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软件

2025-03-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统计软件(共8篇)

统计软件 篇1

sigama<-matrix(rnorm(60,0,1),60,1);

beta<-matrix(c(3,1.5,0,0,2,0,0,0),8,1);

y<-x%*%beta+sigama;

Pfunction<-function(s,v){ p<-0

if(s<=v){p=v}

else if(s>v){if(3.7*v>s){p=(3.7*v-s)/2.7}

else if(3.7*v<=s){p=0} }

return(p)

}

Q<-rep(1,500)

for(j in 1:500){

h<-rep(0.01*j,8)

g<-c(10,5,8,0.2,1,1,0.5,7)

t<-c(1,1,1,1,1,1,1,1)

for(i in 1:8){t[i]<-(Pfunction(g[i],h[i]))/g[i]}m<-diag(t)

s<-c(0,0,0,0,0)

for(i in 1:5){w=x[-(1+12*(i-1)):-(12*i),]

v=y[-(1+12*(i-1)):-(12*i),]

k=x[(1+12*(i-1)):(12*i),]

l=y[(1+12*(i-1)):(12*i),]

n=length(v)

Beta=solve(t(w)%*%w+n*m)%*%t(w)%*%vs[i]=t(l-k%*%Beta)%*%(l-k%*%Beta)}

S<-sum(s)

Q[j]<-S

}

gamma<-0.01*(which.min(Q));print(gamma)

h<-rep(gamma,8)

i<-1

while(i<20){i<-i+1;

for(i in 1:8){t[i]<-(Pfunction(g[i],h[i]))/g[i]}m<-diag(t)

统计软件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教学,SPSS软件

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竞争对高校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单纯的理论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尤其是高职院校不可与本科院校比理论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才符合时代的需求。实验教学作为迎合社会需求的产物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高校理论教学与工作实际的纽带。SPSS(StatisticalPackagefor theSocicalScience)是一个适合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与其他软件如SAS,SA-TA等相比,SPSS最显著的特点是使用菜单和对话框操作方式,绝大多数操作过程仅靠鼠标击键即可完成,易于操作。笔者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SPSS选修课程,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经验与感受谈几点对SPSS软件教学的体会。

1 开设SPSS软件应用课程的必要性

1.1 促进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化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高等院校从1992年逐步实施了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包括: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三个方面,其中教学改革是核心。高校的教学改革使大家逐渐体会到陈旧的知识体系和单一的课程设置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很不利,尤其是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更应该抓实验教学。目前诸多高校多数课程比较注重理论内容,无法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而SPSS软件应用课程能够弥补这一缺陷,一方面为学生创造实际操作的平台,另一方面使高校课程设置朝着合理化又迈进了一步。

1.2 培养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

统计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学生认为学起来比较吃力的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困扰学习该课程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认为计算量过大。虽然描述统计知识比较好掌握,但由于数据量较大、计算结果准确率偏低,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都比较差,影响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兴趣。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理论介绍完以后紧接着安排其对应部分的软件教学,效果比较好。

1.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职场竞争优势

在信息时代,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统计方法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生产和经营管理及日常生活中,其实只要有数据处理的地方都会用到SPSS。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日常工作中或多或少地从事处理统计数据的工作,面对海量的数据,仅凭一张纸和一支笔,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如果他们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过这门课程,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2 SPSS软件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内容偏重上机操作,理论介绍略显不足

统计理论是基础,SPSS软件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高效途径,统计思想的训练有利于对工具运用和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对理论做一定的讲解。然而在众多的书籍中,通常给出案例后,直接跳入如何调用菜单或命令进行分析,穿插介绍每个选项的中文含义,最后解释软件的输出结果,编者们认为教材的重点在于让读者掌握上机操作的步骤,不花太多的篇幅介绍统计理论。然而笔者认为该课程与普通计算机软件操作课程不同,因为SPSS课程教学不是单纯教会学生使用一种软件,而是要在统计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地使用它。

2.2 数据资料缺乏连贯性,影响教学效果

数据是SPSS授课过程中必须的资料,虽然SPSS软件自身携带了一些数据,教材也附上相应的分析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资料基本上都是依据孤立的案例汇集起来的,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对于初学者而言,SPSS软件的菜单繁多、可选项目难以区分,再加上数据缺乏连贯性会导致他们无法把前后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难以把握学习SPSS软件的规律,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对统计分析的理解和对软件操作的掌握。

2.3 案例的选择脱离身边的环境

在案例的选择上不注意现实性,脱离身边的环境。要使学生掌握使用SPSS,不能空洞地讲解各种统计分析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且让学生不易理解、记住相关知识点,更不用说灵活使用和掌握。如果把每一项授课知识点都融入到鲜活的个案、案例中,在案例分析讲解完成时,各种操作方法也随之讲授完成,那么学生学习将更有趣味性,也易于学生高效地理解、吸收知识点。

3 完善SPSS软件应用课程的思考

3.1 为学生适当补充预备知识

为了保证授课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不用像理论课程教学那样规范地给出数理推导过程,而用一个实例引入本次实验介绍的分析方法,让学生们明白该方法可以解决何种实际问题,这样一来再遇到相似问题,他们就知道该选用哪种方法进行分析,当然还可以借助相关统计学专业理论的书籍。其次,结合关键输出结果,介绍相应理论。很多学生面对大量的输出结果时总显得无所适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从繁多的输出结果中挑选出若干核心指标,深入介绍这些指标的理论背景。学生只有对统计理论有一定的掌握,才能更好地选择统计方法,知道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方法,更好地利用软件求解并更好地理解输出结果。

3.2 用连贯数据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

在教学中最好采用与授课学生专业相近或者有较强现实意义的连贯性数据资料,如果课程安排允许的条件下,可组织学生自己收集。所谓的连贯数据是指在授课的4个环节中使用的数据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研究目的下,基于同一调查对象收集到的数据。在授课时可以先给学生简要概述数据的来源和研究问题的背景,根据统计学研究问题的方法,设定一系列的研究议题和假设,然后再指导学生使用软件分析这些问题。运用连贯数据不但有助于学生把SPSS各个操作菜单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每个操作选项背后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学会用统计思维研究问题。

3.3 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教学测评问题

传统“纸加笔”的考试方式在本课程中显得过于僵化,既不能完整地反映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也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SPSS软件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可以采用以社会经济案例为基础的大型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即要求学生以小组(4-6人一组)为单位,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首先根据给定的社会经济问题收集相关数据,在SPSS软件中录入、保存数据,然后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判断运用哪些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利用SPSS软件完成各种分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分析结果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判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既然SPSS统计软件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就需要有相应的评测方法。这样,就可以测评学生对SPSS软件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让教师看到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郝黎仁.SPSS实用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刘宁远.谈SPSS在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2):76-83.

[3]王己峰.现代统计分析软件SPSS在教育评价领域中的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1):59-63.

[4]李付坤.SPSS教学方法探讨[J].统计与咨询,2008(2):70-71.

[5]张尧庭.多元统计分析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9.

常见统计软件的用户评价 篇3

【摘要】统计软件是统计人员完成工作的重要工具。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统计软件适用,如何挑选,才能更有效地运用统计软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软件的优点。本文通过对常用的统计软件使用情况,进行梳理后,给出了大多数用户对于各个统计软件的客观评价。从而,对新使用者未来有效的运用统计软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统计软件;用户评价;指导

一、引言

SPSS,SAS,MATLAB,MINITAB,S-PLUS,STATA,R等软件,是经过了统计领域内无数用户体验后推荐出来的优秀的统计软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在让人眼花缭乱的统计软件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呢?本文从用户评价的角度,对常用的统计软件进行评价,当新使用者面对统计方面的问题时,使之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统计软件。

二、用户评价

以下给出常见统计软件的用户评价,评价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统计方面书籍、使用者访谈等,并对软件存在的优劣势,以及它的技术特点等也进行了梳理。

1、用户对SPSS的评价

这款软件,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易学,易用,易普及”,因为其操作界面极其友好,输出的结果简单漂亮。SPSS的操作界面几乎完全可视化窗口展示各种管理和分析数据,和绘制图表功能。只需点击交互界面,使用下拉菜单选定需要执行的命令即可完成大部分的操作。这一点与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Windows基础统计软件EXCEL及其相似,这对于只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技能的初学者来说,是一款及其容易上手的软件。另一方面,对不了解太多的统计理论知识新手来说,容易学习。

虽然SPSS包括了常用的,较为成熟的统计过程,能够满足非统计专业人士的工作需要,但统计方法的不足,数据处理量不足等个方面是其硬伤。

2、用户对MINITAB的评价

MINITAB与SPSS 类似,是一款及其简单精致的软件,占用的空间很小,运行起来占用的内存也不大。界面和Excel非常相似,这样就有利于用户在最短的时间掌握该软件,而且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专门学习。因为能够提供可靠和精确的数据结果,便于上手,被众多企业和高校采用。虽然小巧,但功能却丝毫不会受损,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特别是它的试验设计及质量控制等功能[1]。

除各种统计模型外,Minitab还具有许多软件不具备的功能矩阵运算。Minitab追求图文并茂的输出,输出的图形美观且容易分析,其中一个特点是数据和图形之间有很好的动态更新性能。

3、用户对S-PLUS的评价

S-PLUS是主要的基于语言编程的统计软件之一。它的编程语言是S语言,因为有强大的编程能力,研究工作者可以编写自己的算法。S-PLUS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交互地从各方面发现数据的信息,并由于S语言的扩展性使得它可以容易地实现一个新的统计方法。S-PLUS的数据可以直接来源于EXCEL、SAS、SPSS等软件,兼容性很好。

S-PLUS拥有可视化交互式图形显示,Trellis图形引擎可以修改图形的每个细节,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数据间的关系。最新的Graphlets 技术可以让用户对图形逐层下探观测数据,或连接到Web网页,实现即时与数据的互动。

4、用户对R的评价

R也是一门编程语言为基础的统计软件,受S语言影响发展而来,是S语言的克隆版本。R面向对象的编程方式为数据分析带来了本质革命,R编程具有数学上的优越性,它内在的隐循环节省了大量写代码的时间和精力。

R最大的特点是开源,这种“奉献”与“热情”造就了R的辉煌。这也使得R软件的统计模型和统计方法始终处于变化与进步,排在世界前列。但是开源代码,人人可写,所以在使用时要小心误用。

5、用户对STATA的评价

STATA是一个整合性软件的套件,功能强大,囊括了统计前沿领域的众多方法。它的高级模块都是编程人员用宏语言写成的程序文件,可以自行修改、添加、下载。由于STATA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是将数据全部读入内存,在计算处理全部完成后,才和磁盘交换数据,因此计算速度很快。STATA制作的图形精美,且绘图命令简单,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图形编辑器。

它有一个缺点是读取数据的格式有限,只能读取文本格式的数据,且无法处理超大型数据。

6、用户对MATLAB的评价

MATLAB是作为工程软件出现在软件领域,拥有600多个工程中要用到的数学运算函数。它也包含了统计工具箱,这使之具有不同于其他统计软件的特点。MATLAB是一个高级的矩阵语言,它包含控制语句、函数、数据结构、输入和输出和面向对象编程特点。用户可以在命令窗口中将输入语句与执行命令同步,也可以先编写好一个较大的复杂的应用程序(M文件)后再一起运行。其语法与C+语言相似,符合科技人员对数字表达式的书写格式,利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科技人员使用。MATLAB具有几乎完美的绘图能力,例如二维曲线和三维曲面的绘制和处理、图形的光照处理、色度处理以及四维数据的表现等。

与其他统计软件相比,例如R,它的统计功能不够完善,有待改进。

7、用户对SAS的评价

SAS被誉为统计分析的标准软件,对于该软件的统计结果在整个社会、学术界、统计界都是公认的。它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齐全的统计分析方法,精美的图形制作为这款软件奠定了霸主的地位。

强大自然也会带来一定的缺点:视窗化程度差,人机交互界面不尽如人意[2],由于编程语言不容易掌握,想要熟练地运用这款软件也不容易。作为一款商业软件,其高昂的价格和“只租不卖”的销售策略,使很多用户望而却步。而且安装时间比一般软件长,对用户电脑的内存有较高要求。

三、结束语

不同的统计软件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统计软件需要考虑自身的需要,以及自身能力。在选择软件时,不一定必须选择最贵的,功能最强大的,最合适的才是用户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薛定宇.科学运算语言MATLAB5.3程序设计与运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第三章.

统计软件使用注意事项 篇4

一、关于软件背景:

1、编写机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2、编制依据:《节能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3、出台背景:根据《条例》要求,为便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公共机构能耗数据标准,实行公共机构能耗统计报告制度,国管局特编制这套能耗统计软件,并要求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上报数据。

4、填报单位:深圳市内所有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5、版本:目前使用的是在全国能耗统计培训班之后修改的第二版。

二、关于软件的构成:

1、驱动程序:支持应用程序的数据库软件。必须首先完成驱动程序的安装,然后才能安装应用程序,否则无法使用应用程序。

2、应用程序:

(1)用能单位版:是全市所有基层单位,即具有独立的组织机构代码的单位,必须填写的。包括单位基本信息和本单位能耗数据。

(2)主管部门管理版:由基层单位的上级管理机构填

i 写,包括接收下属各单位基本信息和下属单位能耗数据。用能版的基层单位负责报送数据。注意,无下级单位、且上级机构是南山区直属单位,也必须填写,原因是需要把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编码改换为全区统一能耗统计编号。

(3)机关事务管理版:是汇总区直属单位数据的版本,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各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填写。各市直属主管单位负责向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报送数据,各区主管单位负责向各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报送数据。填写后,可汇总上报给全市数据库。

(4)汇总上报版:是汇总全市数据,并上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最终版本。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填写,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报送数据。

3、注意事项:由于各版本之间存在隶属关系,故每个版本存储数据的打开方式也各不相同,必须按照“用能单位版→主管部门管理版→机关事务管理版→汇总上报版”的顺序才能依次打开前面版本存储的文件,不能越权使用。

4、安装过程:

步骤一 安装数据库驱动程序 步骤二 安装应用程序 步骤四 运行“应用程序” 步骤三 重新启动电脑 ii

三、关于运行环境(安装光盘前检查计算机):

1、时间设置:桌面最右下角“9:11”。双击时间,检查是否是当前时间。注意软件无法录入超越当前计算机时间的数据。

2、检查Windows版本:右键点击“我的电脑”>“系统属性”。如果是Windows Vista版本的,无法使用本软件,请改为Windows XP或者2000版本。

3、检查区域语言设置:“我的电脑”>“控制面板”>“区域和语言选项”>“区域选项”:查看语言格式。如果不是“中文(中国)”,请改正过来。

4、检查杀毒软件:桌面左下角“开始”>“所有程序”:检查是否使用卡巴斯基杀毒软件。如果是,请删除后改用其它杀毒软件。

5、其它:请尽量减少特殊软件的下载和使用,以免影响数据库的稳定。

四、关于安装驱动程序: 有两种方法:

1、自动安装:放入光盘,会自动弹出“软件安装”对话框,找到第二行“数据库驱动安装”,点击后即可自动安装。

2、手动安装:点击第二行的“浏览光盘”>“MSDE2000”文件夹:

iii(1)MSI文件夹:① INSTMSI:安装。(注意,可能显示应用程序OS或SO版本不对。)②INSTMSIW:安装。

(2)SETUP文件夹:安装SQLRUNO1。

(3)setup:安装。

五、关于安装应用程序:

1、第一步(用能单位版):“软件安装”>点击“用能单位版”,直接可以按提示安装。也可以“软件安装”>“浏览光盘”>点击“能耗统计用能单位版”,然后按提示安装。注意先不要重新启动。

2、第二步(其余版本):按“

四、2”方法依次按提示安装“主管部门管理版、机关事务管理版、汇总上报版”。注意在“汇总上报版”安装完毕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六、关于编码规则:

1、深圳市代码:440300

2、深圳各区代码:罗湖440303 福田440304 南山440305 宝安440306 龙岗440307 盐田440308 光明新区 440309

3、深圳各单位代码:

各主管单位具有两套编码系统,一是指已经存在并使用的全市组织结构代码,二是全市公共机构能耗统计专用编号。

(1)组织机构代码:每个基层单位具有的。组织结构

iv 代码是独立机关、单位、组织区别其它机构的号码,是每个基层单位特定的、全市机构一直沿用的代码,可到本单位人事部门或者是市质监局查知。如: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结构代码为007542830;市卫生局组织结构代码为007541918,其下属的市第二人民医院代码为45575559X,市妇幼保健院代码为455755661。只有“用能单位版”>“资料信息”>“单位基本信息”>“新增单位信息”>“组织机构代码”中填写此代码,其余任何地方不用再填写组织机构代码。

(2)全市统一能耗统计编号(码):每个主管单位具有的。所有版本中的“管理机构编号”、“单位编码”,除填写基层单位代码之外,其余主管单位号码均指深圳市公共机构能耗统计专用编号。市直属各局、委、办的编号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编写并下发给各个单位。请注意,此号码一旦确定,不可以随意更改。①各局、委、办的编号编写原则是:440300+2位数+00,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提供,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是4403003600,市卫生局是4403002100。②各区单位编写原则是:区直属单位原则是44030+1位区号+2位数+00;由各区自行编写。如罗湖区教育局可以编写为4403030100;罗湖区卫生局可以编写为4403031600。

(3)这样分两套编码的好处是,既可以利用组织结构编码准确区分基层单位,又可以利用统一编制的、具有排序特点的编号区分不同单位系统,并将各单位上下级关系理

v 清。

七、关于应用软件操作注意事项:

1、用能单位版:

(1)资料信息:①管理机构编号:即用能单位上级管理部门的全市能耗统计统一编号。②单位基本信息:组织机构代码即本单位的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统一代码。单位基本信息的导出可通过工具栏第二行“发送”>“发送单位信息”>“O数据导出”>“另存为”保存到需要的硬盘文件夹中。导出的数据是DAT格式,文件名是单位的组织结构代码模式。

(2)用能单位数据:注意数据的量/价关系。能耗数据的导出可通过工具栏第一行的“用能单位数据(E)”>“发送能耗数据”>“O数据导出”>“另存为”保存到需要的硬盘文件夹中。导出后的数据是DAT格式,文件名是“200901”模式。注意,一旦在能耗数据统计的标题栏中改动了单位基本信息,务必要在“单位基本信息”中作同样修改,使之保持一致。

2、主管部门管理版:

(1)资料信息:①管理机构编号、名称:440300,深圳市。注意在“本管理机构”前方框内打勾。②单位基本信息:单位编码是用能单位版的“管理机构编号”,同时必须与上级机关保持一致性。导入可通过工具栏第二行“接收”>“接收用能单位信息”>“I数据导入”>“打开”找到需要

vi 导入的“用能单位版”的单位信息文件。导出则通过工具栏第二行“发送”>“发送单位信息”>“O数据导出”>“另存为”保存到需要的硬盘文件夹中。导出的数据是DAT格式,文件名是单位的全市能耗统计编号模式。

(2)用能单位数据:导入可通过工具栏第一行的“用能单位数据(E)”>“接收能耗数据”>“I数据导入”>“打开”找到需要导入的能耗文件。导入后要在导入窗口中“选择”下方的方框内打勾,然后点击“S数据保存”。即可自动保存到“用能单位数据”>“基本统计项数据”中。导出则通过工具栏第一行的“用能单位数据(E)”>“发送能耗数据”>“O数据导出”>“另存为”保存到需要的硬盘文件夹中。导出后的数据是DAT格式,文件名是“440300200901”模式。

(3)管理结构数据:可以分别汇总、打印各单位数据,也可以打印汇总数据,但不能把汇总后的数据上传“机关事务版”。

八、几点要求:

1、要如实填报数据。掌握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数据,历来是准确判断和把握全局形势,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石。因此,为打击在统计数据上的弄虚作假,国家刚刚出台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对统计违法行为给予了严厉的处分规定。希望大家要加强统计法纪意识,严格依法填报,认真完成全市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工作。

vii

2、各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准确地把上级单位基本信息提供给下属单位,以便各下属单位填写的资料具有一致性。如有必要,应对下属单位统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3、填报后,为增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建议大家用移动硬盘存储和上报能耗数据。

4、除使用软件填报外,仍需上报由填报人签名、盖单位公章的书面材料。

九、联系人、电话:

在能耗统计软件学习、使用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和建议,欢迎大家及时提出,我们将尽力解答。

电话:26542729 温碧珍

陈文辉

二○○九年六月七日

SPSS数据统计软件实验报告 篇5

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

级班

组别

指导教师

姓名

同组人

实验时间

2018

****年**月**日

实验地点

实验名称

方差分析

实验目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其掌握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来比较数据。

实验仪器:

1、支持Intel

Pentium

Ⅲ及其以上CPU,内存256MB以上、硬盘1GB以上容量的微机;

软件配有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及SPSS软件。

2、了解SPSS软件的特点及系统组成,在电脑上操作SPSS软件。

实验内容、步骤及程序:

一、1.实例内容:

下表给出销售方式对销售量的对比试验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不同的销售方式对销售量的影响。

2.实例操作:

Step

01

打开对话框。

打开数据文件,选择菜单栏中的【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 ANOVA】命令,弹出【单因素ANOVA检验】对话框。

Step

02

选择因变量。

在候选变量列表框中选择【销售量】变量作为因变量,将其添加至【因变量列表】列表框中。

Step

03

选择因变量。

在候选变量列表框中选择【销售方式】变量,将其添加至【因子】文本框中。

Step

04

定义相关统计选项以及缺失值处理方法。

单击【单因素ANOVA检验】对话框【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选中【方差同质性检验】、【平均值图】复选框,然后单击【继续】。

Step

05

事后多重比较。

单击【单因素ANOVA检验】对话框【事后比较】,在弹出图中选中Bonferroni复选框,然后单击【继续】。

Step

06

对组间平方和进行线性分解并检验。

单击【单因素ANOVA检验】对话框【对比】,弹出图的对话框选中【多项式】,将【等级】设为【线性】,单击【继续】返回【单因素ANOVA检验】的对话框。

Step

07

单击【确定】,输出分析结果。

3.实例结果及分析

變異數同質性測試

销售量

Levene

統計資料

df1

df2

顯著性

.346

.793

给出了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从该表可以得到

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的P值为0.793,与显著性水平0.05相差大,因此基本可以认为样本数据之间的方差是非齐次的。

變異數分析

销售量

平方和

df

平均值平方

F

顯著性

群組之間

(合併)

685.000

228.333

7.336

.003

線性項

比對

196.000

196.000

6.297

.023

偏差

489.000

244.500

7.855

.004

在群組內

498.000

31.125

總計

1183.000

给出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组间平方和是685、组内平方

和是196,其中组间平方和的的F值为7.336,相应的概率值是0.003,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不同的销售方式对销售量有显著的影响。另外,这个表中也给出了线性形式的趋势检验结果,组间变异被销售方式所能解释的部分是196,被其他因素解释的有244.5,并且组间变异被销售方式所能解释的部分是非常显著的4.事后检验

多重比較

因變數:

销售量

Bonferroni

(I)

销售方式

(J)

销售方式

平均差異

(I-J)

標準錯誤

顯著性

95%

信賴區間

下限

上限

1.0

2.0

-7.0000

3.5285

.388

-17.615

3.615

3.0

9.0000

3.5285

.128

-1.615

19.615

4.0

4.0000

3.5285

1.000

-6.615

14.615

2.0

1.0

7.0000

3.5285

.388

-3.615

17.615

3.0

16.0000*

3.5285

.002

5.385

26.615

4.0

11.0000*

3.5285

.040

.385

21.615

3.0

1.0

-9.0000

3.5285

.128

-19.615

1.615

2.0

-16.0000*

3.5285

.002

-26.615

-5.385

4.0

-5.0000

3.5285

1.000

-15.615

5.615

4.0

1.0

-4.0000

3.5285

1.000

-14.615

6.615

2.0

-11.0000*

3.5285

.040

-21.615

-.385

3.0

5.0000

3.5285

1.000

-5.615

15.615

*.平均值差異在0.05

層級顯著。

给出了多重比较的结果,*表示该组均值差是是显著的。因此,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二组和第三组、第四组的销售量均值差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第三组与第四组的销售量均值差话相却不是很明显。另外,还可以得到每组之间均值差的标准误差、置信区间等信息。

平均值圖形

给出了各组的均值图。从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施肥类型对应不同的销售量均

值。可见,第三组的销售量最低,且与其他两组的销售量均值相差较大,而第二组和和第三组之间的销售量均值差异不大,这个结果和多重比较的结果非常一致

二、1.实例内容:

某研究机构研究了3种动物饲料对4种品系小鼠体重增加的影响,数据如图下所示,变量a为饲料种类,变量b为鼠的品系,变量x为增重克数。

2.实例操作:

Step

01

打开对话框。

打开数据文件,选择菜单栏中的【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命令,弹出【单变量】对话框,如图所示。

Step

02

选择观测变量。

在候选变量列表框中选择【体重】变量作为因变量,将其添加至【因变量】列表框中。

Step

03

选择因素变量。

选择【饲料类型】和和【小鼠品系】变量作为因素变量,将它们添加至【固固定因子】列表框中,如图所示。

Step

04选择多重比较。

单击【模型】按按钮,弹弹出【单变量:模型】对话框,如图5.23所示。选中【定制】单选按钮,在左侧列表框中选择“因因素a”和“因因素b”变量并移至【模型】列表框中。选择【构建项】选项组中【类型】下拉列表框中的【主效应】选项,再单击【继继续】按钮,返回主对话框。

Step

05其他选项选择。

单击【图】按钮,弹出图5.24所示【单变量:轮廓图】对话框。将因素b放入【单独的线条】框,将因素a放入【水平轴)】文本框,单击【添加】按钮,再单击【继续续】按钮,返回主对话框。

单击【事后比较】按钮,弹出图所示对话框。将因素a和因素b放入【下列各项的事后检验】列表框,比较方法选择LSD法。

单击【选项】按钮,弹出图5.26所示【单变量:选项】对话框。将因素a和因素b放入【显示下列各项的平均值】列表框,选中【比较主效应】复选框。选中【描述统计】复选框表示输出描述性统计量;选中【齐性检验】复选框表示输出方差齐性检验表。再单击【继续】按钮,返回主对话框。

Step

06

完成操作。

最后,单击【确确定】按钮,操作作完成。

3.实例结果及分析

(1)主体间效应检验表

表所示为主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可见校正模型统计量F=6.772、P=0.000,说明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因素a和因素b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37,均小于0.05。

主旨間效果檢定

因變數:

体重

來源

第III

類平方和

df

平均值平方

F

顯著性

修正的模型

8929.625a

1785.925

6.772

.000

截距

167796.750

167796.750

636.304

.000

a

6487.875

3243.938

12.301

.000

b

2441.750

813.917

3.086

.037

錯誤

11075.625

263.705

總計

187802.000

校正後總數

20005.250

a.R

平方

=

.446(調整的R

平方

=

.380)

(2)成对比较表。

表所示为不同饲料类型两两比较结果,从Sig值(即P值)可见,饲料B与饲料C没有差异(p=0.117),其余均有差异,p<0.05。

成對比較

因變數:

体重

(I)

饲料类型

(J)

饲料类型

平均差異

(I-J)

標準錯誤

顯著性b

95%

差異的信賴區間b

下限

上限

A饲料

B饲料

18.750*

5.741

.002

7.163

30.337

C饲料

27.938*

5.741

.000

16.351

39.524

B饲料

A饲料

-18.750*

5.741

.002

-30.337

-7.163

C饲料

9.188

5.741

.117

-2.399

20.774

C饲料

A饲料

-27.938*

5.741

.000

-39.524

-16.351

B饲料

-9.188

5.741

.117

-20.774

2.399

根據估計的邊際平均值

*.平均值差異在.05

層級顯著。

b.調整多重比較:最小顯著差異(等同於未調整)。

(3)均值图

图所示为不同品系小鼠喂养不同饲料的体重增重的均值图。可见A饲料较好,B饲料和C饲料差异不大。

实验小结:

通过该实验,让我懂得了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很好的把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再接再厉的。

教师评语:

1.实验结果及解释:(准确合理、较准确、不合理);占30%

2.实验步骤的完整度:(完整、中等、不完整);占30%

3.实验程序的正确性:(很好、较好、中等、较差、很差);占30%

4.卷面整洁度:(很好、较好、中等、较差、很差);占10%

评定等级:()

教师签名:

统计局软件正版化工作总结 篇6

统计统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xx】88发)、《关于贯彻落实〈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6号)文件的要求,我局进行了一系列的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自接到相关文件通知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我局立即成立了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把使用正版软件当做事关国家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大事来抓。

二、重点核查

统计统计为做好单位软件正版化专项检查和整改工作,我局立即对机关内部使用的计算机产品等情况进行了自查,重点是针对我单位办公所用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杀毒软件。

1、操作系统。我局电脑来源为自行采购及上级配发,所装操作系统均为随机附带的操作系统。

2、办公软件。我局电脑所装办公软为office、wps,office均为购买电脑时电脑公司预装,wps则为使用的免费办公软件。

3、杀毒软件。我局电脑使用的杀毒软件有360、360擎天,360为免费杀毒软件,360擎天是省统计统一配发的`正版软件。

三、存在问题

1、少数干部软件正版化意识薄弱,没有将使用正版软件上升到相应的高度,对使用网络上下载软件持同意态度。

2、部分同志缺乏网络安全知识,不能及时为杀毒软件升级和给操作系统下载补丁,从而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

3、由于现办公需要,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使用很多,基本上没有对外来u盘杀毒的习惯,导致电脑感染病毒十分普遍。

四、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自查中发现的隐患与不足,为进一步加强我局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推进,我局将重点完善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正版软件使用意思,丰富宣传手段,认真开展整改工作。

1、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再次检查我局软件正版化相关情况,并对其中不完善之处逐步改善,已经对4 台电脑安装了正版windows7操作系统和正版永中office20xx办公软件,杀毒软件安装了国产免费360软件,现在已经按照分配数量的要求完成。

2、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软件正版化相了安装任务,投入了正常使用。关通知精神,进一步强化人员使用正版软件的意识。

3、要加强对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总结梳理和整体规划。软件正版化工作任重道远。

4、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以制度促进单位内部软件使用正版化。领带小组要在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调查研究等方面发挥服务平台的作用。

5、今后所采购办公设备要求预装正版操作系统、杀毒软件、办公软件。

统计软件的网络化设计模型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 人们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越来越多的工作正逐步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特别是面对大量数据需要分析、计算时, 对于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在这些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中, 统计软件如SPSS, SAS等作为业界标准是最引人注目的, 但其高昂的价格、对专业知识的苛求以及单机 (最多C/S) 的使用方式也限制了它们的普及和推广。在Internet上充分融合浏览器实现零配置即可方便获取专业的统计计算服务, 是当前数据处理型软件, 特别是统计计算软件的发展趋势。关于B/S型系统及性能分析的研究很多[1][2][3][4], 但专门针对统计软件系统的设计模型和结构分析还较少, 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旨在探讨统计软件的网络化模型, 借以抛砖引玉。

2、系统分析和初步模型

2.1 模型分析

采用B/S架构来实现统计计算服务系统主要基于:

1) 客户端几乎零配置, 只需要网络和浏览器, 它不受客户端其他环境的限制, 如操作系统, 特殊硬件配置等。

2) 流行趋势、使用简便。B/S架构能使软件传播更快, 受众群更广, 也更符合流行趋势。

3) 更新升级、功能扩展对用户透明。统计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 导致算法模块不断更新升级, 这涉及到软件扩展等问题, 用B/S架构能够使软件的升级实现对用户的透明性。

4) 使用B/S结构, 软件的实现代码和技术都隐藏在S端, 有效地避免了软件盗版并保护了软件设计者的权益。

5) 使用B/S架构很容易收集用户提出意见、建议、需求、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6) 对于注册用户的管理、软件分类功能的使用情况、软件服务质量、软件收费等的统计分析也非常方便准确。

当然B/S架构的优点远不止这些, 使用B/S架构实现统计软件是一大亮点, 也是一个难点, 其主要难点基于:

1) S端的设计任务繁重, 包括用户界面, Web服务器, 统计计算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及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2) 网络带宽和服务器性能要求较高, 否则可能导致服务延时。所有数据要从B端传输到S端后才能由统计计算服务器处理, 最终的统计分析报表还要回传给B端, 这对服务器的并行性和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3) "同时多请求"问题及大样本数据和长耗时计算的矛盾, 必须考虑系统的并行性、性能和效率[4]。

4) 用户使用方式多元化问题, 比如菜单式, 命令式, 和程序式, 为此B端必须考虑设计多种用户界面和相关规范。

5) 历史数据的保存、查询、修改等需求, S端与数据的交互频繁, 这些要通过高性能数据库和文件服务器来解决。

6) 成本问题, 单机或多机协作实现所有统计计算功能, 这也对服务器端的软件系统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系统结构

鉴于以上基于B/S架构设计的统计软件系统的优点和难点的分析, 结合软件系统设计的三层体系架构, 设计该系统的关键在于逻辑层 (如应用程序服务器) 和数据层的设计。如果把所有的统计计算模块都通过应用程序服务器实现, 那整个系统的分布性、健壮性、并行性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为此将S端的设计进行更细的分解, 兼顾到功能独立、多机协作等因素, 做出以下顶层设计的结构图:

其中:

1) Web服务器:数据请求、加工、结果返回以及动态网页生成

2) 应用程序服务器:用户请求的统一格式化打包、返回结果的格式化显示

3) 计算任务调度器:对打包任务的合理调度和分配;

4) 统计计算服务器, 实现对打包任务的最终分析和计算, 并返回分析报告和相关信息。

5) 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对所有数据的存取。

3、主要流程和关键点

本模型的主要流程是用户提交的统计计算任务的处理, 包括提交任务、任务入库、形成待处理任务、任务分配、任务计算、报表生成及各步骤状态标记等。图2给出流程图;

在这些流程步骤中, 任务调度器定时从数据库中提取用户提交的任务, 并将任务按照插入任务列表中, 然后依据FIFO策略进行任务的分配和调度。它还负责收集各个统计计算服务器的状态信息, 确定哪些计算服务器可用, 只要有任务, 有空闲的计算服务器, 就将任务分配到这些服务器中, 因此采用的是统一调度和分配策略。调度器还必须处理好每个任务在不同阶段的状态标记, 还要处理计算服务器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如掉电, 意外终止等) , 以体现健壮性和分布性。调度器设计非常类似操作系统中的作业调度和管理, 但是该调度器还具备多机协调能力, 因此它的设计相当重要。

当然本系统最核心最本质的服务是提供统计计算服务, 该服务才能解决用户对数据处理和统计计算的需求。因此统计计算服务器的设计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成败, 它的性能、效率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所有对于统计计算的常用模块如: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检验、统计量计算等等, 都必须在算法上精心设计。

另外为了满足众多用户使用统计计算系统的不同的习惯和需求, 例如 (打包任务、自行编写程序、直接输入命令) , 因此该计算服务器在设计上应该参照操作系统的结构模式:

如同设计操作系统的框架一样, 其中解释器的设计相当重要, 由它就可以实现对用户的不同调用需求作统一处理, 它的重要性如同操作系统的命令解释器 (shell) .而其中的统计功能函数就像操作系统中的系统调用一样, 而生成的统计报表就是命令执行的结果。所不同的是此处任务调度器成了接收返回结果的用户。

对于统计功能函数的设计还必须考虑代码的可重入性, 避免同一计算服务器计算中出现共享异常。

单机服务器中模拟系统设计框架

运行环境:windows XP, Access数据库, TCP/IP网络

开发环境:Delphi 7.0&IntraWeb组件&RTF格式

使用IntraWeb可以将Web服务器集成到系统中;Access库可用微软默认支持的OLEDB引擎访问, 无需再配置;用RTF格式可实现对报表、图形、文字、公式的灵活混排, 易于实现统计报表, 且RTF格式是各种操作系统都支持的格式。当然也可以采用LaTex对统计报表进行排版, 使用PDF输出。

使用Delphi7.0开发应用服务器、任务调度器、命令解释器和计算服务器, 可以实现代码上的无缝衔接, 并且Delphi的"ALL-IN-ONE"软件编译思想几乎可以实现各种服务器的零配置, 即各服务器编译后无需再配置即可放到任何同系统主机上正常运行。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B/S架构的统计软件模型和设计方案, 由于同Internet紧密结合, 可以提供更广泛的统计计算服务, 非常适合应用在以下几个领域中:

1) 概率统计、统计分析、多元统计等教学和实验领域

2) 企业数据的定制任务处理

3) 科研中统计软件模块尚未提供的统计计算服务

4) 各种常规的数据处理和统计计算

摘要:本文把数据处理、统计软件和internet网络相结合, 提出构建B/S型的统计软件的方案和模型, 以便在Inter-net上提供更为广泛和便捷的统计计算服务, 以满足各领域生产实践中日益膨胀的统计计算需求。

关键词:B/S架构,统计计算,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1].徐望明.基于B/S模式的MATLAB应用研究[J].计算机时代, 2008 (06)

[2].钱广, 赵正文, 秦光源.基于B/S模式的统计图形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8 (07)

[3].曹平, 葛一鸣.高负载B/S系统的设计实例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8 (07)

统计软件 篇8

【关键词】 《统计分析软件》 案例库 实验课程

一、引言

《统计分析软件》是统计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财管类专业(本科)的选修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学》《市场调查》《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特点是应用性、实践性,将选修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现代化的软件工具加以实现,使学生在掌握和理解概念、方法的基础上,学会软件操作并分析结果,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是一门理论与实际、技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统计方法和操作工具实现的统计全过程,包括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以及数据资料的管理等,从而对所涉及问题进行统计推断与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其中涉及的主要方法包括数据文件的建立、多选项数据录入、数据的转换与整理、数据的描述分析以及包括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在内的推断统计。

分析数据的统计软件种类较多,包括EXCEL、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E-Views、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R等,而在课程教学中主要讲授SPSS软件。该软件相对于其他软件具有明显的优势,操作简便、功能强大、数据接口宽、针对性强,大多数命令都是完全可以通过菜单操作完成的,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从简单的统计描述到复杂的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都可以实现,针对初学者、熟练者及精通者都比较适用。因此,SPSS软件已成为该课程的首选软件。

《统计分析软件》是实践课程,需要结合专业内容、配合大量的案例进行案例法教学。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使该课程的教学满足专业的需求,成为该课程的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多年的该课程的教学以及与其他同行教师的沟通,作者发现,课程讲授的案例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且与所学专业关联性不强,这样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软件的掌握和应用不够熟练。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目前《统计分析软件》教学中现存的案例选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案例库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库建设的现状

案例是教学中有效的辅助工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统计分析软件》课程的教学更是需要大量的实践数据,作为教师演示、学生实践和课后练习的素材,通过实际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熟练使用软件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质量高的教学案例必然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充足,能够满足教学、实践以及课后练习多方面的需求;二是目的性明确,案例要反映教学内容和目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具体教学环节相吻合;三是专业性强,SPSS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分析的对象要体现专业特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素养;四是时效性强,要密切联系当前专业热点和社会热点,提高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四是案例难易度适中。案例的难易度应掌握在既能说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能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尺度。

案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而目前《统计分析软件》案例库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数量不足

《统计分析软件》教学中,案例数量不足、资源匮乏问题较为显著。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案例来源渠道单一,教师选用案例多数来自所用教材,而统计学专业的SPSS教材多侧重对方法原理的讲解,案例内容一般较少且偏难;非统计专业类教材往往软件操作展示内容过多,案例数量偏少。因此,选用教材案例直接导致用于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案例数量不足。第二,编写案例难度较大,SPSS案例数据一般是大样本数据,需要实际的案例背景,因此编写案例就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经费支持、团队合作、资源共享,仅靠一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加上个别老师的积极性和专业素养限制,自行开发案例就基本不能实现。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课程学习中案例数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二)案例质量不高

案例数量不足必将导致案例质量不高。案例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案例的针对性,二是案例分析的系统性,三是案例的时效性。

1.针对性不强

《统计分析软件》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必修课,在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选修课。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和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选用案例应该是有所区别的。

作为统计学专业必修课,案例应当侧重与统计思想、方法原理的结合。根据各种方法不同的使用条件,案例数据应当具有针对性。比如,交叉列联分析中,有适合定序、定距变量相关性检验的Spearman相关系数,有适合定类变量以熵为标准的Uncertainty coefficient,有适合定序变量的参数检验如γ值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如Kendall'tau-b值等,这些方法都需要特定的变量配合使用,而现有案例大多不能满足需要。

对于经管类专业的教材上的案例不能体现专业案例要求,许多教师仍利用教材案例进行讲解,案例内容与经济管理实践要求脱节,如教材上的生物医药案例、农业生产案例等与学生专业大相径庭,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与专业结合,在今后实际应用中对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又感到盲目,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系统性欠缺

现有教材以及案例教学中,普遍存在分析过程的割裂,欠缺系统性。从数据文件的建立、数据整理、数据的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以及数据的管理和报告的呈现,统计分析是一个前后连贯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学生对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的训练。而现有案例大多是豆腐块式的,也就是说讲到不同的过程环节提供不同的案例,案例之间不具有连贯性,使得学生对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缺乏全面的、系统性的认识,整门课程学下来也只是会使用方法,实际应用中遇到数据仍然无从下手,降低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体验。endprint

3.时间滞后

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比较陈旧,所反映的案例背景或案例主题已不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比如,有些案例采用的是2002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有些案例仍在研究降雨量、温度与产量的关系。学生自然对案例的兴趣低下,无法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显然,这是由于教师对案例的更新迟缓。

三、案例库建设方案的建设思路

(一)案例库建设基本原则

1.数量丰富

案例来源渠道可以多样化。首先是间接来源案例, 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和相关网络文件, 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 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对现存案例进行组织和加工;其次是直接来源案例,由案例作者亲自去调研、访谈, 结合调研背景和相关资料编写案例,或者教师从其研究课题中总结、提炼案例,这种方式获得的案例往往有明确实际的背景,切实可靠的数据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意义。所选案例如果是实际发生的,案例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作为实战者进行分析和策划的需要,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近似于实战操作,可以获得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而具备创新意识。

2.分专业建设

在收集大量案例之后,可以按照不同的学科专业建立不同的案例库,也可按照同一专业的不同内容建立案例库。要想充分发挥案例库的作用,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案例库应用管理系统,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案例导入、案例显示、案例检索、案例审核、案例删除等模块。根据专业课程要求,案例要难易适中,太简单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太难则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学生无从入手分析,会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3.注重系统性、时效性

从统计流程角度,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案例,使学生从搜集资料开始到最终资料的管理,将一个案例从头做到尾,这样使学生对软件的操作流程有系统性认识,不会割断各环节、各方法之间的联系。同时,及时更新数据库数据资料,不断更换选择补充新鲜的案例,将陈旧案例及时删除,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二)案例库建设流程

案例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套紧密的流程。一个科学的案例库建设流程应分为四个阶段。

1.制订计划阶段

案例库建设者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制定一个案例库建设的总体规划。一个成功的案例库需要一个周全的事前计划。其内容包括建设的目标、建设的主要原则、建设团队的分工与职责、建设经费预算、建设进度安排等。在总体规划下首先要拟定编写提纲,根据专业要求确定课程案例库的题量、难度、格式和类型。

2.收集素材阶段

收集素材是编写案例的基础性、前提性工作。高质量的案例需要有充足、翔实的素材。实践表明,开发一个案例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往往用于前期的素材收集,而不是后期的案例编写。

3.撰写案例阶段

在收集素材的阶段建设者已经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对于这些资料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其达到案例编写的需要。利用这些素材撰写案例初稿。这些初稿需要按照标准格式撰写,包括案例背景、分析目的、课程要求、报告格式等。案例初稿完成之后,应该首先由案例编写者自己进行修改,然后再交由案例库建设团队评阅。在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对案例进行修改后,最后将案例交给团队负责人审阅,并进一步完善。

4.调整修正阶段

一个案例正式入选案例库前应该有一个试用过程,即将案例用于正式的案例教学,使之接受实践检验,然后由案例编写者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提高,同时据此调整修正案例库。

四、结语

《统计分析软件》案例库建设是当前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实践课程,当前的案例库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根据课程建设的原则,依据建设流程,按步骤实施案例库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美霞,王永明.经济管理类专业SPSS软件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北方经贸,2013(6):129-133.

[2]徐拥军,宋扬.管理案例库建设的组织与流程[J].管理观察,2008(8):201-202.

[3]杨洁,刘娟.《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的探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3(4):257-259.

[4]徐拥军,宋扬,管理案例库建设的“4S”模式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7-11.

上一篇:基层组织建设年自查报告定下一篇: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