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自动控制培训(精选8篇)
(2)微控制器电路模块制作和编程:如:AT89S52、MSP430F1611、MSP430F2274、Atmega128、PIC16F628A、ADuC841、C8051F022、W78E51B、STM32F103VET6等等。
(3)微控制器外围电路模块制作和编程:如键盘及LED数码管显示器模块、RS-485总线通信模块、CAN总线通信模块、无线收发器电路模块、ADC模块、DAC模块等等。
(4)传感器电路模块制作和编程:如光电传感器模块、超声波发射与接收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倾角传感器模块、角度传感器模块、音频信号检测模块等等。
(5)电机控制电路模块制作和编程:如直流电机驱动模块(L298 N)、步进电机驱动模块(L297+L298N,TA8435H)、舵机控制模块、光电隔离模块等等。
(6)放大器电路模块制作:小信号放大器电路模块、滤波器电路模块、音频放大器
(7)电源电路模块制作
(8)电动小车制作
建议可以准备“通用的单片机最小系统+低功耗的单片机最小系统”,例如“AT89S52最小系统+低功耗的C8051F022最小系统”。
15日-------------做完2005年题目
20日-------------做完2009年题目
25日-------------做完2007年题目、电源模块:
①常用的电源稳压模块12V,9V,5V,3.3V和双电源±5V,±12V;
②可调升压电源模块;
2、最小系统:
确定一类竞赛用的单片机,C51,AVR,FPGA,STM32等,做一个最小系统,引出所以端口。
3、驱动模块:
这个应该是属于必备的模块(如果选择控制类题目),常用的L298,L297,UNL2003,UNL2803等。
4、信号处理模块:
信号处理模块主要把一模拟信号转为开关量。把一些信号转为其他信号(把正弦波转为方波),电压比较器(LM393,LM339),信号放大(常用运放TL082,TL084).5、AD,DA模块,现在高级一点的单片机基本都带有AD,但是还是要准备一些DA模块。AD,DA模块能在一些传感器场合中用到。
6、传感器模块:
这一块应该说是准备阶段重点要准备的。
① 循迹光耦(一般是黑线)也可以借鉴飞思卡尔只能车大赛,循导线(带有一定频率的导线)。
② 趋光模块(光敏电阻或者光敏二极管);
③ 霍尔传感器
④ 接近开关(探测金属)
⑤ 超声波传感器(测距,避障)
⑥ 红外(无线遥控,避障)
⑦ 角度传感器
⑧ 加速度传感器
⑨ 湿度传感器
⑩ 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⑪ 颜色传感器
7、声控模块,语音播放模块,录音模块(这个有些难度,所以单独列出,需要重点准备,尤其是选控制类题目的,今年极有可能用到)
8、单片机外接人机模块:
数码管显示,液晶显示,LED灯,蜂鸣器,矩阵键盘,独立键盘。
9、无线模块(无线串口模块,NRF905,CC1100等选择一种)。
一、搭建小组交流平台
每期培训开始之后, 我们根据学员来源地分布情况事先进行策划, 在开展“破冰”活动的同时,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教师分成一个个培训学习小组。采用明确责任、任务驱动的策略, 使每个小组成为教师培训中的学习共同体。不仅使学员从培训一开始就打破相互间的心理隔阂和陌生感, 而且使小组成为培训期间相互学习、互动交流、合作研讨的精神乐园, 并建立起了同行间今后教学研究的长期联系。
二、打造团队成长平台
根据培训内容的递进和培训活动的展开, 我们努力将研修班打造成参训教师的业务提升平台、经验交流平台与互助成长平台。业务提升主要体现在学科培训内容的编排上, 使参训教师能够在理念提升、经验整理方面得到及时加强;经验交流主要体现在研讨活动的安排上, 每次讨论活动都做到“有主题、有针对、有效果”;互助成长主要体现在学习团队的组建上, 每个班都建有学科研修Q Q群, 使“难点问题集体解决, 个人智慧集体共享”的学习原则得以实现。
三、营造师生对话氛围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专门设立了“研究与生成”专题, 通过聚焦相关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促使教师和学员通过互动交流进行深入思考。我们要求每一个培训专题都给学员的参与互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授课专家每次专题讲座都至少留出20分钟的互动时间, 教室里的桌椅也可以依据教学互动所需随意组合搬动。我们还采取了学科班主任与每一个培训者沟通的措施, 有效改变了以往培训中专家讲、教师听的被动学习局面。
四、加强教学研究指导
一、课堂控制的方法
(一)人数控制
相对而言,农民的自觉性、纪律性要自由散漫得多。课堂人数太少达不到扩大培训面的目的,人数太多则课堂轶序又难以掌控。因此每堂课的培训人数应进行必要控制,一般来说每堂课的人数宜控制在50~60人,这有利于授课人控制课堂纪律和轶序,提高讲课效果。
(二)教室控制
1. 授课人与学员的位置。讲台过高或过远,则会造成一种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无形中将教师与学员拉开了感情距离,不利于相互交流,影响培训效果。教师与学员距离近,会在教师与学员之间形成亲近氛围,利于增强学员的听课兴趣。因而,无论教室有多大,培训前要将学员拉拢到讲台附近。如在讲课前与农民拉拉家常,或了解农民关心的话题,则能极大地助益于培训,要尽力创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
2. 其他。教室应明亮通透,桌椅整齐,干净整洁,教室墙壁不宜张贴过多的图画,不宜在堆满杂物的教室内开展培训,这会形成局促拥挤的感觉。
(三)语言控制
1. 语言。语言要流畅、清晰、准确、简洁、通俗、有条理,这是培训的基本要求,做到这些才能把培训的要义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农民。就农民培训而言,通俗、贴近农民的语言更为重要,对一些难以理解的东西要多用形象比喻,少用枯燥无味的解释,这样才能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讲课效果。
2. 语音语速。语音应根据不同的场合合理调节,以听课者听清楚为准,会场大应大声,会场小则可小声。同时语音应抑扬顿挫,强调重点,不可从头到尾一个语调,这样会让农民感觉培训枯燥乏味。语速应中等,不宜过快,也不宜太慢,过快过慢都不易听懂。讲课过程中,如室内外出现大声喧哗,对讲课产生影响,则可暂停讲课,把学员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再进行。
(四)培训内容控制
培训的内容或主题应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
所谓“天时”就是培训时间要符合农时。一是不宜在农忙季节组织培训,而宜于在农闲季节举办培训。农忙季节尤其是夏秋两大收种季节,农民专心于农事,无暇参加。二是培训内容要符合当时的农事。讲农民当时能用得上的技术,急农民之所急,当时用不上的技术要少讲或不讲。
所谓“地利”就是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当地是山,你讲渔,当地干旱,你讲排涝,谁能有耐心去听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呢?
所谓“人和”就是要符合农民的口味。要注重实际应用,不要空谈理论,群众不需要理论上夸夸其谈,要的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或办法。
(五)互动控制
课堂不能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应给农民留有提问和讨论的时间。农民没有听懂讲课内容的要允许提问。如果教师“一言堂”到底,不留提问和讨论时间,不回答农民要问、想问的问题,农民对你的讲课是有疑问的,甚至是持怀疑态度的。这不但收不到良好培训效果,而且还会影响今后的培训工作。认真回答农民问題,是提高培训效果、树立培训工作良好形象最有效的途径。
(六)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讲技术课比较抽象,但凡能用实物进行参照的,那就用实物讲解。麦田杂草如黑麦草、日本看麦娘的识别,可采日本看麦娘和黑麦草标本各一株;采用幻灯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如条件允许,带农民到实地去参观,在田头讲解则更好。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培训前做足功课
(一)苦练内功,自强素质
农业技术培训属技能培训,授课人要自己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才能授好课。因此从事培训授课的教师要苦练内功,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方法有多种,但应掌握三个基本方法: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理论是生产实践的总结和升华,牢固地掌握了理论知识,讲课才能有底气。二是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教师应紧跟当地的生产实际和生产发展走势,这样才能授之有据、教之有物,不偏离实际。如果讲课脱离实践,讲课就变成了照本宣科,空谈理论。三是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提高自身素养,成为一名优秀教员的有效途径。
(二)做足功课,树立自信
这次培训的课程安排得紧凑而实用,包含了“社会管理创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公共突发事件与应对能力”,“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等课程。在公民意识日渐增强的今天,尊重和维护公民合法权利为出发点,社会管理必然要创新;浙江政府的实际经验更说明了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政府要建立好自己的公共形象,必须学会正面地主动地应付危机;在后工业化时代,中山的产业转型升级要走出一条特色的道路,更要建立现代化的生活和生产资料服务业体系。全部课程一气呵成,老师的观点高瞻远瞩,让我得益匪浅。让我谈谈我在学习班上的几点心得体会吧:
一 、必须要从思路更新上改变我们施政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除了物质的需要,公民的权利意识正不断觉醒,权利诉求不断提高,这些诉求与呼声,让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带来了相当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政府的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的,有限责任型的政府已经刻不容缓,在把经济放归市场的同时,政府应该在制定和坚守规章,提供丰富的社会服务,培育安全,平等,和民主的制度环境下大功夫,这样才能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才能建立一个透明而富有公信力的政府。
二 、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势在必行,政府更要起到主动引领帮扶的作用。推进转型升级是企业面对经济危机和以后更大竞争的必然选择,作为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市,提高重工业比重,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最后变成“大榕树型”的总部经济,才能保持地区的经济竞争力,作为政府,建立完善生活资料的市场和生产资料的市场,推动企业成立发明实验室,培养一种创新和创业的氛围,才能让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勇敢地面对困难,再创佳绩。
一是要把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作为工作常态。上海市浦东发展局进行教育改革的一系列举措,从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通盘考虑、制定改革方略,极大释放了教育生产力,推动浦东教育成为品牌。北师大教授肖川也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了过去对素质教育的单项化理解和把握。黄华新教授也讲到个人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要突破单一性到达多样性,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寻找问题答案。可见,无论事业还是个人发展,未来只属于“有想法”的人。正如戴尔所践行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能力,而取决于你是否愿意换一个角度来看你所熟悉的事物。”这一理念,也正因为换了一个角度,他发现从“产品→商品”,居然有那么多中间环节。他决定跃过中间环节“直达”消费者,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正是采用了“直达”新模式,也为“批量度身定做”、“网络营销”创造了条件。换个角度去思考,人人都可以是“戴尔”。黑格尔说: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就要寻找那条经营智慧的线索、那条让你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线索、那条促进你奋然跃起的线索。正如《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主讲人王维安教授说的:“选准投资突破口,不仅仅考虑投资品本身,更要考虑宏观环境,考虑国际国内经济走势,甚至还要考虑国家政策走向”。我们的工作如果也做如此考虑,日常的失误就能被避免,工作决策会更加科学。
二是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工作境界的关键。创新的本质是进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激情,创新就要淘汰旧观念、旧技术、旧体制,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创新的本质是不做复制者。在整个学习期间,无论是经济金融方面的讲解还是教育管理改革方面的论述,都彰显出主讲人强烈的创新意识。通过反思可以看出: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创新意识总是代表着一定社会主体奋斗的明确目标和价值指向性,成为一定主体产生稳定、持久创新需要、价值追求和思维定势以及理性自觉的推动力量,成为唤醒、激励和发挥人所蕴涵的潜在本质力量的重要精神力量。通过听教授的讲解,课后从网上搜集这些教授的成长历程,无不显示出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不断发问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另外,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在我们的工作中,无论是项目工作还是常规工作,也应自觉运用创新意识,用最新颖的思路,最快捷的手段,最高效的程序把工作做扎实。
三是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专家就是对某一事物精通,或者说有独到的见解的人。主讲的教授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又在其他很多方面有涉猎、有研究、有思考,一专多能人才。在工作之余,我们也要挤出时间来学习、研究一门乃至数门学问,树立“静下心来研究一门学问,潜下心来干好一项工作”。学习能力就是要求个人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也正因为如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组织,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多更快。一个组织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它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创新,而创新则来自于知识,知识则来源于人。所以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怎样去学习,就是怎样使得自己的企业能够学习的比对手更快。”从现实看,学习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表现,通过不断的学习,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技能组合以及刺激学习能力相配合,所以不论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都不应该停止学习。正如讲授《儒学与人生》的董奇教授所说:“儒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但通过不停的研讨挖掘你会发现,它时时闪烁着崭新的灵光”,可见,如果停止学习,必定会落后于人,而在当今社会里,落后就会被淘汰。
四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无论是授课教授的谦虚态度,还是浙江大学提供的优质高效服务,都值得我们学习、反思。服务意识是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服务意识有强烈与淡漠之分,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曾经与讲授品牌文化的黄华新教授在课间休息时有一段简短的对话,他最关心的是在这里学习有没有收获,生活条件适应不适应等,并一再问有没有什么意见。这就是对服务意识的认识程度问题。认识深刻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强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与黄教授相比,无论服务能力还是服务意识,还都存在较大差距。有了服务意识,还要具备相应的服务技能、技术和技巧。服务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组织、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董平教授一句话值得我们思考:“当你感到不幸福时,你就要想你是愿意在汗流浃背的夏日到稻田里去锄草,还是想在装有空调的办公室里敲电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要更加注意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以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赢得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自觉维护教育形象和教育品牌,并未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尽一份责任。
浙江大学培训心得体会211月中旬,有幸参加市局组织的“鹰潭市地税局第五期领导干部暨20xx绩效A级人员培训班”。培训班整个课程安排合理,既关注了当今公众关心的房地产和土地政策、当代中国国民价值取向等热点问题,又关注了作为税务管理部门如何创新、如何面对危机应对媒体关系等与工作实际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既有前瞻的视野,又有丰富的案例分析。虽然本期培训班学习培训时间短,但感触很多,收获也不少。
一、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这次培训,我们共学习了6门课程,课程涵盖了当前我国土地政策、房地产问题焦点透视与宏观调控下的博弈,企业家与企业的发展,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当代中国公民的文化、人格、修养、视野等,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聆听了浙大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杨遴杰教授对我国土地和房地产政策问题的分析使我进一步理清了对当前房地产政策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应云进处长的三头理论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六口井理论使我大开眼界,增长了管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借鉴成为企业家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培训学习到新颖的思维方法。各位教授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出发,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展现了许多新颖的思维方法,破窗理论、郑强教授的“强哥语录”这些新的思维方法,突破常规思路,这些思维方式所闪现出的智慧,对我实际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自信,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
培训学习到有效的沟通方法。叶彤副处长结合温州高铁事故铁道部发言人的案例分析,使我对危机管理中如何应对媒体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为我们讲述了沟通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性,人都有性格,而性格本身就兼有优劣,性格本身不分好坏,不管什么性格的人本身也不存在强和弱。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就是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摒弃隔阂,就是密切关系,求得谅解,增进感情,达成共识。但凡成功的管理者,无一不是善于沟通的好手。作为管理者,一方面加强团队内部管理,需要与成员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使团队成员理解管理者的管理意图,能够激发大家的参与感和热情,能够引导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发奋努力。另一方面创设团队发展的良好环境,要与外界沟通。无论是要争取领导的政策支持,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是要赢得外界的大力帮助,这都需要重视沟通,一方面要保持自信、充满诚意,另一方面要善于寻找双方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共同点,促进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提高了认识,完善了自身
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锤炼,这是我们这次培训的体会之一。通过学习,提高和完善了自己,通过学习,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了反思。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深刻地感觉到自己的管理理论水平离工作实践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郑强教授当代中国教育与国民价值取向的课程使我扩充了知识面,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认识到要注重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实践经验,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善于总结,注重积累。做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中国的“三小”孩儿,关心孩子的成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坚信“诚实做人、不怕艰苦”是人生用之不竭的素养和财富。作为分局长,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总结、提炼别人成功的经验,使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并逐步成为自身工作特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浙江大学培训心得体会3我来到杭州,开始了为期五天的浙江大学--郑州航空港实验区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提升研修班学习培训生活。很早就对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教育理念的浙江大学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现在有幸到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进行培训,更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五天时间里,我接受了浙大名师最顶级的教育培训,真正感受到了“求是、创新”的浙大校训的魅力,这次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一次宝贵经历,也是一餐启迪思维与历练心智的盛宴。
一、紧张充实的五天。作为培训工作的具体负责人,这五天也是我精神高度集中,工作相当繁忙的五天,从班级的管理到与学校的对接,再到对每名学员的服务,事无巨细,我都要充分考虑到,对我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张的课程安排,也给浙大继续教育学院的老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再此,我要向她们表示感谢,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二、受益匪浅的五天。这次浙大培训的课程涉及宏观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航空经济、城市规划、行政执法、社会管理、领导科学、创新意识培养等各个方面,内容全面而系统。多堂课的学习,使我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戴文标教授的《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过简单明了的案例,幽默风趣的语言,触类旁通的讲解,使本来很艰涩难懂的宏观经济学变的浅显易懂,使我对国家经济形势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钱锦国老师的《领导干部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从什么是创新开篇,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游戏和互动,启发了我如何拥有创新思维和更好地进行创新管理。朱法贞教授的《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通过对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的解读,阐述了现代社会与现代科学领导的关系,让我明白了科学决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深有感触的五天。五天的时光,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凝聚力。结业典礼,很多人都表示时光太短暂。我们来自航空港实验区不同的单位,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相聚的时刻,这次培训既给大家提供了学习的机遇,同时也提供了团队建设的机遇。今年是实验区大开发、大建设的关键之年,我们50名学员在浙江大学这块书香宝地,通过共同学习生活,组成了紧密的团队和集体,形成了共同的信念和理念,更加增强了为实验区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四、难以忘怀的五天。浙大校训“求是、创新”,就是要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追求真理,知识应用必须积极开拓,勇于创新。浙大的培训,让我深受启发、感慨颇深。作为实验区一名工作人员,我也期待今后还能组织这样的活动,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发展凝聚力量,做出一名干部培训工作人员应有的贡献。
浙江大学培训心得体会4“学海无涯、大爱无边”,十一月中旬的浙江大学一周培训学习结束后,令本人深刻地领悟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收获良多,在这里首先感谢市工商联的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样一个难得的高端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感谢负责此次带队培训学习的工商联相关领导,为我们食、宿、行、学习的周到安排付出的艰辛努力。通过几天的系统学习,现特将自己一点浅薄培训学习心得整理并归纳如下:
整体行程安排科学合理。回顾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从出发至顺利返回,整体的行程安排科学、紧凑,这都与市工商联相关领导高度重视,浙大教务组人员的细致关怀分不开的,整体行程温馨和谐。尤其是在紧张的系统学习中穿插走进浙江知名企业现场参观的活动,让理论与实际感受充分结合,使每位企业家深刻感悟到此次培训的实用价值意义非凡。
培训课程安排贴近企业实际经营。一周学习的课程安排定位准确,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从事业的发展到自身健康的维护,十分贴近内陆城市企业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点”,对现实的经营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由此可以深刻的感受市工商联相关领导和浙大对此次的培训学习的良苦用心和辛勤付出,令每位参与者都心存感激之情。
参与培训的浙大教授专业水准高。从这次参与执教的浙大老师看,每位教授均是各自专业学术领域内声名卓著的专家学者,部分专家教授还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领头人。能置身于这样一群高素质、高水准、高规格的学习环境内,亲身聆听他们的理论教诲,这样的机会是我们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稀机会。
扩大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一周短暂的学习,最大的感受是过去一直仅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对国家宏观政治经济到微观的地方政策不甚了解,经过一周系统的学习后,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经营者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应爱国、爱家,善待社会,善待企业,善待员工及家人,这份无价的心灵收获让我们对企业的发展多了一份理性和自信,少了一份浮躁和狂妄;多了一份感恩少一份自私,明白了“大爱”的深邃含义,陶冶了情操,净化了身心。
浙商精神与浙商修炼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启迪的作用。浙商一群既聪明又肯吃苦,敢冒风险,敢为人先的群体,其机警,有胆识,具敏活手腕,特别眼光,经营商业,不墨守成规,而能临机应变的能力令我们内陆企业心生敬佩;其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一个个鲜活的成功案例无不对我们企业经营思路带来深刻的启迪,让我们拓宽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开放了思路。
认识了新朋友、结下了深厚的情意。这次参会的同学都是来自重庆不同区域的成功企业家,通过几天的学习和共同生活,增进了相互了解,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在学习的过程,大家相互交流心得,相互关心,相互借鉴学习,浓浓的情意让大家忘却了身处陌生的城市,为今后同学间的合作共赢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也是本次培训活动一项重大收获之一。
浙大培训班的服务工作细则到位。培训班课务组的三位年轻老师尤其阳光灿烂的班主任在我们整个学习培训生活中,用细致周到的服务,热情周到的态度,让我们丝毫没有来到新城市的陌生感,相反让我们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恍惚感”,从接机到宾馆,从宾馆到课堂,以致最后结束返回的送行,都我们强烈的感受到她们的细致,热情,给大家留下了良好印象。
几天的学习短暂而又意义,这些都得益于市工商联为我们搭建的知识桥梁,我本人心生感激,无以回报,仅能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努力学习,守法经营,回馈社会,以报答市工商联相关领导的关怀和关心。在此谨祝重庆市工商联的领导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浙江大学培训心得体会5经过12天的紧张培训,我们第七期中层干部培训班即将结业。通过学习培训,我们全体学员一致感觉到,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取到了真经,对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领导重视,准备充分,整个培训过程顺畅,收获很多。从筹备到培训的整个过程,领导高度重视。整个过程非常顺畅,一环紧扣一环,我们感觉紧张的同时又有巨大的收获。
二、改变理念成为这次培训过程的一条主线,学员们始终在思考: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内蒙古的国有企业与先进管理理念存在哪些差距?我们如何迎头赶上?从哪儿入手等等,虽然对这些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答案,但我们实实在在得到了一些启示,对搞好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国有企业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三、“悟”字当头,收获巨大。开课伊始,我们就把“悟”字做为这次学习的一个基本方法,每堂课争取有所悟,通过听课悟理念,通过研讨悟方法、悟思路,通过参观悟精神、悟规律。“悟”字当头,争取做到刻苦学习,刻苦思想,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尤其是如何学以致用是全体学员经常思考的问题,“悟”出的东西必将进一步指导以后的工作,提高我们工作水平。
四、团队精神,贯穿始终。我们这个60人的团队,一方面在学习,一方面在践行。60位同学很快完成了三个转变(领导→学员,家庭→集体,工作→学习)投身于紧张的学习培训中,这里不再有职位高低,不再有任何陌生。年长的 岁,年少的 岁,年长者刻苦学习、刻苦思想的精神不亚于年轻人,年少者尊敬老者,学习课程同时积极向老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的悟性,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互相探讨。充分展现了我们内蒙古国资系统的良好风貌。
浙江大学培训心得体会6为期一周的浙江大学学习培训生活即将结束了,经过七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从听课到交谈,以及所听到所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加之与来自不同县市区、同样工作岗位的同学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一是非常感谢市委组织部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是我们有幸成为浙大学子、感悟浙大文化,有机会认识了这么多好领导、好同学、好老师。这是将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重大资源和财富。
二是非常感谢浙江大学的各位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的工作方法,是我们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完善了人格和管理品质。孙家良教授对后经济危机时代的能源危机、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的讲述,是我而深受警醒,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钱文荣教授对农用地非农化转型过程中若干问题全面深刻的分析,使我更加明白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探索和改革;张永利教授对人思想深处的深刻剖析和精彩讲述,真正的触动了我的内心,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将把学得的八种认识运用到下一步的工作中去。
三是我认为今天的学习不是结束了,而是一种新的开始。我将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把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在未来的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城乡一体化改造、发展壮大三产服务业、社区和谐建设三篇文章,不辜负领导老师的期望。
----永善县2017年领导干部经济能力提升研修班()
我有幸参加了由永善县委组织部在浙江大学举办的“2017年经济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学习。本期培训班在永善县委组织部及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一行54名学员来到了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
浙江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打造卓越教育品牌,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浙江大学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2009年,浙江大学凭借雄厚的办学实力和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基础,成为中组部与教育部在全国高校中首批建设的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
在这里,我们度过了紧张充实而又意义非常的5天。通过5天的学习与思考,使我从思想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服务理念也上得到了更新。为此,由衷感谢永善县委组织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在5天里,我们学习了“公共管理新视野”、“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小镇”、“领导干部身心健康与压力管理”、“当前形势下政府投融资管理”、“领导干部法律风险防范”、“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供给侧改革”、“承接产业建设的招商引资”、“新常态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以及参观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外桐坞村,这次培训课程学校为我们安排的老师都是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老师们通过精辟和风趣的讲解,将有一定深度的理论阐述得浅显易懂,1 引导我们融入教学中,使人如沐春风,通过此次学习我们对当今社会较为关注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形势、行政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和解读,此次通过这5天的培训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扩大了思考的范围,为解决我工作中遇到类似实际问题提供了帮助。本次培训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干部业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建设一支过硬的干部职工队伍,加强业务和技能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在我们现阶段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虽然我国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干部职工队伍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工作和学习时间的客观不对等性,导致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急需提高,亟待加强的方面。对此,只有搞好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通过梳理干部职工队伍的服务意思,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加强优秀干部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改变了以往的思维方式,更新了思想观念,提高了业务知识和理论的应用能力。以前,对部分国家经济政治方针政策只是从表面理解,经专家教授的点拨,对相关国家的政策能够领悟到深层次的含义,同时思路也变得更加清晰,势必将对今后的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此次培训我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提高工作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新力,也是对自己以往工作进行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总结。
三、通过培训,使我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效率。学以致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立足岗位创优,把所学的东西转化为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工作取得实效,提高工作效率,这才是培训的根本目的。
一、通过调研了解培训需求
做好调研的准备工作, 要调查什么?应在调查前做好调查问卷。以河南商业大学生培训情况调查问卷为例, 我们设计了包括基本情况、专业知识现状、相关知识现状、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 (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 、希望参加哪种形式的培训、授课方式、一次培训的时间安排等十几个类别的问题。通过采取问卷调查、面谈、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交流等方式, 摸清大学生岗前培训的现状和培训需求信息。
在深入调研, 摸清大学生岗前培训的情况的基础上, 进行统计资料的整理, 将调查统计来的原始记录进行分类、分组并加工和系统化。同时, 要发现问题, 作出科学结论, 为培训的决策和撰写培训方案提供依据。
二、科学拟订培训方案
按照服务性、针对性、实效性、适时性、可行性和系统性的原则认真撰写培训实施方案。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 周密论证培训形式
根据大学生的学习模式特点, 设定岗前培训内容、培训方式, 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大学毕业生对于注入式教育缺乏新鲜感, 但是在岗位技能、职业素养、职业前景、心态调整、参观学习等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对经验和能力的渴求远远胜于对知识的渴求。因此, 针对大学生的培训, 应该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方面加以创新, 形成与学院教育相区别的培训体系。
借鉴行业内外大型企业新进大学生培训的成功经验, 在传统授课教育基础上, 创新授课方式。在培训中可采取多个培训师同时授课、培训师点评方式授课、演示方式授课、现场式或场景模拟式授课、分组讨论并对结果进行交流或辩论甚至演讲。变知识教育为信息教育, 给予学员思考和反馈的空间;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训练, 让学员形成发散思维的习惯, 从而帮助其建立职业观点和意识;变头脑教育为行动训练, 通过学员互动和团队游戏, 提高学员的行动能力。
2. 合理安排培训课程
要根据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专业、企业需求及岗位要求合理安排培训课程, 设置授课内容和方向。我们在培训中把整个培训课程分成了若干个培训模块。例如我们在工业大学生岗前培训中所设置的有:行业形势及企业文化建设模块、政策法规模块、个人素养及团队建设模块、安全生产教育模块、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模块、参观实习模块等。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使培训更系统和有层次, 同时也可以对一个模块进行考核。对教学安排的调整在一个模块内进行, 有利于参加培训的学员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细化培训前准备工作
培训项目实施计划制订以后, 还需要做很多具体、细化的工作, 比如培训课程的开发、培训教材的选择或编写、培训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培训教师的遴选、教案的编写、培训设施工具的准备等。
首要的工作就是培训课程开发。课程开发要领会培训项目的意图, 体现培训项目的构思, 完成培训项目的目标要求。特别是岗前培训课程开发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 丰富培训项目的内容, 并注重培训课程的时效性, 让学员真正在知识和技能上有一定的提高。
培训教材的选择或编写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分析培训项目、课程及培训对象的特点, 分析教材的特点, 突出大学生的特性化需求, 把握技能与知识点的配比, 借鉴相关培训资料, 开发出高质量的培训教材, 使培训教材起到导向和指导作用, 成为师生双方的良师益友。
对大学生培训来说, 培训师的水平一定要高, 在行业有一定的影响, 这样培训效果才会更明显。根据实际需要, 我们可从行业内外聘请符合培训要求和条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性人才担任培训师。培训师只有能理论结合实际, 才能保证培训效果, 真正实现培训的目标。
四、严密组织培训过程
开好开班动员会, 参加人员包括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管理人员、企业领导和培训单位领导。通过动员, 会使参加培训的学员明白培训的意义和培训的要求。
做好管理人员和培训师的沟通, 使培训师了解学员的情况, 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 及时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态度和意见, 及时对培训和服务进行完善, 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过程中, 管理人员要对学员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 做好考勤管理。培训期间, 学员有什么需要或有什么突发事情能及时得到解决, 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能及时反馈并解决。
适当增加学员的业余文化生活, 如组织学员参加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联欢晚会等。在培训结束时, 对学员进行培训考核, 并对培训进行总结。
五、做好培训资料的整理、评估和反馈
在培训过程中和结束时, 我们一般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培训资料, 其中包括培训通知、培训手册、培训课程安排、培训人员报名表、考勤表、教师情况登计表、培训班满意率调查表、培训师满意率调查表、考核成绩表、学员培训总结等。
培训中,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判断培训的有效性, 发现培训中的问题, 如学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是否达到了培训的标准、行为是否有所改变、培训管理和教学活动是否科学有序、培训服务存在哪些不足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评估, 促进工作的改善。培训结束后, 通过用人单位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 了解培训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为改进培训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寻找话题兴奋点
培训的第一课是口语交际。导师Chris将我们分为4个组,各组成员分别领到红、黄、蓝、绿4种不同颜色的答题纸和问卷。我们需要在答题纸上填写和自己有关的数字、人名、地名等,填完答案以后,再拿着答题纸去寻找和自己答题纸颜色不同的一个伙伴交流,目的是互相弄明白对方答题纸上答案的确切含义。例如,我指着旁边一位老师写下的数字“10”,问她:“Have you been a teacher for ten years?”“No,my daughter is ten years old.”“Oh,you look so young.”“Thank you.”而对方也会指着Guilin 问我:“Is this the place you really want to visit?”“No,it’s the place I live.”“Oh,you are lucky to live in such a beautiful city.”
这样的交流让大家一下子就熟识起来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地投入到这个英语交际活动中,没有听到谁说一句汉语。活动结束时,导师 Chris 让我们想想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兴奋地用“外语”交流,这把我们都问得愣住了。“这是因为:首先,面对不熟悉的人,我们往往都怀有好奇心,这个活动满足了大家对同伴的好奇心;其次,写在纸上的答案都与你们自身相关,而每个人在交流中都喜欢谈论自己,这答案便是谈话的兴奋点;最后,在设计活动时,我们考虑到了大家的英语水平,保证了交流活动能顺利进行。记住,只有提问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对方才会畅所欲言。” Chris 总结道。原来,这才是这个活动获得成功的深层次的心理原因,而活动的设计者无疑深谙人的心理。
我马上把这番道理应用到自己的活动设计中。我们每天下午的活动是轮流主持一个 talk,轮到我主持时,我们谈论的是 marriage(婚姻)。为了不至于漫无目标地 free talk(自由交谈),我事先准备了不少问题,例如“What is your ideal spouse like?”“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first love.”大家抓阄回答问题。这次活动氛围热烈,用导师 Chris 的评价来说就是“Every-one has something to say.”(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回国以后,在课堂教学中,无论设计什么话题活动,我都会首先找出这个话题的兴奋点,因为只有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说他们想说的,才会有真正的“生成”和“高潮”。
将语法理论还原于生活
Chris 非常善于把自己的观点形象地表达出来。他告诉我们:在对话交流中,语言本身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的任务是靠体势、语气、表情来完成的。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他和一位老师临时表演了下面一段情景:两人先是讨价还价,渐渐地一人占了上风,另一个人先是妥协,而后稍微挽回了一些优势,最后两人达成一致。最妙的是他们在表演中没有使用任何句子,只是用到了一些数词one,two,three,four……但是带着各种不同的语气、音高和音调。这使我们都能明白他们在交易、妥协、成交……
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让我终生难忘,并让我体会到理论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而是源于生活的语言规律。同样,一个高明的老师也一定能将理论还原于生活。
这给我的语法教学带来了不少启发。以教授“Does +第三人称单数+ like doing sth?”这个句型为例,大部分老师一般这样教:首先解释什么是第一、第二、第三人称(I,we 是第一人称,you 是第二人称,其余的叫做第三人称);其次解释什么是单数、复数;然后解释什么是第三人称单数;最后说明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在疑问句中要使用助动词 does。试想,难道英国人在每次使用这个句子时都要先想一想主语是否是第三人称单数吗?我一改常规教学思路,邀请了一位学生都有兴趣了解的人,组织了一次交流活动。学生都想了解的人是谁呢?班主任魏老师。魏老师平时威严有余,和学生不很亲近,学生对她的个人“隐私”充满了好奇。这个活动的名称就叫“谁是最了解魏老师的人”。
全班起立,我问10个问题,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
Does Ms Wei like eating in KFC?
Does Ms Wei like wearing dresses?
Does she like shopping?
Does she like dancing?
Does she like singing?
Does she like playing cards?...
学生每答完一个问题,我就用“Do you like...?”询问一次班主任。答错的学生坐下。10个问题问完,最后站着的就是 winner (赢家)了。
这次活动的氛围非常热烈。这是因为:首先,学生第一次和班主任一起学习英语,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其次,学生对班主任的私生活很好奇。当我问:“Does she like shopping?”我听到学生窃窃私语:“女人都喜欢购物,魏老师肯定也喜欢。”可是魏老师却出人意料地回答:“No,I don’t.”一大批学生怏怏坐下。当我问道:“Does she like wearing dresses?”学生悄悄讨论:“平时好像没看见魏老师穿裙子呢,魏老师肯定不喜欢穿裙子。”没想到魏老师答道:“Yes,I do. But look!my legs are fat,so...”学生哄堂大笑,觉得和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最后站着的学生喜不自胜,觉得特有成就感。这个活动非常自然地解决了平时语法讲解中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在疑问句中,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助动词用 does。学生在聆听老师的问话时发现了规律:凡是问对方情况的就说“Do you...?”而谈论另外一个人时 do 就变成了 does,所以在实际对话中就不会混淆了。
nlc202309040511
我相信,看似枯燥的语法理论一定有其生活来源,如果我们善于将它还原为活生生的生活语言,我们的教学效果一定能大大提高。
提高听力训练效果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经常会损失或者出现变异,造成“道听途说”。那么,“道听途说”过来的信息到底丢失或者改变了多少呢?在诺丁汉大学,导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叫作“交换故事”的活动来仔细体会。
导师将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分为4人一组,分别编号为A、B、C、D。A编号老师阅读A故事 Girl had bullet in her scalp,B编号老师阅读B故事 Getting the wind up,C编号老师阅读C故事 Head case,D编号老师阅读D故事The worse bank robbers。读完后,大家开始轮流讲故事。
第1轮:A编号老师把故事A(Girl had bullet in her scalp)告诉B编号老师。
C编号老师把故事C(Head case)告诉D编号老师。
第2轮:B编号老师把故事A(Girl had bullet in her scalp)告诉C编号老师。
D编号老师把故事C(Head case)告诉A编号老师。
第3轮:C编号老师把故事A(Girl had bullet in her scalp)告诉D编号老师。
A编号老师把故事C(Head case)告诉B编号老师。
第4轮:B编号老师把故事B(Get-ting the wind up)告诉A编号老师。
D编号老师把故事D(The worse bank robbers)告诉A编号老师。
第5轮:A编号老师把故事B(Get-ting the wind up)告诉D编号老师。
C编号老师把故事D(The worse bank robbers)告诉B编号老师。
第6轮:D编号老师把故事B(Get-ting the wind up)告诉C编号老师。
B编号老师把故事D(The worse bank robbers)告诉A编号老师。
经过这6轮,每个人都知道了A、B、C、D 四个故事。然后,A编号老师把故事D写出来,B编号老师把故事C写出来,C编号老师把故事B写出来,D编号老师把故事A写出来。最后和原版故事进行对照。大家惊讶地发现最后写出的故事居然和原先的大相径庭,甚至面目全非。要知道,我们每个人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而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竟然都大大地走了样,如果是听力水平不如我们的学生来做这个活动,结果又会怎么样?
这个活动对我的听力教学设计启发很大。在听力教学中,学生经常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为了减少信息从输出到输入过程中的变异,在听力课上,我采取了让学生有准备地听、先抓住句子要点再补充细节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听力。我设计了下面几种听力游戏。
第1个听力游戏为“减肥”。“减肥”活动即让学生听老师说句子,然后用句子主干成分(主谓宾)复述重点内容。例如老师说“Clever Edison invented impor-tant things”,要求学生用three words(三个词)来简化句子。答案为“Edison in-vented things”。
第2个听力游戏为“找‘奸细’”。“找‘奸细’”活动即老师给课文中原有的句子添加一个单词,然后让学生找出这个多出的词。我采用了让学生二人抢答的形式。例如,课文原句为“Xiaoyong wants to fly ”,老师说“Xiaoyong wants to fly high”。学生抢答“high”即正确。
第3个听力游戏为“抓‘逃兵’”。老师先改动课文原句中的一个单词,然后让学生找出这个“逃跑”的词。这个活动也可以采用两人抢答的形式。例如:课文原句为“One day,the boy was bored”,老师说“One day,the boy was sad”,“逃兵”即为“bored”。
听力一直让学生较为头疼,我们老师可以对看似枯燥的听力训练活动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培养学生英语思维
众所周知,在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中,写作相对难教学,因为写作综合考察了学生的语言水准。在这次诺丁汉大学的教学法培训中,我们被要求用最少的词来描述下面一个情景:Tom 是一个小偷,每天看着邻居 Ann 去上班的时候,Tom就想:真傻啊,我每周只要工作一次就行了。一天,Tom 决定去抢劫银行。当他拿着枪对准营业员的时候,他惊讶地脱口而出:“Ann,是你啊!我居然不知道你在银行工作。”Ann也吃惊地说:“我也不知道你是个贼。”就在 Tom 走神的瞬间,Ann 按住了报警器。
我们小组绞尽脑汁也没能在30个词之内把这个故事的意思表达完整。最后Chris宣布了答案:Tom does not know his neighbour Ann is a bank clerk until he tries to rob the bank one day.啊,原来如此!not until 句型让表述变得如此简洁。自己教了无数次的not until,却怎么想不起来去运用呢?这说明从知道一个句型的含义和用法到能够熟练运用有多么遥远的距离,也告诉我们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中文的表达方式中没有not until,所以我们想不到这个句型。
这次培训告诉我,学英语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英语思维,只有多读、多想、多写,直至能用英语脱口而出,这才算是学会了。我因此理解了为什么学生一着急就用“How are you?”来回应老师的问候“How are you?”,毕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形成习惯。从此我不再一味地追求加深教学难度和增加词汇量,而让学生通过读简易读物,编简单对话和故事,熟练运用基本句型和基本词汇表达无限丰富的含义,做到“会、熟、化”。
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师培训中既让人耳目一新又富于实效的教学活动还有很多,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实践,并将会在我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发挥作用。
【浙江大学自动控制培训】推荐阅读: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1-01
浙江大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11-27
浙江大学09-14
浙江大学电路考研06-07
浙江大学考研要求06-22
浙江大学舟山校区10-21
浙江大学期末考11-18
浙江本科公办大学排名07-21
浙江的二本大学排名11-15
浙江财经大学财务管理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