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篇1

摘要:中学生的学习是打基础的阶段,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文章结合初中社会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了论述。关键词:学习习惯养成误区看法 调查时间:2011年暑假 调查地点:博兴实验中学 调查对象:学生、老师、家长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跟踪调查、网络调查 调查小组:实验中学初一二班 调查成员:本人

调查目的: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但许多中学生不知道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如何运用学习习惯,行成了不少误区。我们为了解答中学生的迷惑,进行了这次调查,了解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好习惯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解决了问题。并希望引起更多同学对学习习惯的重视。调查步骤:

第一步,调查立项(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草拟问卷题目,通过小组讨论以及小范围人群征求意见,确定题目的可行性并锁定调查对象(学生、老师、家长);第二步,根据上述调查意见调整并确定最终问卷题目;第三步,分组活动:

1、发起问卷调查,进行问卷回收与整理,调查数据汇总与分析;

2、搜集资料,进行整理;

3、访问专家,整理采访记录。第四步,编写调查报告及结论。调查过程: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分别调查了学生,老师,家长三个群体,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问卷。调查学生600人,老师200人,家长600人。本次调查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与跟踪调查的形式,并利用了网络等传媒工具。将调查对象锁定为学生、老师、家长三个主要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情况,运用相适应的调查方案进行了多方调查。

本次调查发放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共计1500份(包括网络电邮等各种形式),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300份,其中学生600名,老师100名,家长600名。其中,成绩好的学生200人,成绩差的学生200人,成绩中等的学生200人。根据调查的结果制作了一张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图表(见图

一、图二),一张部分老师意见表(见附件1),一张家长意见总汇表(见附件2)。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初中生学习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在结果对比时,成绩好的学生几乎没有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成绩中等的学生百分之六十五有这些不良习惯中的三种以上,成绩差的百分之八十五这些不良习惯中的有三种以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由此可得克服不良学习习惯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其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有:

1、杂乱无章

学生的房间物品摆放无一定位置,书桌上乱七八糟。书包是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于是,写作业时找不到本子,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放一张,西放一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

2、心不在焉

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每节课思想都会“开小差”。听语文课时想起天外来客,听历史课想到了少林和尚,于是一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听不到三分之一。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作业和学习;日积月累,逐渐和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距离。一心二用也是心不在焉的一种表现,看电视时写作业,吃着东西复习。于是很难安静下来专心地复习或学习,只要坐下来,就想打开电视、拿出零食、戴上耳机。

3、虎头蛇尾

做事有头无尾,拉开架式要读书,摊开一桌子书等学习用具,写了几页后想起了别的事,放下这一摊子就走;心血来潮要学小提琴,书买了好几本,看了一半觉得没意思,丢在书架上,以后再也不提;报名参加“奥赛”,听了两讲觉得太难,从此不再登门,于是一大堆的书买来了却没有读,很多的机会放弃了,没有抓住,不少时间、精力浪费了却没有结果。

4、朝三暮四

目标难以确定。看到同桌的同学在做数学作业,自己也拿出了数学书;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一道地理题,自己也翻开了地理书,猛然抬头看到黑板上写着:“明天交作文”,又开始琢磨该写点什么——于是,暮四朝三,朝三暮四,没有明确目标的推动,没有单位时间里较高的学习效率。

5、得过且过 做事喜欢拖拉。这份作业明天不交,可以先不做;这里有个问题没读懂,算了罢,以后再说;今天的日记还没有记,没关系,明天补上;这次考试没考好,“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于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6、抄袭作业

学习不实事求是,这道题不会做,抄同学的;这篇作文题目与上学期的一篇相似,把旧作文抄一遍;这次考试不严格,可以看别人的;今天的政治问答题,用小纸条抄好,以备考试之需„„久而久之,抄袭成了习惯,形成“不看别人的,心里难受”的心理。没有一次作业不和别人对答案,没有一次练习不看别人的„„逐渐对自己失掉了信心,学习变成了一种取悦别人的行为,虚假的成绩成了自我安慰的精神鸦片。

7、知难而退

学习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精心准备了讲演稿,因为紧张、害羞而放弃了上场的机会;因为有点儿疲劳,该复习的一章就放在一边不看了;体育课测试1000米跑,跑到后来上气不接下气,马上停下来休息,„„于是,稍一纵身可以摘到的果子没有得到,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的追求半路放弃了。二

通过图1和图2,我们总结出以下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与原则:

1、越早越好,逐步发展

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否则将是很麻烦的。“假如地面上已经有了房屋,他便必须把它拆卸,方才能去建造一所新房子”一样,夸美纽斯的这段话提醒我们,对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越早越好。

2、贵在自觉 尽管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重复所养成的,但人的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自己能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必须让自己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这种学习习惯,其次必须明确坚强的意志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例如,要养成每天早起跑步锻炼和早读的习惯,那就要有坚持精神:不但每天都要早起,不能赖床,而且不管严冬酷暑,刮风下雨,都要自觉坚持,不可寻找借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从“小”做起,贵在坚持 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小事做起,由小积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原谅自己的一次偶然的过失,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它们也会由小到大逐步积累,最终形成坏习惯。

4、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可以围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些规范与制度,并要严格执行,必要时可要求老师、家长监督执行,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

5、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除学习习惯外,对中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在上述诸多习惯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日常生活中马马虎虎,那么要培养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结合起来。

6、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自觉地与自己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一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是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好: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三

老师与家长认为在初中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上课、读书、练习”三个环节抓起。

1、上课环节。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初中生中十分严重,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就大有人在。要上好课,就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上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如何上好课?这是初中生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要上好课,应该变“课堂”为“学堂”,变被动的“听”为主动地“学”;同时,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良好的上课习惯有哪些呢?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

2、读书环节。对于教科书,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想读”或“不会读”。其一,认为“教科书简单,不值得读”;其二,认为“老师已经讲了,没有新意,不必再读”;其三,读书障碍很多,不想读。其实,读书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忽视。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要反复读,要求“精读”。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3、练习环节。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一定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抓好以上三个环节(即上课、读书、练习),是提高初中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当然,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如:能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自觉做到每门课进行预习;课内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并能完整回答;能作好必要的笔记; 四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我们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事抓,要抓住现在初中这个阶段的最佳期,使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对调查问卷的汇集整理与数据分类统计(见图1): 调查学生人数表 学习好的调查人数

学习一般的调查人数

学习不好的调查人数

200 200 200

调查数据统计表 调查内容

学习好的占总数的 百分比 学习一般的占总数的 百分比

学习不好的占总数的 百分比

独立完成作业

100% 85% 60%

认真听课、自习

90% 65% 30%

不会的请教别人

90% 65% 90%

经常提问

95% 30% 20%

经常观察 95 % 90% 70%

阅读自学

85% 65% 40%

练后反思

70% 25% 10%

积极应考

95% 90% 40%

及时复习

50% 30 % 20% 上课记笔记

100% 75% 30%

(图1)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直观的柱状图2:(图2)调查结论: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1. 确定调查的时间、范围和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 于2010年10月从柳州市4个城区的16所小学1~6年级抽取了2100名学生调查。

2. 确定调查方法, 拟定调查问卷

采用自编的《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 以学生匿名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 以学校为单位, 每个年级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施测。整个调查发放了2100份问卷, 回收了2057份, 有效问卷2000份, 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汇总、统计。

3. 确定调查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他们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具体要求, 从课前准备习惯、上课听讲和思考习惯、阅读习惯、作业习惯、复习考试习惯五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 课前准备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 约占90%的学生一听到上课铃响了以后, 都能停止户外活动, 迅速进入教室。但进入教室后讲话的学生所占的比例为46%之多。能每天带齐学习用品的人数占75%。书本、文具盒随意乱放或还放在课桌里的占20%。究其原因, 学生书包沉重, 为减轻负担, 每天只携带课程表上安排课程的学习用品, 有时临时调课, 便显得慌乱;有的则由于自理能力差, 没有整理书包的习惯。

2. 上课听讲和思考习惯

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专心听讲的学生不到40%。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的占7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 爱动脑筋学生数的百分比四、五年级较高, 说明这个年级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遇到疑难的问题时, 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请教老师、同学的占51%, 上课时不动脑筋, 有疑问时不敢发问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有5.3%的学生学习敷衍, 有疑惑也得过且过, 不求甚解, 在这里也反映出学习能力的问题。

3. 阅读习惯

90%的学生能坐直身子, 双手执书, 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学生中能经常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六年级阅读情况则处于低谷, 仅为51%。课外阅读能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多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但由于毕业班学业的负担, 没有过多的时间, 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未引起足够的重视。63%的学生能勤做笔记。

4. 作业习惯

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不高, 占42%, 学生作业的习惯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有序训练很有关系。做完作业后能自觉检查的学生在35%, 依赖家长检查的高达60%, 这不仅说明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问题, 而且它掩盖了学生学习上的许多薄弱点, 影响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正确率, 使教师不能及时很好地调控。学生已养成了及时订正的习惯占78%, 它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习的质量。

5. 复习考试习惯

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能自觉经常复习的占45%, 碰到问题自己思考解决的占36%, 而极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这个习惯, 而是通过问老师、同学等方法来解决。

三、初步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 造成出现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 学生因素

调查反映, 一方面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理解狭隘, 只对基本的学习习惯有所了解, 对一些较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则不太明确, 更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另一方面是缺乏主动养成的意识, 只有教师提出了要求, 学生才会想到去遵循着做, 期间还需要教师不停地监督。

2. 教师因素

首先, 当前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培养目标体系, 更没有相应具体的评价措施, 教师也只能是延承前人的一些做法, 加上自己的经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不同的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同, 个体差异明显。其次, 虽然各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 但在习惯培养上却没有因年龄而异, 没有明确的阶段目标, 完全由教师自行决定。由于任课教师经常更换, 对学生习惯培养的目标、要求也随之经常性地发生变化。六年的学习生活, 在习惯培养上学生可能较多的是围着教师转, 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应付上。

四、对策及建议

心理学研究表明, 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 学生越小, 越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 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因此, 尽早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鉴于这种认识, 笔者提出教师应把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作为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那么, 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1. 培养课前准备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 不知道什么是课前准备, 如果教师给出明确的要求, 上节课下课时就要做好课前准备, 把书放在课桌的左上角, 文具放进铅笔槽。这样给学生一个模式, 学生就知道该如何进行课前准备了。

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还需要从不同的阶段着手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刚开始教师尽可能每节课都提前到教室, 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做得好的及时表扬, 强化行为;做得不够好的要求他们向别人学习, 尽量不点名批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可以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强化习惯养成,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说到不如做到, 要做就做到最好”。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课前准备习惯一定能得到有效稳固。

2. 培养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

“听”是学生在课堂参与学习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学的效果。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 课堂上容易分神, 教师要教会学生“边听边想, 边听边记”的听课方法, 提出专心听课的具体要求, 比如“听”要目光注视着正在讲话的老师或同学, 边听边思考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逐步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 并作出积极的回应。教师要注意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激励的语言、和蔼的教态调动和保持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才能养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3. 培养预习、复习的习惯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 并及时了解预习结果, 对学生预习做出一定的评价,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 经过长期训练, 学生便会养成预习的习惯。而预习活动一般是学生在家里进行的, 所以家长应加强对学生预习方面的督促, 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掌握预习的方法。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首先应做到及时复习, 培养其课后复习的习惯;其次要做到勤于总结, 善于积累, 培养其良好的阶段复习习惯。从时间安排上, 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 每周进行小结, 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 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 每课知识及时回顾, 每单元进行知识梳理, 每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总结, 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 描绘知识结构, 形成知识网络, 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4. 培养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 如书、本、笔、尺等, 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 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 应先制订计划, 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 不能拖拉, 做完作业之后, 应认真检查, 发现错误要及时更正, 字迹要工整, 卷面要整洁。

5. 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习好, 光靠课内学习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大量阅读一些课外读物, 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积累知识。教学中, 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 指导学生阅读, 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 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浅谈关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篇3

关键词:学习习惯 培养 小学生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把语文学习必备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入了教材,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序列。

何谓习惯呢?从字面上讲,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348页)。就个人而言,习惯乃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现代教育理论和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习惯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作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

一、习惯培养的途径

第一是给孩子提出要求,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要进行训练,没有训练就谈不上习惯的培养,养成的意思就是要训练。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是示范,告诉他怎么做,而且给他做样子。示范过程中还有一个是榜样。提出要求以后,还要坚持不懈。

第二是激励、正强化。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只肯定一次还不够,应该是无数次肯定。

第三是欣赏。作为父母,孩子做了以后,鼓励他,表彰他,欣赏他,这些都是为了强化他习惯的养成,这些绝对是起很重要的作用的。

第四是习惯养成要严格。不同的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在和孩子一起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有的老师对孩子进行训练,往往根据自己的心情进行,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得不太好也可以放过去: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做得好,看着也不顺眼。也有的反之,心情不好就不管孩子,心情好了就对孩子严格要求,恨不得一天训练出来一个品行优良的人。

第五,习惯养成要坚持。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

第六,习惯养成要抓反复、反复抓。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由于人们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得很好,也要反复抓。同时,对于孩子出现的反复现象,不要气馁,这是正常的,也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抓住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训练孩子的行为,相信您会有可喜的收获。

第七,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积累。

二、学生应该养成的40个学习习惯

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的目的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而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学生所反映出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它是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系统与维持系统,事实证明,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形成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作为实施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教师,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抑制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情况,掌握其学习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设计并进行这项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我们以中文班的学生为对象,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达200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从上调查显示,约占94%的学生一听到上课铃响了以后,都能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教室。但进教室后讲话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约占36%左右之多。上课用的学习用品能每天带齐的还不到总人数的70%。究其原因,学生书包沉重,为减轻负担,每天只携带课表上安排课程的学习用品,有时临时调课,便显得慌乱;有的则由于自理能力差,没有自觉整理书包的习惯。书本、文具盒随意乱放的现象或还在课桌里的约占14%左右。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它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上课的质量。这一方面学校已按行为规范的要求、标准进行了训练,但检查考核评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实,出现了抓一抓,紧一紧,放一放,松一松的现象,或还没有引起各任课老师的足够重视。在貌似平静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从上表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不高,其比例还不到20%,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另外,学习环境干扰等因素,也会干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2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爱动脑筋学生数的百分比四、五年级较高,说明这个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遇到疑难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请老师、同学,约占61%,但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敢发问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甚至有4~6%的学生学习敷衍,有疑惑也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在这里也反映学习能力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生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学生阅读习惯从表中显示得到,绝大多数学生(88%)能坐直身子,双手执书,他们的读书姿势是正确的,

良好的读书姿势有益于学生的健康与正常视力。学生中能经常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六年级阅读情况则处于低谷,仅为31%。课外阅读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多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由于毕业班学业的负担,没有过多的时间,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未引起足够重视。各年级勤做笔记或圈划情况较好(63%)。需进一步发扬。

4、学生作业习惯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但目前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健康,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并不很高。三年级占42%,四年级占67%,五年级占43%,六年级占29%,学生作业的习惯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有序训练很有关系。做完作业后能自觉验算的学生仅在27%,不少学生依赖于家长检查或打听结果的高达60%,这不仅说明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问题,引起关注,而且它掩盖了学生学习上的许多薄弱点,影响老师得到的反馈信息的正确率,使老师不能及时很好的调控。但从表中显示,学生已养成了及时订正的习惯,占80%。它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质量。

5、学生复习考试习惯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表中很清楚地显示。能自己自觉经常复习的近占37%,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只有19%,碰到问题,自己思考解决的占16%,而极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这个习惯,而是通过问老师、同学等方法来解决。但也说明已养成不懂就问这个习惯。考试测验时,81%的学生能独立思考,认真答卷、实事求是、不偷看、不作弊。成绩不理想时,60%的学生能分析原因,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努力。成绩不够理想时,有39%左右的学生不敢告诉家长。家长关心自己的子女的学习成绩,希望知道孩子学习上的真实情况,能真实汇报成绩是学生诚实的表现,也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学习上有困难时,不必顾虑重重,要如实告诉家长,争取家长的帮助。为此,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向家长汇报作业情况和学习成绩的习惯,以便家长与学校配合,形成合力,争取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日本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为此,我们认为:健康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大改进。因此,尽早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的健康的学习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不健康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我们正鉴于这种认识,把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和最为基本的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有以下几点:

学生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篇5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开展此项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5月至6月。

调查地点:Xx小学。

调查对象:Xx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及家长。

二、调查方法

Xx小学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现有6个班,185名学生。我们把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两个段,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从按时上学、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听讲答问情况,预习、复习、考试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课外阅读情况,讲究学习卫生等显性方面展开调查,其中低段涉及5个方面,高段涉及10个方面。

(一)、问卷调查法。这次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家长,共发出问卷185份,收回168份,占90.8%。第二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去185份,收回185份。第三部分是对教师进行调查,共发出去20份,收回20份。

(二)、访问调查法。对本校的随机抽取的30名学生家长和30名学生进行访问,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三)、观察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在校听课,作业等学习情况的观察,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小学生大部分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按时上学及完成作业的占89.2%,考试不作弊的占96.2%,课前备齐学习用品的占90.2%,课堂上能书写笔记的占84.3%,能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占总数的83.6%,综合评价达到“较好”的占80%。从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农村小学生大部分具较好的学习习惯。

从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较好的现实状况也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对新课程目标的认识逐渐全面,能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调查中反映,尤其是中年教师所带班级更加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当然,农村人的朴实,能吃苦耐劳也反映在学习习惯之中!

2、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也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下面仅就调查设计的范围列出几个问题。

(1)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答问、记笔记的习惯还存在着问题。调查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为52%,有39%的学生偶尔不专心听讲,有9%的学生经常不听讲。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30%。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能主动请教老师、同学的约占37%,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发问,也不主动举手回答老师同学提出问题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偶尔问答的占42%,从不问答的占21%,农村孩子学习不主动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有待养成。课外阅读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多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调查统计显示,学生中能经常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能够经常阅读仅为32%,偶尔阅读的占52%,而从不阅读课外读物的占了16%。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各年级课外阅读有量的要求,学校有5000册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但由于农村家庭不具备促进学生阅读的环境,教师缺乏必要的辅导指导,学校没有严格的量的要求,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当多的学生没有自觉阅读的习惯,必须加强阅读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学生作业、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需要进一步培养。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的学习责任感。虽然学生能够及时完成作业人占72%,但偶尔不做的还有22%,经常不作的约6%。更不容忽视的是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适当,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不高。预习和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三到六年级学生能自觉经常预习复习的仅占42%,有时进行预习复习的也占42%,不预习复习占了16%,尤其是五六年级有两个班的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只有15%,“温故而知新”,如此状况实难如愿。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和健康的用眼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调查中,发现有13%的学生不讲究学习卫生,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较少。

3、存在问题原因初探

(1)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农村家长文化知识水平不如城市的高,有的家长缺乏表率作用,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例如农村读书看报的人少,学生中自觉阅读课外书的就少。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不懂教育方法,对子女管教过严,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父母缺位导致行为习惯不良,现在农村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父母常年在外,孩子要么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么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在调查中发现有46名学生的父母均不在家,留守生数占学生总数的近25%,这些学生中的76%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2)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不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没有培养习惯的自觉性主动性,只教书不育人。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

(3)社会原因和学生自身的原因:上大学费用高、就业难使部分家长产生了畏难思想,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好坏;农民工不需要多少文化,凭体力也能挣钱养家糊口,致使部分家长轻视教育。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三点建议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有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但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

1、制定出系列化的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关键是没有一套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体系。学校明确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并分解到不同年级进行实施。

2、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课堂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战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3、家庭、学校、社会联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在习惯的养成中,特别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学校应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定期召开家长会,经常互访。对有不良习惯学生的教育,班主任与家长结对子,教师将不良行为习惯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实、教学效果及时通报给家长,并共同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制定矫正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篇6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源泉。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年龄小,自控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首要的任务。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以产生学习动力,在教师爱与智慧的引领下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这是我校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回顾这段时间的英语教学,我感到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改进英语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利用竞争机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英语的兴趣。

小学生都有上进心和荣誉感,他们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在英语课堂中我们把读单词、读句子等以“买问题”的课堂形式,在课堂中采取小组或个人竞争,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你追我赶,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小组合作方式。学生乐于参与,参与争先,这样就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答案基本符合问题的时候,那一组就能得到一分,在别人回答问题时开小差,讲话的,那么就扣该组的一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调动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还能约束学生的纪律。一节课结束后,以分数最多的组为冠军,并让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每人同时可以得到一个印章。通过这样胜败的评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取得成功的动机,培养竞争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篇7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

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

3A课本英语文字很少,五彩缤纷的图片却很多,使学生初学英语时能集中全部注意力听录音,理解录音内容,进而正确模仿。与教材配套的录音带中有男、女、大人、小孩的不同音色,其音自然、地道,其景生动、逼真,学生听来饶有兴趣。这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生边听老师的发音,边看老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其间,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外,还要在教学上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要避免枯燥操练,开“定向长火车”,要多用“有意点叫”、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老师问某生:“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Is your mother a teacher?”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How old is he?Where is he from?Is his mother a teacher?”又如,请一个学生用英语自述,然后让听的学生按此内容相互问答。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纠正,等等,以此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二、良好的说的习惯

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学生人小,较之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

首先,教师应十分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用师爱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其次,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录音、指套、木偶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良好的读的习惯

“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要求:正确拼读单词,响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等基本正确。拼读单词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积累词汇。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单词教学时,无论是个别还是全班拼读(拼背)单词,都应要求学生先读一遍单词,再拼读字母,然后再读一遍单词。培养学生拼读单词的良好习惯,有益于学生认读单词,正确拼写单词。

朗读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说”英语与“读”英语有相通之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朗读英语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这是给学生“先入为主”的朗读音调印象。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重范读和领读。授课前,教师最好先自身整音,尽量与标准音带取得一致。在自身(或音带)范读、领读时,教师可配以手势以示升调、降调、重读等,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后还可指导学生在课文上标音调符号。一般来说,教授新课之时,不宜请学生领读课文,以免一个错,错一片,给纠正增添麻烦。在朗读语言材料时,须要求学生切勿操之过急,拿来便朗读。要先通读,了解内容,理解含义,揣摩音调,然后再朗读。这样,朗读效果好。

四、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书写姿势、方法正确,规范书写,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

小学生在学英文书写前,已学会汉字及汉语拼音的书写,且已养成一定的书写习惯,这对学习英文书写有利也有弊。就书写而言,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点。对于书写的坐姿、握笔方法,两者要求相同。而汉字与英文在书写上差异很大,英语教师必须利用学习正迁移,防止学习负迁移,对学生英文书写进行严格的训练。

时至三年级,仍有部分学生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英语书写时及时纠正,不能放任自流。要让学生明白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书写质量与速度,对今后学习不利。教师要启发学生加强自我督促意识,保持正确坐姿,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在书写教学一开始,学写字母时,教师就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按照规范笔顺书写,保证单词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正确。中国学生由于写汉字的习惯,竖直横平,有棱有角,四方端正,因此,在书写英文时,常出现直、方、角现象。对此教师要运用“比较法”教学,及时指正。随着学习的进展,教师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切实做到英文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习惯 独立思考 认真听课 阅读课本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作为数学的启蒙教育阶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时期,如何让小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关系到小学生的日后成长,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知识的根本保障。所以,笔者努力寻找到最佳的教学途径,试图通过常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

一、教育学生养成平时认真听课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最初源动力”。只要学习的主观愿望被调动起来,学生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专心听老师讲课,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于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要把枯燥无趣的课堂氛围变成欢乐的海洋,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体会到乐趣,感受到快乐。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生动的讲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认真专心上课听讲,尽量用简洁略带幽默的语言来教育学生,条理清晰,生动有趣,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愿意听课,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初愿望,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针对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课的不良习惯,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向学生了解课堂讲课的建议和意见,便于更好地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育学生要充分地养成阅读课本的习惯

数学课本是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所以,教师在教会学生们培养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注重于从课本知识当中,寻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没有仔细阅读课本知识,就开始做题,就会基础不牢,在做题和审题的过程中会出现马虎大意的错误。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数学其中一节课的时候,有一道题是这样讲解的:“请在下面的方块内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再标记图形的名称。画出等腰三角形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做到,但是标记出图形的名称,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班级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都没有做出。究其原因,就是只看到了题的前半部分,忽略了后半部分,马虎大意没有读完题,造成解题失误,失去了分数。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判断和思维,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三、教育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人生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数学是极需要动脑的一门学科,只有开动思维能力,善于思考,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攻克一道道数学的难题。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比较严重,主动思考能力较差,往往被教师牵着思维来思考。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主动为学生创造出思考的环境,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于对课堂说不,敢于向不懂的知识挑战。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在兼顾优秀学生的同时,还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利益,鼓励一些学困生多学习,多参与到数学回答问题中来,多给学困生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让这部分群体也能够体会到学生的乐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思考数学知识,开动自己的脑细胞,激发他们的潜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四、教育学生要养成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进步提高的重要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团队学习能力,促进个人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在给学生讲到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段十字路口的视频,让学生注意观看一分钟内过了多少辆车,这其中轿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卡车几辆、公交车几辆,教师播放完后,由于车辆驾驶太快,学生们根本就数不清楚到底都过了什么样的车。有的学生说老师放的太快了,就要求教师再放一遍。教师按照同学们的要求再放了一遍,学生还是没有记清楚。教师于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就提出应该让大家每个人都记录一种类型的汽车,分好工。等待教师再次播放完视频后,学生们就会发现,通过分工合作,很容易的记录了每一种型号汽车的数量。通过这样的数学过程,能够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力量,进而在学生中增强互帮互助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共同提高。

五、教育学生要养成应用数学的学习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更应该为生活服务,只有数学服务于生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之中感受到所学所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际当中出发,教育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情况,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生活之中感知数学、认识数学、应用数学,发现数学与生活之中的联系,才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存在感。

总之,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教师加强引导,时刻灌输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理念,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够快速形成,在教学之中开花结果,进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沙开义.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科学导报,2015.

上一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合同下一篇:动物营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