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管工作目标报告
我的工作目标不是要每月发现、检出很多起质量事故,而是要和车间协作,重点抓过程检验,逐步让存在的问题具有可控性,将质量事故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使品质控制工作更加系统化和有效化。
具体实施细则:
首先逐步熟悉质检工作的日常流程,学习现有质检管理规定以及奖罚条例,记录好日常工作发现的质量问题,并将车间质检员的日常检验记录进行汇总,对发现的问题即时与生产车间各相关领导协商、制定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领导批示后在第一时间实施。2
严格执行公司规定的零件三检制度,强调首检的重要性,严肃无故障交检的必要性。对违反规定的员工提出批评和相应的考核,并要求生产部门以检查出的质量问题为依据,对班组长以及整个班组进行绩效考核,通过考核对班长及员工施加压力,强化车间员工的质量管控力度,逐步让存在的问题具有可控性,从而使三检得以真正建立,使品质控制工作更加系统化和有效化。3
对车间现有工装进行定时检查,要求各个班组自觉进行维护,保养。对不合格的工装坚决不用,对工装上的定位钻套进行适时的更换,以便保证加工精度,避免批量质量事故的发生。以后制作的生产工装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才允许投入生产使用。4 对生产一线员工提出三不原则: 一
不制造不合格产品。二
不传递不合格产品。三
不接受不合格产品。5 对质检以及车间各班组生产负责人提出三不放过原则: 一
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及责任者未分析不放过。二
质量事故的危害性未分析不放过。三
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未分析和制定不放过。6
与车间共同商量已加工完零件在交检时的摆放区域划分,让每个班组都能养成定点交检,让质检员做到检完工件后分别放置,具体放置分为:车床交检区域、铣床交检区域、钳工交检区域、车间内周转区域、转二车间周转区、入半成品库周转区、入成品库周转区、不合格品待处理区,以方便调度员及时对工件进行正确的周转及入库。7
树立车间生产质量标兵的正面影响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对质量意识高,工作认真的员工建议公司给予经济奖励并公告车间。对于质量意识差,工作不认真的典型,质检部门会通知车间要求取消其计件工资资格,让其从学徒工开始学习一个月,得到车间以及质检的认可后方可继续参加计件考核。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我会时刻把增进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己任,与大家多交流思想,多沟通想法,增进理解和支持。对别人多理解、多支持、多配合、多鼓励,少猜疑、少争辩、少指责。使质检以及生产员工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团结互助,拼搏奋进的高效团队。
工作重在认真,做好工作重在务实,认真体现在工作的过程,务实则反映出工作的结果。创新源于思考,思考源于总结,总结源于反思。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我会坚持原则,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我会主次分明,认清方向,在复杂的问题中,认清抓住主要问题。在主要问题中,摸清问题发生的规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重复化。
温家宝说, 过去五年, 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推动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 年均增长21.58%, 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 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惠及1.6亿学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入园难”问题有所缓解。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 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全覆盖, 每年资助金额近1000亿元, 资助学生近8000万人次。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 覆盖范围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初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现有1260万农村户籍孩子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惠及30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
温家宝强调, 将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 今后还要继续增加, 必须把这些钱用好, 让人民满意。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切实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 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质量职责及分解的质量目标,二OO三,质管办做了如下工作:
一、确保了质量管理体系满足认证规定的要求具备保持认证注册资格的条件。
二OO二年二月八日,北京九千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心两名专家、国家级高级审核员来昆,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认证审核获得通过,并于二OO二年四月四日颁发了《质量体系认证证书》。随后,我们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满足顾客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继续巩固质管体系运行的成果,争取在质量、产量、成本、效益诸方面取得辉煌业绩,积极督促各部门按照分解的质量目标认真工作。二OO三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北京九千标准质量体系认证中心高审员刘锐、陈小松来昆,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保持情况进行了复审。三月一日,北京九千标准质量体系认证中心再次派遣国家级高级审核员、建材专家张荣藩来昆,对本公司质量体系实施运行情况进行复审和监审,经两次复审和监审都证实,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满足认证规定的要求,具备保持认证注册资格的条件,享有继续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权利
第一页 和义务。
二、组织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管理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员工是企业之本,员工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自实施GB/T19001-2000标准以来,我们对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砼搅拌操作工、砼输送泵操作工、砼搅拌运输车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材料员、试验员、质检员、设备员、调度工长所需的教育和技能提出了要求,并对其进行了逐一的评价;并分别于二OO三年元月十五日、二OO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二OO三年七月三十日至三十一日、二OO三年九月三十日分五批次对在职员工进行了培训,特别是对新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和转岗员工进行了培训。培训中,首先狠抓了全体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特别是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学习,使全体员工牢固地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意识。学习方法是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时,请老师授课,全体管理人员参加;分散学习时,则是由授培管理人员根据本部门工作情况,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学习,每次学习都要签到并有记录。目前,这一学习已深入人心。其二是对各操作工进行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岗位职责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特别强化了砼搅拌操作工这一特殊工序的培训,使他们明白砼搅拌操作是砼生产工艺流程中的是为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必须严格地实施质量控
第二页 制,预防产品质量的不合格。再就是对全体员工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使全体员工高度树立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意识。
自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以来,参加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的员工96人次,参加岗位技能培训的员工67人次,参加法律、法规学习培训的员工7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1份,以板报形式刊登质量管理体系专刊9期,质量管理体系考试试卷38份,职工培训计划完成率100%。
三、为了对采购物资、产成品及检验状态的确认和标识,防止不同类别、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用和误用,以利于实现产品质量的追溯,制作了砂石骨料、外加剂、掺合料、水泥等物资标识及不合格材料、不合格产品、设备待修、物资待检等状态标识牌共47块,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监控。
四、为了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部门、岗位开展的质量活动符合规定要求,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及不断完善,组织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活动,制定了内审计划,编制了内审检查表95条,对部门、场所历时两天内审、提出不合格项3个,皆为一般不合格。编制了不合格报告和内审报告,内审计划完成率100%。
第三页 内审后,对纠正、预防措施进行了跟踪验证,纠正、预防措施跟踪验证率为100%。
五、在质量体系运行中,收到质量信息四条,并按程序进行了传递,得到了实施。
值得注意的问题:个别员工深入学习、理解质量体系文件不够;有应加强。的质量记录填写欠规范;持续改进的意识还二OO三年十月五日
1、通过学习建立健全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内部文件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结合专业人士的意见进行适当的修订,促使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更加合理化,可操作化。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作业有记录,检验有标准,工作有计划,实施有监督。
2、组织公司员工进行专门的质量体系文件的应用方面的培训,让每一位员工明白自己在整个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重点加强质检人员ISO质量体系及相关国家标准、公司内部文件的学习与掌握,并保证这些标准及文件在质检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得到认真的贯彻和落实。
3、建立质检部检验设备、仪器及检具的台账,制订定期点检计划,并严格按照点检计划执行,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所有检具、设备、仪器的可靠有效。制定仪器、设备及检具具的操作指导文件,并使相关的使用人员熟练掌握。
4、加强对外部供应商的质量管控力度,针对目前我们公司零部件采购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管理,对重要的零部件通过谈判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严格贯彻落实。督促供应商交货时必须提供出厂检验报告。有效跟进供应商的质量改进活动。制作供应商季度质量报告,并对其进行质量评级管理:季度合格率≥95%为A级,95%≤季度合格率≥85%为B级,季度合格率≤85%为C级,对C级供应商及时发出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要求其对产品质量做出改进,对产品质量较差的供应商及时提出剔除建议。
5、加强内部生产质量的管控力度,对生产现场加强巡检抽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不合格的产品带病流通。以月报形式对车间产品质量进行统计,对比较普遍的问题进行通报纠正,对突出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协调技术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适当地培训考核,督促其掌握本职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对经过培训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建议人事部门及时做出岗位调整。
目前是无偿献血事业继往开来,发展与巩固的阶段。我站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无偿献血工作为中心和“安全是根,保障为本”的理念,认真贯彻“一个办法,两个规范”,进一步落实血液质量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三个转变,一个延伸”工程,稳步推进全站各项工作和无偿献血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确保全市临床医疗用血需要和用血安全有效。我站质管科在领导班子的指导下,将依据“一个办法,两个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制订今后的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第一,按照“一个办法,两个规范”要求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要在原有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机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和换版工作,完善各种表格和记录的更换,并按时组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对内审不合格要限期整改,真正达到质量管理体系能在运行中持续改进。保证能在卫生部、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对血站考核时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二,强化质量安全制定和严格执行《血站血液质量安全管理方案》,签订和落实《血液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书》、《血液质量安全管理评分方法》,进一步推进全站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责任化,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员工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教育,防止和杜绝血液质量安全事故和差错的发生,真正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
第三,强化质量控制,加强全血和成分血的质量抽查检测,按要求每月各个品种抽检;加强对原辅材料进站后的质量抽查;严格报废血和献血记录的审核;加强储血箱温度的巡查和计量设备的定期校准,确保血液质量符合标准;加强对下属分支机构的监督与管理;积极参加省和卫生部室间质控测评,争取优秀成绩。
第四,建立紧急预案,积累经验,提高突发事件中的抗风险能力,以备在像发生“7.23”特大动车事故这种情形下保障献血服务的质量和采供血过程的安全。
第五,加强全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质量意识,尤其要提高质量管理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狠抓内涵建设,确保血液安全;狠抓采供血工作中的环节关键控制点,确保无血液质量问题发生。
第六,按各科室及分支机构质量体系的要求加强内审和监督力度,发现差错及时上报评审,并采取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方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整改情况进行追踪,确保血液安全,保证采供血业务的有效运行。
第七,加强团队建设,尽量创造机会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到省内外血液中心参观学习和参加输血协会举办的临床输血知识新进展培训班,提高业务素质,进修学习新业务和输血新进展,做到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我站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争取建立质管科自己独立的实验室,购置必须的检测设备,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科室内部进行细化分工协作,并且落实责任。
第八,组织各科室和下属采供血机构进行百分制量化质量评比和考核,以及开展相关知识竞赛。
一、SFAC NO.8主要内容
SFA C N O.8包括三章:财务报告的目标;报告主体;有用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因为, 关于报告主体IA SB和FA SB的联合项目中将其作为一个单独部分进行讨论, 而第一部分并没有涉及, 所以, SFA C N O.8中并没有关于报告主体的实际内容。
(一) 财务报告目标
自从FA SB在1976年发表的《概念结构研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中提出财务会计目标应是财务会计概念的最高层次的理论, 很快会计目标起点论便成为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导思路, 形成了“会计目标→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表的披露”的概念框架的结构。当然, 在这次联合项目中财务报告的目标无疑成为制定概念框架的着手点。关于财务报表的目的和信息质量特征IA SB和FA SB在2006年7月6日和2008年5月29日分别发布了讨论稿 (D iscuss Paper, D P) 和征求意见稿 (Exposure D raft, ED) 。SFA C N O.8中明确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现实和潜在的投资人、债券人、以及其他信贷人提供有用的信息, 用来帮助他们做出提供资本与否的决策 (O B2) 。
(二) 财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联系财务会计目标和财务报告的桥梁, 因此在每个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都对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阐述。FA SB认为:“在SFA C中讨论的信息质量特征是影响信息有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 它们是在进行会计选择时应追求的质量标准。”在IA SB和FA SB的联合框架中对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 (见图1) 比较简明, 也存在创新。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信息质量特征分为两类:基本质量特征和增进质量特征。从总体上来看, SFA C N O.8清晰了基本质量特征和增进质量特征之间的层次关系, 为提供基本质量特征和增进质量特征之间的取舍提供一定的参考。在SFA C N O.8虽然没有明确给出区分两类质量特征的依据, 但是在公告中对四个增进质量特征阐述时 (BC3.33BC3.34 BC3.39 BC3.42) 却多次暗示了区分标准:缺少基本质量特征的情况下, 即使信息具有良好的增进质量特征对决策也是没有帮助的。相反, 只要信息具有基本质量特征, 那么对决策就是有用的。但是, 提供、传播、分析信息都是需要成本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报告主体提供信息的能力。信息所带来的效益如果不能够补偿获得信息所耗费的成本, 信息所带来的决策有用性就无从谈起, 因此成本对于全部的质量特征都是有约束的, 可能在一定的情况下要从成本效益原则角度, 牺牲一部分质量特征。表1对FA SB的SFA C N O 8与SFA C N O.2和IA SB的《框架》所涉及的质量特征进行了对比。
二、SFAC NO.8解读与评价
下文将对SFA C N O.8中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和信息质量特征的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自己的观点, 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 财务报告的界定
IA SB和FA SB原来的概念框架就目标主体存在一定的差异。IA SB的《框架》中目标主体是财务报表, 而SFA C N O.1中目标是财务报告的目标。这次的联合项目使得双方概念框架的范围扩大了 (BC1.4) 。在2006年发布的讨论稿中提到目标适用于所有财务报告, 财务报表只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 财务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财务报告的方式进行披露。然而, 对于财务报告的具体界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在SFA C N O.1中提到对于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区别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 只是通过例子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别, 并预期在以后的准则中将对财务报告的范围进行规定。但是, 到现在为止财务报告具体究竟包括那些内容, 仍没有明确的说法。这次颁布的SFA C N O.8更是没有涉及到财务报告的范围。只是在2008年5月发布的ED给出了与SFA C N O.1一样的说法:将在以后的项目中对财务报告的范围进行讨论 (ED O B4) 。2007年6月在IA SB的一次会议上就对收到的讨论稿中关于财务报告的意见进行了讨论。许多学者认为在没有对财务报告做出明确界定之前, 目标应该只适用于财务报表。在会上, IA SB的部分成员也认为, 如果对财务报告范围进行一个初步的定义, 将会有助于第一部分的顺利开展, 但是由于财务报告的范围非常广, 假如不能包罗所有的内容, 可能适得其反。但是, 笔者认为财务报告的范围应该给出具体的界定。很多通过财务报表以外方式披露的财务信息都是对决策者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考虑目标时包括这些信息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要是在讨论一个主体的目标之前, 连这个主体包括些什么都不清楚, 这样对于接下来的会计主体确认什么、披露什么就难以给出明确的规范。可能将来会发现现在对财务报告的界定是不全面的, 但是事物都是发展的, 会计也是如此, 很难一次性就将财务报告所包含内容全部罗列出来。但未来有可能要对现在的规定做出修改并不能作为现在不做规定的借口。
注:其中Y表示包含在内;N表示不包含。
(二) 财务报告目标关于财务报告目标, 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
主导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对于这两种观点的来源和形成, Tim Bush (2005) 曾对英国和美国的财务报告规则进行研究得出:欧洲的财务会计主要是建立在公司法之上的, 而美国的则是以市场监管 (证券法) 为基础的;前者强调公司管理和受托责任, 而后者则更多的关注市场和市场价格, 以及未来现金流的相关信息。因此, FA SB的概念框架反映了美国的机构设置, 并以市场为基础;而拥有浓厚的会计法规传统的欧盟成员偏好于根据公司法强调公司管理以及受托责任。在2007年2月IA SB和FA SB的一次会议上, 委员们就收到的讨论稿意见进行了讨论。其中, 最有争议的一点就是受托责任观。在收到的意见中很多都提及受托责任, 而且有86%的学者对讨论稿中提出的财务报告的目的 (与SFA C N O.8内容一致) 提出质疑。在受托责任观下, 信息使用者 (投资人) 使用信息做出决策, 如是否更换管理层、如何绩效管理层等都可以认为是资源的分配决策, 因此, 讨论稿O B2中所提出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就已经包括了评估管理者受托经营的目标 (D P O B28) 。在征求意见稿中, 明确的将评价管理者受托责任作为决策有用的一部分进行描述。IA SB和FA SB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和决策有用性放在一起阐述, 因为决策有用就是财务报告的目标, 这样可以取消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与受托责任评估的细分 (BC1.27) 。由此可见, IA SB和FA SB已经将评估管理层受托责任作为决策有用性的一部分来讨论。受托责任观是建立在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之上的, 要求经营者和所有者的身份十分清晰并没有明显的缺位, 以向资源提供者报告资源管理经营情况为目标, 要求报告的信息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主要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方法提供以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及评价为主的财务报表。决策有用观最早是由FA SB提出的, 这并非是偶然, 是有原因的:“第一, 美国的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第二, 经济活动中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使得投资者必须利用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通过资本市场以股票或其他证券买卖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 从而使得社会资源分配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 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资本市场建立” (吴水澎, 2000) 。决策有用观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之上, 委托人相对模糊, 以提供有助于决策者有用信息为目标, 要求提供的信息主要具有相关性、有用性, 主要采用现实成本 (公允价值等) 计量提供以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为主的财务报告。“但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非是矛盾的或排斥的, 相反两者之间具有某些交集。如果以一种更为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受托责任或受托责任观, 我们发现, 两者之间不仅并不矛盾或排斥, 而且决策有用观往往体现为受托责任发展到一个特定历史横截面上的特例。可以说, 受托责任始终是公司治理和公司财务报告的根基” (杜兴强, 2005)
笔者比较认同这一观点, 与受托责任观相比, 决策有用观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很少有直接的交流, 而投资者大多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投资的, 股权相对分散, 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有明显的缺位, 持有少数分散股权的所有者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 淡化了对资源的管理, 较少的关注企业资源的增值保值, 更多考虑资本市场的投资报酬率与风险。但是, 两者却是同样建立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这个基础之上的, 这是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型。受托责任不是简单的未来现金流的预测。经营者有着一定的自由经营权, 这需要从所有者的利益角度来监督经营者的自由经营权,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受托责任的监督都是有必要的。IASB和FA SB制定的目标是以美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为背景, 照搬了SFA CN O.1中财务报告的目标。这个目标在美国这样具有高度发达资本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国家都未必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要让它作为一个国际通用的准则更得商榷。就连美国会计协会 (A m erican A ccounting A ssociation) 在2006给讨论稿的评价中也表明:会计目标过多的强调决策有用, 忽略了受托责任。受托责任的评估被错误的理解为投资决策 (价值评估) 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下侧重点不同而形成的观点, 而决策有用观更多的是偏向在理想的经济社会环境下, 两者并非相互矛盾, 应该都是财务报表目标的重要部分, 在此建议在制定财务报告的目标的时要结合所处的会计环境全面考虑, 从而使得会计整体能够实现最大效用。在如今的经济社会环境下, 会计目标首先是以受托责任的监督为主要方面, 同时, 兼顾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 而将会计目标单一定位于决策有用是不恰当的。一方面, 当前全球大多数国家资本市场都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并没有形成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 当今投资者主要的投资方式还是直接投资而非通过资本市场购买有价证券。
(三) 信息质量特征
IA SB和FA SB对信息质量特征做出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将信息质量特征具体的分为两类:基本信息质量特征和增进信息质量特征。明确了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地位关系, 主次分明, 为它们的取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虽然修改后得信息质量特征总体上更加简明, 但是在具体信息质量特征上仍具有很大的争议。在SFA C N O.2将可验证性、如实反映、中立性分别作为可靠性的一部分进行阐述。而现在通过图1可知FA SB使用“真实表达”取代了“可靠性”, 包括有无差错、中立性以及原来的完整性。与此同时, 将可验证性划分为增进信息质量特征。IA SB和FA SB以往的概念框架都是从可靠性所包含的特征 (中立性、可验证性、如实反映) 来定义可靠性的。对于可靠性所包含的特性的倚重不同 (有的偏向如实反映, 有的偏向重中立性、无差错或可验证性) , 甚至还有些学者认为可靠性应该是确认的准则之一, 导致对于可靠性所要表达信息质量特征并不能达成一致, 因此, IA SB和FA SB重新寻找新术语来表示可靠性试图表达的信息特征。但是现在真实表达的只是包括完整性、中立性、无差错, 删除了IA SB的《框架》中的实质重于形式这一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信息应该反映事项或交易的实质并不应该拘泥于形式, 不能反映事项或交易本质的信息与真实反映是相悖的。SFA C N O.8表示真实表达已经隐含了实质重于形式, 再将其单独作为真实反映的一部分是显得多余了 (BC3.26) 。笔者认为, 真实表达确实是包含有实质重于形式, 但是它作为真实表达的一部分本来就应该是包含在其中, 这与无差错类似。由于现实会计实务中就存在很多交易和事项的表象和其经济实质是不相符的, 所以, 实质重于形式应该作为真实表达的一部分来加强真实表达的属性。例如, 销售收入的确认。当签订个附有销售退回的销售合同, 虽然产品已经发出, 购货商已经将账款支付, 但是对于预期的退货是不能确认收入的。在SFA C N O.2中把稳健性作为如实反映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却认为稳健性不应该作为一个质量特征存在。因为, 准则制定者认为, 稳健性与中立性是相互矛盾的。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会计实务中稳健性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 (减值准备) 。稳健性是指在面对经济事项中的不确定时, 对风险及不确定性的谨慎处理 (SFA C N O.2) 。主要体现在不得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其实稳健性实质好比使用直线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直线法只是提供一种估计固定资产余值及折旧的方法, 所反映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值, 但是信息使用者知道是使用什么方法得到这样结果的, 那么对决策就是有用的。同样, 稳健性只是为会计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提供一个估计的准则和方法。如果剔除了稳健性那么在面对不确定性做出估计是就会存在很大的变动空间, 这样不仅会导致信息缺乏可验证性, 同样可能损害其真实表达, 更谈不上中立性。在实际中如果不存在稳健性, 那么关于资产减值的准则就要进行修订, 因为这与框架中的中立性相悖。事实上, 稳健性是中立性的一种约束, 并不是相对矛盾。
IA SB和FA SB这份联合概念框架是一份相对广泛适用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 应该具有普遍性。财务报告的目标回答了: (1) 谁是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 (2) 使用者对信息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 财务报告能提供哪些主要信息?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作用和内容都是不同的, 因此, 在制定财务报告目标时不应该脱离会计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而单独存在。而信息质量特征是联系会计目标和财务报告的桥梁。IA SB和FA SB联合概念框架项目第一部分目标与有用信息质量特征取得了若干成果, 为框架制定的后续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 这其中仍存在部分观点具有很大争议。随着会计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 修订我国的《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或制定属于我国的概念框架都是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IA SB和FA SB的联合工程为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但是趋同并不意味着等同, 建议在我国以后制定准则的道路上能够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筛选性地吸收先进的理念。同样, 财务报告的目标和质量信息特征只是IA SB和FA SB联合项目的一部分, 相关的工作还很多, 希望这份作为指导全球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能够真正符合国际会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家樹、杜兴强:《会计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葛家樹:《试评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的一些改进——截止2008年10月16日的进展》, 《会计研究》2009年第4期。
[3]Geoffrey Whittington Fair Value and the IASB/FASB Conceptual Framework Project:An Alternative View Sydney Australia:ABACUS[J]2008, 139-168.
[4]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 NO.2[S]1980.
[5]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 NO.8[S]2010.
[6]IASB Discussion Paper Preliminary Views on an Improve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The Objectiv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Decision-useful Financial Reporting Information[R]2006.
关键词:目标特性,专家咨询,报告,撰写方法
0前言
目标特性专家咨询分析报告, 目前尚无类似的报告提供借鉴。本文归纳为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专家们对给定目标特性的看法和目标特性值的选择等方面情况, 经计算客观的得出大部分专家对目标特性某一规律性看法取得一致的分析类报告。
1 撰写专家咨询分析报告的几个步骤
1.1 概述
写出进行专家咨询的过程, 包括专家咨询的由来、专家咨询走访组、咨询时间段、咨询地点、咨询的单位、咨询的专家数量以及咨询的问题简述等。
1.2 人员结构分析
对所咨询专家的职务、单位、单位主要任务进行分析, 对照所咨询的问题和咨询单位的主要性质任务, 对性质任务类似的单位进行合并, 划分出N个样本, 1个专家为1个小样。样本中因人员职务不同, 故不同专家所表达的权重, 我们认为是不同的。
1.3 评测分析
对所咨询的问题进行分析, 这是专家咨询分析报告的主体部分, 作者主要对所咨询的问题采取逐个分析的方法, 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算法进行分析。因参加咨询评测的各单位主要任务、人员数量及职务不同, 按照不同的问题所能反应信息的权重也不一样, 所以评测可对样本采取抽样、加权的方法进行分析。
1.4 附件
按问题给出评测分析的数据统计分析过程, 附加到报告的最后。
2几类问题的分析方法探讨
2.1第一类问题:按照要求对目标特性进行排序, 排序从小到大。
举例如下:
要求专家按照某飞机外形尺寸、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雷达反射特性等特性的技术易实现性进行排序, 按1、2、3------顺序, 越易实现排序越靠前。假设抽取的一个样本2。
此类问题算法分析:因每项排序是以从小至大的顺序进行, 即从1-7, 故假设分别将目标特性对应的每个样本中排序的数字加权后相加进行比较, 数值越小应反映该目标特性排序约靠前。
此类问题样本分析:假设样本2中有1个高工、2个工程师和4个助工, 因高工、工程师和助工的反应问题的权重不同, 可以设定权重, 并将工程师和助工统一折合成高工进行最终数据计算, 则可拟出公示S2=∑ (Si*μ) /【高工数+ (工程师数/高工与工程师的权重比) + (助工数/高工与助工的权重比) 】=∑ (Si*μ) / (1+2/3.5+4/7) , 其中Si为样品2中的每个小样, μ为小样的权重比系数。当小样为高工时, μ取0.1;当小样为工程师时, μ取0.35;当小样为助工时, μ取0.7。权重可根据自己理解进行设定, 因排序是越小越靠前, 且系数越小体现权重越大, 所以高工系数取0.1, 是助工的7倍。
分析后就是样本统计计算工作, 数据较多可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计算、排序等, 并最终分析出结果, 举例分析过程见下表一, 可见经计算分析后, 按照目标排序技术易实现性的排序结果为雷达反射特性最易实现, 之后依次是飞行高度、外形尺寸和飞行速度。
2.2第二类问题:求目标特性范围 (最大、最小值) 及典型值
举例:要求专家们给出飞机飞行速度的范围 (最大、最小值) 及典型值, 假设抽取样本5、3、1。
算法分析:因要找出目标特性在众样本中的小样选择最多的项 (最大、最小值及典型值) , 而不同小样职务专业性不同则权重不同, 即可以使每个小样对目标特性选择1次计1, 权重大的进行适当加权, 最后累加得出每个目标特性的小样选择值, 值越大表明该目标特性值越具有代表性。因值越大越有代表性, 所以加权也是正向的, 即权重越大权重系数μ越大。则所求公示为:S=S5+S3+S1, 其中S即为所求的最终代表值, 值越大表明该值对应的目标特性越具有代表性, Sn为每个样本中小样值加权相加取平均值。样本分析同第一类问题, 这里不进行详细叙述。
3 结束语
光阴似箭!2005年即将过去。今年我在公司主要负责药品质量管理、药品招投标和人事管理三方面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
一、GSP质量管理
自我公司GSP认证以来,公司的质量管理有了长足进步,在硬件上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基本落实到位;在软件上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公司的经营服务质量、药品质量和各项制度均得到贯彻落实。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整改完善或做出相应的调整。
1、质管方面。质管部对药品养护、保管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力度不够;未能组织各类人员进行药品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药品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等教育或培训,当组织集体培训有困难时应针对单独岗位进行专门培训。
2、验收方面。根据目前公司人员已经比较充足,仓库应设立专职验收人员对药品购进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特别应做好近效期药品的催销和不合格药品的报损销毁手续和记录。梁惠华已取得验收员上岗证可以担任,其原本负责的我公司代理产品国内招标文件准备工作可以转交黄艳方负责。
3、养护方面。两名养护员应分工明细,相互合作。一人负责药品养护记录和药品养护档案的建立整理,并定期汇总分析和上报质管部药品养护质量信息。由于该项工作电脑操作性强,可由李洁芝养护员担任。陈瑞英养护员就负责设备设施的养护,对所有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并建立养护档案,同时做好库房温湿度记录。
4、购进方面。采购员联合客户服务员(黄艳方)应加强对供货企业和首营品种证照资料的收集更换,上交质管部审核整理。另外,采购员应完善购进计划记录。
二、药品招标
经过四五个月的紧张积极工作,佛山市第七次药品招标(议价)采购工作结束。在萧经理的指导和业务部的协助下,我基本上按要求完成本次招标的工作任务。在以剂型为单位不分规格和工艺专利的认可等新招标规则作用下,此次招标竞争尤其激烈,同时也增加了很多不可预知性。我公司这次参加投标品种620个,最终中标品种261个,中标率达到42%。与同行其他公司相比,结果还比较满意,更重要的是我们基本上保证原有经营品种能够中标,另外辉瑞公司的抗肿瘤类品种,葛兰素公司的西力欣等重要新品种的中标可以弥补公司原有的落标品种:西普乐、海舒必等损失,使我公司业务量能够维持甚至更进一步。
随着第七次招标期限将近,佛山市第八次药品招标采购活动在春节后将进入准备阶段。由于第八次招标是所有品种一起进行,再加上22种降价抗生素不知是否需要参与招标,使此次招标将竞争得更加激烈。同时,两次合为一次招标,工作量肯定比以前的大,所以春节后我们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人员方面应该确定2到3人专门负责此次招标工作;硬件设施方面应该能够配备两到三台专用电脑,最好是有一台手提电脑以便可以带到招标办去用。另外,资料袋、文件夹、移动优盘和磁盘等也要准备充分。同时,应当组织相应人员进行培训动员,也需要业务等部门的协助争取获得更多新老客户产品的投标权。
三、人事管理
我自2005年起接管公司人事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办理人事档案托管,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公司的劳动年审工作。一年多来公司加入了十多个新员工,其人事档案托管,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工作已经完成。2005年的劳动年审工作也正在进行,春节前应该可以完成。另外,公司大部分员工的人事档案托管费用已经到期。目前员工的人事档案托管费用由员工个人负担(公司各股东除外),为了减轻员工的负担,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提高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我建议公司员工的人事档案托管费用由公司负责。
由于我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时间不长,对人力资源管理法则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理解尚未深入,使得人事管理工作经验不足,这方面以后还有待提高和完善,以便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质管部
推动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指标的完成,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履行质量承诺,确保检验工作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确保对社会出具第三方数据的公正性。
二、工作计划
1、完成中心检验资质法人变更手续的工作。
2、建立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写修订,使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3、开展年度内审工作一次。
4、开展年度管理评审工作一次。
5、组织开展实验室检测设备的年度检定工作。
6、督促、指导实验室检测设备的年度自校工作。
7、组织进行实验室内部质量监督工作,全年不少于4次。
8、开展一次全面的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工作,保证检验质量。
9、组织开展实验设备的期间核查工作,保证设备状态。
10、组织参与省技术监督局等上级单位举办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和考核活动,全年至少一次。
11、积极组织人员学习新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提升中心质量管理水平。
1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工作措施
1、为了强化质量管理能力意识,提升人员职能素养,提高人员质量管理水平,积极组织外派人员学习最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同时在内部开展了相关内容的培训与学习工作。
2、整体规划质量体系的建设并按职能部门将质量职能分解到各部门及相应的人员,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依据,作业有标准,层层有监督。”
3、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连续有效。
一、政府财务报告目标概述
政府财务报告目标是构建政府财务会计的前提和逻辑起点,其选择对政府财务会计主体界定、政府财务会计基础选择等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重整财务报告目标,构建符合财政透明度要求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是财务报告服务于公共治理的必然选择。
(一)政府财务报告目标
目前,我国没有相关的法律或法规明确提出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只是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中进行了概括性地描述。三个制度基本都定位于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强调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强调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的同时,还应考虑其他方面。
(二)原因分析
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相伴而生,政府职能的差异决定着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差异,因此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与政府职能的定位密不可分。我国政府以前受传统行政理念即“政府中心主义”的影响较大,政府职能以管制型为主,具体表现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控制着大部分物质资源,其作用是全方位的,不仅要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利益,还要分配资源、安排生产等;政府权利相对集中,有严格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这种行政管理体制为政府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按政府意志在社会中分配资源配置,在以投入为主的财政管理模式中,政府会计的目标在于确保公共资金的符合性和正当使用,预算会计为此提供充足的框架,因此政府会计仅限于预算会计,并且反映资金运动合规性状况的会计信息需求在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中占主导地位。
二、政府财务报告目标定位
我国理论界关于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尚未达成共识,主要从财务报告目标体系的层次划分与动态演进分别进行研究。但上述两个角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一是基于层次划分的财务报告目标体系研究忽视了外部环境变化对政府财务报告目标定位的影响;二是在动态地构建政府财务报告目标时,没有明确每一阶段具体的目标体系。本文结合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体系的国际发展趋势,综合上述研究方法以确定符合财政透明度要求的政府财务报告目标体系。
(一)加强政府财务受托责任认知
由于政府对社会及公众都负有广泛的受托责任,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也包括财务的和非财务的。政府财务受托责任主要包括政府应依法筹集和使用公共资金,不断提高公共资金效率、保全公共财产及保护公共财务安全等。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与会计在货币计量上的优势,财务报告所反映的公共受托责任应为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政府财务受托责任又分为内部受托责任和外部受托责任。两大受托责任关系的形成都源于委托代理关系:国家的权利来自于人民,在全体社会成员的授权下,政府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并承担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责任,即公共权利受托责任。为了给政府行使公共权利提供资源保障,在民主政治制度里,通常以预算的方式授权政府通过征税等渠道从社会公众取得公共资源,并由此形成外部财务受托责任;在政府(广义政府)内部,立法部门进一步充当委托人,通过法律委托将上述“财产权”委托给各行政部门,从而形成行政部门对立法部门的财务受托责任,为了有效地行使“财产权”,在行政系统中,管理者(上级)以官僚委托的形式委托被管理者(下级)管理公共财务,并形成强有力的财务受托责任。行政部门内部的等级受托责任与行政部门对立法部门的财务受托责任综合形成内部财务受托责任。
(二)实现政府职能转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逐步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政府职能也不断转换。我国政府强调它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资金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当前我国政府职能主要是服务职能,这一理念有利于政府切实提高服务意识、改善形象及建设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职能将逐步向服务型、管理型、绩效型转换,如2004年7月1日实施的《行政许可法》从法律层次界定了政府职责和权限;2006年颁布的《政府收支科目分类》中的收入与支出功能分类则从公共财政预算的角度划清政府受托责任的边界。为了实现政府职能的转换,使政府掌控的资源能够按照公众的需要进行合理地配置,财政制度只能朝公共化方向演变。公共财政的基本理念是政府财政应当侧重于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包括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营造一个规范、公平、稳定的竞争环境。在公共财政体制下,要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财政管理的公开、公正、透明、考察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及其执行效果等。同时为了实现有效监督,满足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更好地体现政府职能转换以及公共财政建设程度,以解脱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政府应将为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评价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信息作为政府财务报告的重要目标。
三、政府财务目标体系构建
政府财务报告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使用者评价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提供基础,但反映财务受托责任及为使用者评价受托责任仅是确定政府财务报告目标体系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府财务报告的总目标,政府财务报告目标应按划分口径由粗到细进行具体的界定。同时,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不可能一成不变,会随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应分阶段来确定。
根据财政透明度的定义,基于财政透明度要求的政府财务报告应向公众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财政透明度手册》指出,向公众提供的财政信息至少应当包括预算信息、资产和负债信息以及各级政府的合并财务状况等。
由于政府受托责任目标的多重性,我国政府财务会计的改革会涉及很多方面,考虑需要协调诸多利益关系,按照成本效益、渐进式的制度变迁原则,可以依据政府会计范围的拓展以及会计计量基础的演变,将财务报告目标体系构建分为改革初始阶段、逐步完善阶段、基于财政透明度要求的财务报告目标定位三个阶段。具体过程如下:
(一)政府财务报告目标改革初始阶段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在确立目标的初始阶段,应将财务报告目标定位于满足政府机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其核算对象仅局限于中央政府和次级政府部门,体现会计信息对上级政府和人大决策的有用性,政府财务报告详细的目标如表1所示:
(二)政府财务报告目标完善阶段
随着相关法规的建立与会计准则的完善,政府财务报告目标体系建设进入第二个阶段。在第二阶段中政府财务报告的计量基础转向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对象拓展为中央政府、次级政府部门及预算外基金。会计信息更能客观地体现政府服务的努力程度、成本及成绩,因而将反映政府运营业绩纳入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在财务报告的内容上,逐步增加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政府长期资产与直接隐性负债的计量,使政府财务报告充分揭示截至财务年度末所有过去政府活动造成财务状况的现状,以利于合理预测政府未来的财务状况和持续提供服务的能力,进而阐明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与履行情况。随着改革的深化,作为监督机关的各级国家审计机关、纳税人、投资者、社会公众也加入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行列,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如表2所示:
(三)基于财政透明度要求的财务报告目标定位
在法规不断健全和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我国当制定了完备的政府会计准则及良好的信息系统时,可以完全实行财政透明度要求的会计目标。财政透明度中定义的政府为广义政府,既包括中央政府、次级政府部门、预算外基金,又包括所有主要提供非市场性服务、由政府单位控制和提供资金的非营利机构,因此在此阶段政府会计应核算广义政府财政活动与其他公共部门准财政活动。确认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提供给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最终定位如表3所示:
随着国际性组织(如IFAC、MF)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积极倡导和推动,国际债权人对政府财务信息的需求,以及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信息公开制度的逐步建立,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也应顺应潮流,逐渐向以全面阐明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为主,帮助信息使用者作出非经济决策为辅的方针转变。
参考文献
[1]姜宏青:《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点面思考》,《中国农业会计》2005年第9期。
[2]李建发、肖华:《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财务报告改革》,《会计研究》2004年第9期。
[3]路军伟、李建发:《政府会计改革的公共受托责任视角解析》,《会计研究》2006年第12期。
[4]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版。
[5]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会计研究》2004年第9期。
【质管工作目标报告】推荐阅读:
质管部工作职责06-05
质管部工作规划07-05
轮胎质管员个人总结06-20
人防办目标执行工作报告05-31
妇女儿童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07-23
年度常规工作目标管理考评自查报告10-06
安保工作目标06-03
运营工作目标10-22
确立工作目标11-03
工艺规划工作目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