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精选6篇)

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 篇1

基本概念: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 调查法 观察法 实验法 个案研究法

第一节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及界定

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 ~ 3岁)、幼儿(3 ~ 6、7岁)。

教育是影响人的活动。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形式

学前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学前教育的机构来进行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胎儿学校

(二)托儿所0-3

(三)幼儿园3-6

(四)托幼园所一体化0-6

(五)幼儿班-学前班

(六)儿童福利院

(七)SOS国际儿童村

(八)家庭教育

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2)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3)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4)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5)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与实施(6)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7)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8)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训

★第二节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PPT(老师讲的): 产生期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 《理想国》,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儿童的公共教育问题、全人教育问题。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三个发展阶段,胎教、婴幼儿的体育、游戏,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

卢梭: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教育家《爱弥儿》,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

建立期

福禄贝尔:德国教育家幼儿(园)之父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1、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2、学前教育要全面。

3、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

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本能,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

4、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

福禄培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1)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2)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3)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

5、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发展期

杜威美国教育家《我的教育信条》①提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从做中学

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学前教育家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全世界。

1、学前教育必须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心理有吸收力、敏感期

2、儿童有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自由活动(怎么玩自己决定,玩什么自己决定)、自我控制(纪律性)、自我教育(自我纠正)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

3、重视教育环境。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2)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

(3)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

(4)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为儿童准备,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吸引力。

4、重视儿童的自我教育,注重感官训练。

蒙氏认为3—6岁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因此,她专门设计了教具。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

5、教师的作用:

在蒙氏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她认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

陶行知: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传统的教学法。提出当时的学前教育犯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学校就是社会,教育就是生活。陈鹤琴: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在他为中国

幼儿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一生中,从理论创立和实践躬行两方面,对儿童成长与发展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研究。

(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主张幼稚园“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二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三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发展艺术才能;四要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特别是观察力提高等。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儿童是在 “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

(5)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

第三节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一)调查法 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方法。

(二)观察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法 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的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个案研究法 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

基本概念:儿童观 儿童的权利

★第一节儿童观的界说

一、儿童观的概念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二、儿童观的种类

1、儿童是“小大人”

2、儿童是“白板”

3、儿童是“有罪的”

4、儿童是“花草树木”

5、儿童是“私有财产”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第三节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为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1990年9月2日正式生效。

每个儿童拥有的出生权、姓名权、国籍权、生存权、发展权、学习权、游戏权、娱乐权、休息权、教育权等,应得到我们的承认、尊重和保护。(PPT: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儿童具有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二、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

(二)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看例子)①生活在不同家庭环境里的儿童,发展的水平不同。(例:聋哑父母孩子的语言发展差,可给孩子买图书、玩具、VCD等,创造孩子语言发展的环境。)

②生活在不同托幼机构里的儿童,发展的程度也不同。(例:重视体育的园,孩子动作发展和体质好;重视艺术的园,孩子艺术方面好,审美也得到发展。)

三、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四、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看一看例子)(例:大、中、小班幼儿放在一个活动室。)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例:动作发展、脑重量、记忆特点等。)

儿童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继续,彼此相连,不能分割。(例:婴儿期儿童通过动作思维,幼儿期则通过形象思维。)

五、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一)儿童发展有性别差异(例:男孩表现在身体攻击,女孩表现在言语攻击)

(二)儿童的发展有个别差异(例:孩子言语差异大,数学差异不大)

(三)儿童的发展有文化差异(例:各国语言不同)

六、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看一看例子)

儿童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操作活动,另一类是交往活动。

七、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儿童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它们构成一个整体,相互联系,彼此制约。

第三章 学前教育观

基本概念:托儿所学前教育观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价值

1胎儿健康出生2婴儿及时成长3幼儿迅速发展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托儿所的保教目标

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1981年,卫生部妇幼所颁发了《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提出托儿所的保教总目标是:“要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

(二)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一定考)

幼儿园是对3-6周岁(或7周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概念、性质)

199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三)学前教育目标的特点(论述)

(1)托儿所和幼儿园在保育、教育目标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均受制于其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也都反映了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

(2)比较而言,托儿所在对儿童施以教养的同时,更注重于儿童的保育工作,而幼儿园在对儿童进行保育工作的同时,却更侧重于儿童的教育;

(3)托儿所把保障儿童的健康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强调通过日常生活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语言、动作和认知能力;

(4)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建立在托儿所培养目标基础上的,对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要求更多、更高,强调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儿童的广泛兴趣,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塑造儿童的良好性格。

二、中外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 美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

(1)让幼儿在幼儿园里体验集体生活的态度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精神的萌芽;

我国与其它国外教育目标的比较:(必须记)

相同:各国都很重视使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重视全面和谐发展)

差异:1我国较关注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外国较关注培养兴趣和求知欲;2我国较注重形成儿童良好习惯。外国较注重儿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3我国较重视儿童的性格。外国较重视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

★第四节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八点可全考可抽

考)

一、热爱儿童

爱是儿童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精神食粮,热爱儿童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1)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儿童,(例:老师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2)教师要关心儿童、爱护儿童。(例:冬天孩子午睡,老师晒孩子们的鞋子)

(3)教师对儿童的爱要讲理智,而不应溺爱。(例:针对偏食现象,老师教孩子说“老师,我喜欢吃„”)

二、尊重儿童

(1)要信任儿童。(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一定要相信儿童)

(2)要尊重儿童的隐私。(例:托幼机构设立儿童专柜,老师打开前要征求幼儿意见,“我能看看里面有什么宝物吗?”)

(3)要鼓励儿童(例:《布娃娃之歌》,改编40个样本)

(4)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例:“埋藏缺点”活动)(5)要杜绝体罚儿童。(例:“娃娃家”男孩亲了女孩被罚,影响了智商)

三、全面教育儿童

学前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是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应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方。

四、寓教于活动之中

第一,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第二,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游戏活动的机会。第三,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教学活动的机会。第四,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劳动活动的机会。

第五,教师要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使儿童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五、教育要儿童化

学前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儿童化,不能“小学化”、“成人化”。

(1)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把一些浅显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儿童。

(2)学前教育的儿童化还体现在方法的运用上。教师在运用教育方法时,要尽量注意直观、生动,以激发儿童的兴趣。

六、多种教育形式结合

七、因儿童施教

八、争取家庭配合★★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

基本概念:学前教育课程潜在的学前教育课程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

第一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涵义

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背,记概念)

从隐蔽性和显露性两个维度出发,学前教育课程可分为隐蔽课程和公开课程两大类。

(一)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

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显在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

(二)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考它的机率大,举例)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潜在的、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一般体现在托幼机构和班级的环境中

★★第二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观点

(一)成熟社会化的理论

卢梭基石则是由埃里克森和格赛尔奠定的 儿童为中心 营造积极情感环境。

(二)教育训练的理论

行为主义的理论,洛克、斯金纳和班杜纳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和布鲁纳。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拟定

(二)确立课程目标(结合《纲要》)

1、确立课程目标的依据:儿童 > 教师 > 学科(1)学科知识(2)教师的态度、行为及个性特征(3)儿童的行为(最为重要)

2、目标的特性水平:促进儿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3、目标的层次顺序

从近期的初级目标到中期的中级目标到远期高级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第三节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

一、发展儿童认知的课程方案

(一)教育目标

1发展儿童的分类、序列、数量、时空概念等方面的逻辑思维技能;2丰富儿童的自然常识社会知识;3发展儿童描述事物的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4培养儿童设计、组织、评价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的能力;5提高儿童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合作的能力;6培养儿童成功地完成任务的毅力7训练儿童心理活动的技能。

(二)教育内容1主动学习2设计和评价 3语言表达4再现5分类 6序列 7数概念8时间关系 9空间关系

(三)教师的作用

1教师要仔细观察儿童,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制定科学的一日活动时间表。2教师要合理安排大组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引导儿童与成人、同伴的相互作用。3,教师要鼓励儿童自由探索材料,使儿童的认知活动从简单、低级的形式向复杂、高级的方向发展,以不断提高儿童的抽象思维水平。

三、陶冶儿童情感的课程方案

(三)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儿童学习的反应者 2教师是儿童情感的支持者3教师是儿童的伙伴

★第四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原则(基本要求)1承认儿童的权利 2反映民族特色

3面向世界 4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5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此外,要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经常提出开放式、启发式问题)

二、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分析、判断)

设计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全面性、启蒙性、社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一)全面性

首先,这是实现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任务的需要。其次,这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需要。

再次,这也是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在安排各方面的内容时,也要注意均衡。此外,在设置具体课程时,也必须注意学科内容的全面性。

(二)启蒙性

首先,这是由学前教育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再次,这也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社会性

首先,人事物可成为学前教育重要内容。

其次,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建筑也是学前教育课程的独特内容。

再次,社会生活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组成的,社会生活中不同职业的人都是学前教育课程生动的内容,教师合理的加以选择、组织,就能加深儿童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

(四)发展性随时代发展

(五)灵活性

三、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策略(背 论述 举例)儿童学习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操作、游戏、模仿、交往。

最佳课程策略,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

其次,要为儿童不断提供新的学习机会,鼓励儿童的自发活动、自由游戏,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发展自我。

再次,为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材料,发展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儿童体育运动技能、自我保护技能和社会交往技能。

最后,要鼓励儿童参加大组活动;同时也尊重每个儿童,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参与游戏、活动,还是放松、休息;

此外,还要兼顾特殊儿童的需要,施与不同的课程策略。

第五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儿童的发展

首先,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来评价儿童。其次,教师应对儿童多进行纵向评价。再次,教师应对儿童少进行横向评价

二、评价课程的所有环节

首先,教师要评价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因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其次,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

再次,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有计划性、稳定性,又偶发性、灵活性。

第五章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基本概念:幼儿社会化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园社会教育过程

★第一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涵义(概念)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讲,它是指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如社会活动、社会规范、社会文化),形成积极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如依恋心、自信心、自尊心、信任感、同情心、内疚感、公正感、爱憎感),掌握与同伴、成人相互交往(如轮流、分享、合作、谦让、助人)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便使幼儿能有效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教育。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1有助于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2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陶冶3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4有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5有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一般)

(一)传授粗浅的社会知识一般包括:1关于社会风俗习惯、礼仪信仰等方面的知识;2关于社会规范、行为准则等方面的知识;3关于社会分工、职业角色、买与卖、生产与消费方面的知识;4关于学习、工作、生活、娱乐设施方面的知识;5关于家乡、祖国、世界方面的知识等。

(二)提高基本的社会能力 主要包括:1自理的能力2学习的能力3思考的能力4交往的能力5表达的能力6遵守规则的能力7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培养科学的社会态度 主要包括:1对自己的态度2对群体的态度3对知识的态度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1使幼儿自我意识2集体感3社会交往能力4遵守行为规则5道德判断水平6了解社会工作的意义:职业、与他人关系7文化意识:如爱家乡

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过程(分析)教师根据幼儿社会教育任务和内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的过程。

1创设隐蔽性环境:在环境上注重德育化、儿童化 2落实重复性任务:对社会教育过程需要螺旋式上升,有反复有提高3运用实践性方法:除解释说服外,练习训练等也重要。如观察学习、品行模仿、行为练习等。4利用社会性资源:如家长园地、家长会、社会外出参观等等。

第二节幼儿社会化的理论和实践

一、幼儿社会化的涵义

(一)幼儿社会化的界定

幼儿社会化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幼儿逐渐了解社会关系(如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同伴关系、长幼关系)、获得社会经验、掌握社会规范而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是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幼儿社会化的意义(略)

幼儿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环节,对未来的继续社会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幼儿社会化也有助于社会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使每个人发展成为该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幼儿社会化的理论

(一)统一论1在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个体与社会是统一的2通过教育传授道德观念、集体意识,使年幼儿童社会化并个性化,以便维持社会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班级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地,传递社会文化,并使之内化与幼儿。

(二)冲突论1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与社会并非和谐统一,而是充满矛盾与冲突的2班级内的师幼关系,是一种制度化了的支配与从属关系,幼儿并不能个性化。

(三)互动论1在幼儿社会化的历程中,交往活动尤其重要。交往的模式包括:a前喻文化b并喻文化c后喻文化

(四)主体论在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中,幼儿主体意识特别重要,教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看问题,多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布置环境,投放材料,安排教育活动。

三、幼儿社会化的成因

幼儿社会化是个长期又复杂的过程,受制于多种因素,教师和同伴是影响幼儿社会化进程和质量的两个最为活跃的教育因素。

★★

(一)教师及其教育行为

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积极的社会强化、模仿与辨认、期望和要求、特性分类等因素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显得极为重要。

1、积极的社会强化

2、模仿与辨认

榜样三特征1能力2教育3知觉的类似性

3、期望和要求特性分类有积极与消极之别。

(二)同伴及其相互交往

在幼儿的相互作用中,朋友、互助、冲突、社会地位等因素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显得格外重要。

1、朋友

2、互助

3、冲突(有利)

4、社会地位

四、幼儿社会化的内容(了解)

1道德社会化2认知社会化(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3性别角色社会化4政治社会化5职业社会化

五、幼儿社会化的特点(记 不用细说)

(一)能动性幼儿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影响他人社会化

表现:1幼儿之间的交往2师幼之间的交往

(二)强制性,幼儿要学会自我服务、集体服务技能

(三)连续性 大班比小班各方面都成熟,可延长课时

六、幼儿社会化的策略(举例说明)

(一)合理安排幼儿园活动(幼儿园)

①生活活动 ②交往活动③游戏活动④教学活动

(二)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家庭)

(三)注意挖掘社区潜力(社会)

★第三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判断、分析)

P128

一、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原则

二、兼顾幼儿现实生活和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原则

三、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与随机教育相互补充的原则

四、班内、园内教育与班外、园外教育相互结合的原则 五 幼儿社会认知 社会情感 社会行为发展相互统一原则

六、面向全体幼儿与注重幼儿个别差异的原则

★第五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实施可通过设计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和利用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来进行。

一、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记)P138

(一)主题教育

(二)节日娱乐活动

寓教于乐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三)参观浏览活动

(四)情景表演

(五)实践活动

二、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记)

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即隐蔽的、潜在的社会教育活动。它是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特点:潜在性、非预期性

(一)日常生活活动

(二)各科教育活动

(三)角色游戏活动

(四)交往活动

(五)随机教育

(六)环境影响

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第一节幼儿游戏活动的种类

一、游戏的界定

二、游戏的种类(背)

(一)从教育的作用上分

1、角色游戏: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例:“健身房”游戏,角色有“经理”、“教练”、“客人”等)

2、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通过手的创造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参观机场后,用大型积木搭 “机场”)

3、表演游戏: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言语、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例:《老鼠娶亲》,设定角色,表演情节)

4、体育游戏:以发展儿童基本动作,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主的游戏。(例:学习“解放军”,匍匐前进,扔“手榴弹”,炸“碉堡”)

5、智力游戏: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儿童在愉快情绪中,丰富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游戏。(例:猜谜语,老师说谜面,幼儿猜谜底)

6、音乐游戏:儿童在音乐和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例:边唱歌曲《划船》,边进行“划船”比赛)

(二)从教师指导上分

1、自发游戏:是由幼儿自己思考出来(自由活动自由选伴

2、规则游戏: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三)从社会性发展分(美国教育家帕顿)

1非游戏行为0-2岁2旁观游戏3独立游戏:2岁半以后

4平行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

(四)从认知的发展上分 皮亚杰 1机能游戏2象征游戏3规则游戏

第二节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一、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

首先,游戏有利于幼儿大肌肉的发展。(例:“切西瓜”、“钻桶”、“爬桶”)

其次,游戏有利于幼儿小肌肉的发展。(例:拧盖子、剪剪贴贴等)

再次,游戏有利于幼儿躯干肌肉的发展。(例:“乘电梯”,伸直腰,弯腰)

最后,游戏有助于幼儿感觉运动技能的提高。(例:在不同地面行走,锻炼脚部触觉)

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首先,游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例:玩积木,学会“相等”的概念)

其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例:玩水,了解水无色无味,透明,有重量等特性)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例:“医院”游戏,“冰激凌”棍代替“注射器”)

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例:给“宝宝”包小被子,横短竖窄,最后想到斜对角包)此外,游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例:“找相反,说相反”游戏,孩子学会大小,长短等相反词)

三、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首先,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心里气氛。(例:创造力测试,有宽松气氛的游戏组高于对照组)其次,游戏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例:金属红箱子实验,探索使用玩具的创造力最高)

再次,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例:积木游戏中,能用长方形积木当“娃娃家”的床)最后,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例:自由游戏组创造力,高于模仿组和解决问题组)

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首先,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情感。(例:表演游戏,戴“咧嘴大笑”面具,表现喜悦)

其次,游戏能使幼儿充分体验到快乐之情。(例:幼儿园调查问卷,最高兴的事是做游戏)再次,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恐惧情绪。(例:“动物园”,驯养猛兽,减少对其恐惧之情增加爱心)最后,游戏能使幼儿进行情感宣泄。(例:体育游戏中,拳打脚踢“沙袋”,释放气愤之情)

五、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首先,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例:插塑游戏,材料不够,互抢)

其次,游戏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例:“开火车”游戏,火车头、身、尾)

再次,游戏提高了幼儿的交往技能。(例:“荡秋千”,学会在分享、轮流、给予和索取间找平衡)

最后,游戏发展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能力。(例:角色游戏分配角色,用“剪刀锤”决定)

此外,游戏锻炼了幼儿顽强的意志。(例:布鲁纳等人的钳子棒子取粉笔的实验)

六、发展幼儿的美感

首先,游戏的设施有利于幼儿领略美。(例:漂亮玩具,装饰一新的游戏环境)

其次,游戏的内容有益于幼儿欣赏美。(例:角色游戏,去“美术馆”看“画展”)

再次,游戏的成果有助于幼儿再现美。(例:把制作的“项链”、“手镯”戴在身上,装扮自己)

最后,游戏的过程有利于幼儿大胆创造美。(例:美术区,绘画,大海)

★第三节幼儿游戏活动的准备(简答或论述)

一、设定游戏时间(游戏的重要保证)首先,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晨间接待、教育活动后、午睡后)

其次,力争每次有较长的时间进行游戏。(30-50分)再次,使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基本均等。(室内:陶冶社会情感,室外:培养运动技能)

最后,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二、布置游戏空间(游戏的基本条件)第一,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空间密度=房间面积-不可用的空间面积/幼儿人数)

第二,开辟各种游戏区域。(设立4-6个游戏区,暂时性游戏区和永久性游戏区相结合)

第三,游戏场地要有吸引力。(场地多种多样,新颖独特)

第四,保证游戏场地的安全。(清洁卫生,无铁钉、碎玻璃、破砖瓦)

三、提供游戏材料(游戏的物质支柱)首先,广泛收集废旧物品。(自然物,无毒无害,廉价物美)

其次,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改变游戏区,增减游戏区材料,把一个游戏区材料转到另一个游戏区)

再次,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超级组合材料-3种以上材料组合,复杂组合材料-2种以上组合)

最后,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玩具储藏室,玩具架,让孩子自己选择使用所需材料)

四、丰富知识经验(游戏的源泉)首先,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例:体育活动教武术,自由活动时就可开“武术馆”角色游戏)

其次,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例:参观野生动物园后,用积木搭“野生动物园”)

再次,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例:妈妈带小朋友去理发店,小朋友扮演“理发师”就非常好)

★★第四节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简答或分析)P169

一、观察的价值(意义)

教师的观察在幼儿园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1、观察是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

2、观察是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它把教师的游戏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连接起来,起着纽带的作。

3、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通常在游戏中能得以充分的表露。(PPT:是观察幼儿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的时机)

二、观察的策略(具体方法)

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的时候,应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在自然状态下观察。(观察时不妨碍幼儿游戏,选好位置,不太近也不太远。)

其次,要在幼儿彼此熟悉后观察。(为真实反映游戏水平,要在幼儿熟悉了解后再观察。)

再次,要对全班幼儿进行观察。(对全班游戏的表现进

行普遍观察,了解本班幼儿游戏整体发展水平。)最后,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在普遍观察基础上,对某个幼儿进行观察。)此外,要对幼儿反复进行观察。(仅凭一次观察,难以推断出幼儿的游戏特征。例:玩沙游戏)★★第五节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细看P174)

一、尊重幼儿的游戏(1)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倾向。(例:自选游戏时,幼儿不想用教师准备的材料,应尊重他的意见,到储藏室找他需要的材料进行游戏。)(2)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选择。(例:分配游戏角色时,尊重幼儿想法,允许他们运用多种方式完成:选出一位负责人由他安排;按小组、学号顺序安排挑选角色顺序等。)(3)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创造。(例:潜意识里拱形积木为门,长型积木为床,在“娃娃家”有幼儿把拱形积木当摇篮,教师不应指责,而是鼓励孩子的创造性。)

二、支持幼儿的游戏 一方面,教师要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要。(例:“医这方面材料。)另一方面,教师要满足幼儿充分游戏的心理需要。(例:让幼儿能心满意足离开游戏区。)(2)教师还要关心幼儿游戏的意愿。(例:幼儿表现出对“商店”游戏的兴趣时,教师为他们讲购物的故事,带他们参观商店,提供游戏货币等商店材料支持游戏开展。)(3)教师还要关心幼儿游戏的进程。(例:一幼儿在“理发店”玩“电吹风”一段时间,教师可在询问后,争得幼儿同意下,找别的游戏区小朋友和她一起玩。)

三、参与幼儿的游戏(1)教师应是一位幼儿游戏的参与者。(2)教师应是幼儿游戏的伙伴。

四、引导幼儿的游戏(1)教师要诱发幼儿的游戏。(2)教师要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例:“火锅城”游戏中,当幼儿用面泥做很多菜后,教师可以问孩子面泥还能做什么,引导孩子拓宽思路,作出“碗”、“盘”等)(3)教师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例:一幼儿在“娃娃家”抱着“宝宝”,有些幼儿在玩“服装店”,教师可以启发她去“服装店”给“宝宝”买衣服,更好扮演“妈妈”,和小伙伴交往,是游戏丰富多彩。)(4)教师要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

五、干预幼儿的游戏(注意消极因素)1及时制止有害于健康的游戏 2对游戏过程进行监督 及时消灭隐患第六节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与游戏的准备一起看)

一、幼儿游戏环境的评价(与游戏准备合在一起看)教师要对幼儿游戏环境的安全性、刺激性、协调性与教育性、适宜发展性进行评价,可用“幼儿游戏环境评价表”来进行评价。

二、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教师要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各个方面、每一环节进行评价:1教师要评价活动的目的、目标。2认知情感社会性 没干的游戏平衡3室内游戏是否均衡 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三、幼儿游戏水平的评价教师的评价 幼儿自己的评价第七章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细看例子 基本概念:榜样示范法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 第一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简答)

一、有利于贯彻幼教法规

二、有利于与世界幼教接轨

三、有利于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

四、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五、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第二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一、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 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具体目标: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促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手段,家幼配合,协调一致,提高教育质量。

2、帮助家长获得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和艺术,增强教育孩子的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争取家长在经费、物质设施、人力上的支持和援助,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提高办园的整体水平。★

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任务(简答)

(一)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

(二)帮助家长养成良好的教养态度

(三)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四)支持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

(五)增强家长与幼儿园教育配合的意识

(六)鼓励家长全方位为幼儿园的发展服务★★

三、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比较重要)十点:①宣讲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②说明家庭教育的独特价值 ③讲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知识 ④讲授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a增进健康b开发智力c培养品德d提高美感 ★⑤讲析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a热爱孩子的原则b要求孩子的原则c教育一致的原则d全面发展e因材施教 ⑥阐明家庭教育的基本途径⑦阐述家庭教育的若干方法a讲解说理法b榜样示范法c表扬奖励法d批评惩罚法提醒按时法实践活动法陶冶感染法⑧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概况 ⑨述评孩子的在园表现 ⑩引导家长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第三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一、了解性原则 了解幼儿家长及家庭,利用谈话、家访、问卷、调查等

二、方向性原则 使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需要与国家教育方针、幼儿园教育法规的精神一致。

三、科学性原则 使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尊重性原则 幼儿园要尊重家长、平等对待各类家长,引导家长在家庭里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如平等对待自身条件不同的家长、注意尊重孩子情况不同的家长。

五、协调性原则经常与家长交流情况,相互沟通、互通

有无,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六、针对性原则根据幼儿与家长的不同特点,开展分类

型和分层次的指导,注意灵活性。

七、直观性原则

采用一些直观教育、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讲解相结合,使家庭通过观察和表象,丰富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八、艺术性原则 把一些教育的规律、途径、方法巧妙地蕴藏在家园活动之中,融合在亲子活动里面,使家长从亲身的体验中得到教

益,自然而然的得到指导。第四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看例子)

一、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一座桥梁,家长委员会的委员是园长和教师的得力助手。由各班家长推荐1-2位家长组成,分工协作,在园长指导下进行工作,制定活

动计划,总结活动效果,向家长作汇报。(例:“三八妇女节”,幼儿园召开家长委员会,商讨如何进行“爱妈妈”教育)

二、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对在家庭里承担抚养教育幼儿责任的父母

或其他长者进行系统教育和训练的学校。教育内容要根据家庭教育的需要和家长的现状来确定。(例:针对家长普遍不重视孩子性格的这一教育缺陷,校务委员会决定开设“培

养孩子的良好性格”的专题讲座)

三、家长会议 时间上分:开学前的家长会议、学期中的家长会议、学期结束的家长会议

形式上分:全员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小组家长会

四、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可定期邀请家长来园参观,参加园内活动。

幼儿园也可不定期对家长开放,把来园观看的活动的主动权下放给家长。要求家长不干扰正常教育活动。(例:教师提问后,家长不强迫孩子发言)

五、家长园地

六、家庭教育咨询

七、接送时交流

八、电话交谈

九、家园联系册

十、家庭访问

十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十二、其他形式第八章 幼儿教师 基本概念: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第一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一、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小题)主要有:幼稚性、全面性、时代性、复杂性、多样性、地方性

(一)幼稚性 其一,从劳动的客体看: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幼儿,教师对其进行粗浅的、简单的、正面的教育。其二,从劳动的主体看:幼儿教师刚从幼师毕业,很年轻。2全面性 3时代性 4复杂性5多样性6地方性

二、幼儿教师的权利和职责(了解)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职责(义务)。

(一)幼儿教师的资格

(二)幼儿教师的权利

(三)幼儿教师的义务

三、幼儿教师劳动的价值(与学前教育价值联系在一起)

(一)教师是维护幼儿身体健康的保健师

(二)教师是开启幼儿智力之窗的建筑师

(三)教师是塑造幼儿美好心灵的工程师

(四)教师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美容师 第二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和智能结构两大方面。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对待幼儿教育事业的道德、对待幼儿的道德、对待幼儿教师集体的道德、对待自己的道德。1对待幼儿教育事业的道德2对待幼儿的道德 3对待幼儿教师集体的道德4对待自己的道德

二、幼儿教师的智能结构

幼儿教师智能结构由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两部分

组成。

(一)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了解)★

(二)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看细致举例理解)包括: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育能力、创造

能力、设计能力、交往能力和评价能力。

1、观察能力例:以表格形式,“幼儿一周各科举手次数记录表”,了解幼儿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所在)

2、表达能力(例:午睡后散步时,幼儿都拉教师的手;教师微笑着一个个回抱幼儿后,幼儿按顺序手拉手散步)

3、组织能力(例:分组活动时,教师要兼顾玩水区幼儿不喝池水,木工区幼儿不被锤到手和打人)

4、教育能力(例:多提启发性问题,“你是怎么折纸飞机的,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以打开幼儿思路)

5、创造能力

6、设计能力

7、交往能力

8、评价能力

第九章 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及启示 第一节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和谐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

二、开放多样的学前教育途径

三、千姿百态的学前儿童教师

四、责权并重的学前儿童家长

五、启示及思考:

1、加强儿童的科学技术教育

2、重视儿童的多元文化教育

3、开展活动区教育的研究

4、增加参观和旅行的机会

5、给予家长相应的权利第二节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学前教育的机构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

三、学前教育的内容

四、学前教育的途径

五、学前教育的师资

六、学前教育的管理 ★

七、启示与思考:

1、幼儿班级与编制

2、幼儿数学教育

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有

4、幼儿教师学历

5、幼儿教育收费第三节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及评析(看看,了解)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领域

四、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 篇2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

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

(一) 儿童的管理

“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 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 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 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赫尔巴特认为, 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 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二) 儿童管理的目的

“……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 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 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 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 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

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 即深入理解与思考, 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 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 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 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

(一) 清楚

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 对学生而言, 这一阶段处于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 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作为教师, 要采用提示等直观教学讲授新教材, 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 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 因此, 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 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

(二) 联想

对学生来说, 这个阶段是运动状态的“专心”活动。经过了明了阶段之后, 学生能够将以往的种种观念迅速地正确再现出来, 并自然地引起某种联想。但是, 也往往会碰到新观念与旧观念不相一致、与旧观念不相联系的情况, 这时,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其他有效方式, 寻找某些较接近的新观念或旧观念, 去代替或调和它们。在此阶段, 重视培养和利用良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 系统

经过“联合”阶段, 学生的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产生了一定联系, 但并不系统, 需要学生进一步进行一种静止状态的“审思”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初步联合起来的种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 使相关的新旧观念重新联合为集团, 形成普遍性的概念。在这一阶段, 想象和思维表现得特别活跃, 并具有更严密的逻辑性。

(四) 方法

这一阶段学生对观念进一步思考, 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审思”活动。教学过程达到系统阶段, 并不等于观念体系全部形成了, 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 这便需要借助实际的练习, 使已获得的系统知识付诸应用, 使之变得更为牢固和熟练。

四、训育及其方法

(一) 训育的定义

“现在便容易对训育的概念下定义了。它与儿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征, 它是直接对儿童的心灵发生影响的, 它与教学共同的地方在于它们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赫尔巴特通过把训育与对儿童的管理和教学相比较, 来更清晰地理解训育的实质内涵, 它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二) 训育的方法

赫尔巴特提出的训育方法有:1.陶冶。训育与管理不同, 其最大的特点是陶冶性。通过陶冶, 使学生逐渐受影响。2.教师的人格感染。教师的形象对学生具有权威性, 通过教师的人格感化学生, 是训育的一个重要手段。3.赞许和责备。赫尔巴特说:“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 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儿童、少年与青年, 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须习惯于忍受其所招致的责备并保持这种习惯, 只要这种责备是恰如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4.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这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的首要准备”。

赫尔巴特在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学》里提出的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 儿童的管理理论, 教学阶段论以及训育及其方法, 这些教育思想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但对教育科学发展的贡献是杰出的, 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具有借鉴作用。

摘要:《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此著作中, 他说明了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 论述了儿童管理的方法和目的, 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并且论述了训育及其方法。

关键词:赫尔巴特,管理,教学,训育

参考文献

老师,高三数学复习要不要记笔记 篇3

生乙:教材和教辅用书上都有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所以偶尔记一点拓展与注释。

生丙:虽然复习资料上都有,但我还是坚持记下来,我认为对于理解概念的本质是大有好处的。如复习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时,您要求我们对每一个定理都要证一遍,我都是认真完成,同时也把其他同学的证明方法记录下来,我感觉收获很大。虽然有时未必完全理解,但课后再讨论,感觉收获更大,特别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一位同学给出空间向量的证法,设平面a内两条相交直线a,6的方向向量分别为n和b,直线z的一个方向向量为n,在平面a内任取一直线c,其方向向量记为c,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c=xa+yb,n⊥a,n⊥b。所以,n·c=n·(xa+yb)=xn·a+yn·b=0,所以n⊥c,由线面垂直定义知l⊥α。

生丁:这种证明方法我仅仅记一个思路,但老师提出是否还有其他证明方法时,倒引起了我的兴趣,在笔记给出旁注“老师说,还有传统几何法的证明思路”,课后我与几位同学讨论,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探究,我们认为要利用线线垂直的条件,先构造等腰三角形,不妨设直线l过a与b的交点0,在l上取点P,Q,分布在点O的两侧,且PO=QO,在直线a和6上分别取点A和B。在平面α内任取一直线c,不妨设其过点O,直线c与AB交于点M。

因为l⊥a,所以a垂直平分线段PQ,因此PA=QA。同理PB=QB。

再证明三角形全等,又AB=AB,所以△PAB≌△QAB,于是∠PAB=∠QAB。

可以证明三角PAM≌△QAM,所以PM=QM,这样又构造新的等腰三角形,所以OM⊥PQ,从而证明直线l垂直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于是得到结论。

老师的一句话,激发了我们几位同学的探索热情,整个探究过程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定理的理解,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构造法研究问题时的威力,品味到了成功的快乐。

因此我认为记笔记主要是记要点、关键点、疑惑点和兴奋点。

师:生丙与生丁记笔记各有特色,但他们主要是先听课,再记笔记,抓住主要的内容,对于疑惑点他们都是先放一放,课后再进行探究,充分发挥笔记的作用。

生戊:我认为记笔记主要是用于课后复习巩固,有时对课本上的定理、公式、运算法则等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如果是复习基础知识,我主要是听老师讲解,碰到关键之处就在教材上圈点,对于老师或同学给出的不同证明思路,我也是抓住关键词记录在教材相关位置,课后自己再独立完成相关证明。例如在复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时我主要就是记住老师在黑板上的思维导图:

课后我又证明一遍,有的给出另外一种证明方法。

师:你为什么要重新证明?

生戊:当公式或定理记得模糊不清时,我可以从定义出发进行推导,这样有利于自主探究性学习。

师:你对上述思维导图中哪一个公式给出另一种证明方法?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篇4

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2.1中世纪大学的局限与意义

局限性:浓厚的宗教性质;组织纪律上的松散性;教学上的繁琐性。贡献:1)中世纪大学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独立形态高教机构,为西方近代高教的发展开辟了源头,提供了框架;2)孕育了近现代高教的基本理念与思想要素,确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培育了近现代大学的独立品格;3)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形式等方面积累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经验,为近现代高教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1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

洪堡思想:①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②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反对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

两条最基本的原则: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②学术自由的原则 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办学不受任何权利干扰;二是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三是教学过程要有教育自由。

2.2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含义与要求

含义;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客观上存在着内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教育与科技的最佳选择。

要求:①高校要从指导思想、确定方向、选择课题、组织实施等方面,把教学与科研统一起来。②要立足教学搞科研,在所教课程中确定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③要搞好科研促教学。高校的科研要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3.1高等教育理念的构成要素

⑴教育理念: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⑵学术理念:学术自由、学术中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⑶机构理念: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校长职业化、管理专业化

3.2高等教育理念的主要流派

高等教育理念主要有三大流派: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其中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两大流派产生最早,也最具代表性。⑴理性主义主张人及个性的自由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原则。⑵功利主义认为衡量教育的标准是实现价值和创造价值,教育是为职业选择做准备,社会的需要就是教育的需要,教育要以社会发展为最高目标。

⑶实用主义把高等教育改造民主社会的工具,强调大学应广泛参与社会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4.1.制约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

⑴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政策及主导思想观念 ⑶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

⑷社会规范意识、公民契约精神、突发事件等 4.2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趋向 ⑴进一步推进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 ⑵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对象;

⑶进一步改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合作博弈关系。4.3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

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为主),高校享有一定办学自主权的高等教管理制度。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管理制度属于权利主导型,高校组织管理结构呈现直线—职能型,校—院—系结构的科层制特点明显。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领导体制属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4.4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制度

高等教育评价制度是指高等教育的内部评价机构或外部评价组织基于特定的目的,依照一定的规则、标准和程序,对高校进行评价的一种制度。

它基于高等教育的契约型、道德型和自律型问责,可分为内部评价制度和外部评价制度。内部评价制度即高校自我评价制度,外部评价制度即政府行政性评价制度和第三方评价制度,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管、办、评分开,以高校自我评价为基础,以政府行政性评价为指导,以第三方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以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4.5高等教育评价制度中的权力制衡

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的核心在于权力,权力分为行政权力、市场权力和自治权利。政府评价高校时采用的是行政权力,这种权力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评价主体为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的评价组织,第三方组织评价高校时采用的是市场权力,代表高等教育消费者(学生和家长)、纳税的普通公民和在专门领域中具有高度伦理道德的专业工作者,其评价具有客观性、科学性、专门性、、权威性。高校自我评价使用的是自治权力。5.1高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㈠促进个体生活能力的发展 ㈡促进个体社会化

⑴个体行为⑵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⑶个体角色⑷培养个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㈢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发展

⑴主体性发展⑵差异化发展⑶自由发展⑷发展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5.2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反作用 ⑴政治制度决定着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⑵政治制度决定着受高等教育的权利;⑶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目的和内容。5.3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⑴通过培养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政治服务;⑵通过形成舆论对政治产生影响;⑶促进政治民主化 5.4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㈠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⑴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资源;

⑵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 ⑶可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⑷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㈡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⑴经济增长为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⑵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 5.5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⑴文化保存、继承功能;⑵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⑶文化选择功能 5.6 高校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

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首先,三大职能各自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责,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因此三种职能不可互相替代;

其次,三大职能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以高校的教师与学生、高深学问和社会需求为中介而紧密联系在一起;

最后,三大职能具体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其职能数量和侧重点也会有所区别。6.1.高等学校课程观

以统一性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可以称为普遍知识,基于普遍知识建构的大学课程称为普遍知识课程;以多元化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可以称为科学知识,基于科学知识建构的大学课程称为高深学问课程;以个人自主建构为本质诉求的知识形态称为个人知识,基于个人知识建构的大学课程称为多元教育课程。6.2高等学校课程规划的文件构成

本科专业目录;学校人才培养计划;院系专业课程方案 6.3高等学校课程类型

文化素养课程;多学科交叉课程;专业课程;科研项目课程;学生咨询课程。6.4高校课程结构

高校课程结构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纵向: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横向: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6.5我国的大学课程编制(泰勒原理)

我国的大学课程编制主要依据目标模式进行编制。目标模式又称泰勒原理,是一个课程编制的四阶段模式,即确立和表述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对课程进行评价。6.6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

服务社会是课程的价值体现,满足学生需求是课程的核心目标,传播和发展科学知识是课程的基本功能,进行专业教育是课程的实践取向。

社会、学生、学科、专业和教师既是大学课程的构成要素,也是具体课程编制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力量、学生需求、学科发展、专业架构、教师素质)6.7课程编制的任务

调查课程需求;确立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

6.8.课程内容选择遵循的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②量力性原则。③满足性原则。④效用性原则。⑤经济性原则。6.9教材编写遵循的原则

⑴科学逻辑与认识逻辑相统一原则。⑵观点与材料相一致原则。⑶“少而精”与“多而全”相协调的原则。6.10高校课程管理的基本任务

⑴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⑵明确课程教学运行中的权责与程序;⑶突出课程开发的标准建设;⑷提高课程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课程管理能力

6.11课程管理的基本制度与基本过程 基本制度:选修制;学分制;评课制

基本过程:课程审定;课程督导;课程评价;课程更新 7.1教学的基本任务

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⑵传播知识与发展能力; ⑶形成技能与培养能力;⑷培养与发展个性。7.2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特点

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领导性。基本特点:体现专业的目的性;突出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注重科学研究

7.3如何贯彻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原则 ⑴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⑵要善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⑶要多用启发式教学,改变注入式教学方法。⑷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7.4如何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⑴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⑵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7.5高校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的影响因素

教学目的与任务;学科特点与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7.6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⑴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⑵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⑷体现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融合 7.7如何有效使用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运用讲授法时要:做好教学设计,注重内容的逻辑性,体现语言的艺术性。7.8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⑴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⑵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⑶要精选练习题和练习项目。⑷严格要求,及时评价练习结果。⑸组织与指导练习应注意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7.9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是教师为教学做的准备工作,也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和前提。⑴研究和熟悉教学大纲。

⑵钻研教材各章节内容,熟练驾驭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⑶研究教学方法。⑷编写教案。

7.10 三大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实习实践;毕业论文 7.11高校实习实践环节的注意事项

⑴社会职业要求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⑵学生的主体选择性与实习总体的统一性相结合。⑶专职指导教师与兼职指导教师相结合,一般性指导与重点性指导相结合。⑷实习与择业相结合。7.1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⑴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育对象数量,提高教学效率。⑵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⑶有利于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缺点:不能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7.13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⑴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⑵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⑶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8.1 学科建设的内容

⑴学科体系规划(前提)。⑵学科方向建设(基础)。⑶学科梯队建设(关键)。⑷学科基地建设(依托)。⑸学科建设管理(保障)。8.2学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首选要科学定位,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其次要突出重点,建设具有特色的学科。再次,要克服封闭保守,面向经济社会需要。8.3如何加快推进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⑴注重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⑵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学科。⑶高度重视学科队伍建设。⑷加快学科基础条件建设。⑸全力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8.4基于学科建制推进科学研究是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式 ⑴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科研水平。⑵学科建设是高校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⑶学科建设有利于凝聚高级研究人员。

8.5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科研是促进学科建设主要手段 ⑴有利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⑵可以改善学科建设的条件。⑶是发展新兴学科的有效途径。⑷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8.6科学研究是与学科建设的关系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知过程或认知活动,是指运用各科类科学研究方法,获取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体系。而学科是体系化的知识,它将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学科的形式进行划分和规范,并以学科的名义推进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离不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也离不开学科建设,要使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就必须强化科研工作的学科意识,加强研究课题与学科建设的有机联系,重视科研成果与学科教学活动的接轨,使得科研工作与学科建设融合发展、相互促进。9.1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群体和个体统一性。9.2高校教师的劳动价值

⑴社会性价值:传递知识,传播文化; ⑵对象性价值:开启心智,塑造人格; ⑶主体性价值:完善自身,自我实现。9.3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

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信仰、专业人格、实践智慧 9.4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

⑴教学关注阶段论:任教前关注阶段;早起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教学情景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⑵心理发展阶段论:自我保护期;墨守成规期;尽责期;自治期。⑶职业生涯周期论:入职期(1-3年);稳定期(4-6年);实验与重估期(7-25年);平静和保守期(26-33年);退出教职期(34-40)。9.5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⑴树立自我发展意识,确立专业自我。⑵接受岗位培训,成为“技术熟练者”。⑶进行教学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⑷加开展校本教研,成为“研究型实践者”。9.6高校教师人事聘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包括招聘、续聘、解聘和辞聘。

特点:聘任关系平等化;聘任关系合同化;聘任时间任期化; 聘任过程公开化;聘任行为双向化;聘任形式多样化 9.7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测性原则、简易性原则、稳定性原则。

9.8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内容:政治思想评价、教学业绩评价、科研业绩评价。

其中教学业绩评价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建设等五部分。方法:考核和聘期考核

10.1高等学校的学术属性(“学者”和“学科”)高校教师的学术性特征

职业特性:教育性、知识性、专业性、超越性; 技术特性:内蕴性、多元性、更新性、复杂性;

需求特性: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重视人格独立和自由、具有较大职业选择权、渴望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称心的工作环境。

10.2高校教师的责任(对学生、对知识、对社会)

对知识的责任:创新和传递知识的责任、验证真理的责任、发表的责任、促进本学科发展的责任。

10.3高等学校的行政属性(“管理”和“领导”)

高等学校的行政属性集中体现在管理和领导两个层面,可以表述为高校管理人员按照“校”—“院”二级结构开展科层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实施领导与管理。10.4高等学校的权力

高等学校最核心的权力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其中学术权力又包括学者的学术权力和学科的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主要体现为党委的统一领导权力和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系统的负责权力。10.5高等学校的学术管理过程

⑴学术自由包括教的自由、学的自由和研究的自由。⑵学科的学术自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10.6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过程(决策、执行、调控、评估)

内部(高校管理人员的行政化管理):⑴高校的管理活动一般由专职行政人员承担;⑵而学院作为中间层次,兼顾管理活动和学术活动;⑶高校的“双肩挑”干部则是管理活动和学术活动的双重主体。

外部(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化管理):⑴具有“计划发展”的特点;⑵主要通过拨款和考核制度来实现;⑶体现在招生、学科专业设置、教学、机构和人事以及其他办学自主权等方面。

10.7高等学校的治理

⑴内部治理:在教师层面,要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实现参与管理;在学科层面,要通过同行评议和中介组织实现参与管理;在高校行政层面,要通过去行政化、战略规划、校长治校来改进管理

⑵外部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保障高校自主办学;保障高校治理的多元参与。

10.8教育行政部门如何保障高校治理的多元参与?

首先,消除因政府计划而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其次,激励市场的参与(高校面向市场,在生源、财政拨款、科研课题、社会捐赠、专业和大学排名等方面参与市场竞争);第三促进社会参与。11.1当代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多样化、高等教育综合化、高等教育私营化。

11.2 高等教育科学化、系统化的特点

⑴高等教育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展开;⑵国际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⑶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⑷高等教育边际学科不断发展。

11.3高等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基本特征

研究对象更具复杂性、研究成果的综合性、研究过程的动态性、研究结论的可操作性。11.4高等教育研究的意义

⑴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⑵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⑶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学水平;⑷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管理者素质,增强决策科学性。11.5高等教育研究的类型

按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性质功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按高等教育研究的层次: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 根据研究采用方法不同: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描述性研究、分析研究和规范研究。11.6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11.7高等教育的学术原则

教育学读书笔记 篇5

一、绪论

1、高等教育的概念

界定高等教育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2、高等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体现,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3、高等教育价值

高等教育的价值是指高等教育对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它包括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个方面。内在价值是客体的内在属性;而外在价值则是指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内在价值是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高等教育通过高深而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表现出教育的育人功能;外在价值是通过高等教育间接产生的价值,表现为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即它对社会起的作用。

正因为高等教育存在上述价值,因此人类需要高等教育,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高等教育。

4、高等教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表现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技功能、文化功能。

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1、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的摧残

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的摧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否定教育规律,破坏了一起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还反对学校传输文化科学知识,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破坏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歪曲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大搞所谓的“实用主义”,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滑。二是肆意打击和迫害高等学校教师。三是大批学校被撤、迁、并、散,许多校舍被挤占,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受到损坏,特别是农林院校损失非常惨重。四是仇视科学,反对基础理论研究,使得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受到严重破坏。

三、高等学校课程

1、高等学校课程的特点

高等学校的课程具有明显的专业性;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更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同时也具有通适性。

2、国外高等学校课程思想流派

国外高等学校课程思想流派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科学主义课程观;二是存在主义课程观;三是永恒主义课程观;四是改造主义课程观;五是结构主义课程观。

3、高等学校课程设置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高等学校课程设置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专业和通识的关系;二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三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四是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4、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

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一是课程的综合化;二是课程的多样化;三是课程的职业化;四是课程的人文化;五是课程的信息化;六是课程的国际化。

四、高等学校教学

1、教学的概念

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的学习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2、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有如下几条:一是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三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四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结合原则;五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兼顾原则;六是专业性与综合性相融合原则;七是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原则。

3、教学过程

所谓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技巧,发展智力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

4、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教学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二是在教学中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相结合;三是在教学中认识的综合性与专业性相融合;四是在教学中个体认识社会化与社会认识个体化的一体化。

5、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教学相长规律;二是教学的简约性规律;三是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四是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6、高等学校组织形式的类型

高等学校组织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是课堂教学;二是现场教学;三是实验课教学;四是社会实践;五是课程设计;六是毕业设计;七是教学沙龙、午后茶、俱乐部等。

7、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过程的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和手段。

8、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二是关注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三是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注重学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五是倡导创新精神的培养。

9、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讲授法;二是讨论法;三是实验教学法;四是自学指导法;五是多媒体教学法;六是案例教学法。

五、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1、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

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展教学,即教书育人;二是进行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

2、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下几点特点:一是劳动的复杂性;二是具有创造性;三是具有协作性。

3、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二是参与 3

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三是群体成员的互动性;四是学生群体构成的复杂性。

4、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大学生的学校具有以下以下特点:一是专业意识增强;二是学习的选择性高;三是自主性强;四是学习途径多样化。

5、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高校师生关系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以知识的传播为媒介;二是以心理交融为基础;三是以学术探讨为旨趣。

6、高校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高校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教学关系;二是心理关系;三是个人关系;四是道德关系。

六、高等学校德育

1、高校德育的作用

高等学校德育主要有导向作用、动力作用以及保证作用三个作用。

2、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一些:一是政治理论教育;二是国家意识教育;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四是人格教育和健康心理教育;五是人生观教育;六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3、高校德育的原则

高校德育的原则主要有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情理相融原则、继承与创新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以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七、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1、科学研究的概念

科学研究就是运用严密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在前人已有科学认识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客观世界本质属性和规律的活动。

2、科学研究程序

科学研究程序遵循如下七个步骤:一是确定研究课题;二是查阅文献资料;三是形成基本假设;四是制定研究计划;五是收集整理资料;六是分析推导结论;最后是撰写研究报告。

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趋势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呈现如下趋势:一是注重综合研究;二是强调国家合作;三是重视校企合作。

4、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二是综合性特点;三是基础性特点;四是人才集中、设备较全、机构灵活特点。

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有如下一些原则:一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二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发展研究相结合;三是规划课题与自选课题相结合;四是研究机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五是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理论价值相结合。

八、研究生教育

1、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

研究生教育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研究生教育的高层次性;二是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性;三是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性;四是研究生教育的开拓性。

2、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

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经济增长确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与规模;二是根据产业结构确定研究生教育的科类结构和层次结构。三是以高水平大学为依托发展研究生教育基地;四是以多种模式保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多样性;五是以完善的质量保证机制确保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九、民办高等教育

1、民办高等教育概念

民办高等教育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利于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或高级培训。

2、民办高等教育的特点

民办高等教育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高等教育性;二是开放性;三是民间性。

3、民办高等教育的作用

民办高等教育主要有如下一些作用:一是促进了办学体制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二是满足了大众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育要求;三是有助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 5

化进程;四是促进了民、公办高等教育的竞争;五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滚动式发展模式;二是注入式发展模式;三是改制运作模式;四是附属运行模式。

十、高等教育现代化

1、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含义

高等教育现代化包含双层维度,一层是与它所处社会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变化发展。另一层则是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就是建立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机制,使教育更好地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

2、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主要有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现代化、教育结构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以及教师队伍现代化。

3、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含义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说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50%时,即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4、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笔记 篇6

2013年8月10日

1.稷下学宫的性质与功能。

答:性质:稷下学宫是具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性质,它既是一个官办的学术机构,又是一个官办的政治顾问团体。

功能:咨政功能、教育功能、学术功能。

2.太学的发展过程。

答:

3.古代书院的教学特点与意义。

4.《博洛尼亚宣言》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5.现代大学理念的有关问题。

6.现代大学的属性。

7.研究型大学的内涵与特点。

8.现代大学的组织管理原则。

9.西方大学理念与功能的转变。

10.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11.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问题。

上一篇: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冒险小虎队读后心得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