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四单元检测题(通用9篇)
当代国际社会
一、选择题。
1、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国家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③主权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利,具有至高无上性和独立自主性 ④维护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实现发展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2、2014年6月,鉴于伊拉克国内安全形势发展重大变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方在伊人员和企业的安全,与伊有关部门保持密集沟通,要求伊方为中方人员撤离创造条件并提供可靠保护,确保中方人员安全。这说明()
①我国自觉履行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②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力量 ③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④我国政府在外交领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首次参加环太平洋2014多国联合军演的中国与美国、日、菲、澳等22个国家一同演习。参加此次演习,有助于深化中方与有关国家海军的专业交流和务实合作,提高共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能力。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联合军演是通过合作形式反映国家间的军事关系 ②联合军演国家在军事上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
③参加联合军演有利于加强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④联合军演是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的标志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2014年8月21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蒙古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国家社会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次访问凸显了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有力地推动了中蒙关系的发展。“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有利于()
①加强国际合作,发挥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主导作用 ②中蒙两国维护传统友谊,事实共同的根本利益
③我国搞好周边外交,实现和维护好我国的国家利益 ④维护区域和平,促进不同民族和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埃博拉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向疫区国家提供最急需的现汇和物资援助,并不断地调整和追加援助的清单,以空前的力度提供了四轮总价值为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中方先后租用了8架次包机,运输相关物资与人员,中方向疫区派出的防疫专家和医务人员超过1000人次。我国积极助非抗击埃博拉说明()
①我国主动承担国际义务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首届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上,中方提出中国与东盟共同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使之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枢纽。“中国—东盟信息港”的提出也得到了东盟各国代表的普遍关注和认同。“中国—东盟信息港”建成必将()
A、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网络空间的合作 B、提升中国在东盟事务中的影响力
C、巩固东盟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地位 D、加剧中国与东盟的矛盾和竞争 7、2014年9月1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时阐述了中方对
本组织发展的主张,强调成员国要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意识,协调一致加大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稳定和主权安全,大力推进互联互通、交通运输便利化、贸易投资一体化、融资保障机制建设。中国的主权()
①体现了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趋势 ②反映了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问题 ③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④体现了我国对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英、德、法、意等美国盟友,不顾美国反对,加入了由中国倡议筹建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亚洲基
础设施投资银行。由此可见()
A、独立自主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C、经济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D、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成
9、截至2014年10月27日,中国海军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共派出18批护航编队参加亚丁湾
护航行动,维护了该海域的船舶航行安全。这表明我国()
A、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加强同联合国其他成员国的战略合作 C、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主导作用
10、近年来,我国的海军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将军舰用于近海防御,但也引起了某些的质疑。据
此,中国国防部外事办表示,世界不应对此感到意外。材料主要表明()A、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自卫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C、我国国际地位提高,建造军舰,外国不敢表示异议
D、我国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他国家希望我国尽快造军舰
11、近年来,我国与阿拉伯国家、非洲、太平洋岛国与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建立多种合作论坛,参加了
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日益成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改革者。材料体现了我国在外交活动中()
①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坚决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④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高度重视卫生国际援助,先后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援建医院、培训卫生天才、开展疾病防控,并积极支持联合国在卫生领域的工作。这表明,中国()
①积极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③尊重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 ④积极发展与世界国际组织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针对国外对中国建设航母的非议,中国海军发言人表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靠现代化的海军力量来保卫海洋权益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中国建航母有必要,外国不应横加指责。这主要说明我国在坚决维护自身的()
A、平等权 B、独立权 C、自卫权 D、管辖权
14、中央政府曾就所谓“西藏问题”明确表示,我们和**集团的矛盾,不是人权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而是维护祖国统一或分裂祖国的问题,关于主权问题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这是因为()
①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主权对内和对外都具有至高无上性
③维护国家统一是维护主权完整的客观要求 ④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地区都不能享有独立的主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下图为一组纪念邮票展品,其最适合归入的主题是()
A.中国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组建国际组织 B.中国广泛参与亚太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 C.中国在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发挥很重要作用 D.中国努力促进科学文化领域的国际交流
16、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东南亚,积极推进中国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聚焦经济发展,深化战略互信。这主要表明()
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存在共同利益 ②我们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③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加强睦邻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网络黑客攻击是全球性问题。近来,有某国家对我国进行无端的猜测和指责。中国本身就是黑客攻击的最大受害国,中国政府一贯坚决反对黑客攻击行为,并愿就推动互联网安全和打击网络黑客攻击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际合作。这说明()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B、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目的和依据 C、打击黑客攻击行为说明各国的国家利益相同 D、独立自主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18、目前世界上仍有13亿贫困人口,8亿人忍受着饥饿,8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的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这说明()
①发展问题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②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 ③外债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④必须建立国家经济新秩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签证是指一国主管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签注、盖印,表示准其出入本国国境。近年来,我国在签证便利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仅2014年就同24个国家签署了互免或简化签证手续的协议。这一进展()
①表明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离不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③是由我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④说明国家合作以国家间共同利益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G2是指由中、美两国组成一个Group,以携手合作解决世界经济问题。G2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腾提出来的。他认为,中国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经济超级大国,美国应当成全中国,使其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合法建筑师和管理者,使中国与其作为全球经济超级权力的新角色相匹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会成为西方所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新的借口 ②这将是改变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转折 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④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② C、①④ D、③④
21、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局面。”中美积累正能量,需要双方()
①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加快世界多极化形成进程
②尊重和维护两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③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寻求广泛的共同利益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回答记者问时谈道,在涉及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坚定而明确:不是我们的,一分不要;该是我们的,寸土必保。这说明()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③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④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从鸭绿江到曾母暗沙,在我国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上,有一支“蓝色”的队伍一直在默默守候着她。中国海监,就是这样一支履行这一神圣使命的海上综合执法队伍。中国海监的巡航体现了()
A、我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我国坚决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 24、2014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上指出,中方愿与非方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促进非洲大陆互联互通,并愿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中国对非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①彰显中非是战略互信、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区域共同体 ②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中非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反映了中国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造福非洲人民的主导力量 ④表明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拓展中非共同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德拉米尼.祖马时指出,非洲是充满希望的大陆,非洲的发展符合时代潮流,中国支持非洲国家自主发展和联合发展,中国愿与非洲进一步加强战略协调,拓展互利合作,不断推动中非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国家利益相关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中非关系发展的原因。
26、占全球人口约1/7的20多个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总额的75%以上,即控制了世界近3/4的财富;而占全球人口6/7的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享有世界1/4的财富。按人均计算,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每年达2 700多美元,发展中国家则不到500美元。
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才能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缩小世界经济发展差距。
27、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如今,为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从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希望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该构想得到了欧洲国家的普遍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指出欧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原因。
第四单元
参考答案 当代国际社会
一、选择题
1——5:ADDDD 6——10:ADDCA 11——15:CABDC 16——20:ABACC 21——24:BDDD
二、非选择题
25、①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相悖则是国家冲突的根源。中非关系的发展是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② 我国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坚持不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尊重他国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同非洲国家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 中国在处理与他国关系时,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求同存异,积极寻求与他国利益的共同点,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
26、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必须维护世界和平。②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必须尊重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着眼共同的国家利益。
③联合国是世界各国活动的中心,必须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④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必须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给予发展中国家平等的发展权利。
27、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欧洲人民的共同利益。②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国家合作,顺应了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③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和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本目标的具体体现。
第四单元参考答案 当代国际社会
一、选择题
1——5:ADDDD 6——10:ADDCA 11——15:CABDC 16——20:ABACC 21——24:BDDD
二、非选择题
25、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相悖则是国家冲突的根源。中非关系的发展是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
②、我国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坚持不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尊重他国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同非洲国家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中国在处理与他国关系时,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求同存异,积极寻求与他国利益的共同点,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
26、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必须维护世界和平。②、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必须尊重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着眼共同的国家利益。
③、联合国是世界各国活动的中心,必须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
用。
④、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必须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给予发展中国家平等的发展权利。
27、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欧洲人民的共同利益。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国家合作,顺应了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
③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是我国外交政
1.安培的分子环流假设,可用来解释( )
A.两通电导体间有相互作用的原因
B.通电线圈产生磁场的原因
C.永久磁铁产生磁场的原因
D.铁质类物体被磁化而具有磁性的原因
2.如图1所示,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其正中央的上方固定一根长直导线,导线与磁铁垂直,给导线通以垂直纸面向外的电流,则( )
A.磁铁对桌面压力减小,不受桌面的摩擦力作用
B.磁铁对桌面压力减小,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作用
C.磁铁对桌面压力增大,不受桌面的摩擦力作用
D.磁铁对桌面压力增大,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作用
3.有电子、质子、氘核、氚核,以同样速度垂直射入同一匀强磁场中,它们都作匀速圆周运动,则轨道半径最大的粒子是( )
A.氘核 B.氚核
C.电子 D.质子
4.两个电子以大小不同的初速度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同一匀强磁场中。设r1、r1为这两个电子的运动轨道半径,T1、T1是它们的运动周期,则( )
A.r1=r2,T1≠T2
B.r1≠r2,T1≠T2
C.r1=r2,T1=T2
D.r1≠r2,T1=T2
5.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分别如图2中a、b所示。由图可以判定( )
A.该核发生的是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
C.磁场方向一定是垂直纸面向里
D.磁场方向向里还是向外不能判定
6.如图3有一混合正离子束先后通过正交电场磁场区域Ⅰ和匀强磁场区域Ⅱ,如果这束正离子束流在区域Ⅰ中不偏转,进入区域Ⅱ后偏转半径又相同,则说明这些正离子具有相同的( )
A.速度 B.质量
C.电荷 D.荷质比
7.设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4所示,已知一离子在电场力和洛仑兹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自A点沿曲线ACB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C点是运动的最低点,忽略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离子必带正电荷
B.A点和B点位于同一高度
C.离子在C点时速度最大
D.离子到达B点后,将沿原曲线返回A点
8.如图5所示,在正交的匀强电场和磁场的区域内(磁场水平向内),有一离子恰能沿直线飞过此区域(不计离子重力)( )
A.若离子带正电,E方向应向下
B.若离子带负电,E方向应向上
C.若离子带正电,E方向应向上
D.不管离子带何种电,E方向都向下
9.一根通有电流I的直铜棒用软导线挂在如图6所示匀强磁场中,此时悬线中的张力大于零而小于铜棒的重力。欲使悬线中张力为零,可采用的方法有( )
A.适当增大电流,方向不变
B.适当减小电流,并使它反向
C.电流大小、方向不变,适当增强磁场
D.使原电流反向,并适当减弱磁场
10.如图7所示,一金属直杆MN两端接有导线,悬挂于线圈上方,MN与线圈轴线均处于竖直平面内,为使MN垂直纸面向外运动,可以( )
A.将a、c端接在电源正极,b、d端接在电源负极
B.将b、d端接在电源正极,a、c端接在电源负极
C.将a、d端接在电源正极,b、c端接在电源负极
D.将a、c端接在交流电源的一端,b、d接在交流电源的另一端
11.带电为+q的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速度大小相同,所受洛仑兹力就相同
B.如果把+q改为-q,且速度反向大小不变,则洛仑兹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
C.洛仑兹力方向一定与电荷速度方向垂直,磁场方向一定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
D.粒子只受到洛仑兹力作用,其运动的动能、动量均不变
12.关于磁现象的电本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磁必有电荷,有电荷必有磁
B.一切磁现象都起源于电流或运动电荷,一切磁作用都是电流或运动电荷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相互作用
C.除永久磁铁外,一切磁场都是由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的
D.根据安培的分子环流假说,在外界磁场作用下,物体内部分子电流取向大致相同时,物体就被磁化,两端形成磁极
二、填空题
13.一质子及一α粒子,同时垂直射入同一匀强磁场中。(1)若两者由静止经同一电势差加速的,则旋转半径之比为______;(2)若两者以相同的动进入磁场中,则旋转半径之比为______;(3)若两者以相同的动能进入磁场中,则旋转半径之比为______;(4)若两者以相同速度进入磁场,则旋转半径之比为______。
14.两块长5d,相距d的水平平行金属板,板间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一大群电子从平行于板面的方向、以等大小的速度v从左端各处飞入(图8)。为了不使任何电子飞出,板间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为______。
15.如图9所示,M、N为水平位置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板间距离为d,两板间电势差为U。当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正离子流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从两板左端的中央O点处射入,因受电场力作用,离子作曲线运动,偏向M板(重力忽略不计)。今在两板间加一匀强磁场,使从中央O处射入的正离流在两板间作直线运动。则磁场的方向是______,磁感应强度B=______。
16.如图10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两平行电极板正中央垂直电场线和磁感线以速度v飞入。已知两板间距为d,磁感强度为B,这时粒子恰能直线穿过电场和磁场区域(重力不计)。今将磁感强度增大到某值,则粒子将落到极板上。当粒子落到极板上时的动能为______。
17.如图11所示,绝缘光滑的斜面倾角为θ,匀强磁场B方向与斜面垂直,如果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A在斜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则必须加一最小的场强为______的匀强电场。
18.三个带等量正电荷的粒子a、b、c(所受重力不计)以相同的初动能水平射入正交的电场磁场中,轨迹如图12,则可知它们的质量ma、mb、mc大小次序为______,入射时的初动量大小次序为______。
19.一初速为零的带电粒子,经过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已知带电粒子的质量是m,电量是q,则带电粒子所受的洛仑兹力为______,轨道半径为______。
20.如图13在x轴的上方(y≥0)存在着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在原点O有一个离子源向x轴上方的各个方向发射出质量为m、电量为q的正离子,速率都为v,对那些在xy平面内运动的离子,在磁场中可能到达的最大x=______,最大y=______。
三、计算题
21.以速率v垂直于屏S经过小孔O射入存在着匀强磁场的真空室中,如图14所示,磁感强度B的方向与离子的运动方向垂直,并垂直于纸面向里。
(1)求离子进入磁场后到达屏S上时的位置与O点的距离。
(2)如果离子进入磁场后经过时间t到达位置P,试证明:直线OP与离子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θ跟t的关系是θ=qB/2mt。
22.如图16所示,AB为一段光滑绝缘水平轨道,BCD为一段光滑的圆弧轨道,半径为R,今有一质量为m、带电为+q的绝缘小球,以速度v0从A点向B点运动,后又沿弧BC做圆周运动,到C点后由于v0较小,故难运动到最高点.如果当其运动至C点时,忽然在轨道区域加一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使其能运动到最高点此时轨道弹力为0,且贴着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求:(1)匀强电场的方向和强度;(2)磁场的方向和磁感应强度。
《磁场》单元检测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D 2.A 3.B 4.D 5.BD 6.AD 7.ABC
8.AD 9.AC 10.ABD 11.B 12.BD
二、填空题
《电场》单元检测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B2.B3.A4.C5.D6.BD7.BC8.B
9.BD10.C11.AC12.BD
二、实验与填空题
13.(1)BE
(2)D
14.3mgq
15.l2[(m2-m1)g+(q2+q1)Ud]
16.-10;200 17.S=40m
三、计算题
18.(1)E=2.0×104V/m
(2)q=1.0×10-8C
(3)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9.(1)T=4×10-3N
(2) h=0.08m
20. (1)v=100m/s
一、看拼音写词语。
3.缩写句子。
xiá zidǎ jiǎotián mìshâng dàn shùhēi hū hūxiào mīmī人们历尽艰险,凭着顽强的意志一步一步登上了顶峰。()()()()()()guāi quǎoyī dōuchú chuāngshēng xiùsǒng jiānyì lǚqī fù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置。()()()()()()
二、把作品与作者及国籍连线。《卖火柴的小女孩》美国笛福《凡卡》英国安徒生《鲁滨孙漂流记》丹麦契诃夫《汤姆·索亚历险记》俄国马克·吐温你还知道这些作家的哪些作品?
三、搭配词语。喷香的()甜蜜的()快活地()愉快地()痛苦地()若无其事地()大胆地()巨大地()慈爱的()亲爱的()美丽的()模糊的()
四、我想对你说。(可结合课文内容,也可结合自身感受)1.“我”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2.“我”对凡卡说:3.“我”对鲁滨孙说:
4.“我”对汤姆·索亚说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 小手吗?2.把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一)唯一的免费生1913年8月,用恩来考入了天津南开学校。南开学校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学校,教师水平高,学生学业成绩好。但是南开学校考试难,课业重,学费也很贵。当时周恩来是跟着伯母过日子.全家靠伯父给人家做工得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家境 十分贫困。周恩来吃穿极其简朴。他常常带一小罐酱当菜吃;学校要求学生衣着干净、整齐,而恩来只有一件蓝布长衫,只好晚上洗,白天穿。周恩来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学习特别勤奋、刻苦。他不仅努力学好每门功课,成绩总是 全班第一,而且课余还读了不少有关中国历史的书,所以作文写得非常出色,全校作文会考,周恩来总是名列前茅。周恩来品学兼优,全校同学对他都十分敬重,老师们也赞叹不已。他那艰苦奋斗、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全体老师的心。老师们经过热烈地讨论,一致要求学校免收周恩来 的学费。学校接受了老师们的意见,周恩来成了南开学校唯一的免费生。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周恩来品学兼优,全校同学对他都十分敬重,老师们也赞叹不已。品学兼优:
2.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出来,并选一个成语造句。3.用“﹏”画出记叙周恩来学习勤奋,刻苦的句子。4.写出第2自然段段意。
5.按本文内容填空。(1)本文介绍了周恩来成为南开学校的原因。(2)本文赞扬了周恩来
(二)放学了,我沐浴着夕阳的余晖,在乡间的土路上蹬车回家。“呼——”像一阵风掠过,我车把一歪,连人带车一齐摔在地上。我抬头看看前面那个骑 车人,上身穿一件花格村衫,留着长发,是个毛毛草草的小伙子。他车子后面放着一袋鼓鼓的东西,车子还在飞速向前。“真缺德!”我想,“超车不按铃,撞人不道歉,没那么便宜,追上他„”追呀追,忽然,我眼前出现了一条白线,啊,是米,白线长长地向前延伸着。哈!是他的米 袋破了,真是恶有恶报,我得意地笑了,火气也顿时消了。
车拐弯了,米线还在延伸,这白米仿佛对我开口了:“谁知盘中餐,粒拉皆辛苦。”这是我从小就会背诵的诗句。“还是不要幸灾乐祸,赶快追上他。”是老师,又像是奶奶在提醒我。我于是拼命地追,“喂—停车”他回头看看我骑得更快了。“喂—停车!漏米了一”这下真有效,他停下了。看看白线,又看看我,支好车子,检查起米袋来。我见他手抓着米袋上的小口子,正束手无策,便从口袋里摸出一条小绳递给他。“扎上吧!”他呆呆地立着,脸涨红着,半天不好意思地接过绳。“多亏了你„„叫我怎么说呢? 真对不起„„”他的脸更红了。“这没什么,快上路吧!”我蹬上车先走了,他在后面,一直也没再超过我。
1.从文中找两个成语,抄下来。
2.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3.作者是怎样描写自己在这件事中的思想变化的?
(1)被骑车人撞下车时:
(2)发现漏米时:
(3)想到粮食可贵时:
(4)发现骑车人束手无策时:
(5)发现骑车人惭愧时:
七、作文题
一、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英语单词或翻译
()1.A.收音机B.照相机
()2.A.喝饮B.吃
()3.A.隐藏B.寻找
()4.A晴朗的B.有风的
()5.A下雪B.下雨
()6.A.snowB.smile
()7.AtalkB.drink
()8.A.sadB.skip
()9.A.listentotheradioB.readanewspaper
()10.A.tidyyourroomB.doyourhomework
二、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英语句子或翻译。
()1.A.What’stheweatherlike?
B.Whatdoyoulike?
()2.A.It’sraining.
B.It’ssnowing.
()3.A.Sheislisteningtotheradio.
B.Sheisreadinganewspaper.
()4.A.玲玲在跳绳
B.玲玲在玩捉迷藏
()5A.他正在做作业么?
B.Sam正在做作业。
笔试部分
Ⅰ.正确抄写下列词组和句子,并在括号内写出中文意思。
havealookfavoritesportpasstheball
﹙﹚﹙﹚﹙﹚
Let’sgoandhavealook
﹙﹚
Ⅱ.根据图意完成单词。
__wi__b____tf____tb______
黑色
f____tb______p______p__ngˉp__ngbl__ck
Ⅲ.模仿范例写一写。例:go—going
do—______________play—______________run—______________
swim—______________pass—______________ride—______________
come—______________dance—______________sing—______________
Ⅳ.选择框中适当的词填空。
haveplay1.______________basketball2.______________toschool
gopass3.______________akite4.______________theball
singfly5.______________asing6.______________aPEclass
1.are∕they∕football∕play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avorite∕what’s∕color∕you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red∕pink∕white∕make∕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re/what/doing/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Ⅵ.根据问句找答句﹙连线即可﹚。
1.Whatdoyouhaveforlunch?●●Rabbit.
2.Whatclassareyouin?●●Wehaverice,meatandsoup.
3.Whataretheydoing?●●I’minClassTwo,GradeFour.
巴中二中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检测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书写(4分)
把薄伽丘的名言端端正正地抄写在横线上。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耀的母亲,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刻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二、语言的积累。(45分)
1、下列加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3分)
A、观测(cè) 贪婪 (lán ) 狩( shǒu )猎 弥漫(mí) 预兆(zhào)
B、篝(ɡōu )火 大颚( è) 飞跃(yuè) 篡夺(cuàn) 窸窣( sū )
C、静谧(mì) 海域( yù ) 喑哑(àn) 崩塌(bēnɡ) 轻盈(yínɡ)
D、骸骨(hái) 哀号 ( hào ) 谚语(yàn) 畅谈(chànɡ) 轨道( ɡuǐ)
2.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葱笼 喧嚣 奇幼 蜃楼 B.莴苣 崩蹋 幽雅 劫掠
C.弥漫 顷刻 溅落 拢乱 D.朦胧 狩猎 篡夺 猛犸
3、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错误一项 (3分)
A、它们有时会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变成)
B、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的窃窃自语。(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C、那最轻盈、站最得高的云,叫卷云。(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D、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远古的时代)
4、《看云识天气》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3分)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5、下面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3分) ( )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B.云很低,变得很厚,太阳和月亮好像都躲藏了起来。
C.这种昆虫非常漂亮,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D.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6、根据提供的材料,概括其中的语言信息,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材料】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现代汉语词典》)
A、化石是由年代久远的石头变成的。
B、化石可分为遗骸化石和遗迹化石等类别。
C、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演化进程。
D、研究化石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7、下面与天气无关的一句谚语是()(3分)
A、天无百日雨,人无一世穷。 B、朝霞主雨,晚霞主晴。
C、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D、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化石吟》是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在这里有赞颂的意思。
B、《月亮上的足迹》一文侧重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
C、《绿色的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是德国著名的昆虫学专家。
D、《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生动形象的科普作品,文章从云、云上光彩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9、填入下列空白处最合适的一句是( )(3分)
蝈蝈有着 ,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A、优美的身材、轻盈的步伐 B、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
C、清脆的叫声、敏捷的动作 D、吃素也吃荤的习惯
10、选词填空(5分)
(1)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___。(A冒险B探险C 探测)
(2)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____天气的情况。(A推算B推测C观测)
(3)那是一只蝈蝈正在___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A喙B咬C吃)
(4)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五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A、猛烈;B、剧烈;C、热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5)长眠地下刚 (A、沉醉;B、清醒;C、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11、理解填空。(7分)
⑴《山市》选自 ,作者是清朝文学家 。
⑵《绿色蝈蝈》一文选自 ,是 国著名昆虫学家写的。
(3)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尽量用课文中的原话):, ; , 。(2分)
12.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6分)
⑴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
⑵……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
⑶它们对这道菜吃得(形容非常有滋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是蝉的头骨和胸骨。( )
三、阅读(51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在飘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从原文找出与加点词相呼应的句子(各选一句)。(4分)
(1)姿态万千:
(2)变化无常:
2、能概括全篇课文中心的句子(原文中)是:
(2分)
3、云的特征是: (2分)
4、这段话所用修辞手法主要有 、 等(2分)
5、扩句.(4分)
天上的云,有的像峰峦,
天上的云,有的像奔马,
(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6、选出对“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中加点词“可能”分析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2分)
A、将信将疑,不敢肯定。 B、表示推测,无法证实。
C、留有余地,表达准确。 D、模棱两可,不够严谨。
7、将文段中的中心句抄下来。(2分)
8、文段中运用谚语进行说明,其作用是 。(1分)
9、文段中第一句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与后文在结构上形成什么关系?(4分)
10、列图表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试将本段的内容按下表的提示填写。(8分)
光彩识天气简表
光彩名称
|
产生和分布情况
|
色彩
|
天气征兆
|
晕
|
|||
华
|
|||
虹
|
|||
霞
|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云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1、解释带点的词:(6分)
相顾惊疑( )碧瓦飞甍 ( )
裁如星点( )危楼一座 ( )
人烟市肆( )窗扉皆洞开( )
12、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 )(2分)
A、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B、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
C、恒不一见:永远不能看见一次。D、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
13、“一切乌有”中的“乌有”一词意为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常用成语是 (2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①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译:
②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译:
15、“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4分)
从与 出现为初生阶段, 出现为发展阶段, 出现与消失为高潮阶段.
16、那时的人们为什么把“山市”称作“鬼市”?(2分)
答:
四、附加题 .(10分)
1、下面三个词是从句中抽出来的,怎样还原才适合?请将其序号填入句中的横线上(2分)
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他最善于利用生活中很多能够照出自己的真实表象的镜子,______________。
①完美自己②剖析自己③调整自己
3、与下面诗句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2分)
朋友,不要说地上是阴影,那是因为你总低着头。
A、抬起你的头,大步往前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B、挺起你的脸,抬起你的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C、抬起你的头,迎着太阳走,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D、迎着太阳走,誓死不回头,把阴影永远留在你的身后。
4、你还知道其它有关动物与天气的谚语吗?(每写对一条附加1分,最多不超过2分)
5、请你写出二个月亮的美称与雅号:、。(写对一条附加1分)
6、某学校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创设良好校风:(2分)
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__ ”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___”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___”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___”字。
五、课外作文训练(50分)
题目:我的天空
一、认真填一填
1.若x2m-1>5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
2.下列不等式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是.
①-2x<3②2x+y<0③<④7x-8<
3.若a
4.不等式ax>b的解集是x<,则a的取值范围是.
5.若a1,③a+b
6.不等式6-12x<0的解集是.
7.不等式组3x+10>0,
x-10<4x的最小整数解是.
8.不等式组2x+5>-1,
<的整数解的和是,积是.
x>b有解,则ab(填不等号).
10.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x-3(x-2)<2,
>x有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二、细心选一选
11.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如果ab>bc,那么a>c
B.如果a+b>b+c,那么a>c
C.如果a>b,那么a-c>b-c
D.如果a>b,那么c-a
12.不等式-1<x≤2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13.不等式组3x-1>2,
8-4x≤0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14.根据图1和图2所示,对a,b,c三种物体的重量判断不正确的是().
A.a
C.a>cD.b
15.已知不等式①x>1,②x>4,③x<2,④2-x>-1,从这四个不等式中取两个,构成正整数解是2的不等式组是().
A.①与②B.②与③
C.③与④D.①与④
16.已知-1
A.x
C.x2<
17.有下列说法:①x=2是不等式3x≥6的一个解;②当a≠时,|2a-1|>0;③不等式3≥1恒成立;④不等式-2x-3>0和y<-的解集相同.其中正确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18.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A.a>0B.a<0C.a>-1D.a<-1
19.不等式组x+9<5x+1,
x>m+1的解集是x>2,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2B.m≥2C.m≤1D.m>1
20.某旅游景点的普通门票是每人10元,20人以上(包括20人)的团体票八折优惠.现有一批游客不足20人,买20人的团体票比每人各自买普通门票要便宜,这批游客至少有().
A.16人B.17人C.18人D.19人
三.努力做一做
21.解不等式:3(x-1)<4(x-2)-3.
22.解不等式≤1-,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3.解不等式组
+3≥x+1,
1-3(x-1)<8-x,并写出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24.已知关于x的方程-=m的解是非负数,求m的取值范围.
25.为了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某中学和交警大队联合举行了“我当一日小交警”活动,星期天选派部分学生到交通路口执勤,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若每个路口安排4人,那么剩下78人;若每个路口安排8人,那么最后一个路口不足8人,但不少于4人.这个中学共选派执勤学生多少人?共有多少个交通路口安排执勤?
姓名:得分:
一、算一算。(每个1分,共8分)
2a+a=x-0.4x=1.5b+b=5d-2d=
3.6÷0.4=2.5×4=17.8-7.8=6.6+3.4=
二、细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15分)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米,面积是()米2。
2、小丽买了5个笔记本,每个x元,付出了20元,应找回()元。
3、李叔叔每分钟骑V米,3分钟骑()米,t分钟骑()米。如果每分
钟行160m,时间是20分,路程是()米。
4、某班有学生40名。女生有40-b名,这里的b表示()。
5、李明家九月份的用水量是12吨,共交水费c元,那么水费每吨是()元。
6、如果苹果每千克a元,雪梨每千克b元,那么:①4a表示()②2b表示()③a-b表示()
④5(a+b)表示()
7、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S=()。
当a=2.8cm,h=1.5cm时,S=()cm2。
8、比x的3.4倍少1.2的数是()。
三、我是公正的裁判员。(判断对错)(每空2分,共10分)
1、2a与a·a都表示两个a相乘。()
2、50+2x>72,这是一个方程。()
3、x个4.5相加,和是4.5x。()4、0.32 = 0.9()
5、ac-bc =(a-b)c()
四、用心选一选。(每空2分,共8分)
1、方程10x = 5的解是()
A、x=5B、x=0.5C、x=0.052、下面各组中,两个式子结果相等的是()
A、2 和0.1×2B、0.2 和0.1×2C、0.12 和0.1×23、与a相邻的两个数是()A、9、11B、a-
1、a+1C、a、a+1
4、一个长方形,长是20米,宽是b米,它的周长是()A、20+2bB、40+bC、40+2b
五、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每题5分,共15分)1、2、3、3.5加上x的7倍,和是14,求x。
六、解方程。(每题4分,共20分)8x=24x÷0.5=1.26x-4x=20.212(x+3.7)=1445x-3×11=
42七、列方程解决问题。(每题6分,共24分)
1、白猫上周钓了128条鱼,白猫钓的比花猫多14条。花猫在上一周钓了多少条鱼?
2、爷爷今年69岁,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年龄的5倍还大4岁。小明今年几岁?
3、北京和上海相距1320km。甲乙两列直快火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相对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让别人的生命更美好
①许多年前在费城,有一个名叫海蒂的小女孩。由于她,使得与她同社区的人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一些很不寻常的变化。
②有一位当地的教士,为住在附近的孩子们开办了一个主日学校。海蒂去参加了第一次聚会,但由于房间很小,有些小孩子无法参加,怅然离去。当天晚上,海蒂伤心地上床睡觉,因为她的许多玩伴都无法参加主日学校。地方实在太小了,容不下太多的人。
③两年之后,海蒂不幸夭折。有一天,她的父亲请这教士前来,交给他一个在海蒂枕头下发现的破旧红色小钱包,里面装着海蒂平时打杂赚来的五毛七分钱,另外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有海蒂的笔迹:“好让更多的小孩可以参加主日学校。”
④在海蒂葬礼之后的第一个礼拜天,教士把那个红色小钱包带到他的讲坛前,拿出那五毛七分钱,然后讲了海蒂如何地奉献了她的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⑤礼拜结束后,有一位来宾走上前来,表示愿意为新教堂提供一块良好的土地。他说:“只要支付五毛七分的价格,我便让教会拥有它。”当这个故事在媒体上披露之后,来自各地的支票便不断的涌入。
⑥今天,访客们对费城的圣殿浸信教堂都有深刻印象。教堂的座位可以容下3300人。而这一切都是从一个愿意帮助他们的小女孩开始的。她让这个世界变得多么不一样!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6分)
(1)怅然:
(2)夭折:
(3)动容:
2、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回答。(4分)
提出问题:
回答 :
3、这篇文章记述了一件什么事?(2分)
4、文章第④段中,牧师说海蒂“奉献了她的所有”,这个“所有”是指什么?(3分)
( )1. —I only copied math homework once, and the math teacher let me say sorry in class.
—______. You really did wrong.
A. Its a piece of cake B. It serves you right
C. It doesnt matter D. It takes time
( )2. —Did the lost kid find his mother?
—Sure. When the mother saw her baby, a happy ______ crossed her face.
A. expression B. attitude C. memory D. meaning
( )3. —He cant listen and speak. How can he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He can use sign ______ to tell people what he thinks.
A. words B. language C. pronunciation D. notice
( )4. —Why do I have to practice the piano every day? Its boring.
—Be patient, son. ______ makes perfect.
A. Interest B. Hope C. Attention D. Practice
( )5. —The workers are building a new railway.
—Sure they are. This railway ______ London ______ Edinburgh.
A. changes; into B. compares; with C. connects; with D. regards; as
( )6. —Mark makes it a ______ what he got as his 15th birthday gift.
—But some of his friends have already known.
A. joke B. mistake C. rule D. secret
( )7. —Why didnt you invite Jim to join us?
—I did, but he ______ several times that he was busy.
A. repeated B. called C. sounded D. told
( )8. —How can he succeed after so many failures?
—He is hard-working and good at ______ mistakes.
A. learning about B. learning from C. hearing about D. hearing from
( )9. —Our ______ work very quickly while we are taking an exam.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get better grades.
A. brains B. bodies C. skills D. minds
( )10. —We brought too much trouble to her, but she didnt seem to mind it.
—We should write her a thank-you note for her patience and ______.
A. saying B. ignoring C. giving D. understanding
二、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Frank and Sue are married and have two young children. Frank is a taxi driver in New York City, one of the best cities in the world, and also one of the worst. Its one of the best because you never have to wait long for passengers, and taxi costs a lot, so you can make 1 money. Its one of the worst because the 2 is heavy, and everyone is in a hurry.
When Frank and Sue got married, they thought she would stay home, and take care of the children, and he would make the money to pay the 3 . But thats not the way it is. Food, clothing and their new houses cost more than he 4 . Sue has to work, too.
Since both of them work, Frank and Sue 5 the housework. “Thats the way it should be,” Sue says, “ 6 some of my friends work full time and their husbands dont do any housework. Frank does all of the cooking, and I 7 the house clean and wash the clothes.” Frank had never 8 in his life. The first night he tried, he burned the rice, and the chicken didnt taste 9 . Frank and Sue still laugh about his first dinner. Hell never be a great cook, but hes 10 fast. He likes to cook spaghetti(意大利面条) and meatballs, and they taste very good. Learning to cook was difficult for Frank, but now he thinks its 11 .
When Frank cooks, Sue washes the dishes and he wipes them. Although he likes to cook, he hates to 12 dishes. Thats why he wants to buy a dishwasher. Sue also thinks its a good idea, but they dont have any 13 money now. When they finish the dishes and the children are in 14 , Frank and Sue read, watch TV, or talk. Its the only time during the day they have the 15 to enjoy a little peace and quiet. Their work and their children dont leave them much time for themselves.
( )1. A. easy B. quick C. big D. good
( )2. A. housework B. bags C. traffic D. snow
( )3. A. bills B. meals C. houses D. clothing
( )4. A. has B. makes C. tries D. takes
( )5. A. finish B. control C. keep D. share
( )6. A. and B. though C. but D. because
( )7. A. keep B. store C. remain D. open
( )8. A. washed B. practiced C. acted D. cooked
( )9. A. right B. delicious C. strong D. fresh
( )10. A. making B. passing C. following D. improving
( )11. A. fun B. pain C. trouble D. joke
( )12. A. wash B. buy C. do D. dry
( )13. A. easy B. fast C. extra D. full
( )14. A. hand B. danger C. bed D. control
( )15. A. pleasure B. habit C. chance D. place
三、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A
Mr. Thomas had always wanted to make a trip into the middle of Africa to shoot wild animals. But first he had not had enough money, and after he had married, his wife had not wanted him to leave her. At last his wife agreed to the trip if he allowed her to go, too.
“But it will be very uncomfortable,” Mr. Thomas warned her, “It will be very hot and we shall live in a tent, and it may be dangerous.”
“I dont care,” said his wife, “I want to go with you.” So they bought a big tent, camp beds and a refrigerator, which did not need electricity and many other things, which would make the trip comfortable, and went off to the middle of Africa.
The first morning, before Mr. Thomas took his gun and left the tent, he gave his wife a bell and explained to her, “If you feel in danger and you need me, ring this bell and Ill come at once.”
After a few minutes, he heard the bell and returned quickly to the tent. “Whats the matter?” he asked. “Nothing,” said his wife, “I was only trying the bell.”
Mr. Thomas went off, but after a quarter of an hour, the bell rang again. Mr. Thomas hurried back to the tent, but his wife said, “Im sorry. I want cleaning our tent, and I knocked the bell over by mistake.”
Mr. Thomas returned to his hunting, but soon he heard the bell once more. This time, when he got back to his camp, the tent was burning and Mrs. Thomas was lying on the ground, with blood running from a big cut on her leg. “Thats better!” said Mr. Thomas, “This time the bell had been used correctly!”
( )1. Mr. Thomas went to go to Africa ______.
A. because he wanted to make his wife happy
B. to make more money
C. after getting his wifes permission
D. to challenge himself
( )2. Which is NOT the reason why Mr. Thomas didnt want his wife to go with him?
A. The trip would be very hard. B. The weather was bad.
C. She would feel very lonely. D. It would be dangerous.
( )3. Mr. Thomas gave his wife a bell to ______.
A. tell him when she feels in danger B. ring for fun
C. keep the dangerous animals away D. make her less lonely
( )4.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hunting” 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
A. Shooting animals. B. Traveling outside.
C. Going camping. D. Putting up his tent.
( )5. Which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Mrs. Thomas rang the bell twice.
B. Mr. Thomas didnt believe his wife.
C. Mrs. Thomas brought trouble to his husband.
D. Someone burnt the tent and killed Mrs. Thomas.
B
Alices mother died when she was five years old. Although her nine brothers and sisters were loving and caring, they couldnt take the place of a mothers love. The year was 1925, and life was hard. Alice, who grew up to be my mother, told me that her family was too poor to even afford to give her a doll.
In December 1982, I had a job at a bank. One afternoon, we were decorating (装饰) the tree in the bank hall, getting ready for the Christmas season. One of my customers came to me with a beautiful handmade dolls. She was taking orders for Christmas. I decided to get one for my daughter, Katie, who was almost five years old, and one for my mother, one with gray hair and glasses: a grandmother doll.
Things really started to fall into place when a friend had told me that his dad, who played Santa Claus in my area—would be willing to make a visit on Christmas morning to our home to send my Katie her presents!Knowing that my parents would be there as well, I began to get ready for what would turn out to be 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days of my mothers life.
Christmas Day arrived, so did Santa Claus. Katie was surprised that Santa had come to see her at her own house, the happiest I had ever seen her in her young life.
As Santa turned to leave, he looked once more into his bag and took out one more gift. As he asked who Alice was, my mother replied that she in fact was Alice. Santa handed her the gift, along with it was a message card.
My mother couldnt speak but only clasped (拍打) the doll she waited fifty-seven years to receive as tears of joy ran down her cheeks. That doll, given by“Santa”, made my mother the happiest “child” alive.
( )6. When Alice was young, ______.
A. she wasnt happy being cared by her brothers and sisters
B. her brothers and sisters hoped to give her mothers love
C. a doll was too much for her family to afford for her
D. the writer decided to make her dream come true
( )7. The writer wanted to buy the handmade dolls ______.
A. because the seller was one of her customers
B. so that she could send one to her mother and daughter
C. if her parents would be at her home for Christmas
D. though she was not paid well
( )8. The underline sentence “Things really started to fall into place” in paragraph 3 means ______.
A. everything was going on well
B. I couldnt believe my ears
C. things were going out of my control
D. my friend decided to play Santa for me
( )9. Why was the writer sure it would turn out to be one of the most memorable days of her
mothers life?
A. Because her mothers child dream would come true.
B. Because they would have a special guest on that day.
C. Because her daughter would have a doll at the age of five.
D. Because it would happen on the day of Christmas.
( )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It was actually Santa who sent Alice the doll.
B. Katie didnt expect that Santa would come to her home.
C. Alice was sixty-two years old that year.
【37第四单元检测题】推荐阅读: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07-20
第一单元检测题12-18
四年级英语单元检测题05-30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11-14
第八单元复习检测题03-24
六上第一单元检测题12-24
必修5第二单元检测题03-08
十二册第一单元检测题07-21
第六册第三单元检测题10-17
第六册第二单元检测题12-2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