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小脚丫》及教学反思(推荐10篇)
设计思路:
小班阶段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最贴切的自身开展。小脚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对于我们小班的孩子,每天午休起床都会玩玩小脚丫,幼儿对身体的初步探索有着强烈的兴趣,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根据小班幼儿“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的特点,在活动形式的安排中,着重幼儿的直接体验,通过说、看、摸、动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比较,认识脚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生活、对自己成长的热爱及渴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激发幼儿对成长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自己小脚的作用和特点,知道脚会随着人体而慢慢长大。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初步谈论过小脚,了解脚的基本结构(脚背、脚跟、脚底、脚趾头);
幼儿完成过小脚印的美术作业
物质材料准备:幼儿的小脚印地垫、室外的脚印画、幼儿小时候的小脚印。
活动过程:
一、利用歌表演《我有一双小小手》和游戏活动引出提问:小手对我们这么重要,那小脚对我们是不是也一样重要呢?
二、小脚是我们最需要的好朋友,我们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脚。
1、说一说:我的小脚会做什么?
2、做一做:我的小脚会做什么?
三、认识小脚,和小脚丫做朋友。
1、伸出小脚看一看,和小脚做朋友。
2、帮小脚活动一下(擦擦脚背,搓搓脚跟,揉揉脚趾头)。
四、谈一谈:为什么有些人的脚大,有些人的脚小。
1、观察比较,谁的脚大。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谁的脚小。
2、感知小脚和我们的身体一样,会慢慢长大。
五、玩一玩:关于小脚的游戏。
1、小脚变变变。
2、踩脚印。
3、小脚在哪里。(找脚印)
六、帮小脚找朋友,保护小脚。
活动廷伸:
1、活动区中继续开展踩脚印的活动。
2、开展游戏活动:大脚和小脚。
教学反思:
科学教育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自己小脚的特征和特点,了解自己的小脚丫及其简单的功能,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体验穿大鞋的乐趣,锻炼身体的协调性。
3、初步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并能产生愉悦的情绪。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成人的鞋子(每人一双)、歌曲《大鞋和小鞋》、布置一块地毯。
2、收集相关视频及自选的音乐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对小脚的认识,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难点: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脚的作用。
设计理念:
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始终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努力使幼儿达到“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理解地学”的目的。以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自主探索、观察,自由讨论、交流。运用合作,师幼互动的形式,以幼儿为主体思想,教师起引导的作用,结合新的理念而进行教学。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依赖性较强,在每天入园和离园中都发现他们基本是父母抱来抱去的。我们在要求家长放手让幼儿自己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孩子的哭闹和家长的不舍。如何解决这一老大难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从孩子入手,让孩子通过对小脚丫的认识及和小脚的游戏。进而了解小脚丫的用处,对其产生兴趣,从而开展了“可爱的小脚丫”系列活动。
活动中我利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观察讨论交流。通过看、摸、说等多种途径与小脚互动,让孩子初步感知自己小脚的特征和特点,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喜爱自己小脚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师:宝宝们!猜猜看我们身上会走、会跳的是什么?(对,是可爱的小脚丫)2、师:我们大家都有可爱的小脚,今天我们来和小脚丫做游戏,好吗?
(师生一起脱袜子)师:咦,好像长得都差不多,我都认不出是谁的了?
3、碰一碰小脚。(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用小脚丫碰碰打个招呼感受与同伴触摸时的快乐。)
二、幼儿自由探索操作,了解小脚的特征及名称。
1、师:你有几只小脚?小脚上有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把小脚动一动、数一数、扰一扰、闻一闻就知道了?
2、幼儿自由探索,师巡视个别给予帮助。
3、幼儿说一说自己探索小脚的奥秘。
4、老师帮助幼儿认识脚背、脚底、脚跟,知道它们的名称及所在部位。
三、帮助幼儿了解脚的作用。
1、师:我们的小脚可以干什么?
(幼儿说一说 :跳圈、踩高跷、跑步……)
2、我们小脚的本领可真大!小脚还能做些什么事呢?
看视频:脚弹钢琴、写字等
3、师:小脚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还能和手一样很能干。
4、师生一起随音乐游戏:小脚丫小脚丫,真能干走一走,跳一跳转个圈圈跑回来
四、游戏:穿大鞋
1、师:哎呀,脚踩在地毯上感觉有点冷啊!天冷了,我们怎么来保护小脚啊?
幼儿相互讨论交流大人有大人的鞋子,小孩有小孩的鞋子,要是我们穿上大人的鞋子,那有 多有趣啊!
2、幼儿寻找自己带来的妈妈爸爸的鞋子穿上大鞋后自由活动,走一走,跳一跳,踢一踢,感受穿大鞋的乐趣。
五、穿回小鞋,整理大鞋
1、师:妈妈爸爸的鞋子真大啊,我们小孩穿着太不方便啦,我们还是穿回自己的小鞋去到外面去玩吧!(把妈妈的鞋摆放成整齐的一排)
2、师生随音乐一起学小鸟飞离开活动室。
六、活动延伸:
1、生活活动:洗脚2、区域活动:
智慧宫:找脚丫、对鞋子。
巧手宫:装饰鞋子、拼脚丫。
游戏宫:踩脚丫、印脚丫。
小舞台:大鞋和小鞋、脚丫操。
教学反思:
小班阶段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兴趣,本次活动选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脚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仔细观察它,在游戏中萌发幼儿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我认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根据小班幼儿“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的特点,在活动形式的安排中,着重幼儿的直接体验,通过看、说、摸、跳、玩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认识脚的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活动中加入了“穿大鞋”这个游戏,孩子们穿上爸爸妈妈的鞋后,心情会很激动,通过走一走,跳一跳等活动,感知到了妈妈的鞋子大,自己的鞋子小,又结合了大小的认知概念。这一设计符合小班孩子爱穿大鞋的特点,真正体现了玩学交融,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使孩子得到了发展。
实践下来,我觉得孩子虽然比较开心,可是和我预设想象的还有距离,孩子由于老师的考虑不周,没有形成较好的规则意识,通过反思,我发现了需补缺的地方,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更仔细的考虑问题,要做到做一百个准备!
设计意图: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蔬果舞会”的主题活动。随着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蔬果。一次,不知是谁把葡萄和西红柿放进了金鱼缸里,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与议论。经了解得知,原来他们是想给金鱼喂食,结果发现蔬果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下面。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生成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张桌上放有苹果、香蕉、葡萄、西红柿、土豆等蔬果,一盆水,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师:这里有许多水果、蔬菜,小朋友快来看呀!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指点着,议论着。有的描述着它们的形状,有的回味着它们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们的重量……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葡萄、西红柿、土豆呢?
孩子们争论起来,有的说会沉到水底,有的说会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说会在水的中间。
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可以使用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间。
在实验操作前,考虑到小班孩子的能力水平,教师准备了直观形象的记录卡和蔬果图片。不作任何提示,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为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玩一玩,比一比。
师: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
孩子们把它们一一放进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然后在另外一张记录卡上验证记录。“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他们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三、讲一讲,议一议。
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我发现苹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红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师: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幼:为什么大的西红柿能浮起来,而小小的葡萄却沉下去了呢?
师:这个问题要留给小朋友们去动动脑筋,找找答案。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要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想办法,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西红柿沉到水底去,让葡萄浮到水面来?
(孩子们在玩耍中获得了蔬果沉浮的经验,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引发了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兴趣。事实上,这一活动仅仅是一个系列探究活动的开端,以后的活动可以根据幼儿探索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进行延伸。)
教学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这个活动总体上比较满意。在玩水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发现和获得初浅的“沉”“浮”经验,帮助幼儿归纳和形成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让孩子们做简单的记录,目的是让他们通过记录蔬果在水里的沉浮状态,并且根据蔬果在水里实际的沉浮状态来验证原有的猜想,调整自己的认识,使幼儿感知到:事物要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一切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激发了幼儿极大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他们总是不停的看、听、摸,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去探索,去了解感兴趣的事物。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所以在本次活动中创设了去动物园情境,让幼儿听一听声音,动手制造声音,到最后的感知声音,充分让幼儿感知声音的有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能够利用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制造声音,感受声音的乐趣。
2.初步感知声音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
能够利用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制造声音,初步感知声音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生活中各种声音ppt,各种纸、杯子、瓶子。
2.六个透明的瓶子装有不同数量的软硬糖果。
活动过程:
一、以去动物园的情境导入
让幼儿听各种车、各种动物、自然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乐趣。
二、幼儿自己动手制造声音
为幼儿提供各种纸、杯子、瓶子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制造声音。;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小结:教师以幼儿制造声音时拍的照片进行小结,材料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用的方法不一样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三、根据糖果的软硬与数量不同,探索声音的不同
1.装有两罐数量不等的硬糖,让幼儿猜测声音的大小。
2.装有两罐数量一样多的软硬糖,让幼儿通过摸一摸感知声音的不同。
3.装满的两罐软硬糖,让幼儿了解装满了没有声音。
教学反思:
整个环节层层深入,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入手,再去发现声音、感知声音,而后启发幼儿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了解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每个环节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奇妙的声音,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学习品质。
活动由来
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班上的孩子缺乏推小椅子,爱护小椅子的方法和意识。虽然教师也采用了随时指导和提醒等方法,但收效不大。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活动使幼儿能够将推椅子这一常规要求曲被动服从变为主动实行,最终内化成习惯。
活动目标
1.知道离开位子要推好小椅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2.掌握用双手轻轻推小椅子的方法,知道要爱护小椅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推椅子的常规要求,有刷画的经验。
2.材料准备:椅子2把,1把外观上比较完整,l把外观破损,魔法纸(画有笑脸和哭脸的白色蜡笔画),刷子、水彩 掌握用双手推椅子的方法,知道自身行为和椅子的“表情”相联系的。
活动难点
能根据自己小椅子的表情”,自觉地调整行为。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1)以拟人化的形式把“椅子客人”介绍给幼儿,引导幼儿比较并说出两把椅子在外观上的区别。
(2)分别将画有笑脸和哭脸的两张魔法纸贴在两把小椅子上,并用施展魔法的形式,用刷子蘸上神奇的药水(有色颜料)刷在魔法纸上,将两种表情刷出来。
(3)提出问题。为什么一把椅子笑了,一把椅子哭了呢?
分析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在“小椅子的外观”和“小椅子的表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这样既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和探知欲,支持幼儿专心倾听,也有助于他们对后面故事情节的理解。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另外,为了易于幼乳后面的操作,教师在此环节还要让穗们直观地看到刷表情的过程,了解其中的方法。
2.情景故事。
(1)情景一
外观破损的椅子(哭脸):我的朋友离开位子时忘记把我送回家,把其他小朋友绊倒了,我很伤心。
外观完整的椅子(笑脸):我的朋友离开位子时,就会把我推到桌子下。(教师示范)
(2)情境二。
外观破损的椅子(哭脸):我的朋友用力推我回桌子,身上撞出很多伤,好痛啊!
外观宽整的椅子(笑脸):我的朋友会用双手轻轻地把我推回家(教师示范),我现在还是这么漂亮。
分析
两把椅子前后的对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情境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幼儿在“小椅子的表情”和“小朋友的行为”之间建立联系。活动中,对话要简洁明了。易于幼儿理解和比较。教师可以利用动作和语言,对如何正确地推椅子进行强化性的示范和讲解,以巩固幼儿正向的行为。
3.提出问题。
(1)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小椅子才会笑?
(2)想想自己的小椅子是哭了,还是笑了?
分析
在这个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等方法,帮助幼儿归整思路,加深理解。但因为这种逻辑性的语富表达对小小班幼儿有难度,所以教师还可以在幼儿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后,进行适时的引导和强化。
4.亲自体验。
(1)幼儿按桌到老师处领取魔法纸。
(2)教师观察幼儿离开位子时推椅子的行为表现,发给相对应的表情画。
(适当进行提示)
(3)幼儿刷画,看表情。
预想及指导策略:对刷出笑险的幼儿,教师予以肯定其行为,给予鼓励;对刷出哭脸的幼儿,教师引导其反思自己的表现,尝试正确的方法。
(4)提问:我们的小椅子为什在笑?
分析 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随机观察,一方面要观察幼儿接受理解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幼儿所反映出的问题,给予再次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的常规行为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特别是针对“推”这个动作,一定要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中去体验。
同时,幼儿在刷画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进一步帮助幼儿感知画中的表情与自身行为的直接关系。指导幼儿调整自己的行为,肯定幼儿积极的表现,使他们对遵守推椅子的常规产生兴趣,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结束环节。
(1)将椅子放在~起,比比谁的笑声最大。
(2)请幼儿将椅子搬固原位,去盥洗室。
分析
此环节是为了让幼儿感受快乐,肯定自我,并培养幼儿将所学的本领迁移运用到实际的活动申表,巩固他们在活动中取得的新经验。
教学反思
在小小班进行有效的常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搭建适宜的支架,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去自觉地理解,接纳并遵守相应的规则呢?
教师在本次活动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幼儿在玩情景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感受和掌握新经验。小椅子拟人化的设计手法,加上适宜的情境支持,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教师通过赋予小椅子以感情,从情感入手,尝试通过哭脸和笑脸两种幼儿喜欢并能理解的形象,引导幼儿在自己的行为与小椅子的表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这样的方法对于幼儿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变为因产生情感共鸣而去主动地爱椅子,去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等方面,都是十分有效的。
设计意图:
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看到各种轮子。例:车辆轮子、溜冰鞋的轮子、玩具物品的轮子、钢琴轮子、卷帘门轮子以及工厂的机器轮子等。这些轮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材料不同……。它们是我们生活中极其平常但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为了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激起他们对事物探究的兴趣,特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发现轮子是圆形的,会滚动,它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2、帮助幼儿了解轮子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带幼儿观察各种有轮子的物品。
2、教具:投影仪:健康车、小童车各一辆;一壶水;各种有轮子的玩具;一头劈开l0cm左右的长竹竿一根;中心有横轴的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木块各一。
3、学具:每桌一只篮子,篮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轮子,三角形、长方形积木。操作卡片《请你添上轮子》、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篮子里有好多玩具,请你们拿一件或两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刚才你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出轮子这一话题。)
二、实验,帮助幼儿了解轮子是圆形的,会滚动。
1、你看到轮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或三角形的?如果用长方形、三角形做轮子会怎样?
2、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教师把有横轴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木块分别插进长竹竿劈开的一头,在桌上推。问:用长方形、三角形做轮子,这辆小车怎样了?用圆形做轮子,这辆小车怎样了?师小结:刚才我们做了实验,知道了圆形)做轮子,小车才可以滚动,并滚动得快。
三、引导幼儿观察轮子,了解轮子的多样性。你知道轮子有什么地方不同吗?师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找找、比比,发现轮子的不同之处。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小结:轮子有的大,有的小;中间有空的,有实的;有的轮子宽,有的轮子窄;有的轮子上还有花纹;有的是橡胶做的,有的是塑料做的,有的是……轮子各种各样。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轮子能省力。过渡:人们真能干,造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轮子,用轮子有什么好处呢?
①请幼儿说说:用轮子是不是省力呢?我们来做实验。
②做实验1:请幼儿用手拎水壶;用小推车推水壶。;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什么同样的东西,用手拎不动,而放到车里就能推动了?
③做实验2:抱同伴;用小车推同伴。哪样省力?为什么?
幼儿讨论师小结:轮子除了会滚动,滚得快,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省力。所以人们造出了好多有轮子的东西来为我们服务。丰富词语:省力。
五、引导幼儿讲述轮子的应用,扩展幼儿知识。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有轮子?为什么要装轮子?幼儿讲述。老师这里也有好多东西有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六、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轮子都是圆形的,会滚动,轮子还能省力,给人们生活带来好多方便。(把操作卡片放到投影仪上)老师这里有好多东西没有轮子,它们很难过,我们来看看是谁?(沙发、童车、小轿车、推车……)没有了轮子会怎样?(无法滚动,不能为人们服务)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吧。画什么形状的轮子?(圆形)课后我们一起来画,好吗?
活动延伸:
1.请你添上轮子。
2.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各种轮子。
教学反思:
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设计思路:
《颜色宝宝找朋友》选自小班教材。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对小班幼儿来说逻辑性强,比较抽象,幼儿容易混淆。《纲要》中说,幼儿是有积极主动学习能力的人,那么怎样设计活动才能让幼儿更好更快的识别三种颜色,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呢?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科学和艺术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情景游戏让幼儿认识了红黄蓝三种颜色,对他们进行相同颜色的配对,又设计了有趣的美术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
2、尝试将相同的颜色进行配对,在绘画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音乐《找朋友》;红、黄、蓝三色胸卡、三种颜色房子。
2、节奏乐《撕报纸》;白色水粉纸;红、黄、蓝三色水粉;毛笔、调色盒;红、黄、蓝三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喜欢)今天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引导幼儿分别辨认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卡片宝宝。
(二)游戏活动——找朋友
老师:我们和颜色宝宝一起游戏吧。红色和红色是好朋友,黄色找黄色做朋友,蓝色找蓝色做朋友,先看老师示范一次。
备注:游戏重复2至3次
(三)送颜色宝宝回家
教师:小朋友开心吗?我们休息一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把颜色宝宝送回家吧!红色的颜色宝宝住在什么颜色的房子里?黄色宝宝?蓝色宝宝呢?
(四)有趣的美术活动
教师:我们和颜色宝宝一起听音乐来跳舞吧!音乐开始的时候,小朋友把笔放在喜欢的颜色宝宝那跳舞,音乐停,我们就到白纸上休息。注意我们找空的地方休息!
(提醒幼儿笔在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
1、幼儿开始操作
2、颜色宝宝手拉手
引导幼儿用相同颜色的油画棒将颜色宝宝圈起来,然后帮助他们将相同的颜色手拉手成为好朋友。
(五)结束部分
教育幼儿在生活中也要多交朋友,和朋友之间友好相处。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是以游戏为主的来自生活的综合活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情景游戏及有趣的美术活动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活动中师幼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敢于表现、敢于操作,使重点教学内容较顺利的完成。
教育意图:
对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采取了多种教育方式,包括平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的多种教育方式等,但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最近,我就发现班上大多数幼儿习惯在教室里吃早餐,吃完早餐后幼儿就顺手将塑料袋和牛奶瓶等垃圾仍在地上或放在抽屉里,而且桌子上也弄得很脏。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想到了用实际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真正从认识、情感上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不仅没有讲卫生,而且也没有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社会领域活动——《我是老师的小帮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乱仍垃圾,不讲卫生是一种不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初步讲卫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幼儿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3、使幼儿懂得自己有一双能干的小手,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会劳动是光荣的。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学的儿歌《小小手》;
2、图片准备:几张清洁工打扫卫生时的图片;
3、物质准备:若干块檫桌布,若干把扫帚。
活动过程:
1、以儿歌《小小手》做为导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念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 双小小手,会洗脸来会梳头,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提问:“儿歌里说的是什么呢?”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由阐述)
2、提问:“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小小手,那你们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幼儿自己回答:我会帮妈妈洗衣服,我会帮妈妈洗碗,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吃饭……
3、出示图片 提问:“图片上是谁呢?她在干什么?
幼儿:“是清洁工,她在打扫卫生。”
老师:“清洁工打扫卫生辛苦吗?你们以后还会乱仍垃圾吗?”
4、提问:“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没有垃圾?是谁仍的?桌子上干净吗?怎样才能让教室变干净?”
(让幼儿明白老师也是幼儿园的清洁工,让小朋友自己打扫卫生也就是帮助老师,使他们知道以后不能乱仍垃圾。)
5、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性劳动,强调每一组幼儿具体分工,老师分发清洁用具给幼儿。
教学反思:
生活琐事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很多不起眼的琐事都有着很大的教育潜力。小班幼儿可塑性很强,他们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都是完全能够进行教育的,对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职责。老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候,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幼儿在家时,家长可以让幼儿做一些简单家务,一方面让他们体会劳动是光荣的。另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相互结合,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孩子,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小班科学活动:小喷泉
设计意图:
孩子们总是对“水”充满兴趣,常常趁我们不注意时,喜欢用手捂住水龙头,让水喷射出来。而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孩子们也喜欢上了和饮料,剩下的饮料瓶也是随手一扔,我想结合废旧塑料瓶来激发与水来结合,通过孩子自行动手制作一个小喷泉来引发孩子探索的兴趣,并培养从小节能环保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探索组装“喷泉”装置的正确方法。
2、乐意参与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PPT、塑料瓶人手一个、长短不同的吸管若干、橡皮泥若干、脸盆若干、实验标记标记人手一份、喷泉样品若干。
活动重点:运用材料组装喷泉装置。
活动难点:能按正确的顺序进行组装。
活动流程:
意图: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我们去看看巧虎有什么新发现,这是什么?(喷泉)
2、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喷泉。(老师示范吹)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过渡: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动手做一做!
意图:通过讨论步骤,幼儿尝试组装喷泉。
1、观察成品并进行讨论,提问:我的小喷泉需要用到了哪些材料?
小结:制作喷泉需要塑料瓶,吸管和橡皮泥。
2、猜想喷泉的组装顺序。
3、自由尝试组装喷泉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选择自己认为能成功的顺序进行组装。
(2)吹气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实验成功的记录:为成功的方法贴上笑脸标记。
意图:通过集体分享交流,提升活动经验
1、集体讨论:分享实验成功的经验。
提问:
(1)按照哪个顺序进行组装才能产生喷泉?
(2)为什么组装顺序正确还是不能产生喷泉呢?
小结:组装喷泉时先插吸管,再用橡皮泥紧紧地封住瓶口。
2、看录像,感知原理
提问:
(1)向哪一根吸管里吹气能产生喷泉?
(2)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听巧虎说一说。
小结:原来空气从短管进入挤压瓶子里的水宝宝,水宝宝就会从长吸管里喷出来。
3、幼儿再次尝试,体验成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小班制作活动,因此整个活动的重点:乐意探索组装塑料瓶喷泉的方法。自主进行探索制作喷泉的方法。在制作活动中发现难点是尝试用橡皮泥将塑料瓶口封住并不漏气。只有不漏气才能验证实验制作的成功。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为通过谈话活动初步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观察实验成品,自己动手尝试组合;第三环节通过自由尝试通过向瓶中吹气产生喷泉,检验实验装置是否成功。最后环节回归生活让幼儿观看生活中常见的汽水和糖果也会产生喷泉,并鼓励幼儿观察现象,并对此产生探究兴趣。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制作活动完成比较困难,因此我在制作的步骤上进行了简化,帮助幼儿先剪断并帮助幼儿将长短吸管先黏住,这样简化了制作过程。幼儿只需自主探索是先查吸管还是先封口的步骤,且如何用橡皮泥把瓶口封住不漏气即可。在尊重幼儿自主进行探索的前提下,老师也要协助幼儿。例如,在课前准备装水环节,帮助幼儿放入适量的水,这样保证制作的成功。可以在吹气环节鼓励幼儿同时操作,帮助幼儿感受向长短吸管中吹气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在活动中,应该鼓励幼儿多说自己的想法,由于自己课前准备不够充分,物品放置不到位,因此对于重点提问及追问没有很好的把握,应将自己的语言更精练,例如,在操作图示中提问“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瓶子不漏气的?”“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当幼儿说不清楚时,可以让幼儿做做动作,老师帮助幼儿小结提炼动作。应在制作效果未成功时,让幼儿观看成功吹出喷泉的现象,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小脚,了解小脚的功能。
2、尝试脚丫取物,拓印小脚,体验脚丫游戏的快乐。
3、初步了解爱护小脚丫的小常识。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彩泥、地垫、鞋架、课件
活动过程:
一、首先请小朋友在毛巾上把自己的鞋子擦干净,然后跟随老师到地垫上做一下热身运动
(小脚小脚动起来小脚小脚跑起来小脚小脚跳起来)
1、请小朋友脱下自己的鞋子和袜子,加上顺口的儿歌:缩起小脖子、伸长小鼻子、钻进小洞子,然后把鞋子放在鞋架上摆放好
2、跟小脚打个招呼吧(小脚你好)认识自己的小脚,数数每只脚有几个脚趾头
二、把小手藏起来,尝试用小脚把纸捡起来放在篮子里
1、尝试之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把纸捡起来的,很多小朋友说用脚趾头,孩子在玩中学到了知识
2、老师提问:小脚还有那些本领?
孩子们积极回答:骑自行车、跑、跳绳、单脚跳、双脚跳等
3、我们的`小脚真能干,抱抱它吧!哎呀!小脚太脏了,怎么办呢?在这里起到了教育的作用,教育幼儿要勤洗脚,换袜子,要讲卫生。
4、以谈话的方式教育幼儿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小脚,不能光脚踩坚硬得东西,以防伤到我们的小脚。
三、小脚印
1、准备多种颜色的彩泥,请小朋友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印上自己的小脚印
2、和小朋友一起欣赏自己的小脚印
3、穿袜子
缩起小脖子、钻进小洞子、伸长小脖子袜子就穿好了,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小脚印带回家让爸爸妈妈看一看,等到你上大班的时候再来比一比你的小脚长大了吗
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小脚丫》及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美术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春天》07-28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认识颜色》及教学反思10-07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气味瓶》及教学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