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旅游策划
在以旅游策划市场为导向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建立高起点的建设水平,符合现代市场惯例,满足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的需求;政府调控、开发商运作、全民参与,创造政府、开发商、当地居民共赢的局面,金三角国际风情小镇的开发投资量大,是一个需要长期运作的旅游策划项目,因而政府、企业、居民等各相关方面都有责任遵循一致的方针,在项目的开发、管理、经营中,协调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项目能够可持续地发展;
金三角国际风情小镇的开发不是项目的拼凑,从整体到局部,应始终贯彻文化风情体验主题,体现区域特色,由建筑、景观、设施、人物、活动共同创造统一的主题情境体验空间,成为具有后现代意义的金三角主题文化休闲社区,强化文化风情氛围,追求文化混搭融合创新的风格,体现时尚娱乐的小资情调。
一、村民对旅游态度的演化分析
本研究把傣族园发展旅游时期分为四大阶段:1999年开园之前的发展旅游之前阶段;1999年开园后到2002年为发展旅游初期阶段;2003年至2007年为中期阶段,2008年至今为发展旅游的近期阶段。傣族园村民对旅游的态度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开发之前和开发初期的愉悦,到中期的冷静,到近期的冷淡与愤怒。
1、开发之前和开发初期的愉悦阶段。
传统上,傣族是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在2001年橡胶价格迅速上涨之前,主要以粮食农作物种植为主,收入一直比较低,2000年以前农民人均收入大约为1700元。橄榄坝傣族的传统民居是干栏式建筑,家家有庭院,内部环境还是不错。但是庭院与庭院之间的小路却是土路,每逢下雨就泥泞不堪,对村民和早期进入傣族园的游客来说,行的矛盾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行路困难,1985年每个村民出资37元将主干道修建成柏油路。在傣族园公司进入之前勐罕镇镇政府就投资建设了社区内水电基础设施,当时没有安装路灯。由于照明设备和线路老化,园内经常断电,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无论是第一个投资者信益集团还是后来的傣族园公司,都对村民承诺会改造道路,园内通水电,开展旅游接待。村民对发展旅游带来生存环境改善和经济收入提高的期望非常高,几乎家家都买了新被褥,迎接游客的到来,迎接新生活的到来。1许多村民争相要求以各种途径参与旅游。笔者对另两个寨子曼广浓、曼浓岱的调研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这个结果。这两个寨子与傣族园隔龙得湖相望,同为曼听村委会下属的村寨。因与傣族园相隔太远不便管理,故开发初期时而未被划入开发范围。2008年8月18日,这两个寨子要一起清理共用水渠,每户村民都必须有人到场清理责任段内的水渠。在两个寨子村长波温对和波进的帮助下,笔者对两个寨子约30户村民进行访谈。几乎所有的村民都选择“喜欢旅游开发”,答案是“可以增加收入,改善环境”,即使知道傣族园内的利益冲突也还是如此选择。这些资料表明,这个阶段的傣族园村民对旅游还是充满正面期待的。
2、发展旅游中期的冷静阶段。
1998年橄榄坝农场介入后,傣族园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虽然在招工、土地补偿等方面有意见,但是居民还是比较配合公司的管理。在公司的指导和帮助下,庭院经济得到一定发展,村民广泛种植热带水果花卉、树木。2004年傣族园公司进行了第二期工程,将主干道加宽并改建为水泥路面,非主干道全部以红砖铺地,改善了傣族园社区的交通状况,傣族园公司对村民也进行了旅游接待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这些举措不仅给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游览环境,也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如公共场所的拥挤,村民对陌生人好奇眼光的反感,邻里、亲戚关系的淡漠,对旅游利益分配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明显。这个阶段村民对旅游的正负面影响认识程度加深,对旅游的态度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愉悦,大规模的对抗还没有出现,村民对于旅游的态度还处于反思与观望阶段。
3、发展旅游近期的矛盾阶段。
笔者第一次调研是于2008年8月期间进行,恰好傣族园公司与傣族园5个寨子的第一个十年开发合同于2008年10月到期,村民之前的不满在合同到期之前分外明显。焦点集中于土地租金过低问题、收入分红问题,生活质量问题上。在问及“如果你不愿意参与旅游,为什么?”时,村民的回答是,“泼水、歌舞太吵闹,影响休息”,“电瓶车太快了,非常不安全”,“游客多时,傣族园公司不允许我们走园内主干道,我们必须从龙得湖那边绕回村寨,非常不方便”,“垃圾多”,“游客多,没有安静了”,“傣族园公司为了控制逃票行为,对拜访我们的亲戚朋友人数予以限制,给我们和亲戚朋友之间的正常社会交往带来不便。每次都要到景区大门去接送,亲戚朋友很不高兴”。甚至在问及一些经营户时,他们也表明如果有可能,他们还是愿意回到从前没有外人打扰的安静生活状态。这一阶段,村民对旅游的负面影响体验更深了,对旅游的期望和对游客数量的期待不如从前那样强烈。与此同时,利益冲突的程度开始上升,波及面扩大,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向有关部门反映利益分配不合理问题,最极端的事件就是2008年4月村民为改变现行利益分配模式而封堵景区大门。但是,这一阶段的村民对旅游的态度出现矛盾的心理。尽管对旅游负面影响的认识不断加深,但是对旅游带来的物质利益又难以舍弃,在进入与退出旅游业之间矛盾。
二、村民对旅游态度演变原因
1、村民农林业收入迅速增长,旅游收入重要性下降。
在傣族园开发初期,村民主要以粮食农作物种植为主,每家土地面积(包括旱地、水地、林地)平均为12亩,2000年以前橡胶价格很低,干胶价格每公斤不到4元,2000年干胶价格为每公斤4.5元,农民人均收入大约为1987元,但是自从2000年以后橡胶价格开始缓慢上升,到2007年和2008年更是分别达到每公斤13元和15元的高价位,很多村民毁掉粮食作物和其他林业作物改种橡胶,村民的收入增长很快。曼听村委会提供的的数据表明,至2007年底,村民人均收入为3672.40元,2008年为3842.76元。实际上在笔者前后两次调研中,在收入项下,很多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远不止这个数。下表是曼听村委会提供的2000年到2008年干胶价格和村民人均收入的数据。
2、与外界的交流拓宽。
与外界的交流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第一,各种媒体,尤其是电视的迅速普及。在傣族园,几乎所有的村民收看的都是汉语频道,以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区卫星电视播出的节目为主,接触到了大量旅游知识以及权益维护方面的资讯。第二,与游客的交流。尽管傣族园村民对旅游的态度不像从前那样积极,但是对于旅游带来的交流面拓宽给予很高程度的认可。第三,研究者的调研。因为傣族园是民族村寨旅游社区中规模比较大、发展时间比较长、利益问题比较集中和突出,所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6组研究者以傣族园为案例点进行调研,除了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对傣族文化进行的研究,焦点大多集中于利益问题。研究者的调研从一个角度普及了利益理论,刺激了村民对利益的关注程度。
资料来源:勐罕镇曼听村委会
3、村民对旅游负面影响的反思。
村民的回答也透露出了村民关注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对旅游负面影响的反思。旅游带来了传统文化商业化,生活不安全、不安静,朋友、亲戚、邻居之间为争夺游客反目成仇,以前和谐的生活环境被旅游及经济利益冲突冲击得七零八碎。当旅游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引起村民的反思时,村民对旅游带来的利益也在反思。
三、发展趋势
1、对旅游利益的期望比较高。
村民对旅游利益的期望是比较高的,50户村民都认为自己享有“开发经营傣族园旅游资源并从开发经营中获益”的利益,其他的利益要求如“要求公司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要求公司安排就业和培训”、“获得政府政策、资金支持”比例也比较高。相对于对利益的认知,对于责任的认知主要局限于“传承和保护傣族传统文化”方面,说明村民虽然有参与旅游并获益的热切期望,但是如何去实现这些期望却是不明了的。
2、通过旅游保持傣族的传统文化。
现在的傣族年轻人及孩子绝大部分只会说傣语而不会写傣语了,会刻贝叶经的人,会织傣锦、制作陶器的人也越来越少,这样发展下去,傣族传统文化慢慢只留下影像资料没有文字资料了。傣族女子一直喜欢穿着本民族服装,但是男子在发展旅游业之前就早已改穿汉装了。但是村民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什么好担忧的。现在的傣族人已经不像从前一样那么看重入寺当一段时间小和尚的经历了,50户受访村民中只有一户愿意把孩子送到寺庙里,其余的都是看孩子的态度。对于电视节目的选择,所有的受访村民都选择汉语节目。这说明村民们从理论上知道长远利益的所在,但是不知如何实现长远利益。因为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比起来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村民们对于长远利益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执行的差距,或许会导致将来有一天他们能给游客展示的,只剩下泼水节,木楼,傣族女式服装和傣语了。因此,通过旅游可以保持傣族的传统文化,这在上一段中也有反映。
3、积极要求参与管理和决策。
在2008年对50户村民进行的访谈中,只有一户村民选择了参与公司管理与决策,但是在2009年对41户村民进行的访谈中,这一数字上升为6人。在前后两次访谈中,均有村民提出“平等的对待经营户和非经营户,就业门槛一样”的要求,这更进一步说明村民对自身的发展、对尊重与被尊重方面的利益看得越来越重要。这一时期村民看重的是旅游带来的经济收入如土地租金,就业,旅游经营带来的收入增加,满足了村民改善生存环境的需求。但是,围绕土地流转、木楼保护措施与费用等方面的利益冲突已经显现,只是还没有到剑拔弩张的程度。村民这一时期的利益变化可以概括为经济利益为重、精神利益上升阶段。
四、结论
1、村民对旅游的态度会因为两个主要因素发生转变,一是旅游从业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二是村民对旅游影响的了解程度和正视程度。
2、村民对利益内涵的认知程度随旅游业发展时间和旅游业规模而不断深化,对利益内涵的偏好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限于认知能力,村民对利益内涵的认知需要引导和培育,以更好地与其他利益主体进行利益协调。
3、在利益内涵认知方面,如果村民与其他利益主体不一致且分歧较大,必须有合理的利益内涵沟通、界定、监督、反馈、调整制度对各方的分歧进行协调,以保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业的顺畅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本节内容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要求是: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3.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针对本节的内容,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并分析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
4.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
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因为初中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较差。尤其是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复杂联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又结合实验课题“独学、对
学、群学”在教学中的实施,重点突出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我将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合作探讨本节所涉及问题的方法来完成教学,充分体现“独学、对学、群学”在教学的作用,具体作法如下:
1.情景导入;
2.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3.教师针对有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三、说学法
1.学生通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节课主要是文本材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读书好习惯和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独学)
2.指导学生填图,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在图上要能准确填写。
3.依据老师提出的辅助性问题去思考、分析或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群学)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2.明确学习目标。(一名学生朗读)
3.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填空部分。
4.合作探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同时也培养学生相互协作与分析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本节课我重点设计两个问题:
探究一:读景洪市气温、降水量图,说说西双版纳是什么气候类型?为什么?出现了什么自然景观?为什么?解决本节课难点“季风气候成因”。
探究二: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在近年来为什么出现下滑现象?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着重指出: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冬季有高大山脉——横断山阻挡了来至冬季的寒流。所以说西双版纳是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
5.巩固延展: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
当我们来到时,晚霞已经挂在天边,夕阳的余辉在傣家那精巧美丽、极富民族特色的竹楼建筑上相映成趣,我忍不住走近前去端详这傣家民居。
所谓竹楼,实际上现在大部分人家已全部用木板代替了。竹楼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一家一座,围有小院。楼近似方形。一般都是上下两层,几乎都是上层住人,下层煮饭做菜和舂米或圈养牛鸡猪狗。每家的竹楼都用竹篱笆和木柱围住,形成小院。院内种植着香蕉、柚子、木瓜等。上楼之后,先见一凉台,摆着盆花、水罐、器皿、小凳子等什物,供家人在此洗漱冲凉。到了晚上,一家人可以坐在这里纳凉。凉台里面是宽敞的正屋,中间有个火塘,是主人做饭、吃饭和会客的地方。正房的两边又用木板隔成若干小间,作为卧室或库房。
我们漫步在曼景兰的街道上,一边饶有兴味地观看傣家的民居,一边注视着过往的傣家妇女的打扮。只见她们大都穿着无领的浅色紧身短上衣和色彩绚丽的各色长筒裙,显得那么清秀、轻盈、文静。
傣家美食令人眼花缭乱,什么“好冬”、“考劳苏”、“好磅”、“改义”、什么“剁生”、“南秘”……只见一盘盘、一碗碗地端上来,好客的主人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一边还忙着给我们介绍。当然,归纳起来还是烤、剁、炸、腌、蒸之类,只是原料、佐料和做法不同罢了,给人的感觉是酸、辣、香的特殊风味。印象最深的要数那用紫糯米蒸熟的米饭了,因为吃这种米饭时,要用手抓起一些后,再在手里捏成一个小饭团,然后才送入口中,吃起来香甜可口。据说,傣家人特别喜欢吃糯米饭,这是他们的主食。傣家人上山下田劳动时,抓起一团糯米饭再搁上一些腌菜、辣椒、烤肉之类的菜肴、用芭蕉叶包起来,吃起来十分方便。
我们还吃到一种据说是用青苔丝炸制的菜肴,既香又脆,十分可口。据主人介绍,傣家人喜欢食用水生藻类植物,每年初春,傣家妇女走下水去,把那生长在江河里的鹅卵石上的丝状绿色青苔捞上来,把沙子和其他杂物洗净,加工成干青苔片,食用时或炸或蒸、或烤或炒,营养丰富,味道特别,是傣家人待客的特色食品。油炸牛皮的做法是将牛皮煮熟、刮净,用刀划成半尺长、二寸宽的若干块。
我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高高的树,我想了起来,那是望天树,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望天树,望天树在距勐腊20公里补蛙原始湿润雨林内,生长着40―70多米高的望天树,架设在望天树上的“空中走廊”,全长2。5公里,它把公路两旁的原始森林连接起来,可在广阔的视野上尽情地领略热带雨林的风光。沿着密林中的溪流,钻入幽深沟谷,还可观赏热带植物群落,森林里还生存着野象、野牛、长臂猿等动物30多种;生长着竹柏、石梓、苏铁、云南鸡毛松、西双版纳团花树等十多种珍贵树木,并有珍贵药用植物马前子、美橙木,花叶龙血树等30多种。如果说望天树只是长得高,那当然不见得有那么珍贵,当然也无指望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了。它的名贵还在于它是龙脑香科植物,是热带雨林中的一个优势科。在东南亚,这个科的植物是热带雨林的代表树种之一,是热带雨林的重要标志之一。过去某些外国学者曾断言”中国十分缺乏龙脑香科植物“、”中国没有热带雨林"。然而,望天树的发现,不仅使得这些结论被彻底推翻,而且还证实了中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热带雨林。 1986年10月,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会长、英国爱丁堡公爵、菲得普亲王参观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并亲手种植了一株望天树。如今,这株望天树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矣。
再往前走,口好渴,但是我又没带水杯,我四处寻找着,我突然眼睛一亮,发现了一个长在一个大粗树上面的扁担藤,我砍了几个,里面的水好好喝啊,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扁担藤,扁担藤为葡萄科崖爬藤属的植物。分布在越南、斯里兰卡、印度、老挝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西藏、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2,1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谷要可及山坡岩石缝中。我走着走着,突然我摔了一跤,我碰见了一棵白色的树,它的叶子五颜六色,我仔细的想了又想,啊哈,原来是箭毒树,我可要避开他,不然我就只能往上走七步,往下走八步,直走走九步,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箭毒树,箭毒木生长在西双版纳海拔1000米以下的常绿林中,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当地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将见血封喉的枝叶、树皮等捣烂取其汁液涂在箭头,射猎野兽。据说,凡被射中的野兽,上坡的跑七步,下坡的跑八步,平路的跑九步的就必死无疑,当地人称为“七上八下九不活”。据分析,见血封喉植物的主要成分具有强心、加速心律、增加血液输出量的功能,是一种有较好开发前景的药用植物。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心率失常导致),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见血封喉”。
我们一踏上西双版纳的土地,不禁对那里的景物赞叹不已:房子的屋顶上有尖尖的角,而且都镶上了金边;路边是满满的绿色,有些绿色里还掺杂着紫色、红色、白色、蓝色,好不引人注目;天特别蓝,白云悠闲地飘着,有时像柔软的棉花糖,有时像呆呆的小猪,有时像凶猛的老虎,有时……
走在雨林小道上,呼吸着潮湿幽香的空气,很是惬意。第一次在热带雨林里行走,形态各异的高大深绿植物,还有各种奇怪的自然现象和物种从书本中跃然到现实中:植物弱肉强食的绞杀现象、蝴蝶的拟态、老茎生花、老茎结果、大板根、滴水叶尖……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我印象最深的是搭建在望天树间的“空中走廊”。据导游介绍,空中走廊总长500米,最高处达36米,在空中蜿蜒曲折,像一条长龙盘旋在林间。走廊仅容得下一个人走过,再没法容下第二个人,即使是稍微胖些的人,也只能侧着身子过去。
刚爬上走廊时有些恐高,但很快,我和爸爸就适应了,只有胆小的妈妈紧紧抓着“扶手”,生怕会掉下去。她的动作有些僵硬,脸上直冒汗,我和爸爸喊她一声,她也不敢回头,只是过了很久才摆摆手,我看她是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呢!胆大的游客故意摇晃绳子,引得胆小者大声尖叫,妈妈更是吓得惊慌失措,拼命抓住绳子,不敢有一刻放松。小孩子们却不知“天高地厚”,一路在大人这里问长问短,还在“走廊”上跑动起来,有时哈哈大笑,还叫着“好玩!好玩!”
我走在爸爸妈妈中间,一会儿在“走廊”上蹦蹦跳跳,要不是妈妈制止我,我会一直蹦到走完这条“走廊”为止,走廊摇摇晃晃的,别提有多刺激;一会儿在“走廊”上东张西望,观察这传说中神秘的热带雨林;一会儿转过身去,摆个pose,让爸爸帮我记录下这好玩刺激的空中冒险。站得高,望得远,从高空俯视整个热带雨林,景物一览无余,我觉得自己就像小鸟一样,栖息在枝头。热带雨林在我脚下,呈现出另一种美丽和奇妙。我坐在高高的树冠上,美美地享受着,大口大口呼吸着,特别悠然自得。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野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迄今不绝。《史记·大宛列传》载:“有乘象国,名曰滇越”。“滇越”即今腾冲、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带,也就是说,象的有史记载距今已两千多年之久了。又据傣文《泐史》载:公元1180年,傣族首领叭真统一西双版纳时,“有白象九千条”,可想当时野象之多。据《云南志》记载,象在云南历史上,主要用于犁田、运木料和货物、作战和乘骑。《蛮书》记唐代傣族的“象耕”:“开南 (今景东) 已南养象,大于水牛,一家数头养之,代牛耕也”。作“象战”即“象披甲、负战褛、若栏盾,悬竹筒于两旁、置短槊其中,以备击刺”。驯养大象作“乘象”,主要供这里的各级土司享用,贞元10年,南诏以隆重仪式欢迎唐王朝使者袁滋,就是“先饰象12头引前”,次才为马队、乐队。明代文献记载说:“俗以坐象为贵,以银镜十数为络,银钉银铃为缘,鞍之面以铁为栏,漆以丹,籍以重裀,悬以铜铃。鞍后奴一人,执长钩为疾徐之节,招摇于道”。大象也作为主要“方物”由土司们向中原天朝上贡“驯象、象齿”,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明朝的270多年中,西双版纳上贡的驯象和象齿就有27批之多。在以前,西双版纳养象很多,每一个勐都有一个为土司养象的村寨———曼掌,如今,在西双版纳还保留了许许多多的“曼掌”村名,但它们已是空有其名。由于主要是象战和狩猎上贡使西双版纳的大象锐减,到近代已成为濒危的物种了。1955年西双版纳进行民主改革时,版纳的“召片领” (傣族的最高统治者) 就曾把他的一头乘象送给上海西郊的动物园去饲养,这也是贵族最后的一头乘象了。
现在到西双版纳看野象,必须到野象谷。野象谷位于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以北的勐养自然保护区内的三岔河河谷内,距景洪47公里,距普洱市115公里,总面积约370公顷,水域面积8000平方米,为低山浅丘宽谷地貌,海拔747米至1055米,这里拥有野象生存最理想的环境、气候和食物。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热带雨林之一,到处都是柯枝交臂、绿阴覆盖、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有4000多种高等植物生长。野象爱吃的绿叶、青草、翠竹、野芭蕉漫山遍野,气候湿润,水源丰富,所以成为了野象活动最为频繁和集中的地区。相关部门不仅在这里建立了观象台和观察棚,对野象进行科学性质观察,1990年还开始投资兴建以观赏野象和游赏热带雨林为主要内容的森林公园。1996年正式开放接待国内外游客。区内河谷纵横,森林茂密,一片热带雨林风光,生长着亚洲野象、野牛、绿孔雀、猕猴等珍奇动物。由于景区处于勐养自然保护东西两片区的结合部,森林茂密,鸟兽众多,为各种动物游行的通道。在这里,游客有可能亲眼看到野象,当然这样的机会并不太多,虽然勐养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中现存亚洲象近300头,主要看是否能赶上野象出没的时候。1996年,国家在这片宁静的山谷中,建立了一所全国唯一的大象驯练“学校”,这些“学员”的宿舍是几幢高大的泥建筑,每天清晨,驯象员就把它们唤醒,带到河边喝水吃早餐,然后进行集体训练或个别辅导,中午又带它们到表演场上,训练足球比赛、智力游戏、直立行走等表演节目,下午让它们在附近的山上自由活动,到下午六点左右,所有在山上游玩的大象都会自动地急急忙忙跑回学校来,等着驯象员给它们投以美味佳肴。野象谷不仅有大象,独具特色的热带雨林景观,富有民族风情的表演,还有景区内供人游览的步行道、可观看野象活动的高架走廊、大树旅馆、森林酒吧等设施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使野象谷成为了西双版纳的旅游热点。
我来自西班牙,在欧洲马德里学院获得新闻学位后在比利时攻读国际关系。一年半前来到中国学习中文,现在正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中医文化。我很喜欢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古文化,它的博大精深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我很享受现在的学习生活,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在业余时间里我喜欢读书,当然,还有旅行。
For most foreigners, China is a far-away, exotic country. If you've never been to the Middle Kingdom, and have only ever seen it on TV, it's easy to get drawn into the use of clichés, like the ubiquitous "all Chinese look alike" (when, in fact, most westerners aren't abl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Asian people from several countries), or "the Chinese all eat rice and spring rolls". To the uninitiated, China is a land of pagodas, dynastic architecture and fancy imperial clothing.
对于大多数外国人而言,中国是个远在千里的奇邦异域。如果你从没去过中国,仅仅是在电视上见过,那么很可能你就轻信了那些老黄历,比如到处都能听见的“中国百人同脸”(实际上大多数西方人分不清亚洲各国的居民),或者“中国人只吃米饭和春卷”。对于菜鸟们来说,中国到处都是宝塔、王朝建筑以及华丽的皇家服饰。
Yet after a couple of months of living in the country, especially if you live in big cities like Beijing or Shanghai, you start to notice and distinguish different facial features amongst the Chinese population. You discover the incredible diversity of Chinese cuisine (and utter lack of spring rolls), and spend your days surrounded by modern glass-and-concrete architecture that towers over traffic-filled streets.
当你在这个国家游玩尤其是居住在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时,你会开始注意并分辨中国人千差万别的面容。你会发现惊人的、种类繁多的中国美食(绝对没有春卷),整日流连于高耸在拥挤大街上的现代玻璃水泥建筑物之间。
All these predetermined thoughts that changed upon arrival to China get shaken once more when you get to Xishuangbanna, in southwest Yunnan province. There, the real Chinese diversity takes centre stage and you realize that the reality of the country is far beyond any of your expectations. For a foreigner willing to experience the multiple contrasts that a country like China offers, a trip to Xishuangbanna is the perfect choice.
这些既定的想法在踏上中国国土时就开始改变,尤其是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双版纳之行后会再次受到冲击。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在那里纷纷展现,你开始见识到这个国度真实的一面,一切远远超出你的预想。要来自欧洲或者美国的外国人来理解这样一个大国的复杂多样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对于一个要体验中国这种巨大复杂差异性的外国人来说,去西双版纳可是个不错的选择。
I was lucky to experience it myself, to have the chan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ltural diversity - not only from a social perspective, but in many other ways as well. When I first arrived in Jinghong I found 4 things that set Xishuangbann apart from the rest of China: The people, the language, the landscape and the food.
我非常幸运亲自感受了这种差异,不仅从社会关系的视角,更从其它切入点来多方面体验了这种文化多样性。当我第一次来到景洪时,我发现它与中国其它地方有四个巨大的不同点:居民、语言、地貌以及食物。
Tanned Skin and Tribal Sounds
褐色皮肤和部落语言
If you are based in Jinghong, the capital of the prefecture, you've got plenty of opportunities to visit the multitude of ethnic settlements within a short distance of the town. It was the Dai Village, however, that I picked for my first exploration. The Dai, whose 2000-year-old society fuses Hinayana Buddhism with elements of Thai culture, represent the majority population in the area. Their physical differences (when compared to the Han) become obvious at a glance: a bit shorter, with tanned skin and facial features that appear more Thai than Chinese. The Dai minority live in characteristic bamboo double-layered buildings supported with wooden pillars, roofs made of tree leaves or thatch. Their colorful costumes, always bright under the near-incessant sun, are at their finest during the daily water-splashing ritual – both great fun and a way of cooling down under the sweltering tropical sun.
如果你位于西双版纳区的行政中心景洪,那么你就有很多机会去附近的各民族聚居区游览。但我还是选择了傣族村作为我的第一个旅行地。傣族是该地区人口偏多的大族,有2000多年的历史,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即小乘佛教,而他们的体貌(与汉族相比)有明显差别,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个头稍矮、黄褐色皮肤,以及与泰国人而非中国人相近的脸庞。傣族居住在以木柱为梁、茅草树叶为顶的双层竹楼里,他们华丽的民族服装在持续的阳光下发出绚丽的色彩,尤其是在泼水仪式上——不仅是娱乐的好方式,更能够赶走热带烈日的酷暑。
The next morning I took a trip to a street market in Menghai, 50 km from Jinghong. Here I discovered that my hard-earned language skills were quite useless when dealing with the people that come down from the mountains every Sunday to sell their beautiful ethnic craftwork and self grown food products – they all spoke their tribal language, making my putonghua redundant.
第二天早上,我来到距景洪五十公里的勐海县的一个小集市,在和这些每个周末从深山里赶来出售自己美丽的民族工艺品以及自制的农产品的村民们交易时,我发现自己努力学习的语言技巧完全无用武之地——因为他们使用的是自己的民族语言,根本没有普通话置喙的余地。
Land of Flora and Fauna
动植物王国
Situated well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the Tropic of Cancer Sipsongpanna is home to the sole tropical rain forest in China. Watered by the Lancang River, the natural conditions provide a near-perfect environment in which plant life can grow in abundance. A climb up the slopes of one of the many evergreen-covered mountains offers a magnificent view. The landscape is littered with bamboo forests, allowing you to admire up to 50 different species of China's trademark grass, along with rubber plants and exuberant tropical fruit trees -mangoes, bananas, pineapples, lychees and durian fruit all grow in the humid tropical climate. This fertile land is also the home of the famous Pu'er tea, fields of which cover cleared mountain terraces.
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上,是中国绝无仅有的热带雨林所在地。古老的澜沧江润泽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植被的茂密生长提供了几乎完美的环境。爬上四季常青的山脉斜坡,景色壮美。星罗密布的竹林处处成景,你可以欣赏到中国50多种不同的特色植被,还有橡胶树和热带水果树——芒果、香蕉、菠萝、荔枝还有榴莲都适合潮湿的热带气候。这片富饶之地还是名动天下的普洱茶的故乡,无垠的普洱茶园漫山遍野。
This amazing flora goes hand-in-hand with an incredible selection of fauna: Xishuangbanna counts among its' top attractions a "wild elephant valley" where visitors can sleep in a hotel built among the treetops and walk around the jungle, hanging out among giant lianas and looking for the herds of wild elephants that make this section of the jungle their home. Peacocks, monkeys and a wonderful butterfly garden with dozens of different colorful species complete the population of this great valley.
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植被区同时也是一个神奇的动物乐园:西双版纳最具吸引力的景点之一——野象谷,在那里游客可以寄宿在建在树梢上的旅馆,徜徉于丛林巨大的藤蔓植物中,寻找以丛林为家的野象的足迹。还有孔雀、猴子以及物种繁多、五彩缤纷的蝴蝶花园,都是这个美丽山谷的成员。
The Scent of the South
南韵
When the tropical rain arrives and you are forced to return home and look for shelter, the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of Xishuangbanna provides yet another surprise. Used to the sharp yellow roofs and red walls of the imperial Beijing constructions, the Burmese-style shiny pagodas and reclining Buddhas surprised me. Buddhism is the area's main religion, represented here by a unique south Asiatic style. Like all important Chinese buildings, these temples are rich in detail and amazing in appearance. Bright white steles, gold ornaments and maroon walls decorate both the small shrines lost way up in the mountains, and the big temples that reign supreme in the middle of Jinghong.
当热带雨降临时,你被迫返回,四处寻找避雨的地方,而此时会发现西双版纳的建筑风貌所给予的另一种惊喜。习惯了皇城北京建筑的明黄屋顶以及朱红高墙,缅甸式明亮的宝塔和倾斜的佛像强烈地震撼了我的神经。佛教是该地的主要宗教信仰,这点在独特的南亚风格上就能体现。和中国所有重要的建筑物一样,这些寺庙在细节上富于变化,在外观上则绚丽夺目。当宏大的统治阶级寺庙屹立在城区中心时,有着亮白柱子、明黄装饰以及栗色墙壁的小神庙则隐藏在崇山峻岭里。
The mere presence of hundreds of monks, often seen walking around the prefecture in their colorful robes, helps to give Xishuangbanna a Buddhist air. This exotic tapestry of culture and history is augmented by the taste of the local cuisine. Xichuanbannan dishes combine a lot of sour, spicy, and sweet flavors, making it more similar to Thai food than your average Chinese menu. Lemongrass, fresh fruit juices, coconut milk and banana flower are some of the tasty ingredients that make your palate just beg for more.
经常看见许多身着五彩长袍的僧人在辖区内行走,他们的出现给西双版纳平添了一股佛韵。当地的饮食风味扩延了奇异的傣锦文化和历史。西双版纳的食物不同于中国普通菜单上的菜肴,接近于泰国菜,更酸、更辣、更甜。柠檬香草、新鲜果汁、椰子汁以及香蕉花都用来制作调味料,让你吃了还想再吃。
At the end of my trip, this mysterious Xishuangbanna, the "twelve thousand rice fields", offered me a completely new and exciting experience - one that showed me a China as contrasting and culturally diverse as any other I know.
在旅途结束时,神秘的西双版纳——“十二千块田”使我对中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个前所未有的有趣经历向我展现了闻所未闻的中国,一个文化差异多样的神奇之邦。
And the best part: I know there's much more left.
西双版纳如此美丽,我知道还有更多神奇的地方在等着我前往。
Notes
1. cliché
It is a phrase, expression, or idea that has been overused to the point of losing its intended force or novelty。该词来自法语,意为“陈词滥调、陈腐思想”。
2. spring rolls
Spring rolls are fried pastries that can be found in several Asian countries, most notably China, Vietnam, the Philippines, and Indonesia.这是维基百科对春卷的解释,而翻译成英文也是直译,不管怎样,以前春卷在外国人中可是大名鼎鼎,几乎成为对中国人饮食的第一印象。下面就列举几个有名的菜名:
馒头Steamed buns;饭团Rice and vegetable roll;豆浆Soybean milk;烧饼Clay oven rolls;油条Fried bread stick ;水饺 Boiled dumplings;臭豆腐 Stinky tofu (Smelly tofu);鸡蛋饼Egg cakes;红烧牛肉Braised beef with brown sauce ;清炖猪蹄Stewed pig hoof in clean soup;鱼香肉丝Fried shredded pork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 。
3. at a glance
意为“看一眼就……、立即、马上”。
例句:I saw at a glance that he was a kind-hearted old man.
我一见就知道他是一位好心肠的老人。
4. Tropic of Cancer
意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是Tropic of Carpricorn。
Links
1. Taboo民俗禁忌
在西双版纳尤其是傣族游玩时可是有很多民俗禁忌的,处理得不好会造成很多麻烦。
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
西双版纳小乘教规定男人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才能解除苦难,从降生到成人后才会有社会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岁时都要时佛寺里当一段时期的和尚,称为“小和尚”。在寺院修身时,不准与女人谈笑,不准外人抚摸小和尚的头,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小和尚”“修身”时间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寺院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
卧室禁忌
傣家住宅,都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隔,几代人都住在里面,是用蚊帐分开。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客厅禁忌
傣家楼上客厅中有三根柱子。卧室中的两根,靠外的叫“吉祥柱”可以靠着休息,靠里的一根是人死后用的,称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尸体,等候火葬。火塘边的一根是绝对不许靠的,那是傣家的“顶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着不尊重主人。
上竹楼
进佛寺必须脱鞋。进门后要按照辈份大小、资历深浅,依次而坐;傣族认为门槛是人、鬼必经之道;不能用凳子作枕头,因为凳子只供人坐;不能用脚跨过火塘,不能随意移动火塘里支锅用的铁“三角架”。
2. Twelve Thousand Rice Fields十二千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