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乡课文教案设计(精选4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入情入境
1.导入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那就是一首好听的歌《家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播放歌曲《家乡》。
3.这首歌描写的是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美丽的草原景色。听了这首歌,你们想不想描绘一下自己的家乡?
(板书课题:24.画家乡。)
4.今天有几个小朋友,他们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了,想不想看一看呢?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边出示5张投影片,边配乐范读全文。
2.学生标出自然段。
3.这篇课文共描写了哪几个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板书:涛涛 山山平平青青 京京
海边 山里平原 草原 城市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5.你最喜欢谁的家乡?(教师出示5个家乡标牌放在每个组的桌子上,命名为:海边队山里队平原队草原队城市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家乡换位就坐。)
三、小组合作,品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家乡段落。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其他组员听。
(3)在这一段中你学懂了什么?讲给组员听。
(4)每一种家乡的特点可以用哪一个字概括?
(5)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请小组其他同学来帮忙。
2.选出各组负责人
每组选一个组长──全面组织管理本组的纪律,解决临时性问题;
一个主持人──按老师的提示和要求,组织本组同学积极讨论;
一个记录员──快速记录下大家的疑难问题,以免遗漏;
一个解说员──向大家介绍本组同学喜欢的家乡;
一个朗读员──代表本组在全班朗读;
一个成果汇报员──在成果汇报会上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自学成果。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全场巡视,指导点拨。)
四、成果汇报,释疑评价
1.每组解说员出示投影片向大家介绍喜欢的家乡。(学生评价打分。)
2.每组朗读员配乐进行朗读接力赛。(学生评价打分。)
3.每组汇报员汇报本组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包括有哪些优美的.词句;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会仿照例句说句子;学懂了哪些知识;对个别同学的质疑,小组是怎样解决的等方面的收获;教师评价打分。)
例:(1)我会用那么那么说一句话;
(2)我知道树可以用又高又大来形容,草可以用又绿又密来形容;
(3)我觉得一匹骏马从远处奔来这句话写得特别好;
(4)我知道翠竹就是绿绿的竹子。
4.其他组员补充。
5.每个家乡的特点可以用哪一个字概括?
(指名没有担任职务的学生回答,给每个同学发言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蓝高宽大美。)
6.提供质疑的空间。
(每组有疑问的同学提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员补充;教师评价打分。)
7.教师释疑。
(播放有关高山大海,平原草原的地理知识的课件,教师随机讲解,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8.小组齐声表演读。(教师评价打分。)
9.背诵比赛。(教师评价打分。)
10.积极评价。
(1)对成果汇报中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从而使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得以巩固和发扬;
(2)总结6轮比赛的得分情况,评出优胜组发小红花,树立正面典型。
11.对课文还有哪些不懂得地方?借助同学们提供的方法,自主学习。(承认个体差异,使大家都能够学好课文。)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但有美丽的草原,还有浩瀚的大海、广阔的平原、连绵的群山、现代化的都市,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学生谈体会,教师板书:家乡美爱家乡。
六、现场作画,介绍家乡
1.你的家乡在哪里?也一定很美吧,请你拿起手中的笔,画出自己最美的家乡。
2.配乐现场作画,教师全场巡视。(可参照事先准备的家乡图片。)
3.完成得快的同学进行展示,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
4.评出单项奖──小小画家、优秀解说员。
5.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家乡的神奇与美丽,我们为自己有这么美丽的家乡而感到自豪。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将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板书设计】
24 画家乡
涛涛 海边 蓝
山山 山里 高 家乡美
平平平原 宽
青青 草原 大 爱家乡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把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从课程内容来说,要体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融洽,利用课程资源,招展语文课的内涵。
设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设计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学习课文的几个段落,并随文识字。
教学环节:
一、新课引入:
(一)出示课题——画家乡,读题。
(二)你的家乡在哪儿呢?喜欢吗?
(三)你想把自己的家乡画给大家看看吗?
二、展示家乡图,说说自己的家乡。
(一)把画好的家乡图展示给同学看。
(二)用几句话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1、自主说。
2、同桌互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我们都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家乡,让我们来看看几位新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呢?
2、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3、听后说说谁与我们是同乡?
三、在比较中学习课文段落,自主体验感悟课文内涵(以“山山”、“平平”的家乡教学为例)。
(一)分组,以相同的生活区域为标准。
(二)欣赏景色美。(先欣赏同乡的美景)
1、看课件——(以“山山”的家乡为例)
2、请学生讨论说这画是什么地方?是谁的家乡?哪些景物最喜欢?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三)配音乐,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语言美
(四)说话训练:请生活在同地区的学生说说自己与山山的家乡有哪些相同、不同之处。
(五)欣赏语句,运用语句。
1、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会用“那么……那么……”句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3、随文教学有关生字。
四、在学习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
1、选一个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家乡图片,自学。
2、完成口头练习。
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
3、指导感情朗读。
4、会欣赏美的语言并背诵。
五、感情朗读有关章节。
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
2、了解、搜索自己不太熟悉的生活区的有关情况。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对于不熟悉的生活区域,通过询问、查资料等手段合作、探究学习有关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检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用“那么……那么……”说说已学的句子。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1、介绍自己搜集的是谁的家乡资料。
2、汇报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上网、查书……)
3、说说自己资料中介绍的与课文内容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三、根据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有关段落。
(一)分组,以搜集相同区域资料为标准。
(二)以“涛涛”的家乡教学为例。
1、作为海边长大的孩子,涛涛最引以自豪的是什么?
2、“涛涛”又是怎样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呢?
3、教学生字“虾”“贝”的音、形、义。
4、配乐,感情朗读。
5、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记住。
6、看课件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涛涛的家乡。
7、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你会怎样说说自己的家乡。
(二)拓展:
1、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朋友。
板书:
那么…………那么
山山
京京
画家乡
涛涛
青青
平平
这篇课文写的是五个不同地域的小朋友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他们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小朋友们爱家乡的情感。读着《画家乡》好像漫游于祖国的美好河山中。你看,那浩瀚的大海、辽阔的平原、连绵的群山、茫茫的草原,还有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你将再次感到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多么美丽。这将激发起我们对美丽祖国的无限热爱,更何况是我们的`小朋友们呢!值得欣赏的是小朋友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更有趣的是他们把自身都画到画中去了。这么好的阅读资料,应该让小朋友们好好感悟,让小朋友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身的家乡,让他们提起五彩的画笔,用绚丽的色彩把家乡,把祖国大花园装扮得更美丽,更妖娆,从而深化了主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同学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针对这样一篇情境优美的课文,让同学对课文发生浓厚的兴趣。运用情境教学是恰好不过了。因此,我先让同学欣赏课文中的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从而发生愉悦的情绪,激发起对课文的朗读兴趣。同学有了这样的兴趣,老师再进行指导,就能更好地把课文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出来,让同学在情境中感悟,在情景中识字。
二、注重方法的选择,在生活中识字:
低年级的同学的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耐久性较差,注意范围也有局限性。而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同学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同学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示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如在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中插入一个游戏,将会出现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同学,将会使整个课堂蓬壁生辉。如在认识12个生字时,让同学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介绍自身的识字方法,同学为了展示自身的能干,就会纷纷起来想试一试,这样给同学以表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充沛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并且把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不同的生活中去认识,会有明显的识字效果。
三、存在的缺乏和方法的改进:
1、在指导书写时我注重了讲解、书空、范写,但由于同学对字体摆放结构特点的理解不够,而使同学的书写时结构不够工整、完美。而且,写字时间长了,同学写字也有点厌烦了,没有兴趣了,也就写不好字了。为了提高同学的写字效率,在同学中多开展一些活动,如师生竞赛、生生竞赛、书写展览等。以此激发同学的写字兴趣,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1、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
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 教师 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 看了看 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画家乡课文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画家乡课文教案02-20
画家乡 教案07-12
画家乡的教学设计10-10
匆匆课文教案设计06-21
《日出》课文教案设计10-22
《雨巷》课文教案设计11-22
《母爱》课文教案设计12-02
课文《雨说》教案设计12-14
《听潮》课文教案设计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