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通用11篇)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1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大体情况:

转眼间一学期过去了!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本人立足课堂,传授了相关科学知识,培养了学生能力,让绝大多数同学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较大的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二、取得的成绩:

1、知识学习:

在本学期里,同学们学习了“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等内容。同学们对物体的浮沉、天气冷热变化、时间的流逝、星球的运行等有着深厚的兴趣。

2、能力:

在学习中,同学们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掌握了相关科学原理,培养了动手能力,增强了探究意识。

3、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发展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在学习《时间的测量》中,同学们通过对时间的认识,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激发了珍惜时间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还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道德讲堂、禁毒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让学生做学法、知法、守法和道德高尚的一代新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采取的措施:

在教学中,做到了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引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忠于教材,认真设置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在教学过程中,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尽量让学生亲自观察、经历操作的过程,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对科学的热爱。

5、充分运用了“班班通”等现代教育技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学效果。

6、注意后进生转化工作。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了他们对认真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及时查漏补缺,给了困难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呵护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7、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适时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道德讲堂、禁毒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由于自己不是科学专职教师,对于科学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今后,在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霍城县惠远镇西河坝小学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2

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小说《红岩》的节选, 塑造了一个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学情分析:故事发生的年代离同学们较远, 老一辈革命家所表现的崇高的品质学生不一定理解。学习本课, 让学生了解一下解放战争, 树立共产党人的丰碑, 是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革命者的敬仰, 学习作者以饱满的激情, 用悲壮的色调, 突出主人公对革命无比坚贞的描写的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爱戴之情, 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 朗读课文, 学习描写人物心理、表情的句子, 从具体事件中体会革命者的精神, 感受江姐高贵的品质。 (2) 学习作者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影红岩片段。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同学们, 中央电视台曾热播过一部电视剧《江姐》, 你们看过吗? (大屏幕出示江姐视死如归的镜头) 剧中的哪一个镜头打动了你的心? (学生各抒己见)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地走进《江姐》,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最后的时刻》。

2. 初步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 边读边画概括出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 (2) 学生汇报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做了哪些事情。结合学生汇报大屏幕出示:处理文件, 整理着装, 深情告别。

过渡:对于每一个人, 最宝贵的就是生命, 因为生命对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一旦失去, 永远不可能重来。所以提起死亡,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总会充满了恐惧、悲伤, 也会有对生命的留恋和不舍。那么江姐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害怕了吗?是呀, 甚至没有让我们感到她有一点的悲伤。这与我们面对死亡是完全不一样的。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之中, 看看江姐的哪些表现与我们是不一样的?

3. 深入理解

(1)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1、2自然段, 学生边听边把江姐处理文件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 (2) 学生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 再说说感受深的理由。 (3) 引导学生交流江姐处理文件时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 让学生感悟到江姐的从容镇定、机敏老练。 (4) 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重点句子, 一边读一边讨论怎样读才能读出江姐的从容镇定、机敏老练。 (5) 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 江姐认真地整理着自己的着装, 3、4、5自然段中的一些语句写得特别好, 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大形象, 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 画出整理着装的句子。 (6) 讨论交流:你找出了哪些句子, 这是什么描写?学生汇报。 (7) 播放江姐最后一次受刑时的视频, 看到这个场面你想说点什么?这一部分应该怎样读? (带着感悟去读这段话, 用心去读这段话等) 指名读课文, 请学生评价, 一边讨论、一边品读, 直到读出味道为止。 (8)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6~16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 (9) 汇报交流, 师生共同交流学习。

4. 拓展升华

(1) 带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江姐大步向门口走去。走到门口, 她又停了下来, 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 一张小条桌, 墙上的破镜子……江姐面对着朝夕相处的战友, 她有多少话要说呀。她会对同志们说些什么呢? (2) 学生谈感受。 (3) 这一看, 不是意志的动摇, 这一次回眸, 寄托了江姐对生命的留恋, 对亲人的牵挂, 对战友的不舍。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同志们, 永别了!”牢门外等待江姐的是死亡,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江姐和其他难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悲壮情怀, 让我们带着赞颂和敬仰齐读最后一段吧! (4) 清明节就要到了, 你不想对江姐和像江姐一样的先烈们说点什么吗? (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

5. 学习写法

过渡:同学们, 作者是用哪些方法使江姐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的呢?学生交流后大屏幕出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

6. 激情总结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3

[摘 要] 《桥》这篇课文内涵丰厚,情节险象迭起,悬念暗藏潜伏,人物个性鲜活,结局豁然悲壮。教学设计时遵循课文的叙述特点,从山洪危急之势入手,再现危急,追求蓄势而发。借势入境,在险境中复活老支书个性,塑造老支书形象,实现顺势入境。在老支书与桥的联系中设疑,设疑解义,诠释文题内涵,升华学生情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注重势、境、情的融合,层层推进,随势而就,顺境而生,让学生视觉与情感在文本的客观图景中与作者的主观情思相碰撞,再现情境现场与人物形象,构建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 教学设计;随文蓄势;借势入境;融境释义

《桥》这篇课文以山洪暴发的情势为线索,紧扣“桥”的人文内涵,以迅猛的暴雨,狂飙的山洪,窄窄的木桥为事态场景。以人群惊慌地过桥为情境,抓住老支书指挥人群过桥脱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最后以老支书与儿子的牺牲为结局。故事题义内涵丰厚,情节险象迭起,悬念暗藏潜伏,人物个性鲜活,结局豁然悲壮。课文在表达手法上巧妙地在场景渲染中蓄势,在人物对比中塑造,在事态叙述中设伏,体现出势、境、情的统一。教学设计时遵循课文的叙述特点,以读为主线,以联想为主导,以体验为主轴,从山洪危急之势入手,再现危急,追求蓄势而发。借势入境,在险境中复活老支书个性,塑造老支书形象,实现顺势入境。在老支书与桥的联系中设疑,设疑解义,诠释文题内涵,升华学生情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建随势而就,顺境而生,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一、在随文蓄势中感知课文

根据各种因素的相互影響在语言铺陈中随文蓄势,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层层渲染中再现危急,既交待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又为后面人物的出现提供了富有情境感的背景。《桥》一文的前五个自然段中紧扣“危急”,从雨势之大、山洪之猛、人群之慌、桥窄之危四个角度进行蓄势。“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造成“百多号人你拥我挤的疯狂与惊慌”。在山洪狂飙与人群惊慌之下,一句“窄窄的木桥”为危机埋下伏笔。形成危机相叠,势势相逼的场面,勾勒出危机四伏的客观环境。这种危急之势的铺陈与积蓄,在老支书指挥人群过桥时,又生动地烘托出老支书的坚毅、镇定、果敢的形象,体现出客观描述与主观烘托的统一。教学中,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遵循课文由远及近的叙述顺序,围绕危急之势,紧扣关键词、句,抓住雨势之大、水势之猛、慌势之乱、窄桥之危,让学生在初读中读懂文意,把握突发事件的形成要素。让学生在扣词扣句进行联想的基础上再读,读出画面。眼中有画,心可入境。在学生对语言描述的情境获得危急感悟的同时,进行再品读,采用多样化与个性的朗读,运用气息控制、节奏与声调变化等朗读方法的指导,品味中读出暴雨、洪水交织的声势感,读出事态发展的紧迫感,读出人群在灾难逼近时的恐慌感。依势推进,层层渲染,顺势而入,在朗读声中外化紧张之态,再现危急之势。

二、在借势入境中塑活形象

故事场景不仅仅是为了点明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在追求表达手法的主观需要。人物传神的表情、语言、动作描写蕴含着人物鲜活的个性,只有在情境的烘托与渲染中去解读人物,才能让文学表现的人物个性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复活为丰满的人物形象。文章在描述老支书指挥群众时,着力从他的凝重和愤怒表情、不容置辩的话语、果敢有力的动作三方面,集中笔墨围绕老支书的鲜活个性,进行形象化的精神刻画,语言简洁明快,巧妙把老支书的鲜活个性与闪亮的党性浓缩在“他,像一座山”的形象化描述中。教学中,紧扣“他,像一座山”,联系人群之慌的情境,结合“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乱哄哄的人群……”的慌乱情势,从老支书站立桥头的姿势与神情中读懂老支书像大山一样无畏、沉稳的个性与党性;联系水势之猛的情境,结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的情境渲染,从他指挥人群过桥时的嘶哑喊话与冷冷的反驳中,读懂他像大山一样无私而博大的胸襟与党性;联系刻不容缓的危急情势,结合“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的紧迫情势,从他把儿子从人群中揪出的动作读懂他像大山一样威严而深沉的父性与党性。让学生在情境与情势中,从人物个性入手,读中联系情境,读中联想情势,读中人物比较,读中揣摩心理,把人物话语的焦虑与果断,人物神情的凝重与威严,人物动作的迅捷与有力等形象要素读活,由外向内,点滴积蓄,层层塑造,从感受人物形象走向感悟人物境界,从感受人物个性走向感悟人物党性,多维度地感悟“他,像一座大山”的深刻内涵,最终实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复活的人物个性,体验出人物崇高的党性光芒,也为下一环节的融境释“桥”之义奠定基础。

三、在融境释义中升华内涵

象征是作家运用形象化的事物对情、义、理等抽象化的人文内涵进行形象化的诠释。如何在形象与抽象之间建立链接点,让学生从人物形象感悟人文抽象,实现顺理而明义,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桥》这篇课文依托“桥”这一形象化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巧妙地借助老支书临危赴难、舍生取义的党员形象,构建出党与群众的生命之桥、联系之桥。由于“桥”的象征意义深刻,五年级学生缺乏对象征手法的感性认识,如何让学生在理解上从“窄窄的木桥”过渡到老支书用生命在党与群众之间架设“生命之桥”,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运用学生在感悟人物形象后形成对老支书的崇敬之心,直接碰撞悲壮性的结局——“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引发学生对老支书牺牲的悲痛之情,顺势创设问题:“群众成功脱险了,老支书和他的儿子却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在危难时刻,是什么让老支书选择群众,放弃了自己和儿子逃生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文本信息和自己的阅读感悟畅所欲言。老师以“责任”作链接点,从老支书的选择代表党的选择,他的责任就是党的责任这一角度,顺势引导,实现老支书与党的结合。学生明白老支书代表着党形象之后,再次整合文中的句子,形成“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一背景描述,以桥的不同意义作链接,再次创设问题: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窄窄的木桥轰然倒塌,但是另一座桥却在群众的心中高高架起。那么,群众心中的桥又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激励学生再度思考。老师根据学生的感悟随机点拨、归纳,自然而然地从“窄窄的桥”过渡为视责任如泰山的“生命之桥”、党联系群众的“精神之桥”,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感悟。依托感悟,抓住“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的结尾,老师运用课堂语言进行情感渲染,如“为了群众,老支书永远离开了他们。如果你们是前来祭奠老支书的群众,此时此刻,你们定是泪流满面,百感交集,那么又会对老支书说些什么呢?”用写出群众的心里话作为小练笔,升华内涵,外化情感,实现读写结合。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语文教学设计时尊重文本,遵循作者的作品立意与表述方式,注重势、境、情的融合,层层推进,随势而就,顺境而生,让学生视觉与情感在文本的客观图景中与作者的主观情思相碰撞,再现情境现场与人物形象,构建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4

首先,把握教育。

好学校,早上使用类,类团队,产品类学生争“三个六不要管,取得了”的研究中,要求每个人都读它,每个人都会回来,在心中。特别是对如何如何,但也加强教育。我们的道德教育陈老师,他是教我的课,在第一节课,他教学生去是第一步,第二行走稳定,第三步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第二,掌握培训。

(1)要求学生做钻散步,听到铃声很快在走廊上排队,“静气”,体育委员小组,走廊线并排排列,没有运行。

(2)学生排队行走,领导一个类卡片,走在前面,显示“一”字类团队,之前和之后的学生等间距的。

(3)在走廊楼梯上行走,文明要求学生休息,不跑,玩,玩游戏。

(4)去食堂吃饭,有序,不要抢,不是推推搡搡,文明就餐。

(5)使用物理教育,加强培训。作为一名学生在体育类之前,走不文明,随机干扰,运行现象,通过强化训练,然而,不再看到类似的现象。

(6)(3)评估。

(1)选择一个负责任的在每一个类,在学生和威信高队长夹道最后管理道路团队纪律,并作出记录。但是,爱在路上团队,嬉闹的演讲学生更多。针对这种情况下,爱情或玩平时学生演讲,把它们放在学生的纪律,分别在中间,让学生在这个纪律监督他,将减少说话的机会,最后路队长继续监控和记录,每周五中午的时间,根据学生的情况每周散步,民主的学校名叫“明星走模式”和类示范明星。

通过这种特殊的运动,我们五年级组实际上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改变了整个道路团队的外观。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5

一、我来填: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2、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 12 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2 个小时。

3、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 北京时间。

4、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______向上______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__水的浮力________。

5、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___,受冷时体积____缩小______,我们把 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热胀冷缩______。

6、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___体积_____、__重量____、___材料___等因素有关。

7、热总是从__较热_______的一端向__较冷_______的一端传递。

二、我来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

2、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3、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4、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5、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

6、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7、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

8、钢铁造的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滚轴的作用是让车开起来更稳一些。(×)

9、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

10、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1、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

12、相同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

13、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14、铜砝码能漂浮在水银上。

(×)

15、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三、我来选择:(每题1分,共18分)

1、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B)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B)A、北京 B、上海 C、乌鲁木齐

3、“傅科摆”可以证明…………………………(A)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

4、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C),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A、自身的重量 B、体积 C、颜色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C)A、赤道 B、纬线 C、经线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A)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料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8、下面的(C)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A、往水里加盐 B、水倒掉一些 C、水里加纯净水

9、子夜是指(B)

A、晚上9点到11点 B、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C、凌晨1点到2点

10、水在变热的过程中,(C)没有发生变化。A、温度 B、体积 C、重量

11、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B)。A、银和水银 B、锑和铋 C、铁和铝

1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A)

A、《天体运动论》 B、《天论》 C、《八十天环游地球》

1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A)来达到上浮和下沉。A、轻重 B、大小 C、体积

14、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5个轻重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位同学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A)有关。A、大小 B、轻重 C、形状

5、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D)。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16、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时浮的,放入乙水槽时沉的,说法是正确的是(B)。A、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B、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 C、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色拉油,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17、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B)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断、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18、下列物质中,(A)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强。A、空气 B、水 C、铜球

四、我来连线(共8分)。在清水中是沉的 蜡烛 马铃薯 橡皮 回形针 在清水中是浮的

木块 小石头 铁块 咸鸭蛋

五、我来解决:(共29分)

1、如图用一支蜡烛作太阳,用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当转到位置①,北半球阳光 直

射,是 夏 季;南半球阳光

斜 射,是 冬 季。(8分)

2、有一团沉在水里的橡皮泥,要想使它浮在水面上,你有办法吗?(6分)①捏成碗状…… ②捏成空心球…… ③借助其他物体

3、一杯是盐水,一杯是清水,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想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9分)① ② ③

4、在本学期中,你经历过的最感兴趣的研究活动是什么?通过这个活动你都有哪些收获?(6分)

卷二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12分):

1、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 把这个力称为____水的浮力__________。

2、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 长短 和 方向 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3、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

摆长

有关,与

摆幅

无关,与

摆重

无关。

4、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

、、。

5、我知道热胀冷缩的金属有、、。

二、我的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天论》(×)

3、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

4、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5、夏天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的原因是防止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爆胎。(√)

6、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

7、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8、马铃薯在盐水中能浮起来,那么其他物体在盐水中也一定能浮起来。(×)

9、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盐。(×)

10、水在任何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

三、我的选择(把合适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32分):

1、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B)。A、加盐

B、加清水

C、加糖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B)。

A、重庆 B、杭州

C、乌鲁木齐

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A)的。

A、向上 B、向下

C、四面八方

4、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C)。A、马铃薯

B、清水

C、浓盐水

5、(C)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A、日晷

B、水钟

C、摆钟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工具是(A)。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C)。A、银和水银

B、铁和铝 C、锑和铋

8、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B)。A、冬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 B、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C、夏天和冬天拉得一样紧

9、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D)。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着太阳转

10、相同体积的80℃的热水和20℃的冷水相比较,(C)。A、两者一样重 B、热水重 C、冷水重

11、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A)。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的任何深度的地方

12、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C)。A、24小时 B、12小时 C、1小时

13、傅科是通过观察(B)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A、偏转

B、摆

C、水流

14、“地心说”理论认为(B)是宇宙的中心。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做小船,把船的排水量做得大些,船装载的货物就会(A)。A、多些

B、少些

C、不变

16、如图,小华从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判断,认为A点表示意思有以下几种判断,你认为(A)是正确的。

A、北极

B、南极 C、赤道

四、我的设计(共8分): 设计一个计时器。要求:

(1)给计时器取个名字。(2)写出制作该计时器所需材料。(3)画出计时器的草图。

五、我的分析:(共38分)

1、这是一条呈“M”开头的铜条。在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1)A、B、C、D、E、F各点上的蜡烛会先 后熔化。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 顺序(6分):

①(C)②(D)③(B)④(E)⑤(A)⑥(F)

(2)针对这种现象,请作出你的解释。(4分)热在固体中会从温度较高一端传向温度较低一端。

2、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4分)不会。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同一时刻的各地的时间不同。

3、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4分)避免由于水的热胀冷缩而引起水烧开过程中溢出。

4、推测把塑料块分别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样?(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轻重 塑料块 清水 浓盐水 食用油 0.9克 1克 1.3克 0.8克 放入清水中 上浮 放入浓盐水中 上浮 放入食用油中 下沉

5、请你整理“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的知识。(16分)

4分)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自转 公转

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 自西向东、自西向东、(方式、方向、周期、特点)24小时一周…… 一年一周……

天体东升西落 星座季节交替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卫星观测 卫星观测

傅科摆…… 恒星周年视差……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 四季、极昼极夜

卷三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第二单元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第三单元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第四单元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卷四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12分):

1、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 把这个力称为____水的浮力__________。

2、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 长短 和 方向 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3、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

摆长

有关,与

摆幅

无关,与

摆重

无关。

4、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

、、。

5、我知道热胀冷缩的金属有、、。

二、我的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天论》(×)

3、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

4、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5、夏天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的原因是防止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爆胎。(√)

6、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

7、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8、马铃薯在盐水中能浮起来,那么其他物体在盐水中也一定能浮起来。(×)

9、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盐。(×)

10、水在任何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

三、我的选择(把合适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32分):

1、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B)。A、加盐

B、加清水

C、加糖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B)。

A、重庆 B、杭州

C、乌鲁木齐

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A)的。

A、向上 B、向下

C、四面八方

4、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C)。A、马铃薯

B、清水

C、浓盐水

5、(C)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A、日晷

B、水钟

C、摆钟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工具是(A)。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C)。A、银和水银

B、铁和铝 C、锑和铋

8、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B)。A、冬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 B、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C、夏天和冬天拉得一样紧

9、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D)。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着太阳转

10、相同体积的80℃的热水和20℃的冷水相比较,(C)。A、两者一样重 B、热水重 C、冷水重

11、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A)。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的任何深度的地方

12、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C)。A、24小时 B、12小时 C、1小时

13、傅科是通过观察(B)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A、偏转

B、摆

C、水流

14、“地心说”理论认为(B)是宇宙的中心。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做小船,把船的排水量做得大些,船装载的货物就会(A)。A、多些

B、少些

C、不变

16、如图,小华从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判断,认为A点表示意思有以下几种判断,你认为(A)是正确的。

A、北极

B、南极 C、赤道

四、我的设计(共8分): 设计一个计时器。要求:

(1)给计时器取个名字。(2)写出制作该计时器所需材料。(3)画出计时器的草图。

五、我的分析:(共38分)

1、这是一条呈“M”开头的铜条。在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1)A、B、C、D、E、F各点上的蜡烛会先 后熔化。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 顺序(6分):

①(C)②(D)③(B)④(E)⑤(A)⑥(F)

(2)针对这种现象,请作出你的解释。(4分)热在固体中会从温度较高一端传向温度较低一端。

2、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4分)不会。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同一时刻的各地的时间不同。

3、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4分)避免由于水的热胀冷缩而引起水烧开过程中溢出。

4、推测把塑料块分别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样?(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轻重 塑料块 清水 浓盐水 食用油 0.9克 1克 1.3克 0.8克

4分)放入清水中 上浮 放入浓盐水中 上浮 放入食用油中 下沉

5、请你整理“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的知识。(16分)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自转 公转

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 自西向东、自西向东、(方式、方向、周期、特点)24小时一周…… 一年一周……

天体东升西落 星座季节交替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卫星观测 卫星观测

傅科摆…… 恒星周年视差……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 四季、极昼极夜 卷五

一、填空

1.一个物体在水中,它都会受到______和_____这两个力。2.热总是从较__的一端传向较__的一端,这样的方法叫做______。

3.做锅子里,我们把要烤的部分用热的_____来制作,手拿的部分要用热的_____来制作,制作保温杯应该用热的_____。

4.在古代,有一种用来计时的装置叫日晷,晷读作___它是根据__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5.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摆的快慢主要与______和______有一定的关系,与_____没有关系

二、判断

1.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沉在水里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2.物体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比它的重力要来得大。3.羽绒服能产生热量,所以冬天大家都穿着它。4.虽然都是水,冷热不同的水它们的轻重也不同。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的。

6.煮稀饭时,水会大量的溢出来,这是最明显的热胀冷缩现象 7.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如果在一瓶矿泉水的盖子上戳一个洞,让水慢慢地滴下来,水滴下来的速度是不变的,直至瓶中的水滴完,所以古代有滴漏可以计时。9.先看见日出的地方也先看到日落。

10.假如地球不自转,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11.北极星就是我们地轴北极的上空,所以在我们看来是一直不动的,永远在北方。

三、选择

1.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相关因素有 A物体的大小 B物体的轻重 C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 D容器中的液体 2.水被加热后

A它的体积变大了 B它的重量增加了 C它的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了 D都没有增加

3、江苏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是 A南京 B南通 C连云港 D启东 4.人们了解地球的公转是因为发现了

A.月球的东升西落 B昼夜的交替 C不同天的同一时刻星星的位置在逐渐向西移动 D冬天很冷而夏天很热

5.要去南极去考察,一般选择在我们的

A春夏季 B秋冬天 C一年四季都可以 D夏天 6.四季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离我们的远近B地球的公转使太阳光线照射在我们地球上的角度不同 C星星的位置在不断地移动 D极昼极夜的影响

四、列举题

1.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五、问答题

1.假如给你500克不同的材料,它们的强度一样,而且都有利于加工(如钢铁、木头、塑料、,你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加工,才能才能使它载重量最大?

2.在夏天,有一只摆钟的走时不精确了,比标准时间慢了一些,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3.试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家里用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南低北高倾斜地搁在屋顶上的? 卷六

一、基础题

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重力和它的方向。2.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4.冷水袋在热水缸里会迅速。

二、数据分析题

1.用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及自己的计算结果回答有关问题。(10分)物体名称 体积(米’)用天平称得结果(千克)在水中状态 钢、铁 1 7800 沉 铝 0.5 1350 沉 蜡 0.5 450 浮 干松木 4 1600 浮 酒精 1 800 浮

某种混合物 2 2000 悬浮水中 水 1 100O ??——

简答

①.有人说,重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下沉,轻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上浮。此话是否准确?请你以数据说明。

②.有人说,大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上浮,小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下沉。此话是否准确?请你以数据说明。

③.比较准确的说法是:比相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与相同体积的水同样重的物体会悬浮在水中。请你以数据说明。

④.把蜡放在酒精里是沉还是浮的?请你以数据说明。

2. 保温效果实验记录表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20分钟后温度 1 无盖的杯子 95℃ 65℃ 50℃ 2 杯子外包毛巾无盖 95℃ 73℃ 62℃ 3 杯子外包毛巾加盖 95℃ 81℃ 74℃ 4 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加盖 95℃ 85℃ 80℃ 注:以上几个杯子材料和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 号。

(2)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号和 号,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号和 号。(3)通过该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① ② ③

(4)通过以上数据,你能发现温度下降的规律吗?

三、实验方法判断

小明在做测试一个钩码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他先在空气中称了称一个钩码的重力是0.5N,然后他将这个钩码放入到水底称了称钩码的重力是0.4N。最后他得出这个钩码在水中的浮力是0.1N。

1.小明做的这个实验方法是否正确?

2.如果不正确,你能对小明做的这个实验方法进行改正吗?。

四、实验设计

1.用实验证明光的传播方式。实验问题: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6

一、填空: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理论。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旋转;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

》。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东边()西边()。

4.天空中星星围绕()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是()自转产生的现象。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的。

5.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6.四季的形成与()的公转、()的倾斜有关。

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公转、自转和地轴()有关。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8.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

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三、选择:(把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A、南极 B、赤道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北向南C、由东向西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A、月亮 B、北斗星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A、赤道 B、纬线C、经线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时区。A、12B、24 C、36

9、傅科是通过观察()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A、星星 B、摆C、水流

10、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A、太阳 B、地球C、地球自转轨道

11、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12、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A、春季 B、夏季C、冬季

13、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A、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四、实验探究填空:

如下图用一支蜡烛作太阳,用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当转到位置③时,北半球阳光()射,是()季;南半球阳光()射,是()季。

五、简答题:

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2、对于北极星的“不动”,你是怎样解释的?

3、请要据《为什么一年有四季》一课的研究,说明四季的成因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地心说地球 地球 哥白尼 日心说天体运行论 太阳 傅科

2.自转 逆时针(或自西向东)3.不同 早 晚

4.北极星 不动” 地球 倾斜 5.地球

6.地球 地轴

7.地球 倾斜 极昼 极夜

8.公转

二、判断: √ √ √ √ √ × √ × ×

三、选择:

C B C C C B C B B B A A A

四、实验探究填空: 斜 冬 直 夏

五、简答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7

一、充分利用教材,组织学生在课内探究。

教材中的每一课几乎都有观察、实践、讨论部分。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年幼的儿童需要教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但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

(1)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得好与不好,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问题的价值。所以,教师应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提问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点,有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课堂教学结束前,会再次让学生提出学习后的感想或还有什么疑问之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他们亲身去探究,这本身就是探究的一种方式。

(2)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来预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方法。问题提出后要鼓励全体学生猜想,不能局限于几个人,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鼓动,激发兴趣。有时,利用外部的刺激有一定的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研讨,自己得结论。

二、创设条件,加强实验教学。

学生是很喜欢上实验操作课的,除了氛围的新颖外,主要是看到那些新奇的仪器而产生兴奋,急切一试的情绪。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实验计划顺利实验:

(1)开学初制订好实验计划。课文中有许多实验内容,但并不一定都要在实验室完成,我们有重点的选择一部分分组实验组织实施。在开学初即将要进行实验教学的内容告之学生,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承诺。

(2)注意各项资料的撰写、积累,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三、课外延伸,课内反馈,抓好探究活动落实。

如何让文中的探究活动落实到行动上,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活动不是由教师提出怎样进行,而是让学生说如何做到,既激发了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让探究活动的难度适当,充满儿童情趣,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

(3)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

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将有新的开始,将再接再厉,努力做好科学教学工作。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8

工作总结

任课教师:汪涛

一、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回顾

开学初,严格按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按实验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实验手册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不但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老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二、实验教学的具体做法

1、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开学初,严格按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随着实验室的建成,实验仪器的保管有了良好的条件,进而更好的推动了实验教学开展,仪器开出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中,实验教师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基础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总之,本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努力,不断改进。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

工作总结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9

西洞学区

翟治元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讲授的是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大家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在煮饭的时候,虽然在锅的底部加热,但锅盖都会变热。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探究这个秘密,下面我们进行实验,本次实验的名称是《探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规律》,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同学们知道热在金属中的传热方式为传导,知道热具有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规律。实验原理:当两个相邻的物体温度不同时,热会从较热的物体传到较冷的物体。为了使这次实验成功有效,做实验前我们先来进行实验设计,根据教材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实验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通过引导学生对热在金属条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进行猜测,然后亲自体验得出结论。实验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先让学生猜测“热在金属片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并预测画图,然后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根据我的实验设计,我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为了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我们先来检查并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

金属条

金属片

酒精灯

蜡烛 烧杯 火柴

热水。经检查,实验器材一切完好。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实验器材,下面我们进行实验。

实验一 :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首先在烧杯中倒入很烫的热水,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那部分金属条。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不防同学们先大胆猜想一下,大家能大胆进行科学猜想,这非常好,你们已经迈出了非常精彩的一步,科学光靠猜想是不够的,只有亲自实验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现在老师来用手慢慢摸一摸金属条的另一端,感觉有点烫。

通过观察得出该实验结论: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等。下面我们继续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钢条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油粘上一根火柴棒,将钢条固定在铁架上,并使火柴棒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钢条的一端加热。(注意用酒精灯的外延给钢条加热)这时我们会发现,从加热点开始,由于蜡烛油的融化火柴依次倒下。

通过火柴依次倒下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热在金属条上的传递是从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如果我把这根金属条换成一块金属圆片,热在这块圆片上又会怎样传递呢?同学们大胆进行猜想,根据你的猜想画出预测图。同学们都画的非常好。

实验

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是怎样的。

:①我们现在金属片的边缘涂上蜡油,从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②然后金属片的中间涂上蜡油,在金属圆片的边缘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结论: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 我们现在来归纳本课的研究结论::通过实验一,我们发现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那部分金属条感觉有点烫手;从加热点开始,用蜡烛油粘在钢条上的火柴依次倒下。通过实验二,我们发现不管是在金属片中央加热还是在金属片边缘加热,粘在金属片上的蜡烛油都会融化。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篇10

第一单元

*

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

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6、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6、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20、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

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不同点: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

第二单元

*

1、物体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5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6、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7、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8、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法国)。*

9、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形状)分类的。

10、(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11、(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12、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其次是斜拉桥,(平板桥)最不牢固。

13、古时候用(树枝、茅草)造房子;现在用(钢筋、水泥、砖块)建造平房大厦。

14、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避暑御寒)。

第三单元

1、植物会结出(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物。

*

2、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植物还可以用(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3、用根繁殖的植物有:萝卜、胡萝卜、甘薯等;用茎繁殖的植物有:马铃薯、生姜、水仙、吊兰等;用叶繁殖的植物有:落地生根、宝石花等。

*

4、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都是通过(雌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

5、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

6、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

7、(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

8、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有:蜗牛——雌雄同体;海马——雄性育儿;皱唇鲨——卵胎生;鸭嘴兽——卵生、哺乳;水螅、海葵——无性繁殖(出芽繁殖、分裂繁殖); *

9、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10、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11、、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恶心、呕吐、偏食)等不良反应。

12、我出生时妈妈有(非常疼痛、虚弱、劳累)等情形。

*

13、刚出生时我(非常弱小,胎体丰满,身长约50厘米,体重3千克左右)。

14、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千克)。

*

15、珍爱生命,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方法:①学做负重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担;②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劳累;③努力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父母等。

第四单元

1、岩石的用途有(建筑房屋)、(铺路搭桥)、(石桌、石凳)、(制作观赏石)等。

2、(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石头,不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混合物。*

3、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用锤子敲击观察岩石的(软硬)、用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

*

4、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5、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6、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有(片麻岩、大理岩)。

7、(沉积岩)里常有(化石)、(煤)、(石油)、(天然气)。

8、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

9、(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温高压下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

10、(石油、天然气)是(湖泊、海洋里的生物)死后沉积到水底被泥沙覆盖,经过千百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

11、可以从(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认识矿物的性质。

12、大自然中成分集中,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

13、(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14、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可以看到矿物的颜色。

15、赤铁矿是(棕红色)的。把(赤铁矿)磨成粉末,与液体混合,可以做成颜料。*

16、(石墨)是制造(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17、(方解石)和(白云母)是两种常见的能透光的矿物。(白云母)一层一层的薄片,橡书本里一页一页的纸张。

*

18、做眼镜和放大镜镜片的矿物是(石英)。

*

19、(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玻璃)是按照由软到硬的顺序排列的。

*20、(滑石)是(最软)的矿物。纯净的滑石是生产(化妆用品)的好原料。

*

2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物。金刚石是制作(玻璃刀)的材料。

22、(石英)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透明的石英称为(水晶),可做各种首饰。

23、(萤石)又称(氟石),是制造(牙膏)的重要原料。

24、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正在日益减少。

*

25、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6、(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各种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

27、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的是:(1)要节约使用矿物资源。(2)回收利用矿物资源(3)要保护好这些矿物资源(4)积极开发新资源(5)加强宣传

28、据资料统计,我国对矿物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不到(30%)。第五单元

1、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大脑)。*

2、脑的质量约1400克,大脑的质量占脑重的(80%),约1120克。*

3、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像(两只并拢的拳头)。

*

4、大脑的表面像(核桃),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

5、大脑的软硬像(豆腐);颜色是(淡粉红色)的。

*

6、大脑有管理人的(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推理)等功能,所以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

7、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脑)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支配(左侧)身体的运动。

*

8、人的大脑中,(左脑)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右脑)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

9、保护大脑的方法有:①充足的睡眠;②加强体育锻炼;③全面均衡的营养;④保持欢快的情绪;⑤不吸烟、不酗酒;⑥逗着玩不能打脑袋;⑦运动时保护头部。

*

10、人睡眠不足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思维反应不灵敏)等症状。

*

11、(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

12、大脑是是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

*

13、(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14、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

15、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

*

16、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

*

17、人体内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等。

*

18、耳朵是(接受声音)的感觉器官,(听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人就产生了(听觉)。

第六单元

*

1、交流是通过(书面)和(口头语言)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成果的过程。*

2、质疑就是有(根据的)对自己和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

3、口语交流的常用形式有(描述、讨论、辩论),书面交流的常用形式有(图表、海报、图画)。*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 篇11

月光曲是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名曲。关于它有怎样的传说?贝多芬到底是怎样的人?这些问题是学生先睹文章为快的动力所在。

难点

对音乐知之甚少或缺乏兴趣的学生会感到文章的联想部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师思考

本课景美情深,通过描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教学时,可运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助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深情。

重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感悟,培养想象能力。

设计特色

以读代讲,以读助学。

信息资料。

《月光曲》录音磁带;贝多芬生平介绍及其他相关音像资料。

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想象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题目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清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二、直奔中心

1,你们最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隐藏着呢。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发现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来寻找“《月光曲》的曲调”。请认真读课文,画出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

2。请大家自由读句子,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会是怎样的。师出示几种曲调供大家选择,并说明理由。

A.舒缓——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缓

C.舒缓——激昂——明快

3.下面就请同学们亲耳听听《月光曲》,看曲调同大家理解的是否一样。

(让学生集中全力解决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以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大家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段曲调表现出来?

(1)学生练读。

(2)老师范读。

(3)指导学生读出句子的高低快慢、抑扬顿挫。

(4)学生背诵。

(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第2课时

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教学流程

一、主体尝试想象

师: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奏《月光曲》产生了这样的联想,那么盲姑娘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呢?你自己又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呢?

生自由发言……

(联想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非常重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丰富多彩的联想,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使学生对联想的含义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二、读写结合1.出示屏幕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那睁得大大的眼睛。

引导学生把这段话与原文对比。

(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读懂了课文之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这对高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小结: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写文章的时候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投影出示,要求学生加以补充润色,使文章更美

荷花

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一片荷叶后面,一只蜻蜓在上边飞来飞去。

4.生读,互评,帅计,修改。

(本环节意在调动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确有所得。)

三、交流介绍贝多芬生平,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伟大人格。练习

用一两句话表达对贝多芬的敬仰之情。

四、师生共同闭目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进行想象练习。

(在扩展想象的同时,也扩展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手段与方式。)

五、课堂练习

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

你还知道其他类似的词语吗?

———————————————————————

六、实践活动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板书

月光曲

听对话

贝多芬--受感动--即兴创作

上一篇:关于上报科协工作总结的通知下一篇:五年级安全教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