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共11篇)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 篇1

艺术设计学院环艺091陈微微***

摘要: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而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有效需求却并未明显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社会领域的转变。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养意识能力

古人曾以“立业成家”作为人一生当中的两件大事,可以看到,职业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职业领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社会所认可的职业素养。同时需要认识到,这种素养的具备绝不是朝夕可获的,因此,大学阶段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1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当然,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该由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3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做为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养。

首先,要培养职业意识。雷恩·吉尔森说:“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认为,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因此,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其次,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图书馆等获得知识和技能,做为将来职业需要的储备。

再次,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有记者调查发现,缺乏独立性、会抢风头、不愿下基层吃苦等表现容易断送大学生的前程。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2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职业素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

1、内化素养

2、外化素养。内化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包含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外化素养指计算机、英语、建筑等属技能范畴的素养,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的。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San Francisco 认为,职业素养的修炼需要经历以下七道关:印象关——初入职场形象管理;心态关——学生向社会人转变;道德关——职场安身立命之本;沟通关——打造职场“人气王”;专业关——“菜鸟”变“大虾”;诚信关——取得职场长期居住证;忠诚关——走进高层核心圈。通过七道关的培养,能够帮助个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快速融入职场,实现人生价值。简而言之,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它不是以这件事做了会对个人带来什么利益和造成什么影响为衡量标准的,而是以这件事与工作目标的关系为衡量标准的。更多时候,良好的职业素养应该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集中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3几个方面的建议与思考

(一)学校:加强教育和引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调查中我们设置了题目“在就业过程中,你对学校的那个方面最不满意”,选择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占28.4%,选择实践活动不够的占27.8%,选择教学质量不高的占23.4%,选择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力度不够的占8.2%,选择人才市场的建设与管理混乱的占6.9%,选择自己在就业中的表现不佳的占5.1%,选择其他的占0.3%。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校在学生求职择业方面做得远远不够,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全员全程参与”的就业指导模式,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务实择业;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择业方法、与择业技巧的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真思考和规划。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环节的课

程建设,大力开展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实践和与社会的接触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和就业观。

为了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将培养的重点放到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上。首先,将就业指导与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要从“入口”抓起,从新生入学起就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从态度、知识、技能三个方面提高;同时,分专业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实际,展望职业未来,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尽早地对今后求职方向进行定位。其次,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各院系要科学组织好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就业竞争力高度相关,只有密切注意市场需求变化,根据变化对专业、课程内容及时进行调整,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为市场所用。第三,搞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指导、答辩,把好出口关,逐步实现就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全面渗透与融通,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二)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合理定位,确立正确的择业理念

在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勇于实践,从知识学习、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创业大赛等各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同时,高职学生应主动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企业第一线去,从而了解社会、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认清形势,合理定位,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三)用人单位: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实现双赢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人才市场和人才交流中心中找到工作的同学只是很少数,出现了“招聘单位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很多研究者也对社会举办各种招聘会的效率问题提出质疑。而校园招聘会却在毕业生就业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我校举办的2005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中,据部完全统计共有133家用人单位参加了此次招聘会,为我校提供了1700多个就业岗位,共有539名毕业生通过此次招聘会落实工作。据此次问卷调查,在已落实工作的学生中,了5.6%的毕业生都是通过学校就业网、学校发布的需求信息和校园招聘会找到工作。因此,从招聘质量和效率的角度,我们建议用人单位加强和高校的联合,实现双赢。首先,对于特殊专门人才的招聘,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与学校签订订单式培养的途径;其次,用人单位可以与学校合作在本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既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平台,又可以通过实习对学生进行考核和筛选,实现成功招聘;第三,参加校园招聘会或通过学校推荐,缩小目标范围,提高招聘的质量和效率。

(四)政府:加强管理,构建更加完善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社会体系

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更加开放、更加规范的大就业市场,进一步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贯通·,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在大学毕业生资源的配置中真正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对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利用招聘大学毕业生进行欺骗、欺诈行为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要严加查处。依靠全社会的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标准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社会体系。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 篇2

一、论文数量及分布

结果显示, 涉及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论文从2008年起有所体现, 其中有3篇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此后, 这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 并且有关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和途径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详见表1) 。

二、职业素养内容的探讨

纵观中国知网核心期刊 (2015—2014年) 的研究文献, 国内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比较少, 而且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职业素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针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出的对策建议;等等。

1.职业素养内涵的探索。2008—2009年, 涉及职业素养方面的文章很少, 对于职业素养概念的认识和梳理也处于尝试探索阶段, 业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陆刚兰在讨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时, 首先区别了“素质”和“素养”的概念, 这在最初研究职业素养时是很有必要的。目前, 研究者对职业素养概念较为统一的认识和理解, 即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它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 (意识) 、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等。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是显性的职业素养, 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则是隐性的职业素养。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被一再强调, 并且它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个体不断的学习和培养。陆刚兰鉴于所探讨的“高职学生”出发, 从“高素质”和“技能型”两方面把职业素养分为非专业素养和专业素养。蒋乃平将职业素养分为三个层次, 即公共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和岗位职业素养。许亚琼基于“与具体工作任务相联系的职业素养”和“与日常职业情境相关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职业素养内涵模型。职业素养是在特定的职业情境中通过具体职业行动得以体现的, 虽然他们的描述各有不同, 但都指向一点, 即除了共有的基本素养外, 职业素养是基于学生的工作性质, 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密切相连、不可分割。

2.职业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管理层的认识、教学过程的培养、教师的引导等。但归结为一点, 是学校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傅为民、陈伟民和郑印乐等通过调查显示, 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和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定位存在差异, 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不高。校方不尊重就业市场的需求, 闭门造车, 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持漠然的态度, 最终导致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的错位或偏差, 这一点至关重要。正如郑全安指出的, 大多数高等院校没有将素养教育真正纳入到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中, 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缺乏整体计划与安排。从学校教育过程来看, 定位的偏差将直接导致教学各环节的偏差。许亚琼指出, 职业院校的消极态度使得职业素养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邓云川指出, 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重视职业素养培养, 直接影响课程体系的设置, 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课程比例将大大缩减。贾义保则较全面地指出, 教学方式上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实习实训条件和教学硬件设施等不能满足专业需求, 以最终结果为主的考评方式, 等等, 都严重影响着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的多维度研究。①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蒋乃平认为, 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 首先要明确具体的职业有哪些特定的职业素养。对这些内容进行疏理, 是进行职业素养训练的必要前提, 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许亚琼主张, 应该将职业素养纳入整个职教课程体系。因为只有课程的落实才是保障职业素养培养得以实现的前提, 同时, 通过课程的纳入才能使职业素养的培养得以规范化和制度化。②针对某一行业、专业或职业岗位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索。邓云川认为,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理念, 并在培养目标中体现出来。行业和专业最终落脚于职业岗位, 因此, 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素养结构构成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点。通过对职业岗位对应的核心职业素养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便是这些文章的代表思想。翟藏库、李荣娴等指出, 根据岗位需求, 建立职业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实行模块式培养, 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渗透进专业教学中。石平和陶红则基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 提出构建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③职业素养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或专业课程的改革。业界普遍认为, 对大学生应该实施全程的职业规划教育, 并且要有针对性地开设有关职业素养方面的公共课程。目前, 此项课程已普遍开展, 但课程内容和形式在各高校都相对灵活。王石介绍了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内容开发中, 确立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的课程内容。陈鑫提出了培育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文课程体系, 即针对各行业开发的文化课程、经典作品等的人文通识类课程, 交流沟通和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素质拓展课程;等等。④某一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的改革或设计。周建良从专业课程教学入手, 以《电子商务》教学为突破口, 探索通过职业引导、工学结合以及多种案例等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 传统的评价方式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来评价学生, 存在较多弊端。朱平提出了职业素养视角下的教学评价改革思路, 即评价要体现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习惯等隐性素养。同时, 他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 根据该课程内容要求, 对需要评价的项目进行了职业素养能力的分解, 并给出评价的方式及所占的权重,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讨论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而动态的过程, 对其的研究也应该不是点面的总结。可以看出, 近十年来, 对职业素养方面的研究已渐趋成熟, 实证性的研究逐渐加强。许多研究者通过对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面的调研, 希望更深一步地探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 也有部分研究者开始关注对职业素养培养评价体系的探索和开发, 思考如何在职业素养视角下对课程教学评价进行改革, 但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对于评价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将是下一步职业素养研究面临的挑战。

笔者认为, 高校只有从人才培养目标着手, 顶层设计才能使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至于诸如某一课程、教学等支支节节的改革只会是治标不治本的尝试。另一方面, 学生共有的职业素养像通识类课程一样, 对于各专业学生要求是一样的, 重点是关注某一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和测重点应该区别对待。此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国大学的教师在实施情商培养课程时, 同时开发针对情商的专业测试与评价工具, 这在医学专业更为普遍, 通过测评跟踪学生学习的效果。我国高校教师和相关研究者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经验, 开发适合我国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测评工具。

摘要:近些年, 职业素养培养研究已逐渐成为高等院校热切关注的领域。本文以综述的形式梳理了十年间 (2005—2014年) 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论文数量、职业素养内容和培养途径的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逐渐由理论向定量分析发展, 对象多集中于高职生或高职院校, 研究范围主要聚焦在国内。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核心期刊

参考文献

[1]贾义保.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理论月刊, 2009, (8) .

[2]郑全安.谈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教育探索, 2011, (11) .

[3]邓云川.高职文秘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0, (11月下) .

[4]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 .

[5]许亚琼.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9) .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式探讨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式

职业素养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概括地讲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良好的素养是文明社会中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虽然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不同职业的从业人员在职业素养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其职业素养都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职业素养的构成

如用“冰山理论”对职业素养所包涵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作风、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进行分析,可认为职业行为、职业技能是从业人员所表现出来的显性的、人们可见的职业素养;而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

二、个人、学校、企业在职业素养培养中所起的作用

一个人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靠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学习、培训、锻炼、自我修养等方式逐步积累和发展。职业素养的综合表现是个人在身体、思想、心态、文化、技能、潜能、诚信、荣辱和责任等方面情况的内在品质。在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需从业者个人、学校、企业三方面共同协作,缺少了哪一方面的努力都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俗话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要想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从业者个人首先必须要有具有这种素养的良好愿望。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认识到职业素养在个人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自我培养职业素养的意识。学校确立的培养方案再好,如果学生不与之配合,也不会收到良好效果。因此,作为职业素养培养的主体,学生个人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

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重任,是教书育人之场所,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又有许多企业感叹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很多事实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作风、职业行为及职业技能,就可迅速投入到工作中,融入到企业里。学校对培养学生上述职业素养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仅靠学校和学生本身,社会资源的支持也很重要。企业界已逐渐认识到,要想获得较好职业素养的大学毕业生,企业也应该参与到大学生的培养中来,如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等。

总之,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协同配合。

三、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

通常而言,显性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因此,学校对学生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可通过理论教学以及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来完成,这也是所有院校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方式。

由于隐性职业素养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且很难用证书加以证明,因此,学校应以培养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为重点,拓宽人才培养思路。

1.从时间上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目前,很多院校依靠“两课”来完成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可否认,“两课”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爱岗敬业、服务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精神的重要途径,但决不能将其作为唯一途径。各大院校一般仅在新生入学后的前两年内开设“两课”,而一个人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其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结果。因此,对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2.从教学内容上将对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全课程

在通过“两课”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同时,发挥每位教师的育人作用,尤其是在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专业,不只是把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作为谋生的职业,而是从内心深处将其作为深爱的事业,这种积极的心态对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3.从考核上将对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全方位

大学生虽然已是成年人,但其心智仍不成熟,仅靠学生自律很难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时,应进行全方位考核,制定出课内、课外行为规范,不仅考核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参加集体活动等情况,也考核其公德意识、团队合作精神、遵章守纪情况等;不仅考核其在校表现,也考核其离开学校时的状况;不仅考核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核其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运用适当的奖惩手段,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其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并使其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全课程、全方位,使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作风、职业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出良好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论现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篇4

摘要:现行大学生素质的欠缺已成为高校培养型人才与企业需求型人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解决大学生职业素养已迫在眉睫。只有在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大学生的自我培养、高校的教育对策以及社会资源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支持,三方协同,方能实现“三方共赢”。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养、自我培养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当然,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是只有三方共同协作,才能实现“三方共赢”。

然而作为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的大学生,学会自我培养才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

首先,要培养职业意识。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认为,中国有69%一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因此,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1

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其次,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图书馆等获得知识和技能,做为将来职业需要的储备。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有记者调查发现,缺乏独立性、会抢风头、不愿下基层吃苦等表现容易断送大学生的前程。如今,很多大学生生长在“6+1”的独生子女家庭,因此在独立性、承担责任、与人分享等方面都不够好,相反他们爱出风头、容易受伤。因此,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培养独立性、学会分享、感恩、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把错误和责任都归咎于他人。自己摔倒了不能怪路不好,要先检讨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 篇5

一、在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道德品质教育

谈到自己好的行为时,学生气势昂扬、坚定自信;谈到不好的行为时,他们满脸羞涩、充满愧疚。在这样的反思中,学生内心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提升了自己的道德修养。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细节,都是道德品质养成的平台。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细小环节,让学生时刻反省自己,做一个精神和心灵完善的人。

二、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综合能力的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拓展思维,提高综合能力,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例如,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举办了诗歌朗诵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朗诵会筹备阶段,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方案:第一,自由组队,自由选择诗歌;第二,表演内容和形式力求创新;第三,给自己的组合取名,确定宣言;第四,挑选主持人,拟好台词;第五,布置现场,营造氛围。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积极准备。在朗诵会上,学生们的表演别出新意,比如“非常6+1”组合的7名男生在演绎戴望舒的《雨巷》时,用花伞作为道具,融入了自己的想像,很好地再现了诗中的情境。“彧”组合的4名女生在演绎《雨巷》时,极尽变化,很好地表现了诗歌的韵味。“听雪楼”组合的4名女生自行创作诗歌《千年》,演绎了千年的文化,抒发了青春奔放的情怀。此次诗歌朗诵会的成功举办说明,通过活动实践去感受语文美和生活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朗诵能力、合作能力及组织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设置职业情境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 篇6

★ 注重情感教学语文论文

★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 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 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论文

★ 语文赏识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 模糊的语文的理念创新论文

★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需要不断积累(七年级教学论文)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 篇7

之所以将研究细化,其意义在于能够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就业环境,让大学生在完成初次就业之后,尽量避免出现“二次就业”或者“频繁跳槽”的可能性。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社会性统筹,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最主要的一方面是有利于人才能力的集中展示与应用相结合的锻炼。

本文重要观点是认为,这些因素都不是偶发性因素,期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作用,具体而言,学生的个人能力可能影响到社会对学生就业岗位的认可,而校方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可能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核心的岗位选择问题,而这些岗位的选择又必须经由岗前的实践模拟岗位锻炼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如此环环相扣就让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社会性学科。

一、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方向定位其实很简单,主要针对三个方向

首先,强调突出团队协调能力。这些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成长起来难免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这在极为注重团队协同能力的职场来说完全是大忌。

其次,强调突出基层工作能力。高校大学生理论经验研究的较为透彻是一个优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是需要将相应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结合才能有效完成工作的,在这一点上很多大学生做的差强人意,以至于大多数企业在相关工作岗位的招聘上不得不着重突出“具有若干年工作经验者优先”。

最后,强调突出可持续发展能力。心高气傲是很多大学生步入职场之后的一种典型心态,这里并不是说这种心态有什么不妥,毕竟年轻人具有一定的工作积极性的确有利于短期内为相关工作打开一个良好的局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短平快”就能出成绩的,有些工作的实际周期往往要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才能见到成效,有些大学生耐不住这种意志上的磨练而黯然退出已经不是个例。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总结出高校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了其培养方向之后,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调整,这样才能够利用高校这个有力的平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其一,充分发挥实习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几乎目前所有的高校都设有实习就业指导中心,但是其中各自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就不尽相同了。有些是一味地突出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机会,这种着眼点是好的,但是如果没有在前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服务,那么即便是学生就业之后也极易出现频繁换岗或者离职的情况。实习就业指导中心应该从为学生讲解就业宏观前景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差距,尽量采用“扬长避短”的措施让学生顺利就业,绝非是只看公司名气不看岗位设置的入职。

其二,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这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关键。前文中提到了高校大学的理论水平较强,相比起高职高专来说具有压倒性的竞争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高职高专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比大学生强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可能允许学生像高职高专一样在一定阶段就规划出较长的时间段来进行实习,但是高校设置的实习实训基地全仿真环境其实就与实际的工作场景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了,如果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即将毕业的学生适度增加参与实习实践的机会,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绝对有帮助的。

需要强调的是,有些学生并不满足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设置安排,认为尽管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是毕竟是一种仿真环境,与社会上实际的工作场景存在明显的偏差,因此就十分热衷于一些“兼职”或者是“打工”等社会环境。并不是说学生的这种行为有何不妥,而是要看学生所处的时间节点是否合适,如果说学生在大四阶段来参与这些活动,老师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帮助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学生在大一甚至是刚刚入学的时候就盲目的投入到这种社会活动中就显然不合适了。因为大一、大二阶段是学生理论知识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学生心智并没有真正的成熟,在职场与理论知识二者的融合中,并不能完全领会其真正的拓展性和延伸性,对于日后真正的职场规划完全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另外,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这些社会活动中之后,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学习,可能这些社会活动在短期内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物质上的收获,但是这些相比起日后职场生涯中丰厚的回报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最主要的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参与的社会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基础岗位,这与高校学生的高端理论知识研究方向是完全不符的,将大量的精力浪费在这些基础岗位上对于学生而言无异于是在透支青春。因此,相关方面的老师必须在一定层面上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进行干预,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参与社会活动必须遵从适度的原则,鼓励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接受培训才是关键。

其三,积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面对职场规划。当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到一个阶段性的时候,其实对未来职场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懵懂的认识,相关老师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介入是最合适的,完全没有必要非得等到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再去抱佛脚。个人能力的高低的确是影响学生职场规划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如果相应的措施得当,未尝不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其四,积极配合学生做好职场定位。有些学生热衷于公务员岗位,因此一门心思将未来的职场定位在这上面,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适应公务员岗位。高校老师必须积极配合学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公务员岗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统筹协调能力,尤其是需要学生具备强烈的大局观念,这对于有些学生那种狭隘的个人主义而言是并不合适的。一方面需要在心理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及时的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一方面需要为学生分析自身与岗位要求之间存在的实际差距,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找到与之能力完全匹配的工作岗位。

其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辅助带动大学生“阳光就业”。极少数大学生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不能“一次性就业”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高校老师来说不能因为学生走出了校门就听之任之,因为这不仅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隐患,而且还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压力。利用高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技能的短期培训,让学生以一个饱满且充沛的心态来面对未来的职场挑战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很多人在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往往将视角局限在学校开设的实习就业执导的相关课程与培训上,本文则跳出了这个固态思维的范畴,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各方的配合上,这样所得出来的结论更具有实践操作性。

与此同时,这种充分结合实践的研究,极具时代背景,能够紧密的结合社会人力资源的变化进行调整。另外,在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中,也能够及时的改变学校的实习就业指导中心工作重心,其目的是主要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但是如果单凭“天之骄子”的光环来面对就业显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与需要。未来的大学生就业,个人能力与岗位的磨合是刚性需求,适度的融入到基层岗位一步一步的大浪淘沙才能彰显出大学生的实际能力。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而高校中负责相关工作的老师,就是培养和发现学生这些能力的关键。因此,必须客观且公正的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也是下阶段老师相关工作的重心。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并不是没有与之学习技能相对应的工作岗位,而是很多大学生在“学校”与“职场”之间很难把握好自己的定位,究其原因是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存在缺失,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这种典型的现象进行简析。

关键词:职业素养,就业能力,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敬宝.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12(03).

[2]苏丽锋,孟大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基于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2(02).

中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篇8

关键词:中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中职教育的培养重点是以亿为单位的集生产、服务于一线且具备高素质和应用能力强的人才。如何衡量这些人才,不仅需要有过硬的文化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其整体的综合职业素质。职业素养的高低就是最终就业能力的高低,如今的职业教育要从升学角度着眼,以升学为主要就业导向,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职业学校得以为继的保障,也是学校更好生存发展的生命力。

一、如何实现中职人才的培养

中职人才只有适应社会职能的发展,才可以维持和拓宽专业技术的发展道路,对职业活动有所保障,中职院校的专业才能够持久稳定的开展,如何培养中职人才,就要满足以下需求:

(一)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专业技术

专业的技术水平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选择合适的视角,有侧重的加以选择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

(二)优秀的个人职业素养

良好的个人职业素养代表的不仅仅是学习、应用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也是职业生涯中保证健康稳定发展的依据。因此,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时要与职业素养的标准相结合。

(三)职业道德的培养

如何评定一个人是否是优秀的、有素质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的,与他的职业道德有很重要的关系,技术能力越高,对企业的帮助就越大。因此,在中职教育中,我们要完善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荣辱观念为主要的思想教导学生,作为学生规范的教师更要以身作则。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都有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还要在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要加强对职业素养的重视,在最终的职业道德培养中,学生需要的是各学科教学的共同支撑力量;只有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其所需的学科知识,才能够与之相辅相成。以下简单介绍相应的培养方法:

(一)加强职业指导,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中职学生入学伊始,就必须进行就业理念的训练和培养,不断强化就业意识。首先,要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使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及自身优劣,找准职业方向,明确人生阶段的任务,从而准确定位。其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教育学生端正职业态度,养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踏实认真的职业习惯。再次,要加强创业教育,使中职学生丢弃自卑心理,树立职业理想,勾勒职业蓝图,具有创业的冲动和愿望。最后,要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中职生就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职业技能素质培养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丰富课外活动。

1.通过实行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学分制等课程体系改革,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其专业知识由单一型向交叉型转变。

2.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自学式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智力水平,突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灵活性和前沿性。

3.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假设,有效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4.从学校方面讲,一方面,要进行职业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职业生活的基本规范、行业规矩和行业礼仪等。另一方面,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过硬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职业创业能力培养

高校共青团组织通过各行各业共青团组织、青年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

1.邀请社会知名青年企业家到学校参加“就业创业导航”“科学家论坛”“专家论坛”或担任青年大学生创业导师,从自己的创业经历出发来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创业经验。

2.促进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成果化,主动了解宣传相关政策,尽可能提供相应的支持,努力引进外资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并协助其与工商、税务、金融等方面进行联系,扶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四)职业敬业精神培养

由于种种原因,当代青年学生中缺乏“吃苦耐劳,贡献敬业”的精神已不是个别现象。它影响着中职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社会对中职高专的认同程度,最终影响到中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利用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五)通过建设健康和谐、高雅活泼的校园文化培养职业素养

校园文化指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育人为导向,以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校园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和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建设要具有本校特色,用优良校风给学生精神鼓舞,利用各种传播媒体感染激励学生;结合开学、毕业典礼、传统节假日和历史上的爱国人物、事件等,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富有吸引力的主题教育活动。校内教育家、名人、伟人的名言和塑像等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前辈们的精神和力量。

三、结语

中职学校在进行职业教育时,一定要全校形成共识,齐抓共管,从小事上做起,一点一滴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职业修养,职业素养不合格的学生说明他们还不具备上岗的资格,所以中职学校在向企业输送学员的同时一定要把好关,不合格的我们可以不断的加强教育训练力度,不能不负责的推给企业。职业素养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在学生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校始终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工作重点,这样才能培养出有文化、有知识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劲平.浅谈中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思想政治教育,2011.(5).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 篇9

姓名兰雄

学号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德育实践与职业素养总结分析报告

一、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交能力

大一加入校团委团活督导检查中心检查部和原学生会伙食部,在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锻炼方面做出努力,在校团委团活督导检查中心检查部期间,通过大量的学习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在那时立下了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胆识,学新的知识,结交更多的友人的正确人生路线,最终在大三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段时间通过撰写团活学习材料锻炼了自己的文笔和编辑的能力,知道了标准文件的格式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检查各个院系的团活锻炼了自己独立完成工作,灵活应变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通过组织公开团活、学代会、科院之星、我的科大之梦等大型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说,在那段日子里,虽然每天奔波于教室、校团委团活督导检查中心、寝室和食堂之间,很是疲劳,但是过得很充实,充满乐趣。

然后是在院学生会伙食部的锻炼经历,这段经历没有在校团委团活督导检查中心检查部那么风风火火,但是确实朴实而充满挑战的。伙食部的工作是辛苦的,除了冬天组织扫雪就是日常的关于食堂的工作,例如或是调差,撰写或是调查报告等等看似琐碎却也不简单的事情。这需要的不单是耐心细心更要有决心。冬天的组织扫雪是到了冬天,整个学院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辅导员老非常重视。在每年的扫雪开始之前都会有扫雪动员大会暨上学年先进表彰大会,然后是细致的分摊区域划分和通知到每个班级的伙食班长。在每一场大雪来临之前都得通知下去。在这些工作中锻炼了自己很好的沟通能力和不畏艰难困苦的意志。

刚进大学,我就积极参加班委的竞选,当上了伙食班长,除了发放伙食补助需要细心不得有半点疏忽,主管冬天班级的扫雪具体工作更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于一个在南方几乎没见过雪的重庆长大的我更是一个锻炼。

可以说大一的这一年是我人生宝贵的经历,是锻炼能力、磨练意志的一年。是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交能力突飞猛进的一年。

二、知识积累与职业素养技能

除了完成学校基本的课程外,大一上学期期末,我加入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在寒假期间的努力,有幸争取提前返校加强学习的机会,通过那一周的提前的强化学习,加快我一步步踏上网页设计道路上来的速度,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紧接下来半年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可以说是大学最繁忙也是收获最多的一个学期。

进入大二,除了做一些网站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更有意义的事是基地开始招新,我开始准备给新学弟准备面试题目,宣传,然后是进行培训。可以说,在自己所学东西都还那么有限的情况下培训新的师弟真是一个锻炼,既是无偿的奉献,又是对自我技能的提高,而且需要很好的为人处世之道,我说不上最好,但是与人友善,乐于帮助他人,不但是他们的师哥给他们传授知识,更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这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除了做做网站,我还自学跟专业紧密相关的单片机、FPGA等。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我无所畏惧的前行着。

大二下学期到大三上学期我参加了基地的java培训,经过这段java培训学习,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学,自学才是王道,任何

老师任何人都帮不了你,他们能做的只是引导你,帮你解决疑惑和难题。这才是以后人生学习与工作最重要的财富,有问题找百度是我这个时段最乐趣的口头禅,也是一个哲理。

我的大学在旁人眼里过得很充实,也有些乱,我学了很多东西,也放弃了很多。我探索了很多道路,有过头破血流,有过自暴自弃,有过迷茫,也有过随波逐流。人生的快乐也许是丰富的经历,我的大学过的很丰富也很充实。经过的都已经是历史了,面对历史,我要用乐观的态度前行。

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我为了学习PLC方面的知识和考取助理自动化系统工程师(助理ASE),参加了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专业培训,遇到了大学之外的另一群人,有工程经验丰富讲课语速超快的孙老师,有讲课很有水准的陈老师,还有热心肠的国老师、李主任等等。在那里,学到的不只是理论知识,更是实际工程的经验,也许像他们说的“你们学到的都只是皮毛,但是开了这个头,接下来你们的路会相对平坦,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我们看好你!”

大学已经到了快尾声了,我现在继续在创新实践基地查漏补缺,自学应该会却不会的东西,为毕业找工作和一个更好地人生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三、关于工作计划

我计划回到大西部,回到我的家乡去工作,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寒假回去应聘PLC或网页设计相关工作,或是利用大学期间所学网页设计的知识业余从事兼职,包括创业初期准备。我相信机遇的重要性,更相信机会是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四、总结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 篇10

1、基于网络环境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课

・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信息。

・知道计算机的组成,知道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能较为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熟练Windows和IE浏览器等的操作。

・熟练使用画图、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初步学会简单的制作FrontPage。

・能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

・知道网络安全,做到绿色上网。

・了解知识版权的有关知识,尊重知识版权。

(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信息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信息的获取指的是:确定信息来源、选择最佳信息来源;检索信息来源、在信息来源中查找信息。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从网络中发现信息,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问题)从网络收集信息。

・信息的分析: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各种方式来感受信息、筛选出有关信息。

・将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信息的加工:是指把多种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①综合②重组③交流。

・将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信息的利用: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学生自我命题作业。

・信息的评价: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

・辩证地看待信息,加强网络道德、信息免疫教育。

・解决信息迷航。

2、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及方法

(1)评价标准:

①知道什么是信息,了解从网络收集信息的方法,初步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操作方法,能收集一些信息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能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研究成果能在小组内用语言交流。(信息素养一般)

②能够根据任务的需要从网络中查找、探究信息。较好地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操作方法,有一定的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能运用信息解决问题,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研究成果乐意在班级内用语言交流。(信息素养较好)

③ 能够主动地从网络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能够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把研究成果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或网页的形式与他人分享。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素养好)

(2)评价方法:

①学生自评,同学互评。

②形成性测验,实际操作考试。

③成果汇报(Word、PowerPoint或FrontPage)。

七、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文献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边研究边总结,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

八、课题研究思路

1、本课题准备从三方面抓起:一是做好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力求让教师在技术层面跟上时代的步伐;二是在信息课上,做好对学生利用网络能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三是建立网络环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用信息中发展信息素养。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的对象是中高年级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中进行研究,有很多地方要了解学生、教师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这些要用到调查研究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能否影响其他能力等研究中,势必要用到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对于形成各种有效的培养方法等方面研究过程中,要用到经验总结法。

2、研究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3―2006.8)

①拟定课题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建立基础资料,特别是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②课题组成员培训,理论学习(信息、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等),计算机操作。

2、实验阶段(2006.9―.5)

①紧紧围绕课题进行扎实有效的研究。

②做好研究过程中价值体现的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并研究学生的动态,发掘基于网络环境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加以实践,积累案例和经验,形成阶段性报告。

③举行研讨,交流心得,对下阶段的课题研究进行研讨和部署。

3、总结阶段(2010.6―2010.10)

①收集、整理材料②学生作品、教师论文③形成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别一方面其他学科通过课程整合的形式也同时进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阶段一:加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素质。

1、强化理论学习,提升研究能力。

①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先进的理论与经验。

我校已经为骨干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在每个办公室配置至少一台上网电脑,网点布到每个办公室,为教师上网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结合学校层面为促进教师学习而制定的制度,在课题组倡导实验教师利用网络手段进行理论查阅与学习,如今,实验教师都已习惯甚至离不开利用这一手段。

②理论学习形式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研讨与反思相结合;定期为实验教师推荐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比如有共性的学习内容,我们经常集中进行专题学习,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我们已经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中的相关论文;此外还要求研究老师联系自身研究的需求,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我们学校网站的本课题专栏中,我们设置了“论文交流”栏目,除了上传实验教师撰写的论文外,还转引一些值得学习的论文供教师研读。

③学校通过订购大量教育专著、杂志、数字资源供教师借阅。特别是数字资源,教师借阅积极性很高,通过借阅台账可窥一斑。

④组织教师外出听课,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

⑤邀请专家、上级领导作讲座,引领教师沿着正确、科学的方向学习与研究。

我们在开题之初曾邀请市馆及区有关专家领导给予我们指导,通过与专家对话,我们才能及时调整研究策略与方法。

2、开展有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①组织以网络技术、多媒体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能更好地利用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如我们已经开展了网络应用技巧、Photoshop、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课件制作软件的培训活动。如今,教师都已能够根据自己课堂需要自制课件,不再单纯依靠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

②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在校内发挥骨干引领、辐射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我们学校采取三级梯队管理,一级梯队为信息技术教师,二级梯队为课题组实验教师,三级梯队为其它教师。通过三级管理,可以允分发挥培训到转化为实践的能效。

阶段二:落实措施,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水平。

1、加强课题研究制度建设,使课题研究有章可循。

①为了给课题组创造研究环境,我们实行例会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②为了有效督促研究的有效开展,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如《课题研究考核细则》,每学期都会根据考核细则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考核,同时学校也会对课题进行考核。

2、扎实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安排研究课,在研究课的备课、上课、评课等环节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因为有了这样的积累,才使得佘福全、韦天星、张桥等教师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在实践中强化实验教师的研讨与反思意识,提高研究能力,结合研究实践撰写总结、论文,从开题至今,我们组已撰写多篇经验总结。

3、通过竞赛与展示对实验教师进行激励与肯定

每学期我们都开展学习网站制作比赛、网络整合课展示评比等活动,通过活动可以使老师从纵向看到自己的进步,也可以从横向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为未来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这些活动中也可体现教师们的教改思想,反映出一定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阶段三:实践研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1、制定评价体系,为研究提供参照指标。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 篇11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完成职业活动以及谋求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基本意识、知识和能力的集合,主要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内容。高职教育就是为学生今后职业活动持续发展奠定职业活动素养和职业技术基础的教育。实践教学提供了构建真实职业活动的机会,符合职业素养生成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践教学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路径,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

1.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本是以具体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的,其通常做法是将所认同的组成职业活动的核心和关键要素抽取出来,围绕着核心要素还原真实职业活动,将它们再现于学校的实践教学中。在此种考虑下,以提供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的工作任务便成了必然的选择。其局限性也在于高职学生完成了工作任务,但是忽略和遗漏了职业活动所蕴含的其他丰富元素。高职院校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组织和教学实践中,对工作任务进行了简单化处理,忽略了职业素养培养的其他要素。此种实践教学,缺乏职业活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难以真实反映高职学生所面临的职业活动内容。

职业活动的构建成为实践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使活动真正成其为活动是职业素养得以通过实践教学培养的关键。这就需要组成职业活动各要素的协同作用,而不是仅仅以程序的形式进行推移的工作任务的完成。真实职业活动中的工作任务,是要放置到范围更大的职业活动背景中来考虑的。而当前的实践教学却没有做到这点,正如我们上面分析,它没有将工作任务完成视为真实职业活动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生产系统的一部分,而是仅仅关注某个方面—具体的操作技能和生产技术的掌握,因此某些对于构成职业活动颇具意义的管理和情境要素常常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劳动纪律等等,这些职业世界中的基本要素,是职业素养养成的关键条件,但恰恰是学校实践教学所忽略掉的。

实践教学不仅仅反映技术的真实性,还要依据企业生产的真实情况全面和整体的反映职业世界的复杂结构和过程。当然,工作任务依然是组织实践教学的线索和核心,但是要从职业活动的高度来对工作任务进行重新定义。职业素养体现在工作任务的完成和日常职业情境中对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遵守这两个方面。对于前者,如果不重视生产或服务的质量,对操作步骤和结果不严格把关,那么职业素养的培养则没有多大价值,因为职业素养的价值就在于凸显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同样在只重视任务完成,对日常职业情境下学生行为不做要求的情况下,后者也没有存在的空间。

2.依托实践教学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分析

2.1 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开设专门职业素养课程,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教材的编写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实施案例教学,编写专门的职业素养教材非常重要,教材应由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开发,这是开发出具有专业特色职业素养教材的唯一途径。作为本专业教师,应该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就业企业在职业素养方面的具体要求,能够深入企业采集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在教材编写方面应将待讲授的职业素养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主题,以不同的主题作为主要章节,在主题之下放置相应的职业素养行动原则,再辅以相应的多个案例对原则来做具体的阐释说明。“主题—原则—案例”应成为教材的主要编写原则。

前期调查获得的职业素养内容,是教材编写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需要讲授的素养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实践教学所不能涵盖的和着重需要强调的,素养内容通常是以行动原则的形式呈现,开发能够阐释行动原则的案例就成为重要的工作。为了获得案例,需要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搜集资料,也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搜寻已有的类似案例。在案例撰写时,要突出案例的丰富情境性,不要过于简单。其次,案例是对抽象的职业素养原则的示例,它并不是简单一个事件的报道,而是对理论的详细阐释。就案例的内容题材而言,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提供榜样的作用,通过展现困境以及榜样在困境时的处理办法,让学生学习正确的观点和做法。第二种提供错误的例子,通过对不正确素养行为的描述及面临的后果,让学生警醒不要犯类似的错误。以上两种案例均为实例取向,主要呈现成功或失败的实例,通过特定情境下的事件及别人的做法的详细描述,提供给学生模仿的对象。第三种则形式则是提供两难的困境,需要学生通过思考提出问题解决方案,而不是未经批判和思考,简单接受原则。三种形式各有其功能,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都要注意案例内容必须与教学主题相关,能够说明主题,同时,案例还要有代表性,当师生努力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不但会得到案例的个别经验,也会得到结合案例和实践经验所发展出来的原则。

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不要搞成说教,让学生盲从职业素养,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能够自觉的乐意去遵守,认可其价值。尤其是在采用案例教学的情况下,对话成为必要的选择,这就首先应注意教学的起点,应针对学生现有素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不是从应然状态出发。沟通学生实然和应然状态,是职业素养所代表的价值观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的重要条件。其次,教授职业素养,教学者应站在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习者和教学者以及学习者彼此之间的互动。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围绕案例的主要内容、情节脉络,通过相互的对话、讨论,进而使受教育者自主选择、认同某些价值。不是将素养内容在学生前反复演讲,只有教师将学生应服从的素养内容理由阐述到位时,才会取得学生的认同。除了课堂讨论,参观、角色扮演等等都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应在案例教学为主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应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素养。

2.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何发挥这两条途径,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顶岗实习因其提供给学生直接接触真实职业活动的机会,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高职院校要做好学生动员工作和指导工作,做好学生自身职业行为与企业素养要求产生冲突时候的教育和指导,不能对实习学生放任不管,而是应将顶岗实习视作为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时机加以利用。

校内实训教学的组织相对较为困难,主要是校内实训难以真实反映职业活动情境。管理要素是职业活动得以组织的必要条件,校内实训要注意引入企业的管理要素。工作任务构成职业活动存在的基础,管理要素则是职业活动存在的保障条件。企业以管理作为手段维持运转,约束和促进每个人的特定行为,而这正是职业素养的源起。如果没有管理要素的渗透,本应用五天时间保质保量完成的一件产品,可能会用十天的时间不止,这其中学生所体验到的职业素养内涵是不同的。管理要素让学生遵循职业素养要求进行行动,应用管理要素对学生的职业行为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约束,使其符合职业活动中的素养要求是实践教学中培养职业素养的必要手段。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有引入产品或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中严格执行企业纪律和职业规范,对学生的行为依据任务要求进行具体的管理和指导等等。

高职专业教师应在教学中将职业素养培养落实到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中去。在专业教师的传统观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才是自己的工作任务,其他诸如学生职业道德、个性品质培养等均与自己无关,是文化课老师的事情。尤其是在当前“考证热”下,职业资格证书基本没有对职业素养内容的考察,这更加重了专业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忽视。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针对性的加强对职业素养的讲授,帮助高职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罗箭华.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 2) .

[2] 程宏伟,周斌.高职生职业素养开发与职业生涯规划[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2)

上一篇:张思德电影观后感350字下一篇:问题整改落实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