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图书管理和教育关系论文

2025-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研究图书管理和教育关系论文(精选9篇)

研究图书管理和教育关系论文 篇1

1图书管理的作用及与教育的关系

合理有效的图书管理工作,对学校学生知识面、视野开阔度、综合思考探索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除了对课本教材知识内容的学习之后,还应对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课外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图书管理教育凭借着其丰富的图书资源,占定了一定的优势,能在很大方面的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信息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及学生减负工作的开展,学校图书馆必定成为学生及教师课外阅读的首选场所,在一定意义上课以称之为学校的“第二课堂”。但是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生及教师对图书馆的要求并不仅仅是寻找一本图书这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期待认识整个学校图书资源,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学生正处于对事物认知的渴求阶段,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良好有序开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汲取能力。各学校应在当前教育环境的变革下,积极推动图书管理工作,使图书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利用图书的教育功能,带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管理能有效促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推动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和重要阵地,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图书的阅读达到知识面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增加。学校中的图书管理人员虽然并不一定具备一定的教师资质,但是大多都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更是由于他们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与图书打交道,对各种社会信息及教育信息、教学动态有一个更加清楚且全面的了解,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在图书借阅中遇到的难题。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带着各种问题进行图书借阅,这就更要求学校将图书管理工作做到位,保证学生在进行图书借阅时能迅速、顺利的搜集到相关信息及图书资料。

2加强图书管理的措施

2.1加大图书经费投入力度

各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图书管理工作对素质教育的推动意义,对图书管理及建设工作加以重视,从教学经费中抽出适当的资金对图书馆或图书室进行有计划的建设发展。除了注重环境建设的同时还应不断充实教育教学所需的图书存量,并将图书馆建设及图书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评估工作之中。

2.2强化管理意识

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兼具管理性和服务性两项性质,要在服务师生中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又是为了服务于师生。因此,学校应将图书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范畴之中,通过学习及宣传活动,增强教职工图书管理意识,并能做到对图书工具的爱惜与维护。同时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图书管理网络,成立图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图书管理工作的日常开张,对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2.3优化图书环境

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图书室环境更能使师生在环境气氛的熏陶下进行图书管理及阅读,这也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关键步骤。首先应做到图书馆摆列陈设的整齐有序,要有专门人员对杂放乱放的书籍进行归为管理。其次应对不同种类的书籍进行分类摆设,发挥其对学生的隐形教育功能。对于图书管的制度规章应装裱在墙上,时刻提醒学生们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图书借阅环境,也有力于图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4提升管理人员水平

研究图书管理和教育关系论文 篇2

1 乡镇图书室的功能

乡镇图书室事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乡镇图书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方面, 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1]。

2 乡镇图书室的特色

2.1 乡镇图书室促进农村文化的建设

乡镇图书室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 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农村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农民群众的求知欲望也在不断提高。

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是国家前进的基础。而乡镇图书室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 它是农民群众终身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

2.2 乡镇图书室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

乡镇图书室为农民提供先进技术和科技知识, 提供多层次的农村商品信息和市场经营方法, 使他们更好地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进行知识更新, 让新一代农民找到全民发展的动力[2]。

3 乡镇图书室建设的思考

乡镇图书室的发展有着其一定的不平衡性, 尤其作为乡镇图书室的分支机构的村级图书室, 更是发展停滞[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乡镇图书室的重要性与作用更是显露无疑, 给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4]。

(1) 农家书屋的开展为乡镇图书室的图书扩充和宣传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农家书屋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完善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要求,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群众“买书难、看书难”的状况;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 使他们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而发挥智力作用。

(2) 通过农家书屋的建设, 同时也发现了各乡镇、农村图书室所存在的问题。

(1) 领导重视不够, 经费严重短缺。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 没有明确规定运作经费来源或设立专项资金, 致使图书室建成后, 就没有再投入任何经费, 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图书得不到补充, 报刊、杂志订购不上, 藏书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善。

(2) 藏书数量少、结构失衡。

图书室的书比较单一, 有些图书室的书总量不足300本。

广大农民读者迫切希望看到各种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养殖、家庭副业等方面的书籍, 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 然而农业科技类图书非常少;在农业政策、法律、医疗卫生、健康生活方面的书更是寥寥无几。

(3) 管理不规范。

图书室的整个运作过程中, 只有一个笼统的规定, 明显地不符合乡村图书室的发展要求。

(4) 馆舍小制约发展, 设施差有待改善。

调查中, 一些图书室面积不足20平方米, 甚至办公桌和椅子都不全, 使图书室显得拥挤不堪, 很不利于群众在图书室阅览读书和相互交流。

(5) 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图书室管理员都是义务为农民读者服务, 他们的工作也只是开关图书室和登记图书借还情况, 导致管理方法太过简单。

(6) 农民读者存在的几个误区。

虽然有5%的人到过图书室, 但是农民读者普遍认为看书只是消遣而已, 因为没有多少实用的书, 不能给自己实际的帮助, 只是有时间时或农闲时来看看, 了解一下感兴趣的东西。

4 乡镇图书室管理的探讨

当前乡镇图书室存在的问题, 需要集中广大图书室从业人员的智慧和责任心, 立足现实, 综合治理, 在创新中探求发展[5]。

(1) 在新世纪中, 以知识、信息为导向的市场经济, 对传统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农民要脱贫致富, 必须了解的两大信息是实用技术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6]。乡镇图书室如果能广泛收集或购买这两类信息, 就能引导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 为他们带来收益, 从而提高图书室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2) 乡村政府干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真正把乡镇图书室搞起来。乡村政府干部要充分意识到文化生产力对经济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 把乡镇图书室建设运行这项工作由始至终抓起来;组织群众进图书室读书, 并要带头读书, 让乡镇图书室真正的运作起来。

(3) 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加大宣传呼吁力度, 争取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乡镇图书室事业的重视, 争取让乡镇图书室的建设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中, 激发群众的学习意识[7]。大力宣传图书室, 吸引群众的注意力, 把图书室的优点、特色传送到每一位群众的心里, 激发起农民群众学习的热情和意识。

(4) 理顺机制, 加大管理力度。首先明确划分乡镇图书室的行政和业务等方面的归属关系, 使图书室的建设真正融合到当地发展轨道中;其次为农村培养一批优秀的图书管理人员, 把真正热爱图书、珍惜图书的人放到这个位置上才能发挥此人的作用, 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综合文化素质完善人力资源配备, 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改善乡镇图书室被动消极的形象[8]。

5 结语

乡镇图书室的宗旨是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 那么就必须让村民看好书, 用好书, 让农民得到实惠, 他们才会主动关注乡镇图书室的建设, 乡镇图书室才有前途。现在, 虽然乡镇图书室的建设面临的困难不少, 但我们更应当充满信心, 不断进取、认真探索、勇于开拓, 针对自身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 争取得到更大的发展。

摘要:乡镇图书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方面, 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同时, 乡镇图书室的现状也给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挑战。

关键词:乡镇图书室,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平.保证乡镇图书馆稳定的换位思考[J].图书馆杂志, 2005 (4) .

[2]时菁.乡镇综合文化站书报刊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J].农技服务, 2010 (10) .

[3]宋小林.乡镇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条件[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2 (s1) .

[4]王锡林.浅谈乡镇图书馆的管理和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 2007 (3) .

[5]宣泽文.从农村文化调研谈新时期乡镇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界, 2007 (1) .

[6]郭铁森.农村图书室走向何方[J].图书馆界, 2005 (3) .

[7]吴正方.关于乡镇、社区图书馆 (室) 建设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新世纪图书馆, 2005 (5) .

研究图书管理和教育关系论文 篇3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开设了电子阅览室,提供信息化资料的查询和学习条件,也提供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借书、还书服务。由于长期的经费短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和馆舍建设均滞后,缺乏专业水平较高的图书馆馆员,渐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有沦为边缘化趋势。

高校档案馆作为高校各类人员档案管理的唯一平台,与高校内所有人员(包括教师)的工作(如调遣、出国进修等)息息相关。目前,教师查询档案要先到档案馆进行登记预约,有时当天并不能成功拿到自己想要的档案材料。

高校教师主要工作包括两方面:专业知识传授和科技创新研究。教师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及高校提供给教师的信息获取方式,直接决定着这些科研项目的成败,会对国家整体科技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目前高校中,图书馆及档案馆和教师的关系均不是非常紧密。图书馆实际上是按照服务学生模式来服务教师。教师从图书馆获取到的服务也仅是借书和电子阅览等。档案馆对教师的服务模式也是被动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在排队等待上。

2 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图书馆仍定位在被动借书、还书的传统模式下,和信息时代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不符合;图书馆自身人力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技能和科研项目中及时获取资料的需求;教师提取想要的档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等待上,工作效率低下。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对象还是学生,对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国家科技进步至关重要。而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可以节省教师宝贵的时间。

3 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和教师关系的创新探索

从教学方面,图书馆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定期向教师推荐一些图书资源,关于教学技能或是专业知识,可以学院为单位集中推荐。目前受限于图书馆人员数量限制,这方面工作开展并不好。

从科研方面,科研任务是高校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是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长久以来,科研任务都是教师自己或者带领一个团队封闭式完成的,如果缺少资料再去图书馆查找,存在被动的因素。教师和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很少,图书馆平时并不知道教师需要哪方面的资料,双方的工作效率都较为低下。由于图书馆长期经费不足,专业人员短缺,要和教师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工作模式也不太现实。

而档案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效率上。教师需要提取档案或者需要开一些证明材料的时候,由于档案馆工作人员较少,有的还没有预约机制,而查询档案的人员较多,教师当天并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档案信息。

可以看出,造成目前高校图书馆不能很好服务教师的根本原因是图书档案管理人员数量限制,说到底是图书档案管理经费短缺造成的,但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相应经费预算不太现实。目前,各个高校都有大量高素质勤工俭学研究生,如果能让这些人参与,不仅可解决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短缺问题,而且可以给家庭困难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

综上所述,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及图书档案管理目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如下模型:

新型图书档案管理与教师关系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教师和图书馆、档案馆模型之间添加了助馆员的角色。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较大的学院设置一个助馆员;对于较小的学院,几个学院共享一个助馆员。

以下对助馆员的任务进行简单规划:

教学方面:收取所负责学院的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要求,反馈给图书馆;收取所负责学院的教师专业知识提升要求,反馈给图书馆;根据图书馆的统一规划,定期推荐一些知识资源给所负责学院的教师。

科研方面:收取所负责学院的科研项目,反馈给图书馆;根据科研项目的内容,推荐相应的知识资源给教师;主动收集教师反馈的科研项目知识资源,积极协助搜集。

档案查询方面:收取所负责学院教师的档案查询要求,和档案馆联系档案预约查询时间;预约成功后,通知相应的教师在预约时间去档案馆办理业务。

可以给助馆员一定的权限,对于较简单的问题由助馆员独立解决即可;对于助馆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交由专业的图书馆或档案馆人员予以解决。这样,把图书档案管理人员从繁杂、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更专注地从事高级业务相关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图书管理和教育关系论文 篇4

高校教育既有作为权利分级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有作为教育科研为特征的教育管理体制,由于两者在管理主体、管理标准、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高校教育就产生了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冲突点,两者长期共存于高校发展过程中,相互制衡,有时对高校教育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但有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如何提升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协调关系成为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育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前提。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推进的过程中,教育管理为持续增长的学生提供了重要教育保障,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师资配备、班级负责人构建等,教育管理都充分发挥了作用,满足了学生教育需求,在这个层面上教育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前提。

教育管理是行政管理实施人才培养的支柱。

行政管理能够为大学培养人才创造平台,但大学首要任务在于教育,学生的学术、科研、实践等都离不开教育,行政管理创造的舞台需要由教育管理来实施,在这个层面上教育管理是行政管理培养人才的支柱。

行政管理是保障教育管理有序推进的保障。

教育管理的有序运行离不开制度保障,而行政管理制度能够为教育创造和提供良好的运行平台,依托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教育管理才能够得以科学推进,同时行政管理能够合理统筹人、财、物等资源,保证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不因缺乏资源要素而出现不顺畅问题。

从这个层面来讲,行政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保障。

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虽然关系密切,但也有质的差异,两者在职能、实施等环节存在显著不同,只有认清不同,理顺关系才能提升两者的协调关系。

3.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教育管理行政化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问题多数由行政部门制度政策,这严重背离了大学自主性的改革,也不利于高校学生自主性发展。

自主性是我国教育部门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赋予高校的重要属性,但是我国高校自主性并没有完全落实好,教育行政管理权利依然过大、过死,学生外在性约束过多。

大学生依然是成年人,有能力对学习、生活、情绪等进行控制,因此,高校要把行政管理权逐步下放给教育管理口,充分富裕到每个学生身上,充分发挥学生内在自我约束性,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校战略目标。

3.2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固化问题突出

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大学生自己内心想学习、想看本书都偷偷找一个别人不认识自己的地方学,生怕被自己熟悉的人看到。

这种学习心态和行为过于保守,方法单一,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学习行为往往事倍功半。

作为教育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有的持有一种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心态,对权利和欲望的沉溺麻痹了自身对发展教育的追求。

有的教育管理者对上下级关系看得过死,过度注重权利等级而忽略了人性交流,这就使得整个教育管理和行政管理团队思想固化,对于教育或行政上出现的不属于“份内”的事情坚决不做,不属于关心的问题坚决不管,严格按照隶属等级推进教育任务,这严重造成了教育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封化。

3.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协调关系的对策

3.1以学生为本,去教育管理行政化

高校教育过程要理清权责,属于行政管理的教育管理不干涉,属于教育管理的,行政管理要逐步放权。

行政管理者要充分认识交叉实施教育管理并未取得显著性效果,必须将这部分权利划归到教育管理层;教育管理者要深刻认识自身的角色和地位,充分把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只有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学习渴望,学生才能付出自己全身心的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教育管理者要把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机制,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和共体的内部动机,以实现学生价值、理想、个人需求为动力,深入推进教育管理向以学生为本转变。

3.2注重教育管理实用性与行政管理民主性

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许多高校紧跟教育部政策大力开展改革活动,有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有的却为改革而改革,关注点变成了教育者展现政绩的平台,完全忽略了教育培养人的实用目的。

因此,教育管理要转向培养人,重点关注当下学生就业问题,以“毕业有工作”的实用性推进教育管理深化改革;与此同时,教育管理实用性还需与行政管理民主性相结合,突出行政管理层的开放性,广纳贤言,摆脱过去专人专政、信息闭塞、思想陈旧等弊端,多与广大教育学者探讨交流,为有效推进教育管理适应性搭建好好服务平台。

3.3注重教育管理与行政管理“人的心态转变”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 高校工会年度工作总结

★ 行政关系介绍信作用

★ 什么是行政关系介绍信

★ 行政关系介绍信写作

★ 干部行政关系介绍信

★ 工会行政补助申请书范文

★ 高校行政老师自我介绍

★ 高校行政个人工作总结

★ 高校行政教师年终总结

研究图书管理和教育关系论文 篇5

一、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的一种期望和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教育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所要培养的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教育目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得预期结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

二、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集合的,是一个目的的体系。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可以按照范围对象时限地位等等反面去分类。我们着重探讨它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一根本目的包含相互联系的两方面。第一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二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两个方面,内在的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看作是长远的目的,它要经过人们长期的努力奋斗才能达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一长远的目标一般须经过多层次分解,成为一个一个具体目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目的的实现,才能一步一步想长远目标迈进。可见,具体目的是根本目的的具体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元的,而具体目的是多元的。具体目的的多元性首先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相适应。其次是与党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相适应。

教育目的也是多方面的,而现代教育目的可以由高到低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第二层次为学校培养目标。第三层次为课程目标。

各层次教育目的是总的教育目的的分解。以上层次是由整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了教育目的的等级性。层次中最高的教育目的是一般的、共性的,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它确定着整个教育的方向,并规定制约其他低层次的目标,是一切低层次教育目标的基础。同时,高层次的教育目的的实现往往意味着达到了许多具体化的教育目标。而低层次的教育目标是落实最高教育目的的基本手段,是在变化中为最高目的服务的,它是特殊的具体的。各个层次有机结合,共同实现着教育目的系统的总目的。

三、主要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无论是根本目标还是具体目标,都不是人们主观随意确定的,而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反映。其目的的确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目的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各个因素的作用是不平衡的,这要求我们抓住主要因素,恰当的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其主要因素有以下两点: 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是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但它并不会超出社会和历史的范畴,人们在规定教育目的时必须以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规律为前提。一般说来,教育目的的确立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客观因素: 一是生产力的影响。二是生产关系的影响 三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制约 主观因素:

一是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二是受教者的自身发展需要。

四、功能

思想教育目的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政治教育图活动指明了方向。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开展思想政治活动提供了动力。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了依据。

现代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多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激励功能。第二,指导功能。第三,评价功能。

研究图书管理和教育关系论文 篇6

专业:历史(师范)班 级:历史09-1 任课教师:王海玲 姓名:许鸿智 学 号:09064060122 成绩:

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第一: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制约这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很规模。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办教育必须有一定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持和保障,但假如说,如果人们的生存都成问题那么又有什么人会去从事教育了,就像原始社会,人们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人们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某些简单的经验,也没有出现职业化的教师和专门的学校,所以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社会里,教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一般劳动者是没有机会接收教育的,而且,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都有很慢。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存在更多的剩余产品,这就是许多人能够有时间接收教育,职业化教师也随之产生,到近现代这种,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生产力制约这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很规模。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这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培养什么样的人也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举个例子说明,在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里教育不培养劳动者,比如说中国培养的是官绅阶层,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教育只要培养劳动者,这不就说明了生产力水平对教育规格的制约作用。

(3)生产力的发展对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对其有制约作用。比如说开设什么样的学校,设立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学校,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的多少都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简单来说,教育是一项花钱的行业,要以经济基础为前提,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对教育的速度、规模、规格和结构都有制约作用。

2、经济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经济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

新。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么教育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且教育的发展要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以上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这才人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的结构,经济的发展促进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第二:经济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个体的生命成长只构成了可能的劳动力,一个人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参与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创造一定财富,他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现实的知识形态要通过艰巨而复杂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和革新实践以及其技术的推广、经验的总结和提升都需要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紧密联合,因此,大力的发展教育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日益科学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他的生产力的提高与古代生产不同,只要不是依靠增加劳动力和数量和拖延劳动时间,而是依靠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不断革新,依靠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发挥劳动在生产和改革中的创造性。

总之:教育在当代被人们一种投资,一种人类资本,是提高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人们很强调知识在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育投入与经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二.教育与政治关系。

第一: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1)、一定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那个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而且教育的发展变革也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变革。当新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代替旧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式,就会或迟或早的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新教育。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所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 2

和需要。

(3)、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谁掌握政权谁就掌握教育的指导权,谁就支配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在社会生活里统治阶级总是把教育引向对于其有利的方向。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在一个社会里,哪些人能接受教育,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结果如何,豆油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为了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特定社会的教育结构也是由该社会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决定的。

可见,教育的性质、宗旨,领导权与受教育权,甚至教育的内容、结构与管理体制都是受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所制约的。因此,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第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通过传播与宣传一定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指导一定的社会舆论和规范,积极影响人,引导人,培育年青一代的政治理念和品德,以促进和保障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和路线的巩固和发展。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形成对它的认同感,以此积极参加政治,监督政治的能力,通过教育进行的,传播文化,训练思想,为一定的社会秩序的稳定创造重要的条件。

2、教育通国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设立专门的培育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个国家是否民主,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政体,也与该国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联,文化素质越高,民主意识越高,因此,要加强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政治力量。

学生在学校这块土地上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对于政治的看法,以此,对政治有了自己的看法,以此来推动自己对政治的主张,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

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

1、教育是文化传递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人类文明是由人类一代一代不间断的传承下来的,而其中所最重要的途径是教育,通过教育人类可以把几千的人类 3

文明传承下来,但是教育又不仅仅是只有传播的功能,对于不同的文化,教育是有它的筛选功能的,那些文化中的糟粕就没有被传承下来,教育只是传承了历史上人类所创造的积极文明。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以文化人”,文化知识始终是教育的主要资源。文化知识的发展水平和丰富程度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丰富程度。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首先,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教育促进个人的发展,必须受到特定的文化模式所制约。其次,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如东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谐等等。

3.文化传统越久,对教育传统变革的制约性越大。我国的文化传统既有极大的包容性,也具有很强的封闭性,既有许多积极的内涵,也具有不少消极的因素。使我国传统的教育价值取向呈现出重德轻术、师道尊严、读书做官等倾向,在教育的思维方式上也显示出重演绎轻归纳、重既定知识的接受,轻创造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等特征。第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人类社会从愚昧与野蛮走向文明与开发,是文化的教化结果。学校教育古往今来一直发挥这重要的作用,一直承担着传递文化的重要功能,文化只有通过教育传递,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的发扬光大。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教育为了有效的传递文化,必须对文化有一定的选择,他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引导和自觉规范。,教育的文化选择既要符合社会政治制度的要求,也要符合人们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研究图书管理和教育关系论文 篇7

一、社会资本

1.背景

资本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克思, 他认为:资本是能够产生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通过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产生。 (Marx, 1867/1995, Vol.1, chap.4, and Vol.2, chap.1) 但是此概念仅限于经济领域, 亚当·斯密将其范畴扩大至人力资本:一个国家人口中所有获得的、有用的能力都归结为资本的一部分。 (Smith, 1937) 此后, 约翰逊、舒尔茨和贝克尔对其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 他们认为, 劳动者拥有知识和技能, 可以要求资本家付给他们超过劳动力交换价值的报酬, 也即资本存在于劳动者自身。将资本概念进一步颠覆的, 当数提出文化资本的布迪厄, 他将文化定义为一个符号和意义系统, 认为社会的统治阶级通过控制教化活动 (比如:教育) ———使主流的符号和意义内化于下一代中, 将自身的文化价值强加在其他阶级身上, 从而实现了统治阶级文化特征的再生产。 (Bourdieu和Passeron, 1977)

2.社会资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根据康小明对社会资本概念的整理, 得出了如表1所示的体系表格, 可以更直观地把握社会资本的概念:

同时, 他指出: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是结构性的社会网络资源, 或者是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能够接触到并动员的资源。 (康小明, 2006)

王建华对社会资本的研究, 归纳为七个领域, 即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家庭和青年行为问题、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体生活、工作和组织、民主和政府治理、集体行为的普遍性案例。同时指出, 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视角对社会资本或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进行的研究较少。 (王建华, 2003)

二、社会资本与教育

在分析社会资本和教育的关系时, 钟宇平作出了分类, 他在研究社会资本因素对个体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时, 将社会资本和教育的关系分为:社会资本和教育达成的关系、社会资本和教育成就的关系、社会资本和教育期望的关系, 并得出三对关系皆有正相关性的结论。

在具体分析社会资本在教育中的体现时, 钟宇平在进行研究时, 对社会资本变量的测量做出了如下的分类:1.学生个体水平上的社会资本变量;2.家庭社会资本变量;3.学校社会资本变量。 (钟宇平, 2006)

三、社会资本与高等教育

(一) 两者的关系

在讨论社会资本和高等教育关系时, 王建平认为高等教育不但具有政治、经济功能, 生产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 而且生产社会资本, 并借以促进人的阶层流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 社会资本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公共关系”方面, 即一个国家社会资本的发达程度的高低将决定该国高等教育与外部组织及个人的关系和谐与否, 以及高等教育是否能够得到政府、公民及其他组织的信任与支持。具体而言, 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高等教育获得捐赠的情况;其二, 高校与企业的关系;其三, 政府对大学的态度。 (王建平, 2003)

(二) 研究领域和结论

1. 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类

曾敏提出各阶层所占有的社会资本的不同造成的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平等, 呼吁国家在政策的制定方面正视这一问题, 从而来真正地实现教育的平等, 加大对贫困家庭教育的投入, 保证公民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曾敏, 2006)

李强认为在社会文化资本理论视阈下, 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高等学校在知识、文化和关系等资源上对终身教育体系建构具有独特优势。建议树立新的高等教育观和建立资源服务的有效机制。 (李强, 2006)

2. 实证研究类

此类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 以钟宇平为代表通过课题展开的对高中生的高等教育需求的调查和研究, 分析社会资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以康小明为代表的对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成就的研究, 分析其中社会资本所起的作用, 具体情况和结论如下。

(1) 钟宇平、雷万鹏通过课题“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高等教育需求研究:教育财政之考虑” (A Study of Demand for Higher Education with Reference to Educational Finance in HK&Mainland China) , 选取北京市、江苏省、湖北省和陕西省2003级高三学生为样本分布点, 调查中国高等教育需求中的城乡差异, 得出如下结论。

在控制其他因素以后, 城乡高中生对高等教育有着同样强烈的需求, 但学生的城乡背景与影响高等教育需求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a) 当高等教育预期收益率较低时, 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当高等教育预期收益率较高时, 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

(b) 当家庭网络资源较少时, 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当家庭网络资源较多时, 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 他们提出建议:农村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表明, 接受高等教育几乎是他们改变其不利社会地位、实现流动的惟一渠道。扩大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 是改善城乡差异的重要手段。政府应该在教育财政和招生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回应此类教育需求。 (钟宇平、雷万鹏, 2005)

(2) 钟宇平、陆根书通过对中国大陆三省一市10909名高中生和香港3157名高中生的调查研究, 以发现社会资本因素对个体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 得出如下结论。

(a) 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家庭教育期望, 无论是对中国大陆学生还是香港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都具有显著影响。

(b) 家庭中兄弟姐妹的数量、家庭成员辅导学生功课、父母与子女沟通频率等因素, 对中国大陆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网络广泛度、师生沟通频率, 则对香港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具有显著影响。

(c) 研究还发现, 一些常被认为影响个体高等教育需求的因素, 如家庭社会网络资源、父母与学校的联系等, 对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并无显著影响。 (钟宇平、陆根书, 2006)

(3) 许善娟、丁小浩、钟宇平通过来自香港研究资助委员会资助的“高等教育需求”课题的数据分析, 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 以香港高中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 将学生家庭的社会资本区分为学生个人和父母两个独立的分析单位, 探讨学生如何运用其个人及父母的社会资本创造人力资本。得出如下结论。

(a) 香港高中生的公开考试成绩和其个人的社会资本是影响其升学、择校和择业的显著影响因素;

(b) 高中生的家庭背景变量对这三类选择行为的影响则不显著。 (许善娟、丁小浩、钟宇平, 2006) 。

(4) 康小明以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类毕业生为实证研究对象, 考察了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社会资本及其家庭社会资本与其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后的职业发展成就之间的关系, 得出如下结论。

(a) 社会资本是职业发展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

(b) 高等教育阶段是自主积累社会资本的关键环节。

(c) 形成社会资本的途径应多元化。 (康小明, 2006)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和探索的分析, 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社会资本在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以及高等教育在生产社会资本中所占优势。

但通过梳理不难看出, 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探索仍在初期阶段, 体现在研究者的数量少, 对该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多是以子课题的形式开展, 应用领域仍比较单一, 集中在高中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 但对高等教育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具体生产情况, 例如大学生自身社会资本生产、高校社会资本生产等, 我国学者仍缺乏重视, 没有进行研究。

希望本文对该问题的提出和梳理, 能引起相关学者的兴趣, 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高等教育的成本和收益分析成为各个利益相关者在进行决策时所关注的对象。社会资本, 虽不能像经济成本和收益那样进行量化的分析, 却不可否认地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学校组织高等教育时起着再生产和收益的作用。本文意在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作梳理, 理清现阶段的研究脉络, 为进一步地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社会资本,高等教育,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Bourdieu, Pierre and Jean-Claude Passeron.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Culture.Beverly Hills, CA:sage, 1977.

[2]Marx, Karl (David Mclellan, ed.) Capital:A NewAbridgemen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867, 1885, 1894) .

[3]Smith, Adam.The Wealth of Nations.New York:Modern Library, 1937.

[4]康小明.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毕业生职业发展成就的影响与作用——基于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实证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 2006, (12) .

[5]雷万鹏, 钟宇平.中国高等教育需求中的城乡差异——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北京大学教育评论[J], 2005, (7) .

[6]李强.论高等学校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资源优势——基于社会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学术论坛[J], 2006, (12) .

[7]王建华.高等教育与社会资本引论.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J], 2003, (12) .

[8]许善娟, 丁小浩, 钟宇平.香港高中学生的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 2006, (2) .

[9]约翰.奥伯莱.道格拉斯.创造一个抱负文化——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本和社会变革中扮演的角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8, (4) .

[10]钟宇平, 陆根书.社会资本因素对个体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J].2006, (1) .

研究图书管理和教育关系论文 篇8

关键词:知识管理 图书馆 知识供应链

美国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提出了知识转移的思想,认为只有通过将技术进行转移,才可以积累大量的实际经验,知识管理的理念源于企业的管理,随后就应用到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行业之中,企业的知识管理和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又有所区别,应该将知识的管理和图书馆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对图书馆的管理行为主体、领域和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

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1 知识管理的优势决定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知识的管理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是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延伸,它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但是也带来了困难,图书馆的职能就是将文献进行整理、搜集和存储。开发智力和进行教育与知识的管理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并且知识的管理对于知识的创新有促进的作用,对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引导,促使知识的不断的更新。相比传统图书馆对信息管理,现代的图书馆更注重采用网络和信息的手段进行信息管理,对于已经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综合的管理方式,更加重视对于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使知识能够有效的进行传播和更新,建立一个有效的知识交流平台,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流通的速度,将知识的模式进行转化,以促进知识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1.2 实施知识管理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的深化

社会需要激励了图书馆不断进行发展,图书馆经历了时代的流逝至今还占据重要的位置就是因为它对于知识创新和共享。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馆中储存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但是由于大量的信息,使其进行更新的困难增加。知识经济的出现就迫使图书馆进行智能的转变,使管理模式从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模式进行改变。依据知识的管理模式,把知识服务作为图书馆竞争的主要目标,知识服务是把图书馆的读者和市场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将读者对于资料的需求作为服务的基本,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使知识的管理作为促进图书馆知识质量提高的动力,知识管理对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具有促进作用,使图书馆的创新工作不断发展,在对图书馆的客户进行了解之后,可以借鉴企业管理观念对服务的观念和形式进行改革,使知识的服务优势变得更加明显,在激烈的生存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1.3 依靠知识管理来加强图书馆管理的功能

阅读室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其隐藏的问题日益显著,使图书馆的发展受到制约。例如对于信息的资源管理比较重视,而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重视度就比较弱。所以,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中应加强对于服务的重视程度,同时对于知识型的人才管理也应加大重视力度,并把知识管理的科学开展作为图书馆资料创新的基本前提,将提升管理者的素质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并积极建立一个知识传播的空间,可以使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随意进行转换。因此,图书馆管理中包含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两方面。由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将人和物的管理相结合,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扩展,为图书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捷径。

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是人类生存在世界的证明,是长期对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从社会的层面来分析,人类知识的存在形式分为两种,有主观和客观两种状态,主观知识主要是指在人的头脑中构成的影像,客观知识指的是区别于人脑中的知识,独立存在的知识记载,主客观两者之间的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

现在我们正处于知识爆发的经济时代,知识和智商的贡献要远远超出自然所产生的资金和资源,知识可以创造大量的财富,但不是所有的管理知识都能转化为财富,只有可以为企业和图书馆制造财富的知识才能被称作知识资产,只有将主观知识在企业内部之中进行运作为企业带来丰富收益才能转化为隐性资产,最后可以转化成显性资产,客观知识则只有在企业和图书馆内部结构中运作,发挥其作用,才能使其向显性资产转变,也可以变为隐性的资产,这种情况阐释了企业知识的管理对象就是知识资产。

知识资产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表现形式还是隐性资产和显性资产,但是在图书馆中的丰富资料却不能作为显性资料,原因是图书馆中的员工将部分资料改变成单位个人和集体的知识时候,但是又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料都转化为单位个人和集体的知识,实际图书馆的文献只能在特殊的情况下进行转化,变为图书馆和企业的知识资产。图书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和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图书馆的社会收益。为完成目标,就要求图书馆对于自身的材料进行系统的管理,利用图书馆的藏书和文献提供学术服务。因此,知识管理的对象就是图书馆的资料和知识资产。对于图书馆的知识资产和工作对象的阐述,使图书馆的组织特性表现极为明显,但是最为主要的是为了突出服务的本质。

3 图书馆中的管理领域

3.1 对图书馆的知识资产进行管理

图书馆的知识资产由知识资产、组织资产和人力资产相组成,人力的资产主要是指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对知识管理进行及时的创新和转变,知识产权资产是自动的对系统进行开发,市场资产就是指图书馆在其形象、品牌、信誉方面的无形资产,这就是市场资产。组织管理资产就是对于管理体系和信息体制的组织和管理。

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中隐性知识是指经过组织文化和管理人员的经验技术长期形成的工作专业技能。显性知识指的是组成对管理的系统和制度的服务标签,图书馆中的资料库和研发的系统等。

3.2 管理社会的客观资料

图书馆的性质是非营利、公益性的机构,为了使用者提供资料服务,和企业的性质有着根本上的区分,图书馆对于知识的管理不仅表现为显性和隐性的管理,还有对于主观和客观知识进行的统一管理。

对于资料的管理中,图书馆的职能主要是对资料的管理和采集,为了读者进行资料提供。随着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除了可以提供参考资料以外,还对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和收集。资料服务和信息的服务就像计算机软件的升级一样,应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其发生质的飞跃。

3.3 对图书馆的供应链进行系统管理

资产管理是图书馆进行管理的一个基本管理项目。为更好的对读者的知识体系进行管理提供理论和借鉴,对于知识的管理中出现的成熟知识和思想,客观地知识管理对于管理水平具有提高作用,为了有效的进行知识的共享和传递,对于知识的供应链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处理。

4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程序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程序中需要对于制定、统筹和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是单位个人和集体的制造、获得、运用知识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追求,使竞争力得到提高,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4.1 制定合理的战略管理体系

最近,知识的管理在图书管理层面中出现了很多争论,使得领导阶层对于知识的管理效率更加重视,并清楚的了解了如何对图书馆知识进行管理和运用。对于知识的管理系统进行投资,组织定期的学习、创建新的工程体系和提供学术方面的服务,都要积极的对于图书馆的资金和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领导就这些问题,应制定一套系统的知识管理体系。

图书馆的战略管理体系主要是对管理提系的研究、探讨、实施和控制四方面,战略的研究和探讨包括对内外环境的调查和分析及最后集体讨论制定计划这几方面,而战略的制定计划具体包括是制定新的战略标准,为了实现这个标准做出一系列的方案、措施和计划,战略的实行就是对战略的计划和方案采取一定的行为。战略控制是指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对战略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调整,进行估量和绩效,对于产生的差异进行调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制定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需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4.2 组织图书馆内部进行知识管理

知识的管理过程是指:知识过程就是分享和产生知识的过程,以及对于知识的运用和实施的过程,可是知识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是将生产、使用和共享三者之间有机的进行结合。

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的资料和业务知识。知识的产生程序是由知识采集、分类和保存的过程组成的。对于显性知识应该及时进行调查、收集及组织,隐性知识只能在经过加工和总结才可以变为显性的知识,还可以通过专业的人员帮助使隐性知识分享的范围和速度不断扩大和增加。

知识存储是知识进行共享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对于图书馆的知识进行共享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利用口头传播的方式对图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存储,二是,借助网络进行学习的学习和交流来对知识进行分享,三是,对知识的整理进行记录,通过书面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分享。例如:MSN、电子邮件等方式,也可以在知识库中对所需要的材料进行检索,使知识得到传播。对于知识的运用是指将知识中延伸出来的资料解决图书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表现为运用学习的知识组织读者进行知识服务,还可以运用学习的知识,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

知识的更新是新知识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新知识的产生包含知识产品的出现、新的用户材料、新的常识知识等,知识的创新是图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使图书馆的规模不断进行扩大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并且保证图书的内容的质量和知识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转化。

4.3 对社会知识进行管理过程

在知识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图书馆的职能必须进行实时更新,由信息化向知识化的管理方式进行变化,为单位个人和集体的提供信息和资料的服务。社会知识的管理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根据服务的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通过学习,个人和组织可以将文献转化为现有的知识,在对资料进行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资料的特性、作者、名称等信息,提取摘要、关键词、主要内容等资料,为知识管理提供条件。在知识的管理基础上,和对知识的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采集和存储、检索与传播。

4.4 对图书馆的资料供应链条进行管理

知识的供应链条为读者搜索资料提供了一个捷径,把知识进行创新来实现知识的共享,将读者和使用的人都聚集起来,帮助知识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尽快实现。知识供应链包含了直接和间接满足顾客的需要,并且每个成员都能充分的理解产品的总体功能和作用。

图书馆的知识源于人类的实践经验和智慧以及通过受教育所收集的知识。管理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创新经验来为他人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收集和查找所需的资料,形成一个专业的供应链条。图书馆管理中的知识链条主要是包括资料的按时供应,知识的供应方,信息的管理和知识技术管理,使用者。图书馆对知识技术进行开发和管理,收集各种资料和知识,图书馆中的知识链条可以对知识进行分析和保存,将知识转化为专业的术语,使知识更好的进行共享和分析,图书馆中的知识链条在客观上支持了知识供应链。

5 结语

经过对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共享,可以形成专业的知识链条,对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以下的问题:第一,营造一个良好的知识共享平台和知识供应的过程,使其顺利完成。第二,对目标进行管理。所有的合作者都应对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和目标进行确定。第三,对于客户的资料进行管理。有效对客户的资料进行保存和管理,将客户的资料运用到锁定顾客的范围之中,取得成功的产业链条。第四,关于对利益的管理。增强单位个人和客户之间的利益联系,使两者之间共同发展。第五,完善知识供应的体系链条。更好地促使信息进行转换,使其变得更加系统,为知识管理在系统上提供支持。第六,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统一的管理。消除知识和信息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阻碍,使成员之间的信息可以相互流通和共享。

参考文献:

[1]杨桂荣,毛赣鸣,宋敬林.关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01).

[2]刘益星,朱景晖.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3]林震雷,陈新添,朱秀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创新的若干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4]曾健敏.基于信息管理基础上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设想[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5]赵践锋.试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8).

[6]张春平.论人力资源管理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8).

[7]陈景增.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小块知识资源库建设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2006(01).

[8]谢小军,傅晓燕.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构建及其关键成功因素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7(02).

[9]龙军.知识管理下创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08).

[10]常培红.浅谈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3).

图书管理系统--创建数据库和表 篇9

/* 2职务类型表(L_Duty)字段名 字段说明 数据类型 约束 备注 d_id 职务编号 int Primary Key Identity(1000,1)d_name 职务名称 nvarchar(20)Not null d_maxcount 最大借阅数量 tinyint Not Null */ use Library go create table L_Duty(d_id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Identity(1000,1), d_name nvarchar(20)not null, d_maxcount tinyint not null);

/* 3读者表(L_Reader)字段名 字段说明 数据类型 管理员密码 varchar(20)

Not Null

约束 备注

r_id 读者编号 bigint Primary Key r_name 读者姓名 nvarchar(20)Not Null r_pwd r_sex 读者密码 读者性别 varchar(20)Not Null bit Not Null

int Foreign Key 职务类型表的主键

r_typeid 职务类型

r_academy 所在院系 nVarchar(20)r_major 专业 nVarchar(20)

r_contact 联系方式 Varchar(20)r_email 邮箱 nvarchar(20)

r_photo 读者照片 */ use Library nVarchar(100)

存的是读者照片的路径 go create table L_Reader(r_id big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r_name nvarchar(20)not null, r_pwd varchar(20)not null, r_sex bit not null, r_typeid int not null, r_academy nvarchar(20), r_major nvarchar(20), r_contact varchar(20), r_email varchar(20), r_photo nvarchar(100));alter table L_Reader add constraint fk_dtypeid foreign key(r_typeid)references L_Duty(d_id)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

/*创建一个存储过程*/ use Library go create procedure reader @r_id bigint, @r_name nvarchar(20), @r_pwd varchar(20), @r_sex bit, @r_typeid int, @r_academy nvarchar(20), @r_major nvarchar(20), @r_contact varchar(20), @r_email varchar(20), @r_photo nvarchar(100)as begin insert into L_Reader(r_id,r_name,r_pwd,r_sex,r_typeid,r_academy,r_major,r_contact,r_email,r_photo)values(@r_id,@r_name,@r_pwd,@r_sex,@r_typeid,@r_academy,@r_major,@r_contact,@r_email,@r_photo);end /* 4图书类型表(L_BookType)字段名 字段说明 数据类型 bt_id 类型编号 bt_name 类型名称 */

约束 备注

int Primary Key Identity(1000,1)nVarchar(20)Not null use Library go create table L_BookType(bt_id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Identity(1000,1), bt_name nvarchar(20)not null);

/* 5出版社信息表(L_Publishing)字段名 字段说明 数据类型 ISBN */ use Library go create table L_Publishing(ISBN char(13)not null primary key, p_name nvarchar(30)not null);

/* 6图书信息表(L_Book)字段名 字段说明 数据类型 国际标准图书编码

约束 备注

char(13)Primary Key

p_name 出版社名称 nvarchar(30)Not Null

约束 备注

b_id 图书编号 Varchar(30)Primary Key Identity(1000,1)b_name 图书名称 nvarchar(30)Not Null ISBN 国际标准图书编码 char(13)Foreign Key 13位数字组成 b_bkcaseid 书架编号 Varchar(20)

b_price 定价 b_author 作者 Numeric(10,2)nvarchar(20)

b_typeid 类型编号 int Foreign Key b_intime 入库时间 DateTime b_synopsis 图书简介 Nvarchar(500)b_state 图书状态 b_photo 封面图片 */ use Library go

create table L_Book(b_id varchar(20)not null primary key , b_name nvarchar(30)not null, ISBN char(13), b_bkcaseid varchar(20), b_price Numeric(10,2)not null, b_author nvarchar(20), b_typeid int, b_intime DateTime,bit 0--借出,1--没有借出 Nvarchar(100)存的是路径 b_synopsis nvarchar(1000), b_state bit not null default 0, b_photo nvarchar(100));

alter table L_Book add L_BookType(bt_id)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alter table L_Book add constraint fk_bisbn foreign key(ISBN)references L_Publishing(ISBN)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alter table L_Book drop column b_bkcaseid /*创建存储过程*/ use Library go create procedure book @b_name nvarchar(30), @ISBN char(13), @b_bkcaseid varchar(20), @b_price numeric(10,2), @b_author nvarchar(20), @b_intime datetime,@b_synopsis nvarchar(1000), @b_photo nvarchar(100)as begin insert into L_Book(b_name,ISBN,b_bkcaseid,b_price,b_author,b_intime,b_synopsis,b_photo)values(@b_name,@ISBN,@b_bkcaseid,@b_price,@b_author,@b_intime,@b_synopsis,@b_photo);end /* 7借阅管理表(L_Borrow)字段名 字段说明 数据类型

constraint fk_btypeid foreign key(b_typeid)references

约束 备注

bw_id 借阅编号 int Primary Key Identity(1,1)bw_bookid 图书编号 Varchar(20)Foreign Key bw_readerid 读者编号 bw_outtime 借出日期 bw_endtime 到期日期 bw_backtime 归还日期 bw_isexpired 是否过期 bw_fine 罚款数目 */ use Library

Int Foreign Key DateTimeNot Null DateTimeNot Null

DateTime

Bit Not Null 默认为0--不过期

过期后才计算罚款数目 Numeric(10,2)go create table L_Borrow(bw_id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Identity(1,1), bw_bookid varchar(20), bw_readerid bigint , bw_outtime datetime not null,bw_endtime as dateadd(d,30,bw_outtime), bw_backtime datetime, bw_isexperied bit default 0, bw_fine numeric(10,2)default 0.00);alter table L_Borrow add constraint fk_bookid foreign key(bw_bookid)references L_Book(b_id)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alter table L_Borrow add constraint fk_readerid foreign key(bw_readerid)references L_Reader(r_id)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 8图书资源表(L_Resource)字段名 字段说明 数据类型

约束 备注

rs_id 资源编号 Int Primary Key Identity(1000,1)rs_name 资源名称 nVarchar(30)Not null rs_synopsis 资源简介 nVarchar(500)rs_amount 资源大小 int 单位为KB或是MB rs_type 资源类型 等常用格式 */ use Library go create table L_Resource(rs_id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Identity(1000,1), rs_name nvarchar(30)not null, rs_synopsis nvarchar(500), rs_amount bigint, rs_type varchar(20));

/* 9图书评论表(L_BookMarks)

字段名 字段说明 数据类型 约束 备注 ISBN 国际标准图书编码 char(13)Foreign Key bm_contents 评论内容 Nvarchar(500)Not Null bm_time 评论时间 DateTimeNot Null */ Varchar(20)

类似于doc、xsl、ppt、pdf、zip、rar、MP3、wmvuse Library go create table L_BookMarks(ISBN char(13)not null, bm_contents nvarchar(500)not null, bm_time datetime not null);alter table L_BookMarks add constraint fk_bmisbn foreign key(ISBN)references L_Publishing(ISBN)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 10书架信息表(L_BookCase)字段名 字段说明 数据类型 约束 备注

bc_id 书架编号 int Primary Key Identity(1000,1)bc_typeid 类型编号 int Foreign Key

*/ use Library go create table L_BookCase(bc_id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 Identity(1000,1), bc_typeid int not null);alter table L_BookCase add constraint fk_bctypeid foreign key(bc_typeid)L_BookType(bt_id);

上一篇:绿豆观察日记模板下一篇:家长期末评语句子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