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学习心得

2025-0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学习心得(精选7篇)

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学习心得 篇1

黄利远

由孙宏安编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一书,是为了贯彻胡锦涛总书记“8.31”讲话精神,实施教育部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而编写的。这本书重点介绍了新课程下的教师人文素养、教师人文知识、教师人文态度、教师人文精神、教师人文素养修炼等五大方面内容,共五章。每章设学习导读,每节由引言(介绍本话题的主要内容)、案例回放、经典论述、修炼小方法、拓展与思考等栏目组成。结构严谨,一目了然,便于学习。

这本书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教师人文素养修炼的案例进行了深入评析和经典的论述,给予中小学教师进一步开展人文素养新修炼的新策略,实现教师主动探究、合理进行人文素养修炼和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目的。这本书的编写体现了新颖、可读、实用、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为教师人文素养新修炼提供了最佳的操作策略,是教师了解和掌握教师人文素养,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最佳读本。

读了《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这本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最佳读本,知道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还要提高、修炼自己的人文素养——“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而所谓“素养”,一般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

作为教师,应该了解教师人文素养的具体内容。《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一书告诉我们,教师人文素养的具体内容包括:首先教师必须有雄厚的人文知识,有关于历史、关于艺术、关于语文、关于创造的充分多的知识;其次教师必须具有真诚的人文态度,例如以人为本、教育热情、幸福感等;再次教师必须具有人文精神——自由精神、自觉精神和超越精神;最后是对学生的爱。一种无比完美的知识、态度和精神的融合,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根本。

从另一个角度说,作为教师,应该具备几个方面的人文素养,这包括教师的情感、态度、仪表和行为、人际关系等,包括情趣、价值观、学习理念和反思意识等。第一是情感。包括对教师职业的情感和对学生的情感。教师应该具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工作,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教学有方、讲课风趣幽默;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的冷暖、喜怒哀乐放在心上。

第二是态度。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学生的态度。对待工作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治学严谨,宽严有度,有奉献精神;对学生应该做到关心体贴,平等相待,宽容大度。

第三是仪表及行为。作为老师,应该注意仪表,端庄大方,品行高尚,包括作风正派,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信用,等等。

第四是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作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像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朋友的关系,有手足之情。应该做到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做到爱每一个学生。

以上是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师的人文素养。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人文素养。第一是美好的情感,第二是正确的价值观,第三是终生的学习理念,第四是优良的反思意识。

一个教师具备了上述人文素养,就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了。人文素养是人的重要素养之一,对一个公民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人文素养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对于学生素养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在科学与人文日益融合的今天,人们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和艺术以及骄人的业绩,还要具备丰厚的以人文知识的内化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素养。

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学习心得 篇2

一、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质的意义

所谓人文素养, 是指由知识“观念”、“情感”、“能力”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前者是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知识;后者是指一个人的责任感和创造力, 以及对生命的珍爱和对他人的尊重等。教师所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除了包括这两方面之外, 还应该具备人文素养教育技能, 即将人类优秀成果通过环境熏陶、知识传授以及自身实践等方式, 使其内化为学生的气质、风度和修养。所以, 提高高职教师的人文素养有着重大意义。

1. 由高职教育目标决定。

我国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致力于为社会生产服务的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界定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规格, 但是实践中在突出能力本位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的最高目的, 高职教育也应如此,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 高职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启迪学生的智慧, 净化他们的心灵, 因此, 占据教育主导地位的高职教师自身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这样才能为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2. 由创新教育要求所决定。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如果高职学生只是埋头苦读书本, 不培养创新意识, 不发展创新能力, 是很容易被社会淘汰的, 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方面, 高职教师应发挥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本身具有高度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教师能够以人为本, 充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乐于帮助学生总结经验, 塑造他们的自信心, 让学生体会到创新带来的快乐, 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由教师自身发展所决定。

高职教师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教师群体, 拥有着一技之长, 担负着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渴望有所收获的学子的重任, 针对高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但思想比较活跃, 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及适应性较强等特点, 需要对症下药, 因人施教, 以增强学生的优势, 弥补不足之处。传道、授业、解惑, 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其实教师更重要的职责是育人。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高职教师, 不仅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信任学生, 还能因为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热爱教育事业, 淡泊名利, 甘于平凡, 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科研方面,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高职教师, 会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强大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对高职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运用自身强大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 感染学生, 进而实现“教学相长”,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状况不容乐观, 据有关调查,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意识较强, 但有部分教师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有的教师对人文素养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有的教师不关心和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而有的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知识显得较为贫乏。在高职院校, 教师队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现实情况是,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少数文化课老师来承担, 毫无疑问, 在人文知识的把握上, 文化课老师确实占有优势, 他们一般是从中文专业毕业, 受到过系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但是, 由于人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边缘化状况, 人文老师也就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大大挫伤了他们的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受到影响, 因此很难形成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 而且人文教师配备严重不足, 且长时间得不到充实、提高和锻炼, 导致知识日渐老化, 素质日益下滑, 难以承担新时期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这直接造成了有的人文教师可能上不好人文课的情形;专业课老师特别是理工科老师往往注重实惠, 只注重对当前所需要的知识的涉猎, 在专业知识上表现出较强的能力, 然而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重视, 并且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甚至一无所知。其次, 学校对专业教师片面强调其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使得专业课程不能渗透人文素质的教育, 甚至有的老师认为人文知识是可有可无的;总体来说, 高职院校教师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人文素养的不足与弱点:他们往往专业基础理论扎实, 知识结构单一, 对文史哲知识涉猎很少, 人文知识贫乏, 文化素质较差。因此, 高职教师的人文素养亟待提高。

三、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质建设途径

提高高职教师的人文素养, 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持续、稳定、科学的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 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观。

一直以来, 人们对高职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 认为它没有普通高等教育重要, 是次等教育或二流教育。高职教师在面对这些偏见的时候不要妄自菲薄, 应从自身做起, 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观, 提高事业责任心和使命感, 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 为高职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由于高职生大多来自于高考失利的学生, 他们知识基础比较薄弱, 学习自控力比较差, 学习习惯也不好, 作为高职教师, 应对他们倍加关心, 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 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 与他们进行平等对话, 并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相信他们照样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2. 树立正确的人文修养方式。

高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 将人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一方面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多阅读人文书籍, 品读文化经典, 加固人文知识底蕴, 掌握必要的文学、艺术、哲学、美学以及心理学知识, 将人文学习蕴于教学和人文活动之中, 铸就优良的教学品格, 在教学中提升人文精神;另一方面, 要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发展特长, 强身健体, 陶冶个性, 熏陶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锻炼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等能力, 并用自己的人格和智慧去影响学生, 教育学生, 关心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人文情怀。

3. 强化管理, 开展培训, 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首先, 要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 也就是教师的岗前培训, 只有通过这个培训才可以真正地走向教师这个岗位, 注重他们人文知识的增加和储备;其次, 以老带新, 优秀的老教师以其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带动青年教师, 使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传授给他们讲课的经验和技巧。在源头上及时解决和提升理工科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 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最后, 理工科大学要注重青年教师心理素质方面的关注与引导, 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 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他们出现心理和生活等问题时, 要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 消除他们产生不良思想的根源。

4. 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 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 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靠全体师生共同营造, 同时又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 可以激发老师们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可以加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使广大教师增添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 又构成老师们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结束语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只有教师具备了过硬的人文素养, 才会为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高职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努力提升内在修养, 和学生一起互帮互助, 实现人生境界的共同提升。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普遍较低, 应大力加强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教师的人文素养的现状, 针对目前高职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 提出提高高职教师人文素养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青, 赵彦娟.国外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北京:高等教育研究, 1997, (4)

[2]屈林岩.人文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其主要途径探讨[J].北京:高等农业教育, 1997, (3) .

[3]王义遒.通识课程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张岂之.大学教师与人文素养[J].中国大学教学, 2000, (01) .

[5]胡明, 郑真江.教师人文素质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07, (04) :64-69.

[6]刘璐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3, (7) .

[7]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2, (5) :14-17.

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学习心得 篇3

通过对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这本书的学习使我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中,不断地思考反思,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首先教师要有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新时期里要求教师坚守职业信念,平等竞争、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多元化,多元价值,抵御不良习气,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终身学习,严谨治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等方面。在职业道德中有很重要的一条是要热爱每一位学生,要想做一位好的教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因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要与他们平等相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心里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渴望。中学生对尊重的要求尤为强烈,而尊重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需要,与学生沟通感情,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只有通过正确的评价、热情帮助、感情交流、意见沟通、积极引导,才能使学生能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从课堂组织来看,教师应该加强对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体会与理解,课堂上用心教,用心与学生交流,真正的把握好教学目标,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用文本去教,然而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有效的扩展下去。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的运用能力,切实让学生“活”用数学,用“活”数学。

三、教师教学基本功是保证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学习它是尤为重要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数学中《长度单位》。教学时利用教师教学新修炼中讲到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用学生刻度尺测量自己的书本、课桌、茶杯的高度等情境。让学生自己说出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太麻烦,从而引出用分米作单位来测量。这样让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由学生们自己得出猜想,进入心内容得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猜想、体验、验证的学习过程。自觉地产生了“要学、乐学”的情感,使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由此可见,教师具有不同的情境创设基本功,就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

四、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强调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师德,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教师。从而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在我校的多年的历练中,我也接触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可就没有向今天这样在头脑里形成这么清晰的印象。我深深的感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恪守师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五、拓展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教师学会自我反思,就会以特定的眼光给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定位,就会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面对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教育上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我们坚信通过自学和老师帮助,以及自身的勤奋努力,相信我们会成为新世纪基础教育战线上的精兵强将。更加致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中,更加投身于教学工作中。

实践证明,教师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字,不仅体现了教师形象,还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可以陶冶学生爱美、欣赏美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中开 展“三笔一画”比赛,不但督促教师巩固提高自身的三笔一画能力和业务素质,而且使教师间相互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带动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此路小学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平台,让我们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一起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我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争取做一名适应新时代的优秀的小学教师

四、基本技能

教师的基本能力不能通过短期的训练而成,但基本技能却可以。教师的基本技能我认为应该包括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撰写教案、说课、教法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还包括听、说、读、写。听主要是指应该学会倾听,这是一项交际的基本技能,学会倾听,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说应该是指普通话水平,并包含表达、讲解,如果说出的话学生不明白,那肯定会影响教学质量;读,我觉得除了读书之外,更重要的应还包括读学生,学生是一本书,不易读的书,教师只有读懂学生这本书,如此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写,这里的写应该是指三笔,即粉笔字,硬笔字,还有毛笔字,只是电脑的普及,我们的写字技能却在下降,甚至是有些字已经写不出来了。

漫谈教师基本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很朴素,却实在耐人寻味。近几年来,教育系统内部的各个层面对教师基本功进行不少评头论足,困惑也常常萦绕心中。一是一线教师越来越觉得不会教书了,二是学校管理层对新教师的素质有些微词,三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更加明显暴露。教师的真功夫究竟是什么,现在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不断修正?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和面向全区近30所学校教干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梳理,以求比较明晰地观照,便于改进教师基本功的培养和培训和评价。

一、如何体认教师基本功

开宗才能明义,追根务必溯源。对于教师基本功的内涵,我们还需要牢固把握,否则,就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要求,就很难廓清教师基本功的外延,就无法有效进行教师基本功的培养、培训和评价,最终也就很难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受到普遍性认同的关于基本功的表述是:基本功指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教师基本功指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教师基本功应包括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等。教师的基本素质最主要的内容应是师德修养;教师的基本知识应包括教育理论、学科知识、心理学知识等;教师基本能力应含有组织教学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科研能力等;教师基本技能主要指撰写教学设计、说课、评课、作业设计以及基本的听、说、读、写等。

随着新课改纵深推进,一些新的教师基本功项目也相继进入教育内部的话语情境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科研等,但是这些都没有超出教师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范围。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对于教师基本功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我们要引以为戒,否则后患更大。由于惯性的作用,很多教师对于教师基本功的理解还窄化在“三字一画”水平。当然,对于“三字一画”我们还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只能加强,绝对不能削弱,要有一条底线来进行硬性约定,不能产生“三字一画”是雕虫小技的错觉,不能容许对多媒体的依赖而替代“三字一画”;由于思想准备和基本功结构的不足,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呼唤的新的教师基本功缺乏积极接纳态度,甚至产生过抵触情绪,因此在优化教师基本功结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走过场的现象;由于教师自身惰性的存在加上管理者和培训者不注意照顾不同教师群体的智能结构的差异,也使部分教师对基本功产生无所适从的困惑。因此,对于教师基本功的认识,我们既要面向全体教师明确最一般性的指标,又要注意兼顾不同智能结构的教师差异性,还要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来对待体现层次性。国外有位研究者(Dreyfus&Dreyfus)在研究教师成长时,把教师成长划分为5个阶段,即:新手水平教师,高级新手水平教师,胜任水平教师,熟练水平教师和专家水平教师。如此分法比较切合教师专业成长实际,思路也比较明确,值得我们细心体悟,当然,这位研究者对于教师基本功的认识还是没有超出教师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范围,只是围绕教师基本功而着重在教学专长方面表述得更加精到和细致和富有个性。这位研究者认为,教师的基本功要逐步转化成为教学专长,必须历经具体的实践过程,可以说与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成正比的,只有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专长才能够逐步获得,一般来说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0年的工作经验,或10000小时的教学时间。真正成为专家水平教师,其教学专长(教学知识和能力的成长)最为关键。因为教学专长包含学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长和诊断专长。

学科知识专长是指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它包括一个组织良好且易于提取的知识实体。不仅指特定的内容知识,还包括优化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课堂管理专长是指支持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课堂条件的知识,此专长作用于:维持课堂教学任务的进行;预防或迅速消除课堂不良行为;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而采取的教学行为等。

教授专长是指为了完成目标,有关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总和,存在于复杂但有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能力包括计划、监控、评价和应变等,这些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课堂情境,使教学变得更为流畅。

诊断专长是指获得关于全部学生和个别学生信息状况的方法,这些信息状况的内容主要有: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学生的能力、学生现有的学业水平、学生的强项与不足,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具有高尚的师德。即使意识到师德重要性并且强化了师德重要地位,也未能有效解决师德和教学“两张皮”的问题。

二、如何以主体状态进行基本功修炼 教师基本功具有专业性、基础性和习得性,教师基本功的修炼离不开教师主体的自觉。

第一,要摈弃消极心态,树立积极心态

要打破安于现状、不求进步的守旧心理。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老师自我感觉良好,也有的认为自己年龄也大了又传到码头车到站的情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抛弃自卑脆弱、自暴自弃的畏难心理。有些年轻的教师刚工作时热情很高,激情四射,总想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但一次两次的挫折和失败便把他们打垮了,从此,他们便一撅不振,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来,成天唉声叹气,心灰意冷,热情降至了零点,有的甚至不堪一击,走上了绝路。还有的教师总觉得自己底子薄,自卑心理极强,什么机会都不争取,自然结果是原地踏步了;要放弃文人相轻,闭关自守的狭隘心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教师会遇到诸多的新问题、新矛盾,单纯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但我们教师已习惯于“单干”,甚至有一部分教师还存在在“文人相轻”、“闭关自守”现象,这些心理都会严重阻碍我们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在修炼基本功的过程中,要自觉树立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和共赢意识。

第二,历练良好习惯,涵养学术品性

习惯决定成败,品性重在涵养,如果教师能够坚持从八个方面(也交叉,但每方面还是相对独立的)进行持之以恒的修炼,教师的基本功内涵就会显得更加厚重,外延也会因此显得更加实在。一要终身学习。教育教学工作相对于现实来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育教学工作相对于未来讲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学习力是教师一切能力的前提和根本,是教师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传统教学中“一杯水与一桶水”的静态师生关系由于信息时代来临已经明显不合时宜。通过专业学习和相关培训不断丰厚和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底蕴、内涵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自身价值应该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

二要学会创新。学会创新,需要教师主动打破墨守成规的陋习,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风格,需要教师提高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敏感关注度、敏锐洞察力、敏捷革新力,能够主动转换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读,能够对那些所谓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抱以冷静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深刻辨析和独立判断。

三要学会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和难点,也是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的重要标志。实现有效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多媒体工具。当前,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和应用,已经突破了原先课件制作、应用的简单层次,发展至教师课前利用网络成功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件制作、信息化教案设计、教师网络集体备课与教研,课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深度学习,课后教师利用网络展开教后反思有效提升其专业能力等促进学生深度、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方向和注重过程性应用实效方向靠拢。需要提醒的是,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教师个体的单打独斗是无法满足实际要求的,需要集体攻关。四要学会调适。从特定角度讲,一切教育教学就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知识和心理等人际关系影响。教师的心态、性格、气质等心理品质由于其成人特征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的心理品质是否健康、积极、稳健,教师是否能够正确面对来自问题学生、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等学校人际环境的压力,以及教师能否正确面对来自自身专业发展、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压力,当面对来自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时,教师能否自觉主动进行心理调适、自我心理解压,这不仅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基本品质与能力之一,也是教师消解职业倦怠感和提升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条件。

五要学会欣赏。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必要态度,也有效实施教育的重要方法。欣赏学生,要做到“赏而无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必须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要学会合作。现代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综合知识能力,而且要有较好的合作能力。一是与学生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一起研究学习方法。只有与学生合作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二是同学科教师的合作。学科内的教师经常交流教学信息,研究教学案例,讨论教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学科间的协同合作。不同学科的教学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联系,学科间教师经常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学信息,有利于师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四是与社区民众的合作。教育教学要关注社会现实,要和学校之外的各个系统建立良好的互信互助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走出校门,走进社区,与社区民众开展交流与合作。合作力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应然要求,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实然需求。

七要学会科研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项逐渐得到认同并且不断得到强化的基本功。教育科研不仅仅局限在课题研究上,当然,课题研究的要求更加规范也更为严格。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来说,方式方法可以更灵活些。

八要学会反思。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是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会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知反思,不愿反思,不会反思,常常在工作中只注重速度、进度、结果,不注重过程,更不注重师生投入与获得之间的效益,通常是某项工作完成后即抛至“脑后”,自己很少回头看,使得工作中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导致问题日积月累更加难以解决。学会反思,应该是每位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应该养成写教学日记、写教学扎记、写教学随笔等习惯。

三、如何有效进行外力驱动

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水平呢? 我们既要坚持使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又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采取心得对策。

(一)加强培训,注重实效

尽管在新课标实施初期,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了对教师的培训,但许多培训流于形式,许多教师并没有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为终极目标,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忽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从本区域实际出发,确定培训重点项目,明确培训具体指标要求,不能再搞大呼隆培训,一刀切培训。学校在进行校本培训时更要针对校情、师情和学情,明确整体带动型培训项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认真地进行培训和考核。

(二)提供机会,增强内功

信息化的社会的明显标志之一就是信息更新周期快速缩短,因此,要多渠道优化教师基本功结构,培养教师的真功夫。

首先,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论修养。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书本中学习,更要在实践中学习。既刻苦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的学科知识,更要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尤其要充实《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等。

其次,要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互听互学,教学相长。在校内积极开展“我听人人课”、“人人听我课”、“我评人人课”、“人人评我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切实搞好集体备课,加强教案和学案的研究,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或聘请外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校内上课,传经送宝,以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2.开展竞赛,扬长补短。广泛开展专题性、研讨性基本功竞赛活动,严格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如组织教师每学期设计一份最佳教案、上一堂生动课、写一篇优秀论文等。

3.以优带“差”,相互促进:在教师中开展“结对子”活动,并且实行项目及目标管理,让优秀教师为一般教师在师德上作表率、业务上作导师,将“青蓝工程”落到实处。学校应制定具体措施,严格要求一般教师坚持先听课后上课的原则,鼓励优秀教师上好示范课、观摩课,一般教师上好汇报课,通过“传、帮、带”活动,实现结对教师都向新的层次发展。

(三)激活机制,激发动力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篇4

人文精神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要提高人的人文素质,使他们远离盲目和低俗,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塑造人文精神,它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人文修养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造就人的灵魂,灵魂主导人的一生。因此,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在现代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内容极为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空间小到细菌微生物,无所不有,真可谓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课文中不仅知识丰富,大部分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人文关怀,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是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很好的教育资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担负起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首先,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文章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内有所体会。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要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越出纸面,学生多方面的感知了教材,不假思索的感受到了文章所写事物的美。要重视积累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为什么那些读书读的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呢?道理就是如此。

其次,尽可能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最佳方式。这是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由的发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得以激活,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思想启迪,感受了审美乐趣。因而,做这样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

最后,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教师高尚的品格,诚挚的感情,渊博的学识,整洁的外表,生动形象,文明礼貌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等等具有美育因素的诸多方面,无不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教育。

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没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业绩。因此,作为教师,要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我所理解的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主要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要有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对教育事业抱有执着的追求,才能摆脱名利的困扰,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当前“追求经济利益化”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甘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伟大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寻找到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教师对它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献身教育为荣、为乐的思想情怀,教师只要有了这些,就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因此,我认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培养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践行“两纲”精神,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其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另外,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要广泛涉及与本专业有关或对自己的素质提高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教师对社会的新知识、新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身上学到更多除了书本以外比科学知识更有实际意义的本领,从而激发学生对各方面技能掌握的兴趣,真正达到全面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份学生来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品性,良好仪表,公正、幽默感,对个人的关注、坦率,有方法。这集中反映出受欢迎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阶段,有人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除了具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外,还应该注重“五心”修养。“诚心”是“五心”修养的基础修养。“精心”,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安心”是敬业爱岗的前提条件。“恒心”是为人师表的长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业的心理品质。教师也需要雄心壮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担负起实施人文关怀的重任。

传授知识,自然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目前,为数不少的教育从业者还未意识到,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往往成为孩子一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

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看着是一个“认知体”,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扩展学生的知识内涵作为基本目标,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无视表达热情。因而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校内和校外呈现“两面人”现象。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灵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追寻人文精神的回归,是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的树立远大的目标。反之,一个没有深厚人文素养,举止猥琐,语言粗俗,庸俗无聊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没有恒久引力与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历的杨昌济之于毛泽东,闻一多之于臧克家,沈从文之于汪曾祺,鲁迅之于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伟大的教师,永远会让他们的同样伟大的学生铭记不忘,学生的成功为这些伟大的精神导师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因为,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的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影响力从哪里来,以前的师道尊严,可能很难约束现在的个性化强的中学生了。而在这方面研究颇为深入的可能要算x省的x中学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长期研究后发现: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他们对学生进行了跟踪,发现学生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一老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许多学习上偏科的学生都能从此找到原因。x中学慢慢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为同样很重要。x中学校长李金池用了一个函数式来表达教师人格修为与教学能力、教育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y=kx。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人格修为,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等。其实,这里所谓的“教育力”,最终还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依据个人的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向学生指出应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即具体的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首先考虑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产生影响。再次教师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由此,我们呼唤教师的儒雅风度,寻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形象思路,可能的挖掘教育资源,为了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长与完善,作出我们作为教师的最细致、面、最合乎教育规律与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努力。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通过学习教师人文素养我对教师师德以及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渐渐被大家所接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是指“人”处在人类活动的中心位置,“人”是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基本的价值衡量标准。“现代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的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

一、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完善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铸造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地树立远大的目标。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地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三、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与效果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的人文素养。

四、教师的人文素养影响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因此人文素养处在现代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作为现代教师的我们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第一、正确认识教学基本目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一般理解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知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学习成绩是否良好标志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与水平。但从人文的角度看教学,其基本目标就是 另外一种样子。人文主义的关注点是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做人”。教材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平台和中介,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就是“人”的成长主体。,做人的核心要素是人生存的价值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方法,“知识” 对于做人来讲只是辅助条件.由此看来,学生的生存状态和成长能力,才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质量与水平的标志。目前在中小学推行的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对“知识”本位的超越,是对“人文”本位的回归。

第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师道尊严”,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都是通俗形象的概括。这种传统虽经现代化观念的洗礼,依然没有动摇其根基。学校“从严治校”,教师“从严治教”,家长要孩子“听话”的训诫,都在强化着教师的专制权威,同时也培养着学生的奴性,造成师生关系的严重不平等。媒体已经披露的教师给学生脸上刺字、逼迫学生相互打嘴巴,都是极端的例子.在这些极端的例子背后,还有大量的司空见惯的有损学生人格、剥夺学生权利的现象,比如罚站、罚做作业、停课之类的处罚,比如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跑动和大声讲话的校规,比如逼迫学生在周六、周日上课的措施,这些现象还常常打着“教育”的幌子,似乎还是“为学生好”。

从人文的角度看,学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动塑造的“物”,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思想、观念、个性、习惯,他们有权利设计和规划自我。诚然,学生处在成长阶段,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社会化进程,但实施这种责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学校的规章,班级的制度,是学生团体意志的具体体现,必须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要经受学生的评判。学生组织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即使学校教师认为有效的教育方式,目的也许是“为学生好”,但也必须获得学生的“现场认同”,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要相信学生“向上”“向善”的天然本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时代流行用语,展示出了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是主体的师生关系。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从业者,其个人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其道德影响广泛而深远,教师的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塑造出使学生难以忘怀的可亲可敬的师长形象。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首先,教学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不必要也不应该强求一律; 要真正能使学生获得实益,归根到底还得靠执教者处理得当,应用得法。任何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要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关键 在于提高教师本身的素养。名师出高徒”,这些话仍然是朴素地反映了教育和教学规律的名言至理。教师的这种责任感和教学积极性,是来自对教学工作本身的意义的正确理解。时代要求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仅要明白自身工作的意义,明白教育的目标在于把新生的一代培养成合乎社会需要的“人”;而且对他所致力培养的,究竟该是怎样的“人”,这样的“人”又应该怎样去培养,心中都得有根权衡的标尺。这标尺就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每个教师都应该是有理想、有追求的灵魂工程师,而不是那种单纯 书本知识的教书匠。

其次要有健康的身心,完美的人格态度。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所有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第三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忠于教育,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操守。在教育中,要做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教学能力与育人能力的统一、学高与身正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这就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学高身正,高尚的品德言行。品德内在,言行外显。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端庄的容貌、整洁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文明的谈吐、优雅的风度、振奋的精神、严肃活泼的工作作风。积极进取。执著的创新精神。不论在哪个岗位、哪种专业,教师都应该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开发者,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素质,怎么能以身教的师表来树楷模、导方向、做人梯,怎么能有创新教育因此,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

适应世纪小康社会需要,迫切需要对传统师德观进行更新和提升,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自觉做到依法执教师生伦理关系是师德主体?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我们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的变化。师爱的特点:泛爱,不是偏爱;是严爱,不是溺爱;既育人,又交人。坚持依法执教?德治与法治不可偏废。法治靠他律,德治靠自律。记住学生的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性不可侵犯权、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教师应享受的基本权利及其救济的途径。评析学校中侵犯学生权利行为的。教师需要有体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实的人生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献身教育甘为人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热爱学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应有刻苦钻研的毅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热爱教师工作,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对学生认真负责,能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启迪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直、真诚、善良的品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学生;以尊重的态度看待学生;以专业的态度教育学生;以友善的态度爱护学生。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要做人师,即做好以下四方面:教师要能教人以道理;教师要能教人以知识;

最后,要有丰富的 课外知识本领,独特的教学技能

拥有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学识和才能,还是不能保证工作的确有成绩。“教师 必须自励,一则自己善读善作,心知其所以然,二则能真知语文教学之为何事 ” 这二者就是语文教师的“本钱”。就是指真正掌握语文教学的规律,真正懂得语文教学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等等。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中国的语文教育界真正懂得这些规律并切实地按规律去施行教学的,高超的师识本领和师艺技能,是教师高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师,就是特受学生欢迎。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在业余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

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多元的知识结构教育内容的社会化是新课程计划的一个特点,新课程计划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技、人口、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并渗透环境、交通、目防等教育。学科教学的整体化,是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在多学科同一个学生施教的过程中,要求各科教师有互相配合的意识,应善于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些都要求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的学科知识,而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必须更多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现代教师不仅是实践者,而且要成为研究者,因此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教育哲理的形成、管理策略、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法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充分发挥出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科学的教育理念、较强的教学能力、现代化的信息素养和较强的科研意识、良好的语言表达素质、独特的人格魅力、多向的教育交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 篇5

“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因此,我认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培养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践行“两纲”精神,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其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另外,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要广泛涉及与本专业有关或对自己的素质提高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教师对社会的新知识、新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身上学到更多除了书本以外比科学知识更有实际意义的本领,从而激发学生对各方面技能掌握的兴趣,真正达到全面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份学生来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品性,良好仪表,公正、幽默感,对个人的关注、坦率,有方法。这集中反映出受欢迎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阶段,有人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除了具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外,还应该注重“五心”修养。“诚心”是“五心”修养的基础修养。“精心”,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安心”是敬业爱岗的前提条件。“恒心”是为人师表的长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业的心理品质。教师也需要雄心壮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担负起实施人文关怀的重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依据个人的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向学生指出应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即具体的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首先考虑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产生影响。再次教师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学习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 篇6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暑期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我们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学习心得 篇7

9月30日上午,深圳道弘教育集团阮文华老师,为我们英才学校全校教师进行了一场《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专题讲座,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有极高现实意义的课。

阮文华老师精辟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与我们的精彩互动,让我们轻松愉快地感受到了要作为“幸福教师”所必须的五项修炼:一是负责任,尽本分;二是自他交换;三是结果导向;四是系统思考;五是德行与心性的修炼。

他围绕这五个方面,阐述了一流团队的特征、人生命运方程式、教师的责任与本份、系统思考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教师要先改变自己、要善于沟通、要有付出和奉献精神、要注重结果导向、要重视对系统进行持续改进、要懂得感恩、要有学习力等观点,这些观点是幸福教师必备的条件。阮文华引经据典,借助多媒体手段,与场下的老师互动,他的观点深入浅出,发人深思。听完讲座后我收获很多,我们已迈入知识时代,学习乃潮流趋势。学习对个人来说有其重要性和必然性,对一个组织来说,它也是促进组织成为多元性、适应性以及不断成长的有机体,是组织在创新走向成功的金钥匙。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而努力,也是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唯有这样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才能活得充实,体会到人生的真正快乐。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不断修炼,做一个从内到外真正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是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关心和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幸福的老师,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所有的一切就是幸福,用笨拙的文字记录人生,抒发工作中的思考与感悟也是一种幸福,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只要自己认为是幸福的,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其乐无穷。让我们把读书养成一种习惯,背起幸福的行囊上路,打点自己幸福的平凡人生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爱满天下”是陶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上一篇:能源管控系统方案下一篇:下一座营销金矿:移动营销网络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