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est和swot分析案例(推荐5篇)
一、华侨大学SWOT分析
1.S—优势:
1)地理环境:位于郊区,交通较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环境较好,社会环境安全。学校绿化很好。学校里还有秋中湖,环境优美,适合学习。周围空旷,适合开发。2)学校规模:学校占地面积巨大,可开发空间庞大,学生人数众多,校舍规模大,公寓漂亮。
3)硬设备:硬件设备齐全,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此外配备了语音视听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游泳池、活动中心、健身房、计算机教室、塑胶跑道、校内网络、排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等等各种设施都齐备。
4)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庞大,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各科目紧密联系,不管从实操还是授课都能引导好学生,学校老师组织学习气氛活跃。
5)行政人员:行政人员多数经验丰富与少数新人搭配,学校行政运作稳定正常。6)学生:淳朴善良,活泼乐观,学风很好,学生来自全球各地,对于彼此的文化都能够进行了解。学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们踊跃参与。
2.W—劣势:
1)地理环境:离市区较远,与其他大学学校相隔较远,阻碍交流互动。学校周围商业活动不是很多。购物点、商铺较少。2)学校规模:普通宿舍房屋较为老旧,格局固定,无法弹性运用,造成使用上的限制。公寓的门窗老化,有待更换。新校舍较少,周边善有可扩建的空间。
3)硬件设备:教室里的语音设备,多媒体等设备时常出现问题。学校里经常出现水管漏水问题,且维修不易。健身房、活动中心等很多场所的设备都已老坏,无法使用,等待更换。
4)教学资源: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还不够普遍,实操的课堂还比较少。学校外来的师资较少,学生对于某些外国的语言的学习有困难。学校硬件设施改变不易,致使课程安排及教学上产生困扰。5)行政人员:法令知识及沟通技巧不足。传统风格不易改变,对于教育改革的速度无法超越。对学生的沟通态度不太好。6)学生:家庭背景多样、单亲家庭多,越区就读人数多、文化刺激不足,缺乏责任感,对于未来比较迷茫,实践学习的机会较少。很多学生生活比较单调,不善于参加活动。
3.O—机会:
1)泉州市是福建经济大市,华侨大学作为泉州市最高学府,与当地的企业存在密切合作关系,为华大提供资金资助以及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支持。泉州作为闽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这对人才及科技储备提出要求,这也为华大带来契机。
2)华侨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华侨高等学府,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是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大学,是中国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基地,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享受国家的政策扶持。3)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提出自主创新,科技兴国的战略,华大积极参与科研与教学工作,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4.T—威胁:
1)华大的发展在得到国家政府支持的同时,也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更高的标准,由于自身存在不足,承受较大压力。
2):我国高校众多,竞争激烈,周围面临厦门大学这样一流名牌大学的竞争,处于劣势的华侨大学,竞争力明显不足,面临威胁。
3)人才流失加剧,华大吸纳,留住人才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华侨大学pest分析 1.P—政治:
1)华侨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是中国政府重点建设大学和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大学,是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我国对华人华侨子女就学问题一向十分重视,华侨大学最初也是因为解决华人华侨子女就业而建立。拥有来自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3600余人,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大学教育的投入,而国民也由单纯的注重大学生数量转而关注大学生质量.这对于作为重点大学和有自己特色的华侨大学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良好的机会
3)华侨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近年来,华大学生在国内各类比赛中成绩骄人,学生男子篮球队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十三届赛事中获得七次总冠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华大代表队连获大奖。华侨大学是国家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拥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及其他外国学生4000余人,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建校以来共培养海内外各类人才近15万人,他们已经成为居住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都是华侨大学自己成赖以发展的资本。
2.E—经济:
1)华侨大学地处福建省,经济高速增长,有着发达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集群条件优越,华侨大学两个校区分别坐落于福建厦门和泉州两地。仅以厦门为例: 厦门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陆地面积157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千米。
2)厦门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一个条件优越的天然良港和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厦门是海峡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性海港风景旅游城市,是国家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之一,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以及国际先进的物流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产业。每年需要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就是华大在厦门存在的经济基础,为华大毕业解决大部分就业问题。
3.S—社会:
1)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的加快,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发展方式的转型,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2)
华文教育和国际汉语推广的快速发展,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3)
华侨大学,校区分别坐落于中国著名侨乡福建省泉州市和厦门市,学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有利于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4)
华大不是“985”和“211”的高校,同时国家逐步放开对境外招生权,国内一些名校先后到境外争抢生源,致使华大在境内,境外招生困难。5)
在海西经济区建设的大环境下,学校秉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的理念,积极深化校地合作。6)
校友会,董事会的成立,广泛团结海内外华侨华人,献计献策,捐款捐物,扩大了学校海外影响、开拓海外生源。7)
学校在美国、泰国、印尼、菲律宾及香港、澳门等地设有办事机构,已同境外80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例如(从2011级开始的“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这有利于学校国际化的建设。
8)
华侨大学拥有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游泳等五个经国家教育部评估认定的高水平运动队,竞技体育成绩斐然,这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林丹授予硕士学位惹争议。)
4.T—技术:
1)硬件条件较差,泉州校区着重进行改造、调整;厦门校区按照总体规划加强建设,建设品位高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齐全、适应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校园。2)相当一部分学科的特色不显著,优势不突出,学科结构不尽合理;
3)学术骨干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师资队伍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国内国际交往能力还不能适应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师生比例明显失衡,教师数量缺口较大;
4)学校基础数据资源高度集成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平台较为完善。(校园宽带网络,电子身份认证与管理体系,跨业务部门协同办公、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移动网络办公。)这些技术提高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5)文献资源保障系统,读者服务保障系统和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相互衔接、有机融合的实验室新体系,保障了学习和科研的发展。
SWOT是一种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 (Strength) , 劣势 (Weakness) , 机会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 , 实现公司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的有机结合。从而, 可以明确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 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对于制定公司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PEST分析法是环境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企业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评价分析, 从整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以确立最终的战略目标。本论文利用PEST分析法, 针对不发达地区企业的现状, 分别从政治法律因素 (politics) 、经济因素 (economy) 、社会文化因素 (society) 和技术因素 (Technological) 四方面分析公司人力本投入问题的原因。
2 基于以上两种方法的不发达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外部因素剖析
2.1 不发达地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自改制以来, 不发达地区的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尽管此间经历了许多考验, 但在国际、国内市场上, 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不发达地区大多处于内陆城市, 往往交通地理位置优越, 路空交通便利, 物流业发展迅速, 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②劳动力优势。不发达地区大多人口密集, 农村人口众多, 劳动力资源充足, 而且工资水平较低, 人力资本投入较少, 这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③竞争优势。不发达地区企业的竞争对手较少, 实力也不高, 这就使得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获得了一个巨大的优势。
目前, 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产业发展的矛盾。企业的决策层只重视遵从当前战术和策略, 忽视长远人力资本投入战略, 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同时企业缺乏应对突发状况, 具备长远眼光的战略策划人才。这是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保持长久竞争优势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与市场化发展需求的矛盾。企业一直面向计划经济, 管理模式已经呈现出与快速发展的不适应, 并逐步制约产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很多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生产工艺简单, 技术含量低, 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产品, 在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市场背景下, 相关的专业人才, 例如, 新产品研发人员的储备和投入、应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2.2 不发达地区企业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在加入WTO后,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发达地区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主要表现为: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 这给企业创造了潜力巨大的市场, 为其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更是我国水产企业扩展的目标市场, 同时, 外来资本大量注入, 企业实力得到不断提高。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 我国企业将进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 为其发展创造了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同时, 政府职能转变, 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让企业接受市场经济的考验。中国加入WTO将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企业可以学习到国外企业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经验, 促进不发达地区企业借鉴国内外企业之所长, 有利于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运作机制、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积极地进行人力资本规划, 推进思维、技术、体制创新, 提高产品档次, 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机会与威胁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任何事件的影响都是相对的, 不发达地区企业在迎接巨大机会的同时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市场竞争格局由局部转向全面、简单转向多元。市场竞争必然将由价格竞争向核心能力创新竞争转变过渡。入世后的国际资本竞争压力也将逐步增大, 会对不发达地区企业的稳定增长产生影响。其二, 不发达地区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国内外许多公司采用高薪、高福利等政策吸引专业人才, 导致人才严重流失。竞争必然导致人才流失, 这是关系到水产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 如何留住人才、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能力, 是企业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2.3 政治法律因素分析
首先, 人才体制、机制方面。人才资本的开发, 应该依靠市场机制, 政府只是引导的作用, 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发展。目前, 在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 人才很难正常交流互动, 能力无法施展。同时, 人才的培养、利用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制约了企业人力资本的优势发挥。
其次, 行业管理政策趋于完善。人才资源开发理论认为, 人才的竞争就是制度和政策的竞争。在政策因素中, 政府对行业的宏观管理政策无疑直接地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 促进行业有序化发展, 有助于让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更规范。
最后, 法制性因素。我国人事法制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 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 还不能够适应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需要。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中的不发达地区企业也受到影响。为了使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保护工作合法化, 必须建立和完善与人才有关的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可依, 来保证企业人力资本的开发和投入及管理沿着一条规范化、法律化的方向发展。
2.4 经济因素分析
从经济的角度看, 加入WTO给我国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不能否认, 随着市场的开放, 各行各业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同时国内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 部分地方缺乏改善人才环境的资金支持, 想改善人才环境, 却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2.5 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第一, 人才观念陈旧, 人才市场不够规范。
人才观念陈旧是制约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一个主要障碍。在人才的认识上, 重学历, 轻职业教育, 重文凭, 轻职业技能;在人才的投入上, 重形式、轻实效, 缺乏人才意识。同时人才市场的建设不够规范, 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 不能使人才得到优化配置。这些因素都会阻碍和制约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作用的发挥。
第二, 教育和培训体系欠缺。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 教育和培训也是保持人力资本持续增值的有效手段。以洛阳市电力行业为例,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对人才的培训少之又少, 企业人员得不到新的知识, 能力得不到提高, 人力资本增值更无从谈起, 这将严重制约人才的发展, 阻碍企业的创新。
2.6 技术因素分析
人力资源技术是企业为实现企业目标, 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开发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管理行为。制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技术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 缺乏全体员工的参与, 与具体的管理工作脱节;第二, 人力资源框架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的思考;第三, 缺乏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途径。
3 不发达地区企业人力资本管理优化的措施
本文认为, 优化不发达地区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研究就是促使人力资本优势发挥, 使其取得最优分配的宏观环境平台。具体措施包括政策法规、资金投入、人才市场等所有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对于企业而言, 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合理优化配置, 构造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是关键。
第一, 是人才引进模式,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员工, 企业人才的引进工作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人力资本管理必须改变原有的引进模式, 加大投入—产出比, 从理论上加强资金的监管及相应配套的引进模式支撑。
第二, 是人才投入模式, 构建稳定的人才培训制度, 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 使其发挥自身最大潜能, 建设学习型企业, 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员工培训模式。人才投入是企业最根本的投入, 影响深远还牵动着其他方面的投入。企业要分别从不同方面, 从自身角度出发, 利用各种措施加大人才的投入, 建立人力资源专项基金, 形成人才投入方面的支撑;比如, 可以采取的较为可行的方法就是给予人才后盾的投入, 也就是打消其后顾之忧——家属安置问题的解决, 而这些费用都可以实际衡量并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
第三, 是合理的、可以产生激励效果的薪酬体系, 这也是优化人力资本管理中最基本的部分。
第四, 是健全的人才优化配置模式, 使有限的人才配置到最合适的位置上, 充分提高人才效益,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五, 是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综合看人才, 既要看素质又要看能力, 综合全面地去评价员工, 建立适应本企业科学、合理、完善的高人才评价体系。
人力资本对企业受益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 但是却没能纳入现行会计体系中加以核算和管理, 因此, 笔者认为, 可以尝试将人力资本定义为知识资本, 对知识劳动既给予记入成本费用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形式的报酬, 又给予股权形式的报酬, 以及其他包括安家费等, 使员工能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必须顺应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力资本管理, 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人才, 形成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 不断完善自我以应对挑战。只有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 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 将人力资本纳入会计体系, 才能使企业真实、准确地衡量自身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SWOT和PEST法分析不发达地区企业的人力资本如何实现会计上的优化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乡村旅游发展因素的分析方法(SWOT-PEST分析)
本人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国内外条件进行了专题思考与讨论,同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了SWOT-PEST矩阵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SWOT-PEST矩阵分析表
SWOT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环境综合分析的技术。SWOT是英文的缩写组合,SW是指行业内部的优势或劣势(Strengths and Weaknesses;OT是指行业或企业外部的机会与威胁(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存在一定的优势与劣势,面临机会与威胁,但这些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因此从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进行SWOT分析有利于了解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决策,促进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
二、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
1.劣势与威胁
(1)经营观念落后,产品缺乏创新
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们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缺乏了解,这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土旅游”、“落后旅游”,他们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土得掉渣的旅游,越是土得掉渣越是乡村性的,到处充满牛粪鸡屎臭味的地方就越具有乡村特色,错误的将农村的“土”、“落后”与“自然生态旅游”、“返璞归真”旅游等同起来;另一种情况就是误以为乡村旅游就是普通的观光旅游,因而大兴土木,甚至抛弃原有的乡村特长,建立城市般的广场,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背离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与本质。
乡村旅游旅游的开发尚处于初期阶段,开发层次集中于以观光农业为主的观光旅游阶段,乡村特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游客的旅游活动除了采摘,大部分停留在吃农家饭、喝茶、聊天、搓麻将等活动上,乡村旅游目的地俨然成为了名副其实地“茶馆”,这样的产品开发层次与结构难以满足游客深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2)市场需求有限、行业竞争激烈
任何一项产品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流向市场,而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据有关专家研究我国的乡村旅游可分为城郊型和景郊型两种类型。城郊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以临近的大中城市居民为市场;景郊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以临近景区游客为潜在市场,而其他方向的游客则比较少;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乡村旅游开始于80年代末的深圳荔枝节,我国乡村旅游目前尚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经营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国外;再有,我国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大都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差,因此这些因素制约了国际需求的增长,从总体上看,乡村旅游的现实需求有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对“混泥土”的倦怠,在“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等理念的推动下,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为迎合这种潮流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开发热,大中城市的周围随之布满了众多雷同小异的乡村旅游景点,这加剧了乡村旅游业的竞争。
(3)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运行但也需要政府法律法规的宏观约束,在我国就连一部基本的旅游大法都没有就更谈不上有关规范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法律,而且各地方政府也未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进行规范、约束,这就导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上处于盲目、自发、低层次的发展状态。在法律缺失的管理环境下经营者的非常规经营行为如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等行为却得不到应有的法律惩处,游客的权益也得不到法律的保障,这些状况反过来又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2.机遇与优势
(1)加入WTO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无疑,加入WTO也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随着中国的入世承诺的兑现,从2003年起外商可在中国投资景区,景区(点)也可以对外资实行转让经营、出租经营、委托经营,外资介入中国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经营,他们拥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手段、健全完善的营销渠道和网络等方面的竞争优势,这样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引进外资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和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立足于更高的发展水平。
(2)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贫穷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在消除贫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绝对贫困人口由1979年的2.5亿下降到6500万,但这6500万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为了全面促进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国家政府对农村发展给予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的重点支持。乡村旅游扶贫不仅符合国家的扶贫总体思路,而且拓宽了扶贫的工作思路。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号文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将为乡村旅游走向一个新的台阶提供更好的经济平台和资源优势,同时,乡村旅游也将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而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3)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截至2002年底,我国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地区仍然占中国国土面积的60.91%。我国纬度跨幅大,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广泛分布着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农民,我古哦农民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上下五千年世世代代的努力,培育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农业特色的各种非物质和物质型的乡村景观资源;同时,乡村旅游资源受季节、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季节、气候的不同变化也赋予了乡村旅游资源的不同景观和风貌特征,使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呈现出丰富多样性特点,这种变化能更好地满足游客追求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4)旅游者具有较强的购买力
乡村旅游以农民为经营主体,游客在乡村进行的“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体验即全部旅游的基本活动—吃、住、游、购、娱等环节都是在农村旅游区发生,因而消费水平低。同时,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是依托于附近大城市的居民,所以路途较近,交通费用少,而在其他大众性旅游活动中交通费用高达40%~60%,乡村旅游降低了游客的货币成本和体力成本,增加了游客的可支付力。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对策
1.融入体验,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延伸价值
“体验经济”一词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于1999年4月在其专著《体验经济》一书中首次提出来。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时代后,人们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将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一种新的价值源泉。体验就是使人们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得到精神享受。体验要求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旅游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服务产品,游客花钱购买的是一种经历,其核心就是从出发点到目的地再回到出发点的这一过程的体验。乡村旅游经营者要以旅游服务为舞台,设计更多的主题活动,让游客参与进来,通过经历与体验,让游客从中获得精神的放松与娱乐,并让这种美好体验伴随着游客长久存在。
2.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关键,而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第一,要加强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督促并组织他们学习我国的旅游政策法规,规范他们的服务操作水平,端正服务态度,使他们具备能够承担乡村旅游服务工作的基本能力。第二,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地培训。鉴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情况—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当地农民或村干部,因此应组织他们学习旅游规划、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课程;定期组织他们讨论分析旅游市场形势,促使他们了解旅游发展动态;组织参观开发经营成功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以吸取经验,经营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可否可持续发展。
3.丰富产品结构,吸引客源
任何产品开发的目的都是为了进入市场,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当然,只有符合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才会有持续的市场生命力,乡村旅游产品也不例外,游客的消费需求是千差万别并不断变化的,因此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在采取无差异市场营销的同时也应加强对专题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不断丰富产品结构并适当采取差异性营销策略,开发特定市场,使特色产品与特定市场结合,如:第一,青少年学生市场。旅游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种作用已日益得到家长的认同与重视,因而青少年学生的修学旅游将成为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股潮流与生力军。城市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从未去过乡村,对农村以及农业生产规律缺乏了解,以至于犯“花生是树上结的,板栗是地里长的”此类常识性错误,并且在金钱物质富裕的条件下不少城市学生沾染了浪费、怕吃苦的劣习,而乡村则是了解农作物生长规律与特性的天然课堂;农民的辛勤劳作、勤劳朴实也是对城市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现实素材。依托乡村附近的各类学校进行教育、学习性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将具有巨大的潜力。第二,银发市场。按国际标准,当一个城市或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7%时,这样的社会即将成为“老龄化社会”。截止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这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城市老年人厌倦了都市车水马龙式的纷扰与嘈杂,对乡村的“山美、水美、人美、田园风光美”的恬静的乡村生活独有情钟,同时他们具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和购买力,因此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可与银发族的养老、度假、休闲旅游相结合。大众产品与专题产品相结合的产品结构,无差异性营销与差异性营销相结合的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将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客源,延长逗留时间,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秋玲:世博会与浦东商业新一轮发展战略[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1(2):38~42
[2]石强钟林生向宝杰: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3]何景明马泽忠李辉霞: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7):36~38
[4]刘建平伍先福: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6,(4):7
[5]共和国面临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EB/OL].http://www.cnnc.info
[6] http://www.chinanews.con.cn/sh/news/2006~11~10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这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竞争将空间激烈。为了提高我国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科学有效的分析这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为其提出在竞争环境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面我将对海尔集团进行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一.PEST模型
.所谓“PEST”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海尔集团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1.政治法律环境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便有了海尔集团的前身。
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而现在,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海尔集团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海尔发展的将近30年来,一直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秉持着遵纪守法的理念,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在国内,也是守法企业的代表。
2.经济环境
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
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3.社会环境
海尔集团,公司创立于1984年,1994年成立了美国分部。公司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也是道•琼斯中国88指数之一。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青岛的白色家用电器制造商,是全球第三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和上市公司,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180亿元人民币。截至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2009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182亿美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29所希望小学,制作了212集儿童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
4.技术环境
据中国最权威市场咨询机构中怡康统计: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且优势更加突出;在小家电市场上海尔表现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突破7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234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15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制定行业及其它标准397项。海尔“防电墙”技术正式成为电热水器新国家标准,海尔空调牵头制定“家用和类似
用途空调安装规范”。在国际上,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等六项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海尔集团怎样做强做大,集中的焦点在五个方面—价格竞争,品牌竞争,服务水平竞争质量竞争和人才竞争。而这些均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否到位。现在的海尔集团既要加强科技基础上的软科学的投人和研究,还要加大硬科学的投人和建设,才能保证产品管理和发展的科学化。
二.五力模型
海尔集团的波特五力分析由5个因素构成,即新进入者威胁,现有竞争者的抗衡,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侃价能力以及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五个因素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和在行业中获得利润的能力。
1.新进入者威胁JIADIANHANGYE 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该领域存在较低的进入壁垒,潜在竞争者进入的风险低。而中国内的家电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所以这也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
随着“家电下乡”的进行,将会从政策上鼓励更多家电行业新进入者。随着家电行业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细分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产品的差异化,多元化。尽管进入门槛低,资金和技术限制使得许多新进入者难以进一步发展。虽然中国家电行业十几年高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下,新进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虽然会对海尔的细分市场产生影响,但总体上不会对海尔地位产生影响。
继成功挤占中国饮料、化妆品市场后,尝到甜头的外国跨国公司又盯住了我国的家电工业,随着外国家电品牌大举进攻中国家电市场的同时,我国家电行业的品牌一个个在被蚕食着。这使得以海尔为代表的本土品牌面临更大的冲击。新进入的外国公司将对海尔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产生影响
2.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从品牌的搜索重合度看,海尔的最大竞争对手是美的,有4.75%的海尔网民搜索过美的。近年来美的多元化战略的“威力”开始显现,美的在空调、冰箱等市场均取得傲人的成绩,对海尔在白色家电领域的优势地位构成威胁。
此外,格力、三星、海信等也是海尔的竞争对手,海尔与格力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空调领域,海尔与三星的竞争主要是在电视机、冰箱领域。
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大约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
中国家电行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家电企业普遍掀起了产业升级的风潮。再加上“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行业增长速度加快,从而使家电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由于人民币汇率上升,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以及要素成本全面上涨等原因,势必引起家电行业的固定成本的上升,企业为了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增加产量降低售价,从而产生引发价格战的风险,加剧行业竞争。
3.替代品的威胁
随着环保压力加大,我国拟对空调和家用电冰箱推行可再生利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产品可再生利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第一部分)》。节能环保家电产品逐渐成为市场趋势。
未来家电产品装饰化方向发展:一是具备装饰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成本和相关费用并不因产品具备装饰化功能而增加;二是具备装饰化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方法和使用风险并不因因产品具备装饰化功能而增加;三是具备装饰化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收益大于同类产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档家电产品将实现网络化的升级,使家电产品在网络支持的条件下,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因此,海尔应当把握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合适的替代产品,从而占得先机。
4.购买者的侃价能力
下列趋势要归因于激烈的竞争、滞销和随之而来的较高存货水平(1)为吸引客户,各家电企业竞相降价并给予折扣。
(2)客户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对守家、担保及其它服务项目进行讨价还价。
(3)企业管理者逐渐采用服务等级来衡量销售绩效,这些等级常常用来决定经销授权的机会、获得广告资金和其他经济优惠的标准
5.供应商的侃价能力
家电生产的供应商可能会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来对行业内的竞争企业显示自己的力量。如果生产企业无法通过价格结构消化增长的成本,采购总成本影响到价值链。它的利润就会由于供应商的行为而降低。
下图为家电行业价值链
研发→采购→制造→物流→营销→服务→客户
对于中国家电业来说,该行业集中程度较高,家电产品的销售被国美,苏宁等少数供应商垄断,因此,中国家电业供应商侃价能力还是相当强的
三.SWOT模型
SWOT分析是广告策划中经常用到的分析法则,它分别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英文首写字母。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下面是有关海尔的SWOT分析:
1.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
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海尔的有时还包括:
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2001年与1995年的DELL所处的环境早已大不相同;在全球internet的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
2.劣势: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海尔的愿望是好的,它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试问有哪些家能够真正与海尔实现网上订单?个别用户的点菜式订货究竟是不是新闻噱头?国情所限,方法必须变通,结果仍然是回到原来的电话、传真订货流程去,“信息化”徒劳无功。外部环境的不配套、不同步,是导致海尔外部信息化不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也许是海尔始料未及的,但也可能就算是知道这个结果,也要硬着头皮上,谁让它是海尔呢!海尔就是要处处争第一!
3.机会:海尔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的企业文化,有生于无——海尔的文化观: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先谋势,后谋利——海尔的战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 品牌是帆,用户为师——海尔的品牌营销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海尔的服务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的海尔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海尔的管理之。海尔在未来的时间里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继续以海尔的企
业文化为基准。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化。同时伴随着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海尔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海尔的发展机会在于要把握住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海尔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三个转移。一是内部组织结构的转移;二是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不是指产品出口,而是说要海外建厂、办公司;三是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做到前端设计,后端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还而应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创世界名牌。
4.威胁:目前,海尔仍然面临着很多威胁,伴随着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海尔必须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优势。此外还而应该向多产业方向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们大约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这就是海尔所面临的威胁,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使海尔如芒刺在背,敢于吃螃蟹的也许是英雄,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海尔外部信息化的停滞不前,也给国内的信息化产业当头一棒;可以预见到,一旦外部信息化的时机成熟,从技术角度上讲,谁也不会比谁慢多少;倘若撇开这些年来的海尔品牌宣传效应不谈,海尔竞争对手们外部信息化的成长也只是旦夕之间。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总结: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要防微杜渐。
城市作为人类定居和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寄托梦想之所。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快速的城市化,城市渐渐出现了生态环境变差、原有土地功能不能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等问题,特别是许多城市的老城区日益陈旧、环境恶劣、居住拥挤、基础设施配套不全,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和市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已成为城市整体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之下,旧城改造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民生必须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资金是挖掘城市潜力,加速城市更新的主动轴。目前,我国旧城改造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支持和基于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券以及银行贷款,这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压力。2010年6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限定了地方政府融资主体和地方融资平台资产规模,限定了地方财政不准进行担保融资等。因此,资金成为旧城改造的瓶颈,严重制约着旧城改造的发展[1]。
为有效解决旧城改造资金瓶颈,促进旧城改造平稳快速发展,民间资本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我国民间资本资金总量大,2009年1月~11月,民间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56.4%,已是半壁江山。2011年温州民间资本超过6 000亿元且以每年近10%的速度在增长。一方面,旧城改造任务量大、资金供应有限;另一方面,民间资本总量大、发展潜力广,但投资渠道有限。因此,将民间资本引入旧城改造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有效解决这两方面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SWOT-PEST为工具对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2 SWOT-PEST分析对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作用
2.1 SWOT-PEST模型的基本结构
SWOT分析又称TOWS矩阵法,由哈佛商学院Kenneth R.Andrews教授在其1971年出版的《公司战略概论》中首次提出,后经HeinzWeihrich(1980)、M.E.Porter(1980)等学者发展完善[2]。SWOT分析法是对影响竞争主体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制定出最佳战略的方法。其中,S代表组织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指组织内部的劣势(Weakness)、O指组织外部环境的发展机会(Opportunity)、T指组织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
PEST模型是罗宾斯(1998)对组织外部环境进行归纳后所形成的分析模型。PEST模型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它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是调查组织外部影响因素的有效方法[3]。具体内容包括: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4大类。
2.2 SWOT-PEST分析对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意义
利用SWOT-PEST矩阵可以把影响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等因素放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系统的SWOT分析,辨别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优势,将其继续保留并发扬;找出存在的不足将其进行改进和提升,从而为旧城改造的发展提供战略性决策,促进其发展[5]。
3 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SWOT-PEST分析
3.1 优势(S)
1)政治(P)
2004年~2010年7年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支持保险资金等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进行社会投资。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2010年3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4条政策措施。
各省政府高度重视。2002年12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2005年5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5]16号)、2009年5月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和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9]68号)、2011年,广东、北京、天津等地也先后颁布了鼓励民间资本发展的相关政策。这一系列政策为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持,体现了各省政府对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高度重视。
2)经济(E)
民间资本资金总量大,发展潜力广。2006年,国内银行储蓄超过40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大约2万亿元,全国各项社保基金总资产超过1.8万亿元。并且,保险资产和社保基金资产的年增长率都将保持在20%左右[6]。2011年,仅温州一地民间资本就超过6 000亿元,且以每年近10%的速度在增长。强大的资金实力为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社会(S)
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有助于城市面貌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旧城改造任务完成难、拆迁安置难、资金筹集难、按规划实施难、效益发挥难、改出精品特色难、文物古迹保护难等问题制约着旧城改造的发展。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不仅能带来大量的建设资金,同时也能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
4)技术(T)
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在英、美、德等西方国家已成功实施,并且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这为我国利用民间资本进行旧城改造提供了有益借鉴。此外,目前我国多个地区正在探索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融资模式,许多学者对此也在开展广泛研究。
3.2 劣势(W)
1)政治(P)
我国出台的政策法规大部分是“大政方针”,而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需要的是“实施细则”。虽然国务院和各地区在各类政策和文件中对旧城改造资金问题都做了一些规定和说明,但大多数只是从宏观层面上对其进行规定,目前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对旧城改造资金筹集、运用、监督、利益分配等做出明确规定的政策或法规。
2)经济(E)
大量民间资本处于“休眠”、“半休眠”状态。虽然我国民间资本资金总量大,发展潜力广。但是截至目前,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等实力强大的民间资本均没有在旧城改造中得到有效运用。一方面旧城改造因资金缺乏而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民间资本因缺少投资渠道而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7]。
3)社会(S)
一是地方政府观念障碍。在我国,一直以来旧城改造都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主导体现的是公众利益,而利润最大化是民间资本追求的终极目标,两者之间的目标差异使地方政府在引入民间资本过程中的步伐缓慢。二是居民观念障碍。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采用的多是公私合营的方式,而目前城市建设是腐败的重灾区,居民担心公私合营方式易发生腐败而损害居民利益。三是投资者观念障碍。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在西方国家已运用多年,相关法律法规等已较为健全。我国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起步较晚,相关法规政策还不是很完善,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不确定性较高,经典案例较少。在此背景下,民间投资者对旧城改造投资还处在一个观望状态[8]。
4)技术(T)
西方国家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有关制度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需要我国结合实际出台相应的程序、规则等。但目前我国还缺乏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完善的监督、利益分配等制度。
3.3 机遇(O)
1)政治(P)
相关政策和法规正在进一步细化中。2004年以来,国务院已先后出台了10余部相关政策或法律支持民间资本的发展,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范围,并为民间资本投资创造了一系列有利条件。此外,相关法律还在进一步细化中。
2)经济(E)
地方政府投资有限,为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提供了机遇。“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需投资约10×104亿元,而中央和地方政府大约只能投入1×104亿元~2×104亿元,存在着8×104亿元~9×104亿元的资金缺口[9],这为民间资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3)社会(S)
民间资本在旧城改造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参与的途径和形式也日渐多样化。目前重庆、成都、天津等地已经或正在发行旧城改造信托基金,部分地区旧城改造项目已利用了购房预付款、企业投资资金等民间资本。
4)技术(T)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西方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逐步传入我国。此外,我国部分地区也在积极探索BOT、TOT等融资模式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旧城改造信托基金等已在重庆等地成功发行。
3.4 威胁(T)
1)政治(P)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旧城改造,但民间资本进入旧城改造的“玻璃门(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看得见、进不去)”、“弹簧门(费很大劲才能迈进,但稍有“犯规”,便被弹出门外)”依然存在[11]。
2)经济(E)
资本市场不发达制约着直接融资。2003年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率为1∶17,而美国为1.14∶1,韩国为1.17∶1。直接融资比例过低,不利于旧城改造直接进行融资[5]。为弥补直接融资的不足,填补旧城改造资金空缺,只有依靠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会增加管理费用,增加项目负担,不利于旧城改造的发展。
3)社会(S)
社会舆论压力大。旧城改造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尤其是民间资本与公共资本的结合易导致腐败,这是媒体的重点关注对象,受社会的关注度更高。此外,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还面临腐败、机构管理难等威胁。
4)技术(T)
我国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发展较晚,相关理论和经验不是很成熟。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民间资本进入机制、退出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监管机制等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表1是对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SWOT-PEST分析。
从表1对影响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因素分析可知,目前我国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既具有国家支持、民间资金总量大等优势,同时也存在政策细化不够、民间资本未充分挖掘等不足;既拥有技术逐步成熟、旧城改造资金需求大等机遇8,同时也面临政策上“玻璃门”和“弹簧门”,资本市场不发达等威胁。充分认识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所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缺陷等内容,有利于旧城改造建设、加速民间资本发展。
4 促进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对策
由表1分析可知,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既有优势,也有不足,既有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为更好地促进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4.1 国家继续加大对民间资本的支持
目前,民间资本进入旧城改造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依然存在。破除“玻璃门”和“弹簧门”,需要国家从宏观和政策层面上继续加大对民间资本的支持。一是建立政策执行监督和审查的常规制度,谨防地方和部门从部门和局部利益出发设置附加、限制性条款;建立政策执行评价制度及政策执行不到位的行政“问责”制度;二是有针对性地给予民营企业必要的扶持和帮助;三是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加快完善和落实保护私人财产权和现代产权关系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民间投资及投资后产生的收益[10]。
4.2 选择适当的融资模式,广泛吸收民间资本
目前,旧城改造融资模式主要包括:PPP、PFI、产业基金、ABS四种模式。但是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应用条件和操作流程,适当的融资模式对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至关重要。此外,虽然重庆等地有部分项目采用了产业基金等方式来筹集建设资金,但是如社保资金、居民闲置资金等潜力股没有被充分挖掘。因此,选择适当的融资模式,广泛吸收民间资本是对地方政府和有关学者的一个挑战。
选择适当的融资模式,广泛吸收民间资本,一是做好前期调研,调研地区的民间资本状况、了解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二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地方实情,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融资模式,国外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发展较早,其中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三是做好利益分配,民间资本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合适的利益分配有利于合作的长久发展,反之则会影响项目的实施效率。
4.3 做好资金监管
城市建设是腐败的重灾区,旧城改造工作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参与方众多,极易滋生腐败。资金监管能够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提高民间资本的使用效率。监管工作分为对资金本身的监管和对受资项目的监管。对资金的监管主要包括设置可操作的资金筹集、划拨、运用程序,可由第三方(银行等)代为操作。对受资项目的监管可通过组建资金决策委员会,由资金决策委员会参与该项目的重大决策;委托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及定期查阅受资企业的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规定受资企业定期向基金决策委员会提交资金使用报告。同时,政府派遣专人参加决策委员会,对委员会中的各项事务监督,对发现的一些不良行为及时处理。
4.4 做好利益分配,让旧城改造利益惠及万家
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将形成投资者、政府、民众共同分享改造成果的局面。投资者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政府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民众追求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设置适当的利益分配机制将是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焦点和难点。设置适当的利益分配机制,一是要在谈判过程中加入民众代表,民众代表能够较好地反映民众的利益,对谈判中的不完善地方提出一些补充性意见。二是要合理照顾民间投资者的利益。民间投资者参与旧城改造主要是为了资金效益,只有合理的资金回报才能吸引民间资本的持续投入,反之只会是一锤子买卖。三是要考虑旧城改造项目的宏观效应。政府投资旧城改造不单单是为了获取该项目中的经济回报,更重要的应该是旧城改造所引起的社会宏观效应。所以,政府在衡量旧城改造项目指标时可适当降低经济效益要求,提高社会效益要求。
摘要:在分析我国旧城改造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因素进行梳理,并结合SWOT-PEST矩阵分析,从政策支持、融资模式选取、利益分配和资金监管等方面提出促进民间资本参与旧城改造的对策建议。
【用pest和swot分析案例】推荐阅读:
pest分析法的案例分析10-21
用swot分析进行自我分析11-28
用SWOT分析你的职业规划10-08
案例分析:研发人员绩效和薪酬管理07-10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和反思11-18
五力分析案例07-02
情景分析法案例分析06-21
快递行业宏观环境PEST分析06-27
腾讯公司的PEST模型分析07-06
案例分析大赛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