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5-03-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XX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发言(精选4篇)

在XX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1

(2012年8月31日)

下面,按照《通知》要求,将XX市今年1—7月份经济运行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做以汇报。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五城”建设为主线,把握“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统筹“三化”,实施“三动”战略,着力破除影响稳增长的不利因素,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截止7月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亿元,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32.8亿元,同比增长41%;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25%。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同比增长30%;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28%。

二、主要增长因素及存在问题

分析1-7月份的经济运行走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今年,我市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15个,完成投资127亿元。工作中,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围绕国家政策上项目;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域外资金上项目。截止7月末,开工建设重点项目63个,—1—

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1亿元以上项目20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投资15亿元的永茂风电场15万千瓦风电开发项目,省里已核准,待国家能源局下达计划后即可实施;投资10亿元的500千伏输变电站项目正待国家评审;投资10亿元的内蒙山路集团50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就绪;投资4亿元的兴健蓖麻产业园二期、投资3亿元的新型墙体建材、投资3亿元的科技建材产业园、投资3亿元的敖东药业GMP改造异地新建、投资2.5亿元的恒和维康药业GMP改造异地新建、投资1.5亿元的顺天农机具生产、投资8000万元的珍珠米加工等项目有序推进;投资10.1亿元的城市开发改造、投资1.1亿元的城乡道路建设等民生项目进展顺利。同时,根据国家加快项目申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关精神,抓住国家连片扶贫开发的有利契机,我们重新梳理项目209个,总投资785.4亿元。

二是工业经济逆势前行。今年以来,在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我市工业运行面临特殊困难,主导产业发展不同程度受阻,速度和效益指标增幅下降。对此,我们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努力破解各种难题,促进了工业经济平稳增长。1—7月份,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6.2亿元,同比增长23.6%;工业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39.5%。

三是财税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我市财税收入连续三年高增长后,受纳税起征点提高、企业效益不佳、房地产销售不旺等

因素影响,今年组织税收压力较大。截止7月末,我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全年预算的47.6%,较去年同期减少9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7914万元,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地税收入11875万元,同比增长11%。在组织好税收的同时,合理安排财政资金,保证了重点支出足额到位。

尽管1—7月份,我市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重点项目落地困难。由于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我市投资规模较大的风电项目均未启动实施。在融资难度增大、投资成本上升的形势下,部分招商项目履约落地困难,导致项目开工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减缓。二是工业增速放缓。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市一些进出口企业外需减弱,开工严重不足,业绩水平大幅下降。部分企业资金短缺、原材料成本上升、产品市场价格下降,盈利空间缩小,生产经营困难。此外,我市有几户企业未及时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导致在去年较高基数下,工业指标增速下滑。三是税收减收因素增多。我市财税收入过去连续三年高位增长,加之重点企业效益不佳、政策性税收减免、房地产市场偏冷等,导致税收下降。虽然通过综合施策,暂时扭转了税收下滑趋势,但各种不利因素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完成全年税收任务仍十分艰巨。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和解决。

三、下步主要工作措施

下步,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在用足用好有利条件,深挖各项增长潜力的同时,重点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实际

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XX市下达我市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一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集中精力抓好金塔辣椒籽油、红曲油加工、敖东药业GMP异地新建、顺天机械农机具生产、兴健蓖麻产业园蛋白加工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50兆瓦太阳能发电站、500千伏输变电站等即将开工项目;密切关注国家对“三北”地区风电产业发展政策,适时启动永茂风电场、新立风电场等风电项目。

二是切实加强工业工作,着力提高运行水平。扶持发展五大重点产业。绿色能源产业以探索发展高载能和清洁供暖项目为重点,提高电力消纳能力;纺织服装产业以开拓市场为重点,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竞争力;生物制药产业以异地新建改造为重点,争取尽快投入生产经营;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加快金塔辣椒籽油、辣椒碱,兴健蓖麻园二期蓖麻蛋白加工等高端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矿产冶金产业以扩能改造为重点,扩大生产企业规模。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团结露天煤矿开发,力争尽快投入生产。

三是加强财税工作,全面提高保障能力。要强化税收征管。一方面,建立完善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综合治税领导小组的作用,从税源分析、纳税评估、税收稽查、运行管理等方面挖掘增收潜力;另一方面,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破除影响税收的不利因素。针对纳税起征点提高的问题,实行监督举报制度,深挖税源,努力规避政策性减收。针对重点企业税收下

降的问题,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巩固好基础财源。同时,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培育新兴税源。针对商品房销售不旺的问题,想方设法激活房地产市场,拉动建筑业税收增长。通过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现税收目标。

在XX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2

一、围绕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各地质监部门实际,谈质监部门如何在XX跨越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思路决定出路,有为才能有位。质监部门是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要想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扎扎实实搞贯彻、认认真真抓落实、实实在在谋发展,争做贯彻落实的典型、干事创业的典型、服务发展的典型。

重点要突出五个字:一是会议贯彻方面突出一个“快”字。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制定具体细化措施,让省十次党代会的精神在质监系统落地有声。二是制度建设方面突出一个“新”字。在上半年成功建设并运行综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制度创新,抓好绩效管理落实。三是队伍建设方面突出一个“活”字。大力实施科技兴监、人才壮监战略,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在系统内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选拔、考核、晋升等机制,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四是行政执法方面突出一个“严”字。按照“准”字开头、“情”字贯穿、“严”字把关的原则,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不断完善内查外排、内外并举的质量调查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行政监督执法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廉洁性和有效性。五是服务发展方面突出一个“实”字。充分发挥质监系统优势,出实招、求实效,全力服务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要立足质量抓提升。牢固树立质监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观念,把工作紧扣在提高服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上。按照“三主动、四帮扶”(主动为企业查询标准,主动为企业办理食品标签、标准证书,主动为企业办理代码证、特种设备使用证和生产许可证;帮扶企业办理标准的审定备案,帮扶企业开发立项,帮扶企业组织起草标准,帮扶企业提供国内外标准信息)的要求,帮助企业抓好质量基础工作。围绕市政府出台的质量兴市发展规划,综合运用质量管理手段,帮助企业引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扶植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鼓励企业上档升级,以推动名牌战略实施来提升我市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二要立足市情推标准。结合XX农业大市的实际,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下大力气做好以农产品种植、培育、采集、加工及科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鼓励和引导农民依据标准组织生产,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优势产业,扶持绿色农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深度加工,提

高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的质量水平,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名牌农产品。

三要立足稳定保安全。一是抓好食品质量安全,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添加剂、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以及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违法行为;二是抓好特种设备安全,进一步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安装、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把触角延伸到乡村、街道和社区等基层组织,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消除一切事故隐患。

四要立足民生抓计量。紧紧围绕百姓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让百姓购放心物、行放心路、加放心油、坐放心车、用放心表出发,大力打造民生计量。

五要立足执法净环境。重点开展农资、建材、食品、日用品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行业的打假治理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小作坊的检查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

二、各单位、各科室如何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在提升能力、拓展实力、激发活力上有新的亮点和突破?

十二字方针中,“抓质量”是基础,“保安全”是底线,“促发展”是根本,“强质检”是保障,XX局坚持确立“十二字”方针不动摇,以质为本,敢为人先,全面提升质监工作水平,力促质监事业长足发展。

(一)、转变理念,创新体系,全面发掘抓质量的深度。一是转变“救火队”应急式管理观念,创新完善质量宏观管理体系。按照《质量发展纲要》的要求,运用质量强市战略统领工作、凝聚人心,进一步转变“突击式抓质量、运动式抓质量”的思维定势,主动把质监各项工作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更好地发挥质监部门质量杠杆作用。二是转变“大包揽”家长式监管观念,创新完善质量责任体系。转变过去质量监管链条无限延伸的监管理念,探索动员全社会力量抓质量的机制,更加注重推动政府负总责、企业主首责、监管部门负专责的质量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密切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转变“一刀切”无差别管理观念,创新完善质量诚信与分类体系。推进健全质量档案、产品风险、企业诚信等为内容的信用平台建设,探索建立质量诚信联动机制。深化完善分类管理系统,建立质量诚信评价和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作用,广泛开展企业质量安全诚信承诺活动,建立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社会质量诚信监督机制。

(二)、转变方法,创新机制,全面加大保安全的力度。推动“管产品”向“管风险”转变,创新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推动“一把抓”向“一盘棋”转变,创新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创新完善对企业质量控制体系的监管机制;推

动“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创新完善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动“随机抽查”向“重点监督”转变,创新完善质量安全监督整治长效机制。

(三)、转变手段,创新平台,全力拓展促发展的广度。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打造产业升级转型服务创新平台。大力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城市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产品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二是深化联动合作,打造区域发展服务创新平台。深化实力企业合作,强化横向业务交流,加大部门协调力度,着力建设条块联动机制,搭建区域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等。

在XX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3

邯郸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11年7月22日)

尊敬的张杰辉副省长,王昌厅长,各位领导:

按照省厅会议安排,现将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等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上半年,邯郸市工业战线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在全国排名前移一位”目标要求,在省工信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艰克难,强化要素保障和运行督导,我市工业经济实现高限“双过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一、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从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整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上半年工业总产值累计达到2392.3亿元,同比增长27.9%;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591.6亿元,同比增长15.1%,比年初计划提高2.1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三,增速居全省第七,较1—5月份前移一位,实现全市工业经济运行高限“双过半”。1-6月份,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4.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5.4%,同比增长27.8%,增速全省位列第五。其中,工

业技改投资完成157.9亿元,同比增长102.5%,增速全省位列第三,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44.5%。

(二)整体运行特点。一是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超计划目标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97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在全省居第7位,超年初计划目标17.5个百分点。二是东部十县发展迅速。东部十县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45.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0.2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工业的17.8%,较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对全市增速贡献了8个百分点。三是新兴产业增长较快。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低耗能行业高速增长,增速分别为56.3%、33.3%、40.9%,对全市增速贡献了4.34个百分点。自去年底,装备制造业超过电力行业,成为全市继钢铁、煤炭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9%,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四是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初显。钢铁、煤炭、电力等高耗能产业分别增长8.1%、6.9%、9.7%,低于全市平均增速,占全部工业比重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低耗能行业占全部工业比重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三)重点行业情况。①钢铁行业。1—6月份,我市生铁产量1885.9万吨,同比增长7.3%,粗钢2177.6万吨,同比增长15.2%,钢材2293.7万吨,同比增长14.6%;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01.9亿元,同比增长8.1%。1-5月份

实现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10亿元,增幅23.9%,销售利润率3.1%,同比持平。受全国钢铁市场的影响,今年板材与线材出现价格倒挂现象,螺纹钢和线材价格高于板带材约150元/吨左右,螺线材成本又低于板带材约150-200元/吨,导致生产螺线材的企业效益好于生产板带材企业。今年1-5月份吨钢材利润由2010年同期的的181.4元/吨,增加到196.4元/吨;但吨钢利税由2010年同期的268.9元/吨,减少到258.3元/吨。主要产品成本情况,粗钢4100元/吨,中板4450元/吨,螺纹钢4400元/吨,热卷板4500元/吨。其中邯钢集团,今年上半年产量,铁507万吨、钢559万吨、材522万吨、销售收入329亿元、利润4亿元、税金6亿元,吨钢材利润72.5元/吨、吨钢材利税191.6元/吨。②煤炭行业。受能源需求影响,煤炭价格高位运行,行业效益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原煤累计产量1276.6万吨,同比降低9.6%;洗煤 1330.4万吨,同比增长3.8%。全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71亿元,同比仅增长6.7%。煤炭行业在主要产品产量下降的情况下,产值和利润分别增长17%和14.1%。企业通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炼焦煤同比增长12%。③装备制造业。以冀南新区为龙头,邯郸依托钢后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上半年,全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9亿元,同比增长56.3%,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9%,比年初提高1.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继钢铁、煤炭之后稳居全市第

3位。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1-5月份实现利润5.4亿元,同比提高74.7%,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5%、通讯设备制造业增长89.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1.2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0倍。④电力行业。上半年发电14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6%。累计完成增加值31.6亿元,同比增长9.7%。受煤炭供求紧张影响,电煤价格今年以来持续居高不下,电煤价格比年初平均上涨幅度2%左右,同比上涨幅度近17%(市场煤1个大卡0.14元)。发电成本不断攀升、效益下降,虽然电价今年6月份有所上调,仍不能弥补成本上升带来的亏损,全行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达2.4亿元(1-5月份),同比增亏64.9%,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近4亿元,同比增亏37.3%。⑤炼焦行业。受钢铁市场波动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较大,整体生产销售保持稳步增长。全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6亿元,同比增长27.1%。焦炭产量892.8万吨,同比增长11.3%。由于焦煤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行业成本居高不下,实现利润1.2亿元,同比降低35.3%,销售利润率由去年的3.23%,下降到今年的1.57%。⑥食品加工行业。今年以来继续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5.7亿元,同比增长33.3%,总量在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24.3%,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57.0%,饮料制造业同比增长42.7%。全行业实现利润6.2亿元,同比

提高53%。⑦纺织服装行业。上半年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4.1亿元,同比增长40.9%,其中纺织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7亿元,同比增长37.3%。共产纱23.8万吨,同比增长47.6%,布21952万米,同比增长40.2%,服装581件,同比增长23%。1-5月份全行业实现利润3.44亿元,同比提高125%。⑧建材行业。产销状况及产品价格均好于往年,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7亿元,同比增长61.5%,增速为各主要行业之首,主要得益于水泥行业大幅增长,生产水泥467.3万吨,同比增长29.2%,水泥熟料198.3万吨,同比增长76.6%。1-5月份全行业实现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2.4倍。由于金隅太行、新峰水泥的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重点技改项目达产见效,新增产值5亿元。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3亿元,同比降低3.9%。铁矿石产量335.3万吨,同比降低9.2%,全行业实现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84%。⑩化工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农药增长29.6%、化肥增长9.9%。实现利润1.7亿元,同比提高6.4%。

二、当前工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宏观经济走低影响,我市工业逆势增长难度较大。今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的整体呈现逐月走低态势。全国GDP同比增长9.6%,较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2季度GDP同比增长9.5%,比上一季度放缓0.2个百分点。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环比增长1.48%。工业生产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0%,高出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6月当月完成121.1亿元,同比增长15.9%,总量创历史新高。如要完成省追加目标,下半年需要完成工业增加值740亿元,月平均要完成123.3亿元以上(原计划下半年每月要完成93亿元),比6月份历史高点还要高出2.2亿元,比原计划要高出30亿元以上,难度很大。

(二)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主要产品产量增长乏力。受国家产业政策、安全生产和煤电价格倒挂等政策性因素影响,1-6月份,邯钢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同比分别下降8.3%、3.6%、2.9%;邯矿集团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37.4万吨,峰峰集团原煤产量下降1.8万吨;邯峰、龙山、马电、邯郸热电四大主力电厂亏损近4亿元。市属以上企业同比增速仅为4.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减弱。

(三)受节能减排压力的影响,重点县(市、区)增速较低。由于我市钢铁、煤炭、电力、焦化、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2010年全市工业比重的78.3%;15个列入“双三十”的武安市、峰峰矿区、邯郸县、永年县、涉县、磁县、魏县等7个县(市、区)和邯钢集团、峰峰集团、邯矿集团、邯峰电厂、新兴铸管、邯郸热电厂、太行水泥、文丰钢铁等8家重点企业的产值总量已经占全市工业比重达81%。由于节能减排考核结果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作为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导致部分单位有片面追求节能减排先进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增长。

(四)受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企业资金紧张,投资意愿下降。今年以来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货币政策从紧,企业财务成本上升,企业家投资意愿下降。1—6月份,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4.9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省部属以上大企业仅完成10.7亿元,占比仅3%,同比下降59.1%,占计划的4.9%。部分钢后延伸项目由于受投资政策的影响,而不能入统。如邯钢重轨项目已经完成投资58亿元,一直未能上报入统。

(五)受统计制度改革的影响,数据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按照全省统一安排,我市的“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从三季度已经开始。规上工业企业将逐步实现直接向省级数据处理平台报送原始数据,一方面确实提升了政府统计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但另一方面,同时带来企业上报监管难度加大,部分民营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等原因,而不愿上报产值和产量等现象。

三、下半年运行展望及建议措施

今年,省政府提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突破万亿

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50%,技改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0%,追加分解我市的目标为:①规上工业增加值。在年初增长13%目标(1146亿元)的基础上,增加185亿元,达到1331亿元,现价增速高达31.26%。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下达我市计划为1040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53%;③工业技改投资。下达我市计划640亿元,同比增长282.3%,占工业投资的61%。

要完成省追加的上述目标,我市下半年要完成工业增加值740亿元,月平均要完成123.3亿元以上,比最高的6月份这个历史高点还要高出2.2亿元;工业固投和工业技改分别要完成685.1亿元和482.1,分别比上半年要多完成330.2和324.2亿元。在国家经济形势整体出现回落的大环境下,下半年继续保持全市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完成省追加的全年任务目标压力非常巨大。

建议措施:一是结合国家宏观发展形势,建议省厅对全年任务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二是面对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的逐多不确定因素和困难,建议进一步加大要素保障和运行调控力度。三是我市属重工业城市,高耗能产业和传统产业比重比较大,建议省厅加大对我市技改资金支持力度。四是货币政策日益从紧的情况下,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争取信贷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开展深层次的银企对接,解决企业融资难。五是继续推进在建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力度,尽早纳入规上统计范畴。截止目前,全市开工在建工业项目78项,总投资

1378亿元,已完成投资166亿元,超额完成计划进度。竣工投产工业项目42项,也已超额完成投资计划进度。2010年应竣工重点项目64项,总投资511亿元。其中,已投产项目52项,总投资408亿元,完成投资80%;因政策和市场等原因未投产项目12项。六是全力保障重点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加强对364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以及55家10亿元以上重点工业企业的运行监测,动态掌握重点行业的生产资料供需及价格变动情况,做好重要工业品生产组织和运行保障,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促其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在XX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的发言 篇4

一、做好发展规划文章,形成三种效应

第二,在与**对接上,形成协作配套效应。积极抢抓**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机遇,着力引进一批协作配套产业,大力发展与医药、食品等行业关联度紧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加快工业速材林建设,努力建成一批为现代制造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协作配套产业。

第三,在借力发展上,形成要素洼地效应。长、珠、闽三角地区的加快对接与交流,为我们中部县区进一步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在更高层面、更大空间上,提供了更好的契机。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充分依托区位、交通、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在机制体制、政策平台、发展环境、对外交流等方面,加快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对接,尽快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洼地效应。

二、做好产业扩张文章,打好三张牌

第一,围绕市场,打好特色牌。特色就是生产力,特色就是生命力。医疗器械、文化用品作为**的传统特色产业,是县里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分别占据着全国市场约30%的份额。为保持和稳步提高这两大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由政府搭台,加大特色产业招商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实力;二是由政府牵头,组建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竞争;三是以企业为主,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提高产品档次,确保企业引领市场潮流。

第二,围绕产业,打好规模牌。规模就是竞争力,规模就是效益。针对我县大部分支柱产业技术含量不高、结构层次偏低、规模效应不明显的现状,下一步要引导和扶持企业在合资嫁接引进新技术、资产重组强规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求突破。

【范文网】

第三,围绕品牌,打好形象牌。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市场。一个著名品牌,往往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代言人。比如,一提到海尔就想到青岛,一看到奔驰就想到德国。**也要追求“医疗器械不到**不齐、文化用品不到**不全”的品牌效应。

三、做好体制创新文章,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在政府工作理念上,实现由管制政府向管理服务政府转变。近两年,我们按照“转变职能、优化环境、完善服务、促进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府服务企业、扶持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激活企业潜能、提升发展水平的良好效果。下一步,要继续落实好四项制度,即企业引进的“一站式”办公服务制度,企业开工投产现场办公制度,上户检查报批联审制度,部门政风行风的评议评价制度,切实强化政府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第二、在企业产权上,实现由产权不清到产权明晰转变。主要是着力激活企业存量,形成“起死回生”效应。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资产重组、退城进郊、退二进

三、破产退出、外资并购等多种途径,大力推进县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目前,我县县属工业企业改制面己达100%,商贸、粮食企业改制面己达60%。通过改制,一批企业“起死回生”,企业产权进一步明晰,结构进一步优化,亏损面进一步下降,成为我县工业经济运行的主力军。

上一篇:高中语文多音字总结下一篇:表扬幼儿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