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律练习题(精选11篇)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2乘法运算律同步练习
(共10题;共47分)
1.(5分)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32×25
②18.68+(9.14-8.68)
③125×9-125
④225-600÷8-25
⑤75+25×9
⑥150×[(153-32)÷11]
2.(4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240-(40+127)_______240-40-127
54×5+5_______54×10
125×8×24_______125×32
96÷6÷3_______96÷(6×3)
3.(6分)怎样简便怎样算。
355+260+140+245=_______ 58×58+58×42=_______ 16×125=_______
645-180-245=_______ 382×101-382=_______ 4×60×50×8=_______
4.(2分)火眼金睛判对错.
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验算方法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5.(5分)四年二班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一个月里平均每人读了3本书.照这样读下去,四年二班50名同学3个月共读多少本书?
6.(5分)校运动会上,参加跳高比赛的有18人,参加跑步的人数比参加跳高的3倍多5人,参加跑步比赛的有多少人?
7.(5分)张大爷的果园有140棵桃树,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
8.(5分)爷爷的果园今年收梨200千克,每千克梨可卖5元。奶奶养了23只母鸡,1只母鸡每年产蛋8千克,每千克蛋可买8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月300元的赡养费。请你计算一下,爷爷奶奶全年收入多少元?
9.(5分)
甲、乙两个容器一共可盛900毫升水,已知甲容器的容量是乙容器的8倍,甲、乙两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0.(5分)口算
0×27=
25×3×4=
500×60=
240×3=
30×6=
35×2×5=
12×30=
900÷30=
24×5=
19+12+38=
1000﹣667=
4×12=
参考答案
一、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2乘法运算律同步练习
(共10题;共47分)
一位教师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分别整合成一节课教学。
教学“加法交换律”之后, 作为过渡, 教师让学生猜想“在其他运算中是否也有交换律”。
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发现乘法有交换律, 减法和除法不满足交换律。然而, 有一位学生认为也有减法交换律和除法交换律, 例如:18-2-3=18-3-2, 18÷2÷3=18÷3÷2。
教师一看, 傻了眼, 不知如何解释, 只好含糊地说道:“这是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与运算律无关。”
……
“问”:病历记录
笔者课后问执教教师:“你认为有减法交换律和除法交换律吗?”
执教教师答道:“书上说没有, 只有加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在‘18-2-3=18-3-2’和‘18÷2÷3=18÷3÷2’中, ‘2’和‘3’不是交换位置了吗?”笔者笑着问道。
“是啊。我也搞不懂为何没有减法交换律和除法交换律?”执教教师一脸困惑。
笔者追问:“真的如你所说, 运算性质与运算定律之间没有关系吗?”
执教教师缺乏自信地答道:“这个我也吃不准, 总在想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为啥不叫减法和除法的运算定律……”
……
“切”:病理诊治
运算定律与性质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学习内容, 是四则运算的“等价变化”规律, 一般在整数四则运算中探究相应的定律与性质, 在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中进行推广。
在运算律单元中, 教材编排顺序大都是“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这是按照“运算”来安排的。上述课例中, 教师按照“规律”来重组教材, 好处是学生容易联想到“在其他运算中是否也有交换律”,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类比思维、创新思维和整体思维的培养, 也有利于过渡到乘法交换律的教学。也就是说, 乘法定律可以让学生基于加法定律类比出来, 同样, 减法性质与除法性质的关系也可以通过类比得到。在教材重组中,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教学可看作“教学结构”阶段, 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教学就可看作“运用结构”阶段。
由此, 我们还可以看出, 基本运算律之所以不涉及减法和除法运算, 一是因为在自然数集中, 减法与除法运算不是封闭的, 所以不能讨论关于它们的运算定律问题;二是因为在引入负数后, 减法运算封闭了, 从而把减法纳入了加法的范畴, 同样在引入分数后, 除法运算封闭了, 从而把除法纳入了乘法的范畴。也就是说, 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已经涵盖了减法和除法, 在理论上已具完备性, 所以不用再对减法和除法的“运算律”单独讨论。这就是执教教师的困惑——“为何没有减法交换律和除法交换律”的理由。
此时, 可能有人会问:“a-b-c=a- (b+c) ”这一减法的运算性质和“a÷b÷c=a÷ (b×c) ”这一除法的运算性质也能与五个运算定律挂上关系吗?确实, 它们都可以通过运算定律推导出来:
不仅运算性质与运算定律之间息息相通, 而且运算性质之间同样息息相通, 例如“a-b-c=a-c-b”这一减法性质亦可由“a-b-c=a- (b+c) ”这一减法性质推导出来, 同样, “a÷b÷c=a÷c÷b”这一除法性质亦可由“a÷b÷c=a÷ (b×c) ”这一除法性质推导出来。
由此可见, 规律是基本的, 而性质是规律的延伸和推广。减法或除法的运算性质在数的理论系统中, 不是源, 只是流, 因此与基本运算律不可等量齐观。从数学史看, 我们的祖先在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 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 最基本的几条性质, 通常称为“运算定律”。由此可知,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 可作为推理的依据, 如上述根据运算定律来证明运算的其他性质, 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来证明运算法则的正确性等。这就是执教教师的困惑——“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为啥不叫减法和除法的运算定律”的答案。
基本的运算定律涉及了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 单一的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中包含了交换律和结合律, 而分配律是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的混合运算。无疑, 分配律一直以来是教学的难点。
在小学数学中, 分配律是重要的算术运算性质, 它联系了乘法和加法两种算术运算, 沟通了这两种运算之间的关系。然而, 分配律简单地说成乘法分配律, 隐去了分配律中的加法运算, 给学生“加法在分配律中的作用比乘法在分配律中的作用小”的错觉。在国外的数学书中, 称分配律为“加法之上的分配律”或“关于加法的乘法分配律”或“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国内有些数学著作也称分配律为“加乘分配律”, 拓展到减法运算时再称为“减乘分配律”, 这样的命名可能更利于学生理解。在此, 我们就可以根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这一名称, 抓住其中的“分配”两字, 来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先把a分配给b与c, 并分别与b和c相乘得到两个积后再做和的过程。当然, 也可以说成:先把“ (b+c) ”分成两部分, 然后把b和c分别配给a相乘, 最后合起来 (如下图) 。
大安市安广中学七年理科组 王玉杰
一、教学目标
1、在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基础上,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思维能力.3、感受数学的简约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有理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观察、归纳。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链接(3分钟)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关键是什么?
学生活动:自主回答。
学生活动:由学生板演乘法运算律的名称及字母表示,板书课题,阅读学习目标。
(二)、预习展示(13分钟)
1、你能举几个例子,验证乘法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也成立吗?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展示。
2、你能举几个例子,验证乘法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也成立吗?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展示。
3、你能举几个例子,验证乘法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也成立吗?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展示。学生活动: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由代表板演举例,学生批阅,评价,并归纳: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也成立。
教师活动:适当点拨。
(三)、新知运用(17分钟)
1、计算:(-85)×(-25)×(-4)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生板演,学生批阅并评价。教师活动:适当点拨。
2、例四(变式):用两种方法计算
(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把其中一种方法写在白板上并加以展示。不同小组加以展示、讲解,纠错,评价。
教师活动:适当点拨。并示范其中一种解法。
3、计算: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代表板演,学生评价。
教师活动:适当点拨。
(四)、大显身手(7分钟)
你能编1---2道能够运用乘法运算律计算的题目吗?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由代表加以展示。看哪个组编的题目快而且计算又准,看谁的题目更有代表性!
(五)、当堂测试(3分钟)
填空:1、2、3、111+-)×(-12)46
2(六)、小结(2分钟)
1、知识性:今天你学到了……?
2、评价性:哪个小组表现的好?
哪个同学表现的好?
哪个同学表现进步?
评价一下你自己的表现?
本单元我们选取的素材是高速运转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和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选取这个素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济南长途汽车总站,连续多年创下旅客发送量、发送班次和售票收入三项全国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站”。 据说济南长途汽车站占地110亩,日客流量4万多,客票年收入达到4—5亿元。1999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授予“中华第一站”称号,这个荣誉一直保持到今天。
(2)山东的高速公路全国闻名。 说起山东的高速公路来,在全国是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据有关经济专家研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其公路的优劣,成正相关。可见,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高度发展,寻其原因,不言而喻。
(3)以比较真实的数据为素材,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提供的数据与第一单元一样,都是一些真实的数据。旨在说明交通生活中也实实在在存在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二、本单元的情景串。
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
依次是: 单元知识分析 单元教材解读 信息窗1的解读 已学的知识 乘法的认识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下52×47-50×47 用字母表示数(四上1) 加法运算律 (四上1) 一般行程问题 (二下p105,三上p76,p78,三下5)路程、时间、速度三者 数量关系。 本单元新学知识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后续学习的知识 乘法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计算中的推广 用方程解行程问题 (山东版有关行程问题的学习都安排在简易方程单元。) 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 高速运转的济青高速
1、情景图的解读。
此信息窗的题目为“高速运转的长途汽车站”。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一幅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真实照片。照片的下面附有一张2003年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大巴车中巴日发送旅客情况统计表。
2、情景图中的信息。
是2组数据:
(1)平均每天发车的数量
(2)平均每车次的乘客人数。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
(1)乘法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
(3)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第六题)
1.根据运算律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学或字母。
(1)□+□=a+b
(2)△×38=□×△
(3)(□+142)+183=□+(183+217)
(4)42×25×40=42×(□×□)
2.用简便方法计算。
584+289+416 7×8×4×125
4×17×2536×15
3.选一选。
(1)250×320的`简便算法是( )。
A.250×300×20
B.250×4×80
C.25×8×40
(2)37×25×40=37×(25×40),这个算式是运用了( )。
A.乘法结合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485+98用简便方法计算可以变成( )。
A.485+100-2
B.485+100+2
C.400+85+98
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学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把分配律和结合律的难点罗列出来,以便家长在家中指导。
分配律的模型:(a+b)×c=a×c+b×c
一、分配律的典型题例
① 由(a±b)×c推出a×c±b×c的典型题例有三种: ●(125+40)×8
因为题中125×8和40×8在计算时都非常简便,用口算的方式即可得出结果,因此这道题在计算时可直接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即(125+40)×8 =125×8+40×8 =1000+320 =1320
● 103×12
此题中有一个接近整百的数(这种类型的题目还有接近整十或整千的),可以把103拆分成整百数加一个较小数,即:100+3,则题目变成:(100+3)×12,可套用公式变成: 103×12
=(100+3)×12 =100×12+3×12 =1200+36 =1236
98×47,可以把98拆成整百数减一个较小的数。即:100-2,则题目变成:47×(100-2),可以套用公式变成: 98×47 =47×(100-2)=47×100-47×2 =4700-94 =4606 ●(18+4)×25
这道题虽然已经是分配律(a+b)×c的形式,但是实际计算过程中18×25并不简单,因此不能直接拆分成18×25+4×25的样子,而是先把18+4算出来等于22,然后对22进行重
乐学,让学习更快乐
组,拆分成上题的整十数加较小数的样子:20+2,因此题目的解法是:(18+4)×25 =22×25
=(20+2)×25 =20×25+2×25 =500+50 =550
② 由a×c+b×c推出(a+b)×c的典型题例有两种: ● 24×31+76×31
这题因为24+76正好等于100,因此可直接套用公式变为: 24×31+76×31 =(24+76)×31
=100×31 =3100
● 49+49×99,此题用乘法的意**释就是1个49加上99个49,49就是1×49,把它变为模型则为1×49+49×99,解题方法为 49+49×99
=1×49+49×99
=(1+99)×49
=100×49
=4900
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运算基本分为这五种,您可根据典型例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
二、分配律与结合律的辨析 错例:
●(125×19)×8 =125×8+19×8
此题应该可以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把125与8相乘,再把它们的积与19相乘,正确解法为:(125×19)×8 =(125×8)×19 =1000×19 =19000
但有的孩子学了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混淆在一起,把括号内的125与19分别与括号外的8
乐学,让学习更快乐
相乘,则变成了这样:(125×19)×8 =125×8+19×8 =1000+152 =1152
● 125×88=125×80×8
这个也是把结合律和分配律混淆的结果,88应该拆成80+8,但它却变成了80×8,并且这道题其实也可以拆成结合律: 125×88
=125×8×11
=1000×11 =11000
一、口算。
245=100-23.56=1.50.4=0.850=
8125=1-0.48=2.651=0.2500=
2.54=3225=1216+816=
二、运用运算定律填空。
0.42.1=○0.4
(12.34)2.5=○(2.5)
(8+0.4)25=25+25
9.8124=(-)124=-
三、简便计算。
0.125640.681013.265.7-3.260.7
55.699+55.61.252130.819.625-(4.379+9.625)
3.425.7+4.33.428.7511-8.759.9212
四、用数学。
1、王叔叔买了梨和苹果各45千克,梨每千克0.8元,苹果每千克4.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2、游乐园的成人票每张4.5元,儿童票每张2.5元,成人票和儿童票各买12张需要多少钱?
3、张阿姨家平均每月用电25千瓦时,照这样计算,她一年用电多少千瓦时?
累计课时数: 7 共享备课(设计者:马冬梅)审验签字:(同意使用)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的练习,是在学生学习例
5、例6之后进行教学的,使学生熟练用整数乘法的有关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并使计算简便,并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目的要求:
1、使学生熟练用整数乘法的有关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并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定律熟练进行简便计算,并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定律使一些分数计算题的计算更简便。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复习引入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定律。
852143×4×3(9+27)×8 87×86 导课:这节课我们对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行练习。(板书课题:分数乘法简便运算练习课)
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课题你还想了解关于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哪些知识请提出来。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1)计算第16页第6题,并说一说分数的简便运算有哪些?(2)在进行分数简便运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解疑合探(13分钟)检查自探情况,提问学困生,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根据反馈况适时组织小组或同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
在进行分数简便运算时应注意:在计算时,应结合数字和运算符号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7/12×6+5/12×6 =(7/12+5/12)×6 =1×6 =6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关于分数乘法简便运算,你还有什么疑惑,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互编习题,解答,评价。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编题情况,选择出示下面练习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 16× 5(1+23)×15 355534 7× 9+ 7×9 3/8×79/75×24×25 23/11×(22/4×1/3-77/46)
2、课本第16页7——9题。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在进行计算时,要根据数字的特点,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简便运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乘法运算定律,并能 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
2.体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算定律进
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将数学知识运用 于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六、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创设法和启发式谈话法,并辅以练习法等,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教学思路: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老师启动问题:3月12日是什么节日?(植树节)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庆祝植树节,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第一题,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课件出示:判断:54×72=72×54()
890×120=120×980()
160×38=38+160()指名判断,重点指出错误原因,加深印象。
2、教学乘法结合律:(1)发现问题:
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25×5)×2
25×(5×2)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61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15×4)×10 ○ 15×(4×10)(125×8)×5 ○ 125×(8×5)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5×16=16×()
25×7×4=()×()×7(60×25)×()=60×(()×8)125×(8×())=(125×())×14 3×4×8×5=(3×4)×(()×())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5×4=4×25(25×5)×2= 25×(5×2)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计算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以前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学生回答)
2.说一说,下面的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
80+a=a+80()20+30+40=20+(30+40)()
3.通过预习,你知道下面的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2×3=3×2()(2×3)×4=2×(3×4)()
引出课题:乘法运算律。
二、新课讲授
1、讲解
2×3=3×2
观察并思考: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师引导学生得出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
随堂练习: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4×16 26×37
学生独立做,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2讲解
(2×3)×4=2×(3×4)
观察并思考:
(1)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
(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
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
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教师板书:(a×b)×c=a×(b×c)。
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
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
三、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
2.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61――64页
教学目的:1、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抽象的语言表述。
教学设想: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
本节设计中,在新课引入阶段,创设了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发现算式的联系。
在新课展开阶段,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出题验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探求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发展是一个充满着观察、试验、归纳的探索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能力。在整个知识探索的过程阶段,重视学生的体验,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和欣赏,感受到运用运算定律的好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没有给出统一的要求,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诶学生以“创造”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受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上,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发现特征
1、 ① 用鸡蛋盘放鸡蛋,(如图)一盘可以放多少个鸡蛋?
② 阳光小区有楼房8幢,每幢12层,每层6户,共有多少户?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题)
2、汇报所写的算式,并说出你的想法?
3、研究算式的特征。
① 观察 5×6=30(个) 6×5=30(个)
(6×12)×8=576(户) 6×(12×8)=576(户)
问题:这两组算式分别有什么特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 交流:每个同学过观察、分析和眼,把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③ 汇报:让部分同学向全班汇报你研究的结果。
5×6 = 6×5 (6×12)×8 = 6×(12×8)
二、举例验证、得出定律
1、是不是类似这样的算式都有这些特征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来验证。
活动建议:① 每人自己出题验证
② 四人小组中交流验证题,并选一题写在黑板上。
2、小组活动
3、大组汇报、得出定律
① 观察各小组出题,找一找每组题有什么规律?引导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②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③ 如果用a、b、c表示任意的自然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怎么表示?
a ×b =b ×a (a×b )×c=a ×(b×c)
三、运用定律、进行简算
1、出示算式:8×3×125 25×37×4
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写出与它们相等的式子
2、比较同学们所写的式子,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种?为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3、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计算下面各题?
396×25×4 125×19×8 8×25×125×4 *25×28 *125×32
4、校对讲评、对不同方法进行评价
四、巩固练习
1、是不是所有的乘法都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呢?
出示:能简算的打“√”,并说出简算的第一步。
25×34×4( ) 8×36×125( ) 43×25×9 ( )
35×64 ( ) 24×125 ( ) 36×25 ( )
小结:在什么情况下能够简算。
2、作业: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5×195×4 125×17×8 13×25×4 125×56
【乘法运算律练习题】推荐阅读:
四年下册数学《乘法运算律》评课稿11-04
乘法运算定律经典练习06-29
小数乘法除法混合运算11-04
乘法分配运算定律的教学反思09-21
《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灵活应用》的教学反思10-24
有理数加法运算练习题06-16
有理数混合运算习题09-30
有理数加法简便运算练习06-02
乘法分配律归类练习题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