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逻辑论文(共11篇)
经过几周逻辑课的熏陶,彻底的改变了我对逻辑的理解,原来以为逻辑只是书面上文字之间的游戏,类似与语文上划分句子结构,分清主谓宾定状补一样,如今我才发现逻辑的魅力如此之大。我发现整个逻辑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寻找一个学习一切科学的通法,即先贤口中的“真理”。可以说逻辑是一把钥匙,一旦掌握了它,就可以打开一切科学的大门;逻辑亦如一把铁锹,运用逻辑由已知推得未知,不断扩大人类的知识广度。
如今的逻辑学已发展出许多不同的分支,我知道我在几周内学到的,仅仅是逻辑的皮毛而已,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逻辑的深邃我还远未触及,但几周之所学必会让我受益,一个严谨的逻辑已经建立,隐约掌握了各科学习的相似之处,逻辑之于我其他各科的学习必会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之于我之后的为人处事必会有深远影响。
建议:希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类似辩论赛这样的锻炼逻辑
思维能力的活动,例如可以增加审案类的活动,提升课堂趣味程
度,更锻炼逻辑规律的应用能力。
应用实例:大学中首次接触C++程序设计,这门课在高中初中
都未有过基础,可以说超出了目前已有的知识体系,初次接触连
接起来相当困难,C++中符号繁多,程序代码冗长繁琐,逻辑关
系复杂,开始听课的时候如闻天书,后来选修逻辑课之后,在高
中所学的简易逻辑的基础上建立了对C++代码的全新理解。例
如:a=3,b=0,c=5,d=2,x=6,y=2求a>b&&ay)-!a的运算结果。
初识这道题目,只觉无从下手,后来发现与逻辑学中逻辑符号相
回顾中外股市的历史表现,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特定的阶段配置某些行业可以更容易获取超额收益。这就是行业逻辑在起作用。行业逻辑的重要性之所以要大于个股逻辑,主要因为:当一个行业趋势向好时,行业里面大多公司都是受益的,此时,在该行业中选出比较优秀的几个企业投资就可能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而在趋势不好的行业中,即使最优秀的公司,其投资收益可能也不尽如人意。况且,我们能否选出最优秀的公司也有不确定性。
以白酒行业为例。在2012年以前的数年中,白酒行业都是跑赢整体市场的。当时,其行业逻辑很清晰:消费升级,高档酒提价,二、三线白酒跟随,整个行业价升量增,盈利快速增长。此外,白酒行业产业政策也友好,反腐、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还没出台。在以上行业逻辑下,整个白酒行业的个股都是不错的投资标的,取得了很好的投资收益。而进入2012年以后,限制三公消费、反腐等政策陆续出台,行业需求受到影响,高档酒开始降价,从而导致行业投资逻辑发生变化。这个时候,即使茅台这样的优秀企业,也难逃股价从高点腰斩的命运。
另一个事例是2013年的传媒行业。在国内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持续上升后,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正在增加,以电影、互联网视频、游戏等为代表的娱乐消费爆发增长。同时,国家出台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在这样的行业大逻辑下,整个传媒行业都出现了较大的涨幅。当然,各细分子行业表现有所差异。
明白了行业逻辑的重要性,我们就不难理解2013年的A股为何结构分化如此严重。一边,以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股纷纷破净、估值便宜,但却不停下跌;另一边,以消费、TMT等为代表的成长类个股,但却纷纷创出新高。当然,即使行业逻辑强大,其中的投资标的也会受到估值的约束,但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行业逻辑如此重要,它对我们的投资实践具体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同一行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其估值水平是不同的,一般处于成长期时估值溢价高,进入成熟期后估值溢价低;不同的行业估值溢价不同,主要取决于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行业政策友好程度、行业壁垒、盈利能力和业绩稳定性等,这些是进行跨行业比较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其次,对于成长股投资者来说,其投资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处于成长期(或初创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产业政策友好、行业空间大且具有一定进入壁垒的行业内个股。
最后,对于价值股投资者来说,其投资研究的重点,则主要集中于:处于成熟期、产业政策友好、行业竞争结构稳定,低估值的行业内龙头企业。
--读《形式逻辑》有感
曾向阳
大凡在行文说话之始,通常而言,我们都会思考如何将想表达的意思准确无误地予以表达。该意思即为表达的内容,如何表达则为表达的形式。大约形式逻辑研究的便是表达的形式问题,亦即“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翻开《形式逻辑》一书,我不由得想起近二十年前参加文秘大专自学考试的一门曰《普通逻辑》的课程来。虽时隔久远,但依然清晰可见的是其中的一些逻辑名词和方法论述,尤其当时学来感觉既新鲜又深奥难明,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自己思考问题,文字写作的思路构架。如今重读逻辑书籍,一番故地重游之感油然而来。然而,时光又翻过了近两个十年,期间继续学习,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几番探索,阅历亦渐长,对于逻辑似有了一些更深的认知。
其实,无论是《形式逻辑》抑或《普通逻辑》均是研究语言表达的逻辑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时时会遇见的一些问题。诸如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这些也都是我们经常不自觉地运用的一些方法。即便运用这些方法的人是初小文化,还是博士后,其语言的表达都存在一定的逻辑性,只是这种表达的水平有高下之分罢了!若要一个初小文化甚至博士后确切地说出其表达内容抽丝剥茧的逻辑关系,以及其为何会选择这种表达的形式,恐怕也难以说出一二(专门研究逻辑的人除外)。这就好比修辞语法中的一些方法一样,若让你去一一说出你表达语言的主、谓、宾、状等,或者你运用了何种修辞的手法,怕莫也是一件让人纠缠的事情。
当然,一件事情上升到了研究的高度,其必然会鞭辟入里地深入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并用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视野不断扩大发散其研究的方面,以不断地接近于客观现实,最终达到指导与改进实践的目的。不过,我们也常遇见这么一种现象,研究经济的学者并不是腰缠万贯的企业家或商人,专门研究政治的学者并非政治家,专门研究文字的专家也未必是文学家等等。反之则不然,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或商人或多或少会懂点经济,政治家对于政治学的东西肯定不会陌生,文学家必然具备相当的文字底蕴。可见,在具体实践中掌握所从事领域的理论知识是只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除外)。
既然形式逻辑是服务于我们的语言表达,那么,其中的许多方法的确是值得下一番功夫去学习与领悟的。即便我们已然运用了其许多的手法却浑然不觉,但是回头反思自己的逻辑方法可有改进之处,或者分析别人的语言文字便有了方法利器,能说出一二三来。凡此种种,我以为,在这种逻辑之外还有更为关键的因素需要把握。
形式逻辑作为一种语言分析的工具,是足以诠释大多数常见的语言现象,不过,书中绝大部分内容讲述的是“非模态语言”现象,而对于模态语言或者称之为复杂的语言,其分析解释还是比较乏力,尚在摸索之中罢。如同计算机对于具有程序化结构的问题处理手到擒来,而对于模糊状态或者非程序化的问题处理尚颇为乏术。
我们的思维过程本身具有复杂性,兼以个人情感因素,故而每个人的语言逻辑是不同的,加之语言的对象的不同,更是派生出不同的语言文本叙述,正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虽如此,但归根结底即为我们要确切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即使表达的对象异常复杂,表达的过程颇为周折,终归是要合乎规律、合乎常理的予以表达出来,否则,便会让人难以理解。实则我们在行文说话之时,通常是凭直觉的逻辑去组织语言的,形式虽然可以多样,可核心思想只有一个。我们最终要表达是思想的完美呈现,而形式只是服务于这种思想表达的。就个人而言,当我想要表达的思想越清晰,表达的意愿越迫切,那么,行文写作就越流畅。至于采取何种文本构架、组织何种逻辑的语言,往往是瞬间促成,或者在行文的过程中逐次自然理顺的。
事实上,无论是何种文体,若要达到如同行云与流水那般自然与练达,行文者理当将各种逻辑意识与结构修炼成直觉上的自觉。而这种逻辑自觉的修炼,阅读理论书籍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则来源于广泛的阅读与阅历。只有对事物的认识越深刻,对事物的叙述才会越准确。
多阅读经典当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一来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语言与逻辑感觉,二来可以与高人于心灵上沟通思想,产生情感上的共振。个人认为,适当的阅读一些当代、现代大家的小说,尤其是本土作家的作品,有利于提升自身语言逻辑的把握。举凡现代文学家若没有几部扛鼎小说著作,是不能谓之文学家的,若称小说是文学之母亦不为过。大多数小说是叙事的,如何叙事?结构上如何安排,情感上如何自然流露,深刻的思想如何“春梦了无痕”般的“润物细无声”,都是作家所殚精竭虑之所在。而且,经典作家的小说叙事的风格各异,富有浓厚的文本结构与语言上的创新创造意识,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
更进一步而言,语言虽是思想的载体,但支撑它的还有个人情感的流淌。个人认为,思想与情感的综合,便形成了文章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或许便是《形式逻辑》中所言及“模态推理”中尚不能言明的部分罢!而外在形式上的逻辑与内在思想情感上的逻辑的统一,便构成了行文者权且称之为“个人美学”的重要部分。修炼逻辑实际上也是修炼个人“美学观”,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无定法”,换言之,即为个人美学观各不相同的外在表现。所有这些,终归会回归到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与本源罢!
意愿的逻辑初步--马利的道义逻辑思想
恩斯特@马利(Ernst Mally),奥地利著名逻辑学家,于1926年提出了第一个道义逻辑系统,开辟了逻辑研究的新领域.但马利的系统遭到人们的长期批判,认为他的.道义系统存在严重的缺陷.作者认为,马利的系统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这些不足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只需稍做改进,其系统并不比其他逻辑学家提出的系统逊色.作者还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一元的角度来看待马利的系统,这实际不是对马利道义思想的正确反映,或许用二元逻辑的观点看待马利的系统更为合适.
作 者:陈锐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新闻系,重庆,400031刊 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年,卷(期):23(1)分类号:B815.4关键词:道义逻辑 马利的道义系统 意愿的逻辑 道义逻辑标准系统
试论MBA的逻辑考试与我国的逻辑教学
MBA的逻辑考试是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它重归纳而轻演绎,重语义而轻形式,不假定考生有专门的逻辑知识,这都与我国高校普通逻辑的教学要求不同.如何处理好掌握逻辑知识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关系,这是MBA逻辑考试向我们逻辑教学提出的挑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作 者:孙明湘 弘华 荣立武 作者单位:孙明湘(中南大学,文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3)弘华,荣立武(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南,湘潭,411201)
刊 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4(6) 分类号:B81 关键词:MBA逻辑考试 普通逻辑知识 逻辑思维能力架起逻辑与直觉融通的桥梁--《直觉与逻辑》一书读后
哲学史上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都牵连着直觉与逻辑的关系.在西方,由于受知性思维的影响,人们大多认为逻辑与直觉是相互分离和对立的.二者这种长期的对立状态导致了一系列的对立,如逻辑主义与直觉主义、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自然科学方法与人文科学方法、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等等的.对立.因此要消解这些知性对立,由对立达到融通与和谐,就必需重新思考直觉与逻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直觉与逻辑架起一座桥梁.就中国哲学来说,长期以来,人们也为在中国哲学中无法挖掘出明晰的逻辑所困扰,甚至有人以为中国哲学没有逻辑思维而仅为直觉思维.
作 者:张连良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刊 名:长白学刊 PKU英文刊名:CHANGBAI JOURNAL年,卷(期):“”(2)分类号:关键词:
传统逻辑在引用数理逻辑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
数理逻辑是在传统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对思维逻辑形式方面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适当地吸收数理逻辑的有关成果,对于丰富和发展传统逻辑,促进传统逻辑的.改革和现代化,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现在传统逻辑教科书中大都引进了数理逻辑的知识.
作 者:何新军 作者单位:刊 名:决策探索英文刊名:POLICY RESEARCH & EXPLOR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关键词:
第05课时: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简易逻辑
一.课题:简易逻辑
二.教学目标: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互相关系;反证法在证明过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复合命题的构成及其真假的判断,四种命题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理解由“或”“且”“非”将简单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 2.由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3.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二)主要方法:
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集合中的并集、交集、补集有着密切的关系,解题时注意类比;
2.通常复合命题“p或q”的否定为“p且q”、“p且q”的否定为“p或q”、“全为”的否定是“不全为”、“都是”的否定为“不都是”等等;
3.有时一个命题的叙述方式比较的简略,此时应先分清条件和结论,该写成“若p,则q”的形式;
4.反证法中出现怎样的矛盾,要在解题的过程中随时审视推出的结论是否与题设、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法则等矛盾,甚至自相矛盾.
(三)例题分析:
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构成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并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1)菱形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2)“23”
解:(1)这个命题是“p且q”形式,p: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q: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p为真命题,q也是真命题 ∴p且q为真命题.(2)这个命题是“p或q”形式,p:23;q:23,∵p为真命题,q是假命题 ∴p或q为真命题.
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首先应看清该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然后判断构成它的简单命题的真假,再由真值表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例2.分别写出命题“若x2y20,则x,y全为零”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解:否命题为:若x2y20,则x,y不全为零 逆命题:若x,y全为零,则x2y20 逆否命题:若x,y不全为零,则x2y20 注:写四种命题时应先分清题设和结论.
例3.命题“若m0,则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吗?证明你的结论.
解:方法一:原命题是真命题,∵m0,∴14m0,因而方程x2xm0有实根,故原命题“若m0,则x2xm0有实根”是真命题;
又因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的,故命题“若m0,则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方法二:原命题“若m0,则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若x2xm0无实根,则m0”.∵x2xm0无实根
∴14m0即m0,故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例4.(考点6智能训练14题)已知命题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负根,命题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先分别求满足条件p和q的m的取值范围,再利用复合命题的真假进行转化与讨论.
m240解:由命题p可以得到: ∴m2
m014由命题q可以得到:[4(m2)]2160 ∴2m6 ∵p或q为真,p且q为假 p,q有且仅有一个为真 当p为真,q为假时,当p为假,q为真时,m2m6
m2,orm6m22m2
2m6所以,m的取值范围为{m|m6或2m2}.
例5.(《高考A计划》考点5智能训练第14题)已知函数f(x)对其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数a,b,当ab时,都有f(a)f(b),证明:f(x)0至多有一个实根. 解:假设f(x)0至少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x1,x2,不妨假设x1x2,由方程的定义可知:f(x1)0,f(x2)0 即f(x1)f(x2)
由已知x1x2时,有f(x1)f(x2)这与式①矛盾 因此假设不能成立 故原命题成立.
注:反证法时对结论进行的否定要正确,注意区别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例6.(《高考A计划》考点5智能训练第5题)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数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有理根,那么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A.假设a,b,c都是偶数 B.假设a,b,c都不是偶数 C.假设a,b,c至多有一个是偶数 D.假设a,b,c至多有两个是偶数
(四)巩固练习:
1.命题“若p不正确,则q不正确”的逆命题的等价命题是()A.若q不正确,则p不正确 B.若q不正确,则p正确 C 若p正确,则q不正确 D.若p正确,则q正确
2.“若b24ac0,则ax2bxc0没有实根”,其否命题是()A 若b24ac0,则ax2bxc0没有实根 B 若b24ac0,则ax2bxc0有实根
逻辑分析一般规律有云,从逻辑上说,宏观整体分析再到具体定量分析是最接近客观的。而从微观枝蔓数据入手,能得出局部真实,却容易走进整体逻辑陷井。
雾霾的实质是工业污染,从英国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雾都和20世纪60、70年代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可见一斑。工业污染分析,从宏观来看,应该看其中占比,分析出主次污染,然而解决之法同时要兼顾普遍规律和特殊情况。
柴静《穹顶之下》,举例自己早年采访经历、自己孩子问题,从感性入手分析出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什么、造成什么危害,进而分析各种工业、生活等污染所占比例。工业上,石油、煤炭造成燃料粗糙、不愿提升工艺水平、能源系统控制能源标准设定等,导致能源标准达不到英美日等发达国家标准,而这些国家空气污染治理十分成功,因此提出国企工业逐步开放、有条件提升能源标准。生活上,借鉴美国加州汽车管制法,提出柴油等重污染汽车加装空气净化器,油烟净化器、减少汽车出行等。
柴静逻辑清晰,看似入情入理,在此,我再次梳理一遍柴静的逻辑。
工业污染来源于石油、煤炭等原料,比较发达国家也用石油、煤炭等,发现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根本在于中国标准过低、大企业形成利益集团进而碍于自身利益不愿提升油品、过剩生产等,进而归结于国有企业垄断。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提出的能源市场开放是否能够一定解决环境污染,私有企业一定比国有企业更有效配置资源,竞争一定有利于环境保护。
还要考虑竞争的尺度在哪里。2013年9月4日第一财经日报刊登一篇名为《英国人称中国买下英国:李嘉诚控制伦敦三成电力》,里面称“而投資並購范圍,則從基礎設施到房地產,從零售業到實體企業,涉及領域相當廣泛,以至於有英國媒體更是聳人聽聞地用“中國人買下了英國”的標題對中國資本進入英國進行報道。”可见,基础设施等涉及国民经济命脉产业过度开放只会引起过度恐慌。
再来看看《对话丁仲礼》,柴静和丁仲礼的逻辑。先是从哥本哈根会议现状说起,“为什么一个有人类共识的会议,却不能谈妥《根本哈根协议》?”丁院士从国家利益解读什么样的节能减排才是公平的,接着在柴静的逼问作为一个科学家不应该参杂个人利益而应该可观陈述事实,丁院士回答说这不是个人利益,这是人权和发展权的人类普遍意义,也说明了自己这样作为科学家却不采用“科学”做法的苦衷。
柴静假设的逻辑大前提是,气候问题是人类共识,隐含逻辑是当前影响人类发展的问题是气候问题,因为气候问题关乎人类生存。
这个前提忽略了,人类共识是多个共存的,个别还有特殊情况,比如吃饭问题;还有人类共识,其实也可能被集体共识所充塞,比如发达国家作为一个集体即存在一个集体共识,代表了全发达国家发言。
总而言之,柴静作为一个记者,在做逻辑分析时候,没有切切实实界定“人类共识”、“公平”和“根本哈根协议”这三个关键词,其中更涉及了国家利益等政治经济文化各层次问题。
1,红房子在蓝房子的右边,白房子的左边(不一定紧邻)
2,黄房子的主人来自香港,而且他的房子不在最左边。
3,爱吃比萨饼的人住在爱喝矿泉水的人的隔壁。
4,来自北京的人爱喝茅台,住在来自上海的人的隔壁。
5,吸希尔顿香烟的人住在养马的人?右边隔壁。
6,爱喝啤酒的人也爱吃鸡。
7,绿房子的人养狗。
8,爱吃面条的人住在养蛇的人的隔壁。
【摘要】法律逻辑是一种应用逻辑,是法律领域中思维的重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理所当然以基本的逻辑观念为基础勾践其理论体系,以不同的理论视角及多个维度进行研究,目的在于解决法律领域的逻辑问题。本文将从法律逻辑视角审视法律领域的逻辑问题,通过对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和性质进行初步认识,以法律逻辑的视角来探讨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的今本问题,进而探讨法律思维工具和方法论意义。
关键字:法律逻辑应用法律思维
法律逻辑是法律领域的一种思维工具,在法律领域内逻辑的运用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其作为作为法律领域中的思维的工具,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理所当然地以基本观念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多个维度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解决法律领域的逻辑问题。随着法律逻辑的应用研究的深入,我们必须解决诸如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性质、法律思维的工具与方法论意义等丞待解决的研究,以使法律逻辑学更好的发展。
一、法律逻辑的逻辑基础、研究对象和性质
法律逻辑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所以能够存在,就在于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一)法律逻辑的逻辑基础。法律逻辑作为法律领域内的一种思维工具,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立足于法律,以解决法律领域中的逻辑问题为目的,构建独立的理论体系。逻辑学可分为经典逻辑与非经典逻辑,经典逻辑从真值意义上看,它只具有真假二值,它所指的蕴含是实质蕴含,它遵循矛盾律和排中律,追求推理的确定性与保真性,且不包括模态词。经典逻辑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形式逻辑,如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和谓词逻辑。而非经典逻辑通常缺乏一个或多个经典逻辑所具有的特性,非经典逻辑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实际应用的需要或者是对经典逻辑的修正和扩充,或者是将逻辑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其他具体学科。在研究逻辑学这一门基础学科时,当然会强调其工具性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并且它所追求思维体系的一致性和系统性是不变的。卡多佐在《司法过程的性质》一书中对逻辑的解释:“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我并不打算通过映入不一致,无关性和人为的例外来糟蹋法律结构的对称性。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理由,我就必须符合逻辑,就如同我必须不偏不倚一样,并以逻辑这一类东西作为基础。”因此,我们可以明确以法律逻辑视角审视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的基本问题包括:法律概念的确定性;法律规范的完整性;法律推理与法律论证的有效性;法律体系和法律思维的一致性等问题。
(二)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法律逻辑的研究理论众说纷纭,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界定“法律逻辑是形式逻辑推理在法律中的应用”只局限于在普通逻辑领域所探讨的推理。另外一种界定“法律推理就是法律人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一种法律思维方法”重点研究法律人将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实际思维活动,它是以形式逻辑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应用形式逻辑推理,如运用辩证逻辑推理。虽界定不同,但三种观点本质是一致的,都有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推导过程。所以,法律研究的和心仍是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的法律推理。
(三)法律逻辑的性质。因对于法律推理有不同的认识,这决定了对于法
律逻辑的性质也有不同的理解,仍然有多种观点。但总的说来,法律逻辑是法律领域中的一种应用逻辑,是法律思维的工具,逻辑应用问题在实践中应与法律逻辑的方法论紧密地结合,从而在实践中运用。
二、法律逻辑的理论指导与现实意义
(一)法律逻辑的理论指导。法律逻辑从理论上揭示了正确的法律思维特性,有助于我们自发的逻辑思维提高到自觉的逻辑思维,从而更提高推理和论证的正确性。
(二)法律逻辑的现实意义。逻辑学在社会实践中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在现实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离不开一定的方法,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或方式,思维活动也一样。逻辑学关于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思维形式的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对实物的判断有两种途径,一是感知,二是推知,推理是一种特定的判断联接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认知手段,它的应用本身也具有方法论意义。而法律推理中法律逻辑可以避免把人们的认识引入歧途,特别是法官非常严肃而又复杂的司法裁判过程中,法律逻辑可以在方法论意义上来确保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不被滥用。
在实践的研究中,只有将法律逻辑的理论指导意义与方法论价值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对法律逻辑这门学科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法律逻辑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法律逻辑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法律领域内的逻辑应用是顺应逻辑学的发展需求,法律逻辑因其与法律适用的密切相关性,确定了以法律逻辑的视角研究法律领域的逻辑的应用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对于法律适用进行逻辑分析的意义在于:在法律领域中,法律适用需要逻辑的工具,逻辑在实践领域中才能获得生命力。
然后,法律逻辑运用的可能性来源于实践要求,研究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是顺应法学研究和法律工作的迫切需要。从我国对法律推理的研究中不难看出,逻辑在法学研究和法律工作中,都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就形式案件来说,立案侦查和审判过程,都是运用科学知识和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已是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此外,无论是运用证据查清事实,还是依据法律审判案件,都离不开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
因此,研究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不仅是法学理论日渐成熟的一种标志,而且是法律实践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法律逻辑应用的可能性。
首先、思维实践经验也思维材料的积累,法律工作者在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中有一定的思维实践经验与思维材料的积累,研究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才能成为可能,法律逻辑学是顺河逻辑科学发展的,自对法律逻辑研究开始至今,法学界和逻辑学界所做的尝试和取得的有益成果,都为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做了必要的准备。
其次、应用逻辑与相关方法论研究的凸显。在法律领域中,从逻辑应用到应用逻辑,还有解决方法问题,要贯彻思维内容与形式具体同统一原则,运用逻辑理论具体分析法律领域中的逻辑问题。法律逻辑作为一种应用逻辑,随着法律逻辑的兴起与发展,以逻辑的视角重新审视社会实践中的逻辑应用,从而为研究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提供了方法论意义上的可能。同时,方法论的凸显也为研究
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提供了方法上的可能,就法律领域而言,法学方法论虽然具有理论形态,不是时间本身,但主要还是归属于实用性学科,而且也只有强调其实用性,才能把法学研究与法律实用性匹配起来。
三、法律逻辑在实践中的应用
(1)法律适用中的逻辑问题。随着法律逻辑的发展,人们逐渐突破传统形式逻辑基本理论应用,开始试图深入到法律本身中去研究法律逻辑。法律适用的过程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主要表现在法庭的辩论活动与对判决正当性的论证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当然涉及论辩技巧和思维艺术等问题,及法律适用中的逻辑问题。因此,法律逻辑必须从实践出发。
(2)法律领域中的逻辑应用。逻辑学是以人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在法律领域中,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必须运用和遵循人类共同的思维形式和思维发展规律,用逻辑的眼光审视法律领域的思维,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法律领域中法律人思维特征的认识把握其具体内涵和实质,为探析思维形式的复杂多样提供一个窗口,也为法律领域的逻辑应用提供有效思维方法和逻辑工具。在研究法律逻辑领域的逻辑应用时,我们需要用逻辑的眼光来审视法律领域的理性思维。
【趣味逻辑论文】推荐阅读:
探究心理逻辑论文10-31
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论文11-04
继承权公证中的逻辑证明/冯兴吾法律论文网09-17
逻辑狗教案06-25
逻辑思维总结10-20
逻辑学考研11-09
算命人的逻辑05-26
逻辑学简答题06-27
普通逻辑课后练习答案09-07
第15讲 逻辑问题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