后。你还能写出带有“前”“后”两字的成语吗?_____ ______

3.读一读下面这几则八字成语,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它们的意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背诵课文。

第六课同心协力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②③④【注释】

①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心:思想;协:合。②其:代词。他们的。③利:锐利,文中比喻力量大。④断金把金属折断,锋利。

【译文】

两个人同心协力,他们的(力量)能把(坚硬的)金属折断。

【评析】

本文选自《易经》。《易经》即《周易》,简称《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文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像一只只“拦路虎”挡在我们面前。有的困难单凭我们一人之力是很难克服的,这就需要亲人、朋友们的帮助。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块儿使,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呢? 【练习】

1.下面这句话中“其”是什么意思? 鸟之将亡其鸣也哀。()

2.读一读下面的名言,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一手独拍,虽疾(急速,猛烈)无声。——《韩非子.功名》

(2)万人操(拿着)弓,共射一招(箭把、目标),招无(没有)不中。——《吕氏春秋》 3.背诵课文。

4.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听一听,唱一唱。课下也可以搜集一些关于团结的小故事,和同学互相讲一讲。

第七课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⑥

⑧①

⑤【注释】

①清溪:清澈的溪水。②碧山头:碧绿的山的尽头,可理解为山间至山边。碧山:碧绿的山。头:尽头。③空水:天空和溪水。④澄鲜:明朗,清澈。⑤一色秋:指天空和溪水都和秋色一样。⑥红尘:佛教中把人间称为红尘。⑦隔断红尘三十里:指溪水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远(“三十”也并非实数,只是表明此处远离人群,写出其幽静、幽深。)⑧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译文】

清澈的溪水从碧绿的山间流过,天空、溪水与彩色的秋景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里离开人间真是遥远(即使是白天也看不到人流,听不到喧嚣),只有溪上白云,山间红叶悠闲自在地欣赏这无限美好的秋景图!【赏析】

本诗选自《千家诗》。本诗作者程颖(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北宋著名儒家学者。他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他们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诗题为“秋月”,但诗中并未见“月”,而是写秋月笼罩下的一条小溪。前两句从“清溪”、“碧山”、“空山”融为“一条秋”,写出了月的皎洁,溪的清澈,山的幽静;后两句借景(白天见到的景)喻情:尽管地僻人远“三十里”,隔断世俗红尘,但天上白云、山间红叶依然悠闲自得,不仅着意渲染了此处的幽静自在和一尘不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无芥蒂、光明磊落的情怀。诗中的“清溪”、“碧山”、“白云”、“红叶”等带有颜色的词,描绘出了一幅色彩丰富艳丽的深秋风景画,真是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

3.你能根据诗中的意境,画一幅秋夜月光下的深秋风景画吗?试试看吧,相信你定会成功!4.为你推荐两首描写秋天的诗供赏读,能选择一首背下来就更好了!立秋 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中秋 北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lai)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衡(qi)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ma)休向眼前生;灵搓(cha)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第八课学问勤中得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①

⑥【注释】

①萤窗:《晋书·车J}6传》记载:“晋人车)}}以囊盛用萤火照书夜读。”后用“萤窗”形容勤学苦读;也借指读书的地方,的书。“万”是虚数。如:书室。③三冬:②万卷书:指许许多多

三个冬季,即三年。《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④今:现在,当前。⑤足:足够。⑥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这里指没有学问。

【译文】

知识要在勤奋学习中获得,用囊萤苦学的精神来饱读诗书。(只要真正勤学苦读)三年,(就能获得)当前足够用的知识,(那样还有)谁会嘲笑你腹中空虚(没有学问)呢? 【评析】

本文选自《神童诗》中的“劝学”部分。作者汪沫,字德温,鄞(yi n)县人。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幼时聪颖异常,九岁能诗,号称汪神童。后人以汪沫的部分诗为基础,再加进其他人的诗,而编成《神童诗》。全书共有34首诗,都是五言绝句。本文告诉我们“学问勤中得”的道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攀登书山,泛舟学海,原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做到勤奋、刻苦,必然能欣赏到书山峰顶的无限尽光,感受学海波涛的汹涌磅礴。其实,“神童”之所以最后能官至“大学士”,也绝不是因为“天才”所致,而是“萤窗”苦读“万卷书”而来。古往今来,多少博学之人的经历在告诉我们:坚持勤学苦读,才能获得一生受用的本领。

【练习】

1.“萤窗雪案”是一个成语,仔细读书,再查阅工具书,里面包含两个典故。了解一下。

2.你知道哪些关于鼓励大家写出几条和同学分享。“勤学”的诗、词、名言,写

出几条和同学分享。3.背诵课文。

第九课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①②③④【注释】

①矜:珍惜,这里指注意。②细行:细小的事情。③累(lei):伤害,在这里是“影响”的意思。④大:表程度深。

【译文】

(如果)不注意小节,最终会影响到最好的品德(的形成)。

【评析】

本文选自《尚书》。

《尚书》,也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该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追述部分古代事迹的汇编,相传是由孔子编选而成的。

本文意在告诉人们不要忽视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以免铸成大错这一道理。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一些不文明的习性乃至一些有损大局的事情,常常是由小事引起的。古往今来,因小节导致失节的事并不鲜见。有个寓言故事就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因偷拿了邻居家一根针被告官,法官在量刑时却定了与一位偷牛贼同样的罪。小偷很不服气,问法官:“为什么偷了区区一根针却判得与偷牛一样重?”没等法官回答,偷牛贼抢着说:“我当初就是从拿别人一根针始的·”可见小事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与境界,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世上无小事,人间无小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日常生活小事着眼,于细微处讲品格千万莫让小节影响了我们良好品质的形成。

【练习】

1.“累”是个多音字,在本文读_,是_的意思,它还有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请说一说,并各组一个词。

读音:____________组词:_______________ 读音:____________组词:_______________ 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细行”呢?和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吧。

3.读一读下面的外国民谣,说一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丢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4.背诵课文。

第十课习惯成自然

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①②

③【注释】

①:少年,文中指小时候。②若:好像。③习贯:习惯。贯,同惯。这里指经常去做的事情。

【译文】

从小养成的品行就像天生的一样,经常去做的事情就像自然会做的一样。

【评析】

本文选自《汉书》。

作者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他奉昭完成其父班彪未著完的书,历经二十余年撰写《汉书》,后因事牵连,死于狱中。未完成的部分由其妹班昭和马续接着完成。

《汉书》是东汉时期(公元25一公元220)最重要的历史著作,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平帝、王莽,写了西汉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习惯成自然”这个成语便出自本文。这是贾谊在对统治者的继承人------太子的培养教育问题上,向汉文帝的上书。它告诫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

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掉;好的习惯就像是良师益友,在年少时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练习】

1.本文中“贯”通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贯”是通假字。

在古汉语中,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yue)“,通“悦”,是愉快的意思。“风

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xian)”,通“现“,是出现,显现的意思。

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资料,看看你还能知道哪些。2.说说“习惯成自然”这个成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课文。

第十一课常劳身健

常亲小劳则身健。①②

③【注释】

①:亲自,亲力亲为,课文中是“亲自做”的意思。②小:轻微。③则:就。

【译文】

经常亲自做些轻微劳动或锻炼就(可使人)身体健康。

【评析】

本文选自清朝申涵光的《荆园小语》。

申涵光,字孚孟,号凫(fu),一号聪山。直隶水年((今属河北省)人。清初政治家、诗人。少年时即以诗闻名,与殷岳、张盖合称“轰(ji)(国都附近的地区)南三才子”。其诗以杜甫为宗,兼采众家之长。著有《聪山集》、《荆园小语》诸书。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养生之道,强调了劳动和锻炼的重要性。生活中的每一天,只要我们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会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反之,懒惰,什么事也不肯做,那就会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这样,对人的健康和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

【练习】

1.读下面几句话,理解“则”的意思。(1)水流则清,滞则污(污,污浊)。()(2)治则强,乱则弱。

2.“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那么背一背下面的两句话吧。(1)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2)善养身者,使之(之:指身体)能逸(逸:指安适)能劳。3.背诵课文。

第十二课善好施知恩图报

①②施惠勿念,受恩莫忘。③④⑤⑥【注释】

①:乐意。②施:给(ji)予。③惠:好处。④勿:不要⑤受:接纳、接受。⑥莫:不要。

【译文】

给予(别人)好处,不要念念不忘;接受(别人的)恩惠,切切不可以忘记。

【评析】

本文选自《朱子家训》。作者为朱用纯(1617-1688),字致一,自号柏庐,是清初学者。江苏昆山人。《朱子家训》又名《朱柏庐治家格言》或《朱子治家格言》,是我国古代一部家教名 作。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用五百字总结了古代治家之道。因其通俗流畅,易于普及,故而三百年来流传极广,成为官宦士绅、殷实富户及书香门第津津乐道、倾心仰慕的治家良策;成为清代及近代家庭教育必读课本。当然,《朱子家训》中也有许多宣扬因果报应、安分守命等封建思想,这是今天的人们读此文时必须摒弃的。

本课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报答。乐善好施,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给别人带来了方便和快乐,自己也会快乐,所以,不必将此放在心上。然而,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一定要记住人家的恩情。古人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们要做有情有义的人,要知恩图报,绝不能忘恩负义或恩将仇报。

【练习】

1.请你先说出下面句子中”受“字的意思,再解释词句的意思(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最后任选一词或句子说一句话。(1)受之有愧()

(2)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在学习、生活中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的经历吧。3.背诵课文。

第十三课敬人即是敬己

①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②③④【注释】

①即:就是。②靠:依靠、依赖。③胜:超过、强过。④于:介词。比。

【译文】

敬重他人,就是敬重自己;依靠自己,比依靠他人更好。

【评析】

本文选自《围炉夜话》。

作者王永彬,清代学者。此书以平实、质朴的语言,积极地阐述做人、处事的道理。多年来被广为传诵。与《小窗幽记》、《菜根谭》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书。

本文阐述了尊重他人与尊敬自己、依靠他人与依靠自己的关系,强调了尊重他人、依靠自己的重要性。文中第一个分句之所以说敬他人,即是敬自己,是因为你若总是对他人不尊重,他人自然不会尊重你。同时你也失去了自重。而凡事依赖他人,主动权在他人手中,做与不做,做好做坏你都无法控制。许多事,除非是力所不能及,否则,能自己做的还是尽量自己去做。一方面可以克服困难.增长能力;一方面也免得养成依赖别人的坏习惯。我们总要长大,自己去独立面对生活,所以应记住:“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好。”

【练习】

1.写出下列词句中“即”的意思。非此即彼()荷花即是莲花()

2.学习和生活中自己独立做的事说给同学听出我们班自理自立方面的小标兵。3.试着翻译下面这句话,并与同学交流句子的意思。爱人者,人恒(heng,长久的意思)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4.背诵课文。

第十四课见己短量人长

①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②③④【注释】

①量Clibng):本意为用尺、容器或其它作为标准的东西来确定事物的长短、大小、多少或其它性质。本课是“衡量”(即“评定”)的意思,“量人短”的“量”可以理解为“看”或“揭”,“把自量”的“量”可以理解为“查找”或“反省”。②平生:文中是平时的意思。③短:缺点。④何:为什么。

【译文】

(有的人)平时只会揭别人的短处(或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为什么不查找或反省(x}ng)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呢? 【评析】

本文选自《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是一种格言谚语的汇集。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或简称《增广》。此书查不到何人编辑,始于何时。相传由明代中叶一位儒生编主后经明末清初人士增补而成。自清后期以来,在我国间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内容有的自文献、书籍中的名句,有的则选用民间俗语,其句精辟、琅琅上口,通俗易懂。

《增广贤文》大多讲的是为人处事之道,宣扬作者的人生哲学,许多内容今天读来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当然,文中也有消极的、不合适宜的内容,我们在阅读此文时,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气之罢了。

本文选择了《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指出了有些人只看别人缺点这个问题,提出了要经常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一观点。而看人短处,不看自身不足是古人乃至今天的小学生、成年人常常出现又不容忽视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每一个人的注意。我们不应只看人短,不看己短,要多做自我批评;更不能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如果我们能够常“见己短”,常“量人长”,我们便会不断地健康成长。

【练习】

1.解释“何”字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1)早知如此,何必当初?()(2)区区流言,吾何惧之?()2.释“量”在下列词语中的意思。(1)量体裁衣()(2)量入为出()

3.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学此文的心得体会,要尽可能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若能有改正计划则更好了。4.背诵课文。

5.你能抽时间读一读《增广贤文》的原文吗?

第十五课言及之言

子日:“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③④

【注释】

①言之及言:话到该说的时候才说。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在《论语》中出现“子曰”,专指孔子所说。③未:不曾;(还)没有。④及:到,至。⑤之:代词,他。⑥而:就。⑦谓:叫做。⑧之:代词,可译为“它”、“他”、“她”等,此处指“言未及之而言”的这种行为。

【译文】

孔子说:不到该说话的时候就说了,这种行为叫作急躁。

【赏析】

文中的句子节选自《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后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姓孔,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世界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本文是孔子告诫学生与人相处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还没到自己该说话的时候,就出来发表意见,这叫毛毛躁躁,这是一种不懂规矩,没有礼节的表现,到我们应该说话时则说,不到我们说话时,不应插话、抢话,同时,说话前应“三思而后行”。那么,让我们首先学会倾听吧,听人把话说完再发表意见,这样,我们会说的更全面,更深刻。其次,也不会影响其他人的倾听,让人感觉你很有礼貌,何乐而不为?

【练习】

1.热读下列句子,并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l)言及之而不言之隐(隐瞒)。()(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有过“言未及之而言”的现象,这种“躁”应如何改进?请你和老师、同学交流一下吧

3.背诵课文

第十六课没齿难忘

哀哀父母,生我动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②③④【注释】

①没(mo)齿难忘:一辈子也忘不了.没齿:终身。没:尽,终。②哀哀:悲哀,悲伤。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感到悲哀。③劬(qu):劳苦。④瘁(cui):过度劳累。

【译文】

(我)哀伤啊,我的父母(离我而去了),(他们)为生养我吃了很多辛苦;(我)哀伤啊,我的父母离我而去了,(他们)为抚养我成人操劳过度。

【评析】

本文选自《诗经·小雅·寥莪》。(寥1u:植物高大的样子。莪e:多年生草本植物。)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诗经》

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诗经·小雅·寥我》是一首哀悼父母的诗歌。

本文意在告诉我们,应体会父母培养我们的艰辛与劳累,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两句真挚感人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歌咏者痛失父母的孤苦与未能更多地尽孝父母的遗憾。作者能在父母辞世之后体会到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懂得父母的含辛茹苦,实为可贵。但如果能在父母尚且健康、还守护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就能理解他们的辛苦操劳,竭尽所能去关心他们、回报他们,让他们在辛苦之余,感受到儿女给予他们的慰藉和温暖,岂不是更好?

【练习】

1,结合注释,理解下面的话,并背诵下来。无父何估(hu,依靠),无母何恃(shi,依赖)。欲报之德,昊天阁极(像天一样没有尽头)。2.背诵课文。

3.阅读下列故事,学习陈毅的美好品质。

陈毅孝敬父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着实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 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注:陈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再版说明

《古诗文启蒙》(从书)自第一次出版至今己经整整五年了。无论是作为校木教材,还是经吉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后作为可公开征订的吉林省小学生通用教材,在小学生的国学启蒙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搭设了新的平台。但是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学校决定全面修订补充后再版。

这次修订的原则是初衷不变,只是在注释、译文、评析、练习、延伸等五个方面做了更为细致的探究。增补了一些新的文献资料和新知识,难易程度有所调整。可以说,修订后的《古诗文启蒙》(丛书)更严谨、更准确,文字表述更易于孩子们学习和理解。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这次修订难免仍有不妥、不周、不够准确之处,热切地期待着使用教材和教师指导孩子学习的家长、阅读此

书得读者及专家学者们的批评和指正,也希望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能及时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使本书更臻完善。

小学校本课程古诗课程 篇2

每天早晨,这朗朗的诵读声都会回荡在我们学校的上空。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至今的经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和发扬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传承中华古典诗词文化,让古诗词学习更接近学生的心理特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我校研发编写了校本课程晨诵课本《古诗词300首》。

为了营造浓浓的诗香氛围,学校每条走廊的上方都镶嵌着一首首图文并茂的古诗词。漫步在走廊中,一抬头、一回首,那飘着墨香的经典诗文便会萦绕心头,而真正能让孩子们浸润在诗香中的莫过于每天10分钟的古诗词晨诵了。《古诗词300首》引领学生日日诵读,月月温故。每个清晨,听着窗外鸟儿的欢唱,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每个班便开始了自己的古诗词诵读之旅。

古诗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很适合小学生诵读,但如果每天用单一的形式进行诵读,孩子们就容易厌倦。为了让孩子们保持浓厚的兴趣,我们的晨诵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努力做到独具创新、丰富多彩。

一、品诗中韵

我国的古典诗词,素有讲究音韵美的优良传统。优秀的诗词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韵味无穷,这是因为它具备了音韵之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学习古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吟诵。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每天吟诵的形式各不相同。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领读、或齐读、或接龙、或引读……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但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而是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把握每首诗的感情基调。

除了诵读,我们还经常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以此来调动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积极性。如著名词曲作家谷建芬老师给《春晓》《锄禾》《登鹳雀楼》等古诗谱了曲,于是我们利用播放校园晨曲的时间让学生学唱这些古诗。学生非常喜欢唱,甚至超过了所学的其他歌曲。有时我们还用现成的曲子改唱,如用《中华民谣》曲调改唱《题临安邸》。

就在这一遍遍形式多样的诵读吟唱中,学生感悟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着诗歌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从而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的。就在这一天天不间断的诵读吟唱中,学生品味着经典古诗词的韵味,悠久的传统文化就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了他们的内心深处,播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

二、赏诗中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古诗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或雄壮或柔美,或明丽或悲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北方边塞的冰天雪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勾勒出一幅线条简明、气势雄浑的北国风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人感受到黄河一泻千里的壮丽景象。在诵读这些诗词时,我们注重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又可以加深他们对诗意的理解,让孩子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校园里花草树木特别多,因此,我们经常带着学生们在校园里游赏。春天看到柳树发芽了,我们就与孩子们一起背诵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只过了几天,黄绿的柳芽就长成了柳叶,整棵柳树变得翠绿翠绿的,于是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背诵《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又过了几天,校园里娇艳欲滴的海棠花、洁白如雪的白玉兰、灿若云霞的桃花陆续开放,我们就与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兴致勃勃地背诵朱熹的《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盛夏,小池里的荷花亭亭玉立,荷叶挨挨挤挤,我们又不由得吟诵起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冬天,学校梅园里的梅花开了,我们就诵读一组有关梅花的古诗,在诗中欣赏王安石笔下那凌寒独放的《梅花》、王冕笔下那一身清气的《墨梅》,感悟陆游《梅花绝句》中痴迷的爱梅之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的乐观豪迈之情,从中感受梅花的超凡脱俗,歌颂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

一年四季,校园里的一景一物都能勾起孩子们的诗兴。他们根据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古诗词300首》中的诗句,便情不自禁、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我们相信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和经历会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成为他们记忆深处最美丽的画面。

三、寻诗中趣

儿童的世界烂漫可爱,儿童的言行天真活泼,充满趣味。在古代诗歌中,描写童趣的作品俯拾皆是。每每读来,总能让人忍俊不禁、兴味盎然,别有一番情味。

恬静的乡村生活是儿童的乐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以清新朴实的笔调描绘了农家的劳动场面。在家人劳作的熏陶下,即使未解“耕织”的儿童,也在桑阴下模仿种瓜,读来妙趣横生。“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和中儿都在忙活着,唯有淘气的小儿横卧溪边无拘无束地剥吃莲蓬。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每首诗都从不同的方面描绘了牧童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乐趣。

贪玩好耍乃儿童天性。春放风筝夏捕蝉,捉蝶斗蛐钓鱼虾,都是儿童的最爱。他们在玩耍中表现出的顽皮、勇敢、机灵、聪明,在成人眼里自然是趣味十足。“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这些诗以儿童日常生活的瞬间为切入点,描绘出了儿童玩耍时的乐趣。

在《古诗词300首》中,以童真童趣为题的可以说屡见不鲜。在这些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藏在诗中鲜活的童真、童趣、童心。虽事隔多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诵读这些诗词犹如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寻找童年的乐趣。学生在诵读这些诗时也兴趣盎然,他们仿佛在和诗中的孩子一起嬉戏、一起玩耍,享受着和诗中孩子一样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童年时光。

四、悟诗中情

古人常在诗词的创作、吟诵中,寄托着实现安邦定国的伟业———“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感叹着世事变化的无常———“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着高洁清远的志向———“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诠释着朋友间的真挚情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抒发着漂泊他乡的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多种多样的情,汇聚成一行行美丽的诗句,精炼深刻,令人赞赏。

由于古诗词写作的年代离现在久远,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除了让学生反复诵读,我们还注重引导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建构形象生动的画面。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把背景音乐、图像再现、影视视频等巧妙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个富有情感共鸣的空间,缩短学生和诗歌之间的距离,以便感悟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的欲望。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友的离愁别绪,完全寓于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教学时,我选用了与该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曲《送别》,再配上和诗文内容契合的画面,制成了一张张幻灯片。舒缓、轻悠的旋律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场景,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此时,无需教师过多地指导,学生的诵读便可入情入境,真挚感人。

五、明诗中理

诗中若是只有情,未免单调。理,也是诗词中的一个亮点。人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滋味诗人多有感触。世上没有完美的人生,正如那月亮一样,会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语道破人生哲理,易于理解。古诗词中有很多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意蕴丰富,给人颇多启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吸收新的营养;“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深刻地说明了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在观望中受到启发,巧妙地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为了使学生能从这些哲理诗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我们注重联系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领悟。比如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填写诗句:

1.弟弟不爱吃饭,每次吃饭都把饭粒洒在桌子下面。爸爸看见了,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这道难题用一种方法怎么也算不出来,换一种方法很快就算出来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用诗中的道理来启迪学生。当学生不喜欢阅读、写不好作文时,我们会告诉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学生学习懒散,不思进取时,我们会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勉励他;当学生遇到挫折,丧失信心时,我们会鼓励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学生一味地贪玩,不珍惜时间时,我们会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诫他。古诗中的哲理如此丰富,所以学生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不仅丰厚了文学的积淀,而且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随着学生古诗词积累数量的增多,他们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于是“诵读周冠军”“诵读月冠军”“诵读年冠军”便相继诞生。除了个人评比之外,每个学期末,学校还要进行诵读抽测,评选出每个年级的诗香班级。另外为配合学校的各种活动,我们还把诵读活动拓展开来,如:制作古诗诵读卡、古诗文手抄报比赛、诗文书法比赛、诗文诵读表演比赛等。这些评比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热情,使每天的晨诵活动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开展。

坚持每日十分钟的古诗词晨诵,是十年来我校大力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一个缩影。它就像润物无声的细雨,滋养着孩子们茁壮成长。“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吟咏古诗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初探 篇3

一、课程研制的“4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和设计课程目标。首先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门什么样的课程,以及学生为什么必须要经历这门课程的学习,即形成课程理解;其次将国家规定的“普遍取向”的课程目标具体化。学校明确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如分年级、分专题地研制学校层面的课程目标),把“普遍取向”的课程目标变成“行为取向”、“表现取向”和“生成取向”的课程目标;三是明确学生所要获得的在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及其达成的程度。

第二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离不开内容,课程开发的核心工作是课程内容的研发。如何研发课程内容?一要对活动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静态的内容选择和设计。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设计要坚持“四个结合”: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要与德育活动相结合,要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二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将学生纳入内容的选择、确定和组织之中,对预设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延伸、补充、替换、修正等加工工作。

第三步:设计学习活动方式。学习方式的经历过程,是学生发展最真实的过程,也是体现课程价值的过程。任何一门课程的实施,都需要学校和教师进行学习方式的开发。学习活动方式设计的重点要放在学习活动方式的程序、方法规范和过程价值的落实上,要保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

第四步: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持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要由学生来完成,即学生自主地搜集、整理与分析资料、素材。另一方面要由学校和指导教师来完成,对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主题来说,指导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方法引导、程序性知识的指导。学校要结合实际,开发经典的主题活动课例,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课程开发的“4个系列”

系列一:“学科拓展”系列。根据校本课程开发“迁移性原则”,为了让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科课程整体发展,成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我们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在课程内容上首先确定了学科拓展单元。如:语文学科开发《小学生“三化”作文》、数学科开发《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英语科开发《快乐阅读》、体育学科开发《花样跳绳》、美术学科开发《剪贴画》,思品社会学科开发《中华传统节日》等学科拓展单元。这样的拓展能够对本学科的学习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提升效果。

系列二:“实践活动”系列。我们学校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单元”,主要以“红领巾小社团”为载体,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如“绿韵环保社团”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发出了系列性“环保节能主题”;“七色光童谣社”选择小学生养成教育为社团实践活动主题,通过创编、诵、演、唱、画、说童谣等形式,不仅活动主题鲜明,活动形式丰富,活动效果也十分显著。这两个社团分别先后获得07、08年度全国优秀红领巾社团荣誉称号。其他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也都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模式进行开发和实施的。“实践活动单元”的优点是学生参与面广,获得的实践机会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受场地、季节的限制,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符合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认可。

系列三:“兴趣特长”系列。校本课程中的“特长培养单元”与课外兴趣小组两者之间是一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可以这样说,校本课程是对课外兴趣小组的继承和发展,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课外兴趣小组是根据学校需要,安排在课程之外,缺少严密开发与实施程序的活动;而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明确的课时比例和规范要求,强调在对学生需求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制订纲要、组织实施、进行评价等。如我们学校作为广州市“中国象棋”传统项目学校,多年来一直把“中国象棋”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之一,和市棋协共同开发编写了《中国象棋》系列校本教材,每周安排固定课时,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纲要,由专业教师上课,接受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通过组织比赛和展示活动进行教学评价。像这样的教学形式就不再是兴趣小组活动而是校本课程的实施。类似的特长培养课程还有艺术科的《竖笛教程》、《民族舞蹈基本功训练100天》、《童瞳影画学园》;体育科的《健身毽球与竞技毽球》;语文科的《语言艺术演练指南》;科学科的《科技发明启蒙》等各种旨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校本课程。

系列四:“专题教育”系列。这个单元的内容主要由学校德育处牵头开发。如,为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创建节约型校园,德育处联合总务处开发了“环境教育专题”;为了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德育处在构建“一本四生德育模式”中开发了“关注生态”、“关心生存”、“珍爱生命”、“学会生活”四个系列的专题教育单元;为了建设书香校园,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导处开发了“经典诵读专题”;此外,学校还分别开发了“家庭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专题”、“科技创新专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生理卫生健康教育专题”等等。这些教育专题,学校一律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流程来进行论证选择,然后统筹实施。

三、课程评价的“3个层面”

学生层面: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参与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直接感受者。所以,学生评价,既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指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最有权对校本课程的建构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我们一般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对课程和教师进行评价,以便获取第一手评价资料,调整和改进工作。另外学校也将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成绩纳入学生学业评价考核的范围,为此,学校制定了《富都小学校本课程“学生学业”评价表》,通过相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来考察学生的学业以及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

教师层面: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也是校本课程的管理者与评价者。所以,教师评价,一方面是学校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自我反思性评价。学校根据制定的《富都小学校本课程“教师专业化”评价表》对教师进行评价,此表主要评价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课程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由此达成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评价,则是通过写“教育理念漫思”和“教育叙事”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通过评价与反思,促进校本课程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层面:学校层面的评价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在学校评价中既有对开发团队工作绩效的评价,也有对学校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整体评价。“团队”主要是指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团队层面的评价是就某一个校本课程专题的综合性评价。团队评价主要依据学校制定的《富都小学校本课程“单元”评价表》,由学校科研室主持考评。而学校层面的整体评价则根据学校制定的《富都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考评与激励方案》进行。此“方案”以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和内容的同时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在考评的基础上进行奖励。概括地讲,评价策略是坚持“三化”:(1)多元化,即评价主体与评价指标的多元化;(2)多样化,即校评价方法的多样化;(3)综合化,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评价校本课程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诸方面的综合因素,一是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整体评估。

古诗词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4

《经典诗词散文选》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为落实新课标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将《经典诗词散文选》确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这对于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于改进我们的语文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具有深远意义。

二、课程目标:

学校领导在研究了社会要求、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历史传统后,确定“诵读千古美文,弘扬中华文化,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为课程目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进语文教学。

三、课程内容: 一年级:

(1)指定背诵篇目49首。(2)推荐背诵篇目11首。

(3)《三字经》《笠翁对韵》《小儿语》节选(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二年级:

(1)指定背诵篇目37首。(2)推荐背诵篇目13首。

(4)《弟子规》和《增广贤文》《治家格言》节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三年级:

(1)指定背诵篇目36首。(2)推荐背诵篇目14首。

(4)《千字文》《百家姓》和《名贤集》节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知作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理解诗意。

四年级:

(1)指定背诵篇目36首。(2)推荐背诵篇目14首。

(4)《孟子》选读和名言名句、《大学》选读和名句。(3)逐步养成吟诵古诗词的习惯,知作者,能理解诗意。五年级:

(1)指定背诵篇目47首。(2)推荐背诵篇目9首。

(3)《道德经》选读和名句、《庄子》、《劝学》选读和名句。

(4)养成吟诵古诗词的习惯,知作者,能理解诗意,体会诗风。六年级:

(1)指定背诵篇目51首。(2)推荐背诵篇目18首。(3)《诗经》、《论语》选读

(4)养成吟诵古诗词的习惯,知作者,能理解诗意,体会诗风。

四、课程评价:

(一)检测:

1.根据各年级的规定背诵篇目进行检测。2.低年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中年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知作者,能理解诗意。

高年级:养成吟诵古诗词的习惯,能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二)管理:

1.每月进行一次古诗词背诵的验收工作,完成指定篇目的背诵,并达到检测的要求。

2.每学期可举行古诗词诵读的活动,树立背诵典型,激励学生自觉养成吟诵古诗词的习惯。

小学田径校本课程 篇5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掌握大众健康、休闲运动领域与田径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其任务为: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田径运动的部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田径基础内容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达到会做、会讲、会教。

2.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为学习和掌握其它体育项目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3.通过田径基础内容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的田径运动知识,从事和指导健身和快乐体育活动。

4.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田径教学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组织观念、整体观念教育,树立互帮互学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强化学生职业教育,促进个性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

田径运动是以跑、跳跃、投掷等运动技能组成的,以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学期课程主要是以田径为主。专业课程和其它辅助课程相结合,其中专业课包括田径、运动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以及发展身体素质为主。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心理素质的发展。而用其它辅助课程。如排球、足球、乒乓球、技巧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情趣,并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课程内容:

1、简单介绍田径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田径运动的分类(田赛、径赛)以及明确今后课程的主要方向。

3、学习田径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4、传授基本的技术动作。

5、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

6、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7、增加排球和足球、乒乓球、技巧等基本的技术。

(二)、课程安排:

1、体质前测:对学生的身高、体重、体前屈、立定跳远、50M、50M×8往返跑进行测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

2、对于田径技术教学,不光注意教学方法的效果,还应注意方法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中,多采用丰富的资源。

3、按照进度表进行循序渐进的授课,每一阶段进行成绩评定,检验过程,并定期研讨,改进,完善教学方法。

4、体质后测。学期末对前测内容进行重复测试,完善学生档案,进行总结。

三、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实际操练为主,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评价方式在考试方法上注重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如技术评定、运动水平达标、理论闭卷考试、平时作业评定、等

四、教学时数

严格按照教育部门规定的体育课程设置要求编排各年级的体育课程,一年级每周4节,每学期共 80节;二年级每周 4节,每学期共80 节;三年级每周 3节,每学期共 60节;四年级每周 3节,每学期共60 节;五年级每周3 节,每学期共60 节;六年级每周3节,每学期共 60节。主要活动对象四、五、六年级田径队的学生在进行基本教学的同时,每周再增加相应的训练时间:周三、周四下午3:25----4:00。

1、创建快乐田径队指导思想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田径运动能力。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领导的要求,提高我校在田径比赛中的成绩,把学校的体育工作做的更好。

2、组建队伍

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的体育训练工作,并将训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我们经过认真筛选,从三、四、五年级中找队员组建了学校田径队。并集合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田径队的训练目标。

3、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三和周四放学后训练三十五分钟。

4、训练要求

1)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等安排,要求形式多样,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训练必须以身体系统训练为主。

3)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肯吃苦”的品质。

4)加强跟班主任、家长和校领导的联系,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

5)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量地进行严格训练,加强意志品质培养。

6)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训练安全系数。

5、训练内容

1、柔韧性的练习:

(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协调性练习:

(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

(2)各种技巧练习。

3、速度、灵敏练习:

(1)原地高抬腿跑。

(2)加速跑60米左右。

(3)站立式起跑30-40米。

(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30米、60米、80米、100米计时跑。

4、耐力练习:

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5、弹跳力和力量练习:各种

(1)跳跃练习。

(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

(4)单脚蹲起等。

6、具体训练要求:准备期:(一周)

1、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2、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3、准备训练所需器材。第一阶段:(9月—10月):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以身体训练为主。

1、以耐力训练为主,辅以基本技术。

2、以柔韧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3、以灵敏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第二阶段:(11月):基本技术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1、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2、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柔韧性、灵敏性和耐力训练。

3、:基本技术综合练习。第三阶段:(12月—1月):专项技术、战术养成阶段。

1、以专项技术为主,辅以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2、以专项技术、战术为主,辅以模拟比赛练习。

第一周:

一、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二、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三、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第二周:柔韧性训练习,(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第三周:耐力素质训练练习,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第四周:耐力训练越野跑2000米;跳跃训练:(1)各种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4)单脚蹲起等。

第五周:速度训练:(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X4、60米X3、80X2米、100米计时跑。

第六周:速度训练:(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X3、50米X3、80米X3计时跑。

第七周:跳跃练习:(1)各种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4)单脚蹲起等。(5)蹲踞式跳远

第八周:匀加速训练跳跃,蹲踞式跳远

第九周:跳高练习,摸高,跳起抱膝、助跑单脚起跳等

第十周:协调性练习:1)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2)各种技巧练习。(3)跨越式跳高。第十一周:力量素质练习,(1)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橡皮条。(4)后蹬跑(5)俯卧撑(6)半蹲起(7)单脚蹲起等。主要是单脚蹲起,第十二周:力量素质练习,(1)俯卧撑(2)后蹬跑(3)俯卧撑等 第十三周:投掷素质练习,拉皮筋做投掷等 第十四周:投掷垒球

第十五周:速度与跳跃结合练习:(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60米、80米、100米计时跑。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

第十六周:柔韧和耐力结合练习:(1)两臂的平、侧、上等各方位的举、屈、伸、摆和各种形式的绕环练习。(2)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叉等练习。(3)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第十七周:调整训练,多样接力赛,篮球赛

第十八周:速度和身体综合素质练习:(1)原地高抬腿跑。(2)加速跑60米左右。(3)站立式起跑30-40米。(4)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0米、60米、80米、100米计时跑。

第十九周:耐力和跳跃练习:(1)跳跃练习。(2)各种腰、背、腹机练习。(3)单脚蹲起等。(4)200米,400米,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等。第二十周:调整训练各专项综合小比赛(游戏)

五、教学要求

要上好新课标要求下的田径课,开创田径课程教学的新局面,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掌握新课标的要求,树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选择组合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深刻理解新课标全面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这是更新观念、树立正确教学指导思想的基础和依据。要清楚新课标指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领域的结构体系和基本理念。要深刻领会五个目标领域所包含的主要教育教学理念。这是当前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上好田径课的基础和前提。例如,教学指导思想已从“增强体质”进化为“关注学生健康”;要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第二,依据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体系,树立全新的田径教学观,告别旧的田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积极开创田径教学改革的新阶段。不同时期的教学观是有显著差别的。当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应该形成关注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新的田径教学观。

第三,依据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体系,研究选择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自主选择组合教学内容,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以最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这是目前上好体育田径课的基本途径。小学田径课必须杜绝以竞技运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必须杜绝“巡回训练”式的教学方式,必须杜绝枯燥严格、乏味单调的竞技训练式的重复练习方式。体育教师必须从一只口哨、一个跑表、一把皮尺的测量员、监督员,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的体育指导员、咨询员和服务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田径课”的现象。新课标指导下的田径课应让孩子们“玩”起来,在“玩”中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校本课程总结 篇6

一、指导思想:

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全校上下,共同行动,思想重视,扎实推进,师生互动,重在体验,创设氛围,评价激励,将礼仪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尊重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实施办法:

1、完善文本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工作。

首先要抓紧一切时间尽快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为任课教师提供坚实可靠的教学文本保障。在戴金玲校长的带领下,我校自己编写了教材《知礼仪,懂孝道,创和谐》。

2、对全校教师进行教师形象、教师礼仪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全校教师礼仪意识和礼仪水平。

3、让每一位学生亲身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开礼仪的活动中,亲历转变过程,注重情感体验,逐步将礼仪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4、全校创设“人人讲文明,班班重礼仪”的浓厚氛围,在全校大力宣讲礼仪,学习礼仪,通过值周小组、值周教师巡查等方式,在校园提醒检查,教育不文明行为,让不文明行为在校园无处藏身,举全校之力争创“文明礼仪示范校”。

小学礼仪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篇7

一、动之以情——激发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兴趣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1. 善讲故事 , 引发思考 。孩子们喜欢听故事, 一讲故事,他们便兴趣盎然。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学中要善讲故事,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六年级上册学校礼仪《校园着装,不可攀比》,先讲述故事《晓馨的变化》,故事中的主人公和学生年龄相仿,故事情节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晓馨同学身上出现的问题自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便有感可发, 有话可说。再如,五年级下册家庭礼仪《我是家庭 “小小美容师”》,文中讲述东汉陈蕃“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学生读古人故事,鉴自身之行,明自律之理,一切便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2. 巧用图文 , 趣味横生 。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巧用图文,可谓趣味横生。如,一年级下册学习礼仪《红领巾飘起来》,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小学生应该如何规范佩戴红领巾,学生在具体的图示中行动起来,小手翻动中礼仪已悄然而生。再如,五年级上册学校礼仪《热情欢迎您》,图片真实再现上级领导来我校参观指导的画面,学生兴奋度极高, 课堂中积极与教师交流当时自己的想法、做法,氛围融洽,交流热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便相机了解了学情,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晓之以理——明理知礼是重点

教学中,给学生要晓之以理,授之以礼,引导学生明理知礼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1. 还原情景 ,学以致用 。还原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是明理知礼的有效方法。如,五年级下册学校礼仪《听从教诲,心存感恩》,还原生活情景让学生“演一演”:课堂上,你听讲不认真,老师批评你,你会怎么做?你故意滑楼梯,被楼道值周的教师看到,批评了你,你会怎么办?这些活生生的情景检验着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知度,贴近学生实际,督促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2. 创设情境 ,触动内心 。引导学生明理知礼不仅要让学生明白道理、知晓礼仪,还要创设适宜的情境,触动学生心灵,让礼仪之美盛开在学生的心田。如,五年级下册学校礼仪《听从教诲,心存感恩》,教学中创设“抒写心灵”的情境,教师再配以感人的音乐,让学生在宁静的氛围中向敬爱的老师留言,说说心里话,表达感恩之情,在交流环节中定能把浓浓的师生情谊化作股股甘泉,师生之礼也可如小溪潺潺流进师生的心间。

三、导之以行——延伸课堂是难点

文明礼仪的教育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更重要的是要导之以行,延伸课堂是课程实施的有效外延。

1. 延伸课堂 ,于潜移默化 中育人 。

(1)大课间“礼仪操”:舞动礼仪之风。大课间活动是学生欢乐的时刻,是校园欢乐的海洋,而学生在大课间进行“礼仪操”,便是把文明礼仪教育寓教于乐,学生在快乐中舞动礼仪之操,礼仪之风萦绕于整个校园。

(2)校园“德育长廊”:润物于无声。德育长廊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文明礼仪小故事,学生驻足于前,或读或议或说,文明礼仪之花的种子便在心间静静地生根发芽。

(3)班级“文明之星”:树立榜样的力量。班级每周评选文明之星,孩子们便你追我赶,互相比赛,争当文明礼仪小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在小榜样的带动下,班级中的正能量慢慢地强大起来!

浅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教学 篇8

一、结合实际,努力开发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有着很广阔的空间。我们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礼仪、安全及热爱家乡方面开发了具有本校特色,切合学生实际的课程。

二、搭建校本教研平台,研究开发学法课程。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研究的校本教研活动。学法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新课程实施的质量。我们以学法研究为突破口来扎实落实新课程精神。我们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为基本形式,搭建校本教研平台,引领教师们走进新课程,实现专业成长。

1、校长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校长是校本教研制度的身体力行者,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专业带头人。在实验研究的不同阶段,校长给老师们做理论上的辅导和实践中的指导。校长深入到教研组内和老师一同进行备课研究;到课堂上做现场指导;组织教师进行课例研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确定编写思路,拿出具体的课时内容,指导教师怎样定准学法,怎样将学法指导的过程阐述清楚。校长定期召开课程编写组会议,听取老师的汇报,教给老师们课程开发的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们解除疑虑和困惑,鼓励老师们大胆开展工作。

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充分发挥了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角色作用。给老师们拓宽了发展的空间,给予了深切的人文关怀,这使得全体教师领会新课程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校本教研观,自觉地成为研究的主体。

2、管理者是学习的排头兵。

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率先学习研究。从校本课程理论到实践操作等都進行深入学习,每个人都担当起培训主讲人的任务,全程参与学法的研究与指导。

3、群体效应。

在试验的起始阶段,我们通过多次培训讲座,教师们明确了这项实验研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推动学校的特色化建设,同时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法的学习、研讨、实践、编写。十多名教师全员参加,每位领导、教师都是研究的主体。在研究中,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自身价值的存在,领导与教师的心贴得更近了,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向心力。

4、专业引领。

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指导是校本教研成功的保障。我们发挥校内外专业人员的引领作用,为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骨干教师给全校教师上示范课,在会上交流学法指导心得。给老师们创造出去学习的机会,每学年,都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鼓励老师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咨询。通过不同方式的引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带动了教师群体的成长。

5、同伴互助

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助,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我们充分利用同伴互助这一有效方式,把常规教研活动和主题性研究相结合,推动组内教研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是发挥学年组和教研组的作用,同伴互助。因为同年组教学内容相同,学法的指导实践中便于互相交流情况。我们要求组内每周至少两次集体备课,每周每人最少听一节课。二是发挥学校整体指导研究交流作用。领导听课或研究中发现问题,随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三是每学期召开学法指导研讨会,展示学法研究的成果。

6、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

班主任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立足于平时的备课、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这个年级的教师勤于学习、乐于钻研、肯于奉献,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进取意识。这个组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研组,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他们的成长故事,听取他们的经验介绍。他们的精神鼓舞着全体教师,各组以课程开发组为榜样,讲学习、讲研究、比能力。课下、餐桌旁、办公室教师们的话题都是关于学法研究和教学,大家相互沟通,人人进入到研究的角色之中,全校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

7、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我们对青年教师给予更多地关心、爱护、指导。拓宽他们发展的空间。在学习培训中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跟踪指导;在公开课上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学校还开展管理人员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的活动,随时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问题,工作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8、个人反思

教师的个人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我们引导教师形成反思的意识,注重反思习惯,掌握反思方法。备课时问自己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这样调整,让教师反思自己的备课。上课中问自己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怎样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利用这些问题作为课程资源,及时提醒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关注“人的问题”。课后问自己:感到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这种反思在于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而形成恰当的积极的“自我意识”。组内老师在上课后及时交流,共同反思,让反思促进每个人的进步。同时,每个人有反思集,每学期至少写精典反思十几次。

9、以制度为保障。

我们完善各项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教师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教研质量。我们先后完善了各种常规教学制度。以制度作保障,许多教学研究活动已成为自觉行为。学期末每位教师的资料都要记入档案,并打分量化评比。

三、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收获。

通过搭建校本教研平台,加强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1、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综合素质有了提高。

德育、体育、艺术教育和学法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的语言、思维、表达、动手操作及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身体素质、艺术素养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高。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些课程的学习,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从一年级开始,各学科都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课前预习方法,课堂上听、说、想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以及课后复习做综合实践活动等许多方法。有了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就有思路,有操作的依据,并有了自主学习能力。例: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汇报时,有的小组用了分角色读一读的方法来感悟;有的小组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悟人物的品质;有的小组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从文中找答案,有的小组还会找出文中精彩段落背下来,课后仿写,再比如:每次布置课后阅读,学生都知道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摘抄下来。自己会提出几个不懂的问题,并用各种方式来得到答案。有的学生还写出读书心得。

3、教师转变了观念。

上一篇:电厂技术培训下一篇:大学学生会活动总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