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部景物的诗句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描写西部景物的诗句(精选12篇)

描写西部景物的诗句 篇1

2、西北部,干旱的非季风区,气候比较干燥,因此自然风光以沙漠、草原景观为主,山地高大雄伟,这一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小的沙漠—毛乌素沙漠,拥有世界第二靠城市近的移动冰川—七一冰川,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最多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也是我国的重要的农产品基地,有全国产量最多的棉花、瓜果、玫瑰和啤酒花,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重要的集中地,民族多以伊斯兰教为主。

3、西部干旱旱缺雨是人们的独特感受。人们渴望水,自然也就希冀着雨。但毛毛雨没落地就被烤干了,犹若老天打了个喷嚏,非但无助于旱情缓解,

描写西部景物的诗句 篇2

在这里的“景物”是指自然景物和某些器物、动物,还有某些场景,而“描写”也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描写,现代汉语的描写和叙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叙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着些白花(叙述),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描写)。但是由于受字数、押韵等的限制,古诗歌中的描写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基本同于现代汉语的描写,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叙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三、仅仅用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也算描写),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里我们要谈到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非常特殊的修辞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奇特的句式)———列锦,即全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

以上说的是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明白了什么是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再来看高考题在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上的设题角度,具体说来,一般分为下面三个角度:一、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二、诗歌是怎样写景的;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角度结合实例来分析一下。

一.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

这一问题可以层层深入地来提问: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歌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此类问题可以从下面角度来考虑答题:先将诗歌中的景物一一列举,再总结其共同点,如都是冷色调的景物,都是早春时节的景物等,然后结合诗人情感看意境特点,如凄清、荒凉等。即:景物+景物特点+意境(氛围或者画面)+情感。我们可以从画面色调来推断意境特征,进而把握诗人的情感。一般说来,如果画面色调是鲜活、明快、昂扬向上的,那意境就是优美、恬淡、闲适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是愉悦的;如果画面色调是阴暗、凄冷、低沉的,那意境就是萧索、凄迷、荒凉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就是忧伤的。当然,也有例外,有时诗歌中也会出现以乐景衬哀情的例子。

二.诗歌是怎样写景的

这一问题可以变形为:诗歌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诗歌是怎样来营造意境的———诗歌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诗人情感的。此类问题,实际上是在考查表现手法,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1、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等);2、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夜晚到白天、由乐景到哀景等);3、写景的角度(由视觉到听觉、由声到色;4、用笔(大处着墨、粗笔勾勒、工笔细描等);5、描写的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有声衬无声、侧面描写衬托、想象和联想等)。以上方面诗歌中有几条就回答几条,在回答景物描写手法时,因为这些景物都与作者情感有关,所以有时要考虑景物对情感的烘托和渲染作用。

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此题也可变形为:这首诗在情和景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就要明确景与情的结合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示例: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何异同?

答案:都采用了衬托手法,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以明丽的色彩反衬别离之愁,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忍。后者写满天风雨凄凄、暗淡的景色,正衬黯然神伤的别离之情。

以上仅是诗歌鉴赏的一个方面,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但是仅仅掌握这些还是不够的,同学们还要注意学会其他的切入角度。

参考文献

[1]、黄焕英诗歌景物描写学习方法指导工业《学园》2012.7

景物描写的技巧 篇3

【关键词】景物描写 指导 技巧 学生 七年级

结合初一的教材,分析和学习经典的课文,从课文中归纳如下的技巧,以便学生掌握和应用。

一、景物描写的前提——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景物的美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才能有描写景物的冲动和激情,才能把景物描写好。有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必须具有一双发现大自然之美的慧眼。大自然是美丽的,美中有“格”,有品格,有性格。春的灿烂,夏的热烈,秋的萧瑟,冬的凛冽,春夏秋冬各有其美;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要、黄山的秀奇、大海的汹涌澎湃、沙漠的浩瀚广阔等等各有其美;松的坚忍、竹的坚贞、梅的坚强、菊的高雅、荷的高洁、兰的高贵等等各有其格,那“石缝间”的小草、小花,那“峭壁上”的黄桷树,无不诠释着生命的坚强……

二、景物描写的第一要做——学会观察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

自然景物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切的景物都以不同的客观存在。教师应教会学生掌握观察景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以前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会说作者抓住了百草园春夏秋不同季节的景物特征,你看:菜畦是“碧绿”的,皂荚树是“高大”的,石井栏是“光滑”的,桑葚是“紫红”的,黄蜂是“肥胖”的,云雀是“轻捷”的,何首乌的根式“臃肿”的,这些修饰语都是抓住了景物的固有特征的。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 弄糟。”我们还必须教会学生会用眼:平视观察与仰视观察和俯视观察法,所得到的景物特征不一样;远看与近看的效果不一样;四季的改变与早晚的变化不一样;天气的阴晴冷暖甚至光线的变化都会使景物表现不一样。

3、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强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非常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三、景物描写的清晰层次——按照顺序写景物

有顺序才能条理清楚,常用的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的景物描写就很巧妙的融进了这两种顺序,时间上包含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空间上从低到高的静物,从高到低的动物,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同样,只有在观景时注意景物的时间性,所写景物才真实可信;只有注意了景物的空间性,所写景物才会有美感和立体感。两者交错使用会使所写的景物更有立体感、画面感。

四、景物描写要融进自我——调动感官写景

我们要充分调动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去体味观察景物时获得的感受。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色、声、味、态,所写景物才会更加生动。譬如《春》中写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就是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煦的;“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则是从嗅觉的角度去体验的;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木桶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则是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悦耳动听,这样将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五、景物描写要有韵味——运用联想写景物

好的文章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如同好的音乐因为有了联想和想象而让人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同好的画卷因为有了联想和想象而讓人产生“目尽尺幅,神驰千里”的意趣。《春》中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就是有眼前色彩艳丽的满树春花联想到秋实,让人自然地想象出果实挂满枝头,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场景多么让人陶醉呀。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六、景物描写要生动形象——运用修辞写景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反复、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有情有感。同样是《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两句把拟人、比喻和排比三种修辞手法用在一起,写出了春花之多,花色之艳,展现出竞相开放、百花争艳的热闹场面。像这样的句子,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课文中比比皆是,多让学生体味,会品出其中的妙处的。

七、景物描写要委婉含蓄——侧面烘托写景

学过了贾平凹的《风雨》一文,学生们理解了含蓄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侧面烘托法。只是要教给学生的是,准确的选择用来烘托的事物,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还可以是人。另外,好要注意动静结合写景物。只写静景,容易使文章呆滞;只写动静,又会使文章失却稳定,两者结合,会使文章更有情趣。

具体的指导中,精读教材中的经典段落,赏析理解,然后要求从课外阅读与积累中摘录精美段落,进行赏析,分享,以加深印象。一次写景只可要求学生二三种方法即可,字数在二百字左右,要的是循序渐进。

结语

描写冬天景物的诗句 篇4

1、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孟浩然《南归阻雪》

2、九疑云杳断魂啼。——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3、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4、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

5、玉人浴出新妆洗。——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6、好睡慵开莫厌迟。——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7、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刘克庄《落梅》

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10、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11、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12、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13、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

14、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李白《冬日归旧山》

15、隔江风雨晴影空,五月深山护微雪。——林景熙《冬青花》

16、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17、双蛾不拂青鸾冷,任花阴寂寂,掩户闲眠。——王沂孙《高阳台·残萼梅酸》

18、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19、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20、小莲风韵出瑶池。——晏几道《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21、雪花不似梅花薄。——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22、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23、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24、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

25、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班婕妤《怨歌行》

26、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27、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8、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张淑芳《满路花·冬》

29、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30、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31、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朱翌《点绛唇·梅》

32、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李邴《汉宫春·梅》

33、石根云气龙所藏,寻常蝼蚁不敢穴。——林景熙《冬青花》

34、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张道洽《岭梅》

35、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韦应物《调笑令·胡马》

36、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37、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38、朝京道上风和雪。——刘辰翁《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39、君子本虚心,甘自低头伏。——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40、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41、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42、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卢肇《竞渡诗》

43、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44、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45、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46、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47、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48、催了开时催谢时。——刘克庄《长相思·惜梅》

49、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赵显宏《昼夜乐·冬》

50、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51、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52、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沈自晋《玉芙蓉·雨窗小咏》

53、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54、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55、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56、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陆游《朝中措·梅》

57、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58、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59、燕塞雪,片片大如拳。——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王维描写景物的诗句 篇5

2、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王维《过香积寺》

4、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5、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

6、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

7、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8、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0、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王维《渭川田家》

11、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12、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13、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14、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送康太守》

15、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1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17、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8、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9、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

20、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21、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王维《春中田园作》

2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3、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24、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25、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7、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王维《归嵩山作》

2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29、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0、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31、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

32、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33、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王维《送别》

34、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35、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王维《终南别业》

36、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37、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8、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

39、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王维《青溪》

40、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41、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4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43、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

44、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4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6、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47、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终南山》

48、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王维《归嵩山作》

49、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50、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

51、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王维《观猎》

52、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53、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54、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王维《杂诗三首》

5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56、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57、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58、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泛》

59、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王维《待储光羲不至》

60、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61、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62、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63、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描写季节景物的诗句 篇6

2、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3、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李白《秋思》

4、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5、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曾允元《点绛唇·一夜东风》

6、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纪映淮《咏秋柳》

7、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8、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9、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吴文英《烛影摇红·元夕雨》

10、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1、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12、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13、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14、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15、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16、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林逋《咏秋江》

17、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20、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21、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22、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23、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24、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25、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26、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27、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8、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李商隐《春雨》

29、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0、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洪升《雪望》

31、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王昭君《怨词》

32、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3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有约》

34、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35、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陆游《幽居初夏》

36、商叶堕干雨,秋衣卧单云。——孟郊《秋怀十五首》

37、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杜牧《早雁》

38、人不见,春在绿芜中。——祖可《小重山·谁向江头遗恨浓》

3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40、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41、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万俟咏《诉衷情·送春》

42、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43、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44、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于谦《除夜太原寒甚》

45、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46、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蔡琰《悲愤诗》

47、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48、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马戴《出塞词》

49、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曹组《卜算子·兰》

50、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51、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52、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3、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54、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55、戎衣不脱随霜雪,汗马骖单长被铁。——李昂《从军行》

56、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7、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牛峤《菩萨蛮·风帘燕舞莺啼柳》

58、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陈与义《春寒》

59、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60、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张仲素《秋夜曲》

61、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62、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63、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64、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65、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阎选《定**·江水沉沉帆影过》

6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67、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68、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69、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70、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71、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关汉卿《大德歌·春》

72、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郑板桥《咏梧桐》

73、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李商隐《柳》

7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75、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76、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李白《古风·其五十九》

77、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杨万里《稚子弄冰》

78、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7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80、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81、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刘禹锡《始闻秋风》

82、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李商隐《春雨》

8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84、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8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86、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87、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88、更落尽梨花,飞尽杨花,春也成憔悴。——汪元量《莺啼序·重过金陵》

89、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90、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91、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9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93、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94、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阴铿《渡青草湖》

9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97、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李益《塞下曲·其一》

98、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

99、黄鹂惊梦破,青鸟唤春还。——张宏范《临江仙·忆旧》

100、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101、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张可久《普天乐·秋怀》

102、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103、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104、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王之涣《宴词》

10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06、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107、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108、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109、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洪咨夔《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

110、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111、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孙光宪《更漏子·对秋深》

112、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13、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杜牧《长安秋望》

114、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15、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11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7、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8、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景物描写指要 篇7

首先要准确。要抓住事物特征, 真实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准确”是一篇文章的生命, 如果不准确, 即使写得再精彩、再生动, 也只能是败笔。

其次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 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 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 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 自然清晰, 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 按照沿途所见, 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 有如移舟前进, 时过景迁, 景观随之改换,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 写景还必须“细致”。有些同学写景状物三言两语, 寥寥几笔。虽然准确, 但空洞无物。因此在观察景物时应尽量细一些, 角度多一些, 视点小一些。那些写景状物的经典名篇无不是在“细”字上下功夫, 刻画出一个个精彩细致的特色镜头。如宗璞的名篇《紫藤萝瀑布》不仅准确写出紫藤萝整体像流动的瀑布, 还从局部细致刻画一穗花、一朵花的花苞与花舱的风姿以及颜色光彩的细微变化。细致了, 文章才会具体, 内容才会丰富。同学们要改变“瘪三”文章, 必须从“细”字入手, 明察秋毫, 使景物纤毫毕现。

第四, 在写景的时候, 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 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 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 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 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 联想的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 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 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 它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 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 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

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 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第五, 世界上的景和物是丰富多彩的, 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 将它们都写进文章里, 那样的文章肯定是繁杂冗长, 不知所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 有选择、有重点地状物绘景, 这样笔力集中, 便于写得细腻, 写得丰满。古语说:“石有三面, 佳处不过一峰;路有两面, 幽处不逾一树。”写景要对准最能激发人们美感的“一峰”、“一树”, 用形象、生动的文字加以描绘, 只有这样, 才可能写出“视之则锦绘”的状物文章来。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 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 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 显示了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 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他景象的变化, 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 抓住特征, 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 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 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最后, 描写景物时情与景要契合一致, 不能景是景, 情是情。情景相“契”有两种导向:一是由什么样的景, 引发什么样的情;一是由什么样的情, 给景蒙上一层什么样的色彩。比如散文《岳阳楼记》就是情景契合的名篇佳作, 文章写了两种不同景物, 引发两种不同的情感:一种是由“明丽”之景, 自然地导出“喜悦”之情;一种是由“阴晦”之景, 自然地引出“悲伤”之情。这样看来, 不同的景物会触发与之对应的情感来;即使是相同的景物, 由于情绪不同, 也会使景物蒙上不同的色彩———“愁”则草木含悲, 风云变色;“喜”则树在点头, 石在欢笑。但不管怎么变化, 情与景必须和谐一致。

浅谈景物描写的作用 篇8

一、散文中的景物描写

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多为用景物衬托歌咏对象特征,为下文做铺垫。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这样写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绿的呢,是麦田,和风吹起一轮轮绿波……黄绿主宰,无边无际坦荡如砥。”作者开篇成功勾勒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明的高原壮美景象,交代了白杨的生长环境。生长环境越辽阔、平坦,越能衬托白杨傲然挺立的形象,同时为写白杨的不平凡及白杨的象征意义做了铺垫,渲染了气氛。

二、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作用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烘托人物心情。如《我的叔叔于勒》,当菲利浦全家认为于勒是个福星、富翁,满怀希望、充满愉悦地开始哲尔赛岛旅行时,这样描写大海:“海水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宁静、喜悦。而当希望破灭——船长发现于勒是个贫穷的老水手时则是:“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绿色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表现了人物沮丧、失望的心情。文章借助两次景物描写,形象深刻地反映人物因美好愿望破灭而产生的微妙心理变化。

2.渲染气氛。景物描写还可以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场所。节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生》,作者运用景物描写为人物设置活动环境,极力渲染气氛,突出人物思想感情。课文开始这样写:“保尔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松林跟前,他在岔路口站了一会儿。在他的右面是阴森森的老监狱,它用高高的尖头木栅栏和松林隔开,而它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房子。”“从前的监狱”给人一种十分沉重的感觉,而“阴森森”给人一种冷寂压抑之感,这样的景物描写充分渲染了一种冷寂、萧条、沉重的气氛。但在这阴森冷清的气氛中又有虽处于萌芽状态却富有勃勃生机的景象,课文描写烈士公墓地“云杉枝条编织的花环装点了坟墓,小小墓地周围种植了一圈苍翠的青松”及小镇尽头“田野里复苏的大地散发出新春气息”,渲染了一种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氛围,这样两种氛围就表现了保尔对牺牲同志的沉痛悼念之情,又表现了他献身革命事业的情怀,同时也为下文抒情打下了基础。

3.衬托人物性格。以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为例,靠窗病人为病友生动描述的景象:“一座公园,公园里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漫游著一群群野鸽,公园里孩子有的扔面包喂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情侣携手树下,公园里鲜花盛开……”而这一令人向往的景色却是靠窗病人靠想象编织的。这样就巧妙地衬托了靠窗病人善良无私、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4.深化主题,前后呼应。运用景物描写可以达到深化主题、使结构严谨的效果。如彭荆风的《络绎梨花》,开头写淡淡的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洁白的梨花花瓣,把作者带入了优美的意境之中,结尾写“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想起了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再次人花相应,使主题得到升华,结构上收尾呼应。

描写季节景物的诗句 篇9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8、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8、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1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摘抄 篇10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9、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窗前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细致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 篇11

人们都说西湖美,可我总认为家乡的龙泉更美!

龙泉又大又深,不但泉水清澈,而且冬暖夏凉。夏天,人们喜欢用它洗脸;冬天,泉池里升起薄雾,美极了。如今,龙泉旁又建起了高压水泵站,清澈的泉水被送往了金龙泉啤酒厂。

我爱龙泉,更爱家乡!

把脉诊断

上文基本点出了龙泉的特点,但对景物的描写不细致,导致情感不浓。

处方配药

首先是细致描写。一是按照一定顺序写,如“从上到下”写泉口、四壁、泉底等;二是细致描绘,如泉池究竟多大多深、泉水清澈到什么程度等;三是可以展开想象,如泉池里升起的薄雾像什么等。只有描写细致,景物特点才鲜明。

再次是抒发真情。你应该把观察到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真实地描绘出来。如夏天用清凉的泉水洗脸是什么感觉、清澈的泉水与啤酒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等。千万不要无病呻吟,更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词藻和优美的语句。

康复出院

龙泉,我爱你

湖北省荆门市五里中心小学童心文学社

张秀敏/文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美,可我总认为家乡的龙泉更美!

龙泉的泉池直径约4米,水深约3米。泉水清如明镜,泉底的石块、水生物清晰可见,就连游人丢入水中的硬币,也能清楚地辨认面值。泉水冬暖夏凉,是人们欣赏龙泉的原因之一。夏天,捧一掬凉水洗一把脸,不知是泉水冲散了身上的热气,还是泉水的凉意融进了心里,真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冬天,泉池里升起一层薄雾,不仅给四周的泉壁披上了神秘的轻纱,而且笼罩了在池边晨练的人们。在“仙境”里练拳舞剑,真是惬意极了!

如今,龙泉旁又建起了高压水泵站,清澈的泉水被送往金龙泉啤酒厂。优质的泉水成了金龙泉啤酒的质量保证,使“金龙泉”啤酒产销量连年名列国内十强之列,三十余次在国内外啤酒质量评比中获得大奖,成为国家首批质量认证产品,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特供酒。

龙泉,家乡的美泉;龙泉,家乡的富泉!我爱龙泉,更爱家乡!

回访复查

在细致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到:龙泉,不仅名字美,而且水美、景美,更让人欣喜的是财富美!读过此文,谁能不爱龙泉?激起读者对龙泉的热爱,这大概就是作者的初衷吧!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妙用 篇12

一.交代背景。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 (也可在中间) 往往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 为故事的产生、发展作好铺垫。如鲁迅《故乡》开头:“我冒了严寒, 回到相隔二千余里, 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蓬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先点明回乡的时间是冬季, 然后写远望故乡所见到的沉寂、荒凉、死气沉沉的景象, 渲染悲凉的心境, 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 为故事的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

如有位同学在《亲人》中写道:“昔日周身裸露的村庄, 如今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衣, 透过密密的树梢, 露出白墙高楼……”由景物描写展现时代的变迁, 渲染气氛, 引出下文, 为下文做了必要的铺垫。

另外, 运用写景抒情来描写背景, 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开头方法。乌云、暴雨象征黑暗或凶祸;旭日东升显示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波涛汹涌促使人们思绪万千, 激动不已……这样的景物描写犹如一幅幅油画的底色、背景, 衬托了近景、主景。

所以, 好的景物描写往往可以渲染浓烈的气氛, 组织故事情节, 增强艺术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二.渲染气氛。自然景物是客观的, 但是一定的景物可以引起某些联想, 造成一定的气氛。例如鲁迅的小说《药》, 作者在华大妈上坟时对周围的景物是这样描写的: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 在空中愈颤愈细, 细到没有, 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 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 缩着头, 铁铸一般站着。这是寂寞、凄凉的自然环境, 衬托着华大妈悲哀的心理。这令人毛骨竦然的境地, 不也可以使人联想到清朝末年的黑暗社会吗?自然景物与人物心理及社会背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这就是大手笔的独具匠心。又如小说《孤独之旅》中写道:“一早上, 天就阴沉下来。天黑, 河水也黑, 芦苇成了一片黑海。”这里的景物描写就渲染了暴风雨来临前令人压抑的气氛, 烘托了杜小康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

三.烘托人物。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 环境也影响着人。由此, 自然环境的描写, 写出其特定的境况就能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鲁迅的《社戏》其中有这样一段写景:月还没有落, 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 月光又显得格外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 却又如初来时候一般, 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满被红霞罩着了。作者写月光, 如此“皎洁”, 写灯火光申的戏台, 像“满被红霞”的“仙山楼阁”。这一段写景。写出了“我”对社戏的依恋, 烘托出了“我”的美好的心绪。

四.深化主题。在记叙文写作中, 有些山水游记之类的文章可以直接通过写景来表现主题, 有些有情节、人物的作品往往“托物言志”, 用写景来深化主题, 使主题更深刻, 更富有抒情色彩。小说《红岩》中有这样一段:“窗外, 突然一阵闪电, 接着就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黑牢, 在雷声中不住地抖颤……又是一声春雷, 紧接着耀眼的闪电。粗大的、豪放的雨点, 清脆地洒在屋瓦上, 发出铿锵的金属般的声音。这声音铮铮地拨动着心弦, 发出强烈的共鸣……‘狂风暴雨啊, 快点来吧!’‘震撼世界的春雷啊, 快点来呀!’”这段文中的闪电、巨雷、雨点, 是实写, 但更是虚写, 目的是突出“革命风暴席卷全国, 新中国即将诞生”的主题, 最后那句强烈共鸣的呼喊就更为明显了。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一、以景衬人, 以人带景。记叙文当中的景物描写都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的, 周围的环境美与当时作者的心境有必然的关联。其时, 人物的心情好环境就美丽的, 反之则不然。俗语云“马上看将军, 花间看美人”, 以景衬人就是让景物为烘托人物服务。为了把景物写活, 常常采用以人带景的方式, 由人物把景物带出来, 让读者通过景物来了解作者的心境。如:“我喜欢在微风吹拂、细雨飘洒的日子里, 撑着伞儿漫步垂柳间, 观察那雨中的荷塘的景致。这时雨疏疏密密地落着, 偶尔看到几只燕子穿梭于垂柳间。呈现出一幅‘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的图画来。再看那雨中的荷叶上盛满的水珠, 闪烁着明亮的光点。微风徐来, 轻轻地吹着荷叶, 大大小小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侧耳侧听雨落在荷叶上的声音, 就如同游丝似的似有若无, 缥缥缈缈, 几朵红色的荷花像水中仙子, 低首羞颜, 似有千般幽思, 万种情致, 欲说还休” (《荷塘听雨》) 。通过人物的视角来写景, 人在图画中, 以荷塘雨景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让人的情感溶入到了自然景物之中。人是风景的构成者, 写景与写人如能达到有机的结合, 文中的景物就会更富有神韵。如“不知什么时候, 绚烂的朝霞染红了半边天, 又将柔和的色彩洒在校园里, 到处都移动着火焰般的红领巾、蝴蝶般鲜艳的花裙、飘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小树醒了, 沾了露水;野花也醒了, 她与露珠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小鸟醒了, 亮出那清脆的歌喉, 唱着向天空飞去……此时操场上, 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做操, ‘一、二、三、四’的韵律, 轻快的乐曲, 伴随着同学们那矫健的身影。” (《校园的早晨》) 这段描写校园的早晨的一角风景, 就是以景衬人的活动, 通过人物的晨练来表现出校园的美丽的晨风, 从而把平常的校园晨景写得生机勃勃, 富有朝气。二、情随景生, 触景生情。古今中外好的文章或优美的散文无不是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让读者读后回味无穷, 杜甫说:“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生活中, 我们经常看到某种景物, 心中忽有感受, 思绪满怀, 进而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就是所谓的“情随景生, 触景生情”。如“远看, 叶儿青青, 花儿点点, 好像色彩缤纷的珍宝, 散落在绿色的地毯上。近瞧, 那一串串的红花, 还有各种不知名的花, 它们这时也都竞相争艳。校园花坛的文化走廊, 那红榜上写着数理化的竞赛的获奖名单, 各年级的的学习园地、黑板报, 如春雨后的艳花争妍吐芳, 似乎在眼前展现一幅幅学科学、爱科学的动人画面。秋天是凋零的世界, 一片凄清。可如今于我没有一点感觉, 有的只是心中荡漾着春意,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到处洋溢着科学的芬芳和新文化的气息”。这一段描写秋天的景物, 但字里行间抒发出作者对科学春天的赞美。三、移情于景, 借景抒情。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篇好的文章作者都有是带着强烈的感情来描绘客观景物, 把自己的感受情注入到客观景物之中, 所写之景都是被赋予了浓厚的主观色彩, 这就是“移情于景, 借景抒情”。如“那‘千株扫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站在花前, 我吸了一口掺和着芙蓉花香的空气, 尽情地欣赏它的盛装:浅绿色的花萼, 粉红的花片, 金黄色的花蕊。它的娇嫩、恬淡时时透出一种妩媚而不妖治的风韵……它只默默地蕴蓄着生命, 不在三月争艳, 也不与九月菊花比美, 等到秋风来, 便发出一种令人惊诧的美, 为深秋增色, 真可为真正的花君子, 花中‘国色天香’的好女子”。这段精彩的描写, 是作者的借景抒情, 借花寓意, 展现了芙蓉花的美艳, 表达作者的对君子之士们的赞美。再如《故乡的榕树》中描写故乡的夏夜, 作者就是通过描写月华、流水、夜风, 并融入富有诗意的想像, 把故乡的夏夜写得宁静、美丽又温馨,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情怀, 令人神往、陶醉。四、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就是把自己难以表达的情感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写洞庭湖的美景, 及欣赏周边的景色的不同心情, 产生的不同情感, 抒发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表达作者的宽阔胸襟。文中的景物描绘虽没有诗情画意, 但又可从中体会到景情融合。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就是通过对月色下荷塘美景的描绘, 以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喜悦与哀愁。情景结合, 水乳交融。情与景不可分离, 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一篇好的优美散文要避免有物没人、有景没情, 就得做到情为景生, 景为情注, 只有二者妙合无痕, 才能使文章含蓄隽永, 意味深长。古今中外流芳后世的美文无不如此。晋朝的陶渊明的诗文无不是情寓于景, 情景相融, 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

上一篇:信息网安全保障工作下一篇:初一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