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推荐10篇)

《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教师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重点词不达意、句、段,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的材料说明事物的联系的。

德育目标:认识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养成用联系的方法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懂得只有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受到初步的辨正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创新目标: 启发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举出相应的例子,说明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学情

分析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介绍了蛇能保护庄稼,猫有利于苜蓿的生长,吐痰会使肺结核等疾病传播开来等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告诉我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好些。作者先写了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写了猫和苜蓿之间的关系,最后写事物之间有简单的联系,也有复杂的联系,我们中只有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学生分析:学生阅读有一定的速度,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字词有独立解决

的能力,但对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确定

五点 重 点:如何弄清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难 点:如何弄清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创新点:通过朗读课文,认识文中例举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认识更多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德育点:通过对课文中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从而懂得只有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受到初步的辨正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初步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空白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更多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具 借助幻灯片,直观地了解更多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主要

技术 留空白 联想 激励创新

教学过程中的环节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导引目标

1、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3、事实上许多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看本课会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激发兴趣

1、同学读课题。

2、同学们猜测蛇与庄稼之间的关系。

二、创造条件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事物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自主参与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文中讲述了哪几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3、朗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三、组织研究

1、小组交流,抓住具体的一种关系,看看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哪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收获呢?

提示:一个小组作汇报,其余小组注意倾听,作补充的准备。

提示小组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体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3、提醒学生找出体现事物之间关系的句子画上。

体验发现

1、小组交流中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作好汇报的准备。

2、小组汇报。

(1)汇报小组探讨的一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并借肋幻灯片、示意图来说明。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内容,互相解答。

3、仔细听。

四、引导创新

1、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事物之间的关系,一定也给你带来很多的启示吧?想一想还有哪些事物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2、齐读文中最后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会? 应用实践

1、列举自己了解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体会一下。

2、朗读句子,谈体会。

五、反思小结

朗读全文,谈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巩固提高

朗读全文。

谈出自己的认识。

蛇与庄稼教案 篇2

(娜孜依拉)

教学目的: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3.初步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教学难点 :

体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认定目标

1.弄清蛇能保护庄稼的原因。2.猫与苜蓿有什么关系?

3.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掌握了事物之间的这些联系之后有什么作用? 过渡:蛇是动物,庄稼是植物,它们会有什么联系呢?

三、学习第一段思考一下问题 1.出示问题

(1)这段中提到了哪些事物,他们有什么联系呢?(2)连续几年庄稼都歉收,老农想出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3)为什么田里有了蛇,庄稼就丰收了?说说联系。2.学生快速默读后讨论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三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小结:蛇把田鼠吃了,从而保护了庄稼。这是老农经过一番研究后,发现田里少蛇是庄稼歉收的原因。现在田里有了蛇,庄稼就丰收了。4.学习句型:(1)用上“即使„„也„„”表示退一步说话的假设---结

果的关系

例:即使我们不去,班长也会完成任务。

(2)说破„„„„动词后的词语表示“说”结果.例:你竟然把秘密说破了。

(3)让„„给„„这是一个由介词“让”引出的被动句。“给”在句子中起语气的作用。

例:这么好的术让你给丢了。

(4)因而„„„这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因而”同“所以”。例:老师细心做学生的工作,因而得到了家长的信任。

2.归纳:因为蛇能捕捉糟蹋庄稼的田鼠,所以蛇保护了庄稼。因为蛇保护了庄稼,所以庄稼就获得了丰收。

5.小结:这段课文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了蛇与庄家之间的联系。

四、学习第二段

1.出示问题。用第一段的方法并根据下面的问题自学第二段。

(1)故事中提到了哪些事物?

(2)为什么说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关系?这里的“竟”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该如何理解?(“竟”没想到的意思。因为猫是动物,苜蓿是植物,看似两者毫无关系,其实是有关系的,所以出乎意料,让人没想到。)

(3)试用箭头图表示出来。

2学习句型:“竟”在句中表示“没有想到的”意思。有时也可以用“竟然”。2.学习小组讨论,同时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摆出猫与苜蓿的关系图。3.订正。学生口述四者的联系。

4.小结:猫和苜蓿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因为有了田鼠和土蜂,他们的关系便密切起来。

五、学习第三段 1.出示问题:(1)说说什么是简单联系,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2)什么是复杂联系?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复杂联系的?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3.讨论。

(1)解释“显而易见”的意思。(露在外面的,容易看出来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简单联系。)

(2)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不是一下子看出来的联系是复杂联系,也就是多动脑筋才能想到的。文中举的例子是:一个人不讲卫生,在马路上吐了一口痰,也许会使许多人得病,甚至染上肺结核。

(4)指名读这句话,说说“也许”和“甚至”各是什么意思?

(5)吐痰是怎样让人得病的呢?用箭头图表示出吐痰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4.前面讲的“猫与苜蓿”是简单联系还是复杂联系? 5.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出示下列句子)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1)本段中有一个反问句,先读一读,然后把它变成陈述句。(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例:你难道不理解他的话吗?(你是理解他说的话)同桌合作,一人写一个反问句,另一个人改成陈述句。

(2)掌握了它们的规律有什么作用?(把事儿做得更合乎咱们的意愿,说明了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规律的重要性。)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六、总结全文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事物之间有简单联系,也有复杂联系,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联系。像老农一样经过研究掌握了它们的规律,就能把事情做好,为人类造福。说明了掌握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不怕麻烦,去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

七、练习说话

1.出示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

简单联系: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干;水可以灭火。复杂联系:猫与苜蓿;吐痰与肺结核。

八、讨论

生活中哪些事物之间是简单联系,哪些是复杂联系?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完美?

附:板书设计

《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自学本课的22个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捕捉、糟蹋、放肆、呻吟、托、合、淹没、传播、随便、掌握”11个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2、学习本课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过程与方法:

4、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

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情感与价值观:

5、学学会真实交际,体会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6、学会观察事物之间的练习和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用自己的话叙述。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检查课文一《陶罐和铁罐》的词语学习课时目标:

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 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词语,要 求达到会读、会使用的程度。

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分析词语的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来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意愿:意,心愿;愿,愿望

放肆:肆,不顾一切,任意乱说话乱做。显而易见:显,明显;易,容易。

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捕捉:捉,抓一般指抓住具体的东西。

糟蹋:程度比“浪费、损坏”深指恶意地把物品完全毁坏或;浪费很多。合:符合;适合 传播:散步。

托:委托;让。“托”带有口语色彩。检查的步骤

1、每一个人在小组内回报学习结果,包括不会的词语。

2、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一起做练习一至四题。

3、造句练习:用学习提示二、三、四中出现的词语造句。

4、疑难词语: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如何理解运用,如困难,由全班共同讨论理解。

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要能流利的读、写、运用。

2、用11个重点词语造句。

板书设计:

本课词语及解释 练习造句

第二节课文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本课中所提到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个别词语的正确读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讨论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任何事物之间必有一定联系的事实,懂得只有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道理。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所举的具体事例,了解事物之间既有简单的联系,也有复杂的联系。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符合咱们的意愿。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举例法,讲解法。教学手段:

教科书,录音材料,黑板,粉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庄稼要想获得大丰收和什么有关呢?(水,阳光,肥料,种子„..)

师:说得对,这些都跟庄稼的丰收有密切的关系。但庄稼是否能丰收与蛇有没有关系呢?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蛇与庄稼”就告诉我们。

二、讲授新课

(一)师组织学生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积极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组织学生找出自己不太了解的词语并汇报。

(三)师板书学生找出的词语,并讲解。风调雨顺:风雨适合农时。

海啸:由海底地震或风暴引起的海水剧烈波动。海水冲上陆地,造成灾害。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四)分析并概括段意。

1.组织学生自读课文,并把课文分段。

2.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段落大意。(师板书)第一自然段:讲蛇与庄稼的关系。第二自然段:讲猫和苜蓿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讲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启发人们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

师提出几道题,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回答。

1、对庄稼来说,台风会引起哪些后果呢?

2、老农的秘密是什么?

3、在马路上吐一口痰,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4、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和我们的意愿?

四、课堂小结

师: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什么?(学生来归纳总结)

(每一个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板书设计

第七课 蛇与庄稼

风调雨顺:风雨适合农时。

海啸:由海底地震或风暴引起的海水剧烈波动。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淹没:(大水)漫过;盖过。作业布置 1.2.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过程与方法: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复述课文。情感与价值观:

4、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作法都可能是灾难性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

2、能条理清楚地复述课文。难点:

1、人们一直认为狼是很残忍凶恶的动物,可除掉了狼带来什么后果呢?这也许是人们都没有想到的,从这里我们要懂得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依存的。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狼和鹿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一起读课文。

二、熟读并理解下列词语 熟读课文。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经过:介词,同通过 厄运:指困苦的遭遇

承载:托着物体,承受他的重量 居然:与竟然用法相同 大约:表示估计 片面:单一方面

听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并把不认识的字做个标记。

2、板书课题

3、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3、听课文录音。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为了保护鹿,西奥多。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措施?

2、狼被消灭后,凯巴伯森林发生了什么变化?

3、通过阅读本文,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请同学们以四人一小组进行思考讨论,并选举代表发言,代表发言,组员补充。教师指导评价。

五、作业

把课文生字词一个三遍,再组词造句一例。

六、板书设计 本课词语及解释 课文内容分析

第四课时 课文学习3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以课文为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课文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

二、复述课文----说的训练

1、分组复述,先在小组内每个人复述一遍。可以复述事件的全过程,也可以复述其中一个故事。

2、推举小组代表参加全班复述比赛,看哪一个小组复述得好,给予计分。

三、听老师讲故事------听得训练

把《鹿和狼的故事》改变成故事,说出来让学生听,听完后做相关联系,如回答问题。

四、阅读练习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后的短文,并与课文一同加深理解。

五、小结课文学习,布置作业

1、查资料,说说什么是生态平衡?

2、准备关于“保护生态平衡”的主题发言。

语文 -蛇与庄稼 篇4

一、鼓励质疑,激情引趣

[板书:蛇与庄稼]看到老师写的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大胆地说出来。

(生甲:为什么老师要将“与”字写得这么大?)

(生乙:蛇与庄稼之间有什么联系?)

是啊,“与”字是连词,所连接的两个部分之间必有联系,究竟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学文,请同学们快速地自读全文,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全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

评:抓住文章的题目――文眼,设计了平中见奇的审题环节,既凸显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根主线,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活跃的说话氛围。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汇报自读的结果。

(生:课文先写了“蛇与庄稼的联系”,再写“猫与首蓿的联系”,最后写“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生:全文围绕“事物之间的……规律”这句来写。)

那么,第一段是怎样运用具体材料来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规律的呢?让我们重点来学习这一段。

三、导学结合,深学例段

请大家自读这一段后,根据提纲为第一段分层

[媒体展示:发生海啸――出现怪事――放蛇丰收――说破秘密]

学生分层学习,在第一层中,你们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也可以提出来。

(生甲:海啸发生的时间――几十年前)

(生乙:海啸发生的地点――广东沿海)

(生丙:海啸危害性很大)

(生丁:究竟什么叫海啸呢?)

有谁在预习中知道这个词,请和大家分享。

(生:由海底地震和风暴造成的海水波动,往往冲上陆地形成洪水等自然灾害。)

[评: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能力和良好习惯,是“课内促主动,课外促自主”的重要基础。这里充分的预习对提高本课学习的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学们不但体验到“付出劳动,摘到苹果”的喜悦,而且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

(生读第一层)

在第二、三层中有二个奇怪的地方,一个作者明写,另一个暗藏在文字中,请同学们找出来。

(生:明写:“说也奇怪……丰收。”第二层;暗藏文中:“这场洪水……起色。”第三层)

明写的“奇怪”我们一读便知,请大家将第二层朗读一遍,在第三层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怪”呢?

(生:总,接连,即使……也,风调雨顺)

这些词,怎体现“怪”呢?

(生:原来风调雨顺,庄稼应获得丰收,而现在即使这样庄稼却连年欠收,确实奇怪。)

[媒体展示第二层,荧屏上依次闪现“总,接连……”等以上几个词语,以示强调。](生读第二层)

现在,我们来学第四层,这是重点层,我们要重点学,先看这“说破秘密”中的破指什么?

(生:揭开)

让我们齐读第四层,揭开文中所指的这个秘密。

(生读第四层)

看来,都是田鼠惹的祸[贴田鼠图样]难怪老农要放入蛇,[贴蛇图样],以老鼠的天敌来对付它。下面,请大家根据这部分课文,完成填空练习,并说说庄稼欠收的原因

[媒体:因为……所以 因为 因此

( )洪水淹死了蛇,没有淹死田鼠,( )田鼠又回到地里糟蹋庄稼。

( )没有蛇捕捉田鼠,它们繁殖得特别快。

田鼠大量繁殖,( )庄稼得不到好收成。

(学生填词后练说)

[媒体板画] (丰收)(放入) (不能糟蹋)期(捕捉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有经验的老农,运用这个图示,在( )中填上适当的词语来说明庄稼丰(歉)收的原因。[贴庄稼图样]

生据图说明庄稼歉收和丰收的原因,理解蛇与庄稼之间复杂的联系,把蛇与

庄稼之间的联系说清楚。

[评:简笔画式的练习设计颇具匠心,把需要老师加以讲解的因果关系变成学生在独立练习中的主动理解,达到化讲为练,促学生学习的目的。而板书时,引导学生应用四个重点词、三根线,一目了然的演示了田鼠、蛇、庄稼之间的联系,使课文的第一段的教学内容得到精彩的演绎。

下面,让我们再读第一段,一边读,―边回忆这一段我们所掌握的学习方法。

(生读第一段,回忆学法)

[媒体出示学法:

1.分清层次,分层学习,重点层重点学。

2.利用图示帮助理解语言文字。]

四、举一反三,自主学文

请同学们先自读这一段,然后运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先按“达尔文讲故事”、“猫和首蓿的关系”二个意思将这段分为二层。

再确定哪一层是重点层。

[评:注意学法指导是本课教学的又一成功之处。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了两点学法,并适时在第二段的学习中加以运用,这不正是很鲜明地体现出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素质教育要求吗?]

第一层较简单,我们将它读一读。了解故事的内容。

(生读第一层)

第二层中“放肆”指什么呢?联系前文说一说。

(田鼠糟蹋庄稼)

第五句中去掉“竟”字行吗?

(生:不行,因为原先没想到,现在知道了,所以用“竟”。)

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请大家分成学习小组,用老师为大家提供的四张图片:(田鼠、首蓿、土蜂、猫),在自己的桌面上把四者之间的关系摆一摆,然后利用摆出的图示,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生摆图说关系)

《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齐答:鸟的叫声。

师: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生1:我喜欢鹦鹉,因为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我家就养了一只,早晨,我总是对妈妈说:“我上学去了”。它就学着我的样子,说:“我上学去了。”真好玩,妈妈说,这叫“鹦鹉学舌”。

生2:我喜欢鸿雁,因为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生3:我喜欢黄鹂,因为它的歌声清脆悦耳。我希望我的歌声能像它一样好听。

生4: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

师: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生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生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1:我读懂了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它长得小巧玲珑。

生2:我知道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生3: 翠鸟很会捉鱼,眼很尖,小鱼是逃不过它的眼睛的。

生4: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生1:喜欢它漂亮的羽毛,还有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2:我喜欢它捉小鱼很机灵。

「以上通过谈了解,多数同学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一句“同学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_”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将学生推向“深入研究”的学习热情之中」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这里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喜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生评:头部羽毛是橄榄色,还应该有花纹,课文中讲“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嘴画得可以,又尖又长。

师: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

「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具体述说了翠鸟的外形。其它学生评价作品的同时,也须依书靠本地落实到每句每词,这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习)

师:请到前面操作并给大家介绍一下翠鸟的外形?

(一生介绍)

「此处课件的展示,是分解了写作顺序。学生越是兴致盎然,越是聚精会神,越是与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同步,很好地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看着提示,介绍翠鸟的样子,练习说一说”正是让学生脱离课本的背诵,这比干巴巴地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谁能背诵下来巧妙得多」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

(学生热情高涨,师生互读。)

师:我们比赛完了,各位小评委,评一评吧。

生1:我觉得 xx 同学把“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读得快一些,很到位,说明了翠鸟捉鱼的速度很迅速。

生2:我觉得 xx 同学应把“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读得再慢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翠鸟捉鱼的速度快。

生3:老师,我觉得您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把“悄悄地”读得又慢又轻,表现了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很警惕的情景。

生4:老师,我觉得你有一些地方读得还不如我好,我读一遍好吗?

……

师:是呀。同学们的朗读水平真是太高了,我觉得一些同学的朗读已经超过老师了。我会向你们学习的。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

(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名背诵。)

「以师生竟争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翠鸟这么可爱,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

师:是呀,老师也有这种想法。可是能捉吗?

生齐答:不能。

师:为什么?

生1: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生4: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生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生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生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生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

师:是呀,“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自留作业,自行设计,使学生既有自主思考的权力,又激励着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进而超越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

导课:

1、一位85岁的老人,一个除夕之夜,临终之时,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国家统一的志愿没有实现,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笔写下了遗书,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写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儿》。

教学过程

一、初读全诗 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二、再读全诗 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 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 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四、摸拟场景 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

板书设计:

示儿

死去无知万事空, 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 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 收复失地

《蛇与庄稼》(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7

吕厚泽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2、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2、教学难点:

庄子之文,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学精神,一种与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行文风格。作为表达庄子思想核心--绝对自由精神的《逍遥游》,笔法上具有“汪洋自恣以适己”的特点,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其神思,如龙翔云中,灵动飞异;其行文,如风行水上,飘逸洒脱。清代林云铭评《逍遥游》笔法云:“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鳎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这种意随笔至随文挥洒的笔法,是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与诸子散文大相径庭。因此,从传统创作思路、文章框架、结构手法这些角度剖析《逍遥游》,实难窥其妙处。授课中当以感悟庄子的思想情感为主。

3、教学方法: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这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4、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庄子和《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背景介绍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l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抢榆枋(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乡(51)、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5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内外之分(56),辩乎荣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8)。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彼于致福者(62),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

【注释】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

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陲”。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13)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尽。

(17)覆:倾倒。坳(ào):坑凹处,“坳堂”指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

(18)芥:小草。

(19)斯:则,就。

(20)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凭”,凭借。

(21)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22)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这里泛指小鸟。

(23)决(xuè):通作“翅”,迅疾的样子。

(24)抢(qiāng):突过。榆枋:两种树名。

(25)控:投下,落下来。

(26)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27)适:往,去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28){(cān):同餐。反:返回。

(29)犹:还。果然:饱的样子。

(30)宿:这里指一夜。

(31)之:这。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清晨。晦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34)蟪蛄(huìgū):即寒蝉,春生复死或复生秋死。

(35)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

(36)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

(37)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大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

(38)彭祖: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

(39)匹:配,比。

(40)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已:矣。

(41)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

(42)修:长。

(43)太山:大山。一说即泰山。

(44)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45)绝:穿过。

(46)斥(yàn):一种小鸟。

(47)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48)至:极点。

(49)辩:通作“辨”,辨别、区分的意思。

(50)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官:官职。

(51)行(xìng):品行。比:比并。

(52)而:通作“能”,能力。徵:取信。

(53)宋荣子:一名宋,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讥笑的样子。

(54)举:全。劝:劝勉,努力。

(55)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56)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57)境:界限。

(58)数数(shuò)然:急急忙忙的样子。

(59)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

(60)泠(líng)然:轻盈美好的样子。

(61)旬:十天。有:又。

(62)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

(63)待:凭借,依靠。

(64)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线。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

(66)恶(wū):何,什么。

(67)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68)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建树功业。

(69)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

2、(1)正字注音释义(略)。

(2)学生朗读课文。

3、参照注释,翻译课文。(分小组活动)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作业安排1、背书。

2、思考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导语

所谓想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组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文学的角度说,则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模样,创造出它的形象来。--在这里,二者具有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创造!

《逍遥游》充满着想象,极富创造性。请同学们思考一番,第一,作者通过想象,怎样描写了鲲鹏之大?第二,为了阐明“世间万物都需要依托外力才能有活性”的哲理,作者运用了哪些比喻?第三,如何把庄子的丰富想象力,汪洋恣肆的文学才华移植到自己身上?

讨论并明确

1、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2、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飨鹏之大?

明确:鲲之大,。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辊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写的?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5、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6、蜩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至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区之二虫又何知!”

7、提问: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8、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9、提问:第三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明确:所提到的宋荣子、列子,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10、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11、要求学生读后回答: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搬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逍遥游》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腿的空虚。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我们青年人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生活,敢于挑战生活,要去拼搏,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总结

1、通过对本节课内容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2、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

做练习三。

写一篇短文,说说你对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思想的认识。

板书设计

逍遥游

庄子

1、世间万物有所待:(1)、鲲鹏------形体的变化(描写)

----有所待

------依赖巨风(六月息)

(2)、野马、尘埃

也有所待善用比喻

(3)、大舟、草芥想象奇特

(4)、蜩与学鸠也有所待

2、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

-------补充验证前文

(3)、汤之问棘

(4)、斥之语

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人世间)

(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

------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鲁迅

[自读思考]

一、填空:

1、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家,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共篇,本文可以看成其中的。

3、《逍遥游》在写作上的特点是。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腹犹果然:

5、众人匹之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如

三、结合《逍遥游》,谈谈你对庄子思想及作品风格的认识。

(解说)因本文是阅读篇目,且注释过详。故练习重重点词语及作者并有关思想、作品风格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1、哲学家文学家道2、33代表作3、鲜明的对比奇特的想象

二、1、这(只)2、记载3、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或:何必……呢?4、饱的样子5、比

三、CE四、(略)

假如(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

23 假如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9个生字,书写“食、场”等字,感受字的形体美。

2、初读课文,把住重点句子,把课文读通读顺。

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词,学习书写,记忆易错字。

2、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指导,把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故事铺垫,激趣揭题。

1、 师讲故事《神笔马良》,感悟“神”。

上课之前,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

从前,有个小男孩,叫马良,他有一支神笔,哗,这支神笔可神啦!他画蝴蝶,蝴蝶就翩翩起舞,画小马,小马就会嘀哒嘀哒地跑起来……总之画什么就有什么。他用这支神笔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

2、师生交流,揭题《假如》。

假如你有一支这样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指名说(三、四名)

假如有一支这样的神笔该多好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课《假如》

师板书:假如,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108页,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读完了把生字宝宝圈出来,读一读。然后看能否把神笔找到?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 自由读,同桌读

你找到神笔吗?(生:没有)没关系,我请来了魔术袋帮忙,只要你记住它们的名字,魔术袋就会带你去找神笔。

先自由叫叫它们的名字,再读给同桌听。

(2)请小老师带读,师正音,再齐读。

哪位同学来叫第一排魔术袋的名字?(生读一个生字)其他同学跟他读!

(请读音准的两个小老师带读,此过程老师重新带读,来强调易读错的字,如:良、缩、康、操)

好,全班大声地叫它们吧!(一个字读两遍)

(3)去拼音,开火车读。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我们来开开小火车吧,火车来咯!(出示课件)

师:火车火车哪里开? 生:这里开这里开!

师:你的火车往哪开?(一小组读完后问)生: 往左开(或往右开)

3、识记字形(重点问:缩、遥、健、操)。

你觉得哪个名字难记?(生:我觉得×字难记)谁能帮帮他?(×字我是这样记的……)谁想同学来帮帮你的?魔术袋们想问问: 你是怎样记住魔术袋“×,×”(生没提到的字)的名字的?

谁来告诉魔术袋?

4、拨荷叶游戏,学词语。

(1)自由读,齐读

同学们把名字都记住了,魔术袋就带我们上船去找神笔了。(课件:袋渐变小,放入船里)好,我们出发!

(课件:荷叶挡住去路)河上的荷叶妹妹们睡着了,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来,睡来叫醒她们,请她们让让路。

一个同学声音太小了,叫不醒她们,我们全班一起来!(点击荷叶,荷叶拨开,船前进)向果园前进!

三、再读课文,领会诗情。

我们终于来到果园了。(课件出示果园)

果园的阿姨有话想对我们说,认真听听: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果园,你们想找的神笔就藏在苹果里。可是你们要把课文读通,才能送苹果给你!

那我们赶紧来学课文吧!

1、听课文录音,弄清楚:课文分为几小节?每一小节的开头都是什么?

先来听听录音,请翻开书本108页,注意边听边思考问题:课文分为几小节?每一小节的开头都是什么?

2、重点引导突破朗读难关。

我们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这四句话(出示课件)

(1)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2)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3)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4)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再指名读(第一句)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两名生读这四句话)

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谁能读得更好?

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读了,请听。

谁还能比老师读得更好的?!(指朗读好的一个)

读得多好啊!其他同学也像她这样读吧!生齐读。

3、分四人小组,选其中一节读。

下面,请同学们从前面三小节中选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给你小组的同学听。注意要读正确读通顺。师巡视指导。

4、派代表读,生评价。

师:1,2,3 生: 坐端正

看,果园的阿姨来了,师变阿姨:小朋友,你们把课文读通了吗?谁来读一读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指名读,生读通顺就可。阿

(读通奖个苹果,里面都没苹果。)怎么都没有的呢?

全班来读试试看!

5、学生齐朗读课文。

同学们读得真好!婆婆刚才送了个大苹果给我们班,看(出示大苹果,师打开苹果,里有神笔),神笔终于找到了!

只有一支神笔,给谁呢?下面我们来赛一赛,看谁能把“食、场”写得最好就送给谁!

四、指导书写难写的字(食、场)

1、观察,发现。

看看书本,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食”字写好呢?指名说(观察书上的田字格作回答)

写“场”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名说

2、师范写,生练写

请看老师来写这两个字,你们书空。(课前板书好两个田字格)

好,你们在书本上写写这两个字,看哪位同学写得最好看?

3、展示、欣赏、评议。

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写得怎样?谁来说说他写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指名说

展示写得最好的,送大苹果,里面有神笔。

要同学仔细观察,认真写就可以把字写好的。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下课!

五、板书

23 假如

作者邮箱: 8730566@163.com

观潮(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9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曾留下“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的千古名句。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就以潮高、多变、凶涌、惊险而堪称一绝。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吸引着众多的观潮者。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观赏钱塘江大潮。

板书:观潮

二、巧抓“观”字,直奔中心。

钱塘江大潮在我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的家乡有上千里之远。如果说牡丹江的镜泊湖景色奇异,那么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

1、结合板书思考:“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观”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同桌讨论能否用两个“观”的不同意思合起来编个课文标题?(观天下奇观)。

三、读中感悟,深入理解。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潮水的特点?

2、课文第3、4自然段具体讲述了声音和形态的变化。请同学们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描写潮水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展开想像,仔细品味,反复赏读。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教师注意指导:要鼓励并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

如,(1)“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在朗读之前先让学生想像人群沸腾的场面并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再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朗读这句时先让学生比较句子,说一说逐步添上的词语有什么作用?(1)浪潮犹如战马飞奔而来。(2)浪潮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3)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4)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5)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①意思已完整,②写出了颜色,③突出了数量,④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它开阔,横贯江面,它势猛,有进无退,所以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则呈“万马并进”状。⑤写声势大,前面“千万匹”也写声势,但写的是客观的实景,这里则写主观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读这五句连续写形状变化的句子,读出由远到近气势越来越大的变化。

师过渡:刚才同学们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打乱了。其实,作者描写的可有顺序了。

4、课件出示第3、4自然段。学生思考: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连接起来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从远到近)

师过渡: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大潮?

5、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进一步体会那雄伟壮观的景象。

6、老师采访学生观潮后的心情,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7、潮来之时那声势浩荡的场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潮来前、潮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是否也同样让我们感受到大潮的“奇”?

8、学习课文第二、五自然段,通过反复品读,体会潮来前的静,不仅衬托了潮来时的动,同样也是大潮的神奇。静动如此鲜明,令人难以置信。同时体会潮过后,余波声势同样浩大,进一步写出钱塘江大潮的神奇。

四、创设情景,积累运用

1、教师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运用暂停按钮,定格画面图象,让学生用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来描绘。

2、运用本节课所积累的词语填空,检验积累效果。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这节课你想为自己留些什么作业呢?分组商议。

2、交流想法。

影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认识两种笔画“竖折折钩”和“横斜钩”,认识两个偏旁“反犬旁、宝盖头”。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 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了解方位,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

三、教学准备

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学生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观察自己和同学影子的变化。

2、太阳光和影子关系的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学习2个新偏旁“反犬旁”和“宝盖头”。

2、能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3、 通过对“影子”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忆课前“踩影子”的游戏,说说玩后的感受:(如:你是怎么做的或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读课题,注意轻声的读法。

3、学习生字“影”。有一个小朋友叫京京,他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的游戏看着这个字,说说怎么记住“影”字。(京京在太阳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二、学习课文

师范读课文。

京京不但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影子,他还写了一首小诗,想不想听听?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要求会认的字圈出来。

(2)借助拼音,把要求会认的字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翘舌音的字:影、前、常、跟、着、朋。)

(3)同桌对读,互相正音。

(4)开火车读,检查读音,共同正音。

(5)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细读课文,学习字词句,理解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这两小节分别写哪一幅图?

(2)小组合作学习:看图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集体交流,随机看课件,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A、看课件演示、观察,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影子的位置跟太阳的位置正好反。

B、看图说一说: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理解“前、后、左、右”)

质疑、释疑。

A、学生质疑

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如:为什么说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它指谁?)发动大家动脑筋解决问题。

B、自由探究

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研究。

C、交流汇报

在交流之中学习“黑狗、常常、跟着、它、朋友”这几个词,懂得影子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颜色黑,常常跟着主人转,非常亲热;“它”指影子,影子陪我上学、放学,就像我的好朋友。

D、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动动脑筋,学习认字。

A、学习新偏旁“反犬旁”和“宝盖头”。跟老师说一说偏旁名称。

B、找一找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狗、它。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C、学生根据画面说说怎么记住“黑”字。

D、读词说句认字:用“跟着、朋友”分别说一句话。

E、辨字、认字:贴上三个头饰(男孩、女孩、动物的头)老师一个个指过去说:“他、她、它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tā呢?谁能从这儿找字贴上去?”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A、自己读读课文,想办法记下来。

B、边读边做动作,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C、看课件,老师引读课文,指导背诵。

D、学生自己背诵课文后,背给同桌听,会背的奖给自己一颗星。

五、课外作业

把生字读给家长听,把课文背给你的好朋友听。

继续观察:在哪儿能看到影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一步理解方位。

2、学写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竖折折钩”和“横斜钩”

3、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一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字、词:影、前、后、它、跟着、黑狗、朋友。

3、会背课文的同学站起来,背背课文。

二、观察说话

1、说给同桌听: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

2、全班交流。

3、小组认字比赛

以五人为一单位,拿出各自准备的生字卡片,围成一圈,让圈中间的同学介绍手中的字。

如: 我的前面是马字,一匹马的马;我的后面是友字,朋友的友;我的左面是飞字,飞机的飞;我的右面是鸟字,啄木鸟的鸟。……

如果有说错的小组成员可及时纠正,比比谁说得又快又对。

三、指导写字

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学写“鸟、飞”。

教师利用一截电线,由“竖”弯成“竖折折钩”,在动态演示中帮助学生了解笔画形状,知道是一笔写成的。

让学生找一找三个生字中带有这个笔画的字,书空。

引导学生分辨“鸟”和“马”的区别。

描红“鸟、飞”仿写。

学习新笔画“横斜钩”,学写“飞”。

复习“横折弯钩”,想一想,哪个字有这个笔画?

比较“飞”和“九”,引出新笔画“横斜钩”。

看教师范写“飞”,跟教师书空,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交流在田字格中写着两个字要注意哪些笔画。

书写练习,个别辅导。

四、继续激趣,引导探究

1、激趣:学了课文之后,你还有什么有关影子的问题想研究(或教师提问)?

(预设: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

什么时候影子很清楚,什么时候影子很模糊?

什么时候人们喜欢影子,什么时候的人们不喜欢影子?……)

引导探究: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研究研究,能干的同学也可学着课本上小朋友的样子,写一段小诗。

板书设计 9、影子

影子在前,太阳在( )。

影子在后,太阳在( )。

影子在左,太阳在( )。

影子在右,太阳在( )。

像小黑狗 是好朋友

上一篇:党的创新理论概念下一篇:运用多种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