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面预算管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

全面预算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和优化企业管理的方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全面预算的意义

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总体计划,它将企业全部经济活动用货币形式表示出来。全面预算的最终反映是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和其他附表,主要是用来规划计划期内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其相关财务结果。按其涉及的业务活动领域,全面预算可以分为财务预算和非财务预算。其中,财务预算是关于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非财务预算主要是指业务预算,用于预测和规划企业的基本经济行为。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二、全面预算的必要性

迄今为止,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都要进行预算管理,它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管理方法。近年来,这种现代管理模式的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日益被我国企业所重视和接受,特别是大中型工商企业纷纷把全面预算管理当作企业加强集权管理,实现集团公司对分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和作为开展集团化管理的突破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国正处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阶段,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中存在一些认识和实务上的误区和盲区,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改进,比如预算与企业战略脱节、缺乏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在预算控制和考评等方面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等。

三、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

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真正主旨是利用预算在计划、协调、控制、考核方面的工具特性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有的企业负责人简单地把“全面预算”定位为“财务预算”,甚至定位为“财务部门的预算”,甚至认为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事实上,尽管各种预算最终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管理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从而使预算管理的全面控制约束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最终导致全面预算管理陷入困境。

目前,很多企业还不能准确的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以至于单纯的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预算理解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全面预算管理是集团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预算内容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尽管各种预算最终可以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预算的基础是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并非财务部门所能确定和左右。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而非代替具体的部门去编制预算。

四、预算编制方法过于模式化

预算编制是集团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集团企业采用什么方法编制预算,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效果。

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适应不同的情况。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编制预算时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和概率预算等方法。我国多数集团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增量或减量预算编制方法。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增量或减量预算的编制简便,只是对上一年实际数据进行增减调整形成本期预算,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工作量也能使预算指标接近实际;(2)可以为预算指标确定中的讨价还价行为留下空间;(3)承认历史水平的合理性。

尽管增量或减量已经考虑了某些非正常因索,但确立增量或减量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致使预算的编制未能真正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事实上,预算管理的最直接目的有三个:一是充分利用价值链分析,剔除经济行为中的非增值因素;二是通过预算的确定协调部门和单位关系,分清各种经济行为的轻重缓急;三是确保各种经济行为有助于企业目标战略的实现。因此,按照实施预算管理的目的,在编制预算时必须结合具体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经济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而不能将预算编制方法模式化,更不应该希望通过标准化预算管理软件的应用代替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

五、全面预算松弛

目标不一致和利益冲突往往产生预算松弛现象。目标不一致,会导致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传统预算中,目标不一致主要体现在预算的执行过程,表现为一种消极的对抗或抵触。在现代预算中,目标不一致主要体现在预算的编制过程,表现为预算指标的松弛。另外,信息不对称也会出现预算松弛现象。在预算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指下级拥有与预算有关的信息而上级不拥有,这种不对称表现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下级参与预算使得上级有机会了解各部门的真实情况,接触到各部门的一些私有信息,但这种接触不是直接的。下级可以修饰提供给上级的信息,或限制信息的供应量,上级得到的可能是不完整的及非原始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下级凭借自己的信息优势,自然会利用参与预算的机会,建立较为松弛的预算。

六、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保障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否做好,主要依赖组织的保障。各级企业领导都要融入预算管理,要选择专业人才来组织和控制预算管理。但我国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保障的问。一方面中国尚有部分企业未设置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从总体上看,在我国由专门的预算机构做出预算决策的企业不到20%。另一方面,由于全面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许多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基层业务部门并不参加预算的编制过程,这就进一步削弱了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造成企业预算的软约束,是预算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即使预算不脱离实际,没有基层人员的参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七、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和考评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由于很多企业集团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执行的随意性很大,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时,仅将预算值与执行情况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而没有对预算差异进行深入的、定量的分析,难以确定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无法把预算执行情况与企业经营状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事实上,预算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对它的编制、执行、监控和调整都应给予重视,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影响预算作用的发挥。

八、完善集团全面预算管理

针对集团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一)建立编制预算的科学理念

促进预算管理的理念的提高关键在于培养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职业素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管理观念,真正形成面向市场,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预算重点的整体性预算管理理念。其次,要“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以全面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集团及饭店各级负责人必须亲自实行预算的执行,集团高层要全程参与和支持,把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看成“使企业的资源获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只有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才能在行动上自觉地完善预算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确定科学可行的预算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是战略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全面预算编制的起点应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计划,企业应根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来决定需要的资源种类和数量。预算的目标、内容及模式能够反映出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为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在制订预算目标时,应充分体现出企业战略目标。预算目标的制订过程也是资源配置以及投人产出指标的确定过程。一般情况下,为了尽快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集团高层通常倾向于较为紧缩的预算,然而紧缩的预算却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而为了完成业绩目标,基层部门又倾向于较宽松的预算,但是宽松的预算与企业战略目标又不相符。因此,企业在制订目标时必须有一个标准。预算目标的标准一般分为外部市场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两种,外部市场标准偏向于市场的竞争要求,而企业内部标准侧重于客观实际。通常,外部标准优于内部标准,但是,当内部标准优于外部标准时,企业就应该继续优化内部标准,使企业目标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得到保障。

(三)采用联合确定基数法解决预算松弛问题

人是全面预算的制定者,全面预算信息的使用者,全面预算的执行者,也是全面预算制度的被考核者。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贯彻“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的理念,从员工的价值观念上减少预算松弛的做法。当然,解决预算松弛的根本途径还必须针对全面预算制定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和过分强调本单位或部门利益等根源性问题。最近国内提出“联合确定基数法”,即将编制全面预算的基数纳入一个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程序,使得代理人自动把自己的实际生产能力或资源耗用量和盘托出,使自报数刚好等于实际数,才能获得最高业绩奖励。从实践上看,联合确定基数法在一些公司应用后取得明显成效,在解决预算松弛、提高全面预算指标有效性方面具有一定得先进性和实用性。

(四)构建企业集团多层级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多层级的法人架构必然要求建立相互关联的多层级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多层级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具体包括:董事会、下属预算管理层和预算直接人,三者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其中,董事会是预算的审批机构;下属预算管理层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根据集团发展战略的要求,审查批准整个集团的预算方案,协调预算的编制、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预算直接人是日常管理和决策执行组织;各责任中心则是具体预算的执行机构。子公司和饭店分别设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查批准本企业预算管理方案,并协调预算的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各公司或饭店设立预算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查批准本企业预算方案,并协调预算的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以此类推,直至公司内所有层级的单位都设立相应的全面预算机构。

(五)改进业绩评价制度,建立全面考核指标体系

企业根据预算标准进行业绩评价时,必须做到:(1)预算指标应具有可控性。只有可控性指标才能使预算执行者感到自己的行动能影响结果,以此类指标考核下级,才能真正反映其工作成绩。(2)实际与预算对比进行业绩评价的目的,一方面进行信息反馈,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另一方面,对预算执行者进行奖惩,引导预算执行者的行为。所以,对完不成预算的执行者不应求全责备。(3)业绩评价指标应体现各责任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对于涉及几个部门的预算差异,应分清原因,以协调为主,避免发生破坏性冲突。(4)业绩评价要服从于企业的整体目标而非是预算目标。从整体来看,实现预算目标本身不是目的,预算仅是企业达到总体目标的手段,预算目标要服从于企业目标。(5)考核预算指标要分清部门和业务的性质。对标准成本中心,实际成本低于预算通常是有利差异,但对无限制费用中心,实际成本低于预算未必有利。鉴于此,一旦确定了预算标准,就没有必要再向下级施加压力,要求有利的预算差异,更不应在评价业绩时赋予有利差异过多的权重。

此外,当前预算管理指标考核比较呆板,没有充分考虑可变因素,财务指标比较多,非财务指标几乎没有涉及,不能科学的考核各责任中心,加上激励机制的落后,平均主义的思想严重,影响预算的评价和奖惩。因此,建立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指标的体系和科学激励的方法,已经显得十分紧要。由于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已经建立各个责任中心。因此,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时对各个责任中心在实施全面预算结果进行检测和评价。通过考核,一方面可以及时地收到相关执行信息的反馈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发现和分析问题,对下一期预算工作和经营活动的改进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也是对员工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情况的一种评价,对其以往的执行情况进行奖惩。

全面预算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

(1) 全面管理原则。预算内容应涵盖企业的生产、销售、投资、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企业所能涉及的所有方面, 实行全方位管理;预算应贯彻落实到每个部门和每位员工, 实行全员管理;预算过程应涵盖编制、监控、分析、调整、考核、兑现的所有方面, 实行全过程管理。

(2) 战略导向原则。预算应符合集团公司长远战略规划目标, 避免短期经营行为。

(3) 积极稳健, 以收定支原则。预算编制应坚持效益优先、量入为出原则, 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4) 原则上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是对预算收支以零为基点, 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合理性、必要性或各项收入的可行性及预算数额的大小, 逐项审议决策, 从而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编制方法。

(5)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功能, 涉及面广, 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增强关联度。

二、全面预算的工作思路和主要内容

围绕集团“架构新的丝绸之路、促进西部空港大发展”的战略愿景, 克服传统预算不支持公司战略、不支持企业价值创造、不利于挖掘潜力、缺乏可靠依据等缺陷, 避免“讨价还价”的预算管理误区, 实施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 建立经营计划与财务预算的协调沟通机制,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在编制中长期经营计划的基础上编制年度预算并进行月度分解, 明确经济事项, 实现预算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有效结合, 充分地发挥企业战略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达到监督、指导经营业务的目的, 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全面预算的具体做法

(一) 灌输理念, 建立制度

自2005年以来, 集团公司财务部运用多种方式、多种场合宣传全面预算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并在预算编制时, 实行开门预算, 不搞闭门造车。财务和经营部门深入基层、加强调研, 在做好生产业务预测的基础上, 科学地编制财务预算, 使财务预算指标既切合实际, 又富有挑战和压力, 这是全面预算在集团的初步尝试。2008年集团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总结, 形成了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确定了全面预算的原则、方法和内容。2009年《集团化管理基本制度》中确定了实行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2010年形成的《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办法》中, 将管控的内容概括为建立“553体系”, 即“打造五项会计信息系统, 实施五项管理统一, 实施三重财务监督”, 在五个系统和五项管理统一中均包含预算管理内容, 这成为推进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的指导性文件。

(二) 建立组织机构, 明确职责权限

集团公司设置全面预算及综合考核领导小组, 在集团公司财经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集团公司总裁担任, 副组长由分管经营工作的副总裁、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全面预算及综合考核办公室, 主任由总会计师担任, 副主任由财务部和规划发展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财务部3名, 市场部、人力资源部、规划发展部、安全技术部各1名工作人员组成。“预算办”根据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的目标, 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审议、平衡预算指标, 协调解决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组织审计、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 制定年度奖惩办法, 督促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同时, 建立了全面预算工作流程, 明确了总裁、总裁办公会、全面预算及综合考核办公室、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及成员企业的职责和权限, 使全面预算管理有了组织保障, 有利于全面预算的整体推进。

(三) 编制中长期经营计划、搭建桥梁

预算管理体系作为一种较为成熟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方法, 实现了对集团公司业务流、信息流的整合, 是企业规划战略目标、控制日常活动、分散经营风险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但要把公司战略落地生根, 使年度预算目标值的设定与企业战略目标衔接, 还需要中长期经营计划作为衔接的桥梁。为此, 集团公司从“十一五”期末开始推行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 要求各成员企业根据集团公司整体战略, 明确公司战略, 确定中长期目标, 编制中长期经营计划和相关财务预算, 形成了公司愿景、公司战略、中长期计划和全面预算四位一体的完整的预算管理机制。主要工作分两个层面展开, 一是集团核心企业咸阳机场股份公司围绕机场的长期战略目标, 编制公司2011-2025年的财务预算;二是其他成员企业围绕集团“十二五”规划编制2011-2015年的财务预算。

这种围绕战略目标的中长期财务预算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员参与预算;二是预算时间跨度长;三是预算结果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解决了年度预算与企业战略目标脱节的现象。

(四) 进行价值链和作业分析

按照集团公司对辅业公司提出的“政策给足、改革到位、支持到边、断其后路、不生就死”的管理理念, 集团公司深入分析主业、辅业的利润构成及特点, 确定各作业的可控性和协调性, 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 分析增值作业的效率性, 消除非增值成本, 优化作业链, 从年初预算编制开始, 强化财务预测的基础和来源, 因地制宜, 分解任务和压力, 调动成员企业积极性。为促进辅业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对内部交易实行市场化定价, 在各辅业公司推行完全成本核算。经测算, 集团广告、建设、实业、配餐四大辅业公司外部市场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从2005年的28%增加到2010年的43%, 外部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 强化业务预算的基础性。全面预算是对企业计划期间全部经济活动及其成果的预算, 既包括有关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预算, 也包括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的预算。一般可具体分为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三类。其中, 业务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包括资本支出预算和一次性专门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其他收支预算、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其中, 业务预算是基础, 涉及到销售、生产、人员等各个方面, 只有这些预算做好了才能更好地推动全面预算的执行, 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 积极调研, 制订方案

2009年开始, 集团公司经过四年的手工编织预算, 越来越感觉到技术手段的落后难以落实全面预算的管理理念, 寻求突破成为一种必然。2010年4月, 在对实施集团财务集中管控的调研中, 集团公司总裁带队, 就财务集中管控对海南航空、东方航空、平安保险、西门子公司、中航集团、首都机场等业内及国际知名企业集团进行了考察, 初步了解了预算管理的先进经验。同年6月, 由财务部牵头成立的调研小组先后实地走访了北京久其公司、中冶集团、首旅集团, 间接考察了中铁物资总公司、化工股份集团、神华集团等单位的财务信息化情况。2011年6月, 集团公司再次组织调研小组对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集团公司等的预算管理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调研, 不仅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办法, 也形成了完整的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实施方案, 明确了七步走的实施步骤, 为进一步推进全面预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 建设信息系统, 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系统的建设, 是过去战略导向型全面预算管理的总结和升华。经过近两三年充分的调研和实践, 2011年7月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系统建设, 经过半年的系统建设, 已经实现了主要功能, 形成了“一个统一、两种模式”的全面预算管理格局, 达到编制2012年全面预算的目标。

首先, 集团公司根据审核的需要形成了完整的预算管理表格, 即“一个统一”, 并以网络化的方式, 实现集团企业预算编制数据的收集、审核、处理、查询和报送等工作, 达到了提高集团预算信息管理手段, 便于数据共享的目的。其次, 实现集团预算管理流程系统化, 包括预算编制及批复中的两上两下, 通过系统将各次的预算报送和批复数据进行存储和展现。第三, 上报国资委的预算数据系统可依据公司本身编制的预算自动生成, 减少重复填报。第四, 形成了集团公司本部和咸阳机场“两种模式”。即形成了统一的预算管理报表, 同时分别形成了以集团公司、咸阳机场为代表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2011年后, 进一步实施个性化编制、中长期预算编制、数据对标、预算绩效管理等工作, 达到预算数据与决算数据的网络数据对接及与行业指标对接, 快速生成分析模板, 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目的。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是在深入分析企业经营环境、科学预测发展前景的基础上, 对企业战略规划的量化表现, 编制的过程就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过程。通过编制长期财务预算, 极大地提高了成员企业管理层全局性、战略性思维能力, 解决了成员企业经营方向的随意性, 业务布局的飘移性, 有力地促进了集团的持续健康发展, 辅业收入占到集团总收入的50%以上, 这在全国机场行业是不多见的。

各成员企业以年初预算目标为指导, 制定切实有效的预算管理办法, 积极开展增收节支活动, 不断开拓外部市场, 创新产品品种, 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 实现经济效益指标持续上升。咸阳机场将财务预算与中期商业计划有效衔接, 积极落实年度财务预算指标, 形成以预算为核心的完全成本管控机制, 基本实现全面预算的全员参与;宁夏机场主动推进物资系统建设、全面加强副业监控、一举扭亏为盈;建设公司由二级管控向三级管控转变, 将责权利明确到三级机构, 充分发挥分公司的作用;配餐公司通过速达软件对采购、生产、库房统一管理, 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实业公司通过毛利率考核指标的设置, 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日常运营成本支出;广告公司积极外拓市场, 业务扩展到二十多个机场;物流公司实行“阳光货运”, 加强各类数据的收集、归纳、整理工作, 为公司销售政策的制定、确定让利幅度, 奠定了科学坚实的基础。

五、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体会

刍议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 篇3

潘晨露(1990.2-),女;汉族,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学。

摘要: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在动态多变的行业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核心资源配置。但是全面预算管理并不具备自行机制,不是无条件就可以实现的,要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发挥功能,解决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有科学合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从理论上为全面预算管理奠定坚固的基础,从而实现企业计划管理模式的转换和管理的飞跃。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全面性全面预算管理自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通用电气、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运用之后,很快就形成了标准化的企业管理工具。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考评等诸多功能的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作业程序,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管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核心作用,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虽然在全面预算管理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学者针对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出现的問题有过不同的声音,甚至有人提出“超越预算”的想法,但最终也都成为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的完善和发展的推动力量,而不是将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彻底的放弃。无论是在过去的工业化时代还是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全面预算管理的功效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战略管理工具和和内部资源操控方法,本文试图从以下六个方面诠释全面预算管理的丰富内涵。

1、全过程

全过程体现在全面预算管理流程的全程化。全面预算管理不只是预算管理的指标的下达、预算管理的编制和汇总,而是要通过预算管理的执行和监控、预算管理的考核和分析、预算管理的调整和评价,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是年度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各预算管理责任部门通过对企业年度战略目标进行分解,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汇总审核以及决策审批,然后将预算管理目标进行分解下达,各个预算管理执行主体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跟踪、控制调整、预算管理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环节的实施,最终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战略执行的有效工具以及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

2、全方位

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包含了企业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传统的预算管理仅包括财务预算,这样就会造成预算管理只重视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体系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而且可以反映企业的资本性支出以及财务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情况。全面预算管理通过综合权衡各项经营资源,将企业的资源配置与原材料采购、作业生产、产品销售、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各种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基础上形成财务预算,并将各种预算统一在总体的预算管理体系之下,从而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

3、全周期

全面预算管理并非企业生产经营周期中的一个孤立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周期。在企业生产经营的空间范围内,全面预算管理从时间维度,通过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参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周期活动。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周期中,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审视过去,寻找可以参考的案例、标准、依据、规律等;分析现在,可以总结经验、认清状况、明确问题、弥补差距;预测未来,可以落实计划、紧盯目标、评估风险。

4、全员参与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即法人的一种理性行为,是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它不是企业某一部门的事,也不是只有财务部门负责的活动。全面预算管理是涉及企业内部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需要企业上下级之间互相配合、全体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参与,只有当组织全体成员对全面预算管理共同参与、思考、判断形成共识,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努力、协同、审视能够形成合力,以及不断地分析、滚动和调整,对内部各利益主体进行博弈制衡,在确保各利益主体利益均衡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5、全职能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管理的主要职能都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得到体现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未来时期生产经营情况的全面评估,对企业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整体性安排,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制定和编制和可以体现管理的计划、组织职能。全面预算管理把企业的目标通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作为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和调整来体现其控制职能。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职能则是通过其对预算管理执行主体工作业绩的考核和评价来实现的。

6、全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全系统的管理体系。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动态多变的,企业不仅要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内部系统,而且要与外部环境进行动态的交换,因此作为企业管理有效工具的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要在企业内部系统中发挥管理效用,而且要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中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将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而得到执行,企业战略层次的扁平化也越来越突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信息化管理条件下为了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作用,建设一套灵活便捷、功能完备、运行稳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也是全面预算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

全面预算管理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一方法经过学者们的理论完善和现代企业的实践推广,已经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制度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企业要想实现其长远的发展,确保在其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地位,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科学合理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只有从战略的高度全面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内部管理控制的立场科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部功效,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华强;张立华.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李贤贞.实施财务预算管理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10期

[3]曲春艳;刘宏敏;于凌燕.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

[4]徐国强.浅谈新形势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财会通讯;2011年23期

[5]赵晓波.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08年07期

全面预算管理学习心得 篇4

《礼记·中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老祖宗都知道先谋而动,更何况深处变革时期的我们呢?

全面预算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系统管理。以战略、年度目标、计划、预算、绩效、薪酬及过程控制为要素,形成一个管理闭环,是目标的达成得到有效保障。预算管理以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基本策略为原则,以良好的组织架构、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权限划分以及完善的流程为基础,是计划未来工作的过程,是工作计划的量化体现,同时也促进工作计划目标明确并且相互衔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是追求时尚,而是企业审视自我的一面镜子。

全面预算管理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一开始就以公司所有部门全部业务为基础,合理任何一个企业都想做大、做强,解决决策层和执行层的权限划分、职责定位致关重要,为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必然。预算的有效实施,决策层领导根据正常的和非正常的支出、预算内的和预算外的支出,从大量的日常管理、审批中解脱出来,拿出主要精力来研究处理公司全局的发展、规划等战略性的问题,捕捉企业发展的机会;同时通过预算管理对下层的业务运作,可以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的监控。作为执行管理层能够按照授权范围、目标,有效地、自主地发挥,创造出更好的业绩,同时,也有利于上层领导及时、清晰地考核评价自己的业务成果。确定业务项目内容及实施方案对策,从而产生相应的财务预算,测算所有业务活动最终产生的经营效果。所以说全面预算管理从理论方法上确定了预算方案的准确性。这就是越来越多企业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因。

预算量化的过程,是将操作规范、工作过程分解的过程、数量化的过程,与管理工作精细化、标准化相辅相成,组成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企业管理中,从管理制度、操作规范方面,具有定性的含义,而预算则是定量的约束,通过定性、定量两个体系的融合,可以极大地促进各个机制的有效运行。

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包括全额、全员、全过程,是对企业的所有资源、所有活动进行整合,因此通过预算的运作和管理,能够充分发挥系统的效益。全面预算可以统帅强大的现金流、物资流,起着汇融这些庞杂支节的干流作用和科学的导向作用,促使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并使关注的重点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资产的运作过程,也促使企业从原始的、经验的、人为的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过渡。我们路桥施工企业庞大的工、料、机成本,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和平衡各项日常经营管理与投资活动对资金的需求,控制企业风险。

全面预算心得体会 篇5

(一)目前全面预算软件很多,基于Excel的,投入产出模型的,PERT模型的,递阶控制优化模型的等等。但是那种整合进ERP或SCM系统的预算模块非常不好用,预算需要调整时很麻烦,涉及一大堆数据更改,和已经执行的任务的数据更改,还要修正许多系统设置。我个人喜欢用单独的预算软件。各人可以根据具体企业情况选用,这里不讨论软件问题。

1、全面预算简单实用

有一段时间,管理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不利于企业潜力的最大挖掘,因为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各级都会为了比较容易完成自己的目标或为了下一便于完成目标,在预算指标上打埋伏,导致企业资源配置不能实现最优。而且漫长而反复的讨价还价过程让人筋疲力尽。建议使用过程管理,也即公司目标不进行分解,而由总部控制整个运营过程,不断优化(实际就是动态规划思想,每一步都是最优),不断监督和调整下级任务,这样可以有效挖掘出企业最大潜力。

我认为很有道理,就在某企业试行。结果发现理论上美好的东西在现实中不可行。因为他导致管理变得过于复杂,结果反而比全面预算更糟糕。因为要进行过程控制,所以必然要加大总部的控制成本和监控复杂程度,同时事先并未明确各单位的具体指标,在协同作战时,大家根本无法配合,例如销售与物流会打翻天,互相指责对方没有完成任务,出问题也是互相指责。这时总部的协调任务实在过于沉重,比讨价还价要困难得多,因为所有责任都是你的,大家都站在旁边看你怎么指挥和协调。

所以试行一年后,大家一致同意放弃过程管理,恢复全面预算管理。

看来简单的就是美好的,是个真理。

2、全面预算是企业运营的基本地图

从总经理的角度看,全面预算就是把董事会的目标,例如销售收入、利润、成本、劳动效率等等目标分解到各个下级单位。(不同的管理运营模式分解流程不同,例如有的分解到战略部门----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等等;有的分解到运营部门,例如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等等;有的分解到执行部门,例如工厂、车间等;还有的会分解到岗位)。然后再把各种指标分解到月度、周,甚至有的企业把有的指标分解到天,例如零售业就是把销售额预算分解到天。

全面预算主要包括策略计划(判断市场趋势,制定经营策略,是经营预算的依据和基础)、目标设定(一般采用BSC设定,包括企业整体目标以及从财务、客户、内部营运流程、员工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目标)、经营预算(主要包括销售数量预算表、销售金额预算表、销售成本预算表、期末存货预算表、营业费用预算表、管理费用预算表、财务费用预算表、制造费用预算表、人力资源预算表等)、资本支出预算(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建、更新等预算)、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关键营运指标预算表等)、预算说明书(主要说明编制预算采用的会计政策以及与预算有关的重要事项,例如业务前提条件或基础、主要业务交易量、产品毛利率水平、信用政策、折旧政策、税收政策、重要费用支出项目说明、预计已产生但帐面未处理之呆坏帐情况说明、资金借贷及利息费用情况说明等)等等。

制定预算一般使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几种方法。

全面预算是企业运营的基本地图,所以非常重要。

3、全面预算管理为什么会失败

制订预算是一件劳命伤财的苦差事,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在制订预算上花费的时间高达其全年全部工作时间的30%。

国内使用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很多,但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只是走走过场,玩玩数字游戏,根本没有起到控制企业运营过程的作用。为什么会这样?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1)、某零售商业集团公司在8月中旬开了例常的第二次董事会,主要讨论企划部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制定的下一滚动计划,确定下一主要的工作目标,例如销售收入增长50%,税前利润增长50%,税前销售利润率达到5%等等。

(2)、9月份企划部根据上述指标,开始制定预算大纲:包括预算的总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主要步骤、次序、要点和PERT图,为预算的制定确定大的方向,并开始准备次年的销售预测和销售计划的相关资料。

(3)、10月份各战略部门(例如各种投资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各职能部门、各子公司根据下发的预算大纲,结合各单位的KPI编制、提交各自的初步草案,及制定草案的基础资料,由总部计财部开始进行预算平衡,提出预算需使用的一些关键性假设,并使各部门或各单位在这些假设上达成一致,为预算的编制提供坚实的基础。

(4)、制定销售预算。销售预算左右整个企业的所有业务,并且是其他分预算编制的基础。在对关键性假定达成一致后,首先编制销售预算。

(5)、编制其他分预算。

(6)、然后拿到会议上请相关部门和公司领导评审。

由于总部对运营细节了解不够,市场信息掌握不全,加上评审流程和方法有严重问题,对计划本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可能提出太多真正有价值的见解,所以评审的重点不再集中在预算本身,而是转到如何进行市场渗透、产品和服务组合清单、现场管理如何改进等业务问题和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方面。

(7)、总裁与各单位领导讨价还价,以确定各分预算的最后定案。(这是一个马拉松战争,持续通宵达旦是常事,身体不好的人千万不要试图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8)、通过两轮评审和修改后,各单位将自己的计划提交公司经营会议评审通过,由总裁办汇总后,经营计划宣告下达。同时,计财部组织各部门准备经营预算,通常会在经营计划下发一个月后把经营预算定下来。而人力资源部则根据经营计划和预算编制考核指标,制定中高层的目标责任书(即绩效合同),然后由总裁代表公司与中高层分别签订,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9)、12月份根据讨价还价结果,计财部对预算进行再次平衡、审核,正式下发实施。

(10)、总裁开始指导各单位倒排时间表

根据全面预算,在计划中,把每月计划排出,在月度计划中,把每周计划排出。

例如12月31日要实现上述目标,那么全年12个月每月的销售额度、利润、应收帐款、商品配置清单、促销计划等等必须进行分解,然后细化到上述岗位任务上,确定每个岗位每月的工作指标,然后把每月指标再细化到每周,并把指标分解到每个员工头上,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完成好了有奖励,不能完有惩罚。

(11)、总裁开始指导各单位倒排工作流程

由于许多工作是并行的,所以流程是状交叉的,这时就由总裁负责协调各个单位的协同和配合。总裁必须理出协同计划,也即倒排工作流程。例如制造业一般12月以催收应收帐款为主要任务,那么对应收帐款的控制就必须在以前进行,而应收控制又不能影响销售,如果影响销售又影响生产计划执行,等等如此下去,一直排到原始计划流程。

(12)、总裁开始指导各单位制定任务完成指南和要点

全面预算必须列出主要任务完成的方法。例如应收帐款如何预警,如何催收;产品质量如何检测,包括检测流程、检测指标、检测工具等等,又例如包括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如何进行监督,包括监督流程、监督清单、监督控制点的选择等等;又例如物流配送系统如何组织,包括外包管理清单、调度协调工作清单、工作质量控制清单等等,这些就构成了预算的作业指导书,告诉员工怎么完成任务,保证预算可以有序完成。否则对员工来讲,预算只是告诉他们干什么,但怎么干还是不清楚。

接下来,各单位按照下发的全面预算开展各项工作。于是,这时办公楼内,一些来实习的大学生,就拿着各种销售报表、运营周报、服务动态等报告等串来串去,到处散发。各职能部门也经常把自己完成的工作总结总结,然后上报分发。(但实际上没有人会认真去看这些东西。)

为了落实全面预算,总裁办每周组织一次PDCA经营例会,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安排下周的计划。会议上,各单位自然是对自己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着力渲染,对未完成的目标和计划则分析原因----基本上的模式是:客观环境和上游环节配合、衔接等原因,谈到自己的问题往往就剩下一条----人手不够!

于是,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焦头烂额地诉苦:现在招人确实很不容易,况且上个月已经进了不少了。

这时,财务总监开始强调:今年的销售情况比去年可比下降了,人事费用在持续上升,如果不控制人力成本,赢利指标将很难达成。

大家又争吵一阵,总裁一看再讨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赶紧部署一下下周的任务,最后强调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各单位一定要相互配合,力争完成下周的目标。

人力资源部当然不想让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书中的指标,他们想方设法搜集考核数据和评价表格,但苦于公司的数据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必须依靠各单位报数据,各单位主管似乎很不重视,所以部门的统计人员也就应付着完成人力资源部安排的任务。对于报上来的数据,人力资源部由于对业务不熟悉,也无法知道其准确性。有些指标须由相关单位打分评价,评价表格发放下去后,迟迟收不上来,收上来的表格很多一看就知道未认真填写,有些评价表各项的得分基本上是满分,而且各单位间掌握的标准尺度差别很大。到季度绩效考核的时候,只好将就着给各单位评分,大家虽然知道评分不准,但也找不出反驳的充分理由,也就认了,但心理颇为不服,也把怨气发到人力资源部门,认为他们只会做找茬的工作。人力资源部也觉得很委屈,称自己是在做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预算监控就更无从谈起了。由于预算本身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不强,大家根本就没有把预算控制当回事。计财部独立地进行着预算统计和分析工作,按照总裁的指示,每月组织一次预算分析会。在预算分析会上,计财部除了提供一大堆枯燥的统计数据外,就是作一些不痛不痒的财务分析,提供一些诸如控制销售费用、降低运营成本之类的建议。会后,一切又恢复原样。

报表、报告、例会、数据、考核、核算、分析,如此循环往复,一年忙下来,经营状况离计划目标差了一大截,(销售增长只实现了35%,利润增长实现36%,税前利润率4.6%)全面预算宣告失败。

当然,可以简单说预算管理失败,数据不真实是最大的一个问题。主要中层领导应付了事,因为真实数据太多,工作量太大。于是大家都觉得反正都是弄虚作假,又何必做得那么累。

但是从根本原因分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管理基础不好,二是总裁专业能力不足。

管理基础不好,首先体现在企业运营状态不稳定,企业异常比率经常超过10%,且相同或类似异常经常发生。说明企业管理人员对运营流程的控制是低效甚至失控的。相同或类似异常重复发生,显示异常未能根本解决,资源重置成本高。

其次是各种工作改善措施并未在财务报表上反应出来,只可能是各流程未串联成体系,对改善措施产生抵消作用。

三是不断重蹈覆辙,说明组织并未有一个统一有效的指挥中枢。

四是一线人员工作合格率多次依工作标准抽检,达不到80%,说明组织的培训和考核都严重不合格。

上述问题导致整个预算体系不断出现问题,不是指标完成参差不齐,就是不断出现瓶颈阻塞,不得不中途调整预算,疲于奔命。

总裁能力不足,首先是指在预算制定过程中,总裁整体平衡感不好,把握不住最佳的平衡点,且与下属讨价还价能力不够。

其次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总裁的指挥协同作战能力不足,没有把握企业实时状态,并对下一阶段主要问题进行预判的能力,且无法组织大兵团在时间、空间上协同,为统一目标努力。形成各自为政,内部竞争,甚至自相残杀。

4、我理解全面预算的特点

(1)、全面预算是一个多目标问题,追求的是非劣解或满意解,而非单目标的最优解。

例如利润与成本就是冲突的目标。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降低企业需要储备的增长潜力,减少研发费用,市场营销费用,售后服务费用;也可能会减少员工福利、薪酬,结果是员工不满,消极怠工、罢工,故意破坏,反而导致利润无法实现。

所以实际上考验的是总经理的平衡能力。

(2)、全面预算的约束条件包括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资金和信息,相互之间不是独立的,有关联性、替代性和补偿性。

这种约束条件的特点,使目标实现就有多种不确定因素,讨价还价就成为一个必然过程。

(3)、全面预算的目标实现过程是不均衡的,有的会比较快,有的比较慢,有的前快后慢。所以不断需要协同各单位动作,避免出现窝工、阻塞、瓶颈情况。

所以协同指挥就成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手段。

5、利益平衡

(1)、内外利益平衡

某种程度上,总经理是股东和员工之间的利益中介。股东都是比较贪婪的,恨不得员工都不吃不喝,把所有产生的剩余价值变成分红;员工则希望获得最大的收益。

显然,总经理如果过度偏向股东,帮助其榨取员工血汗,员工将不会卖总经理的帐,这样企业的运营指标将很难完成,最终总经理也得被股东炒鱿鱼。所以员工握着总经理的小命。总经理必须照顾好员工。

但是,如果总经理过度偏向员工,帮助他们向股东争取利益,股东将感到聘请了一个叛徒,也会请你走人。

所以如何在股东和员工利益之间保持平衡,就成为总经理的第一个考题:如何找到平衡感,踩好跷跷板。

而这种平衡感在全面预算上表达出来,就是销售额、利润、成本、人事费用等等指标。

(2)、长短利益平衡

一般情况下,除非你只想干一年,否则必须为企业预留部分发展潜力,例如在研发、市场营销、人才储备等等方面必须有足够投入,否则就是竭泽而渔,第二年将没有任何可以增长的机会。同时,你也不能刻薄员工太狠,削减他们的福利甚至薪酬,否则将导致消极怠工或罢工,甚至故意破坏。反而影响你的理论目标实现。

当然,你也不能不重视当期财务指标,如果太不像样子,董事会立即会让你走人。

所以如何平衡当期财务指标与企业长期增长潜力就成为总经理的一个大问题。反映到预算上,就是利润与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全面预算心得体会

(二)全面预算管理已逐渐演化成为企业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途径,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XX集团公司“总体规划、统一模式、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自上而下地组织推进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强化预算考核评价,推动了公司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发挥预算作用的前提

董事会、总经理不仅要挂帅“全面预算管理”的授权、预算的审批等具体环节,而且要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全面系统工程来加以重视。

预算管理工作要建立单位、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要将其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要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确定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各单位、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总会计师应主管全面预算和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工作,这样便于从公司层面随时组织、协调预算及考核工作,同时也便于将全面预算和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工作结合在一起,使“预算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预算的工具”的理念成为现实。同时,公司财务部也应设立综合管理科从事全面预算、经济运行责任制财务指标考核工作,这样便于预算与考核工作的同步开展,也保证了预算这项系统工程的人员配备。

二、必须推进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管理是做好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2008年公司对各子公司、本部账户进行了清理,对各子公司基本账户、结算账户、收入账户、支出账户进行了确定。通过账户清理与资金预算的编制上报,使有限的资金合理有序地流动,控制了资金风险。公司每月定期组织各预算单位填报、审核、汇总和执行资金预算表,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实现了资金流带动物流和业务流有效运转的目的。具体措施有:一是通过资金预算的编制,将公司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围绕资金流实现了有效联动。每月的资金平衡例会都会涉及到收入的单位和花钱的单位,通过资金预算这根线把这些单位牵动起来,什么时候收回钱,什么时候该花钱、花多少钱,通过预算管理得到整合。二是通过资金预算降低财务费用。通过资金预算整合和财务公司委贷的手段,降低财务费用,实现经济效益,同时保障了资金流。2008年1~11月份共委贷2.3亿元,节约财务费用920万元。三是合理使用票据结算。通过预算的控制,合理地开具,合理地支付,化解了资金需求紧张问题。四是强化资金分析评价机制。通过下发经济责任制考核通报、资金平衡例会考核和评价管控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五是调整资金结构,提前归还贷款,降低财务费用。2008年,提前归还开发银行2556万元的技改贷款,节约利息支出145万元;提前归还财务公司流动资金借款6000万元,节约利息支出39万元。2009年,用兵器集团公司短期融资券贷款置换民生银行贷款8000万元,节约利息支出158万元;提前归还民生银行贷款3000万元,节约利息支出39万元。

三、全面预算的核心在于“全面”

全面预算的全面性体现为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全员性是指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公司各部门,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益;全程性是指预算管理活动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绩效评价及奖惩均渗透到公司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表现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全方位是指预算管理包括经营性预算、资本性预算、资金预算等各方面预算。

按照“制度表格化,表格责任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公司2009年全面预算中包含129张表格,内容涉及生产、销售、材料、职工薪酬、燃料动力、工具工装、试验、废品损失以及折旧、大修理费用、维修费、办公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覆盖了产、供、销各环节及料、工、费各领域。这些表格围绕着兵器集团公司下达的财务指标以及本公司的经营目标,综合考虑了各项因素,系统地反映了公司的整体预算面貌,便于做出准确的预算决策。

四、预算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预算的工具

为发挥预算的管控作用、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必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如果没有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预算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反之,如果考核没有预算做基础,考核也是无的之矢,既无说服力也无效果。因此,预算考核评价体系与企业原有的经济运行责任制财务考核相互融合的模式会更加有效。

公司原先的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是在固定范畴内,在上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相应地增加或减少有关资源项目的预算额,以确定未来一定期间的预算。这样做的弊端有:一是考虑不到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造成“以点带面”的不足;二是基础资料的匮乏,只能使用有限的资料,无法考虑综合因素;三是指标的制定方法单一,且一般一次就确定指标,被考核单位没有申述的机会。这些弊端使考核存在指标不准确,难以评价考核的结果,无法准确地实施奖罚,造成考核乏力。因此,公司2009年经济运行责任制各项财务考核指标全部以全面预算为基础来制定。这样做有以下优点:一是全面预算是综合性预算,从各基层单位的成本、费用确定,到财务报表的编制完成,始终围绕着兵器集团公司下达的财务指标以及公司的经营目标,采用与先进企业的对标管理,考虑了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是真正全面的预算;二是全面预算涉及到生产各领域、各单位,从材料消耗定额、动力能源消耗定额、工具工装消耗定额、产品工时定额到所有各项费用,资料齐全,内容详尽,使用这样的基础资料确定考核指标,能有效提高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全面预算是按照预算程序几下几上后形成的,各基层单位均有阐述的机会,便于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五、全面预算应“刚”“柔”并济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现代企业管理对全面预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一方面需要预算与其战略目标相协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科学而又切合实际的预算来为其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提供必要的保证,这些都要求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把预算的刚性与柔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全面预算管理而言,过度强调预算管理的刚性容易造成“预算死角”,致使预算脱离实际,失去应有的效力;过度强调预算管理的柔性容易造成“预算松弛”,会降低预算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在预算目标、预算、全面预算管理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评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刚性,增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确保全面预算方案的有效实施;同时在预算的整体制订、预算编制、预算指标的分解以及预算适时调整等方面保持一定程度的柔性,季度预算、月份预算在预算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应随市场订单而变化,在编制预算时要将资源要素划分为变动费用、半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预算数字模型,按照市场变化实现预算的快速反应,提高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不确定因素的弹性适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如此一来,在硬约束的框架下根据实际情况或突发事件进行必要的弹性调整,刚柔并济,才能推动全面预算制度在企业的顺利实施,保证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全面预算心得体会

(三)全面预算管理已逐渐演化成为企业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途径,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按照兵器集团公司“总体规划、统一模式、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自上而下地组织推进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强化预算考核评价,推动了公司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发挥预算作用的前提

董事会、总经理不仅要挂帅“全面预算管理”的授权、预算的审批等具体环节,而且要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全面系统工程来加以重视。

预算管理工作要建立单位、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要将其作为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要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确定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各单位、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总会计师应主管全面预算和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工作,这样便于从公司层面随时组织、协调预算及考核工作,同时也便于将全面预算和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工作结合在一起,使“预算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预算的工具”的理念成为现实。同时,公司财务部也应设立综合管理科从事全面预算、经济运行责任制财务指标考核工作,这样便于预算与考核工作的同步开展,也保证了预算这项系统工程的人员配备。

二、必须推进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管理是做好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2008年公司对各子公司、本部账户进行了清理,对各子公司基本账户、结算账户、收入账户、支出账户进行了确定。通过账户清理与资金预算的编制上报,使有限的资金合理有序地流动,控制了资金风险。公司每月定期组织各预算单位填报、审核、汇总和执行资金预算表,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实现了资金流带动物流和业务流有效运转的目的。具体措施有:一是通过资金预算的编制,将公司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围绕资金流实现了有效联动。每月的资金平衡例会都会涉及到收入的单位和花钱的单位,通过资金预算这根线把这些单位牵动起来,什么时候收回钱,什么时候该花钱、花多少钱,通过预算管理得到整合。二是通过资金预算降低财务费用。通过资金预算整合和财务公司委贷的手段,降低财务费用,实现经济效益,同时保障了资金流。2008年1~11月份共委贷2.3亿元,节约财务费用920万元。三是合理使用票据结算。通过预算的控制,合理地开具,合理地支付,化解了资金需求紧张问题。四是强化资金分析评价机制。通过下发经济责任制考核通报、资金平衡例会考核和评价管控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五是调整资金结构,提前归还贷款,降低财务费用。2008年,提前归还开发银行2556万元的技改贷款,节约利息支出145万元;提前归还财务公司流动资金借款6000万元,节约利息支出39万元。2009年,用兵器集团公司短期融资券贷款置换民生银行贷款8000万元,节约利息支出158万元;提前归还民生银行贷款3000万元,节约利息支出39万元。

三、全面预算的核心在于“全面”

全面预算的全面性体现为全员性、全程性和全方位。全员性是指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公司各部门,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益;全程性是指预算管理活动从编制、执行控制、考核分析、绩效评价及奖惩均渗透到公司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表现为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全方位是指预算管理包括经营性预算、资本性预算、资金预算等各方面预算。

按照“制度表格化,表格责任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公司2009年全面预算中包含129张表格,内容涉及生产、销售、材料、职工薪酬、燃料动力、工具工装、试验、废品损失以及折旧、大修理费用、维修费、办公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覆盖了产、供、销各环节及料、工、费各领域。这些表格围绕着兵器集团公司下达的财务指标以及本公司的经营目标,综合考虑了各项因素,系统地反映了公司的整体预算面貌,便于做出准确的预算决策。

四、预算是考核的基础,考核是预算的工具

为发挥预算的管控作用、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必须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如果没有以预算为基础的考核,预算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控制力;反之,如果考核没有预算做基础,考核也是无的之矢,既无说服力也无效果。因此,预算考核评价体系与企业原有的经济运行责任制财务考核相互融合的模式会更加有效。

公司原先的经济运行责任制考核是在固定范畴内,在上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相应地增加或减少有关资源项目的预算额,以确定未来一定期间的预算。这样做的弊端有:一是考虑不到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造成“以点带面”的不足;二是基础资料的匮乏,只能使用有限的资料,无法考虑综合因素;三是指标的制定方法单一,且一般一次就确定指标,被考核单位没有申述的机会。这些弊端使考核存在指标不准确,难以评价考核的结果,无法准确地实施奖罚,造成考核乏力。因此,公司2009年经济运行责任制各项财务考核指标全部以全面预算为基础来制定。这样做有以下优点:一是全面预算是综合性预算,从各基层单位的成本、费用确定,到财务报表的编制完成,始终围绕着兵器集团公司下达的财务指标以及公司的经营目标,采用与先进企业的对标管理,考虑了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是真正全面的预算;二是全面预算涉及到生产各领域、各单位,从材料消耗定额、动力能源消耗定额、工具工装消耗定额、产品工时定额到所有各项费用,资料齐全,内容详尽,使用这样的基础资料确定考核指标,能有效提高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全面预算是按照预算程序几下几上后形成的,各基层单位均有阐述的机会,便于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五、全面预算应“刚”“柔”并济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现代企业管理对全面预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一方面需要预算与其战略目标相协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科学而又切合实际的预算来为其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提供必要的保证,这些都要求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把预算的刚性与柔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全面预算管理而言,过度强调预算管理的刚性容易造成“预算死角”,致使预算脱离实际,失去应有的效力;过度强调预算管理的柔性容易造成“预算松弛”,会降低预算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在预算目标、预算、全面预算管理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评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刚性,增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确保全面预算方案的有效实施;同时在预算的整体制订、预算编制、预算指标的分解以及预算适时调整等方面保持一定程度的柔性,季度预算、月份预算在预算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应随市场订单而变化,在编制预算时要将资源要素划分为变动费用、半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预算数字模型,按照市场变化实现预算的快速反应,提高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不确定因素的弹性适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如此一来,在硬约束的框架下根据实际情况或突发事件进行必要的弹性调整,刚柔并济,才能推动全面预算制度在企业的顺利实施,保证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六、将民品合同作为项目管理

从去年开始,以原材料为代表的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造成民品生产成本急剧加大,而各生产厂家为保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并未相应提高,能否解决成本与价格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产品能否赢得市场的关键。为此,公司要求“既要保市场,又不做亏本买卖”,提出了“民品合同当作项目管理”的新思路,采用“变动成本毛利法”,在全面预算提供的定额、费用、物流资料平台基础上,快速启动预算体系,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倒推成本,逐项核实预算。公司成立了六个部门组成的快速反应小组,提高决策层次,以民品项目预算管理为载体,合理平衡“市场、价格、利润”的关系,牵动成本核心要素,推动精细化管理。这项工作的基本流程为:经营单位从市场上取得合同意向或订单→财务部填表立项→确定项目负责人→了解订单基本情况→六部门专项小组成员按照变动成本毛利法,在全面预算提供的定额、费用、物流资料平台基础上,分别进行成本预算→财务部汇总报价意见→向经营单位出具报价意见→签订合同→确定预算目标成本→跟踪合同发生的实际成本→实际发生成本与预算目标成本对比分析→得出合同与预算盈亏结论及客户信用评价→提出激励建议→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并兑现。

通过“民品合同作为项目管理”的控制,生产单位增强了节能降耗、厉行节约的意识;各单位增强了成本、效益意识,竭尽全力争取效益高、信用度好的合同;公司从价格效益、回款、合同生产数量等方面对客户进行梳理,为后续签订合同、价格优惠及选择合作伙伴提供了依据;预算管理系统则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推动了各部门的基础管理,提升了公司的民品管控能力。之江新语心得体会

全面预算管理 篇6

全面的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大变革行为,其实质是以财务预算为切入口,涉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落实、考核、奖励和激励的全过程。

全面预算管理特点:

1.设置表述清楚的预算目标,让员工了解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从而保持战略意图和士气,统一行动,最终提高执行力水平。

2.每个财政末,以各个部门的预算目标完成情况来进行绩效考核,以便激励员工。

所有业务部门都参与预算管理,甲公司和乙公司执行不同的预算考核指标。

成功因素: 集团管理层高度重视,公司总裁亲自挂帅推动企业内部变革,集团内各层面人员保持思想统一。最大限度避免出现员工或部门抵制和不配合现象。

步骤:

1.成立预算工作小组,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预算目标体系草案,完成相关制度的制定、修改、公布。

2.对预算目标草案进行公开讨论、修改,形成正式目标体系(一个月)

3.与软件开发机构和专业工程师合作,在电子信息管理平台上运行人力资源成本预算控制项目,并进行调试。(一个月)

4.试运行三个月,并对软件和方案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

5.PDCA

全面预算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一、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1. 有利于把长期的战略规划和短期策略相结合。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全面预算的编制, 有步骤、有计划的把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短期经营策略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 明确规定企业各个部门的相关责任及努力方向, 制定一定的激励政策使企业的每个职工都能参与到实现企业的目标过程中来, 从每个人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完成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

2. 有利于企业对日常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

对于企业来说, 编制全面预算是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 是控制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设立相应的责任中心, 把企业经营目标全部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以预算编制的数据作为责任中心的执行标准, 对预算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比对分析, 及时发现预算和生产实际产生差异, 反馈给各个责任中心, 使责任中心能够及时地采取措施, 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控制, 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实施, 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事中控制。在预算期末, 分析各个单位的业绩报告, 对比预算数和实际支出数, 揭示节约或者超支, 确定实际偏离预算的原因, 使管理层了解企业在预算期内预算目标的实际情况, 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经营的事后控制。

3. 有利于企业对各经营单位进行工作绩效的评价。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后, 各部门业绩考核的标准就是预算目标及其分解的各个子目标。通过对比预算目标和实际完成情况, 对各部门以及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以此建立奖惩制度。这种绩效考核方式在企业面临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条件下, 比直接对比本期实际和上期实际的考核办法显的更加切合实际。全面预算管理是在对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绩效评价的, 既包含对历史变化因素的分析, 也包含对预算执行主体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变化。相对来说, 这种分析方法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使企业资源取得最佳配置的管理模式,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集成式管理。“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一个企业的预算是否合理到位, 直接影响到下一年度利润目标的实现、投资项目的安排、资金的运行、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长远发展等诸多方面。它可使企业决策者比较清晰地预见未来的经营情况, 对各项业务作出预见性的安排和调整, 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和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 并结合自身管理的需要, 是解决“如何最好做正确的事”的问题。

三、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表现在预算机构设置不全面、严肃性差、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信息化投入不足等方面。有许多企业将全面预算管理办公室和预算监督与执行、考核等诸多职能放置在财务一个部门, 没有与之配套的制度流程来保证职能的履行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2. 企业的预算管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脱节。

预算的编制缺乏客观性, 审批预算也缺乏合理性。企业成本预算指标的确定是以业务产量为基础的, 以定额和历史指标作为计算的依据, 但是, 企业的成本还要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影响, 这样的预算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

3. 缺乏对预算目标的整合, 不能形成协同效应。

企业实施的全面预算管理实际上是对财务收支预算的延伸, 很多领导把预算管理简单看做财务行为, 认为预算管理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导致企业不能将组织经营的每个阶段联系在一起, 每个部门都只是编制自己的计划, 缺少整合的思想。如生产部门只关注企业产量和耗用的材料, 对生产和需求的配套、质量和产量的搭配都没有进行考虑;销售部门只根据库存和生产安排销售计划;这样就使得编制的预算只是纸上谈兵, 缺少相关的调度和协调, 使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系统效果大大折扣。

四、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 煤矿企业没有形成全面预算文化。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法, 它的价值还体现在编制预算规划的过程, 是对管理者预算前瞻能力的一种锻炼, 搞预算管理就要倡导“用预算说话”的公司文化, 特别强调对数据的尊重和事实的认可, 变感性管理为理性管理。

2. 企业没有注重全面预算管理与基础管理的同步提升。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的一部分, 不是孤立存在的, 搞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忽视基础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和基础管理需要同步提高, 全面预算管理不断完善的的过程也是企业基础管理不断提高的过程, 忽视这一点, 将使全面预算管理和基础管理相脱节, 导致执行与实际脱钩。

3. 企业缺乏把预算控制固化在企业日常业务流程中。

对刚执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建设的企业, 要对全面预算管理现状进行梳理, 查找存在的问题,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制定改正措施。企业在这一阶段, 可以组织专门的预算管理小组或聘请外部的咨询公司对企业的全面预算进行指导, 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并开展全员培训, 提升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五、企业实施好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1. 企业领导要重视。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甚至直接接触到部门、领导和员工的个人利益, 是一种权利的再分配, 推行时必然会遇到种种阻碍。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必须领导重视, 各级领导一把手亲自抓, 亲自管, 要对各级领导, 特别是部门一把手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培训学习, 提高他们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

2. 建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 细化全面预算目标。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机构是企业的预算的决策机构, 从领导层的角度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并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运行进行监督。其次, 企业的预算目标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为此企业应该理清各个职能部门的权责归属, 明确规定各个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这是全面预算管理顺利运行的的基本条件。应该将预算总目标划分成相应的分预算或分目标, 规定执行分预算的具体部门, 分预算的执行部门可以将分预算目标进一步划分明细, 交给更下一级的部门完成, 使得每个部门都成为全面预算的责任中心, 企业整体形成一个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责网络。

3. 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 摒弃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职责的错误观念。

长期以来, 企业往往把预算管理当做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其他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只是提供一些数据而已, 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的综合性系统管理方法, 是企业经营思路和经营责任的体现, 是下级单位对上级单位的业绩承诺, 是企业内部的一项管理体制和管理控制的工具。

4. 优化企业的激励评价制度。

由于员工工作的努力程度往往会受到激励办法和业绩评价制度的影响, 所以有效地激励和评价制度是保证预算顺利执行的重要因素。在执行工作中, 企业应该把对单位的业绩考核和预算的编制执行相联系, 并作为人事晋升、任免的重要依据。对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以及奖惩制度应该设置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综合考虑到出现差异的原因, 分析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 还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 才能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

5.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上,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相配套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通过与之对应的财务、资金、技术、费用、供应、销售等业务系统, 在技术方面解决好企业信息传递、信息共享、系统集成等工作。解决了预算准确性差、控制不力、分析困难等难点。实现企业集中管控、流程固化、业务协同、风险预警、实时控制、及时分析。在信息化模式下, 体系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预算考核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多维度分析, 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运用预算分析结果制定配套考核制度, 从而达到企业的精细化目标, 最终实现从预算管理信息化到信息化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 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 不断完善与提高, 同时在推进过程中应分步骤实施, 注重实际, 不能给予求全与求成;必须立足于企业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梳理企业业务模式和流程, 真正做到全面预算管理和控制。另外, 必须得到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 全面预算管理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红玲.企业如何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经营管理[1]朱红玲.企业如何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经营管理

[2]张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张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国集体经济

[3]魏国萍.实现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会计师[3]魏国萍.实现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会计师

浅谈全面预算管理 篇8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编制原则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涵义和发展过程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

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企业一定期间内利润的预计额,是企业奋斗的目标,根据目标利润制定作业指标,如生产量、资金筹集额、销售量、成本等)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一方法自从上个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很快就成了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现在的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二 、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并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而对作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就像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指出的那样: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一)全面预算管理是单位发展目标的具体化

全面预算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密切联系,由于全面预算涉及企业的多种财务指标,如利润、销售额、资产等等,所以,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可以依据全面预算理论,使用全面预算的管理方法,这样就能更合理地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因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不能盲目制定,必须要将企业的各个财务指标统一为一个整体,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奋斗目标来。

(二)全面预算管理是协调各部门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个部门的协同作战,如生产部门需要财务部门的资金支持,需要销售部门的产品销售,需要管理部门的人员管理。而全面预算能够将企业的各个部门通过资金、产品和人员的计划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加强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将企业形成一个财务、生产、销售、管理的统一体。

(三)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日常经济活动的工具

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程序下有序进行,而全面预算就是控制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看不见的手。通过全面预算,企业的各项日常经济活动被统一到一个程序框架内,从而有序进行。

(四)全面预算管理是业绩考核的标准

企业的绩效考核一般来说涉及多种指标,因为每个员工的岗位都有多种职责,而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进行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就很方便,这就使得不同岗位的员工有了统一考核的标准,因此,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原则

单位编制的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是指导未来经营活动和财务工作的大纲。为了是预算内容更精确、更符合实际情况,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一)充分做好预测,广泛占有资料。

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过程中,一定要广泛调查相关材料,做好相关的预测。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事实基础上,如果基础材料不扎实、不真实,那么就会导致预测偏差,从而影响全面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全面预算管理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二)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过程中,要注意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健全各级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是管理的保障,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因此,只有在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框架内,才能将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到实处。

(三)预算指标既要有先进性,又要留有余地。

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过程中,要做到打好提前量和余量的平衡。预算指标定的太高,不符合企业实际,可能造成虚假和浮夸作风、而预算指标制定得太保守,又不能有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因此,预算指标要制定合理。

参考文献

[1] 何爽. 哈鑫达公司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S1)

[2] 白向峰. 百丽国际西南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设计与实施方案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S2)

[3] 焦勇.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研究. 天津大学, 2009, (S2)

[4] 欧佩玉,王平心. 作业基础预算模型研究[J]; 当代财经, 2004, (06) .

[5] 孙淑玲. 对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J];经济师, 2004, (10)

[6] 张晓峰,周丕娟,杨群. 浅析加入WTO后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J];企业经济, 2002, (10) .

[7] 孙素菊. 浅议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实现管理创新[J];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3, (03) .

(作者單位:西林钢铁集团阿城钢铁有限公司)

上一篇:实践心得体会800字下一篇:“迎评估,文明寝室评选”主题团日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