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服务
作者:陈赛英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小学
摘要: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应为阅读教学服务,要合理处理现代化媒体和学习语言、激发想像、陶治美感的关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 :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读书氛围;酝酿浓浓的情感;激发学生鲜活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 阅读教学 服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成了许多教师喜爱的方式。我们必须明白:现代化媒体的使用,仅是形式和手段,并不是目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为阅读教学而服务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这才是语文课的目的之所在。
那么,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其为语文教学服务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安塞腰鼓》一课教学:《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描写的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也才能凭
借它而释放其内蓄的伟力。作者是陕西人,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与倾心爱恋。而生活在南方的孩子缺乏对黄土高原的认识,对安塞腰鼓非常陌生,头脑中缺乏此类表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初步感受,我用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先感受安塞腰鼓的那种雄浑磅礴的火烈场面,然后定格于这样的画面,我再配以激情的导语引入新课:这就是作家刘成章倾心爱恋的安塞腰鼓,激昂澎湃,大气磅礴。让我们跟随作家的文字,走近安塞腰鼓,走近黄土高原,去欣赏,去感受„„
这样帮助学生超越时空的限制,创设比较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浓的阅读期待,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读书氛围
多媒体融图画,音效为一体,创造良好的视觉、听觉效果,既强化了学生的视觉形象感受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听觉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音乐情绪化的感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字内涵,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有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之后,适时适度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补充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营造美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读书,享受读书的快乐。
一位老师教学《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时是这样使用多媒体的。师:快读读这个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的读上两遍,等会儿读给大家听。学生身心投入地自由读书。然后教师让学生读读自己刚才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的。待学生说完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之后,教师加以肯定和评价。最后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树叶飘落的画面,轻柔的音乐响起,让学生陶醉在画面和音乐中,美美地读书,读得投入,读得动情。
用多媒体酝酿浓浓的情感
低年级学生还处于依靠直观形象进行思维的阶段,他们在学习语言、理解语
言、掌握语言的过程中,直观的形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理解文章中所描绘的事物时,更需要生动形象的支持。因此,抓住形象感,丰富和充实主观世界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关键,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或借助图画、实物、动作等帮助学生迅速的建立起形象感。
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南方的孩子对雪景很陌生,难以想象下雪时那番美妙的景象。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下雪啦,下雪啦!”这句,体会小动物们对大雪的喜悦和赞叹之情。教师运用多媒体先让学生看看美丽的雪景图片,说说看到怎样的景色,孩子们说看到大地一片雪白,树木披上银装,屋顶盖上厚厚地雪花。此时雪景在学生眼中清晰起来了,此时学生读“下雪啦,下雪啦!”,就有了些赞叹之情。但老师觉得还不够,又进一步让学生欣赏下雪的录像,伴着音乐和鲜活图像,学生情不自禁欢呼道:“下雪啦,下雪啦!”至此文字有了生命力,形成学生心中鲜活的表象。学生那份喜悦,兴奋之情酝酿到极致,可谓蓬勃而出。
用多媒体激发学生鲜活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够快捷、有效地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段落进行“重锤敲打”。当文字给予学生的形象不够清晰,不够深刻时,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有力的感官刺激,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披文以入情,感作者所感,悟作者所悟,从而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生本之间更深入的对话。请看《青海高原一株柳》片段教学:
师出示学生谈到的句子: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有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新条。师问从“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 的雷轰电击中”感受到什么?学生答感受到这株柳树生活环境恶劣。师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听声音想象,同时播放录音: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学生听到这样的声响中,脑中很容易想象着柳树在狂风暴雨中,冰天雪地中坚强不屈的身影。有的说仿佛看到了柳树枝干断裂,在风雪中瑟瑟发抖,有的说看到雷声中,雨声中孤独挺立样子,有的说柳树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长出来,它在咬着牙挺着„„至此,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的顽强不屈,与厄运不懈抗争的形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多媒体给了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正是这样的刺激激发了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自然而然进入文本情境之中,感作者所感,悟作者所悟。
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当网络的庞大功能为人们所认可,何不让让其充实语文课堂,让学生学会运用其功能,学会收集处理与语文学习有关的信息?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地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上网下载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评价。于是一个个闪耀着创新火花的答案诞生了。通过网上的查阅、交流和相互间的思维碰撞,点亮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总之,教师要吃透教材,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掌握现代化媒体出现的时机和数量。要合理处理现代化媒体和学习语言、激发想像、陶治美感,培养思维的关系,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让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佳效用。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常用的媒体形式及功能如下:
1.文本:用于讲课提纲、说明性文字等的呈现, 其功能为:阐述事实、概念、原理, 表述问题, 描述抽象事物。
2.图形:用于轮廓图、结构图、流程图、示意图等的展示。其功能为:形象表征事物形态, 直观展示事物间关系。
3.图像:用于实物图、人物照、景观照、插图等的展示。其功能为:再现真实事物静态特征、表现细节内容。
4.音频:用于课文朗读、背景音乐、解说、音效等。其功能为:为教学提供音乐、声响、解说。
5.视频:用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展现真实场景等。其功能为:呈现真实动态过程, 再现真实运动变化。
6.动画:用于过程演示、原理阐述等。其功能为:模拟运动过程, 突出事物本质。
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上述各种形式的媒体进行整合, 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多种感官刺激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 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方便快捷, 更利于教师的操作和学生的认知。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 但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电子教具”,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掌握好辅助性原则
是否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 应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 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 以最大功效发挥多媒体作用, 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 来选择使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务必摆正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性的位置, 要多尝试、多探索、多实践, 才能使多媒体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
二、演示实验不能被替代
在物理教学中, 演示实验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 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尽管计算机模拟可以带给人更加强烈的视听刺激, 更为细腻的物理过程, 更加直观的结果分析, 但它不具有实物实验带给人的真实空间感、实验可信度, 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对于课堂上不能演示的实验, 如危险性大、设备要求高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 学生不能身临其境的实验, 可以应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或视频播放。
三、切忌信息量太杂太多
信息量太杂太多, 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影响学生的消化吸收。计算机能储存大量的信息,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将与课题有关的内容悉数罗列, 而在使用的过程中, 受到时间的限制, 学生只能走马观花般欣赏课件, 重点、难点不能突出。对本应该重视的地方, 无法重视, 因而难以消化和吸收。
以下几种情况则宜用多媒体:
1.一些肉眼观察不到的现象, 过去我们只能借助挂图和模型, 通过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理解其意。若利用课件动画模拟微观过程,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2.一些实验器材体积小, 或者实验中现象变化微小, 远距离的学生难以看清楚, 可以使用展台和实物投影进行放大处理, 增大可见度。
3.复习课涉及的内容往往较多, 学生很难把这些知识条理化, 应用多媒体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串讲, 提高效率。
4.图表问题宜用多媒体。
总之, 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 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及实验条件的限制, 激活学生思维, 活化课堂气氛, 扩大学生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拓宽思维,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无论多媒体如何先进、优越, 它也仅仅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辅助工具, 而不是物理教学或教师的替代品。多媒体在辅助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它的优点,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的缺点,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它与传统媒体的恰当结合, 才能使它真正成为物理教学中的有利助手。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激发学生兴趣,优化学习方式
多媒体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它能通过声音、文字、动画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活跃学生的思维,还有因材施教,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尤其在教学的关键处,借助多媒体,把一些枯燥的文字表达成图文并茂的活教材,学生特别乐于接受。例如在讲授二次函数时,教师如用传统方法在板书中列表、建坐标系、描点、画图,势必占去大量宝贵的时间,如果教师事先做好课件,利用多媒体画图,教师只要轻点鼠标,整个画图过程就会分节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为学生节省大量练习时间。
2.多媒体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节奏较慢。就拿老师讲完课,学生板演来说,讲评完学生的板演题之后,其他学生做题情况老师了解的较少,这不利于查漏补缺,不利于整体提高。如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其他学生的练习放在展示台上讲评,这样一来,好的解题方法学生们会潜移默化地学习,一些共性的错误学生们会认识,以后避免自己犯类似的错误。多媒体教学也能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从而缩短学生接受新知的时间,拓展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课堂效率。
3.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教师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但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这还远远不够,像一些声音、图像、动画还有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进取,只有在不断给自己提出新问题之后,自身素质才能提高。学生也是这样,如果他们课上懒懒散散,心不在焉,他们势必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于是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也有一个新的要求,这就要学生课上课下对自己严格要求。其实运用多媒体上课是对教师、学生提出的双重挑战。
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1.多媒体演示不可替代板书。一些本来可以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也要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大量复杂文字、图表进行展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恰当的。比如有的证明题的证明过程手写往往比多媒体展示更好一点,原因是:证明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结果,应更具学生的认识过程和表达过程来书写,避免学生认为证明过程只能这么写;在板书过程中,教师整齐有序的板书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在教师边写边说的引导下,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多媒体演示只能起到告诉学生结果的作用;如果教师直接板书,可和学生互相交流,更具学生的意愿表达。
只有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才不至于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而被削弱。其实,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用来提高课堂教学不易解决的问题的。教师应该凭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通过师生之间的情绪感染,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新的教学当中去。另外事先做好的课件受思路的限制。用于课堂灵活性就难于表现出来。教师有可能因受课件的牵制而不敢改变原来的思路。
2.多媒体教学不易过多过花。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应是教学中主导,有些课件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加快了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常常是教师滔滔不绝,荧屏演示不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种学生通过课件跟着教师转的作法,使现代教育课件成为教师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的新式武器。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课件中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理解的时间与空间,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应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另外,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追求背景和音响效果的标新立异,应在教学内容上多下功夫,从而避免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现象的发生。制作精美、色彩协调的课件能让人赏心悦目,于是,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就片面地追求花哨性,让音乐更加悦耳动听、让画面更加纷繁复杂,让动画更加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是不是产生了出色的教学效果呢?实践告诉我们:这是不正确的。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的安排,要符合一定的心理认知规律,把教学内容放在学生可注意的范围内,而不应弱化他们的注意力。
3.多媒体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教具。目前许多老师制作的课件包括了整堂课的全部内容,由预习、引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课后作业等等,原本需要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却被现代教育技术完全替代。传统的实物模型教具仍有其优势:立体感强,更易于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亲自操作,亲身感受,从各个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老师的泛读也会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去,因为我们的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
4.并不是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以为有了现代教育就好,或者用得越多越好,只要是公开课,示范课,或重要的知识内容,必用多媒体,这是一个误区。观念最重要,我们上好课,教具只是辅助手段真正的好课是运用新的课程理念,追求学生的积极健康发展。而应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学生、教材、教法、学法等。就本课程而言是按人的思维习惯安排内容,教师更多的是一种引导,是和学生交流的过程,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过程。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空间更大,不易束缚学生的学习,也更易于展示教师所学,来驾驭学生,组织学生,根据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提高。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理解“彻底。鸿毛、兴旺、寄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3、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如:①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二)能力训练点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本文的语言之美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点拨、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三)解决办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可让学生画出关联词语,反复读,然后依据表达的意思逐层加以分析,从而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最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简介张思德。
(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怀念张思德
巴山蜀水多英雄,思德本是苦寒衣。
革命事业无贵贱,伐薪烧炭一心红。
虽言安邦赖股肱,平凡岗位亦建功。
石峡峪里埋忠骨,领袖名篇传域中。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本文以什么命题?(中心)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检查初读情况。
(可指名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勾画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学生大都会勾画出‘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语。“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只有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3)教师小结:这段话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4)齐读。
2、探讨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勾画这段的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教师引导: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然后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3)理解司马迁的话。
(可在理解句子含义之前,抓住“固”、“或”和“于”几个词语来理解。“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
(4)谈一谈生活当中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
(可让学生先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在班内交流。如董存瑞、雷锋、孔繁森、赖宁……)
(5)教师小结:这段话主要讲了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及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
四、布置作业
1.熟读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说说这两部分内容各讲了什么意思。
二、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论述的?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理解复杂句子的意思。
(投影出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就照你的办。)
①指名读、齐读。
②每句话讲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会接受、照办。)
③读这段话,注意句中三组关联词语。
(3)结合本段意内容,谈一谈党的队伍日益壮大的原因。
2、学习第四都分(第四自然段)。
(1)指读,思考: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3)抓住“死得其所”,正确理解“不怕牺牲”。
(这“里讲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不怕牺牲,当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要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不要因为莽撞、蛮干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牺牲。)
3、学习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
自读课文,思考: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这部分内容较简单,可让学生自学之后,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总结、扩展
l、朗读课文,体会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的?
(要使学生体会到课文所讲的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联系实际,谈学习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和和平年代涌现出来的模范,谈一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l、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把自己觉得需要记住的语句抄写下来。
过去的一年里,上海家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家化)宣称要成为一家创意型的公司。于是,元旦过后,公司的“格子间”被全部拆除,1000余名员工搬进了一个全新的办公空间,内有3个大酒吧、一个创意中心,连食堂都换上了液晶大屏幕――连续播放各种有创意的影像资料。
“首先要从客观上解放大家的思想,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脑力激荡。”上海家化总经理葛文耀这样说道。
从个人治理到群策群力
事实上,“群力”并不难做到,真正难的是“群策”,这也正是葛文耀需要更多“脑力激荡”的原因之一。
在以前,葛文耀更倾向于他一个人治理上海家化,当然,并非他本人不愿意放权给下面,而是苦于高管团队和中层领导人员中没有人习惯为他分担更多。20,上海家化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增长趋缓,导致业绩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公司战略对市场判断不准确、营销变革少。此时葛文耀开始意识到仅凭一己之力已经很难推动公司业绩向前发展,企业长远发展必须依靠流程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于是,一项名为“OGISM”的管理体系在此时应运而生了。OGISM体系被日本的许多企业备加推崇,但在中国它还是一个新的绩效管理模式。“当时,上海家化基于战略层面的思考更多集中于最高层,年初高管开个会,定下年度战略目标,年底再开个会评估一下全年的业绩,给部门打打分、排个序,为业绩好的员工涨涨工资……基本就这些,多年来一向如此。”在上海家化副总经理王茁看来,引入OGISM体系是公司对绩效管理的一个尝试。
OGISM对应5个不同的维度,其中“O”(Object)指目标,是一个思维框架、“G”(Goal)是分量目标、“I”(Issue)指是课题、“S”(Strategy)是策略、“M”(Measurement)是衡量标准。这5个不同的维度对应着不同层级的不同内容,分层次、分步骤实现规范管理,从公司最高层逐一分解到部门经理,“下面的人拿到这5个维度的同时也了解了高层的战略意图,5个维度中‘O、G’是针对高管层的,I、S和M主要是针对中层。”
OGISM体系最终被落实在一张表格上,王茁称之为“OG表”(见图所示),从公司最高管理层到各业务部门都有一张这样的表单。“OG表”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推广实施,在这张表上分出了哪些是定性目标、哪些是定量目标。
年初,总经理会写一个公司层面的“OG表”,各部门在理解上一级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依照相对应的5个不同维度撰写本部门的“OG表”,指标要求细化到本年度完成哪几件事、怎么完成、标准是什么等。部门经理撰写好的“OG”表上报总监,由总监判断该指标是否和公司战略匹配。公司每半年反馈一次各部门完成OG表的进度情况,年底作为考核部门和负责人的依据。
“至于怎么撰写‘OG表’上的指标,并没有固定的体系,比如各部门的‘O’怎么写,‘G’怎么写……只能参照上一级的,然后结合实际,撰写本部门的任务。”在王茁看来,OGISM体系不是实施战略思维的工具,只是绩效目标制定阶段的一个书面沟通工具。
绩效管理“三段论”
“我们要让员工的表现能被展示出来,被所有人看到,这样的优秀人才可以凸显出来。”王茁称,部门和员工的表现都要用数字和实际工作成果说话,对员工既是压力也有动力,绩效管理带动了及时评估员工的表现,并承认其贡献的良性循环,“每个季度、每年我们都要向股东汇报,在注重长期绩效目标的同时,也要达成中短期的绩效目标。”
注重绩效管理是公司提高运营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作为上市公司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在王茁看来,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即设定目标后要有沟通,执行过程出现偏差要有感知,要能纠偏,到了末期要检查结果的实践程度,再根据目标结果制定次年的战略目标。“企业管理中为什么会出现绩效管理这一概念,事实上是以前的战略和执行出现了问题,绩效管理是为了将战略和执行串联起来。”
完整的OGISM体系包含了“三段论”中的每一阶段,日本企业在OGISM的实施过程中是按周推进,这在步骤和程序上要比上海家化繁琐的多。所不同的是,上海家化并没有完全照搬日企的做法,而是有所改善。比如在撰写“OG表”之前,还有一个分析过程,被考核人员从公司角度分析可能遇到的机遇和危险会是什么,自己部门的优势、弱势又分别是什么……这个过程是长期实践摸索的成果,也是上海家化的独创。
“在绩效管理体系中,目标设定过程、绩效执行过程,以及检查过程三者缺一不可,其中执行过程最为关键。”为保证执行过程不出现偏差,上海家化实行月度经营分析报表体系和经营分析会议体系、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议和半年一次“OG表”跟踪反馈,“对于行政部门,要考核项目和服务的完成情况,再通过‘OG表’的回顾进行评估,这样就能保证整个公司战略都能在OGISM体系下执行,
”
“有了这些,我觉得我们的绩效管理体系基本完整,但还不是十分完善。”王茁对OGISM体系的理解是,OGISM是一个战略沟通工具,“战略思考的成果用它来沟通,更确切说是一个战略思考过程的记录工具。”
一枚硬币的两面
从内部管理角度来看,引入OGISM的目的是让上海家化的流程更顺畅,现在来看这一目标达成了,而且完成的还不错。目前公司各部门和各层级的沟通、表述都在这套OGISM体系下完美地运行着,但这并不意味着OGISM体系无懈可击。
“虽然OGISM让我们在绩效管理的沟通上有了一定的标准,但在战略及绩效目标的制定上,仍然得依靠上下层级互动、讨论得出,它对于我们如何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并没有太大帮助。”王茁说道。
现在上海家化长期战略和年度增长幅度更多依赖于高管层的集体智慧,区域性的战略或某些产品的增长趋势,要由事业部来定。“目标的设定最后还要取决于人而非工具,以平衡计分卡为例,它只是一个应用的工具,运用的好坏取决于人的技能水平。”
能看得出,OGISM体系其实只是基于绩效目标的设定,而绩效目标则必须在战略的基础上得出。目标设定的优劣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水平,所以这对部门经理人的战略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还没有找到基于经理人层面的更好的战略思考工具。”
除此之外,令王茁感到忧虑的还有各部门经理人“OG表”的撰写水平。年初,公司每个部门经理人都要撰写“OG表”,在OGISM体系中,部门主管层级的‘OG表’撰写最为重要,这就好比战场上的将领一样,经理人的素质是核心,工具只是一件武器,不见得有好的武器就能打胜仗,它需要资源调配、对战略的理解等各方面能力素质。
“OG表”体现出了撰写人水平的差参不齐,这也正是王茁所谓的“OGISM体系并不完善”,“OG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年终指标的完成情况。王茁说,在这些“OG表”中有的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但有的就比较糊涂,内在关联性差。上海家化有大大小小20多位部门主管,让王茁欣慰的是,现在合格的‘OG’表能占到50%左右,而在刚开始时只有20%.“经过这么多年的推广实施,各部门的经理人已经意识到了撰写‘OG表’的重要,他们也都很重视,但有的人确实是思维、表达能力不够强。公司虽然也有一些针对如何撰写OG表的培训,但更多需要经理人自己的悟性。”王茁说道。
重要的是战略
从外部市场的角度来看,上海家化之所以在年决定实施绩效管理,更多是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让公司战略比较明确地制定、沟通,也为了让考核有一个预先的约定,改变以往无预先约定,只在事后进行评估的局面。
在王茁看来,“无论是绩效管理还是绩效考核,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上海家化当初推行这套OGISM体系也并非立竿见影,连续做了3年后才有效果。”
OGISM体系在一些外资企业中也有实施,不过,相比之下外资企业可能更多依赖流程管理来实现高绩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员工的创造性,同时将岗位职责细致分解,导致员工的工作幅度较窄,难以了解企业运作,比如一个好的创意可能要通过无数审批。
而上海家化的优势就是组织结构扁平化,工作效率相对较高,这就使得OGISM所发挥的作用相当明显。“员工常会提到,吸引自己留在家化或来家化工作的重要理由――工作的丰富性,你能参与和影响的领域比较大。当然,代价是要照顾到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做产品销售的要兼顾品牌、市场等工作,做产品研发的要参与市场分析的工作……”
基于宏观市场的战略是随时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所以,部门经理人对战略的思考能力被王茁一再提起。在他看来,“在类似上海家化这样的竞争性国企中,战略的体现比外企和民企更为明显,因为外企的战略是由总部决定的,民营企业的战略更多集于老板一身,比如外企在国内投放的广告、创意和投放目标在国外早已完成,只需要翻译成中文拿到中国即可。而对于上海家化来说,从广告创意的产生到投放,需要多个部门经理人协作才能完成。”
目前,除跨国企业外,上海家化是国内最大的化妆品上市公司,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这家公司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5%.所以,对于当前的上海家化来说,不仅追求增长的速度和数量,还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时尚性,这就对人才、观念有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也会涉及到流程的调整,如何兼顾效率的提高、质量的保证、成本的减少,是未来最大的挑战。
这些战略层面的思考看似很宏观,事实却和绩效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比如对于成本、质量、时间的控制,研发部门在撰写“OG表”时,这些因素都是首先要考虑的。包括思考什么问题、有哪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得到哪些部门的支持等,统统要转化到“OG表”里。
2010-08-09 23:45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2
3当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加快综合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体结构, 我市在上项目、跑资金、扶持各类企业发展、推进经济进程的同时,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凸显 ,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新跨越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而职业教育是培养初、中级技能 型人才的基地,是服务经济的主阵地。因此,加大职业教育力度,让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区域 经济服务,便成为最紧迫、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和谐临江中的重要意义(一)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水平的需要
从我市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立足丰富的矿产、生态、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特色经济、主攻民营经济、壮大园区经 济、提升劳务经济已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 者和初、中级技术人才的支撑。新农村建设中也迫切期盼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 型农民。通过职业教育和各种长短期技能培训,有助于改善我市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者综 合素质,可使就业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是我市开发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我市属于经济后发展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并不能保证充分的就业。全市每年需要就业的劳 动力为5000人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待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却出现了“用人单 位在我市招工难、我市待就业人员从业难”的情况,原因归结于待就业人员素质偏低,用人 单位找不到合适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能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可提高城乡劳 动力的就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三)发展职业教育是突出地域特色、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进程的需要
我市谋划了硅藻土工业集中区、金属镁工业园区、冶金铸造工业园区及长白山生态产业园区 四个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的目标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人力资源充分 发展”这就对人力资源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而农业、建筑、电力、冶炼等工业不仅需要 劳动力,更需要的是中、高级技术人才,如电子信息等行业,同样需要高新技术人才。因此 ,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于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城市建设进程。
(四)发展职业教育是构建和谐临江、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难以升入普能高中的青少年,他们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 ,或者来自于社会弱势阶层。通过在职业学校就读,享受国家资助,既减轻了学生家庭经济 负担,也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使他们有了就学的机会,为今后发展创造了条件,达到“就 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缩小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是构建和谐 临江、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措施。
二、加强领导、真抓实干,推进职业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中稳步发 展(一)科学决策、准确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围绕我市的产业规划,根据我市的经济现状,在聘请有关专家就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促进地 方产业发展进行充分调研后,我们大胆提出“锁定人才市场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专业 瞄准市场走势、突出技能教学特点”的职业教育新理念,明确职业教育要贴近市场、贴近企 业,设置的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考核和评估标准都必须以地区经济发展为导向,使职业 教育与市场、企业无缝隙不远离。
(二)积极协调、开放办学,职成教共促经济发展
根据我市区域特点,我们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为辐射, 面向社会、面向岗位进行各类培训。企业在哪安家,人才培养就跟踪到哪,哪里有剩余劳动 力,转移培训在落实到哪,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启动职业 教育和成人教育富民行动,大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积 极实施返(在)乡农民工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通过灵活教学、送课下乡等途径,培养造就 有文化、懂技能、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加大对下岗再就业、劳动力转移等技能培训,充 分发挥我市职教中心的骨干专业、实训基地等资源优势,突出“做中学、学中做,做学相结 合”等特色,使学员掌握技能,学本领深入浅出,理解透彻。
(三)力创特色、开拓创新,突出职教中心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龙头作用
我市职教中心积极改革办学模式,注意研究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根 据市场所需培养人才,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努力扩大服务功能,把办学触角延伸到社会 各行各业。一是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先后与青岛、大连、长春以及本地的10多 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的协议;二是工学结合,开 展半工半读、活性教学。职教中心组织学生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顶岗实习,允许采取工学交替 的形式来完成学业,实行灵活学分制,授满学分就可毕业;三是灵活办学,开展多元化的办 学模式。在办学过程中,除进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外,职教中心还确立了继续教育、学历教 育、计算机应用培训、再就业培训、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等各类短期培训,收到了良好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 应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它和普通教育相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的更直接、更紧密。当 前,我市经济发展急需能在第一线从事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
(一)围绕发展目标,着重抓住“一个重点”工作,实施好“四项工程”
1抓住“一个重点”工作。我市174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65万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有 着巨大潜力。要抓住农村这个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面向农村招生规模,提高乡镇 初中职教办的办学效率,认真实施好“三个三分之一方针”(三分之一的学生实现升入高等 院校的愿望,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城就业有一技之长,三分之一的学生回乡务农掌握一两项实 用技术)。
2实施好“四项工程”。继续实施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工程。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大 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职教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建设一个20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为通钢集团、大栗子矿业有限公司、临江林业局机械厂、临江林业局刨 花板厂培养技术工人,为低保家庭适龄子女的就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下岗就业和农村剩余劳 动力培训做好人才培训保障工作。二是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技 术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我市职教中心、农民 文化技术学校和农村中小学的作用。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广泛开展灵活多样、实用高效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三是实施“技 能型人才培训”工程。做强白山市级骨干专业(机械加工专业)的建设力度,加大数控技术、计算机专业(机械加工专业)的建设力度,并加强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机械、餐饮、旅游等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四是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发挥 职教中心和成人学校的作用,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办学 质量,面向城市失业人员、低保家庭子女、社区居民、企业职工,积极实施职业培训,为构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服务。
(二)规范管理,确保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顺利实施
我市职业教育的目标已经明确,主要工作的思路已经清晰,为保障职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强化以下几点保障措施。
1积极争取市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力度。统筹规划,科学规划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专业设置等,使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统筹政策,在人、财、物方面制定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相关政策,畅通渠道;统筹经费,多渠道筹措经费并合 理使用,使职业教育发展切实得到保障;统筹就业,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畅通就业信息 和就业市场;统筹招生,要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分流学生,调整普职比例。
2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场所、设施设备 满足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需求;积极争取落实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争取国 家资助项目的配套资金,形成长效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行业、企业扶持职业教育的途径, 按照国家的规定,提取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工培训;建立健全督导制度, 保 证职业教育经费的足额拨付和合理使用。做好中职学校学生助学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防 止弄虚作假、吃空饷等现象的发生。
3加强就业指导,进一步落实“就业准入制度”。逐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为毕业 生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便利条件。落实“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 ,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 格证书的人员中录取。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也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使我市从业、就 业人员素质提到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1.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 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方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多媒体能将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场景等清楚地展示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 圆明园的毁灭》 这篇课文时,我用大量多媒体图片展示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并下载近年来遗失海外国宝通过拍卖艰难回国的视频资料, 在学生的欷歔不已中, 让学生从视觉上真正领略到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特别是对圆明园的布局、艺术瑰宝、历史文物等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2.激发情感共鸣,陶冶思想情操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 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展示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 飞夺泸定桥》 这篇课文为例,我精心收集了介绍泸定桥的视频资料,结合文章对泸定桥的文字介绍,“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 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 :两边各有两根 ,算是桥栏 ;底下并排9根 ,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 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 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观看视频,孩子们深情并茂的朗读,“ 心惊胆寒”的心理体验,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呼之欲出。 教学《 乡下人家》 ,我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张张美丽的乡下人家生活图,并配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的歌曲,让学生真切感受乡下人家优美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 深深沉醉于乡下的美景之中,从而引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风光,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同时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真是一举两得。
3.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包罗万象,知识丰富多彩。 通过多媒体,能将那丰富多彩的世界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如教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 海湾战争”“ 伊拉克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等图片,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国孩子对战争带来的危害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对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有了正确的理解。 真正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走向世界,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
在教学《 触摸春天》 ,我通过PPT课件展示“ 张海迪、贝多芬, 霍金”等名人的文字资料图片,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谁都有生活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很轻松地解决了文章的重难点。
4.调动多种感官,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学生只能读课本,听老师讲,从教师的板书中获取重要的知识信息。 现代多媒体的运用,集文字、声音、图片于一体,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感获取知识。 特别是展台的运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教师讲评作业更趋高效。
二、对多媒体应用的几点建议
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运用, 我们很多教师确实尝到了多媒体为教学带来的益处,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实践,为多媒体的使用提出几点建议:
1.多媒体的使用要适度
教师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 容易使小学生对多媒体产生依赖,他们会更多地去注重多媒体所带来的听觉和视觉的新鲜感,把整个教学当做放电影,忽视了对问题的思考、对文本的咀嚼。 如果哪堂语文课不用多媒体了,他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多媒体使用过多,也容易使小学生产生疲劳感,从而对多媒体教学失去兴趣。
2.运用相关资料要有所选择
多媒体确实能给我们提供许许多多的资料, 但是教师不能对这些资料不加选择地运用。 选择资料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合理选择材料, 避免为强求画面的丰富多彩而忽视了教学重点,让学生学无所知。
3.出示资料要紧扣教学环节
教学中教师必须熟知自己的教学设计。 针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样的放映方式,如何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等问题对课件的编排做精心设计, 让多媒体的使用跟每一个教学环节自然过渡,达到最理想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低年级 语文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打好文化知识的基础,而且还能打好能力培养的基础,为学生铺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声、像对教学的辅助
(一)运用课文录音朗诵,调动学生用听觉体会课文的意境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播放配乐朗读录音,通过一定的节奏、旋律、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甚至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文并茂,文质兼美,适合借助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进行审美教育。
(二)借助影片片断,调动学生用视觉品味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都属于叙事、写景、抒情的记叙文。画面感、形象感较强,显示出美的最基本形态。如果将教材中语言描述的画面和场景用适合课文内容的影片片断展示给学生观看,就更能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就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充分调动了视觉感官,就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接受。
(三)声像同步,同时调动听觉和视觉感官理解课文内容
如前所述,借助录音、影片片断教育是方便的,有益的,如果在此基础上同时运用录音、幻灯片等多种电教手段,使学生有一种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身临其境之感,则效果更佳。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识字和阅读教学的优化
综上所述,借助电教手段,能更好地达到小语教育教学的目的。特别是在识字和阅读方面,使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低年级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产生活泼、生动的效果。在识字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激发识字兴趣。动态的事物容易引起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因此,在出示生字进,运用多媒体电脑设计出的动画效果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识字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软件将枯燥的汉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更利于学生牢记字形,提高识字效果。应用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使学生利用直观图像的演变很容易记忆字形,并激发了学生探索汉字的兴趣。
(3)利于指导书写。执笔姿势和运笔方法一直是写字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绘制执笔姿势图,并运用电脑和数码电视连接技术,将其从各个侧面在电视大屏幕上加以演示。
(4)提高写字质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田字格中书定有代表性的范字部件,演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高了学生书写的精确性,为今后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风格打下基础。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
1.质疑议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学生自己发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依赖心理,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一具主动探索者。出现问题后,上课时间更多的由学生用来化组讨论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独立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机输入,并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把它们排列成序,再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以学生汇报的形式将问题解决。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主体式教学”,改变了课堂固有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情境,入情动情
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是名家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优质品质,教给他们怎样做人,而且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再现那动人的情节、那美丽的景色,正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最佳形式这一。
3.激发兴趣,观察感知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而低年级学生阅历又较浅,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教育技术,使之直观化、具体化。“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观察,引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突破难点,品记品句
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知识,教师用几句教学语言很难表达清楚。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大大减少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本领。
5.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言练习,将知识时行延伸、扩展以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可以较平时运用普通教法更省时、省力,更直观,易掌握。如教学生写比喻句,可以运用多媒体电脑软件手段,在图像上出示若干本体,再以提示方式出示相应的喻体。可以让学生很快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比喻句自会脱口而出。
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多媒体电脑可以展示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习题和课文补充材料。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教学软件,呆以把习题的形式变得更活泼、新颖,把习题的内容扩展得更广、更深。并且依据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各种补充材料可以是和练习题同类型的其它习题,也可以是课文知识内容补充。这样在落实知识的同时,扩大了学生知识理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练习部分由枯燥,而变得有形有声,如游戏般易操作,好掌握。
【内容摘要】: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推广,使21世纪的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获取的信息会更多、更快、更超越地域。在教学中,再按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和学,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为此,当代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尽快学会使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和学。
【关 键 词】:表象
意境
主题
情景
想像力
多媒体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审美愉悦,变要我学为我乐学,实现素质教育主体性;以减轻教师劳动负担,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效率等诸多优势,因而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表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学习其实是应该在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各种富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语言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是词语概念总是和实物表象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要创设鲜明的形象,才能使学生进入情境。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丰富情感得以激发,才会有表达的欲望,进而使语言在不断的实践中创造性地生成。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会变得具体形象,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悟课文内容做好了准备,同时为学生开阔思路、发挥想象奠定了扎实基础。如教师在教学(四季)一课时,仅让学生感悟到尖尖的草芽是春天的景物还远远不够,应将文本与课外扩展有机结合,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景物(出示柳枝、开满了花的桃树、小草、蝴蝶、小黄花、太阳、小鸟等课件),创设出一幅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
师(播放音乐):听,真热闹呀!嘘,我听见柳枝在说话。柳枝飘飘,她对小花说:“我是春天。”
生(非常好奇,也走上讲台去听):我也听到了。小花黄黄,她对蝴蝶说:“我是春天。” 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说):桃花红红,她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
师:你们真了不起,一个个都成了小诗人。
从以上教学片段中看到,学生在情境对话中所生成的语言,是他们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在他们的语言里,不仅有春天的“形”和“意”,更有自己的“情”和“味”。教学中,运用图画入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深入意境,感知主题。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稳定,加上其生活阅历不深,对一些思想内容较为深奥的古诗意境体会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古诗教学全凭教师口传身教,教学效果肯定不佳,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如:教山水诗时投影一张风光图片,教送别诗时播放一段伤感音乐,教农事诗时放映一张稼穑影片,为学生创设最佳情境。亦可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解说,锻炼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如李绅《悯农·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中先写四海之内,农作物大面积丰收,后写农民饥不裹腹,饿死田头的凄惨景象。为何丰收之后,农民仍然难逃厄运?谁是制造这人间悲剧的罪魁祸首?诗人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这留给了学生自由想象的悬念。但小学生苦于生活经验不足,对这一深刻主题可能理解不透。这时,我们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放一段农民春种秋收的农耕影片,让学生知道农作物丰收要历经耕地、播种、管理、收割等过程,感知农民劳作的辛苦。当然,媒体演示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意境教学的内容需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一种最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介入。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情景,引发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最值得提倡的是还朴归真,即要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出发,把真实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
如在讲授《为了祖国的振兴》一课时,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激发起爱国之心,并由此产生以振兴祖国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因此,在上课之初,我从网上下载了神舟五号与六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回归的视频资料,通过班级多媒体播放给学生。在学生观赏完后,及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情景吗?”顺应学生回答,继续播放课件,展示祖国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时发出惊叹声。课件播放完了,教室内一片寂静,我环视着教室的每个角落,问大家:“通过观看刚才的资料展示,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们像竹筒倒豆子一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我感觉咱们国家的科技真发达”。“我感觉咱们中国的农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我感觉我们学习的环境变化真大”„„“那么你打算为振兴祖国做点什么呢?此时的提问,自然会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语文教育悄然滋润到学生的心田。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音效,培养学生想像力。由王崧舟老师点评的想象作文《亚马孙河探险记》教学片断
师:探险小队成立了,东西也都准备了,那么咱们就出发吧。请大家闭上眼晴,煞有介事地说,各位探险队员,经过认真的筹备,亚马孙河探险活动今天开始了,我们从市区机场出发,(伴随飞机起飞声)乘坐国际航班飞往香港,再从香港转飞智利(响起飞机降落声)……各位队员飞机已经在智利机场降落,我们将由智利进入密密层层的亚马孙河原始森林。(继续富有启发性地叙述)
哦,终于,见到魂牵萦梦 的亚马孙河。(音乐舒缓,伴随鸟叫)让我们赶快进入原始森林吧,在这密密的丛林里,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也许,更多的秘密在森林深处吧,让我们继续往里走,你又发现了什么……(音乐节奏明显加快)也许,这静谧的原始森林,危机四伏,险象环生……(音乐明显带有恐怖感)哦,这一切终于过去了……(音乐优美宁静)
设计中,伴随着情景音效的呈现,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想象之神,他们就像是一味味药引子,酵化初学生想象世界的生动图景;又像是一块块吸铁石,吸附起学生心灵空间的每一个可资玩索的细节。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以画呈现美,以画阐释美。
《小池塘》太美了!作者用童话的笔法,诗化的语言,描绘出充满童趣和诗意的曲景画,赋于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而对它,就像面对一个熟睡的婴儿,忍不住想去亲亲他(她)的小脸,摸摸他(她)的小手。这样纯真的美该如何呈现给学生呢?
情境教学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组带,以思为核心等特点,对于促进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有着重要意义。美的情境创设是本课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本的基础上,教师配上轻轻的音乐动情地朗读课本第一句:“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接着问:“聪明的小朋友们,醒来的小池塘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一一出示画面,小池塘的自然美景会感染学生,渲染气氛,紧紧吸引住孩子们爱美的眼睛。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美的欣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意象重建的心理过程,具体到阅读教学中应该是认识、领会和表达三个阶段。
1、以画代讲。这样内容浅显、文词优美的文章,没有必要以讲来促进认识,教师只要在呈现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在小池塘中画出来,这样,学生对作者的观察顺序、观察对象就能了然于胸了。
2、以图练读,美的领会不是教师的计讲解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学生通过想、联想才能透过文字符号“看到”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从而体悟作者的感情。所以把画与读结合起来边画边读,边读边画。例如指导朗读描写太阳那句话时,为了突出“鲜红”的重音,教师可以这样说:“你画的太阳很红,可你读的却听不出太阳有这么红!”(看图读画)通过形象来解释意象,而美读时的自由想像又使表象提升为孩子们独有的意象,进而让学生把这幅优美的图画摄像机摄像一样存入大脑。然后听音乐。欣赏老师的范读,使零散的意象综合再造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意象。最后以和老师比赛的方式再次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把自己心中充满童趣的“小池塘“捧”出来。
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并不仅仅具有以上的作用,信息技术还将声音、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因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多样化。此外信息技术还对节省教学时间、学习内容的掌握、学习方法的改革、学习负担的减轻,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赵子惠
【摘要】多媒体是架设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让学生心灵激荡、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上尽情绽放,它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关键词】兴趣情感的共鸣 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极佳的表现力、感染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经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上奔腾而出。
多媒体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不足,显示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我就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几点个人认识。
l 以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于课文中所提到的景物、形象等,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既看不见摸不着,又感受不到,很难领悟和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意思,呈现的意境,学生学习兴趣因而“大打折扣”。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其直观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动态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向学生提供了丰富感性的材料,把他们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学《大海的歌》一课,仅从“蓝色”、“无边”这些词语很难感受到大海的辽阔与变幻莫测,在授课前,教师先出
示翻滚奔腾的大海,那阵阵波涛声不时传入耳中,在浪花的翻卷声中,学生陶醉其中,对那能感染一切的“蓝”,有了更深的体验,“海天一色”的感受融人心中,学生的思想犹如那欢畅的鱼儿畅游于蓝色的大海中;畅游于被大海映蓝的蓝天中。时而轻柔,时而狂怒,时而富有韵律的海风,更是激发出学生无限遐想:海风是美丽的花神,是神奇的琴师,是力大无穷的大力士,更是怒吼的狮子…… 以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常说“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来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把学生带进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中。以此来叩击学生的心灵、煸动学生的情绪,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八国联军在我国犯下 的罪行。教师语:八国联军进圆明园后,只要是拿得动的、抢得走的,都被这些强盗运回他们自己的国家。并且陈列在他们自己国家的博物馆里。但凡拿不动、抢不走的就砸,有“万圆之园”之称的圆明园被他们洗劫一空,八国联军为了掩盖自己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在砸、抢、虐夺圆明园后,火烧圆明园。这把无情的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才渐渐熄灭。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座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绝世之作在大火中就这样消失了,我们中华民族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却躺在外国博物馆。这是怎样的三天三夜啊!下面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火燃烧下的三分钟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一件件奇珍异宝没有了:一幅幅字画真迹不见了;一栋栋亭台楼阁在他们眼前消失;“平湖秋月”、“蓬莱瑶台”、“西洋景观”、“买卖街”、“乡村山野”,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为了灰烬……。
看完这段画面,同学们不由的深深出了一口心中的郁闷之气。教师紧跟着问道: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八国联军是一群无耻的强盗”一个学生没等教师点他就激动的站起来愤怒的说道;“他们简直不是人,是恶魔”一个学生憎恨的说;“还我圆明园”又一个学生站起来激昂的说:还有一个学生紧握着双拳,怒目圆瞪仇恨的说:“我要报仇”……看得出学生已被文中的所传出的情深深的感染着,心为之牵,神为之动,欲罢不能,不吐不快。以多媒体突破理解课文的重难点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生涩、难以理解的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理解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
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对井很陌生,很难体会出“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这句话的含义,学起来枯燥乏味,影响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后,青蛙坐在井里的样子,从井口看到了怎样的天,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景,从中明白:由于环境的影响,使得青蛙目光短浅,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
在理解“小鸟为什么眼界开阔,知识面广”这句话时,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鸟,然后随着画面中的小鸟,一起飞过大海,飞过村庄,飞过都市,飞过果园……在随小鸟“飞翔”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了:小鸟见得多,懂得的知识自然就多。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思维状态也变得更为活跃、灵动。可见,利用多媒体可把抽象的教材内容变成形象生动有趣的图象,变虚为实,让学生以兴奋的状态投入到课文学习
中,较快理解课文内容。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把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把静止的教学内容变成动态的;把无声的变成有声的;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本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兴趣浓厚,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蝙蝠与雷达》一课时,学生对蝙蝠在飞行中是如何辨别障碍物和识别方向这一内容点难以理解。在这里,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飞机和蝙蝠结合到一起,明白清晰地给出了飞机飞行和蝙蝠飞行的原理,学生一看就懂了,非常简单形象。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也不一定能听得懂,但是这样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就轻而易举地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还感到轻松愉快。再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为使火车爬上陡坡,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也是本课中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在这里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路线的示意图,看着示意图,学生就能听明白了,非常形象直观。
二、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多媒体的特点也就是声图并茂,能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画面或动画,把学生带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里。学生在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下,乐于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气氛浓厚。比如,在学习《观潮》一课时,教师可播放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资料,学生一下就被大潮那种雄伟壮观的场面给吸引了,急于了解大潮。这样,学习本篇课文的急切心理油然而生,同时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这首先就给整堂课制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另外,在讲解中间的部分,学习潮来时、潮来中、潮退之后的内容时,教师也可以播放图画,让学生根据画面分析文章中作者的描写,学生在其中真正地体会到了作者所运用的描写方法,以及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的使用,而且印象深刻。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是靠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基础好的学生即便理解了,也不透彻、不深刻。如果这时运用多媒体,效果就不一样了。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直观化,把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学生理解起来就会轻松得多,教师教学还特别省力、省时间。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由于学生没有经历过,只是靠教师讲述,自己读课文,很难真正体会到当时那种激动人心,庄严隆重的场面。这时教师播放开国大典当时的录像资料,学生马上就被带入到了当时的场面中去,被当时的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所感染,这样理解起课文的各种描写就容易得多。与此同时,这对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也有很大的提高,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
比如,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乡下农村人家的画面,再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教师或者是学生的朗朗诵读,学生听起来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了强雷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五、运用多媒体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同时动静结合,声情并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开阔,精神集中,主动配合,语文素养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啄木鸟医生》的看图说话训练时,教师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画面中去。有的学生扮演老树,有的学生是啄木鸟,他们进行形象逼真的对话,学生热情非常高。“啄木鸟”飞来了,“老树”愁眉苦脸地在那里,啄木鸟就问:“老树爷爷,你怎么了?”充当老树的学生就很难过地回答:“我全身长满了虫子,难受极了。”啄木鸟就说:“不要难过了,老树爷爷,我一定能把你的病给治好的。”接着“啄木鸟”就开始给“老树”治病,他把“老树”身体里的虫子都给吃光了,顿时,“老树”浑身舒服,喜笑颜开。学生的表演,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还为他们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上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和课文融合为一体,真正感受文章的真情实感,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给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使两者做到优势互补,有机结合,以此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亮丽多姿。
【让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服务】推荐阅读:
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05-30
借助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更精彩01-11
语文多媒体教学07-22
多媒体语文教学利与弊09-08
对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07-14
语文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相关论文07-10
六年级语文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12-20
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05-27
对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思考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