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雪机组成及工作原理(精选10篇)
1.用“图素”“工具”中弹簧“加载”取如下参数,确定。
2.用“扫描向导”,对簧丝端面按图纸尺寸画扫描线,如下图“完成”
3.再编辑端面半径为1.5的园,确定
4.“完成”得下图
5,再用“扫描向导”点端面,但对栅格应用“三维球”使其转动90º,按图尺寸画簧钩。“完成”。
6.同步驺3再画R1.5园,“完成”。
.7.簧钩成后,端面用R0.3倒角。另一边同法,渲染后,如下。
二.画小钩拉伸弹簧 1)零件图
2)同前面步驺画此小钩拉簧如下:
三。画图注意 1)用“图素”“工具”对弹簧“加载”特别注意:半径r1一定要选“截面中心”,否则影响到后边画图的准确性。
2)最好用c=整数倍的弹簧,(见下图)(因为如图簧丝两端面正好再弯过90°后,再画簧钩,易达到两钩在同一面内,基本符合图纸要求的状态。)
2)拉簧画好后,长度不可能与图纸完全一致,不必修改,因为除仪表用小于1mm簧丝严格一些,多数拉簧有拉紧机构。
3)在“栅格”上画图注意连接点要到位,各线上不要有重线(两红点处),多余线应“剪切”掉。
下图若放大后可能如下图重线,应“剪切”掉一根。
4)若用下图画弹簧实体,用长度。(弹簧圈数≠整数倍),应看看上下两端面之间的角度,再布置好应弯曲的位置,最后画两簧钩。
若按AC,BD园弧199°画出部分簧丝,发现簧丝重叠。
可按AD, BC园弧 19°, 画出部分簧丝,再画拉钩,即得下图较好的拉簧。下图
四 . 用CAXA画拉伸弹簧的规律总结
拉伸弹簧是在压缩弹簧的基础上画两拉钩。通常两钩又如上图所示反向开口(当然也有少数两钩同向 开口的),而按CAXA实体设计中给出的压缩弹簧画法有两种: 1.按弹簧圈数。2.按弹簧长度。
弹簧尺寸千百种,按CAXA画出的压缩弹簧的黄丝上下两端面对中心的夹角各不相同。按圈数的整数倍,前面已举例画图。
无论按圈数或按长度,都可算出簧丝两端端面对中心的夹角。可按下规律 画上下弧段(见下图):
(特别要注意簧丝两端端面所对的方向,再分析其夹角)
结论:即按此法画的拉簧。1.画所有拉簧均适用。2.方便快捷。3。两拉钩基本可在一个平面内,且两钩完全相同。
五. 当α﹤180°前面已画。下面举γ<180°为例见下图:
此例:按零件图8圈后多0.6圈即为360X0.6=216°故: γ=360-216=144°簧丝上下端面角度为:144/2+90=162°
此例给出较详细的画图步驺
1)先用“元素”“工具”“弹簧”按尺寸(c=8.6, d=2.3, p1=2.6, r1=8)画出压缩弹簧。2)用“扫描向导“对一端面画圆弧。点黄丝端面中点,在栅格内画圆弧。
下图:簧丝上端面γ=162°
3)因是小拉钩,在162°内画曲线,多余线去掉后得光滑圆弧线,图如下:
4)“完成”后再画R1.15园“完成”。
5)再“扫描向导”点黄丝端面中心,出栅格,画拉钩前,则必须用“三维球”使栅格转90°
6)“确定”后,再按尺寸画长臂拉钩。
7)“剪切”掉多余线段
8)“完成”,再对栅格内簧丝端面中点画R1.15园
9)“完成”。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 (2)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 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 (4) 了解软件的分类, 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 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 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 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2) 教学难点: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部分组成。我们先来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计算机硬件系统
教师活动:计算机的硬件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组成。同学们刚刚提到的鼠标、键盘、音响等都是设备。对于外部设备根据作用不同又分为输入和输出设备。
(1) 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的设备叫做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是最基本的输入设备。数码照相机还有麦克风、扫描仪、数码摄像机、摄像头也是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具有输出计算机结果和数据信息等功能的设备叫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在有些特定的情况下计算机也可以作为输出设备, 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连接后, 它成为网络终端, 这个时候计算机就是输出设备。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学习主机。主机包括主机板、电源、存贮器、显卡和声卡。 (PPT图片展示各个部件)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中央处理器和存贮器。
(2) 中央处理器。 (PPT展示图片)
教师活动:我想问一下同学们, 我们人的行为是由身体的哪个部位管理的呢?
学生活动:大脑。
教师活动:人有大脑, 计算机也有大脑, 它就是中央处理器, 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配件, 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负责解释、执行计算机基本指令, 完成计算机对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
(3) 存贮器。
教师活动:我们经常用计算机听歌、看电影, 那么这些歌曲、电影它们都藏在了计算机的哪里呢?请同学阅读教材第18页到第19页的内容, 然后告诉老师答案。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布置任务)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对计算机硬件的学习。
2.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师活动:提问:我们现在是不是就可以使用我们刚刚组装好的计算机画幅画呢?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就像我们盖了一座大楼, 房子盖好了, 里面没有任何设施我们不能住, 只有硬件的计算机就像没设施的大楼, 我们一般把它称为裸机, 是不能使用的。那么我们这台计算机还需要什么才能使用呢?那必须有系统软件。
(1) 系统软件:用来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程序的, 是计算机必备的软件。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 是系统软件中最基础的部分, 是用户和裸机之间的接口, 同学们都接触过那些操作系统。
学生活动:回答。
现在请同学们为你的计算机选择操作系统。
(2) 应用软件。
教师活动:硬件有了, 操作系统有了, 我现在用自己组装的画画, 同学说可不可以呀?
学生回答:不行。
教师活动:是的, 不行。因为我还没有装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完成特定任务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 它分为两种可编程语言, 及我经常使用的播放器、办公软件等。除了老师说的这些软件, 你们还知道哪些呢?现在请同学为自己的计算机添加你所需要的应用软件。
教师活动: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都具备了, 这台计算机就组装完成了, 我们为自己胜利完成任务鼓鼓掌吧。通过组装计算机, 同学说说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三者的关系。就像一家工厂, 办公楼和厂房是硬件, 用来生产产品的加工机械流水线等是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是工人和管理人员。
关键词:空气悬架;侧倾姿势控制;防俯冲控制;防后坐控制;速度感测控制
LS430汽车采用空气悬架系统作为标准配置,通过空气弹簧(具有减振作用)和减振器(能够快速有效地作出回应)的组合使用,该系统实现了良好的车辆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空气悬架系统采用非线性 H∞(H 无穷大)控制。这样保证良好的乘坐舒适性。采用霍尔集成电路型高度控制传感器。空气悬架系统使 VDIM(车辆动态综合管理)和碰撞预测安全系统协同控制以优化减振力。空气悬架系统包括悬架控制ECU、AFS ECU、HV ECU、四个高度控制传感器、高度控制继电器、四个悬架控制执行器、压缩机和干燥器总成、前后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前后两个高度控制器、转向角传感器、横摆率和减速度传感器、高度控连接器、制动灯开关、高度控制指示灯、悬架控制指示灯、主警告灯、减振模式开关和高度控制开关等组成,该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减振力的控制其中包括侧倾姿势控制、防俯冲控制、防后坐控制、速度感测控制,二是车辆高度控制其中包括自动调平控制、高速控制等功能。
一、空气悬架系统的组成
LS430空气悬架系统主要包括悬架控制ECU、AFS ECU、HV ECU、四个高度控制传感器、高度控制继电器、四个悬架控制执行器、压缩机和干燥器总成、前后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前后两个高度控制器、转向角传感器、横摆率和减速度传感器、高度控连接器、制动灯开关、高度控制指示灯、悬架控制指示灯、主警告灯、减振模式开关和高度控制开关等组成。
二、空气悬架工作原理分析
LS430汽车空气悬架系统主要可实现两大功能,一是减震器减震阻尼力的控制,二是车身高度的控制,其中减振力的控制包括汽车防后坐控制、防俯冲控制、侧倾姿势的控制、速度感测控制、半主动控制,车身高度的控制其中包括自动调平的控制、高速控制。
1、防后坐控制功能
当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悬架ECU接受车速传感器的信号、方向盘转角以及角速度的信号、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横摆率和减速度传感器等信号,通过这几个信号来感知汽车现在处于什么状态,当驾驶员踩下油门加速行驶的时候,悬架ECU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电压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得知汽车正处于加速状态,此时悬架ECU控制左后悬架控制执行器使电流从RAL+端子到RAL-端子导通,此时左后悬架控制执行器内的连接杆开始转动,并且直接带动减震器内控制阻尼孔的连杆,使其阻尼孔逐渐关小,相应的阻尼力就会增加使减振力变得更强,悬架控制执行器能够控制九级阻尼力的大小,RAL+与RAL-两端子导通的时间越长,阻尼力就会变得越大,同样的右后悬架控制执行器也是同样动作,使RAR+与RAR-导通电流流入,使减震器内的阻尼孔逐渐关小,增大减震器的阻尼力,该控制抑制车辆在加速过程中尾部后坐并将车姿变化限制到最小。相反如果悬架ECU将左后悬架控制执行器RBL+与RBL-端子导通,右后悬架控制执行器的RBR+与RBR-端子导通,则两个减震器的阻尼力将减小。
2、防俯冲控制功能
当驾驶员踩制动刹车时,悬架ECU接受到刹车开关的信号,以及车速传感器信号得知汽车制动时为了防止汽车前部向下俯冲,此时悬架ECU控制左前悬架控制执行器的FAL+与FAL-两端子导通流入电流,则左前减震器的阻尼力将逐渐增大同样右前悬架控制执行器的FAR+与FAR-导通,则右前减震器的阻尼力将增大,该控制抑制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点头并将车姿变化限制到最小。相反如果悬架ECU将左前悬架控制执行器FBL+与FBL-端子导通,右前悬架控制执行器的FBR+与FBR-端子导通,则两个减震器的阻尼力将减小。
3、侧倾姿势的控制功能
当驾驶员向右转动方向盘时,汽车右转弯时因为离心力的作用车身外侧将有向上翘的趋势,此时悬架ECU通过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和横摆率传感器得知车身的实际状态,同时为了减小车身外侧向上的趋势,悬架ECU控制左前悬架控制执行器和左后悬架控制执行器将两侧减震器的阻尼力变大,防止车姿变形。当汽车向左转弯时情况则相反。该功能调节转向过程中车辆侧倾角和纵倾角之间的差值,从而实现平稳性和极好的操控性。车辆侧倾角和纵倾角之间的差值较小时,车身侧倾平稳而舒适。相反,差值较大时,车身无法平稳舒适地侧倾。
3、速度感测控制功能
当汽车行驶时,悬架ECU通过车速传感器得知汽车的实际车速,汽车低速行驶时为了得到较好的乘坐舒适性,悬架ECU控制四个悬架控制执行器将减震器的阻尼力变小,当汽车高度行驶时为了保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悬架ECU将是四个减震器的阻尼力变大,同时车身高度将被降低,这样提高的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4、半主动控制(非线性 H∞控制)
根据路面颠簸情况,该控制采用三个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弹簧加速率并应用非线性 H ∞ 控制计算目标减振力。线性控制是减振力与弹簧加速率成比例的线性变化,与线性控制不同非线性 H ∞控制实现了更高的减振性能。从而,保证了在任何路面或任何行驶状态下极好的乘坐舒适性。
5、车身高度控制功能
无论乘客和行李的重量如何,都可使车辆高度保持不变。操作高度控制开关可将车辆目标高度调至 “正常”或 “高”的位置。具体控制过程如下,汽车行驶时如果驾驶员将高度控制开关按到“高”的位置上时,悬架ECU通过安装在汽车悬架臂上的四个高度控制传感器得知汽车的实际高度,当汽车的实际高度低于设定的目标高度时,悬架ECU将高度控制继电器的线圈通电,继电器触点闭合,压缩机电机通电开始工作产生高压气体,同时悬架ECU将提供给前高度控制阀SLFL和SLFR两端子电流,后高度控制阀SLRL和SLRR两端子电流,使压缩机产生的高压气体与左前气动缸、右前气动缸、左后气动缸、右后气动缸的通道连通,高压气体进入四个气动缸内车身高度将升高。当汽车承载的重量减少时车身高度将升高,此时四个高度控制传感器将车身升高的信号提供给悬架ECU,ECU将供给高度控制排气阀SLEX端子电流,排气阀打开,四个气动缸内的高压气体被排入到大气中,同时由于高压气体在排入大气的过程中会经过干燥器,此时干燥器的水分一同被排入大气中去。
总之,即使在最恶劣的情况下,LS430空气悬架系统的全部功能,也能为驾驶者提供能够良好操纵的转向稳定性,以及确保乘客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 李铁军.柴油机电控技术使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第一册模块二《计算机的发展》第二节教学内容0。【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刚入学,对信息技术硬件方面的知识知道可能不多,对硬件普遍有一种神秘感,觉得计算机高深莫测,本节课就是要对电脑软硬件进行深入“解剖”, 并对工作原理做讲解,让学生了解电脑各组成部分,更好的使用电脑。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模块二《计算机的发展》第二节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理解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本节内容以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通过大量举例及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脑想,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软硬件常识、发展有一定了解和比较清晰的认识。通过学生亲手触摸计算机组件和运行配合教材下发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觉得计算机并不难学,而且非常实际,认识到计算机只是普通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理解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向学生展示拆卸的旧电脑部件及未装任何系统的电脑,通过实际观察加教师讲授的方法完成本节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师:观察图片并思考:从外观上来看,计算机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讨论、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同学们对计算机的硬件有了直观的印象,初步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17-P20内容,边看书边思考:
①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 ②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生活动] 1.学生自学 2.教师辅以图片说明
3.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叫学生回答问题①② 4.归纳点拨:
a.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b.计算机硬件由主机和外设两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
⑴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心脏”,它安装在主机箱内。计算机中的一切工作都通过它来处理。
⑵存储器 主要用来保存计算机的运行指令及数据资料。它又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
⑶输入设备 是计算机用来接受指令和数据等信息的。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等。
⑷输出设备 是计算机负责传送处理结果的设备。常用的输出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2、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的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①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一种管理计算机硬件和为应用软件提供运行环境的软件。
②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任务而编制的软件。
[设计意图]通过讲授法结合演示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把握住本节课的重难点。
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师:议一议,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观查图示并总结,小组合作画出图示 [师生归纳总结]
(三)教师讲解 突破难点
师: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表示方法是怎样的? [方法]学生先看书学习了解,教师讲解 [师生归纳]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信息。二进制的特点
可行性:采用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状态,需要表示0、1两种状态的电子器件很多,开关的接通和断开,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磁元件的正负剩磁、电位电平的低与高等都可表示0、1两个数码。使用二进制,电子器件具有实现的可行性。
简易性:二进制数的运算法则少,运算简单,使计算机运算器的硬件结构大大简化(十进制的乘法九九口诀表55条公式,而二进制乘法只有4条规则)。
逻辑性:由于二进制0和1正好和逻辑代数的假(false)和真(true)相对应,有逻辑代数的理论基础,用二进制表示二值逻辑很自然。
[练一练]
1.请判断以下三个二进制数值中,哪个表示计算机中的一个字节? A、001011000 B、0111221 C、01010010 2.表示一个汉字,需要占()个二进制位
3.一篇文章占1024个字节,这篇文章约有()个汉字
[自主探索]观察图示,议一议,计算机处理信息时,数据是怎样传输和转换的?请说出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生:观察并交流,完成P23练习教师点拨指导 [师生归纳] 图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贮程序和程序控制。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美藉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这一结构又称冯〃诺依曼结构,其特点是:
1)使用单一的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存储以及通信的工作。
2)存储单元是定长的线性组织。
3)存储空间的单元是直接寻址的。
4)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指令通过操作码来完成简单的操作。
5)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
6)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并规定了它们的基本功能。
7)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8)在执行程序和处理数据时必须将程序和数据从外存储器装入主存储器中,然后才能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调整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学生练习强化提高)【作 业】
填写“冯〃诺依曼”工作原理图 【附 录】
登录甘肃省信息技术课程网站(网址:http://ITC.gsedu.cn)下载配套资源。【自我评价】
1.二进制数的表示以及与十进制数的换算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了大量的例子并让每位同学都要练习,掌握方法,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
考研复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计算机考研复习中,处于复习基础阶段的考生要特别注意依据各科的特点准确把握复习的关键及难点,严格依据最新考纲的规定各个击破,方可为整体的复习打下良好基础,保证后期复习的顺利进行。下面的组成原理特点及复习攻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组成原理内容比较零乱,条理有点繁杂;并且计算机是一个内部运行状态难以直接观察、高度复杂的封闭式系统,信息在计算机内部各部件之间的保存、运算、传送等难以讲解;需要有适当的教学实验作为辅助性学习。组成原理在考研时主要考察内容有:计算机系统概述、数据的表示和运算、存储器层次结构、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
考生在复习时,(1)需要有数字电路的知识基础。(2)首先要重点掌握单处理机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3)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比较真实的部件组成和运行控制例子对复习非常有帮助。(4)关键的带有一定全局性的.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是重要的考点,需要把握各知识点的对应与从属关系,适当少关注细节问题,读一些试题与解。(5)做题过程中多关注基本知识与概念,针对考题找准答题思路,找准习题中包含的关键知识点,绝不会有非常复杂、高难度的计算问题。(6)课程中某些技术性指标有定性了解和定量计算两种,要把握好二者的区别。(7)复习时不用过分追求知识的深度与全面性,以考研为主要目的。全部复习完后再把这些组成部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部件之间是通过什么联系起来的、是怎样联系的,最好在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预祝大家考研备考顺利,成功进入梦想的院校。
★ 计算机组成原理答案
★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的组成说课稿
★ 第2课 计算机的组成
★ 金字塔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 计算机专业项目心得体会
★ 计算机学习的心得体会
★ 员工参加“木桶原理”培训心得体会
★ 计算机维护维修之心得体会
题
目 系
部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计算机组成原理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2 年 5 月 16 日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综述
内容摘要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硬件专业基础课,本书突出介绍计算机组成的一般原理,不结合任何具体机型,在体系结构上改变了过去自底向上的编写习惯,采用从外部大框架入手,层层细化的叙述方法,即采用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详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使读者更容易形成计算机的整体概念。此外,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除了叙述基本原理外,本书还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书中举例力求与当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考虑到不好学校不设外部设备课程,故本书适当地增加了外存和外部设备的内容。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对计算机的原理有个整体的概念,能有个大概的了解,对待不同的机型以后也会好掌握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综述
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计算机的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的快,这就使得我们这些学计算机的面临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关于计算机的知识,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其实在大学四年里,我们并不能学到很多的知识,我们学习的只不过是如何学习的能力,大学就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地方。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很多是你以后走上社会用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从中学习到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硬件系列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对其它课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先修课程为“汇编语言”、“数字逻辑”,它又与“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等课程密切相关。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能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逻辑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及开发能力。它既有自身的完整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内容多、抽象枯燥、难理解、更新快等特点。
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该课程主要讲解简单、单台计算机的完整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制,包括运算器部件、控制器部件、存储器子系统、输入/输出子系统(总线与接口等)与输入/输出系统设备,围绕各自的功能、组成、设计、实现、使用等知识进行介绍。
(二)本课程的特点
这本书摆脱了传统,死板的编写方法,采用从整体框架入手,自顶向下,由表及里,层层细化的叙述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系统概述,总线系统等的深入剖析和详细讲解,使我们能形象的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而且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除了叙述基本原理外,书中还增加了新的内容,书中举例力求与当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而且该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技术性比较强,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开创与创新意识、实验技能,这些要求更多的是通过作业、教学实验等环节完成,要求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加强这些方面的练习与锻炼。(三)本课程的作用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对于许多必须学习这门课的学生来说都会感到困难和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本人在这里可以打个比喻。在过去每个人都会造人,但是都不清楚他的详细过程,现在由于科学家的工作,使得我们都清楚了他的过程,就使得我们能够创造出来比较优良的人来了。用计算机的过程和这个差不多,当我们明白了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后,我们就可以更好的使用好计算机,让它为我们服务。
实际应用
首先我认为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本书中学到的有关计算机原理方面的知识,对我们以后了解计算机以及和计算机打交道,甚至在以后应用计算机时,都可能会有很大的益处,计算机原理的基本知识是不会变的,变也只是会在此基础上,且不会偏离这些最基本的原理,尤其是这本计算机组成原理介绍的计算机原理是一种一般的计算机原理,不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机型而介绍的,下面我们来谈谈系统总线的发展和应用。
定义 总线,英文叫作“BUS”,即我们中文的“公共车”,这是非常形象的比如,公共车走的路线是一定的,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坐公共车去该条公共车路线的任意一个站点。如果把我们人比作是电子信号,这就是为什么英文叫它为“BUS”而不是“CAR”的真正用意。当然,从专业上来说,总线是一种描述电子信号传输线路的结构形式,是一类信号线的集合,是子系统间传输信息的公共通道[1]。通过总线能使整个系统内各部件之间的信息进行传输、交换、共享和逻辑控制等功能。如在计算机系统中,它是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用通道,主机的各个部件通过主机相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再于总线相连接。
工作原理
系统总线在微型计算机中的地位,如同人的神经中枢系统,CPU通过系统总线对存储器的内容进行读写,同样通过总线,实现将CPU内数据写入外设,或由外设读入CPU。微型计算机都采用总线结构。总线就是用来信息的一组通信线。微型计算机通过系统总线将各部件连接到一起,实现了微型计算机内部各部件间的信息交换。一般情况下,CPU提供的信号需经过总线形成电路形成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按照传递信息的功能来分,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这些总线提供了微处理器(CPU)与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部件的连接线。可以认为,一台微型计算机就是以CPU为核心,其它部件全“挂接”在与CPU相连接的系统总线上。这种总线结构形式,为组成微型计算机提供了方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规模不一的内存和接口接到系统总线上,很容易形成各种规模的微型计算机。分类:
总线分类的方式有很多,如被分为外部和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非系统总线等等,下面是几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按功能分
最常见的是从功能上来对数据总线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在有的系统中,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可以在地址锁存器控制下被共享,也即复用。
地址总线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在设计过程中,见得最多的应该是从CPU地址总线来选用外部存储器的存储地址。地址总线的位数往往决定了存储器存储空间的大小,比如地址总线为16位,则其最大可存储空间为216(64KB)。
数据总线是用于传送数据信息,它又有单向传输和双向传输数据总线之分,双向传输数据总线通常采用双向三态形式的总线。数据总线的位数通常与微处理的字长相一致。例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字长16位,其数据总线宽度也是16位。在实际工作中,数据总线上传送的并不一定是完全意义上的数据。
控制总线是用于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如有时微处理器对外部存储器进行操作时要先通过控制总线发出读/写信号、片选信号和读入中断响应信号等。控制总线一般是双向的,其传送方向由具体控制信号而定,其位数也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控制需要而定。按传输方式分
按照数据传输的方式划分,总线可以被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从原理来看,并行传输方式其实优于串行传输方式,但其成本上会有所增加。通俗地讲,并行传输的通路犹如一条多车道公路,而串行传输则是只允许一辆汽车通过单线公路。目前常见的串行总线有SPI、I2C、USB、IEEE1394、RS232、CAN等;而并行总线相对来说种类要少,常见的如IEEE1284、ISA、PCI等。按时钟信号方式分
按照时钟信号是否独立,可以分为同步总线和异步总线。同步总线的时钟信号独立于数据,也就是说要用一根单独的线来作为时钟信号线;而异步总线的时钟信号是从数据中提取出来的,通常利用数据信号的边沿来作为时钟同步信号。发展简史
计算机系统总线的详细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PC总线和ISA总线、PCI/AGP总线、PCI-X总线以及主流的PCIExpress、HyperTransport高速串行总线。从PC总线到ISA、PCI总线,再由PCI进入PCIExpress和HyperTransport体系,计算机在这三次大转折中也完成三次飞跃式的提升。与这个过程相对应,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实现的功能和软件平台都在进行同样的进化,显然,没有总线技术的进步作为基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就无从谈起。业界站在一个崭新的起点:PCIExpress和HyperTransport开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总线架构。而业界对高速总线的渴求也是无休无止,PCIExpress2.0和HyperTransport3.0都将提上日程,它们将会再次带来效能提升。在计算机系统中,各个功能部件都是通过系统总线交换数据,总线的速度对系统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也正因为如此,总线被誉为是计算机系统的神经中枢。但相比CPU、显卡、内存、硬盘等功能部件,总线技术的提升步伐要缓慢得多。在PC发展的二十余年历史中,总线只进行三次更新换代,但它的每次变革都令计算机的面貌焕然一新。
心得体会
自从上了大学后,进入这个专业后才能这么经常的接触到电脑,才能学到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正因为接触这类知识比较的晚,所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感觉到吃力。学习了这门课后觉得,计算机组成原理确实很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内部结构日趋复杂和庞大而且高度集成化。这使的我们普遍感到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难学、难懂、概念抽象、感性认识差。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理论从提出到实际应用的周期大大缩短。我们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很难增强我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更谈不上能够利用基本原理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
当进入第四章,存储器的学习时,各种问题就不断的出现,尤其在进行存储器容量扩展时,很多的问题都是似懂非懂的,在做题目时,也是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在第五章的学习中,对于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的控制方式中的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有了点了解。最难的就要数中央处理器和控制单元了。对于计算机运算方法,这个没太搞懂,像定点运算中的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又是用的什么原码一位乘、原码两位乘、补码一位乘、补码两位乘。总之,我是被绕晕了。还有就是控制单元的设计方法微程序设计,这个知识点也是不太懂,总的来说这门课程,学得不是很好。可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计算机都有些什么硬件,都有哪几类总线,总线在计算机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计算机中的存储器有哪些等等。让我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至少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计算机什么也都不懂。
结语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能够从中得到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但是更多的是这门课程可以培养我们以下能力: 系统级的认识能力。建立整机概念,掌握自项向下的问题分析能力,既能理解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站在系统总体的角度从宏观上认识系统,然后将系统很好的分解为功能模块。这种理解必须超越各组成部分的实现细节,而认识到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结构以及它们建立和分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应该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为基础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环节,学好计算机仅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课堂讲授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计算机设计与实践就是从理论、抽象、设计三个方面将计算机系统内部处理器、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外设等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达到互相支撑、互相促进进。
参考文献
[1] 唐硕飞 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MG2×70/325-BWD型采煤机用电控箱位于采煤机的中部, 装载着采煤机的电控系统, 同时起着连接左、右牵引部的作用。整个采煤机的电源引入、变换、分接都在这里完成。此外, 在这里还可以对采煤机进行诸如采煤机整机上电、断电, 运输机的解锁和闭锁等操作。
电控系统由主回路、主控系统、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等组成。
主回路主要是由隔离开关、截割电机和泵电机等组成的高压回路。
主控系统由主控模块、主控器保护模块、5.7寸液晶显示屏、红外键盘、遥控器及传感检测元件组成。
变频调速系统由一台中压变频器和两台牵引电机组成。
1 主要技术参数
1.1 电源条件
1.1.1 额定工作电压:1140V
1.1.2 整机额定工作电流:225A
1.2 主要电气设备
1.2.1 截割电机:2×2×70k W, 1140V、47.5A, 矿用隔爆水冷型
1.2.2 泵电机:7.5 k W, 1140V, 5.3A, 矿用隔爆水冷型
1.2.3 牵引电机:2×18.5 k W, 1140V, 15A, 矿用隔爆水冷型
1.2.4 隔离开关:250A、1140V
1.2.5 控制变压器:1140 V/220V/36V/26V, 560VA
1.2.6 变频器 (1台) :1140V, 75 kVA, 0~50Hz
1.2.7 主控器模块:EPEC DC24V
1.2.8 遥控接收模块:TXCAN-IX
2 电控箱体结构
本电控箱分为三个腔室, 依次是变频显示腔、主控开关腔和接线腔。
电控箱左侧为变频显示腔, 内装显示装置和变频器。
电控箱前侧右部为开关腔, 内装隔离开关, 控制变压器、主控模块和瓦斯断电仪模块等。
开关腔后侧为接线腔, 各种动力电缆、控制电缆线在这里完成接线。
变频腔底板设有冷却水套, 用于变频器的水冷散热。
结构图如图1。
3 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电控系统由主回路、主控系统、变频调速系统和传感器等组成。
3.1 主回路
主回路主要是由隔离开关、截割电机、泵电机等组成。主回路的操作位置在电控箱前面板。
前面板旋转开关位置如图2所示。
3.1.1 煤机送电。
首先把隔离开关QS旋转到“合”的位置上, 然后把煤机工作开关SA1顺时针旋转到启动位置维持数秒, 先导回路导通, 控制前级磁力启动器接通, 开始向煤机供电。采煤机送电后, 泵电机、截割电机直接启动。若想切断采煤机电源则需将开关SA1逆时针旋转到停止位置松手。
3.1.2 煤机供电后, 1140V即给变频器供电。
系统配置一台中压变频器, 采用一拖二方式, 分别驱动左右牵引电机, 牵引电机由变频器控制启停及加减速。
3.2 主控系统
3.2.1 控制变压器TC
控制变压器TC将主电源1140V变成220V, 36V, 26V, 其中220V给开关电源供电, 26V给瓦斯供电模块供电, 并且经整流桥VC1整流后给滚筒调高电磁阀, 煤机制动电磁阀供电。
3.2.2 主控模块及主控隔离模块
主控器模块采用DC24V供电, 是整个总线控制系统的主机, 用来启动和协调各从机模块、显示器、变频器工作, 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主控隔离模块完成主控器输入和输出通道的隔离及模拟检测通道的限幅保护。主控器本身有输入输出通道及模拟检测通道, 因此, 主控器及主控隔离模块本身就构成一个最小系统, 在其他模块不存在的情况下, 仍能进行滚筒调高, 完成应急生产。
3.2.3 遥控器发射机
遥控器发射机为本安型, 由2节5号电池供电, 遥控器上带有一个略带磁性的钥匙, 使用时需将该钥匙放到相应的位置处。通过遥控器能够完成左右滚筒升降, 牵引, 急停等功能。
3.2.4 遥控接收模块
接收发射机信号, 将对应发射机按键状态通过总线方式传输到主控器。铝壳封装。
3.2.5 红外键盘
安放在机身中部的前盖板。操作人员通过红外键盘可以进行滚筒升降, 牵引, 急停, 工况信息和故障查询, 参数设置等操作。
3.2.6 显示器
显示器与红外键盘配合使用。对采煤机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 故障查询, 故障屏蔽, 参数设置等工作。
3.2.7 温度检测模块
检测截割电机的热敏元件PT100的阻值变化, 将其转换为实时的电机温度变化, 当达到温度设定值时执行超温保护。
3.2.8 甲烷传感器
DC12V供电, 常态继电器常闭点输出, 瓦斯超标时继电器断开, 切断先导回路。
3.3 变频调速系统
本电控系统为机载式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主电源1140V为变频器供电, 实现煤机的牵引调速。
3.4 传感器
电控系统中使用了电流互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检测设备, 它们将信息变成电信号送入主控器模块, 由主控器模块进行数据处理, 实现控制和保护功能。
结束语
MG2×70/325-BWD型电牵引采煤机电气控制系统本着可靠、简便、高产高效和高技术的原则进行设计、制造, 经过严格科学的试验检测、长时间的模拟试验。力求高品位、高质量, 以用户达到开机率高、产量高、获得高的经济效益为宗旨。
摘要:通过以实际设计项目为背景, 主要介绍MG2×70/325-BWD型采煤机电控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重点阐述主要技术参数、电控箱体结构、变频调速系统和传感器保护系统。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深刻体会到计算机发展的迅速及应用广泛程度。人们习惯商城计算机的四个阶段为四代。但随着近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广泛程度。人们又给出了第五代的概念——无处不在的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深刻揭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理论、方法、思路,并在现实技术基础上,通过工业手段设计和实现这些理想、理念的过程,上升到哲学层面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计算机的高性能、低价格、通用等特点使得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几乎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科学计算、自动控制、测量和测试、教育、家用电器、人工智能。
上计算机组成,开始是与计算机相关的计算,我很喜欢计算,计算原码补码的加减乘除运算,也认识到计算机其实就是很多异或门开关的组合,因为计算机中的传递的数只能是一或者零,而这又是由电路中只能传递正和负造成的。这门课学到的东西,使我能够更加了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室怎么样执行一个命令,怎样识别,以及计算机中断。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基础课程,基础很重要。一定要把基础学号,认真学习。
在计算机系统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硬件设计人员采用各种手段实现指令系统。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会对计算机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CPU设计时。设置一套完善的指令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评级指令系统优越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考:
一、完备性.二、有效性.三、规整性.四、兼容性。指令的运行需要引用操作数,寻址操作数地址的方式称为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是指指令系统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我知道的什么是寻址方式和有效地址的概念。知道了常用的寻址方式是:1立即寻址方式,2直接寻址方式3间接寻址方式4寄存器寻址方式5寄存器间接寻制方式6偏移量寻址方式。
最近在老师的带领下新学习了指令周期,上课时老师提问我们什么事指令周期,这使我对指令周期的概念理解更加深刻。此外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强调了cache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Cache解决了计算机主存和CPU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采用了cache-主存存储结构以后。整个储存系统的容量及单位成本与主存相当,而存取速度可以与cache的读写速度相当,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存储系统性能之间的矛盾。也就知道cpu总是先访问cache,在访问注册。
前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特别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就更为重要,因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这学期一起学习的数据结构与算法都是考研的必考科目!而且计算机组成原理也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我们用的教材是唐朔飞的第二版教材,按照系列教材总体规划的要求,本书侧重与讲授计算机基本部件的构造和组织方式,基本运算的操作原理以及部件和单元的设计思想等!本书突出介绍计算机组成的一般原理,不结合任何具体机型,在体系结构上改变了过去自底向上的编写习惯,采用从外部大框架入手,层层细化的叙述方法,即采用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详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这将使读者更容易形成计算机的整体概念!如今已到学期末,对这门课程我也有了一定了解!所以在老师的要求下我写了这篇综述论文!
主题: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注重原理的介绍,把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有关计算机的功能,将其内部原理进行了科学的介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不少知识,那就是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理论水平,只有明白其中原理和规律,在应用时才能真正得心应手,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下次做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时我一定会提前好好预习,把每个问题都搞懂,并在做实验时与实际相结合,以进一步深刻的了解计算机组成的原理!
详细来讲,该课程主要讲解简单、单台计算机的完整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制,包括运算起部件、控制器部件、存储器子系统、输入/输出子系统(总线与借口等)与输入输出系统设备,围绕各自的功能、组成、设计、实现、使用等知识进行介绍;此外,该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和技术性比较强,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
脑能力、开创与创新意识、实验技能,这些要求更多的是通过作业、教学实验等环节完成,要求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加强这些方面的联系与锻炼。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从计算机系统概论、运算起和运算方法、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总线系统、外围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这八个方面讲解计算机基本组成原理和常用的组合逻辑器件,如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编码器、ALU原理,常用的同步时序电路,寄存器、移位寄存器、计数器的原理、参数及使用方法;可编程逻辑阵列:ROM,PLA,PAL及门阵列的原理与使用。数字化编码,数制及数制转换,数据表示,检错纠错码;数据的算术与逻辑运算运算器的功能、组成与设计;教学机的运算器实例。计算机指令系统综述,指令格式系统综述,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教学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控制器的功能、组成与设计,教学机的控制器实例。多级结构的存储系统综述,主存储器的组成与设计,教学机的内存储器实例,CACHE存储器的运行原理,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与实现,磁盘设备的组成与运行原理,磁盘阵列技术;光盘机的组成与运行原理,磁带机的组成与运行原理;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与输入/输出系统综述,显示器设备;计算机总线的功能与组成,输入/输出系统的功能与组成;教学机的总线输入/输出系统实例。几种常用的输入/输出方式,中断与DMA的请求、响应和处理的设计方法。培养学术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单台计算机硬件系统各部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知道了各部件组成整机的工作原理,较好地建立了计算机的整体概念。所谓整机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在脑子里有一台运转起来的计算机。它包括运转起来的计算机各部件组成整机的方法及执行指令过程各部件之间的信息流动(空间概念)和各
部件在时间上的密切配合及协调工作(时间概念)。并总结了一些本课程 学习方法:
1.学习本课程必须弄清硬件系统各部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有关的原理、概念和术语。
2.解决各章的顺序渐进学习和各部件紧密相关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听课和不断的学习、复习,有意识有目的地围绕“整机概念”这一最大的难点主动地学习。
3.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
4.认真听课,依时按质完成一定量的习题,解决似懂非懂的问题。
1 刚性割台仿形运行原理
1.1 拨禾轮运行作用原理
1.1.1 拨禾轮速度。
拨禾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其本身的运行速度, 是严格依据作业过程中呈现出的相关速度、条件、环境等进行选择的。拨禾轮的速度调节措施, 主要是通过调速电机对于无机变速轮进行控制的形式, 加以实现。当作物的植株密度较大的情况下, 拨禾轮表现出的圆周运行速度, 可以稍微低于或者说完全等于设备运行作业的相关速度, 而对于倒伏作物、稀疏矮小的作物来说, 拨禾轮在这一情况下表现出的圆周速度, 就必须要超出机械设备的作业速度, 那么割台在运行的过程中, 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作物出现堆积的可能性。而在收割的后期阶段, 一些易落粒的作物, 就只能够采取低转速模式来运转。
1.1.2 拨禾轮高度。
拨禾轮在进行运行的过程中, 其运行的高度调节原理, 主要是使用液压油缸的形式加以实现。当拨禾轮的油缸处在最低位置的情况下, 其切割器和弹齿之间所呈现出的间隔, 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在30mm以上, 如此在能够避免出现割刀被弹齿触碰的情况发生。在执行正常收割工作的过程中, 作物本身在无倒伏现象下, 就需要通过齿耙管、弹齿等直接打击在作物的三分之二高度上, 也就是打击在作物本身的重心位置上。而一些位置过低的作物, 在这期间就有可能会缠绕在拨禾轮位置上, 但是在打的高度较高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作物穗部受损。因此, 在作物处在矮小的状态下, 就必须要使用较低的拨禾轮, 而作物较高的情况下, 就对于拨禾轮进行升高;此外, 还必须要针对剖台的高低以及拨禾轮呈现出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
1.1.3 拨禾轮水平。
拨禾轮的左右支臂位置上, 通常都有多排圆孔存在, 这部分圆孔存在的目的, 就是利用对于拨禾轮固定销来使得这部分位置能够达到水平调节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下, 拨禾轮都是放在起个器的正上方位置, 当对于低矮农作物进行收割的过程中, 就必须要对于拨禾轮进行降低, 同时将拨禾轮向后进行移动。而在进行较高的作物收割过程中, 针对拨禾轮进行升高的同时, 还需要将拨禾轮向前进行移动。除此之外, 要防止出现螺旋推运器的伸缩指被弹齿打击的现象。
1.1.4 拨禾轮弹齿倾角。
一般情况下, 应使弹齿垂直插入所收割的禾秆中。对于高、密作物弹齿可向前倾斜, 对于倒伏作物, 可将弹齿向后倾斜, 以加强抓取能力。
1.2 切割器运行作用原理
切割器的状态对收割质量有很大影响, 应经常检查和调整。要满足以下要求:当割刀往复运动到两个极限位置时, 动刀片与护刃器尖的中心线应重合, 护刃器应处于同一平面上。调整护刃器切割面水平取一根细绳在割台最左和最右护刃器尖之间拉直, 将不在此直线上的护刃器进行调整、找正。正确的调整应保证刀杆在护刃器中前后最大间隙0.8mm, 可通过摩擦片的前后移动来实现;动刀片顶面与护刃器上表面间隙0.4~1.2mm, 动刀片底面与护刃器底面间隙0.8ram, 可用手锤、钎杆打击压刃器和护刃器来完成。调整后刀杆在护刃器、摩擦片构成的槽内应能灵活运动, 不得有卡滞现象。
1.3 割台搅龙作用
1.3.1 搅龙间隙。
搅龙叶片与割台底板间隙为10mm左右, 过大往往不能均匀喂入;过小, 会刮碰或过早脱粒, 甚至会造成堵塞。调整时, 可通过割台左右侧壁上的调整螺杆来进行, 保证搅龙两侧与底板间隙一致。
1.3.2 伸缩指。
松开右侧壁固定调节柄的螺栓, 转动调节柄, 顺时针转动, 伸缩指与底板的间隙变小, 逆时针转动, 伸缩指与底板的间隙变大。一般应保证在10mm左右, 作物低矮、稀少时可适当缩小, 但不能小于5mm。调整同时应使伸缩指在搅龙前方时伸出量最大。
1.3.3 搅龙传动。
搅龙链轮与搅龙之间装有摩擦片式安全离合器, 调整时, 适当压紧弹簧, 不能经常打滑;但离合器的弹簧不能调得太紧, 否则会失去安全作用。
2 挠性割台作用
为了能够充分的满足大豆这类农作物的收割需求, 切割器应当要能够确保地面形状的仿形得以契合, 促使收割茬位置较低, 减少作物的损失, 最大限度的提升收割机呈现出的适应性, 那么这需要使用具备了挠性割台的收割机系列。在这其中, 切割器都是直接性的在割台上进行安装, 而切割器本身所涉及到的相关重量, 实际上就是对于弹性密封板加以支撑。在实际进行收割的过程中, 切割器下部位置存在的拖板是与地面相接处的, 能够有效的达到上下仿形以及局部仿形的需求, 仿形的范围在100mm左右, 而其割茬的高度则能够严格的控制在30mm左右。
2.1 挠性割台锁定
挠性割台锁定后可成为刚性割台, 锁定的位置在拖板上, 用锁定螺栓将每个拖板锁定即可。
2.2 割刀倾角的调整
拖板与地面接触后, 在不同的浮动位置, 割刀与地面的倾角不同, 割茬的高度也不同, 倾角越大, 割茬越低, 倾角越小, 割茬越高。在每个拖板上均有一个调节螺母, 调整时每个拖板的调整量应保持一致, 保证刀尖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倾角的同时还必须调整摆环箱支撑弹簧稳定器总成, 以保证传动带有一个适当的紧度。
2.3 割刀摆环箱支撑弹簧的调节
传动割刀的摆环箱是与割刀一起仿形运动的, 为了消除割台左右两侧重量的不同对地面产生不同的压力, 摆环箱的重量靠支撑弹簧来平衡。如果割台左侧推土, 说明左侧重, 需调节弹簧以消除左侧对地面的压力。注意, 每调整割台倾角后, 要重新调整这个弹簧。
2.4 稳定器弹簧的调整
稳定器弹簧能随时张紧摆环箱传动胶带, 当紧度不合适而掉带时, 需调整稳定器弹簧总成。当割台在松软的地面上工作时应减小稳定器弹簧的压力, 以减少对地面的压力, 防止推土。挠性割台其他调整可参照刚性割台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收割机割台的运行是多个不同部分综合构成的, 其在运行过程中, 通过多个不同的部分互相协作, 构成了收割机的割台运行效果, 任何一个环节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收割机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割台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割台本身主要是通过割台传动装置、切割器、中央喂入搅龙、拨禾轮等几个部分构成,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不同的割台仿形原理呈现出了不同的效率、运行状态, 对于谷物切割来说, 提供一个完全光滑均匀的谷物流有着极大的必要性。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刚性割台、挠性割台两种主要割台的仿形原理以及组成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收割机,割台仿形,原理,构成
参考文献
[1]张海玉, 王熙, 杨霞.基于电液控制的仿形系统试验方法[J].机械工程师, 2008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