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作文》的优秀作文(精选19篇)
古时候的铜钱是古代人都知道的东西,在我看来,铜钱是一种做人的方式。铜钱的外在是圆的,但内在是方的。这就像我们:外表圆滑而内心方正可以保持本心。
在处世方面,“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在处世上,我们常常会有诸多的不顺心,如果能内心保持乐观的态度,就能很好的抛却一却的烦恼。
我有一断时间,学习下滑,生活处处不如意,非常消沉,觉得生活没有趣味,不知道该怎么应付。而一位长者告诉我,生活是因为你的想法而体现它的状态。你觉得生活是充实的,它就是充实的;你觉得它是无趣的,它就是无趣的,你的`本心如何,生活就是如何,即使在逆境中,你内心快乐,那么生活也是美好的。
老子的上善若水就是一种方圆结合的状态,是一种刚柔并济,是一种直曲结合。从包容的态度对待宇宙万物,那么生活也会包容你,生活就会充满精彩。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中定的也告诉我们,外界的环境我们无法改变,它不会因为我们的畏惧就会有所改变,唯有无所畏惧,保持本心,事情都会一番风顺。外界的磨炼只会让我们心智更加坚定。
在那战火纷飞的战国,越吴之战为战国添加了色彩。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孙武为他横扫八荒荒。在鼎盛之时,孙武选择退隐林中,著其一生心血《孙子兵法》。与之相反,伍子胥仍秉承不变的忠心力助夫差,哪想到夫差不听劝说,最终却落得自刎的下场。他们都是当世之贤,等于世间如水者是孙武,有始有终,留下一生精华传承给后人。而终持一心的伍子胥最终却不得安眠。
——韩愈《答尉迟生书》
一、从“文”看“人”
1. 缘起
本次期中考试的作文题目很温馨——《一件幸福的事》。
命题时考虑此题没有审题障碍, 考生人人有话可说、有事可讲, 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 考生可经历一次愉悦的情绪体验, 使得考场里原本紧张的气氛也因之漫开缕缕甜蜜。而老师们在批阅评判作文的过程中也能看到孩子们对幸福的不同理解, 分享孩子们的成长体验。可以预见, 这次作文应该是一次从学生写作到老师评阅全过程都很开心的事情。
这是我们的初衷。
然而, 真正开始评卷后, 我们的心情从最初满怀喜悦的期待, 渐渐变得闷闷不乐, 甚至产生了略有些沉重的忧虑。因为, 在孩子们的作文中, 我们看到了一些“别样”的幸福、“另味”的幸福。在一些孩子心里, 幸福是什么呢?幸福就是生日时收到礼物;幸福就是爸爸终于答应给买i P h o n e或i Pa d;幸福就是考差了有朋友在身边陪伴安慰……这些选材倒也能算得上是“幸福”, 只是让人觉得材料的雷同和平庸, 立意的肤浅, 这不能不让我们多少有些失望。而当我们看到以下三篇作文时, 我们不禁深深叹惋:
第一篇写的是“我”因为爸爸的权利之便, 冒名清华大学学生, 有幸乘军机到现场亲眼目睹了“神八”升天, 感到自己很幸福。
第二篇写的是“我”放学以后接到妈妈的短信, 说还在昌平开会不能赶回家做饭了, 但到家时却意外看到妈妈已经在厨房里忙活着了, 原来是妈妈想到要给孩子做饭, 会议没结束就提前离开回来了, “我”为妈妈如此爱自己而感到很幸福。
第三篇写的是“我”的爸爸是清华大学老师, 是“清华园里一闪而过的身影”。本学期没有排课, 但是爸爸每天在家里认真备课, 有一天为了准备一个教案, 通宵达旦地工作, “我”第二天早上起床上学时, 爸爸才忙完睡下。妈妈说爸爸躺在床上一边睡一边傻乐, 由此我明白了幸福就是投入平凡的工作, 并感受到“清华园里每一个一闪而过的身影都留下了幸福”。
从文字表达和写作技法上来说, 三篇作文都叙事具体, 详略得当, 心理描写细致, 语言水平不相上下。但是很明显, 前两篇作文的立意远远输给了第三篇。我们不由得想到:将来三个孩子长大了, 究竟谁的幸福指数更高呢?一个利用特权为孩子谋私的爸爸, 一个对工作不负责任的妈妈, 能引领孩子走向幸福吗?
2. 现状
我们不是小题大做, 也并非在杞人忧天, 事实上, 不仅仅是这次期中考试作文引起了我们的忧思,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也常常感到, 许多学生的作文都能文从字顺, 都会细节描写, 都会安排详略, 都会注意结构, 但是, 剥开这些形式的外壳, 看其内在的情志和思想, 很多作文的立意是那么肤浅和苍白, 甚至有的出现了严重的价值观错误。虽然只是十三四岁的年纪, 但是孩子们的心灵高度与精神境界已然拉开了差距。
从一学期几次年级作文中就能看到这种现象:
一是立意普通, 显而易见, 缺乏深度思考。
如《冲突》一题, 大部分学生写的是与同学吵架打架或是街头两车相撞, 立意落在遇事要理智要冷静, 另一部分学生写的是顶撞父母老师后内疚自责, 立意落在感恩。
而在极少数年级顶尖范文中我们看到, 有个孩子小小年纪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关注到了社会不同阶层人们之间的隔阂以及因之产生的矛盾。有个孩子反观自我, 思考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自我之间的矛盾纠结, 经过反复的思考最终明白要接受完整的自己;还有个孩子关注到家庭成员之间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难免产生摩擦, 认识到信仰有异, 幸福无异。两相比较, 我们就看到了孩子们思想深度的差距。
再如《长大的感觉真好》, 很多孩子理解的“长大”或是自己主动做了家务得到父母夸奖, 或是能不要家长接送独自上下学了, 或是帮别人做了件事被感谢就觉得自己长大了。而有的孩子对“长大”的理解就很到位, 观照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有个孩子表达出自己通过阅读名著心灵获得提升的感受:
读完《红楼梦》, 深觉受益匪浅。然而在以前, 是无论如何不会理解“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的滋味的, 也不会明白当时是怎样一种社会背景。
长大真好, 我仿佛是一条小鱼, 从一个水洼游向了大海, 去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 提升自我。
心灵的成长才是真正的“长大”啊!
二是立意低下, 沦于庸俗化。
如《一件幸福的事》中, 有孩子这样写道:
当细细切好的肘子肉摆上了餐桌, 我和爸爸的馋虫立马被勾了出来。看着爸爸贪婪的样子, 妈妈打趣说:“看你那样, 就跟肘子一样!”爸爸也不管那套, 伸出手一把抓过一张大饼, 用筷子夹肘子, 边夹边说:“最好吃的肘子, 一定是半肥半瘦, 还要加点蒜末和辣椒!”看着爸爸的吃相, 我也不禁食欲大开, 狼吞虎咽起来。吃肘子, 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笔者原本以为孩子是要接着一家人一起吃饭来写亲情或是写知足常乐, 但是直到文章的结尾, 都没有找到这样的细节, 这才突然发现, 原来孩子的幸福真的就是那“半肥半瘦”的肘子肉带来的。没有办法否认, 吃一顿自己爱吃的东西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但是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北京孩子来说, 如果感受最深的幸福就是吃自己爱吃的东西而没有其他的寄托的话, 这样的幸福, 恐怕真的太肤浅了。
不过, 这样的立意虽不登大雅之堂, 但毕竟无害, 而后面的一种立意, 恐怕就更值得我们反思了。
三是立意错误, 价值观、是非观扭曲颠倒。
如《冲突》一题中有这样一篇:
班中逐渐安静下来, 人们开始埋头写作业——只是刚才那冲突总在我脑海中回放。两个父亲, 好若两颗定时炸弹, 如此的冲动, 稍有触及, 便会引爆。紫罩衫和绿坎肩, 就像两股极其健硕的气流, 在狭窄的过道中间, 以强劲的话语和粗暴的震摄, 在敌意地、无情地对峙着。竟然是如此地野蛮!而这两股气流之下, 是他们的孩子——正因为这野蛮气流的庇佑, 他们才能得到一个更好的位置, 或许也是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孩子们的细小的, 或者其他的利益, 变成了他们的目标——而这一切的意义, 便是要他们的孩子生活得更好。
这虽然是一场冲突, 却让我看到了两个深爱着自己孩子的父亲。尽管他们用了一个并不理智的方法, 但他们诠释了父爱的意义——一个座位, 竟让两个父亲冒险而打架。
这便是父亲的爱啊!
这是一篇学生习作的结尾的议论抒情部分。这篇文章讲述在周末补习学校的教室里两个父亲为了给孩子占座位而发生的冲突, 在冲突过程中两个父亲都表现出了不理智, 但是文中两个父亲以“私德”损“公德”的行为, 却被孩子当成了“父爱”并歌颂, 在这种“伪父爱”的影响教育下, 孩子将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呢?年幼的孩子不能正确判断, 还沉浸在被父爱感动的情绪里, 我们不能不想起上个世纪鲁迅先生的那声呐喊“救救孩子”。
面对着这样的现状, 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教文育人”的重要,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真正落实, 至关重要。也只有培育出大写的“人”, 才会成就大气的“文”。
二、育“人”成“文”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 写作是学生表达情感态度的重要方式, 也是我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只有关注了心灵, 提升了心智, 引领了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才有可能引导孩子作出大文章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升作文立意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在作文命题时考虑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一个好的命题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许多孩子的心灵在一次次写作中接受洗礼, 走向成熟。以北京历年中考作文题目为例:2007年的《动力来自____》, 2008年的《____并没有结束》, 2009年的《向前, 向前, 向前!》, 2010年的《凝聚》, 2011年的《日积月累》……实际上都是对孩子成长的引导, 都是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话题, 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的关注与思考, 引导着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与成熟。
因此, 我们每个教师在为学生命制作文题目的时候, 除了考虑到对孩子写作技巧进行训练之外, 要更多地考虑对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怎样的引导, 这样的一个题目会引出孩子们的哪些立意, 力图用作文题目本身引导孩子的思考与发现, 最终引导孩子写作立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提升。比如《一件幸福的事》这个题目, 就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对于幸福的思考, 有助于我们评估学生现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助于引导孩子对幸福的理解由浅入深, 同时, 也能让更多的孩子有话可说, 从命题意图上来讲是一个很不错的题目。
2. 在批阅、讲评作文的过程中做到“眼里有文, 心中有人”
“眼里有文, 心中有人”应当成为我们批阅作文时的一种心态。一方面, 我们要看文章的语言、章法、结构, 更重要的, 我们要看到写文章的人, 看到写文章的孩子在文章中表现出的心态与情感, 以及文章中流露出的孩子们正在形成的价值取向, 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
我们在评价学生作文等次的时候, 应自然而然地考虑到孩子在作文中的立意, 甚至将立意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第一要素。另外除了等次评价作为一种导向之外, 描述性评价的引导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 即使是在大作文的批阅过程中, 我们是否也能在评语中体现出除了语言、章法、技巧之外的评价话语呢?特别是对文章立意, 是否也可以用一些描述性的评价加以引导?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讲评作文更是如此, 针对语言、章法、技巧的讲解, 可以提高作文中“作”的功夫 (当然, “作”的功夫也是必需的) , 却很难真正从质上提升作文的水准, 正如周敦颐所说的“轮辕饰而人弗庸, 徒饰也。况虚车呼?文辞, 艺也;道德, 实也”, 文辞上的东西更多的是“车轮上的装饰”, 情感态度价值观支撑起来的立意才是文章的精神。因此, 在每次讲评作文的过程中, 我们仍然应当注意从立意的角度为孩子们区分文品的优劣, 引导孩子们由作文入手学会思考, 由思考入手写好作文。就如前文提到的那篇写父亲投入工作的幸福的文章, 从文笔上来讲绝不是最好的, 但是仍然被当作了一篇最重要的范文, 正是因为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是一般的孩子所不具备的, 其中所体现的幸福感也是一般的孩子甚至成人所缺少的。
另外, 我们在讲评作文的过程中也倡导孩子们的自评、互评, 在孩子们的自评互评过程中, 我们也关注孩子对写作立意的评价, 以及孩子们看到同伴的立意后的反思, 这本身就是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习得过程。如果我们把这种反思落在实处, 比如让学生把对同样问题的思考落在笔头, 习得的效果将会很不错。
3. 利用周记、随笔等自由写作形式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拓深学生的思考深度
学生在写周记、随笔的时候, 进入到一种相对自由的写作状态, 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最易流露, 我们也最易从中发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现状, 因此, 根据周记、随笔与学生进行的口头的或是书面的交流是我们提升学生的写作立意的重要契机。
这种交流可以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感觉到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出现偏差或是孩子们存在困惑的时候将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引向正轨。
比如今年“九·一八”的时候, 有个孩子的周记里表现出了她对纪念“九·一八”的不满。孩子天真地认为, 既然人们怀抱“铸剑为犁”的美好愿望, 那么就应当忘记屈辱的历史和往日的仇恨, 不应当再纪念“九·一八”。孩子的想法有合理之处, “铸剑为犁”“执干戈舞”也一直是人类的美好愿望, 但孩子还不懂得纪念与历史的含义。因此, 我们在周记中与孩子进行了交流, 引导孩子明白:纪念历史, 不是为了记住仇恨, 而是为了记住耻辱, 是为了让国人自身知耻而后勇。自强, 是民族不可缺的精神, 缺了这种知耻后勇的自强, “铸剑为犁”就只是镜花水月。也只有认识到并且铭记着战争的残酷, 人们才会懂得远离战争的意义。这样的一种引导, 可以使孩子跳出自己单向的思维线索, 更全面地看现象、看问题。孩子的思想可以在这样的交流中逐渐成熟起来。
二是在发现孩子的随笔中表现出立意的深刻性的时候, 也要及时引导, 帮助孩子固化这种思维方式, 将孩子偶然的发现变成一种必然的思考习惯, 从而提升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比如一个孩子在参观了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园中的故居后, 发现先生的住宅并没有被好好保护, 但是当她得知梁思成的女儿说“父亲要保护的是北京城而不是自己住过的地方”的时候非常感动, 于是完成了一篇随笔。孩子的随笔中体现了她的“动情点”, 但是思考还比较模糊。这也是我们和孩子交流, 提升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固化孩子优秀立意的机会。于是我们引导孩子重新看梁思成女儿的话, 重新想她看到的破败的故居, 从而超脱了对故居的那种惋惜, 而更感动于梁思成先生和他女儿的大心胸、大气度。这就帮助孩子认清了自己受到触动的根源, 使得孩子重新反思了感动, 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洗礼。
总之, 在随笔中的交流, 最主要的就是以我们的思想高度来观照孩子的思想高度, 引领孩子们的思想高度。
4.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以读促写, 适时地向作文立意迁移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是比较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的, 关键是要以读促写, 要不失时机地向写作迁移。通过同题材文本的阅读比较, 来引导孩子关注不同作者的情感态度, 并参与到不同作者的争辩中来, 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成熟, 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比如, 对项羽乌江自刎一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 可以让孩子在对这些诗词的阅读、背诵的基础上去比较杜牧、王安石、李清照等人的观点, 去思考不同人不同的情感和心胸。
再比如, 同样是被贬谪的遭遇, 柳宗元和刘禹锡就有不同的心境, 后来的苏轼又有更不同的心境, 把这些人放在一起比较, 对孩子心胸的培养也是一件好事。
除此之外, 那些名家的名篇名作往往都以其思想之深刻, 情感之真挚取胜。读名家名作的过程本身, 也是一个读“心”的过程。孔子的克己复礼, 孟子的民本精神, 老杜的忧国忧民, 苏子的豁达心胸, 甚至屈原的殉国, 司马迁的忍辱……这一切, 都是对学生心灵的熏陶与滋养, 当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的心灵去贴近先贤圣哲的心灵的时候, 学生的心灵也会因此而变得高贵, 作文的立意和文章的水准也自然会上一个层次了。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 要真正把自己的心贴在名家的心上, 在阅读中养成大心胸、大气魄, 再将这气魄与自己的写作结合在一起, 长期坚持后, 孩子的写作立意一定会有显著的提升。
三、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在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时候, 一定要引导真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避免由于重视立意而“变味”成空洞口号与刻意拔高。“养气”是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 写文也是如此。孩子们只有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真实的提升的时候, 才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目前在实验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观,比在课文教学中更有效,因为作文是出自学生心灵的呼唤。
一、作文教学在我心
随着教育改革大潮的不断涌动和教育理念的日益更新,中学作文教学的调子也该随之改变了,尽管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见解,呼吁作文教学应如何走出困境,迎接创新,让学生热爱写作,提高作文水平,但一与实际结合,总觉得美中缺点什么。笔者认为这种改变应从语文教学的本质——人文性出发,大刀阔斧地改头换面,完全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进入感情生活式的自由开放的写作境地。这就需要教师“忍痛割爱”,毫不怜惜地改变以往出题目,定题材,限体裁,限主题的恶习。这种写作理念,是基于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害怕作文的情况下采取的。
想起荀子《劝学》中“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的观点,觉得很可怕,中国人以此说说读书的作用,倒也罢了,如果说这就是培养人的原则,那就是戕害个性,甚至戕害人性。然而人们却对这种方法津津乐道,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作文,甚至做人,无视个人的幸福与快乐,何谈其个性发展呢?
笔者至今还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当教育改革的第一波浪潮卷过来时,中学写作教学面临新的困境。那些年,学生能写符合“时代要求”的中规中矩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语文素养得到暂时的提高,但是除了对简明的公理进行所谓的“雄辩”给笔者留有印象,从内容的开放性和表达的个性化而言,皆不及现在。然而现在大多数学生的困惑竟是“不知道什么可以写”。笔者曾大胆号召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即题材选择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主题表达的自由度与开放性,以情真意切为基准,变“老师要我这样写”为“我要那样写”。结果有些老师看了、听了后,感到奇怪:这位学生课堂作文如挤牙膏,不知新云,为什么课外作文能写得如此之好?其实道理很简单:这是他自己喜欢写的内容,他尽心思地去写、写真人、记真事、抒实情、发实感,也不在乎老师评价如何,也不在乎那个等级或分数,所以他能写得好;而教师站在学生文章的情境的角度来评判学生的文章,有了新的评价思路和标准,所以会认为他写得好。如以前作文成绩很差的王丽同学的《一个捣蛋学生给优秀老师的信》,轰动了全班,也震颤了笔者的心。她在文中这样写到:“在这个班里,不用想,谁也知道我是最让您头痛与反感的学生之一。因为我不是一个严以律己的人。早上为了逃操,偷偷溜到厕所里,结果被发现了,又没有勇气站出来认错。在您严厉地批评之后,我吸取了教训,走出了误区。我非常感激您,感激您那天没有把我轰出教室,感激您对我的宽容。要不是您严厉地批评,我肯定还会想着下次怎么逃操。我真的很感激您,让我有了坚强的意志与信念,更深一层地了解了荣辱明确了目标与任务。以后,我会用我的行动来证明我并非朽木,而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笔者随即把这篇习作读给了全班,也一并把笔者的批语读了出来:“首先对你这种求实的写作态度表示赞同与提倡。你也不是捣蛋的学生,我也不是优秀的老师,咱们互有不足与缺点,需要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而且更多的是教师要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能以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对新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作出自己正确的阐释,颇受老师的欢迎。望你今后继续发扬这种写作精神,大胆抒发真情实感。”话语刚落,教室里伴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分明是对王丽同学敢说真话,能抒真情的莫大鼓励与支持,也是对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真话的态度的支持和欢迎。从这以后,学生不但知道了什么可以写,而且还知道了如何去写,他们关注生活,抒发感慨的勇气增加了,兴趣浓厚了,文章反映生活的范围也广博了。还有一位学生在一篇《榜样的力量》的文章中写到:为了教育学生不吸烟,也希望教师在教室里不吸烟,否则,这种说教就显得苍白无力。同时,更多的恐怕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可辩驳的事实,一字千钧的语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有关者无地自容。凡此种种,在以前老师喋喋不休地指导作文中是绝对难以看到的。
从本学期开始到目前为止,回忆作文教学成功的个案,笔者有一个发现:这些作文教学几乎没有什么总体设计或指导,学生的习作几乎全是“离经违道”的,没有一个是常规教学的结果,这种现象激发笔者继续放手、继续研究的兴趣。这些个案的共同之处,无一例外的是刺激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形成了自由写作的空间。
近来,笔者对自由写作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首先在于:既是自由写作,有没有必要逼使学生当堂交作文。比如星期四是作文课,可是这一天或这节课他恰恰没有灵感,根本写不好,或根本不想写,那么对此应作出怎样的安排?在学生暂时还没有能从写作中得到愉快时,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这也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学期笔者已取消了课堂作文,只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自由写作最少12篇,“随写随交,随交随改”。这种方法颇受学生欢迎。
这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目的呢?回顾将近一学年的实践,笔者不敢说学生“热爱写作”,但是可以看出,至少他们不再害怕写作。学生知道“作文也可以这样写”,他们有了写作的自由,也就有了写作的自信。这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了学生的写作视野,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处在他们头脑中的“半睡眠状态下”的生活素材得以挥发。他们逐渐意识到:他面对的世界很丰富,而他的心灵世界更丰富。他对生活有了较多的感悟,他也开始了“一触即发”的体验,“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发现的意识强了,想象能力变得比较丰富了,见到什么都有写作的可能,因为这些都是“我”的,他的写作有了个人色彩。
自由写作让学生感到的愉快。对学生来说,这是我自己的作文,不是老师要我写的作文。自由写作更利于倡导人文精神,让个性在自由的天地中发展,因为热爱写作的人比一般人更有追求真善美的愿望。
二、学生作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意义,生活的价值 ,认识到了人是需要思考的,求索的,所写的文章也逐渐变得厚实起来,有了一种沉甸甸的力量。不能说读后会令人产生巨大的心灵震动,但确实使人在掩卷之后还可以产生遐想。杨红梅同学写了一篇《为爸爸妈妈献上一份真诚的安慰》的作文,其中深沉的情感紧紧牵动着笔者的心。她这样写到“茫茫苍天下,贫瘠的山区里,我心中伟大的人——爸妈给了我多少的爱与心血,正在人生路上徘徊的我,以一封饱含泪水的书信,送去女儿感激的心意和真诚的安慰:爸、妈,女儿理解您们。在这静夜星空之下,宁远这的校园死一般寂静,我站在操场中央又一次仰望繁星了。其实,女儿心在此而意在彼,因为我想您们——我亲爱的爸妈。此时,我又一次闻到了泥土的馨香,看到了您们二老在田间劳作的背影,更重要的是您们那虚弱的身体在我的视野中久久挥之不去”。这就是她在自由状态下感受生活,体味人生的真切倾吐,也就是在教师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学生灵感的啧涌。笔者以这篇习作为范例,适时地在全班进行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刻苦求学、报效祖国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当笔者将习作才谈到一半时,大部分学生已经热泪盈眶,同时伴以热烈的掌声。于是笔者以此情此景为契机,同时号召大家应像杨红梅同学那样,从生活中感受父母之爱,珍惜父母用辛勤劳动换来的血汗钱,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认真学习之中。贾斌同学写的《心灵的震颤》,描写的是一个山乡贫困之家的母女俩,在对待还不富裕的家庭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行为:母亲推着破自行车吆喝在崎岖的山间小路上——买小鸡,衣不蔽体,履不裹足;而女儿则涂脂抹粉,奇服异装,娇气十足地闲逛漫转。两个人物,两种形象,对比之下,褒贬分明。这就给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三、紧抓机遇,适时引导
执教者们要紧紧抓住当前教育改革的有利时机,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尤其是人文性特征,让学生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照检查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生活俭朴,孝敬长辈,礼貌待人,文明好学的中学生。通过这样较长时间的自由写作实践和教育方式,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以全新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模范地遵守校规校纪,认真地学习各门功课的大环境之中。
《永远都要坐前排》这篇文章讲得是在英国一个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从小家教很严格。父亲经常教育她无论做什么,都要做第一,永远要跑在人家前面,不能落后于别人,就连坐公交车也要坐在前排。正是这种教育,使玛格丽特从小拥有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生活中,她时刻牢记父亲的教导,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信念,事事争一流。玛格丽特上大学时,五年的课程竟在一年内学完,而且成绩名列前茅。除了学业名列前茅外,玛格丽特在体育、音乐等其他方面也很出色。正因如此,四十多年后,世界政坛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第一首相,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有些惭愧。
平时,我有很多小毛病,老师、父母亲提出后也不去改正,认为等长大了就自然好了。玛格丽特的事告诉我,好的习惯、作风、精神是和从小的培养与严格要求密不可分的。“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坐第一排,就是给自己自信;坐第一排,就是敢于挑战自我。那些坐在前排亮出自己的人,正是那些成功的人。我的感悟是:态度决定一切。无论做什么事,抱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有了正确的态度加上自己的信心和勇气,相信理想之门会越来越近。
小时候,老师总是对我们说,跑第一的人有奖品。于是,小小的我放弃了游戏,放弃了玩闹,只是在操场上默默地练习着。就这样,为了奖品,为了第一,无论风吹日晒,我坚持;无论筋疲力竭,我坚持。在赛场上,我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奖品——水晶杯。于是,先前的一切苦难变随喜悦消散了……
小孩的小小梦想,也需要用态度去完成。
日似梭,光如箭。
长大了,我竟然突发奇想写一本书,可是想想容易做起来难。无师,那咱就自通;无智,那咱就多看。有时,为了一句话,我不但要考虑如何去承接上文,如何去开启下文,一句话,就得折腾半天。夏天,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汗淋漓也不放弃,为何?为了目标和坚持。当成功时,心中好像压了一快石头一样,不知道是喜悦还是为自己鸣不平……
小梦想成为大成功时,要以坚持的态度向前走。
现在,为了一道文言文题,不惜花费无比珍贵的时间去解,有时解到一半时,便忘记了主旨。于是,又从头开始。一个执念的坚持着……
小小的题目,认真对待,这样解题,会有一种别样的心态。
天空中乌云密布,太阳公公开玩笑似的躲在云后,世界顿时暗了下来,街上的人们快速地走着,因为他们知道要下雪了。
过了一会儿,调皮的小精灵,一片片落在人们的脸上,可是人们却捉不住它,它好像与大家玩捉迷藏。渐渐地,越下越大,一朵朵雪花飘下来,就像棉花一样,一团团雪花飘下来,整个世界银装素裹,玲珑透剔,是那么纯洁无暇。
雪停啦,树林里的松树爷爷收到了圣诞老人的邀请,身穿白衣,头带白帽,去做圣诞老人那里的圣诞树了。喜鹊姑娘也来凑热闹,跟着松树爷爷一起去了。柳树姑娘,因为受到了别人的冷嘲热讽,愁啊愁,愁白了头发。麻雀哥哥在一旁劝说柳树妹妹,杨树哥哥穿上了白色的铠甲,为了大树们的安危,站岗去了。风哥哥陪在杨树哥哥的身旁,一起站岗。
马路上,人们穿上厚厚的衣服,捂得像一个个棉花包一样。许多车子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这时许多天真活泼的脸,不约而同地出现在院子里。他们穿着大棉袄,戴着棉手套,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开心极啦!
某大学的一个数学系学生, 在上课时睡着了, 醒来发现已经下课了, 教授和同学全都走了。他睡了差不多整堂课, 所以也不知道讲了些什么。看到板书上有两道题, 马上意识到是下周作业, 抄下来就走。下周上课时, 他对教授说:“您留的作业, 我只做出一道。”教授惊讶不已。因为一直以来这两个微分方程被认为是无解的。一旦解出来就推倒了一个定律。
一次偶然的事件, 使他脑海中对这两道方程的观念是“一定有解的”。这个信念导致他无意中推倒了一个数学定律。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 这个故事给我们太大的启发。
当你认为孩子是一个有潜能的人、有责任心的人, 是一个聪明的人, 你的态度在孩子心中进行了一个确认。孩子就毫无疑问地认为自己是有潜能、有责任心、聪明的孩子。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聪明的时候, 他就认为自己是能够做好事情的。这样, 他的潜能就被激活了。
美国教育家曾做过这样的教学实验:两个新分来的老师分别要教天才班和普通班。实际上, A班是被测定的天才儿童组成的班;B班是被测定的普通儿童组成的班。可试验者使老师对真实情况有了相反的认知。两位教师按照头脑中的观念对所教的孩子分别有了特定的态度。一年后对教学成绩进行测验时, 奇迹发生了, 普通孩子组成的B班真的成了天才班;而天才儿童组成的A班只达到普通班能达到的成绩。
关键词:学生 接受新知识 教师情感 紧密相关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15-01
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感受才会奏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和谐民主的气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行为,这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对课堂学习,接受新知识是与教师本身的教学态度紧密相关的。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法中应该以怎样的教学态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呢?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表现对学生学习态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当教师在课堂上表情温和,平易亲切时,师生间的角色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少,以至消失,就打通了师生间的感情通道,学生的思维大门也为之大开。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高涨、精力充沛、旺盛,对学习新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敏捷、思路宽广、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增强,接受课堂新知识的灵敏度也大大提高。反之,如果教师上课时态度冷漠,把自己和学生都当成静止的,只是机械的输出输入知识,这种低调的教学态度很难感染学生,学生也不愿意听课,课堂气氛很沉闷,对学习学生是提不起热情的。或者,教师对学生要求很严,在课堂教师神色严峻、语言尖刻甚至呵斥不断,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从而妨碍师生间感情交流,阻塞学生的思维,学生便会产生消极、抑制的学生态度,这种态度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对教师怀有一种本能而潜在的厌恶感,从而给学生的心理及学业带来不良影响。
二、注意学生自信的培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的来源不同,学生的素质不同,对学习表现出的兴趣,态度也不同。素质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传授的知识领悟、接受得快,能很好的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作业,并且能对教学过程中某些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教师对这类学生也特别的喜欢、看重。这类学生由于自身的价值受到教师的认可、肯定、自信心强、对学习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相反,素质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有时也强迫自己专心听课,但由于基础差、前后知识连接不上,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比较困难,学起来感到吃力,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这类学生教师不应歧视及放弃而应该耐心教育,特别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活动。比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分不同层次提出问题,使好、中、差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同学能在不断克服困难中体会到掌握知识的欢乐感和胜任感,增进他们学习的勇气及信心。如果一个学生觉得老师不相信他能解决某个问题,他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发展下去就会对学习越来越提不起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是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并创造条件他们在表现中获得成功。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的自信心都很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也相应提高,教学效果就很好。
三、注重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方法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校学习,学习的动机是带有被迫性的,而不是出于学生本身的意愿,因此使学生产生压迫感。只有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好奇心、产生了兴趣,这时的动机才带有主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证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感觉不到课堂气氛的压抑、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中领会课堂知识。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要对自己所教学生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以最佳的教态及良好的方法“因才施教”,使课堂教学达最优化程度。
态度决定一切,正因为那位父亲的严厉使撒切尔夫人幼时养成了良好的态度,这种态度也无形中促使着她向顶峰攀登,使她无论在大学中学习,还是毕业后从事工作,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是最强的”。这也使她成为政坛上的一颗明星。
态度决定一切。因态度而失败的例子也不计其数。就在去年的釜山亚运会上,中国国家篮球队就吃了不良心态的亏。拥有NBA状元秀姚明的中国队势力远比东道主韩国队高出一大筹,但在最后面对韩国队的凶狠拼抢,只能望球兴叹,屈居亚军。比赛最后的想赢怕输的心态导致了这次失败。
从这些事上,我体会到了态度的重要性,无论学习还是工作,积极的态度就是成功的保证。在学习中,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态,遇难则退,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气馁,是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的;工作也不禁相同,也许你学位很高,资质拔群,但是,没有努力向前的进取心的话,最后依旧只能一事无成。
永远都要坐前排,很多人都想坐前排,但他们并不一定会成功。它是大家的理想,但在有些人心目中,它成为了一种幻想,他们都认为这是遥不可及的,没有了努力的行动,也就没有了实现理想的条件,他们也就只能是失败者。而那些实现了理想的人,定能将心中所想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努力向理想靠近。
一个家庭,一个集体,对于自己生活所产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奇妙的。如果你是书香字第,那么你的学问和才华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如果你是商人的孩子,那你肯定比普通人更加擅长与人交流。也正因此,我们生活中的态度多半会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
如果你在某个时刻迟疑了,那么就请自己正视自己,告诉自己自己想要的生活态度究竟是什么,然后去是实现它!
许多事情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别人给予自己的。如果你一天练习书法一个小时,坚持五年、十年,那么你的自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样的事情就像是减肥,或许刚开始没什么成效,可是当坚持了几个月、几年之后,一定能让别人看到你努力的成果。
不久前读了小小说名家刘国芳的一篇《扔石子的小女孩》,开头一段是这样写的:去年秋天,我在一个叫山下的小村住了半年。我是因为拆迁才搬到这个地方来暂住的,村子很小,村里村外都是树,远一些,是青青的下马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景致,我在王维笔下见过。
读到王维那句我不由一顿,因为这分明是孟浩然的名篇《过故人庄》的颔联。王维和孟浩然的诗风虽然相近,但这首诗早在中学课本里就应该耳熟能详,估计是作者写时未加思索,而编者又未详加考证,一旦形诸白纸黑字,便极易以讹传讹。虽然这篇小小说总体来看写得还算不错,可惜误把孟、王相淆,不免于璧有瑕。
更早些时候在《今古传奇·武侠版》上读到小椴品评时未寒作品的一段文字,其中引用了陈子昂《与东方左使虬修竹篇序》中的名句:“不期正始之音,复睹于斯;可使建安作者,相识而笑。”得以重温,不胜欣然。在后来的古代文论考试中,我也很得意地照搬过去。但完卷后当我重温这篇古文时,才发现原句是:“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小椴的国文功底之深,勿须我多言,单看其《杯雪》、《停云》、《传杯》诸作便可得知。就连他在落笔行文、谴词造句时也不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何况一般的学子文人。思之深为惕凛。
王国维的大作《人间词话》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其第三境曰:“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不过考之稼轩原句,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若照静安之句去解读稼轩的《青玉案·元夕》,却不与原词相参照,便有可能贻错一生。由是可见引用古诗文必得慎重思考,详查出处,做到字字句句妥贴无误,才能对自己负责,也对读者负责。
谈到这里不免要提提读书的态度。余秋雨的读书态度是尽量读第一流的好书,因为当你在读一本坏书时,你已经错过了一本好书。李敖的读书态度则是要么读第一流的好书,因为要看看它到底好在什么地方,要么读第一流的坏书,也要看看它到底坏到什么程度。我的读书态度却是向鲁迅先生看齐,批判地继承,挑剔地拿来。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同的审美眼光从同一本书里竟然能看出如此多的不同来,那么一种正确的读书态度也的确值得我们重视了。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尽是精华,糟粕是与之并存的。便如一朵美丽的玫瑰旁边往往长满了刺,而一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却是从满河淤泥里绽开笑容。在读书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一点,那就是书都是别人的,而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们才能拿起一本书从容不迫地翻阅、咀嚼、消化、吸收,让我们的学问由无到有,由薄到厚,化浮泛为精深,化古文为今文。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没有前人的肩膀供我们站立,我们的眼光便不能看得更远。同样,没有一种正确的读书态度,我们的创作也很难取得更大的成就。
韦小宝并非什么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好赌、贪财、好色、胆小, 俨然一个反面小人的角色。然而就在他身上却寄托着一种理想的美好东西——对于正统的叛逆, 对于江湖道义的忠诚。而这可以说正是韦小宝的核心品质, 也是最有密度与质量的品格。
不走寻常路的韦小宝, 如同商业战场上纷繁复杂的“营销理念”一样, 虽然有时都有着相同的起点, 但是结果却是风雨两重天。比如, 非线性营销与线性营销就是这样。
撑运营
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是最常讲“非线性”概念的一位卓越企业家。格鲁夫常常引用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来描述“线性”和“非线性”之间的区别。如果一家公司的战略行动的效应只改变了它自身的竞争地位而非整个环境, 该行动就是线性的。相反, 非线性的战略行动则会使环境发生变化, 而该公司及其竞争对手都必须应付这一变化。这就像搅拌一碗水与搅拌一碗奶油的区别, 水再搅拌依然是水, 而奶油被搅拌后则会变成黄油。
我们再看看腾讯QQ在传播路径的开发上进行了“非线性”的尝试。在QQ导入市场的初期, 腾讯在各大主流网站上建立了链接, 并提供软件便于QQ下载。为了更好地号召新的“Q一代”的加入, 腾讯积极开展跨行业合作, 在腾讯的战略构架中, 腾讯将成为互联网、无线网和固定网的整合平台。比如在腾讯与广东移动的合作中, 腾讯QQ开创了自己的另类体验空间, 让用户用短信体验网上聊天的乐趣。此外, 腾讯还通过QQ文化的建立和传播, 提倡QQ族建立自己的网上社区, 让QQ族有更强烈的归属感。
不难看出, 非线性的互动性使得顾客能够真正参与整个营销过程, 而且其参与的主动性和选择的主动性都得到加强。这就决定了非线性营销首先要求把顾客整合到整个营销过程中来, 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开始整个营销过程。
在线性营销模式中, 制造商生产出成品后往往通过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营销渠道对外销售产品, 产品一般需要经历好几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 这样臃肿的供应链不仅降低了产品的时效性, 而且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说白了, 非线性营销收益大, 风险高;线性营销收益小, 风险低。非线性营销的诞生解释了支配高价值、低价值模型的终极定律以及所有企业所必然面临的模式抉择。
事实上, 企业与客户间、企业与企业间、投入与产出间、广告的投放与效果间⋯⋯今天的市场与明天的需求间一切都是“非对称”的。“对称”是相对的, 非对称是绝对的。不确定性, “非对称”可以说是我们时代的市场变化的特征之一。比如王牌种学量子论, 是以非对称为特征的非线性科学。
控管理
“一个企业家老是窝在家里, 他就会自大, 就会狭隘, 这对他的事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一个没有智慧的控股者, 其实并没有管住他的企业。”马云这样说到。
“我虽没控股, 但事实上我控制了阿里巴巴这个团队。其实, 我也没有控制团队。我永远相信一点, 就是不要让别人为你干活。我要的是, 每个人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去干活。我讨厌我的员工为我工作。一个CEO他最后要取得的决定权不是人, 是他讲的理念思想、战略战术是不是确实有理。所有人都觉得你说得有理, 他们就会跟着你。”
“我在这公司管理的过程中, 要想真正领导这个团队就必须要有独到眼光, 必须比人家看得远、胸怀比别人大。所以我花好多时间参加各种论坛, 全世界奔跑, 看硅谷的变化、看欧洲的变化、看日本的变化, 看竞争者、看投资者、看你的客户。”这就是阿里巴巴的“非线性”管理之道。
其实, 营销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实现企业或组织目标, 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互利的交换关系, 而对设计项目的分析、规划、实施和控制。营销管理的实质, 是需求管理, 即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性质进行有效的调解。
所以, 如果我们用“非线性”眼光看组织系统的进化, 它的进化史就变成了制度与创造能力在组织中争夺地盘的历史。即非线性管理, 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 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在组织结构与营运流程上, 它禀赋“结构化混沌”的非线性管理目标, 征服制度化领域和创造性领域, 使两者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
玩虚实
在一个多元、动态的市场环境中, 管理者面对蜂拥而来的信息往往很茫然。由于企业运作与操作行为的不规范, 过分依赖先验性决策与主观判断, 使得很多管理者丧失了事实分析与信息掌控的能力, 从而落入“快即是慢”的恶性怪圈。这个不光是线性企业的通病, 也是有些非线性企业的通病, 比如曾经风光无限的秦池、爱多DVD, 曾经的央视标王为什么都消失了?答案就是比例不对。
实际上, 线性与非线性营销思维, 只是在两个变量中形成的四个象限的纵向移动以及横向移动的过程, 一个变量的两端写着科学和艺术, 另外一个变量的两端写着消费者和营销者。非线性要素占的太多, 风险太高, 资源全部拿去做非线性的这一块内容, 线性部分做不到位, 渠道, 实体都不支撑。
所以一个企业的线性与非线性的比例一定要掌控有度, 恰到好处。全是线性、全是非线性都是危险的, 每个企业都应该规划线性与非线性的比例, 要根据市场、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规划与制定。
不过是两个月,一切都不再像过去。水水告诉我,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掌控。你别怪我。就这样,在那月色朦胧的夜晚。我的世界开始改变,无法扭转。
在同学面前,我说,一切都变了,有很多东西已经不重要了。我要做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星光暗淡的夜晚,我一个人,默默的在白色的纸上,写下————我不心痛。然后去翻阅席慕蓉的《与你同行》。
我不心痛?
我这样说,可心却在流血。每当同学提起她的名字,我的心,开始隐隐地疼,无声无息,欲止欲烈。
三楼西,四楼东。现在不在一起,都变了。变的飞快。一次转身,我已寻不到曾经的足迹。想一想过去时光中我们跃动的影子,心里依旧是欣慰的,可我总是拿过去同现在惨不忍睹的生活作对比,直至我泪流满面。
我依然对同学说————我不心痛。
我说我忘记了时间,不知那是什么时候,走在熙熙攘攘的楼道上,抬头时,发现,展现在我面前的,是水水的脸庞。那一刻,我的脑海中一片空白,而心,却在颤抖。最终,也只是面无表情的擦肩而过。
他走后,身后的尘埃肆意的纷飞、飘凌:
今秋比以往更加荒凉
青灰色年华是一道蓝色的伤哪阵风从此路过
将我的绝望缓缓带走
只是,当希望变成了失望
当失望与绝望交织后幻化成一堵墙
谁是谁的幸福已无关紧要
墙外的你已不再停留
收拾好了行李我却不忍离开
流过泪之后也终于明白
这个世间
追求的东西何止一样
花开的时刻也是凋零的时光
是不是每个新领导都必须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姿态来树立所谓的威望呢?对工作的好坏评价,到底是该由被服务的用户说了算呢?还是由天天坐办公室吹空调的领导说了算呢?具体到所谓的各种标准语言和服务用语,既不实际,又罗嗦荒唐,反倒引起了客户的不便。更有用语的轻重,自然有对用户的分别对待,一律强求的近似吼叫的问话,难道真能带来用户的待见和好感?
于是,一切的.一切,无非是“改朝换代”般的树威,就是在敲打着你们这些前朝元老们——看看,如今可是我某某的天下了,听话的就跟我混,想当刺头的趁早滚蛋。于是,权利的至高早已湮没了服务的意义,一切都是为了权和利服务,无论他们吹嘘的有多么动人。
早在我送货的那段时间,便已看透了这些,权利这柄杆,爬的高,摔的惨。然而只要你上了这柄杆,就是身不由己。你不往上爬,那么便有人要把你往下挤。人生一世,匆匆数十载,何必如此?所以要求回了营业厅,做一个和权利不沾边的人,如今却也不免受到他人权利的挤压,在缝隙中生存。
生存?有人说,如果说谁不是为了钱而在这干,大可以离开。我想了想,在这个经济社会里,没有钱就像人没了血液,那真的是无法生存。但这也仅仅是生存而已,我们在于世间,还有属于我们内心中追求的某些东西。当我还在这里坚持时,我想,支撑我的不仅仅是那所谓的一点工资,还有我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和态度。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
以前会去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却发现不那么现实。想逃离程序化的生活,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又发现自己没那份力量。想在日渐世俗和无味的生活中,找寻点属于自己的光辉,哪怕不那么伟大,却至少可以温暖自己的心灵。普普通通的工作,我依然带着热情去做,不是为了那份业绩,是为了心中的一份满足。当我看着顾客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时,我便是由衷的快乐,也便更有劲头去干活。偶而也会遇到不讲理和故意找茬的人,我都会抱着一份随和去面对,因为如今社会压力太大,都不容易,客户有气没处撒,跑这里说说,就当是在听他诉苦,他也不容易。
可是,我所不喜欢的便是刻意的检查和沉重的任务,这任务的下达不是随着人们的努力去做的,而是必须完成之类的,每次听到这样的命令,我都十分的反感。如果服务业连自己都没有那份随和和顺心,又怎能带给客户随和和顺心呢?而且还要有各种想法去让客户办业务,哪怕是人家本不需要的。日渐失去了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当周围的人们一个又一个的离去,我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谎言到底能欺骗谁呢?我想,也只有自己了。但人在世上,却最不应该欺骗自己。这生命的一切只赋予你一次,实在应该珍惜。
当十几天前,和高中同学一同去天水考试时,我一路上就在想,如果当初做了不一样的选择,那么我现在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是比现在好?还是不如现在?冷清的夜晚、凌晨的火车、拂晓的大巴、还有那清晨的葱花饼,回忆的闸门似乎被打开,看到了过去,也畅想了未来。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让我想起了当年的高考,撑起的雨伞,伴着记忆的味道。同学考完试出来说,很久没有考试了,突然有种久违了的、年轻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我们毕业几年了?”他问到。
“有八年、九年了吧?”我说。
时光似乎真的是如梭般的滑过,在我还没来得及回味的时刻。他说:“这些年来混混碌碌的工作生活,也都忘记了时间,这么多年过去了啊?”
一、用丰富的情感, 感染带动启发学生
小学生心态是情感型与感觉型, 我们只有重视情感因素, 才能达到促进英语教学的目的。“亲其师, 信其道”, 学生对英语教师的喜爱, 会移情到英语学习上。所谓“爱屋及乌”。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发展。教师用微笑的表情, 柔和的眼神, 亲切的动作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板着脸, 冷若冰霜, 经常讽刺挖苦学生, 如若这样, 久而久之, 学生会失去信心。即使在心情不好的时候, 也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不能说“你太笨了”等话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 我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和学生一起说、唱、读、游戏, 表现出对英语的浓厚兴趣。用这种情绪感染学生, 使学生学好英语。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用流利地道的口语, 洋气地道的语音语调, 丰富的肢体语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乐于模仿, 愿意学英语。
二、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 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态度
(1) 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情感。小学生年龄小, 活泼好动。如果长时间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长时间对英语失去信心。教师应该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采用游戏方法满足小孩子喜欢玩的天性, 采用猜猜看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采用TPR来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三年级学生学swimming/skipping/riding bikes这些较难的单词时, 我和学生共同边做动作边说单词,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很容易掌握了单词。英语课堂应当动静适当协调, 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听说读写活动, 教学效果才能更佳。
(2) 创设情境, 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景, 增强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注重情感, 讲究情感, 使整个教学弥漫着一种和谐、融合、振奋、饱满的情感, 才会以情激情, 以情激趣, 以情促知, 以情育人, 实现知与情的统
视唱学习考核簿。考核簿所记录的内容包括学生日常视唱教学优秀表现, 与不良表现。优秀表现予以加分, 不良表现予以扣分惩罚。通过日常考核簿, 来记录学生平常学习的表现。在每学期期末的时候, 应当进行视唱教学的考试。考试应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理论考试, 一部分为实践考试。理论考试旨在考察学生的乐谱、乐理知识, 实践考试考察学生的视唱能力。
总结:中职幼教专业视唱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 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堂枯燥、趣味性不足, 师生关系不和谐, 考核、考试方式不合理等。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 本文就具体问题提出了了解学生音乐水平、制定合理课程, 改变视唱教学方法, 增进师生一和谐。
(3) 引入竞争机制, 调动学生的乐学情感。小学生心理特点是好胜心强, 为取得成功会努力克服困难。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活动, 为了获胜学生会积极投入, 在短时间内完成训练内容。如男女生竞赛、小组竞赛、同桌竞赛、个人之间的竞赛, 可以进行朗读、表演猜谜语、说句子、单词比赛等等。在学习颜色单词时, 为操练blue、red、yellow、black、green, 学生们为自己的小组加油, 场面热烈, 学生十分投入, 连对单词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也能完成任务。
三、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感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和鼓舞。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要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不断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以使他们树立信心,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乐于与他人合作, 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有的学生自尊心很强, 平常学习好, 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若他偶尔犯错误, 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 他感到没面子, 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 会很长时间不开口讲英语。还有, 当有的同学答错时, 有的同学讥笑, 教师应该立刻制止, 否则有的胆小又缺乏自信心的同学就不开口说英语了。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合作学习, 如以pair-work、group-work、team-work等方式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使师生单项交流为合作、多项合作,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通过相互的交流与沟通, 建立和谐气氛, 更重要的是取长补短。在pair-work时, 我经常给学困生一些表现机会。如果他们能主动举手, 就请他们主动回答;如果他们不举手, 则选择一些简单的任务请他们完成, 引导全班同学用掌声等手段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对于学习超前的学生, 任务要有一定难度。这样, 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 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 或者比那些对学习内容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 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作为英语教师, 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训练的同时, 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 使学生能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促进学生的学习,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辽宁省瓦房店市杨家乡中心小学)
情谊, 完善考核制度等措施。这些措施的提出, 会改变中职幼教专业视唱教学的不利现状, 促进中职幼师视唱教学的科学发展与进步, 最终提高幼师的音乐能力, 帮助幼师更好地进步与发展, 为他们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爱梅.课改下的视唱教学四部曲[J].学理论, 2009 (8) .[2]曹燕.略谈幼师视唱教学的创新[J].文教资料, 2011 (1) .
有西方哲人说:“当我有一些钱的时候,我买书,剩下的钱再去买食物及衣服。”宋代诗人尤袤曰:“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幽愤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有人便總结道:物欲就像茫茫沙漠,没有一条路可以寻到绿洲,而精神的财富却像曲径通幽,妙趣无穷。
年迈的基辛格辞去美国国务卿之后,曾经说过:“卸职以后最大的喜悦是不需要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于是,有人就说:读书的乐趣盖过了从前国务卿的光彩。这么说,太夸张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老基”读书,弥补了当国务卿时事务缠身,无暇阅读的缺憾,从中不难窥见一个成功的外交家退休后对书的渴望。所以,没有必要把读书上升到“荣耀”、“光彩”的高度,读书只是一种平民化阅读,任何人都触手可及。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夜,张生苦读,崔莺莺前来陪伴,此后,便传出了一段佳话,许多读书人为之向往,为之沉醉,跃跃欲试。那就更不妥了,试想,书案旁站着一个美女,你是看书呢,还是看美女?只顾心猿意马了,还读什么书?“红袖添香夜读书”只是一种浪漫的情调和氛围,抑或希冀和慰藉,切不可当真。还是轻轻地关上门,一个人静静地,一桌,一椅,一灯,一卷在手,逆时间与古人会面,越空间与大师神游的好。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分析了丘吉尔、戴高乐等杰出人物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所有我认识的伟大的领导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全部都是伟大的读书者。”尼克松的观点,就好比时下媒体大肆鼓吹“高考状元”一样,有过分夸大的嫌疑,倘若尼克松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个没有读过书的“领导者”——成吉思汗,他肯定不会再去断言领导者必定就爱读书了。
“清寒把持不当,就会变成寒酸;小康处置不妥,则会陷入侩气。”只热爱读书,就会失去赚钱的机会,眼里只有钱,又太过于流俗,如此,正确处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间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
油画《少女》中的女子,一手插在裤兜里,身体有些向后倾斜,给人一种要倒下的感觉,另一只手捧着一本书,又恰好保持了整体的平衡。或许,只有书才能让人保持精神和物质的平衡吧。一言以蔽之,读书,别钻牛角尖儿,不走极端,不忽略精神,又兼顾物质,这才是读书的最佳态度。
当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遇上了困难的时候,不要选择逃避,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困难,只有乐观面对生活,我们的人生才会满带着快乐与希望。
乐观面对生活就要求我们要用微笑去面对阻挡了我们前路的一切艰难险阻,有人说过,“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只有你对它笑,它才会对你笑。”乐观的面对生活,我们就能从生活中找到快乐。
对于我的生活来说,如今学习占据了我生活的一大部分,在我的学习中,我也会遇到一些让我伤心的事情,一些让我难以跨过去的坎。可是乐观的生活态度带给了我积极面对生活的方法。当我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失败的时候,尽管我会伤心,但是我不会让我的伤心超过一个时限。到第二天的时候,我会收拾好我前一天悲伤的情绪,因为今天又将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将会以一个新的目标来重新规划自己接下来的学习计划,我会用我最大的热情重新投入到学习之中,一积极自信的态度来面对接下来的学习生活。
当我以这种方式来面对生活的时候,生活也不会亏待我。课堂上的老师会注意到我上课认真的表情,课后的同学们也会为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打动。等到下一场校园的考试来临的时候,当我取得了一份完美的成绩的时候,我的老师会在课堂上表扬我,我的同学也会在心里感叹,最后,同学们或许会以我为榜样,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更加的努力认真。
一个人打从出生开始,一直到他成为一个可以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把对大千世界的无限遐想比喻为他成长的源泉,把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作为最终的目的,那么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动力则是端正的态度了。如果没有端正认真的态度,被誉为“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不会研制出造福人类的籼稻;如果没有认真不懈的态度,失聪之后的贝多芬也不会谱写出为世人传颂的美妙乐章。一个个梦想的实现一个个成功的背后,也许会有鲜为人知的困难,也许会有让人涕下的感动,但是,只要具备了敢于挑战自我、乐于战胜困难的态度一切难题都只是通往成功路途上的小山丘。当你越过一切之后,成功便实实在在地在你面前了。
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质疑:对于袁隆平、贝多芬来说。他们的态度真的与他们的成功有着莫大的联系: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来说,那或许是不重要的。这种论断是错误的。无论对于准来说,成功的定义也许不会有一个相同的标准,然而始终保持认真果敢、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却是相同的。面对生活的左右,是非的牵绊,能否保持这种态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成败。面对每件事,都能理智认真地处理,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说,属于自己的成功已经在前方向你招手了。
面对苍茫的群山,雄鹰以不畏惧的态度翱翔于长空;面对广阔的大海,张健以坚持的态度展臂于英吉利海峡;面对浩瀚的书海,季羡林以认真的态度成为一代大师;面对44年的空白,米卢以坚定乐观的态度为中国足球画了一个美丽的开始,也给许多人上了深刻的一课。
一、民生新闻2.0版, 由民生新闻提升到公共新闻
美国某大学学者首次提出公共新闻概念, 他是这样认为的, 新闻报道并不是新闻记者的唯一任务, 还需要不断地提高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能力。在重视与受众交流形式的基础上, 还需要对交流的质量产生足够的重视, 民众遇到了问题, 新闻记者需要努力地帮助解决。总之, 新闻记者的任务并不是将社会上出现的问题告诉给公众, 而是要让公众了解到, 如何应对这些社会问题。
公共新闻和民生新闻的主要区别在于新闻价值理念追求的不同, 公共新闻维护的主要是公众权益, 将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的提高作为一个努力的方向。而民生新闻则是对普通大众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境进行报道。民生新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遇到了发展瓶颈, 那么就可以借鉴公共新闻的价值理念, 向公众权益保护方面发展。
举一个例子来讲, 某节目曾经播出了《检查传染病该由谁买单》, 这个节目的中心内容其实是一件小事, 到医院看病的人, 都需要检查传染病, 患者来承担检查的费用。本节目如果单纯地报道这件小事, 就会是民生新闻, 但是, 本节目却将其做成了公共新闻, 除了报道内容之外, 观众还可以参与短信讨论, 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由小民生发展为大民生, 由民生新闻发展为后民生新闻
后民生新闻将民生新闻的基本价值理念继承了下来, 并且又将公共新闻的部分价值理念吸收了进来, 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民生新闻形态。从实质上来讲, 后民生新闻纠偏和校正了民生新闻, 全面提升了民生新闻的品质。其中, 后民生新闻的主要标志就是大民生, 相对于原来的小民生来讲, 它将民生新闻内容选择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了扩展。
具体来讲, 小民生指的是将百姓的寻常生活作为重点关注方面, 将合适的生活信息和服务讯息提供给百姓, 从而作为百姓生活的参考。而大民生则是将那些关系到百姓生活的国家宏观政策以及走势等作为关注的焦点, 在对国计内涵进行解读时, 是从民生的角度来进行, 并且探讨这些政策会影响到百姓生活的哪些方面。
后民生新闻对新闻报道的深度、事件追踪以及幕后调查等方面特别重视, 尽可能地做出更深和更厚的新闻节目, 从而深度开发和利用新闻资源。同时, 新闻节目的纪实性和原生态也是节目的一个重点, 为了将新闻做得更加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新闻节目的细节、情节以及现场感也受到了新闻制作人员的重视。
后民生新闻力求将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报道出来, 在后民生时代, 虽然在各种新闻中依然采用平民视角, 比如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等等, 但是, 平民视角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它不再仅仅局限于社会底层, 只要将目光对准市井深巷, 就是平民视角;而是认为需要具备真正的平民意识, 选取的眼光应该是平等的, 应该是客观的。
三、“走转改”实现了民生新闻品质的提升, 成为民生新闻的方法论
2011年, 我国新闻界组织开展了走转改活动, 也就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 各个媒体都积极参与了进来。通过实践研究表明, 通过走转改活动, 可以将民生新闻的亲和力有效地体现出来。各个媒体还开办了民生新闻的专刊, 对民生新闻进行了典型报道。可以说, 通过走转改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民生新闻的品质。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 媒体人自发的探索促成了民生新闻前两次的提升, 这次的提升则是受到了政策的强力推动作用, 各个媒体响应号召, 在基层选派了各个媒体组织的优秀记者, 将民生新闻放在了媒体的最好版面, 在这一段时期之内, 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走转改作品。举一个例子来讲, 央视新闻频道在2011年10月播出的专题片《皮里村孩子的上学路》, 它是依据皮里村蹲点日记制作的, 在报道之后, 配发了相关震撼人心的短评, 比如“无论是进步还是局部地区的落后, 都是今天中国的基本国情”、“真诚面对最真实的中国”等等, 这个节目播出之后, 产生了非常大的效果。走转改活动中走的本质就是深入到基层之中, 深入到群众心中, 让民生新闻的视野变得更加地广阔。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得知, 虽然在近些年来, 民生新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但是根本的宗旨却没有发生变化, 那就是以人为本。目前, 我国已经进入了后民生时代, 民生视角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民生不再是一种口号, 不再是一种标签, 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新闻态度, 一种职业情怀。
摘要:民生新闻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很多受众的喜爱, 近十年来经历了非常坎坷的发展过程, 既有遍地开花的繁荣景象, 又有跌落低谷的困难时期, 但是, 因为民生新闻的一系列特点, 决定了它不会走向消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民生新闻需要不断地转型。本文简要分析了现代民生新闻的变化。
关键词:民生新闻,民生态度,变化
参考文献
[1]陈炜, 陈虹.浅谈民生新闻的尴尬与突破[J].现代物业, 2012, 2 (2) :123-125.
[2]王志强.从《小强热线》浅谈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走俏”的几点原因[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 2 (4) :87-89.
【《态度作文》的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态度的重要作文01-03
对金牌的态度英语作文06-10
对高三的话题态度作文07-14
谦虚的态度作文600字01-16
高考优秀作文:执着的态度06-06
我的学习态度作文800字09-17
以宽容的态度面对生活作文10-24
端正态度作文07-03
态度决定人生作文10-29
成败在于态度作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