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与繁笔教案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简笔与繁笔教案(推荐2篇)

简笔与繁笔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正确理解提倡简练为文,根据内容需要,用简使繁的道理。

(二)学习运用辩证的观点、典型的事例和简练生动的语言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

难点重点

(一)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阐述简与繁的辩证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阐释立论的根据。这一段内有三个小的层次;

①层(1~2句)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多寡论。③层(3~5句)阐释为什么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多寡论。作者分析了简与繁的两个方面,简有“言简意赅”与“言简意少”之分,后者是缺点,前者却是难得的优点;连同作者所赞同的“文章家”的见解,繁也有“繁冗拖沓”与“以繁胜简”之分,前者虽是缺点,后者也是难得的优点。这一层是中心论点立论的根据,也就是对“单以文字多寡论”“繁简”的武断作法的否定。

③层(6~8句)以文学大师们的创作为例,证明简笔与繁笔只要用得“各得其宜”,就能“各尽其妙”。这一层既是对中心论点的证明,又领起下文,为下文列举文学大师的创作既用简笔也用繁笔的具体范例引线。

要读懂第1段,关键是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要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关键是理解其中“繁简”两个词的含义。繁,是繁冗拖沓的意思;简,是简练的意思。其它句出现的“繁”与“简”则是指写文章用笔墨“繁多复杂”与“简练”的意思,要注意区别。

第二层(2~4段)紧承第1段第③小层的概括提示,具体列举《水讲传》与《社戏》既用简笔也用繁笔的例子,说明不管是简笔还是繁笔,只要用得“各得其宜”,就会“各尽其妙”,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第二层(5段)指出做到“繁简适当”的方法,即需要提炼,但主要是“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第二部分(6~7段)指出“现今”创作上存在的“拖沓累赘”的较普遍的弊病及这种弊病的成因,说明“提倡简练为文,重议文章繁简得失”问题的必要性。

(二)课文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以辩证的观点分析简笔与繁笔各自都有优劣之分,脱离内容的简笔与繁笔都是败笔,适应内容与表达需要的简笔与繁笔都是妙笔,正所谓“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第二部分,指出现今创作上存在的“长的趋向”、“拖沓累赘”的毛病,提出作者自己的主张,“提倡简练为文”。这是点明了文章写作的针对性,即写作目的。第一部分所阐明的道理,是达到第二部分指出的写作目的的手段。因为不懂得辩证地分析简笔与繁笔,就不可能作到“言简意赅”,而只能是由“繁冗拖沓”变成“简而淡”。

(三)本文典型材料与观点是怎样密切配合的?

分析:作者为了证明“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从文字的多寡论”的中心论点,辩证地分析了简与繁的两个侧面,从事理方面说明,“单以文字多寡”断定是“繁冗拖沓”还是“简练”是不能成立的。接着概括列举“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有时用繁”,“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接下来紧紧扣住论点,—一对应“文学大师”“用简”与“使繁”两个方面举实例分析。证明“用简之妙”,作者专选百万言的长篇巨著《水游传》中的两个例子,虽在长篇之中,作者照样惜墨如金,只一两个字,便把景物写得生动传神。证明“使繁”之妙,作者先选《水游传》中一例,有意与上文“用简”的两个例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同一部长篇巨著,同一作者,用简时惜墨如金,用繁时不厌其详。作者选择的“用繁”的另一个实例也是深有用心的,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一面以“用简”著称,但在内容表达需要时,“甚而至于借重‘ 啰嗦”’。文学大师“用简”与“使繁”的四个实例,有力地说明简与繁都可以成为妙笔,如何以字数论优劣?这就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四)什么叫“简笔”“繁笔”?

分析:“简笔”即写得简约,用语简洁扼要;“繁笔”,即写得详尽,写得充分。简笔与繁笔主要是从内容和语言表达上讲的:当简则简,当繁则繁,“简而淡,繁而冗”都不好。

(五)第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分析:本段的重心落在“然而”这一转折连词之后。作者认为,文章的简练或繁冗拖沓与否,又不能仅仅只根据所写字数的少或多来衡量评判:字少的,未必都是简练,未必都值得肯定;反之,字多的也未必就是繁冗,未必都应该否定。这就是说,言少的,可以是简练、即言简意赅,也可能是简陋即言简意少;言多的,可能是繁冗拖沓,也可以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再看大家一致公认的文学大师们的作品:大师们亦有时用简,有时用繁。这就更表明绝不可单以文字多寡来论繁简。那么,简笔与繁笔究竟应据什么来判定(也即作者的正面意见究竟是什么)呢?作者提出,应该是在该用简的地方用简,并且确是富有言外之意的;在宜用繁的地方用繁,并且确是做到了穷形尽相,细致入微的。这些,就正是本段末句的含义。本段的中心,一也即本文第一部分的中心,即由本段第三句和末句综合而成。

(六)本文对简笔与繁笔关系的辩证论述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分析:运用辩证观点进行分析说理举例。

(1)“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这句话一方面肯定了文章繁简与文字多寡有关,但又不能单以文字多寡论。同时又告诉读者并非“言简”一律都好,关键要看“意赅”还是“意少”、。这就是辩证地看待问题,语言不多,充满了辩证法。

(2)“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

这句话揭示了生活中事物的辩证法。通过严密的推理,区分了“字面上的简”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与“啰嗦”的严格界限,体现作者在逻辑推理上的严密性与科学性,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本文是怎样运用鲜明的对比、生动的比喻的?

分析:文章语言简练生动,和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直接关系。如开头一段,用“言简意赅”与“言简意少”对比。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用“简”与“繁”的对比,就有“惜墨如金”与“用墨如泼”的两种不同方法。用比喻也同样是简洁生动的。如用“顺风行船”比喻读大师门的名著是如何感到“轻松愉快”,用“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比喻阅读拖沓累赘的作品是多么让人“吃力,头痛”。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八)从论点的确定和论据的选择来看,本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分析: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在对比分析中提出论点,明确指出“简笔”与“繁笔”的关系,应当是“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论证中心论点,列举了(水滩传)中(武松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和鲁迅《社戏》中的典型例子为论据,生动有力地论证了“繁”“简”、“各得其宜”的“宜”,“各尽其妙”的“妙”。这些例子准确可靠,十分典型。说明了只要相“宜”,只要能达其“妙”,用简则“惜墨如金”,使繁则“用墨如泼”。文章又精选了刘勰和顾炎武的评论,深入论证了中心论点的正确可信。可见全文立论精辟科学,引论又精当有力,紧扣了中心论点,进行了层层深入的论证。

(九)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观点: 分析:文章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1)用例证法鲜明、准确地论证文章开头所提出的论点。选取《水游传》、《社戏》中的典型例子为论据,证明文章应繁简适宜。

(2)用引证法论述了怎样才能做到繁简得当。刘勰顾炎武的评论,都是权威性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这种引用,起了进一步论说,深化内容的作用。

(十)为什么作者在论证观点过程中,先用例证法,后用引证法呢? 分析:例证、引证的先后,体现了作者论述问题的层递性和思维的严密性。论证方法的选择,由文章的内容所决定。使用论证方法的先后,又根据说理层次要求来安排。要阐述繁简“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必须列举生动的实例,才有说服力。以典型的事例开道,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引用名人警句,是要说明“繁简”绝非有意而为,而是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只要“来自生活,发话真情”,就能做到“繁简适当”。从论证的需要来看,例证在前,引证在后,体现了说理的严密性、合理性。

教学过程设计(-)速读测试。,1.本文的题目是,作者是,出处是。

2.本文是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

3.作者对文章繁简的基本看法是______________。4.什么叫简笔?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5.什么叫繁笔?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6.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有时使繁:__________。简笔与____________繁笔,__________。

7.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是从味觉、视觉、听觉三个方面写的,这“味觉、视觉、听觉”的感觉者,是。(①鲁智深③镇关西③作者)

8.文章要写得繁简适度,就需要提炼,但最根本的还是要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

9.本文是针对什么情况而发的?

10.刘勰,字____________,南朝梁代的一家。他的主要著作是____________。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本文对简笔繁笔的辩证论述表现在哪些方面? 2.本文选用的事实论证(即事例)有什么特点?

3.本文有很多引文,联系学过的议论文,归纳一下,引用名著、名言时应注意哪几点?

(三)精读导引。

1.精读全文,了解作者对简笔繁笔的全面的看法,是可以回答好这个问题的。

2.本文是文学短论,选用的事例都出自文学作品,因此只要把握住作家、作品的特点,并从其特点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是不难回答的。3.不只是我们学过的议论文有引用,我们同学的说话也常常有引用,把二者综合一下,想一想,是会归纳出几条的。

(四)疑难讨论。

1.“提示”中说本文运用辩证观点分析说理,是抓住了本文的议论特点的。所谓辩证的观点,就是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在本文中的表现如下:①作者认为,繁与简各可有两种情形。简,既可能“言简意赅”,又可能“言简意少”,提倡简练为之,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繁,有时会“繁冗拖沓”,“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不能笼统地认为繁是“作文病忌”。②写作中“有时用简”,“有时使繁”,用简使繁应“各得其直,各尽其妙”。③繁简是否适当,主要取决于是否“来自生活,发诸真情!’,而不在于是否“有意于繁简”。④除此而外,作者还分析了“写得过长”的原因,在于艺术概括,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有问题,从而“提倡简练为之”。

综上,作者的分析说理全面、系统,避免了绝对化和片面性,所以称他用了辩证的观点。顺便说一句,本文就是“简练为之”的典型,值得学习和借鉴。

2.作者为证明“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列举了两方面的实例作证明。简的实例,都出自百万言之多的长篇,都可用繁笔而用了简笔;繁的实例,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本来可以“求简”却使了繁,特别是《社戏》一段,出自一向讲究语言简练的鲁迅,“有意采用繁笔”,“借重啰嗦”。综上,作者引文时只引用最有说服力而又最有代表性的语句,所以我们可以说,作者选用事例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典型”。事例典型既有力于论证,又缩短了篇幅,经济又实惠。

3.引用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引文引语一定得有用,有助于说明或证明自己的观点;②要准确把握原意,不可歪曲和篡改原意;引文或引意应完整,不可断章取义、牵强附会;③引入文章后,要认真核对,不得有衍、漏、错、别字,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搞错,并要把引文加上引号。引意不要加引号。④重要的引文、引意,都应注明详细出处。

速读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简笔与繁笔),周先慎,《人民日报》1981年2月18日(共9分,各3分)

2.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1分)

3.文章繁简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炼、厚重;言简意少,是平淡。单薄。繁,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突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10分)

4.简笔就是写得简约,用语简洁扼要,富有言外之意。即作者所说的“言简意赅”。(共10分,各5分)

5.繁笔就是写的繁复,极为充分,极为详尽。用作者的话说,就是“穷形尽相”、“细致入微”,“以达其妙处”。(共10分,各5分)

6.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

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共12分,各4分)

7.②(8分)

8.来自生活,发诸真情。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共10分,各5分)9.①“从来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的一般观点。(5分)②“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势。”(6分)

10.彦和,文学理论批评,(文心雕龙)。(共9分,各3分)【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示:

概述论点 各得其宜 “简”“繁” 不以文字多寡论 明确标准 各尽其妙 以简胜繁 “破落”二字染景 典型事例 言简意赅 “紧”字境界全出 对比证明 以繁胜简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穷形尽相 《社戏》等待小叫天出场 引证论证 句有可削 来自生活 提出见解 字有可减 发诸真情 创作上超长倾向

切中时弊 提倡简练为文 简而淡,繁而冗

(二)关于本文结构的另一种意见: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在概述文章繁简的观点之后,提出中心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论证“繁简适当”,“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论点。

两层:

1.(2、3自然段)举例说明繁简得当,各尽其妙。以《水浒传》为例,分别用《武松打虎》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简笔与繁笔用得好的事例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先说明用笔极为简省,《武松打虎》中作者“写景阳岗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正下得紧”的“紧”字,都是用笔很简,又富有“神韵”,这有力地说明了简笔的好处。同样一部《水讲传》写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只写了三拳,却用了繁笔,从味觉、视觉、听觉三方面去竭力铺张形容,使读者不但不厌其繁,反而产生了对鲁智深为民除害,伸张正义行为的同M和赞赏。论据典型有力。

2.(4.5自然段)进一步论证论点,引用名人名言,阐述上。何做到繁简适当。为了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作者对简繁问题,又作了一段精辟的论说:“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炼,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这样又使文章的论证深化了一步,读者所得到的是辩证的、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列举鲁迅《社戏》中“我”焦躁不安地等待名角小叫天出场的例子,精当有力地说明了在特定的情况下运用艺术上的繁笔,有别于啰嗦,起到了难以言传的强烈的艺术效果。文章进一步引用了刘恕、顾炎武的论述,从本质上深入说明了要做到繁简适当,必须经过文字的提炼,繁简必须“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从实际情况出发,重议文章繁简得失,是要“提倡简练为文”。

《简笔与繁笔》公开课 篇2

教学目标:

1:能在整体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辨证地理解“简笔与繁笔”的关系。2:能具体分析课文例证的典型性。

3:能按简练的要求来修改习作,培养提炼语言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简笔与繁笔”的辨证关系。难点:培养提炼语言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的语言不简洁、拖沓;有的语言苍白无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简与繁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先慎的文艺随笔《简笔与繁笔》。(课件中出示作者、课题)二:出示目标

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内容(出示,见上“教学目标”,略)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简笔?什么是繁笔?作者针对简笔和繁笔提出了什么观点?

2、判别文章简练不简练有没有什么标准?

3、怎样才能做到简练?阅读思考时可以展开讨论。

四:讨论理解课文:

1、“简笔”不是单纯指“文字少”,而且,“简笔”可分为“言简意赅”与“言简意少”两种情况;“繁笔”也不是单纯的“文字多”,它也分为“以繁胜简”与“繁冗拖沓”两种情况。作者针对简笔和繁笔提出了“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观点。

2、判别文章简练的标准是“句无可削,字不得减”。

3、提倡简练,克服简而淡,繁而冗的毛病,应从提练生活和提练语言两方面去努力。(边讨论边展示课件)

五:理清课文思路:

思考:作者的思路从什么地方开始,是如何发展、联想和结束的?(可抓住文章提倡简练这一中心,辨识句意,归纳各段段意,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理清全文思路。)边讨论边明确边从课件中展示,最后结构如下:

课文总体思路

前人主张 提倡简练

反对繁冗拖沓 论点补充观点

简笔繁笔要一分为二 简笔范例、繁笔范例 例 证 简练途径和方法

句有可削,字不得减 引 证

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现今创作上的问题

简淡,繁冗

提出主张 提倡简练 结 论

六、思维拓展:(讨论内容均从课件中展示)

1、讨论:“文章的繁简不以文字多寡论。”那么该以什么论呢?明确:该以“意”论(意思、中心、思想、感情、心理等)

文章提出判别繁简的标准是“无可削” “不得减”,那么,又根据什么来判别字、句“有可削”和“不得减”呢?

明确:刘勰的“三准” 第一步,根据情理来决定体制;第二步,根据内容来选择事例;第三步,选择文辞来显出要义。“三准”确立以后,“次讨字句”。正如刘勰所说:“字去而意留,辞殊而意显”,这是“简练”;“字删而意阙”这是“短乏”;“辞敷而言重”,这是“繁冗”。补充一点,简明与否,与生活、思想、知识、语言环境、背景有关。

七、1、讨论:例证应力求典型,请谈谈本文的例证典型吗?

先找出四个例证,再讨论明确:本文例证极为典型 ①、选自名家名篇;②例证从古至今;③例证选用长篇小说中的“简笔”,短篇小说中的“繁笔”,更有说服力。

2、本文例证以后,第五节用了引证,试问:为什么先例证再引证?明确:先例证,再引证,这样,论述更具层次性,思维也更加严密。

3、本文论证时用例相当典型.但是否就不可更改呢?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可作为本文论据的例子。学生展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只要合乎要求就行。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就不厌其繁,将孩子读书的情状与私塾老师读书的沉醉状写得淋漓尽致;而《论“雷峰塔”的倒掉》的结尾:“„„难道他当初造塔的时候,没有想过塔终究是要倒掉的么?活该!”,“活该”二字单独成一节,写尽了作者的鄙视,何其简练。再如高中课文《祝福》中的一段描写,就恰到好处地用了“繁笔”,写出了祥林嫂的精神失常与世人的冷漠:“‘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墺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墺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而诗歌中,又有许多简练的佳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岸”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皆一字传神。(以上例子,均从课件中展示)

八、迁移训练(用课件加以展示)

用笔简练,是写作中的一项基本要求。但事实上,学生写作时却常常不加注意。试看下面的例子,辨别下列句子是否简练:(用课件展示)

1、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既然是“夹江”,就可删去“两岸”;“似已躲闪不及”,改为“让人躲闪不及”;“仿佛转瞬即逝”改为“仿佛在冉冉飞去”)

2、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只是或者半路折回,或者中途遇险,没有走完三峡全程而已。(改为: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穿行三峡的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只是或者半路折回,或者中途遇险,没有走完三峡全程而已。)

3、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改为: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事业,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

九、段落修改:

以下段落有许多不够简练的毛病,请大家加以修改:

离毕业考试不到半年时间了,我逐渐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一心只想多读点书。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今天是周末,一个令人难忘而又不可多得的周末,我带着一身疲倦回家,捧着一本作文书在田埂上看起来。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书上的铅字显得格外刺眼。我无法再看下去了。只见一片片麦田如张巨大的绿毯,一阵风吹过,麦田晃动起来,送来一缕缕泥土的怪味。我的心胸开阔了许多,满身倦怠也无影无踪了。(划线处均有毛病,让学生边讨论边修改,最后修改为:离毕业考试不到半年时间了,我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一心只想多读点书。今天是周末,我带着一身疲倦回家。和往常一样,回家后我散步来到田野,捧着一本作文书在田埂上看起来。也许是太

疲劳的缘故,书上的铅字显得格外刺眼。我无法再看下去了。抬头看看四周,只见一片片麦田如张巨大的绿毯,一阵风吹过,麦田晃动起来,送来一缕缕泥土的清香。我的心胸开阔了许多,满身倦怠也无影无踪了。)

十、阅读延伸对于用笔简练的问题,其他一些作品也曾加以论述:例如下文,就针对乱用“简练”的毛病加以批评:

此生或彼生“此生或彼生”。现在写出这祥五个字来,问问读者:是什么意思?倘使在《申报》上,见过汪懋祖先生的文章,“„„例如说‘这一学生或是那一个学生’,文言只须‘此生或彼生’即已明了,其省力为何如?„„”的,那也就也许能够想到,这就是“这一个学生或是那一个学生”的意思。否则,那回答恐怕就要迟疑。因为这五个字,至少还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这一个秀才或是那一个秀才(生员);二,这一世或是未来的别一世。文言比起白话来,有时的确字数少,然而那意义也比较的含胡。我们看文言文,往往不但不能增益我们的智识,并且须仗我们已有的智识,给它注解,补足。待到翻成精密的白话之后、这才算是懂得了。如果一径就用白话,即使多写了几个字,但对于读者,“其省力为何如”?我就用主张文言的汪懋祖先生所举的文言的例子,证明了文言的不中用了。再如下文,就对“简笔与繁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淡汝浓抹总相宜

——关于简笔和繁笔的奇想

简笔是淡妆的少妇,繁笔是浓妆的少女。虽然两种风格迥异,但都有一种夺人神魂的魅力。简笔那浅淡的装束中分明隐藏了一份精致与考究;繁笔虽是浓重的扮相,却没有雕凿的痕迹。简笔又像是一幅粗线条勾勒出来的意象画,了了数笔却给人无限开阔的空间,只那么简单的一两笔,人的思维却鬼使神差般地一直铺展下去。简笔的魅力就在于以有限的语言传达无限的韵味,把人带入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就像这样很简单的一句,“那一年,他没有走完秋天”,不多的几个字,所蕴含的意韵却是无限丰富的,其中的悲痛、无奈与喟叹,使每一位读者的心都不能阻止地浸在那汪微妙的忧伤与痛苦的水汪中了。不管前面是高峰还是低谷,不管是清风还是明月,简笔以十二分的冷静,不动声色地向你传达着情感。但是越是不动声色越是容易把人引导到内心深处的思考中去。一位清秀婉约的少妇,随意绾起的青丝,一切都是平凡朴实的,而正是这种朴素的美让人想到很多。也会让人情不自禁地看过一眼又一眼,直到把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美给解读出来。这样还不算完事,时不时地,还总爱让这一幕在记忆中重现。繁笔呢,似乎有些不喜宁静,总爱把什么东西都大力渲染一番。好象是活力无限的少女,大有要炫耀一番的派头。似乎那种无尽的热

让人体味到一种直接生动的痛快淋漓。繁笔精雕细刻的每一笔都是不可缺少的。好象面前是一个硕大的植物园,虽然几乎每类植物都是一水的绿色,但细看其中的每一株就会沉得它们各具风情,缺少了谁,都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憾。简笔,平淡、含蓄而深沉;繁笔,热烈、奔放而狂野。但是我们会同时接受这两种笔法,就象我们欣赏少妇的同时也喜欢少女一样。

简评:本文以轻松幽远的文艺笔调表现出作者对简笔和繁笔的认识和体验,如果把《简笔与 繁笔》比作一位睿智沉静、慢条斯理的老者,本文就象一位机警活泼、聪颖多慧的少年。对读者而言,本文的作用在于以另一种眼光和方式打量繁简问题,对理解原文不无裨益。

从写法上讲,本文的成功主要得力于说理的形象化。作者独出心裁地将简笔比喻成韵致无限的少妇,将繁笔比喻成风情万种的少女,将对简笔和繁笔的所有理性的认识都以感性体验的方式融注于对少女和少妇的描摹和刻画之中。

阅读这种内含丰富格调轻松的文章,不亦乐乎?

十一、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上一篇:军训心得体会800字总结下一篇:友谊的温暖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