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课题研究方案(共8篇)
为保证教育局承担的重点课题研究及结题工作规范、有序、高质量地进行,确保取得预期研究成果,特制定课题结题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结题为契机,全面探索我区职成教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学与教育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寻求优质高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效策略。
提炼、应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出优品、出精品,以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对促进我区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发展、社会发展的作用,并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职成教育科研创设条件、夯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结题是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工作牵涉面较广、时间跨度较大、试验任务较重。
为此,本项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规范性。
课题研究研究按照和市教科规划办签署的合同,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并遵照市教科规划办制定的结题工作程序和要求,提出结题申请,做好结题准备,完成实际结题。
2、统一性。
承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工作和中期检查评估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按照市教科规划办的统一部署,实施结题工作。
3、创新性。
课题研究要着眼于当前迅速变化的社会大环境,创新研究形式,探索新的工作模式,提出全新的培训策略。
4、全员性。
以结题为平台,调动全区职成学校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组织各学校依据本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展课题相关系列专题研究,形成完整的研究网络。
三、工作安排
为保证结题工作规范、有序和高质量的完成,整个结题工作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终期成果引导性研究
(一)阶段时限:20xx年3月20日至20xx年5月30日
(二)工作目标:
1、完成专业(农学)培训包的示范性研究(徐谷、顾其胜)
2、完成能历教育(重构)研究(徐元桥、罗炼山)
第二阶段:课题终期系列成果研究
(一)阶段时限:20xx年6月1日至20xx年7月30日
(二)工作目标:
1、完成全部专业培训包的研究(邱建国、顾其胜、各职成学校)
2、完成“能历教育”系列研究(徐元桥、罗炼山)
3、完成研究报告初稿(徐谷、徐元桥、罗炼山)
第三阶段: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一)阶段时限: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30日
(二)工作目标:
1、完成系列研究成果的编辑、印刷(邱建国、徐谷、徐元桥、罗炼山、顾其胜)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徐谷、徐元桥、罗炼山)
3、整理课题档案(程立、顾其胜)
第四阶段:课题结题
(一)阶段时限: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9月30日
(二)工作目标:
1、完成《结题申请书》,申请课题结题(邱建国、徐谷)
2、审定《课题工作报告》、《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集》(陈琳、邢东林、徐谷、徐元桥)
3、迎接结题评审(陈琳、邢东林)
4、公示结题评审结果(陈琳、邢东林)
5、办理课题结题证书,颁发各校培训包研究成果证书(邱建国、程立)
四、组织保障
(一)调整研究领导小组成员
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对课题研究小组作如下调整:
组长:陈琳
副组长:邢东林、万松柏、祝珠华
成员:邱建国、谈宜华、徐谷、徐元桥、罗炼山、程立、顾其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邱建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徐谷、徐元桥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在区教育局职成科办公。
(二)组成课题研究协作专班
课题研究需要对区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所涉及的九大专业进行劳动劳动转移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包重构”研究。
经局领导研究决定,选择具有相关优势专业的.学校,充分发挥全区各职成学校品牌专业资源库的作用,成立九大专业培训包研究小组。
1、农学专业劳动劳动转移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包重构”研究小组(新洲职高)
2、护理专业劳动劳动转移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包重构”研究小组(市二卫校)
3、模具专业劳动劳动转移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包重构”研究小组(娲石技校)
4、机电专业劳动劳动转移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包重构”研究小组(新洲职高)
5、数控专业劳动劳动转移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包重构”研究小组(市二技校)
6、建筑专业劳动劳动转移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包重构”研究小组(辛冲成校)
7、财会专业劳动劳动转移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包重构”研究小组(区商校)
8、物流专业劳动劳动转移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包重构”研究小组(乡企中专)
9、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劳动劳动转移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包重构”研究小组(待定)
五、工作要求
1、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
相关学校要按照分工,迅速抽调学校骨干专业教师,成立专业“课程开发和培训包重构”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组成名单以文件形式,报区教育局职成科备案;各校研究小组按局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实施研究工作。
2、树立责任意识,扎实开展工作。
全体课题研究成员要站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工业新洲”、“生态新洲”、“和谐新洲”的高度,站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改善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开展研究工作,掀起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
各校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资条件。
3、注重理论创新,确保研究质量。
本课题属于实验性研究,旨在从总体上获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课程改革经验,要求研究工作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性、应用性;同时,要注重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劳动力特点和各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实验特点和前瞻性的探索,力争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4、加强研究指导,保证研究经费。
在研究工作中,领导小组要积极争取市教科院、市教育局和区教研室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适时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确保研究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区教育局划拨一定经费,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武汉市新洲区教育局
1 评价指标的筛选与评价
对科研项目结题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针对项目产生的成果以及实际成果与预期成果相符程度的评价。以医学科研项目为例,其项目成果的形式有:论文(含调查报告)、专著、专利、新药证书等。其中以论文、专著较为常见。由于项目在申请结题时往往是刚刚完成了理论研究环节或预期的研究计划,来不及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的推广运用同样需要时间,这些成果所产生的附加价值也主要是作为后期申请各类成果奖的重要支持,而对于刚完成的项目申请结题验收基本还来不及产生积极作用,故可忽略。
1.1 论文质量评价
一般认为,论文的质量评价主要是评价其所发表的期刊等级,审查该期刊是否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及是否被国际知名检索工具如SCI、Medline等收录[3,4]。当然,核心期刊对评价论文有重要价值,但未必能体现其中每一篇的质量和价值,因此论文的质量评价还需要结合其所发表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5]。收录在核心期刊目录的期刊未必就同样的权威,因此结合期刊影响因子的评价更为合理。同时论文自身的情况也应重视,例如医学论文可以分为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等形式,不同形式的论文其涉及的科研难度、篇幅和价值也有区别。
综上,论文的主要评价指包括期刊收录情况、期刊影响因子、论文体裁等,各指标权重不同并需要进一步细分。
1.2 学术专著的指标筛选与评价
专著的质量评价比较难,目前也无统一可行的评价办法,而能够反映图书情况的指标如出版社、印张或字数、发行量、获奖等并不能突出地反应一本图书的价值。例如当前大多数出版社很少投资给作者出版图书,只要作者可以支付一定的费用,从国家级出版社到民间出版社都可以获得出版机会;印张也难以反映图书的价值,不能说字数多则价值高;印刷量则往往是一个模糊的数字,难以实际统计,也不能说明其发行范围的多少,现在很多图书也未见标注具体印刷量。对一个项目而言,在有限的时间里出版的学术专著,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需要较长的时间,获奖则是更后期的计划,可以忽略。
因此,学术专著的评价指标由出版社等级、印张或字数组成,印刷量和获奖情况缺乏实际价值,应忽略不计。但出版社应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局批准的合法出版社。
1.3 专利的指标筛选与评价
专利主要有三类: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其中外观设计是外观保护,不是成果的实质保护,科技价值不足,应排除。根据政府对专利资助的标准[6],可将专利的评价分为:国内发明、国内实用新型;美日与欧盟国家发明、其他国家发明、美日与欧盟国家实用新型、其他国家实用新型。不同的专利资助标准也不同,其对应的权重也不同。
1.4 新药证书的评价指标
由于新药证书的获取较为复杂,申请周期长,耗资大,一般少见以新药证书作为结题成果进行申报。但是新药证书无疑具有很高实际价值,未来可以产生具体的经济效益。根据《药品管理法》以及2007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的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我国将新药根据创新程度分为6类:一类是指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二类是指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三类是指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四类是指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五类是指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六类是指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一般而言,新药的类别可以较好地反映新药的科技创新情况,因此可据此判断其质量。
1.5 结题成果与预期成果相符程度评价指标
项目所产生的成果一般早在立项申报书中(相当于项目合同)列出,实际产生的成果与合同成果应保持较高的相符程度,这对于项目的顺利结题验收非常重要,否则容易出现“跑题现象”。当然,项目在申请时的计划成果出于能够顺利结题的考虑,但良好的实际成果更利于后期申报各类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等,因此其取得的实际成果往往高于合同计划。
实际成果与计划成果相符程度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实际成果与计划成果在种类、数量上的差异。例如论文、专著的数量。一般而言,一个合格的项目结题成果应与计划成果形式与数量保持一致,优秀项目应高于原有计划。
2 项目结题验收评价过程中使用的评价方法
项目验收结题质量评价过程中将会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其中一些较为成熟和先进的科技评价方法应合理地运用到其中。笔者主要借用的科技评价方法为平均影响因子法与布拉德福定律,其他涉及的公式均经过预先的实践模拟演算后择优提出。
2.1 平均影响因子法
由于科学研究领域的大小、研究人员数量和读者群的不同,各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学科,各分支学科的大小不同,影响因子值也存在差异。这种局面在期刊质量评价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足。为此,泰国学者N.Sombatsompop等人提出了影响因子分数平均值(impact factor point average,IFPA)的概念[7]。其计算公式为:IFPA=(Iα/IA)(1-R/(N+1))n。其中Iα为某刊的影响因子,IA为某刊在本学科的影响因子排序,R为某刊在本学科的影响因子排序,N为某学科期刊总数,n为某人发表论文总数。
2.2 布拉德福定律法
布拉德福定律法(Bradford law)主要是研究文献分布的一种方法[8,9],并已用于期刊、出版等多个行业的评价[10]。运用布拉德福区域分析法,选用期刊或书目等有关的检索工具中所列的有关数据为统计资料,用等级排列方法列出布拉德福型数据,然后把数据分为若干区域,最后通过对区域数据分析划定核心区域。布拉德福定给出的核心期刊规律公式为1∶α∶α2。
3 项目质量定量评价公式的提出
3.1 基本计算公式
式中:Wi—第i项指标的分数;Kij—第i项指标第j个等级量的权重;e为无理数e,其值是2.71828……(根据模拟计算,e值大小更合理);n—赋分等级值,n=1,2,3……;m—选拔对象在第i项指标上获得的等级数量。先计算单个指标各级评定分值,然后逐级逐项相加。
3.2 论文的贡献分数计算法
论文所发表期刊权重计算联合影响因子计算法得到联合公式(2)
论文的体裁计算公式按照基本公式
(1)进行计算,然后再将其分数与公式
(2)计算结果相加得到论文的总分数。
3.3 专著的贡献分数计算方式
专著的出版社等级计算按照基本公式(1)进行计算,专著的字数按照出版社给出的字数进行评价,以10万字为基数(不足10万的按照10万计算),前10万字算50分,以后每增加2万字算1分。然后与出版社等级计算结果相加得到专著的贡献分数。
3.4 专利与新药的计算方式
专利按照不同国别和级别,以及新药计算按照新药证书所取得的药物类别等级按照基本公式(1)进行计算。
3.5 项目实际成果相符程度的计算公式
此部分的计算放在最后,即其余4个大指计算完毕后逐一累加得出初步的总分Wb,设某项目合同计划成果种类为x1,数量为y1,实际产生的成果种类为x2,数量为y2,则设u=x1+y1,v=x2+y2,则某项目结题总评分Wa的计算公式为:
4 项目结题验收定量评价方案的实际运用
4.1 β项目研究成果与指标权重及等级
以某医学科研项目为例(β项目)说明,设β项目产生的成果主要为: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1篇,国内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具体信息见表1;出版专著1部,出版社为省级,字数16万字。预期成果种类为2种,数量分别为论文3篇,专著1部,实际完成论文5篇,专著1部。
根据有关科技常识,设期刊、论文体裁、出版社等级等的权重和等级划分如表2、表3。其权重和等级可进一步由同行专家评审来准确修订。
4.2 论文发表期刊与体裁的计算
论文发表期刊的计算按照公式(2)计算,分别按照SCI、中文期刊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4.3 专著的计算
先进行出版社等级计算,按照基本公式(1)计算,结果为12.87.
专著16万字,按照前10万字算50分,以后每增加2万字算1分,可得字数得分为53分,则专著的总分为65.87
4.4 成果相符程度的计算
以上计算得到该项目的初步总分Wb=155.62+65.87=221.49,又因预期成果种类为2种,数量分别为论文3篇,专著1部,实际完成论文5篇,专著1部,可得u=x1+y1=6,v=x2+y2=8,代入公式(3)计算如下:
5 项目群批量结题评价结果的处理技巧
一般而言,项目只要完成预期计划成果,基本可以允许结题,但是不少立项部门还对成果的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SCI期刊才允许结题。还有的项目资助部门根据项目完成质量评选优秀,颁发证书。但一个项目的计算总分出来了,是否达到结题要求,又是否可列为优等,则无可行的方法和标准。有比较才有鉴别,因此一个项目的质量到底好不好,应该和同期申请结题的全体项目进行比较。
5.1 百分制核算法
由于每个项目实际评价后的得分可能远高于或远低于100分,而对人们常用的百分制更容易体现一个项目分数的高低情况。因此,将项目群的批量得分换算成百分制,更方便直观地体现一个项目的分数高低情况。
①换算方法一:以项目群中最高得分者为基准,将其换算成100分,其余项目按照换算比例进行换算。设Wa为项目中最高分,Wx为其他任意项目得分,Px为某项目换算得分,其中最高分项目的Pa=100。则换算公式如下:
应用举例,某项目群中最高分为322,则4.4节β项目得分换算方法为:
②换算方法二:如某项目中,最高分与仅次项目得分差距悬殊,换算后可能导致排名第二的项目分数反而很低,这同样不利于直观体现每个项目分数的真实情况。这种情况的换算应将总分排名靠前的项目进行取平均值来换算。设某项目中排名前n位的项目得分依次为:W1、W2……Wn,其他项目总分为Wx,相对应的换算得分设为Px,则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为所划取的总分最高的前n名项目数,且前n名得分一律计为100分,不再换算。
应用举例,某项目中,排名前5个项目的分数依次为:580、320、305、300、280,则4.4节中β项目换算分数计算方法为:Px=100×5×255.75(580+320+305+300+280)=71.64。在这种情况下,如继续按照公式(4)计算,则Px=100×255.75/580=44.09,这样就容易让人给出项目不合格的误判。
全部项目经过百分制换算后,再按照人们通常对百分制运用常识和习惯去划定优秀和合格分数线,整个项目群经处理后就显得直观简洁。
5.2 布拉德福规律法
布拉福德的核心分布规律呈l∶α∶α2关系,借此来评价一个项目群批量的结果。布拉福德给出的α约为5,即核心区域的期刊约占总数的3.2%。应用举例,某卫生厅2010年度对200个申请结题的项目进行结题评审,根据系列定性计算后,全部项目按照得分高低从1到200依次排名。
根据实际情况,此次评审将α取值为2,即核心分布规律呈现为1:2:4。计算及处理方法如下:①排名在前1/7(14.3%×200=29,结果取整)的项目列为优秀项目(一等),即前29项为优秀项目,结题质量为优等;②排名在1/7~2/7(即排名30~57名)之间者列为良(二等),结题质量为良等;③项目排名在2/7~4/7(即排名57~114)之间的列为合格项目(三等),结题质量为合格;④奖排名在4/7~5/7(即排名115~143)之间者列为基本合格项目;⑤其余项目,排名为144~200名者,则表示需要返工,暂不合格。
根据被评价项目的实际数量,α赋值范围适当降低或提高,其取值范围可以在2~10之间。即项目数越少,α值越低,反之α值越高,这样做的目的利于筛选比较。布拉德福定律的引入,可以帮助对项目群批量结果进行优秀、合格的管理。但是,由于定量评价公式及过程较为复杂,面对大量需要结题评价的项目人力就显得不足,因此可以根据评价方案编制相关软件,化繁为简,使其更方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京萍.对科研结题工作一些问题的思考[J].地方病通报,2002,17(3):100.
[2]张喜梅,王静,王楠.我国科技成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2):32-34,39.
[3]常思敏.科技论文质量评价的研究和实践[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45(1):127-132.
[4]周少丽,赵新法.管窥核心期刊与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J].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79-80.
[5]王艳,王婷.影响因子与科技期刊评[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2):1769-1770.
[6]吴红.论地方政府在专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从地方政府的专利资助政策谈起[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2):243-245.
[7]Sombatsompop N,Markpin T,Yochai W,et al.An evaluation of research performance for different subject categories using Impact Factor Point Average(IFPA)index:Thailand case study[J].Scientometrics,2005,65,(3):293-305.
[8]Karmeshu,Lind NC,Cano V.Rationales for Bradford's law[J].Sciento metrics,1984,6(4):233-241.
[9]Alabi G.Bradford's law and its application[J].International Library Review,1979,11(1):151-158.
关键词:课题;合唱
一、课题确定的背景
《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要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学习基本的指挥图示,能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可见,合唱是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我们去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教师在合唱教学的实践中也必定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研究。可是我们发现,目前有关初中合唱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还不多,虽我校每年有举办校园合唱比赛和有组织开展校合唱团活动的多年实践,但一直没有很细致地去研究总结。因此,我们选择以《初中合唱教学的研究》为课题,力求在我校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宜提高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有效方法,希望能为音乐教师提供借鉴。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初中阶段虽是培养学生歌唱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学生正处于变声期阶段,嗓音的保护是很重要的。但我们发现,多数学生还基本是用“白声”唱歌,因此,在合唱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训练是我校课题组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很关注的教学研究,研究总结出适宜提高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为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发声能力训练的研究、提高学生音准和节奏感的有效方法研究、训练学生合唱音色统一方法的研究、合唱艺术效果处理的研究和合唱兴趣培养等有关合唱教学方面的研究。总之,我们的研究不仅要让变声期的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还要提高他们的歌唱表演能力,提高他们对合唱艺术的认识、对合唱的兴趣,为他们今后无论在声乐、还是音乐艺术表演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另一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要进一步提升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和驾驭合唱教学的业务能力。为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随时记录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并做及时的反思、交流和总结。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由于本课题是针对我校初中学生(包括我校藏族班学生)合唱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研究。所以课题主要围绕我校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对小雏鹰合唱团实践活动过程的研究和学生参加合唱比赛实践活动过程的研究。经探讨,课题研究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完成: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这一阶段我们的小雏鹰合唱团活动训练已经开展。我们课题组教师对整个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各自分工后,都认真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课题研究过程的第一阶段(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这是我们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小雏鹰合唱团的实践教学来进行研究。我们不仅做好小雏鹰合唱团活动开展过程的课时观察记录,还将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在组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交流探讨。而在这一阶段中“如何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如何培养变声期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在合唱中如何培养学生好的音准和节奏感”、“在合唱中如何训练学生音色的统一、情感歌唱的有效方法”等有关提高学生合唱能力方面的研究是我们这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3、课题研究过程的第三阶段(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这是我们课题研究提升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我们课题组教师除了继续关注小雏鹰合唱团活动的教学研究外,还对我校学生参加校园合唱比赛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和活动成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总结。在这一阶段里我们利用每周音乐课时间对各班级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并成功举办了两场校园合唱比赛。其中在2014年5月13日举办了“争当‘三爱’好学生”校园合唱比赛。还有一次是在2015年5月19日举办了“传递志愿正能量,温暖身边你我他”校园合唱比赛。为办好这两场合唱演出,我们课题组老师面对全体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进行了有效细致的合唱训练,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合唱能力,并将活动中获得的研究成果在课题组内分享和交流。
4、课题研究过程的第四阶段(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这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和结题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我们除了继续进行合唱教学研究外,还要收集、总结我们课题组这两年来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市里组织的合唱比赛活动,虽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也因此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我们在课题组内也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而这些经验和总结都已成为我们课题研究成果的宝贵资料。总之,在课题研究的总结结题阶段里,我们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地完成了本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并以文字、光盘和PPT成册等形式完成了本课题研究的各项成果总结。
四、课题研究目标达成情况、主要成果和实用价值
在我校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两年实践研究,现已基本完成预期计划,形成成果和实用价值简述如下:
1、课题组教师实践教学的经验总结和学生参加合唱演出的指导成果:合唱教学研究过程的教学经验(已形成文字)成果;学生参加合唱演出的录像资料和合唱教学过程研究成果总结(PPT打印成册);组织合唱团学员参加市“抗战歌曲大联赛”活动并获得合唱比赛三等奖的成果。
2、课题组成员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文艺演出活动的研究成果:组织学生参加第十三届、第十四届校园科技文体周文艺汇演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市中小学校歌合唱展演活动;成功地举办了两场校园合唱比赛活动;成功举办了“青春飞扬·梦想启航”校园歌手赛活动。
3、课题研究活动对学生指导研究的成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音准、节奏感、以及视唱能力和歌唱表演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多数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在音乐艺术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尚存的主要问题和后续研究思路
尚存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我们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的时间很有限(每周只有一节课时间)而且能利用的课余时间也很少,导致许多研究成果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由于没有升学考試的压力和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部分学生主动参与合唱训练的态度还不够积极认真;三是由于参加小雏鹰合唱团活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女孩,男孩很少参加,导致我们对变声期的初中男孩进行声乐训练这方面研究积累的经验还比较少。后续研究思路:一是继续在实践中研究、积累初中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二是继续研究对变声期的初中生所进行的有效声乐训练;三是进一步提升我校合唱团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四是进一步完善对小雏鹰合唱团活动的管理制度等等。总之,在后续的研究中不仅要继续提高我们在合唱教学实践中的业务能力还要不断提升我们的研究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
两年来的实践研究,总结了我校课题组教师在学生合唱能力培养方面所实施的有效途径、提升了我校课题组老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最后,期盼本课题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音乐老师的合唱教学实践和相关课题研究有一定的启迪。
首先这个活动很有意义,让孩子们知道废物还可以利用,报纸也能做出好玩好看的衣服来,并且丫丫还顺便知道了报纸上可以看到新闻,比如谁家的孩子丢了,谁家的老人走失了,穿的什么衣服。哪儿有什么东西卖。最有意思是的还拿着报纸看这看那的给我说她所理解的,她主要是看图,也在上面挑她认识的有限的一些字,不过确实她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了。我们很高兴。再者就是丫丫这次在活动中表现的很好,没有再像以前一样家长在时就表现的不太好,甚至于哭闹,这次从头至尾都开心的做完了所有的活动,并且寓乐其中,整个过程基本是在玩是在享受,这让我们很欣慰。说明她已经适应这种课外活动,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并有足够的兴趣,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成功的了。当然这一切都是来自己于老师们的积极准备,精心策划,辛勤的布置,给孩子们带来如此奇妙的快乐体验。我们做为家长,在这里说声谢谢了!老师您辛苦了!
丫丫的家长
自2014年1月加入‚数学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调查研究 ‛以来,我们学校本着‚真实、扎实、求实、落实‛的研究态度,努力探求一套课题研究行之有效的模式。经过近三年的实验探索,我们课题研究有了初步成效,并积累了进行课题实验的经验。下面我就介绍下研究的情况。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长期以来,我在讲课过程中经常出现得不到学生配合的尴尬境遇,老师讲的很投入,可学生却无动于衷,当老师提问题时,很多时候学生都会保持沉默,甚至有时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也不会举手回答。说学生们没认真听讲?可你看他们坐的也很好,瞪着眼睛看着你好像听得很认真,可就是没有学生和你互动,这样老师们在课上就没有了讲课的热情。你说他们不会,可是你把他们叫起来,他们回答的也很好。那么为什么上课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因此我把‚怎样提高学生在数学课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作为本次高效课堂研究的问题。借此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不与老师互动,课堂回答不积极的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变成一个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以便提要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纽带,他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最佳的纽带。因此设计问题的好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则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各种途径找出学生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症结所在,首先考虑是教师的教的问题,研究教师的教法,教师上课所提的问题是学生听不懂,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还是问题过于浅显,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还是问题过多使学生丧失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是问题的设计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考虑学生的问题:对于数学感到接受有点困难,没有学习的兴趣,还是心理因素不喜欢回答问题,还是前面的知识不牢固不知道怎么回答,还是问题自己没有解决出来不会回答,还是课堂上没好好听讲。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我们决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并解决我们存在的问题。首先利用调查法,和学生进行座谈,弄清原因为什么学生上课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对于心理因素的及时和家长结合,都进行鼓励和刺激,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的把手举起来,对于知识不牢固的情况,要及时查漏补缺,对于不喜欢数学的学生,要多进行兴趣培养,还要尽可能给他们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提高孩子学习兴趣。之后,老师们再从自己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等几方面着手解决学生数学课上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问题。在老师存在的问题方面,我们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首先通过相互听课、研讨,相互学习,相互指导来改进教学方法对课堂的问题设置进行反复的推敲;其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理论上的指导,和教学方法上的提高;另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向外校老师学习,以求从多方面找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最后在课堂的设计上要避免死板的情况,通过各种手段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而要想让学生爱上数学,则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想‚说‛
在课堂上,教师应创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想‚说‛、敢‚说‛。首先,教师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其次,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将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师生共同探讨;此外,教师提问时要尽量采用如‚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一起研究好吗?‛‚你来讲讲好吗?‛等亲切、协商的口吻和‚诱导‛的语气,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
2、要让学生会‚说‛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说‛的方法。这里的‚说‛,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再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出来。在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语言的准确性。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教师的语言务必清楚、准确、符合科学性。
语言的简练性。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浓缩性。我认为,教师须引导学生使用简洁、准确、规范的语言。特别是数学教师,更应该用简明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教师,使用科学精练的数学语言,对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数学语言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数学的‚词典‛中,只有‚记叙‛,没有‚描写‛,也没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张‛。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添枝加叶。
语言的条理性。数学的逻辑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条理性。概念形成、公式的推导、法则的归纳,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要学生学会利用判断和推理,有条有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再把思考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习公式,要求能说出其推导过程;学习法则,要求能列举出其归纳过程;学习应用题,要求能说出解题思路,应用题教学尤其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让学生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述说不同的解题思路,训练学生从‚会说‛到‚会做‛。
3、要让学生大胆地多‚说‛
凡学生能说的,都应该放心地让学生去说。让学生讲算理,讲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讲法则的思维能力。在形式上,要注意灵活多变,既可个别回答,也可集体说,还可以采取同桌互相讲,四人小组轮流讲,或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等形式。让学生人人动脑筋,个个开口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优质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能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能‚说‛、会‚说‛。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自己的语言不断规范、准确、明快、流畅、妙趣横生。
研究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在对《数学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调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之前,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了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1.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或新旧知识衔接缺乏逻辑性,往往使学生失去答题的兴趣。
2.老师对于问题的答案过于单一。使学生的回答过于机械保守。3.向学生提问时,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沉默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大部分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我们常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而始‛。学生学习中过程中对学生的求疑精神和求知欲的兴趣不高,从而产生了不爱回答问题的现象。
5.教师在提问中,对较好的学生提问较多较难的问题,忽视了另一部分学生。使前一部分学生自以为是,高人一等,傲气凌人。使后一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疏远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之后虽把易题送给后一部分学生回答,只是暂时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但弊端又很快凸现出来,我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判断出让谁来回 答,造成部分学生‚事不管己,高高挂起‛态度冷漠,也损害了这部分学生潜在的积极性。
6.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有的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
7.教师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一个提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否则,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结果只能是时间在沉默中被白白浪费掉。
8.教师提问的用语不当,导致学生不愿回答。
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非常的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应当,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来;尖子生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言:‚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或是‘非常难’的问题。‛而应该说:‚这个问题谁会,请回答!‛如果回答得对,是难的问题应该鼓励:‚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如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非常难,不会也是正常的。‛而真正简单的问题就不要问,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9.上新课的兴趣过后,有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慢慢减弱,觉得老师提出的问题只要我会,举不举手都是一样的。或是存在侥幸和懒惰心理,觉得反正我不回答,也会有其他同学回答。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
10.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这个科目的喜爱和投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尽量采取的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1.渲染气氛,引发兴趣。课堂上,自己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要善于使用微笑教学,并辅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沟通情感,培养兴趣。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这个科目的喜爱和投入。所以自己要在情感上多付出,对学生多鼓励,少指责,让学生真切的感到老师是真心的要帮助他。他们才会大胆的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教学灵活,保持兴趣。这里面,我主要指对数学学习的处理和问题的设置,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少设置过易和过难的问题,多提开放性和发散性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积极思考,表达和展示自己。
4设置疑问。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悬念,激起他们强烈的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教师善于选取新颖奇特的角度提出问题,去揭示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疑虑,以促其思考,探索新知。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5.现在我非常注意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轮答、抢答、抽签回答、分组辩答、记分等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智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6.应先提出问题并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沉默是教师的最佳选择,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巨大的作用。
7.要预见答案的多样性和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做好应变准备。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教师最好不直述答案,可重新设置若干个小问题,以降低原问题的难度,并加以启发和引导,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因经常答不上来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保证了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回答,积极思 在课堂上老师在表述问题时,要力求语言简明,通俗易懂。8.提问注意的原则
(1)、提问要讲究目的性原则
为什么要问。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目标:或为引入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难点,或为引起学生争论,或为总结归纳等等。
(2)、提问要讲究启发性原则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促使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
(3)、提问要讲究新颖性原则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点。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接受的信息相互冲突而产生心理失衡,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
(4)、提问要讲究全体性原则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位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即使提问个别学生,最好是先提问后提名,好让全体学生共同思考,这样带来的效果就不同。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1)问题数量要求少而精,(2)难度控制要求适度合理,(3)问题切入点控制要求切中要害,(4)问题要求有一定的思维价值,(5)问题呈现的形式要求具有趣昧,(6)提问时要求语言有吸引力并配合适度的肢体动作。只有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巧妙,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初)
主要工作:(1)选题、申请立项;(2)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3)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2、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016年8月)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把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体会、个案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交流。
3、分析总结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1)收集材料,健全、整理材料。(2)撰写结题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申请专家予以鉴定,形成实验成果、推广。
五、研究成果
经过了近三年研究,我校老师在教学领域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黄永华老师在省数学年会上,写的《给数学课调出‚五味‛》论文获得了一等奖,徐昔美老师写的论文《‚错误‛也精彩》获得省数学年会三等奖,吴劲爱老师的论文《沟通生活实践 增强应用意识》获第二届‚新课堂 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而周汉琴、余凌丽、廖忠芬、季敬斌等老师在市、县级上的论文汇编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些都是我校老师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丰富的教学感悟。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教师也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情况,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知识薄弱地方,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本次课题研究实验中,我们还有很多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我们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使我们的教育科研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参考的文献:
秦卫星 《 打开学生‚答‛的天窗》
课题批准号:
GS[2013]GHB1098
负
责
人:
朱彦文
工 作 单 位:
嘉峪关市育才学校
课题组成员: 贾艳萍、郑翀、胡晓玲、李萍、熊文
目 录
一、课题的题目.......................................3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内容...........................3(一)课题的提出......................................3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4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5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6
四、课题的界定.......................................7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7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8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8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8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9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9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步骤......................10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10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0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11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12(一)系统理论学习,建构研究策略.....................12
(二)研究课堂教学培养策略,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13
十一、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15
(一)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研修能力......................16
(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16
十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18 【参考文献】........................................19
/ 20
2013年10月我承担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过程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三年来,完成了大量而细致的调查研究,期间我们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积累整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已结束,特以此报告总结我们课题组三年来的研究实验成果,展现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轨迹,争取专家的鉴定和验收。
一、课题的题目
本课题题目为《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主要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形成自主学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内容(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的课堂教学偏重于“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只能机械地理解接受文本。这种做法,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悖,已成为非常严峻的现实摆在我的面前。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 3 / 20
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学能力培养的力度。在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我提出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角度,力求构建起一套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和手段,并最终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教育布局中的特殊定位,学校的在读学生大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我任教的班级,44位学生中有35位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中13人是外省的)。学生大多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学生的自主学能力、生活能力等比较薄弱。在日常教学中,这些孩子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孩子的父母主要以从事建筑业、商业、服务业为主,大部分人是集贸市场和路边市场的小商小贩。工作不稳定,早出晚归,每天和子女见面的时间很少,回到家里又忙于家务和休息,没有时间、精力去管理教育孩子。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这些家庭多数都是租住简陋的平房,孩子缺少自己独立的学习与活动空间。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的习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作业书写不规范,4 / 20
字迹潦草,不注意认真写字的习惯;课堂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而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听课不善于作笔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作笔记的习惯;作业中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不善于温故而知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复习的习惯;学习懒散,依赖性强,常常照抄作业,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中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问题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偏低,厌学情绪很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而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加强自主学能力的培养,对他们进行学习引导,构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尤显重要。为此,根据本校当前具体情况,针对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确立了《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的实验课题研究。由此,只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勇于改革,就能够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路子来。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求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并采取多种
/ 20
形式交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时的心得体会。主要有: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2)培养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3)培养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4)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5)培养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前提是具备了积极的参与意愿与良好的参与动机。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掌握了一系列自主学的策略,自主学习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理解、思考、质疑、接受、评价等,课外自主地选择,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理论价值:
⑴通过研究,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⑵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
/ 20
⑶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⑷通过研究,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四、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相对的是“被动学”和“机械学”。“自主学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这里的关键词是“自主”:即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课题旨在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众多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B.J.Zimmenrman)教授。20世纪90年代齐莫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齐莫曼认为,当前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作了研究并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逐步确立和完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
/ 20
践界的广泛关注,在继承我国古代自主学习思想和借鉴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也明确地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并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有关自主学习的所有重要问题一一进行系统、全面论述的是华东师大的庞国维,主要体现在其专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一书中。书中论述了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问题、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问题等。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慢慢养成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动机,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自开题以来,就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五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素养等。
/ 20
研究成果主要有:
1、《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2、《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3、《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厌学、不按时交作业、作业不工整等现象不断改变,许多学生能够积极提问。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仅仅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团结合作的关系,资源共享,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
3、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能够自主探究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来获取资料,完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强化。
4、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师生的负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学生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 20
学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才会源源不断。
3、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根据我校实际,主要针对我校六年级二班学生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资料,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1、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自主发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研究,为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本特征寻找支撑与依据。
3、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
/ 20
问题。
4、个案研究法:对部分班级、老师、学生进行跟踪式的个案分析研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支持性环境和条件。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利用个案研究以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全程分为自主学习惯的培养阶段、自主学能力形成阶段和总结验收阶段三个阶段。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自主学习惯的培养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月)首先对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虽然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但他们也渴望学好,也想自主学习。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共同探讨交流如何进行自学及有哪些方法,通过自学如何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养成相互交流的风气,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面对问题,探究问题。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⑴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⑵学习课改理论,奠定理论基础。
⑶深入课堂调研,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2、自主学习能力形成阶段。(2014年3月-----2015年12月)通过学生自己完成课前预习卡,预习情况评价,预习检测等活动
/ 20
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推动学生自己学,教师指点迷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并严格要求,慢慢将其变成习惯。
⑴研究教师确定子课题,制定阶段计划。⑵按方案进入实验阶段。
⑶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效果分析,并针对问题调整方案,及时积累资料和成果展示。
⑷积累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效果。
3、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月——2017年4月)⑴课题组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⑵整理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反思、典型案例,装订成集。⑶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装订论文集。⑷准备鉴定验收相关材料。⑸申请鉴定验收。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
(一)系统理论学习,建构研究策略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边学习、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将研究的主要策略定位为:系统理论学习——细化研究课题。
1、系统理论学习。
/ 20
课题立项伊始,我们就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师》、《甘肃教育》、《教育革新》杂志上的相关文章。通过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明显提升,对学生的指导有了明确的方向。通过学习和研究,朱彦文和贾艳萍老师撰写并发表了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2、细化研究课题。
研究伊始,我们开展调查研究,课题组多次研讨、反复学习、细化课题,合理制定子课题,依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预习卡”、“预习评价”、“预习检测”和“导学案”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自申报《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后,课题小组力求做到: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状况;做到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为课题研究活动的扎实、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研究课堂教学培养策略,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自主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导学、导语、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策略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20
1、自主读书的能力。
制定出读书细目,利用班级图书角和教学楼内开放式阅览室加强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培养,每生每学期至少读5本书。通过读书摘要、读书体会、读后感、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有“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的要求,从低年级起就有“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学会查字典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条件。孩子们一旦学会,会受益终身的。一旦和字典交上朋友,身边就会多一位老师。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养成。要求学生每人一本《新华字典》,并对字典使用明确规定,每节语文课上都要查1——2个字词,读准音,理解义。
3、口语表达的能力:每节语文课前,用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内容为唐诗宋词、经典篇目的积累诵读。
策略二:构建培养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三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导学、导悟、导练” 的教学策略。
(1)导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尝试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触摸语言文字,初步感知知识。开始时,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完全养成,因而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 20
(2)导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学边理解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这一切教师的教是替代不了的,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3)导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当堂练习。
①练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我们借助课件动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②练背。背诵是学生积累、吸收课文语言的重要一环。我们采用情景背诵法,让学生看着逼真的动画课件进行配音,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③练听说。听说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听课、朗读、复述、答问、讨论、造句、口头说话等,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机会,教学中教师认真设计练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十一、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
/ 20
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累积,且实验效果明显。
(一)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研修能力
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潜心钻研理论,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勤于总结和反思,使新的教学理念扎根与心中。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我们通过理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实验方法的研究,实验对象的分析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1、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
实验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在课堂上不仅敢于发表见解,有时还敢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自主学已经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出多样化,课堂质疑的触角延伸到课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普遍提升。学生的课堂状态发生较大的转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我们由衷感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一被动接受,而是自己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敢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3、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 20
由于教师运用导学案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兴趣高涨,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明显加强,使得一大批优秀生脱颖而出。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本课题的研究,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使学生学会了主动、自主的学习。通过交流,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使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突出表现在:
⑴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全体教师深切地认识到,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是释放学生能量的过程。在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语文课教学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根据学生的学而教的意识。一年多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改变了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的状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⑵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了他为学生学习课文营造了良好的广阔的语文环境,并努力诱导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参与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积极主动地展开自主性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了成绩。
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 20
通过课题实践,学生逐渐摆脱了对课堂和教师的依赖,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之前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能主动地提出问题,直接参与课本知识的讲解分析,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结论,而且课外知识的阅读量也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⑷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通过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利用“五步教学法”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语文转变为主动的学,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十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此项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通过五步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有效性预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生掌
/ 20
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仍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不断探究,力争使课前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达到最优化,教学无止境,吾将上下而求索!
2、课前预习设计的层次性具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做到既设计出适合每位学生的课前预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练习,让学生机械的做题;既让学生留有学习发展的空间,而又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挖掘出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力?这些都将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
虽然本课题已结题,我们课题组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时间比较仓促,研究还很不全面,很不深入,很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去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因此我们将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永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4-05-11)禹城市辛店镇中心小学教科所
②顺城区将军二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2014-10-26)顺城教育网
③自主教育王明平的博客,国外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2013-11-09 17)④庞国维,《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⑤刘海红,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初探
(2010-07-18)
/ 20
洪洞县大槐树镇西街小学
长期以来, 教师对评价语言的运用把握不定, 尤其是在农村的中老教师受陈腐教学思想的影响, 高举“师道尊严”的大旗, 在课堂上唯我独尊, 时有讽刺挖苦的言辞暴露于课堂,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泯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学习新课程理念, 走进新时代, 实施新课程鲜为人知。但历经了这么长时间, 究竟在课堂上怎样用语言评价学生呢?还是说法不一, 有的说重学生, 有的说重结果, 有的说重过程, 有的说重表现, 还有的说用赞美式的语言评价学生, 大多数学生会对赞美产生依赖, 会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基于此, 许多教师无所适从, 穿新鞋走老路, 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时有发生, 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近些年来, 我们以教科研为先导, 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 学校把教育科研深入课堂教学领域, 作为教育科研的着力点与落脚点。我们选择了以《课堂语言评价运用研究》为突破口, 以人的发展为本, 以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应变的语言评价能力为重点, 力求探寻一条正确运用课堂语言评价学生的方法路子。
二、课题的界说
1.课题中的“课堂”是指进行各学科教学的场所。
2.课题中的“语言评价”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学生行为过程给予的评论和评定的价值。
3.本课题研究旨在探寻课堂语言评价运用的方法策略和形式。
三、研究要点
1.探索“课堂语言评价运用”教学策略。
2.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评价的方法、途径。
3.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评价的最佳形式和语言表述。
四、研究过程
(一) 加强培训更新观念
首先由学校领导和课题主持人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然后在组织选读有关课堂上教师语言评价方面的文章。其次是让参加实验的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的有关培训。再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交流互动, 即提出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最后是支持鼓励实验教师到先进学校拜师学习, 遇到疑难请总校或教研人员研讨解答。
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思考, 实验教师不仅认识到自己以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评价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足, 同时领会课堂语言评价的目的、任务和一般方法、策略等。
(二) 狠抓课堂教学, 不断磨练
1. 校内反复演练。
为了提高教师课堂语言评价的水平和应变能力, 我们狠抓各位教师的校内演练。一是课题组成员相互听课、切磋;二是请骨干教师面向全体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三是请上级教研员来把脉会诊;四是开展教师赛课活动。逐步探究课堂语言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2.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探寻新方法、新路子, 搜集语言评价范例。
3. 点面结合、探究规律。
(1) 抓住重“点”, 以点带面。抓某个实验教师摸索到的亮点, 进行交流研讨提升, 由一点出发, 向每一个亮点进发, 以点带面, 课堂上的某一环节, 某一个步骤逐步推广铺开。我校共有6个教学班, 参加实验的教师有李秀丽、孙爱英、陈丽梅、滕运胜、李君月五位教师, 他们分别担任低、中、高三各年级的语数英三个学科的课程。为了使“点”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们在方方面面突出重“点”。一是请教研员到我校重点指导实验教师并听课评课;二是派实验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的培训指导;三是派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听讲座等;四是给实验班教师压担子, 要求他们每学期至少上两节研究课, 上一节公开课或自己悟出“亮点”的示范课。写一篇研究论文或总结, 积极投稿, 参与各类期刊杂志的征文, 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素养, 每月写一至两篇课后反思、教育叙事、案例分析等文章。在“点”上有明显的实验进展的基础上, 以“点”带“面”。一是“点”上教师去非实验班听实验学科的课并与讲课教师沟通交流;二是“点”上教师与非实验班的教师共同探讨、共同设计教案;三是经常开展同伴互动活动, 进行集体备课, 分享研讨的快乐,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每位教师要把每周自己发现的亮点和收集到、学习到的评价语言信息进行交流总结, 开展沙龙活动, 编辑语言评价锦集。
(2) 分项研究, 探寻方略。“课堂语言评价运用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实验目的, 主要是探寻农村学校课堂语言评价的方略。为此, 我们采取以下方法。根据总课题的研究要点分列出许多小课题。每一阶段 (一般一学期为一阶段) 抓住一个重点研究, 实验教师根据要点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某一个点开展研究, 这样既避免研究的无的放矢, 也避免了研究的重复浪费。原计划此课题的研究为两年时间。所以我们计划为四个阶段进行。从课题的研究至今, 我们着力于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课堂语言评价在低年级运用的研究;二是课堂语言评价在中年级运用的研究;三是课堂语言评价在高年级运用的研究。各年级段研究的重点都在课堂语言评价的方法及策略。随着实验教师的各班试验, 由低年级到高年级, 得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堂语言评价的方式方法并区分效果, 探寻出最佳方略。以后我们将依照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实施方案, 确立新的研究切入点, 进入深层的课堂语言评价运用的研究。
(3) 学习反思、总结提高。为了使我校教师尤其是参加实验的教师在实验中不断提升教学素养, 我们着利于“三抓”, 一抓学习。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国内外关于可谈语言评价方面的有关论文和经验介绍, 同时, 鼓励他们自学有关的文献资料, 并做好积累。二抓反思、总结。要求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交四篇反思, 三篇随笔, 两篇案例分析, 一篇论文。三抓相互交流, 我们努力为实验教师搭起相互交流的平台。每周要求实验教师及教师通过课后反思或教学随笔, 整理出自己最满意的课堂语言评价语段, 进行交流互动、赏识运用, 以利验证效果, 积累课堂语言评价资料。
五、初步成果
1.我校教师尤其是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形成了一支科研意识和能力都较强的教师队伍。
2.提高了学校的教育科研实力, 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带动了其他教师的科研工作, 起到了同伴互动, 骨干引领的科研作用。
3.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4.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培养, 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逐步建构。教师从评价学生的过程中, 分享到学生成功的喜悦, 收获到实验的快乐, 增强了信心。扬起师生教与学自信的风帆, 成功带来的愉快会产生强大的情感力量。
5.我们验证了描述成就式的赞美, 很容易引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然后激发自己继续努力。这种语言评价方式更适合高年级学生;直截了当的赞美教育合适低年级。课堂语言评价要建立在师爱的基础上,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6.通过我校实验教师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教育科研成果, 滕运胜、陈丽梅、李秀丽、李君月、孙爱英撰写的论文分别被收录在《当代学术理论探索》、《新世纪、新四围、新教法》论文集中。他们再次迈向了人生所经历的第一次。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殊荣。我们的期待是:一支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实依据及必要性
1、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课标》中指出“美术教育在于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美术欣赏是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美术作品、生活环境的感受、想像、体验、理解和判断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达到以美促知,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促能的教育效果。从而获得终身的、可持续的审美创造力。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2、目前小学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课程(课型)不被重视。我区现使用人美版教材每册美术19课,专题欣赏只有1-2节课。市区级赛课活动中,容易出課堂效果的往往是实作课,许多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只看学生的绘画作品……于是,美术课程偶被挪作他用,各级赛课的“指挥棒”导向,学校的评价标准,让许多教师放弃上欣赏课。
(2)欣赏课教材与学生认知脱节。我区现用人美版美术教材,每册一般在开始和结尾各安排一节专题欣赏课,但这些课程的内容普遍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脱节。出现知识性、专业性上浮,趣味性偏低的局面,课程一旦游离于学生感知之外,欣赏难以直抵心灵,触动共鸣。长期下去,学生与老师都会丧失教学兴趣。
(3)美术教师专业素养与欣赏课发展的不均衡关系。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欣赏能力。尽管,我校的美术教师均为专业美术院校毕业的专职教师,但欣赏课教学关乎这个教师的美术专业知识、其他领域知识、理论结构、表达方式等综合人文素养。对于综合性强的欣赏课教学,大家都感到难以驾驭。
(二)课题界定及研究的重要性
1、小学美术欣赏的概念界定
欣赏:欣赏就是从一个作品中发现有意义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种很愉快的感觉,是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深奥的东西。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
2、小学美术欣赏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同时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因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美术教研组确定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收集整理适合各年段的欣赏媒材。
2、探索小学各年段适合学生欣赏的美术内容,形成专题欣赏课。利用平时的教学,养成随堂欣赏的习惯。
3、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了解一位名家或欣赏一幅名画。
4、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鉴赏水品。
5、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美与生活的认识及应用。
6、使欣赏课程专题化,常态化,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欣赏课程。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我校各年段的学生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他们感兴趣的美术学习内容。
2、文献检索法:查阅资料,了解欣赏课教学已有的研究成果。
3、实验法:将我校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年段进行实践探索及研究。
4、案例分析法:针对具体的课例进行研讨、分析。
(三)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
(1)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兴趣;(2)收集资料、学习理论;(3)讨论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撰写课题申请报告及开题报告;(4)尝试研究。
2、中期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3年2月)
(1)调整课题实施计划;(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3)进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4)撰写中期报告,总结反思。
3、后期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1)全面总结,归因分析;(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3)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文字与光盘资料。
三、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通过两年时间的实验和研究,教师和学生都欣喜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收获。
(一)学生方面
1、学生掌握了欣赏作品的方法,提高了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
研究之前,一件作品让学生评述,他一般都只会说色彩鲜艳、非常有趣、好看或不好看等简单、表面的评价词。这是由于学生对作品缺乏深入感知,作品内涵没有深入挖掘。通过欣赏教学后,学生逐渐明白,鉴赏一幅作品,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一般欣赏一个作品,先要看整体——看局部——看神态,进行初步感知;接着了解作者——了解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动因——了解作品技法来自何种流派,进行深入了解、理性理解;最后结合自己的已有生活感受,思维作者意图及作品思想、价值意义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陶冶了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的人。
2、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欣赏评价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结题课题研究方案】推荐阅读:
课题结题通知12-11
学校课题结题通知12-04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11-29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格式06-22
励志教育课题结题总结05-31
校本课程课题结题报告06-26
课题结题会表态发言07-02
文言翻译课题结题报告09-25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09-26
学生小课题结题报告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