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工作报告(精选8篇)
特点小镇工作汇报 ?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快速建设特点小镇为目标,经过 5 个月的精心运作、科学安排,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带领全镇广大干部大众,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通过不懈的努力,使特点小镇建设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程。
1、集镇“通道 5 化”立体改造全面完成,4 月份,集镇内所有房屋“穿衣戴帽”工程全面完成,并通过了检查验收,总计整治房屋 106 栋,面积约 41000平方,集镇面貌焕然 1 新。
2、集镇道路改造提升终了,黄洲镇适时启动了“白改黑”路面建设工程,集镇路面拓宽至 10 米,长 2000 米,集镇交通得到了很好的改良。
3、集镇街道亮化工程,集镇老街道安装路灯 26 盏,方便居民夜间出行的同时,有效改良了集镇治安环境。
4、集镇新幼儿园建设工程,目前,投资 120 万元建设的黄洲镇中心幼儿园正处于装修阶段,今年 9 月份,将正式投入使用,将极大的提升黄洲镇幼儿教育水平和教育环境。
5、集镇街道绿化工程,今年 3 月份,黄洲镇集镇内街道绿化工程已全部完成,道路两旁总计栽种桂花树 80 棵,香樟 120 棵。
6、休闲氧化塘建设,总投资约 40 万元,日处理污水量 300 吨的休闲氧化塘 ?
正在建设中,工程预计 8 月底完工。
7、人行道板改造工程,集镇老街道道路两侧建设宽 3 米长 320米的人行道板改造已完成,新街道道路两侧宽 6 米长 700 米的人行道板改造预计将于 10 月份完成。
?
8、镇、村清洁工程建设,全镇各自然村最少建设 1 个垃圾池,同时积极建立环境整治保洁长效机制,完善垃圾处理站,设立 6 个垃圾处理点,购置垃圾桶、垃圾清运车等,实现全镇卫生清洁率达98.5 %,全部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 7 月底全部建设完成。
9、洪堎社区建设工程,目前正处于填土,平整地面阶段。
10、下水管道改造工程,将集镇原本的下水管道改造、延长,新建地下污水管道,目前工程已全部完成。
101、黄洲大桥引桥建设工程,引桥路面建设已全面完成,亮化、绿化工程正在建设中。
虽然我们目前工作获得了 1 些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多差距,与兄弟单位的工作相比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将以特点小镇建设为契机,真抓实干,开辟创新,进 1 步推动我镇城镇化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真正把我镇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欧派田园小镇。
集镇穿衣戴帽工程 ?
黄洲镇中心幼儿园 ?
洪堎社区建设填土中 ?
建设中的氧化塘 ?
黄洲大桥引桥 ?
道路“白改黑”工程 ?
街道绿化工程 ?
人行道板改造 ?
入围后的小镇成为全国4万多个乡镇的“蓝本”, 仅浙江的特色小镇上半年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740亿元, 在国内掀起新一轮产业创新热潮。
住建部勾勒的宏大战略中提到, 我们要用5年时间争取培育成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打铁还需自身硬”, 究竟应如何打好特色小镇这张牌?
一镇一品浙江模式发酵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行政区划的概念, 更贴切地说, 它是一个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浙江省, 地域面积仅占全国的1.06%, 用1年时间孕育了一批活力特色小镇, 走在各省前列。
2014年10月17日, 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云栖小镇举行首场阿里云开发者大会, 在参观小镇“梦想大道”后,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鼓励说:“让杭州多一个美丽的特色小镇, 天上多飘几朵创新‘彩云’。”“特色小镇”的词汇首次被提及。
2015年6月, 浙江省公布了首批37个省级创建名单, 2016年1月, 公布第二批42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小镇光听名字就极“响亮”。
当时被列入培育对象的有: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主打健康产业的定海远洋渔业小镇、平阳宠物小镇、选址于天台县城北郊的和合小镇、龙泉青瓷小镇、定位于时尚产业的艺尚小镇、以旅游休闲为主的酷玩小镇……
2016年4月22日, 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了特色小镇产业定位, 在聚焦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的基础上, 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
记者了解到, 浙江的特色小镇规划一般都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 原则上3年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 3A级以上景区是小镇的基础标准。
特色小镇的创建选拨采用“宽进严定”的方式, 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四个程序完成。
“名单产生过程经历了‘政研室提供初选名单——省级部门实地调研排序——联席会议审定通过’三个环节, 最终从各地上报的260多个特色小镇创建申请中选出了37个。”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说, 我们不搞地域平均, 成熟一个公布一个。
浙江省在政策上对已纳入省重点培育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格外“青睐”, 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 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小镇按60%给予配套奖励。
奖归奖, 浙江省在惩罚上也“毫不手软”, 对年3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 则要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 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 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专家指出, 浙江能成功靠的也还是“一揽子”的服务, 各方面向特色小镇“开绿灯”, 许多地方增设了创业服务大厅, 提供包括“三证联办、创新交流、政企交互信息”等保姆式服务, 在房屋租金、能耗等方面给予补助, 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者的资金成本。
翁建荣说, 特色小镇不是传统的工业功能区、旅游区等产业功能区块, 简单的“产业园+风景区+博物馆或学校”式的“大拼盘”机械相加并非正统意义上的特色小镇, 从特征上来说它应该具备四个特征: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有机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
他山之石江苏望其项背
据了解, 本次江苏首批入围的7座特色小镇分别位于南京、无锡、徐州、苏州、盐城和泰州。从文化古镇到生态慢城、工业新区都囊括其中, 在挖掘文化传统、培育产业品牌、营造宜居生态上可谓独树一帜。
2015年底, 江苏曾提出计划通过“十三五”的努力, 打造100个左右特色小镇。2016年5月, 南京市发改委农经处表示将用3年时间实现这一梦想。
南京市对特色小镇的管理实行了“动态在线模式”, 对列入市级建设名单的特色小镇, 实行季度通报情况、年度综合评估。对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和未达到建设要求的特色小镇, 实行退出机制, 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特色小镇工作也被纳入区年度综合考核目标体系。
在借鉴浙江经验后, 江苏在创建特色小镇时一改“审批制”的做法, 试点各地自主规划、自行审批, 省政府不再审批。地方政府根据原有产业基础、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或开发区改造提升需求, 因地制宜, 编制相应规划、落实项目、引进领军型企业;省政府根据既有标准, 考核达标后“授牌”。
此外, 南京市还设立了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资金, 用于建设项目贷款贴息, 对达到序时进度和建设要求的特色小镇实行以奖代补。全市各区参照建立了相应的联席会议及办公室, 按季度报送列入建设名单的特色小镇进展情况。
经过激烈的角逐, 一批姿态各异的风情小镇“新鲜出炉”。生态环境天然的桠溪崇尚“慢文化”;甪直镇保留了古宅老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等具有水乡特色和民俗风情的建筑物;溱潼镇古为鱼米之乡, 四面环水, 美食有“溱湖八鲜”之说;宜兴紫砂陶以丁蜀镇所产最为著名;震泽镇享有“中国蚕丝之乡”的美誉;安丰镇明清时曾是重要盐场, 商贾云集;碾庄镇五金机械产业发达, 是苏鲁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综观7镇, 记者发现, 桠溪镇、甪直镇、溱潼镇主打休闲旅游, 是美丽宜居的代名词, 丁蜀镇、震泽镇、安丰镇在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方面成绩显著, 而商贸物流和现代制造两个特征则在碾庄等镇得到了集中体现。
2016年7月18日, 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大部委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应成为全国小城镇发展的“特色”内涵。
江苏省正是契合了发展时机, 避免了“千镇一面”的同质化。
五镇上榜福建“发力”补贴
福建本次入围的5个特色小镇分别为: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镇、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
记者了解到, 上榜的5个镇多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为世界知晓, 古田镇位于上杭县东北部, 是著名的“古田会议”旧址所在地, 曾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
福建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 “实打实”地对小镇建设进行支持。其中规定:对特色小镇给予债券和贴息支持;小镇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 优先申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相关专项资金, 优先支持向政策性银行争取长期低息的融资贷款;支持特色小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运设施建设。
为了引进技术型人才, 福建借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做法, 对特色小镇范围内的高端人才实行税收优惠和个税优惠政策, 加大对高层次人才运营项目的担保支持。
知名专家表示, 与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大而全”相比, 特色小镇讲究“小而美”, 往往以当地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或业态为基础, 重视产业链上下游各要素的集聚。在宽松优化的政策环境下, 小镇发展的步伐将更快。
在要素保障方面, 福建优先满足特色小镇用地需求, 对每个特色小镇各安排100亩用地指标, 在符合相关规划和不改变现有工业用地用途的前提下, 对工矿厂房、仓储用房进行改建、扩建及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的, 可不再补缴土地价款差额。
缺乏持续“造血”动力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特色小镇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 然而在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瑕疵”。
记者经调查了解到, 2015年, 海南橙迈县以打造风情美食街的名义, 投资上千万元对瑞溪小镇的老街进行立面改造, 可一年过去后, 除了节假日外, 美食街平时游客寥寥, 很多小吃店早已关门, 与周边的商业圈几近脱节。
“单单跑到瑞溪吃美食, 诱惑力实在太低, 基本上没有什么配套娱乐设施, 真的很难提起兴趣来”, 市民小王表达了自己对改造的不满。
专家肖金成指出, 目前特色小镇已在各地启动, 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是建设发展成败的关键。有的地方将建设特色小镇简化为房地产建设, 而忽视了对特色产业本身的培育和发展。部分特色小镇以旅游地产开发、悠闲娱乐、农旅结合等服务产业为主, 多数仅停留在建设上, 没有深入挖掘形成具体的市场产品, 产业缺乏持续“造血”动力, 是目前最棘手的问题。
产业发展“大而全”的理念明显已经不适应小镇建设, 一些地方谈及自己的产业投资, 动辄几百亿上千亿, 将重心放在打造经济开发区上, 而忽略了让社会资本、本地人口参与到建设中来, 缺乏生命力。
专家们对当前小镇建设提出了建议,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 传统产业遭遇挑战, 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激烈竞争。选择特色鲜明的产业, 需要立足产业链条做深入分析, 对市场需求有科学把握。而这个过程, 单纯依靠政府部门难以完成, 必须坚持市场主导, 尊重市场规律。
特色小镇的基础是特色新兴或历史经典产业, 如果没有特色产业, 特色小镇就无从谈起。因此, 在特色小镇申报评审中, 现有基础和软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 还要避免传统的摊大饼式的城镇建设模式。在实际工作中, 政府绝不可大包大揽, 应广泛征求投资主体、各方专家及社会公众的意见,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创建工作进行客观评价, 扶持资金要力推“以奖代补”的形式。
对于资源稀缺和需求特定的特色小镇而言, 关键是做强特色和提升品质, 并不需要或较少需要全面的扩张。特色小镇的建设必须紧扣提质增效这一主题, 突出特色与品质打造, 尽量规避空间和产业规模的盲目扩张, 走“集约化”和“高密度”的路子, 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域外链接
格拉斯小镇
“世界的浪漫在法国, 法国的香氛在格拉斯小镇”。一座环境优美清幽、气候温和湿润、街道交错狭窄的中世纪小城, 不到4万人的地方, 有超过3 0家的香水工厂, 风靡世界的品牌香奈儿5号就诞生于此。小镇最初成名于皮革业, 后来因环境污染发展了养花, 再到后来, 格拉斯便借了花的精髓成了世界的“香水之都”, 并最终走上了以绿色农业为基础 (鲜花) 、新型工业为主导 (香水) 、现代服务业为支撑 (旅游) 的经济发展模式。
卡伦堡
丹麦卡伦堡市践行了企业共生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最初, 这里只有一座火力发电厂和一座炼油厂, 经过数年的发展, 其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已经成为其他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区域循环经济的传统典范。目前在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中主要有四家企业:丹麦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发电能力为150万千瓦;最大的炼油厂年产量超过300万吨, 消耗原油500多万吨;最大的生物工程公司挪伏挪尔迪斯克公司;瑞典企业吉普洛克石膏材料公司。
达沃斯小镇
达沃斯拥有欧洲最大的天然溜冰场, 这里还是阿尔卑斯山中一块因空气洁净清爽而大受好评的地区。20世纪初这里设立了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所, 奠定了现今宾馆业发展的基准。除此之外, 世界经济论坛等大型会议在此设施完备的会议中心召开。
格林威治
前不久,我应绍兴漓渚镇镇长邀请,去该镇的三个特色村游览并与三个村的村领导交谈。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信息,被众多群友点赞,有些还问地址,说要去看看。漓渚镇谢镇长坦言:特色小镇培育,需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基础。节假期间,朋友圈晒的图文中,最多的是古镇古村等。北京一投资商国庆节期间,将要带领团队专门考察国内一些特色乡村。国务院一些委办也在纷纷举办特色小镇培训班。猴年中国大地掀起一阵特色小镇建设培育热潮。
这次国家几部委联合推出特色小镇培育规划,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二轮比较有规模的城镇化运动。注意这“培育”两字,即是要有基础的,而不是另起炉灶。特色小镇建设培育要防止陷入误区。即它不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城镇化,也就是说,要防止过度、过快的城镇化建设。比如上海市的崇明撤县为区,并不是要大规模进行没有郊區的快速城市化建设,而是把它作为上海唯一的以休闲旅游等为主的大都市郊区,成为有浓郁乡野气息的、以农林牧渔等为基础的现代化全域生态旅游休憩基地。
特色小镇建设的目的,是形成适宜人们居住、创业就业、游览、休憩等的美丽环境,让人能感受到与城市风貌不同的乡野风情。特色小镇的核心在于打造和发展特色村,这些特色村,应具有以下五方面的要素:
看得见乡野。也就是说特色小镇的建筑风貌,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因地制宜改造,绝对不能照搬大城市的模式,到处高楼林立。要有镇中村,要有田野,要有果园等,要有当地的地形地貌。
听得见乡音。特色小镇建设不是拆掉原有的、建设一个全新的,也不是把原住民全部赶走。特色小镇,特点之一就是有各自的乡音。即使是自然或人文风景区,也要留有部分原住民。这样才能使小镇有特色,有本土音韵。
闻得到乡味。特色小镇纵使城镇化,也要有浓浓的乡味。这不仅要能从当地的土特产食物中感受到,更重要的是本镇的泥土气息要保留住。不能到处是钢筋水泥,要充分利用当地木、石、竹等建筑材质,进行低碳、绿色、生态建设。
摸得到乡趣。特色小镇要有体验性的生活、游览观光。现在的大城市每逢双休日、节假日、暑假等,大人携带小孩前往郊区度假、休闲的家庭日益增多,已经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之一。这就需要特色小镇要有留得住游客的乡趣。要发展或留有充足的乡趣空间,如采摘、收购、捕捞、骑射、攀登等,使特色小镇能为市民带来回归自然的感觉。
记得住乡愁。特色小镇建设一般适宜在具有一定历史底蕴的乡镇开展。要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注重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注重对那些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可以开辟或保留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艺人工作室,包括书院、书场、戏台等。让镇民和游客能在袅袅炊烟中记得住乡愁。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特色镇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下简称三部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止千镇一面。依据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培育对象,防止一哄而上。
——坚持市场主导。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
——坚持深化改革。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发展新经济。
(三)目标
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二、培育要求
(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产业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发展良好、前景可观。产业向做特、做精、做强发展,新兴产业成长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效果明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手段,推动产业链向研发、营销延伸。产业发展环境良好,产业、投资、人才、服务等要素集聚度较高。通过产业发展,小镇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带动农村发展效果明显。
(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整体格局和风貌具有典型特征,路网合理,建设高度和密度适宜。居住区开放融合,提倡街坊式布局,住房舒适美观。建筑彰显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公园绿地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店铺布局有管控。镇区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小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
(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良好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与产业融合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中得到充分弘扬。公共文化传播方式方法丰富有效。居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较高。
(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基础设施完善,自来水符合卫生标准,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完善便捷,绿化覆盖率较高,防洪、排涝、消防等各类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覆盖农村地区。
(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发展理念有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有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有创新,鼓励多规协调,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合一,社会管理服务有创新。省、市、县支持政策有创新。镇村融合发展有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小镇健康发展,激发内生动力。
三、组织领导和支持政策
三部委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明确培育要求,制定政策措施,开展指导检查,公布特色小镇名单。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制定本地区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开展监督检查,组织推荐。县级人民政府是培育特色小镇的责任主体,制定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整合落实资金,完善体制机制,统筹项目安排并组织推进。镇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实施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
三部委依据各省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情况,逐年确定各省推荐数量。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按推荐数量,于每年8月底前将达到培育要求的镇向三部委推荐。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
各省(区、市)特色小镇推荐数量及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联系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联 系 人 : 林岚岚、贾一石
电 话: 010-58934432、58934431
传 真: 010-589331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代表们先后赴黄山区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和谭家桥知青小镇调研,详细了解小镇建设情况,并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发改委关于我市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的汇报,提出建议意见。
程迎峰充分肯定了我市特色小镇的谋划和推进工作。就进一步抓好特色小镇建设,程迎峰指出,一要提升建设标杆。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建设特色小镇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同时,相比其他地区,我市建设特色小镇的条件更加优越,基础更为坚实,一定要注重提升建设标杆,做到有特色、有品位、有档次、有影响。特别是首批建设的12个特色小镇,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努力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二要强化产业支撑。产业支撑是建设特色小镇的前提。特色小镇不仅环境要有特色,更重要的是产业要有特色,特色小镇主要靠产业来体现特色。要加大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的培育力度,努力实现形态“小而美”、功能“聚而合”、产业“专而强”的目标。三要争取政策支持。要抓住国家和省重视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对上争取,努力获得上级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与此同时,要搞好相关资金整合,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更多资金保障。在黄省人大代表要通过代表建议议案等方式,多渠道、多层面为我市建设特色小镇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四要注重机制创新。要学习杭州等地的成功经验,将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努力把我市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先行先试试验田、创新创业集聚区,确保实现全省领先的目标。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是“十三五”国省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也是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的重点工作。4月中下旬,市发改委调研组深入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北湖区石盖塘镇等地就特色小镇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郴州市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心镇、特色镇、专业镇、边界口子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十字城镇群为主战场和主形态,以产镇融合、城乡统筹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为引领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市初具雏形的特色小镇主要有:北湖区的石盖塘镇、鲁塘镇、保和镇,苏仙区飞天山镇、良田镇,资兴市黄草镇、白廊镇,桂阳县流峰镇、舂陵江镇,宜章县白石渡镇、梅田镇,永兴县柏林镇、便江镇、悦来镇,嘉禾县塘村镇、行廊镇,临武县舜峰镇、汾市镇,汝城县热水镇、三江口镇,桂东县清泉镇、沙田镇,安仁县永乐江镇、安平镇等。
1.空间特色鲜明,大十字城镇群带动特色小镇蓬勃发展。空间上,全市100多个乡镇以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一核四极多点”、“城镇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共建共享”的城镇格局。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园区,城镇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四个县城及城镇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区位、地理、交通、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的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及提质活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等城际干线建成通车,G107等国省干线加快改造,市域经济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乡镇及行政村公路实现100%通畅,全面提升了乡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绿化攻坚、棚户区改造和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也直接促进了特色小镇发展。
2.产业特色鲜明,产镇融合、因地制宜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特点。特色小镇均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休闲旅游、种养、锻铸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支撑,如:北湖区石盖塘镇(工业小镇),我市最早建成的省级工业小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来势好,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增长36.8%;苏仙区飞天山镇(山水小镇),背靠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六寨沟公园,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采摘和购物为一体的高端休闲旅游产业来势较好;资兴市黄草镇(风情小镇),位于东江湖国家5A级景区内,享有“江南水中镇,东江湖中花”美誉,依托东江湖生态优势以及东江漂流、雷公仙、通天仙、龙凤仙、金牛岛等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较好;桂阳县流峰镇(电商小镇),具有“湘南名圩”、“小香港”美名,全镇电商从业人员约一万多人,广泛分布在广东、长沙、郴州、桂阳等地;宜章县白石渡镇(新型工业化小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培育了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建筑材料3个优势产业,拥有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园;永兴县柏林镇(银都小镇),被誉为“中国银都之都”,白银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2015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产值达160亿元,占全镇GDP的88%,同时以金银贵重金属提纯加工为依托,往上游延长产业供应链,往下游拉伸产业交易链,横向推进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木陂仙等景点,打造旅游风情街;嘉禾县塘村镇(锻造小镇),被誉为“中国锻造之乡”,全镇锻铸造企业达到86家,2015年总产值将近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3家,扳手产量占全世界的70%;临武县舜峰镇(香芋小镇),香芋产业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近120万斤,其中贝溪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汝城县热水镇(温泉小镇),坐拥“华南第一泉”和“中国第一氡泉”,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万人次,2016年春节假期突破4万人次,仅门票收入每年达3000万元,年直接旅游收入将近2亿元,同时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取得了较好成效;桂东县清泉镇(茶叶小镇),素有“茶叶名镇,金桔之乡”美誉,现有茶叶基地418亩,实施“基地+工厂+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年产干茶6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安仁县安平镇(商贸小镇),目前拥有全省乡镇硬件条件最好的农贸市场,辐射周边数个乡镇的十几万人口,建设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步行街和公共设施齐全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安平模式”已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亮点。
3.创新特色鲜明,综合试点改革和简政放权不断优化特色小镇的发展环境。资兴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郴州市作为市级城市,资兴市、桂东县作为县级城市,沙田镇、流峰镇、热水镇、梅田镇等作为镇级城镇,分别入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嘉禾县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获得阶段性成效。北湖区华塘镇等36个镇获批国省中心镇,资兴市黄草镇等22个镇成为省级旅游历史文化特色镇,汝城县大坪镇等3个镇成为省级边界口子镇。国家在批复试点示范时,普遍要求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并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动和动力。乡镇机构改革尤其是撤乡并镇的扎实推进,加速了人口、产业、行政等资源的聚集,为打造特色小镇乃至特色名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扩权强镇试点改革,进一步向乡镇下放事权、财权、人事权和项目审批、综合执法等多种权限,全面提升乡镇对镇域经济发展的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镇域特色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认识滞后、产业不强、配套不优、要素紧缺等等,值得高度重视。
1.认识滞后,统筹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各地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加深。各县(市、区)普遍未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来抓,政策支持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县两级都尚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纲领文件,没有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部分有基础的镇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未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上。广大群众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支持还不够,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一旦有损其利益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2.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形成了“一核带动、多点布局”的良好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在业内特别是全省、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远未形成。有的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有些特色产业价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配套不优,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特色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镇区规划建设滞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环境卫生治理、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供电通讯、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塘村镇仅锻铸造产业发展一家独大,其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严重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容镇貌有待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待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其他如柏林镇、石盖塘镇等小镇也有类似问题。
4.要素紧缺,资源聚集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特色小镇建设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多数小镇为基础设施建设都负债累累,塘村镇负债1620万元,热水镇负债超过1亿元。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新镇区建设工作的推进。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如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汝城县热水镇、苏仙区飞天山镇面临边“建”边“管”的状况,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另外,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与弱化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浙江特色小镇先进经验及做法
浙江省从2014年开始着力引导和培育特色小镇。目前,浙江已分两批共公布了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和51个省级培育对象。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战略,获得了习总书记、克强总理、高丽常务副总理等多方肯定并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总结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先进经验: 1.新在“非镇非区”的内涵概念。空间上,特色小镇有着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理念上,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单元、生活区和工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而是在充分借鉴国外特色小镇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独立区域。
2.新在“一镇一业”的产业定位。一是定位“一镇一业”。浙政发[2015]8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和发展必须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七大万亿省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来建设,不搞同质竞争。二是培育“单打冠军”。每个特色小镇瞄准上述产业中的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来建设,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突出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单打冠军”。如西湖云栖小镇主攻云生态产业,余杭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风险投资”,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绍兴诸暨袜艺小镇、柯桥黄酒小镇等都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实现集群发展。每个小镇都要围绕主攻产业,紧扣产业发展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向两端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和规模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诸暨大唐袜艺小镇,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和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生产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
3.新在“产镇融合”的功能聚集。一是突出四大功能紧密融合。所有小镇都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是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景区、生活区区别的典型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功能都要紧扣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要从主攻产业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发掘。如大唐袜艺小镇侧重挖掘从袜子诞生、发展乃至转型升级全过程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渊源,甚至小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也突出袜艺主题,实现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全力打造以提升袜子艺术性和品位为主的旅游景点,并完善配套社区功能。二是突出新兴产业孕育孵化。特色小镇同时也是培育新产业为一体的新空间。如面积不超过3.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目前已汇聚来自全球的600多家企业,其中金融投资类企业4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2015年税收超过4亿元。三是突出经典产业改造提升。对于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注重其文化底蕴挖掘提升和影响力的放大,提高产业话语权和产品附加值。如绍兴黄酒小镇,正在规划建设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黄酒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全方位提高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四)新在“精致美丽”的建设形态。一是骨架小。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精、小而美,不搞“摊大饼式”粗放式发展。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地界定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如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 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二是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要嵌入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站位更高,要打造5A级景区。如龙泉青瓷小镇,不仅是4A级旅游景区,而且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根据产业规划,其主导产业并非旅游,而是划归到了历史经典产业中。三是气质特。特色小镇彻底摒弃“百镇一面”,每个小镇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主攻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小镇风格,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努力展现出集自然风光、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多元功能融合、多彩历史人文之美为一体的独特小镇风情。
四、我市特色小镇发展思路和建议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我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和“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总要求,把特色小镇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遵循产镇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产业为城镇发展的基础,让城镇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形成“一镇一业”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镇,致力于打造一批湖南省产镇融合示范名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抓住机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2月份,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推荐浙江和贵州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相关政策正在酝酿和起草之中。我省也即将在年内开展“产镇融合”试点示范。我市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小镇配套政策。目前,按照省发改委要求,市发改委经过认真研究已将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等5个建制镇作为我市申报第一批全省产镇融合示范镇名单报送至省发改委,下一步将主动汇报,加强衔接,尽量多争取几个特色小镇挤入省级示范点,为争取国家级示范试点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建议先在每个县市区范围选择1个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并完善特色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市里每年进行评比,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特色镇奖励50-100万元。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出台试点镇扶持政策,市级层面设立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安排配套资金,鼓励特色小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市场运营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要明确并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着力破解特色小镇建设要素制约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导具有特殊技能的农民工、大学生甚至海外留学生聚集在特色小镇创业创新,加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浓厚氛围,努力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规划是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城镇发展的科学依据。建议市级层面立足于“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服务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
3.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坚持立足于“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五大类特色小镇,即飞天山镇、热水镇、黄草镇等旅游风情特色镇,石盖塘镇、鲁塘镇、五里牌镇、柏林镇、塘村镇等工业特色镇,良田镇、流峰镇、白石渡镇、安平镇等商贸物流(含电子商务)特色镇,舜峰镇、清泉镇、永乐江镇等农产品及加工特色镇,大坪镇、三江口镇、南强镇等边界口子特色镇。高度重视优质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灵活运用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联大靠强、转型升级和提质发展。在打造特色产业来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着重考虑发展其他配套产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4.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但要服务于我市兴产业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要大力加强城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特色小镇。同时,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一套关于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切实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管理,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形象,提升城镇的生活品位。
城镇化与乡愁, 就像两根相互缠绕的绳索, 在现代人的心灵中起伏。现代社会, 城镇化是必然趋势, 但随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文化记忆、家族观念、风俗礼仪等维系人们情感寄托的乡土观念, 却日渐式微。于是, 一面是鳞次栉比的高楼, 一面是“回不去的故乡”。人们不禁发问, 在城镇化与乡愁之间, 难道就不存在和解的空间?
换句话说, 我们怎样才能既拥有现代化的生活, 又保存乡土的脉脉温情?正是对这样一个时代问题的回答, 特色小镇开始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今年7月, 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具有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使之具备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征。通过培育特色小镇、转变生产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等措施, 让人们留在家乡, 就地城镇化, 使他们在享受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时, 还能“看得见山水, 留得住乡愁”。这显然是国家对于如何发展城镇化、保留人们的乡愁给出的答案。
过去机械外扩式的城镇化品质, 已难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的物质及情感需求, 城镇化理应转向品质提升、注重人性的内聚式发展之路。纵观城镇化较早的发达国家, 意大利的锡耶纳、美国的格林威治、法国的普罗旺斯, 各式各样的特色小镇展现出不同地区的人文内涵, 也为人们留下了乡愁视觉寄托的完好实例, 更为后世体验、发扬传统文化留下了无尽的空间。世世代代的延续, 风土人情的继承, 承载于城镇环境之中, 实现了鲜活的历史延续、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 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选择珍视历史遗存, 将特色小镇作为乡愁文化延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 有利于真正留住乡愁, 留住风情。
特色小镇的发展, 不在于磅礴浩大的体量建设, 而在于小而精致、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在空间环境的塑造过程中, 保留那些触动人心的情感羁绊, 更加注重人的感受与体验。同时, 不仅要注重打造宜人舒适的物质空间环境, 更要赋予其强力的产业支撑。特色小镇不必像大城市那样追求产业体系, 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而应该单兵突进, 聚焦某个优势产业, 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确保特色小镇在某一产业里占据独特地位。用特色产业激活经济发展, 用特色文化保留乡土气息, 从发展与精神两个层面定义特色小镇的“特色”, 增强人们对小镇的认同感、归属感, 让居住其中的人既有现代生活、又有情感归宿。
通过培育建设特色小镇, 赋予城镇化新的人文内涵, 重建城市与人类情感桥梁, 将有助于打破目前现代城市人情冷漠、街区功能单一、生活单调的尴尬局面, 避免现代城市沦为只见车水马龙, 只闻马达声响的空虚之城。未来, 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 不仅会照亮我国城镇化的康庄大道, 也将照亮人们内心深处那条乡情小路。
一、基本情况
吕巷镇位于金山区中西部,东与金山工业区接壤,西与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交界,南与张堰、廊下镇相邻,北与朱泾、亭林镇毗连。总面积59.74平方公里,有耕地47298亩。目前,全镇已经逐步形成以蟠桃、葡萄种植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另有蓝莓、火龙果、樱桃、猕猴桃、哈密瓜、西甜瓜、马家柚、小番茄、莲雾等特色水果,越来越多的当地普通百姓参与到种植特色水果中并得到收益。如今的吕巷,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获得上海市名牌产品和上海著名商标的“皇母”蟠桃更是美名远扬,吕巷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蟠桃之乡”。
二、取得成效
特色水果产业的发展正逐步带动吕巷镇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据统计,2015年吕巷水果公园年接待游客量达68万人次前来观光采摘,直接带动了农业旅游产品、水果衍生品及农民自产自销农产品的发展。以2015年百花节为例,期间周边商铺及农家乐等营业收入共计125.8万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打造同样带动了百姓自产农产品的销售,一年“12个采摘季”吸引了众多游客集聚吕巷,源源不断的客流直接带动了当地果农及普通百姓的自产农产品销售。
三、融合模式
吕巷水果公园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功能拓展型,以经济果林种植生产为主,延伸出采摘、体验、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功能,提高特色水果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一)以品牌农业开发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吕巷镇以蟠桃、葡萄、樱桃、蓝莓、火龙果等为代表的名、特、优果蔬产业发展迅猛,经济果林种植面积近万亩,形成了沿金石公路、朱吕公路的经济果林产业带,以及以金廊公路为发展轴心的果蔬产业带。经政府大力引导和严格监管,农产品品质逐步提升。在扎实的农业产业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集生产种植园、水果科研园、采摘游乐园等多种特色园区,形成了吕巷“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的氛围。
(二)以美丽乡村建设助推农业旅游发展
良好的生态资源、美丽的乡村环境是吕巷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的优势。近几年,吕巷镇着重打造以和平村、白漾村为主的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与农业休闲相融合,以此推动全镇特色休闲旅游。利用田园风光、乡村建筑等自然景观,打造原生态的特色景点,如蟠桃核心区、上海市农耕健身基地、金石蟠桃园、世外桃源、蝶镜湖、海棠花社等一批特色旅游景点。深入挖掘旅游资源,采用“种植+采摘+住宿+农家乐”的模式,开发了如迷泥农庄、白漾农家乐、骏马园、芳心园、花果山庄、怡神园等一批旅游餐饮设施,进一步展现了农村整洁美观的生产生活风貌,路边的青砖与黑瓦白墙民宅相映,散发出古朴的江南乡村气息。为了更好的为生态农业旅游服务,在2011年成立了上海吕巷旅游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又着重建造了集旅游管理、综合服务、生态停车场等在内的吕巷游客接待中心。
(三)以新技术渗透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吕巷镇先后成立了上海市蟠桃研究所、上海市蓝莓研究所、金山区葡萄研发中心、金山区哈密瓜研发中心,并依托与上海市农科院技术结对等方式,不断提高各类水果的种植水平,水果质量不断提高,水果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上海皇母蟠桃种植合作社种植的“皇母”蟠桃,精品礼盒装价格达到180元/盒,市场上仍供不应求。上海施泉葡萄种植合作社种植的葡萄,其亩产值也达到将近3.5万元,经济收益逐年提高。此外,蓝莓、猕猴桃、莲雾等特色水果,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种植技术要求高、种植量少,一经推出就受到市民追捧。
(四)融入农耕文化创意提升水果经济价值
上海市农耕基地就坐落在吕巷水果公园核心区内,为此,吕巷镇把水果种植不断融入到农耕文化创意中去,以此来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将农民日常的水果种植生产作业融入农耕趣味运动中,让广大的游客在游戏中体验到水果种植的辛苦与趣味;集合吕巷水果公园内的水果元素,做成各式各样的家居用品;将吕巷水果公园的美景做成园艺小景,方便游客将吕巷的美景带回家中。吕巷的特色水果承载了吕巷的历史、吕巷的文化、吕巷的智慧,水果的经济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主要做法
(一)加快实施项目建设
近年来,吕巷镇不断加大对吕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的力度,提升水果公园景区项目建设和改造。一是完成吕巷水果公园主门头打造,将原有竹子大门头改建为白墙黑瓦翘角的现代徽派建筑。二是完成金石蟠桃园建设,将果园打造成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果园。三是完成鼎鲜园长廊及休闲采摘步道建设,为游客赏花、游览提供舒适的环境。四是完成世外桃源内部装修,增加土布织造机,展示土布制成品,呈现吕巷土布文化的精髓,完成园外休闲草坪铺地,为游客提供了解土布文化的休憩场所及俯瞰水果公园的观景平台。五是完成阁外香制作坊装修,为游客提供茶水饮料及吕巷特色的点心,提升游客满意度。六是完成核心区桃园围栏改建,统一采用铁质围栏。七是完成游客接待中心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八是完成上海市农耕健身基地的改造,成为融健身与观景为一体的场所。九是新建特色水果零售亭,为景区内果园基地提供销售渠道。十是为景区内各果园基地打造统一门头及宣传栏。
(二)积极参与项目申报
吕巷水果公园积极申报各项创建工作,提升景区含金量,提高景区知名度。目前已申报成功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创建企业(园区)、2015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博览会组委会推荐—休闲农业(农家乐)景点、上海市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区、2010—2015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商界)明星企业排行第一名等荣誉。
(三)加强市场宣传营销
【特色小镇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特色小镇筹建工作10-20
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06-29
特色小镇调研文章06-25
特色农业小镇项目09-27
陆羽茶文化特色小镇07-06
特色文化小镇项目建议书10-27
康养产业特色小镇怎么开发建设?06-07
贵州丹寨小镇调研报告07-01
镜泊小镇简介06-01
小镇细雨诗歌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