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串讲资料(精选5篇)
敬爱的党组织:
2011年6月7日——9日是我国高考时间,关注高考,关注中国的教育制度,我有自己的认识。
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教育最明显的体现方式——高考。高考意味着是一次机遇,是一个跳板,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回忆起2010年准备高考的我,那个时候除了对学习之外事物的茫然,在三年的高密度和高强度地学习,那个时候几乎已经把拿高分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但是我的老师告诉我把握自己的命运不仅仅是拿分而已,填志愿更是一件重要的事。当初对填志愿茫然地我现在意识到命运也体现在志愿上,首先是志愿让我们五湖四海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其次是志愿暗示了我的人生方向。我们这样一群年轻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一起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回顾高考几十年,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变化,也让曾经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化。1976年,文革结束,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人才断层。1977年,可以说是中国才子的狂欢年,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尽管当年的招生比例在29:1,与现在相比相差甚远,但是当时满身疮痍的中国能补充上新鲜的血液,也是令人欣慰的。而当代中国是由80年代毕业大学生影响着的,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说道:他们是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等理念的直接和有力的推动者,这代人的脱颖而出使中国完成一次划时代的人才更迭与思维方式转型。记得听老师说过,现在的出题者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些经过文革,怀才不遇的人,他们并不是抱着想考倒大家、磨练考生的心态,他们只是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选拔优秀人才以为国家所用,他们没有经历过文革,他们对于公正有着更加客观的理解。而今的大学扩招,让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现在每逢招聘会,黑压压的人海让人倍感压抑。大学课堂也不像过去那么积极向上,睡觉、玩手机的情况随处可见,自习室也只有在考试来临才会体现出自习室的作用,出勤率也难得达到90%。对于在校园里无聊的人,与其荒废在象牙塔里,还不如早日感受社会的残酷。与其被动成为大学扩招的间接受害者,不如积极让自己成为受益者。
中国的教育在过去的日子里一直在逐步改善与完善,尽管现在仍然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国家已经注意到了,并积极思考其原因与解决方案,我们都国家会越来越好。我们身为大学生,尽管已经经历了高考,但是前路漫漫,前面的道路还在等着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更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
请党组织检验我。
此致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图书馆;资料管理;应用研究
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单位,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当前图书馆在资料管理方面效率不高是当前图书馆管理中普遍的问题,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应用,这个问题可以有效解决。
一、当前图书馆资料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效率低下。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更新与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对当前图书馆提供的借阅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还有很大一部分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与借阅服务,依旧采用手工操作方式进行,效率极其低下,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大量获取信息的要求。而计算机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改善目前我国图书管理及信息分散性的问题,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实现图书馆中所有图书的分类整理与存储要求,人们通过计算机检索可以快速获取所需信息,进而大大提升图书资料管理的效率。
(二)信息更新慢。传统型的图书资料管理的模式,主要是对馆藏的期刊报纸与图书进行分类摆放,目的是为方便读者借阅,信息承载的方式主要为纸质印刷品,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新时期读者的需求。而从图书管理的时效性上来看,传统型的管理模式由于管理效率低下,业务水平低,对于时效性比较强的专业化图书,很难及时进行更新。
(三)馆藏图书数量有限。传统型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主要的以纸质版的形式,承载的信息量非常有限而且保存期限短暂,同时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损坏,此外纸质的图书资料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这些都大大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下,大大降低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与数量。
二、当前图书馆提高知识储备量与信息量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在图书馆资料管理之前,馆藏的信息量与储备量是非常有限的,由于传统的馆藏的知识储备主要是通过纸质的方式进行,这就大大限制了知识资源的储备量,人们在获取知识、学习、科研过程常常出现找不到资料的问题,这会给他们的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原来只限于纸质图书资源的图书馆,不断在知识的信息量与储备量上扩充,进而以不同的资源形式服务于广大受众。
三、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为图书的收集提供便利。图书的收集与获取是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对图书馆的后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参考文献,更要及时的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此外,图书的收集与整理是实现管理的过程,因而必须做到对图书不断进行更新。计算机在资料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能够及时方便的对平台上的信息进行更新,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时间限制更新速度快的书籍资料,需要及时进行上传,从而不断的扩大图书馆图书信息库,并在后期管理过程中不断强化维护与更新工作。
(二)文本资料的等级管理。在图书与文本资料收集与获取完成后,下一步要对资料进行登记整理,依据不同的分类对收集好的资料进行编号、归档,编号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文本材料的分类查找,还可以通过关键词的搜索或编号就可以顺利获取需要的资料。
(三)图书信息管理。运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时,要通过专用程序或软件,在完成整个图书目录信息录入工作以后,方能进行使用。图书信息管理过程中可以分类进行编目,图书名称、出版时间、出版者等信息,进而形成整体的目录,读者进行借阅登记时,只要通过专门的图书管理软件,即可在事先输入的信息中进行检索并做简单的记录,即可完成图书的检索与查阅。用计算机来完成整个编目过程,对不同的图书信息要制定专门条形码,贴于书本之上,在借阅时只需扫描条型码,就能够方便的调出图书信息,通过这种扫描的方式对图书信息直接获取,获取内容主要包含事先输入的图书信息,通过扫描完成对图书信息的追踪,还可以搜索出图书的编目与放置位置,方便用户快速查阅。
(四)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图书信息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图书馆图书的借阅管理,是确保图书馆正常运行及稳定的关键,可以从图书后台管理系统及电子信息平台两方面进行。电子信息平台在维护的过程中,要注意图书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对于更新的图书,要及时进行图书信息的增加与删除,避免有书无信息或者是有信息无书现象的发生;在进行后台管理时,对借阅与登记要做好较对工作,对图书的回收与借出要及时登记,同时要加强系统的后期维护工作。
(五)创新图书管理模式。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资料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图书的管理、流通以及借阅的效率,对当下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与创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管是学校图书馆还是社会图书馆,其价值并不是其藏书的多少而是读者能从图书馆中获取多少知识,而这个过程通常与图书馆的管理以及运行机制息息相关。读者获取图书馆信息的快慢直接受到图书馆管理效率的影响,当前很多图书馆正在向着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转型,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是当下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最大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图书馆管理效率最有效的方式。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极大的促进了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计算机的运用不但大大提升了图书馆资料管理的效率而且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当前的图书馆应该做好后台的管理维护以及前台的交互平台的系统维护工作,同时加大管理并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最终为图书馆走向信息化和数字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夏凤.图书馆资料信息个性化服务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03期.
1、信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
3、信息间的递归定义: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
4、信息反馈:控制物流的输入信息作用于受控对象后,把产生的结果信息返回到输入端,并对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而上述作用于受控对象后的结果信息称为反馈信息。
5、DSS:在半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
6、GDSS:支持一群决策者为获得有效决策结果的计算机辅助系统。
7、智能支持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决策支持系统而形成的一种信息系统。
8、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II)系统:COPICS是美国IBM公司开发的适用于各类制造业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最早推出的MRPII商品化软件。
9、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根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描绘出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基础上,适应全球市场竞争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对企业资源全面管理的思想。
10、企业信息化: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1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e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与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两个方面的结合,组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2、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得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有巨大的提高。
13、供应链管理: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14、虚拟企业:具有企业功能,但在企业体内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实体组织的企业。
15、企业组织的虚拟化:一是企业内部的虚拟化;二是企业组织之间的虚拟化。
16、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即交易各方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存储、统计,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纸介质信息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
17、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程序、程序所使用的数据以及有关的文档资料的集合。
18、系统软件: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外部设备的软件。
19、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服务的软件。
20、数据通信:在收发站之间传送这些二进制代码序列的过程。
21、模拟通信系统:传递的信号为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度取值上都是连续的。
22、数字通信系统:传递的信号为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在幅度取值上是经过量化的。
23、基本频带:使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终端设备将数字信号转变成脉冲电信号时,这种原始矩形脉冲信号固有的频带叫做基本频带,简称为基带。
24、调制: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叫做调制
25、解调: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叫做解调
26、通信协议: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27、企业内部网(Intranet):一个企业为实现内部管理和通信而建立的独立网络。
28、企业外部网(extranet):企业内部网对企业外部特定用户的安全延伸。
29、数据库(Data Base,DB):以一定的方式将相关数据组织在一起并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所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30、数据库管理系统: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简称为DBMS(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31、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
32、模式:描述逻辑结构的称为模式(或概念模式、逻辑模式),它是数据库数据的完整表示,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33、实例:模式的一组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
34、模型:对现实世界事物特征的模拟和抽象就是这个事物的模型。
35、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互相区别的事物。
36、属性:实体具有的每一个特性都称为一个属性。
37、码:在众多属性中能够惟一标识(确定)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的称为实体的码。
38、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39、实体型:用实体名及描述它的各属性名,可以刻画出全部同质实体的共同特征和性质,它被称为实体型。
40、逻辑数据模型: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看到的现实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结构。
41、物理数据模型:用来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的。
42、关系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如果依照关系模型定义,就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43、关系(Relation):一张二维表对应一个关系。
44、属性(Attribute):表中每一列叫做一个属性,属性有名和值的区别。
45、元组(Topl):由属性值组成的每一行叫做一个元组。
46、框架(rramework):由属性名组成的表头称为框架(关系型)。
47、分量:表中的每一个属性值。
48、域(Domain):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
49、主码(Primary Key):一个关系中往往会有多个候选码,可以指定一个为主码。
50、数据库表:数据表也简称表,在VFP中数据表一般应当包含在数据库中,叫做数据库表(简称库表);但是也可以独立存在,叫做自由表。
51、关键字:关系中的码在数据表中一般叫做关键字,主码叫做主关键字。
52、系统工程:为了合理地进行开发、设计和运用系统而采用的思想、步骤、组织和方法的总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属于系统工程的范畴。
53、系统的生命周期:任何系统均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54、原型:首先由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基本框架,称之为原型。
55、对象:数据和操作的封装通信单位。
56、对象的属性和服务:在面向对象技术里,将数据和操作称为对象的属性和服务。
57、类:一组具有相同结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对象类由“类说明”和“类实现”两大部分组成。
58、类继承机制:一个类的上层可以有超类,下层可以有子类,形成一种层次结构。一个类可以有多个超类,也可以有多个子类。超类是下层子类的概括,因此子类可以继承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是类继承机制。
59、诺兰模型: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客观道路及规律,即所谓诺兰模型。
60、战略集合转移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把组织的总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组成。信息系统战略性规划过程,就是将企业的战略集转化为MIS的战略集的过程。
61、关键要素: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它们也是企业最需要得到的决策信息、是值得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活动区域。
62、现状调查:在所确定的系统范围之内,对现行系统进行详尽、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收集一切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彻底掌握现行系统的工作状况,为下一步的需求分析和建立逻辑模型提供依据。
63、业务流程图:以一项业务或一组相互关联的业务作为描述对象,对它们的处理过程及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描述。
64、数据流程图:既是对原系统进行分析和抽象的工具,也是用以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有两个特点: 概括性,抽象性。
65、外部实体:不受所描述的系统控制,独立于该系统之外的部门、群体,或另一个信息系统。
66、数据流:与所描述系统数据处理功能有关的各类数据的载体,是各处理功能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集合。
67、数据字典:给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的工具。68、功能分析:对数据流程图中处理过程的功能作详细的说明。
69、U/C矩阵:是一张表格。它可以表数据/功能系统化分析的结果。它的左边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表中在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类的关系。如果在某功能中建立了一个数据类,则在该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处填上字母C,如果完成某功能要应用一个数据类,则在交*处填上字母U。
70、非法耦合: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内部发生联系,即一个模块中的某些内容在另一模块中以某种方式被引用,称为非法耦合。71、以转换为中心的结构:如果待分解的模块是一个数据凝聚的模块,即内部包含若干顺序执行且对某些数据进行转换处理,称为以转换为中心的结构。这种模块可分解为输入、处理、输出三大部分。72、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为一个确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择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就叫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73、物理数据模型: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数据模型。
74、E-R图:描述概念数据模型的主要工具是E-R(实体一联系)模型,或者叫做E-R图。
75、用户的视图:在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中,用户的局部概念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叫做用户模式、外模式,它是从用户的观点看到的数据库,所以也叫做用户的视图。
76、程序设计:实际上是对象的设计。对象有自己的数据(属性),也包括作用于数据的操作(方法)和对象的响应(事件)。
77、人机对话:也叫人机交互,是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为了控制或校验目的,通过计算机显示屏幕,使人和计算机对话(交互)的操作。
78、数据源:报表数据的来源,可以是数据表、视图、查询或临时表。
79、布局:用来定义报表输出格式的文件。一般提供了列布局、行布局、一对多布局、多栏布局等。
80、处理过程设计:对控制结构图中,每一个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进行具体的描述。
81、程序设计任务书:详细地描述这个处理逻辑可以使用“输入一加工一输出”(Inpu Process Output,IPO)图。IPO图将为编制程序提供指导,所以也叫做程序设计任务书。
82、系统设计说明书:又称为系统设计报告,是系统设计的最后成果,也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系统实施的依据。
83、语法错误:因程序设计人员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解不够,或程序设计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结果。
84、系统错误:由于计算机硬件、软件引起的错误。
85、逻辑错误:虽然不违反系统规则,但是却不合逻辑或不合题目语义的错误。86、对象:一般来说,现实世界中可以独立存在的,能够被区分的一切实体(事物)都是对象。
87、类:一组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特征的抽象描述,或者说是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操作性质的对象的集合。
88、属性:对象外观及行为的特征。
89、事件:对象可以识别和响应的行为与操作。
90、方法:对象所具有的功能,因为一种功能必然是由一个过程来支持。
91、系统主控程序:简称为主程序,是用来设置应用系统的操作环境、控制和调用用户初始界面、启动事件循环的最高一级的程序。
92、项目管理器:开发及管理应用系统人员的工作平台。“项目”是相关文件、数据及对象的集合。
93、系统测试:保证系统质量的关键,对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最终审查。94、系统错误:与外部接口错误、子程序调用错误、参数使用错误等。
95、信息中心:计算机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因此,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后,就必须要由人和组织来管理,这个组织称之为信息中心。
96、信息中心:负责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规划、配置、协调、控制和管理的机构。其管理的基本方式有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
97、集中式:将所有信息资源的规划、配置、协调、控制和管理权全部集中于统一的信息中心,企业任何一个部门的信息资源需求都由信息中心负责提供。
98、安全性:应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不受来自系统外部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防止非法使用者对系统资源,特别是信息的非法使用而采取的安全和保密手段。
99、可*性控制:主要指防止来自系统内部的差错、故障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100、人员及管理控制:主要指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和检验。
101、存取控制:通过用户鉴别,获得使用计算机权的用户,应根据预先定义好的用户权限进行存取,称为存取控制,是在共享资源条件下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102、操作权限:一方面是用户的可操作对象,另一方面是用户可以进行的操作类型,即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权,运行权,阅读权,修改权,清除权等。
103、数据加密:为防止数据在存储介质中被非法拷贝和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在系统中应对机密数据采取加密存储和加密传输等安全措施。
104、系统可*性:在运行中能抵御各种外界干扰、正常工作的能力。
105、系统的冗余设备:主要指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也可以包括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二、简答
1、管理的概念
(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目标
(2)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3)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进行的。
2、管理信息的作用
(1)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
(2)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3)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4)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
3、管理信息的特点
(1)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
(2)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
(3)信息量大
(4)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
(5)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
4、以工业企业为例,其固定信息由哪些部分组成(1)定额标准信息
(2)计划合同信息
(3)查询信息
5、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决策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各种管理类型的管理活动所要求的信息的有什么差别?
(1)战略规划
(2)管理控制(3)日常业务管理
差别在于:
(1)信息范围不同
(2)信息源不同
(3)信息概括程度不同
(4)信息的时间性不同
(5)信息更新间隔期不同
(6)信息加工处理方法不同
(7)信息使用频率不同
6、计算机应用的发展阶段
(1)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
(2)数据的系统处理,狭义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阶段
(3)支持决策
7、管理信息系统MIS有以下特点:
(1)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
(2)应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
(3)采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8、决策支持系统DSS具有以下的特点。
(1)主要针对管理人员经常面临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2)系统主要应用数据和模型进行决策分析研究,需要模型库的支持。
(3)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会话的方式来使用
(4)系统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管理者制定决策
9、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
(1)科学的管理基础
(2)领导的支持和参与:抓好规划、抓好决策、抓好落实。
(3)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
10、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
(1)职能结构
(2)管理阶段结构
(3)层次(纵向综合)结构
(4)全面综合结构
11、ERP的特点
(1)实现面向供应链的信息集成(2)采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
(3)结合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12、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哪些领域
(1)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
(2)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3)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13、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业务流程重组
(2)供应链管理
(3)虚拟企业
14、电子商务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网上广告宣传
(2)网上咨询和贸易洽谈
(3)网上产品订购
(4)网上货币支付和电子银行
(5)服务传递
(6)意见征询
(7)交易活动管理
15、电子商务按照其服务对象的范围,可划分为哪几类
(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C模式)(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简称B-B模式)(3)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
16、电子商务的特点
(1)提供全球性商务服务
(2)高效、快捷
(3)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4)提高服务质量
17、DBMS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
(1)数据描述语言DDL(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2)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3)其他管理和控制程序
18、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共享。
(3)数据独立性。
(4)可控冗余度。
(5)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19、关系模型的基本约束条件
(1)表格中每一数据项不可再分,是基本项。
(2)每一列数据有相同的类型,叫做属性。各列都有惟一的属性名和不同的属性值,列数可根据需要而设定。
(3)每列的顺序是任意的。
(4)每一行数据是一个实体诸多属性值的集合,叫做元组。一个表格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行出现。
(5)各行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20、系统开发的任务
系统开发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管理的目标、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系统发展的规律,为企业建立起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应用软件系统。
21、系统开发的特点
(1)复杂性高
(2)集体的创造性活动
(3)质量要求高
(4)产品是无形的
(5)历史短,经验不足。
22、系统分析阶段和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1)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根据用户提出的建立新系统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系统可行性报告经领导批准后,要对原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彻底掌握原系统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2)在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确定的逻辑模型,确定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23、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缺点
(1)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
1)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
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2)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是:
1)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
2)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24、原型法的主要优点
(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用户参与积极性高
(3)开发周期短,使用灵活
25、系统开发的方式
(1)由本企业自行开发
(2)委托开发
(3)企业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
(4)购买应用软件产品
26、自行开发的主要优缺点
(1)自行开发的主要优点是:
1)用户的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
2)系统维护容易
3)可锻炼本企业计算机开发应用的队伍
(2)自行开发的主要缺点是:
1)系统开发周期一般较长
2)难于摆脱本企业习惯的管理方式的影响,不易开发出一个高水平的管理信息系统。
3)用于企业内部的开发费用高
27、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
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针策略;指导项目小组的工作;批准项目计划;在开发过程中,根据客观发展情况进行决策,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控制开发进度。
28、系统规划的目的
(1)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使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
(2)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
(3)为领导对系统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管理学》(课程代码00107)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通过管理提高效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表明管理学是一门(A)
A.软科学 B.硬科学 C.应用性学科 D.定量化学科
2、在生产力系统中,作为独立的实体要素的是(D) A.科学 B.技术 C.管理 D.生产者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A)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交需要
4、布莱克和穆顿认为,领导者应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条件,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C) A.任务型管理方式 B.中间型管理方式 C.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D.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
5、管理关系主要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断变化着的(A)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财的关系 C.人与信息的关系 D.人与物的关系
6、人们的行为所要达到的道德结果的主观意图是(C) A.道德手段 B.道德责任 C.道德目的 D.道德品质
7、建立在权威与服从关系基础上,表现为一种权力支配关系的是(C) A.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 C.行政手段 D.思想教育手段
8、具有“压制个人目标,使组织目标凌驾于个人目标之上”特征的是(A) A.传统管理 B.现代管理 C.目标管理 D.组织管理
9、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A) A.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B.以监督控制为中心 C.以岗位设置为中心 D.以人员编制为中心
10、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实现了(B) A.管理现代化 B.管理专业化 C.统一指挥 D.统一领导
11、组织理论上把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结构称之为(A) A.直式结构 B.扁平结构 C.直线结构 D.矩形结构
12、合理安排、使用和调配人员的基本依据是(D) A.人事选拔 B.人事监督 C.人员培训 D.人员考评
13、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是(D) A.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B.健全人事分类制度 C.加强人事培训工作 D.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
14、定期的形势报告、由下而上的定期报表等在管理信息类型中属于(A) A.作业信息 B.协调信息 C.管理控制信息 D.战略计划信息
15、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的输出形式是(B) A.磁带、磁盘 B.文字、图形(像) C.公文、档案 D.目录、卡片
16、在财务管理中,支出管理的最基本内容是(C) A.管好用好全部支出 B.管好用好专项支出 C.管好用好经常性支出 D.管好用好特殊性支出
17、在实施财务监督时,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为对象进行检查的方法被称为(A) A.财务检查 B.财务分析 C.实物检查 D.现场调查
18、在决策过程中,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是(B) A.发现问题 B.设计方案 C.选择方案 D.实施决策
19、确定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是(A) A.战术决策 B.战略决策 C.常规决策 D.非常规决策
20、与决策目标相比,计划目标是管理活动的(D) A.战略目标 B.综合目标 C.整体目标 D.分支目标
21、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计划起战略性、调节性、政策性作用,一般多运用(D) A.高层计划的形式 B.综合计划的形式 C.指令性计划的形式 D.指导性计划的形式
22、对指挥的实现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D) A.指挥权力的分配基础 B.指挥权力的固有基础 C.指挥客体的潜在能力 D.指挥目标与手段的合理性
23、指挥者的职位权力在指挥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权威是(D) A.现代权威 B.人格权威 C.技术权威 D.法规权威
24、下列管理职能中,具有主体广泛性特点的是(C) A.计划 B.组织 C.协调 D.激励
25、在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是(A) A.协调 B.控制 C.决策 D.指挥
26、根据大卫•麦克利兰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理论,如果一个人希望控制向上和向下的信息渠道以便对他人施加影响,那就表明他是一个(A) A.成就需要强的人 B.社会交往需要强的人 C.权力需要强的人 D.激励需要强的人
27、在现代管理学中,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而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被称为(D) A.领导 B.组织 C.创新 D.控制
28、包含在管理制度中的既定的控制程序被称为(A) A.常规控制 B.非常规控制 C.直接控制 D.间接控制
29、对于微观管理系统来说,关系到组织的输入和输出的动力问题的环境因素是(C) A.政治环境 B.社会环境 C.经济环境 D.技术环境
30、影响管理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A) A.管理环境 B.管理道德 C.管理方法 D.管理手段
31、传统管理学把人看作是(A)
A.管理的手段 B.管理的目的 C.管理的行为 D.管理的本质
32、委员会制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管理组织形式,其缺陷是易导致(D)
A.滥用职权 B.拉帮结派 C.任人惟亲 D.成本较高
33、马斯洛按照需要产生的先后,将人的需要排序为(C)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4、一般来说,在协调对象较多、协调范围大、各种思想认识并存的条件下,宜采用的协调方法是(D)
A.冷处理 B.思想教育 C.建议说明 D.酝酿协商
35、通过调节各方面物质利益关系刺激组织和个人行为动力的管理手段是(C)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思想教育手段
36、某一个居于核心位置的沟通主体分别与其他几个沟通主体进行沟通,莱维特、巴维拉斯称这种沟通方式为(D)
A.链式沟通 B.全通道沟通 C.y式沟通 D.轮式沟通
37、“人的行为获得成功或失败主要可归于四个因素,即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度、运气和机遇。”这是(B)
A.善因论的基本观点 B.归因论的基本观点 C.X理论的基本观点 D.Y理论的基本观点
38、管理人员凭借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对下属进行调度,指导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活动的行为是(A)
A.指挥 B.教育 C.激励 D.监督
39、首次提出目标管理概念的管理学家是(D)
A.西勒 B.西蒙 C.莱文森 D.杜拉克
40、预测和决策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A.决策是为预测服务的 B.预测贯穿于决策全过程
C.决策强调客观分析,预测突出领导艺术 D.决策侧重科学分析,预测侧重科学选择
41、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定期修订计划,这种方法是(B)
A.定额法 B.比较法 C.整体综合法 D.滚动计划法 42、1916年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C)
A.计划、组织、激励、指挥、控制 B.决策、计划、组织、激励、控制 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D.决策、用人、组织、指挥、控制
4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是(D)
A.人员激励 B.人员培训 C.人员选聘 D.人员考评
44、在“管理方格法”中,(1,9)方格被称为是(C)
A.贫乏管理方式 B.任务型管理方式 C.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 D.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45、可以不受指挥人员的数量及中间管理层次多少的限制,在大型组织活动或大规模的组织活动中尤显重要的指挥类型是(B)
A.直接指挥 B.间接指挥 C.命令式指挥 D.指导式指挥
46、非营利组织资产配置和划拨的特点是(B)
A.有偿性和经营性 B.无偿性和非经营性 C.有偿性和非经营性 D.无偿性和经营性
47、巴贝奇特别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了(B)
A.按成果支付工人工资制度 B.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 C.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D.劳资协商的工资制度 48、20世纪60至70年代是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主要特征是(C)
A.计算机被用于商业数据处理 B.专门的数据系统转变成信息支持中心 C.管理信息系统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 D.网络使组织中的通讯更加开放与灵活
49、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作出了全面分析的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是(A)
A.社会系统学派 B.决策理论学派 C.系统管理学派 D.权变理论学派
50、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明显的缺点是(A)
A.背离了统一指挥原则 B.加重了上层主管人员的负担 C.不利于发挥职能机构的作用 D.不适应管理专业化的要求
51、能够增强其他管理手段的功能,得到被管理者积极配合的管理手段是(D)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思想教育手段
52、履行管理的控制职能、采取控制措施的主要依据是(D)
A.环境的变化 B.领导者的指示 C.绩效考核标准 D.组织的计划
53、管理组织中定期的形势报告、自下而上的定期报表等属于(A) A.作业信息 B.战略计划信息 C.经营信息 D.管理控制信息
54、目标管理的突出特点是(D)
A.强调组织成员相互协调 B.强调职、责、权、利相一致 C.强调公开公正的绩效考核 D.强调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
55、在现代跨国界管理中,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经营给予相当大的自主权,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保持一种合作关系,这被称之为(D)
A.民族中心主义 B.国土本位主义 C.单中心主义 D.多中心主义
56、具有“压制个人目标,使组织目标凌驾于个人目标之上”特征的管理是(B)
A.现代管理 B.传统管理 C.目标管理 D.系统管理
57、赫茨伯格把工作成就、上级赏识、责任、个人进步等因素称之为(B)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管理因素 D.政策因素
58、首次提出关心人的哲学的管理理论先驱者是(D)
A.亨利•普尔 B.查尔斯•巴贝奇 C.安德鲁•尤尔 D.罗伯特•欧文
59、国际化管理在组织结构上采取了新的组织形式,其中,按产品和地区结合起来设置分部的组织形式被称作(D)
A.职能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 B.产品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 C.地区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 D.混合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
60、加强了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适应性特点的组织结构形式是(C)
A.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 B.职能型组织结构形式 C.矩阵型组织结构形式 D.参谋型组织结构形式
6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认为,职工是(C)
A.“自然人” B.“经济人” C.“社会人” D.“善良人”
62、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换位思考属于(B)
A.实现自我超越修炼 B.改善心智模式修炼 C.加强团队学习修炼 D.进行系统思考修炼
63、组织平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卡斯特 B.亚当斯 C.格林纳 D.巴纳德
64、格林纳认为,组织在成熟阶段后期,官僚主义盛行,文山会海普遍存在,组织将陷于(B)
A.领导危机 B.硬化危机 C.失控危机 D.自主性危机
65、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既关心生产,又关心人,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效结合的领导属于(C)
A.(1.1)型 B.(1.9)型 C.(9.9)型 D.(5.5)型
66、以“经济人”为假设条件的管理理论是(A)
A.古典管理理论 B.需求层次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67、科学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B)
A.军事管理领域 B.工商企业管理中 C.社会管理领域 D.国家行政管理中
68、管理协调的实质就是(C)
A.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B.选择有效方法 C.处理好人际关系 D.维护制度的权威
69、整个前资本主义的国家管理表现为(D)
A.科学管理 B.系统管理 C.法制管理 D.经验管理
70、科层组织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C)
A.法约尔 B.泰勒 C.韦伯 D.卡斯特
71、权力集中在最高一级,决策与组织目标的设置一般由领导者做出,下级无任何发言权,只有执行权,这种领导方式是(A)
A.专制—权威式 B.开明—权威式 C.协商式 D.群体参与式
72、近代人事品位分类制度始于(D)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73、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兰德公司首创和使用的一种特殊的决策方法是(A)
A.德尔菲法 B.模拟决策法 C.方案前提分析法 D.头脑风暴法
74、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是(A)
A.比较研究法 B.定量分析法 C.历史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75、精英决策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C)
A.欧文 B.斯密 C.圣西门 D.德鲁克
76、在随机抽样的方式中,最基本的一种抽样方式是(A)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77、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是(B)
A.程序控制 B.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反馈控制
78、访谈中所提问题主要有实质性问题和(C)
A.现实问题 B.热点问题 C.功能性问题 D.敏感问题
79、属于概率抽样的是(D)
A.偶遇抽样 B.定额抽样 C.主观抽样 D.等距抽样
80、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
A.菲德勒 B.卡斯特 C.奥唐奈 D.德鲁克
81、通常用于大型、复杂系统的管理决策方法是(C)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模拟决策法 D.方案前提分析法
82、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是(B)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83、提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学者是(D)
A.波斯纳 B.埃文斯 C.吉赛利 D.科曼
84、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D)
A.归属需要 B.尊重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85、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的第一要素是(B)
A.人员 B.目标 C.信息 D.物财
86、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B)
A.归因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强化理论 D.公平理论
87、领导方式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C)
A.人与人之间关系 B.人与环境之间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层级关系
88、属于激励因素的是(B)
A.工资收入 B.管理政策 C.工作具有挑战性 D.人际关系
89、要求调查研究的观点和结论都必须是以真实、可靠的数据与资料来支持的是(B)
A.客观性原则 B.实证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90、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的五项修炼中,在组织成员的积极互动下,形成组织的共同目标的修炼属于(D)
A.实现自我超越 B.改善心智模式 C.加强团队学习D.建立共同愿景
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
1、法约尔认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包括(ABCDE)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控制
2、组织设计的分工和协作原则要求明确组织各部门及其人员的(ABCD) A.相互关系 B.协作方法 C.工作范围 D.工作内容 E.工作环境
3、从组织内部挑选适合的人员加以聘用的优点是(BE) A.为组织发展注入活力 B.手续简便 C.给组织带来新观点 D.给组织带来新方法 E.费用较低
4、有效协调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CDE) A.以人为本 B.统一领导 C.客观公正 D.灵活机动 E.注重整体
5、在现代管理中,创新管理的成果与维持管理的成果相比较的特征是(ABCDE) A.具有首创性 B.具有未来性 C.具有先进性 D.具有变革性 E.具有时间性
6、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主要有(ABD)
A.价格 B.税收 C.奖金 D.信贷 E.罚款
7、前馈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控制,其效果取决于(ABCDE)
A.对情况的观察 B.对规律的掌握 C.对趋势的分析 D.对信息的获得 E.对可能发生问题的预计
8、霍桑实验的结论认为,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CE)
A.工作时间 B.劳动技能 C.工作态度 D.工资报酬 E.人际关系状况
9、下列决策方法中,属于非数量化决策的方法有(ABCE)
A.头脑风暴法 B.提喻法 C.列名小组法 D.决策树法 E.方案前提分析法
10、在目标管理中,目标展开是目标确定过程的继续,其环节包括(ACD)
A.目标分解 B.目标评价 C.对策展开 D.明确目标责任 E.组织目标实施
11、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ABE)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E.管理组织理论
12、受管理宽度和组织层次相互关系影响的组织结构是(AC) A.直式结构 B.矩阵结构 C.扁平结构 D.直线结构 E.职能结构
13、布莱克和穆顿把管理中领导者的行为概括为(CE) A.对利润的关心 B.对环境的关心 C.对人的关心 D.对制度的关心 E.对生产的关心
14、下列控制方法中,属于传统控制方法的是(ABC) A.视察 B.报告 C.统计资料 D.预算控制 E.数字化技术
15、期望价值理论认为,要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BCE) A.职工与社会的关系 B.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C.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D.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关系 E.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第三大题:简答题
1、简述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简述人员绩效考评的要求。
(1)考评标准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考评原则要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
(3)考评工作要具有民主性和透明度。
3、简述计划工作体制的内容。
1)2)3)4)计划工作机构隶属于各级管理系统的决策机关,并接受决策机关的领导和制约; 计划工作必须建立严格、科学的论证制度;
计划工作部门制定出来的计划要经过决策机关的批准; 下级计划部门必须接受上级计划部门的指导。
4、简述决策的特征。
1)决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决策是多种方案的选择; 3)决策必须着眼于未来。
5、简述管理活动中维持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所谓维持,就是保证系统活动的顺利进行,使系统生命得以延续。所谓创新,就是通过创造与改革达到更高目标的创造性活动。维持与创新都是管理的基本职能,它们相互联系、不可或缺。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是创新的逻辑延续,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据和框架。
6、简述管理活动中应如何重视人的需要。
1)通过认识人的需要去实现对人的管理。
2)通过促进人的需要的满足去实现对人的管理。
3)通过唤起和促进人的需要去实现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
7、简述管理道德的形成。
1)管理道德评价 2)管理道德教育 3)管理者的自我完善
8、简述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2)3)4)必须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进行管理实践 必须注意协调组织自身的内外环境 必须注意向民主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必须致力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9、简述财务管理制度中如何贯彻责权利一致原则。
1)建立责任单位,2)确定责任指标,3)考评业绩,联责计酬。
10、简述人事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层面上主要包括职位分类、定编、定员等内容 2)执行层面上主要包括人员的招聘、选拔、教育、培训、人员余缺调剂等工作的具体安排。
11、简述人本原则的内容。
1)人是管理的目的 2)管理活动以人为中心 3)重视人的需要
12、简述管理协调的过程。
1)了解、把握组织运营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之间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 2)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发生的矛盾与冲突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原因。3)采取措施,消除矛盾与冲突。
13、简述跨国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1)自我中心主义阶段
2)国土本位主义或民族主义阶段 3)多中心主义阶段
14、简述思想教育手段的性质。
1)思想教育手段是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思想保证 2)思想教育工作是提高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3)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极其丰富,它担负着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
15、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1)2)3)4)5)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处理 信息的存储 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输出
第四大题: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 ; 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2、试述管理组织部门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1)2)3)4)力求维持最少的部门,这是精简组织机构的要求;
部门划分应有弹性,不可僵化,应当随着业务需要而增减; 必要的职能均应俱备,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各部门职务的指派应达到平衡,避免忙闲不均和工作量分摊不均。
3、举例说明管理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协调是管理专业化最基本的要求,是群体活动的基本要求;
2)管理主体之间所以能够协调,不仅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益、价值追求和稳定的利益关系等,而且在于他们之间存在着需要的相互满足。
4、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
1)2)3)4)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 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 分析和借鉴国外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 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5、试分析组织变革方案的类别。
1)打破原状,抛弃旧的一套,断然采取全新的办法。这种变革会产生很大的震荡,因而阻力也会很大。
2)采取逐步改革的办法,这种改革不能触及组织内根本性的问题,且时间缓慢,收效不大; 3)采取系统发展、统筹解决的办法,这种变革能把领导和成员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共同有系统的研究问题和制定改革方案。
6、试述管理中如何做好利益协调工作。
1)紧紧围绕职能部门的需要配置资源,实现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
2)从调动全员积极性出发确定利益关系,实现组织与人员、人员与人员的利益协调。
7、试比较分析内部选聘与外部选聘的优劣。
1)内部选聘是从组织内部挑选适合的人员加以聘用,内部聘用费用低、手续简便,被选聘人员能较快进入角色,但容易造成自我封闭、近亲繁殖,且选择范围有限; 2)外部选聘是按照特定原则和程序从组织外部挑选人员加以聘用,外部选聘扩大了选择范围,能使组织注入新的活力,但成本较高,可能影响组织成员的士气。
8、结合实际试述决策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存在于一切管理领域; 2)决策关系到管理的绩效; 3)决策是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9、试述强化理论。
一。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某种利益目标通过传播沟通与其公众建立并协调发展的互利互惠的社会 关系。
二。公共关系由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三大要素所构成。
1.社会组织在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中,处于主体地位,它具有主导性。
2.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具有权威性。
3.传播是构成公共关系的中介,它具有效能性。三。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实现某种利益目标,向其公众有计划地传递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沟通活动。四。公关传播的构成要素:
信源、信宿、信息、媒介、反馈、转换、环境、干扰、效果、目的。
1.信源:指信息的发布者或传播者,即向受传者发出信息的一方。
2.信宿:也叫做受传者,即信息的接受者或信息到达的目的地。
3.反馈:是指信宿即受传者对传播者所传信息作出的反应。
4.干扰:是指传播过程中放大或缩小信息量使信息失真而影响传播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5.目标:是信源选择所传信息的出发点和希望通过传播所达到的效果。五。公关传播的类型:
1.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2.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
六。公关语言:
公共关系传播中的语言即公关语言,是指公共关系主体在进行公关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切有意义的符号。
七。公关语言学科的性质:
1.综合性、边缘性。2.理论性、实用性。3.广泛性、开放性。
广泛性是就公共关系语言学科的研究对象来说的。开放性是针对着公共 关系语言学科的发展趋势而言的。
八。科学的艺术的区别:
1.两者的本质特点不同。科学具有理论性、规律性、系统性等,而艺术则具有创造性、形象性、技巧性。
2.两者的价值层次不同。科学属于系统理论层面,艺术实践应用层面。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艺术虽然是形成科学理论的源泉,但对于其它实践只具有参考或借鉴价值。
3.两者的形成过程不同。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是经过反复提炼和高度概括而形成的;而艺术则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的一种典型性反映。4.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科学表现为理论体系,而艺术则表现为方式、方法、技能、技巧、技艺等。
九。公关语言艺术:
是指在公共关系实践活动中,活动主体在公共关系基本原则和语言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表现出来的给人以美好感受并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十。公关语言艺术的个性特征:
1.遵循原则。2.注重互动。3.突出情感。4.形式多样。5.探索创新。
交流信息(最低目标)、联络感情(至关重要)、改变态度、引起行为(最高目标)既是公共关系传播活动的四个层次,同也任何社会组织开展公关活动的具体目标。
公关传播活动中经常应用的语言形式主要包括有声语言(会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公文语言、新闻语言),体态语言(动态体语、静态体语),辅助语言(语音要素、功能声音),标识语言(标志语言、标点符号)等。十一。公关语言艺术的作用:
1.畅通信息传递。2.加深情感沟通。3.促进关系协调。4.激发公众行为。
第二章 公关语言的语言基础
一。从语言符号的构成角度来看,语言是由声音和意义两部分组成的。声音是语言的存在形式,又称语言的物质外壳,叫做语音。意义是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的结果,是语言的内容叫做语义。
二。从语言系统的构成角度来看,语言是由语词和语法两部分组成的。自然语言是由语言成分和语法规则构成的符号系统。自然语言系统中的语词、语句是语言成分,语法是把语言成分组合起来的各种规则的总和。三。语言的共性:
1.交际工具。2.约定俗成。3.不断生成。四。导致语言产生变体的因素有:
1.情境因素。2.地域因素。3.社会因素。4.时间因素。5.功能因素。五。语体的分类:
1.根据交际场合不同,可分为正式语体、非正式语体。
2.根据交际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口头语体、书面语体。3.根据交际目的不同,可分为公文语体、新闻语体、公关语体、广告语体等。六。正式语体:
是指适用于正式社交场合、严肃工作环境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语体类型。
非正式语体适用于个人交际场合或人际传播,如朋友闲聊、私人书信等。七。汉字的特点:
1.汉字呈方块形状。2.汉字具有象形性。3.汉字具有表意性。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划分为表意文字、音节文字和音素文字三种。八。同音现象:
1.声音偶合。2.构造新词。3.吸收新词。4.音义演变。
九。词汇的特点:
1.组成部分多样。词语可分为沿用词、新生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成语和惯用语。2.词义变化无穷。可分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形象色彩、感情色彩、修辞色彩和语体色彩)。
3.内部关系复杂。相对关系主要有:同音词、同形词、同义词、反义词四种。
同义词有三种类型:等义词、近义词、交错词。十。语言的结构有以下几种:
词素、词、词组、句子。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十一。消极修辞的目的是使人“理会”,积极修辞的目的是使人“感受”。
第三章 公关语言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语词。
二。概念与语词的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
区别:1.概念与语词属于不同范畴。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属于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语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属于语言学研究的内容。2.并非语词都单独表达概念。3.不同语词可表达相同概念。
4.相同语词可表达不同概念。三。概念的逻辑方法主要有: 定义、划分、限制、概括。
四。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都属于简单判断;假言判断、选言判断、联言判断都属于复合判断。五。判断具有:
真实性、准确性与恰当性。
六。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七。推理的类型及其规则:
1.根据前提的数量可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2.根据思维进程可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八。假言推理的充分条件:
是指有某个条件出现必然会导致某个结果;必要条件是指没有某个条件则不会出现某个结果。九。选言推理是以选言判断为大前提,以其大前提的支判断为小前提,从面推出结论的演绎推理。
十。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结论性结论的推理。
十一。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保证思维的确定性)和充足理由律(保证思维的论证性)。
十二。违反同一律会犯“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的错误。违反矛盾律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排中律将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十三。个体心理:是由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性和心理构成物共同组成的复杂现象。
心理过程是就心理现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而言的;心理状态是就心理现象的相对静止性和稳定性而言的;
心理特征是就心理现象的持久性和重要性而言的;心理倾向性是就心理现象的动力性而言的,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抱负、人生观、价值观等。心理构成物就是指心理的内容,包括个人的知识、经验、技能、习惯、见解等。
十四。公众是个人、群体和组织的集合,与此对应公众的心理特征由三部分构成:个性心理特征、角色心理特征和群体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稳定性和独立性;角色心理特征具有变化性和伸缩性;群体心理特征具有凝聚性和排它性。
十五。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表现在公众个体身上的最稳定、最根本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的不同表现:1.不同性别的公众。2.不同年龄的公众。3.不同职业的公众。4.不同文化程度的公众。
十六。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有:认同意识、归属意识、整体意识排外意识。
十七。公众的心理倾向:1.需要倾向。根据作用分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根据性质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根据范围分为个人需要和公共需要;根据时间分为当前需要和未来需要;根据强度分为硬性需要和弹性需要;根据条件分为能够满足和需要和不能满足和需要。
2.动机倾向。动机是指人们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激励行动的主观因素。它具有原发性、潜伏性、实践性等特点。强烈而稳定的叫主导动机,微弱而易变的叫辅助动机。动机与需要的关系:动机是由需激发而产生的,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和前提,动机是需要的表现和反映。
引起动机的主要因素有:目标引力(激励作用)、外界压力(鞭策作用)和内部动力(决定作用)。3.兴趣倾向。4.价值倾向。价值评价体系是指人们对于相关事物的地位、作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从而在内心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决定价值取向的心理结构。主要类型有:功名型、安稳型、事业型等。
5.自我倾向。不同的人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A.强调自身的主体地位,即“纯粹的自我”或“主观的自我”;
B.强调环境的制约作用,即“经验的自我”或“客观的自我”.按构成自我的基本要素,可将自我分为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和谐的自我境界是最高水平、最高层次的自我境界。
十八。心理定势:
就是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由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出现的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定势的形态有:暗示、感染、从众、服从。
十九。文化的构成: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二十。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
1.语言是文化行为的工具。2.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3.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4.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第四章 公关语言的基本形式 一。有声语言的特点:
1.音义结合的相对性。2.思考表达的同步性。3.瞬息即逝的短暂性。4.信息反馈的迅速性。5.语体风格的简洁性。6.相互比较的基础性。二。有声语言可分为会话语言和独白语言两类。会话语言常用于公关活动中的采访、调查、服务、接待、谈判、商洽、辩说、争论、谈心、对话等。独白语言适用于演讲、报告、讲授、致辞、发言、介绍等。
有声语言的特点:1.依赖语境。2.随意发挥。独白语言的特点:1.指向明确。2.条理清晰。3.利于引导。
三。书面语言的一般特点:
1.以说明为主要方式。2.以准确为基本要求。3.以简洁为鲜明特色。4.以庄重为独特风格。四。书面语言的修辞特点:1.坚持“立诚”原则。2.使用语词朴素贴切。3.使用语句自然妥当。4.结构安排清晰严谨。
五。公关书面语言的逻辑特点: 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六。书面的类型:
1.公文语言。特点:讲究程式、叙述平实。2.新闻语言。特点:真实全面、严谨周密、新颖活泼。3.说明语言。特点:真诚可信、完整简明、突出重点、明白易懂、亲切顺畅。
4.礼敬语言。分为:自谦语言、表敬语言、礼貌语言。
5.契约语言。特点:准确严谨、简洁精炼、严密详细。
七。体态语言,又称态势语言、动作语言、行为语言、形体语言、身势语言、无声语言等。八。公关语言:是指公关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切具有意义的符号。
有声语言:是指以音和义结合而成,以说和听为传播方式的语言符号。
书面语言:是指以字和义结合而成,以写和读为传播方式的语言符号。
体态语言:是公关语言的一种,它是以体态与意义相结合,以表现与观察为传播方式的语言符号。
九。瑞典学者比奥尔德维斯特尔正在对人体语言学进行深入研究,内容之一是对人体活动单位进行划分。
十。体态语言的特征:
1.综合性与交叉性。2.真切性与直观性。3.多样性与丰富性。4.先天性与经验性。
5.民族性与文化性。6.含蓄性与模糊性。十一。体态语言的功能:
1.增加有声语言的表现力。2.使表达的含义更加明确。3.使表达的情感更加真挚。
4.能昭示或掩饰内心情绪。5.能迅速地传递反馈信息。6.有效地体现气质和风度。十二。体态语言的类型:
1.动态体语。包括手势语、身势语、表情语(目光语、微笑语)、接触语。
2.静态体语。包括姿势语、界域语。十三。辅助语言:
是指口语表达过程中伴随有声语言而出现的不分音节但能表示特定含义的语言现象。
其基本特征:伴随性、辅助性。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伴随有声语言出现的语音要素;二是能够表达含义的功能性声音。
十四。标志语言的构成方法有:1.具象表述法。2.象征会意法。3.抽象表征法。4.文字标识法。
第五章 公关语言的应用原则
一。公众利益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和出发点;公众研究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客观事实是保证实现目标的条件和前提;科学理论是公关实践活动的指导方针。
二。公关语言的应用目的:传播信息、联络感情、改变态度、引起行为。
三。坚持言贵情真的原则应做到尊重公众、体现真诚、自然得体。公关语言表达的自然得体主要体现在交往过程中的称呼、口吻两个方面。四。言因客异的应用原则必须以公众的基本特征为理论基础。
五。分辨公众、界定公众的标准是公众的特征,即广泛性、群体性、多样性、相关性、可变性等。六。区分公众的主要标准:
1.根据公众的发展变化过程,可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2.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分为: 顺意公众、逆意公众、独立公众。
3.公众对组织的作用分为:次要公众、边缘公众、首要公众。
七。言随境迁的原则:
是指公关语言的应用必须顾及语言环境,特定的语言对语言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八。我国学者陈望道先生提出了语言环境的六种构成因素: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
九。语言环境:
即言语环境,是指语言交际过程中选择语言符号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前言后语、上文下文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主客观环境因素。
十。语言环境的突出特点:1.语言目的的确定性。2.语言规范的多变性。
3.言语场合的复杂性。4.语言形式的多样性。十一。语言环境对表达的影响:
1.影响语言表达者的情绪。2.影响表达的内容和方式。3.影响体态语言的应用。4.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十二。影响语言表达的时间因素包括: 时序、时况、时段、时代、时机等。十三。影响语言表达的空间因素:
1.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2.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3.公开场合与私下场合。4.本族场合与异族场合。
十四。影响语言表达的关系环境:
1.事缘关系人际背景。2.地位关系人际背景。3.业缘关系人际背景。4.亲疏关系人际背景。
十五。言应有度即注意语音、语词、语句的标准规范和表达方式恰当适度问题。恰当适度表现在:1.突出主题,紧扣中心。2.条理清楚,言之有序。3.前后连贯,重视首尾。4.详略得当,深浅适度。5.多用双音,少用长句。
第六章 公关语言的分析理解
一。公关传播按其传播的媒介不同可分为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
二。人际沟通包括交往主体、交往对象、交往手段、交往环境、交往内容、交往目的等主要因素。
三。大众传播的干扰因素:
1.编码干扰:即传者不善于根据受者或内容的特点组织传播符号(语言表达),从而影响受者对信息的接收。
2.信息干扰:即表达信息内容的形式(符号或语言)本身包含着歧义、由此引起受者理解上的偏差或者产生误解。
3.媒介干扰:是指媒介本身出现的各种噪音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4.信宿干扰:是指接受者由于自身的原因影响了对信息的理解和接收。
四。排除障碍的具体措施有:
1.调节平衡法。2.感情移入法。3.自我安慰法。4.心理相容法。5.补偿迁移法 6.自我表露法。五。倾听:是指对以声音为载体的信息的接收过程。
六。倾听的重要作用:
1.倾听是建立与协调关系的重要途径。A.倾听可以体现尊重。B.倾听能够体现热情。2.倾听中获取和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七。影响听解的主要因素:
1.表达者所使用的语言。2.交往所处的语言环境。3.接收者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选择性参与、选择性认知。)
八。倾听的一般技巧:
全神贯注、积极参与、排除干扰、整理概括、揣摩推测。
九。阅读:是指对以文字为载体的信息的接收过程。
十。阅读理解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感觉知觉阶段。2.辩析理解阶段。3.形象抽象阶段。形象理解运用表象进行联想和想象,抽象理解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十一。按照阅读的规范程度,可区分为规范性读解、利已性读解与曲解。
十二。释解形体语言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2.制约性原则。(文化背景制约、言语环境的制约。)3.个性化原则。4.价值伦理原则。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既比较稳定,又带有鲜明倾向性的诸如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综合。十三。释解体态语言的局限:1.视觉的局限性。2.心理局限性。3.知识的局限性。
十四。美国西北大学的人类学教授爱德华。T.霍尔将交往的人际距离分为:密切界域、人身界域、社交界域、公共界域。
第七章 公关语言的方法技巧 一。逻辑方法中的正名法可分为
:宣言法、划分法、限制法、概括法四种。正名法常用于确定活动主题。二。哲理法的作用:
1.使语言更加简洁凝炼。2.使语言更显格调高雅。3.使语言更具感召力量。三。哲理法的应用:
1.作为主题。2.阐发主旨。3.用于通篇。四。哲理法的类型:
1.警策型。2.若愚型。3.忠告型。4.总结型。
五。幽默:是指有趣或可笑且又意味深长。幽默法:是运用意味深长的诙谐语言抒发情感、传递信息,以引起听众的快慰和兴趣,从而感化听众、启迪听众的一种艺术手法。六。幽默法的作用:
1.愉悦公众。2.启迪公众。3.感化公众。4.摆脱窘境。
七。常用的幽默法:
歪释曲解法、仿词套句法、旁敲侧击法、痴言傻语法、相关对比法、巧换词序法、妙喻双关法、挪用移就法、曲解回避法、自我解嘲法。
八。委婉法的作用:
1.便于理解接受。2.便于协调关系。3.避免直接冲突。4.避免语言粗俗。九。其他方法有:
1.转移话题。(答非所问法、观风转舵法、节外生枝法、打断引开法。)2.反向立意。(反话正说、正话反说、反释倒解。)3.模糊方法:是指有意应用不确定或不精确的语句以便实现特定目的的表达方法。(回避式、宽泛式、选择式。)4.暗示方法。暗具有隐蔽、含蓄、不公开等意思。第八章 人际沟通中的公关语言
一。按照交际场合的正规程度,可将介绍分为正规介绍和非正规介绍;按照被介绍对象分为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
二。自我介绍:是指在没有中介人、无需中介人或者虽有中介人参与但仍有必要加以补充的情况下,自己向交际对方就自身情况所作的简单说明。
三。自我介绍的基本要求:
1.清晰准确。2.繁简适当。3.自然亲切。4.诚实谦虚。5.把握时机。6.形式多样。
四。介绍的顺序有:性别顺序、年龄顺序、职位顺序、主客顺序、先后顺序、随机顺序。五。称呼的分类:1.对群体的称呼有泛称和类称两种称谓形式。
2.对个体的称呼可分为三种:尊称、谦称和泛称。六。称呼的功能:1.引起注意。2.表示关系。3.表示情感。
七。寒暄:就是问寒问暖,是指交际开始时向对方表示友好态度所说的问候语或客套话。其作用主要是联络感情,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寒暄的要求:1.自然得体。2.引发认同。3.创造气氛。4.注意场合。5.讲究方式。九。网络公关的功能:1.收集信息。2.推广形象。3.联络沟通。4.新闻发布。
十。语言经济原则:交际和表达的需始终在变化发展,促使人们采取更多、更新、更具有特色作用的语言单位,而人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惰性则要求在言语中尽可能减少大量的消耗,使用较少的、省力的、已熟悉或较习惯的语言单位。第九章 专题活动中的公关语言
一。演讲的本质特征:1.现实性。2.艺术性。3.整体性。4.协调性。5.应变性。
二。演讲的传播效果:1.较强的劝服作用。2.有效的信息交流。3.较强的表现力度。4.有助于提高声望。
5.有助于塑造形象。
三。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
1.清晰性、规范性。2.流利性、自如性。3.丰富性、多彩性。多彩性要求:形象色彩、感情色彩、理性色彩、风格色彩。四。书面语言的基本要求:
1.符合口语特点。2.做到通俗易懂。3.力求生动活泼。
五。辩说的基本原则:
1.有理有据。2.掌握分寸。3.生动形象。4.机动灵活。
六。外交辩说的语言要求:
1.注重语境。2.熟悉习俗。3.机智幽默。4.灵活变通。5.维护尊严。
七。辩说具有劝导性、探询性、解惑性、自卫性、反驳性等特征。
1.劝导性辩说:就是用道理说服对方,使其对某种观点表示赞同或同意去做某件事。
2.探询性辩说:是通过询问的方法来探求信息的一种辩说形式。
3.解惑性辩说。解惑:顾名思义就是释解疑惑。在交际活动中,我们总经面临大大小小的问题,而解答这些问题,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辩说。所谓解惑性辩说,就是在释解各类疑点时所使用的辩说方法。
4.拒卫性辩说:就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方法之一。
5.反驳性辩证法说。反驳:是指运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命题来论证某一命题的虚假性或论证方式不正确的辩说过程。
八。谈判语言根据语言风格可分为:
外交语言、法律语言、文学语言和军事语言四种类型。
九。广告语言的基本要求:
1.真实准确。2.通俗易懂。3.简洁明了。4.精练含蓄。5.新奇独特。6.用语规范。十。服务语言的特点: 1.彬彬有礼、真诚恳切。2.知识面广、文化味浓。3.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即景生情、机动灵活。
【2024年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串讲资料】推荐阅读:
自考应用写作复习资料09-30
17年薪酬管理自考真题10-23
2024年10月自考真题09-20
2024年山东自考毕业证书办理工作流程09-16
2024年10月高级财务会计自考真题10-0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专业术语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