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通用10篇)
一级指标
二
级
指
标
分值
一、政府职责
20分
1.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领导。成立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2.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其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
3.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督导检查,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目标责任制;对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经费
投入
15分
4.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向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并且近三年有明显提高;确保发展学前教育工程(项目)投入。
5.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能及时拨付到位。
6.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国家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项目经费使用规范、合理。
三、园所
建设
15分
7.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并提供普惠性服务。
8.研究制定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接收、使用与管理细则,并有效落实,确保布局合理,方便就近。农村乡镇建设公办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等,构建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
9.设施设备配备达标,满足幼儿活动和发展的需要。
四、队伍建设
15分
10.合理确定幼儿教师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配足配齐教职工;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多渠道保证师资的供给,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求。
11.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扩大幼儿教师的培养规模,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12.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合法权益。
五、规范管理
15分
13.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实行幼儿园审批登记和年检制度。对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登记,实行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
14.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机制,制定幼儿园收费标准,规范幼儿园收费工作。
15.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和卫生健康工作,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卫生保健、饮食与健康工作制度和安全责任制。
16.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和机制,开展保教质量监测评估工作,有效解决“小学化”倾向和问题。
六、发展水平
20分
17.“毛入园率”明显提高,“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18.城镇和农村公办幼儿园所占比例、广覆盖程度明显提高。
19.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所占比例明显提高。
20.取得幼儿教育资格证的教师数占幼儿教师总数的比例明显提高。
21.保教质量明显提高。
然而,我们究竟根据什么来确定、修改或是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我们使用一套现行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估标准时,是什么决定了这套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过程背后的“无形坐标”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其一,评估指标体系不是凭空产生的。事实上,各种科学理论和普遍规律在有意无意中的运用,才是一套科学合理指标体系构建成功的有力支撑。其二,评估指标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各种层次的高等院校、不同院校的办学历史与特点时,我们显然不能用“一把尺子”来决定,而应该按照高等教育的一般发展规律,把对高等教育的质量目标分别体现在各类高校个别、多样的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之中[1]。这就需要对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和遵循规律做出总结。其三,评估效度和信度的保障需要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作为基础对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评估信度和效度的实现。
一、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本质探究
教育目标是开展教育评估的依据,但教育目标总带有某种程度的原则性、抽象性和概括性。为了评估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就必须把教育目标加以具体化。这一具体化的外显形式就是指标体系。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
从本质上说,指标是目标的某一个方面,是被评客体属性有关内涵的分解,是具体的、可测的、行为化的和可操作的[2]。但是,指标也只是目标的某一个方面,任何一项指标都只能反映目标的一个局部的侧面,不能反映目标的整体,只有系统化的,具有紧密联系的指标体系,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客体有关目标的整体。因此,从目标到指标,必须经过逐层分解,换句话说,就是对评估客体进行深刻分析和认识,进而把对评估客体的总体认识转化为对客体某些局部方面的认识。具体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就是在系统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的高等教育现象或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绩效或价值进行评判、估量与分析,以期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增值的过程。因此,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了主体价值标准、评估指标系统和指标权重。在这里,主体价值标准反映了主体开展评估实践活动的需要,体现了评估活动的价值取向;评估指标系统反映了评估对象的基本结构和本质属性;而指标权重系统反映了构成它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三者紧密联系,共同作用,以达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开展的根本目的。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本质特征
毋庸置疑,“质量”是高等教育评估的关键词。从哲学角度来看,质量反映了实体所具有的固有特性满足相关方面要求的程度(余小波,2005)。首先,“质量”概念中融合了主观因素,它总是与比较相关的,没有比较就难以评定质量。第二,质量是符合某种质的规定性,是符合某种既定标准的程度,强调质量是与事先设定的某一标尺的符合程度。第三,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评估主体评价标准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正是由于“质量”所固有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当“高等教育”作为“质量”的主体时,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如下本质特征:(1)指标体系是评估的价值标准,指标的设定和选取需要为评估客体指明正确的改革发展方向;(2)质量固有的主观性以及主体所赋予的约束性,决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具有时效性、本土化以及满足主体需求的特性;(3)质量本身的多样性和发展性,决定了评估指标体系的多样性。
(三)指标体系的实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实施和操作阶段容易被忽略,但它却是关系评估成败的重要环节。如果说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针对评估客体所作出的理论层面的探讨和研究,那么评估实施的过程决定了评估实现的效度和信度。
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系统的实践过程来看,主要包括了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目标、评估内容、评估专家和评估结果六大要素。而其核心都是“人”,“人”的个体因素贯穿评估活动的始终,“人”的活动和发展,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评估主体的价值取向、评估功能的实现应运以及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影响。因此,必须将评估这一本体活动的实施阶段同时纳入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二、构建高等教育质量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鉴于高等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必须从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寻求理论根据、奠定理论基础。
(一)基于哲学视角的理论依据——分析评估的主客体关系;明确评估主体的价值取向
哲学是传统教育学的两大理论支柱之一。以哲学的观点研究、阐释教育基本理论,仍是最基本的途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主客体关系和价值取向问题是一个上位性、综合性的高等教育哲学概念,它不仅反映高等教育的本质,而且涉及时代、社会、个体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以哲学的价值观为理论基础,不但可以把握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本质、功能、规律,还可以分析这一规律如何制约和支持指标体系的构建。
1. 主客体关系论:
指标体系反映主体需求。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主体和客体构成了评估关系。在整个评估系统中,评估主体、评估客体、价值关系和价值标准诸要素相互结合,才能发挥评估的功能和效用。从评估的过程到评估的结果,都必然对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清晰的评估主体和评估客体是评估工作开展的基础。从高等教育自身对质量的需求发展到高等教育质量备受社会关注的今天,出现了不同类型、不同目的、不同需求的评估主体:政府、个体、高等学校和社会机构。不同的评估主体对评估的目的与价值取向各不相同,例如,政府——对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引导和调控——发展高等教育,合理配置资源。个体(个人、研究机构)——促进个体自身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整合。高等学校——自身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高等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社会(舆论媒体、评估中介机构)——社会文明的发展,阶层的分层与流动——为社会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由于评估主体在价值关系和价值标准上,对评估客体高等教育的质量存在不同,这就造成了对高等教育质量本身观测点的选取差异。而评估作为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从评估目的的确定、评估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分配,评估结果的获得,直到评估结论的解释,每一个环节都应反映和体现评估主体的利益与需要。
2. 价值论哲学: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价值取向。价值反映着主客体的关系,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关系的一种属性。它虽不是有形实体,但它是具有确定性、客观性的对象。既然评估是一种价值判断,那么研究评估就要从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出发,从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的辨证关系出发。
指标体系应反映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特征。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而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观是与其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的。因此,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进行价值取向分析的过程中,须对其时代背景加以解释。高等教育自身就有发展的不同阶段——精英教育阶段、大众教育阶段和普及教育阶段。由于各个国家、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高等教育的不同阶段的到来也不可能是同一时期,因此,在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的价值取向应与当时的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同时,由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自身具有的导向性作用,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因此,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价值取向应具有战略性的眼光。
指标体系应反映主体价值需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价值观念是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的,有多少种主体就会产生多少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因而价值取向本身就是具有多元性的。评估主体的价值观,不仅体现在指标、观测点的选择上,还体现在指标权重和价值标准上,在高等教育评估工作中,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基本的价值取向定在那里,往往受评估主体的影响。指标体系也只有根据评估主体的需求来构建,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的利益需求和评估效能的实现。
指标体系应以教育的根本目标为导向。价值论研究注重事实分析和价值分析的统一,是指导教育评估进行价值判断的重要方法论[3]。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所反映的是评估主体的多元性价值取向,它是在评估主体的意志之下进行操作实践的,是高等教育工具价值的具体体现;但是任何一个评估主体,都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本体价值,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这是高等教育发展中必然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为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保驾护航,这是制定评估指标的导向。
(二)基于教育学视角的理论依据——评估具有的时代性;教学关系;量化指标
教育评估作为教育领域内的实践活动,必然与教育的普遍规律紧密联系。
1.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
教育和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是教育的一个基本规律,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的组织机构是处于社会发展变革之中的,它的发展受到社会变动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又反作用于社会。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并按照这一规律进行评估,才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这是因为:
首先,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都是为本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服务的。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历史积淀和传统理念等方面的不同,在制定本国的高等教育方针、政策上都会存在差别。例如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因此,各个国家在制定自己的评估指标时应以本国的教育方针为导向。
其次,在社会变迁与教育变革的关系问题上,大部分学者所持的观点是,社会的变动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迁导致教育的变革。因此,社会变迁是教育变革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各个社会的转型时期都是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系统的转型时期,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的质量观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高等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与所处的历史时期的步调一致。这样才能确定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我国的教育评估事业在起步阶段就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 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教育学中关于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论述,是指导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过程中的重要理论依据。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且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估活动在开展之初的关注对象。对教学过程的评估,必须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教学任务的完成要有老师的教,更要有学生的学。从目前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来看,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以及学风都与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关。因此,对教学质量的评估,要正确认识教学过程的评估和教学效果评估的关系。良好的教学过程是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上。正确认识教学活动的双边关系,在指标体系中要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诸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指标的设定,也要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如生源质量、到课率、作业完成质量、考试成绩分布等。
3. 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理论。
教育过程是以投入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即以消耗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条件。既然要消耗就一定存在节约或浪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的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有效利用、合理配置就是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理论[4]。教育投资的效率是教育的产出和投入之比。按照教育的结果,可以将教育的产出分为内部产出和外部产出。内部产出是高等教育过程的直接结果,外部产出是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和贡献。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从宏观上讲,是指整个社会全部教育活动的投入产出状况,或国家为教育部门所投入的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即探索一定部门、一定地区或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投入状况,特别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资源的利用率[4]。
在我们现有的评估指标体系中,高等学校的总体规模、生师比、生均占有资源、硕博学历人员占有比例等指标的设置,都在有意无意中使用了这一教育经济学理论——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理论,它保障了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基于社会学的理论依据——保障指标体系具有前瞻性、关联性;注重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
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人类文明发展模式,是社会进步内在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高等教育通过所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作用,将直接或间接地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功能,就是对高等教育的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评判并进行改进。因此,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要体现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眼光,也就是说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先进理念的代表,应该凸现其前瞻性,从而起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导向性作用,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然而,为了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本身首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如果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手段单一,那么教育就不可能承担起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知识等服务的重任。因此,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科学的、优质的教育。
2. 分层理论。
社会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注意社会的分层以及伴随而来的社会流动和不平等问题。这种分层理论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一切的高等教育系统都具有某种院校等级,在资源分配、吸引教师与学生、学校声望等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观点的最大用处不是对于高等院校进行分类说明,而是对于高等院校的变革方式和发展方向的探讨提高理论基础[6]。
高等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办学体制、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舆论导向等多种因素而出现分层,并最终出现了院校的地位差异,进而演化为办学层次和办学方向的截然不同。在分层观点中相关的高等教育问题比较普遍的就有“与高等教育有关的政策,如何影响它的分层体系的形状和特点?政府应该奉行什么政策,应该按照什么标准制定和选择这些政策?”[6]显而易见,目前实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可以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自然应该考虑院校分层的不同特点。
在指标体系的设定中,这一分层理论主要体现在高等学校的管理上。高等教育系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由于其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同,学校的管理目标也不一样,即使是同级同类的学校,管理目标也存在差异,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学校才能办出自身的特色。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将办学特色作为一个一级指标单列出来,反映了国家政策对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支持。
3. 系统论。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特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就其过程而言,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系统具有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等三大特征和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及综合性等五大要点。”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本身是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内部包含若干小系统(即一级评价指标),每个小系统内部又包含若干更小的系统(即二级指标及下一级的指标)。“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或整体,不仅具有纵向层次,而且具有横向层次。就纵向而言,每一级指标就是一个层次,就横向而言,各个指标之间互不包含、互不兼容,指标与指标之间层次鲜明。”
由指标体系定义我们知道,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都应该是这一系统中的要素,评估的开展要通过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来实施;同时,任何一个指标离开了指标体系都毫无意义,它不能孤立地实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指标体系的设定应注重连贯性和交互性,关注各个指标设定的作用和意义,把握系统的总体目标的同时也要实现各部分的评判改进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文江,曹林.教学评估应坚持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统一[J].中国高等教育,2004,(18).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4.
[3]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97.
[4][5]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56.258.
有些人说,PISA的评估结果基于过于广泛的各种因素的组合,而这些因素之间缺乏关联性;另一些人则认为,PISA测试的是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这种方法具有天然的不合理性。当然,比较国家之间的教育决非易事,但PISA仍旧是目前试图改善国民教育体系的决策者最有用的工具。
PISA出现以前,许多政府都宣称它们管理着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体系,并认为它们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来纠正教育体系中的一切缺陷。然而,PISA的评估暴露出一国教育体系的弱点,从而有助于确保决策者认识到并希望他们改进仍然存在的缺陷。
PISA给政府和教育部长造成了问责,这有助于刺激他们行动起来。官员们越来越多地开始互相取经,探讨如何在应用课程、教学和数字资源方面进行创新;如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以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成功机会;以及如何应对教学所面临的多样性问题。
经合组织将PISA建立为全球评估体系,因为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学生必须能够与来自多种背景的人进行合作,接受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为了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成功机会,教育必须让他们准备好处理超越国界的问题。
但PISA最重要的结果还是在国家层面上,因为它启发了创新,扩展了国家内部的教育前景。芬兰、日本、中国和加拿大等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已成为卓越教育的全球参照点,他们的经验有助于其他国家设计有效的改革方案。
在2000年发布的首次PISA评估中,巴西教育体系表现最差,对此,许多人质疑将新兴市场与芬兰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是否公平。但巴西随后奋起直追,在改进教学质量方面做了大手笔的投资。如今,巴西已是全球教育体系进步最快的国家。
德国也是PISA 在2000年评估中引人注目的,其表现竟然不及平均水平,并且着存在巨大的教育不公,这一结果令德国人十分震惊,并因此而开展了为期几个月的公共争论。受到刺激的德国政府采取了支持弱势群体和移民学生的措施,并让早教成为德国教育政策的推动力。如今,PISA报告确认,德国教育体系的质量和公平性有了重大进步。
即使在全球表现最好的教育体系,PISA也有助于为之指出改进的方向。比如,PISA評估表明,尽管日本学生长于复述学到的知识,但当他们被问及需要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的外延性问题时,往往难于应付。在去年4月访问被2011年海啸摧毁的东北部学校时,我们随处可见这一评估结果所带来的改进措施,这些措施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具创新性的学习环境。
这一经验为世界提供了另一个教训:即使社会和文化因素是决定一国教育风格的主要力量,改进的空间也仍然存在。日本等国家不需要改变文化来纠正其教育的不足;它们只需要调整政策和实践。
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PISA计划提出以来,创造性的教育研究和创新合作的全球平台就一直是其初衷。此后,致力于发展教育的决策者、研究者和专家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专业网络,并利用这一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信息进行国际性的比较。
与此同时,PISA还测量学生的社会能力与情商技能、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以及教育平等性和家长支持——所有这些都为理解全球评估得分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准。
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PISA系统所评估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未来成功至关重要,并且经合组织一直在致力于扩大PISA所测量的认知和社会技能的范围。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制定
褚宏启 高 莉
首先,建立伞面的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增加义务教育发展的过程指标,完善结果指标(质量指标)。均衡涉及教育起点、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方面,包括教育机会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教育过程均衡、教育质量均衡等。
其次,在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区域均衡发展、校际均衡发展三个层面上设计指标体系和标准,既体现三个层面的共性,又明确三个层面均衡发展的个性与侧重点。这涉及三方面:一是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证适龄儿童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二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三是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我校认真安排部署河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落实情况检查评估工作9月12日上午,我校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河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落实情况检查评估工作,全体校领导及相关职能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校党委副书记石品、党委宣传部部长景中强分别汇报了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文件精神,并就具体工作安排、工作开展情况做了汇报。校领导对此项工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意见。
校党委书记朱海风强调,大家要充分认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工作的重要意义,各相关单位要加强配合,扎实做好此次迎评工作。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学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发展过程的重要位置,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落实好,展示学校在新的起点上的新形象。二要明确任务,明确责任。要认真做好本部门相关工作的自查自评,按要求及时提交、上报相关材料。三要把握进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各相关单位要按照迎接检查评估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合理把握各项工作节点,扎实推进。四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党委宣传部要从整体上加强此次迎评工作的协调,各部门要加强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协调,确保顺利、高效完成检查评估工作。各相关单位要以此次迎评为契机,发现工作中的不足,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促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航材供应保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无论对于军机还是民机,航材供应保障都是一项异常重要而又复杂的管理工作,对航材供应保障实施良好的计划、组织、控制,是确保飞机稳定运营(或完成训练与作战任务)并实现较低成本的.根本前提.而全方位全过程的效能与成本评估则是做好航材供应保障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 者:龙军 康晓明 程海龙 曲丽丽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刊 名:航空维修与工程 PKU英文刊名:AVIATION MAINTENANCE &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8 “”(2) 分类号:V2 关键词:1 研究步骤和方法
1.1 初步建立指标体系框架[2]
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该研究领域的进展和成果, 初步确立指标体系, 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工作2个环节来监督评价“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情况。聘请有关专家[3] (包括艾滋病性病防治领域专家、健康教育专家、流行病学专家等, 要求所有专家必须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在各工作领域工作年限不少于5 a[4]) 采用头脑风暴法集中讨论[5] 。以专家的丰富经验和深入调查为基础, 严格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要求, 以科学、实用、有效为原则, 初步建立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监督评估指标体系的备选指标框架。
1.2 专家咨询法 (Delphi法) [6]
采用匿名回函的方法征求专家意见, 将统计处理后的指标体系作为专家应答的参考。经过2轮专家咨询的评定, 在第2轮专家咨询评定中, 增加了重要性系数的设立, 方法是将备选指标重要性程度依据Likert 5分度量法分为5个等级[6]:很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5个级别, 分别记为5, 4, 3, 2, 1分。回收后计算每项指标的均数和变异系数 (CV) 。第1轮专家咨询发放调查表20份, 回收17份, 积极性系数为85%, 有效问卷16份, 有效率为94%;第2轮发放调查表18份, 回收17份, 积极性系数为94%, 有效率为100%。可以看出, 专家对本次研究的参与积极性很高[7]。
1.3 指标体系框架的确立
对2张量表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根据累计贡献率 (一般采用70%以上) 确定指标主成分的个数, 然后在因子负荷矩阵中确定最终指标[8]。
1.4 指标体系的完善
采用专家小组访谈法, 确定每个指标的主要观测点、等级标准与权重、评估内容或要求以及评估的方法。
2 结果
2.1 专家意见的协调性分析
采用变异系数来反映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 变异系数越小, 说明专家意见的协同性越好, 一般认为变异系数不应大于0.25[4], 每一轮专家咨询后, 对变异系数大于20%的指标进行适当调整, 得到新的分值后再进行下一轮的专家咨询。经第2轮修改后, 各指标的变异系数都小于20%, 说明专家的一致程度是合格的。
2.2 专家权威程度
经计算第1轮的专家权威系数 (Cr) 平均值为0.81, 第2轮Cr的平均值为0.83, 说明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 保证了指标的可靠性[9]。
2.3 监督评估体系的建立
2.3.1 各指标的相关系数
根据第2轮专家回函中对指标重要性的评分, 计算各指标的均数和变异系数。见表1, 2。
2.3.2 指标的筛选
对2张量表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10]。筛选出2张量表的最终评估指标。分别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工作以及学生教育情况的工作进行相关评估。如表3和表4所示, 前者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 6个二级指标, 15个观测点;后者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 10个二级指标, 30个观测点。
3 讨论
3.1 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监督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监督评价可以保证健康教育项目的顺利实施, 可以科学地说明健康教育对健康行为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指引健康教育项目利用最少的花费取得最大的收益和效果[11]。本次构建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从监督和效果评价2方面来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通过监督, 可以使相关部门的工作更认真、完善和到位;通过效果评价, 可以检测学生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知识层面、接受能力等。在此过程中, 可以发现整个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为下一步健康教育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3.2 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监督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 2轮咨询表的回收率分别为85%和94%, 说明本研究的回收率信度较高[12]。本次研究所选择的专家主要为艾滋病性病防治领域专家、健康教育专家、流行病学专家、社会医学专家等, 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 2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都在0.8以上, 说明专家的权威系数较高, 所选指标较可靠。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处理各个指标体系, 根据特征根和累积贡献率来确定各指标体系的主成分的个数, 再在因子负荷矩阵中确定2张量表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主成分, 得到最终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有较强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13,14]。
3.3 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监督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该监督评估体系将“以评促管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作为指导原则, 通过评估,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促进项目顺利开展,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该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15]。通过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评估, 可以看出其对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发现工作中的遗漏和不足之处;通过对学校工作的监督评估, 可以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3个群体进行评估, 检查项目的开展情况以及其收益。同时, 该评估指标体系还可以在其他项目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构建科学、合理、实用的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监督评估指标体系, 为科学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法、头脑风暴法、Delphi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估指标。结果 指标体系分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价用表和学校工作监督评估用表。前者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 6个二级指标, 15个观测点。后者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 10个二级指标, 30个观测点。2轮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分别为85%, 94%。第2轮修改后, 变异系数均<20%。结论 该指标体系涉及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级、二级和三级人群, 可以对所有健康教育的参与者进行全面、完整的评估。
关键词:中职教育;简介;特点;问题;策略
前言: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有效地监督学校教学质量。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扩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已经可以和普通中等教育相等。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教学质量评估作为一个重要管理环节,也成为人们探讨的重点。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简介
教学质量评估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检测教学的质量,以保证教学成果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评估是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学成果反馈的重要渠道,学校可以通过教学评估及时了解教学状况,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二、为什么要实行教学评估
1.教学质量评估是必要的监督手段。学校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可以监督教师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与规章制度,保证学生可以接收到良好的教育。
2.教学质量评估是学校及时掌握教学状况,获得教学系统的信息反馈的主要方法。教学质量评估其实就是学校收集教学信息,并对教学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对教学中心进行反馈的渠道。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学校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学校的教学状况,接收教学系统的反馈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作为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的依据,防止教学中心对教学决策的偏差。
3.教学质量评估可以对学校的教职工起到激励作用。通过教学质量的评估,学校领导可以掌握学校教师教学的好坏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结合其他考核对教师进行合理客观的评判,并通过适当的奖罚制度对教师进行质量评估结果的反馈,让教师了解自己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表现与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其可以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此外,通过适当的考核与奖罚,可以激励优秀者,鞭策落后者,在各个教职工间形成竞争力,使学校的教学充满活力、动力,让教师的教学具有压力,以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
4.提升教学理论研究水平。教学中心可以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学的考核,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不足总结一定的经验教训,并对这些不足做出弥补,在弥补过程中将教学中的偏差上升到教学理论与实践不符的高度,对不符合实际的教学理念作出调整,提升教学理论水平。
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特点
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建立在初中文化程度之上的,它的教育主要是让这些受教育者具有符合社会岗位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为社会培养一线工作岗位上那些具备初级工作能力和高素质的工作人才,使那些受教育者具备实际工作需要的操作能力,并且符合社会价值观。
2.教育以適应社会为准。中等职业教育评价教育成果的标准是以能否符合社会需要,在这种适应性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需要符合社会、国家、单位的要求。
3.教学重视实践。与普通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实践,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适用性人才,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显得极为重要。
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1.学生素质。中职教育与其他普通学校一样,学生始终是教育的中心,因此,学生的素质也成为衡量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例如,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获取证书率、创新能力等。
2.社会影响力。中职教育是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学校,因此,教学质量评估必须把社会的评价作为重要依据,例如,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等。
五、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体系存在缺陷。在我国的中职教育中,许多教学质量评估多是来自于多年的评价经验和对其他高校评价体系的借鉴,对于自身的教学质量评估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不够完整。评价过程中,各方面协调性差,且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2.评价的整体参与性低。教学评价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学主管部门、教育者、学校三方面。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作为被评价者经常被排斥在外,那些评价者在评价中掌握着主动权,被评价者却无权干涉,只能对那些评价者听之任之,毫无主动性。
3.教学质量评价面狭窄。在目前的教学中,多以知识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评估时也是把课堂知识教学作为评价主体,忽视了其他实践教学的评价。许多评估只存在于形式,将那些简单规范的教学进行评价,对复杂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置之不理,这对整体教学是不利的。
六、对于完善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议
1.明确评估目的。教学质量评估要把以评估促进改善,以评估促进发展作为主要目的。首先,在中职教育中,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将评估结果作为改善教学不足的依据。其次,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奖罚制度可以激励教学工作者,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不断完善教学制度,改善教学方法,规范学校中的监督管理,提高教学成果。
2.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原则。(1)评估全面性。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对教学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考核对象应该是受教育者的效果。这些学生的培养效果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学设备和学校的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在评估时,管理者应该把这些方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在评估中,体现教学评估的重要价值。(2)教学评估符合科学规律。教学质量评估最重要的是要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教学的一般特征。教学评估要定时、定量、定性,使教学质量评估既有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又有新教育时期的特性。(3)教学具备开放性质。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因此,中职教学过程必须与社会和企业等多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质量评估时,管理者要把社会、企业、家长等多方面的意见结合起来,对被评估者给出一个公正的结果。
3.加强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学质量保障,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职学校通过对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完善,加强学校教学活动管理,提升学校教学成果。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任,其教学质量一直受众人关注。教学质量评估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保障教学质量有着巨大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估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究、完善。只有具备无懈可击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践水平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本千,宗俊明.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5).
[2]孙志河,刁哲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3]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产出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4]孙志河,刁哲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5]刘光寒.浅谈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
一种树形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
针对目前系统综合评估实践中建立树形指标体系仅依靠专家知识,缺乏理论上较为完备、使用时简单易行方法的现状,以能提供良好层次结构指标体系的`ISM法为基础,利用简单的“复制-分配”思想,将同时对多个上级元素起作用的下级元素进行复制,将复制副本归入相应的上一级元素之下,通过该方法将ISM法生成的网状指标体系变成树形指标体系.同时还引入了灵敏度分析,灵敏度大的元素应获得评估者的更多关注.
作 者:张晓峰 裘杭萍 任正平ZHANG Xiao-feng QIU Hang-ping REN Zheng-ping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07 刊 名:火力与指挥控制 ISTIC PKU英文刊名:FIRE CONTROL AND COMMAND CONTROL 年,卷(期): 32(6) 分类号:O212.1 关键词:系统评估 指标体系 树形结构2004年12月28日,国内一家电巨头突然爆出严重亏损的内幕:应收账款45亿元中,有26亿元无法收回,给业界带来很大震动。[1]据统计,由于我国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赊销后坏账严重、账款拖欠时间长,平均坏账率达到5-10%,而美国企业只有0.25-0.5%,相差10到20倍;国内企业平均账款逾期时间为90多天,而美国企业只有7天;中国企业的无效成本占销售总额的14%,而美国企业只有7%;中国企业的赊销比例为20%,而美国企业则高达90%。[2]这四组数据对比充分暴露了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我国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很多企业为避免风险而放弃信用销售,致使市场竞争力大大削弱;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片面追求扩大销售,盲目赊销,形成大量逾期应收账款,甚至成为坏账。信用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客户信用评估的基本要素架构
对于任何存在赊销的企业来说,客户信用评估和授信既是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始,也是信用管理者运用专业能力最多、投入精力最大的工作,是企业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其中最关键的是用于评估的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和全面。鉴于目前国内信用环境的特殊性,国际通行的“5C”评估体系并不完全适用,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客户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就显得很有必要。
从总体上讲,对客户信用的评估应该涵盖客户核心能力和客户与本企业的合作关系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客户核心能力要素反映的是客户当前的营运、获利和偿债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能力,集中反映客户的近期和远期偿债能力;而客户与本企业的合作关系,则衡量客户与本企业合作关系的好坏,反映客户对本企业的合作态度、依赖性和贡献大小。
核心能力强大的客户,如果与本企业的合作关系不好,比如恶意拖欠,则其信用度应该不高。同样,客户即使与本企业合作关系再好不过,如果其核心能力很弱,比如企业亏损,则其信用度也应该不高。因此,在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中,客户核心能力要素和客户与本企业的合作关系要素二者缺一不可。
具体来说,客户信用评估的要素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素质要素。企业素质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而人员素质特别是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管理素质和品德素质对客户信用的影响尤其重大。
2.财务要素。是对客户信用评估的基础和核心,主要用来评价企业资产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3.发展要素。是客户持续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础,主要涵盖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4.关系要素。衡量企业与客户合作关系的好坏,反映客户对本企业的合作态度、依赖性和贡献大小。主要通过客户在与本企业合作过程中的诚信度、忠诚度和客户的贡献率反映出来。
上述要素中,前三者是客户核心能力的范畴,而最后者反映的是客户与本企业的合作关系。
二、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客户信用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的是在基本的要素架构之下,建立子要素系统,并对各个子要素系统进行
完善和充实,从而形成一套完整和清晰的要素系统。
针对性原则指的是企业的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常见的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需要特别关注客户与本企业的关系要素。
可比性原则指的是各个指标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应该是有办法进行衡量的,并且通过衡量,可以进一步确定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对权重。
可操作性原则指的是简单、方便、实用。
考虑到国内目前的信用环境的现实状况,结合企业营销管理的实际经验,作者拟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企业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基本的要素架构,将整个体系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由核心能力和合作关系两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具体指标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其中,财务要素借鉴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内容。
1.素质要素子系统。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其中,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包括企业所拥有资源的稀缺性、行业特点、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和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各项管理职能的方法、手段、水平等。人员素质指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职工的整体素质。其中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管理素质和品德素质对客户信用的影响尤其重大。
2.财务要素子系统。主要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方面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其中,特别关注客户获取现金的能力和资产变现能力。财务要素又包括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取现金的能力4个子系统。财务要素子系统是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判断的最重要的指标项目。
运营能力指标主要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来反映。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获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销售毛利率和资产净利率。其中,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偿债能力指标主要通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来体现。其中,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性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
获取现金能力的指标包括销售现金比率和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其中,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销售额;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
3.发展要素子系统。主要考察客户的创新能力和成长性。成长性指标反映的是客户历史的进步,而创新能力反映的是客户未来的成长能力,二者综合反映客户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动态发展能力和趋势。其中,创新能力包括新产品投产率和新产品利润贡献率,成长性包括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增长率。
4.关系要素子系统。主要通过客户的诚信度、忠诚度和年利润贡献率三个项目来考察。其中,客户的诚信度包括客户的银行信用等级和历史欠款及其偿还情况两个指标。忠诚度主要通过客户的钱包份额、转换成本、品牌认可度和连续交易性4个指标来体现。其中钱包份额指客户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占其所有消费预算的比重。企业占客户钱包份额越大,客户对企业的依赖性就越大,二者关系就更为紧密。
具体指标体系如图所示。
三、客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运用
1.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作者主张采取专家评分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首先,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企业的不同地区业务专员的意见;然后,对各个收集到的意见进行综合,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分为3个步骤展开:第一步,构造层次结构模型。把客户信用作为目标层,各级指标体系作为准则层,被评定的各个客户作为方案层构造出如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第二步,采用德尔菲法(Delphi),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请10位专家按照1-9标度对草拟的指标体系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构造出9个合理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通过判断矩阵得出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比值。第三步,利用第二步得到的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指标的单排序和总排序权重。
2.确定客户的信用风险系数。采用Delphi法,请专家给客户的各个指标打分,采用5分制,其中5、4、3、2、1分别代表优、良、中、差、劣5个等级。分数乘以该指标的权重即为各个指标的加权分数,客户的所有指标的加权分数之和除以5,即为该客户的信用风险系数。从上述计算方法可以看出:第一,客户的信用风险系数小于1;第二,客户的信用风险系数越大,客户的信用度则越高,即客户的信用风险系数与客户信用度正相关。
3.确定客户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信用标准和信用额度。在此仅讨论与客户信用风险系数最直接相关的客户信用额度的确定。
通常先确定“全体客户授信总额”,再确定每一客户的信用额度,最后进行调整。首先,根据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和销售政策确定企业“全体客户授信总额”。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往往销售比例高。企业销售结算政策具体有款到发货、货到付款、送二结
一、实销实结等等,其本身已经大致地给出了企业的销售信用相关的总体原则。
其次,在“全体客户授信总额”基础之上,根据每一个客户的交易额和信用风险系数确定具体客户的信用额度。
公式如下:
客户信用额度C=客户的交易额Q×客户信用风险系数r×全体客户授信总额C总/企业销售总额Q总
第三,进行调整。由于r<1,使得Σ客户信用额度C<全体客户授信总额C总,有必要对C或者Q总或者二者同时进行调整。调整策略取决于企业主要决策者的风险态度。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rrow把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分为三种:“好冒风险”的冒险型、“规避风险”的保守型和“漠视风险”的中性型。在这里,调整策略也相应地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冒险型决策者倾向于采取大胆激进、富有进攻性的决策。在调整时其潜意识里更愿意把全体客户授信总额的额度用完,毫无保留。在操作上则使得Σ客户信用额度C'(调整后)=客户授信总额C总。可以推出,调整系数δ=客户授信总额C总/Σ户信用额度C(调整前)。很明显,调整系数δ>1。此时,客户信用额度C'(调整后)=客户信用额度C(调整前)×调整系数δ。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决策者对风险的偏好,他把客户信用额度的计算值放大了相同的倍数(倍数=调整系数δ),最终使Σ客户信用额度C'(调整后)=全体客户授信总额C总,把企业的全体客户授信总额毫无保留地用完了。
第二种情况,保守型决策者倾向于采取保守稳妥的决策。在调整时其潜意识里更愿意减少企业赊销风险。于是,他便缩小企业全体客户授信总额,使得全体客户授信总额C'总(调整后)=Σ客户信用额度C。
第三种情况,中性型决策者愿意采取中庸的决策。他在同时做出上述两步计算之后,另取一个调整系数β,满足1< β< δ。然后据此对客户信用额度C和全体客户授信总额C总进行相应的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在确定客户信用额度时,要注意参考行业内的平均信用水平。
四、结论
【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推荐阅读:
教育督导评估自查报告07-06
义务教育阶段督导评估09-29
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自查报告09-27
政府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汇报材料05-24
县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查报告06-07
学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评报告06-27
中心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整改报告07-09
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档案盒标签07-12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自查报告09-09
小学教育督导评估自评报告(2009年)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