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研究生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山西大学研究生(精选8篇)

山西大学研究生 篇1

优秀研究生(369名)

文学院(32名)2011 级博士: 唐 婷

2010 级硕士: 吉 昊 蒋 丹 齐蓉蓉张 丽 邹文姣 薛亚娟2011 级硕士:李 慧 郭俊晖 张 鑫 梁 贤 刘喜玲 常玉倩 周怡帆 乔 杨

2012 级硕士:樊晋希子 郭英蕾 徐婷 郭亚敏 马 翔 王 婕 王海妮

历史文化学院(19名)

2010 级硕士:武冠宇 韩彩霞 张 娟郭 园 王一伶

2011 级硕士: 段早青 高慧巧 王京晶李晓蓉 吕 琼

2012 级硕士: 周 翔 梁 啸 张晓阳

哲学社会学学院(28名)2011 级博士:王 坚 王亚男 2012 级博士:马春雷 周振华 刘扬弃2010 级硕士:夏璐璐 吕立邦 孙馨月樊汉鹏 李红全 张慧珍2011 级硕士: 武志琴 崔宇涛 张 盼 武艳红 姜红艳 闫莉君 1

李 成 王晓婷 杨瑞萍 郭晓佩 冯志英 张 瑜 张 慧 赵宇鹏 田 曼 赵 璐

原 妮 张丽敏

吴 慧

李孝祥 贾娟娟 杨新影 陈 岩 武卓卓

张佳玮

温巧香 韩来庆

王变珍

2012 级硕士:成 瑞 安 婧 郭奕萌 李 程 崔 帅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5名)

2010 级硕士:刘静娜 姚楠楠 李硕钖 雷瑞萍 邓晶晶

李俊凯 李 瑾 樊利楠 安小琼 2011 级硕士: 安 欣 贾晶晶 林 岚 王 欣 苗娜妮

邓 蓉 朱晓妍 许 珍 2012 级硕士: 原 栋 曹 欢 赵 军 崔俊琴 刘铁军

管理学院(14名)

2010 级硕士: 李 艳 王 宁 焦 彬

2011 级硕士: 王 晴 张与弛 刘 凯 2012 级硕士:刘晓玲 徐天强 陈 静

郭 婷 赵妍婷

外国语学院(14名)

2010 级硕士: 付 婷 郭 燕 周晓丽 2011 级硕士: 王 凯 刘若楠 白 鑫

刘 颖

2012 级硕士:王 鹏 郭丽敏 李 根

教育科学学院(10名)

2010 级硕士: 李 慧 史慧敏 张 阳 2011 级硕士:王 潇 张 媛 常 洁 2012 级硕士: 李 龙 田 英 郭 敏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3名)2012 级博士:梁 娜

梁路路

乔 琳 管其兵 马一飞 王艳妮 刘娜娜 赵小涵

周 漾

郎明远

韩 青 韩 茹 2010 级硕士: 成新媛 郭 康 高伟伟 李 鑫 孙 宁

吴欢欢

2011 级硕士: 马一平张琴清 张新正 边 歆 宁志轩

牛国鹏 彭景海 温丽芳

2012 级硕士:李 欢 裴蓉花 李晓娟 齐雅琴 韩 煦

林 森 孙 巍 赵晓燕

法学院(22名)

2010 级硕士:贾素霞 梁 瑾 王宇辰

吴 楠 李 雯

2011 级硕士: 孟淑冉 刘龙玉 于 悦

黄君蕊 李俊娜

2012 级硕士: 邢文颖 康佳雨 崔志琳范 莹 褚青霞 李朝亮

数学科学学院(15名)

2010 级硕士: 侯晓磊 钟 洁 张彩琴 2011 级硕士: 郝梦茹 麻 利 郝红霞 马凯杰

2012 级硕士:刘焱青 练 星 荆小东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10名)2010 级博士: 郭虎升

2011 级博士: 冯 凯 2010 级硕士: 李君婵

2011 级硕士: 任 镤 郭 炳 刘 鑫

2012 级硕士:白 丹 冯志茹 潘世超

苏凯亮 慕文霞 范轶阳郝美艳

许 丽 李路亮 石 佼 张 燕 宋毅强

渠智慧

马伟伟

成红红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24名)2012 级博士: 高亚琴

2011 级博士: 孙建新 张原维 李 鹏

2010 级硕士: 程万里 张高峰 杨东红 屈小春 王 娟

张旭玲 杨晓勇

2011 级硕士: 李汝江 王利红 申海洋 段青青 蒙 宇 2012 级硕士: 姚 慧 张 超 孙 艺

王 鑫 刘 超 黄 蕾

化学化工学院(26名)2009 级博士:常云珍 2011 级博士:符冬营

2010 级硕士:时丽丽 王红芳 姜骉麟 韩玉洁 苏丽霞 杨菲菲 2011 级硕士: 史碧云 吴 群 赵 昀 李丽峰 张玉姣 贾宇琦

2012 级硕士: 郭芳芳 刘 洋 张 薇 李 波 杨 岚

生命科学学院(24名)2010 级博士:刘晓健 王 刚

2010 级硕士:王 飞 彭 方 王志强

张鹏幸 韩德平刘欢欢 2011 级硕士:梁 婷 李 焕 姜博文

彭亚男 焦艳美 晋小婷

2012 级硕士:张龙颜 张秀娟 杨惠珍

环境与资源学院(17名)2011 级博士:郭 琳

吕亭亭 李书如 许彩虹

施利文 张洪星 王 梅 高 冲 薛美昭 牛秀萍 马凌宇

康 慧

张佳丽

何 盼

沈洁洁 杨 钤 席婧雯 2010 级硕士:卢辰宇 梅 娟 魏晓雪

2011 级硕士: 田晶晶 聂婷婷 张瑞娟 张晓龙 梁海斌

李旭华 徐晓莉

2012 级硕士: 阎柳青 郭柳琳 孙琳琳 刘文娟 鄢彦斌

秦 晴

体育学院(14名)2011 级博士:王忞焯

2010 级硕士:王 冰 2011 级硕士: 郭纯超 2012 级硕士: 牛娜娜

音乐学院(22名)

2010 级硕士:郭 燕

宋经苑 2011 级硕士: 张乐艳 刘 佩 2012 级硕士: 王漫溪 马宗哲

美术学院(21名)

2010 级硕士:张 倩 2011 级硕士: 温 兰 焦云菲 2012 级硕士: 陈彦曦 李彦赟

继续教育学院(3名)2010 级硕士:吕青云

刘晓蕾 付小倩 李欣鑫 赵 艳 郭思远 李楚楚 王 旭 刘婧超 王 乐 张晓杰

施 媚 隋 庆 张 婷 乔苏颖

王 蒙 曹兴亮 王 利 王玉虎 张 星 邢会敏 郭淑贤 高亚楠

曹 媛 王文金 原 磊 白晶莹

牛 佳 池 潋 南姬平曹 琳 原 帅 昝大鹏 郑颖霞 马亚楠 雷锋钰 张宇竹

郜鹏飞

高媛芳

贺炎如

李相宏 孙晨霞

马逸飞

2011 级硕士: 马园塬 2012 级硕士:牛丽珍

工程学院(3名)

2011 级硕士: 焦锦绣 沈霞 晋鹏娟

生物工程学院(3名)2010 级硕士:毕红园 路慧英 2011 级硕士:孙翠花

优秀研究生干部(91名)

文学院(8名)

2010 级硕士: 武李璟 李向焜 2011 级硕士: 李 飞 车丽梅 杜 燕 2012 级硕士: 刘 浏 尉倩倩 付 帅

历史文化学院(4名)2010 级硕士:康晶婧 2011 级硕士: 李 欣

2012 级硕士: 贾登红 王 宝

哲学社会学学院(7名)2010 级博士:薛 稷 2012 级博士:李爱花

2010 级硕士:孙国良 董菲菲 2011 级硕士: 牛璐霞 白 侨 2012 级硕士: 崔 乐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名)2010 级硕士: 王晋玲 田丽苗 2011 级硕士: 刘 欣 王 越 2012 级硕士: 黄正富 石 敏

管理学院(3名)2010 级硕士:刘红丽 2011 级硕士: 孙智超 2012 级硕士: 张风利

外国语学院(4名)

2011 级硕士: 王芳玲 王燕飞 2012 级硕士:胡金爱 冀彦君

教育科学学院(3名)2010 级硕士: 梁栋青 2011 级硕士: 杨雅琴 2012 级硕士:赵 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5名)2010 级硕士: 崔慧芳 贾旭东 2011 级硕士:王 丽

2012 级硕士:解 奎 王子瑞

法学院(6名)

2010 级硕士: 康 慧 侯超芳 2011 级硕士: 李双全 申 宁 2012 级硕士:宋 陆 卢怡莹数学科学学院(3名)2010 级硕士: 赵娜娜

2011 级硕士:张丹青 薄志花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名)2011 级硕士: 张佳乐 2012 级硕士: 廖 健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6名)2012 级博士:元晋鹏 2010 级硕士: 李晓青 2011 级硕士: 王春晖 武红鹏 2012 级硕士: 郭帅凤 李宗阳

化学化工学院(6名)2010 级硕士: 王小丽

2011 级硕士: 王光应 高 婕 屈丽君 2012 级硕士:王 青 王 伟

生命科学学院(6名)2010级硕士:赵振午

2011级硕士:罗雅楠 马丹旦 杨 欢 2012级硕士:康俊杰 张立超

环境与资源学院(4名)2010 级硕士: 温美佳

2011 级硕士:库婷婷 刘光磊 2012 级硕士: 侯美伊体育学院(4名)2010 级硕士: 丁 文

2011 级硕士:袁 茜 兰雄超 2012 级硕士: 胡 强

音乐学院(5名)

2010 级硕士: 王均栋 倪 萍 2011 级硕士: 曹靖雯 高 飞 2012 级硕士:刘 峥

美术学院(6名)

2010 级硕士: 闫晓英 刘 娟 2011 级硕士: 梁朋飞 卫瑞国 2012 级硕士:赵 杨 马 英

继续教育学院(1名)2012 级硕士: 李 洋

工程学院(1名)2011 级硕士:尹子任

生物工程学院(1名)2010 级硕士:张忠梁

研究生先进班集体(19个)

文学院2011级 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 哲学社会学学院2011级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1级 外国语学院2011级学术学位研究生班 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2级工商管理专业 法学院2011级 数学科学学院2011级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011级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2010级 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

化学化工学院2011级无机化学专业

环境与资源学院2010级环境科学专业 博士班 管理学院2011级

体育学院2011级 音乐学院2011级

美术学院2010级专业学位研究生班

工程学院2011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优秀研究生辅导员(19名)

山西大学研究生 篇2

关键词:转型期,教学研究型,科研团队,建设

随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转型过程中, 在高校工作以本科教学为主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科研工作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科研量的增多, 在较长过程中更反映在注重于其质的提高。因此, 如何在科研基础薄弱、科研资源缺乏的先天条件下与研究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共同参与竞争, 成为转型期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工作的重点。在长期实践中发现, 仅仅靠教师个体科研的总和很难实现量和质的突破, 需要借助科研团队的管理组织形式来解决资源整合和产出优化的问题。然而, 教学研究型大学中的科研团队与世界优秀企业中的“经典团队”、甚至是研究型大学中的科研团队都不同。为了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下依然能发挥“高效、创新”的功能, 有必要对其基本特征、组织形式、管理原则作进一步的探讨, 以实现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成功转型。

1 转型期构建科研团队的原因

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是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 广泛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趋势。按照《中国大学评价》大学分类标准, 教学研究型大学强调在本科教学工作基础上大力发展研究生教学, 并通过争取科研项目、积累科研成果提高科研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 以带动学科体系建设、人才队伍优化。其中, 成功转型须满足的相关指标有 (1) 科研经费年到位量应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 (2) 在国外及全国性刊物上年发表学术论文数不少于500篇; (3) 围绕特色学科形成学科群, 本科一级学科有效覆盖面在4个以上; (4) 每年授予10个以上的博士学位、200个以上的硕士学位; (5) 社会声誉通过国家级奖励成果、科学创新基地、国家级基础性科研项目、学科带头人实力、特色优势学科水平等综合评价。可以看出, 无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建设, 还是综合声誉评价都依托于科研, 科研成为高校转型的重要瓶颈。

教学型大学在转型过程中要实现科研突破存在三个方面的障碍:

第一, 本科教学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 繁重的教学量仍然是一线教师考核、晋升的重要指标, 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科研活动。

第二, 科研基础薄弱, 科研资源匮乏。长期以本科教学为主, 现有人才的学历水平、专业结构、实践经历以及专业实验设备等因素, 都使得教学型大学不具备大规模从事科研的基础条件。然而, 目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往往横跨多个学科领域, 涉及理论创新、应用研究、实验开发多个环节, 预期指标设置的难度、应用性、推广性以及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对课题负责人、甚至是承担单位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 现行高校评价体系使社会资源更多地向研究型大学倾斜。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 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前期良好的科研信誉使其获得国家和社会充足的科研投入, 并创造出优质的科研成果。在这种情况下, 转型期大学要与研究型大学进行竞争, 其科研人员个体的力量很难得到保障。

在这样的现状下, 转型期大学要在短期内实现科研工作跨跃式发展, 除了加大自身硬件投入、拓展科研渠道外, 只是依靠教师个体科研量的累加根本无法实现, 尤其是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培育, 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提高效率、确保产出, 需要构建有统一目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协作的群体组织形式来实现, 这就是科研团队。

2 转型期科研团队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 团队在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中得到广泛推广, 高校在赋予其相关科研活动特征的基础上, 组建了大批立足于科研项目的科研团队。与一般工作团队相比, 研究型大学中的科研团队具有如下特征: (1) 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目标; (2) 由不同年龄、研究经验、科学背景、研究水平的人员组成; (3) 成员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充分发扬学术民主; (4) 团队负责人具有较强的战略眼光和协调能力; (5) 团队能持续产生新成果, 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些特征被学术界普遍认同, 成为界定科研团队的关键标志。

然而, 根据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过程中的教学型大学的办学基础、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 所构建的“科研团队”不能完全照搬研究型大学的模式, 其基本特征、组织形式和管理原则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阶段性, 主要体现在:

第一, 它是科研活动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的多功能型团队。

转型过程中, 为了尽快实现科研量的突破, 一线教师在原教学工作量的基础上, 还必须得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 并且根据职称及所在学科的不同, 指标量相应增加。但是, 由于教师个体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方面的差异, 无法同时胜任这两方面的工作。通过组建团队, 可以变成员个体工作量为团队整体工作量, 借助积极的协同机制, 因人而宜地发挥个体优势, 通过合理的分工机制让合适的成员承担适量的科研、教学角色, 为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发展与相互促进提供了具体落脚点。

第二, 它是以具体科研工作指标的完成为阶段性目标的成长型团队。

科研量的积累是转型过程中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科研管理部门首先根据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制定年度科研指标, 再按规模大小分配给二级学院。由于团队在构建初期, 成员一般来自同一学院, 因此二级学院又逐级将指标分配给团队或教师个体, 争取科研经费便成为团队的首要任务。为完成团队整体指标, 统筹规划的作用只能体现在量的分配上, 个体成员大量参与项目申报, 难免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稳定、明确的研究方向以及持续、高水平的科研产出只有通过长时间的磨和和积累才能形成。

第三, 它是以团队负责人为核心领导, 必须依靠学校支持、成员协调来形成团队精神的不稳定型团队。

基于科研指标量而形成的团队, 尚处在不规范、不成熟阶段, 由于团队形成多以自发为主、成员对团队的特征、目标认识不足, 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 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团队负责人的核心影响力, 使团队成员快速进入合作状态, 形成团队精神。

可以看出, 基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需要的科研团队, 要实现立竿见影的“持续高产和创新”是空话, 但是能通过团队的合作效应、集聚潜力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 是对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争取长期稳定产出的必然尝试和探索。因此, 可以将“转型期科研团队”定位为:是以促进教学、科研的共辅共赢为长远目标, 以科研指标的完成为抓手, 借助各类人才的相互弥补、相互依存、相互需求的合作关系, 在充分挖掘资源效力和激励杠杆的作用的基础上, 实现组织与个体有效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3 转型期科研团队的构建过程

科研团队的构建需要分别明确输入、过程、输出三个阶段的要素。其中, 输入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团队目标的确定、团队成员的选择和分工以及资源的集聚;过程阶段则通过建立集人员合作、资源调配、考核激励于一体的管理机制, 协调对外、内部矛盾, 为预定目标的实现扫除障碍;输出阶段是考察团队运行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 团队输出是指在一个目标考察周期结束时团队整体和成员个体的直接产出, 以及团队长远发展所需的可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积累情况。

对转型期科研团队来说, 在整个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为奠定稳定、和谐、共同努力的基础, 在以上三个阶段中尤其需要把握其中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 在综合学校、团队、成员需求的基础上, 以二次分配的方式确立转型期科研团队的阶段性共同目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 是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标”。所谓共同目标, 是团队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合作契约, 必须是在综合团队的长远规划、成员的可贡献力 (个体素质) 、成员的个体需求的基础上形成。转型期科研团队在统筹学校或二级学院分配给成员的科研工作量的基础上, 结合团队的长远发展规划确定团队年度科研总经费指标 (高于或低于成员科研量的总和) , 根据他们各自拥有的个体素质以及个体发展需求的差异, 再重新分配给成员, 具体的形成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 需要考虑的“成员个体素质”包括个体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背景、教学和科研能力、实践水平以及所拥有的社会资源;考虑到目标分配的直接激励作用, “成员个体需求”主要是指个体的内部需求, 包括个体的预期经济收入、长期晋升计划 (职称、职务等) 、个体渴望得到的支持和被尊重程度以及其它阶段性的不确定因素;“团队长远发展规划”则取决于团队的使命和愿景, 体现在团队规模的扩大、研究领域的拓展、重大科研成果的形成、高水平科研人才的培育以及对学科、学校发展影响力的提高等方面。团队共同目标最后具体落实到成员个体所分配到的科研、教学等工作量上, 科研工作量通过纵横向科研经费到位、论文发表、专利授权、专著出版等形式体现, 而教学工作量则通过课时量、实践环节、指导毕业生论文数来体现。为了确保可量化性和可操作性, 团队共同目标通常是阶段性的, 并且必须在下一个考核周期 (1—2年) 前确定, 同时在团队成员间达成共识, 能实实在在地融入到团队成员的日常工作中。

第二, 建立“在保障团队成员基本业绩的基础上突出科研贡献量”的考核激励机制。

考核激励是在考察共同目标的实现情况的基础上, 对团队发展和个体需求进行满足、引导和强化的过程;是评价团队运行有效性、平衡成员利益和矛盾, 并在激发成员责任感和成就感的同时实现团队持续改进的重要措施;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层面, 涉及团队整体和成员个体两种对象。转型期的科研团队中, 对团队的考核主要来自学校或二级学院, 是对团队成员汇总指标的考核;对团队成员的考核, 主要来自团队内部, 是考核团队共同目标分配到成员个体的那一部份。团队考核通过的情况下, 学校或二级学院如实量化业绩, 团队在此基础上保证每个成员的基本业绩 (津贴) , 而对于超标完成的工作量或个体, 则采用多劳多得的激励方式, 明显拉大贡献多与贡献少的业绩差距, 尤其是科研贡献量的差距。这样做可以在确保团队整体优势的基础上, 在保证每个成员基本利益的原则下, 充分发挥成员的个体特长, 在团队的整体学术实力和影响力实现的过程中, 完成个体经济利益、自我实现以及成就感和自毫感的满足。

第三, 为奠定转型期科研团队的稳定基础, 注重外部关系、内部矛盾的协调。

转型期的科研团队, 外部关系主要是指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二级学院的关系。这种关系, 不仅仅简单地靠科研指标的分配与完成来维系, 更重要的是, 发展初期的科研团队需要科研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团队的形成普遍具有自发性, 其发展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盲目性和局限性, 但是科研管理部门作为学校科研规划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也是学校科研资源的统一调配者, 通过它的引导, 可以结合学校学科分布优势和发展需要, 将团队的发展定位融合到学校的发展远景中, 这样的团队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周期才会持续和长久。因此, 团队负责人应该加强与科研管理部门的联系, 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和资源, 并根据学校建议和意见不断调整团队的定位和目标, 以保持团队动态稳定。

内部关系则包括成员与团队、成员与负责人、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三种, 内部矛盾则体现在个体需求与团队目标、个体需求与资源分配、科研指标与教学指标、短期目标与长远愿景等四个方面, 这些关系和矛盾的处理贯穿于团队构建和运作的方方面面, 是团队共同目标确定的前提, 是团队考核激励建立的基础, 是团队凝聚力、合作气氛、成员士气得以保证的关键, 因此, 必须通过团队负责人的公正协调、团队成员的平等沟通来解决。

科研团队的构建是对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实现科研突破的尝试, 是对实现科研与教学共辅共赢的探索, 相信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完善, 并通过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团队组织、成员个体的共同努力, 必能使其稳定成熟地高效创新, 以实现高校地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武书连, 吕嘉, 郭石林.中国大学评价, 大学分类标准[O/L].http://edu.sina.com.cn/l/2002-05-21/24786.htm l.

[2]康旭东, 王前, 郭东明.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J].科学学研究, 2005 (4) :222-226.

[3]姚裕群, 许晓青, 景立人.团队建设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6:20-21.

[4]李晓轩.我国青年科技将帅人才团队建设及学术交流现状研究[J].科研管理, 2002 (4) :120-127.

大学文化与大学生人格培养研究 篇3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大学生人格 培养 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他同时希望大学生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一、人格及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热的过渡阶段,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特征,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不健康人格表现

(一)消极懈怠、缺乏自信

走出高考的重压,部分大学生以为得到了“解放”,从此可以混日子,拿文凭。奋斗目标不明确,仍然有着“60分万岁”的思想。不再积极进取,同时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出现压力不能正确面对,甚至产生偏激行为。

(二)诚信缺失、个人主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与自私自利的享乐主义如洪水般泛滥,导致大学生道德出现滑坡。大学生不诚信行为主要有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就业违约等。同时,部分大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个人主义意识强烈,没有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环境适应不良

离开家长和班主任的监督和指导,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部分大学生对大学学习、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等方面出现问题。一部分大学生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表现出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

三、大学生不健康人格形成原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久而久之,就会成学他们的世界观。在市场经济观念的推动下,使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新观念、新思维的强烈冲击并发生巨大变化。

(二)理想信念不坚定

部分大学生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感觉不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在现实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空虚、幻想、被动,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

(三)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挫折承受能力较弱,思维方式不成熟。大学生习惯了中学时代的“填鸭式”教育,也习惯了从课本、教师的讲义中找答案,也习惯了地家长的依赖,使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们们措手不及。

四、大学文化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

(一)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充分利用大学资源,以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积极评价自我,同时接纳他人。引导大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增强良好的心理“免疫力”,克服生活中的挫折和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二)大学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等,对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美丽的校园、富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以及美的风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点并使他们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和升华精神。

(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氛围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通过参加文化节、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内在人文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大学生有了较高的精神境界,就有了规范自身行为的内驱力和自制力,依照特定的思想品质、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的示范作用引导自己提升人格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大学是教育人的场所,它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大学生的能力,而且要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大学文化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重视对大学校园文化的研究,建设适合提升大学生健全人格素质的大学文化,是当前大学建设和发展中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樊富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静平.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J].西北医学教育,2005(3):204- 206.

[3]罗艳丽.浅谈大学文化与德育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1(3)

[4]徐显明.追寻大学之道[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5]徐辉,黎万和.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1.

[6]李鸿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生人格完善[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74.

[7]赵存生,林齐模.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的大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山西大学研究生 篇4

医科大的复试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研究生学院组织完成,第二部分由各院系组织完成。第一部分包括:资格审查,体检,英语听力口语测试。PS:由于2013年取消了公共英语笔试,导致今年刷人不是很多,去年刷了不少。第二部分包括:专业课笔试和面试。现在咱们分条说明: A资格审查:

应届生所需资料

1、本人身份证(二代)、准考证。

2、本人最高学历成绩单(加盖所在单位或教务部门公章)。

3、政审表。

4、四六级英语成绩单(须附复印件)。往届生可能还需要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和复印件。

注意事项:

1、身份证和学生证也需要复印件

2、资格审查需要交90到150不等(根据是否同等学力加试而定)

3、资格审查是两天的时间,而且人超多,尤其是上午,建议下午3点多4点的时候去,反正他们6点的时候才下班,那时候没几个人排队,5分钟搞定。

B体检:

星期六星期天上午体检,体检就是空腹抽血,其他就是顺便看看了。

注意事项:

1、需要一寸免冠照一张

2、需要交费50大洋

3、体检是两个上午,第一天上午人超多,建议第二天上午去,那时候没几个人排队,5分钟搞定。

C英语听力口语:

因为英语听力口语的时间和体检重合,所以建议大家第一天去考听力口语,第二天再去体检。虽然官网上公布了听力口语的时间安排,但是可以自由安排。坑爹的是网上公布的时间安排是两天,可是在英语教研室贴的考试安排却是一天半,直接导致一部分人第二天下午去了以后已经没有考试了,所以建议大家先到北U英语教研室亲眼看一下或问一下英语教研室的老师。

考试过程:先是在三楼检查一下学生证和准考证,登记签字,有人带你进入一个教室考听力。听力考试是20道选择题,其中11道是短对话,3个长对话,总分是5分,不低于1分过关。答题纸是一张纸,用笔把圈圈涂实那种,铅笔中性笔都可以,每个考生的试卷都不一样,不建议看别人的。然后上四楼,检查学生证和准考证,登记签字。随机分配考场,在前一个考生进教室的时候,老师让你抽话题,你可以利用这宝贵的5分钟来准备,所以建议时刻拿着你背的那份重点。进去以后有三个老师,其中一个老师是主考官,先是自我介绍,先背上两三分钟,然后说话题,一般情况下,主考官会针对你说的话题提问问题,如果没听懂千万不要说pardon,因为如果你说pardon的话,老师会再用英语问你一遍的,而应该用汉语说没听懂,这样的话老师就会用汉语再问你一遍。如果你会用英语说的话,就说上几句,不会用英语的话,用汉语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也行。一般人都能拿3分,口语不低于1分过关。听力口语总分不低于3分过关。

注意事项:

1、听力挺简单的,不要想太多,听到什么选什么,后面三个长对话通过逻辑推理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了。千万不要瞎选,成功的规避了所有正确选项,要知道就是都选A

AmericaChao 都是能过关的,不过不建议都选A,防止人家怀疑你是作弊上来的。

2、口语的话题在文章的附表1中,相当的准,我的同学中只有一个比较点背,抽了个家乡的春天,其它都在范围内。

3、准备口语的时候,看着话题能说上个5、6句就行,有的话题都是一个类型,用一篇文章就可以,比如:我的梦想,我理想的职业,为什么做一个医生都可以用i want to be a doctor,because i really want to be able to help and protect people.......来说。

△以上的部分完成了,就成功了一半,上面是由学校卡人的,被刷了就没机会复试和调剂了。

D专业课笔试

考完英语开始考专业课。考试我当时报的是山医大二院骨科,专业课笔试是50道内科选择题,50到外科选择题,外加13到大题,13道大题是考生自选两道做就可以。

注意事项:

1、需要身份证、准考证、中性笔,选择题是打好格的一张纸用中性笔填就可以了。2虽然有些题目比较变态,不过还是要把简单题,自己会做的都好好做做,毕竟和初试相差太大的话,可能被刷。3 以为和2012年十道大题一样,结果没一道一样的,不过还是有简单的大题。问你高血压用药和分级之类的,总之一定要答满,不要着急交卷。

E面试

考完专业科两三天之内开始面试,所以考完专业课以后赶紧和导师联系,这是重中之重。如果你报的导师人比较多,初试成绩又太靠后的话,赶紧联系调剂的老师,或者让你报的导师帮你介绍给其他老师,如果没联系好的话,面试肯定是会悲剧的。山医大二院骨科面试比较麻烦,要考专业英语口语,就是先让你读一段专业英文文献,然后翻译出来某段话,或者某半段话,导师会结合你英语初试成绩来判断你的翻译能力,然后就是看骨科片子,我比较郁闷,看了个孟氏骨折,一开始没看出来,不过老师会引导你的,还好通过了。面试完后,还要笔试专业英语翻译,这关就比较假了,你们懂得,这些都搞定,你就可以被录取了!△以上部分是有院系组织,如果那一关没有过,是可以调剂的,要积极争取。

最后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准研究生们都能顺利过关!

附表一

英语题目

1.购物

My View on Shopping Online 2.你喜欢的节日是什么 3.你所理想的工作 4.你与高中同学的一件事

5.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心理医生

(理想的工作

Psychiatrist心理医生)6.如何看待金钱和幸福 Can Money Buy Happiness? 7.如何看待私家车

8.教育中创新重要还是知识重要 9.我的梦想 10.学医的作用 11.朋友与成功 12.微笑的作用有哪些 13.你对校园的印象 14.生活的态度 15.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16.生活在大城市 17.好的工作对你而言意味着什

How to Find a Good Job 18.知识和创业

Ten tips for personal business to get rich 19.你的爱好

My hobby 20.学历的重要 21.朋友的重要性 22.孩子为什么要上学 23.最擅长的一道菜 24.怎样学好英语 25.怎么看待爱情 26.一个周末 27.童年 28.喜欢的作者 29.最深刻的人 30.大学生活 31.如何保持健康

32.喜欢生活在中国还是美国 33.如何保持工作与学习的平衡 34.你认为你是个好学生吗

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5

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是研究生多元招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教学厅[]5号)、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关于做好我省20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晋招考研[2014]8号)及我校《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实施细则》、《山西医科大学关于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实施办法》等文件有关规定,为做好我校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工作,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组织领导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2015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组和监督组,工作组负责对推免工作的组织领导,全程做好推免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组负责全程检查和监督,确保推免工作政策透明,信息公开,申诉渠道畅通。各院系成立2015年推免工作小组和监督小组,履行相应的职责。

(一)工作组

组长:王宏伟

成员:解军郑金平曹小清晋建华

(二)监督组

组长:顾昭明

成员:毛红胜齐国树马春光

二、工作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

(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三、咨询与申诉

(一)本工作方案由研究生学院负责解释。有关推免研究生报考咨询工作由研究生学院及各院系负责。研究生学院咨询电话:0351-4135123。

(二)考生对于推免生遴选过程及结果有异议,可向校推免监督组进行举报或申诉。电话:0351-4135411。

第二部分推免研究生遴选工作

一、遴选条件

(一)必须是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二)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三)诚实守信,学风端正,在校期间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无任何违法和违纪记录;

(四)大学平均成绩名次一般须在其所在专业前30%,大学四级英语考试成绩达425分以上(含425分);

(五)综合素质优秀,其综合测评名次一般须在其所在专业前30%;

(六)具有下列情况,且外语水平达到我校规定的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者,平均学习成绩可给予加分,其综合测评名次可放宽至其所在专业前40%。

1、在学期间以山西医科大学为版权单位,本人第一署名发表学术论文被SCI收录或获得发明专利,其平均学习成绩可加7分;

2、在学期间以山西医科大学为版权单位以第一署名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获得奖励,其平均学习成绩可加5分;

3、在学期间以山西医科大学为版权单位以第一署名在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主持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或在“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奖励,或获省级及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其平均学习成绩可加3分。

上述考生除须提供期刊、专利证书、获奖证书等原件,及由相关部门审核并签章的复印件外,还同时须持有相关学科专业三名教授联名书面推荐函。

二、推免生指标分配

(一)我校2015年推免生遴选指标以教育部实际下达指标为准,且不分学位类型。

(二)各院系遴选指标由研究生学院另行公布。

三、推免生报考材料

(一)山西医科大学推免生资格申请表。考生可在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网页(www.sxmu.edu.cn/yzb)下载;

(二)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及本人免冠照片2张;

(三)本人本科期间成绩单一份,须经校教务处或院系核实后加盖公章;

(四)本人国家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单复印件一份,须经院系核实后校教务处加盖公章;

(五)本人所在院系综合测评及排名情况,须经学生处核实并加盖公章;

(六)有关获奖证书、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等材料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四、遴选工作日程安排

(一)报名阶段

时间:9月4日至9月11日。

各院系根据本院系实际情况向毕业班学生公布本方案及本院系操作细则。符合条件者向院系提交推免生报考材料。

(二)资格审查阶段

209月11日上午12:00前,各院(系)对报考考生有关信息核实,确定其符合我校推免生遴选条件。同时,将加盖公章的《院系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报考汇总表》及电子报表等报送研究生学院备案。

(三)遴选阶段

推免生遴选由各院系负责组织,选拔形式参照我校《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工作实施细则》(山医大校研字[2014]2号)有关内容,组织相关学科及面试专家组进行外国语测试、专业测试、专业技能测试及面试。各院系推免工作小组提出拟推荐考生名单,并于2014年9月18日前报研究生学院。

(四)公示

各院系须将报考考生名单和拟推荐考生名单分别在本院系公示3天,公示内容包括学生姓名、学号、大学历年学习成绩及排名、综合测评结果及排名。研究生学院将我校2015年拟推荐名单汇总并上报校推免工作组审定后公示10个工作日。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考生,可提出申诉,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组及研究生招生工作督查组将予以审核复议,并公布复议结果。

公示期结束后,由研究生学院安排推免生进行网上报名工作。

五、注意事项

(一)各院系要坚持以提高选拔质量为核心,完善全面考查、综合评价、择优选拔的推免生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突出能力考查,注重一贯表现,强化对考生科研创新潜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核。

(二)院系要成立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落实集体议事和集体决策制度。各院系推免生遴选办法均要严格遵守本方案及其他相关文件确定的推免政策和管理规定,广泛征求师生意见,与推免名额一并提前公布并严格执行。院系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对本院系遴选过程和结果负责。

第三部分推免硕士研究生接收工作

一、接收推免研究生条件

(一)一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获得母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全国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我校各专业学位不接受跨学科门类考生报考。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考生所学专业名称(一级学科)要与所报推免学科专业名称一致。

(三)除符合以上一般条件外,在学期间学位课程平均成绩名次和综合测评名次均须在其所在专业前5%者,可申请我校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的推免生。

山西大学研究生 篇6

山西医科大学新增6个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近日,从省教育厅获悉,山西医科大学申报的6个山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大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全部获批。数量约占此次获批的.13个基地的一半,在6所牵头高校中独占鳌头。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等6所医院作为山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合作单位,是基于这6所医院学科优势突出、技术力量雄厚,与学校在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基础。此次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为双方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产科教协同的新模式,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山西大学研究生 篇7

1 主要概念界定

关于婚恋观的界定,国内外一直没有一致的说法,对它的构成更是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在这里,笔者借用苏红的概念,她认为婚恋观是指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

2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HH大学的抽样调查,笔者将收集到的问卷通过整理后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

2.1 恋爱择偶观

(1)择偶标准。在谈及到个人的择偶标准时,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都差不多。在相貌、家庭背景、学历、经济条件、责任心、能力等多个因素中,她们都更多的注重对方的能力,其中女大学生中有80.6%、女研究生中87.3%的人都选择了这一项。在问及感情基础和物质基础对择偶哪个影响更大时,她们都认为是感情基础。可以看出对于她们来说,她们自己拥有高等学历受过高等教育,对自己的未来有较好的预期,因此传统的夫贵妇荣的思想已经不能再左右她们的择偶行为。

(2)恋爱方式。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主动追求自己心仪的人,调查结果就显示现代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更多选择自由恋爱的方式,但也表示能够接受亲朋好友的介绍。根据惯有的观念,在恋爱过程中一般都是男孩主动追求女生,根据这次的调查也发现,48.4%女大学生不会去大胆追求自己喜欢的男孩,因觉得不好意思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50.7%女研究生会给予对方暗示但也不会太主动去追求。其结果如表1所示:

(3)恋爱态度。校园恋爱一直被人认为是纯情而浪漫的,这时候人的生理和心理开始走向了成熟,对待事情都会有自己的动机和判断力。对于大学生中的恋情在毕业后能否继续,她们都表示说不清(见表2),她们认为这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毕业后可能面临着分隔两地的相思之恋,或是认为在将来会有更好的选择,在这点上,经济条件成了女研究生认为的最大挑战。

2.2 婚姻家庭观

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都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升华,是相爱的人心灵的结合,而并不认为结婚是为了后代,爱情才是婚姻的基础,这又证实了在择偶时她们更看重的是感情基础。在问及今后打算选择怎样的家庭结构模式时,58.1%的女大学生和56.9%的女研究生都选择了核心家庭,只有少数会选择不要孩子。

婚姻是大多数女性情感的归宿,在调查中,有49.5%的女大学生和43.7%的女研究生认为离婚是对女人不利的,不到情非得已不会选择离婚。女大学生中有79.6%、女研究生中79.2%的人都认为在婚后家庭开支分配上应该由双方共同分担,而不认为这只是男人的责任。同时,从表3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都倾向于在婚姻上从一而终,不能容忍双方的背叛。

2.3 性爱观

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作用下,中国高学历女性对性有怎样的认识,对性行为有怎样的态度呢?笔者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如表4所示:

女大学生中49.5%、女研究生中63.9%的人都表示会慎重,但是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的话还是赞同的,坚决反对的人并不是很多。同时也有部分的人表示自己不会这么做,但是并不反对其他人的这种做法。

在现代这样一个物欲纵横的社会,包养的现象并不为奇,有人认为这只是为了物质的享受,满足生理的需要。正如此次调查显示(见表5),68.8%的女大学生和62.5%的女研究生都认为女大学生被包养只是为了追求虚荣和富贵,想一步登天,这是不值得提倡的。同样在问及会不会做第三者时,超过80%的人都表示即使爱上了已婚男人也不会成为第三者而是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去破坏别人的婚姻。

关于同性恋的问题,超过50%的人选择能够理解,但自己不会尝试。从这方面可以看出,不管是女大学生还是女研究生,在性爱取向上还是遵循原有的传统,但同时能够接受不一样的性爱取向,足见她们在性的态度上更为开放。

3 结论及讨论

通过研究HH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的婚恋观,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她们在恋爱问题的态度方面表现出理智,务实的特点。这表现在择偶标准上,以及恋爱自主性方面,这不仅表现出现她们的自立,也可以看出她们在对待恋爱上更加的成熟,尤其是女研究生。

第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她们仍然很注重婚姻和家庭,并且普遍认为感情是婚姻的基础。在家庭出现纠纷时,不会轻易地选择离婚,认为离婚对女人是不利的。可以看出,婚姻和家庭对于女人的重要性。

第三,在对待性的问题上,保守与开放并存。一方面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但另一方面,她们又表示自己不会选择在婚前同居和发生性行为。由于此次调查的限制,关于其中的原因并不能给予过多的解释,这也可以作为本次研究一个深入研究的方向。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教育的逐渐普及,高学历人才的规模将会慢慢壮大,女大学生尤其是高龄女研究生将不再被视为一个另类的群体。因此对她们婚恋观的研究可以很好地把握中国女性婚恋思想的基本特征和未来走向。此次调查研究只是一种尝试性的描述,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HH大学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的抽样调查,主要从恋爱择偶观、婚姻家庭观以及性爱观三个方面来探讨她们的婚恋观情况,来分析在社会变迁和文化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她们的婚恋观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两个群体之间是否存在差别。

关键词: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婚恋观

参考文献

[1]邓云.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大学女生婚恋问题探析[J].青年探索,2007(4).

[2]李煌,徐安琪.择偶模式和性别偏好研究—西方理论和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J].青年研究,2004(10).

[3]莫文斌.当代女博士生婚恋取向的社会学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5(2).

[4]田蕾.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性价值观[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5]周晓燕.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7).

我国企业大学研究 篇8

关键词:人力资本 企业大学 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去分析我国企业大学目前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这对于企业大学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我国企业大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我国企业大学的现状

企业大学是企业规模和实力的有效证明,是企业培训的最高形式,由企业出资,通过内、外聘相结合的形式,内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外聘一些高等学院的专家教授、专业的培训师,并通过企业实际经营战略和实施应用相结合、讨论分析不同经营案例等多种教育模式,通过提升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企业合作伙伴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最终满足员工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需求。在现有的企业大学里,存在大多数的“山寨大学”,在HanS企业大学研究中心对国内企业大学的现状数据显示:目前包括五种“徒有虚名”的企业大学类型,分别是:“浑然不知”型、“挂羊头卖狗肉”型、“空中楼阁”型、“冲动”型和“骑虎难下”型。

1.2 国内企业大学陷入瓶颈的主要成因

国内的企业大学一般呈现较低的利用率和价值率。松散无针对性的人员培训及学习教育课程设计,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前提下,已无法通过企业大学获得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为:

较差的培训力度。现有的企业大学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上采用“无创新”覆盖式课程,没有针对企业文化特征、经营模式、企业战略进行课程设计,进而不符合企业发展,不能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

松散的培训管理制度。一些国内企业大学完成任务式的培训模式,导致没有系统性的选择内、外聘老师,也没有对老师进行专业考核,随意的授课方式使学员学而无用,与此同时,也没有完善学员行为、成绩等激励因素的管理制度。

2 企业大学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析

企业大学如今突飞猛进的成因离不开现代化竞争、新事物发展及交替的推动,更离不开企业大学带来稳定、合理的收益,具体从个人动因、企业层面和社会层面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个人动因。首先,人力资本的不断投资影响个人收入的增加。其次,培养广泛技能可提升个人终身任职能力。最后,技能提升充分发挥潜能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

第二,企业层面。首先,一线人员掌握新技术运用于生产经营实践中,为企业提高生产力,实现效益增长。其次,在人力资本的不断投资中可提升整个组织的素质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推动企业竞争力的增长。最后,员工通过培训加强对企业的认知度,传播企业文化,强化组织凝聚力。

第三,社会层面。各行各业人员在深造的过程中可通过企业大学吸纳综合的教学知识和技术技能,增加了就业和晋升的机会,同时也为收入的提高带来重要的影响,物质方面的满足也大大支持着精神层面的成就感,对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3 浅析企业大学中人力资本投资如何产生收益

一般情况下,人的知识、技能和努力程度不同,产生的效益也是不同的。正如素质能力强的销售人员和普通的销售人员所创造的销售业绩也是大相径庭,作为接受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普通员工和管理者,他们两者之间投资的成本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两者之间素质能力、技能知识提高的程度,因而对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大不相同。

图1 企业大學人力资本投资边际收益、总收益曲线图

注:来源于许秀菊,2000年:《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

4 如何提高企业大学投资收益

4.1 转变观念的个人动因

个人对教育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投资人力资本的收益。这就要求每个学员意识到自身的兴趣点来学习新的技能技术,充分利用企业大学的学习资源进行自身的强化武装,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跟进创新的步伐,接受新知识的同时,通过新知识进行创新制造,对工作岗位的程序优化、简化等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贡献,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主动性。

4.2 企业投资方的严格把控

企业作为企业大学的投资方,希望把企业大学承办为对企业有利的主体,想要进一步实现企业大学在优化人力资源、提高经营效益的优势,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应该采用自主创新,符合企业文化、经营目标、时代发展、科学化管理的教学内容,开发满足不同人员部门、职位、特征的开放性课程,满足公司人员的不同需要,开展跨部门帮扶教学等特殊课程,以满足不同人员的兴趣。②通过内、外讲师相结合的师资力量来实现课程专业度,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自发应聘上岗或指定上岗的原则进行系统性授课,企业内部高管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和行业发展现状都比较熟悉,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行授课,采用工作、培训的激励措施,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而具备丰富授课经验及理论基础的外聘教授、专业培训讲师,为开阔员工理论知识视野及轻松接收课程精华提供了帮助。所以,采用内、外聘讲师的形式,可以让教学、教育形式相辅相成、互动互补。③电子视频教学和面授课程相结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把重点面授课程录制视频或现场播放,可满足因工作或不同需求而不能参与面授课程的学员,也可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并通过需求随时更新课程,保持课程的专业度和前瞻性,并时刻方便学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最后通过适当的面授课程进行实战强化。④企业大学课程专业化提升,通过相关认证认可教育机构对现有的企业大学适当引入全日制教学模式,规定课程学分,修满颁发学位的方式,在企业内部为学员颁发学位或者资格认证证书,降低企业员工离职率的同时,也发挥了企业内部激励机制,进而对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得以保障。

4.3 政府职能的大力支持

首先,政府从经费上给予保证。1990年以来,美国政府在培训企业员工方面提供的预算每年超过70亿美元。其次,从政府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上强调企业作为投资方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国内企业应该把员工每年工资总额的1.5%作为培训预算经费,也称之为“教育基金”。在我国税法制度中明确:教育基金可列支在企业减免税费的渠道中,以激励企业提高对员工培训的力度。最后,政府需大力促进企业大学与全日制大学之间的联盟合作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5 结语

对于企业来讲,应增加对企业大学的投资,加大其员工培训的力度,为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充分利用奠定基础。企业大学是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因素。通过企业大学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制造能力,对员工自身的能力帮助也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收益,所谓两全其美的投资方式。同时,让我们继续关注的还有,针对企业大学培训课程的按需设计,一定要结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不同部门、岗位、职务进行课程区分,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最后,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和战略需求,结合科学的教育模式、操作流程和创新理论设计培训课程,才能有效的提升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并带来巨大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2][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商务印书馆,1990.

[3]张亚男.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分析与企业员工培训[J].税收与企业,2000(6).

[4]蒋太才,宋小敏,朱春兰.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综合评估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8).

[5]姚先国,翁杰.企业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2).

[6]秦敏,项国雄.中国企业大学的经营模式及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7(5).

上一篇:用人理念和管理理念下一篇:我学会了洗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