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提高效率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注细节提高效率(共8篇)

关注细节提高效率 篇1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要针对学生特点以及学科知识特点预设教学问题,指导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活动质量。

关键词:关注细节(情感、思维特点、师生交流、教学手段、学生反馈)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是学生、家长也是我们教师都必须追问和考虑的。那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每个学生乐学、善学?我尝试着用关注各个细节来提高我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感人者,莫先于情”。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必须动之以情。教师应尊重、热爱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建立融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教与学的轻松氛围。只有感到轻松,才能做到放松,从而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优化心理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发挥各自的特长,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创造性,这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不可缺的途径之一。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信任,他们就会感到温暖,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他们不喜欢哪位老师,往往就会对他所教的学科也厌倦。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由于他们的后进,他们已经够自卑,够不自信,所以教师应该花更多的心思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赞扬,让他们也能积极地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会明显提高。教师掌握这一点,就应该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让口语好的同学经常带领全班同

学读英语;让唱歌好的同学教唱英语歌;让擅长绘画的同学在黑板上画画;或让暂时落后的同学上讲台做些简单的表演动作。在他们创造性的表演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不断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课堂游戏性的句型操练中,一些被指定担任角色的学生感到有一种自豪感,增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保持课堂上热烈、生动活泼的交际气氛。所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少不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关注学生思维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自外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行为结构,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

所以老师首先要设计好入口的坡度。如果入口的坡度过低,学生可能会一望而解,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入口的坡度过高,学生则会望而生畏,失去信心,无法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所以入口应选择在学生的“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上。学生跳一跳能够着果子,使学生思维强度出现“临界状态”,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这必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域”上升为“已知区”。

课堂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维特点,课堂提问也得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

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现代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

四、关注不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借助当今视听与电脑的高科技优势,形声兼备地创设生动形象、新奇有趣的乐学情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直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很快地形成正确的概念,以便牢固记忆。英语中的直观教具有:实物、图片、动画、录像、幻灯、模型、简笔画等。而经济又实用的是实物和简笔画,用这两种教学手段,可大大缩短不必要的解释时间,使语言与实际之间迅速建立起一种联系。如教授clock,hand,desk,apple等单词时,可直接演示实物;而对于某些知识,迅速在黑板上画上寥寥几笔,既形象生动,又能使学生很快掌握;能表演的动作,尽量表演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教时间的表达法时,带一个挂钟去教室,一边转动指针,一边指导学生练习。指针转得越来越快,学生对如何表达英语的时间越来越熟练。下课后,学生们围挂钟,转着指针,说看时间的英语单词,爱不释手;教感叹句时,尽力夸张要感叹的词,又有表情又做动作,学生极易理解又记忆深刻;教祈使句时,命令学生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会儿要求他们执行正

命令,一会儿又要求执行反命令;一会儿教师命令学生,一会儿学生又命令教师,等等,在丰富多样,反复实践、正误比较中,祈使句的用法逐渐被他们掌握。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情景。将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课堂上,除了固定的 Daily Talk,教师还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法,可采用“对话表演”、“图片猜谜”、“游戏”、“编排短剧”等多种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英语的兴趣。例如教“What a kind girl!”一课时,把教坛前的位置空出来,放上自置的交通灯,一些玩具汽车,用粉笔在地上画人行道,用玩具房子当作医院等,这样课文中的场景就真实地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然后再让班上的同学饰演课文中的角色,教学完全是在一种实际交际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兴趣浓,教学效果好。

五、关注学生的反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和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地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有效的课堂反馈是我们了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法宝。教育心理学认为,反馈是指某一系统将信息输出后,将其作用的结果返回原系统,用以控制调节它所输出的信息的过程。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有无反馈信息,其学习效果大不一样,而且及时反馈的效果最好。

一、反馈要及时。反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语言活动的内容而定。在进行英语技能训练时,轻易不要打断学生,要在其训练完毕再提出要求。这样就消除了学生怕错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其能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活动。比如说,当学生造句或会话中偏离主题、忘记下文或难以继续完成时,要及时提醒或引导性地告诉他们,以免他们难堪,拖延课堂时间;当学生在朗读课文或对话练习中出现一些语音上的失误,在不妨碍内容意思、不影响整体时,教师要避免打断学生思路,可放在操练完毕后指导、纠正,以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紧张畏难情绪,影响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及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反馈要有激励性。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表情、眼神、语言与学生产生共鸣,多一些热情的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对差生及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更应做到这一点。学生一时做不出练习时,教师要充满信心地给予鼓励,如说:“I’m sure you can do this.”“Don’t

be nervous.” “Why don’t you try it?”当学生有错误时,我常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如说:“Take it easy, I’m sure you can do it well next time.”及时的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继续参加后面的课堂活动。

三、反馈要有启发性。当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遇到难题或尚不能对已学知识举一反三时,教师要作启发性的诱导。比如在课文中有句“I like it.”让学生明白意思并能说话,我说:“I like blue.I like monkey.”听了之后,学生马上明白并能用之说话了。为此,教师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巧妙点拨,使学生积极思维,逐步认识到,知识的掌握重在能力,进而思考更深刻,学习更钻研,从而对自己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之,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鉴: 《课堂研究引论》,《教育研究》

2、李杭东 《以教学生活为源泉的课堂志研究》

关注细节提高效率 篇2

一、关注细节预设, 有效突破难点

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 呈现出教师对教学思想的追求, 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因此, 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应该对以下细节进行认真思考:学生的探究活动怎样进行? 要选择哪些操作材料? 我应如何指导学生操作? 我该提出哪些问题? 面对我的问题, 学生会有哪些尽可能出现的回答? 对学生的这些回答, 我应怎样评价? 对意想不到的情景, 我会怎样处理? 等等。只有我们在备课中充分注重对这些细节的思考, 才能在课堂上面对一个个学生, 用有备而至的行动, 在课堂上创造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亮点。

数学课堂要预约精彩, 就要想学生所想, 看学生所看, 激发学生的兴趣, 突破学生感知上的重点和难点。例如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 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 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因此, 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 教学细节的设计也就是在认识整时这个方面。有位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天线宝宝》, 根据天线宝宝一天的活动时间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活动中认识6时、7时等整时, 以及认识整时的方法, 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教学要求。这是一个精彩的教学细节, 它比一般的教学手段更具有形象性、可感性和吸引力。

二、捕捉精彩细节, 促进有效生成

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是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要有思考的自由, 更要有说话的权利。在学生的小脑袋中, 总有着大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在课堂学习中, 他们会浮想翩翩, 令教师措手不及。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善待学生的“奇谈怪论”, 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敏锐“发现的慧眼, 及时捕捉课堂细节, 生成别样的精彩。具体地说, 教师应着重发现以下两方面的细节。

1.教 师 要 善 于 发现 学生的 “亮 点 ”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 以合作学习为途径, 以探究学习为目的新型教学模式, 成为课堂动态生成的沃土, 这些“细节的生成”演绎着课堂的精彩。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 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细节的生成”而出彩, 更因“细节的生成”而充满生机。

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决不意味着“教学设计”已不再重要。恰恰相反, 课堂教学生成机制的高效发挥, 有赖于“教学设计”的充分和周密。充分的“教学设计”不仅与“细节的生成”不相矛盾, 而且高度统一, 相辅相成。“教学设计”不为别的, 正是为了更有效的生成。科学的“教学设计”应当包含对课堂生成前景的估计。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经常会安排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动,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 其实有很多学生已经通过操作掌握了某个知识点, 但不知如何表达, 因此, 在操作活动中, 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细节行为。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细节, 让他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 课堂就会更精彩。

2.教 师 要 及 时 发 现 学生的 “误 点 ”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内容, 有时候这些内容是不正确的, 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时候,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 一个劲地奔向教学目标, 而有时这种错误恰恰是一种很难求的教学资源,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偏差, 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 把它变成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很好的教学资源。

学生有了错误, 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 纠正错误。教师则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顺应”他们的认知, 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 摸清其错误源头, 然后对“症”下药, 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如此细节处理得当, 不仅使学生不断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生成灵动课堂, 而且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一节一年级的计算课, 一个学生把23-5算成了22。其他学生立即说:“不对! 不对! ”这位教师没有简单地请答错的学生坐下, 而是很亲切地对他说:“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这位学生不好意思地反应过来:“个位35不够减 , 我就直接反过来用5-3了。”出人意料的是 , 这位教师说:“反过来算也有道理呀! ”同学们都有些奇怪, 教师接着说:“瞧 , 5-3得2, 说明3-5还欠2个 , 咱们从20里还上欠的这2个 , 得18就对了 ! ”在教师的解说下 , 学生听明白了 , 答错的学生体面地坐下了。

这位教师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发言中的一个小错误, 引申出一种新算法, 既保护了答错学生的自尊心, 又使其他学生了解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三、关注课堂调控细节, 在评价中激励学生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师帮助并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之一, 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调味剂与催化剂。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 渴望得到别人的赞同、赏识, 更何况孩子, 他们比成人更需要得到欣赏。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和期待。“美丽的谎言”能激励孩子前进的勇气, 甚至可以改变孩子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我校有一位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 震撼了我的心灵! ”“你理解透彻, 语言精练, 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 我非常欣赏你! ”“你懂得的比老师还要多! ”这样的评价,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 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教师要注意细节评价的把握,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 找准回答的亮点, 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对于有创意的回答, 要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 让其探讨。教师抓住一切有利资源, 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评价, 这样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开阔其视野, 还能引发其创造欲望。因此, 教师应该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 珍视每一颗童心, 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让评价具有发展性、多元性、多样性, 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四、反思教学细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名师课堂上看似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的精彩细节, 其实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有位名师在她的报告中说道, 她有一个书包, 里面装满了纸条。那些纸条都是她平日里记下的教学点滴, 有的是一些好的做法和设计, 有的是课堂上遭遇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灵感, 有的是几句精彩的语言或形象的比喻, 还有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诀, 以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常犯的错误, 提出的问题, 等等。没时间, 她就写成小纸条塞到书包里有时间时, 她就将这些纸条进行归纳整理, 写成文章, 自然就成了教学研究和教学论文。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 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分析和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细节, 在反思中领悟教学真谛, 做教学的“有心人”, 把一节课的成功做法或失败之处, 以及课堂上的教学机智、学生问题、各方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防止遗忘, 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积累。教师写课后反思并不需要用长篇大论, 哪怕几句话也能闪动智慧的灵光。长期坚持写教学随笔, 写课后反思, 不仅有利于教师细节意识的培养, 而且能为教学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 积少成多, 聚沙成塔, 建立“细节优势”, 铺就专业成长之路, 形成教学特色, 成就精彩课堂, 享受教学快乐。

总之, 细节虽小, 但往往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 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上一个个精彩的细节, 见理念、见睿智、见价值、见功底, 给人以惊喜, 更给人以享受。我们设计和发现的细节只有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才能彰显价值。正如一位专家所说:“如果课堂好似一棵繁茂的树, 那细节就是那生机勃勃的树枝。”把握了“细节”, 便留住了一份精彩, 营造了一份美丽。只有关注这些教学细节, 才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摘要:细节虽小, 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精彩的数学课堂, 呼唤细节来装点, 有效的数学课堂, 更应从关注细节开始。关注预设细节, 有效突破难点, 捕捉精彩细节, 促进有效生成, 关注课堂调控细节, 在评价中激励学生, 反思教学细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对细节的不断打磨中, 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细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郭永发, 卞惠石.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0 (3) .

[2]黄晋耀.以新课程理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云南教育, 2005 (19) .

关注细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篇3

一、激发兴趣,关注课堂的开端

在课堂的开始,我们设计的教学事件就是“要让学生从完全不注意的状态,提高到视觉、听觉都积极参与的状态,或者把学生从已经注意的状态提高到更高水平的好奇、兴趣和注意的状态”。

1.巧设问题,引起兴趣

用问题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在课堂的开始往往设计一些问题,以促进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1)设计一些学生身边简单易答的问题,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若开始的问题较难,就会使部分学生畏难而退,使学习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显然不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例如,在学习“物质三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见过自然界中的水有几种状态?用这一问题作为课堂的开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雨、雪、冰、霜、雾、露等。将水在大自然中演绎的各种角色回忆一遍,为后面的物质三态特点的教学打下了情感和知识基础。

(2)设计一些生活中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在学习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关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熟透的西瓜切开之后,瓤是红色的,切开之前呢?在学习了“物质三态”之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习途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通常情况下见到的是物质的三种状态,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物质的第四种状态、第五种状态、第六种状态,想知道吗?请阅读课后信息库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好奇心确实促使许多同学去查找资料,并进行着课后交流,学生的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在课堂的开始提出,也可以贯穿课堂始终,使学生的兴趣不断得到深化和巩固。

2.巧用试验,激趣引思

在吸引学生的注意方面,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因此观察试验现象和做一些随堂小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最佳手段,感性材料越直观、越丰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越深入、越牢固,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如在学习“汽化”这节内容时,我用酒精棉球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水”字,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水”字的变化,随着“水”字的渐渐变干,学生的兴奋点来了。思考:液态的酒精没了,怎么回事呢?同时你又闻到空气中弥散的酒精气味,又是怎么回事呢?噢,原来液态的酒精变成了气态的酒精,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汽化”的概念,并根据这一实验过程,深入地体会到蒸发是一种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硬是将抽象的概念给直观化了。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和自然,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身边挖掘实验素材,使学生与物理零距离接触,感受到物理的亲切,从而使学生乐学与好学。

二、注重课堂规则内化,使课堂稳步深入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课堂教学追求以学生为主,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民主”“平等”“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不等于违反了课堂规则而不闻不问。反之,学生是未成年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作为老师,我们要“以人为本”,更要“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去从事一切教学活动。在课程改革中,强调以人为本随之而来的还有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倡导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中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课堂管理过严,束缚学生的手脚,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管理过松,会使学生随便、散乱、无组织、无纪律,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怎样才能把握这个度呢?我认为课堂要立规矩,也就是要有课堂规则,除了学校制订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还要针对每堂课的实际教学情况,给学生及时提出“课堂规则”,用规则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利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刻度尺伸出桌边长短的关系”时,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先给学生立下规矩:请同学拨动尺子,仔细倾听,不准说话,否则影响听音调的效果。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做着。不一会渐渐有学生小声讲话,老师强调一下刚才的规则:“不是只动手,不讲话吗?请自己独立研究,并将结论填在书上,待会交流”。由于说好的规矩在先,学生都不再讲话,认真做实验,做分析,体会着其中的乐趣。由于物理学科的独特性,几乎每堂课都不止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说明实验规则外,更要给学生定下有关纪律的规则,纪律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更要预设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情况,提前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给课堂一个必要的规则吧,它可以确保成功而有效的教学。

关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篇4

一、关注儿童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课堂多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挖空心思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感兴趣,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从网上找了很多的资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的气氛很活跃。如连续退位减法,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的计算过程,特别是退位后各个数位上数的变化情况。了解到以往的学生经常忘记十位上的0在退位后变成9,得数计算错误,为了让学生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掌握所学内容,就通过儿歌帮助学生理解深化:“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走了往回走,0上有点看作9。”学生很感兴趣,出错的也少了,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效率。

《统计》是在一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拓展,用一个格来表示两个单位,同时还渗透了当遇到的数比较大的时候,用一个格来表示更多的单位。在这节课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日常生活中入手,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话题作为调查的对象,这些内容和学生密切联系,通过课上的学习,他们已基本掌握了用1个格来表示2个数的方法画出统计图。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我在课后给他们布置了一项调查任务: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调查,小组进行统计并画出统计图。这样的设计,学生们不仅对调查的内容很感兴趣,而且课上汇报、交流时候兴致也很高。

二、满足学生需要,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四五年级的.学生兴趣转移了,他们更喜欢那些有深度、有难度、知识性强的东西。有的学生已不满足教材中提供的情景信息,通过调查得知,很大一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介绍更多有关数学的知识和故事。所以在课堂上利用一小部分时间,请学生把在课下看到的有关数学的知识、数学家的小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简单介绍给大家。说的同学经历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锻练了口头表达能力,树立了自信,听的同学也有知识的收获。

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成功的感受也不同。根据教材内容合理拓展,补充内容,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不断的挑战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关注细节 篇5

——读《专注的力量》有感

生活,是诗意的剪影; 细节,是生活的像素。

一、寒梅过无影,唯留翠沾香。

我们通常会惊喜于一朵花绽放的娇艳:“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亦会感叹其凋零后的萧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然而我们却很少细心体会其开放凋零过程中的骄傲与无畏——冰雪铸就出的傲人风骨,这是在这一开一合之间所展现的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我们每个人都对生活有或多或少的目标期待值,对未来有或高或低的成就动机,而大多数人只关注于粗略的外在表象,忽略了细节的打磨,因此总会听到类似“时不我与”“英雄末路”的感叹。殊不知,在专注于成就之时,最应关注的却是毫不起眼的细节。

细节,如组合成照片的像素,以无穷的小组合成生活的诗意。以小见大,从最细致的地方便可感知人生的修养,人性的善恶。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只有时刻专注于细节,才能更好的经营目标,实现理想。如一块璞玉,需要精雕细琢才能化其美于无形。

对于我们信息化工作者更是如此,信息工作是一项极其繁复的工作,我们是项目团队中的一份子,在每一项工作中,承担着不同的、递进的工作任务。要想作品完美,就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相互扶持,但更需要的是每个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信仰。精益求精,便是计较于细枝末节,要以近乎苛刻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小版块,如此,才能更好的为下一个同伴的工作做铺垫,才能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他人的优势,保证工作任务具有阶段性的小成就。这工作虽微不足道,但却能汇成江河以致大海,涌动出生命的芬芳。

二、抱来只选《阳春》曲,弹作盘中大小珠。

在信息化工作中如何将专注于细节的精神发挥到极致,首先要保证深浅有致,正如“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体察工作的精髓,本质所在,才能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发出细、润、泽的乐音,体现含蓄之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只有拥有一颗抱有“如履薄冰”的心才能将工作完成地尽善尽美。关注细节,体现在每一个角落:如何向深处延伸自己的工作,使其变得更有质感;如何把握每一项工作的进程,使其在可控范围之内;如何将每一个进程处理得当,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工作中,应考虑每一个细微之处,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唯有如此,才能够及时发现疏漏,感受到细节的魅力所在。若是得过且过、敷衍塞责,那么人生便也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对待细节的态度决定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决定着生活的品质。

作为信息技术人员,首先要锻炼关注细节的性格,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着我们要拥有格物致知,严谨缜密的专业精神。因此,改变态度,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完善自己才能踏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积善成德便是最有力的佐证,德行尚且有赖于善举,做事更需水滴石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做好了小事才能成就大事,眼高于顶,纸上谈兵终归浮躁。其次,对待小事要有对待大事的态度,事无巨细,均需注重。我们通常容易重视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大事,却认为小事无需在意,这便是自以为是的“雅量”和“气度”。唯有重视了小事,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从更深层次分解工作目标任务,形成有效思路,解决实质问题。再次,思虑周全,提高工作质量。思想上的重视终究要化作行动上的实施。工作中,要全面规划每一个工作任务,甚至与任务相关的事务亦要处理得当,比如总揽大局,从整体上把握工作动向;分析各项组成部分,抓住工作重点;将各项工作进行延伸,方便于大家,更方便于自己;预测实施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保证按部就班;处理工作时仔细核对,及时纠正错误,这一点对于信息化人来说尤为重要,一个符号,一组数据;一个小粗心,一次小走神都可能酿成苦果。注重细节,可提升工作品质,为自己赢得更大的机会。

三、宛如游龙举,繁姿曲向终

关注课堂细节 篇6

河南扶沟县高级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最响亮的口号。为此,教师们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课本剧表演、新闻发布会、法庭审判、辩论会、小老师登台等新颖形式,开展了翻天覆地的课堂变革。这种课堂,学生参与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但这表面的浮华热闹之后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这不得不引人深思。如在2011年河南省语文优质课大赛中,有位教师执教的《动物游戏之谜》就是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教师把学生分成六组,分别代表文中的四种观点(演习说、自娱说、学习说、锻炼说)和两种新假说(生理说、发泄说),开展新闻发布会,展示科研成果。这节课竞赛热闹,学生参与积极,掌声、笑声不断,然而学生很少与文本对话,何谈品味语言、鉴赏文本?最终得分也可想而知。如此大动干戈而又收效甚微,不如从课堂细节入手,从学情出发,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有效地进行新课程改革。

一、教学目标:与学生一起制定

一堂课首先应让学生明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道本节课为什么而学,从而使课堂有针对性地进行。然而,常规做法是教师把事先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在上课时展示出来,一闪而过。这些目标是从教师的角度制定的,诸如“举一反三,增强语言运用能力”“鉴赏品味语言韵味”“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阅读中的再创造能力”等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大都是教师想当然、大而无当的目标,而不是学生自己愿意实现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况且一闪而过,学生不可能清楚明了。那么学生完成这些目标的积极性将大受影响。

倒不如与学生一起制定目标,如在学习《登高》时,我不急于讲解课文,而是让学生先思考:我们要学习这首诗的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鉴赏”。我进一步引导:我们应具体鉴赏《登高》这首诗的什么?学生回答:“景物描写的特点、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我又进一步引导:除了景物描写和情感,这首诗还有什么值得我们鉴赏?学生认识到“名句赏析”。最后梳理归纳,得出学习本诗要完成的目标是:1、概括本诗描写景物的特点、作用;2、体会作者在本诗中表达的情感;

3、鉴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千古名句。

由于这是学生自己制定(最起码感觉上是)的目标,学生对之清楚明了、印象深刻;由于这样的课堂是为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由于是在学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需要学的内容,学生上课的积极主动性也大大提高。

二、切入点:从学生的已知出发

一般语文教师上课总是从第一部分、第一句开始讲起,或从事先设计好的几个问题中的第一个开始讲起,这样的课堂预设性太强,学生不得不被动的接受,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也谈不上是课堂的主角了;这样的开头,太过突兀,一时半会也难以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心灵上的共鸣。不妨先了解学情,明了学生知道什么,以此为出发点,步步设问,层层深入文本。就《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学习而言:

我首先问学生:初读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从“独怆然而泣下”看出作者的心情悲伤、低落。

我就以此为突破口,引导:作者为什么悲伤?

生:怀才不遇

师:从哪看出?

生:课下注释

师:那我们一起读读课下注释(生读)

师:课下注释中有一个信息点,幽州台是燕昭王延揽天下才俊之地,在诗中有没有所指?

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师:不见什么样的古人?不见什么样的来者?

生:像燕昭王那样的明君

师:所以此句中作者悲伤的原因是……

生:渴望明主而不得

师:那么“前”“后”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

我接着又从学生的已知点引导:作者悲伤难过还有没有其它原因?

生:可能与“念天地之悠悠”有关

师:有什么关系?(生无语)

我引导:这句写了什么?

生:天地辽阔广袤

我进一步引导:想一想我们刚学过的有没有写天地广袤的诗句?

生:“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师:作者写天地广袤之时个人是什么情感?

生:表现远大的抱负、宽广的胸襟

反衬自己的渺小,人生的短暂

师:那在本诗中作者是……

生:反衬自己的渺小,人生的短暂

李海林教授在《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第一环节,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什么不懂,即‘将已知转化为未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在学生没有注意的地方发掘精华,要在学生觉得平凡的地方发掘出深刻。”《登幽州台歌》这样的课堂,从学生出发,从学情出发,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从学生的已知点出发,层层设问,让学生明了这篇课文虽表面懂了,但其中仍有未知点,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热情,自觉地跟着老师的引导思考问题;如此设计,以学生的已知点为主线,贯穿前后,使课堂紧凑精巧。学生会觉得不懂的内容懂了,觉得语文课堂有用,从而喜欢上语文。

三、答案出示:从学生口中说出

课堂是解决一个又有一个问题的过程,若遇到难点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总是习惯将答案公布,条分缕析地讲给学生听,或直接把难点答案印在学案上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也养成了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等待老师讲解的习惯。如此这般,本篇课文理解了,下一篇下下一篇呢?正像李海林教授所说的“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让学生喜欢学语文,关键是让学生觉得语文有用”,这样的课堂结束后,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未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有何用?学生又怎会喜欢上语文?如上文提到的《登幽州台歌》的学习,学生不知“念天地之悠悠”的情感时,我并没有给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联系刚刚学过的诗句,不断引导,最终答案从他们口中说出。又如:

我在讲王维的《终南山》时,问到:最后一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历来为人称道,其妙在何处?

学生无语,但我并不急于把答案说出,而是引导:“隔水问樵夫”中有没有声音?

学生立刻认识到:水声、问声、砍柴声。

我进一步引导:这些声音有何妙处?

生:动静结合,给终南山之景带来生机活力

我又引导:“欲投人处宿”表达了什么情感?

生:隐居。

这显然有些不合适,我也不直接否定,而是让学生联想王维的另一首诗《山居秋暝》,我问:“欲投人处宿”和“王孙自可留”一样么?

生:有点不一样,“欲投人处宿”仅是投宿,“王孙自可留”却是留居于此

师:留居于此可称隐居,投宿一夜呢?

生:不是隐居,只是不舍得走

师:那这句就表达了作者对终南山的什么情感?

生: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其实,想知道答案很容易,难就难在如何把学生从不知道引导到知道,这也正是一个教师的功力所在。如果课堂仅仅是简单地揭晓一个又一个答案的过程,将会索然无味。其实,当学生发现自己有未知点想知

道答案时,是最投入、最积极思索之时,若能抓住这样的教学契机,领着学生的思维去“爬山”去探索,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最终答案从他们自己口中说出,那种攻克难关的成就感和喜悦是无可替代的。同时,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

关注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篇7

一、关注“操作材料”中的细节, 让操作更有实效

小学数学课堂中操作活动的组织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操作材料选择是否具有典型性, 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 选择操作材料, 我们首先要看操作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活动, 是否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其次, 要考虑到它的生活化、趣味性和开放性。如果教师过多的关注操作材料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就有可能导致“学具”变“玩具”,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选择操作材料时, 教师一定要根据实践活动内容的需求和学生年龄特点, 精心选择, 提供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材料, 最大限度地为发展学生思维服务。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 有两位老师分别是这样提供操作材料的:

教师1:为每组学生提供一套空心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教师2:为每组学生提供两套材料, 一套是空心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另一套是底和高均不相等的圆柱和圆锥。

很显然, 教师2的做法是更具有挑战性、更具探索性, 提供两套操作材料, 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高和底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然后借助沙子或水来进行实验, 学生会深刻的发现两种形体之间关系的本质属性, 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 让操作活动更有实效性。

二、关注“提问设计”中的细节, 让思维方向明确

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要适当、准确、有明确的指向性, 问题能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 使教学的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引入例题1/2+1/3后教师设计了如下提问。

教师: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生1:两个都是真分数。

生2:分子都是1。

生3:1/2比1/3大。

……

显然这一问题有很大盲目性, 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把问题改为:“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指向性明确, 思维方向明朗, 学生很快搞清教师的意图, 为学生正确学习新知识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关注“多媒体使用”中的细节, 让认知更为合理

近年来, 多媒体教学基本已经普及到了课堂教学之中, 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课堂容量大、直观易懂等优势创造了有利于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但是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 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片面追求形式的花哨, CAI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动画效果, 背景图案复杂, 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 影响了对知识的掌握。 (2) 把多媒体课件当成“电子黑板”, 冲淡了教学主题, 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3) 教师把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 一定程度的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作用。 (4) 多媒体翻页后, 重点知识无法像黑板那样长久保留, 不利于学生整体回顾、记忆。

比如教学一年级《减法的意义》一课时, 有位老师制作这样的课件:屏幕上先呈现出美丽的草原、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 画面美轮美奂, 还配上了孩子们喜欢的背景音乐, 这时5只洁白的天鹅飞了过来, 接着, 有2只天鹅轻盈地飞走了。这位教师在教学中, 本想把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在“减去”的概念上, 但学生却陶醉在美丽的图画和声响效果之中, 忽视了课件中要传达的知识信息, 没有真正理解“减法的意义”, 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造成了课件使用的失败。

因此, 多媒体在使用时一定要适时、合理。它呈现的画面应该有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即在新知的生长处、观察的模糊处、操作的关键处、知识的延伸处、新旧知识的对比处、思维的障碍处、示范及练习的需要处引入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四、关注学生“学生发言”中的细节, 让错误成为资源

小学生受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等原因的限制, 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够准确, 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及时捕捉发言中的“错误”资源, 并将其中的一些“错误”当作一种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 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 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 给予肯定和欣赏, 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份”激活,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修正, 那么“错误”也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 并能生成精彩生动的课堂。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年级的《退位减法》时, 一个学生把23-5算成了22。其它学生马上说:“不对!不对!”。这位教师没有简单地请学生坐下, 而是很亲切地对他说:“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这位学生不好意思地反应过来:“个位3-5不够减, 我就直接反过来用5-3了。”出乎意料的是, 这位老师说:“反过来算有道理啊!”同学们有些奇怪, 教师接着说:“瞧, 5-3得2, 说明3-5还欠2个, 咱们从20里面还上欠的这2个, 得18就对了!”在教师的解说下, 学生们听明白了, 答错的学生也不再那么不好意思, 点点头坐下了。

这位教师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发言中的一个小错误, 引申出一种新的算法, 既保护了答错学生的自尊心, 又让其他学生了解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 可谓一举两得。

其实, 要捕捉课堂中的精彩细节,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还要有一对“聪耳”, 认真听清每一位学生的发言, 才能有效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 达成教学目标,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关注“课堂评价”的细节, 让评价催生动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评价, 用富有人性化和激励性的语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实践,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 恰当的评价会达到“以评促思”的作用。如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时你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 很有创造性!”当胆子小、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回答问题正确后, 你马上表扬他:“你的回答非常准确!老师希望能经常听到你完整的答案!”当学生回答问题紧张时, 可以说:“别急, 再想想, 相信你一定能说好!”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 可以这样评价:“你说得好像不是很完整, 但是已经说到点子上了, 谁再来试试?”一句句看似简单、普通的评价, 却能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活力、充满信心, 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能够捕捉到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 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是课堂评价过多过滥、形式单一则对学生的发展不利。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切忌不切实际的廉价表扬过多, 如:无论学生回答问题对错都说“好!”、“很好!”“真棒!”也忌讳经常使用模式化的单一评价, 如:“嗨、嗨, 你真棒!继续努力你更棒!”这样的评价, 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还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应有的热情,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

其实, 教学的细节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次错误, 教师只有敏锐的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 认真倾听, 深入挖掘, 有效生成, 才会真正走进新课程, 走近学生,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俗话说:过程决定结果,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 却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 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 让我们都来关注教学细节, 从小处入手, 科学合理的捕捉和处理教学细节, 生成精彩生动的数学课堂。

摘要:课堂教学细节落实得好坏,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们就应该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关注教学细节, 其实就是关注“操作材料”的选择, 关注“课堂提问”的设计, 关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关注“学生发言”和教师的“课堂评价”, 认真捕捉每一个细节, 巧妙的处理好这些细节,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成精彩生动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关注,教学,细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进.重视课堂细节设计,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教育大视野, 2008, (12) .

关注教学细节凸显课堂效率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细节;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由课改初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转向为理性、睿智的教学细节关注。教学细节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是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可能是一个细小的片段,甚至是老师或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课堂教学细节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参与的冲动,也能让课堂教学气氛更融洽。那么,我们怎么关注教学细节呢?

一、充分预设教学细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课堂中容易注意力分散,我们要及时引导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就要预设教学细节,结合文本、学生和教学环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如在苏教二年级下册第21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中,在导入的时候,我就问学生:如果你有孙悟空那样的本领,你想变成什么?于是,学生纷纷思考并举手回答,他们一时间热情高涨。我告诉学生,老师我愿意变成一片大大的荷叶,学生很诧异,也很新奇。我就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让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而一个同事开设公开课也做了精心的预设:不少同学特别是女生喜欢《巴拉拉小魔仙》吧,假如你有了魔力你想在夏天变成什么呢?学生们想着自己变成什么的时候,老师播放了《巴拉拉小魔仙》的一些美丽的蝴蝶等可爱的动物进一步启发学生;于是,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愿望,课堂显得活泼而有生气。

我们的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关注他们的体验与理解,教学细节还要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也要有一定的预设。如《姥姥的剪纸》教学中,让大家读“……又忆起与姥姥在一起的童年生活,想起了姥姥的剪纸,思绪万千,热泪盈眶……”的内容,想想自己的外婆对自己的关爱,我们最想对外婆说什么呢?之后配上一些感人的音乐,于是,学生们想说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感受与生活体验被调动起来,有着浓郁的感恩之情,有着浓浓的思念之情。课后,我让大家写写自己想对外婆说的话,好多同学都写得非常感人。

二、善于敏锐捕捉细节,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我们除了要课前预设教学细节外,还要能够很好地放大教材上的细节,抓住课堂中学生表现出的细节,并恰到好处地利用,使得教育活泼而又富有深意。首先,我们要注意教材当中能够点燃学生心智的优美细节。小学语文很多文章都是饱含深情的篇章;锁定、放大这样细节很有意义。如《长城与运河》这篇课文,精选了能够体现我们祖先伟大的两处古迹。那么,让我们感动的还有什么呢?我就结合我们的洪泽湖古堰,让学生感受我们家乡的美好,让学生生出自豪感。而让学生仿照课文,进行以“洪泽湖古堰”“洪泽湖”为对象仿写的时候,有个学生把洪泽湖比喻成一只美丽的天鹅。我就把握这一细节,让学生们感悟,課本中对长城如“绸带”等比喻的分析,如此,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一教学重点。而特级教师王崧舟在《鸬鹚》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领他们分析“渔人”的 “一抹”这一动作。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体会该词的好处。这看似没有什么细节的点,王先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经过层层分析之后,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愫和意蕴。不仅引领学生分析用词的精妙,更让学生获得了丰厚的情感。如此,我们捕捉到了教学细节后,要机智地让学生去分析、感悟和提高,只要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我们的教学才真有成效。

三、合理运用教学细节,突出教学侧重点

我们的课堂既要生动,更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每一节的教学中,都要落实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因此,合理运用教学细节,我们对细节巧妙点拨,能使得学生很快地明白并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在《林海》教学中,班上一名学生在朗读“大兴安岭的‘岭’,可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时将“大不一样”错读成了“不大一样”,如果我不意识到这是一个较好的教学细节,顶多在学生读完之后强调一下。但是我意识到这两个看似语序的差异,但是细分析意思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差别很大,突出“大”;而“不大一样”是强调他们差别的小,也就是说他们很多地方相同,有一些地方不同。而文章就是想通过对比来表现他们的“异”的。于是,我抓住学生的这一误读细节,让学生思考这两个词意的差别,分析内容,找出这两个岭的特点,进而让学生找出作者对哪个岭更有情感。于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由这一细节展开并得以解决。

当然,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的细节很多,如教师的言行教态,教授时的情感体现等等。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学生,眼睛看着学生,关注着预设的细节,捕捉着课堂动态的细节,那么,我们的课堂就有活力,有成效。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特别是“关键性细节”的落实、深化,那么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必定增强,我们的教学效率必然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培. 关注学生,实现高效课堂——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0(31).

[2]王善彬. 关注教学细节 构建精彩课堂——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细节的捕捉[J].小学时代(教师),2011(04).

上一篇:冬天的孤独是什么颜色诗歌下一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