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工程管理股工作汇报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十一五工程管理股工作汇报(精选11篇)

十一五工程管理股工作汇报 篇1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五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国家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国家财力不断增强;因此在十一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民生的投入;结合我县具体情况,这五年间县委县政府逐步在各乡镇修建了文化大院等文娱设施,改造升级了各乡镇卫生院,翻建新建了多所乡镇学校校舍.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比较发达的乡镇如水冶铜冶白壁也都开发建设了成规模的住宅小区,商品房的开发不仅活跃了经济也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上述民生工程的设施不仅逐步改善了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带动了我县建筑企业的发展,这五年期间有多家企业进行了升级或者增项.这五年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投资规模也逐步加大,加上政府民生工程投入和商品房住宅的开发,使我县施工许可证的办理逐渐增多;建筑劳务输出作为我县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一直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县委县政府多次发文扶持和奖励劳务输出企业,使我县这5年来,建筑劳务输出一直稳中有升且劳务输出质量不断提高,实实在在提高了务工农民的收入.1、施工许可证的依法办理,严格程序,会促使建筑市场更规范更透明,加强施工许可证的管理是我股室的重要工作之一,这五年间在严格办理程序加强监管的前提下积极为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的企业热情服务,五年间共办理施工许可证建筑面积580064平方米,工程造价31798万元.2、近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我县原来的建筑企业普遍资质低,工程技术人员少,已不能适应建筑市场的需要,工程管理股作为建设局管理建筑资质的股室秉承县委县政府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升级的要求,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从各方面配合企业升级的需求,这5年间共有4家企业升级成功,另有2家企业增项成功,大幅度提高了我县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3、企业的升级和增项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2007年我股室抓住市政府鼓励建筑企业做大做强的有利时机,积极联系市建委人事局相关科室走绿色通道,办理中级初级1800余人,排除了企业升级所需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工程管理股一直注重县管企业的技术力量的提升,职 称申报工作开始前期,认真安排县属企业积极参加安阳市科协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其中这5年来涌现出优秀论文一等奖516篇、二等奖624篇、三等奖828篇。这5年来共有2000余名技术员升级为助理工程师职称,1500余名助理工程师升级为工程师职称,并为863名初、中级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旧版职称证办理换发新版职称证书,并抓住建造师(项目经理)的转型时期,大力鼓励和协助重点县管企业,加大建造师的培养和配置,为在以后的建筑市场竞争中争得先机。

五年以来,安阳县出省施工企业以京津晋冀为依托向全国辐射,现在从辽东到海南,从雁北到黄海之滨都活跃着安阳县施工企业的身影。据统计,五年来我县每年在全国施工的企业个数都稳定在100个左右,施工面积超过300万平米,承包工程总造价超过250000万亿。年度创优工程保持在120项以上我县施工企业的壮大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发展,也带动了安阳县建筑劳务人员的输出,五年来我县的建筑劳务人员输出都达到10万以上,为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立下头功,也为我县建筑劳务输出挣得荣誉,我县连续被建设部,建设厅评为“建筑之乡”。

十一五工程管理股工作汇报 篇2

多年来, 在国家、省、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 巨化积极遵循和实践“恪守标准、规范行为、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标准化管理理念, 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企业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工作,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2005年8月, 公司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认为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公司标准化管理水平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现将近几年来巨化标准化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总结汇报如下:

一、深入开展全员标准化知识学习、宣传活动, 培养和造就一支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把全员标准化知识的学习、培训制度化, 在每年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中, 分层次、分岗位明确各类员工标准化知识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有针对性地获得本岗位执行标准和相关标准化知识的学习机会。

二是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做法, 每年组织专兼职标准化员参加GB/T 1、GB/T 20000、GB/T 20001及企业标准体系、质量、安全、环保等各类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据不完全统计, “十一五”期间, 全巨化共有取得标准化上岗资格证书、企业标准体系评审人员证书、各类管理体系内审员证书人员近800人, 约占全巨化员工总数的5%, 为巨化标准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人力保证。

三是长期坚持开展标准化、计控成果的评审工作。“十一五”期间, 巨化组织修订了《标准化成果奖励管理办法》、《计控成果奖励管理办法》, 进一步规范了评奖的方法和程序, 突出并提高了对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等标准化成果进行奖励的等级和额度, 共评选出标准化成果124项, 计控成果71项, 使标准化、计控成果成为广大科技人员进行工作业绩和管理经验总结的有效形式, 为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 改进和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以标准化为特征, 科学、有效的企业标准体系, 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8月,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巨化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认为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08年8月, 通过浙江省标准化协会专家复审确认。同年12月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标准创新型企业。

为切实抓好企业标准体系的运行管理, 有效实施全员、全过程的标准实施监督, 巨化坚持产品质量年度监督抽查制度, 每年由巨化检测中心对全公司50余种重点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抽查, 采取日常检查、专业检查、系统劳动竞赛、职工代表巡视、绩效考评等形式, 由各级专业职能部门对所管辖单位相关专业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集团 (股份) 公司每季 (年) 组织工艺、安全、环保、设备、能源、计量、质检专业检查、百日安全赛、大轮班劳动竞赛;各分、子公司按月、季、年组织相关专业检查以及各类管理体系的内审、管理评审, 等等。所有检查均按PDCA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 在全公司上下营造了良好的标准化、制度化管理氛围。

根据《关于抓好已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确认单位的年度复审工作的通知》 (浙标协发[2005]13号) , 巨化分别于2006、2007、2008、2009年4次组织开展了体系自我评价活动, 其中, 第一、二、四次为部分体系评价, 第三次为全体系评价, 每次均按规定对发现的问题开具不合格报告, 要求责任单位落实整改, 经验证有效后予以封闭。结果表明, 巨化现有标准体系运行有序, 自我完善和改进机制得到有效建立, 巩固并保持了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水平。

三、积极参加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化活动, 大力开展浙江省技术标准战略试点活动

“三流企业卖产品, 二流企业卖品牌, 一流企业卖标准。”谁掌握了标准, 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为积极、有效地参与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化管理活动, 巨化连续多年加入国家、省、市标准化协会等组织, 多个子、分公司参加了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有机、氯碱、气体、气瓶类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有10余位同志被聘为相关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巨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周安被聘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化人才库专家。

2009年8月, 衢州市首个省级以上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浙江省氟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巨化负责筹建并正式成立, 对较好地确立巨化在氟化工及其相关化工行业的龙头地位, 抢占行业竞争制高点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 巨化在积极做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标准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负责起草的GB/T7373-2006《工业二氟一氯甲烷 (F22) 》等13个国家标准, HJ/T 430-2008《清洁生产标准 电石行业》标准, 以及DB33/T646-2007《烧碱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交流电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等3个浙江省地方标准均正式发布、实施。

为切实加强氟化工生产过程废水及废气中有害物质八氟异丁烯含量的监测工作,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完成了废水及废气中痕量八氟异丁烯含量测定方法试验研究, 并制定为巨化企业标准, 经省有关专家鉴定, 该方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达国际先进水平, 获得2008年度浙江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9年, 作为浙江省危险化学品运输服务龙头企业, 巨化承担了浙江省危险化学品运输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使巨化标准化工作由化工产品技术领域向运输服务领域延伸。

四、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

由于国家对采标认定方法的改变, 巨化现有采标产品仅21个。为确保有条件采标的产品100%采标, 巨化积极跟踪和研究WTO/TBT协议、REACH法规、欧盟指令, 开展和推行SGS检验、TS16949认证等工作, 通过实物质量达标的形式, 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通行证。如:氟化巨化通过与日本大金巨化开展实物质量对标, 氟树脂级F22质量攻关活动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对二氯甲烷、F22、R134a等产品进行RoHS认证的形式, 较好满足了产品出口欧盟的需要。

五、以标准化为手段, 整体推进各项专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是品牌建设成果显著。

“十一五”期间, 巨化氟化工、有机氯、碳化钙、硫酸、环己酮系列共22个产品获得浙江名牌称号, F22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实现了巨化及整个衢州地区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

二是科技创新水平有效提升。

2006年巨化被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2007年成为“浙江省创新型企业”首批试点单位, 10项科研成果获得了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PFOS/PFOA替代品研发项目、新型氟聚合物ETFE、氟塑料加工酰氟、二苯甲酮等研发项目、干法乙炔节能技改项目、固体废渣综合利用项目获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实现产业转化。新建成投产的1.2万吨/年四氯乙烯、6万吨/年环己酮、12万吨/年硫铵改造第二套CDM等12个建设项目相继投运并发挥效益, 为巨化产品结构调整,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十一五”期间, 巨化不断制定和完善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管理制度, 已相继出台了《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固体废物管理办法》、《废气防治管理办法》、《节能降耗管理考核办法》, 以及《巨化集团巨化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巨化集团巨化节能管理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等系列管理制度, 为开展清洁生产审计, 以及能源审计、能源对标活动提供了管理依据, 收到较好效果:

巨化被评为全国首批千家节能行动企业、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首批“责任关怀”试点企业, 入选2007年浙江省20家“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 被评为浙江省2007年度节能先进集体、“811”环境整治先进集体。目前, 正在申报矿制硫酸循环经济标准化国家试点项目。

四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十一五”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 篇3

XX紧邻XX,总面积XX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50个村(社区),共50.3万人。全县有各类残疾人24697人,占总人口的4.91%。其中肢体残疾7180人,听力残疾5967人,言语残疾377人,视力残疾3670人,智力残疾1650人,精神残疾1827人。“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两个体系建设”,使我县残疾人事业迈上了新的发展水平。我县残疾人的生活状况逐步改善,共享了望城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残疾人工作列入全县绩效考核内容。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听取了残疾人工作的汇报,县人大、政协多次开展对《残疾人保障法》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全县的残疾人工作会议和残联举办的大型活动,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领导都到场作重要讲话。县委常委、副县长、县残工委主任王伟胜经常听取残联的工作汇报,并亲自协调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县残工委切实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职,扶残助残的工作合力进一步形成。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地税局、县城管局、县教育局、县广播电视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县司法局在关系到残联工作和残疾人利益方面,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合力推进全县残疾人工作。

二、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们根据国务院残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紧紧抓住“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这条主线,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工作思路,认真抓好全县乡镇残疾人机构的组织落实。每个乡镇建立了残疾人联合会,每个村(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全县形成了以县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依托的残疾人组织网络,“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基层残疾人组织“三级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同时,在全县残疾人群体中成立了盲人、肢体残疾人、聋哑人三个协会。每年举办一期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业务知识培训班,提高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确保残疾人工作落到实处,增强乡镇、村(社区)的活力,我县开展了残疾人工作示范乡镇和星级社区的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基层残疾工作新的发展。

三、康复工作全面发展

“康复”是残疾人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残疾人一人康复,可谓幸福全家。“十一五”期间,我们通过几年实施市政府的“千人复明”工程、“光明·关爱”工程和县政府“复明工程无障碍”的行动,通过全县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县政府投入近300万元,免费为17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脱残率85%,脱盲率99%,患者重见了光明,恢复了生产生活能力。2009年11月我县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称号。五年中我们还为340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在全市“义肢助行”实事工程中,为129位截肢者装配了假肢;肢残康复训练150名,智残儿童康复训练167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63名,聋儿康复训练113名,培训聋儿家长45名,安装矫型器装配7件,配带听力助听器210台,发放残疾人辅助用具2850件;在实施省政府今年的“抢救性康复0—6岁残疾儿童”的实事工程中,对16名贫困残疾儿童进行了抢救性康复,康复效果很好。全县395名重度精神病患者得到综合防治。全县残疾人“人享康复”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四、教就工作稳步推进

对残疾人的教育和培训是残疾人走出家门,踏入社会,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我们通过认真

贯彻执行《残疾人教育条例》,将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纳入当地普及义务教育之中,适龄残疾儿童和残疾少年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等形式接受义务教育率达到100%;五年共资助在校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380名。为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我们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残疾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32期,对1530名残疾人进行了培训,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对象114名,经考试,结业率达100%,为他们的就业打好了基础。通过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五年中,召开大型招聘会4次,安排就业岗位111个,累计推荐残疾人就业346人次,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456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58人,树立残疾人创业典型12个,开辟培训就业基地3个,协助财政、地税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40万元,通过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措施,促进了残疾人的就业工作。

五、扶贫保障力度加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解困工作,为确保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让他们尽快脱贫,我县将残疾人扶贫解困作为落实民生工程的重要工作,认真贯彻《细则精神》,挖掘潜力,拓展新路。一是注重培训,提升素质,鼓励创业,为他解决生存之本;二是争取资金改造危房。五年共为180户贫困残疾人进行了危房改造,改善了居住条件;三是政府出台保障政策,优惠照顾残疾人,对重度残疾人本人低保标准上浮30%,全县已有3866名残疾人享受了低保待遇。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应缴纳费用80%的部分和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出资部分由县财政统缴,对已享受和未享受低保的重度残疾人由政府分别为其代缴每年100元和80元的养老保险费;四是实施“阳光家园”计划,落实了省残联居家托养补助费的发放工作,同时开展了残疾人居家托养试点,由政府出资为那些无人护理的残疾人进行上门服务;五是由资助残疾学生上学扩展到资助贫困残疾人子女上学;六是逢年过节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五年来全县累计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4000余人次,共发放慰问金和慰问物资100多万元;七是在全县的实地亲民活动中,将150多户特困残疾人列入了机关干部结队帮扶的对象,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八是综合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扶贫帮困。县政协成立的“爱心助残协会”,吸纳政协委员为会员,四年共筹集资金200多万元,救助残疾人800多人次。助残先进个人李映先、李正泉坚持长期救助几户贫困残疾人家庭。

六、宣传文体工作成效显著

2009年,我们组织大规模的集中换发残疾人证工作,截至目前已有7778名残疾人换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残疾人证》。同时,完善了残疾人的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了对残疾人队伍的管理。为及时宣传报道党和政府关于残疾人事业的方针政策,表彰鼓励残疾人先进事迹,通报本县残疾人工作动态,加强了信息的传报工作,我们创办了由谭小平县长亲笔题写刊头的《连心桥》简讯,同时加强了县残联网站建设,不断更新和完善网站内容。树立了一批残疾人自强创业标兵和助残先进典型。

七、维权工作效果明显

我们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过程中严格接受县人大的检查、监督,旨在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我们成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与司法部门紧密衔接,做好残疾人的法律救助工作。县城加强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新建项目将无障碍设施列入了规划,今年政府又投资近100万元对城区所有主干道增设了盲道和坡道,方便了残疾人的出行。同时,我们加强了残疾人的来信来访工作,设立了残疾人来访接待室,专人负责接待。对残疾人的上访,我们坚持做到热情接待、宣传政策、耐心解释、及时登记、问题及时处理。五年来,我们共接待上访残疾人1100余人次,收到信件80多封,调处问题180多件,切实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持了残疾人队伍的稳定,杜绝了残疾人集体上访,为望城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们充分利用发展机遇,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拓展思路,谋求发展,为望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铺好了基础。在回顾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县残疾人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还比较薄弱。近几年来我县虽然加大了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还相对滞后,还没有建立起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就业培训、托养、维权等综合服务场所,不能适应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及康复、运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

二是残疾人就业工作还有待加强。残疾人由于受身体残疾、文化水平、知识面、社会参与能力、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制约,在与正常人进行竞争时明显处于劣势,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不愿接纳残疾人,而是象征性缴纳一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来减轻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的责任,与政府推行的“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手段,安排残疾人就业是目的”的指导思想相违背。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情况也不容乐观,许多需缴纳保障金的用人单位存在拒缴、少缴、缓缴的现象。

三是基层残疾人工作人手不足,力量单薄。目前,各乡镇残联的工作都置于社会事务办管理,残联理事长形同虚设,也没有专职委员,村、社区也没有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造成工作脱节,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势必影响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德馨园小学十一五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4

我校2006年建校,2007年成功创建为长沙市现代技术实验学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德馨园小学坚持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实行人文教育、优质教育、特色教育。学校始终以“学校管理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资源数字化”为办学目标,依托教育信息化这一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几年来,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雨花区教育IT节先进工作单位,资源建设先进单位、学校网站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现就我校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推进

1、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2007年我校获得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称号后。至今,我校的硬件设备要与原来相比更上台阶,软实力(师资)也上档次。我们依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制定讲究实效、优化配臵、普及使用、重在利用的系列政策,并建立了多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学习和钻研现代教育技术。

2、完善制度,强化责任

一直以来,我们严格执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管理、维护制度,做到设备有人用、有人管,有人维护。我校1人为专职信息教师。该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富有创新精神。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和应用,直接参与和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认真做好了日常维修和保养;及时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 1

问题。

二、软硬同行,教育信息化装备不断提高

1、加大信息化硬件投入

硬件建设绝非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全部内涵,但它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保障和基础。创建成功后,在面临即将被拆迁的情况下,学校反而更重视信息化教育环境的优化,坚持优化资源配臵,对学校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2009年,区信息中心及教育局为学校迁入100M光纤,并入城域网,学校网络更为稳定、安全、快速;建校以来,在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配备全新班班通电脑设备运行状况极佳,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应用打好基础;2010年上学期,教育局对我校2号楼进行加固改造对班班通电脑线路进行全方位整改,所有教室都用铝合金线槽将讲台上的所有线路统一布线,整洁安全,稳定耐用;提升我校现代教育资源的应用。

2、注重信息化软件建设

只有先进的硬件设施,没有足够的优秀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就会成为无米之炊。为了更好地利用学校现代教育设备,共享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学校更加注重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定期对所有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在各级资源平台上传资源,确保足够的优秀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需要。

此外,学校为了发挥现代网络的效能,利用校园网络建设了一个方便实用的FTP服务平台,以便于学校的管理和服务。该服务平台主要是将学校的一些管理资料及教师的资料等存储其中,完全实现互动

共享。同时既充实了学校的自制资源,也方便学校定期将资料进行备

份保存。这对提高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效益起到了很大作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有了优良的硬件设备和充足的软件资源,还要有善战的“士兵”,师资是关键。我们切实加强对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采用聘请专家讲座、行政带头授课、专职教师辅导、按年龄段分批培训、人人考试过关等形式进行。通过宣传、培训、考核、激励等有效手段,现在,我校全体教师都拥有现代教育技术高级证书。老师们比较系统的掌握了电脑和网络的一些基本运用技能,如制作课件、处理图片、发送接收邮件、聊天学习、下载安装、办公管理等等。现在,电脑、网络等信息技术成了老师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三、全员参与,教育信息化运用不断深入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全面应用的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不仅会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更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因此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加快普及应用上。

1、整合课普及率不断提高。创建成为省现代技术学校以后,全体教师都能利用电脑、视频展示台开展教学活动。能开展和正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师达到100%,而且覆盖到学校绝大多数课程。每天的语、数、英、音乐、美术、科学、信息等课程几乎都运用到了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内需,现在已经成为我校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

2、整合课质量不断提升。

我们在注重普及的同时,不断加强整合课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质量。近年来,我校有多人在市、区赛课中获得奖励。在各级IT节中,学生制作的电子报刊、电子画获奖约200多人次,获得荣誉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兴趣。我校书记李长青、信息老师张波在雨花区廉政动漫大赛中其作品荣获优秀奖,学校也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3、合理使用,发挥信息优势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的优势,为了加强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了解,教师QQ群、班级QQ群。在教师群里,学校工作安排、学生管理、教学方法、生活琐事……等,往往一个问题抛出去,立即就有好多人支招,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给教师之间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此外,班级QQ群,既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得到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让大家彼此的心靠得更近,从而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参与和一致好评。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在学生上学时间内通过课堂教学或开展活动等面对面的形式开展,而信息网络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时间、空间。我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通过网站、广播、影片、电视等多媒体途径,极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时间距离、空间距离,扩大和延伸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最有效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比如:学校通过校园电视台向学生播放安全知识系列影片,通过校园广播向学生宣传文明礼仪知识,通过“德馨广播站”向全校播报学生自己采编的新闻,通过校园网站向学生推荐经典好书,在校园网站上展示学生和老师的风采,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整合、吸收、创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4、加强学习,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在充分利用教学配套光盘和原有课件的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原创课件的制作,特别是网络课件的制作。五年来,经不完全统计,学校师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共获得省级奖励8人次,区级奖励70多次,5、不断学习,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学校利用信息技术课向孩子传授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创新竞赛和活动:键盘录入比赛,电子绘画比赛,电子小报比赛,网络作文比赛,网络读书活动等。现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大大提高,很多孩子都能自主利用网络交流,并建立了自己精美的博客、QQ空间等。

回顾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边实施一边发展,一边装备一边使用开发,到今天,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应用和开发所取得的成效已经成为了我校耀眼的亮点之一。展望“十二五”,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但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为我校的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以后的日子里,它必将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十一五工程管理股工作汇报 篇5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中期评估工作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9】36号)要求,海南省卫生厅中医处于2009年11月26日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的重点专科(肺病科)进行中期评估。专家组听取了肺病专科建设的中期汇报,查阅了验证病历和相关资料,并对病房进行了实地巡查。首先对我院目前肺病专科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但主要是对我院重点专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刀见血的指出并为今后的肺病专科的工作思路给予良好的建议。

1.存在问题:(1)专科建设硬件、软件尚存在不足。(2)重点专科项目建设资料不齐全。(3)肺病专科信息网尚未建立。(4)欠缺高层次、高质量的学习班。(5)诊疗方案验证进展较缓慢。

2.建议:(1)加强诊疗方案验证工作,完善重点专科的档案管理。如针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中的基本目标与要求,按六小项(即基础条件、基础管理、临床能力、特色优势、人员队伍、科学研究)分别建立文件盒存放资料,内容要有针对性的存放,包括参加协作组会议、人员进修培训等的报销单,并对六小项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对人员进行分工,专职管理。以便终审的时候专家组查阅。(2)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针对我院明年要搬迁新院址,应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研究生,加强重点专科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人才交流,靠自己培养送其进修学习肺病科危重病的处理措施,不断优化重点专科人才队伍结构,可以要求浙江省中医院进行帮扶,在总体上给予指导。(3)加强对专科建设的投入。针对我院目前的情况,内科为大内科,肺病专科没有固定的病床,因加大力度新院的建设,尽快搬迁新院成为独立的二级分科,完善专科建设。加大肺病专科硬件的投入,如购买肺功能检测仪

等。此外,医院目前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院内中药制剂,可先把具有临床优势的成熟的药方送海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备案。委托别的药厂生产以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尤其是肺病专科的院内制剂。

(4)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治疗肺系疾病的方法体系。积极总结名老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不仅是本院的,还可以是本省的、省外的甚至是国家级名老中医的经验;注重病历的书写,应在病历中体现中医特有的理、法、方、药,提高医务人员的中医理论知识、辨证论治能力及病历书写规范;(5)进一步完善专科信息建设,增强区域辐射力。加大力度宣传,可以做广告宣传及前3天免费治疗的形式为病人提供药品,尤其是在具有中医特色的天灸等方面,以吸引更多的病人到我院治疗,通过专科的建设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带动医院的发展。(6)在重点专科终审的时候,一定要以PPT的形式向专家组报告。(7)重点专科建设期间一定要有科研课题,针对医院的情况,可以与别的医院联合进行课题研究,特别是协作组组长单位(浙江省中医院),此外,还要积极向省卫生厅申报继续教育项目,由医院组织提供场地,邀请外院的专家、教授讲课,以加大人才队伍的继续教育和提高医院的影响力。鼓励各级医师围绕重点专科的建设撰写论文发表,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论文。(8)加大对口医院的帮扶,至少在建设期间内有两个帮扶对象,并注意保存原始资料包括证书、照片、报销发票等,以便专家组查阅。(9)门诊诊室应挂牌,拥有单独的诊室,并要求门诊资料建档,设置资料盒以便专家组查阅。

十一五工程管理股工作汇报 篇6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评价

水是介水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介质,农村饮水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介水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的程度。饮用水水质和水量一样重要。为掌握宁洱县“十一五”期间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为预防控制水致疾病和应对饮水事件提供可靠数据,并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以及制定相关“十二五”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宁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中抽62件工程,在枯水期、丰水期进行采水样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宁洱县辖区“十一五”期间,即2005—2010年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云南省“十一五”期间农村已建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要求,抽62个工程为监测点,2008—2011年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水样进行监测分析。

1.2 项目

色度、浑浊度、嗅和味、pH值、肉眼可见物、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硝酸盐氮、砷、氟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耐热大肠菌群[1]。

1.3 方法及试剂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GB 5750-2006)[2]。所用试剂等级符合检测要求,均在有效期内。

1.4 评价标准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3]中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进行评价,监测结果使用χ2检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枯丰水期水质监测合格情况

4年共监测62个工程,枯丰水期分别检测水样248个,枯水期合格124个,合格率50.00%;丰水期合格 83个,合格率33.47%。枯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3.94,P<0.01)。见表1。

注:枯丰水期总合格率比较,χ2=13.94, P<0.01。

2.2 不同项目检测结果

2.2.1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枯水期合格 220个,合格率 88.71%;丰水期合格 219 个,合格率 88.31 %。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枯水期合格各124个,合格率均为50.00 %,丰水期合格各83个,合格率均为33.47 %。枯丰水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3.94,P<0.01),见表2。

2.2.2 感官性状指标

浑浊度枯水期合格 239个,合格率 96.37%;丰水期合格 182个,合格率 73.39 %;枯丰水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1.04,P<0.01)。色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指标枯丰水期均合格248个,合格率 100 %。见表2。

2.2.3 一般理化指标和毒理指标

铁、锰枯丰水期合格244个,合格率 98.39 %;pH值、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硝酸盐氮、砷、氟化物枯丰水期均合格248个,合格率100 %。见表2。

注:枯丰水期比较,浑浊度χ2= 51.04,P<0.01;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χ2=13.94,P<0.01。

3 讨论

结果可见,宁洱县“十一五”期间建成的农村饮水项目工程水质合格率低,枯水期合格率50.00%、丰水期合格率仅为33.47%;超标指标主要为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这与国内其他省份的检测结果一致[4],其次是浑浊度,砷、氟化物等毒理指标合格率100%。说明微生物指标是影响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 水质尚未受工业三废污染。

调查发现监测的62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管理滞后, 许多工程未对水源、供水系统等进行有效管理,有部分工程储水池是敞开的,没有加盖,没有专人管理,饮水也未进行任何消毒处理,直接供给居民饮用,特别是雨季这一影响更为明显,任凭雨水冲刷着泥土和禽畜粪便到水池里,导致浑浊度丰水期合格率仅为73.39%;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指标严重超标,合格率仅为33.47%,是影响水质合格率低的直接因素。枯水期合格率显著高于丰水期。

因此, 建议有关部门把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规范化建设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工程开工时充分考虑建立给水净化和消毒处理设施,加强水源周边环境的保护,储水池加盖加锁,专人管理,同时卫生,水务、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农村供水、改水、饮水的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饮水卫生知识水平,使农村饮水工程不仅仅是解决水量的问题,能真正达到卫生学意义上的“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云爱卫发[2009]06号.云南省“十一五”期间农村已建集中式供水单位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Z].2009-10-6.

[2]GB/T5750-2006.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3]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十一五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工作总结 篇7

“十一五”收费管理工作总结

一、制度完善,以规正人。

我处收费管理工作始终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公路收费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制定符合我处收费站实际的管理规范,坚持以制度管人,以理服人。

二、坚持学习,不断提高。

由于我路段通车时间较短,因此我收费系统干部职工多次到通车时间长,管理经验丰富的兄弟单位参观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有效转化到管理实践当中。

三、注重宣传,加强教育。

我处十分重视对职工的思想认识、法制普及和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树立职工爱岗敬业、文明服务、顾全大局的观念,普及职工法律常识,强化职工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并按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确保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四、有效沟通,及时反馈。

定期召开站长例会,及时掌握各站动态信息,第一时间倾听职工心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并根据一线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改进管理规范和工作方式,集思广益,戮力同

心做好收费管理工作。

五、严查厉打,堵塞漏洞。

充分发挥收费稽查大队职能,对外严厉打击各种违法逃漏费车辆;对内严格规范收费作业流程,查处贪污票款行为;有效堵塞各种漏洞,防止国有财产流失。

六、勇于拼搏,屡克难关。

在北京奥运会、“5.18”中国〃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和“9.26”中国〃廊坊农交会等诸多重大活动期间,收费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致,拼搏奉献,取得了安全保畅和礼仪疏导工作的圆满成功,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七、助人为乐,服务社会。

收费站是高速公路和社会群众联系的纽带,我处大力倡导收费系统干部职工主动为过往司乘人员排忧解难。自通车运营以来,收费系统涌现出一大批好人好事,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为我路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八、推广经验

当车流量较大时,除同时开启所有车道外,还专门留出一条车道给客车和空载的小型货车专用,加快车流量的通行速度。

收费科

交通领导班子十一五实绩汇报 篇8

领导班子“十一五”期间工作实绩汇报

“十一五”期间我县的交通运输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及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学规划引领交通运输事业和谐发展,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了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促进了运输行业健康发展,稳步提升了公路管理养护水平,交通运输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现就“十一五”期间我县交通运输工作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完成情况

1、公路建设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投入资金1.127亿余元,修建通乡油路、通村油(砼)路、通村泥石路共计670.982公里。

2、桥梁建设

高车堡大桥建设工程于2007年12月动工建设,总投资约780余万元,于2009年10月23日顺利通过省公路局组织的竣工验收。新建塘头河大桥,桥长64米,为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预计投资350万元,2010年完成投资150万元,引道工程长900米,预算投资19.8万元。

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结合我县公路养护实际,一是制订了养护承包里程和经费计划,“十一五”期间我局列养公路里程 1373.8公里,养护经费投入 649.02万元。二是全力做好公路水毁抢修工作,雨季期间我县县、乡、村公路共产生水毁坍方12万立方米,毁坏涵洞6道,路基沉陷25000米,路面损毁62000平方米,滑坡3处50米,“十一五”期间共投入水毁抢修资金340万元。三是认真开展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共开展隐患排查25次,共查出隐患 20 项,已落实整改20项,共投入整改资金150万元。四是认真组织实施养护大中修项目。共计实施公路大(中)修项目4 项,累计完成投资1089万元。

4、道路运输行业管理

加强运输运输市场的管理,开展了客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驾培学校专项整治、维修行业清理整顿、清理整治校园车辆、对县城区内非法营运机及电三轮车进行清理整顿等多项活动,促进了我县运输市的健康发展。加强车辆的动态管理和GPS安全管理。完成“十一五”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期间新增组建客运企业1家,新增客运车辆230台,新增客运班线35条,全县通客运班线的建制村达90%。驾培学校已发展为三家,新增货运企业6家,新增一二类维修企业各2家。加快乡镇汽车站建设,近几年来已建成了永兴、高台、洗马、兴隆、复兴5个乡镇汽车站,总投资400万元。2008年率先于全省试建了农村客运候车亭36个,总投资124万元。2008年初成立了“湄潭县茶人巴士有限公司”,开通了城市公交车,运营的公交车有22辆,线路7条。同年实施了城市客运升级换代工作,目前我县的人力三轮车已全部升级为出租车,有力提升了我县的城市形象,同时也满足了老百姓出行需求。2008年获得了省运管局、省技监局的行政许可,启动了机动车综合检测工作。期间,驾培学校已发展为三家,新增货运企业6家,新增一二类维修企业各2家。

5、协助完成204省道改扩建工程

204省道湄潭至余庆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全长103.75公里,总投资近7亿元,2006年10月开工建设,2009年10月竣工。我局协助相关部门承担该工程在我县境内的征地拆迁工作,总计支出拆迁征地费用1590万元。

6、杭瑞高速公路建设

协助做好杭瑞高速公路前期建设工作;2010年6月份完

成杭瑞高速公路施工便道工程21.896公里,投资300万元,,并顺利通过验收。

7、沿江渡港口建设项目

沿江渡新增通航水域29公里,上级匹配价值近40万元监督艇一艘。招商引资建设沿江渡造船厂1家,总投资1000万元。沿江渡码头建设于2011年1月1日动工,投资约1791.4万元。

8、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建设情况

兴隆镇是贵州省2010年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建设的试点乡(镇),省下达建设投资计划:村公路改造13.856

公里,投入120万元;安保工程投入40万元;通村油路4条12.9公里,投入516万元,共投资676万元。

9、完成县人民政府交办任务:垃圾场进场公路建设项目,建设里程5.4km,总投资161.8万元。

10、通过多次努力争取,湄余公路与杭瑞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较好效果。现已经完成了水土保持、环境检测、土地预审及环境评估工作。

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

长期以来,我局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不断提升对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十一五”期间,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县安委办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宣教,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期间,每年深入开展多次安全生产检查,认真扎实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安全生产隐患的整改力度,始终把安全隐患有效控制在萌芽状态。

一是认真落实省、市、县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及有关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二是及时成立、调整充实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安全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任务明确,并对具体事项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以及时限。三是与局属各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任务。与涉水乡镇签订水上安全责任书,落实了安全责任单位、安全责任到人。四是按每年年初安全工作安排,如期召开全局每月

安全生产例会、召开每季度安全生产调度会,对当前安全工作进行分析、汇报及工作安排,紧急情况会议紧急召开。五是局属各单位部署全面、协作密切、措施得当、整治有力,及时消除了各类交通运输安全隐患。公路部门积极开展公路危险路、桥隐患排查,大力实施“安保工程”,着力对路、桥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整治。运管部门通过开展各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客运站场及客运企业等运输市场的安全监管。海事部门开展水路运输安全隐患排查,加大水运安全检查力度。“十一五”期间,我县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无责任事故发生。

三、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多样化的警示教育,进一步加大解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突出问题力度,加强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以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活动和对不正当交易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及评估考核工作成效明显。认真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现场监督,对重点项目的合同履约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增强工程建设的透明度,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项目资金拨付程序,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建立完善了公路工程建设监管长效机制,公路“三乱”治理效果明显。“十一五”期间,我局干部职工无一人受到任何党纪政纪处分。

四、奖惩情况

“十一五”期间,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获得了省人民政府2006-2008年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交通运输厅2010年“建管养运”三等奖,市人民政府2010年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省公路局2008年“抗雪凝保畅通”先进单位,省公路局2007、2008年养护质量先进单位,省公路局2006、2007年通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市交通运输局2008-2008年一等奖,2009、2010年二等奖,县直目标考核2006、2007二等奖,2008-2010年一等奖。

十一五工程管理股工作汇报 篇9

在2001年至2005年的“十五”期间,我处在市政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我市市政维修管理中心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政局“十五”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入细致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五年来,我处全体干部职工以真

抓抓实干的务实精神扎扎实实维修管理好我市的市政设施,有效保障了我市市政设施完好使用,为我市的市政建设及服务市民作出了应有贡献,现将我处五年来工作情况及“十一五”计划总结如下:

一、“十五”期间完成工作情况

㈠完成生产工作情况

据统计,在“十五”期间,我处共参与组织建设了17项工程项目,完成16027万元工程总造价,具体工程如下:○1新江北路(西平路至石湾路),完成造价610万元;○2新江北路(建设路至创业路),完成造价664万元;○3新江北路续建工程(创业路至西平路),完成造价1382万元;○4新江北路(西平路至创业路)二期工程,完成造价284万元;○5科技园工程,完成造价135万元;○6二环北路改造工程,完成造价120万元;○7安宁路改造工程,完成造价1650万元;○8两阳中学饭堂,完成造价800万元;○9湖南省潭邵高速公路土建工程,完成造价3818万元;○10创业北路工程,完成造价372万元;○11华苑花园第一、二、三、五、六、七、八幢工程,完成造价2519万元;○12新江北路排污渠工程,完成造价87万元;○13河堤南路续建工程,完成造价90万元;○14市府门口市中心广场改造工程,完成造价56万元;○15东风一、二、三、石湾路、漠江路人行道改造盲人道工程,完成造价48万元;○16马南路北段道路工程,总造价857万元,完成333好范文版权所有万元;○17滨江东路工程,总造价2087万元,完成1000万元。

㈡完成的市政维修任务

2001年至2005年投入维修资金1427万元,主要完成以下维修工作量:①维修人行道57311平方米;②主车道维修8017平方米;③补换雨水井、检查井盖4617个;④下水道、检查井、雨水井清疏81648座/次;⑤维修雨水井盖、检查井1157套;⑥清理维修污水沟40976米;⑦维修绿化带和花基侧石74060米;⑧翻斗车运余泥和工具材料34589车;⑨清理淤泥和除草零星工程36465工日。

㈢积极参与市政建设。创造良好城市环境,全力搞好市政建设,建设美化、亮化、优化的城市环境,这是我处工作的中心,也是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协力,排除万难,五年如一日全心投身我市的市政建设,自觉从自身工作职责出发,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和先进性精神,在处领导班子的组织带领下,积极参与市区道路建设和环境整治,为我市城市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同时我处积极配合近年来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以及迎接刀博会等工作的开展,紧密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级工作要求和部署,以市政维修管理大局好范文版权所有为重,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实施创建工作的各项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有计划、有步骤地按时保质做好各项创建任务,确保各项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此外我处还结合创建任务,全面加强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了市区下水道畅通和道路完好率的提高,有力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㈣抓紧抓好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在多年的市政建设中,我处始终坚持质量就是效益的思想,认真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高效率,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并安排组织专门技术人员负责工地工作,随时检查监督工程的质量生产,确保工程出精品和良品。在抓好工程质量同时,我处还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抓好施工的安全防护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一层抓一层,共同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由于我处领导重视,各项安全措施得力,多年来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创造了零事故的生产纪录。

㈤加强市政维修力度。我处坚持“全心全意服务于市政维修事业”的工作宗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局的有关指示,认真组织工作人员负责对市区30米(含30米)路宽以上的城市道路、桥梁、下水道、花带、人行道等市政设施进行专业的、稳定的日常维修养护,并充分发挥维修队伍的专业优势和运用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利用完善的设施全面做好各项维修职责工作,确保做到负责路段巡查到位,维修养护到位,现场管理到位,保证辖区的市政设施完好使用,方便市民生活。

十一五工程管理股工作汇报 篇10

(甬政办发〔2007〕132号)

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宁波市“十一五”期间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七月十日

宁波市“十一五”期间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总体实施方案

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建设高素质应急管理干部队伍,是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意见》(浙政发〔2005〕14号)、《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印发2006-2010年宁波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通知》(甬党〔2006〕7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甬政发〔2005〕116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应急管理培训的工作目标、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将各级各类干部的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对各级应急管理干部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培训;形成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优化配置培训资源,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建立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注重实效、充满活力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格局。

(二)指导原则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围绕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着眼于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着眼于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着眼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坚持培训与应用的统一。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受训对象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实践不断增强应急管理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分级分类,保证质量。依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受训对象的不同特点、要求,分级分类实施培训。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明确培训标准,精心编选培训课程和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师资质量,建立健全定期培训制度和培训评估、考核制度。

——整合资源,创新方式。主要依托、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根据需要加强功能性建设。立足提高操作能力和实战水平,大胆探索科学培训方法,积极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预案演练、对策研究等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效果。

——规范管理,有序进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培训体制,发挥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综合协调作用,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专项、专业培训与综合性、管理类培训的关系,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培训工作秩序。

(三)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组织各级各类干部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提高思想认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组织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和专业干部学习、掌握开展应急管理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深入研讨加强应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和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

二、应急管理培训的具体要求和安排

(一)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指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坚持脱产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将应急管理专题研讨纳入日常学习计划。根据领导干部脱产培训工作总体安排,依托各级培训机构,将应急管理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课程体系。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在对各级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班次中,适量安排应急管理课程。各有关部门举办的领导干部业务培训班,要重视有关应急管理业务的培训。

(二)应急管理干部。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培训的重点是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市应急办会同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等单位承办分批次轮训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根据需要,市应急办有计划、分类别地组织或安排有关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进行国内外考察和培训。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工作人员综合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组织协调、技术通信、预案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三)政府新闻发言人。政府新闻发言人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熟悉、掌握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要求,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市应急办、市新闻办联合举办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专题培训班,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的培训也相应安排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内容。

(四)处级以下公务员。处级以下公务员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应急处置和施救组织技能及防护意识。把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管理知识纳入机关公务员培训的教学内容,市人事局在组织新进机关公务员初任培训、处级以下干部综合素质专题培训的班次中,适量安排应急管理课程。各地、各有关单位举办的有关公务员更新知识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也应开设相应的应急管理课程,以提高机关公务员应对业务领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五)基层干部。基层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远程教育网络,有计划地对街道、社区、乡村和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基层干部开展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

(六)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市应急办会同市国资委、市安监局等单位,适时举办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市应急办会同市安监局、市工商联等单位,适时举办大型民营企业负责人应急管理培训示范班。各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要会同安全监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将应急管理培训作为企业管理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专项规划,采取统一集中培训与企业自主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做好对所属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强化培训考核。

(七)应急救援队伍。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重点是熟悉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按照隶属关系和管理责任,由相关部门应急管理机构分别组织实施。

(八)应急救援志愿者。应急救援志愿者的培训重点是掌握应急救援技能,提高自救、互救和协助专业救援队伍参与应急处置的能力。培训由各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会同民政、共青团、红十字会等单位组织实施。

三、落实应急管理培训各项保障措施

(一)编写培训教材。结合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特点和应急管理工作要求,本着“少而精”、“能管用”的原则,确定综合类、专项类应急管理培训课程设置,明确培训内容和标准。组织编写适应不同层次干部需要和不同岗位工作要求的应急管理培训教材,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培训教材体系。干部综合类应急管理培训教材,以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为主要读本。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统一规划和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组织编写有关专项类培训教材和辅助资料。建立应急管理培训案例库。

(二)推进培训手段现代化建设。开展应急管理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教育资源和广播、电视、远程教学等手段,尽量依托和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加强合作,确保培训质量。适应情景模拟、应急演练等培训要求,在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中确定若干个市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加强功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实现应急管理培训资源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注重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应急管理经验,积极开辟国内国外培训渠道。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高等院校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为依托,培养、建立一支应急管理教研骨干队伍,为加强应急管理培训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同时,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中选定一批兼职教师。建立应急管理培训师资库,按照择优入库、动态管理的原则,促进优质师资资源共享。推动高等院校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促进学术研究和交流,为提高应急管理培训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统筹安排使用培训经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各级各类干部的应急管理培训作为重要培训项目之一,在现有的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中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保证培训工作需要。加强培训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开展应急管理培训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要严格按照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规定,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不正之风。

(五)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和考核制度。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分别研究制定培训质量评估和考核制度。将应急管理培训质量评估和考核,纳入现行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和考核体系,统一实施质量评估和考核。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力量开展专项检查。

四、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布局中,加强组织协调,抓好工作落实,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顺利实现培训工作目标。各级各类应急管理机构要把加强人才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认真制订和落实培训计划。在组织实施应急管理培训中,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又要统筹安排、加强管理,保证培训健康、有序开展。

(二)强化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管理。要充分发挥政府应急管理机构的综合协调作用。市应急办负责研究制定应急管理培训工作规划,指导、协调各地和市级有关部门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组织举办具有示范意义和综合类的培训重点班。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安排和工作情况,要及时报市应急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职责、业务范围,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加强对本地区、本系统培训工作的管理,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要积极动员、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培训。

十一五工程管理股工作汇报 篇11

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切实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决定性的任务是实施“十二五”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程。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把教师培训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培训机制领导 组长:陶向东

副组长:蔡汉新

赵雪

组员:陆本刚

谈应忠

金培祥

金福太

王长青

李宝万

三、目标要求。

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重点 适应课改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以省、地、县各级骨干教师培训为引领,以现代远程教育支撑下的校本培训为平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校教师。

五、主要任务。

1.建立主动参与,开发高效,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系统。

2搭建教研组校本培训管理平台。形成 高效的决策,执行,评估和奖励的管理运作机制。

3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构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框架,探索学科领军型教师和青年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分层次,分类别,多类别多模式地开展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形成学科领军型教师中青年教师培训模式。

4开发优秀教师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校本培训的研究,集中人力物力开发优秀的培训项目。逐步形成我校教育校本培训优秀项目系列.5创建校本培训示范教研组。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和领导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示范的质量6.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基本达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中级应用水平。提高教师获奖。处理和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逐步实现备课,办公电子化。

(一)全员培训

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要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每位教师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240学时。具体要求如下:

1、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以《新时期师德修养》为主要内容,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当前师德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通过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50学时)

2、新理念。

新理念培训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40学时)。

3、新课程

新课程培训应结合教师实际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狠抓教师学科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培训和研修。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掌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新课程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常规,使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五年参加各级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80学时)。

4、新技术。

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应用新教育技术的能力,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五年集中培训不少于70学时)。

(二)专项培训。

根据上级安排部署,落实上级的农村教师培训援助计划,根据上级安排,选派教师参加上级各种培训。

五、措施保障。

(一)加强领导,分级管理。

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分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同时指派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负责培训,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及评价制度把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与教师资格证再认证相结合。把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审,骨干选拔,评优评模的依据。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不参加培训学习,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规为不合格。形成教师终身学习或专业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教师学完规定课程,经省统一考试,县继教办考核合格者,由学校登记考试考核成绩。

(三)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方便的培训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

(四)加大投入,保证教师培训经费。

县按规定从公用经费中提取5%用于教师培训。学校也应拿出部分办公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确保经费用于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者培训及教材建设。

六、实施步骤。

“十一五”期间继教工程分启动,全面推广,评估验收三个阶段。① 启动阶段: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底为启动阶段。此阶段征订教材,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宣传,搞好调查研究。制定本校培训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

全面推广阶段:2007年至2010年为全面推广阶段。根据实际分期分批展开。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不搞形式主义。对各校校本培训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

③评估验收阶段:2010年为评估验收阶段,2010年上半年镇内自查,接受县级检查验收,2010年9月底接受市级检查验收,2010年10月-12月接受省级评估验收。评估验收结束,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七、本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白马小学

2005.8

肖家嘴小学“十二五”校本培训计划

“十一五”以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县教育工作者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校本培训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学教师参加校本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是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又一个重要时期,要努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德艺双馨、教有专长、名教师,使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为我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省、市教师校本培训“十二五”规划要求,积极推进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健全和落实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创新工作方法,追求培训实效,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适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二.具体目标

同并进。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培训,使中小幼教师学历整体水平达到或超过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

(3)加大名师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科齐全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德艺双馨、业务精湛、在省、市具有一定声望的“名特优”教师。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人才梯队,适应我县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要求。

(4)不断创新培训模式 加强培训科研,探索全员培训“全覆盖、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和手段。改进培训方式,初步形成教师根据需要,自选培训内容、时间和形式自主学习,学校积极支持、教师自觉参训的教师培训格局,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三.主要任务

1.优化实施网上培训

网上培训是依托优质网络培训资源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的方式,是实现 “全覆盖、低成本、高效益”教师全员培训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期间,要结合《南京教师培训》网站建设,整合省、市、县三级网络培训资源,大力推进教师网上培训,在总结“十一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与管理策略,提高网上培训的实效。2.深入推进校本研修

学校是实施教师教育的有效阵地,教育局相关部门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的策略研究、方案审批、过程指导、经验总结、成果推广等工作,完善校本研修管理和考核办法,加强校本研修领军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市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3.突出幼儿教师培训

“十二五”时期是幼教事业加速发展的五年,对幼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幼教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突出幼儿教师岗位培训、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依托城区对口支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制,扎实开展全员培训。

4.按需开展专题培训

作为对教师全员培训的补充和完善,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有主题、有重点地开展面向中小学各学科及学前教育的各类专题培训班,开办班主任、心理咨询员、计算机(电子白板)应用能力等主题的培训,结合省、市教育部门的安排,做好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等。每学期初由中小学提供需要培训的项目,报教师进修学校综合统筹,形成培训“菜单”,根据“菜单”组织市、县名师“送培到校”,重点关注农村中小学,为学校发展解决实际需要的问题,为薄弱学校教师成长,提供优质培训资源。

5.加强“名特优”教师队伍建设(1)骨干教师培训 为形成教师专业成长梯队,实施“十二五”新一轮中小幼教师脱产(半脱产)培训,采取系统性集中培训或主题性短期培训等不同形式,五年内培训骨干教师总量占全县专任教师的25%。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的优秀教师群体。

(2)名优教师培养 落实“人才强教”战略,结合市级“1130”优秀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到2020年,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中小学教师100名以上;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准的优秀中青年教师100名以上;继续评选“南京基础教育专家”,培养造就新时期的“南京教育家”30名以上),实施中小学“名特优”教师培养计划。在完成我县“第二期名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基础上,开办“第三期名教师高级研修班”和“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培训班”等培训班,力争到2015年,新增特级教师(含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5名、市学科带头人15名、市优秀青年教师40名,形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梯队。

(3)名教师工作室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增名师工作室15个,试行“网上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工作室建立,促进名师的再成长、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名师工作室”工作的经费支持、活动交流、业务指导和管理,把名师工作室建成先进教育思想的“集散地”、教育理想与信念的“加油站”、教育教学能力的“练兵场”。

新一轮的骨干培训中,我县将积极配合上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安排,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参加省、市级培训,到境内外高等院校及知名中小学进修深造、挂职锻炼和担任访问学者。

6、高起点实施新教师培训

适应教师“凡进必考”的准入制度, 认真分析新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素质特点,努力改进新教师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加强新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高校、企业、教研等部门的力量,有计划地组织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或高校,开展技能提升和理论提高等方面的培训,推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8、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

充分发挥我县教师教育机构职能,继续多渠道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工作。到2015年,全县幼儿教师力争专业学历达90%、大专学历达80%、本科学历达35%;小学教师大专学历达95%,本科学历达60%;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95%,硕士研究生学历达5%;高中教师本科学历达100%,硕士研究生学历达25%;职业学校本科学历达95%,“双师型”教师达80%。

9、加强干部队伍培训

(1)校(园)长提高培训 加快中小学校长专业化进程。所有在职中小学校长必须参加规定学时的提高培训,认真做好校长学历提高和骨干培训工作,鼓励校长带头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位)培训。每学期开办校长培训班,依托省级以上干训机构开办1-2期校长研修班,确保参加骨干培训的中小学校长不低于校长总数的50%,新增市级及以上名校长3-5名。(2)校(园)长专题培训 分别举办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分管德育校长培训班、以“校本研修的实践与研究”为主题的分管教学校长培训班和“安全和谐校园建设与研究”为主题的分管后勤校长培训班,着力奠定学校内涵发展力。

(3)中层干部培训 开办教学、科研、团队(辅导员)等为主题的学校中层干部培训班。

(4)后备干部培训 开展年青优秀的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着力打造一支素质全面的后备干部人才队伍。

四、主要措施和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为确保“十二五”教育继续教育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建立教师培训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教师继续教育责任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由县教育局局长任组长、教育局分管领导及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为副组长,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溧水县“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统一领导。

(2)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站 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校长任培训站站长,统筹规划实施校本研修,精心组织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教师培训活动。(3)加强组织规划 把教师培训工作纳入依法治教的范畴,将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列入《溧水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各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工作计划,中小学要制定校本研修规划和实施计划,分步落实“十二五”师干训目标任务。

2.完善制度,强化培训管理

(1)完善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体系 认真贯彻和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修订完善《溧水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规定》、《溧水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校本研修暂行规定》等相关制度;各中小学、幼儿园必需制定相关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与考核办法,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的实施与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有效衔接,把培训情况作为教师业务档案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职务评聘、岗位设置和晋升、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凡没有完成上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先进教师、优秀教师或其它荣誉称号;教师进修学校要制定培训学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培训过程中学员的出勤、学习态度、培训效果等的考核。

(2)加强评估督导 将中小学开展的继续教育工作质量纳入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范畴,并作为对中小学校长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3)严格执行签证验证制度 实行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严格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依法执行教师继续教育签证验证,确保继续教育签证验证率100%。

3.基础保障,确保培训质量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中小学校和教师合理分担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经费。

(1)确保政府投入到位 认真落实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苏政发[1996]157号)中关于财政拨付的教师培训专款的标准提高到教师工资总额2.5%的规定,保证教师培训经费政府拨款足额到位。

(2)确保中小学专用培训经费 各中小学要确保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为教师培训提供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

(3)建设省级示范性教师研修中心 按“示范中心”标准,加强教师研修中心及培训基地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者队伍素质,使培训设施及培训者队伍素质与教师教育发展要求相适用,提高培训质量,有效地整合本县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电化教育等教师教育资源,形成上挂高校、下联中小学校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现代教师教育服务体系,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4.更新理念,创新工作体系

(1)加强实践研究,创新培训机制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和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也出现了新的需求,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创新培训机制,加强培训科研,以培训科研促进培训发展,加强具溧水特色的培训文化建设。

(2)整合“三网”资源,促进教师教育现代化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依托“南京教师教育”网的建设和开通,整合省、市、县三级网络培训资源,充分利用“校校通”工程所改善的网络硬件设备,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以信息化推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

(3)推进校本研修,培育“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基地,要充分培育“十一五”期间我县各中小学形成的丰富校本研修成果,依据南京市“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评选标准,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学校,以校本研修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5.深入研究,探索培训模式

上一篇:初二期中知识点总结下一篇:论民事诉讼法院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