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傅雷家书》读后感收获(精选10篇)
有多少不孝子风花雪月,在外花天酒地,却不曾想到父母对他们深深的思念,父母那遮不住的思愁满眼,盖不住的隐痛如山。在外挥霍着父母含辛茹苦钻回来的钱的不孝之子们,你们是否想过父母,因对你们的担忧和牵挂而白发苍苍,像片片霜花,每一根都包含着父母的愁与痛;你们是否想过父母,因对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和将你们含辛茹苦地哺育成人而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像一道道沟壑,每一条都充满了艰辛和苦难。
若连父母无微不至的爱都不能使那些不孝子们浪子回头的话,那他们没有权利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另一方面,鼓励孩子做一件事这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傅雷家书给了我许多影响,傅雷的严谨作风和深遂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教导了我;我喜爱这本书,敬佩傅雷为人与学识,羡慕他和一家的相亲相爱,感动于文字间的深情,又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杀感到难过。下面是读书时作和一些摘抄,我喜爱像傅雷这样一位长辈的谆谆教导。
《傅雷家书》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
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
perfection。„„我们一辈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一直把儿子当做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还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父亲对儿子的珍视,及尊重,让我对现实中的众多父子关系感到有点悲凉。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代沟越来越大,尤其是父辈与子辈间。很多孩子在家里跟父亲几乎没有交流。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在儿子,是觉得父亲保守、落后,有什么事情不想告诉父亲。在父亲,也或许真的是文化程度、社会经验等影响,使得其与孩子间竖起一道屏障。
傅雷在给大儿子傅聪的信中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个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是我国闻名文学翻译家、文艺批评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端正的学者,极富本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仁慈,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第一部分对读者来说是一个对其时文艺再起时期历史的一些相识和马基雅维里本身对政权分类的`一些见解。第二部分是作者对本身故国意大利其时队伍状态的担心和否认。第三部分,就我感觉,是整部书的最精美也是最受争议的中间,我的一些感觉和想法也多数来自于此。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遍及,研究博识,小我私家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造就的东西又是从小担当精良的家庭教诲,终于生长为国际大家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明确,艺术纵然是像钢琴演奏也必要严酷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技术”,而是满身心、全品德的表现。他教诲儿子说:“我始终以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只管即便生长,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不然,那种某某家无论怎样高超,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孝敬。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小我私家的品德,已别无所求。
对他的孩子,他谈教育,谈艺术,谈工作,谈婚姻……其中让我最受益匪浅的,是学习方面。正如傅雷自己所说:“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如何学习?我个人十分赞同傅雷先生“化”的态度。个人对待新事物的文化艺术采取“化”的态度,以达到融会贯通,彼为我用的境界。而新文化便是受也罢,与也罢,从“化”字出发,简单来讲,就是我消化人家的,让人家消化我的,但不至于生搬硬套,削足适靴。“化”不是没有斗争,不过并非表面化的短时期的猛烈的斗争,而是潜在的长期的比较缓和的斗争。那么这时,我不由随着作者更加深入的思考,“化”其实也包括批判的接受,这是肯定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假如取的渗透的方式,它的力量就大而持久。
在书信中,傅雷对于学习还特别重视批评和自我批评,“只要存着一丝一毫懦怯的心理,批评与自我批评便永远不能做得彻底。”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当孩子傅聪失意又或在低谷时,他是这么说的:“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是呀!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如此甚好。烦恼是永久免不了的,我们也要“挖了根”,至少消灭眼前的烦恼,不挖根,老是有些思想意识、感情的渣滓积在心中,久而久之,成为一个沉重的大包袱。
对于孩子成功时,他又是这样提醒的:“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你瞧这父亲好不奇怪,盛时反而说如此“晦气”之话,但事实并不。他是让孩子不让自满的骄傲情绪抬头,偶尔忘形,拉回来。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位真切、自然的父亲形象。
万水千山也无法阻隔这种陪伴,直至傅雷离开这个世界,其实,他并没有离开,至少在傅聪心中,至少在喜爱他的读者中,他从未离开。那一封封书信给我的震撼如同海面上的滚滚波涛――汹涌澎湃,经久不衰。
“赤子之心”是贯穿全书的精神,同时也是傅雷先生做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傅雷先生虽然家教严格,但他的教育方式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进,父子关系愈发和谐,他们在对艺术的切磋交流中成了知心朋友,他在孩子面前从来没摆出过高高在上的姿态,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感情总是溢于生活的细节之中。同很多父亲一样,爱子之心犹如大海,澎湃而深沉。对艺术无上的追求,真挚的感情流露,心系民生的家国情怀,这三者拼在一起便是傅雷父子,便是――赤子之心
当今社会,如傅雷父子一般的人很多,留守儿童就要面对这种父子聚少离多的情况,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的几率很大。父母怕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便试图用钱来弥补。假如他们像傅雷先生一样,用书信的方式陪伴孩子的成长,也就不会留下遗憾了……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啊,当我们面对成功时,要谦虚坦然,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对,才能真正幸福。这句话给了深深的启迪,我一定会永久铭记。
《傅雷家书》是我比较欣赏的几本书之一,傅雷夫妇对子女的爱使我感到震撼。
傅聪傅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懂得了爱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父母,更使我感动。《傅雷家书》应是我们学习和深思的教材。
《傅雷家书》共记载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的傅聪十一通信。对于儿子的发展甚为关心,想方设法的指导着他。因此,关于儿子的音乐专业也是尤为关注。哪一乐曲,哪一乐章,体会,心得。怪不得有人说;这样的教育,不成材都难。
让我们认真的想一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身影:因为我们生病,而彻夜未眠的身影;因为学习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发怒火的人……
对就是他们,这些为了我们而呕心沥血的父母。
傅聪傅敏理解了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个成为国内国外知名的钢琴家,一个也成为我国杰出的英语导师。而我们又做了什么?不,我们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因为年龄的差异发生的磨擦,而大发脾气。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不顾父母的辛劳,大手大脚花着他们的血汗钱,而不感到愧疚……
不,我们应懂得理解父母,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一个人,如果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长大后又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他会把这种爱延续下去,继续传给其他人,那么世界上将会处处有爱。
在这个充满网络与电器的时代,人们早已经和书写渐行渐远。有事打个电话,上QQ聊天,或是发一封电子邮。无论是远隔重洋还是比邻而居,一会儿的功夫便可以传达。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捧着那厚厚的一本,手中是纸质书特有的舒适感,纸上那一个个文字散发着油墨的香气,引人沉醉其中。透过那些文字,仿佛能看到傅雷先生点一盏昏暗的烛火,伏在桌上,手中笔不停,脸上慈祥认真的神情无不透出对将拿到书信之人的关心与和鼓励。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先生的一百五十八封家书组成。当读到第一段话时,我就早已感动万分: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看啊,多么的思子心切,多麽的关怀备至!
同时,傅雷先生也极其严格。他在信中教导儿子,让他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如此爱国爱子,又怎能不让人感动?
在《傅雷家书》中,我感到更多的还是傅雷先生深沉的父爱。他和儿子谈心,畅谈天下事。而反顾自己,好像从来没静下心来和父母
聊过天。父母总在为我默默付出,而我总是毫不犹豫的接受,甚至是挑剔,索取。想至此,我不禁满心愧疚,如此疏忽,心里的歉意止不住的涌来。低下头,泪水早已打湿衣襟,回想父母为我做过的点滴
,嘴角扯起一个弧度。
印象中,母亲总是很疼爱我,依着我,照顾我的生活起居,一点不含糊。冬天的晚上,隐约还能看见床脚单薄的背影——在确认被子没有掉下后,默默回房。而我,却总是为了一些琐事和她争吵。一次,因为题目的难度,我卡在上面好久下不来,妈妈见了,随手便给我讲解,我正烦闷,一点也没听进,他便讲了数次,无果,便也气恼极了,说了我几句,我也正在气头上,毫不客气的顶了回去。一来二去,谁都不高兴。谁知第二天,妈妈还像往常一样为我准备早餐,瞬间,我便没气了,只剩下默默的愧疚与感动。
回想《傅雷家书》中那反复的叮咛,温馨的话语,心里便暖了起来。各种美好的记忆碎片充斥着我,感动着我。
一、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汇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作为钢琴家,傅聪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妇的信时时提醒着傅聪如何聪明地做人处世,引领孩子不断前行。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这些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文革之后,傅聪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篇
二、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既像儿子们的朋友,又像儿子们的老师。在为傅聪和傅敏提出建议与意见。这些不同寻常的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单真诚却又伟大的爱。
篇
三、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曾经就有一位父亲给他的孩子以书信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安慰与教育,从中也传达了一种浓浓的父爱。这位父亲就是我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傅雷。他的一生中创造了“三个一”,其中的一个是培养教育了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傅聪。由此可见,傅雷先生多么注重教育。所以在傅聪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无处不烙着傅雷先生的印记。
傅聪之所以有现在如此伟大的成就当然还有傅雷先生的教育,从中我们也有应该学习的地方。傅雷先生的“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不累,真正的解脱”这句话。从中我知道,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压力时,不能放弃,更不能消极的继续下去,而要勇敢的面对,以平和的态度去缓解自己的压力,做到“低潮不使你颓废”,那样我们才能正视对待,用理智分析,以免一时的冲动而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在生活中,不要因为一点点不如人意的小事而心灰意冷,从而产生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而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冷静的处理这些不如人意的生活琐事,要从客观的立场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并采取合理的方法消除心中的阴影,不要耿耿于怀,要用微笑面对那些不愉快的生活。
当然,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低潮的阴霾里,也会达到人生的顶峰走向成功。成功的到来,必然会伴随着赞扬和掌声。与此同时,人的心情会高兴以至于产生自满的情绪,以为自己已经成功了,不必再为某些事情努力,自我感觉至尊无上。其实,不以为然,当一个人成功而过分骄傲时,他已经做错了一件不可原谅的事,就像毛主席曾经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谨记这个道理,要使我们“低潮不颓废”。
【书籍《傅雷家书》读后感收获】推荐阅读:
傅雷家书的读后随笔06-10
《傅雷家书》读后感500字06-05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高中06-17
傅雷家书读后感2000字10-26
名著傅雷家书优秀读后感11-14
名作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作文11-05
中学生《傅雷家书》读后感100字11-20
《傅雷家书》的优秀观后感作文300字12-27
傅雷家书推荐06-10
傅雷家书 读书笔记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