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教育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后进生的教育(精选8篇)

后进生的教育 篇1

现代教育要重视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培优、固优仍然是教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个班级、每所学校要出成绩、要有声誉总是以学生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判。这样一来,作为站在教育一线的老师的教育工作重点也自然而然就放在优等生和中等生身上,对于后进生往往是睁一眼闭一眼、任其自生自灭。

其实无论是对于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后进生的“影响力”绝不亚于优等生,他们对建设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十分不利。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由最长的那块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板决定。同样,一个班级、一个学校是否优秀,并不是有优等生、尖子生决定,而是由哪些棘手的后进生决定。如果我们不能把木桶的短板加高,木桶就永远只能是“半瓶子醋”,如果我们不能有效的转变那些后进生,班级很可能仍旧是“马蜂窝”、学校仍是一团糟,更不必说什么出成绩、有声誉了。

因此,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有效的转变棘手的后进生,让管理、教育从棘手变为得心应手。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转变后进生呢?根据十年来的教育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综合

一、深入了解、找出病源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老师应本着理解的原则,深入了解,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由于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再加上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另外留守儿童增多。由于我们这里是偏远的农村,穷山恶水,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到广东、浙江等外地打工,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第二、除了家庭原因以外,还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无比强大的接受能力,因此社会上的一些消极思想,如: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使他们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综合

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也给部分学生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学生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学生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第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二、因人制宜

对症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老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做到“知彼知己”,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对于这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老师应当综合

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因人制宜、对症施教。

第一、要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比如有些同学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家里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又是管教少、溺爱多,以致有些人养成爱撒谎、爱逃课、沉溺于网吧等不良习惯。这些人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感化、用耐心去守候、用宽容心去包容。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第二、要学会尊重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综合

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比如,同样是违反纪律,我有意对班干部和优秀生的教育或处罚从重,而对后进生从轻,或多给他们留有余地和面子,让他们不会觉得你在偏袒班干部和优秀生,反而对他们的关爱会多一些,不过事后私底下要多做些思想工作,晓之于情理和利弊,而不是纵容他们。“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如是说。

第三、捕捉闪光点,激发主动性

“天生我才必有用” 对于后进生老师不能“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要“骨头里挑肉”。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这就要求老师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有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的加以表扬,予以激励,才能对他们其正面的引导、激励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一线教师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个叫小顺的同学,他经常和综合

男同学吵架、打架;女同学跳皮筋时捣乱;上课扰乱纪律;敢于顶撞老师,是个典型的后进生。但是,小顺同学搞厕所时非常积极 不怕脏、不怕苦。于是,我抓住这点对其进行及时表扬。对此,小顺十分高兴。还有一次,我偶然得知他在上学路上背着其他班的一位得了急性阑尾炎的学生上了医院。打铁要趁热,我马上买了一面锦旗(说是家长送的)再一次对其加以表扬,并在以后的一段时期内,与其谈话、交流、沟通。慢慢的,小顺很少再调皮调捣蛋,告他状的同学也越来越少,学习成绩也在渐渐提高。

第四、优化课堂

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如何让学生想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与自信心。又如,只要后进生在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在劳动中或其他方面有些突出表现,我就在班级适当夸大其词的表扬他们,鼓励他们,以进一步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总之,只要我们真诚关爱后进生,“投之以桃”的良苦用心,必然会收到“报之以李”的效果。综合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三、优化环境

营造“精神家园”

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一方面,学校三申五令不准学生进入“两室三厅”;一方面,社会上不断的在距离学校50米、20米以内班网吧、游戏厅。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综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老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古有明言。今天的“教书育人”也是先育人再教书。对于后进生这点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调皮是学生的天性,对于调皮的学生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他们定格为坏学生作为老师应了解他们的内心,以爱心,耐心、宽容心来对待他们。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可能会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在中小学都是所谓的后进生。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综合

[参考文献] 1.《转变棘手学生的施教艺术》

杨志军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范才生、钟志贤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

3、《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

团结中心学校

李伦伟 湖南省桂阳县团结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后进生的教育 篇2

关键词:尊重,后进生,转化教育

引言

尊重, 是赞赏生命的美丽, 同时也是承认生命实体存在缺憾。尊重不是一种慷慨的宣言或口头承诺, 而应该渗透到我们的实际行动中。古人说:“敬人者, 人恒敬之。”尊重, 是一种人格、一种力量, 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宝典, 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实现有效教育的前提。在教育工作中要想取得学生的尊重信任, 使其自觉接受你的教育,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 这种教育才能得以顺利实现。对后进生的教育更是如此。“金无赤足, 人无完人”, 即使我们成年人, 也难免会存在种种不足, 甚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何况是学生?如果紧紧抓住学生的缺点不放, 或者以先入之见看待学生, 则势必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 给转化教育产生不必要的障碍, 这是十分不利的。

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 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通常思想觉悟较低, 不遵守纪律, 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对待教育常抱着冷漠态度, 意识深处常有着牢固的逆反心理, 内心存在严重的距离感和自卑感, 在班级交流中, 他们是孤独的;而在边缘角落, 他们又是异常活跃的, 这使他们自己承受着被边缘的压抑, 又迫使他们寻求极端的危险平衡, 形成我们极不愿意看到的主流教育死结。因此, 要转化教育他们, 就要首先尊重他们, 认同他们, 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和自卑感, 把他们吸纳到班级主流中, 使他们无论身份上还是心理上都实实在在成为教育的主人。

一、尊重学生, 就是相信学生向往美的愿望和能力

相信每一个学生, 是教育的坚定。“人之初, 性本善”。我们必须相信, 人, 都具有向往美的愿望, 向往美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本能反应, 是获得心理满足的要求。这是一个人乐于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 追求完善自我的内心动力。教育学告诉我们, 没有哪一个人生来是圣人, 也没有哪一个人生来是罪犯, 我们必须坚信, 每个学生都有向往美的愿望, 都是美的胚胎, 都是可以教育的。把这种认识运用到教育中去很重要, 它可以抑制、消除教育的歧视, 激发教育热情, 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博爱。教育不可能把人人变成圣人, 但教育应该推动人人走在圣者的路上, 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是教育对社会对历史的负责。

二、相信学生, 就是平等地对待学生, 保持教育的宽容

我们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包括产生缺点和错误的自由。人的成长发展, 总是在不断产生缺点错误和修正缺点错误的过程中逐步走向完善的, 所谓“吃一堑, 长一智”就是人生的哲理性总结。当学生犯错的时候, 教育应当以最大热情去鼓励、帮助他们认识并改正, 坚信他们具有创造美的愿望, 实现美的能力, 而决不能死抓“辫子”不放。著名球王贝利在父亲发觉他染上抽烟恶习对他进行教育的多年后说过这样的话:当时父亲要是狠狠地打骂他, 可能今天的他只是一个烟鬼。教育决不能肆意挫伤学生的上进心、追求进步的愿望, 更不能把一颗美的胚芽弃置在丑恶的边荒。

三、尊重学生, 就要践行教育的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并不单单是一句教育名言, 更重要的是其体现着教育的真理。恨, 是希望对象的消灭;爱, 是渴望对象更加美丽。爱心是一把火, 能温暖人的心灵, 能燃起学生追求进步的热情。当教育的热情关怀进入学生心灵深处, 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的体验以及对期望的觉醒, 进而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这种体验对觉醒后进生更为强烈。

所以, 爱心要求我们坚决摒除所有简单粗暴的教育行为, 鼓舞我们努力思考寻求更为灵活巧妙的教育方式、方法。我们无法想象, 当无知兼无能的残酷恶意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时, 他们对“灵魂工程师”还会有什么好感和亲近, 不止一次两次发生青少年离校出走、离家出走的恶性事件, 还不足以给我们最深刻的警示吗?

四、尊重学生, 就是乐于欣赏、善于欣赏

人都存在优点, 即使是后进生, 身上也一定有闪光之处, 也有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人的内心总是渴望得到肯定的, 这是获得心理满足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发现, 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受到激励后, 其能力可发挥80%—90%。也就是说, 每个人都是爱听“好话”的。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激励手段是欣赏的重要运用。对后进生, 搜集他们的不良行为不重要, 相反我们应该懂得忽略, 恰当忽略。要学会乐于欣赏、善于欣赏后进生的闪光之处, 加以多方面的激励, 这样在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中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提倡欣赏, 在欣赏后进生优点之余, 也勿忘欣赏其身上的缺憾。善于在缺憾中发现他们隐藏的优点, 挖掘他们的正面潜质, 在诸多不足中捕捉到他们的微小进步, 进行及时的肯定、表扬, 就能很好保护他们的自尊, 满足他们的正常心理需求, 防止他们的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危机产生。所以, 在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中, 善于捕捉他们心灵的闪光点是极其重要的。这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 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

初三 (7) 班有位学生名叫李功平, 个子矮壮声音大, 常违反课堂纪律, 成绩更是一塌糊涂, 与同学的关系僵硬, 给老师们带来很多麻烦, 是公认的后进生。然而, 有一次上课, 他一反常态, 不再搞小动作开小差, 只是呆呆地坐在座位上若有所思。我仔细观察他, 发觉他眼中暗含泪光, 于是课后我找他到办公室谈话。开始他都以坚决冷淡的语气说没什么事, 然而经过我耐心关切的询问, 他终于道出了缘由。原来他父亲常出去打麻将, 夜深才回家, 有时甚至彻夜不归, 输了很多钱, 又不参加工作, 家中生活每况愈下。为此, 他母亲与其经常吵架。昨晚他父母又打架了, 为了保护母亲, 情急之下他猛地用力推开了父亲, 几乎将其推倒在地, 现在深感愧对父亲。家庭的不和睦给他带来极大的痛苦。有时候在现场看父亲赌钱, 心理压力很大, 以致他不敢再看下去, 只好索性离开。在交谈中, 我发觉他很有孝心, 热爱家庭, 常帮母亲干一些重活。这是他的闪光点, 教育好的话, 他必定会成为一个尊敬老师、热爱集体的好学生。于是我耐心地跟他分析事情原因, 指导他作为儿子应如何去维持家庭和睦。他感触到了我对他的尊重、关心和信任, 以前的那种对抗、冷淡的面容顷刻荡然无存。我再告诉他班集体就好像一个大家庭, 需要大家的彼此尊重、关心和信任, 才能变得和谐, 才能充满欢乐。而后才及时地指出他的一些行为的不足, 他也答应从今以后认真改正。最后他离开办公室时, 那一句“谢谢老师”使我倍感惊喜。后来他在拔河赛、校运会上为班级争得了很多荣誉, 班中的重活他也积极主动去干, 与同学也能相处融洽。虽然有时也犯错, 但每次经教育之后都有进步, 这让我深感欣慰, 也体味到了转化后进生的乐趣。

五、尊重学生, 就要树立、坚信教育的耐心

俗话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人的成长是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人性的完美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人性的弱点通常是顽固的, 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保持对后进生足够的耐心, 是教育的起码要求, 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对他们的要求, 要严和宽结合, 紧和缓相济。即允许他们的缺点再现、错误再犯, 允许他们的完美过程有反复。想一次使他们彻底改正是不现实的, 一次到达完美境界是荒诞不经的。学生正处在幼稚易变、骚动不安的青少年时期, 言行思想的可塑性强, 这正是可供教育施展其功能的极广阔天地。我们的教育要做的是:把极大的真诚和持久的耐心灌注到学生向往美的每个细节中, 坚定他们追求进步的步伐, 推动他们的人格完美进程。我们的教育应丢掉幻想, 用极致的细腻和耐心进行实施。一个学生无心向学, 一次教育要他专心上课, 他办不到;二次教育他, 他不愿意;三次教育他, 他也许就相信了, 就会聚精会神地坐得端端正正了。信心+爱心+耐心, 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朴实并不华丽, 实际却是有大用的教育利器, 也是教育法制社会环境中对青少年学生多元化影响的无可替代的有效途径。

总之, 对后进生的尊重, 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 宽容他们的缺憾, 保护他们的自尊;就是相信他们, 欣赏他们, 真诚关怀他们, 以应有的耐心对他们做每一次的教育引导。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必须具备这样的教育战略眼光:重要的不是求问教育能否成功, 而是我们是否做了最后一次教育。任何对后进生的嫌恶、挖苦、刁难、施暴, 都可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 扭曲他们的人格, 挫伤他们的上进心, 引发他们的逆反情绪, 都有悖于教育规律的博大精妙。

后进生是个特殊群体, 在他们的身上, 有着很突出的“与众不同”, 他们身上的严重不足和缺点, 经过教育, 也许就会变为他们的最大长处和优点。既然我们肩负了一种历史使命, 那么, 我们就不能忘记先辈陶行知先生的深长警告:“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中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参考文献

[1]李开荣.汉英文化教育词典[M].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版.

[2]牧之, 张震.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第一篇第30章) [M].新世界出版社, 2008年2月第1版.

对后进生的教育 篇3

关键词:后进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99-01

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内心自卑,行为散漫,外表冷漠,意志薄弱。也是最令学校和家长头疼的孩子。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

行了深入研究,偶得几点浅显认识与各位切磋。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的不良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安逸享乐思想的侵蚀,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的毒害,加上网吧游戏厅的开放等,都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埋下了不爱学习的祸根。

2、家庭教育的失误一般来说后进生的家长都存在教育方法失误,娇严失当的问题。有的家长溺爱自己的子女,视他们为掌上明珠,奉他们为“小皇帝”“小公主”,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包庇纵容;还有一些家长采用家庭专断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加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了交流,不能沟通。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以致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报复。

3、学校教育的偏差和过失首先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教育是为了升学”在这个指挥棒下,学校就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淘汰,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其次 是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同,一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达到学校整齐划一的要求,时间一久便沦为后进生;再加上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对学生的估价往往脱离了真实的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或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学习好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的情感等。正是教师这种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导致了后进生的产生。

4、学生自身的原因这类型的学生往往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分不放心,什么事都包办代替。由于受到的外控过多,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自制力差,做事也没有自觉的行动目标,遇到困难不是软弱退缩,就是随波逐流,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去战胜困难。

二、转变后进生的教学策略

1、用爱心温暖他们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始终坚持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其实建立小组的目的是“沟通”,为了使他们有个交流的机会和场合,不论是学习上还是思想上,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安排座位,我坚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我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教课中,更少时间思想开小差;班级活动,我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对屡教不改的,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关键。

2、用诚心打动他们和后进生谈心、谈话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式、方法,我也常常找后进生谈,但应注意的是与其他学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心灵总有一堵厚厚的墙,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你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如果你逾越它,那么你就成功了。我的做法一般都是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应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以一个朋友身份与之交流,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述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就太容易了。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保证。

3、用耐心激励他们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是后进生的特点,你做工作之前应抱有“允许犯错”的想法,千万别说“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还……”,更不要动辄叫家长等等。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后进生身上也有许许多多的闪光点,也有他们的优点,只有你有爱心、诚心、耐心,你就会发现,你就能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就能转化他们。对待这类学生应加强学习目的、动机的教育,和他们一起定下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用校规校纪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战胜自身弱点,健康地成长起来。总之,教育后进生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而我只是刚刚跨过了门槛,在这条路上我还要努力探索下去。

后进生的教育随笔 篇4

当正直被嘲笑,美好被毁灭,真诚被欺骗,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看李老师的事迹,让人震撼。教育,不仅仅要从善开始,更要从真开始。就像李老师所说的:“决不人云亦云,做一个勇于独立思考的教育者;决不因循守旧,做一个善于创新的教育者。”也许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致力践行的。

作为一名年轻的一线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我只是个初行者,但我深知教育需要智慧,需要爱心,需要责任,需要一种修为。在我的工作中,我常常以李老师为榜样,学习他的谦虚谨慎,他的恩威并施,他的本真做人。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会迷糊,会怀疑,但我绝不会动摇,更不会忘记当初选择这份职业的铮铮誓言,就像我师父告诉过我的:要让家长和学生因为我们而生命精彩!生命精彩,这四个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多么重的分量!多么重的责任!我必将为之努力,为了每个孩子的生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而努力奋斗!

后进生的教育 篇5

由于目前不少人对职校存有偏见,把它视作无望继续普通教育之后的无奈选择,而职业学校为谋生存,招生时又不得不放宽条件,因此,现今职中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后进生”,他们是学习、纪律、甚至道德等方面存在缺失的群体。如何使他们转变,成为可用之才,这是职校教育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而赏识教育法为转化后进生工作提供了有效可行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赏识教育源于一位伟大的父亲——周弘,他以无限的爱心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不仅使女儿走出了无声的世界,而且成为一个能言善辩、思想健康的姑娘。20年来,这两个普通的生命,创造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如今,这位父亲创立的赏识教育法被公认为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他提出:赏识,可以理解为欣赏和认识,包含肯定、信任、鼓励和赞扬等等。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去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它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以重塑孩子的自信,发现和发挥孩子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及心理特点

“后进生”一般是指在学习上或行为习惯上表现不佳的学生。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家长平时溺爱有加,或教育方法粗暴简单造成的;有的是因家境不好,家务繁重,疏于管教造成的;也有不少是交友不慎造成的……一般来说,后进生都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自信心不够,纪律松散,自制力差,自暴自弃,缺乏团队精神,他们的心理可以说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但只要教育得当,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就能走近他们,理解他们,从而找到问题的根源,成功地转化他们。

二、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

1.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进步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看你会不会运用“赏识教育”这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开展活动时都非常投入且充满自信,好胜心特别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各种兴趣班,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普通话比赛、篮球比赛、书法美术比赛、文艺演出、作文比赛等,让后进生也能有展现各种能力的机会与舞台,让他们也能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自身的潜能。在平时,对后进生要注意肯定与鼓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这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可评论一下他们优美的书法、生动的图画,多对他们说“你能行”“你可以做到”“你做得真棒”等鼓励性语言。学生作业中错误较多,也应注意教育方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进步,让学生在正面的肯定与成功的快乐中逐渐进步。

2.给学生以宽容,尊重学生人格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这无疑是对宽容最为生动的注释。而我要说:教师宽容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优劣,故教育无比崇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的表现,若是优秀生,教师很容易对他宽容、谅解,给他机会,但对待“后进生”,教师未必能做到宽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缺乏宽容的气度,而无法与学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其实,“后进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方面表现比较差,受到的批评自然也比较多。父母的训斥,同学的讥笑,教师的挖苦,这些在他们看来已是家常便饭,教师没有技巧的批评,只会让他们更加逆反,更加封闭自己。相反,如果我们能对他们出现的错误有足够的耐心,能以宽容的态度处理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换取他们的信任,学生自会放下心理包袱,向我们打开心扉。

笔者有过这样一个体验:有一次公开课,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的领导与教师,而这时一位平时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他,我看着他,只是平常地说了句:“虽然你迟到了,但看你的样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情赶过来的,快去上课吧。”没想到这节课他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尔后,他经常主动找接触我,诉说他的苦恼、他的快乐,而在他面前,我常常只是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让他知道老师在乎他说的话,重视他的感受。明显地,他自信多了,也开朗了不少,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错误,是我们成功沟通的金钥匙。

3.让学生在自信中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在竞争社会中,失败是正常的人生经历。“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教育。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的成绩总是在倒数十名内,座位也总是在角落里,我在教师和同学的眼中是“灰色人物”,是“差生”,其实我觉得自己除了学习成绩差点外,其他方面也挺不错的,性格开朗,球技也蛮高超,歌唱得也很棒,但无奈的成绩总让我抬不起头。显然,这位学生在学习面前畏惧了,教师肯定了他的优点,同时给他讲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教师在手工课上布置做一个小木凳,爱因斯坦交了一只粗糙简陋的小木凳,其中一条凳脚还做偏了。(后进生转化)教师失望地摇头问:“同学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爆发出一阵嘲笑,教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挖苦说:“我想世界上恐怕没有比这更差的凳子了。”爱因斯坦满脸通红地站起来,大声地对教师说:“有,有的,还有比这更差的凳子,因为它是我第三次做的,比前两只还强呢。”说完这个故事后,教师问学生:“你说是什么使爱因斯坦成为一代科学巨匠的?”学生回答:“不怕失败的精神与自信。”教师对这位学生说:“对,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自信,让爱因斯坦成为一代科学巨匠。你有信心赶上前面一名同学吗?”他充满信心,肯定地大声说:“行,我能行。”

其实,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只要他能努力地追赶前面一个人,每次进步一点,学习就会由难变易,就会变成一种快乐的追赶游戏。就如上楼梯一样,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终能上到楼顶。我们不能拿后进生与优秀生比,更不能以他们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这样比掉的很可能是学生的自信,换回的却是学生的自卑。学生的表现不必是最好的,但如果是他的最好,哪怕还是最后一名,这也是一种进步,我们也要表扬他,鼓励他。让学生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自己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的愉悦,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定能重拾丢失的自信,从而走出自卑的阴影,拥有正常健康的心态。

4.大胆批评,助其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提倡正面肯定,以表扬为主,但对学生的错误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仅要批评,还要大胆地批评,但应该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像“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完蛋了”“捡垃圾吧你”……这样挖苦、讽刺的批评只会适得其反。批评的原则应该是对事不对人,这是大胆批评的奥秘。我曾教过一位女学生,成绩不错,性格有些内向。有一次,学生向我反映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她在小卖部偷东西被抓到,有很多同学都知道了这件事。当我把她找来,她就哭了,一个劲地求我不要告诉她家人,说知道错了,我说:“你知道这多伤老师的心吗?像你这样的学生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你给老师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其实她每看到想要的东西,心里就特别想得到,但是又没有钱,控制不住自己就会干出这样的事,过后也非常后悔、羞愧,这样的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我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12岁的美国少年,在院子里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玻璃价值12美元。孩子的父亲说,既然是你踢碎的,你就赔,你没有钱,我借你,一年后还。在一年时间里,这个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擦皮鞋、送报纸等,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说:“正是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我对于她的交待给予了肯定,说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进步,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以行动来改正,针对她的情况,建议她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并决定让她当生活委员的助手,班上的收入与开支由他们共同管理。一段时间下来,他们账目清楚,收支分毫不差,她也再次得到了同学的信任,也没再犯类似的错误,她还偷偷地对我说,用自己劳动所得的钱去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快乐的一件事,她也从以前小偷小摸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对后进生来说,他们更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而赏识教育的批评要给学生这样的感觉:你犯了错误不要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正,你还是好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有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才能健康成长。

转变后进生是一项棘手的工作,将失败变为成功并非易事,但只要有了爱,有了宽容,有了鼓励与认可,有了持之以恒与无限的耐心,后进生的心扉自会打开,他们的潜力也会发挥。

浅谈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篇6

我们知道,无论在那个班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后进生。后进生缺点多、破坏性强、影响面广,是班级的消极因素,它对一个班级的整体面貌和班级风气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作为班主任,班集体的灵魂,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直接引路人,正确对待后进生,做好转化教育工作更是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中的作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1、要在了解和研究后进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转化

要全面了解后进生,当然不能只看他的课堂表现,平时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及时观察他们的细微变化,一旦发现情况,随时做出分析判断,并及时与他们交流思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记得上学期,几个后进生放学后不回家,三五成群地上街游荡,这样很可能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我及时的对他们进行了教育,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慢慢地改正了错误。

2、要用爱的涓涓细流去浇灌后进生干涸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很多教育家也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因此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崇高的道德情感,也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班主任,对后进生必须在思想上多鼓励,在生活中多关心,在学习上多帮助,将真诚的爱子之心、爱生之情溶于学生的生活之中,用爱心去激起情感浪花,用爱的涓涓细流去浇灌他们干涸的心田;以热爱学生之心作为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使他们能够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从而达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几年以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你对后进生动真感情,付出的关心、爱护越多,后进生转化的就越好越彻底。

3、要“严爱相济”来转化后进生

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温暖是一个教师崇高的道德情感,对学生严格要求则更能体现出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实践证明,“严是爱,松是害”、“爱之愈深,责之愈严”,只有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后进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反复,只有通过严肃的纪律和严格的批评教育才能促使他们逐步改掉坏毛病,才能从根本上为转化后进生提供后续动力、杜绝反复。

4、引导后进生自我教育是教育转化的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树立起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后进生并非一切无所谓。由于他们得不到父母、老师、同学的理解、同情和尊重,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他们更渴望得到周围人的尊重。所以在做后进生工作时,不要动辄批评、讽刺、挖苦他们,更不应该揭他们的“老底儿”,因此要满足他们想获得尊重的愿望。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通过尊重他们,逐步树立其自尊心、自信心,激起他们生活学习的勇气,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改邪归正,避免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从教育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比老师的强迫性教育效果要好,学生更容易接受。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的成人感突出,喜欢被人看成有自我克制力的人。从中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看,他们的自制力较弱,容易反复犯错误。结合这些特点,要求后进生自律、自强,是符合中学生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通过自律、自强,使后进生从根本上树立自我约束机制,从其自我认知中受到教育,从而起到对后进生转化与教育的目的。

关于后进生的教育反思 篇7

一、尊重孩子,平等相待

我班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差,在学校受到同年级其他班级同学的歧视、教师的嫌弃;在家里经常遭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惩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爱,常常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自我感觉低人一等。要消除这种隔阂和对立,重要的秘诀就在于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为了使其摆脱自卑感,增强信心,老师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上课巡视的时候亲切地摸一摸学生的头,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喜欢他的。衣服扣子没有扣好的帮助孩子一起动手扣好,红领巾没有戴正的帮他们整理好,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孩子犯了错误能平心静气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错了,让孩子从内心真正意识到错误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的危害,给孩子提供改正错误的平台。孩子遇到问题,提供合理的建议与他们协商,供他们参考利用,而不是简单粗暴命令其做什么或怎么做。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孩子感觉老师是友好的,是爱他们的。只有与学生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依赖的亲密真挚的情感关系,老师热切的期望、成功的激励才能通过这条情感的纽带源源不断地输入学生心中,促使他们战胜自卑,增强信心。

二、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

小学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力量不可小觑,对于自觉的有愿望学好而底子薄的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对于不自觉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可激励其把活力用在合理的区间,发挥其聪明才智,正确引导,使其有用武之地。例如,我班学生赵XX,经常上课乱喊乱叫,欺负低年级学生,不写作业。老师和家长很头痛。我发现这个孩子也有可爱之处:第一,爱劳动,一次学校的下水道堵了,他不怕脏,不怕臭,把下水道清理干净,打扫卫生积极主动。我鼓励他利用他的长处竞争当上班里的劳动委员,班里卫生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班级被评为模范卫生班级。第二,有礼貌,看见老师、家长都能主动问好,且礼貌用语自然亲切。利用他的这个特长,我在班会活动中让他发挥,没想到他以小品的形式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礼貌用语》口语交际课,效果出奇的好。同时我发现这孩子还有表演天赋,“六一”儿童节让他为班级准备节目,相声演出得到全场阵阵掌声,获得表演一等奖。孩子的成就感得到了极大满足,信心倍增。老师对他积极肯定、高度评价,他的自信由此得到加强。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取得的点滴进步,以点燃其心中的向上动力,并以点带面,润物细无声,感动孩子那颗自我封闭的心,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使他们感到“我还行”“我还有希望”。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我班基本情况是学生整体学习成绩比较差,我便与其他老师协商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我在语文课堂上,针对两极分化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成绩好的学生预习讲课,当“小老师”,按大纲要求走。后进生知识断层需要接上知识链,先让其掌握最基本字词,读通读顺课文,知道本文讲一件什么事就行。后进生很难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就灵活处理,例如,学写生字,开始生字写一行,组词两个。写字慢的、贪玩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我就让他们先用手书空,再在作业本上写两个生字,组两个词,当堂听写生字,家庭作业只写错的生字。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提高了学生书写生字的积极性。上课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师生的共同努力,大部分学生能跟上教学进度了。

四、利用活动,树立信心

后进生并非一无是处,关键要发现其长处并加以利用。我班陆X同学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他的组织能力很强,歌唱得不错,于是我鼓励他组织同学参加校园歌唱比赛,我只监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获得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陆X同学的信心大增,教师及时把这种信心转化为其对学习的动力,并让其他同学看到榜样的作用,使他们学会取长补短,增强自信心。通过活动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学生的学习信心也有所提高。

浅谈“后进生”的教育策略 篇8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教育;策略

后进生即差生,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而我的眼中所谓的后进生,只是因为不适应学校教育才导致成绩滞后、表现不佳的,他们除了习惯、个性方面有待引导外,与其他学生没有本质的差别,只要经过精心塑造和锤炼都可以成人、成才。

通过实践调查与了解,我认为后进生的来源大致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后进生属于重男轻女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被宠惯了,送到学校,大多是很难教育的学生。这类学生有个共性:十分懒惰,从生活上的懒惰,到学习上的懒惰,劳动中的懒惰。

第二类后进生来自破碎的家庭,特别是那种父母都不愿承担做家长的责任,都不管的孩子。

第三类后进生来自不好的家庭或是官宦家庭,长辈有不法记录,或是当地有势力的大家族的子孙。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展教育工作,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下面粗浅地谈一下我在引导和转变后进生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防微杜渐——发现苗头即时处理,防止坏习惯生根、蔓延

防微杜渐是我国古代沿用下来的一句成语。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也常受到一些错误的甚至腐朽的思想的侵蚀。只有做到防微杜渐,经常地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才能够保证青少年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成为社会的栋梁。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后进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切实促进后进生的转变,实现教育的新突破

大部分“后进生”差的原因主要在自己的能力方面,因而对“后进生”首先要针对其在想象记忆能力方面的差异,提倡学生要“不求甚解”地多读一些书。其次针对其在记忆能力素质方面的差异,我遵循“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教给他们一些好的记忆方法,同时教导他们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记忆习惯,当然机械记忆是少不了的。

三、尊重关爱后进生,使其摆脱自卑感,树立成功的信心,增强成功的信念

教师的态度,特别是班主任的态度对后进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学习差,在学校他们常常受到同学的歧视、老师的嫌弃;在家里又常常遭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惩罚。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四、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坚持正面教育原则,积极引导后进生

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别人对其评价的基础上。師长尤其是教师往往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如果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一般就要好一些。

五、经常借助一些机会与后进生谈话,更详细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促进师生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

“话是开心的钥匙”。钥匙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如何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必须在实践中熟练地使用。教师在与后进生谈话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谈话前要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冷静分析,认真对待。

2.谈话中要做到坦率诚恳,真心相交,与人为善。

3.谈话后要观察效果,并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

六、尽可能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得到成功的满足,增强他们再创造成功的信心和力量

很多的教育著作都提到这样一句话:“成就需要是人们一种普遍的需要。人们从完成一项任务中获得一种成就的满足感”。

后进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难题,但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我相信通过我们辛勤的付出是可以促进他们成人、成才的。

上一篇:同学们给老师毕业赠言下一篇:公司下发通知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