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 有时候 造句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时候 有时候 造句(共19篇)

有时候 有时候 造句 篇1

1) 我有时候早上去锻炼,有时候又傍晚去锻炼。

2) 我的爸爸有时候严厉,有时候慈祥。

3) 放假时真忙啊,有时候学奥数,有时候练钢琴,有时候学书法,比上学时累多了。

4) 他,有时候笑容满面,有时候又大打出手,你说像不像说变就变的老天爷的脸。

5) 您知道我的成绩不太稳定,有时候粗心大意,有时候又认真仔细。

6) 我们有时候给它们浇水,有时候还给它们捉虫子。

7) 承诺没有统一售价,有时候一文不值,有时候千金难买。

8) 我很好奇,有时候我仿佛尝到了爱的味道,有时候爱很甜。

9) 电脑游戏有时候是快乐的,有时候是难过的。

10) 我有时候沉默,有时候滔滔不绝,有时候寂寞,有时候调皮,我的生活充满幻想和一大堆愿望……

11) 我有时候是喜欢热闹,有时候喜欢安静。

12) 雨点有时候想大米粒,有时候象珍珠,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

13) 藏獒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上,有时候两三天没吃的,有时候好不容易逮住一只动物,还吃不饱。

14) 他俩之间,有时候情意绵绵,有时候却视同路人,难说啊!

15) 一些人认为潮涨潮落并没有什么规律,有时候潮水很大,有时候潮水很小,也许大海的脾气就是这样喜怒无常。

16) 我有时候凶巴巴的,有时候能比谁都温柔。

17) 我俩在一起,有时候快乐无比,有时候又会乌云密布、发生争执,吵了个翻天地覆。

18) 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有时候给我包饺子,有时候给我买生日蛋糕。

19) 这帮强盗有时候巧取豪夺,有时候就入室操戈,总之没干过什么好事.

20) 人的性情是多变的,有时候高兴的手舞足蹈,有时候伤心的`嚎啕大哭,有时候平静的一言不发,有时候又兴奋的喋喋不休。

有时候 有时候 造句 篇2

那天, 成都某科技报社招聘编辑记者, 我们大家一致鼓励海涛去试试。海涛为了自己的记者梦, 再次打起了精神。招聘负责人看了他的材料后, 遗憾地说:“我们这次招聘, 要求是中文以及相关专业, 虽然你的文字功底不错, 但是, 鉴于我们的条件, 只能表示遗憾了, 有合适的工作, 我们再联系你, 你看好吗?”

听了负责人的话, 海涛知道, 这一次, 注定又要失败了。当他准备离开报社的时候, 他无意中听说报社的网络编辑还缺人。于是, 他鼓起勇气, 再一次来到了报社负责人的办公室。

“我听说贵公司的网络编辑缺人, 而我在这方面比较擅长, 能够给我一个机会吗?”说着, 海涛拿出了在学校网络大赛上的获奖证明和相关资料, 负责人看后, 犹豫地说道:“我们目前是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不过……”

见负责人有些疑虑, 海涛说道:“您刚才也看了我的简历, 我想, 我不仅能够做好网络编辑, 文字方面也可以为单位出力。”

这时, 负责人的神色舒缓了, 他微微地点点头, 3天后, 海涛如愿收到了报社的录取通知。

来到报社后, 海涛把工作干得非常出色, 他不仅把网络编辑做得很好, 还写出了好几篇高质量的新闻稿, 半年后, 海涛如愿从网络编辑转岗成为一名报纸编辑记者。

前两天, 海涛在网上告知他“转正”的消息, 我听后很是感慨, 他兴奋地说:“我以前一直想一气呵成, 成为编辑记者, 原来从网络编辑再到文字编辑, 虽然是曲线, 但却是最短的路线啊!”

我想, 考最好的大学, 深造几年, 然后进最好的公司工作, 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去过高品质的生活, 这是大多数年轻人心目中的捷径, 或者说是最理想的人生规划。但是有的人会选择打破这种规则, 偏偏走另一条“弯路”。著名门户网站“泡泡网”的CEO李想在高考的关键时期却选择了退出, 坚持发展自己好不容易创办起来的网站。他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机遇稍纵即逝, 办网站比考大学更重要, 当然这条弯路没有几个同龄人敢走, 其中的困难和风险很大, 但是他有信心、有能力办成它, 永不言弃, 最终达到成功的顶峰。

有时候像英雄 有时候像狗熊 篇3

西蒙斯于1988年关闭了他已有10年交易历史的林姆若伊基金,开始了众所周知的大奖章基金的运作。大奖章基金机林姆伊基金有两个明显的不同。

第一个不同:大奖章的投资范围不再包括创投基金。虽说西蒙斯的第一桶金源于投资小公司,而且他一生都对直接投资各种小公司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大奖章基金投资的产品按照他本人的话来说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必须在公众市场上交易;必须有足够的流动性;必须适合用数学模型来交易。”公众市场上交易的工具包括股票、债券、商品、外汇等。足够的流动性电就是说这种工具的交易量比较大,所以小公司的股票、创业板的股票可能就不包括在内。

第三个条件可能有些令人费解:什么样的金融产品适合用数学模型来交易,什么不适合呢?一般来说,数学模型交易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大量的研究,从中寻找规律,所以这个条件的意思是要求有比较多、比较准确的历史价格、交易量等的数据,以便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寻找最合适的交易模型来进行量化投资。

第二个不同:大奖章基金的投资方法是纯粹的量化型,以技术型数据为主,而林姆若伊的投资方法则是以基本面数据和判断法为主。为什么要从过去10年中很成功的基本面判断法转型呢?西蒙斯这样说:“首先,数学模型降低你的投资风险。其次,数学模型降低你每天所要承受的各种心理压力。”后面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判断型的投资完全依赖大脑根据最新的信息做出最新的判断,所以,如果想要不贻误战机,大脑必须随时随地的保持高度警觉的状态,因为新的信息在不断出现,投资的仓位需要不断地调整。

对于判断型的投资方法,西蒙斯说: “有时候你像个英雄,因为你投资赚了钱。有时候你像个狗熊,因为赔了。不管怎么说,在大部分时候,投资的得失都是由运气决定的。”数学模型相对于用人脑来判断的投资方法而言投资风险比较低这种说法并没有定论,有的人认为数学模型完全依照过去的数据建立,不能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做出及时的判断和采取相应措施,相当于开车只看后视镜,所以风险比较大;也有的人认为数学模型其实也是由人的大脑设计、选定的,但是一旦选定,模型没有感情,没有人们在认知、心理上的弱点,尤其是该斩仓的时候会自动斩仓,不会拖泥带水,所以风险比较小。

虽说西蒙斯是个态度严谨的大数学家,虽说他的投资完全是靠数学模型,虽说他的大奖章基金在过去20年间的表现几乎无人能望其项背,但“运气”依旧是西蒙斯在谈起投资的时候最经常提及的一个词。这当然一方面表现出他的谦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西蒙斯如何将投资的成败精确地转化或数学的概率来处理。如果投资的结果完全是靠运气,那么成败各有一半的概率,这不是西蒙斯要做的买卖。他要将概率提高到50%以上。也许从每笔投资来看,成功的概率略微超过50%并不是很出彩,但是很多笔加起来,投资所靠的“运气”就可能被变成风险有限的高额投资回报。

如果每笔交易赔钱的概率超过50%,但是每笔赔的数量都很小,相对而言如果每笔赚钱的概率虽然小于50%,但是赚的数目都很大的话,成功的概率也有可能超过50%。

有时有时造句 篇4

2、大白菜的价格有时高有时低。

3、小狗豆豆有时很温驯,有时又很顽皮。

4、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有时会感到压力重重,而有时会感到生活很充实。

5、乐曲有时高昂,有时低沉。

6、鸟们有时在天空中展翅高飞,有时停在树枝上婉转啼叫,有时在林间欢蹦乱跳。

7、一分钟有时很长,有时又很短。

有时候散文 篇5

有时候我真的嫌疲倦,真的什么也不想做。而想再去为自己寻找个更充足的理由的时候,却看见那春天还漫长着。既然阳光妩媚,风也娇娆,纵使自己再无聊赖,为什么就不能主动去支援支援那些花,让她们再多缀出一些花蕾,再把准备捐献给人间的浓丽和灿烂更增多一些?有时候,特别在我因为思念一个朝思暮盼的人,在因为连梦也梦不到他而黯然神伤,心情也晦暗的时候,就是象那大雁一样,朝飞一千,夕返八百地苟且者。

有时候你想让我给那花儿烙下久久的芬芳,我恰是在哪儿撒下了花片纤纤。有时候你只想让我从哪里刹那路过,我却在哪儿永永地生了根。

2你如一河粼粼的春水

是谁把门儿轻轻地推开后,屋里就有了一片片阳光,是谁把窗扉柔柔地叩开后,屋里就有了一缕缕花香?我从来都未忘记过,不敢忘怎能忘?

你如檐角边树上那活泼愉快的小鸟,你一嘹亮地啼叫起来就惊飞了我的愁肠,你如一河粼粼的春水,你流溢到的地方,就再也长不起我的忧伤。

我身上虽然伤痕累累,我本来也能够不疼的,一看见你在哪里,我就再也禁不住了泪飞如雨。我走了千万里路,我本来也能够继续去旅行的,一看见你我就疲了倦了乱了散了,想要停下来。

不是因为我柔软而是因为我看见了你呀。不是因为我懦弱,而是因为我望见了你呀。

路太远,一时我虽走不来却能与你魂相伴。路太远,一时我虽与你靠不拢,却能与你声相唤。

3玫瑰

你以为那深浓的粉红色,一直一直都在就了不起吗?她只是神女飘在风中的长裙。你再怎么去努力也无法看见,你不努力了它自己也会偶尔一闪的东西,才是花儿的魂。如果缺少了这偶尔一现的活的花香,任凭那一堆堆粉颜色,既浓丽且没有一刻离开,它也不配叫做玫瑰?

4栽花

我并没有想要去栽花,只是想打发这长漫漫的时间。我不想让这时间空过,也只能去栽花培园。然而时间长了,却发现原来不是用闲花去将时间消磨,而是一旦你舍得给时间撒上一粒种子,它就会报你满园芳芬。你虽少给它却多付,你虽无意它却有心。

5花和蝴蝶

爱一朵蝴蝶,你盼她爱,她就能爱你吗?你怕她抛弃,她对你就能永不抛弃吗?不如一切都放开,如果你爱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来爱你。

6船和岸

并不是我宁愿毫无目的地继续漂泊着,也不愿意停船靠岸,你怎么能向我证明,你才是我的岸?

7花和蝴蝶

没有更美丽,更高的花朵,只有意志更涣散,总是飞不上花朵,落不在花上的蝴蝶。

8漏网之鱼

我刚刚盼着你的心放开,就又被你的眼睛勾住。我刚刚盼着你的眼睛放开,就又被你的心勾住。

如果你的心一直一直都放在我的身上,我又哪容易被你疏漏去?如若你有一丝丝纰漏,我便会努力地去做你的漏网之鱼。

9蝶恋花

才从你身旁轻轻地插肩,只嗅得了你的气息,便觉得足够芬芳。又回过头去斜斜地瞟了你一眼,便认定你美丽绝伦。不愿离得你那么近却还是要为你蹁跹,不愿相信对你的感觉特殊,却还是对你无际留连。

我怕我是被你昧惑,也怕你至始至终都未看清我的缺点。我就尝试躲开你一阵子,让你在宁静处好拭一拭眸子稳一稳神。怕这一段小别还不足把你清透,我就又去冬眠,想用一次长长的永诀,来让你较一较真。

直到我从冬眠中醒来,直到我们死了后都再回来,却发现你仍在原地,从未离去过那么一厘那么一分。我始相信你对我确实是相守,而我对你也确实是用了心。你仍旧是一树灿烂的花,尽管我们从没说过一句话,我还能有什么理由更往别处寄放,往别处飞?

10风景之后

风景也许依旧平常,是因为我知道你在身边,我的欢娱便侵占了风景。

不止是说,如果我的所作所为都对,你就依顺了我。而是想说,如果我做的完全错了,你也不会嫌弃,还会一如既往地来爱护我。

原本来我想让你胜也不输败也不输,你往前行能够获得,你往后退也能获得。你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你为什么要远远地一躲一闪着?

在每一次比赛场,我都不以件件全赢,胜利到最好的那个人为第一,我只为能把自己生命所有,挥发到极致的那个人为第一。你为什么就不能为了我,而僭犯上一回小小的过错?

我不就想让你用双手,捧给我一朵或者几朵,刚从春风里采撷回家的小花吗?你让我好欢喜,好忧伤,好迷茫,好苦楚。

有时候,你象在用颜色告诉我,如果不能水满金山,就不如一溃千里。有时候我又想悄悄地对你呜咽,哪怕是虚无海市,也要把它们结成楼阁。

外延式扩张终有时 篇6

富基旋风总裁颜艳春说过的这段话不仅仅是对我国零售业竞争环境的形象描述,也是对这个行业的警醒——3—5年的胜利不能说明一个企业的未来。

“占山”不一定能“为王”

中国零售业从“土枪土炮”发展到今天“高科技武装”的现代化行业,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大多数人不知道连锁为何物,但那时候的沃尔玛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并把触角伸到了中国。而那时的中国零售业市场只是等待开垦的处女地。先知先觉的零售人看到了零售业的巨大商机,并成就了一番事业,有的则是“误入”零售业,却赶上了“最好的时候”,迅速壮大,成为一方霸主。

“跑马圈地”是中国零售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明显的特色。发展初期,在缺少竞争对手的环境下,很多企业尝到了零售市场的甜头,这更加刺激了他们的欲望。扩张、扩张、再扩张,开店、开店、再开店。对于一些企业,他们只想着先占“山头”,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再考虑赢利。现代商业是规模经济,在竞争白热化的零售市场上,企业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具备相当的规模。所谓渠道为王,谁占据了店铺资源,也就占据了竞争的有利地位。国内零售市场开放前夕,零售业的圈地运动愈演愈烈。本土企业急于要在外资大举进入之前占据制高点,四处跑马圈地,扩张地盘。

零售企业跑马圈地的规模扩张,是市场竞争使然,本无可厚非。但扩张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削弱对手的同时也可能伤及自身。很多本土企业在经过狂热的跑马圈地之后发现,快速扩张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效益提升,相反,却导致经营管理水平被稀释,盈利能力下降,单店效益下滑。普斯玛特的倒闭和家世界的“卖身”给零售业上了沉重的一课。

2007年前三季度,坚持打造中国第一百货的王府井集团实现利润1.66亿元,净利润率为2.65%,大商集团净利润率2.49%,百联股份净利润率为3.82%,中国本土百货类上市公司净利润率大部分在2%到3%之间。而百盛集团当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2.14亿元,净利润3.34亿元,净利润率达7.74%,是中国本土百货净利润率的两到三倍。

商务部200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连锁百强中,18家以国外品牌经营零售企业店铺数量增幅只有20%,但销售规模增幅却达27%,其中11家外资企业的单店销售规模为2.15亿元,同比增长5%,大大高于国内同行;而2003年国内零售企业毛利率均值为9%,外国零售企业则达到24%。此外,在内部融资能力方面,中国零售企业利润总额的平均值为1.5亿元,相当于外国零售企业均值的0.7%;利润率平均值为1.2%,较外国零售企业的3.7%低了2.5个百分点。在资金周转率方面,中国零售企业为4.24次/年,而外国零售企业为6.25次/年;流动比率的均值中国零售企业为0.93,外国零售企业为1.01。

这表明,国内企业在快速扩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营销技术能力、财务运作能力、品牌价值能力和人才聚集能力等方面均有待提升。

转变增长方式

零售行业过去依靠跑马圈地,在短时间内扩大了规模,加速了市场的集中度,有效提升了业绩,但零售业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且在国资、外资、民营多方争夺下,竞争日渐白热化,门店经营成本(物业购置、租赁成本、人力成本等)上升较快,优质网点资源的争夺也更加激烈,在这些压力之下,零售业依靠外延式扩张取得的增长方式,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业界一直在高喊从管理上要效益,现在已经是时候了。

近十多年来,中国零售业已经在连锁规模、跨区域发展、组织管理技术、经营效率等方面取得了“量”和“质”两个层面上的巨大进步。但是,目前中国零售业增长方式仍较粗放,需要着力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数据显示,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中国现代零售企业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但骄人的成绩单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严峻的事实:中国零售业的增长方式依旧比较粗放,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零售业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这几年店铺扩张和销售增长很快,但利润并没有同步增加,有的还减少了,资金链条也绷得很紧。扩张不但不能带来增长,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随着规模的扩大,分散的连锁怎样实行集中管理的问题?从全国市场转向深度精耕细作的区域市场中,单店的产出能量越来越低,经营管理、运营成本、人才资源越来越高等问题如何解决?零售企业在面对高景气的市场行情的同时其实面临巨大的挑战。

家乐福首席执行官杜哲睿在两年前面对扩张并购时说过:“在并购与有机增长方面,我们更重视后者,但我们也不会排除并购的机会。我们不会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要并购,就采取行动。我们在意的是并购本身的复杂程度,以及对我们公司盈利的影响。”抢占地盘固然重要,但巩固地盘更不能忽视。苏宁总裁孙为民表示“中国零售业已经到了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阶段”。

从现有市场和业务中产生的自然增长,业界称为内生性增长,内生性增长既可以通过向现有市场、地区和客户群提供新商品和新服务来实现,也可以凭借老的业务和新兴业务进入新的地区和新的市场,而不用通过风险极大的收购来实现增长。内生性增长的关键是要不断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依靠企业内功的积累,实现持续渐进的发展。

百货业的启示

从外延式扩张到内生性增长,百货业最近几年的强劲发展给零售业良好的启示。百货业曾经是我国零售业的支柱,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潮之后,整个百货业态开始转型,整个行业重新焕发了活力。综观百货业的转变过程,实际上是百货业适应市场需求,经过管理提升的转变过程。百货业态主营化妆品、金银珠宝、服装、服饰等时尚品牌及奢侈品。受消费升级的影响,中高档时尚品牌及奢侈品消费需求增长越来越强劲,拉动百货业态步入黄金发展时期。这不仅体现在百货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多,尤其是高端百货门店数量的增多,更体现在盈利能力的显著提高。百货业态的扩张速度虽然较缓,但相比超市业态和家电连锁业态更多地依靠外延式扩张和自身供应链成本下降实现的盈利增长,其盈利性提升更为强劲,内生性增长更加显著。

北京翠微大厦连续几年成为百货行业的单店销售冠军,2007年单店销售额达到惊人的26亿,堪比拥有几十家门店的中型零售企业。翠微大厦总结的经验是差异化营销和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系统,翠微加强了顾客分析系统的建设,企业一年可以分析上亿条消费记录,从中挖掘顾客消费特征,并发现顾客品牌消费特征。在营销上,翠微大厦就可以针对不同顾客,开展差异性营销。其次,翠微建立了强大的顾客沟通体系,过去,顾客只在商店里和商场发生联系。现在,即便在家中,也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可以和商场联系。目前,翠微大厦已经吸引了20万VIP卡会员,这一部分营业额在整体份额中已占到了60%以上。商场的管理从内部向外部整合,由管理商品、库存,转向管理顾客。

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的王府井百货在经历了改制以后焕发了活力,并走上了连锁发展的道路,不过从单体店到形成连锁规模,王府井同样经历了艰难的管理变革。从组织机构的改革,到推行集中采购制度,管理流程的优化,一系列的大手笔变革造就了王府井如今的规模化百货连锁集团。王府井集团董事长郑万河表示:“一个企业首先是健康,然后才能谈发展。”

有时候,“母爱很可怕” 篇7

台湾作家、作词人许常德有种,站出来写了一本挑战中国人容忍底线的书,《母爱很可怕》,书名很反动,内容很诚恳。它的存在价值,不仅仅可以当成一本《不成功母亲的百科全书》来看,更重要的是,它提示我们对“母爱最伟大”这个“真理”进行反思。

许常德罗列了母爱的诸多可怕之处:

母爱不一定是一种美德,有时候它只是一种瘾。因为被社会期许,因为被舆论称颂,很多妈妈在扮演母亲这个角色的时候,已经走火入魔。母爱24小时不打烊,对孩子表现出毫无节制的关注和过度的担心,“怎么让她们戒掉大量囤积的母爱才是重点。没有适当休息,母爱就会增加很多灰尘。”

母爱让很多妈妈失去自我,把全部生命价值依附于儿女,母爱成为沉重的负担。“女人心甘情愿做儿女的奴仆,这是一种陈旧的恶习。只为别人而活,美其名曰叫奉献。而这种无私的爱也并非无条件,就是你不能背叛,甚至不能说不。”

“一个拿爱当武器的妈妈,根本就是披着妈妈皮囊的杀手。”许常德说得够狠,“当你脱口说出‘你跟你爸爸一个样’时,你就不配当一个精神正常的母亲了。”而不少母亲,因为跟丈夫感情不和,就对孩子灌输仇恨—之前在“儿子得白血病,父亲拒绝捐骨髓”的新闻中看到,母亲对4岁的孩子说,你爸爸不爱你,你爷爷奶奶也不爱你。让孩子带着被遗弃的痛苦和仇恨离开这个世界吗?这样的“母爱”,让人恶心。

为了孩子才不离婚,其实是不敢离,离不起。把孩子当成一个庄严的借口,维持一个破败的婚姻,这样的女人還少吗?“虚假地保留家的外壳,就等于告诉孩子,家是一个最虚伪的公家机构”,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因此怀疑自己是伤害妈妈的帮凶,甚至否定自己的存在,如果没有自己,妈妈会不会幸福一点?让孩子沉溺在罪恶感中,还冠以保护孩子的名义,有的妈妈甚至利用孩子当筹码,去争取更大的利益。

很多时候,母爱只是一个包装盒,打开之后,里面装的是控制欲、占有欲和功利心。妈妈们并没有意识到,你对孩子的爱,可能充满了杂质。有些妈妈需要借孩子赢得成就感,当他比赛失利、成绩下滑、考不上名校、当不上公务员,就给他脸色看,说类似于“我对你失望透了,你怎么那么蠢,看看隔壁谁谁谁多厉害”的狠话;有些妈妈,希望永远垄断孩子的感情,当儿子对媳妇言听计从,立即萌生争宠的欲念,让儿子在婆媳争斗中陷入两难绝境,你要的不是儿子幸福,而是让自己痛快。

关于母爱的坏话还有很多,建议把《母爱很可怕》和豆瓣上的“父母皆祸害”小组的发言结合着看,以它们为参照物,检点自己的猥琐和不足。

事实上,我们不是要废黜母爱,也不是要解构母爱,而是还原母爱的本质。母爱最伟大,是把生物本能道德化,把怀孕妊娠无私化,把育儿责任崇高化。母爱最伟大,可以是旁观者的赞赏,但不应该化为当事者的自我定位。如果当母亲的,怀着自己很伟大很崇高的心情去面对孩子,就很难保持一种平常心。母亲和孩子,不是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而是演化为施恩和报恩。因为母爱最伟大,就能以爱的名义,做控制孩子的事、做妨碍他人的事、甚至做违背公德的事吗?母爱最伟大,成了为常见怪现状狡辩的固定句式。

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儿童医院我遇到的插队现象最多的时候是夜间急诊。深更半夜,大家都在挂急诊,有的母亲就悍然插队,理由是我的孩子发高烧,必须先看!凌晨来医院的都严重,谁是因为掉了根眼睫毛而来吗?被你插队的孩子,有的可能哮喘发作呼吸困难,有的可能食物过敏而昏迷……倘若你跟她吵架,一定会有人劝解:“哎,理解一下嘛,母爱最伟大。”你可以尽情伟大,但你的伟大不应该具有侵略性,凌驾于他人之上。

就像那一年因为子女高考,要营造安静的环境,干脆直接封路的那群母亲,当被质疑无视他人的情绪和需要时,也总是有人为她们喊冤,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毕竟,母爱最伟大。

有些女人,从怀孕开始,就自动升级为女王,要求所有人对她实施“女王待遇”,工作只做最轻松的,聚餐时她要拣最好的,她在办公室睡一会儿觉,全人类都得集体噤声—把别人的照顾当成义务和必然,等孩子出生,到了公共场所,又理直气壮地争取各种特权,因为,母爱最伟大。

你一定会说,这样做的只是极少数,问题就在这里,每一个妈妈,都被“伟大的母爱”所蒙蔽,把自己的所作所为神化和正义化了。但很多时候,我们暂停下来,理性地审视自己,有时候我们责备孩子,真的完全是为了他好吗?有没有是因为维护自己的面子、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者耐心不够?

沉溺于伟大的幻象中,把自己当成超人或者英雄—容我刻薄地说一句,你只是你孩子的母亲,不是全人类的母亲;你只是爱自己的孩子,不是什么超越人性的博爱。不必把母爱上升到道德高度上,它是一种可贵的情感,更是一种特别的职业。母爱要专业、适度和合理。怎样让母爱更有分寸、更有技巧、更有趣味、更有张弛,这才是我们该深入探讨的。

有时候作文 篇8

有时候,风中夹杂着一阵脚步声,跑道上奔跑的身影让我萌生了感叹,与其在教室里学习,不如在运动场上通过锻炼,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体质,有山一样的体格,海一样的体魄。可是有时候看到他们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心中的念头不禁动摇,宛如一夜风雨之后的绿肥红瘦。原来要这么累,还是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吧,幻想通过学习使自己拥有无穷的知识。可难解的习题、繁复的练习,都在提示我一切并不如我想象中那么简单。

有时候,暖暖的春光让我想起小测结束的那日,考完试出成绩时,听到自己的成绩在小圈子里还算不错时,心里很满意。可是当听到别人比自己更好的成绩时,心中那颗喜悦的大炮仗便像受了潮一样,还来不及炸响,就忽然蔫成了一根豆角秧,随之心中便幻想着,自己拥有和他一样的好成绩该是如何的得意。可幻想终究是幻想,不久我便由梦中惊醒,那梦便如轻烟消散。再看看自己的成绩,轻叹一声,继而心中便报复性地幻想着下次一定要虐死他。

有时候,绿柳东侧的鸣笛之声引我看向街上飞驰的汽车,我心中那个扎根已久的汽车设计师之梦便会激荡起伏。梦想之初,我茫然无措,我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看看自己笔下无法描述的线条,我决心先把这面高墙打破,素描课上,这堵墙渐渐出现了裂缝,我相信终有一天这堵墙会轰然倒塌,我离梦想又进了一步,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虽然我也有因梦想太大,感觉遥不可及而想放弃的念头,但以往的失败不断鞭策我要坚持下去。

有时候,我会沉浸在一个又一个的幻想之中,幻想着自己无比健康的体魄,幻想着自己在别人眼中高不可攀的成绩,幻想着属于自己的设计师之梦可幻想终归是幻想,每一个泡沫破碎的片刻,都用它最后的力量警醒我它们,想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就需要努力与坚持的呵护。

有时候 篇9

之前的时候我的英语口语一直都不好,然后老师就推荐我们说多看一看欧美的电视剧或者是电影,这些都对自己讲英语有很大的提升和帮助。可是后来我们在看剧的时候,到底还是沉迷于剧情,他们所说的话如果没有字幕是根本听不懂的,又或者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本身就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要从一开始有字幕的时候做起,当我们把字幕上他们说的东西理解了,但我们跟得上他们说话的语速了。然后再训练看没有字幕的电影,或许那个时候我们的语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总觉得每一次成长其实都是我们努力背后的结果,它像一种秋天的收获,必须要春天播种了之后才有的。我们也曾经一直讨论学习的意义,我们觉得这一切都并不可靠,可是当我们真正把自己的心交付出去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在其他的角度也有人在做着和你一样的事情。

有时候你感觉自己压力过大会变得焦虑会变得有压力,但实际上当你改变了这样一种状态之后,你的心情就会完全的不一样了,即便是面对着同样的事情,你也能够做出不一样的决策。

格言有时候也挺扯 篇10

这话是谁说的,我一时查不着,相信它给广大男人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不英俊强壮富有智慧之辈。我有时候挺纳闷的,人为什么总给自己套上枷锁,定下指标。人无压力轻飘飘,可最后那句,带有威胁意味的结论,就不光是压力了,几近赤裸裸的讥讽与恐吓,让那些到了岁数还没达标的人郁闷。人还没死,就予以盖棺定论,有这样的道理吗?

相表之下,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好多人也很上赶着拿来当标尺。可人家孔子是说自己呢,没拿这个来要求大众。非哭着喊着向圣人看齐,那不是自己找罪受么。

都知道雷石东吧?不知道他总看过《阿甘正传》和《泰坦尼克》吧?对,就是派拉蒙和哥伦比亚公司的老板。此人30岁开始创业,买卖做得一直不顺,本来也准备凑合过下去了,谁知道50岁上,一把大火把家当烧了个精光,成了彻底的穷光蛋。若是按照格言的说法,他完了,死定了。可老雷可能是被火烧醒了,在沉寂了10年之后,60多岁开始发力,花了十几年做成了维亚康姆传媒集团。上述二公司,就是这个集团里的。

也有可能是雷石东命太好了,能在60岁上找到投资。那还有个命不好的,此人七八十岁还一事无成。他打小就是流浪汉,当过兵,烧过锅炉,结果老婆嫌他没出息还离婚了,顺便卷走了他为数不多的财产。到老了,他还穷酸得紧,只好拿社会保险金开个饭馆度日。但现在,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大名,此人叫山德士上校,88岁上,他的肯德基天下扬名。所以,现在哪位混得不如意的男人感觉压力大,可以去肯德基坐坐,看看山羊胡子上校,真正减压。

再往远说,汉高祖刘邦,斩白蛇造反的时候多大了?47岁。此前一直是沛县小混混,他爸都说他无赖,说他不如他哥哥出息,至少他哥哥小买卖做得还不错。刘邦当了亭长,负责押送劳工去骊山,结果这个差使也干不好,让劳工跑了。这下刘邦没辙了,只好造反。初衷也就是为了活命,没想到把天下打下来了。当皇上之后,刘邦还记得小时候的事儿,得意地问他爸:“你看我和我哥,谁更出息啊?”

这样的例子,就不继续举了,向前一直可以追溯到姜太公、黄忠、严颜,向后还可以提53岁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此人30多岁的时候还是啃老族,靠父亲过日子——但那又怎么了?还是把事儿干成了。

所以,格言不可全信,不可信的格言,那是谣言。给男人贴胸毛哄抬压力的谣言还特别多,比如李嘉诚说的“30岁以前要靠体力智力赚钱,30岁以后要靠‘钱’赚钱。”这句话是建立在30岁前已经淘到第一桶金的基础上的,但我相信,大多数男人到了30岁还是要靠体力智力赚钱,就现在这股市、这房价,谁敢把所有的本都押上去?

很多话,仅仅是说得巧,仅仅是出自名人之口,但却不能作为人生指南。成功了,自然有资格指点别人,但不成功的是大多数,完全不必用格言来打击大多数人的心情,自己打击自己就更没必要。

其实人生多姿多彩,富有不富有,智慧不智慧,乃至幸福不幸福,各有各的理解。干吗非得拥有什么?谁又规定多少岁不能拥有什么?胸有大志,期盼家财万贯固然好,但过小日子,随遇而安也未必是错。比如说吧,部分男人热爱挥金如土,身边美女如云,整日出入高档场所。而部分男人呢,则喜欢不受罪,打打麻将,看看书,玩玩游戏,陪陪老婆孩子……不爱折腾自己,很难说谁比谁更智慧吧?

俯视有时比仰视更重要 篇11

人们喜欢先制定远大的目标, 然后付诸努力。那么, 如果给你一碗拉面, 你能将一碗拉面的生意做到多大?50万?100万?平心而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实现这样的目标已属不易。而一个女人的回答是:90亿!

天方夜谭?痴人说梦?不, 是事实!她是怎么做到的?这个女人的回答颇有些反常规:学会俯视。

1997年的春节, 气温骤降, 空中又飘起了蒙蒙细雨。冰凉的雨滴落在脸上, 落进脖颈, 一阵阵寒意顿由心生。但在深圳“世界之窗”公园内, 此刻却停放着两辆有中型货车大小的大篷车。车里拥挤地安放着煮面机、架子、柜子, 一个女人带着6个员工, 正在卖骨汤拉面。

女人扎着围裙, 一边热情地招呼客人, 一边不停地弯腰盛面, 动作娴熟而麻利。蓦地, 在低头的瞬间, 她注意到一位顾客接过面后吃了一口, 随即皱眉、摇头。她赶紧走上前询问。顾客无奈地说:看到这么多人来买, 他也想尝尝。可买到手才想起自己有胃病, 汤辣了点。她二话没说, 马上重做。第二天, 大篷车上又多了一台煮面机, 专做清淡的拉面。毕竟她卖的拉面15元一碗, 比同行的价格高了三分之一, 让顾客感觉钱花得值才是最重要的。

在“世界之窗”公园, 她整整卖了8天拉面。而很少有顾客知道, 这位态度随和、热情的女人, 身份却是身家过千万的大老板。她们这样做, 是在为即将开张的拉面公司做宣传。因为要从早到晚不停地用筷子给顾客配菜, 她的手指关节全磨出了泡。晚上打烊, 她还要和员工一起将大篷车推回公司。

她, 就是潘慰, 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中国香港女人, 味千 (中国) 控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主席兼行政总裁。10年间, 她把日本餐饮连锁品牌“味千拉面”成功引入中国内地, 至今已在全国开设了167家门店, 一手缔造了一碗拉面创富90亿的神话。

潘慰的拉面事业取得了空前成功, 但成功后的潘慰依然平实朴素、不摆架子。潘慰保持至今的一大习惯就是下班后到处巡店。通常是先去递菜窗口, 试试面碗的温度;接着来到后厨, 打开垃圾桶, 弯腰低头细心查看, 有时还会用工具翻一翻。她这样做的目的, 一是看原材料有没有浪费;二是可以了解顾客剩下的是面多还是汤多, 以改进口味。接下来, 她还会巡视各个角落, 检查有没有油污和灰尘。她穿的虽然是高级套装, 但要看见墙角不干净, 就会自己拿抹布蹲下去擦。直到现在, 潘慰还经常去公司楼下的一家味千拉面吃饭。她像普通顾客一样排队, 也像他们一样照单付钱……

潘慰的成功绝非偶然。因为她懂得俯视, 懂得民间最简单的道理:只有低头看路, 才不会摔倒。如果你总是仰视这个世界, 高处不胜寒, 你注定要和这个世界隔离, 或者说被世界所抛弃;如果你学会俯视这个世界, 你才能以正确的方式进入这个世界, 世界反而会掌握在你的手中。

看有时候有感 篇12

有时候,莫名的心情不好,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也不想搭理任何人,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发呆。

有时候,突然觉得心情烦躁,看什么都觉得不舒服,心里闷的发慌,拼命想寻找一个出口

有时候,感觉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曾经一直坚持的东西一夜间面目全非。

有时候,突然很想逃离现在的生活,想不顾一切收拾自己简单的行李去流浪。

有时候,别人突然对你说,我觉得你变了,然后自己开始百感交集。有时候,想一个人躲起来脆弱,不愿别人看到自己的伤口。有时候,突然很想哭,却难过的哭不出来。

有时候,走过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就想起一个人的脸。有时候,听到一首歌,就会突然想起一个人

有时候,明明自己心里有很多话要说,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有时候,觉得自己拥有着整个世界,一瞬间却又觉得自己其实一无所有。

有时候,很想放纵自己,希望自己痛痛快快歇斯底里地发一次疯。有时候,心里突然冒出一种厌倦的情绪,觉得自己很累很累。有时候,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样子,迷茫的不知所措。

有时候,弯腰不是错 篇13

“砰”的一声,天地开始摇晃,直入云端的建筑物像数以千计的多米诺骨牌般顺势倒下,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在汶川上演了,刹那间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充斥着整个天地间。

面临这猝不及防的灾难,正处于工作和学习中的人们慌了神,一窝蜂地向门口冲去,可狭窄的门根本救不了蜂拥而来的人们,于是,多少人就这样无情被压倒在冰冷的废墟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条条迈入死亡之门的生命被拯救。但与此同时,看着一块块的钢筋水泥板被抬起,人们看到:一位年轻的老师弯腰匍匐在地,身下护着两名学生,学生们都安然无恙,但老师的半边身躯已完全模糊了。她用她脆弱的身躯顶起了死神,吧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们!

当即便有记者拍下了这一画面,定格了这弯腰的姿态。所以,弯腰不是错,是爱与行的体现。

古有张良行军用兵,出谋划策为国效命。一日,张良走到汜水桥上,看到桥下到一位老人坐在桥头,老人故意将一只鞋抖落到桥下,毫不客气地命张良下去捡,张良弯腰下桥吧鞋是回来,老人不用手来接,却把脚伸出来命张良替他穿上。张良也不和他多计较,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板老人穿好鞋。老人站起来连句感谢的话也没有说,只与他约好五日后榆次相见,便扬长而去。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愤愤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还是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在桥上等候。过了许久,老人才来,经过这一番考验后,老人放心地从怀中取出一部书送给张良,叮嘱他若刻苦研读,必成大业。这部书就是《太公兵法》。张良凭尊老敬贤的美德得到了这部书,他如获至宝,刻苦诵读,终于成为了一个组织多谋、用兵如神的杰出人才。

可见有付出就有回报!

当老师遭遇“威胁”的时候…… 篇14

“是蒯老师吗?”说话的语调明显比平时高了八度, 还是没等我回答, 她的机关枪便扫过来了, “刚才孩子回来向我们反映, 说你们班的小洋不停地骚扰我儿子, 不是故意过来撞一下, 就是从背后踢一脚!你们老师经常说孩子是安全是最重要的, 可现在我儿子的安全已经没法保障了!我们已经忍了他四年, 不想再忍下去了……”

我极力克制住自己, 不去打断她的话, 或去跟她解释什么。客观地讲, 小洋的确是班级里一个特殊孩子, 平时自己作业拖拖拉拉不说, 还经常惹是生非, 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加上小洋身材魁梧, 力气大, 不少孩子都受过他的“伤”。但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在我接手这个班级一年多的时间里, 他也不断地变化着、进步着, 上课听讲认真了, 发言积极了, 也在慢慢改变着与同学相处的方式。只是一下子要他改掉所有不足, 显然是做不到的。况且, 是不是像小可母亲说得这么严重, 我也要去调查清楚。

等她把话说完, 我才接过话:“你反映的情况很重要。我一定会认真调查清楚, 也一定会在全班级里继续加强教育……”还没等我把话说完, 小可的母亲又放了一炮:“从今以后, 不允许小洋再碰我儿子一下。要是你们老师都管不好这个孩子, 我就去找你们校长谈!”

我一听“腾”地火就上来了, 简直快Hold不住了, 这分明是赤裸裸的威胁!人心都是肉长的, 老师辛辛苦苦地工作, 也不图你说声感谢的话, 到头来还要面对这种投诉。所以, 每当听说哪位老师就因为一些鸡毛蒜皮、本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的小事遭遇投诉的时候, 大家都觉得异常愤慨。但理智告诉我一定要冷静, 或许她还没打算真去告这个状, 却因为老师一句同样激动的言辞而“逼”着她把自己的话付诸行动。而更多的时候, 老师的一句过激的话, 甚至是一句冷淡的言语都可能成为她投诉老师新的理由。

我尽量放慢语速:“我想您打电话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的。如果您觉得老师没有做工作, 或者说做得很差, 您当然可以跟校长沟通, 这是您的权利。”我特地把“你”换成了“您”。

“反正我把情况反映给你了!”还没等我继续回话, 她就把电话挂了。

说实在的, 这个周末对我来说一下子变得漫长起来了。好不容易熬到星期一, 上班后我第一时间找来了小可和小洋, 当面了解情况, 并向班级其他同学进行核实, 很快事情就调查得比较清楚了:正如我事前所料, 小洋的确实有在背后做危险动作的情况, 的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幅度并不算大, 也并不像小可妈妈说得那么频繁。我首先对小洋和班级所有孩子进一步加强了安全教育, 同时, 我和小洋的母亲进行了沟通, 把孩子在校表现以及其他家长的意见转达给她, 请她配合对孩子进行教育。接下来, 我就着手打电话给小可的母亲了。

接通电话, 虽然过了两天, 可她的语气仍然如故。我把调查的情况如实对她进行了介绍, 并把自己对班级孩子的教育以及和小洋母亲沟通的情况也作了反馈。她听了, 言语间的情绪略有缓和。这时, 我开始进行这次电话事先精心准备好的内容, 正好这几天是学校的双语节, 小可被评为了学校“双语之星”, 我便从这里谈起。我在电话里说:“另外, 我想跟您沟通一下小可的学习情况, 最近他在校学习非常认真, 课堂上也特别投入, 小组长工作也很负责。这次双语节他还被评为了‘双语之星’, 你们要好好奖励他一下!”

“哦!这都是你们老师教得好。”她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实事求是地讲, 孩子的成绩主要是你们家庭教育做得比较好。再说‘双语之星’也是英语老师的功劳嘛!”我的话也柔中带刚, 有一定的“启发性”。

她连忙说:“哪里, 哪里!我要谢谢你们老师呢!”

我礼节性地回道:“不客气,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幸福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台阶 篇15

那年,她刚刚25岁。鲜活水嫩的青春衬着,人如绽放在水中的白莲花。唯一的不足是个子太矮,穿上高跟鞋也不过一米五多一点,却心高气傲地非要嫁个条件好的。

她是相亲认识的他。一米八的个头,挺拔魁梧,剑眉明目,她第一眼便喜欢上了。隔着一张桌子坐着,却低着头不敢看他,两只手反复抚弄着衣角,心里像揣了着只小兔子,左冲右撞,心跳如鼓。两个人马上就心有灵犀地爱上了,日子如同蜜里调油,恨不得24小时都黏在一起。两个人拉着手去逛街,楼下的大爷眼花,有一次见了他就问:“送孩子上学啊?”他镇定自若地应着,却拉着她一直跑出去很远,才憋不住笑出来。

他没有大房子,她也心甘情愿地嫁了他。拍结婚照时,两个人站在一起,她还不及他的肩膀。她有些难为情,他笑,沒说她矮,却自嘲是不是自己太高了?摄影师把他们带到有台阶的背景前,指着说:“你往下站一个台阶。”他下了一个台阶,她从后面搂住他的腰,头靠在他的肩上,附在他耳边悄声说:“你看,你下个台阶我们的心就在同一个高度上了。”

结婚后的日子就像涨了潮的海水,各自繁忙的工作、没完没了的家务,孩子的奶瓶尿布,数不尽的琐事,一浪接着一浪汹涌而来,让人措手不及。渐渐地他们便有了矛盾和争吵,有了哭闹和纠缠。

第一次吵架,她任性地摔门而去,走到外面才发现无处可去,只好又折回来,躲在楼梯口,听着他慌慌张张地跑下来。听声音就能判断出,他一次跳了两个台阶,踩空了,整个人撞在拦杆上,“啊哟啊哟”地叫。她看着他的狼狈样,终于没忍住,捂着嘴笑着从楼梯口跑出来。她伸手去拉他,却被他用力一拽,跌进他的怀里。他捏捏她的鼻子说:“以后再吵架,记住也不要走远,就躲在楼梯口,等我来找你。”她被他牵着手回家,心想,真好啊,连吵架都这么有滋有味的。

第二次吵架是在街上,为了买一件什么东西,一个坚持要买、一个坚持不要买,争着争着她就恼了,甩手就走。走了几步后躲进一家超市,从橱窗里观察他的动静。以为他会追来,却没有。他在原地待了几分钟后,就若无其事地走了。她又气又恨,怀着一腔怒火回家,推开门,他双腿跷在茶几上看电视。看见她回来,仍然若无其事地招呼她:“回来了,等你一起吃饭呢。”他揽着她的腰去餐厅,挨个揭开盘子上的盖,一桌子的菜都是她喜欢吃的。她一边把红烧鸡翅咂得满嘴流油,一边愤怒地质问他:“为什么不追我就自己回家了?”他说:“你没有带家里的钥匙,我怕万一你先回来进不了门;又怕你回来饿,就先做了饭……我这可都下了两个台阶了,不知道能否跟大小姐站齐了?”她扑哧就笑了,所有的不快全都烟消云散。

这样的吵架不断地发生。终于有了最凶的一次。他打牌一夜未归。孩子又赶上发烧,给他打电话,关机。她一个人带孩子去了医院,第二天早上他一进门,她窝了一肚子的火噼里啪啦地就爆发了。这一次是他离开了,他说吵来吵去,他累了。收拾了东西,他搬到单位的宿舍里去住。留下她一个人,面对冰冷而狼籍的家,心凉如水。想到以前每次吵架都是他百般劝慰,主动下台阶跟她求和,现在,他终于厌倦了,爱情走到了尽头,他再也不肯努力去找台阶了。

那天晚上,她辗转反侧,无聊中打开相册,第一页就是他们的结婚照。她的头亲密地靠在他的肩上,两张笑脸像花儿一样绽放着。从照片上看不出她比他矮那么多,可是她知道,他们之间还隔着一个台阶。她拿着那张照片,忽然想到,每次吵架都是他主动下台阶,而她却从未主动去上一个台阶,距离当然越来越远。其实,她上一个台阶,也可以和他一样高的啊!

她终于拨了他的电话,只响了一声,他便接了。原来,他一直在等她去上这个台阶……

(摘自爱读网)

有时候作文600字 篇16

有的人不喜欢低调,是因为他们认为低调是在贬低自己,而高调只是在宣扬自己,在信任自己。这样理解的话也不为过,但是在适当的时候我们是需要高调的,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要低调做人,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过于高调,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会受到别人的不同意,受到别人的排斥,如果我们适当的放低调一些,我们有可能就会发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方面变得不那么排斥,甚至有时候还鼓励我们,还支持我们。

高调和低调往往只是一个字之差,但是所蕴含的内容往往是很难理解的,很难去做到的。

低调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体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社会生活中。低调也可以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如果你过多的强调高调的话,那么你的人际关系可能不就那么好。现在很多人都是喜欢比较低调的人,如果你过于高调反而会害了你自己,适当的学会低调是对自己的赞同,也是对别人的肯定,更是别人喜欢你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会掌握低调这门技巧,也要学会掌握高调这门技巧。低调和高调,在不同的场合要进行不同的运用,不能一昧的认为低调就是默不出声,显得很朴实很庸俗。低调指的`是我们做事不要太过张扬,不要过于强调自己在某方面有精湛的成就,不要强调自己在这方面有过于突出的天赋,更不能吹嘘。高调指的是我们做事有时候不考虑到他人感受,只顾及到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高调会给别人的生活和心情带来影响,造成人际关系不合。

有时候,某些想法高二作文 篇17

有时候,真想

在一个灿灿的冬日午后

端把紫藤椅

在那暖暖的阳光中

在那树影的斑斓里

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享受着那些文字所带来的惊喜

有时候,真想在一大片绿色的田埂间

在那淡淡的微风中

伴着低低的吉他声

静静地听着,陶醉着自己

有时候,真想

在两旁的.林荫道边

骑着小车,塞着耳麦

悠哉悠哉的

去跟蜗牛赛跑

将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然后乐呵呵地傻笑

有时候,真想

在庭院里找一丫秋千架

推着,荡着

和着自己的心情

累了,就倚靠在旁

感受着阳光的温馨

任凭着思绪的飞扬

有时候,真想

把一些瞬间的想法写在纸上

把那些感情融入诗中

当自己孤独的时候

拿出它,像品尝藏窖里的酒

品尝后,重新放回我的蓝色酒楼

有时候,也会想

一个人,背靠着门

蹲在地板上

点燃一支蜡烛

看着它慢慢的熄灭

看着周围渐渐暗淡的烛火

映着黑色的眼眸

体验着一个人的孤寂与无助

有时候,更想

找一群旧时的好友

回忆着那些让我们泪流满面的画面

然后相互鼓励着

在人生的道路上扬帆启程

面子有时是生活的最大障碍 篇18

两年后, 他申请上了大学。为了筹措学费, 他一天打双份工, 不管多累他都咬牙挺着, 而且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报喜不报忧。生活总会眷顾那些孜孜不倦的奋斗者, 小张不但顺利地学完了三年欧美文学史, 而且还在这段时间里积攒了一笔不菲的积蓄。本来他打算继续深造, 但由于专业比较冷门, 最终还是放弃了。

于是, 他和许多“海归派”一样, 回到家乡准备大干一场。但万万没想到, 自己很快就成了“海带 (待业) 派”。这也不奇怪, 因为他所学的专业根本就派不上用场。他也试着去应聘了一些合资公司, 但都没能成功。

前段时间遇见他聊天, 我问:“不一定非专业对口, 你可以当翻译呀。”他无奈地回答:“别提了, 现在英语好的人多如牛毛, 我也找过类似的工作, 不行。”“那干脆自己单干, 你不挣了一笔钱吗?开家公司或做点生意不也挺好吗?”我又说。他仍是无奈:“唉, 别提啦!买房子送给父母了, 现在身无分文。”“那你干脆考教师资格证书, 你英语好, 肯定没问题;你还可以做英文家教。”我又提议。这次他的回答让我有点吃惊:“我一个留学生去当教师, 还搞什么家教, 亏你想得出来。”

我语塞了半天后, 笑着说:“你在美国什么苦都能吃, 什么活都干过, 怎么回来反倒不干了。”他突然变得严肃了许多:“这怎么能一样呢?在美国干什么脏活累活都没什么关系, 因为没人认识你。回国就不同了, 工作没选好会让人笑话, 再说我还留过学。不瞒你说, 其实我最拿手的专业就是厨师, 在美国打工时练了一身好手艺, 中西餐都会。但我总不能到酒店去当厨子吧, 那多没面子!”

钱多了有时候是一个灾难 篇19

第二,拿谁的钱是一个大话题。在学而思的融资过程中,我们见了50多家机构,有几家甚至都已经签订了协议,但最后却没有要,因为我们要选择那些能真正带来价值的资金。

我的钱和VC的钱不一样,徐小平的钱和VC的钱也不一样,我的钱和徐小平的钱又不一样。你自己一定要选择,不是说非得要这笔钱。电商是资本驱动型的行业,谁的投资我可能都会要,因为有钱就能发展得很快。而教育实际是靠人靠累积的行业,对于中早期企业来说,你如果要融资,就要倾向那些带资源的钱,要考虑这个基金或这个人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东西。到后期,你则要选择那些能带来品牌价值的基金,比如老虎基金,它投过新东方和学而思。

教育企业在融资方面是进退自如的,你可以拿钱,也可以不拿。这是教育产业的巨大优势。

第三,融了钱干什么。许多教育企业都不太清楚钱到底该怎么花,这其实是一个挑战。怎么花钱要看不同阶段,初创型企业一定要把钱花在产品模式打造上,而不要把钱扔在市场上。中早期教育企业应该花大量钱去改善产品和招募更多的人才。你不要想着自己能一夜做大,我不相信有这样的教育企业,因为好产品都是需要花时间去磨练的。

有些人钱多,就会胡乱花,比如大量投在市场和广告商那儿,这其实是最傻的做法。钱多了有时候是个灾难,你更要慎重。现在的金融环境和经济环境,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反转了。

这里面有个很出名的案例,就是我们学而思和巨人的故事。巨人1994年就开始做了,学而思2003年起步的时候收入才几百万,它的收入已经过亿了。2007年,学而思超过了巨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巨人融资了,它获得了启明创投的2000万美元,但有个对赌协议,投资方要求巨人到2008年要做到一定规模。巨人为此一年做了18次收购,因此它把自己杀死了。

所以,大家要记住,教育完全是靠内容、老师和教学成果来驱动的,而不是靠钱。特别是对于初创企业,最重要的是磨练和打造产品,而不是追求融资。

学而思成功的地方特别多,比如课程设计、宣传以及在网上营造口碑,这些都需要花精力。

最早,学而思是靠奥数起家的。北京有个“迎春杯”(注:一项传统中小学数学比赛),我们当时做了一个相应产品,名字就叫“迎春杯”比赛复习班之类的。我们就是把历年的考试分类,但这个产品吸引了很多学生。那时候真的是个黄金时代,我们在《北京晚报》上用1500元打了一块很小的广告,就吸引来了100名学生。这个点抓得特别准,因为他们都要参加这个比赛。我们第一年就招收了一百多名学生,每人收费1500元,让我们渡过了最初的难关。

“迎春杯”最开始设计15次课,大概在春节前考试。到了学期中间,我们又想吸引更多学生,于是就给另外没来的学生打电话,下课再交钱,不喜欢课程内容就直接走人。那个时代大家还很天真,免费,就来听一下,就这样又招收了一批学生。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比赛,北大有个“资源杯”,清华有个“同方杯”。拿到了“同方杯”的代理权之后,我们就更出名了。我们就是围绕这几个比赛开发产品,慢慢地就积累了最初的学生。

后来,我们又发现,学而思小升初做得特别好,但初中做得不好。所以,我们办了6个课时的分班考试课。这个产品实际是一个过渡性产品,有的学校有分班考试,有的没有。每当一个小学生被初中录取,我们就和家长说,这个学校会有分班考试,因为都怕被落下,很多人便选择了参加。分班考试就把这些学生稳住了,但还有两个多月的暑假是空档期。所以,我们又设计了另外一个课—8个课时学完初一数学。这个名字其实特别土,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但家长一看就明白。

学而思真正成功的东西其实是小班,一个班通常是15人。为什么是15人?像微博140个字不是随便拍脑袋得来的,15人的标准也是我们经过痛苦的教训得来的。新东方一个班学生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800名,巨人也是一样的。但学而思在标准化方面做得非常严格,我们从来不超额,最好的老师和最差的老师都是一班15个学生,我们把这个标准视为生命线。

此外,学而思还开创了让家长听课的模式。我们教室设计基本都是长方形,前面坐学生后面坐家长,这样的设计对老师是个考验。我们还开创了一种模式—随意退费,什么时候不满意都可以退钱。

很多人问我学而思成功的秘诀,答案其实很简单—舍得给钱。我们招老师根本不用愁,最牛的奥数老师都在我们学而思。你课程设计得再好也需要老师给你执行,假如他天天想着博弈加薪水的事情,你的学校就没法办好。

上一篇:防爆应急预案下一篇:以学宪法讲宪法为主题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