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高中读后感(精选11篇)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历史巨著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纷争。这部故事书的内容精彩绝伦,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妈妈告诉我“著名作家冰心奶奶七岁时就读完了这本著作”。而我今年已经十一岁了,我可不能落后。我曾经品读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的人生格言,从中明白了年轻时奋发向上的人生哲理。于是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强烈驱使下,在这个寒假里我准备好好地读一读这本历史名著。当我读了一遍后,使我对历史故事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至今记忆犹新。万事开头难,刚翻开第一页我就碰钉子了,“东汉末年,灵帝刘宏腐败无能,致使宦官专权,民不聊生”书里有好些词我都没见过,更别说理解了。但我想起语文老师传授给我的读书方法,同时幸亏也有妈妈做我的坚强后盾,在他们的耐心帮助下我津津有味的读完了这本经典著作。
读完这本书,我不但了解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如“三顾茅庐”“大意失荆州”“七擒孟获”等;还明白了很多成语如“身在曹营心在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典故;甚至我还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歇后语,如“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等等;还有学到了许多关于军事谋略:如三十六计的美人计、反间计、连环计等。同时还结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如谦逊爱才的刘备、英勇无比的张飞,攻无不克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厚老实的鲁肃,阴险狡诈的曹操…这些人物的出现如同历史天空中璀璨的星。但是在这么多的人物当中,我最喜欢的要属于诸葛亮了,他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有勇有谋,他的“空城计”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他使我明白了:诸葛是智慧的代名词。当我读到“司马懿来到城下,见孔明独坐城楼,焚香操琴,他知道孔明生平谨慎,怕中计,便领兵自退”时,我不禁哈哈哈大笑起来。我真佩服诸葛亮!
《三国演义》是如此的好看,我一定会再反复品读这本经典,因为读书能够增长智慧,读书也可以使我明白人生的真谛,读书更能激发我的进取精神。我深信:“书读百遍一定会其义自见。”的道理。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提出, 除教材外, 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23万词以上,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 特别提出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2 高中英语名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笔者对五年来全国各地英语高考试卷中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做个详细研究, 发现阅读词数、阅读难度及阅读速度的要求在逐年提高。单纯掌握教材 (福建省泉州地区使用的是《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 中的词汇是否能从容应对高考阅读对学生多种阅读能力的考查?能否真正用英语去思考?显然, 答案是否定的。教材内容无法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所以, 增加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习俗的了解, 增加外语语言材料的输入已成为现代高中英语语言教学的必须。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国际交往更频繁, 随之而来的对外社交, 更是要求我们必须培养为之需要的人才, 除能熟练掌握本国语言外, 外语也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 尤其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英语, 显然, 我们目前的应试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已与市场脱节, 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众所周知,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要想放眼未来, 尽快地实现利益最大化, 培养新型人才是当前迫切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 同学们在初中就开始学习英语, 甚至有些学校在小学就已经开启了英语课程, 可见国家或有关单位对英语的重视程度。用一句话来说, 如果初中英语是我们学习一门外语的入门手册, 那么高中英语则是人才成型的关键环节。欲使中学生英语能力有所改善, 那么我们要做的决不仅仅是阅读几篇课文、做几道练习题那么简单了。多读好书, 多读与英语有关的书籍那是不言而喻的, 中学生尤其要多涉猎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 笔者建议, 在读国外名著的时候, 最好是读原著, 旁边放一部英汉词典, 在读不懂的时候可以查一查词典, 当然刚开始时效果欠佳, 但久而久之, 你的阅读能力定会增强不少, 而且对原著的思想领悟更深、更透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自己的认知力,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通过实践, 让英文名著的阅读与高中英语的教学同行, 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
3 精心挑选适合学生的英文名著, 正确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英文名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无计划无目的地去读收不到良好效果, 教师的指导计划要尽量细化, 计划中应包括阅读任务、阅读进度、训练内容、指导方式等具体内容和措施, 不能流于空泛。
阅读英语名著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和个体素质的差异, 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 断不可一概而论, 采取相同策略这样往往适得其反。有时我们大可采取异步施教的方式:基础扎实的可以先人一步, 即在课外可以多读一读其他国外名著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和增长自己的见识, 或者可以对课文进行深一步的了解 (比如多了解课文作者的写作背景, 写作方法技巧等) ;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从简到难, 呈阶梯式渐进 (比如先多积累课文里面的单词、短语, 然后学习一些经典句子的语法, 再到对课文的基本把握等等) 。可见因材施教可以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所在, 从而才会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
(1) 明确阅读篇目, 制定阅读计划
如高二年教学中, 我们为学生选择了通俗易懂的外文读物Gulliver’s Travels (《格列佛游记》) , 提前给学生布置了Gulliver’s Travels阅读任务:
1) What is the message that the author is trying to put acrossto the reader?
2) Which parts of the story do you like most?Why?
3) Write a short summary of the story (about 150 words) .
在阅读时间和进度上,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可行的计划, 每天抽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读2~5页左右, 长期坚持, 以保证定量的语言输入。
(2) 指导阅读方法, 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英文名著的方法多种多样, 笔者指导学生掌握如下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 快速阅读法:训练学生静心阅读, 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并能记准作者、记清主要情节、人物及其关系等, 读后能回答一般的问题。
2) 精读式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 对关键情节静心细读。对生字词能不查字典就不查字典, 根据上下文可进行猜测, 随着学生阅读英文名量的增加, 原先陌生的单词通过不断重复和再现自然变成了“熟词”。经过一阶段的阅读指导, 学生就能有选择对文中的美词、美句、美段加以欣赏, 并做一定的评注。
3) 浏览式阅读方法:浏览式阅读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准确的文中信息。主要方式有博览、浏览、泛读等, 浏览目的在于是深刻而又清晰的看到文中主旨, 抓住关键词。就阅读而言, 把要阅读的内容大略地翻翻, 泛泛地读一遍。浏览一般采取默读方式, 用目光扫视。通过浏览这些内容, 对全书的概貌可以有基本的认识, 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 特别留意有特点有新意的内容。
4) 跳跃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一般在做习题时采用, 在练习阅读理解的时候, 许多阅读段的大意往往在一段的首句或尾句, 这样先阅读每段的句首和句尾掌握其主旨, 然后再看后面的问题, 先将能做的题做了, 再带着不能答的题通读全文, 进而逐一解决所有问题。
(3) 开设阅读俱乐部, 创设阅读氛围
笔者指导学生开设阅读俱乐部, 每两周定期安排一个聚会, 适当开展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活动, 让学生对这阶段的阅读展开交流。如深受学生喜爱的朗读名著比赛:学生们以个人或小组形式一起有感情、分角色朗诵名著故事, 一起感受英语名著的迷人魅力所在。还有最有利于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写读后感或缩写名著。每两周每人任选一本名著的一个章节写一篇读后感或缩写, 俱乐部内交流再集结成集。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分享心得, 能够得到大家的赞赏, 成功的喜悦会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 学生的独到见解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好奇心, 引领他人更主动去探索。
(4) 多与外国人互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要多为学生争取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中获取的知识被实实在在地运用到生活中, 才不致失掉其初衷。学生若有很多机会与外国人接触、互动, 并且还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了英语社交的乐趣, 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对于提升口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约束, 很多学生没有机会直接与外国人接触, 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外国人互动, 如使用软件进行视频聊天、看外国电影、进英语论坛等。通过对英语的日累月积, 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必定会提高。
4 结语
高中英语名著与教学同步就是让学生先阅读名著后再进行相应的语言输出, 让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 并运用了纯正的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 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瑜.简易读物泛读教学活动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3 (7) .
[2]胡春来.科学指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2011.
[3]孙志斌.引导英语课外阅读.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2 (5) .
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薛煜舒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题记。
百年间,多少英雄战死沙场,多少英雄豪杰霸占一方 ? 《三国志》是陈寿所著,讲述了三国的历史,袁绍和刘表可谓是漂亮的草包,董卓和曹操所谓一代奸雄,刘备则名副其实一代枭雄……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是一部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关于三国的故事,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羽扇纶巾”的周瑜;“绝伦逸群美髯公”的关羽……
论张翼德,关长云
《三国演义》中,关羽是“身长九尺,髯长两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秦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挺拔而立,正气凌然。这就是关羽,一个与生俱来就拥有浩然正气的忠义之士。
在《三国志》中,关羽的义薄云天实在是让人佩服。
历史上,关羽也确实勇猛,《三国志》中虽有短短数十字的描述,却已道出了关云长的万夫莫敌之勇。
《三国志》评价张飞“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如果说关羽侧
重于“忠勇”那么张飞就侧重于“勇猛”了。在百姓眼中,他是
一个“猛张飞”,而在史学家眼中,则是“勇猛三军”的熊虎之
将。
《三国演义》中张飞勇猛有余,谋略不足。他声如洪钟威慑
敌营——当阳桥大喝三声,吓得曹军大将肝胆俱裂,当场毙命。
他脾气爆;好惹事生非——怒鞭督邮,使得刘备丢官败逃;他喝
酒误事,痛失徐州重镇,给人留下一个莽夫形象。
然而,在真正的三国历史上,张飞却不失为一个有勇有谋,容人有量的将帅之臣。
论“年轻才俊”周公瑾
“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人们评价周瑜常用的感慨。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是陪衬,为了突出诸葛亮出神入化的谋略,他被设计成一个自以为是、性格暴躁、心胸狭隘的小人。
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他真的是这样一个心胸狭隘之人吗?
其实正史上的周瑜不仅仪表堂堂、气质高雅,而且能文善武、有
勇有谋。他,待人和善,谦虚豁达,气度不凡;他,谋略出众,与诸葛亮、庞统一起受到众人的敬仰。
根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善勇善战,慷慨义气的周瑜还是
一个以礼待人,品位高洁的儒雅之士。这些则与《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着天壤之别。
论《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所谓“七分实,三分虚”,虽与历史不太相符,但毕竟它是一部通俗小说。
《三国志》是陈寿根据史实所撰的一部记录三国时的历史书
籍。它与《三国演义》相比更加真实,精确,比较符合事实。
《三国演义》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取材于《三国志》,但
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各个形象生动,个性十足。它的艺术性更
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有谁不被诸葛亮那惊人的智慧所震撼?有谁不为周瑜的心胸狭窄而感到可惜?有谁不为刘备的.仁义、惜才所感动?有谁不为曹操的奸诈而气愤?有谁不为关羽的重义气而感到折服?谁不为黄盖的忠心而敬佩?
“三国智者”这个称号我感觉应该颁给诸葛亮,因为草船借箭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早就已证明了诸葛亮智者也。“三国小气鬼”这个称号应当送给周瑜,在当时三国鼎立初期,周瑜也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什么他只度过三十六春秋就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呢?因为他是一个实足的“小气鬼”。
诸葛亮为人忠厚、机智过人,周瑜为人机智聪明、善于用计。诸葛亮怎么会专门挤对周瑜呢?这全怪周瑜自己,他嫉贤妒能,心胸狭窄。周瑜呀周瑜!你为什么就不能心胸放宽一点,取诸葛亮之长补自己之短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为一丁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天翻地覆、闹得人仰马翻。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不能宽容人、不敢于认错┉这一道压在心头冰冷的“墙”阻止了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影响了安定、和谐。
三国演义读后感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 500字 600字 800字 1000字 1200字 1500字 2000字 2500字 3000字
在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总的说来应该是开卷有益吧!我读到了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友谊董卓祸国殃民的奸毒;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曹操赋诗的奸诈,但又有雄才大略的心怀。我还读了草船借箭,蒋干中计,曹操赋诗,借东风,七擒孟获等精彩的历史事件。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着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它描写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这些人物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感动的是其中的两位英雄人物——刘备和诸葛亮。
先说说刘备吧,他受将臣、百姓的爱戴。刘备的能力总是体现在用人上,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微,进而幸得忠实的徐庶,最后受此二人指点风雪之中三顾茅庐,成功请到天下奇才诸葛亮。而后又收服数位博学多才的谋士助他抗东吴,战曹操。他爱民如子,宁失性命也决不丢弃汉室百姓;爱将胜子,看着赵子龙大将抱着阿斗杀出曹军的重围,心疼得将亲生骨肉弃之于地。一个做草鞋的能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一,正是因为这些高尚而善良的品质赢得了百姓们的爱戴和将臣的忠心。
诸葛亮是一个死而后已的忠臣,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星灯,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但书中描绘的诸葛亮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大家一个很深的印象。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经典推荐: 红楼梦读后感(汇总)
经典推荐: 水浒传读后感(汇总)
经典推荐: 西游记读后感(汇总)
这个星期,我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在想:《三国演义》里,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是真英雄吗?他雄才大略,善于打仗,以弱胜强。但是他也诡计多端,不讲义气,他还常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你们说,曹操是不是英雄?周瑜呢?他心
这个星期,我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在想:《三国演义》里,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是真英雄吗?他雄才大略,善于打仗,以弱胜强。但是他也诡计多端,不讲义气,他还常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你们说,曹操是不是英雄?周瑜呢?他心胸狭窄,几次要害诸葛亮。孙权今天和刘备好,明天又联合曹操打刘备……周瑜和孙权都不是英雄。至于关羽嘛,他在无奈的情况下降于曹操,但曹操给他的金银绸缎他全不接受,最后他还离开曹操,日夜兼程地去寻找他的大哥刘备。关羽真算得上是英雄!再说说诸葛亮,他知恩图报,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真乃神人也“。诸葛亮也是个大英雄!其实,在《三国演义》里好汉无数,但是,我认为能配得上”英雄"二字的也只有关羽和诸葛亮他们两人了。
先讲人物。三国有三大角色,分别是刘备、曹操、孙权,刘备有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个个身怀高强的武艺,关羽有着“美须公”的称号。张飞性情鲁莽,喜好喝酒。赵云有勇有谋,曾救了阿斗,黄忠箭术精妙,曾杀了夏候惇。马超有“先吕布,后马超。”的美誉。
不用说,曹操的将领也非常棒,分别是张辽、夏侯惇、许褚、夏侯渊。张辽枪法精奇,深得曹操的器重。夏侯惇跟随曹操多年,立了许多大功。许褚武艺超群,有勇无谋。夏侯渊跟夏侯惇是兄弟,屡建奇功。小
孙权的将领也很不错,有周瑜、鲁肃、周泰、甘宁。周瑜足智多谋,有“周郎”的称号。鲁肃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周泰武艺高超。甘宁勇猛异常。
内容有: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黄巾之战等等。我就讲曹操败走华容道吧。曹操被逼到小路,小路由关羽守着,曹操让关羽放了他,关羽说不可。曹操说:“当年我也救过你一命,还请你吃饭呢。”关羽说:“斩颜良、文丑已经报答过你了。”曹操又说:“过关斩将你今天不用还了,但是你得让路。关羽只好乖乖地让路。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希望你们也去看。
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0字
·三国演义人物读后感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读后感范文
·中学生读《三国演义》读后感
沉默不是金的“喊水泉”
在我国湖南省慈利县伏龙山腰的一座石灰岩洞中,有一眼山泉,它并不是一眼普普通通的山泉,而是一眼“不会流水”的山泉!额,其实要想让它喷出水来,也不难,这就需要一个嗓门大的人来喊了。没错,这就是那眼“喊水泉”。如果我到那边去旅游,一定会扯开嗓子大喊一番。
在雨季,四周水流如注,而它却滴水不出。可是一有雷声,它便“哗哗”的往外淌水,雷声一停,它也停止流水。夏季,其他地方干旱异常,可这里凉爽宜人,只要对着泉边喊叫,它就会有清澈甘甜的泉水流出。据地质学家所说,这种不闻声不出水的“喊水泉”属于“声震泉”的一种,这与声波震动和复杂的地质结构有关。
有名的毒泉――哑泉
泉水的味道清凉可口,只要是能喝的泉水,我都要尝一口,不过,当我得知了“哑泉”的存在时,我再也不敢乱喝水了。
哑泉出自《三国演义》。据说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曾经遇到过4个毒泉,其中一个为哑泉。大队人马都喝了哑泉的水,回到大营都说不出话来。最后经过一个智者指点,喝了安乐泉水后,随即突出恶涎,便可以说话。
读了书中的两篇文章,我对哑泉有了兴趣,于是从网上搜索,知道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大战孟获之处在西洱海以南的盘蛇谷,当在今怒江惠仁桥以东的打板箐、盘蛇谷之间,盘蛇谷旁就有“武侯征南之哑泉”,旁立有碑,题曰“哑泉”。
所谓哑泉,实际上是含铜盐的泉水,有就是硫酸铜(胆矾)的水溶液,胆水解毒的最简便方法就是掺进大量石灰水。救了诸葛亮人马的安乐泉水是一种碱性水,从而使铜盐成为不溶性沉淀物。原来古代的人们,也非常懂科学道理,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学习。
这个寒假,我又重看了一遍《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三国时期,三个国家争霸的故事。其中,在《三国演义》里,我最佩服关羽,诸葛亮,因为关羽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我是在看千里走单骑和败走华容道后才佩服关羽的。在千里走单骑中,因为关羽与刘备结为兄弟,所以每天都在思念刘备。他觉得既然是兄弟,就得回到刘备身边。曹操也没拦着他。于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回到了刘备身边。在败走华容道中,曹操在华容道被关羽的军队给围住,可关羽看在曹操曾也放过他,便心软了,把曹操给放走了。在草船借箭,空城计退敌中,我知道诸葛亮是个才智厉害的人。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又巧妙的借到了十几万支箭。在空城计退敌中,又做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在三国里,我最不喜欢刘备和周瑜。
因为,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周瑜是个小气鬼,心里容不下别人。可惜的是,最后,三国都归西晋了。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做人要讲义气。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
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此刻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期望在左右的人不要思考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之后,曹操于公元214和2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
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超多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构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
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以前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能够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
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在这方面曹操无疑是成功的。
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__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高中读后感】推荐阅读: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读后感11-08
四大名著读后感200字06-26
四大名著的读后感优秀09-27
四大名著红楼梦读后感07-16
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读后感11-20
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读后感优秀06-12
四大名著西游记读后感1000字12-08
四大名著初中生后感作文11-13
四大名著读后感:读《西游记》有感850字05-25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1000字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