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的作文450字(精选20篇)
每次想到这句话,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海伦·凯勒。海伦在一岁半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在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经过艰苦努力,海伦考入哈佛德利里夫学院学习,并最终成为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像海伦·凯勒一样身残志坚的人,他们热爱生命,顽强的同命运作斗争。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要不懈的奋斗,勇敢地面对挫折。我们要做一个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人,我们要爱惜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要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做有意与人类的事情,并把爱心传递下去,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热爱生命,我们就要“明智地、正直地、如愿地生活”,做那个像艳阳天一样的人,用爱,用热情去照亮四周。热爱生命,我们就要做那个机会来临时,已经准备好了的人,我们要平时刻苦学习,努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优良素质,为更美好的明天,为他人、为自己、为周围的一草一木,乐观、自信、仁慈、守序地活下去。
一、内容要“真”
学生天天都在学习、玩耍;天天都与家人、学校、社会接触。每天都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 为何到了作文时就无话可说了呢?究其原因, 不外乎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小脑袋受教材、作文选中的范文影响太深, 以至于刻意地寻求统一内容, 统一模式;其次是不善于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不会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 不能从身边的小事中挖掘作文的素材。“巧妇难为, 无米之炊”。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范文的作用, 促使学生解放思想;在生活中, 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从而使学生有“材”选, 会选“材”, 选“真材实料”。
二、感情要“真”
尽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但不少学生还是在杜撰自己的想法, 有意无意地拔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因此, 我们必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给学生创造说话、交流的机会, 使他们敢发表、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想这不仅是在教学生作文, 更是教学生做人, 教学生做“真人”。下面是两个《清明祭扫》的片段描写:
片段一:
今天, 天阴沉沉的, 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去“四零烈士墓”祭扫。一路上, 同学们完全没了往日的欢快, 大家不声不响地走着, 空气似乎也凝固了。
祭扫活动开始了, 凝望着四零烈士纪念碑, 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向敌人冲去, 受伤了, 顾不上, 跌倒了, 又爬起来……想着想着, 我不由得热泪盈眶。烈士们的精神多么伟大, 多么令人敬佩, 今后我一定要刻苦学习, 以实际行动回报英烈。
片段二:
今天, 阳光灿烂, 可惜风稍微大了点,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四零烈士墓祭扫。尽管老师一再强调不允许讲话, 可一路上同学们依然窃窃私语, 一会儿为空中飞过的小鸟惊呼, 一会儿为路边盛开的油菜花赞叹。难得有机会放松, 大家心情好不舒畅。祭扫活动开始了, 校长先介绍四零年曹甸战役的经过。年年如此, 同样的话, 我们已听过好多遍了, 哪有心思再听?我人站在那儿, 思绪已飞出了很远:今天妈妈会烧什么菜?回去后老师会不会又让写作文?……显然, 片段一的作者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 也表达了一定的思想, 可却给人一种“假”的感觉。而片段二却写出了真情实感, 让人读后不得不打心眼里赞同。真实就是美, 它使文章魅力十足。
三、语言要“真”
英国著名“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过:辞藻在第一个诗人的手中是显得自然与清新的, 因为是出于真情的流露。后来的诗人明明没有了那种真情, 专想锦上添花, 于是辞藻失去了最初的自然与清新。学生作文虽不同于诗人写诗, 但同样提倡用自己的话说想说的事。强调语言的“真”, 并不否定学生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 实际上也只有在积累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不过, 目前学生作文语言普遍存在滥用词句, 千篇一律的现象。如写柳条, 总是像小姑娘的辫子;写圆月总是像个大玉盘;写湖水, 总是清晨见底……还喜欢堆砌辞藻。诚然, 整齐华丽的词句, 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真切、朴实的语言更耐人寻味, 更具有生命力。
关键词:有效作文;教学策略;主动参与;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语文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作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但学生在作文课上总是愁眉苦脸,感觉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我认为应该着眼于以下几点。
一、积累生活,开启心智,活跃思维,这是写作的根本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并鼓励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让他们积极思考人生,关注社会,这样他们的笔下才会写出反应自己的追求、抒发自己情感、发表自己见解的文章。
1.走进书籍,汲取材料
美国的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中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
2.走进社会,体验生活
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时事热点、社会实践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内容。据说,清代的蒲松龄在自家门口专门设置了一家茶亭,欢迎过往客人前来饮茶休息,听他们谈奇闻轶事,为写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因而对生活“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由此可见,学生只有融入了社会,成为生活的参与者,在社会中健康地成长与发展,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生命的艰辛和快乐……感动之情蓄积于胸,又何愁找不到写作的丰富素材呢?
3.创设情境,参与生活
生活具有神奇的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适当的情境,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弥补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的缺陷。创设教学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模拟现实生活;另一种是演示实验过程,这两种方法用生动、直观的情境开启了学生的写作之门,学生亲自参与、亲自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在写作文时就有话可说了;最后一种是展示各种画面,通过观察与想象进行写作。
二、感悟生活和佳作,做好读书笔记,这是写作的关键
感悟可以理解为对生活、对文章的感觉和悟性,有了这样的感悟,它才能引领你进入写作的境界,感悟是写作的关键。而感悟的深浅与一个人对生活的领悟程度的深浅有关。一个人对生活的感悟越透彻,所写出的东西就越有深度。这样写出的文章才可能会打动他人,引起共鸣。岳飞、诸葛亮并不以文字见长,可《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出师表》却成了传诵千古的名篇,这是与文章抒发的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是分不开的。作为学生只要能做到我手写我心就可以了。哪怕是写一件再细小不过的琐事,也应做到有感而发,让文字从内心深处潺潺流淌而出,这样才能打动他人。
同样,学生对一篇好文章的感悟越深,他从这篇文章中所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勤于思考,多想想文章在立意、构思、语言上的特点,如果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有所悟就要写下来,这就是做读书笔记。在笔记中可摘录作品中的美言美句,也可摘录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或者是一些精美文章等。除此之外还可以作进一步思考,摘一段优点的文字从修辞等方面作赏析;摘一段警句就某一哲理或某一思想作评论。这样做笔记的目的就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了,而是从理性的角度去感受语言的内涵了。
三、规范系统的训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针对作文教学,我制订了全面的训练计划。(1)培养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2)培养学生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的能力;(3)再培养学生写作的综合能力。作文几乎每周都写,每一次布置的作文均有考查的重点。既可作系列性的技巧训练,也可作阶段性的文体训练;既可以是精短的片断描写,也可以是中心明确、结构完整的全文写作;有时还可以依据阅读材料的某一段、某一章或全篇进行仿作,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再放开手脚,自由练笔,鼓励学生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文章来。同时,在讲评作文时我会朗诵佳作,鼓励优秀学生再接再厉;也会把本次作文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出来,让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倘若某一次作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就再练一遍,争取让学生在每一次训练中都有所收获。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写随感。针对美文慢慢品读,其间若有对词句的感悟,可以随即写下来。没有字数的要求,不需连缀成文;可喜可悲,可轻可重,可庄可谐,可赞可贬。
总之,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任何的偷懒和投机取巧都是要不得的。没有深厚的生活和学习积累,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的。作为教师更要把握好新课程标准去引导学生不断地关注生活,引导他们多接触名家名篇和借鉴考场佳作,同时对他们进行规范系统的指导和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育资源网.
[2]叶圣陶.文章例话.
[3]读书,1997(6):23.
人生中往往充满着许多的可能,许多的不可能,我们不知道我们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但是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的记得,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珍惜生命。
昨天看到报纸上有这样一篇新闻,新闻讲到:有一家三口,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自己8岁的孩子出去春游,因为天气非常好,所以一家人决定开车出游,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的开心,又拍照,又野炊,但是意外发生了,那一天晚上他们住在旅馆里,外边下了整整一夜的雨,第2天早晨起来以后,路上非常的泥泞,但是他们买了游乐场的门票,而且价格据说十分昂贵,爸爸不愿意失去这次去游乐场的机会,所以执意要去游乐场玩耍。最终一家三口开着车前往游乐场,就在游乐场坐过山车的时候,因为下雨将过山车的轨道变得十分的湿滑,过山车这项设备由于年久失检,过山车一下子从半空中落了下来,一家三口,无一生还。
看了这则报道以后,我的心里酸酸的,并且咯噔一下。生命就这样不值钱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好好珍惜她,否则当意外来临的时候,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珍惜生命,我们应该注重交通安全,不闯红灯。那天下午,我和几个同学去象山公园玩,来到半路,我们看到了灯亮,我马上停下来。我的同学说:“走,我们过去吧,别耽误时间!”突然,一辆面包车飞快过来,一下子就撞到了我的同学身上,我一看同学被闯的地方有血在流,我连忙打电话给爸爸,让他快来接我们,送我的同学去医院。在医院,我的同学知道了闯红灯没有好下场,后悔不迭。
珍爱生命,安全用电,不随便动电器,记得我们隔壁王小二,他非常喜欢手机,天天都在玩手机。那天他的手机没电了,他就充着电玩手机,突然,“轰”的一下,手机爆炸,王小二的手黑黑的。有人问他,他说:“我不知道!充电的时候不能玩手机。”
珍爱生命,我们不应该私自下河洗澡。去年的夏天,我和爷爷在河边钓鱼,看见几个小朋友在河里面洗澡,爷爷问他们有大人带没有,他们嬉皮笑脸地说:“没有”。爷爷说:“不能私自下河游泳”他们没有听,我和爷爷就钓鱼去了。不一会,就听见救命声,爷爷跑了过去,救上来刚才说话的小孩。
世间万物皆为生命,人类,小猫,小狗,小鱼,花朵,大树,小草,而地球也是个活泼的伙计,是不是会制造出一些麻烦,如: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灾害,生命在此时此刻,是那样的脆弱,犹如琉璃一般,一瞬间便土崩瓦解。但经得住考验的,往往都是笑到最后的。
不知各位是否度过毕淑敏的《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一文,文章一开头便提到了人生的诸多令自己自卑的事,但当她到一棵小草在一颗很有名的千年古树旁,依然傲然挺立,并且在大风来袭时,小草只是蜷曲了会儿身子,风吹过后,小草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
还记得曾经看过一组关于小草的照片,背景是一望无际的蔚蓝天空,一块灰黑色的石头重重地,死死地,压在一棵小草上,但小草却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他从石头的另一侧缝隙中,探出头来,在慢慢地向外伸展着,伸展着,好像伸懒腰似的,绿油油的,嫩嫩的,纤细的如同婴儿的睫毛,可爱极了。
小草是微不足道的,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
小草是柔弱的,柔弱到连小孩都可以不费九牛二虎之力就可以将它连根拔起。
小草是坚强的!在死气沉沉的石头下,是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是一颗坚持不懈的心!
一、作文失真产生原因
(一) 在追求高分中失真
我们的写作教学, 其目的只有一句话:在中考拿高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教师的案头堆满了作文技巧之类的书, 学生的抽屉里塞满了最近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选。厚积方能薄发, 组织学生大量阅读, 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 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 这不失为作文教学的一条成功途径。但如果为了作文的急功近利, 将名目繁多的满分作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学习的榜样, 那么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必定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二) 在传统教学中失真
很多老师在上作文指导课时, 习惯于采用先讲后写的教学模式。首先是教师讲审题、选材、立意等等, 接着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交流作文的内容, 然后才是学生动笔习作。
这一教学过程有其优点, 它让很多找不到思路的学生一下子觉得思路开阔、有话可写了。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向师性和模仿性, 教师的作前指导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内容, 也可能使他们“先入为主”, 束缚了思维, 从而造成了文章内容和表达上的雷同, 削弱了学生自我表现的力度, 造成了“千人一面, 众口一词”的现象。
除此之外, 造成初中生作文失真现象的原因还有不少。比如:作文评价体系制约、学生生活体验的缺乏、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学生怕说真话;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忽视与学生的真情交流, 等等。总之, 在这种种原因之下, 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愈演愈烈, 初中生习作在失真道路上越走越远。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实话实说、真情真发呢?
二、避免作文失真的对策
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着力培养写作兴趣, 多阅读、多练笔;并注意提醒学生要做个有心人, 多观察生活, 善于发现生活的动人之处。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 为了提倡写真事、抒真情, 我着重开展了作文写真活动。写真活动的形式多样, 平时应多渠道开掘、多形式训练。但要注意“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写“真”。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 日记型训练
日记要求学生把一天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最有价值的人、事、物、情写下来。它没有文体的束缚, 没有文题的限制, 没有字数的要求, 不需要顾忌中心是否明确, 也无需担心作文成绩的优劣, 任由学生舒展个性写“我心”、表“我意”、抒“我情”。要引导学生明白:日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是为个人服务的, 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才是回归了日记的本真。
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日记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呢?
1. 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反映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老师十分熟悉和了解的, 所以十分有利于老师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去真实地反映, 特别是对发生的一些事能真实地反映, 真实地畅想。
2. 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反映家庭亲情
学生的生活环境除了学校那就是家庭。家庭亲情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琐事, 充满了温馨的亲情或深长的韵味, 要求真实地把它记在日记里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做到。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把它真实地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反映社会现象
学生是社会的人, 最终要走向社会。关心社会,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借助各种社会活动,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学会分析社会现象, 解决社会问题, 在社会活动中提高作文能力。
(二) 读书笔记型训练
在每周二、四下午的语文阅读课上, 我总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 在下课前10分钟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感想。这样, 既保证了学生阅读的质量, 也能让学生做到及时诉真情。另外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 要求内容真实, 文体不限, 长短不限。然后我选择个别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课上交流。这样, 既保证了文章的真实, 也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在不同年级段, 应该进行不同指导:初一年级:以摘抄式笔记为主, 加上一、两句自己的点评。初二年级:以提纲式、提要式笔记为主, 每篇最好有自己100-200字的评论、感悟。
初三年级:以读书心得体会为主, 着重要写自己的观点、感悟。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 也历来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那些发自肺腑的文章, 历经岁月的风尘, 仍然那样脍炙人口, 令人喜欢;而那些矫揉造作的文字, 总会被历史湮没。真正的作文教学就应该从“真实”起步。相信通过教师的努力, 写作将不再是学生沉重的负担, 而是他们真实心灵的释放, 真挚感情的倾诉。
摘要: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作文教学可着重进行日记型训练, 引导学生在日记中真实反映校园生活、家庭亲情、社会现象;进行读书笔记型训练, 从而让学生写真事, 诉真情。
关键词:真实,生命,失真,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勰:赵仲邑译注《文心雕龙·章句》[M]。漓江出版社1985年。
[2]张天宝: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代课堂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 第3期。
一、你的爱法就是你的写法
珂珂:王君老师您是我们杂志的专栏作者,您的专栏深受全国师生欢迎,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您的方法好像对作文考试提分帮助不大,您怎么看呢?
王君:在我的作文教学系统中,写作跟“提分”无关。分数,只是作文写好了之后的附带品,而不是根本目标、最高目标。一教作文,就想到“提分”,任何作文行为,都直接拿“分数”去衡量,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怀疑,就批判,这是当今作文教学迈进死胡同,直接导致学生“一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一个人作文水平的提高,就像一个人调养身体,大部分时候下猛药是不行的,只能“中医调理”。中医见效慢,但能够让身体恢复到真正和谐的状态。而直接应对考试的那些技巧,像西药,在该吃的时候吃吃,见效快。但不能老吃,吃多了反而伤身体。
珂珂:当作文被狭隘地当成一种获取分数的工具后,我们的写作状态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呢?
王君:言说本来是人的本能。写作,如果是源自内心的呼唤,那写作者就将经由写作而抵达幸福。而当作文被狭隘地当成一种获取分数的工具后,直接的后果就是写作不再是孩子们热爱的生命事业,而成了人人都知道在说谎,并以此牟取利益的投机取巧。没有幸福,没有愉悦,只有忍受和煎熬。很多孩子,只要中考高考“赚取”了一个像样的分数后,从此不再写作,而且,永远瞧不起语文老师,瞧不起中小学时代的语文课。
珂珂:您提倡的“生命作文”“生存作文”具体有哪些内容呢?孩子们怎么来学习呢?
王君:“青春语文”的作文教学理念,大概有十条路径。比如, “变课文示范为经典引领”——我带领学生跳出教材,投身经典。我们以文学经典和影视经典为题材,探索人生的奥妙和写作的奥妙。你如何死?你如何活?你如何爱?你如何写?你的死法就是你的活法,你的活法就是你的爱法,你的爱法就是你的写法。经历了这样的课的学生,会获得一种写作的信仰,也最有可能让写作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这些课,都是某项写作活动的一个起点,它们是一种引领,引领学生走进一个真实的写作场。又如,“变校园视角为社会视角”——这些课,在我的写作课程中,叫“新闻课”。我们把孩子们从两点一线的模式化的生活沼泽中打捞出来,给他们换上干净的衣裳,再给他们一架显微镜和望远镜,肩发他们:看,生活不仅仅是值得过的,而且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啊!这是最让学生欢迎的一种课型。它是用语文的方式来解读社会热点焦点事件,让学生获取最鲜活最有温度的写作素材。写作中的小我与大我、本我与超我,就是在这样的对生活的感性关注和理性审视中逐渐形成的。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看《听王君教作文》一书,我在里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二、让“真实”成为一种本能和习惯
珂珂:在您的作文理念中,“真”被放置于最为核心的地位,它为什么这么重要?我们怎么理解这个“真”呢?如果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他喜欢的女孩,表达爱的情愫,这样的作文算“真”的么?“真”的标准是什么呢?
王君:“真”的标准是让自己变得更善,更美,也让读者受自己的文字的影响,自觉地向“善”和“美”靠近。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他喜欢的女孩儿,表达爱的情愫,如果让自我和读者都感受到了善与美的力量,那就是真。但如果没有,他也许写得下流,写得猥亵,写得低俗,让读者没有感觉到善和美,甚至感觉到相反的东西,我觉得这不算真正的“真”。
“真”为啥重要?一般来说,你怎么活,你就怎么写;你怎么写,你就怎么活。一个作家,根本不可能长时间撒谎,活一套,写一套。缺失了真,人格就扭曲了。善与美,也就没有了。如果写作不能够带给自己、带给这个世界真善美,还不如不写。所以,求真,永远是我的写作追求。
珂珂:在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有的孩子为了表现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往往写得有点“虚”,虚构能力不足导致情节和细节等方面的虚假,这个现象较为普遍。王君老师,有没有办法教会这部分孩子发挥文学创作能力呢?
王君:作文可以虚构,但不能虚假。虚构能力不足,是因为生命体验还不够,表达技巧还欠缺。我觉得,对这个问题不能急。一是要允许孩子们去尝试,去失败。写作也是在不断试错中进步的。不要打击他们。二是要为这样的孩子做出具体的指导,告诉他他的文字哪里失真了,哪里因为“虚构”不慎而变成“虚假”了。要用经典名篇为孩子们引路,告诉孩子如何做到“虚构”而不“虚假”。其实越是成功的幻想类作品,它的细节里、骨子里,全是生活的真实。三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真实的生活细节,学会描写这些细节。当写”真实”成为一种本能和习惯了,孩子们在虚构的时候就不会乱来了。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生活本身。
三、好作文是动心的、大气的
珂珂:很多孩子写不好作文,是否与我们的评价标准有关?
王君:你问到了点子上。是,我们现在很多老师教作文,永远纠缠在可以直接“拿分”的技巧上,学生当然以为“开头啊,结尾啊,点题啊”等等就是作文的全部。他们没有觉得情怀的表达,真情的流露是好作文的最重要表现。我们怎么引导孩子,孩子们就朝什么方向走去。我们急功近利,孩子们就变得浮躁浅薄。诚实地说,我们的评价标准真的有问题。幸好,中考高考改卷场上唯文采、唯虚情的状态正在被改变,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真实乃是写作的灵魂。我想,这也会影响一线写作教学的状态的。
珂珂: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呢?您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头盖骨很坚硬,科学家用了很多种方法都不能把它完完整整地切开。有一天,一个科学家不小心把一颗种子掉进了头盖骨中,没多久种子竟然扎根发芽了。随后,头盖骨出现了裂缝,并且被分成了两半。
连机器都完成不了的工作,种子却靠它坚持和力量完成了,这不正是一个奇迹吗?
种子不仅力量大,生命力也十分顽强。
比如,一粒种子在石头缝中也能生长;山崖峭壁上,一棵棵红松在山涧缝隙中生长,如今就成了参天大树;种子还可以在一片片荒凉中生长,即是上方有一块大石头,它也会将石头顶开,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草是顽强的。它在大风大雨中不屈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任你踩踏,它也绝不向生活低头。
花是有勇气的。在阳光下,它会躲起来,而蒙蒙细雨下,它不畏严寒,全冒了出来。小小的花,居然有如此的气魄。
树是不屈的。你把纸条砍断,它会再抽枝发芽;你摘走所有果实,来年它也会继续生长……
种子是一种顽强的生命;种子是一种力量的象征;种子是一种不屈向上的代表。
有些种子飘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长出叶子,甚至开出艳丽的花朵。而根在泥土里一直向深处扎着,寻找水源。比如在沙漠里生长着的仙人掌,它就是把水储存在身体里,而根就一直向下扎,一直扎到有水的地方。
有很多植物就算环境恶劣,也能长出嫩叶,或者开花。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一些植物只需要一点雨水和阳光,还有薄薄的一层泥土,就可以长得非常的鲜嫩,甚至枝繁叶茂。
而有一些人对待生命的态度,还不如大自然中的动物和植物那样坚强呢!但是一些身残志坚的人令我们非常的感动。比如,海伦。凯勒是一位美国作家,因为她小的时候得了重病,导致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力。她的妈妈给她找了一位女教师,那位教师让水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流动,并在她的手上写了“水”这个字,从此以后,海伦。凯勒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坚强地与命运抗争,成了有名的作家,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名著。
关键词:习作;观察;积累;我手写我心;真实生活;真实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指出:“作文首先要求说实话。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习作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所表達的应该是学生的真情实感,真实,乃作文的生命之基。
小学作文就是让孩子用自己的声音说自己的话,用文字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童真童彩、童心童声。倘若我们能引导学生多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人、事、景,这也就保证了作文的真实性。例如,写天气变化的、写活动、写感受、写事情等。要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做生活的有心人,思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然后,“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放手描摹自己的真实生活、真实情感,达到再现生活、再现情感之目的。
教学生学会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表述,把现场观察与想象、思维、语言活动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写真景。美妙的大自然,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它既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又如一个千奇百怪的万花筒。例如,我班学生吴xx在《风真大》一文中写到“墙角的纸、土、沙、都卷了进来。电线呜呜直响,人们都眯着眼睛,手也挡在了眼睛前面,害怕沙子或者土都飞进眼睛里,人们要往前走,狂风又把人往后吹,人们眯着眼睛往下看生怕摔着,风刮来的土又飞进了小朋友的眼睛里,小朋友走得歪歪扭扭的,好像刚刚喝醉了一样。”这是学生观察、感受的真实体验,把这种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习作。
习作源于生活,源于感动。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例如,在丁xx《妈妈的爱》中写道“我不情愿地喝下了药。接着,妈妈为我盖上被子去熬粥了。(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53页)粥熬好了妈妈端过来,轻轻地吹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送到我嘴边,一口一口耐心地喂我。”这是学生体验后所写的真实情感。
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写真心。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体现,是心里泉水的自然流淌。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生命,自有各自不同的喜怒哀乐。周xx在习作《可怕的第一次》中写道“晚上,我走进这间陌生的房间,东张西望,好像屋里藏着无数双眼睛在看着我,我害怕极了。在这黑洞洞的房间里,不知会有什么怪东西,电视里的鬼屋不就是这样的吗?”王xx在《比赛》一文中写道“尽管是第二次参加比赛了,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内心忐忑不安,像怀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乱跳。”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内心的真实告白。
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例如,马xx的习作《阳光伙伴》中写道“虽然比赛中我们没有取得胜利,但我们知道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滴水不成河,独木不成林,团结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只有团结,我们才能干好每一件事,只有团结,我们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刘xx在《风筝营救队》中写道“说干就干,我们满广场跑着,寻找落难的风筝。不一会儿,我们就解救下三四个风筝,看着一只只风筝被我们救起,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引导学生平时注重观察和积累,写作时有了素材,这样写起来地就会有话可说,让学生感受到习作就是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思、所感。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真实的写作。
一、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的作文“内容枯燥, 语言贫乏, 思维僵化”。殊不知要有信息的输出, 必须先有信息的输入。犹如春蚕不吃足够的桑叶, 怎能让它要吐丝结茧?至于老师面对着没吃多少桑叶的蚕宝宝们一个劲儿地传授所谓的“吐丝结茧”之法, 实为缘木求鱼。
学生的“吃桑叶”, 主要是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中基础的基础, 关键中的关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我们的阅读教学在理解和实践中都出现了严重偏差, 课文几乎成了阅读对象的全部。其实,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叶老的话再明白、再透彻不过了。如果说课内阅读主要是“指点门户”, 那么, 真正的“登堂入室”就是课外阅读了。所以, 我们要走进教材, 但更需要的是走出教材, 进行足够的课外阅读!把足够的、有效的课外阅读作为基础工程来抓。
童年是播种的季节,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课文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 教学中, 要注意由一篇带出多篇文章, 甚至整本书, 引导学生阅读, 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学习了《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引导学生去了解古往今来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 西周“常胜大将军”沙俊其的庆功栽杨;《齐民要术》记载, 生儿育女后, 种植生儿育女树;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 思乡植柳;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 写诗护树的故事……学习了《只拣儿童多处行》之后引导带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的特殊的爱的情感, 走近冰心奶奶去读读冰心奶奶的其他作品《寄小读者》《小桔灯》……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紧张的课业学习之余尽可能多地阅读课外文学名著和科技书籍呢?如何才能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大的阅读效果呢?
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压缩语文讲读的时间, 给学生提供语文课外阅读欣赏的时间, 让课堂成为真正的读书课, 给予学生一个和美文交流的机会和氛围, 另外需要精减书面作业量, 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 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 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还要定期与家长保持联系, 要求别忽略精神消费。
读书, 使学生尽情汲取甘露, 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 还能加强语言积累, 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同时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作文因体验而灵动
体验, 就是亲身尝试, 自我感受。用最本质的原感去触碰本质, 用原始去面对自然, 用从容不迫去面对波澜壮阔。没有亲身尝试, 你永远不会知道草莓是酸是甜, 没有自我感受, 你还是不敢相信那挥舞着大钳的螃蟹如此美味。生活需要体验, 用心用脑去体验。在奋斗之后享受成功, 是体验生活的快乐;在挫折之后品味失败, 是体验生活的苦涩。生活就是这样, 是苦与乐的结合体。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学生有体验的作文让学生乐在学中, 通过写真实的生活, 引发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培养真诚守信的生活态度和道德品质。这样的体验作文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思考能力。
今年的冬天, 下了几场大雪, 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 铺天盖地, 像柳絮、像鹅毛, 落在草地上、屋顶上、马路上、树枝上。大雪之后, 大地顿时改天换地, 一片洁白。雪给了孩子们偌大的想象空间, 雪给了孩子们一个广大的游戏场所。孩子们在雪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
开学不久, 与同学们聊寒假生活, 聊雪中的趣事, 同学们都兴致勃勃, 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撬、造雪房, 然后让学生们写下来, 学生滔滔不绝, 写得很有生活的情趣。
比如:“我喜欢冬天纷纷扬扬的雪。今天又下雪了, 看, 那小小的雪花漫天飞舞着, 像许多只白色的蝴蝶。它们悄然无声地从天空落下来, 好像无数的伞兵乘着降落伞从天而降, 那雪花小巧玲珑, 晶莹剔透, 不停地飘呀, 飘呀……”这段话写出了雪的样子。
“雪真的是六个瓣吗?我想仔细观察一下, 于是我伸出手, 接住了一朵雪花, 可是它转眼间就消失在我的手心里, 变成一滴小水珠。”这段话又写出了自己在雪中的亲身体验。
“雪仙子, 你总是悄悄地来, 又匆匆地去, 你把美丽的小雪花留在人间, 给庄稼带来温暖。你是那么纯洁, 无私地奉献, 我从心底赞美你高尚的品格。”这是对雪花的赞美。
……
如果说生命本是一张白纸, 那么人生中的种种体验便是那涂抹在这白纸上的色彩, 或绚丽, 或清淡, 或空灵, 或凝重。
这原本是个平静的下午,课间休息,我坐在教室里看书,突然听见有人喊道:“有鸽子受伤啦,大家快来看!”同学们一窝蜂的冲出教室。原来,有一只鸽子正有气无力的躺在走廊上,嘴里还流着血丝。看着奄奄一息的鸽子,我们不知怎么办才好。
有的同学叫来了吴老师,可是一向无所不能的吴老师也束手无策,吴老师稍稍迟疑片刻,果断的说:“同学们,来,我们把它移到一个安全的角落,看他能不能好起来!”刘子煜自告奋勇地说:“让我来!”他小心翼翼的抱起这只受伤的鸽子,轻轻地把它放在了教室的走廊角落。
就在一节课上了一半时,坐在窗边的同学喊了一声:“老师,鸽子飞到阳台上去了!”我们又惊又喜,涌到教室门口。只见鸽子果然站在阳台上,听到动静,她扑扇了几下翅膀,终于飞了出去,虽然飞得又低又慢,但是越过了诚信广场,飞到了操场上那片张树林里。
很多人习惯于挥霍时光,并美其名曰:享受生活,放荡不羁才是青春。
等到他们开始醒悟了,想起应该开始努力了,思维早就变得迟钝,心灵也变得怠惰,身体也逐渐在安逸享乐中被掏空,这时他们才会悔悟,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宝剑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什么能轻轻松松就能得到。剑锋需要一次次的磨砺,梅花经历寒冬的苦冷。那么我们呢?也许我们的时代没有那么多的磨砺,但是绝对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时代正在不断的进步,人也要努力跟上它的脚步。
为了明天更加美好,今天为何不愿意再努力些?
生命的意义,不是沉迷于所谓的安逸享乐,不知道时间的流逝,而是在自我反省中觉醒自我,不再迷茫,去探索更多未知的美好事物。
如今的我们拥有大把的时光,从未见过世界上的美妙奇观,怎么可以就这样只知道沉迷于自我,不知道去探索?
也许你拥有自己的梦想,那么请坚持下去,前面的道路便能够通往梦想的殿堂,就算人潮拥挤,就算路途遥远,也绝对不能轻言放弃。别不愿意努力站在原地只知道抱怨梦想遥不可及,只是你没有恒心坚持下去,这不是你放弃的理由。去追寻你生命的`意义,别让安逸享乐蒙蔽了眼睛,你应该去更加广阔的天地。
一、思维的来源
在启发与引导中去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来源, 形成基于学生自我的积累和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所选取的例文和课外优秀作品的阅读以及对生活的广泛观察, 不断开辟和丰富认知领域, 为思维活动提供更多的生发点。面对纷繁芜杂的信息, 教师可启发学生按类搜集与整理。如可按:1. 我与他人 (同情、宽容、感恩、合作、责任) ;2. 我与自然 (生存、 敬畏、责任) ;3. 我与社会 (热点、文化、公德) ;4. 我与自己 (完善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 分类整理。
学生通过这类形式的整理, 其实已对信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思考, 长时间坚持还可以培养经常整理、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习惯。此过程与传统的教师传授灌输, 学生被动接受形成鲜明对比, 学生能够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教师只是创设情境激发引导, 双方形成教学相长, 共同发展。
二、思维活动品质的优化
在重视创生, 学教一体中优化思维活动的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与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关系极大。优良的思维品质, 必定会使思维能力迅速提高,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时候, 可以着重从这些方面入手。从联想想象开始,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然后通过变换和质疑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 再以对比和辩证的角度去思考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在思维的创造性上, 由于它源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 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 提出新异的见解。在历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 往往都是那种发散性的命题方式, 让参赛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当然, 优秀的作文也必然是符合创造的要求和过程, 用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材料联系主题进行联想和创作, 有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正是这个特点, 在作文思维训练时, 教师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性, 因为想象力和创造性不是传统的老师教与学生学能够产生的, 更多的在于学生主观能动, 体验感悟, 积极联想与想象, 激活自己的思维, 教师更多的是激发与引导。
而思维的灵活性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观察研究, 发现事物的新特质, 得到与他人完全不同的认识, 也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向, 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通过研究学情与教情, 在课情上让学生破除思维定式, 采用横向展开、纵向深入、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提高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养成习惯。
思维的批判性来自于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思维训练时, 鼓励学生要有质疑的精神, 对现存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反思与批评。批判一种事物或现象, 关键就在于找到其中的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还要带着发展的思维去分析思考。学生也要质疑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会学, 学会教, 体验感悟, 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的深刻性则要求学生思考问题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从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多重关系, 预见事物的发展。平时作文的立意与分析, 要力求多层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要理清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原因与结果、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学会用发展、运动、变化、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 学会用联系、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学会用适度的观点分析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关注自然, 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 重点培养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逐渐形成自己的辩证思维。
三、教师参与和引导的过程
教师可以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创设开放、民主、科学的训练环境。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发挥写作者——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作小组各成员独立思考, 每位组员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组内讨论, 补充完善。然后, 各组之间进行思维互动, 思维成果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通过创设民主化、立体化的思维场景, 宽松的思辨氛围, 培养学生勇于怀疑, 敢于探索的精神。合作学习引发的“脑力震荡”有效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 丰富了选材, 深化了作文主题。口头表述起到激发思维、整理思维、强化思维的作用。合作学习之后, 学生独立完成作文, 之后可采用学生自改、互改, 教师评改, 学生再修改等多元评改方式,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
教师重在锤炼学生的思维过程, 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帮助他们养成思维的习惯同时, 坚持以人为本, 追求一种长远的发展。灵活地采用一些“支架”积极引导和帮助, 如上文提到的分类整理类型的提出, 思维训练时启发式问题的设置等, 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写作思维过程中。只有我们的学生真正乐于思考、学会思考、勤于思考, 用思维之笔写下属于自己的诗篇, 才能在作文中完善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 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铸就新的生命。以和谐的体验过程, 获得永久的学习技能, 促进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 那么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也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陈怡.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28) .
田间地头的虫吟,能倾听到生命对时光的陶醉;城市街头的杂音,能倾听到素朴日子的醇香;经典名作的诵读,能倾听到生命河流醉人的召唤……蒹葭苍苍的婉约,十字街口的徘徊,书香盈溢的沉湎,都会让我们咀嚼出生命的独特韵味:或青涩,或甘甜,或醇厚,或纯粹!
请以“倾听生命里那些醉人的声音”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思路导引】
读懂文题。倾听,是用心去听。唯有静下心来,仔细聆听生命里的每一种声音,才能从中领略到生命中“原汁原味”的美好。大自然的真实呼唤:花草的妍丽,狂风暴雨的肆意,树木拔节的声音;日常生活中的轻声软语:亲人的呢喃私语,友人的亲密话语,陌生人的关怀微语。精心筛选适合的题材,才能更好地将文题领悟到位。
绘写画面。可以在叙事的过程中,描摹声音的质感:清脆或响亮等,亦可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将声音喻作“花”、喻作“泉”等可以感知触摸的东西。也可以将生活中的声音与印象中的声音对照着写,从不同的角度,把声音描摹到位。同时,可以将声音置于特定的环境背景之下,才能真正倾听到生活的真谛。
颖悟哲思。世间万物皆有声,有的真实地响彻耳畔,有的却在心灵深处回响;有的轻柔地在身畔响起,却又在记忆的深处回荡;有的在静默的深夜响起,却又能很好地唱响在灵魂的深处。让自己颖悟生活的真知,人生的真理,更多地感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醉人芬芳。
【佳作示例一】
倾听生命里那些醉人的声音
张姝琦
苍黑色的湖,过了冰封的季节,季风过境,滑过温暖湿润的气流,视界模糊,温柔涨潮。倾听啊,滴,滴,滴——咚,那是点点暖阳般醉人的节奏。
——题记
眼眸即温柔音
百无聊赖地望着吊瓶,数着它已经滴了几滴,我低低地叹了口气。“咯嗒——”门口传来一声轻响,循声看去,穿着一身黑的爸爸与晃眼的白墙格格不入。“脸色好多了,退些烧了。”沙哑的声音,肯定的语气。我猜也知道,他用目光早就“检查”了一番,轻柔不可察觉的触碰,以及目光落在额上的一吻,仿佛能感受到的温度,很舒适。
橘黄色杯子递到面前,“喝水。”简洁的语调带了些不可抗拒的成分,不知为何,自己所想的,他用双眸便能察觉到,敏感到极致,体贴到极致。喝着水,我看向他的侧身:侧脸仿佛被光模糊了边缘,眸子是一潭静谧的湖,瞳孔里氤氲着湿润的光,沾染上了淡淡的柔和哀伤。
他在用他的方式关心我呢,用他的眼眸。所以自己沉溺于其中,一举一动他都明白。接过他递来的纸,悄悄拭去一小抹的模糊,也更为清楚地看见溢于他双眸中的爱,以及沉淀下的温柔,多希望这零碎的爱可以长久地保存啊。
倾听爸爸那无声的爱,明白:眼眸即温柔音。
众树在歌唱
午后柔和的阳光颜色温暖,夹杂在凉爽的风中。不过寻找出路的我并无暇观赏美景。转来转去,又回到原点,万般无奈下,求助于穿着制服的一位女子。
“的确,这里的花花草草多,不记住方向,容易走丢噢。”那名女子温柔地笑着,领着我往前走,并告诉了我身边的植物名字,“看这个,是黄色的风信子。”“啊啊,那是法国梧桐!”欢欣的语调微微上扬,如同她嘴角翘起的弧度,盛满了点点阳光。她不时地回头转向我,小声却柔细地提醒我注意脚边,细细密密的笑意随着空气散布在身边,恬淡的微笑如初春的太阳,比起耀眼,更多了一份亲和。
她轻轻握住我的手:“慢些,这里滑呢。”来自手心舒适的温度,亦如盈盈笑意中带来的暖意。一瞬间,两个人的温度互相传递,世界的温暖在这一刻发酵。
“听噢——”她愉悦地细语。
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
“树在歌唱。”抑或她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仙人呢。
双手紧扣,与她倾听温暖之曲,那是众树在歌唱醉人的曲子。
巧合的忙音
西瓜瓷风铃绕着风旋转,夏天的时光缓缓前进。
叼着根冰棍眯着眼睛看向阳台,只见阳光慵懒地散成几团,仿佛被拆开的毛线团般,温吞地拆出几条毛绒绒的线。
我思考着中午该吃些什么,打个电话问妈妈吧,拨出了一串熟记于心的号码,略待了几秒:“嘟,嘟,嘟……”是忙音,奇怪。我再次拨出号码,耳边的风“刺啦刺啦”地响。又是阴沉的忙音,我有点不耐烦了,她在打电话给谁?身体比大脑更快做出反应,又一次按下键。“嘟,嘟……”空洞的忙音很冰冷,我也仅愣了几秒便挂断,看来午饭要靠自己了。还没等我叹完气,铃声却猛地响起,接起:“你刚刚打电话给谁啊?急死我了!怎么了?作业不知道吗……”想见妈妈虽是一脸的抱怨,说不定眼里却尽是宠溺的色彩,语调中的关切穿越电话、穿过大脑到达心灵的彼岸。电话这头的我无声地笑了,有点儿明白刚才的忙音了。
妈妈对我温暖的爱,夹杂在那巧合的忙音中,那样真切,那样清晰。
不仅仅这些,回想起那些让心微笑的人、事,温馨的气氛就会发酵。仿佛嗅到了刚出炉的面包的奶香。是爱的味道,那是唯一的、永恒的。由最初的淡甜到现在的暖香,是因为多少人小小而又真切的关爱,多少温暖而美好的瞬间,才得以聚集成如此动人的气息。
爱,是伟大的治愈系魔法师,它可能藏在眼眸中,不经意间沉沦在它的温柔里;它或许是伴着微笑,侧耳聆听便感到众树在歌唱的爽朗;它或许还夹杂于忙音里,用电波传递温暖。倾听生命里那些醉人的声音,在时间长廊中奔跑,擦出零星的火花,永不停息。仿佛一万年的时间融化在爱的魔法中,让人寻宝般翻找着,收藏着,细嚼慢咽着,糅入骨髓,融入那有些泛旧却安心踏实的长久的爱中。
【佳作示例二】
倾听生命里那些醉人的声音
程果
我在田畦里细数一季花开,歌谣声声醉人,恰似你嘴角的笑容窄窄。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又是一年丰收时,奶奶忙活起来了,小院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忙音。
蝉声陪伴着如水行云流向黛色的远方,从惊蛰一路走到霜降,田野终于用温存的橘黄描尽容颜。夕阳轻染过去,西风凛冽地携着清甜的草木清香辗转在大地上。小院前堆积起麦秸,奶奶缄默地扫视一番,拿着一柄锃亮的名为连枷的农具站在其中。她用枯瘦如竹枝的手颤抖着高高举起连枷,不由自主地向后仰了仰,随后,迅疾地向前一俯,连枷以优美的弧度如流星般急急拍打在麦秸上,“啪!”激起草枝一阵炽烈而又清脆的响声,“哗啦啦……”地上的草屑竟摇晃着升上天空,奶奶不禁用手撑着,大口大口喘气,额头几缕青丝被滚落的汗珠黏在一起。夕阳正沿着亘古不变的道路慢慢变大,时间从她嘴中呵出的白气间灵巧地溜走,奶奶不屈地再次举起连枷,“啪!啪!”那声音铮铮如肖邦的琴,不屈不挠,掷地有声。“啪!啪!”那声音是一种坚忍,一种勤劳,一种生命的渴望,一声又一声,铭记在我的心间……
打完了麦,奶奶又开始筛豆。
竹条缝合成的圆盘上,堆了满满的青色、黄色的豆子,夹杂着灰色的草屑。奶奶无言地举起它,不顾刚刚还未随风消散的汗,两手有节奏地左右晃着。“哗啦哗啦……”豆子们颤悠着,乱滚乱溅,在盘中上下颠倒,各种细如牛毛的草屑悠悠地飘落。奶奶被熏黑的脸绽出最美的笑,“哗啦哗啦……”丰收是多么快乐,声音是多么醉人。
奶奶用一双满是褶皱的手,弹奏出一季激动人心的乐章,她的勤劳、坚忍,对生命本味的热爱,如同一个个强健有力的音符,赤着脚在我心上一垄一垄地走,缓缓归……
轻捋米色二三入卷,细呷麦香始淡后甜。倾听麦田,倾听奶奶,倾听勤劳,倾听坚忍,只有倾听这些醉人的声音,心中才会开出一束无声花,烟波里成灰,也消逝得完美。
倾听阡陌田畦上奶奶弹奏出的醉人的声音,生活才得似饱满,充满生机。
握紧了,轰轰烈烈的人生便已经开启;如果松了手,你就会碌碌无为一生。有志者,自然会事竟成,无志者自会十事九空。在人生的战斗中,需要自己运筹帷幄,不必为死之将至而焦虑,不必为生之惨淡而叹息。
命运之神对于每一个都是一样的,谁也多受它的眷顾多一点,更没有尊卑之分,只有勤懒之分,人人都有一棵 摇钱树 手,人们须用它来辛苦劳作,建家立业。时间匆匆,时间长河中流动着一串串脚印,大街小巷里任何一个奔忙的身影。生与死的考验很快就会堆积在岁月中,而岁月只会隐匿在那个不知名的角落里,要你去寻找,寻找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著名女作家冰心所说. 我说,生命是一本书. 当人们翻书的时候,就是探索生命的存在;当人们看书的时候,就是领悟生命的真谛;当人们阅书的时候,就是歌颂生命的伟大;当人们写书的时候,那就是感受的酸甜苦辣....没有书,就好像地球失去了阳光--一片黑暗;就好像断翅的鸟儿--一壁席地.充分发挥书的作用,就是显示生命的价值.如果书的内容是肮脏的,就永远不会在世界立足,将被人们所排斥.因为肮脏的书会禁锢平凡的思想,摧残人才,扰乱充满温煦的世界.它的存在,最终被人唾弃. 生命是一本书,也许写一生成不了杰作,也不要粗造滥制;也许不是名著,也不要丧气.哪怕无人阅读,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说,生命是一场雨露. 寂静的夜晚无人踪影,但有晶莹剔透的雨露正滋润刚破土而出的草儿,无人知晓....也许你在夜里被雨露淋湿,感到无比的颤冷,但这就是晶莹剔透的雨露在湿润痛苦,覆盖邪恶---心的洗礼. 生命,是世间万物的奇迹,是地球的生灵. 生命,是人生的化身,它充满痛苦和快乐....来吧!朋友,用青春的色彩点缀你的人生,让人生更加亮丽多彩,让生命完成生命的使命.......
第6篇
课堂的开始, 我就指出此次作文中存在的两种比较明显的倾向:一是矫揉造作, 二是低幼化。学生们听见这样的评价都嘻嘻哈哈地笑了, 觉得这样的概括过于夸张, 于是我便读了一篇作文的开头。
“残阳用他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天空, 缓缓地倒下;枯蝶与败叶在风中奋起, 却无力垂下他的翅膀。我空倚墙壁, 拿着那蓝色的枫叶, 向着残阳投去那最后一束无助的眼神……”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 学生的谴词造句有一定的基础, 知识作文从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玄之有玄的气氛, 故作深沉却毫无真情实感。“残阳”、“空倚墙壁”、“蓝色的枫叶”这样的词虽然有些美感, 但是大量的堆砌只会让人觉得是在买弄文章, 刻意营造的氛围毫无真实可言, 文字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怨自艾。
在诠释幸福的时候他又这样写道:“提起手中长剑;披上厚厚的甲胄;跨上英勇的战马;背上回家的信念。黑夜宾团败退, 天空依旧是湛蓝的, 怀中的战友即将离去, 他不舍地望了一眼这世界, 摘下一朵鲜花闻了闻, 用艰难的话语描述着:‘曾经我为有一个幸福的家而自豪, 今日, 幸福以我为自豪。’自此, 这里立起了一座碑, 碑上的字就为‘守望’。”
这篇作文读完之后, 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有的同学却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不错, 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 有的同学说文章写的很做作, 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这让我不由的产生了思考:有些同学平常‘新概念’、‘创新’作文读的多, 写到文章就想在形式上求新, 在清洁上猎奇。其实写多了, 变不觉得新了, 而且在追求这些“新思维”的时候, 往往忽视了真实深刻积极意义的思想表达, 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多少艺术的真实性可言。
于是我旗帜鲜明地指出这类作文纯属无病呻吟, 文章的情感异常苍白, 文章过多地变现自我, 宣泄小我;内容缺少清纯、灵动的气息, 也不能给人以启发思考;表现手法上以彻头彻尾的心理景物描写表现事情主体的多愁善感、苦闷烦躁, 全没有一点当代中学生的蓬勃之气, 这种矫揉造作词语的堆砌全无真情可言。《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这番评论得到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刚才支持这篇作文的学生已经若有所思地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圈圈画画了, 看着他们的转变, 我心里暗暗高兴。
接着我又在投影上打出名为《幸福的微笑》的作文的前三段:
上次回家, 妈妈心情不是很好, 当然我心情也不好, 我心情不好的原因是我被我妈妈训了顿, 我妈心情不好是因为昨天是她的生日。“儿子, 昨天是我的生日, 你怎么连个短信也不多发回来啊?”“昨天……”我吃了一惊。“居然忘了, 老妈每次都记得你的, 而你哪次想起我来的?”
回家走在路上, 对面走来了一位年轻的母亲, 而那位母亲怀里抱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婴儿, 小婴儿估计年龄不大, 头却很圆, 脸上肉多得使得眼睛都睁不大。我不禁想起我小时候似乎也是这样的, 但似乎我更能哭些。母亲边摇边唱, 而母亲身后一指紧跟着一位年轻的小伙子, 估计就是婴儿的爸爸。当母亲摇着婴儿时, 父亲也没能闲着, 一只手里拿着一个奶瓶, 时不时喂两下, 另一只手拿着一只小鼓, 时不时转几下。看着这对年轻的父母忙前忙后, 我不禁又想起我小时候他们是否对我也是这么无私地关怀呢?年轻的父母虽忙, 可是我从他们脸上甜蜜的微笑不难看出, 他们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了。
我不忍再看下去了, 因为我上次做的事情足够深深刺痛一个母亲的心。于是我决定我要做些什么来弥补我的过错。
本来是一个很温馨的生活细节, 只可惜他幼稚的语言描述和部分情节的夸张, 让一篇本可以洋溢着暖意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 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真实, 我——一个十六岁的主人翁显得幼稚可笑, 妈妈这个形象显得势力, 没有母亲的隐忍与温情, 至于那个路上的一对年轻父母, 尤其是哪个尾随在后的父亲, 一会儿是小伙子, 一会儿是父亲, 一会儿又是爸爸, 动作麻木且混乱, 形象完全脱离美好温馨的场面, 还有哪个婴儿, 为何要塑造成“年龄不大, 头却很圆, 脸上肉多得使得眼睛都睁不大”的古怪形象?作者在写作时无意于夸张与变形, 但是由于语文素养的缺乏把生活中原态照搬而不加提炼, 造成这样低幼化的文风。
“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是些出来的, 也是该出来。教师应该把文章的修改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我的习作和反复修改中悟出写作的东西必求毫发无憾而后已的习惯。
于是, 我给学生们明确修改作文的方法, 尝试着把第二篇作文修改。我选择把《幸福的微笑》前三段拿出来抄在黑板上修改, 经过三个学生的一次上黑板修改, 终于把这三段的出现的问题全部找出, 学生很感兴趣, 还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个性化修改。我想作文课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就很好了。
最后我让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重新改编这段文字, 经过修改, 很多作文还是能够很好得扬长避短。
一、文章关键处要有“画龙点睛”的妙笔
每篇文章都有引人入胜的看点,即文章的关键处。从行文结构来看,它往往起到了紧扣文题或话题的作用,言简意赅地点明写作要旨。一篇文章常常会因几个意蕴深刻的句子而流光溢彩, 摇曳生辉。“画龙点睛”的句子多是议论性的,体现了作者的识见和学养,凝聚着作者的个性化感悟和人生智慧,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思考力,增加了文章的厚度,提升了文章的品质。
2009年路北区毕业考试是命题作文“季节”,下面这些句子就是从部分满分作文中摘录出来的;“汉堡和薯条都是有保质期的,唯有文化与人性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夺目”“不要让季节在稻田走过,也让季节在城市与人为伴。”“季节是一种秩序,而我们正成为秩序的破坏者”“这是个欲望充斥灵魂的季节”“季节轮回,但人类社会没有轮回。”这些精辟动人的句子犹如文章的眼睛,有了它,整篇文章顿时显得气韵生动、意味悠长。
一位考生在《万象人生坚守自》中写道: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则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耳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选段中多处运用名言警句,富有诗意,使议论精巧而又形象。
二、文章题目的选定要达到“一叶知秋”的目的
对于宽泛的题目,作者要把握好“题眼”,要化宽泛为细小,化虚空为具体,找到一个精巧的突破口,从而做到一叶知秋,尺水兴澜。将“小我”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与社会风云和时代精神连接起来,使难度较大或主题宏阔的写作内容简单化,同时也为真实的、个性化的情感表达找到一个适宜的方式和路径。常常是以实写虚,从小角度写大境界。
2009年天津北辰区毕业作文命题是“有句话常挂嘴边”, 有个考生就把天津的口头禅“倍儿好”作为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写出了天津独有的地域文化和人文风情,也写出了天津人可爱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一句亲切朴实的“倍儿好”,原来也可以作那样宽广而深入的演绎和开掘。
话题作文“诗意地生活”,既可指一种生活态度,又可指一种价值取向,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重新打量,也是对生命意识、生活目的和生存意义的发现、体悟和思考。我们当然可以写理想、激情、自由和崇高,但未必不可以写凡俗的感动与温暖,也未必不可以写弥散着生命活力与美感的自得之见和自在之趣。有篇佳作恰恰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爷爷和奶奶慢慢变老的故事,通过他们的“忙碌”、“埋怨”以及始终不渝的“依赖与信任”,对诗意的生活和生活的诗意作了别开生面的诠释。
三、文章的主线要有“曲径通幽”的脉络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实践中,就某事某物来探幽索隐,是大家所习见和擅长的,如能在看似散乱的材料中感悟到并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无论是从思维延展的深度还是从内容涵盖的广度上来讲,都会更全面,更立体,更辩证,更大气,更饱满。将多则经过遴选的材料围绕着一个中心意思串联起来,使其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正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的那样,“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节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 这无疑是立意创新中便捷而实用的方法。
材料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由浅直到丰富,由简单到复杂,层层剥茧,步步推进,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就在这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化。需要强调的是,跳跃性串联的立意方法,融入了作者更多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化情感。正因为如此,在对材料的驾驭方面,作者不能囿于一景一物一事一理,要善于捕捉典型而有意义的事例,把握材料之间的内在的逻辑关系,以点带面,因事见理。
四、文章的思维倾向要有“独辟蹊径”的效果
学生可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和明晰化。即在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认识的基础上,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提出与其相应的观点。运用逆向思维,常能出奇制胜,是写出创新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
【热爱生命的作文450字】推荐阅读:
热爱生命的作文800字06-10
热爱生命300字作文11-09
怒放的生命450字作文09-13
生命的意义高一作文450字10-17
热爱生命善待生命优秀作文11-20
热爱生命读后感400字06-22
写热爱生命作文06-17
高中作文热爱生命10-20
关于热爱生命话题作文09-13
热爱生命优秀作文高二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