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中的人生散文(精选10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昨日多少朝朝暮暮,看初生的太阳感受生命的苏醒与搏动,对落日的晚霞叹息岁月的仓促与无情,于是,更加珍惜每一次太阳升起,更加留恋黄昏夕阳。
人生短暂,正如太阳的升起与落下,初生的太阳正如人生童年般的美丽和欢乐,而正午高照的太阳正如人生壮年的拼搏和钢烈,而落日的余光正如人生的老年,唯剩无艰的留恋和无力。而做为青少年的`我们,正如正午初上的太阳,有无限的拼搏时期,所以,我们要让青春无悔,让人生无憾。
光阴的短暂,让人无法察觉,在不断流逝的光阴中,一个人又留下了哪些值得回味的事呢?岁月如同就流沙般,悄悄得从指缝向漏去,也许到了一定的时期,你才会感悟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无数的美好光阴被浪费,无数的遗憾留给自己,却已经无法挽回,只好留下一声叹息,然后在叹息中。开始人生前进的步伐。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传奇人物, 也是一位被“流言”所笼罩的神秘才女。张爱玲以小说闻名, 与同时代许多作家一样, 她也是一位散文家。她第一篇正式发表的作品是英文散文“What a life, what a girl’s life”, 刊登在1938年的《大美晚报》上, 里面写的是自己的一点惊险的经验。有学者认为, 张爱玲的散文成熟作品要早于她的小说, 她的散文可与林语堂、周作人、郁达夫、鲁迅等作家的散文相提并论, 自成一格。我之所以选择《童言无忌》, 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题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也是散文家笔下最常见的, 借此可以对比和思考;另一方面是可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经历, 特别是她对自己所经历事件的态度、情感;也想由此对现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稍作讨论。
散文究竟是为谁而写?写作者心中有没有假想的读者?张爱玲说, 用“童言无忌”这个题目并不是要说犯忌讳的话, 也没有一吐为快之意, “不过打算说说自己的事罢了”。“说说自己的事”有两个连带的问题:一是有没有人愿意听。有人愿意听, 或许还有些回应, 自然是一件乐事;无人愿意听, 或者碍于情面装着听, 在说者这里就会产生不安, 在听者那里或许会有嫌烦。二是倘若没人愿意听, 自说自话, 就有自我炫耀以引起他人兴趣的嫌疑。但作者还是决定要“随时随地把自己的事写点出来”, 她虽然以“免得压抑过甚”到年老“一发不可复制”来调侃自己, 不过很显然, 对散文来说, 写比听更重要。
因此, 散文是出于自我表达的需要, 是为自己而写, 是为满足自我倾诉的欲望。就像作者在《私语》开篇所说:“‘夜深闻私语, 月落如金盆。’那时候所说的, 不是心腹话也是心腹话了罢?……所写的都是不必去想它, 永远在那里的, 可以说是下意识的一部分背景。就当它是在一个‘月落如金盆’的夜晚, 有人嘁嘁切切絮絮叨叨告诉你听的罢!”为自己而写的散文, 就是夜深人静时说的心腹话, 不必去想就可以娓娓道来。也因此, 散文的假想读者首先是自己。现代人特别重视自我, 强调个性, 每一个自我既相同又不同, 人人都会有倾诉自我的欲望, 人人也都会有倾听跟自我相同或不相同的人诉说的愿望, 写作者其实不必为是否有人倾听而操心———一开始就决意为他人、为心中臆想的读者所写的散文, 往往给人以指手画脚、盛气凌人之感, 反遭人排斥;而那些抱定是为自己而写, 写的也不过是自己的琐事与感悟的写作者, 他们的作品会“自动”寻找情投意合的读者, 并在他们心中引起回应。
“童言无忌”这个题目, 表明作者要写“无忌”的散文;童言之所以无忌, 因为它往往是一种真言, 虽不免使人难堪, 却极可能道出了某种真实的存在。在本体意义上, 散文正是一种童言, 一种真言;或者说, 是我们成年之后试图返回童言即真言状态的一种努力, 散文这时就是最恰当的一种文体形式。“无忌”的散文意味着作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 只有那些真实发生的、未经伪饰的、刻骨铭心的事物, 才可以进入到散文的言说中去。它们是你生命中的一段历程, 一个插曲;它们可能使你在一瞬间, 恍然觉察到当年没有觉察到的意味, 并帮助你看清现在的你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你。所以人们常说, 散文最能见出作者的本我、真我。所谓散文不能虚构, 也应当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
在张爱玲这里, 散文本质上不是为说而说, 并且首先不是为别人而说。散文要与之对话与交流的第一对象是自我, 是与写作者所描述的事件、场景中的“我” (过去的“我”) 已然不同, 或者依然相同的另一个“我” (现在的“我”) 的对话与交流。因此, 散文具有审视或反思自我的功能。而读者会跟随写作者的叙述作出相似的反应, 他们在作者笔下看到或与自己相似, 或与自己完全异样的人生, 因此而亲切, 而讶异, 而慨叹。在这个意义上, 与其说写作者是为了呈现一个自我, 不如说是为了追寻那个谜一般的自我;或者说, 散文写作是为了求证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或者:“你看, 从前的我是那个样子, 现在的我为什么连我自己都感到陌生了呢?”散文的文学性也在这里表现出来:它与其他文学文体固然有很大的不同, 但依然是以探索人与世界的本质存在, 追问人与世界的生存状态为己任的。
张爱玲的这篇散文, 确证自我与探寻迷失的自我这两种意图同时存在, 有时是交替推进, 用她的话说, “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优秀的散文所表现的几乎都是充满矛盾的个体, 生活在一个同样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比如《钱》, 从“抓周”写到时下上街买菜, 作者坦诚自己是“拜金主义者”, 也不再为“小市民”的称呼而局促。这固然是因为“从前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 只知道钱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一种因现时的自食其力而从内心涌出的愉悦。可是, 作者又从苏青的一切靠自己的“至理名言”中品味到了“苍凉”, 那是一种在自食其力中才能感受到的生活的磨折和艰辛。这是以前从未体会到的。文中提到囤货的事, 也见出她在生活中的精打细算, 有着小市民一般的精明。当时正值上海沦陷, 纸币不值钱, 家家户户都囤积物品。除了乔琪绒衣料, 张爱玲还囤积过白报纸, 她的第一部散文集《流言》就是用这些纸印制的。据她自己说, 那段日子, 晚上睡觉她就睡在白报纸上, 感觉有一种空前的实在。《钱》的结尾写买菜和拎网袋绊子的细节, 尤为生动:
我拎着那湿濡的绊子, 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自己发现与前不同的地方, 心里很高兴———好像是一点踏实的进步, 也说不出是为什么。
从富家娇女到“落难公子”, 世事难料, 作者的身份、处境大为不同, 她也忽而发现自己的心性、脾气有了“一点踏实的进步”, 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过, 她不会因此在钱的面前像母亲一样自视清高, 或者像昂然挺胸的女子以能养活自己而负气, 她依然会喜欢钱, 依然会斤斤计较, 不改自己“拜金主义者”、“小市民”的“本色”。在日常生活中, 张爱玲哪怕是与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吃饭, 也是AA制, 财钱清爽。她的姑姑当初为了搭救她, 曾经被她的父亲、也就是自己兄长打伤住院;张爱玲避乱来到上海, 姑姑又把她接到自己家住。即便这样, 张爱玲与姑姑也是“亲兄弟, 明算账”, 以至姑姑说她是“财迷”。但张爱玲毫不介意, 还笑着到处学给别人听。张爱玲不喜欢sentimental, 从不悲天悯人, 而是实实在在地享用自己的所得, 从不顾忌他人的评说, 我行我素。如果说我们从散文中看到了一个真我, 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极具个性的真我。
再比如《穿》中, 我们似乎看到了另一个“我”, 同样是率性的“真我”:“八岁我要梳爱司头, 十岁我要穿高跟鞋, 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 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张爱玲对服饰的喜爱和考究, 因学过绘画而对颜色搭配的精到见解, 是构成她的传奇性的重要部分。当然, 这篇短章的主旨是在由此引出“衣服是一种言语, 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的观点, 进而过渡到谈论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的难解难分。因此, 最引人注意的是收尾两段场景、语言描写。这两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 作者现在回想起来都带有浓厚的戏剧化色彩, 却又不是戏剧。在两处场景中, “我”都说了真话, 并无曲意逢迎之意, 是童言也是真言, 但为何一个令他人感动也令自己感动, 一个却让现在的“我”“想起来更觉耿耿于心了”呢?这里面是否可以用道德是非来评判呢?作者不知道, 我们也无从得知, 甚至无法替她作出判断。但是, 我们却能从中深切感受到“真我”的存在:一个矛盾的、困惑的, 连自己也无法说清楚的“我”, 伫立在我们的眼前。
就这篇散文而言, 张爱玲眼中的真我或本我是什么样的?她看清楚了吗?她让我们这些有意倾听的读者弄清楚了吗?似乎很鲜明, 但细想之下不免又含混。所以, 真我并非预先存在于写作者的脑海, 然后用语言文字写下来, 让读者一览无余。真我之真的含义, 除了这个“我”是矛盾的、变化的, 还在于写作者希望通过语言文字来追寻和确证自我的复杂性、多面性, 但这依然是困难重重的。“认识你自己”, 这句古老的哲言正好可以用以概括散文的初衷和目的。浅薄的散文与厚重的散文在此分野:前者是为了呈现一个“完美”的自我, “叫人家也来瞪眼看”;后者苦于自我的日渐迷失或弥散, 于是将自我细细解剖, 给自己看的同时, 也给别人看。
书写“我”的散文自然会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不论是在散文还是小说中, 第一人称叙述都是一种回顾性叙述, 区别只在于一个是真实作者, 一个是真实作者虚构的人物。这种叙述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起作用:一是作为叙述者的“我”追忆往事的眼光, 一是被追忆的“我”当时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这两种眼光形成了第一人称叙述中特有的双重视角, 叙事学分别称为“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双重视角可以体现出同一个“我”在不同时期, 对事件、人物的不同看法或认识。我们来看《钱》中的两段文字:
生平第一次赚钱, 是在中学时代, 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 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 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纪念, 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对于我, 钱就是钱, 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有些东西我觉得是应当为我所有的, 因为我较别人更会享受它, 因为它给我无比的喜悦。眠思梦想地计划着一件衣裳, 临到买的时候还得再三考虑着, 那考虑的工程, 于痛苦中也有着喜悦。钱太多了, 就用不着考虑了;完全没有钱, 也用不着考虑了。我这种拘拘束束的苦乐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地想到自己, 仿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
第一段文字基本上出自“经验自我”的眼光, 只是最末一句叠合了“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的双重目光;也就是说, 在对待钱的态度上, “现在的我”对“过去的我”是肯定的, 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在第二段才看到, 当美好岁月一去不复返, “我”为何会为买一件衣裳而再三思量。我们可以感觉到, “现在的我”正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那个有着小资产阶级“拘拘束束的苦乐”的“我”, 活生生地再现了那时的“我”的“局促”和窘迫, 但却依然不想改变这似乎与生俱来的“财迷”的秉性。
在几篇短章中, 《弟弟》最接近小说笔法, 仿佛一篇精妙的笔记体小说:叙事的简洁, 活灵活现的细节和语言描写, 简笔勾勒的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头一尾的强烈反差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同时, 这一篇所写的人和事, 也几乎全部出自“经验自我”的目光, “叙述自我”没有作任何干预。但很显然, 隐身的“叙述自我”讲述这个故事的用意并不在写弟弟的自暴自弃, 破罐子破摔, 而在写“我”从中感到的“寒冷的悲哀”, 以及对于这个家庭的长久仇恨心理的由来;正是这个家庭毁灭了美丽纯真的弟弟, 甚至使他在“我”面前不再有妒忌之心和压迫之感, 形同槁木, 心如死灰。“我”的痛苦不仅为他, 也为自己。“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双重视角, 使张爱玲的散文充满了小说叙事的张力;而“叙述自我”具有的反思和自省的特征, 又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也更为可信的自我。
散文的自我表达与表达自我, 与语言和结构是分不开的。读者面对的是文本, 是语言及其结构的实体。时间关系, 我们不展开了。
不论散文怎么写, 它最终的目的都不是要呈现生活本身的样貌———那样我们不必看散文———而是表达写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不过, 所谓感悟不是抒几句情、发几点议论或卒章显志、来点升华那样简单。张爱玲的散文至少显示了感悟的两方面含义:第一是新颖。新颖与否取决于两点: (1) 是来自写作者的体验还是鹦鹉学舌、移花接木。这需要眼界, 也依赖慧心, 绝非一日之功可以达成。没有感悟硬充感悟固然不好, 鹦鹉学舌者以他人体悟冒充自我经验, 因此之故往往要竭力掩饰学舌的痕迹, 这样的散文只能让人退避三舍。 (2) 是否能给读者以启迪。写作者出于自身的体验如果与读者并无不同, 自然难以触动读者。这类散文是我们见得最多的。第二是自省。感悟的新颖性和启迪性, 很大程度上来自自省意识;自我的本真与否, 与是否自觉地解剖自己有着密切关联。张爱玲所说的“我我我”的身边文学之所以挨骂, 恐怕不在文学尽写“我”的身边事, 而在于它以此来自鸣得意。她的散文之所以能吸引我们, 打动我们, 与感悟中的自省意识分不开。有自省的感悟不仅让作者感到了“一点踏实的进步”, 而且也会引起阅读者相应的心理活动, 从而与作者形成交流;缺乏自省的感悟, 往往缺乏深度, 并且极易沦为说教或训诫。从一个更高的视野看, 自省意识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
关键词:人生;情感
中图分类号:I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17-01
不知是岁月沧桑了人,还是人沧桑了岁月!
2015年虽在仓促中度过,但是收获还是比较多的。身边发生的事情太多,自己也越发变得成熟,不得已开始思考。
大学四年的舍友元旦结婚了,自己竟然跟失忆了一样,竟然完全忘记了。我给自己找的借口是:自己元旦的事情太多,家里要装修,未婚夫小旭的妈妈元旦那几天生日,妹妹也准备结婚呀,还得在这几天准备好自己结婚该准备的东西,自己觉得麻烦的不行,的脑袋都胀大了。小旭是一个特别心细的人,一般这些事情他都会提醒我,可是这次他竟然也忘了,他觉得我忘了我这件事是因为我自己没有把它放到心上,也许也有这个原因。我知道这件事的原因是我自己,心里难免有些内疚,想了想怎么弥补一下,赶忙给自己的另一个舍友小丽打了一个电话,突然知道了她父亲去世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我不知所措,这是个噩耗,对小丽是,我也感同身受。
小丽是大学四年中跟我关系最亲近的舍友,我们之间无话不说。人人都会羡慕聪明的人,因为聪明的人不管学习,还是做事,都会让人刮目相看。小丽不仅聪明,而且非常努力,我们都很羡慕她,她比我们都小,比我们聪明,但是竟然比我们都努力。刚开始我们都会逗一逗她,开玩笑说不需要那么努力,要不然大学上的会多无聊。她都一笑而过。我一直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只要有事我总是慌七忙八的。也许是这个的缘由,我们两个走的很近。渐渐熟悉了之后,我了解到,小丽没有妈妈,家里也很困难。知道这个之后,我通常会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关心她,没有同情,只是我觉得我需要爱护她。舍友们知道这个之后,都很关心她,我们都觉得女孩没有妈妈,长大的路上会有很多遗憾。我经常会跟她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等等的话,她好像生就坚强,一直都很乐观,我们都很喜欢她。
然而生活总是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会对这么优秀的女孩这么残忍,夺走了她的至亲之人。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只是怨她不告诉我们。这件事她没有告诉我们任何人,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不知道她是怎么一个人过来的,她的父亲去世三天之后就埋的,姐姐弟弟没有赶回来的,她一个人不知道怎么撑下来的。她只告诉我:“父亲的丧事花光了我所有的钱,我没有办法去参加xx的婚礼了。”想到她的经历,我很难受,曾读《摆渡人》的时候,深有感触,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小丽的摆渡人?
小丽的事让我想了很多,恨自己当时不在她的身边,至少可以陪着她度过最艱难的时期。我感受到那种无声的悲痛和寂寞,也感受到她的那种坚强。世间真的存在命运吗?命运是公平的吗?有人说命运从来都是不公的。那么我们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人类的力量是多么的微弱,生命是顽强还是脆弱?
岁月沧桑了人,人也会沧桑了岁月。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可以独立的在这个世界生存,从纯真到成熟,岁月把人们变得满头白发,人们把岁月变得丰富多彩,或许满目疮痍。
杨绛曾将说过:“我活到了一百多岁,才领悟到,不管曾经多么渴望生命的波澜,到头来却发现,生命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一百多岁的杨绛经历了身边亲人一个个的离世,经历过无数劫难,最后总结出这样一句话,原本觉得这句话不符合自己的年龄,我认为我们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时期,生命就应该像夏花一样灿烂,我们的爱情要波澜壮阔,我们的生活要多姿多彩……谁知道,身边一件一件的事验证了这句话的真谛----淡定从容。
社会复杂多变,我们生活在其中,变得越来越烦躁,为人处世,心浮气躁,遇到一点点小事,就感觉世界都背叛你了。今年一年来我跟小伟吵架,冷战,跟父母生气,跟兄弟姐妹怄气,因为工作,因为学习,因为钱等等,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借口来做托词。有了这些问题,自己解决的办法有时会是逃避,有时却是针锋相对,从来不会从容淡定的解决这些问题。想想小丽,想想杨绛老先生的话,是我们太浮躁了。会觉得“细水长流”的爱情别有一番滋味,平凡的生活更加美好。突然想起《红楼梦》第七回中说道:“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给宝钗说了个‘海上仙方儿’,这种药就叫“冷香丸”。自打宝钗服用后,倒也灵验。书中记载冷香丸是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考“冷香丸”一方,医籍未见记载。即或作者杜撰之笔,但其处方遣药之意,亦颇有耐人寻味之处。”薛宝钗喝的“冷香丸”是指其“热毒”的药, 更是治众生“热毒”的良药,我们自己也是众生,有自己不易觉察承认的“热毒”,我认为追逐名利,追逐现世财富权利是“热毒”,食欲、性欲、贪占有、贪满足、嗔怒抱怨,痴情于爱某人某物不得放手,何尝不是难治的“热毒”。说到这儿,自己也真想尝尝。用四个节令的雨水洗刷心灵,可以像牡丹之高贵,荷花之清洁,芙蓉之枝,梅花之骨。
不论是岁月沧桑了人,还是人沧桑了岁月,任时事风云变幻,人心变化莫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珍惜所有,坚强的活着。
一、
蓝天,白云,红日,淡月时,多是风起。夜沉沉,雨敲窗,被未温,梦正初,尽是泪滴。人芸芸,路漫漫兮,情凄凄。老夫之,三声叹息,在草巷陋室,瓢饮箪食,悲欣交集。是谁在写诗?
洒泪何尝誓东方,轩窗凝眸已千里,过往含烟,往事难忆,无念,梦碎,苍茫吻沧桑。夜未眠,雪梦寒蝉,冰心玉脆,皆过眼云烟,空悲戚。是谁在写诗?
风花雪月里,风的低叹深吟,花的轮回宿命,雪的无悔深情,月的孤傲幽忆,似花吟,似人泣,人有情,更伤情,为谁上演一段风花雪月独有的华美奏章。风住尘香花已尽,花谢,却余香犹存,伊人泪滴。是谁在写诗?
雪中的嬉戏,雪中的承诺,雪中的等待,雪中的相拥,那是爱里最美的画面。心不变,誓言却易改,只因风的飘忽难懂,花的易开易谢,雪的转瞬不见,月的圆缺隐没。昙花,月影,雪在飞舞,风在游弋,深夜里化作梦的音律,轻拍着心的孤寂。是谁在写诗?
一瓣雪融进了几多四季。披雪辗转,那些无声里仿佛轻扬着婉柔的迷韵,层层打开纷繁尽情的舒展,旋舞一段初春的惬意,让微微掠过的风,谱成心颤的怨曲,浪漫在回忆里。青衫粉衣寻春的陌上,一枝绕蝶的梨嫣开出雪色的`素衿,羞涩在过往的人群里。一瓣雪融进了几多往事,晶莹在掌中沿着心纹沁透微凉,静静的注释一抹悯爱的珍惜。是谁在写诗?
次年,我在雪中独行,心,融化在春天里,你走了!或许,把久别的绝唱,用琴弦的低吟,是弹不出岁月的老地方,只要最美的时间在对的一次邂逅,不因前尘旧梦幼稚,情愿负满干瘦的手,为你再拉一曲漫天的葬花曲词,空对红楼的缠绵,笑看你走过的窗口,泪水,在不停地寻觅心的流溪,两岸花香,红袖拂泪,染落了夕阳的归鸿,醉了我一地的相思。是谁在夜里写诗?人情最贵相思情,相伴度一生,一笑解千愁,百事总心祭,曾经沧海难为情,除却巫山不是你。谢谢你,让我造诗。
二、
寂寞的时候想是非,离别后的我太憔悴,我的心走不出你的美,爱过了无所谓,我知道谁也忘不了谁,我写着诗流着泪。
窗外的夜真的很黑,离别难过好受罪,你留些的情债我自己背,理不清的错和对,只能说缘分太虚伪,我写着诗在流泪。静下来的时候心很脆,记起你的温柔你的美,看着你留下的蚕丝被,守着你的过去难入睡,孤单的时候你是否会心碎.我写着诗在流泪,我的路要走你的心在飞,不再奢求再多爱一次的机会,但求什么错与对都无所谓。就在你快乐的时候我心碎,不是嫉妒你爱上了谁,窗外北风在呼呼吹,我喝一杯酒已经醉,我写着诗在流泪。
记起你的温柔你的美,无所谓什么错与对,没关系谁会爱上谁,但求什么错与对都无所谓,情到如今难赎回,是伤悲。我写着诗在流着泪。
我在写诗,写,爱情在衰老,没有灵丹妙药,也不需要人参和灵芝草,是的激情太少,这是内分泌的奥妙。生命的长短与时间有关,每一分钟每一秒,爱情也在衰老。听不到小河的歌声,是我们的耳朵懒了,感不到阳光的亲吻,是我们的神经麻了,爱情也如此,衰老的爱情,还有爱情的味道,可悲的是突然馊掉。应该知道,关键是我们,怎样预防衰老,注意饮食,爱不需要多余的脂肪,心态平和,爱不需要多余的欲望,适当运动,多一次拥抱,爱,多牵起爱的手,只要不是,过速衰老,爱就伴随,你的每一天,每一个黄昏和拂晓。但是,过速衰老的爱情会夭折或枯萎,知道丢失了的宝贵,最无用的后悔。
一生,我在写着诗流泪。
三、
春天的忧思,在初春的黄昏里,春雨把我的忧思沁润进土地,和煦的风给我温暖的梳理,忧思在柳梢上探望,二月剪出忧思的希冀,满城飞絮滚轻尘,我在忧思里荡漾。
一场春雨,满地绯红,忧思泪滴。不是悲戚花落知多少。我的忧思如细雨霏微,帘外雨潺潺,难容的春意阑珊恼,不是悲戚花落知多少,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惊蛰了春思,自是寻春迟,正惆怅怨芳时,晚泊孤舟,满川风雨,叹时光逝者如斯,泪染犹带彤霞痕,微露疑是霜至,谁在只争朝夕?
我的忧思在暮春里,竟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无心以柳做笛。
孤独在春天里,感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和谁牵手,在春的忧思里缠绵?难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探看,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思天上人间。
乡愁堪忧思,在雨纷纷路上,焚花如素蝶迷路,没有牧童,烟雨中,已不知杏花村,在哪里?已秋风卷残衣,瘦笔吟凉诗。
星期六到了,所有人都放了假,这下可开心了。董宇轩在家里,那里闲得无聊,无所事事,既不能看电视,又不能玩游戏,作业做完了。这个时候,他立马想到了他的兄弟叶一翔。一个电话打过去,两人约好去广场玩一玩。结果呢,玩疯了,忘记了回家,叶一翔的作业也没做。到了星期一,叶一翔就被老师给罚了。董宇轩看到叶一翔站在讲台边上,那是伤心得不得了,眼睛闪烁着泪花,就像一朵花一样开在眼睛里。下课铃声刚响起,董宇轩就立刻找到叶一翔,抱住他:“兄弟,别伤心,有我在。等下,我请你吃冰棒,给你解解暑,消消馋。”一听这句话,叶一翔立刻破涕为笑。
“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虽然他们是两兄弟,但牙齿也有和舌头打架的时候。这不,两人吵了起来。就是因为一块小小的橡皮。最近,班上流行斗橡皮,程彦轩是斗橡皮的高手,在他的带领下,大家斗得不亦乐乎。
董宇轩与叶一翔也加入了其中。在桌子上,橡皮跳起了舞蹈,掉到了地上。董宇轩说橡皮应该算他赢,叶一翔说没那回事。两人争得不可开交,先是张开嘴巴,小小地吵起来,接着战火越烧越旺,两人就动起手来,董宇轩把叶一翔按到了地上,叶一翔也不甘示弱,一脚踹过去,把董宇轩踹翻了天。后天,还是老师来了,把两人分开,好好教育了一顿,并罚两人写了检查,这件事才算了结。不过,经过此事,两人的关系从此一落千丈,再也不复以前的友情。
冬去春来,燕子从北方飞了回来,花儿也开了。董宇轩自从和叶一翔绝交之后,心里面像少了什么东西似的,大概是友情这把刀剜了他一下。看着班上一群群的好朋友,董宇轩的眼里露出了羡慕嫉妒恨的表情。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他也在回想起与叶一翔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家里的桌子,还放着一本书,那是他们友情的见证。
这一天,董宇轩的老爸看到他这么垂头丧气,问了他原因。得知了这件事之后,董宇轩的老爸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朋友要珍惜,这来之不易。橡皮有价,真情无价。你应该像叶一翔道歉,找回友谊。”听了这句话,董宇轩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天,董宇轩立马找到叶一翔,一脸诚恳地说:“叶一翔,对不起,我们还是好朋友吧。”叶一翔笑了:“对,对,我们就是永远的好兄弟。”
这下,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友谊的桥梁又重新搭了起来。
2017年6月9日星期五
日记一则
2017年6月6日星期二天气:雨
前些天,老婆因为痔疮往进医院,一直呆了将近十天。我一天两头跑,既要惦记着在医院的老婆,又要顾及着家里的女儿,还要正常上班,一个人跑来跑去,着实有点累。这不,好多天都没睡个好觉,中午非得在办公室里眯上小会儿,下午才有精神。
幸好,苦难的日子将要过去,幸福的时候就要来到。老婆定于今天出院,我自然得去办理出院手续。为了时间更充裕,我找到搭班老师,说跟他换下课。轮到我是上午后两节课,我必须换到前两节。许多同事都不太愿意上后两节课,要组织学生放学,又卡在吃饭的点,存在许多的不方便。
我找到搭班老师,说明了此事,他二话不说,就应承了下来,还告诉我,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我可以提前走,他可以连上四节课。一听这话,内心多出无数温暖。人与人之间,并不需要过多的关怀与问候,也并不需要过多的阿谀与奉承,只是在需要的时候伸出一把援助之手,就能让人铭记心中。正如一句话:“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打动人心。”
上完两节课,出了校门,骑上摩托车,直奔中医院。虽然下点小雨,但路上行人挺多。我骑车速度不快,内心也没有急躁感。记得年轻时,内心十分浮躁,脾气很大,火气十足,常因此引来不少事端。随着年龄的变化,内心多了从容,过程多了思考,脚步变慢了,脾气变小了,看淡了太多事情。任何事,急不来,等不走,该来的一定会来,该走的一定会走,无需刻意,只需做好自己。
到了医院,找到老婆,拿了证件,直奔医生办公室。医生十分随和,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没有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他告诉我办理出院手续的详细步骤,我们也随意瞎聊了几句,并没太多实质的内容。
拿了几张单子,我又来到农保核算窗口,本以为队伍是长龙,办理需要好长时间。结果呢,队伍稀稀拉拉,就二三人,办理速度也相当快,刷医保卡,签两个字,付账结算即可。整个过程,加起来不过十分钟。
记得前几次,因为亲人住院,到了出院那天,我找医生要住院小结,到缴费窗口打印用药清单,再到农保窗口结算,中途签字若干回,耗费时间近半小时。现在国家政策利好,不光有了医保,连所有程序都做了精简,为患者节约费用,节省时间,不得不说,确实想民之所想,为民之所为。这样的政府,这样的国家才有希望。
回到办公室,意外得知,经学校评比,女儿的一篇小文获低段组三等奖,班上学生潘浩楠获高段组二等奖,需要认真誊写上交,参加上一级的评奖。他们的文章,我都认真看过,自认为不错,虽说已获奖,但与前几名无缘,心中有些许不服气,对学校的评奖机制有所疑问。
直到晚上,同事找到我,要我帮她女儿修改文章。她女儿的文章荣获一等奖第一名,但她犹嫌不足,需要更上一层楼。我坐下来,拜读几遍,下午的疑问全都释然。那篇文章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语言上,以及观察的细致、思考的深度、哲理的揭示,都是女儿与潘浩楠的文章远远不及的,荣获一等奖名至实归。这一瞬间,我反觉自己心胸的狭隘,技不如人还怨天尤人,真是一只卑微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有些人不用说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是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默默是个美丽、善良、聪明、自信的女孩,她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而且还喜欢借助一些不一样的方式与人交流与沟通,也于无形间感染、感动身边或不在身边,现实或虚拟中的人。默默像大多数女孩儿一样,怀揣着一颗单纯的心,追寻着简单的生活,也渴望能够于茫茫人海中邂逅另一半,是的,她相信“缘分”这东西,所以她一直坚持着,并守望着幸福。
人生充满着奇妙与未知,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事,会遇见哪些人,对于默默而言,一些奇妙的事以及奇妙的人,于不经意间便出现在她朦朦胧胧的生活里,她对“缘分”这东西更加深信不疑。
默默和他随心地闲聊着,轻松、畅然、快乐洋溢于字里行间,随性的交谈诠释出彼此的熟悉。夏夜是炎热的,炼狱和等待是一种煎熬。漫漫长夜,夜寂静地可怕,莫名的思念涌上心头,无端的想象萦绕着思绪,一切是一种幻想,也是一种期待。默默期待奇迹的出现,期盼美丽爱情的到来,更加祈盼每一次的“相遇”,她是如此真实地做着,但有的时候等待并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煎熬也并非是一种成全。
默默依然等待着,等待着奇迹的出现,等待着那些幻化的美好。诚然,昔日无数的巧合不得不令人产生联想并燃起追逐的意念,昔日舒心的言谈不得不令人心生情丝……然而当夏意渐淡,秋意来袭时,她似乎豁然开朗,这一切应该就是一场梦吧。梦里梦外都是人,只是存在的意义而已。是的`,他来过,也给默默带来了惬意;他来过,带给了默默无尽的遐思与眷念;他来过,让默默懂得了存在的意义,也让默默学会了欣然。
结束了这段奇缘,结束了关于这段奇缘的思索与想象,默默有些不舍,那份孤独与寂寞纠缠着她那颗敏感多汁的心,但一想到曾经的种种,才觉会心一笑恰是一种释怀。于是想到了这句话:“有些人不用说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遗忘是给彼此最好的纪念。”
爷爷因病过早的去世了, 留下了裹着一双小脚的奶奶和九岁的父亲, 六岁的叔叔, 三人相依为命。父亲主动挑起家庭的重担。为了给奶奶减轻负担, 在学校发奋学习, 放了学立即赶到田里帮奶奶干农活。星期天赶到集市上把割来的草, 拾到的柴火卖掉, 换来一点钱补贴家用。冬天下雪了, 父亲脱下鞋子, 光着脚从学校跑回家, 就因为怕弄湿了唯一的鞋子。有时真的不敢想那呼啸的寒风, 刺骨的雪水……父亲上学的时候,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这也是辛苦的奶奶特别欣慰的事。
可是由于时代的原因, 一家的勤劳节俭并没有改变贫穷, 为了给奶奶治病, 为了供叔叔上学, 父亲14岁毅然放弃了学业, 远上山西和成年人一起去挖煤。每次回忆当年的情景, 我在泪眼婆娑中仿佛看到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背井离乡, 承受着繁重的体力与思念亲人的痛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话如此真切地体现在父亲身上。想起父亲那份超常的毅力总让我哽噎不能语。
在这样艰辛的日子中, 一家人互相搀扶互相支撑着。可是偏偏又遇到我们国家的三年自然灾害。那时许多的地方因为饥饿死了不少人。可我们家因为有了父亲的勤劳, 奶奶的精打细算, 一家人总算顺利地过来了。那不堪回首的岁月, 奶奶每当提起总是泪湿衣襟。那时的父亲调到砖瓦厂上班, 出的是体力活, 而且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每天定量三个馒头仍不果腹的他, 为了全家人竟然克制着常人难以想像的饥饿, 从星期一开始每天省下一个馒头, 到了星期六, 攒了六个馒头连夜步行几十里路送回家, 晚上还要帮家人推磨至半夜第二天上班前再赶回去。奶奶就用那几个馒头拌上野菜和叔叔维持一个星期, 再等父亲送回下个星期的口粮。就这样一家人风雨一起走过。这种事是我在长大后才逐渐从奶奶口中得知的, 每次听后心中总有几分难言的感觉, 为时代变迁感慨, 更为父亲的辛酸过去而难过, 也因此时时激励、鼓舞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奋发向上, 自强不息。
后来, 在亲戚的撮合下父亲和母亲走到了一起。
母亲个子不高, 身体瘦弱, 但她就是用这瘦弱的身体支撑一个大家庭。那时我们家共有13人, 叔叔和婶婶一个当民办教师, 一个当赤脚医生, 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挣工分, 那时的农村全凭工分分粮食, 为了能多挣点工分多分点粮食, 母亲每天加班加点出工, 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因为家里没有男劳动力, 所以生产队需要摊派男劳动力去干的活都是母亲去。夏天, 母亲冒着酷暑参加生产队的劳动, 下班后又加班割草。冬天, 母亲又参加生产队兴修水利挖河工程, 向几米高的河堤上摔泥土, 母亲从不畏惧, 和男人一样参加生产队打机井, 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出工。多少年来, 母亲出的是牛马力, 就像一只蜡烛, 耗尽了自己, 照亮了我们, 现在瘦得好像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
父母刚刚结婚的那段日子, 家里的生活仍不好, 叔叔那时正在上高中, 为了使生活过得好一点, 母亲和奶奶做起了卖馒头的生意。可那时没有打面机, 只有古老的石磨。因为家里很穷, 没有牲口, 只有用人拉石磨, 奶奶和母亲身体都不好, 叔叔还小, 拉石磨的担子又落到了父亲的肩上。每天晚上下班父亲从厂里步行几十里赶回家, 用石磨把麦子磨碎, 再用箩筛几遍, 面磨好了, 天也亮了。父亲还要迈着疲惫的双腿赶回厂里上班。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父亲母亲就是这样支撑着这个家。
哥哥的出世给全家增添了无比的快乐, 这时家里的日子也渐渐好一点了。可是, 天有不测风云, 奶奶又患了脓痈, 全身多处破溃流脓。父亲用木板车拉着奶奶到处求医, 几家医院都说奶奶的病看不好了, 奶奶也不想治了。可是父亲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决不放弃”。那时只要听说哪儿能看这病, 父亲就拉着奶奶去。工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 奶奶康复了。为了给奶奶治病花了不少钱, 家里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哥哥两岁的那年冬天, 我随着一场大雪飘落人间。再后来又有了两个妹妹。从我的记忆清晰那时起, 就是父亲每日到厂里上班, 母亲在生产队参加劳动。我们的童年可不像现在的孩子那样自由、幸福、惬意。由于日子不富裕, 我们从小干的活、吃的苦、受的罪都比较多。
母亲虽然不识字, 但她知道上学的重要性, 记得那年哥哥考上了大学, 我正在上初三。母亲不让我干家里的活, 她说:“只要你用心学习, 考上大学就行了。”有几次, 我不想看课本书了, 就在那看小说, 母亲问我看的什么书, 我知道母亲不识字, 就骗她说是语文。现在想起当年耍的那点小聪明就会很内疚。
每每想起母亲就想起朱德的《母亲》, 其实我的母亲与朱德的母亲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母亲没读过书, 但她却知道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妇女该怎样做, 数十年如一日母亲从未考虑过自己的感受, 总是把奶奶、父亲和我们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母亲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和奶奶相处几十年, 从未吵过嘴。每天做好饭, 总是把最好的饭菜盛给奶奶, 然后给我们盛饭、盛菜、盛汤, 母亲很少上餐桌吃饭, 大多时候是蹲在门旁吃我们剩下的饭菜。后来我们慢慢懂事了, 有什么好吃的就让母亲吃, 可她总是说不喜欢吃。虽然在今天看来, 母亲这样的生活难以被人理解, 但在我们兄弟姐妹心中母亲最伟大最神圣。
母亲不仅吃苦耐劳, 而且心灵手巧, 精打细算, 勤俭持家。我们姊妹四个小时候穿的衣服、鞋子, 都是母亲亲手做的, 衣服鞋子上的花也是母亲一针一线绣出来的。那时家里虽然不富裕, 但我们几个被母亲打扮得很体面, 同龄的孩子很羡慕我们。母亲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以至于成年后的我也学会了勤劳、节俭, 业余时间我自己设计服装、绣花, 我和家人的衣服很别致又合体, 既经济又实惠。朋友们经常羡慕得不得了。
母亲付出的太多, 要求的却太少。母亲极容易满足, 她从不要求我们为她做什么, 孩子们都过上好日子是对她最大的宽慰。
在我们姊妹四个当中我比较淘气, 经常和别的孩子吵架, 没有让父母省过心。俗话说当家方知柴米贵, 养儿才知报娘恩。每当我把女儿搂在怀中就能想到那时父母对我们的那份疼爱。虽然父母不具备现在的条件, 但对儿女的那一份心是一样的。
在父母的关爱鞭策教育下, 我们慢慢长大了。我们姊妹四个在学校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哥哥和大妹妹天资不是太好, 可他俩一直踏踏实实刻苦学习, 所以成绩很稳。我和小妹妹脑子比较好用, 因此爱耍个小聪明, 成绩也免不了上下波动, 父亲教育我俩的时候也多。当时学习的动力很实在:一是认为父母供我们四个上学不容易, 二是因为在农村唯一的出路就是上大学。所以, 在哥哥的带动下, 我们都珍惜学习的机会, 倍加努力。八一年哥哥考上了安徽医学院, 那年我刚上初三。哥哥走了, 更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年我该上高中了, 可由于家里经济受限制, 父母认为女孩子上个中专就不错了, 何况我们上学的费用的确超过了我们家的承受能力。最后父亲决定让我上了卫校, 他说当个护士也不错啊。我成了一个优秀的护士, 后来当了护士长, 再后来当了护理部主任, 现在又担任护理院长的职责, 父亲觉得我有能力, 如果当初上了大学会比现在更有出息。每次提到这事, 父亲就流露出有些亏欠我的想法, 我一直安慰他们说:“我现在不是很好吗, 要是上了高中也不知能不能考上大学呢。”我毕业了, 两个妹妹同年考上了大学。大妹妹上了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小妹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父母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母亲说:“你们四个都上好了学, 比什么都强。我和你父亲就放心了。”
几年后, 我们四个全部工作了, 单位都不错, 现在都结婚了, 而且有了自己的孩子。
现在父亲母亲虽然老了, 但他们一生忙碌惯了, 仍然闲不下来。我们每次回去都劝他们地里的活不要再干了, 可是他们认为身体还行, 自己还能养活自己, 孩子们在外挣点钱不容易, 他们不想要我们的钱。
总以为我们姊妹几个都工作了, 父母亲也可以歇歇、享享福了, 但他们总是不愿听从我们的安排, 为此我们几个还常常生他们的气。难得有空父母亲来城里看望我们, 本想让他们多住些日子, 可事与愿违, 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父母亲言语的木讷和行动上的“老龄化”, 已完全没了他们在家时的随便和轻松, 简直在遭罪。在思想逐趋成熟时渐渐明白了父母的想法, 他们怎能在一夜间“改掉”勤劳的习惯, 怎能一时适应大手的花钱, 去“享福”呢。
马家辉说,此书名曰“目迷”,因为自从让眼睛第一次盯着电影银幕,便迷路了,在光影丛林里回不了头;也曰“耽美”,因为流连于光影之美,注定久久沉溺,無法自拔。在鱼龙混杂而又繁华无数的香港,最能代表他所痴迷的江湖的,便是黑社会,而他心中代表最传奇爱恋的,便是张爱玲。
《江湖有事》
《江湖有事》的自序中,马家辉讲述了自己“湾仔少年的文身梦”,一出着实让人意外的他的“黑社会简史”。港产电影里刘德华经常喋血街头的湾仔便是他从小生活之地。他曾目睹舅舅毒瘾发作,拿着菜刀追杀其父;他曾在庐押道口的大排档吃早餐,眼见一个人被另一个人追杀,最终身中数刀,鲜血四溅;他还曾在另一位有赌瘾的舅舅的洋服店打工,每晚都看到洋水手和土吧女揽腰走过。那带有黑社会特征的诡异氛围给他带来神秘的亢奋,惨绿的童年经历让他常常幻想在黑社会电影里寄托少年时代的“理想”,他曾冲动地把龙文在胸口,也曾暗暗立志有一天要将爱人的名字文在手臂。江湖对他而言,是青春梦也是宿命,于是他热衷于从阳刚味强烈的香港英雄片、警匪片、黑社会片、刀剑片、战争片中,观察并探讨那地下社会的光明与出路,也倾吐着他的心声。
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博士马家辉,从香港英雄片中“英雄”对抗“外敌”的故事情节与叙述模式到“英雄”对抗“内奸”的变化,来分析香港与中国二元关系从“外人”到“内亲”的复杂转变,以及香港1997年回归前后“社会信用危机”与“身份认同挣扎”。
《爱恋无声》
在电影中追寻中年爱情的踪迹,马家辉从王家卫电影的暗号开始,从《爱神》里巩俐那修长而略带皱纹的手,召唤着每个人在天地初开时的暧昧记忆,到《花样年华》里张曼玉妩媚诱人的旗袍,让人感受到爱情与欲念交织的如此这般,发现人们原来会比自己想象中更轻易地背叛。在看《长恨歌》时,他十分关心关锦鹏如何呈现小说中“鸽子”这种承载上海里弄生活男女的感情图腾;从少女到中年,他很欣赏《长恨歌》围炉夜话,打边炉时男子女子彼此偷望,没有语言来填满荧幕画面的留白成了最动人的情感表露;而另外一个玻璃杯里热水冲茶叶,水由清变浊,茶叶如在飞舞的情节,他更是啧啧称奇,“水滚茶靓”既是王绮瑶传奇人生的写照,也是他心中电影艺术的境界。
你说你曾看见我眼皮底下那条湍急的河流;看见了我眼后那迷失了方向的小船;看见了我心中连绵不断的倾盆大雨和快要决堤的大坝。于是,你总喜欢挑一条漂亮的马路,带我从上面走过。你说,走过树荫下的斑斑点点,就走过了心中所有的明明灭灭。你还告诉我,不要做舞台剧上的木偶,尽管它很华丽,但它的每一个动作并不都是心中的意愿,虽然每只蝴蝶都要经过破蛹而出的痛苦,在破蛹而出,展翅高飞,变成美丽的蝴蝶的瞬间,但只要熬过去,蓝蓝的天空与自由的空气都会属于我。于是,我把它们都记在了心中,让它们成为我以后做事的原则。
我把我骑自行车撒落一地的欢乐,把我穿行美丽的田野留下的欢声笑语,把我登山采集枫叶时的丝丝甜蜜都向你倾诉。于是,你又带着我骑自行车,把撒落一地的欢乐收藏;又带着我穿过美丽的田野,把留下的欢声笑语贮存;还带着我登山采集枫叶,把丝丝的甜蜜保存,你要让所有的喜悦成为你我共同的美好回忆。
那些素未谋面的城市,那些洗尽铅华的容颜,在你的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全部沦陷。言情剧里总有人说,亲爱的,亲爱的,再见了。我们总是笑着说虚伪。但我发现,我们曾经认真说过再见的人,再见的事,就永远不能相见了。你选择往东,我就坚决地往西。从此在不同的境遇里,辗转在不同的命运中,匍匐在不同的伤痕里,当飞机把我们的记忆带上九千米的高空,当火车轰隆隆的把我们妩媚的青春碾碎,我是那么难过地,难过地哭了。
1、你回首看的越远,你向前也会看得越远。
2、如果你竭尽全力,你就没时间担心失败。
3、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4、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
5、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要过于自责。
6、时间并非良药,任何事情都会有输给距离和时间的那天
7、爱情没有完美,完美的爱情就不是爱情了。
8、痛不痛只有自己知道,变没变只有自己才懂。
9、成功之时不可忘了过去,失败之时记得还有未来。
10、你没必要向每个人诉说你过去的种种不堪
11、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12、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
13、柠檬不该羡慕西瓜的甜
14、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终会结出甘甜而柔软的果实。
15、给胜者以奖励,给败者以惩戒。
16、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都改变不了。
17、要想幸福一点,心就要简单一点;要想洒脱一点,对生活要求就简单一点。
18、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19、错不在生于何境,误止于踏步无行。
20、事到万难须放胆,人处逆境须从容。
21、别人在忙着改变,而你在忙着埋怨。
22、生命太短,没留时间给我们每日带着遗憾醒来。
23、人生是条无名的河,是深是浅都要过。
24、宽恕不是忘记,也不是赦免,而是放过自己。
25、其实活着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么活着
26、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
27、回首来时路,一切的快乐和痛苦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片段。
28、当坚强成为你唯一的选择,你才知道自己可以有多坚强。
29、生命充满了失望,年轻,是最残酷的武器。
30、能让自己登高的,不是借用他人的肩膀。
31、大度的人每晚睡觉前会原谅所有的人和事
32、人的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有时眼睛一红心也就黑了。
33、有些事不要逞强,有些人不必勉强
34、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
35、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36、时间不一定能证明很多东西吗,但一定能透很多东西
37、时间会给你想要的一切
38、平凡是福,不思进取是罪,堕落等于罪上加罪。
39、勉强应允不如坦诚拒绝
40、成熟不是事故,简单更不代表单纯。
1.秦时明月的经典语录
2.百岁先生杨铎经典语录
3.感悟人生经典语录
4.人生至理经典语录
5.人生哲语经典语录
6.人生真相的经典语录
7.人生迷茫经典语录
8.茶悟人生经典语录
9.人生誓理经典语录
【岁月中的人生散文】推荐阅读:
人生目标「散文」09-08
茫茫人生抒情散文07-16
人生百态的散文10-01
感悟人生优美散文11-10
人生哲理优美散文11-13
《如果人生只是初见》散文05-30
人生没有如果优美散文09-08
第二人生情感散文11-10
人生感悟经典散文11-10
茶与人生的感悟散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