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级康复医院建设标准(精选6篇)

二级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篇1

一、科室、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房。至少设置具备临床康复评定功能的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

(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

(三)床位:至少为医院床位数的2.5%,但不得少于10张床,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二、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名具备中医类别执业资格的执业医师。

(二)每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

(三)每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三、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

至少独立配备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配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肌力训练设备、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功率车,治疗床(含网架)、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踏步器、助行器、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治疗设备、低频电治疗设备、中频电治疗设备、高频电治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言语、吞咽、认知治疗:至少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5.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中药熏(洗)蒸等中医康复设备。

6.康复工程:至少配备临床常用矫形器、辅助具制作设备。

(三)急救设备。

至少配备简易呼吸器、供氧设备、抢救车。

(四)信息化设备。至少配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四、规章制度

二级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篇2

一、二级库房的概念

1. 医院一般都设有物资仓库, 购买的物资必须办理验收、入库手续, 统一存放于此, 各科室再从此领取物资。

这样的物资仓库我们称之为一级库房, 一级库房应该是每家医院都有的。而在日常工作中, 除医院物资一级库房以外, 一些科室需要集中请领, 并提供给多个科室或病人使用, 如供应室, 还有一些科室只供本科室使用, 但使用量相当大, 在需要使用物资前, 一般会凭经验将一定时间内可能需要使用的物资一次申请购买, 在办理入库手续后又一次性领取。实际上这部分物资全部存放于相应科室, 因此又产生了一个科室的小库房, 如检验科。因这些原因形成的库房我们称之为二级库房。

2. 多数医院除了直接用于病人的药品可以以病人药费的记账直接

减少药品库房外, 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以及非直接作用于病人的药品试剂, 均是由使用科室根据需要向一级库房申请领取, 领到科室的物资就由科室人员谁用谁取、随用随取, 科室负责人在估计用得差不得多的时候, 向一级库房申请领取。如此反复, 既没有比较明确的管理规范, 也没有定期盘点制度, 甚至在医院进行清产核资时, 也因为其无账可查而较少为管理层所关注, 这些物资的管理与控制更多的是凭所在科室人员的自觉性。建设二级库房就是要对这部分物资的入库、存储、出库、盘点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二、建设物资二级库房的必要性

1.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指出, “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

分析, 提出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 加强对医院物资的管理是势在必行。库房管理作为整个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是医院管理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之一, 新医改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加强医院库房管理与建设, 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如何以比较低廉的价格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是每一个医院必须追求的目标。加强物资管理无疑是医院成本控制的重点、关键点, 实用性也很强, 二级库房的建设, 可以为建立科学的物资管理流程提供良好的基础。

2. 降低库存,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一级库房管理往往只能根据经验分析判断各个科室大约需要储备多少物资, 往往因为对具体情况的不了解与科室实际使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建立二级库房管理则更加贴近科室的实际使用情况, 使用科室能更好地掌握什么时间需要补充什么物资、补充多少, 从而大大减少物资的库存, 降低物资占用的储备资金,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二级库房后, 科室负责人可以随时了解物资的库存量、入库量、使用量, 为其加强科室成本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能较好地调动其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3. 增加期间成本的可比性。

一级库房管理时, 在科室办理领用手续后, 就直接全额计入科室当期支出, 事实上每个科室每个期末仍然存在库存物资, 有的科室库存量还很大, 个别科室甚至为了调节各个期间的奖金, 故意多领或少领物资, 每个月的物资消耗波动幅度很大, 与医疗收入根本就不配比。实行二级库房管理, 科室领用的物资在消耗前仍作为库存物资管理, 真实地反映了物资的实际消耗情况, 能与医疗收入很好地配比反映, 成本核算与分析的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

4. 加强盘点, 堵塞物资管理中的漏洞。

医院是一个开放场所, 虽然科室的物资不是人人可以接触, 但可以接触的人群还是很多的, 除了医生、护士外, 护工、保洁人员、支持转运人员、保安等都可以接触到, 如果科室对物资疏于管理, 就存在相当大的漏洞。建立二级库房后, 对于二级库房物资的管理是参照一级库房进行管理的, 加强定期和不定期盘点, 在人员调动、价格调整等时都必须盘点, 都会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盘点的差异会督促科室查明损失的原因, 从而改进管理方法以堵塞物资管理上的漏洞。

5. 所有物资入库, 管理更全面。

医院由于其业务的特殊性, 有一些物资如骨科用钢板, 不需要采购所有的规格型号, 而是由供应商在医院里备货, 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选择使用后再凭发票到一级库房办理入库、出库手续。事实上仓库保管员可能都没有见到实物, 对于未用的物资, 如果供应商不及时办理退货手续, 科室物资管理再稍有松懈, 势必造成领用物资与供应商的备货物资混存, 时间长了往往多由医院买单, 这样的过程往往缺乏监督, 必须由有很强自律性的人经办才不会出问题。而二级库房建立后, 在供应商提供所有产品前, 就要议定价格, 根据其提供的产品规格、型号、数量办理入库手续, 使用掉的物资及时办理出库, 对不需再用的备用物资及时办理退库手续, 库存物资就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在医院所有的物资存库情况, 有利于科室负责人对未用物资引起足够的重视。

6. 方便病人, 改善服务流程。

由于一些医用物资的特殊性, 有的必须凭处方由病人付费领取后再使用, 这样就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为解决这个问题, 有些医院建立了“虚拟库房”, 改善了服务流程。但实际上为不影响病人使用, 往往随便输入虚拟库房的物资入库数量, 对虚拟库房没有参照库房管理, 作为一种过渡性措施, 随意性很大。二级库房的建设, 既可以像虚拟库房一样方便病人, 又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将物资管理起来。

三、建议采取二级库房管理的科室

1. 集中领取, 供多个科室使用的科室。

供应室作为一个保障部门, 需要集中申请领取无菌物品, 并提供给多科室使用, 同时还要对回收的物品进行清点、打包、补充损耗, 消毒后再次提供给多科室使用。手术室是医院外科的重要枢纽, 需要大量的器材及一次性消耗物品, 其中高值耗材又占相当比例。导管室与手术室相似, 也是提供多科室共同作业的场所, 其所领取的物资, 包括大量的高值耗材也是提供给多个科室使用。因此, 在供应室、手术室、导管室必须建立二级库房。

2. 在检查检验中自身消耗大量物资的科室。

影像科在检查中大量使用X光胶片、造影剂, 检验科在检查中大量消耗化学试剂, 由于不能直接收费的原因, 特别是化学试剂的消耗无法与收入直接挂钩, 是管理上的难点。正因为如此, 在影像科、检验科及其他类似的科室更应建立二级库房, 以监督其消耗与收入是否配比。

3. 直接使用于病人的科室。

各临床科室和病区是使用大量医用耗材的部门, 直接面对病人, 物资消耗多, 进出人员多, 是容易产生管理漏洞的地方, 建立二级库房, 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成本意识、参与管理意识, 从而减少物资流失。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明确业务流程。建设物资二级库房的管理模式, 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 包括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盘点、责任追究等制度, 确定并优化业务流程, 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及二级库房的核算方式, 保证二级库房的物资账物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防止二级库房管理流于形式, 成为原来科室直接收收付付的替代品。二级库房的管理要规范化、科学化、流程化, 只有这样才能规范物资采购流转行为, 减少使用中的各种损失, 堵塞物资管理中的各种漏洞, 降低物资消耗成本。

2.共享信息数据, 提高管理效率。要真正发挥二级库房的作用, 在建立并正常运行一级库房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必须实行二级库房与一级库房的联动机制, 使一级库房的出库自动转化为二级库房的入库, 同时与医院的HIS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相协调, HIS系统的材料收费能同步转化为物资管理系统的物资消耗。另外, 要及时将消耗数据反映到会计核算系统与成本管理系统中, 保证各种数据的有效性和实时性, 既方便科室使用又提高了数据准确性。只有各信息系统实行无缝链接、数据共享, 提高管理效率, 二级库房的建设才能方便实用、深得人心, 从而大大降低医院成本。

参考文献

二级医院评审标准汇报材料草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在我院取得二甲医院三年之际,今天我们有幸迎来了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组领导和专家来我院检查和指导工作。我代表全院干部职工对来我院检查评审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我院工作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庆云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65年,是庆云县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全县32万人的医疗卫生中心、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院、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是全县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中心。医院占地面积4万m2,建筑面积4.31万m2,业务用房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3亿元。编制床位569张,实际开放床位569张。现有职工总人数82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711人,占全院总人数的86%,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 80人。医院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爱婴医院、全省首批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全省卫生系统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医院设院长1人、党支部书记1人(院长兼)、副书记(副院长)1人、副院长3人、工会主席1人、院长助理2人。党、团、工会、妇委会等组织健全。

医院共设置职能科室20个、临床科室23个、医技科室12个。职能科室设院办公室、财务科、审计科、绩效办、病案室、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医德医风办、人力资源科、设备科、总务科、消防科、保卫科、网络信息科、药剂科、输血科、公共卫生科、预防保健科。

临床科室有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内四科、内五科、内六科、急诊科、ICU、新生儿科、普通儿科、妇产一科、妇产二科、骨外一科、骨外二科、普外一科、普外二科、脑外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康复理疗科。

医技科室有CT室、放射科、磁共振室、检验科、输血科、药剂科、手术麻醉科、B超室、高压氧科、胃镜室、心电图室、肺功能室。

医院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配备有德国西门子1.5T磁共振、日本东芝多排螺旋CT、意大利百胜彩超、美国贝克曼大生化、DR、数字胃肠机、五分类血球仪、德国STORZ关节镜系统,等离子消毒柜,奥林巴斯腹腔镜、宫腔镜、电子胃镜、结肠镜、电子阴道镜、纤支镜系统、C型臂等万元以上的大型现代化设备150余台(件)。美国GE16排螺旋CT、彩超、乳腺鉬靶等高端设备40余台套。同时还拥有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智能洁净手术部、洁净消毒供应室及全市首家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科。目前我院医院规模、科室设置、人员结构、设备设施等相关指标均已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要求。

自2014年3月份至今,我院对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的要求,全方位地开展了二级甲等医院复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这22个月的时间里,全院上下齐心协力,不断深入理解评审标准相关内容,深抓内涵,注重落实,依照PDCA管理模式,不断修正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全院各项工作得到了明显提高。2015年门(急)诊286968人次,住院26067人次,急诊20784人次,手术5175台次,全年业务收入15937.48万元,圆满完成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指标。

经过三轮全院自查自评,我院无任何一项否决指标情况,准入指标全部通过,现将我院开展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情况汇报如下:

一、巩固二甲成果,依据标准常抓不懈,领导重视,稳步推进。

2012年我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是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开展创建活动所取得的。这一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提升了我院的综合院力。为使我院进入同级医院的先进行列,院领导集体号召全院干部职工要再接再励,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巩固二甲成果,努力跻身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为此,我院自2014年3月即正式启动二甲复审准备工作,目的就是以复审标准为抓手,全面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安全、技术、保障、服务水平。为确保复审工作顺利进行,我院具体落实了三项措施。

一是成立了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二甲医院评审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各科室主任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二是制定了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实施方案,将“二甲评审”主题、内容、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实施步骤进行细化,明确分工,任务到科、到人。

三是召开全院干部职工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广泛宣传,采取印制《庆云县人民医院二甲评审应知应会手册》、院刊、横幅、电子显示屏、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做到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人人知晓,提高每个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全院上下积极参与二甲评审活动的热烈氛围。为确二甲评审工作稳步推进,院委会及各科室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讨论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分解标准,对照标准组织自查,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措施,限期要求整改,不断完善达标。

二、健全各项制度,完善考核标准,创先观念,制度管人。

1、针对我院实际,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法。2014年5月,我院组织全体中层人员赴评审工作已经完成的济阳县人民医院参观学习,初步明确了评审工作的特点,理清了工作思路和实施目标,全院评审准备工作得到了积极推动;2014年8月,2015年3月、7月、8月、11月我院医务科、护理部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赴滨州市人民医院、省立医院、无棣县人民医院、德州市人民医院学习评审工作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2014年9月19日,医院邀请滨州人民医院专家团一行7人来我院指导“医院标准化建设”准备情况,专家团提出了中肯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院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指导。2015年10月,我院邀请德州市人民医院专家团莅临我院指导工作,这次学习,既是对以往工作的检查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指导,全院二甲评审工作得到了有效的肯定。

2、我院拟制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二级甲等医院为契机,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严字当头,严格执业资格,严格规范财务管理,严格规范药品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坚持院务公开制度,坚持医院总值班制度。修订了医院制度汇编,制定了医疗质量和安全考核标准,如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分别制定了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技质量、病历质量、医疗护理日常工作管理、中间终末质控、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抗生素管理、院感监测等10余项考核标准。强力推行院科两级管理规章制度,重大问题由院办公会讨论、院委会与职代会讨论决定。各职能科室根据工作职责认真履行职能督导检查,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人人有职责、工作有考核、考核有标准、奖惩有措施的管理体系。在管理方面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各项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医疗管理,定期监督检查,关注质量,确保安全。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多年来,医院紧扣质量这一主题,优化服务流程,瞄准重点部门,把关重要环节,立足质量考核与监督,注重奖惩结合,促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建立健全院科二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开展督导检查。我院成立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各科室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质控小组,科主任作为科室第一责任人,使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协作机制健全。医务科、护理部分别制定相关质量考核标准。成立了质量考核领导小组,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督导职能,每月开展1次医疗、护理、院感、门诊、医德医风的全面质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以简报形式及时进行反馈、通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责任科室限期整改到位,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2.加强基础质量管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为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各临床科室建有医疗质量质控本,危急值登记本、转科交接登记本、会诊记录本、疑难病例讨论本、业务培训学习记录、交接班本、医疗缺陷登记本、输血登记本、激素使用登记本、住院30天分析记录本等原始资料记录本,及时作好相关的登记或活动记录,做到数据及时准确,可查、可追溯。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正确使用、制度规范严格执行是基础质量的根本,为此医院每年组织学术讲座20余次,各科室每月开展业务学习1--2次。投资20余万元建设临床实践技能教室和电子图书阅览室,方便医护人员技能操作训练和文献查阅。通过培训学习使卫生技术人会员医疗技术不断提高。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重点是落实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急值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制定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科主任查房,着眼查房内容:如病人诊断、诊断依据、治疗原则、诊断和治疗措施、知情同意;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关注医疗安全、护理质量、病人对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意见等。规范医疗文书:重点是病历和处方的书写要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注重质量的评定,即诊断、诊疗计划是否适宜、及时有效,病程记录能否及时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及上级医师查房情况。

医院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制度编印成制度汇编,方便临床每位医务人员学习,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尤其是新上岗的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做到人人知晓、落实到位,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效性。

3.全面推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推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今年我院各临床科室全面实施了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并纳入医疗质量、安全考核指标,纳入了责任追究,与科室及个人绩效工资挂钩。医务科制定完善的患者安全目标管理指标下发到各科室,并有考核标准。各临床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手术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建有患者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与伤情认定制度程序,有防范制度与防范措施。近两年来我院未发生一起患者坠床事件。未发生一例手术部位识别错误。

4.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依法执业。为了做到依法执业、依法行医,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建立了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有手术分级目录。每级医师只能作相应级别的手术。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严把申请、论证关,逐级审批后方可开展。2014、2015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项,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责任事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加强重点科室的监督与管理,规范重点学科建设。急诊科独立设置,急诊科医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今年更进一步充实了急诊医师和护士,制定了规范化的急诊科管理方案,使急诊科人员相对固定,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到位,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较好的满足急诊工作需要。建立了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孕产妇急诊“绿色通道”,急诊服务能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开展了“三基三严”、急诊知识培训、院内急诊演练,值班医生能胜任急诊抢救工作。

手术科室管理得到进一步重视。手术科室是医疗安全的重点科室,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麻醉访视制度得到良好落实。手术科室住院患者有合理的诊疗计划、诊断及时准确,检查合理适宜、治疗规范恰当、药物使用合理安全;手术指征明确、手术方式正确,手术安全有效,围手术期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到位,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手术、麻醉、有创检查均向患者告知,让患者知情同意。严格执行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单病种质量控制。

建立了规范的ICU、血透室。我院于2006年底成立了血透室,2010年建立了ICU病房。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规范》的要求,我院血透室通过验收达标。这两个科室设置符合效益原则,布局合理,人力资源配备专业化,医务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设备设施配备齐全,服务功能能较好的保证临床工作的需要,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执行患者入、出标准,院感措施到位。血透室现有透析机13台,2015年前三季度收治血透患者58人,累计完成透析5837人次;ICU前三季度收治患者367人。

加强输血管理,规范临床用血。医院设有单独的输血科,有专人从事输血工作。为规范临床用血的管理,保证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输血安全,我院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防止临床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

6、夯实护理基础,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我院在岗护理人员371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47人,初级职称315人,助理护士2人)。护理是医疗工作的基础,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护理部做了大量的工作。

目前,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总数为12个,占全院病房总数的75%(12/16)。其中内一科、内三科、普外一科、骨外二科为市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骨外二科为省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上半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每季度一次),共发放优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271份,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7.6%。护理部制定并落实人性化服务措施26条,如各科为年老体弱患者提供坐便椅,为病人备有助行器,自制肢体垫,提供微波炉热饭,代缴住院费,推行了24字服务方针等等。对病人的称呼由原来的床号、姓名改为社会尊称,并且实行了反问式的核对方式,拉近了护患距离。做到“四有”服务:入院有人接、手续有人办、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充分调动护士长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质控管理。护理部对照评审标准,完善二甲资料,修改制度流程,规范质控标准,重新修订2015年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12项,完善规范交接查检表6项;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66项,修订了星级护理服务管理模式实施方案和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加大护理督导检查力度,每月仍由护理部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杜绝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结果汇总排名,网上公示,并报核算办参与绩效。并且对条款中涉及的内容进行了专项质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评价、分析、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对存在的问题用《庆云县人民医院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记录单》给予反馈,科室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护理部追踪评价,不断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各科室成立质控小组,按照分工定期开展活动,形成人人有职责、工作有考核、考核有标准、奖惩有措施的管理体系。坚持护士长夜查房,每周两次,由护理部和护士长两人次组成巡查小组,以保证夜间护理安全。加强了各科室急救车的管理,统一标识,规范了急救药品、物品基数,效期核查,交接班,确保急救完好率为100%。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深入科室指导护士长,要求各科护士长做好月计划、周重点与月工作总结,利用管理工具进行质控分析。完善护理核心制度6项,并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全员培训,严格考核,采用下科室现场提问与定期考核等形式,使护理人员真正理解了核心制度的内涵,从根本上认识到核心制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截止三季度,各项护理指标完成情况:(1)临床护理质量合格率为87%。(2)病区环境合格率93%;(3)急救药品完好率97%;(4)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7.5%;(5)消毒隔离合格率99%;(6)护理人员理论考试合格率97.1%;(7)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97.2%。

同时,我院成立专科护理小组7个(糖尿病护理小组、压疮护理小组、输血安全护理小组、静脉输液护理小组、PICC护理小组、急危重症护理小组、细节管理护理小组),按计划培训和考核,激发、培养我院护理人员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专科护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护理专科知识的推广和应用。

7、严格院感工作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医院感染科独立设置,医院感染控制活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组织健全、强调全员培训。院感科每月组织专项检查,每年召开两次全院工作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及缺陷,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问题得到持续改进。依照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编制了专业教材,考核有记录和追踪评价。院感科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目标性监测制备目录清单,及时记录及分析,及时追踪评价;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提供院感工作需要的支持;三大管监测到位,手术部位、重点人群监测完整,分析及时;医院感染暴发得到了认真的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随机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性100%。制定了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持续改进。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及时反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有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消毒与隔离技术的教育与培训,并作考核;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或)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四、强化医院服务保障系统建设,务求医疗安全高效,患者安心满意,职工无后顾之忧。

1、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近几年来,我院累计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医院数字信息化系统,现已建成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住院电子病历系统,另外我院还有无线查房、OA办公自动化、健康体检、社区管理、院感管理、电子病历质控系统、医院信息呈报、静配中心管理等模块。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管理平台初步建成。2015年主要完成了机房容灾备份系统、重症监护系统、数字病理系统、临床路径系统、合理用药系统、处方点评系统、药品知识库系统更新、电子病历系统升级、HIS系统升级、PACS系统升级等工作。目前,我院正在积极筹备参加国家医院信息化建设评级工作,此项工作将是德州市同级别医院中的首例。

2、关于设备管理:我院目前购入的设备、耗材均通过公开招标进行采购,2014-2015,我院共购进10万元以上设备25台套,填补了我院医疗领域多项空白,开展了如肺功能、骨密度测量、冲击波碎石、眼底扫描、无痛分娩等多项新业务,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我院于2014年配合德州市、庆云县计量检测机构对院内计量设备进行校验,至2015年底,计量设备检测率已达100%。每次购入新设备,或厂家工程师来我院进行维修、校验、保养时,我院都要求工程师对我院设备使用科室及设备科维修保养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提高我院设备使用人员和维修维护人员的技术实力。2014年秋季我院四名选手参加德州市医学工程人员竞赛,获得团体二等奖,个人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二名。截至2015年底,我院设备科有固定式压力容器操作证2人,电梯机械维修证3人,电梯电气维修证3人,电梯管理证1人,CT、MRI工程技术人员证各1人。开展了对全院设备的巡检工作;每周一次设备查房,查看各科室设备使用状况和保养情况,并对使用科室提出技术指导和建议;每季度对临床科室进行一次临床医疗器械使用安全考核,极大的方便了各临床科室设备维护维修,保障科室工作正常开展。加强内部管理,制作了完善的电子版设备档案,并详细填写设备验收记录、固定资产档案卡、设备维修记录、设备报废记录等。招标过程、合同签订也均有详细记录。建立危险品管理制度,将危险品单独存放,并双门双锁,明确指出必须双人发货。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酒精也归入危险品类别。

3、关于后勤保障:我院医疗区、宿舍区配备两套供水系统,尤其是医疗区供水能够保障24小时供水;饮用水供水,是在病房楼17楼、门诊楼8楼分别安装2吨、1吨反渗透制水机各1台,在病房每层安装了热水锅炉。门诊、餐饮楼、办公楼均设置了热水锅炉提供24小时热水供应。我院供电采用双线保障,县电业公司供电线路108线、109线能同时提供用电,当一路故障或停电时,另一路将同时启动供电以保障院内正常医疗过程。如果二路供电均停止供电,我院还备有发电机3台,将自动启动,保障全院科室的正常用电。总务科配备24小时电工值班手机一部和24小时水、暖维修值班手机一部,保障全院的水、电、暖维修及时到位。同时坚持下收、下送、下修、下巡,把临床医技科室的需求,当成总务科努力方向,提升我院的后勤保障能力。尤其是二甲复审以来,总务科各方面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4、关于绩效考核与财务核算:2015年对《绩效分配方案》进行改进,完善了绩效考核,突出了医疗服务质量、护理服务质量、医德医风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机制,医生、护理、行管后勤人员分别核算,按岗位系数、工作量、护理分级核算,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了收入分配方法。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医疗服务收入不直接挂钩;药品不计入科室收入;未向科室下达创收指标;无“开单提成”。

逐步规范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及相关制度,制度了明确的岗位职责,建立了以院级领导牵头的成本核算管理小组,设置单独的成本核算人员。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记录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继续完善经济运作及分析体系,建立了完整的科室成本汇总、比较、分析表。制定了科室领用物品公示表的措施,有效控制了成本费用的支出,降低了医院的运行成本。

2015年信息化预算300万元有效支持我院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合理。我院严格执行国家的《新医院财务制度》,《新医院医院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建立有内部控制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收入管理制度、支出管理制度、收支结余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人员交接制度、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流动资产管理制度、负债管理制度。施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报告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制度要求。定期开展财务管理制度、知识培训学习,并保存记录,财务活动有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监督。如2015年10月8日下发的中共庆云县委关于落实《省委第七巡视组关于庆云县巡视情况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我院按通知要求重新梳理了票据管理、账户管理、津补贴发放三个方面,效果明显。财务负责人从事会计工作5年以上,有重要岗位轮岗机制。我院经济活动如药品、耗材的采购由采购还款计划、建立与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设定权限,分级负责保证有序进行。重大立项如磁共振、CT的采购有跟踪评价,我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具有总会计师资格证。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收支结余的管理的制度。我院无对外投资,有固定资产的监管机制并确保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在合理范围。

5、关于门诊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门诊有就医咨询及便民服务设施,设有导医台、分诊处,各种服务标识醒目。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布局合理,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凡急诊、危急重症病人、孤寡残疾病人、三无人员、特殊困难病人、参与医保人员等,我院提供“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流程。医院保洁社会化,确保了全院各病房、各区域清洁、卫生、温馨。

五、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高服务功能,加强重点专科建设。

一是注重院级重点专科建设,近五年来增设了新生儿病房血、ICU、消化内科、体检科,并将耳鼻喉科与眼科分开设置,目前医院各专业设置较齐,标志着医院服务不断向专科专业方向深化发展。

二是积极开展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制定了中长期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按照“学科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的建设思路,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妇科被评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从而带动了全县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动了学术和科研的进步。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主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积极培训人才。一方面抓住三级医院帮扶二级医院的契机,接受山大二院、滨州市人民医院6年来的对口支援,尤其是专家的学术讲座、手术示范、教学查房、医疗管理指导等,有效地拓宽了服务项目,提升了服务功能,促进我院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医院每年派出10余名技术骨干分别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学术活动和培训班,使我院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再者就是狠抓学习,开展“三基三严”培训、考试,要求所有医技药护人员参加,不定期举办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讲座,落实技术练兵活动。四抓人才招聘,近几年来,我院招聘临床本科毕业生69人,这些招聘人员通过临床学习、轮转培训,绝大多数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护士全部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以上招聘的人才不仅缓解了当前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而且为今后医院的发展储备了人才,使专科人才梯队初步形成。

四是依法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我院通过选派骨干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等途径,自2011年以来,相继开展了妇科腔镜术、腹腔镜手术、膝关节腔镜术、白内障超乳术、七氟醚麻醉术、支气管镜检查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CT检查技术、快速病理诊断技术等20余项新技术新业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开展创优争先,推进文明建设,重视医德,狠抓医风。

我院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医德医风教育、行风建设纳入工作目标。一是加强纠风工作和专项治理及医德医风建设。建立院长一岗双责制度,定期召开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突出问题整治会议,邀请纠风办、检查院领导来院讲授《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及纠风和廉政课程。二是制定适合医院发展的医德医风奖惩办法。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医德医风考核,杜绝集体观念不强、服务态度差、收受或索要“回扣”、“红包”等问题。三是狠抓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医德医风考评,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建立科室和个人医德医风档案,在职工的思想上牢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了行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七、建立对口支援,积极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医院把政府指令性任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参与各种政府公益事业,并全力完成。按照庆云县政府通知要求,医院选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为县里举办大型活动起到安全保障作用,“120”救护车现场随时待命,并配备十余种常用药品,特别是用于治疗外伤的药品、绷带。建立周密的救护程序,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发生意外情况及时进行现场救治。对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服务,随时为广大参与活动者提供优质服务,全力保障活动圆满成功。

医院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县委抓党建促精准扶贫工作,从医院抽调109位医术精湛的医护人员,共分成11个小组,分别对张马郎社区进行入户走访,尤其是对贫困户、党员户进行重点走访。截止目前,各小组已全部完成各自项对接工作,并赢得村民们一致好评。

我院与东辛店乡卫生院、崔口镇卫生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长期帮扶,通过对其进行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物资帮扶等,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治能力。

八、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外塑形象,增加活力。

医院文化是医院精神凝聚的载体。医院文化的核心是医院的观念、宗旨与定位。共同的医院理念能使不同经历、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员工达成共识,产生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合力。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近年来,医院根据文化建设相关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确立院徽标识、医院愿景、院训、医院精神、宗旨等价值理念体系,制定了《员工守则》、《医院文化建设知识问答》、文化建设总结等,有力的增强了全院职工的凝聚力及主人翁精神。医院每年定期选派数10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及医务人员,深入学校、老年服务中心开展健康体检及健康讲座,并在爱牙日、重阳节等特殊日子为学生和老人进行义诊,同时每年定期在各个乡镇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服务百姓健康”大型巡回义诊活动,截至目前共义诊约1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进行健康教育讲座10余次。我院长期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大讲堂,并邀请专家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教会患者如何控制血糖,使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着实减轻患者的痛苦,为糖尿病患者点燃了健康的希望。

制定《“三增一禁”便民正风行动工作方案》,与全体医务人员签订承诺书,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看病不方便、医院工作人员带熟人插队加塞、挂人情号等问题,确保患者公平、便捷就医。通过这些活动,展现了我院医务工作者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鞭策了我院医务工作者爱岗敬业、求实创先、无私奉献,是外塑医院形象、倡导医院文化、弘扬主旋律的舆论工具,加强了医患沟通,融洽了气氛,凝聚了人心,展示了卫生人的风采。

九、推行院务公开,创建平安医院,综合治理,坚持维稳。

切实推进和规范院务公开工作,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不断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1.向社会和患者公开: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置大显示屏,每日播放,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设备、医疗技术、诊疗范围等情况。通过设立专栏、电子显示屏、网站、电话、投诉信箱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医院基本信息,医疗服务信息,行业作风建设情况。通过价格滚动、专家值班公开、主要医务人员介绍、医院布局图、流程图展示等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2.向内部职工公开,通过院务公开栏、召开会议、工会职工座谈会、发放各类资料等形式,向院内部职工公开医院的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情况、业务管理、廉政建设等职工关注的事项。

3.通过OA网向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所需信息,严格使用统一医疗服务上报软件,统一统计口径,由医务科、信息科、财务科等科室及时做好医疗服务上报工作。如:医疗服务信息综合指标、单病种指标、病案首页信息上报等。

医院始终以创建平安医院为目标,坚持在已有的成绩上抓巩固,在薄弱的环节上抓落实,在新增的目标上抓创新,在日常工作上抓规范,在措施落实上抓督办,较好的完成平安医院创建各项目标任务,实现治安程序良好、党员无违纪、职工无犯罪、医院无火灾和医疗安全责任事故的目标。

(一)切实改善医疗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

(二)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每年两次举行各级各类人员三基考核,将医务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定,确保医疗技术人员自身技术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全面提高了医务人员业务素质,为创建平安医院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

(三)妥善处置医患纠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周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并运用综合手段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防止因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严肃查处和打击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狠抓隐患排查治理。成立“人民医院警务室”,安装一键报警系统,配备6名协警,加大巡视力度,确保医院治安安全和正常医疗秩序;针对医院干部职工进行“全员消防、生命至上”的全员消防安全培训活动,营造全员重视消防安全的良好氛围。

(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加强纠风工作和专项治理及医德医风建设。建立院长一岗双责制度,定期召开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突出问题整治会议,邀请纠风办、检查院领导来院讲授《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及纠风和廉政课程。二是制定适合医院发展的医德医风奖惩办法。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医德医风考核,杜绝集体观念不强、服务态度差、收受或索要“回扣”、“红包”等问题。

十、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我院在医院管理年、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在各级领导重视指导下、全院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所取得的。同时我们对照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还有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底子薄,由于医院正处发展期,医院业务用房面积仍显不足,高学历、高职称卫生专业人才不足,部分考核指标不达标,存在扣分的地方。

我们深信通过这次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经过评审专家的认真检查和指导,必将对我院今后的工作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我们存在的问题再加力度、再添举措,查漏补缺,拿出具体整改措施,整改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让广大患者信任而来,满意而归,使医院各项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使我院成为一所名符其实的二级甲等医院。

最后,我代表全体干部职工,以诚挚的敬意感谢各位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我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并衷心祝愿您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由于我院起步晚、底子薄,在工作和接待中难免存在很多不足,在此我也向各位领导专家深表歉意,并敬请各位海涵。谢谢!

二级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篇4

(2018年版)

第一部分 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

队伍建设

一、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

骨伤专科建设

一、骨伤专科建设成效显著,亚专科设置合理,专科床位、设备、人员等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和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专科医师熟练掌握常用的中医骨伤诊疗技术。

四、骨伤专科中医特色突出,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优势病种服务量逐年增加。

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专科可独立开展骨伤专科常见临床技术,具有急性创伤等急症的救治能力,现代诊疗技术应与中医诊疗技术相结合。

七、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八、开展骨伤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积极开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专科临床科学研究工作。

第四章

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 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参照《中医医院骨伤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和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开展骨伤专科会诊,体现对骨伤专科有效的技术支撑。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

九、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五章

中药药事管理

一、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

二、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三、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剂、煎煮符合要求。

四、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建立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并落实。

五、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

六、积极开展个体化特色中药服务,挖掘整理特色中药疗法和传统中药加工方法,并推广使用。

七、临床药师参与中药药物治疗,促进安全与合理用药。

第六章

中医护理

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健全,中医护理管理职能及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职责明确。

二、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中医护理人员配置合理。

三、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四、积极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人次逐年上升。

五、开展中医护理质量评价,并持续改进。

第七章

文化建设

一、医院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

二、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体现中医药文化。

三、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四、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参照中医医院环境形象建设范例,开展中医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

第八章

治未病服务

一、医院为发展治未病服务提供支撑。

二、治未病科功能定位准确。

三、治未病科基本条件满足业务需求。

四、按照要求规范提供治未病服务。

五、积极开展中医健康宣教,为下级医院提供技术指导。

第二部分 综合服务功能

第一章

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

(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二)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保持适度规模,医院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100张,科室设置、每床建筑面积、人员配备和设备、设施符合《二级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

二、医院服务

(一)医院有改善诊疗环境,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 具体措施,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

(二)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三)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加强投诉管理。

(四)为住院患者提供营养指导、配餐、煎药等相关服务。

(五)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

三、应急管理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主管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认真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要求,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三)有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应急队伍,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

(四)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的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五)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四、临床教学及科研

(一)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二)承担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教学和实习。

(三)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工作,有具体规划、实施方案,提供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

(四)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中医药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开展与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临床研究与临床经验总结研究等,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

第二章

患者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二、确立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三、有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五、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和压疮发生。

六、有医院感染风险防范机制,保障患者安全。

第三章

医疗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

(一)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细化并严格遵守18项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核心制度,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

(二)合理设置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三)有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有医疗关键环节与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医疗、护理等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全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四)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临床诊疗指南;有医疗技术(包括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重点医疗技术和新技术、新项目)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全院医疗、护理、医技质量实行监管,并建立多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五)科室负责人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接受质量管理培训,具有相关质量管理技能,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二、医疗技术管理

(一)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效。

(二)有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与管理办法。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

(三)制定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疗技术风险。

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

(一)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1.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2.有实验室安全流程,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遵照实施并记录。

3.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

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5.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途径,保证临床咨询及时受理与处理,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使用实验室信 息的服务。

6.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旁检验项目按规定进行严格比对和质量控制。

(二)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1.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2.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3.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有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和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4.制定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

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

(一)手术治疗管理

1.制定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手术医师对授权知晓率100%。

2.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制定诊疗和手术方案,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并记录在病历中。

3.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管理制度,有急诊手术 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安全。

4.有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符合规范。

5.手术的全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切除的离体组织应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

(二)麻醉治疗管理

1.制定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2.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制订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3.履行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

4.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实施麻醉操作的全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三)感染性疾病管理

1.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健全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有重点传染病防治专家组。

3.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废物。4.开展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管理工作。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5.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向公众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咨询。

(四)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1.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

2.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3.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并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血液制品误输等)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4.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5.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实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五)医院感染管理

1.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控制活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

2.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3.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4.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

5.有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实施监管与改进。

6.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7.消毒供应中心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

8.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或)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五、住院诊疗管理

(一)由符合法定资质的医务人员按照制度、质量管理要求、诊疗指南与规范,对住院患者提供同质化医疗服务。

(二)科室负责人全面负责本科室住院诊疗,各级医师职责明确并落实,加强入院检诊与患者病情评估,落实知情 同意制度。

(三)对急危重症抢救患者实施多专业综合诊疗,有适宜的院内外会诊制度与流程管理。

(四)规范激素、肠道外营养、抗菌药物、化学治疗药物等重点治疗药物的使用。

(五)有规范的出院管理制度,向患者提供规范的出院小结、出院医嘱、出院后的治疗康复与随访方案。

六、病历(案)质量管理

(一)病案科(室)设置满足医院医疗需求;病案管理符合相关法规、规范。

(二)按规定保存病历资料,保证可获得性。

(三)建立病历书写质量的评估机制,定期提供质量评估报告。

(四)采用国际疾病分类与代码(ICD-10)、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建立科学的病案库管理体系,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功能。

(五)电子病历管理符合规定要求。电子病历个人信息有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四章

药事管理

一、加强药剂管理,有效控制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二、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 用药。

三、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要求,合理使用药品,并有监督机制。

四、有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按照规定报告药物不良反应。

第五章

护理质量管理

一、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制定护理制度、常规和操作规程。

二、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

三、根据《护理分级》(WS/T431-2013)的原则和要求,实施护理措施。

四、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和人性化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

五、按照特殊护理单元的相关管理规范进行质量管理与监测。

第六章

医院管理

一、强化法律法规意识,依法开展执业活动。

二、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合理设置管理组织。

三、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满足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需要。

四、加强财务与价格管理,规范医院经济运行。

五、成立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建立并完善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六、建立健全行风建设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施。

第三部分 党的建设

第一章

加强党的领导

一、健全并完善党委(党总支)工作制度,落实“一岗双责”要求。

二、建立重大事项管理制度,落实党务公开。

三、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

四、加强对统战群团工作的领导,推进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

五、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第二章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一、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二、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功能,提高党员素质。

第三章 反腐倡廉建设

一、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和体系。

二、加强党风廉政、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完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行廉洁风险防控。

二级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篇5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300张以上,其中康复专业床位75%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骨与关节康复科、神经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科、儿童康复科、老年康复科、心肺康复科、疼痛康复科、听力视力康复科、烧伤康复科中的6个科室,以及内科、外科和重症监护室。

(二)治疗科室:至少设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心理康复室和水疗室。

(三)评定科室:至少设运动平衡功能评定室、认知功能评定室、言语吞咽功能评定室、作业日常活动能力评定室、心理评定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心肺功能检查室、听力视力检查室、职业能力评定室中的7个。

(四)医技科室:至少设医学影像科、检验科、药剂科、营养科、门诊手术室、消毒供应室。

(五)职能科室(部门):至少设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器械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社区康复服务部门等科室(部门)。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4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医师0.2名/床,康复治疗师0.4名/床,护士0.3名/床。

(二)医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数不低于医师总数的15%。临床科室科主任应当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临床各科室至少有3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三)康复治疗师中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数不低于康复治疗师总数的10%。治疗科室科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康复治疗工作5年以上。

(四)各临床科室医师结构合理,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医疗核心制度要求。

四、场地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95平方米。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二)康复治疗区域总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

(三)医院建筑设施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相关标准。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参照同级综合医院基本设备并结合本专业实际需要配置。

(二)专科设备

1.康复评定:至少配备运动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评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三维运动分析、平衡功能评定、认知言语吞咽评定、作业评定等设备。

2.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设备、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情景互动训练设备以及康复机器人。

3.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电疗(包括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超声波治疗、磁疗、功能性电刺激、传导热治疗、冷疗、牵引治疗设备。

4.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手功能作业训练、模拟职业作业设备。

5.认知、言语、吞咽治疗:至少配备认知训练、言语治疗、非言语治疗和吞咽治疗设备。

6.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火罐、中药药浴、中药熏蒸等设备。

7.康复工程:至少配备临床常用假肢、矫形器、辅助具制作设备。

8.水疗:至少配备蝶形浴槽、涡流/气泡浴槽、步态跑台浴槽等设备。

(三)信息化设备:在住院部、信息科等部门配置自动化办公设备,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四)病房床单元基本装备同三级综合医院。

(五)有能满足日常诊疗业务需要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诊疗指南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二级康复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张以上,其中康复专业床位占75%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置骨关节康复科、神经康复科、儿童康复科、老年康复科、听力视力康复科、疼痛康复科中的3个科室以及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

(二)治疗科室:至少具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功能。

(三)评定科室:至少具备运动平衡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言语吞咽功能评定、作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听力视力检查中的5项功能。

(四)医技科室:至少设置超声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和消毒供应室。

(五)职能科室(部门):至少设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信息科、器械科、病案(统计)室、社区康复服务科室(部门)。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1.2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医师0.15名/床,康复治疗师0.3名/床,护士0.3名/床。

(二)医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数不少于医师总数的10%。临床科室科主任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临床各科室至少有2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四、场地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5平方米。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二)康复治疗区域总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

(三)医院建筑设施执行国家无障碍设计相关标准。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参照同级综合医院设备并结合本专业实际需要配置。

(二)专科设备

1.康复评定:至少配备运动功能评定、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平衡功能评定、认知言语评定、作业评定等设备。

2.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肌力训练设备、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功率车,治疗床(含网架)、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踏步器、助行器、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3.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电疗(包括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超声波治疗、磁疗、功能性电刺激、传导热治疗、冷疗、功能性牵引治疗等设备。

4.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手功能作业训练、模拟职业作业等设备。

5.认知言语治疗:至少配备认知训练、言语治疗、非言语交流治疗等设备。

6.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火罐、中药药浴、中药熏蒸等设备。

(三)信息化设备

在住院部、信息科等部门配置自动化办公设备,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四)病房床单元基本装备同二级综合医院。

(五)有能满足诊疗业务需要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诊疗指南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注:目前我国不设一级康复医院)

卫生部关于印发《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的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04-25

卫医政发〔2012〕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促进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加强康复医院的建设,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对1994年发布的《康复医院基本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作为新建康复医院的验收标准。本文印发前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康复医院,应当对照该标准加强建设,尽快达到标准要求。

因社会经济状况和康复医疗服务需求等原因,确需设置一级康复医院的地区,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一级康复医院基本标准,报我部备案后实施。

现代康复医院建设模式探讨 篇6

康复医院建设热潮的背景

康复医院建设热潮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 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医疗资源的不断充足和人类医疗理念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

现代医疗服务通常包括四个部分: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早期在医疗资源尚不充足的条件下, 诊断和治疗一直是我国医疗服务的核心。而如今, 社会经济长足发展, 促使人们的健康理念发生根本的变化, 对社会医疗需求也产生了极大的转变。过去, 我们更多的是单纯地对疾病进行治疗, 现在我们更强调机体功能的恢复;过去我们是被动地接受治疗, 现在我们是主动地追求康复;过去我们只是为了维持生命存活的状态, 而现在我们更关注提升生活的质量。

所谓的“医养康结合”, 是对医疗服务两端环节的强调。前端, 对疾病的预防与健康的维护;后端, 长期护理和康复促进。通过两端环节的拓展与延伸, 从而形成了“诊治为基础、康养为核心”的、充满积极活力的生活方式。这一健康生活理念的转变, 推动了医疗形式从过去单纯的诊断和治疗向“四合一”转变。

康复医院与康复治疗

*康复的定义、作用和地位

康复是治疗的延伸, 是以人的心理、生理机能恢复或维护为主要目标的治疗手段。有别于其他专科疾病的诊治形式, 康复是纯治疗的医疗形式, 不包含诊断, 取而代之的是对疾病和身体机能恢复程度的评定体系。

康复是整个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柱。任何医疗活动都是以完全治愈为最终目标的。无病痛和功能恢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医疗治愈目标。与以疾病治愈为目的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不同的是, 康复更强调的是通过教育和训练, 帮助患者快速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从而提高生活的品质。因此, 医疗学科的发展高度, 最终还是取决于该学科的康复水平。如果康复水平有限, 那么该学科的发展势必受到制约。这也是我们追求“预、诊、治、康”四位一体整体均衡发展的原因。

长期以来, 由于医疗资源的短缺, 诊断和治疗始终是医疗服务的核心, 康复总是被边缘化, 即使存在也通常只是以医院的一个科室的形式出现。而如今, 医疗资源逐渐丰富, 医院不断向规模化、专科化发展,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康复成了全医疗过程中的最终路径。因此, 以康复为主体的治疗形式——康复医院的出现成为必然。

*康复医院患者的特征

康复作为以恢复或维持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为主要目的的治疗手段, 几乎涵盖了所有病种和疾病人群。康复患者群体普遍具有认知障碍、行动不便、对治疗缺乏信心、生活态度消极等情形。最常见康复医院患者包括六类人群, 如表1所示。

康复医院患者均为慢性病患者, 康复周期长、治疗过程单调。患者行动迟缓不便, 精神容易忧郁萎靡。同时, 康复训练治疗频率高, 是常态化的治疗, 因此患者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此外, 除了生理上的失能问题之外, 康复医院患者还普遍存在心理上的问题, 所以康复更需要生理健康治疗和心理健康治疗同步进行。

康复治疗的内容、形式和特点

康复治疗是从无病痛阶段上升至功能恢复的阶段, 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医疗目标。整个康复治疗的过程, 是综合精神康复和生理康复, 实现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同步恢复。

其中, 精神康复包括适应性康复、职业技能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功能康复等内容, 帮助患者实现行动自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生理康复 (躯体康复) 则包括了脑神经康复、肢体康复、脊柱康复、关节康复、心血管康复、老年疾病功能康复等内容, 帮助预防和减少残疾的发生,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如图1所示。

康复治疗是集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拔罐、按摩于一体的综合性治疗模式, 它的范围广泛, 比如针对神经和肌肉康复, 就会设有诊疗室、牵引室、理疗室、针灸室、康复训练大厅、骨质疏松诊疗室、中药熏蒸治疗室、疼痛治疗室等功能空间。因此, 在设计康复医院时必须了解康复治疗的具体形式, 如表2所示。

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其特点可以用3个字来形容:慢、常、变。

慢:病去如抽丝, 康复过程具有周期长、治疗过程单调、住院日长等特点。普通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一般在11天左右, 而康复医院或康复科室的平均住院日接近1个月, 部分人群甚至可以长达数月。

常:康复训练治疗频率很高, 有些训练需要每天进行, 是一种常态化的治疗, 而一般医院的治疗却是一次性和阶段性的。

变:康复治疗会根据患者康复状态重新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法, 因此整个康复过程是一个始终变化的动态过程。

康复医院的功能架构和发展类型

*康复医院的功能组织架构

与传统医院不同, 康复医院的功能组织并非是传统的门诊、医技、病房, 取而代之的是康复住院、康复治疗和康复评定三大核心功能, 而医技是作为三大功能的支持体系。如图2所示。

1.康复治疗的内容

2.康复医院的功能组织

3.某康复医院的科室设置架构

4.紧邻型模式

从康复医院收治的疾病种类来看, 常见疾病包括脑卒中、颅脑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性瘫痪、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折、关节置换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骨性关节炎、手外伤、心肺相关疾病等等, 这些疾病的康复都需要进行相关的功能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康复工程等治疗手段。因此, 康复医院的功能组织就是根据这些病种及其治疗路径而设置的, 如图3所示。

*康复医院的发展类型

从康复医院的发展路径来看, 无外乎以下几类:一是由大型综合医院康复科发展起来的康复中心。这类机构以收治本院的治愈患者为主, 对其所在的医院学科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这类康复中心的医技设备、医疗资源依赖于中心医院。

二是根据区域医疗中心布点 (含医疗健康城) 设置的康复医院。通过在医疗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布点设置康复医院, 提升该地区的综合医疗水平, 完善该地区的医疗结构, 提升影响力。

三是针对地区疾病特殊性需求而设置的社会性康复中心。这类康复中心针对性强, 具有一定的专科特色, 其所针对的康复人群具有移动性大的特点。

四是依托大型医疗健康机构设置的专科或综合性康复中心, 如康养一体化的老年养老康复中心、运动医疗或创伤为主的伤残康复中心、融合眼耳喉鼻科的医疗中心的复明、复听的康复中心等等。

康复医院的建设模式

不同的医疗模式, 决定了康复医院区别于传统综合医院的建设模式。不同类型的康复医院, 其建设模式也是不同的。我们围绕康复住院、康复治疗和康复评定三大核心功能, 梳理了常见三大核心区域的关系。

*紧邻型

病区与治疗区紧邻, 评定中心设在下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住院康复人群可以方便地到达治疗中心。但对于外来治疗人群来说, 便利性相对较弱。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康复科室较为单一的康复中心 (图4) 。

*U字型

康复住院、评定中心及治疗中心在同一平面层上, 方便内外患者使用。这种布置存在的问题是对住院康复患者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干扰, 该模式适用于科室较全的地区性小型康复医院 (图5) 。

*十字型

十字型模式将住院评定中心、治疗中心以及后勤各区域独立, 以十字布局的方式围合在一个交通枢纽的周边, 各区域独立、不受干扰, 且联系便捷, 是目前较大型康复医院通常使用的方法 (图6) 。

康复医院各功能空间的模式及要求

*康复住院病房的模式及要求

康复治疗具有“慢”、“常”、“变”三大特点, 而康复医院患者通常又普遍具有认知能力差、行动不便、心理障碍等不利因素, 因此康复医院的住院病房形式也将有别于综合医院。

首先, 在确保全院区无障碍的环境下, 康复病房应提供无障碍辅助设施;其次, 加宽住院病区的走道 (建议在3.6m以上) , 可以为缓行的轮椅人群提供滞留空间;第三, 由于治疗时段相对集中, 且治疗人数众多, 因此康复病房的垂直交通的数量应略多于普通病房;第四, 由于康复治疗周期长, 且相对枯燥, 因此对康复病房的住院空间环境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如提供一定的交往空间, 以方便患者休闲、聊天。

*康复医院治疗空间的设计要求

康复医院治疗区域包括三大部分, 即动态治疗、静态治疗和康复工程, 必要时也包含一次性治疗的小型微创手术等内容。

动态治疗主要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水疗等, 这些治疗相对周期长、动作单调、干扰性大, 一般采纳大空间集中治疗, 提高患者治疗兴趣、相互激励。

静态治疗主要是指物理治疗、认知治疗、传统中医治疗等, 这类空间需要提供一些感觉温和、相对私密的治疗环境。

5.U字型模式

6.十字型模式

康复工程, 是配置义眼、假肢等辅助用具的区域, 通常设于相对独立的区域。

*康复医院评定室与医技科室的设置

康复评定分为入院治疗的前期评定和康复过程恢复中的状态评定, 兼顾着院里院外的康复人群, 可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便于医院内外的患者群体使用, 从而减少外部人流对住院患者的干扰。

康复医技是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支持平台, 一些医技内容如影像、超声等, 其检查数据是评定中心的评定依据, 布局应靠近评定中心。药剂、营养科等科室可靠近病区。而一些一次性的治疗内容, 如小手术等, 可以和治疗中心设置在一起。

康复医院中一些大型医技的设置, 应根据其与普通综合医院的从属关系、地理位置和收治病种等关系予以确定, 力求在资源共享和康复效率之间寻求平衡, 进行筛选。

*康复医院的室内公共空间设计

康复医院的设计需要建筑师细致入微, 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应在公共空间中尽可能创建一些交往空间, 便于患者联络情感, 增强治疗信心;同时应关注患者的隐私空间;充分利用建筑条件, 协助医务人员设计一些既具有治疗功能又能起到积极引导作用的设计, 比如, 地面标示的步幅脚印、步行距离的标尺、可进行爬坡训练的小拱桥、手工成绩展示墙等, 这些设置能提升患者的成就感。

7.某康复医院的住院病区环境

8.某康复医院的康复大厅

*康复医院外部环境设计

对于长期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 户外空间和阳光是其恢复健康的重要帮手, 户外活动、训练也是康复治疗的一部分。户外环境能够增加患者之间接触和沟通的机会, 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与相互激励。

在户外环境的设计中, 常见的方法有:利用地形、缓坡的变化设置户外步行练习场、轮椅练习道和阶梯训练台;建设小型的辅助训练器材的场地, 为患者提供做小盆栽的园艺桌椅和凉棚;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设置模拟式的街道、斑马线等生活场景。步行道的设置应平顺、防滑、无积水和生苔的现象, 步道的色彩可以丰富灵动, 营造生动的氛围。所有的沟面均须加盖, 铁栅缝隙小于2cm。庭院内的扶手栏杆要有稳固的基础, 材料表面光滑不伤手, 高度以60cm~70cm为宜。步道两侧的植物高度宜在轮椅患者的视高上下, 避免选择有刺、叶片厚硬、有毒或容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庭院植物多采用落叶树种, 夏可庇荫、冬无阳光遮挡。

景观雕塑的设计可选择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题材。如上海某康复医院的户外花园以古今中外的残疾名人及其生平轶事为主题, 给予患者群体极大的精神鼓励。

康复医院细部设计

建筑师在进行康复医院的设计时, 须了解康复医疗的特点, 并及时与医院医生、康复师沟通配合, 这样往往能事半功倍,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医院细部设计上, 康复医院具有以下常见的特点——

考虑到轮椅的通过和滞留, 康复医院的各部通道一般要比其他医院更宽, 病房走廊宽度一般在2.7m~3m, 门诊走廊达到3.6m甚至更宽的宽度, 如图10所示。

康复医院的墙面扶手应能足够支撑身体的重量, 高度为离地70cm~80cm左右。扶手以圆形为好, 一般直径为4cm, 能够使患者用手方便地握住。扶手采用上下双杆, 上杆方便患者扶杆, 下杆便于轮椅患者把握借力。

轮椅经常经过的地方, 墙面下的踢脚板高度宜在30cm~35cm左右, 以防轮椅碰撞损坏墙面。考虑到轮椅行动的特点和尺寸, 地面高差超过2cm时轮椅行进会受阻, 地坪坡度如达到1/6时, 轮椅上下会较困难。注意自动门开启时间的控制, 避免与轮椅发生冲撞。

9.上海某康复医院的户外景观设计

10.康复医院的走廊宽度

地坪不能太滑, 以防撑拐患者滑倒, 可采用PVC卷材。公共活动区域、卫生间等需要铺设地砖的部分, 可采用糙毛面的地砖。

在医院色彩的选择方面, 尽可能选择对医疗有积极帮助或对患者心情起到舒缓作用的色彩。一般来说, 偏冷的色调具有舒缓、平复患者心理的作用, 而偏暖的色调有鼓舞激励的作用。因此, 对于萎靡冷漠的患者, 在治疗室宜采用暖色, 在潜意识中刺激感观以协助治疗的作用。朝南的病房由于日晒较为充足, 可采用偏冷色调帮助降低烦躁不安的情绪, 而朝北的病房则可采用偏暖的色调, 增加温暖亲切的感觉。宽敞的空间、充足的光线、随处可见的绿意, 这样的环境对患者心理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上一篇:工经部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冬日诗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