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024-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推荐8篇)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篇1

丁金昌

摘 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就如何提高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基本特征、主要模式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考作一阐述。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特征;主要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能够真正做到生产性实习的并不多见。这里,主要是一个认识问题:即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

笔者认为无论是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1.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2.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3.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4.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

5.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校内实训基地要做到生产性实训,必须要实现“八个合一”:(1)生产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专业课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的工作室。(2)学生与学徒合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一定有形或无形产品的学徒。(3)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生产实习的师傅。(4)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在生产性实训中,教学的内容往往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的一项工作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5)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6)作业与产品(作品)合一。学生完成的作业不仅仅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而是生产出的合格产品或是学生的创意作品。(7)教学与科研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教师可以面向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性的横向课题的研究,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一般讲生产性实训中心应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支撑。(8)育人与创收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一)企业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即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主要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或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以行业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学生实。训,这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工科类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类型有:

1.订单培养型。行业或企业主动到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协议。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制订教学和实训计划,由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并提供场地和管理,行业企业提供设备,并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生产和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半年,校外顶岗实习半年,学生在校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如我院开设的“正泰班”、“德力西班”等20多个订单班都是以企业命名,在企业主导下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的。

2.企业赞助型。有远见的企业或企业家,为支持学校办学,推广和宣传本企业的产品,会无偿赞助或以半赠送的形式向学校提供该企业生产或营销的仪器、设备等,以企业投入为主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通过无偿赞助的形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学校培养了一批熟悉该企业和该企业产品及操作性能的专门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会成为该企业产品的义务推广者、活广告甚至是忠实的用户;学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客户培训、优先推荐毕业生等。

(二)学校主导模式

学校主导模式,即以学校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利用学校设备和技术优势,运用市场机制运行。即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要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实训任务。主要类型有:

1.筑巢引凤型。当学校拥有一套先进的生产性设备,但运行这套设备需要较大的成本,且缺乏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时,学校就会主动引进企业,由企业提供相关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和实训,这样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真正实现“学做合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鞋都(康泰)产学中心就是通过这一模式运作的。

2.来料加工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现有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在规定实训课程外,还可采取学生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3.技术推广型。主要是指学校利用自身科研和技术优势,积极组织师生面向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创新,同时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进行技术推广。技术服务项目主要通过课题组、科技创新小组等进行,三年级学生实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带学生进行横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课题的研究,并把课题研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产学研”一体化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我们都力求要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作支撑。例如,我院为了加强制鞋技术和工艺研究与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对接,与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制鞋研究所”,投入资金130多万购置专用设备,主要开展对制鞋新技术、制鞋工艺标准化、量脚定制皮鞋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从高端精品鞋的研制人手,研究高标准、高技术、高难度的制鞋工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制鞋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创业孵化型。主要是学校开辟校内创业园,鼓励教师、学生或毕业生留校创业,教师、学生创办的公司同时成为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基地。温州思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我院毕业生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也是一个学生创业的孵化器,该公司每年接收100多名在校生进行创业实践。

(三)共建共享模式 共建共享模式即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是一种比较自由的组合形式,校企双方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

1.共同经营型。主要是指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可以以企业的名字冠名。如我院主动加盟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建立了上海华联温职院实验商场;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与学院后勤四方公司合建,承担经营中餐厅、西餐厅、住宿等业务。

2.优势互补型。主要是指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我院与温州万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培训基地,由企业提供数控设备,校方提供场地和师资,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建。作为培训和实训基地,除对客户培训外,培训中心还面向社会开展短期培训。

3.任务驱动型。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收集和获取企业的商业信息,如把某一企业的产品设计要求拿到课堂上来,由学生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后,由企业进行评选、认定。如我院服装、制鞋、家具等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作品中经常会有部分创意元素被企业采用,有的设计会被企业买断,并投入批量生产。

四、几点思考

1.要创新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形式的生产性实训,教学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为此,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倡导项目式、过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生产性实训的要求。

2.要建设区域共享型的实训中心。例如,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温州市或浙南地区中职教师培训基地、温州市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

3.学生要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强调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4.要与校外实习形成系统。校内实训在建设中要与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作者:丁金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参考文献:

[1]薛建荣,王靖,王俊.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03).

[2]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07).

[3]丁志平,许宁.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0).

[4]郭家星,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

[5]郝文星.示范性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4).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篇2

关键词:实训基地,理训一体,产学结合

1. 基地建设背景

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涉矿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对人才的质量和能力也有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采矿专业实习地点受安全、生产、空间、师资、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又因为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造成了学生下井难的问题。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实践技能难以达到用人企业实际需求。为了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保障学生的实践教学质量,为了形成稳定、长期、安全的实践教学环境,矿井实训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 基地建设目标

( 1) 全面深化 校地、校企合 作,通过深度合作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转型发展服务,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涉矿专业集群,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校内矿井实训基地。

( 2) 校内实训基地要具备承担采矿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完成各类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并且能够达到现场教学的效果,甚至可以弥补现场因安全、成本等原因而做不到的实践环节;同时基地的建设可以成为地方煤矿企业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的理想场所,成为校企协作的桥梁、纽带,促进鸡西地区的经济发展。

( 3) 基地建设要彰显以煤为办学特色,突出技能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建成一批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与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同步的高水平校内实验、实训室,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实训基地建设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 实践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矿山实训基地的功能设计是从煤田的地质勘探到煤、岩石的物理性质、矿井开拓开采设计、巷道支护设计及效果检验、采煤工艺的选择、矿山设备的配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特殊工种培训再到煤炭的初选加工、细加工、深加工基本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矿山实践基地的功能,使之成为集实践教学、科研、对外培训、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矿山工程训练基地。形成了“1181”框架模式的实训体系。即: 11个仿真地下矿井实训基地: 划分六个功能区: 掘进区、通风区、运输区、支护区、灾害防治区、矿山测量 实训区。2 1个采、掘、通、选、设实操训练场: 由矿井通风仿真实验室、采煤工艺车间、工程测量理训室、测量数字化理训室、地理信息技术实验室、地质实验室、开拓开采实验、围岩检测实验室、采掘设计室、围岩检测实验室及矿物分选、工业分析、焦化、元素检测实验室等组成。38大煤矿工种实操培训演炼场: 由煤矿特殊工种实操室、矿井灾害防治实验室、矿山救护实验室、采矿综合实验室、矿山设备拆装实验室、虚拟仿真特殊工种培训室等组成。41个煤炭展览厅: 划分五个展区: 煤的形成、煤田的地质勘探、煤炭开采史、煤炭的初加工、煤炭深加工。

4. 主要成果

( 1) 整合教学资源,建设了以核心专业为中心的与下游产业链相辅助的实训基地。统筹规划,整合校内教学资源; 秉承校企合作理念,联合共建共享基地。

( 2) 整个实训基地保证了几千名学生技能培养的训练,解决了以往必须到现场才能实现的现状,且不受时间、空间、安全的影响,实习内容工艺种类多样、全面,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 以上。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内实训基地 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22-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环节主要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包括师资、场地、设备及技术支持等,校内实训基地应具备教学、培训、科研开发和生产四位一体的功能,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实训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引起了各大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笔者从几个方面思考了实训室建设的原则和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期对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性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它可使学生接触受训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要素,即技术、人员与设备支持。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

校内实训基地是以培养技术应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急需可以为学生提供训练,又紧跟现代社会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前沿的实践训练场所。

许多高校也非常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开发,但是总体状况欠佳,如校内实训室的硬件不够,软件不足;或者即使有一些相应的设施设备但是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极低,并不能够真正的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些实训室与现实行业水平严重脱节,其技能达不到与工作岗位零对接的目的。

目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条文尤其是教高16号文件的精神,高职教育中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要达到1:1,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迅速转变理念,突破传统的学科教育的框架,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因此,进一步扩大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就迫在眉睫,由于校外实训基地受到数量、规模、效用等方面的影响,实训的展开不能仅依靠校外完成,还必须要开发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此外,在多数高职院校内,双师型教师缺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实训的质量和目标。所以如何开发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摆在各大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要建造一个利用率较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的校内实训基地,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所建设的实训基地才能更彰显时效性,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实训的要求,最终达到物尽其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1、科学性的原则

实训室的建设首先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其投资不能过大,不能超过学校的负荷,所建造的实训室要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实践要求,真正体现职业岗位的要求,锻炼学生的技能。

实训室采用的技术、设备、方法不能低于行业现状,但是也不能过于尖端,即不能与社会脱节。学生通过在基地训练,能够很好地掌握当前企业生产技术、工艺标准或管理实务要领,能在将来很快胜任工作岗位,成为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的一线人员。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环境要仿真,要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体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锻炼团队精神。

提高利用率,不仅要对本专业学生开放,而且还要对全校感兴趣的同学开放,提高其使用的效率,充分挖掘实训室的价值。

2、校企合作的原则

实训室的建设还要争取企业的参与,与企业行业共建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大量的节省资金,减少费用的开支,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密切和企业行业的关系,从而关注企业最新动态,了解行业前沿,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目标。

例如,高职院校可与当地的特色企业联系,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内,高校可为企业提供各种特色服务,如工人的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科研项目攻关等。企业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科研优势,为其解决技术难题、技术改造、成果转换等,从而提高行业技能水平,而高校可接受企业部分机械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训的硬件条件,如此,双方可达到双赢的效果。

3、资源共享的原则

职业院校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并且基地的建设本身具有阶段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还具有动态更新性,因此所需后续花费更加巨大,如果靠一个院校单方面投资的话,力量就很薄弱,鉴于此,在同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时,可采用校校合作的方式进行,院校联合开发校内实训基地。这样,一方面可开源节流,节省部分资金,另外一方面,各院校带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共同的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还可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4、“以训养训”的原则

维持一个校内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转,单纯依靠不断注入资金而没有任何回收是不行的,实训室的运用还要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的头脑,对建设完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必须要充分挖掘其作用和潜能。

如果一个实训基地仅仅满足于学生校内实训需求的话,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我们完全可以逐步使其市场化,可将校内实训基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制度,实行市场化,为社会、为行业相关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并且适当收取费用,这样既可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又可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为学校、行业、社会均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除此之外,实训室的建设还要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具有实用性等原则。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因为单纯依靠校外实训是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对于实践比例的要求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无论是院级还是系部专业的实训室建设,仅仅靠耗巨资购进一些设备、买进一些计算机、购置一些软件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硬件和软件的配备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其利用率,发挥其价值,如何有效避免校内实训室流于形式,如何真正切实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问题无疑是摆在各大高职院校面前的共同难题。其中涉及规划、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应在建设之初就明确实训的任務和目的,以下从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校内实训室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1、明确实训目标和任务

各专业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首先均需明确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因此既然要投资要建设就要把钱花到刀刃上,所购置的软硬件一定要吻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建设初期要深入企业,了解当前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工人的技能要求,以使所配置的设施设备跟上时代要求。

在明确了各专业的实训目标的基础上,要合理考虑经费的投入,采取分阶段逐项投资的方法,确定实训室的面积、布局、设备的型号、教学软件的种类等问题。

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校内实训室可分为真实场景实训室、虚拟实训室两种。真实场景实训室是指所购进的设施设备是企业真实采用进行生产的设备,可直接进行操作和生产,这种实训室更像校园工厂,但是要想建造一个成功的真实场景实训室必须注入巨大资金,因为要考虑场地面积、设备型号、数量等多种现实问题;虚拟实训室是指运用教学软件和设备模型来满足教学要求,教学软件既可是软件公司针对专业特色模仿企业流程的操作软件,也可是企业真实应用的软件,而模型则是列为参观了解的实物,虚拟实训室在一些管理类的专业中应用最为广泛,如物流管理、营销策划、电子商务教学软件的应用,物流设施设备的模型等等。虚拟实训室的开发必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要有巨大的数据库的支持。

2、明确主干课程实训、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

各专业实训教学的展开,首先必须要确定专业主干课,每个专业通过对院校调研、专家咨询、毕业生岗位调查等手段来确定主干课。从分析各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各专业的就业岗位群着手,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其相关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执业技能等要求构筑实训课程体系,展开实训教学。

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时,需要对这些主干课加大课时量,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利用校内实训室对相应的技能进行实训,实现边学习边动手、边理论边实践的结合,从而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做学结合的目标。

实训不仅包含课程实训,还包括专项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各种实训形式要分阶段、分层次,采用先易后难,从专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无论何种专业的何种形式的实训,一定要解除学科体制的束缚,避免学科体系中重理论轻技能的弊端,根据企业行业岗位需求,开发各种实训项目。

3、科学编著实训文件资料

实训教学要求其教材应及时反映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实训文件包括实训教学大纲、制定实训教学计划、设置实训项目、实训教材等资料。实训文件的编写要在企业有关家的指导下科学制定,参考一些行业的技术标准。在实训基地内对实训资料和实训教师进行统一安排。

实训教学大纲对于实训的任务、目的和性质应有明确的规定,其对于整个实训任务的实现具有统筹指挥和规划作用。在实训大纲的指导下,对各个课程设置任务,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项目化教学,通过每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从而达到实訓的目的。

所有的实训文件必须与时俱进,不能脱离行业最新形势,必须密切和企业行业的合作,随时更新。

4、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强调一体化教学,因此双师型的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内实训室硬件条件具备之后,还必须要有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

双师型素质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目前多数高校这种高素质的教师所占比例并不高,为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的要求,各院校必须通过多种形式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各大企业顶岗实习,通过至少半年以上的实际锻炼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在掌握了充分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具备了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双师素质老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时候就更具说服力,而具备双师素质的老师从教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制订一些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转型为双师教师,或者从企业引进一些能工巧匠,来提高自己的双师比例,高职院校要想更快更稳的发展,非此不可。

此外,管理手段、体制和方法的创新也同样重要,利用率相对较高的校内实训室必须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管理。总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非一朝一日可以完成,必须有步骤有计划的逐项完成,因此也必须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参考文献:

[1]赵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5).

[2]黄荣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黄映琴.校内实训基地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

[4]竟玉梅.职业学校财经专业技能实训指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中职学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篇4

阜宁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周红霞

【摘 要】 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是中职学校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中职学校通过建设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关键词】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训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求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必须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接轨。因此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是中职学校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一、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解析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实训与一般意义上的实验、实习不同,具有实验中“学校能控”、实习中“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性”的显著特征。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环节主要依托于特定的环境,包括师资、场地、设备及技术支持等,可分为学校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类。学校实训基地一般在学校内部,属学校自有的教学资源。校外实训基地则是以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单位为依托,为中职教育提供实践培训与技能指导,一般为学校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完成教育教学过程。

二、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 1.实训教学基地建设资金不足 一方面,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缺少在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和发展长远规划指导下的经费投入机制,使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针对专业课教学实验而言,缺乏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经费来源单一。实训教学基地管理相对开支不足,缺乏资金支持力度。

2.实训教学基地管理制度不规范

实训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许多中职学校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在学生的认识实习及教学观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实训教学基地建设还不完善、不规范,从整体上来讲还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管理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实训教学基地的正常运转。

3.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需求

随着中职学校的发展,实训教学基地规模的扩大,仪器设备的更新,设施档次的提高,如何适应中职教学与科研的需要,科学地管理好、运用好这些实验设备和场所,充分发挥其作用,处理好各类矛盾,原有管理体制的不适应性就凸现出来了。一些行业已经不再满足中职学校输送普通员工的需求,而是要求学校能够提供技能强、懂管理的一线基层管理人员,需求层次也有了变化。

4.实训教学基地功能不完善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已建有了实训基地,但功能笼统,不能分专业、分项目设立实训实验室,教师上课仍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只是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模仿能力和熟练程度,实训教学基地被认为只是个练习场所,轻视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

5.实训教学基地的服务社会角色不明显

服务社会是中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设立职业鉴定中心的学校还具有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但是,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实训基地仅仅为了教师的教学、学生技能的锻炼服务,与企业、社会之间互动有限,使得学校的教学与社会企业的需求脱节。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优势的分析 1.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或仿真实的实训场景。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有效解决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另外,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能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也能减轻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的是一种直接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所以十分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

2.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通过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接受现代企业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尽快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并能培养现代化生产和科技发展倡导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总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他们的工作适应期。

3.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校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如通过选派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锻炼和聘任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互动方式,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和编写校本教材等工作。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

中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贴近人才市场需求,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学校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科技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就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系统功能和作用,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四、中职学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中职学校应建立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由相应的学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负责人,落实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到位和管理问题。学校应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拓宽筹措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渠道,从创造自身效益、争取合作企业支持、联合社会力量办学等路子多方面地解决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

2.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营造与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要根据未来岗位的工作特点妥善安排;按照企业对技术的具体要求设计训练项目。

3.编制大纲、专业指导。应组织专人编制实践、实训教学大纲,在编制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技术要求,并科学地结合学校的硬件配备和资金来源等具体情况。还应广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吸收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中职实践教学教材的编写中来,确保编写的教材既反映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的最新成果,且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

4.中职学校培养的是面向企业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目前,各中职学校大力推行“双证制”,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与考核。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另外,通过利用实训基地和职业鉴定所的各种资源加大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向社会开放,使学校的实训基地成为社会“考证”的培训基地。

5.建设一支过硬的实训教师队伍。要求实训教师必须有多年的行业背景,并且熟悉相关专业实训体系。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方针,专业老师要有规划地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最先进的行业技能和发展动态,同时,引进一些具有行业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或培训师兼职实训指导工作。6.讲求实效,统筹规划。一是统筹规划,优化配置,防止重复建设;二是加大对全盘性、基础性、共享性比较明显的实训室的投入,注意集中力量与条件建设好公共的基础性实训基地;三是实训基地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训练的设备和内容都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四是实训室建设要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制造与改造的实训设备;五是加强造血功能。必须注重开发和经营,创办与专业设置相联系的经济实体和服务机构,通过自身积累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依托行业,建立“协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主要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事业界知名人士的联系沟通,如果在长期的合作中双方产生了信任,有意进一步加强协作,学校就可以以组织的名义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在联系沟通、实训、交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与企业建立感情,并逐步开展各项合作,最后挂牌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协作型”实训基地的构建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具有实训内容多样、真实感强的优点。但这种基地的建设,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长期不懈地与企业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2.兴办校办企业,建立“自主管理型”企业实训基地

中职学校可以鼓励相关专业师生大胆组建经济实体,依托专业以学校为投资主体,由职业经理和专业教师共同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在校办企业中可以建立“自主管理型”的企业实训基地,学校可以自主安排实训内容和实训时间等,另外在校办企业组建时就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实训需要,因此在企业选址、经营类型、设备购置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便利。“自主管理型”的企业实训基地结合了学校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优点于一身,既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又可以节约实训成本,甚至还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3.合作办学,建立“合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系统的投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同时,有 远见的企业家也开始注意到操作型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开始注意培养既熟悉本企业的组织文化,又愿意长期为企业效力的管理类实际操作人才。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合同的形式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最终学校与企业合资办学,成立股份制学校,形成“合作制”的企业实训基地。

“合作制”模式的合作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了实训安排、科技转化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专业设置的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内容。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在人才供给、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反过来,企业成为学校定点的校外实训基地,并且参与学校事务,就能够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大量获得自己所需的人才。“合作制”是学校教学与企业培训的结合,是学校运作与企业经营的结合。

总之,中职学校通过建设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完善管理和合作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在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赢得自身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中职教育能够不断调整办学方向,跟上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大批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同呼吸共命运,使中职学校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裴有为,对中职实验与实训场地建设及有效利用的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6,(2);

[2]章鸣,中职学校企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3]李坚利.中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篇5

一、目前酒店管理院系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中的问题所在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需要为熬着酒店管理的教学目标和需求在校内开设的专业性实训室,比如说,酒吧实训室、餐厅实训室、大堂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等等。同时,还包括学校自己承办的多种产业,比如说,餐厅、酒店等等。在这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校内实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成为了衡量学校或专业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显示,全国有92%以上的酒店管理专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基地。众所周知,酒店行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各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和酒店类型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实训基地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岗位人才。因此,对于实训基地的投资建设不是“一次性”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升级的过程。但是,很多院校没有抓住酒店行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对于实训基地的后期投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造成了实训内容严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训基地功能不健全

酒店专业的实训基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大部分校园的实训基地只是单纯的仿照酒店的某一个方面,比如说,一间餐厅、一间客房,缺乏相应的、完善的配套设施,无法真正的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实践课的内容也只是简单的技能练习,比如说铺床、布置台面、托盘等等,很少或者基本不涉及部门系统管理、酒店规模性运作、综合能力需求、软件硬件设备等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的服务意识、岗位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都大打折扣。

(三)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的老师团队一部分是从一线酒店行业转入的,这些老师虽然有着丰富的酒店管理实践经验,但是,比较缺乏系统、系统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都有待提高;一部分老师是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人员,这部分老师有着丰富、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一线的实际酒店管理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无法为学生们展示真实化的工作场景。整体上来说,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实训基地使用效率不高

成功建成实训基地之后,就可以在实训基地展开相关的实践教学,同时,部分理论课程也可以在实训基地展开。但是,现阶段的酒店专业教学中,实训教学一般是模块教学,比如说,酒吧实训、客房实训、餐厅实训等等,因此,进行一个模块的教学就会使其他模块的实训室闲置,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每学期都有大部分的时间实训室是空闲状态。

二、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和措施

(一)加强建设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本身是一项投资比较高的教育模式。比如说,洛桑酒店学院(瑞士)其教学楼完全按照酒店方式进行设计,全校约有7家特色餐厅、300多间客房,还有完善的健身房、游泳场、网球场、宴会、酒吧、厨房等配套设备。在校期间,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衣着、谈吐需要全部按照酒店的相关规定。在我国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受到经费等办学条件的限制,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提升校内的实训基地和实训环境,通过更多校企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尽可能的接收到更多的实训场景,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在接下来的实训基地建设中,必要全面提高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力度,结合酒店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对固有的实训基地进行全面打造,真正建立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实训室,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现场化”,全面提升教育设施的建设。学生们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犹如真正的迈进工作岗位,在校期间就可以真实的体验到酒店管理的各个操作流程和环节,从而扎实掌握酒店管理这个专业多需要的客服技巧和管理程序,全面提高学生们对酒店行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真正步入工作岗位打下扫清障碍。

(二)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的功能需求

如何更好的完善实训基地的作用和功能,一方面需要积极的面向校内学生,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和实践教学,另一方面,还需要着眼于外面的世界,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活动,逐渐将校内实训基地“社会化”,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功能,更多的面向社会开展综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以及专业能力培训等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现阶段,这种形式的实训基地是酒店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的新突破、新发展,不仅可以解决自己学校内部学生的实训问题,更多的促进学生们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还可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达到多方面效益的综合统一。

(三)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决定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是做好实训教学的关键和保证,鉴于我国的教学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第一,制定科学的引进师资力量的计划,将优秀的从业经验丰富、技能水平扎实的技能老师积极吸引过来,并且对这部分老师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使这部分老师不仅具有专业的技能水平,还具有综合的.能力素养,真正符合“教师”的要求。第二,有计划的组织本校老师的培训学习,加强学校老师的校外实习地点的轮训,近一步掌握和了解现代酒店管理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对有青年教职工来说,更需要到一线工作岗位进行实习和锻炼,真正的感受和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工作。也就是说,真正优秀的老师不仅具备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操作技能和一线工作经验,只有学历+技能的师资力量,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四)进一步提升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

建立现代化的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是让学生们掌握将来工作岗位上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一方面是让学生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进一步感受和领悟酒店的文化和风味,从而更出色的胜任将来的工作。因此,在实训课的训练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们进入工作状态,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进行统一着装,一律工装上阵。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的向同学们开放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真正的成为学生们课外生活和课外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课下灵活的安排自己的实训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需要,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水平,大大提升了实训基地的使用率。

三、结语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篇6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一、总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院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它承担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专业研究及技术开发、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考核、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功能,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重要基地。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保障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彰显办学特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创新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使所有开设的专业都能够满足实训要求。针对学校原有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本着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双方共同自愿的前提下,共同行使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

三、建设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先进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实训基地的设计和建设的方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实验实训设备要注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符合科技发展的趋势。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核心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

2.生产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环境、场地、布局以及设备配置要仿照企业典型产品或典型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在保证实践性教学有效进行的同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综合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实训基地要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实训基地要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4.开放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社会服务的基地,达到互惠共赢。

四、建设标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以系统集成、搭建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平台为重点,充分体现基础性、多功能性和共享性,因此应符合以下标准:

1.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比较先进的仪器设施。

2.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精通业务的实训指导教师。

3.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技术要求的房舍、场地、附属设施及配套环境。

4.生产性基地建设必须全盘考虑、统筹兼顾,力求资源共享。5.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立足于本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学生实训需要。

6.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具备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内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课程结构模块化。

7.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专人管理,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五、主要任务

1.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组织编写实训教材,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实践教学大纲。

2.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和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

3.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学、研、产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4.校内实验基地要不断改善条件,充实与改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专任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有效落实,在实践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保证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管理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注重培训,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综合能力,打造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六、管理办法

一、管理体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管理,融合校企管理理念,渗透校企管理文化。实训基地实行统一领导和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统筹协调解决全院实训基地的总体规划、建设、布局、实训设备的购置及科学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为学院决策提出建议。1.教务处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全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的管理与宏观协调。其工作内容是:

(1)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组织编写、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拟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工作计划等;

(2)全面协调学院每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各二级学院编排《实践教学进程表》、《课表》、《实践教学任务书》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指导各二级院(系)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3)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有计划地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各二级学院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落实。其工作内容是:

(1)根据本院专业设置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建设和调整本院的实训基地,对仪器设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组织编写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和指导书。(3)全面安排本院的实践教学活动,重点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师资配备、教学组织、教学考核、总结提高以及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生创新指导等方面的组织工作。

(4)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办出专业特色。

二、运行与管理 1.教学运行与管理

(1)实训基地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

(2)实训基地要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并具有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

(3)实训基地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

(4)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2.生产运行与管理

(1)通过校企合作,在保证学生基础及核心技能培养的前提下,主动承接企业生产服务“订单”,推进企业生产和学生实训有效对接。

(2)围绕专业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结合市场需求,有稳定的“实习产品”,全方位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工艺要求、管理规范,“实习产品”逐步走向市场,取得经济效益,实现消耗性实习向生产性实习转变。

(3)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法令及条例,建立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和文明生产措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3.科研运行与管理

(1)健全科研申报、管理、奖励制度。注重发挥基地的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和成果孵化功能。

(2)深化校企合作,建设科研团队,积极申请和承担行业企业科研项目。4.物资运行与管理(1)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帐、物相符,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

(2)实训基地要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七、附则

1.各院可根据本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教务处备案。

2.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篇7

一、原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为三个不适应:

1. 不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

多年来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学科性痕迹明显。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与课程教学配套, 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加实验、实训的教学模式。实验实训室一般按照基础课、专业课设置情况进行相应的建设。这显然不能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2. 不适应多功能实训基地要求

传统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配合完成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教学需要。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传统校内实训基地显然不适应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求, 不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

3. 不适应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

多数传统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局限于几个固定的实训项目, 每届学生往往重复完成相同的实训内容, 不能及时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器件, 实训方法机械、呆板, 按照同一模式实施实训过程。这就不能适应对高职学生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依据

我院在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校内实训基地过程中, 总结出实训基地建设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推出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ISCED1997) ”的叙述, ISCED5B主要是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由于ISCED 5B的课程计划介于普通学科型和直接就业型之间, 其培养目标相应地介于学科研究型和直接操作型之间的技术型。这一基本定位, 决定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类型。

2.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第一是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第二是具有再学习能力;第三是具有创新发展能力;第四是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

3.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集中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体现了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和具体环节, 是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据, 决定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原则

1. 多元化原则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形式上, 应遵循主体多元化原则;在坚持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主导的基础上, 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坚持学校主导,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 合理选择配置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建设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 形成学校独立建设、学校提供场地, 企业提供设备建设、学校企业共同建设等多种建设模式。

2. 多样化原则

在实训基地建设功能上, 应遵循功能多样化原则。校内实训基地应建设成为满足教学、实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3. 职业性原则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上, 应遵循职业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 是实现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因此, 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 要在配置设备、内部布置、实训过程上体现职业性。做到实训设备真实化、实训环境企业化、实训过程工艺化等要求。

4. 教学性原则

在实训基地建设目标上, 应遵循教学性原则。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 是实现人才的培养。因此, 教学性原则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宗旨。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 做到学做一体化教学。要充分考虑如何开展教学、如何体现人才的培养过程等。

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在明确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的基础上, 我院完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对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 三层次技能实训室建设

按照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了三层次技能实训室, 即基本技能实训室、核心技能实训室和综合技能实训室。其中, 基本技能实训室包括电工工艺实训室、电工技能实训室、电子技能实训室等;核心技能实训室包括单片机实训室和PLC实训室等;综合技能实训室包括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和先进自动化技术实训室等。

实训室建设体现职业性和教学性原则。以单片机实训室为例, 实训室内部分为教学区、制作区、调试区三个区域。教学区设置有30台计算机, 用于教学和编程仿真;制作区用于项目制作焊接、测试和封装;调试区用于设备调试和测试。实训室既具有教学功能, 同时将产品制作工艺和规范融入教学中, 体现了职业特色。

2. 多功能实训基地的实现

实训基地建设的三层次技能实训室, 主要用于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 教学主要采取生产性实训形式来进行。同时实训基地建设有SMT生产基地, 用于产品生产和教学;建设有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 面向学生和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建设有自动化技术研究所, 中船重工第6354所和中船重工第707所等单位合作, 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校内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实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五位一体功能。

3. 实训基地的多元化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采用学校主导, 坚持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学校与西门子、三菱、博世力士乐等企业合作共建了先进自动化技术实训室、运动控制实训室和液压与气动实训室, 成为企业合作伙伴。企业在设备和技术上给予支持, 并在师资培养、技术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SMT生产基地按企业生产车间模式, 与企业共同建设。

4. 完善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在实训基地硬件建设的基础上, 针对专业技能培养完成了12本实训指导书的编写, 开发了近100个教学项目和生产性实训项目。同时, 进行了创新项目开发设计和创新教学环境建设。针对有利于职业技能鉴定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和生产基地的功能发挥和工作开展, 学校制订出台了有关生产组织、人事分配、教学管理等专门的管理制度。

在建设中, 我院十分重视实训室的环境建设, 发挥实训室的职业素质教育功能。尽量按照企业生产环境进行工位布局和布置, 采用5S管理, 按企业模式把生产管理条例上墙, 把企业文化引入实训室, 营造企业生产氛围。按生产要求进行管理, 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企业岗位工作要求打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柯娅.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6) .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篇8

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实践训练的场所,其基本功能:完成实践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一)全面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最突出地表现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有机结合,实训内容从技能点一单项能力一综合能力一就业能力,形成体系,对学生实施培养。

(二)带动高职专业建设与发展。

实训基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培养建立在对学生将要就业岗位的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基础上。对就业岗位的分析需要企业积极配合,对上岗人员的技能、相应知识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建立实训基地,开发教材,组成教师团队等。实训基地建设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带动了高职专业建设与发展。

(三)提高双师素质比例。

对学生进行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指导实训的能力。一方面,专职教师可以通过接受企业顶岗实习的训练,或是与企业人员共同进行科技开发,从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人员可以通过与学校教师的交流或是接受教师资格培训,提高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实训。

(四)培养学生综合实力。

对学生共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实力。对学生共性化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个性化培养可以通過科技创新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表现在,将综合实训室与就业岗位直接对接,使学生对企业有归属感。个性化培养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实现。实训基地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性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发挥个性。

二、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及主要任务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为学院专业教学需要服务的,其基本功能是向学生提供技能训练,在校内实现理论与技能实践的初步整合,向学生提供企业工作场景,完成学校的实践教学任务,承担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及企业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和考核。

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实训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写实训教材等教学资料;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和实施专业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组织进行会计员、助理会计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增加“双师”素质教师,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一)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实训基地建设要与课程体系设计紧密结合,保证每门课程有效实施。目前会计专业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配送服务提供与组织、会计信息管理等,并结合这些课程开展校内外实训。

(二) 实训基地教学形式。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充分利用实训室开展教学,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在保证学校教学实训的前提下,探索校企合作的发展机制,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赢得自身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 基地的辐射专业和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的实训基地重点服务“会计专业”专业,辐射带动“国际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开发会计、实训项目、区内会计 企业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对口支援院校师资培训等。

四、校内实训基地的组织与管理

实训基地的领导和管理要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解决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训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队伍,以保证实训基地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及实训质量的不断提高。结合学校实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训基地的组织与管理。

(一)目标管理。

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的精髓。在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中,要按照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采取聘任制,聘任专业教师担当各部门主管,轮流聘任学生担任各部门副主管。明确职责分工。由专业负责人或实训基地负责人担任“模拟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二)互惠互利。

校企合作的驱动力。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的驱动力和基础,是校企合作的前提。通过校企共建的真实或仿真的实训基地,一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实习实训的便利条件等社会物质资源,得到行业或企业资金、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支持,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二是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企业可提高知名度,获得优质的人才、智力资源。

(三)规范管理。

长期合作的保障。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必须以协议书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予以明确。双方应信守诺言,共同遵守契约或协议书的各项条款。

(四)体制创新。

变“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由原来单纯的消耗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学校可以利用师资、设备优势和学校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特点,主动为社会、为企业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

(五)师资、教材。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关键。抓师资建设一是调入,二是从企业选聘,三是提高实训教师待遇,四是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

参考文献:

[1]冯旭,温平则.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2008,(2):32-34.

[2]李志生.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10,(10):29-31.

[3]沈杰.会计专业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7):38-40. (编辑郑云东)

上一篇:论文让课堂灵动下一篇:项目工期索赔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