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语文网教案(精选2篇)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语文教学计划 >>
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作者:加入日期:08-08-26
本着“聚精会神抓教学”的宗旨,本学期我们重点放在课堂效益的提高上,问课堂要效益,问课堂要成绩,把课堂内外的知识加以整合,争取把初三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依照教学常规,我从以下三方面制定教学计划:
一、紧抓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把课堂教学的效益加以提升。
初三阶段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就是它处于初中生活的结尾阶段,收益性就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家长的热望、社会评价的压力就像潮水一般涌来,我们只有稳住阵脚,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
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大部分构成,其中阅读又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这两大部分,我的设想是在教现代文阅读时注重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紧抓知识点的剖析,对知识点的理解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以阅读促写作,提醒学生注意模仿好的立意与好的结构,把相关内容化为己有。
文言文的阅读贯彻“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读读背背”的原则,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理解文意,难懂的字词学会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真正做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境界。使得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
写作教学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平时材料的积累,指导学生摘录、点评、写随笔,让他们积累广泛的感受材料,以备不时之需;第二步是规范的写作训练,这是指编排在课本中的表达部分的指导与训练,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指导学生学会规范的表达,作文的批改规范到位,以正面鼓励为宜。
二、抓住机遇,结合学校科研课题研究,做好本学科的课题研究,以科
研促进教学。
学校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和人文教育这两个课题,由前期的准备和启动阶段,过渡到这个学期的分类指导、分科实验阶段,我根据所任教学生的特点,拟定一下子课题:以读为导,引入新知――将朗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的整合。进行跟踪实验,建立数据库和资料库,在为期一年的实验中,争取出成效,以此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形成所任教班级的特色与亮点。
三、加强课外活动指导,让学生的作品走出校园,为学校争得荣誉,为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出力。
在课堂教学之余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悉心指导,让学有余力、学有特色的同学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积极参加市、区作文竞赛和各类征文活动,把他们的作品推出校园,为学校争得荣誉;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读书比赛、书法比赛等,将过程加以摄制,将作品加以展示,为学校文化氛围的创设出力。
俗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相信,只要我本着“以学生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原则,用心去教,定会有所收益。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奥运会专题5.12地震专题
中考历届试卷高考历届试卷
在线新华字典在线成语词典
相关资料
河南省淮滨县马集初中张健刚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设想]
1、本文是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3、本文与《巴东三峡》都是写祖国山水的美丽,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教学准备]
1、制作周庄地理位置课件
2、展示周庄水乡风光的图片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所言“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今天让我们随散文家赵丽宏一起去游览周庄,感受周庄的水之韵。
二、指导朗读。
1、朗读课文。
2、配乐朗读。
*展示播放周庄的动画画面。
*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
3、检查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
1、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周庄的哪几幅图画呢? 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
2、整体水韵图画(1-3)——小桥流水人家 作者对周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对周庄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威尼斯)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水中迷离的倒影、河道上应接不暇的拱桥及井字形的河道。突出其是东方的“威尼斯。”
3、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6)几次游览有何不同?有什么样的感受? 第一次是仲春雨季——烟雨迷蒙的水墨画(飘忽朦胧的美)第二次冬天一场小雪初晴后——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纯净简单明快的美)第三次极力渲染周庄节日的热闹气氛——水天一色的七彩梦幻图(色彩斑斓,气氛热烈的油画)作者第三次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彩灯倒映的河水,张灯结彩的花船,丝竹管弦飘绕不绝,缤纷盛开的礼花及四面八方传来的惊喜的欢呼。作者描写了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作者是按照坐船由古镇这头到古镇尽头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是按照这样的空间顺序来写的:先写水河像光带,河里上飘来的音乐声,再从河里抬头看屋脊的剪影,再往上看到盛开的礼花,回到屋脊,最后又落回水里。是从下到上,再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把周庄这个奇妙的夜晚尽收眼里,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四、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优美,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水,课文中有哪些你喜欢的描写水的句子,请摘录下来,加以体味,说说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
1、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这一段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展示了周庄水韵的迷人之处。突出了滴水和流水声的轻柔,作者把它比做裹着万般柔情的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非常形象。带有古典风味,在措词方面也很讲究多用叠词如:细细、重重叠叠,如……如……袅袅,读起来富于音乐的美感,真的感觉到流水叮咚作响。
2、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从视觉角度突出了河水一改先前的平静幽深,突然变得光彩夺目。“落”这个词用得好,比“映”来到有动感。作者把此时的河水比作一条彩带,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文中句式整齐,多为四字词,节奏鲜明,读起来欢快和谐,如:面目一新、瞬息万变、辉煌璀璨、平静幽深、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缤纷的现实与古香古色的周庄形成了对比。
3、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作者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景象描绘得富有诗意。“木橹”“悠然搅动”“石桥”“不慌不忙”“彩绸”等词语写出了周庄的古朴、宁静。“斑斓”“迷离闪烁”“朦胧眩目”等词又写出了周庄的神秘,令人捉摸不透。
4、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再次把灯光倒映的小河比作光带。
5、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突出了河水的神秘莫测。
6、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作者的感觉很独特,水居然因丝竹声而变得清澈剔透,而且想像出是有荧光从水下射出。
7、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
写礼花盛开前的宁静,水面上除了点点星光外什么都没有,有静有动,使得文章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五、综合性实践活动
做一份淮滨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美丽的淮河犹如一条流动的腰带从这里缓缓流过。漂亮的东西湖像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滨城大地上。迷人的兔子湖水面开阔,烟波浩渺,泛舟其上,如临仙境。这里是楚相的故里,这里是……
【无忧无虑语文网教案】推荐阅读:
无忧无虑的反义词05-30
无忧人生11-02
前程无忧个人简历12-31
无忧考吧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每日一练2月19日01-20
中华语文网06-06
江西教师网小学语文工作室研修总结06-14
100测评网初一上册语文竞赛试题答案11-25
测评网小学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练习题07-08
最新语文乐园四-语文教案05-26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s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