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共8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领悟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3、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盛况。(播放“历史再现”,学生边听边看,进入情境,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1、我们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盛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更细致的亲身感受当时的盛况。(进入“课文欣赏”)
3、提出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3)、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汇报
1、开火车读文
2、分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根据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再次“历史再现”,围绕四个场面,写出课文梗概。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用叙述的语气。读到“群众”的时候,速度适当加快,表达出喜悦之情。)
二、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抓重点、快速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第一面新国旗就在首都徐徐上升,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五星红旗。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三、阅读、自学第三段
1、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段。(1)理清阅兵式的过程,(“观阅兵式”)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2)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激动、兴奋、自豪)
2、四人组议论,课堂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
四、阅读、自学第四段
1、快速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五、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通过小游戏,回忆课文记叙的开国大典的场面。(“回忆课文”)
六、能力拓展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自己再从文中找句子,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自选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请大家读读这几句话, 能发现它们共有的语言秘密吗?
(投影出示课文中出现“一齐”的四个语句)
生:这几句话都有“一齐”这个词, 有的还有两个“一齐”。
师:人们“一齐”做了什么?画出来。
师:我们常说, 写文章要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 可课文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一齐”呢?再读读, 体会体会,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这些句子旁边。
(生默读, 作批注)
生:我觉得这几个“一齐”把人们动作的一致性写出来了。
生:我认为不仅是说动作是齐刷刷的, 还能让人感受到震撼人心的场面。
师:再读读这几句话, 透过文字, 你看到了怎样的震撼人心的场面?
生:我似乎看到了三十万人的目光集中在毛主席身上, 有的热泪盈眶, 有的满含深情。
生:我仿佛看到了三十万人不约而同地脱下帽子, 抬头看着国旗, 目光随着国旗的上升而移动, 热烈、深情而持久。
师:是啊, 三十万人的动作如此“一齐”, 是不是有人指挥啊?
生:根本没有人在指挥。
师:那三十万人一次又一次的动作怎么可能如此一致呢?
生:我觉得应该有指挥, 是三十万人热爱毛主席、盼望新中国成立的感情在指挥。
师:理解得真好。现在知道课文为什么重复使用“一齐”这个词了吧?
生:我知道了, “一齐”的多次出现就把全国人民激动、喜悦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生:还能使读者一次次地联想到激动人心的热烈场面, 使读者的心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感染。
师:是啊, 这哪里是简简单单的“一齐”, 它“齐”出的是人们爱领袖的心, “齐”出的是人们盼新中国成立的情, “齐”出的是开国大典的宏大气势, “齐”出的是庆典的壮观场面。于是, 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时———
生: (齐)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当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时——
生: (齐) “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当五星红旗升起来时———
生: (齐)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 一齐抬起头, 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简析】词语有温度, 语言有魅力。“一齐”的重复使用, 看似反常, 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作者独有的情思。上述教学就是抓住文本的这一语言现象, 采取集中聚焦的教学策略, 在联系、品味、想象中感受到如此表达的目的与意图, 从而对“同语反复”的语言特点及其丰富表现力有了深刻的认识。
片段二:内容创生, 丰盈“概述”的言语体验
(投影出示第七自然段)
师:联系上下文想想, “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生:是指毛主席说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读着这样的文字,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的人高兴得互相拥抱, 有的人激动得抱头痛哭, 还有的人兴奋得把帽子脱下来抛向了天空。
师: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画面, 你是从哪些文字感受到的呢?
生:这段话两次用上了“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庄严”“雄伟”读起来就特别受鼓舞。
生:还有“一齐欢呼”“一齐欢跃”让人好像真的听到了他们的心跳, 看到了他们的喜悦。
生:这段话先说“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再说“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从大典的现场扩大到了全国各地, 这样从实到虚, 很好地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成立而兴奋、激动的情感。
生:从“人欢呼”到“心欢跃”, 把人们的外在动作和内心情感都写到了, 更说明全国人民是多么自豪、喜悦和幸福。
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象征整个中华大地, 用上这两个词, 突出了中华民族普天同庆的热闹与喜庆。
师:发现了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真好。那么, 这声音会传到哪里, 那里又会怎么样呢?
(出示: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生: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了乡村里, 大家敲着锣, 打着鼓, 放着鞭炮, 欢呼新中国的诞生, 欢庆人民的解放。
师: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换来的, 这声音, 这宣告, 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让我们边读边想象, 把这难忘的画面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
【简析】课文中有不少内涵丰富的概述性语言, 领会其潜在的情感与意境的语言体验, 必不可少。以上环节通过内容创生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想象中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具体化、具象化, 将“心欢跃”画面化、形象化。于是, 概述性语言就变得有声有色、直观可感, 学生对全国普天同庆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与激动就有了更深切的体验。
片段三:写法迁移, 实现“例子”的有效增值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紧紧抓住表现开国大典盛况的语句, 很好地体会到语句所表达的丰富情感。但是, 你是否发现, 同样是这样的语句, 所写的对象还不一样。小组交流交流, 讨论讨论。
生: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句子是写参加大典的所有人。
生:我们这一组发现有些语句写的只有毛主席, 比如“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只写毛主席升国旗的情景。
生:我们还发现了写所有人和写个人的句子常常是合在一起写的。比如写升旗的这些句子, 写完毛主席升国旗后, 就写三十万人是怎么表现的。
师:都是很重要的发现。写个体的也罢, 写群体的也罢, 这些句子都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大壮观。
生:表现了人民激动、喜悦的心情。
师:对。这种把个体和群体合在一起写来表现一个场面、一个场景、一个活动的写法, 就是“点面结合”。想试试这种写法吗?
生:想。
师: (课件出示) 看, 这是2001年当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北京时, 北京沸腾、中国沸腾的情景!这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 刘翔创造中国飞人神话, 震惊世界的场景……来, 同学们, 拿起笔, 选取其中的一个画面, 依照课文的写法, 写成一段话。
1948~1949中国党派政治日志》
郝在今 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从(1949年)9月21日开幕至30日闭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完成诸多建国大事。
政协大会开幕那天,新华社电讯的题目是:“中国人民所渴望的开国盛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已于今日下午七时半在北平开幕。”按照这个说法,政协大会开幕即开国盛典。
后来,政协大会决定:于大会闭幕的第二天,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后来中央人民政府又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所以,史家认定: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仪式,为开国大典。
9月30日,政协大会完成选举议程,通过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通过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致敬电,通过竖立“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和纪念碑的碑文,并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尔后,大会举行闭幕式,毛泽东主席宣布大会闭幕,朱德副主席致闭幕词。
下午6时,全体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周恩来代表主席团致词。
全体代表默哀。
毛泽东宣读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与各单位首席代表一起执锹铲土……
北京,新中国的首都,这晚格外忙碌。
明天,1949年10月1日,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30万人参加的庆祝大会。
周恩来详细检查庆典筹备工作,特别关注安全问题、阅兵问题。
空军汇报:明天,我们年轻的空军,将由中国飞行员驾驶战机通过天安门广场。飞行员们表态:如果敌机敢来轰炸,撞也要把它撞下去!
还是要把敌机打下去。周恩来特地批准:明天空军带弹参加检阅!
毛泽东请李济深、沈钧儒、陈叔通、郭沫若来颐年堂,与周恩来、李立三一起,集体讨论修改毛泽东自己草拟的主席就职公告。
毛泽东还特意关照:礼炮数目,由100门改为54门,发射28响!
新中国马上就要成立,没有大印可是不行。中南海紫光阁,陈叔通恭恭敬敬向周恩来呈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印鉴。
陈叔通受周恩来委托制作国印,专程到上海,找到杭州西泠印社创始人王福庵,王福庵又把重任交给自己的得意门徒顿力夫。陈叔通交印时,特意向周恩来解释,这顿力夫本是苦力车夫,好学上进,终于成为治印名家。周恩来捧着镌刻精湛的国印,意味深长地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正是由千百万苦力拓凿而成吗?”
政府有印,主席焉能无印?
著名画家齐白石也是治印名家,听说自己的湖南湘潭老乡毛泽东当了国家主席十分高兴。齐白石从自己珍藏的印石中选了两方拳头大的鸡血石,为毛泽东刻制了两方“毛泽东”印章。
为政府治印的是车夫出身,为主席治印的是木匠出身。新中国,劳动人民注定要做主人!
广州,国民政府临时都城,今晚气氛沉重。
立法院今日在广州复会。
蒋介石部署全盘战局及广州防御。
空军请示:轰炸北平的空军编队准备就绪,何时出发?由于南朝鲜当局不准使用机场,轰炸机受油量限制,从台湾至北平只能往返,不能周旋。
蒋介石思考再三,没有下令空军出动。
这是出于军事原因还是出于政治考虑?
后人感叹:这倒是蒋介石决策中正确的一次。以后数十年,强大得多的中共空军,也没有轰炸台北……
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
南海北岸的菊香书屋是个安静的地方。戎马半生,毛泽东终于有个定居之地了。
可是,今晚,毛泽东还是失眠。
毛泽东索性起身,索性彻夜不眠!
明天,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向着三十万群众,向着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向着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2、过渡:
(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⑴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 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qǐnɡ qínɡ)
檐(zhān yán)
瞻(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2、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练习分段:
⑴ 默读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⑵ 学生讨论:
明确: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2、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3、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小组合作完成解说词:
将讲解说词准备成文字稿(可以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研读交流
交流给“难忘镜头”配写的解说词。
1、交流“大典前的会场”的解说词:
⑴ 出示相关图片,小组代表解说,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解说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⑵ 出示填空,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__年__月__日在__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会场在____。主席台设在____。
⑶ 说说从他们的解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可以从天安门广场布置和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场景来谈。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体会参加大典群众的激动和热切的心情。)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体会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景。)
⑷ 试背给你留下印象较深的语句或段落。
2、交流“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的解说词:
⑴ 小组代表解说,出示相关图片、录像。说说听了他们的解说,你有什么感受?
⑵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对比句: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2、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⑶ 通过展开思维想象,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又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情呢?
明确:毛主席的宣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这句话震动了全中国,震动了全世界,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激动、自豪。
⑷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在典礼进行中,有几处写了掌声?从这三次不同的写法中你体会到什么?
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
当国旗升起,礼炮响起时,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会场上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
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表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
⑸ 试背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3、交流“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⑴ 小组代表解说。
⑵ 观看相关录像资料。
⑶ 评价解说词:
读读下列语句,再评价哪组的解说词配写得好?
①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②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③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这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④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后无比幸福的心情。)
⑹ 试背给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4、交流”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小组代表解说: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也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三、回归全文
过渡: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科技的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地回味那令人难忘的日子吧!
四、布置作业
1、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2、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后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盛况。(播放“历史再现”,学生边听边看,进入情境,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1、我们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盛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更细致的亲身感受当时的盛况。(进入“课文欣赏”)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2、分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根据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一、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用叙述的语气。读到“群众”的时候,速度适当加快,表达出喜悦之情。)
二、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抓重点、快速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第一面新国旗就在首都徐徐上升,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五星红旗。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三、阅读、自学第三段
1、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段。
(1)理清阅兵式的过程,(“观阅兵式”)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2)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激动、兴奋、自豪)
2、四人组议论,课堂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
四、阅读、自学第四段
1、快速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五、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通过小游戏,回忆课文记叙的开国大典的场面。(“回忆课文”)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六、能力拓展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自己再从文中找句子,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自选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3、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个做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上配上文字说明。(学生可以上前定格“历史再现”,再配上说明。)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
一、明确教学目标
1.齐读单元教学要求,教师简要讲析。
第二单元是默读单元。课文大多有注释,注释分题解、生字难词注音、释义和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物和组织名称)解释三种。读注释可以帮助读懂文章。本单元要求我们培养借助注释默读的习惯。
对照注释,读准字音,领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掌握注释中的有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学习与继承革命传统。2.明确默读要求,齐读课后训练题二。默读要求:不动唇、不指读。
二、默读
1.不出声,不指读,默读全文,划出生字新词。
2.对照注释,再默读课文,凭借注释在生字上注音,并理解注释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补充:
检阅:高级首长亲临军队或群众队伍的面前,举行检验仪式。肃静:严肃寂静。
秘书:掌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隆重:盛大庄重。
三、讲析
1.什么叫“开国大典”?本文课题是什么意思?
学习注①题解,明确本文记叙的是新中国诞生的情况。了解词语“开国”、“大典”的含义。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仪式。2.本文题为《开国大典》,为什么不从“下午3点正”典礼开始写起?而要写典礼前与典礼后?
(1)引导学生将全文划分成“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部分。
典礼前:一写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二写会场的布置;三写群众入场。典礼时(从“下午三时正”到“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一写典礼(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的情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二写阅兵式(交代了检阅司令员及阅兵总指挥;受检阅部队入场次序及情况;领袖和群众的热烈反响)。
典礼后:一写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情景;二写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对照注①中对“大典”的解释:隆重和规模巨大的仪式。请学生找出典礼前反映庆典这方面特点的句子,进行交流,加深体会。“人们手里擎着红旗------地点排列。” “到了正午------像海上的波浪。” “他们擎着灯------同志们万岁。” “------”
(3)总结:这部分描写群众场面较多,目的是为了表现庆典的热烈气氛,表达人民对党和新中国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注意笔顺和间架结构: 容纳 诞生 肃静 检阅 率领 瞻仰 飘拂
迎风招展 排山倒海 五颜六色 陆续 协商 擎着 秘书 电钮 聂容臻 徐徐 隆重 规模巨大 盛况
2.圈划重点词语,体会正确的词语对表达课文意思的重要作用。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默读要求。不动唇、不指读。
二、继续讲析课文 1.“开国大典”主要议程有几项?文章是如何净大典的议程与群众场面结合起来写的?(1)让学生排出大典议程。
(2)让学生理解群众场面的描写与典礼议程结合起来写的好处。(3)重点分析几个注释。白山、黑水、大河——地点注释,以此表明庄严的宣告传遍全中国。体会有关的四句排比句。徐徐、瞻仰——词义注释,以此表明大典的隆重和人民的恭敬之情。
54门大炮、28响——特殊含义注释,以表明庄严隆重的气氛和非同寻常的庆典。2.借助注释,加深理解课文。
注释①中写到开国大典是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意思的?
(1)下午三点正,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排山倒海”能否改成“嘹亮”?(2)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奋斗”能否改为“出生”?
(3)30万人脱帽肃立,抬起头,瞻仰着五星红旗。“肃立”能否改为“站立”,“瞻仰”能否改为“望着”?
分小组讨论,讨论完后,齐读以上三句,加深体会。3.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组织学生朗读典礼议程部分及写群众情绪的部分。得出结论:写群众情绪是为了突出庆典的庄严、隆重、规模巨大的盛况。(紧扣注释①)
4.课堂练习:让学生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两分钟),要求学生合上书后画出天安门广场的简明的平面图。在检查学生所画的平面图时,可以发现画错往往是因为读得不仔细,理解不正确而造成的,评讲订正时要紧密地结合阅读。
四、总结
1.课文内容的总结: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2.从单元教学要求角度去总结:
(1)注释的分类:解题、生字注音释义、专用名称术语解、人名地名解、组织机构解等。(2)运用注释阅读的好处: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五、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
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 :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1段课文。1.指名读第1段课文。(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4.齐读课文第1段。5.归纳:(课文第1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
(二)学习课文第2段。1.指名读第2段课文。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3.齐读第2段课文。4.归纳:(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段课文的背诵共6小节,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边记。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两个同学互相背诵。)1.男生背4、5、6小节。女生背7、8、9小节。男女生交换背。2.然后指名背诵。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主席台。(2)毛泽东主席宣布:()。
(3)这()的宣告,这()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4)他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观礼台上同时()。
(四)小结。
(五)作业 :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3段。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4.齐读第3段。
(二)学习第4段课文。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2.说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
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5段。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四)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回忆全文内容。
(五)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六)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用投影出现下列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小结。
(八)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盛况。(播放“历史再现”,学生边听边看,进入情境,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1、我们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盛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更细致的亲身感受当时的盛况。(进入“课文欣赏”)
3、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3)、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汇报
1、开火车读文
2、分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根据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再次“历史再现”,围绕四个场面,写出课文梗概。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用叙述的语气。读到“群众”的时候,速度适当加快,表达出喜悦之情。)
二、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抓重点、快速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第一面新国旗就在首都徐徐上升,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五星红旗。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三、阅读、自学第三段
1、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段。
(1)理清阅兵式的过程,(“观阅兵式”)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2)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激动、兴奋、自豪)
2、四人组议论,课堂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
四、阅读、自学第四段
1、快速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五、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通过小游戏,回忆课文记叙的开国大典的场面。(“回忆课文”)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课堂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自己再从文中找句子,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作业安排】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3、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个做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上配上文字说明。(学生可以上前定格“历史再现”,再配上说明。)【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开国大典》电影资料。【 自我问答】
我在设计时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为下一环节做准备。如在导入部分我还是采用了第一次上课时用的导语,但却和后面的内容联系上,没有让这次的导语成了一个空架子,在让学生说每一部分的内容时,我们一起来回忆今年的阅兵场面,找他们的相同之处,然后再理清课文顺序。这次我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读书。这节课下来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轻松,这种轻松并不是因为上过一次的原因,而是一种心灵上的舒畅。这节课学生能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还有什么能比这种变化让人高兴呢?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 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画线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 汇集 擎着红旗 毛泽东 电钮 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 乐声 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板书“开国大典”。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
2、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同学们通过浏览课文,对开国大典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这4个盛大隆重的场面。可是要想真正地走进开国大典,就必须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走进参加典礼的人群之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2、谁来读?
3、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感受到了气氛的热烈庄严。可究竟是什么激动着人们的心,使他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呢?就让我们依顺序品读交流这些描写群众反应的语句,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4、研读第五自然段。
(1)谁先来读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朗读句子的过程中相机理解“一齐”。)(2)他强调了“排山倒海”,强调了“一齐”。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有人指挥吗?这就叫“不约而同”。(3)人们为什么会这样?
(4)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
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5)想读的同学一齐读!
5、研读第七自然段。
(1)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出示: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2)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3)心中有画面,一定能读好。谁来读?(指名读,相机指导“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读法。)
(4)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5)你们的激情感染了我,使我情不自禁也想读,听张老师读。听出不同了吗?哪一句更好?(相机指导学生感受“反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6)一齐读,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7)“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
(8)你读得很认真,可是老师感觉你的朗读里还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当我们理解了第六自然段的三四两句时,一定会对这声宣告有更深的理解。(指名读这两句话。)
(9)放CAI。激情讲解: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这是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这是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的小雨来;这是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这是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这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带着这份理解,谁再来读这句宣告?(指名读。)(10)接读第七自然段。
(11)让我们亲眼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吧!(放CAI)
(12)一起背。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
6、研读第八自然段。
(1)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谁接着读?(指名读)(2)还是“一齐”。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你会怎样做?(3)你们也不约而同地脱帽肃立,抬头瞻仰。这是为什么?(4)千言万语就化作这一句,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板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59岁的生日。在这59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放CAI)
(6)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来,孩子们,拿起笔,把最使你激动的那一个场面写下来吧!你也可以像作者那样,一方面描写主要人物,一方面描写群众反应。(交流写话)
(7)无数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1、此时,我们才会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生读板书)
2、下一节课,让我们再从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的场面中走进开国大
典,感受开国大典吧!
板书:
开国大典
隆重、庄严
大典前: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约30万人
大典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庄严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大典后:阅兵式群众游行
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开国大典》的会前情况,还记得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景吗?
(出示图1,会场:人的海洋)
对,这些群众和来宾们是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的,现在,典礼开始了,假如你们是记者,请你们也随这些群众一起去参加隆重的开国大典,并抓拍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镜头吧!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2、汇报抓拍的镜头:
师板书:
1、庄严宣告
2、升旗鸣炮
大典中
3、宣读公告
4、阅兵式
5、群众游行 ◆
3、学习镜头二:庄严宣告(6、7)谁宣告?宣告什么? 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 ①看图,听毛主席宣告的录音
师:大家听到没有,这宣告怎么样?(庄严)这声音怎么样?(雄伟)对!“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哪句话?
生:毛主席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得在场的群众怎样? 生: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师:对!“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还怎样?
生: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②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你能理解广场上的人们为何欢呼吗?(因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伟大祖国将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所以亿万人民欢欣鼓舞。)
◆
4、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的环节)(13、14)大家先看看这些图片 ①受检部队有哪些?
(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人民空军)理解1:“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②群众怎样?
(欢呼、鼓掌,把手都拍麻了。表达了人们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理解2:“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群众会这么激动、兴奋和喜悦?
(看到自己国家拥有这么威武雄壮的军队而感到自豪,以及对军队的赞美。)③指导朗读12、13自然段。(自豪、扬眉吐气的语气)小组合作学习
5、镜头二:升旗鸣炮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体会热爱国旗、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6、镜头三:宣读公告
“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了一阵热烈的欢呼。”说明群众热爱领袖、热爱共产党。
7、镜头五(典礼的最后一个镜头):群众游行
①从群众游行这个镜头你感受到什么?(大家无比喜悦的心情)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欢呼)
②师生分角色对话欢呼的语句。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都是抓住场面来描写,大典中这个部分就一共写了5个场面。通过学习比较,同学
们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五、布置作业:
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板书设计:
大典前
群众入场
开
国
大典中
大
典
大典后
1、庄严宣告
2、升旗鸣炮
3、宣读公告
4、阅兵式
5、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
1、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平凡的品格。
2、结合剧情展开合理想像。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重点:
了解毛泽东的朴实平凡的品格。教学难点:
描写人物言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永远被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盛大的开国典礼。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一代伟人在他领导的人民和人民的军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取得了全国的胜利,迎来了开国的大典,那震撼人心的炮声虽然难忘,那人如海歌如潮的景象固然感人,在这些重大的场面中我们能感受到伟大领袖的非凡风采,但是,伟大领袖魅力,绝不仅仅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中,在他们的一些细小事情上,同样使人感到内心的震撼与不平凡。
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检查预习:
1、字音:
脸(liǎn)颊(jiá)伫(zhù)立(lì)褡(dā)裢(lián)难(nán)堪(kān)瞟(piǎo)赊(shē)欠(qiàn)过(guò)瘾(yǐn)金(jīn)銮(luán)殿(diàn)惰(duò)性(xìng)掸(dǎn)土(tǔ)松(sōng)懈(xiâ)
2、解词: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生命危险。
龙盘虎踞:像龙盘着,像虎蹲着。
公事公办:按原则办事,不徇私情。
岂有此理:哪有这种道理。
七嘴八舌:形容说话的人多,意见杂。
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三、初读感知
1、请大家说说节选的戏剧情节中,共有哪四件感人的事。讨论后教师总结: 1)吃羊肉泡馍
2)宴请程潜
3)接待乡亲
4)与儿子交谈
2、这四个故事表现出毛主席的哪些品质?
1)吃了东西,拿不出钱来,能赖帐吗?好尴尬,最后只得由护卫人员把钱交了。这里把他的平凡朴实可亲可爱,与百姓平等的可贵品质表现得十分感人。你看他既不炫耀自己是主席,也不随便搔扰百姓,只想走进民众,了解民众的想法。
表现了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的崇高品质。
2)面对自己的乡亲要来打秋风攀亲的时候,毛主席热情接待,却直言拒绝了他们提出的要求,说到成分他强调自家的成分应“公事公办”的划成富农。
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一代伟人那种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3)当儿子毛岸英的工作被安排在政务院的时候,毛泽东坚决不同意他要求儿子的权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而不是“浮在上边”。
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他,不徇私情,严于律已的崇高品质。
4)当他得知率部起义的程潜来京时连忙“亲往车站迎接”在与程潜交谈中得知当年要开除自己的张干校长现在过日子艰难,但他是不计前嫌要“把他请到北京来住过一年半载”。
表现了他胸怀宽广的大家风度。
5)至于山羊胡子老人带着乡亲们大老远的来打秋风攀亲把毛主席当皇帝,“迈出方步,准备下跪”,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看成是“毛家人坐天下”,还要帮着“看着点”,并且还关心着“年号”、“封官”的事。
这些描写表现了这个农村老人纯朴而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特点,也从侧面衬托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严于律已、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总之,这些感人的平凡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居安思危、严于律已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革命领袖。
毛泽东是一个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团结友人、大公无私、严于律已、居安思危、不徇私情、一心为国的革命领袖。
四、课文研读
1、从每一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毛泽东有哪些特点.建国初期,北平一片安居乐业的和平景象,主席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羊肉泡馍馆里人们轻松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沉思,感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己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情招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
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跳出同期率的支配,他要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典礼开始,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3、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山羊胡子老人带着乡亲们大老远的来打秋风攀亲,把毛主席当皇帝“迈出方步,准备下跪”,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看成是“毛家人坐天下”,还要帮着“看着点”,并且还关心着“年号”、“封官”的事,这些描写表现了这个农村老人纯朴而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特点,他以毛泽东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从而鲜明的衬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严于律已大公无私崇高品质。
4、写作特色
通过平凡小事和感人细节来刻画人物。
五、拓展延伸
合理想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毛主席在圆明园“像在思索着什么”的心理活动,不少于100字: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劳动人民千年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但是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外患入侵,民不聊生,合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惨遭外族蹂躙,现在想来,真是义愤填膺。现在好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以后,我一定励精图治,殚精竭虑,和全国人民一起把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一个真正富强民主的国家,让中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强国之林,再也不能让祖**亲受到半点委屈了。
可能回想中国的百年耻辱,想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
六、总结
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科技的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
七、布置作业
同年9月,我到邬吉成家里去看望他,他把这两篇文章交给我,叫我写篇文章以正视听。
他说:“银禄同志,你先看看这两篇文章,然后我跟你说说我所知道的情况及我的看法。”
我接过文章,仔细看后,认为这两篇文章虽不是出自一人之手,但其中心内容非常相同,文章都写道:“开国大典正在有序地进行着,劳动人民文化宫一侧入口处,警卫突然发现一位风姿绰约的中年女士旁若无人地直往里闯。她既未佩戴观礼证,也无代表证,警卫毫不客气地将她截住,盘问起来。哪知此人不仅不接受盘问,反而责备起警卫来。‘你有什么权力问我,我是中南海办公室主任,要到主席那里去。’来的人是江青,可警卫并不认识她。江青见哨兵不让她进,就和哨兵吵起来,警卫连忙向上汇报,说有一个女人在入口处吵闹着要上天安门城楼找毛主席,一直汇报到开国大典警卫工作总指挥、公安部长罗瑞卿那里。罗瑞卿听完,想都没想,回答很干脆,只说了四个字:‘照章办事!’罗部长的话很快传到入口处,有尚方宝剑,警卫再也不理会江青,把她晾在一边。江青无奈,只得悻悻而去。”
我看完文章后,邬吉成说:“开国大典的警卫工作我是从头到尾亲自参加了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哨兵拦住江青不叫她上天安门城楼。我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不合乎情理嘛!
“第一,那时候,毛泽东已是人人皆知的伟大领袖了,搞警卫工作的人员,尤其是警卫工作负责人也都知道江青是毛主席的夫人。江青要上天安门城楼,询问清楚了再通过电话联系即可放行,为何仍不放行?
“第二,哨兵不认识江青,她又没携带任何证件,不让她进,联系一下也是应该的。但是,作为开国大典警卫工作的总指挥,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安全的主要负责人,公安部长罗瑞卿,对毛主席感情很深,对江青很熟悉,得知毛主席的夫人被挡,参加不了开国大典,他会马上派人把江青接到天安门城楼上的,绝对不会简单地说‘照章办事’四个字就把江青拒于场外。如果他真的那么做了,他就不怕江青向毛主席告状吗?罗瑞卿是一位很会做人、做事的人,绝不会做那种蠢事。
“第三,江青自从1938年11月与毛主席结婚以后,到‘文革’以前,对人是比较和气的,她去参加开国大典如此重要的活动,怎么会不佩戴代表证呢?况且,她身边还带有警卫员和护士,她们是干什么的?江青怎么会和哨兵吵起来呢?
“第四,当时住在中南海的中央领导人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的路线是:乘车出中南海东门,沿着筒子河往东行驶,再往南拐,进故宫西阙门,再向右往南拐,汽车就直接进入了天安门北边的停车场,然后即可上天安门城楼。江青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干什么去呢?路线不对嘛。
“第五,那个时候,好像江青到苏联看病去了,不在国内,你可以查一查有关资料。”
经过考证,开国大典江青没有参加的确属实,那时她到苏联治病疗养去了。美国作家特里尔在《江青全传》中写道:“1949年4月初,江青乘上火车离开了北京,离开她的丈夫,离开了新中国。她带着护士和警卫员要去苏联治病,六个月后,毛泽东着一身军装,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检阅了浩浩荡荡的大军。共产党的精英分子精神焕发地从长安街走过。江青这时仍在莫斯科。”
多年以后,江青对我还谈起过她1949年去苏联治病的事情。
1972年夏季的一天,上午10点左右,我的大儿子突然发高烧。我立即把他送到医院,然后又急忙赶回江青的住地——钓鱼台10号楼,因为我知道此时江青快要起床了。刚赶回去,江青就打铃叫我。我进入她的办公室时,满头的汗水还未擦干。江青便问道:“小杨,你刚才干什么去了?头上怎么这么多汗水?小心感冒啊。”我一五一十地报告给她后,她说:“你儿子在这个季节发高烧,不是中毒性感冒,就是扁桃体发炎,要不就是热伤风。我告诉你,扁桃体最好不要切除,切除以后,副作用太大。1949年,我去苏联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在那里住了7个月的医院,4月份去的,11月份才回国。以后我还是经常发烧,因为切除了扁桃体就等于撤掉了阻挡病菌的哨兵啊!”
江青跟我谈话的情况,证实了特里尔写的是对的,邬吉成的回忆也是对的——江青未能参加开国大典的原因,不是被哨兵阻挡,而是她当时在苏联治病。
为什么有人那样编写,并公開在报刊上宣传,还有不少人信以为真,以讹传讹呢?对江青有意见、不喜欢她甚至憎恨她的人很多,因为江青本身(特别在“文革”中)有很多问题,但总不能为了丑化江青而不顾事实,有意演绎历史吧?作为历史的研究者和学者,绝对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感情用事。无论事大事小,都要求真、求实、求信,并且有责任、有义务将所知晓的真实情况告诉广大读者,还历史以真面目。
一、教材内容分析
《开国大典》 是S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文章共有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气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因为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所以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三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重点研读
1.学生默读典礼之前“会场布置、群众进场”,典礼之后“阅兵式”、“群众游行”的段落,进一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交流学习体会:
会场布置、群众进场。
(1)指名分节读课文1——4自然段,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2)引出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体会参加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群众热情高涨。
(3)随机学习重点句。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4)感受热情,指导朗读。
(三)课堂小结,回顾全文。
(四)作业:学写场面。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五 教学反思
教学《开国大典》后,我发现自己有了一定的进步。
整堂课,我留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体现了“和谐课堂”的旋律。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推荐阅读: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0-02
开国大典获奖教案07-2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06-16
开国大典简介07-19
电影开国大典影评07-02
开国大典的简介07-22
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06-21
《开国大典》观后感精选作文07-09
开国大典读后感400字10-01
开国大典电影观后感500字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